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母亲的一封信范文

时间:2023-11-12 08:19:31

致母亲的一封信

致母亲的一封信篇1

伟大的祖国母亲:

您好!

是您孕育、唷育了我们自强不息的华夏民族,让我们在您辽阔的身躯上繁衍生息。

几千年来,您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但您都与我们共面对困难,乘风破浪。缔造了美丽、和谐的新中国,您也苦尽甘来了。

看,一栋栋高楼大厦在您辽阔的躯体上拨地而起,耸高入云。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一户户人家陆陆续续地住进了崭新、气派的高楼,搬家公司也因而忙得大汗淋漓。渐渐地,城市覆盖了农田,虽然在这再也闻不到清新香浓的稻香味儿了,但却迎来了一派繁华的气息。母亲,这多像儿女们送您的一件奢华的外衣呀!

祖国母亲,在2001年的时候,您成功地申请到了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您知道吗?在这欢喜连天的时刻,全国上下顿时欢腾一片,有的人甚至流下了激动万分的热泪都不能表达此时此刻的情感。我觉得我们中国人能成功申请奥运会,说明我们不再是当年的“东亚病夫”,因为我们与您已经骄傲地站在了世界美丽的东方。

母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一个个具有中国古典特色而又高难度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也令世人对您刮目相看。这也让世界各国人民不得不从另一个更好的角度来看待您。

您可知道,在这次奥运会上,您的儿女勇博第一、英勇奋战,疯狂夺金51枚,为此次奥运会金牌数之最多,是我国历来得过最多金牌的一次奥运会。

这些,都十分令我觉得能成为您的孩子是我的荣幸与自豪。

您知道吗?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天安门前的阅兵,受到了许多中外人士的观注。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大阅兵,而且武器装备全都是国产的。阅兵时,每一个方队都以磅礴不可战胜的气势经过天安门前。总之,这次阅兵,让我感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

祖国母亲,我满怀希望您能迅速发展,快速发展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让这条苏醒的东方巨龙能早日傲视全球。这是我的一个心愿。

祖国母亲,祝您身体健康。

您的孩子:赖奕均

致母亲的一封信篇2

您好!

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名言:“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在那里。”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期望,您希望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我能理解您望子成龙的心情,世界上有哪位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说,请原谅我不能一直优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到最好。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有时候表弟来家里吃饭,您就会说:“看谁吃得最快。”每次看我快速地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头。记得我去学钢琴,您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并不是真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因为有了一点进步,即使成绩一般也可以在拿到成绩单后开心地回家,而我心里s是忐忑的,因为您要求我每次考试成绩都要在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

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成长,从外面打破的却只有灭亡。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最真实的意愿,而不是一味给我强加压力,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的,就好像思想家卢梭曾说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新闻里报道的“虎妈”“狼爸”,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年代希望能“与众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是真的快乐。其实不是只有“虎妈”“狼爸”的教育才可赢在起跑线,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因她真的热爱写作,小小年纪便已出书,到如今她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母亲,我知道您一直很爱我,您只是想让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但也许您可以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我,鼓励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

今天,坐在高考考场上,人生往后的漫漫长路也许就在我的笔尖下书写与改变。借此机会,我想跟您说一句:这一次,让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

谢谢您,我的母亲。

您的儿子

2016年6月7日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书信这种文体,紧扣漫画内容,以“一直优秀”“不能一直优秀”照应100分和98分,以“成绩一般同学”“有了一点进步”照应55分和61分,以母亲的“满意”“微笑”“严厉”照应“唇印”和“掌印”,在文中多次扣题,点题。整篇文章感情自然,真挚。母亲爱儿子,希望儿子优秀;儿子爱母亲、理解母亲,希望能“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这里没有渲染、没有修饰、没有造作,是自然的流露。读之,让人心动,引人深思。

[注:全国卷I作文题见3期7版]

