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陆游记范文

时间:2023-10-19 03:21:02

五大陆游记

五大陆游记篇1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名片现状;产业对策

1生态旅游资源大镇基本概况

马街镇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5km,镇域土地面积16420hm2,境内有12万余人住着。耕地4866.7hm2,林地3553hm2,森林覆盖率占23%,东与本县龙海乡接壤、西与中枢镇、南接召兮镇、北接三岔河镇。是一个以粮食、食用菌种植,生猪、蚕桑养殖,个体私营经济为支柱产业的高原特包农业大镇、历史文化名镇、生态旅游资源大镇和商贸重镇。

1.1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名片”

翻开新中国建立一路走来的历史,不难发现这么一段真迹、遗迹。循着历史的足迹,有大批“文曲星”从马街这块热土升起,从“钟灵书院、五峰书院”等走出了一大批留学欧美的文人学士,以及毕业于黄埔和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戎马将军。他们当中以被孙中山授予“文虎上将”的护国将军殷承、滇军儒将孙渡为代表,成为陆良近现代历史上的骄傲。

以云南10大护国元老为代表的殷承上将就出生在马街镇的良迪村。殷承(1877~1945年),当地人称殷三大人。近代政治家、军事家,曾任新军19镇参谋官、督练处总办、云南都督府总参谋长、滇军西征军司令、总统府经界局清丈处长、护国第一军总参谋长、川边镇守使等职,陆军上将军衔。他对云南乃至中国近代史产生过积极影响,为辛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出过杰出贡献。殷承与五峰山普照寺的缘由,更是有据可查:早年的殷承?出五峰书院赴昆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取公费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与湖南邵阳蔡锷同班好友,加入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兴中会”。宣统元年(1909年)学成回国任云南新军十九镇(师级)参谋官兼督练总办。1911年与蔡锷、唐继尧等为响应“武昌起义”在云南组织发动“重九起义”,起义成功。

五峰书院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停办于民国四年(1915年)。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制度,钟灵书院高级小学堂的部分毕业生因家庭贫穷深造无门,眼看荒废于村野,马街良迪村宿儒殷承之哥殷承霖和聚贤庄大学士刘绍程2位先生匀出大半家产上五峰山开门办学。分期教授弟子熏陶进步青年,培养忠贞报国人才,造就了2位民国上将、1位少将、8位校官,县官、尉官30余人。

1932年,在江西瑞金红色政权任职的,曾派人到上海和殷承联系,希望殷承到瑞金去。殷承支持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然而他感到年事已高,身体不好,故未能成行。但称殷承为老师,自称门生,来人彬彬有礼的态度,令殷承感慨万千。8年抗战时期,是殷承一生最后的岁月,龙云对他较为尊重,聘其为参政院参事。、李根源、刘云峰等到昆明时,曾去看望过殷承。正如《云南通志长篇・人物》所说,殷承退出政坛后,到西山华亭寺做了和尚,法号太如。他求道学法,对佛教的密宗、禅宗很有研究。之所以要在五峰山森林公园建造十大元帅雕像群,五峰山部级森林公园与护国元老殷承、建国十大元帅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护国元老殷承上将历史与曾经的五峰书院和目前陆良县内唯一保存完好的钟灵书院系列,这是第一张旅游人文资源最大的“金牌名片”。可是知道的人并不多。

1.2具有传承浓郁的文化名镇“名片”

马街镇境内有被梁启超誉为“天下神品第一”的爨龙颜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碑立于我国南朝刘宋明孝帝大明二年(公元458年),是东汉《孟孝琚碑》后云南第二古石,俗称“大爨碑”或“大爨”。碑文主要记叙了爨氏渊源和进入云南的经过及与汉民族的关系。爨龙颜碑的书法介于隶书和行书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印证了陆良作为文献名邦的历史地位,散发出一种浓郁的爨文化气息。“大爨碑”和“爨龙园温泉”系列是第二张文化资源“金牌名片”。

1.3见证商贸重镇的“青石巷名片”

19世纪80年代初期的商客们经营的山货、药材、布匹、食盐等通过驼队马帮必经之地的弹石马路、老房子等成了现代人的真迹。大龙潭村外石闸门处的青石路面印有深深的马蹄印等诸多“印记”和诸多建筑精湛、环境优美的老商号、老铺子,这些铭刻历史年轮的印迹,都似曾那样相识和熟悉,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却都淹没在现代化的城宇楼厦间。由于这些商人来自全国各地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氛围。岁月沧桑,时光如梭,过去的印痕早已消失贻尽,而记忆却永留在人们的思维中成了遗迹。

以县城为中心,马街成了滇东南手工业和农产品的主要集散地。1905年,马街镇内拥有48大商号,1914年,法国人在马街开设了亚细亚三达水油公司;1920年,省府在陆良开设“盐隆公司”,官营官销食盐;1928年,以马街的杨靖鸿、杨靖源商人集股在马街办起了70余人的鸿源染织厂为代表等,使得马街的手工业、商业日益兴盛,缝纫、皮革、铁器、榨油、酿造、碾米等20多种行业的工厂,众多私营坐商经营土杂、百货、布匹、棉纱以及从昆明、个旧等地贩运来的洋货、洋件,并把陆良产的铜制火锅、铁制农具、铝制瓢盆以及羊毛毡等物品远销到东南亚、印度等地。这些往日的繁华和辉煌在目前县内唯一保存完好的钟灵书院(现为马街小学)与“拯威将军第”之间通过百余米的“理发一条街的青石板小路”记载着和见证着(命名为:马街青石巷),这是第3张“王牌名片”资源。可是这条“青石板小路”目前正面临着被村民自由填埋消失的厄运。

