带虎字的成语范文

时间:2023-10-11 06:14:40

带虎字的成语篇1

石虎写诗写字作画,特立独行,评论者不难贴上现代标签。其诗其书其画勾连中国文化,自由发挥,评论者也能贴上后现代标签。石虎解释中国传统,新颖而贴切,不同于考据学家。在他看来,当今国人如同上帝贬谪的盲流,只有通过修炼,才有可能重返天国。石虎做梦,同李白问答,感叹中国文化价值及其流失:君不见,何解?你没长眼就看不见。黄河之水,何解?中国文化的喻词。天上来何解?上帝的赐予。奔流到海不复回,何解?泻入大海,一去不复返。石虎的诗书画,同理同构,旨在返璞归真,眷顾传统而不死守。他杜撰了一组可以意会的术语,诸如象道、象式、字象、字思维、神觉等等,用来提示他的艺术。

字象之诗

石虎作诗,采用并置、拆解、倒装、捏合等手法,把单体汉字铺排成方块诗。诗篇的外形规整而内含突兀,奇崛而又含蓄。他的诗消解常规诗句的语法与逻辑规则,如同今人看甲骨文的书写,横写竖写正写倒写都成篇章。唐宋以来的禅师喜爱诗意的思,石虎喜爱字象的诗。字象既是字的形象,也是字的象征意味。

石虎解释汉字,主观意图明显,如同六经注我。依照经典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思路考察,中国文字经过秦汉隶体字的变异,早期图画文字的直观特征变得暧昧,20世纪简化汉字进一步使得繁体字的索引作用减弱或消失。所谓索引,指繁体汉字的字根尽管不直观,但却能引向直观的图形。比如美术的术,古文字

将术嵌入行,写成“術”。其中,行的本义即四方有路的活动空间,术用于指事:右上方那一点表示指认,被指对象是顶部带横杠的三脚架。这个装置作为古代术士观察太阳投影的仪器,功能类似明清北京故宫的日晷。“術”“方術”“術数”,充当着天地人合而为一的载体,也即艺术的初始内含。可是这个字经过隶变,变得含糊不清;当代人编纂汉语大字典,竟然又把它归入双人旁(彳),以致于无法解读。

石虎标榜字感觉与字思维,绕开隶变与简化字,直接通过古文字去感受和演绎汉字的含义,把诗歌的表达推向极端。石虎忌讳使用现代汉语的西式用词,比如“是”“与”“的”,认为他们指向明确,逻辑性太强,语言缺乏弹性,同古代汉语韵味相去甚远。他执著于汉字的直观效果、组合效果和象外之意。石虎写诗,不用虚词只用实词,即名词、动词、形容词。他的诗如果写成象形的先秦甲金文,视觉效果应当更有冲击力。

石虎同人议论中西诗歌的特征,有人讲中国诗歌不科学,比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崇尚科学的人问:昏鸦是黄昏的乌鸦,黄昏是什么时刻,几点几分几秒?石虎反问:全世界的乌鸦,都是在傍晚的某一时刻归巢,有必要刻意论证吗?

意象之字

石虎写字如写诗,形同设谜,字象带有金石之声,带有打击乐造成的通感。作为强调视觉效果的画家,他似乎在提醒读者面对古代诗书的初始印象,即为终极印象。从学子到文学教授,面对上古文献,诸如诗经、楚辞、汉赋的解读,往往众说纷纭,无所适从。尽管如此,众人对于繁体古文,几乎都有着相同的感受:那些跳进眼帘的字眼绚烂多姿,难以读懂却又给人以种种不确定的联想。一旦把它们翻译得明明白白,反而索然无味。文本难读,不仅能给读者留下悬念,又给人带来超越传统的企图。

历代书法各有各法,甲骨文刻画而成,纤细硬朗;简文使用浓稠漆液书写,钉头鼠尾;汉唐以下的毛笔字,笔迹流畅,行草尤其自由,能充分体现书写者的性情才气。石虎写字,强调字象,注重造象而不是造形,更不是造型。近年出土的郭店楚简,大象无形写做天象亡刑。先秦文字,刑通型,天象亡刑即天象无型。到了《老子》一书在秦汉之际的传本,天象无型变为大象无形,在马王堆汉墓帛书进一步写为大马无形。大马即天马,来去倏忽,趋于无形。从物理空间而论,型是三维,形是二维,象是一维。石虎取象而弃型,回归原始,旨在摒弃西式视觉方式。