致母亲的一封信篇3

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

或许有一件事您已经将它忘记了,可是您的女儿我仍牢记在心。

那一次我做的那个小手术让我终生难忘。在充满我哭天喊地声的手术室里,您一直在床头安慰我,当“儿子,痛了你就掐妈妈的手臂吧!儿子,都是妈妈不好,没有注意让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儿子,别哭了,一会儿就好了!”的话语回响在我耳畔时,我想抑制自己的哭声,但剧烈的疼痛,让我无法平息自己的心情。当您那焦急的神情在我脑海中浮现时让我感到这一刻是最温暖,最幸福的时刻。看着您那自责的眼神和一双被我掐红了的手,令我无比感动。

之后,每天早上,天才蒙蒙亮您便早早起床为我做早餐,希望早一些换完药让我去上学。从您忙碌的背影中让我变得坚强,那时我深刻地体会到您叫我“儿子”的真正原因。妈妈,我感谢您!

虽然,您不像有些妈妈一样做过多少伟大的事,但您那对我一点一滴的照顾与无微不至的关爱让我感动。是谁在我遇到困难时给我鼓励?是谁在我难过时听我诉说?又是谁在我跌倒时,把我拉起来? (演讲稿 ) 那是您——我的妈妈。

我知道昨天晚上,您生气了!说实话我在考试后真的想玩,“玩”是孩子的天性,我的自觉能力不是很强,希望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督促我。我希望我们能一起改正我的错误。

不过有一点在这里我要向您提出来:妈妈,请不要一个人把气憋在心里,不要一个人生闷气。您知道吗?看见您这样,嘟嘟心里很难受,我向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表情的喜怒哀乐表达得十分明显,希望妈妈也可以像嘟嘟一样做个阳光妈妈!

妈妈,自从家里开始养鱼,您就更喜爱小生命似的,我希望,我们的家庭能像小鱼儿那样自由自在,充满欢声笑语,好吗?我亲爱的妈妈!ilove you!

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一帆风顺!对了,再过一两周就是母亲节和您的生日了,顺祝您happy birthday!happy mother’sday!

一直爱您的女儿:***

致母亲的一封信篇4

您好!

我是您怀抱里的一个孩子,是在您无微不至地关怀下正茁壮成长的孩子。我有一个含义深刻的名字——陈信,谐音“诚信”,取义诚信是金。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一定会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美德。

祖国母亲,今天是您60岁生日,我想对您说,我为您骄傲!我为您自豪!

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四大发明”造福了全人类;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神六”、“神七” 和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的发射升空,使得中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军团获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列世界第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大国;南方冰雪和汶川地震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力空前强大,令世界震惊!

祖国母亲,今天是您60岁生日,我想告诉您一个秘密,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位科学家,造福人类。

我想发明一种新型电灯,这种灯会穿透大雾,使人们在浓雾中看得清清楚楚,再也不会因大雾而发生交通事故。汽车装上这种灯,进入隧道遇到黑暗时会自动打开,可以防止驾驶员忘了开灯而发生危险。今年7月22日,出现日全食时天空一片漆黑,这种灯一定会大显身手。

祖国母亲,今天是您60岁生日,我想向您表个态,我一定用功读书,练好本领,将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此致

敬礼!

您的孩子:陈 信

致母亲的一封信篇5

今年六月,晓风在整理公安部发还她家的书信中发现其中一封舒芜写给胡风的信中竟抄有一封我父亲给我母亲的信(见附信)。这是惟一一封见到的父亲给母亲的信,当然很珍贵。我仔细读了,信中谈到“拿走日记本”一事,推想父亲当时在北碚。晓风告诉我:胡风1944年3月26日的日记上记有一笔:“得路翎信、舒芜信”,那么,可推定写此信日期应是1944年3月25日。