1.4传承佛教、道教的渊源“文物名片”

五峰山部级森林公园与终南山、龙海山南麓构成一月牙形环带,彩色沙林位于山怀间。公园内有一水、一寺、一潭、二场、三坡、三箐、三岩、五凹、五壁、五峰、百蝶、百鸟、千花、百树的自然景观和历代十大元帅名人雕塑之人文景观。晴看五峰,一遍苍海、林波摇曳;阴看五峰,白雾系腰、迷蒙玲珑;晨看五峰,一片霞蔚、暮看五峰、层林尽染。五峰山部级森林公园内“普照寺”的地理位置与佛教文化中莲花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普照寺坐落于五峰中间的一座山峰,恰似佛坐莲花大地气场。从明清时候选址建造者来说,当初建造者就是要弘扬或表达佛法的莲花文化吧,佛坐莲花本身就说明“出淤泥而不染”。现代人的养生文化与佛教文化中历来重视清净修身养性是不谋而合,一脉相承的。

这些历史见证物,正好说明陆良县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源远流长的又一见证、是源头所在,具有历史文明底蕴,这是第4张旅游资源“王牌名片”。可惜这些被曲靖市人民政府纳入文物保护的见证真迹几乎没有保护措施,面临着被盗、损毁的厄运。

1.5独特的省内4A级“沙林名片”

世界罕见的地理奇观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世界独有地理奇观――陆良彩色沙林,是三国时期孟获的故乡。经专家多次考证,形成于3亿4千万年以前,具在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地理研究价值。整个景区占地25km2,包括五峰山部级原始森林公园,爨氏避暑胜地、佛教、道教圣地终南山,大战马坡古战场遗址等,这是第5张旅游资源“王牌名片”。加之,刚投放市场的聚吃住玩一条龙服务的爨龙园温泉、水上娱乐旅游度假山庄麦子河、如意山庄大型泉水游泳池和省内最大的信鸽基地、远近闻名的用珍贞龙潭泉水精心酿制的“泉丰豆腐”特色食品,烈士陵园玉皇阁风景旅游景点等。

2生态“旅游名片”巧遇“机翼”

2.1区位交通资源优势

镇内区位优势明显、政策背景优好,对推动陆良县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境内有马沙线、中马大道、324国道呈三角形状态均匀分别在全镇境内。西桥至召夸的高等级公路直达彩色沙林――五峰山森林公园片区。该镇距石林40km,昆明130km。县内326国道、昆陆、曲陆高速公路,南昆铁路穿境而过,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内外连接条件。曲陆、西石、昆石的贯通,昆陆“一小时经济圈”俨然而生,为生态旅游产业插上经济腾飞的翅膀。

2.2难得的政策机遇

2015年2月19日,党中央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着力打好“生态文明”牌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可见,陆良着力做好“生态牌”,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走好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路子指明了方向。

3生态旅游重镇目前存在的问题

3.1生态日趋脆弱,景区吸引力严重下降

彩色沙林曾通过5界国际彩色沙雕节,大力推进了景区知名度,但随着旅游休闲时代的来临,彩色沙林景区也面临着景观形态日渐失去原生面貌,生态脆弱,品牌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3.2景区知名度已不能满足市场的拓展

彩色沙林作为区域型景区,在云南范围内已具备一定知名度。但作为一个以观光旅游占主导地位的景区,很难实现游客重游,省内市场日趋饱和,导致景区游客量难以有质的突破。

3.3陆良生态旅游宣传工作的不到位或不给力,历史文物真迹保护不力,旅游宣传助推不给力或不到位

未对县内、镇内周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导致生态旅游产品单一,没有形成拳头,没有形成精品产业链。不能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缺乏与周边区域的合作,未能与县外周边几大部级风景名胜区形成战略关系,构建大旅游、大区域、大市场的旅游格局。

3.4生态旅游与当地支柱产业之间脱节

生态旅游产品没有赋予文化底蕴,文化载体与历史载体脱节,产业没有赋予灵魂。大多数外地人不知道陆良,不了解陆良。

3.5景区内交通设施不配套、局部交通不给力影响旅游产业效益的发挥

高速路口重要路段上宣传不到位,没有自己的宣传精品,陆良西桥高速路人口路标如“陆良南”、“陆良北”名称设置不明,引导不清,非常不利宣传陆良。

4陆良县生态旅游产业之对策

4.1上级部门多驱联动

建设好、保护好、推介好、宣传好、利用好这些资源就是最大化发挥好陆良的“金山、银山”资源效益。让这“五张名片”资源变成生态旅游产业的“五架马车”,拉动陆良生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文物保护重点是对终南山觉昭寺内的和尚灵塔设置电子监控保护,对马街青石巷、马帮文化的青石马蹄路面等系列进行立项保护。

4.2拓展景区空间,整合联动出击

旅游部门需要整合、联动周边旅游资源,将局限的景区开发转变为区域型旅游开发。首先,整合联动镇内的五峰山、终南山、爨龙园温泉度假村、麦子河水上休闲山庄等旅游资源,打造综合型休闲度假区。其次,联合县外的旅游资源。通过与周边资源进行联动的旅游开发,不仅在空间上拓展的景区规模,开发更多类型的旅游产品,并且还可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旅游,打造满足市场要求的复合型休闲度假区,从而创造出更大的旅游经济价值。