石虎书法,不用毛笔而用孔雀毛书写,运笔如同凿子在甲骨和石碑上刻字,与毛笔书写方向往往相反。逆行的效果,笔迹具有北碑风范。孔雀毛笔弹性很大,同坚硬的凿子性能相比又大异其趣,很难控制,偶然形成的效果大于书写的意图,结果成了心与笔不对称的合作,明显打破了书画家从小养成的书写习惯。孔雀毛侧锋的书写痕迹纤细,带有女性意味,以致你看他的书法,如同观看女子格斗,阳刚与阴柔融于一身。

检索文字史,汉字没有本质,中国文字名叫汉字本身就有问题。如果中国文字非要说本质,形象与趣味的不断变化便是本质。它们同书写方式彼此呼应,史籀的篆书,程邈的隶书,“二王”的行书,怀素的草书以及金农、郑燮、石鲁的画意书法,莫不如此。到了石虎的字象书法,汉字的书写又走向了新的一极。

神觉之画

石虎作画,始于心性,成于神觉,归于独特。石虎杜撰“神觉”一词,神指神志、觉指感悟,“神觉”即艺术无中生有的机制。他声称“艺术家不能从冥冥太虚中神攫灵觉创意象物之界构,他就不是真正的天才”。这既是对自创理论的解释,也是自我确认。他视中国早期文明为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并非理论的严密推演而是画家心性的表白,表示崇尚童真与质朴。当石虎写罢《字思维》《象论》和《神觉篇》,意图已经清晰可辨,批评家的申论大都变得多余。

石虎标榜“神觉”,实为神来之笔的捕捉。觉字的初文,既带有直观感受,也带有自主状态的知与识。觉和学的繁体字,上部字根相同。“學”字何解?孩子趴在长辈的膝下,聆听双手捧着爻象的长辈传授易学。同理,“覺”指膝下儿童瞪着眼睛看长辈双手捧着爻象。比较而言,觉的神态更专注。

石虎擅画人体。他的人体画常常同文化、历史、社会联系在一起,打上自己的烙印。他画人体很直露,不遮掩、不委琐、不煽情,坦荡洒脱,形同有感而发、大方大气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石虎作品兼具现代与传统。中国画家打捞传统,平庸者照搬,聪明者挪用,其上是转换,再上是重构,最上是升华。石虎的佳作,挪用者少,转换与重构者多,间或有升华。所谓升华,就是提炼传统又超越传统,就是传统的涅槃和新生,就是重塑传统形态与图符于无形,变成自己的发明。按石虎的意图,即用非传统的内部结构去打破传统的外在形式。斑驳的楚汉漆画,残缺的墓室彩画,层层叠压的寺观壁画,在石虎重彩人物的外在形式中时隐时现,同时又不陷溺在形式的躯壳之中。

带虎字的成语篇2

1.注意识字的趣味性

教学中可采用编儿歌、猜谜语、画图、加一加、改一改等一些生动形象的方法教学生识字。

1.1 谜语识字。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可先请学生猜谜语:“四肢短短,身体扁平,墙上爬行,专吃蚊蝇,尾巴易断,断了再生。”这样将“壁虎”一词用谜语引出,避免了生硬地介绍有关知识。接着由壁虎自然引出课题,使教学环节衔接流畅而有趣。教师相机教学“壁”和“虎”字,学生很快就认识了这两个字。又如,教学“腾”字时,可打字谜“夫人走娘家,头戴两朵花,住了一个月,骑马想回家”。教学“燕”字时,可打字谜“草字要封口,北字中间一张口,四点水来下边走”。教学“攀”字时可打字谜“两树中间两上X,大手一抓往上爬”等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汉字。

1.2 儿歌识字。如教学“卖、买”时,可编顺口溜“有‘十’卖出去,无‘十’买进来”。教完“辩、辨、瓣、辫”后,可归纳:辩论要用言,辨别加撇点,花瓣、豆瓣都用瓜,女孩儿用丝扎小辫儿。又如“一木本,二木林,三木森,林火焚”。“一日旦,二日昌,三日晶,日月明”。“女和马组成妈,妈妈的妈,我送妈妈一束花;父和巴组成爸,爸爸的爸,我给爸爸打电话;虫和下组成虾,我最喜欢养小虾;鱼和羊组成鲜;门和耳组成闻,新闻的闻,我最喜欢看新闻”。