1939年母亲在湖北巴东联合中学时,女友李世玲给她看了徐嗣兴的照片,母亲看后印象很深,衷心为女友高兴,希望他们能顺利结婚。但1944年初,他们还是分开了。

那时,父亲在重庆育才学校任“小先生”,母亲在湖北松滋新泰乡中心小学工作,母亲和李世玲好久没有联系了,很是惦念,为了找到她,母亲往父亲的地址写了封信询问女友的近况。父亲回信详细地叙述了和李分开的情况。回信寄到宜都母亲所在的外婆家,说来很巧,本来全家是上午要离开那里的,后因有事拖到下午,正好下午收到了父亲的回信。就这样,两人开始了通信往来。

1941年母亲在松滋、长阳等地一年多,父亲给她的信都能收到。父亲在信中不谈爱情,都是鼓励母亲的话,并启发母亲也可以练习写作。有一次他寄了一本书给母亲,上面有他的作品,用了“路翎”这个笔名。他在信中写道:“上面有我的东西,你猜,我不告诉你哪个是我写的,你猜”。母亲没有猜着。信中他还建议母亲读《大众哲学》及其他的书,还谈到文学。他建议读的书母亲都很喜欢,母亲感到他写的文章和别人的不同,他那么年轻,经历的生活却似乎很沉重。

1941年离开松滋时,母亲把自己所收的信和自己的照片托付给一个信任的同事保存,没想到却在逃难时丢失了,那里面就有一些父亲给母亲的信。听母亲说,当时的来信很多,有长有短,字都不大,为省纸,每一格还要写上两行,可是,写得很有感情。这其间母亲还给父亲寄过一张她骑马的照片。

1942年母亲要到重庆,父亲回信:“好吧,你来吧,我们还没有见过面呢。”这时父亲在重庆南温泉政治学校。母亲到重庆工作后,1944年一次见面时,父亲向母亲表示:我们结婚好不好?母亲答应考虑,得先问问家里。父亲当天就把带着的日记本交给母亲,他头天的日记上写着:“我今天进城去,进城决定我的命运。”母亲第二天见面时也带去了她的日记本,他问母亲,家里有信吗?你今天一定要回答我。母亲一直没有回答,父亲又热切地问,母亲想,不好说就是了。母亲说:“我对你的态度,你应该了解。”后来父亲就不再问了。

和母亲聊天,她几次谈起一见钟情的爱是有的,她对我父亲就是。我想那是太难得的电影中关于爱情的美满故事。母亲说她爱父亲,所以生活中什么碰撞都能克服。年轻时看父亲写作很辛苦,便决定生活靠自己,要兼职工作来帮助父亲。我幼时被托在黄桶树姓吴的人家,父亲隔一两天就去看我,并写信告诉母亲我的详细情况。1946年,母亲先带我从重庆回南京,提前安排好父亲的吃穿住。父亲差不多每天给母亲一封信,有时信忘记发出,母亲一夭能收到两三封信。1948年父亲为了集中精力写作,和母亲商量他不工作行不行,母亲尊重他的意思,欣然同意了,以给他较大的写作空间。

1955年到1980年,在父亲遭受冤案的漫长几十年的等待中,母亲面对狂风暴雨,没有唉声叹气。她坚信父亲是好人,对父亲执着的爱使她无怨无悔。她淡定地面对现实,以平和的态度抚养我们,在坎坷多难的生活中始终坚毅沉稳,开朗大度后,母亲的幸福溢于言表。她拖着带病的身体陪伴父亲,接待关心父亲的友人和来访者,整理父亲的书稿。她回首往事时,总是不温不火地慢慢诉说着。她时常对我们说,她很爱看父亲的信,信写得比他说的生动得多,看他的信觉得比和他在一起的日子还要有意思,在他们心目中,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神圣,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也是家庭幸福的基础。

遗憾的是,寄托父母亲情感的那五百封信都遗失了。然而阴差阳错地,却通过舒芜的笔保存下来了现在这一封;更遗憾的是,我母亲现在已不能说话,没有了意识,她正在生死线上挣扎着,无法向我讲述写这封信时的情景和现在的感受。只有这封信所传达出的深情在向我们诉说着,诉说着……