4.3联合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旅游与产业互动起来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优质粳稻高产示范区、优质马铃薯高产示范区、蚕桑生产示范区、蔬菜外销生产示范区、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的建设带动经济跨越发展。在最短时间内建成云南省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标兵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镇,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形成“大鹏的一体两翼”。

4.4改造生态环境脆弱区,增强森林生态屏障功效

林业部门重点对群众活动较为频繁的景区、景点区域内,建设森林防火隔离带,在森林边缘区重点种植油茶、茶树、火力楠、杨梅、青冈、冬青、竹柏等防火性能较好的乡土树种,以降低重点森林片区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增强自身抗火灾的能力。在石漠化地带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改善局部生态脆弱的现状。在山区半山区实施珠江防护林工程造林,在云南松次生林地带实施次生林改造工程,为陆良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提速加码,提升生态屏障功能。

4.5保护性开发,提升森林资源生态旅游价值

五峰山森林公园拟打造一个原汁原味、人工改造痕迹较少的森林生态休闲公园和爱国教育基地,并设计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旅游活动,如户外运动、自然观光、生态休闲,钟灵书院、五峰山书院护国爱国教育基地,在良迪村恢复殷承?上将护国元老故居等项目。打造生态运动休闲为主的项目,使景区旅游产业与森林资源的有机结合、相互促动,不仅可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以提升森林资源的效益价值,最大化保护好陆良的“金山、银山”。

4.6确实解决农村公路短板问题,加强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五大陆游记篇2

沈园在宋朝面积有70多亩,园内景致怡人,是江南著名的私家园林。因为主人家姓沈,而据今也不知道名什么,所以称为“沈氏园”。

大家都知道,南方的气候比较的潮湿多雨,而古建筑又大多以木结构为主,所以,在绍兴古建筑所保存的时间也比较短,宋代沈园的建筑早已经不复存在了。1963年沈园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在浙江省考古所的主持下,绍兴的文物部门对沈园的遗址进行了考古探测,出了不少的六朝、唐、宋、明、清时期的遗物和遗迹,查实了原先沈园的布局和范围。我们结合沈氏后人所提供的清代沈园平面图,精心设计了修复方案。经过1987和1994年的两次扩建,沈园由原来残存的4.6亩扩展到了18.5亩,并恢复了宋代园林建筑。2000年启动了沈园的三期扩建程,使沈园的面积扩展到了57亩。

沈园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为什么沈园历经800年而不衰呢?下面请各位游客带着这个问题,跟我一起参观这个越中的仿宋园林,整个景区由三大部分组成:沈园古迹区、东苑、南苑。

下面首先请大家随我参观古迹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个园子,叫“诗境园”,是为了纪念诗人陆游所建,其中在这个园子里有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取名为“诗境石”。上面的“诗境”两字便取自陆游的手迹。这块石头是一块太湖石,它具有五个特点:瘦、透、漏、皱、丑。“瘦”,是因为它看上去上大下小,给人一种高高瘦瘦的感觉;“透”,是因为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点一只烟,对准其中的一个孔,那么烟雾就会从各个孔中冒出来;“漏”也是这个原因,一到下雨天雨水就会从上面的孔渗以下面的孔,而且各小孔都是不相连的。“皱”,是因为这块石头摸上去就好像是人额上的皱纹,人信大家可以上前去摸一下。这第五个特点“丑”,也是这五个特点中最重要的,人是以美自称的,而石头却是以丑为美的,越丑就越加显示出它的欣赏价值。下面请随我往这边走。

现在我们所站的是一个仿宋建筑,形状古朴,取名“问梅槛”,这三个字是由绍兴书法协会会长沈定庵老先生所写的。“问”是询问探求的意思;“梅”是指陆游生平最喜爱的梅花,而我们沈园内种植最多的植物也是梅花,冬天的沈园梅香满园,尤其是到了下雪天更是沈园最美丽的时候。据说,陆游是中国历史上留下诗文最多的作家之一,至今保存下来的只有9300多首。其中描写梅花的就有200多首,可见陆游对梅花的情有独钟了。“槛”是像这种建筑在水上的一种建筑名称。所以“问梅槛”三个字便由此而来。下面我们往这边走。

我们绍兴有“石乡”的美称,那么我们现在所走的这痤古朴的小石桥叫做“伤心桥”。为什么取这名字呢?因为陆游曾在老年重游沈园时,触景生情,在沈园《二绝》中有这样一句话:“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走过伤心桥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六朝井亭,那么亭中的这口井是在1985年考古发掘时所发现的,井身是用绳纹平砖错缝砌成的,从井内出土的汉至六朝的陶瓷器残片可以确定它属于六朝的遗物。这六朝分别为: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所以这个亭称为“六朝井亭”。但是由于取土困难,为防止井身坍塌,整个发掘深度仅只有1米。缌的游客可能会发现这个亭子的顶有一个六角形的缺口,这个缺口一共有三个作用,有哪三个作用,大家不防猜一下:这第一个作用就是方便取水,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产提水都用竹竿,大家都知道竹竿比较的长,所以开了一个孔后竹不可以从上面伸出去而方便取水;第二个作用是利用太阳光的紫外线可以杀菌而防止水的腐朽;第三是赏朋和集水,在每朋的农历十五晚上,到沈园散散步,看看月亮,会让你的心情更加舒畅。