2.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1 读文识字。读文识字就是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看图,阅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识字。初读课文时,重点解决字音,渗透字形和字义;讲读课文时,重点解决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讲读课文后,重点解决字形。此外,读文识字还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例如“满”和“谢”可组成“长满”、“花谢”,然后将所组成的词语用在具体的句子里“树上长满了果子”,“秋天,月季花谢了”。学习很容易理解,同时,教师在字形上适当加上点拔,这样学生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就学会了这些生字。

2.2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字词,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妈妈,想想,该怎样说呢?”让学生说说小壁虎怎样把向小鱼、老虎、牛、燕子借尾巴的事告诉妈妈的。这样不仅让学生复习了课文中的主要内容,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告诉”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加掌握“诉”的写法,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其写法,“告诉别人需要发言,左边先写言字旁,斤字在右加一点,写时别忘这一点。”

此外,还可采用“送生字回家”、“看生字做事”、“带生字出门”的识字策略来激发学生识字。“送生字回家”即用两类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划出生字,然后通读全文。“看生字做事”是让学生仔细地读全文,看看这些生字词在“家”做了些什么(即表达了什么意思)。“带生字出门”是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识记字形,待它们像朋友一样,看清外貌。

带虎字的成语篇3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成语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以下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动物成语大全》,希望对你们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哦!

四字成语

【鼠】鼠目寸光 鼠肚鸡肠 鼠窜狼奔 鼠迹狐踪 鼠窃狗盗 投鼠忌器 贼眉鼠眼 胆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 牛鼎烹鸡 汗牛充栋 对牛弹琴 九牛一毛 小试牛刀 卖剑买牛 气壮如牛

【虎】虎视眈眈 虎口余生 虎头虎脑 虎背熊腰 虎头蛇尾 虎落平阳 虎穴龙潭 放虎归山 谈虎色变 如虎添翼 骑虎难下 为虎作伥 与虎谋皮 藏龙卧虎 狐假虎威 羊入虎口 狼吞虎咽 龙行虎步 龙吟虎啸 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 龙腾虎跃 生龙活虎 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狡兔三窟 鸟飞兔走 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 龙飞凤舞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画龙点睛 来龙去脉 攀龙附凤 群龙无首 降龙伏虎 一龙一猪 老态龙钟 笔走龙蛇 龙潭虎穴 叶公好龙 望子成龙 车水马龙 人中之龙

【蛇】蛇蝎心肠 画蛇添足 惊蛇入草 龙蛇混杂 杯弓蛇影 牛鬼蛇神 打草惊蛇 虚与委蛇 笔走龙蛇 春蚓秋蛇

【马】马到成功 马不停蹄 马革裹尸 一马当先 老马识途 汗马功劳 万马奔腾 犬马之劳 万马齐喑 一马平川 天马行空 快马加鞭 走马看花 信马由缰 蛛丝马迹 兵荒马乱 人仰马翻 人困马乏 鞍前马后 人强马壮 猴年马月 青梅竹马 单枪匹马 招兵买马 心猿意马 悬崖勒马 千军万马 香车宝马 指鹿为马 害群之马 厉兵秣马 塞翁失马 盲人瞎马 脱僵之马 金戈铁马

【羊】羊质虎皮 羊肠小道 羊入虎口 亡羊补牢 虎入羊群 歧路亡羊 顺手牵羊

【猴】猴年马月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杀鸡吓猴 杀鸡儆猴

【鸡】鸡毛蒜皮 鸡鸣狗盗 鸡飞蛋打 鸡犬不宁 鸡犬不留 鸡犬升天 闻鸡起舞 杀鸡吓猴 杀鸡取卵 偷鸡摸狗 鹤立鸡群 小肚鸡肠 鼠肚鸡肠 呆若木鸡

【狗】狗急跳墙 狗尾续貂 狗仗人势 狗血喷头 犬马之劳 猪狗不如 鸡犬不惊 鸡零狗碎 兔死狗烹 鼠窃狗盗 狼心狗肺 狐朋狗友 狐群狗党 偷鸡摸狗 画虎类狗 丧家之狗 关门打狗 白云苍狗