附舒芜致胡风信:

谷兄:

星期天,宁兄的余小姐来,次日回城。托她带了给你的书和信。

今天下午,宁兄给我看了她的一封短信。信上大概说:“ 我觉得在你那里,我是微小的,不重要的,附属的东西。这种状况,我不能忍受,因此我想脱逃。”以下,说她打算跟她叔父到新疆去。

晚饭后,陪宁兄下街喝酒,我什么也不能说,无能为力。回来,他又给她写了一封信,给我看了。以下,是他的信:

下午,接到你的信后,给你写了一封信。发信后,走到水边去站着,希望能想一想;听到吹四点钟的号,就想马上赶校车到重庆来见你――但身边没有一个钱,并且最近不可能有钱:希望一点稿费,那篇《蜗牛》又莫明其妙的被抽掉了。回来后,想到你底两本日记,但遥寻不着;想是你悄悄地拿走了,或是弄掉了。 你想我是如何的痛苦?

没有钱,动弹不得,想明天天亮的时候动身走来,但也不行,因为这还是要钱的。我想,糟也要糟在这上面。

现在,我去喝了酒:我完全涣散了,不能克制自己。我觉得:假如你真的爱我――我确信这个,你不应该如此的残忍。

想下去了,觉得自己现在毁灭的可能性极大。这不比从前了,从前,对人生是无知的,现在经历是较多了,尤其最近,体会到深刻的动摇?无论你能不能,以及想不想实现你的话,我底裂缝已经完全暴露,我来到了悬崖底边缘上了。

致母亲的一封信篇6

曾有情,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军事写作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编剧电视剧《妈祖》《天仙配》等13部;编剧电影《招聘爸爸》等3部。先后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歌500余首,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等700多万字。2014年,荣获“全国十佳电视剧编剧”称号,作品《妈祖》获第29届电视剧“飞天奖”、第2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散文作品《国歌》《开往春天的列车》等被收入中小学教材及全国数百家各类学校的语文考试试卷。

“不要回来奔丧,否则便是不孝!”

写这篇文章我下了很大的决心,几次坐在电脑前,未能输入文字却先输出了泪水。母亲已去世多年,要写关于母亲的文字,那种渐渐远去的疼痛与悲伤再次撕裂我的心扉。

12年前,我还在军队的总部机关工作,正承担一项重要任务,突然接到妹妹的电话,母亲已患癌症晚期!

我匆匆赶回老家。晚上,我睡在病房里陪护照料母亲,尽最后的孝道。第二晚,母亲却坚决不让我睡在病房,理由是我打呼噜影响她休息。尽管我好想多陪她一段时光,但母亲的这个理由让我再也无法坚持。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是怕我睡在病房休息不好,找借口把我赶回了家。

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家庭妇女,她没有文化,不识字,但她身上积淀了太多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我在家仅仅小住了5天,便接到部队的电话,要我返回单位去完成由我负责的那项重要工作。正当我左右为难时,母亲要求我立即回部队,说部队上的事才是大事,还说尽管你们都不告诉我患的是什么病,但我早已偷听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你陪着我我的病也好不了,还耽误了部队上的事,你如果不走我就不再吃药,早点死了你就能早些回部队了!无奈,我不得不挥泪与母亲作别,而这一去便是与母亲的永别!

母亲一辈子没乘过飞机,总对那只硕大的铁鸟在高空中飞行的安全性产生怀疑。当我在空中飞行的那两个多小时里,病床上的母亲就一直催促我哥哥和妹妹给我打手机,问问我到了没有。兄妹告诉她飞机上手机关机,无法联系。母亲的心就一直纠结着、纠结着……

飞机终于降落在首都机场,我给妹妹打手机,妹妹将手机递到母亲耳边,母亲说你到了就好,平安就好……这是我听到的母亲最后的声音。

半小时后,我接到妹妹的电话,母亲走了!我疯狂地奔向候机大厅,要买机票立即飞回去送母亲最后一程。妹妹却告诉我,母亲的临终遗言要求我“不要回来奔丧,否则便是不孝!”