沈园的建筑布局是以“孤鹤轩”为中心,这三个字是由著名画家谢稚柳和金右学家康殷所分别题写的。那么为什么取名为孤鹤轩呢?大家都知道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书香门弟”,出生后不久,北宋便灭亡了,由于金兵南侵,使他从小经历了一段逃难生涯。陆12游岁的时候就能诗文,国家垂危的现实,使他20岁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22岁那年,到临安参加乡士考试,因为当时名列奸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为他不忘记国耻,主张北征,收复失地,受到了秦桧的忌恨,竟在复试时把陆游的名字给除掉了,直到秦桧死后,他才被录用。但因为他力主抗战,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命运坎坷不平,几次罢职回快乡。由于在朝庭里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被一些人排次,在晚年过着闭支野般的生活,并在82岁时写有《城南》诗一首,在诗中,诗人以”孤鹤“自喻,所以,我们就把这处建筑取名为”孤鹤轩“,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轩中还有一幅对联”宫墙柳一片柔情付与东风飞白絮,六曲栏几多倚思频抛细雨送黄昏“。由萧挺撰文,钱君匋手书。其中的宫墙柳和细送黄昏分别取自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的一句词。下面的这块石头也是一块太湖石,1985年考古发掘得,经考证是明朝的遗物。

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千古绝唱的《钗头凤》碑,在欣赏这两首词前,先听我讲一下陆游和唐婉那凄美的爱情故事吧。据史书记载,陆游在20岁左右的时候表妹唐婉为妻,陆游英俊豪爽,才华过人,唐婉才貌双全,通晓诗词,和陆游可谓是情趣相投。但两年后陆母竟逼迫陆游休妻。为什么她要这么做呢?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在当时的社会中,他们结婚两年了,却一直没有生育子女,而古代人们非常看重这一点,为认女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于唐婉与陆游的情趣相投,两人整天在闺房内饮酒作诗,在陆母眼里就是不误正业,所以作为媳妇的唐婉一直没有得到婆婆的欢心。在封建社会中,母命难违,陆唐两人只得忍泪吞声,依依分别,各自娶嫁。在绍兴二十五年的春天,沈园按例对外开放,当时的小说笔记《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惯例,每年的农历三用初一至四月初七,私家花园都要对外开放,包括皇帝的御花园。每到此时,也是游人最多的时候,因此作为越中名园的沈园,每年到此时当然会吸引很多游客来此游玩。陆游与唐婉在这里不期而遇了,唐婉对陆游非常殷勤,派家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菜。陆游回忆起往事,感慨成千,即兴在沈园的园壁上题写了《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绵书难托,莫、莫、莫。”当时,陆游已经另娶了四川王氏为妻,而唐婉也改嫁了绍兴名士赵士程。所以,当年的山盟海誓好像还在耳边回响,但两人之间已经不能够再通书信了,此时的陆游不管有多少悔恨多少遗憾,却只能无奈地说一声“莫、莫、莫”了。相传,唐婉看了这首词之后十分伤感,回到家里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追认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嫱,咽泪妆欢,瞒、瞒、瞒。”从沈园回家后,唐婉一夜没睡,独自依阑垂泪。但是,这种刻古铭心的思念却是无法向人诉说的。所以,她只能“咽泪妆欢”,这种过分压抑使她不久便而死,大约是30岁左右。这是封建礼教所造成的爱情悲剧,唐婉的死给陆游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使他终身难以释情。在他晚年每当重游沈园,都会作诗来表达他对前妻唐婉的思念。正因为如此,800多年来,人们总是将沈园与陆游联系在一起,使它成为人们追思这份至死不渝的真挚爱情的千古名园。可是经过了那么多年,宋代沉默的地表建筑已经都不存在了,陆游当年题写《钗头凤》的墙也已经无法找到。现在这堵《钗头凤》碑是我们用陆游的手迹,重新组合而成的。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又一口古井,它是宋朝留下来的遗物,所以取名为“宋井亭”,那么这块匾额中的井字中间为何多一横呢?跟我走进来,大家就可以迎纫而解了。大家可以看到,这口井的形状看上去好像人的眼睛,所以又称为“双眼井”,从而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眼睛代表陆母,另一个眼睛就代表唐婉,当中一横就代表陆游的母亲将他们给分开了,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井中的水是相连的,可见陆游与唐婉的心始终连在一起。那么这口井的形状呢原来不是这样的,当中原来是有一堵墙,是两户人家合用的一口井,沈园重建时把这堵墙给拆除后就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形状。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口池原名为“荷花池”,由于它的形状好像葫芦,民间把它称为“葫芦池”。我们在1985年考古发掘时,在这里发现了一条葫芦池的排水沟,这是沈园唯一的原物。在排水的同一地层又发现了典型的宋代遗物。这个亭子叫“如故”亭,有一见如故之意,相传这里是唐婉宴请陆游的地方,原来的已经在一次大台风中被吹倒了,大家现在所看到的是一个仿宋体,为了表示对陆游与唐婉的纪念。

五大陆游记篇3

关键词:为民请命;仕途;超越时空的爱恋

在对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初识陆游,惊叹于他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大气磅礴;伤感于他那“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无力吟叹;悲伤于他那“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的终生遗憾。他的诗词中总是隐现着他的身影,于是我想探寻他的一生,我想更多地了解他,我穿越时空,走近陆游……

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还在襁褓中的陆游便尝到了人世的艰辛,先是随父亲从东京回到寿春,3岁时,由于金兵不断南侵,再次踏上逃难的路途,这段艰苦危险的离乱生活,是陆游一生中最初的记忆,令他刻骨铭心。成人之后,他又饱尝了人世的磨难:28岁时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孙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官;29岁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被秦桧除名;33岁,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建宁德县主簿,而后陆游先后出任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看似风光无限,而实际却是在宦海中沉浮。当时的朝政又怎能容忍陆游这等忠正不阿、力主抗金的人存在,悲哀啊!