【猪】猪突豨勇 猪狗不如 杀猪宰羊 封豕长蛇 凤头猪肚 蠢笨如猪 一龙一猪

【鸟】鸟尽弓藏 笨鸟先飞 如鸟兽散 小鸟依人 惊弓之鸟 飞禽走兽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凤毛麟角 鸦雀无声 燕雀安知 鹤立鸡群 鹤发童颜 风声鹤唳 莺歌燕舞 草长莺飞 燕语莺声 鹊巢鸠占 鹦鹉学舌 蜻蜓点水 一箭双雕

【狼】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 狼狈为奸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引狼入室 声名狼藉 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狐疑不决

【兽】困兽犹斗 如鸟兽散 人面兽心 飞禽走兽 珍禽异兽 衣冠禽兽 洪水猛兽 狼吞虎咽 鹿死谁手 中原逐鹿 象牙之塔 盲人摸象 猫鼠同眠 黔驴技穷 一丘之貉 管中窥豹

带虎字的成语篇4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位马小虎同学:干什么事情都马马虎虎从不认真,而且上课不是忘记带红领巾就是把课本落在家里,经常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时间长了,同学们都叫他“小马虎”。学习成绩一直很不理想,后来马小虎决心改掉这种学习不认真做作业马虎的坏习惯,经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被评为三好生。

我读完这个小故事,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在我这学期的成绩单上小组给我的评语是:作业马虎,不认真。小组给我的评语非常正确,我也感觉到有时做事也是马马虎虎不认真,简直就是马小虎的影子,经常把不该写错的字写错,如:“晴天”的“晴”字写成了眼睛的“睛”字,把“捐款”读成了“损款”,结果闹出了很大的笑话。尤其是在数学上,得数的数字对了小数点点错了。爸爸妈妈也经常批评我:你这么马虎,长大了肯定什么事也干不了。

通过阅读“小马虎”与马小虎这个故事,我受益匪浅,使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不能马马虎虎,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我一定要改掉这个马虎的坏毛病。认认真真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才能不做小马虎。

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才能做一个认真的孩子。

带虎字的成语篇5

《狐假虎威》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中的教学内容,故事的内容是老虎逮到一只狐狸。要吃它。狐狸撒了谎,于是老虎就被蒙住了,按照狐狸的话跟它走。此时,森林里的野兽见了他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其中的原因,还以为野兽们是怕狐狸哩!通过这个故事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二、设计思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图画读懂文字内容。因为课文中插图十分的逼真,形象地再现了“狐假虎威”的过程。所以,在看图读课文的基础上讲述故事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了解,既拓展了成语的意思,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过程探究掌握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认识仗势欺人的坏人。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引申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推进新课

多媒体视频播放狐狸在老虎后奔跑情景(学生观看)。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成语《狐假虎威》。(板书)

师:我们知道,狐狸是一种狡猾多疑的动物。而老虎是一种十分凶猛的动物,被称为百兽之王。一天狐狸遇到了老虎,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创设,加之设疑激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下文的研读作铺垫)

(二)理解题意,研读课文

1.出示句子 为什么百兽闻风而逃呢

(学生纷纷举手抢答)

师: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探究课题

师:课题“狐假虎威”是我们熟悉的成语,其中“狐”就是“狐狸”,“虎”就是“老虎”,“假”是“借着”,“威”是威风。

(设计意图 通过逐词逐句理解课题,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研读1自然段

师:本故事是如何开始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图片)质疑:老虎的凶猛表现在哪里?

(明确:“扑”“逮”)

(学生练读)

2.研读2~5自然段

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性命难保,情况十分危急。此时,狐狸想出了一个坏主意。狐狸想出什么主意呢?