“只有不认识的字,

没有读不懂的儿!”

母亲住在南方的小镇,自我18岁入伍,与母亲分多聚少。早年没有手机,电话也极为不便,和亲人的联系只能靠书信。那个被称作故乡的朴素的地名被我带到了军营,母亲便在南方的小镇把等信的日子盼得很长很长。虽然母亲并不识字,却并没有影响她与儿的书信交流。母亲能准确无误地分辨出我的字迹。即使有几封信同时到达家中,她也能挑出我的那封催促父亲:“信是我儿的亲,先看我儿的信。”她说:“我儿的字写得硬实,就像他的性格。”

有一年,开水烫了我的右手,写信困难,就请战友了一封信。母亲拆开一看立马老泪成行:“这不是我儿的字,我儿怎么了?是不是病了……”待父亲读完信,得知了原由她才放下心来。儿行千里母担忧,尽管信上的文字并不能告诉母亲什么,但她见到儿子熟悉的字迹,便读到了我平安的信息,这是她最大的安慰。后来,我在部队学会了电脑,图一时兴趣打印了一封家书,母亲看了半天,像儿不是娘亲生的一般,说:“这字标志得难看,去信告诉儿子,那种报纸上的机器字冷冰冰的,不如我儿的字有个性有精神。”从此,我再也没把“机器字”寄给母亲。

每每我从军营邮去家书,母亲总是戴着老花眼镜,坐在临街的门边或靠窗的桌前,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笺,专心致志地“读”信。她读得那么仔细,那么深情,那么投入。她“读”得很慢,从称呼到落款,逐字逐句地细品,她仿佛读懂了儿子的心迹,感受到了儿子的脉动,聆听到了儿子的倾述。

母亲“读”信时不容破坏她的专注,如遇打扰,她总是说:“别打岔,我正在读儿的信呢。”父亲打趣道:“文盲看信,天下奇闻。”这时,她会从老花镜上方投来一束愠怒的光,正色道:“只有不认识的字,没有读不懂的儿!”

“别人存钱,我存思念。”

我从来没有收到过母亲的信,不会写信的母亲就把信看得更加珍贵,就把“读儿”视作母亲的使命,“读”出厚爱,“读”出希冀。母亲觉得如能亲手给儿子写一封信该多幸福。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终于收到了母亲的“信”:在一张白纸上,母亲左手压在纸的中央,右手握笔沿左手的轮廓描下了一只大手,行笔拖泥带水略有些颤抖,更显出那只手的厚重与真实。“信”上没有一个文字,倒是当过几十年记者的父亲在另纸上留有一句话:“这是你母亲生平第一次写‘信’,不知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后来,家里装了电话,有了手机,我已不再写信,与家里的联系变成了语音通话,但母亲仍然一封不漏地保存着我写的信,有尺余之厚的两大摞。母亲把它捆好,色彩各异,大小不等的信封代表了儿子的每一个人生驿站,母亲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整个儿子。母亲说:“别人存钱,我存思念。”这样,即使是儿子走向天涯,都在母亲的心里梦里情里。

南方多雨,发潮的空气总和母亲念儿的眼睛一样湿润。那些儿子情感的载体散发出丝丝霉味儿,墨迹也像儿子走过的路一样变得有些模糊。母亲便用南方晒咸菜的簸箕,将儿的信一封一封地晾晒,日光下的母亲显得可敬可爱,甚至可笑,以至小镇上的人们都以为老太太犯了脑子方面的什么毛病。母爱的阳光不分季节,儿子即使在寒冷的北方冬季也能感到言之不尽的温暖――母亲啊!