陆游关心民生疾苦,在任期间从来都是尽心竭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从未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洪水、旱灾,他都密切注视灾情变化,上书请求开仓赈灾,又在未得到南宋政府同意前冒着被处罚的危险拨义仓粮至灾区赈灾;他宦游四方搜集100多个药方,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四处发散。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换取百姓生活的安逸。

究其一生,陆游从未放弃过为民请命、为民谋福的行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死去元知万世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一首绝笔的七绝,道出了他多少的无奈与悲伤。

二、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太白星似乎已经收起了光芒,国家不会有军事行动,我想以死报国,都没有了机会和战场。”以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为平生之志,以委身锋镝、裹尸马革为乐事的陆游,由于南宋小朝廷始终坚持屈辱投降、苟且偷安的治国策略,他的报国之志一切成空,“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的梦想付诸东流。

在仕途上,他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挤压,直到四十多岁时朝廷派他入蜀抗金,他有机会在军中做了一名军官,或许那该是让他极为满足的一段时光吧,可以每日身着戎装穿梭于前线各地,可以亲自上战场,在苍茫草原抑或崇山峻岭中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刀光剑影、烽火狼烟中,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然而即便如此,北伐的失利还是结束了他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又一次他报国无门,他该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可是又有什么用?

他始终不忘以统一中原为己任,“自诩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那该有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才会在明知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刻还不忘自己的理想。

陆游的一生,是悲壮的一生,也是爱国的一生。我仿佛已经看到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词人正向我走来。

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几十年的恋情,因沈园的那一次相遇而定格,使无数后人为之千肠百转,感动涕下。20岁时,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婚后相敬如宾,在那战火纷飞年代相扶相依走过的艰辛让两人懂得幸福的难能可贵,加之共同的吟诗作对的喜好,更让两人甜蜜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然而,他们最终被迫分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好,女子无才便是德也罢,并非两人的爱不够坚贞,只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有太多的束缚,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无可奈何……但这份爱是会让陆游惦念一辈子的:“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63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林亭感怀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67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75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84岁,陆游没有忘记唐琬。直到逝去,陆游一直活在有唐琬的梦里,这一梦长达五十年……他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部流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悲剧。

而今,只有沈园墙壁上那在岁月洗礼中淡褪了痕迹的两首《钗头凤》静静地向后人昭示着当年的爱恋,时光可以洗去世间所有,却唯独消磨不了真爱的诺言,掩盖不了爱的真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让我们祭奠那一段穿越时空的爱恋。

五大陆游记篇4

陆良的风景名胜可多了。有万亩荷花的白水塘,高山巨瀑的大跌水,雄伟高大的龙海山、竹子山、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山,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爨龙颜碑”,还有被称为天下奇观的彩色沙林。

就说彩色沙林吧!它位于县城东南18公里处,在部级森林公园五峰山下。那里是五颜六色的彩色沙子形成的天然沙峰、沙壁、沙洞。一峰独起,数峰相连,众峰成林。林间小路纵横交错,时而盘旋而上,时而陡然垂落,层峦叠嶂,峰回路转,宛如一个庞大的迷宫。进入迷宫,沙峰林立,有的像骆驼,有的像济公,有的像齐天大圣,有的像城堡……沙林中长着野生的含笑、杜鹃、山茶、杨梅,重重叠叠,郁郁苍苍,沙林四周有五座水库环绕着,那独特的景致秀丽迷人。

我们陆良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国际彩色沙雕大赛,由许多国家的沙雕大师前来参赛。著名的沙雕作品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家谱”“滇国梦幻”“岁月如歌”等。沙雕节这天,沙林人山人海,车辆川流不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倪萍、大山等前来主持开幕式。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刘欢等前来登台献艺。彩色沙林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到陆良观光旅游。

你知道吗?《三国演义》《西游记》《炎黄始祖》《南中秘史》等二十多部大型电影、电视剧都是在此拍摄的。

陆良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土特产很多。最出名的有:又酥又甜的麻依馓子;汁多味香甜的蜜香梨、小黄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的鲇鱼、金线鱼;营养丰富的乳饼等。

五大陆游记篇5

一则来自台湾媒体的新闻说,一名台北市民因阻止大陆游客在阿里山景区喧哗、吐痰等不文明行为,遭到团员殴打,导致胸闷且想呕吐。事发后,有当事人大陆一方游客在网络上辟谣,称是台湾人过于挑衅。大陆领队也无奈地表示,只是唱山歌,却被骂“滚出台湾去”。这一次,是大陆游客没素质还是台湾人“挑刺”,目前双方各执一词。

大陆领队:我退让,他却倒打一耙

据台湾的新闻报道,大陆游客在阿里山围殴台湾游客的事情起因是大陆游客在景区唱歌、吐痰、乱扔烟蒂。台湾游客上前制止后,被大陆领队告知:“为什么不行,在中国都是这样的。”之后中间发生了什么不清楚,最后是陆客三人打台客一人。