(明确 害怕 狡猾)

师:课文中那些句子与词语说明狐狸的狡猾?(指导读词、读句)

明确:

①眼珠子骨碌一转。

②扯着嗓子。

③是老天爷派我来……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④听了狐狸的话,老虎先是一愣。

(指导读句 演读2~5自然段,读出不同的语气。)

3.研读6~8自然段

过渡:看到老虎半信半疑的样子,狐狸想出了一个办法:亲自带着老虎到森林里走一趟。

(学生细读一读7~8自然段。)

师:现在请5名体现戴上头饰上台表演,其余同学当一次导演。

师:根据表演活动过程师生评议,然后出示卡片

(摇头摆尾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请当导演的学生对表演进行评价)

师:(出示图片)提出疑问

①当森林中的野猪、小鹿以及兔子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来时,与往常很不一样,它们知道是什么回事吗?

②哪个词写出了它们的不明白?(明确:纳闷)这时,它们想到了什么?(过去狐狸可没这么威风呀!今天为什么这样的神气活现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③森林中的百兽为什么会撒腿就跑呢?(明确:害怕、担心)

小结:看了大家刚才的表演,我们再来继续读这篇课文。此时,应该怎样表达其中的感情。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范读)

4.研读第9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当老虎看到森林中的百兽们纷纷的逃跑时,他想到了什么?(明确:上当 受骗)

师生交流:

师:森林中的百兽是看到谁才跑的?

生:老虎根本就不是怕狐狸,而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

师生:这就是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其他人。其实,这个人自己病没什么本事。因此,我们在看待事情时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就容易上当受骗。

(设计意图 通过逐层研读,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探究过程中了解狐狸如何骗过老虎,以及为什么老虎在后跑、狐狸前面跑。进而理解狐狸是借助老虎的威风。在师生的交流与讨论中,引导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引申意义。)

(四)拓展延伸,激活思维

思考:如果老虎知道自己受了狐狸的骗,会出现怎么样结果?

六、课堂小结

《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做什么事都要看清楚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能被事物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七、作业

续写《狐假虎威》的故事,当狐狸与老虎第二次相遇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形。

八、教学反思

带虎字的成语篇6

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巴文化和蜀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巴蜀图语;巴蜀文化

中图分类号:K8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一、概况

什邡城关墓地于1988年8月在什邡县城首次发现,至2002年底,共清理出墓葬98座,其墓葬形制较为复杂,随葬器物较丰富,文化因素多样①。就其随葬品而言,总计有1096件,其中铜器占全部随葬品的

38.7%,铜器中又可分为兵器、工具、容器、服饰器、车马器、印章和杂器七大类,其中的兵器数量最多,占所有铜器的58.3%。什邡城关墓地出土的青铜器物上有丰富的巴蜀式纹饰或符号,这为研究巴

蜀文字、巴蜀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纹饰分类

同时期类似的巴蜀式纹饰或符号还多见于重庆冬笋坝、广元昭化宝轮院以及成都平原周边各地出土的器物上。大多数巴蜀式纹饰或符号都铸刻在青铜兵器上,其他如炊器、工具、服饰器、车马器等均较

少见。纵观什邡城关出土的各类铜器上的纹饰或符号,可大致分为两类:

A类:图像性纹饰。

此类纹饰主要以动物纹为主,常见的符号有:奔虎、虎头、卧象、蝉、鹿、兽、凤鸟等,形象生动,多写实风格(见图一)。此类符号多不具备文字意义,其中卧象纹、蝉纹、凤鸟纹等多是单独铸刻于

器物上,其装饰意义更为浓厚。而奔虎纹、虎头纹或者卧虎、虎食羊、虎食鹿等主题的纹样,非但多次出现,而且常伴以其他文字性符号,组合复杂,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图一)

曹定云先生说:“巴式器物纹饰中,虎的图像是最多的,虎的图像常常处于器物最突出和最显著的位置。这清楚地反映出巴人对虎的崇拜。虎应是巴人的图腾。”②从文献记载来看,巴人崇拜虎也有着

深刻的渊源。唐人樊倬《蛮书》:“巴氏祭其祖,击鼓而歌,白虎之后也。”巴人崇虎在众多出土器物上的虎纹、虎斑纹上得到了验证。但从地域上看,曹先生指出:“巴与蜀大致以涪江为界,涪江以

东是巴地,涪江以西是蜀域。”③什邡位于成都平原北部,当属“蜀域”,为蜀人的活动范围,为何出现大量巴人风格的青铜器物?