母亲已经去了天堂,那里不通电话,那里是信号盲区,通讯再发达也无法向母亲传递我的声音。我想,或许还能用传统的书信方式跨越阴阳两界。于是,我在完成部队任务之后赶回老家,用母亲熟悉的字迹给老人家写了一封长信,来到公墓,在安放母亲骨灰的地方,把信一页页烧给母亲,我相信那袅袅青烟比手机信号更神奇更强大,一定能给母亲带去我的问候和怀念,抵达母亲的在天之灵……

致母亲的一封信篇7

由张丁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说红色家书》是2015年中国好书《抗战家书》的姊妹篇。《图说红色家书》依然保持了家书所承载的鲜明时代特征,自身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力透纸背浸润的情感。

该书共收录了45个家庭的60封家书,作者既有陶铸、邓子恢、滕代远、帅孟奇、周扬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有陆更夫、左权、冯庭楷、许英、鹿鸣坤等革命烈士;既有为民族解放、国家建设付出艰辛努力乃至献出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也有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付出鲜血和汗水的追求进步人士。他们的信仰追求,他们的价值观念,他们的激情壮志,他们的奉献牺牲,无不贯穿着红色血脉。读者品味经典后,不禁掩卷长思,思索书信所揭示的这些社会先进群体的内心世界,把脉中华民族杰出代表的家国情怀,使人于不觉中砥砺了精神,升华了思想,涤荡了心灵。

书中时间跨度从1926年11月到2002年1月新世纪之初,历时75年,几乎涵盖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大部分,因此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时代气息。翻看一封封带着风尘而来的家书,北伐战争的硝烟、九一八事变后的社会危局、抗战爆发后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情景、抗战相持阶段的艰苦岁月、解放战争中的鲁中大会战(莱芜战役)、新中国成立初期热火朝天的各项建设、抗美援朝的烽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转型等历史画卷便逐渐在读者面前展开。手捧家书,无异于触摸身边的历史,经历了一次在书信中感知人物,学习历史的教育和洗礼。

人们常说,家书包含着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道德的精髓,红色家书则闪耀着追求真理,争取公平正义,讲求诚信友爱,提倡无私奉献等革命文化价值的光辉,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图说红色家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书信中的很多词语,不用雕琢修饰,拿出来就是箴言警句。如韩雅兰致父母亲:“不做时代的落伍者”;郭天栋致父母亲:“不入党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战士”;齐子瑞致父母亲:“没把革命进行到底,哪能回家呢”;李骝先致父亲和大哥:“做一个最新式的布尔什维克”;鹿鸣坤与未婚妻书:“你望我当英雄,我望你争取入党”;骆正体致兄和姐:“国家利益是大事”;彭养正致侄儿:“在坚强中生出勇敢来”;李振华致父亲:“咱家不能落后于别人”;童思钦与父亲书:“精神黄金给人幸福”等等,字里行间,片语只言,闪烁着崇尚理想,追求崇高,忠信笃敬,鞠躬尽瘁的精神力量,给人以鼓舞、鞭策和勉力。

每一封家都由四部分组成,即家书原件的影印件、家书原文的宋体版、家书背景详解和配图配照。“家书背景”不仅要介绍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还要兼顾书信所及对象的情况,无论父母,也无论兄弟姐妹,皆如是。所有这些,都体现出编著者的责任心,为此书平添不少了光彩。

致母亲的一封信篇8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大家都看过《傅雷家书》了吗?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1《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1一封封家书是连接起游子与父母的桥梁。一句问候,一句关心,看到了他熟悉的字迹,心里的那块石头就缓缓落下了。

曾几何时,是那样的盼望着信箱里的新的信件,包裹——渴望、担忧,思虑,带着几分期许——想收到他的回信,哪怕只是一句“我很好”。

哪一位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离开她的身旁,走到异国他乡,独自一人奔波呢?就像园丁以血泪浇灌的花果,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那割舍不得的情绪呢?傅雷夫妇的心中也有同样的不舍,彻夜的不眠,哭肿的双眼,无尽的思念正如涓涓的溪流,幽深的潭水一样,一样长,一样深。也许他们会怀念傅聪的孩提时代吧。呀呀学语到姗姗学步,小手拨开了他们心中的那扇大门。爱便从此一股脑地倾泻在聪的身上。