这一事件被报道后,激起了网民的点评。大陆当事游客和领队认为该台北市民言论失实,微博上公开发声明澄清。文中称,游客因唱山歌遭28岁台湾男子陈立伦大骂:中国人滚出台湾!还夹杂“”等不堪入耳言辞。王磊(领队)前去和该男子交涉说:“如果觉得声音大,我可以跟游客说,你别骂人。”但该男子继续出言不逊,打掉王磊手机,并进行了推搡。其间,与该男子同行的一名女游客称要打官司:“让你们以后都不能来台湾。”

王磊作为领队,考虑到游客返回时间尽量不受影响,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遂在配合当地警方做好笔录后最终按时回家。“现在倒好,他(台北市民)向台湾媒体说我打了人就跑,还说我们殴打他,这不是倒打一耙吗?”在接下来的采访中,“让大家知道真相”是王磊反复向北京青年报记者提及的话。

争议一:大陆游客是否有不文明行为?

台北市民陈立伦事发后在论坛上指明,大陆游客有吐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在先,上前劝阻反被打。王磊本人否认了这一点,他告诉记者,当时旅行团在阿里山景区步行游览,途经姐妹潭和木兰园中间的梯子处,大部分团员已下楼梯,而他在队尾殿后。这时有前排团员即兴唱起了山歌《高山青》,这遭到走在后面的台北市民陈立伦大骂。

“我本可以继续走我的,但他骂得太难听,我觉得我的团员受到了侮辱,我告诉他,你让他们小点声,但你不能骂人。我是去和解的。”就事件起因,王磊表示,有唱歌,但“吐痰、扔烟蒂”是该男子利用旅行团已返回,无法与台湾警方辨明事实后的“栽赃”。王磊说:“因为一件小事骂人并且闹大,他是理亏,当时唱歌的那名大陆游客,至少离他五六米远。”

记者向见证了事发经过的大陆游客苗先生求证,当时团里的大多数人都听见台湾人在辱骂,“我一开始还没听清,知道后大家都很气愤。”

争议二:领队是否动手殴打了台北市民?

台北市民陈立伦在论坛上称,在争辩中遭到殴打。“他(大陆领队)朝我胸口踢来,我险些向后倒,站稳后欲上前理论时,对方又朝我胸口踢第二脚,我没站稳跌倒,与我同行的友人上前拉住我,欲将双方劝开。之后原本行走于前方的该团陆客成员听到后方有争执声,向我冲了过来,不分是非即向我进行手脚猛踹,并捡起石头攻击我的头、胸以及背部。”

就以上殴打行为,领队王磊向记者表示,在他和解遭到陈立伦拒绝后,陈立伦冲到他身边并推搡,直到其退到树根处。随后王磊推开陈立伦拿出手机要报警,陈立伦随即将手机打掉在地,言语中伴随粗口并挑衅道:“你报啊?”之后第二次将王磊手机打掉,并抓了王磊的衣服,王磊将陈立伦推开,却遭到和陈同行的女游客丢石头。“打在我身上,我就气愤地捡起石头又丢回去了。”队内游客苗先生也向记者表示,当时只有王磊一个人在后面和陈立伦争辩,在听到双方争执声后,团里有两名女士过去劝双方不要打架,没有“群殴”。苗先生还告诉记者,台湾市民身材高大,而小伙子(王磊)比他矮,也瘦,“他不会挑起打架”。

领队:最伤心的是被同胞丢石子

有人将王磊微博的事件声明转载到台湾论坛陈立伦控诉大陆游客的原帖中,再次引发两岸网友热议,同行女子的大陆人身份也成了陈立伦再次质疑王磊声明真实性的一个疑点,“我身边带着一个大陆人,怎么可能当着她的面骂大陆人?”当记者向王磊核实该女子身份时,王磊表示:“我当时以为她是台湾人,不作为也就算了,当我知道她是大陆的、北京人之后,我太郁闷了,我碰到这事受点委屈很正常,但这是让我最寒心的。”当记者询问该女子在整个事件中的行为时,王磊说,该女子并未在陈立伦辱骂游客过程中进行争辩,只是在他推开陈立伦后,捡起石头向他丢石子。

随团游客写证明书愿作证

为了确证自己所言无误,王磊向记者提供了一份由团里两名游客书写的证明书,并准备作为以后打官司的证据。该文肯定了因唱歌遭到台北男子辱骂后,王磊前去和解,但遭继续挑衅并被打掉手机而发生冲突的事实,“过程是我们现场所见并愿意作证”。王磊向记者提出保护证明人信息的申请,记者隐去了两位游客的姓名及电话。

五大陆游记篇6

阎家德,又名嘉第,化名董醒鸣、王震、王大等,1915年11月15日出生于闻喜县冯村一农民家庭。他在本村读完小学和河底高小后,考入闻喜县中学。因其聪明好学,成绩优秀,被闻喜中学的栗云章老师(地下党员)所赏识。在栗的介绍下,他于1931年参加了党的组织“读书会”,开始接受反帝反封建的先进思想。1932年,他参加了反帝大同盟、“读书研究会”、“涑宾学社”等进步组织,成为学生团体领导人之一。

1933年,阎家德经席荆山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闻喜县中学学生党员之一。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他积极组织学生罢课、反对会考,并与阻挠学生运动、坐阵闻喜中学的区分部书记张德轩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因叛徒出卖,闻喜地下党遭破坏