B类:文字性符号。

这类符号属于典型的巴蜀式文字符号,不仅在四川多地得以见到,在重庆、湖北、湖南等地也有出土。据统计,目前已发现了150余个不同的单体符号,它们通常是以一组或数组符号组合的形式出现,其

组合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见图二)。下面选择几种主要的符号,简述如下:

1.手、“心”纹:此两种符号常与虎搭配组合在一起,故一并叙述。手纹为手前臂和手掌组成;“心”纹,有学者称之为花蒂纹,在《什邡城关战国秦汉墓地》报告中称为“心”纹,称此组合为“手心

纹”。曹定云先生指出:“此纹为一朵未开之花,或可称为花蕾。”④手、花蒂纹寓意是手握一支未开之花。另外,从城关墓地M54出土的一枚印章来看,印面出现两个花蒂纹相连的符号,或称为双蒂纹

(图二4),照此,应理解为“花蒂”而并非“心”。

2.水波纹:巴蜀之地河流众多,居民多依水而居,河流和水源对人们生活至关重要。因此不难理解四川地区会出现如此规模的船棺葬,故水波纹在纹饰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表现,且多是与其他纹饰符号组

合出现。

3.梭形纹:如上所述,巴蜀先民与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捕鱼就是他们的主要生产活动之一,捕鱼须用网,织网须用梭,因此梭形纹在巴蜀式纹饰中也有所表现。⑤

4.“王”纹:在青铜兵器或青铜印章上,常可见到“王”字为纹饰的组成部分。有的“王”字接近汉字,唯字体笔画的比例稍有不同;有的“王”字仍为符号形式,如M10出土的印章上的“王”字(图二

6),明显带有符号特征。(图二)

三、巴文化与蜀文化

《什邡城关战国秦汉墓地》在结语部分族属问题上说到:“什邡地处古蜀族地域的中心地带――成都平原,这一地域河流纵横,水网密布,便于泛舟行船,这也是难怪什邡城关墓地出土的10件车马器全

都出自非船棺墓中。成都平原一代曾先后发现了多处战国时期的船棺墓或船棺葬具,如成都、新都、郫县、彭县、大邑、蒲江、绵竹等地,除新都马家木椁墓为中大型墓葬外,其余均属中小型墓葬,但

2000年成都市商业街蜀王家族墓地的大型战国船棺、独木棺墓葬的发现,更是明白无误地说明船棺当是战国时期古蜀族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最为重要和最为流行的葬具,船棺葬俗亦成为战国

时期蜀国地域最为普遍的葬俗之一。因此,我们认为什邡城关墓地49座船棺墓当属蜀人墓葬。”⑥

照此分析,墓葬中出土的青铜兵器及器物上的纹饰符号亦即蜀地产物,换句话说,巴人甚为崇拜的虎在蜀地也一样重要。钱玉趾先生在《巴族文字的发现及文字特征》中谈到这样两个例子:在郫县红光

镇出土的一件虎纹青铜戈上,戈的正面是一只威武凶猛,口喷雾气的虎纹,虎铸刻于内部和援末处,戈的背面腾跃的虎脚下,一个椎髻的蜀人形象,双手被捆绑,双脚屈跪,虎与蜀人之间,还有枷锁或

牢笼一类的图形。钱先生认为这是一个蜀王的形象,铜戈上的巴族虎纹图像与虎爪下的蜀王图像,象征着巴人战胜蜀人。另外,在四川峨眉符溪出土的虎纹双结跪人铜戈上,戈的胡部刻一只猛虎,援末

部为屈跪、双手双脚被捆绑的双结巴人,巴人位于虎口之下。此戈意义与上例刚好相反,象征着蜀人战胜巴人。⑦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巴蜀两族之间确有差异,但更要肯定的是,两族在彼此交战或交

往中,文化融合、文化渗透更为强烈。虎不仅是巴人的独有崇拜,其在蜀地同样拥有崇高的地位,成为战胜敌人的象征物。

从除虎纹以外的纹饰符号看,也可得出巴蜀两地文化相似性的结论。而在城关墓地中的木板墓、木椁墓中,不仅葬式与巴蜀土著居民大有不同,而且出土器物中也无巴蜀式的青铜器及纹饰符号,其为外

族的可能性甚大。

四、结语

过去限于出土的材料不多,有关巴蜀文化的差异争论一直存在,随着出土材料的增加,例如什邡城关墓地出土的青铜兵器,使我们看到,无论是器物形制还是纹饰,巴蜀两地的共性都大于个性。什邡城