“努力加餐饭!”“注意身体!”“别累着!”这大概是朱梅馥家书里最多的话吧。母亲日常的碎碎念总也总是萦绕在耳畔。即便接下来要忙于学习了,当看到旁边的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总会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然后一口,“咕咚咕咚”的喝下去。“嘭”的一声,敲一下桌子再放好。好让门外的母亲甜了眼湾。

父亲的角色向来都是很严肃,学业上,做人上,都是孩子的引路人。每一次提笔写家书时,内心就如波涛汹涌的大海,滔滔不绝的江河,但落在了纸上,一江春水缓缓流出。讨论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欣赏悠扬唯美的西方音乐。洽谈深邃复杂的人生哲理,父亲就如花园里的大树,修剪旁枝,施加肥料的园丁。他从不小气,也不吝啬于赞扬自己的孩子,但他更期盼孩子变得更棒,更好。

一遍遍传送泛黄的纸信,想让墨香仍留的纸张回报他们的爱,让他们知晓,我也很爱他们。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2一封家书,饱含着异地亲人之间那浓浓的亲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能体现出家书的可贵之处。在《傅雷家书》中,不仅仅只有让他人动容的亲情,还有那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

我想,在这本书的背后,作者不仅仅是想让我们体会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更是要借助傅雷夫妇对孩子的“唠叨”,来教育我们,传递他们信中所写的做人的道理,在静默中展示着父母的关爱,让孩子明白生活的不易,传授生存的知识,分享艺术的美。

在一封封信中,更多的是父母和孩子在唠家常,这也表示了在他们心中,亲情要高于一切。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所有人都是在父母的唠叨中渐渐成长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们也在不胜其烦的重复一遍又一遍,我们可能会觉得烦心,毕竟忠言逆耳利于行。而我们有未尝不知道这是父母的关心,即使许多人有时会克制不住自己,做出什么与父母对立的事。所以以后,我们更应该要知道回报父母,他们对于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自出生以来,对我们成长最好的养料。

承载在这一张小小的纸上的东西,可以说很轻,轻如鸿毛;也可以说很重,重若泰山。它不只是一纸家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傅雷通过家书,传达的是一种精神力量,同时也带着对傅聪一次次成功的欣慰和鼓励。傅雷教育孩子以“先做人”为底线,由此可见,他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极为严格的,但在严格中又透露出隐隐的关爱,指导他做一个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人。

在浓郁的亲情中,纵有千言万语,都将只传达出对亲人的问候。哪怕身隔千里,也斩不断血浓于水的亲情。身为一名学子,我们应谨记,百善孝为先,做人不能忘本,让“家”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3几个老师都推荐读《傅雷家书》,空闲时,我也静下心来读了这本书。

《傅雷家书》是儿子傅聪留学波兰时,傅雷夫妇因想念关爱孩子而给其写的家信。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这本书中摘录的信件时间为1954年至1961年期间。

《傅雷家书》是一本呕心沥血的教子名作,短短的一封封家信中,凝聚着傅雷夫妇对儿子浓浓的爱。傅雷不仅仅是普通的父亲,还是孩子的知己、朋友、长者。他在信中不仅关心儿子的生活琐事,而且还与之谈人生,谈艺术,内容涉及面很多。

在傅聪很小时候的傅雷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坚信给孩子压力让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效果会好,却使傅聪的童年黯然失色。傅聪到波兰留学后,傅雷已过45岁,这时他才真正觉醒,改善父子关系及做法。在这么多封信中,傅雷夫妇始终坚持,不能忘记初心,要始终有一颗爱国之心,不说对不起国家的话,不做对不起国家的事,不入他国国籍,体现出傅雷夫妇满腔的爱国热情。