1935年初,伪闻喜县公安局从县邮电局秘密侦察到我党从上海发给闻喜地下党的进步书刊和学习资料。因邮件封皮是化名,敌人便安插特务守候、欲诱捕取件人。地下党此前未获得情报,按惯例派闻喜中学学生党员宁复喜前往邮局索取,遭敌密捕。经刑讯拷打,宁供出中共闻喜县委地下党组织及其领导人席荆山、阎家德等人。这天正值清明节,阎家德从教室窗口发现大批军警从学校大门冲进校园。他走出教室正要躲避时,发现席荆山正从后门进入操场。在此危急之际,阎家德疾步上前,把席荆山拉进训导主任窦孟兆的办公室,将席按进床铺下。这一切被校长张仁山看在眼里,在正义感促使下,张仁山将阎家德拉到了自己的房中,藏于书柜后。他走出办公室冲着军警说:“我是这里的校长,各位是找谁啊?今天是清明节,教员和学生都回家扫墓去了,请到办公室喝口茶……。”警察头目恶狠狠地说:“少废话!我们是来抓捕赤党分子席荆山和阎家德的!”张校长不慌不忙地说:“有名有姓好办,我带各位到他们的教室、图书馆、宿舍找找看。”一无所获的敌人临走时留下两名坐探在校园转悠,其中一位是“反帝大同盟”的会员郭小八,阎家德便从校长办公室出来搭讪说:“小八兄弟,好久不见了,听张校长说你们是来逮捕阎家德和席荆山的,你们不在大门口守候,在这里转悠哪里能逮得住……”郭小八于是带着那个警察向大门口走去。阎家德随即叫出席荆山从操场跳墙,脱离了险境。

此次清明节大逮捕,给闻喜地下党造成了巨大损失。面对严酷的形势,中共闻喜县委在波里村张权茂家召开了紧急会议,会上大家交换了情报,分析了形势,决定暂时停止在本县的一切活动,分散转移到外线斗争。

会后,席荆山、柴泽民、卫逢祺等避难西安;阎家德只身逃亡张家口,欲投奔察哈尔抗日联军,但未能如愿,他历经艰险,最后也来到了古都西安。经多方打探,终于找到贾畅盛、席荆山、柴泽民等人,以待时机好转。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受席荆山派遣,阎家德从西安潜回闻喜县大尾沟村,以小学教员作掩护,进行地下串联活动。经过一段艰苦努力,他联系到大批流散的党员,如赵宜轩、张佩璜、仇奎山、孙兴华、杨智温、张子春、王世英、孙丁官、杨栖令、李佩章等。阎家德向每位同志传达了县委对他们的关心和今后工作的意见,要大家提高警惕,保存实力,准备战斗。

重建县委,营救被捕同志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联合抗日。山西始创的牺牲救国同盟会在薄一波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山西各地出现了抗日的新局面。是年冬初,席荆山、柴泽民等先后回到闻喜,在闻喜城内东大街秘密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根据中共河东特委恢复闻喜县委的决定:席荆山任县委书记,柴泽民任组织部长,任保家任宣传部长,阎家德任县委委员兼三区区委书记。新县委成立后,打出牺盟会旗号,积极组建抗日武装,大部分共产党员被派进牺盟会工作。与此同时,他们利用“双十二协定”中释放政治犯的条款,合理合法地要求闻喜当局释放被关押在狱中的共产党员。闻喜当局在牺盟会和决死纵队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同意释放政治犯。在营救共产党员出狱的过程中,还出现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时任闻喜县特派员的陈捷第询问席荆山:“狱中是否还有我们的同志?”席回答:“共产党员都以政治犯释放了,还有个叫贾启允的人,他不是党员,是进步青年,却以共党嫌疑罪被抓进去,现仍关在狱中!”陈特派员说:“那还不简单,说他是共产党员不就出来了嘛!”

贾启允出狱后,坚决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被组织派往太原牺盟会总部学习,学成后被派往翼城县任特派员、决死纵队团政委。

从狱中释放出来的同志成为建立牺盟政府、组织抗日武装的骨干力量。阎家德在闻喜三区任区委书记后,充分发动群众,民主选举赵宜轩为区长,改组区公所,建立起工、青、妇各种群众组织,为夺取基层实际控制权做出了样板。县委在全县各区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在很短时间内,闻喜县三级政权就牢牢控制在共产党人手中,党组织像雨后春笋般遍布闻喜各地。

临危受命,拉队伍上中条山

1938年冬,阎家德出任中共闻喜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主持县委工作。因阎锡山伪政权时时威胁共产党人,阎家德便把县委机关隐蔽到闻喜道北下周村蔺协乐(即白锋同志)家。蔺家在当地是大户,阎家德就以蔺家的长工身份出没于下周村指导县委工作。因这一带群众基础好,党的四区区委、牺盟分会都在上下周村。l939年夏,因阎锡山掀起高潮,形势急转直下,阎家德又将县委机关转移到中条山一个叫嘉峪村的小山沟里坚持活动。l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的“晋西事变”波及到中条山区,为保存革命力量,中条山地委决定将我党公开的组织和党员干部统统撤离到晋东南去。刚上任仅半年的县委书记高一清在撤离闻喜时没有到晋东南去,而是隐蔽到了他的家乡垣曲县工作。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地委再次命阎家德迅速带领县公安局一个班,武装保护县委机关转移到铁道以北四区一带,和中心县委书记柴泽民带领的康支队会合。此时已到l940年元月,阎正式就任闻喜县委书记,负责安排撤离和留守的全面工作。是年7月初,柴泽民、阎家德、金长庚率领康支队撤离中条山地区,转移到太行山根据地,康支队编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柴泽民、阎家德、金长庚奉命调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