关墓地出土的青铜兵器,为我们解开巴、蜀古代社会的神秘面纱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新线索,那些至今难以释读的巴蜀纹饰和符号(或可称巴蜀文字),更是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文化的多元内涵。

参考文献:

[1][6]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什邡城关战国秦汉墓地》,文物出版社,2006年.(274)

[2][3][4][5]曹定云:《从巴文化“虎”崇拜看周初“虎方”》,《巴蜀文化暨三峡考古学术研讨会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3)

带虎字的成语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课堂沟通 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受众是正处于充满着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小学生,这使得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激发学生的灵气与创造力。“将课堂让位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逐渐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占据主流位置,也成为课堂教学生命力的源泉。教师应借助于各种途径,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获得认知上的提升,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师“一言堂”、过分强调知识灌输和单纯传授知识的特点,而对于学生的接受兴趣则考虑较少,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水平。本文从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过程的角度着手,列举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例,来强调观察、体验、沟通等方式在推动师生互动中的作用。

一、在激趣引入下,师生互动从体验中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状态,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恰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闪光点”。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借助于提问的形式,充分地发掘小学生的思想的“闪光点”,让小学生在课堂中碰撞、接触,使得小学生从提问中获得启发,思维进一步得到活跃,就会使师生互动变得有意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麻烦事。本来花费了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有一个小女孩遇到了麻烦事。她是谁呢?

(课件出示:一个小女孩说:“你们好,我叫玲玲。”)

玲玲小姑娘真有礼貌,我们也一起向她问好吧:“玲玲,你好!”

(正音“玲”指导读轻声,生字卡)

看看玲会写了吗?(课件出示“玲”字)

你认识的人名字里有“玲”字吗?很多人的名字中有“玲”字,听起来悦耳动听。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生:形声字、换偏旁,王字加令……)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质疑)

师:同学们的想法这么多呀,那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读课文好吗?看看能否找到你想知道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第116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生字把它画下来,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课文的生字会念了吗?小老师带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正音)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会认读了课文的生字。没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小组学习,自认生字卡。在小组里找出难读的字音,并互相考考对方。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开火车读。把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把生字词放在课文里读,看谁能读得又快又好?同桌合作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问得仔细些。

(整体感知,解答前面同学提的问题。老师总结:玲玲为了参加评奖,画了《我家的一角》,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画了一条小狗,并获得了奖。)过渡:你们想看看玲玲的画吗?玲玲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她说我们做对了,才可以欣赏她的画,咱们一起来看看。[1]

在课堂教学中,该老师采取将记忆性问题与说明性问题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在直观理解的情况下学习到了知识,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学习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学习的兴趣也获得了提高。

二、在场景模拟下,师生互动从感知中升华

由于小学生具有喜爱直观、生动事物和抽象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以师生互动为课堂教学手段的同时,应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场景模拟,包括使用现代教学设备与手段,以使小学语文课教学变得更加引人入胜,增强小学语文课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的欲望,以加强教学中师生的沟通与互动。

小学语文课文《爬山虎的脚》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利用脚爬行的,启发人们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是重点。教师如何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脚,则是难点。老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在电脑上通过动手操作,找准生长点的环节,再借助于提问的方式,既使学生通过训练牢固掌握,深化了对教材的认识,又有利于激发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2]

片断一: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爬山虎叶子的?(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批画)

生1:作者是抓住爬山虎的叶子的形状和动态两方面来写的。

生2:作者是从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两个方面来写的。

师: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读书、汇报)

视频画面:刚长出来的叶子长大了的叶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注意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

学生再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几个词语体会。

视频画面:“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了波纹,好看得很”一句的画面及意境,配乐让学生欣赏感受。

师:爬山虎的叶子给了你什么印象与感受?

生1:很美。

生2:很有生命力。

生3:十分惹人喜爱。

师:那么就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片断二: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师: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壁,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朗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来。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用自己的话与同桌互相交流。

教师指名发言,学生读出相关句子。

粗大的茎上有爬山虎的叶柄和叶片的静止画面。

师: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哪儿呢?请一位同学上来用鼠标点按出来。

生1用鼠标点按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电脑出现提示语:“错了,再试一次!”