正如傅雷所言,他给儿子的书信有多种用途: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感想,训练服从思想的文笔,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书信中有多处傅雷催促傅聪回信,期盼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能和他们说说话,哪怕只是只言片语,舐犊之情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作学生的都是晚辈,要理解父辈们的浓浓爱意,多向父母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用青春的激情奉献展示美好的未来人生,让他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

这是我读《傅雷家书》的一点感悟。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4“待人要谦逊,做事要严谨,遇事不逃避,戒骄戒躁”。“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是做音乐家,最后是做钢琴家。”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对于傅聪的人格、道德教育都很严格。傅聪长大后去国外留学,傅雷却对自己的过分严厉感到自责。

《傅雷家书》那一封封的书信中,深沉而又伟大的父爱展现得淋漓尽致。傅聪也体会到了父母对他深厚的关爱。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又有几对父母能像傅雷朱梅馥那样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教育儿子,又有几个孩子能像傅聪那样幼时对父母言听计从?我们本就没有那样好的家庭教育,只能更加努力学习,丰富知识,充实自己。

亲情在教育、批评、赞赏中一一体现。面对父母的严厉批评,我们要么默不作声,要么严词拒绝。傅聪之所以能坦然接受批评,是因为傅雷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的父母时常将我们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但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我们总会因为这种批评而更加“讨厌”父母,与之对抗并产生隔阂。而傅雷则用和朋友商量的语气,赞赏的视角,激励代替批评,表扬代替斥责,心平气和地跟儿子交流,进而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使得傅聪对父亲给予的爱越来越容易接受,顺利完成学业且终有所成。

各位父母大人,你们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给子女寄予厚望,作为晚辈的我们都能理解。问题是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时什么都听进去,这一道坎不好迈。大人们是否也应该向傅雷学学呢?批评要适度,不然不就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好心不就办成了坏事?

不过,大多数的我们也不会因批评而放弃追梦的。

愿天下的父母们多一份理解。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5不得不说,《傅雷家书》无疑是一部极亲切、极写实的作品,无论是作为一名读者,还是对当时的傅雷一家来说,很享受其中的温馨。

品读完全部的家书,无论对谁来说,傅先生是一位十分负责,有自省能力的父亲。信中细腻入微、诚心诚意的文笔,无不充满着对孩子的爱。从开始的致歉,到后来的嘘寒问暖,他随着孩子的长大,自己也不断的改变着,这是十分难得的。你很难在一位不惑之年的老者笔下看到这些。也许是失去了,才最终大彻大悟,体验过放手,才真正的放手。

父亲在自省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了尊重。孩子远走高飞了,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但我们从信中却见不到任何约束,更多的是建议,更像一位朋友,这点也无不令我佩服。在这位父亲的信中,有一句令人难以忘怀,他说,人是感情动物,展示了父亲感性的一面,人就是这样的,生而为人,我们为什么特殊于其他生物?就在于我们有更多的情感。无论痛苦、快乐,这都是我们一份难能可贵的经历。为什么总那么理性呢?享受这些独特的情感,将人生变得多彩些,才不负此生!

在这些信中,看的是父亲,也不少见母亲的笔影。在文中,我发现母亲对于一些事,往往更为理性,她在文中说过:“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其实两者并不冲突,因为有父亲的感性,有母亲的理性才能造就出在这个社会上,能够立足,亦能享受生活的人。这也就是父母能带给孩子的引导与爱了。在一封封的信中,我们不乏能看出父母的关心,往往很多封的信,才能换得孩子的一件,可能是父母写多了,或是孩子写少了。

但无论如何,我很欣赏傅先生说的一句,“不能用忙字推托。”还是回到上文,人生中分秒都是一种享受,我们不要只在乎自己的快感,世上的人情事故还有很多,别荒废了。

上一篇:关于游记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中学生获奖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