师:仔细读读课文中写爬山虎脚位置的句子,看看到底在哪里?(生再次读句子,思考)

生2用鼠标点按长叶柄的反面。该位置出现爬山虎的脚有六七根细丝慢慢长大,末端成圆盘的动画。同时出现语音提示:“对了,你真聪明!”

(让学生齐读这段文字,并试着用简笔画画出爬山虎脚的生长情况。)

在这节课中,老师和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学生的思维获得了引导,知识面得到了提高。教师将提问整合到多媒体的教学中,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三、在实际体验下,师生互动从理解中提高

实际体验是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基础,是产生思想火花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性的认识,则会有助于加深理解,且印象深刻。

下面以小学语文H老师讲授的两次公开课为例,谈谈在场景模拟中如何加强话语沟通与师生互动这一问题。

在《曹冲称象》公开课中,H老师根据曹冲称象的三个步骤:赶象上船、划线―赶象下船、装石―称石,让学生用水盆、玩具象、石子、秤等工具模拟曹冲称象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比曹冲称象更好的办法呢?写出实验方案。场景模拟中,在老师引导下,学生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称象办法:用曹营中的士兵代替石头,士兵直接站到船上去,直到船沉到做记号的地方为止,再称出士兵的重量,更方便;把河里的水一桶桶往船里倒,等船下沉到记号处,算算一共倒了几桶水,称一称一桶水的重量,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3]这堂公开课教学,师生话语融合,互动效果非常好。

在《只有一个地球》公开课中,H老师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叶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③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④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因为不了解电脑知识、地球的形成起源而踊跃向老师提问,从而提高了师生互动的质量与课堂教学的成效。[4]

小学语文教学中场景的模拟,其目的是引导小学生的思维,使小学生借助于现代多媒体,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思维的质量与效率,从而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H老师在教学中的场景模拟做到了这一点,师生之间话语融合有效地促进了互动。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既充满着难度与不可预测性,但正因为如此,又存在着丰富的创造性与无限可能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抓住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观察、体验、提问等方式,来提高课堂沟通的有效性,使得师生互动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来运行,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梁俐萍.让作业设计鲜活起来――新理念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探索[J].苏州教育,2008,(11).

[3]姜庆相,陈杰.新课堂改革背景下对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1).

带虎字的成语篇8

我是一个马虎的小女孩,做什么事,都是马马虎虎的。总让我的邻居们哭笑不得。尤其是我的妈妈,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马虎对我们家来说,那可是禁地。爷爷奶奶,姐姐弟弟,妈妈爸爸,做事都是仔仔细细的,唯独有我,这个女孩做事马马虎虎。那年期中考试,语文有一道:请你写出几组关联词语,我马马虎虎的看差行了:请你写出几组优美的语句,你能写出来吗?就这样,我丢了几分。数学考试,我常常把加法算成减法,乘法算成除法。常常受到妈妈的斥责。

现在好了,我在上一二年级,经常起不来床,即使是起来了,也迷迷糊糊的。我们家祝七楼,我经常忘带黄毛红领巾,妈妈给我买了不下100个。可那一天,我迷迷糊糊的下了楼,没有背书包,到了学校,我想妈妈要书包,妈妈说:不是让你背着吗?妈妈快气晕了,让我先去学校,她急急忙忙的跑回家给我拿来了书包。

哎呀,忘带铅笔盒了,出门忘锁门了!考试忘写名字了!这些事情,总是发生在我的身上。那一次,我竟是因为英语考试忘写名字了,100分,付之东流了。

还有一次,我去姐姐家玩,我们用水彩笔画画,后来,我找不到笔帽了,找了一整天,才发现,笔帽一直在我手里攥着呢。我那一次放学训练,脚有点痒痒,我在体育器材室把袜子脱了下来,把脚挠挠。可最后,我却找不到我的袜子了。于是,我光着脚穿上了鞋。回家,我摸见口袋里软绵绵的,拿出来一看,差点晕了。这正是我的臭袜子,害的杨老师帮我找了一整天。

马虎女神天天缠着我,闹得我不知所措、哭笑不得。什么事情,只要一不留心,马虎女神就来了。我真想改掉这个马虎病。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作文大全范文 下一篇:颇负盛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