重返中条山,试建根据地

1941年5月,日军疯狂进攻中条山,守卫中条山的20万大军顷刻土崩瓦解。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晋豫区党委决定将中条山地委分成中共晋豫区条东地委和条西地委,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中共晋豫区党委任命柴泽民为条西地委书记,阎家德为组织部长,董奥林为宣传部长,金长庚为社会统战部长。是年6月,条西地委在闻喜县四区小柏孙兴华家(党的地下联络站)首次召开了党委会议。会议初步分工为:柴泽民抓全面工作,重点抓组建抗日武装;金长庚联络各地游击队和地方基层政权的创建工作;阎家德坐镇平陆,重点抓平陆、芮城、永济、解县、虞乡、夏县、闻喜等各县党的组织发展,干部的培养和调配工作。是年7月初,阎家德到平陆。在中共平陆县委书记陈平安排下,阎家德化名王大,在平陆县城北街兵扬坡以薛勤、解文奎名义创办的“协盛恒”杂货铺(地下交通站)为掩护,隐蔽下来开展抗日工作。进出“协盛恒”的人,不仅有各地交通站站长,还有各县的县委负责同志。为安全起见,平陆县委责成打入日伪政权担任一区区长的石云程和区公所助理员张文轩(均为我地下党员)提供保护。是年秋,阎家德深入日军驻张村据点了解敌情,他刚进入日伪一区区政府找到石云程,日伪警察就包围了区政府大院。石云程、张文轩急中生智,将阎家德藏于灶房地下窖暗室中,上面堆上白菜、萝卜。敌人搜遍了区政府和相邻的差府区也未找到阎家德的踪影。

这年深冬的一天,关呈祥得到内线情报,有人向日军驻张村据点情报班长高桥报告,说“协盛恒”杂货铺是共产党的秘密接头地点。关呈祥派交通员程王锁连夜从城墙爬进城,通知阎家德和薛勤同志快速转移。在程王锁的带领下,他们从兵扬坡城墙上溜下,直奔关家窝村。天亮后,日军和警察在高桥带领下直扑“协盛恒”杂货铺,结果,扑了空的日军捣毁店面扫兴而去。

关家窝地处老平陆县城东北5里,南临黄河,东、西、北三面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可攻可守,是个50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是中共平陆县第一个农村支部的诞生地,也是中共平陆县第一任组织部长关善绍、一区区委书记关呈祥的家乡,中共平陆县委机关刊《工农朋友》就是在此刻印的。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关氏家族起着主导作用。天时、地利、人和,有利于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因此,阎家德选择此地作为中共晋豫区条西地委临时根据地。为了地委、县委领导同志的安全,关家窝党支部曾以关善绍、关呈祥、关铁女3家作为秘密活动地点。阎家德以关呈祥家长工身份在平陆坚持斗争,他重点抓了以下两项工作:

(一)培训党政军领导干部。他们抽调条西各地精明强悍、有文化知识的党员干部分批分期进行学习培训,然后派往各县或抗日游击队任职。先后在此培训的有薛勤、陈青林、王立中(原名员灏)、关佩宏、苏华(原名杜柏石)、李乃荣、刘林涛、王建吾、杜新生、周建平、王质轩、杨瑞、薛英等。

(二)组建抗日武装。1941年中条山战役后,中条山地区既有日军,又有被日军击溃的、阎锡山残部以及流窜的土匪等错综复杂的敌对势力,也有抗日游击队。真正掌握在条西地委手中、随时能够听从调遣的武装,有夏县县委组建的康俊仁抗日游击队,有杨德山(夏县人,党员)领导的夏县人民抗日游击队,后编为中条山抗日挺进纵队第十支队;由地委金长庚、宋颜龙(即宋振山)直接领导、活动于稷王山的游击队,后编为中条山抗日挺进纵队第九支队;由董奥林领导的平陆支队和由芮城地下县委书记苏华同志领导的芮城抗日武装,合编为平陆支队二大队,后划归陈青林、薛勤领导的中条山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由爱国民主人士吴仲六指挥的战斗力很强的中条山抗日挺进纵队第四支队等。

阎家德在平陆站稳脚跟后,向西发展进入芮城县。他以芮城县洪源沟肖治业家为地下交通站,积极开展抗日工作。他曾派遣阴勃然打入日伪内部抓武装斗争。1944年春,阎家德在芮城杜庄杨居清家(地下交通站)指挥张凯领导的抗日游击支队和人民自卫队配合袭击日伪据点,运走一个大粮仓的全部粮食,解决了根据地军民缺粮的燃眉之急。是年6月,张凯游击支队又在岳村设伏,击溃敌军并俘获日伪警备队百余人及其武器装备,使敌人惶惶不可终日。

向邓小平汇报工作

1942年5月初,中共晋豫区条西地委接晋豫区党委紧急通知,要条西地委派人,在5月25日前赶到晋东南阳城根据地汇报工作。在地委书记柴泽民主持下,条西地委召开了紧急会议,认真总结了几个月来条西军民抗日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特派阎家德前往汇报工作。

阎家德接受使命后,于5月24日提前一天赶到抗日根据地阳城县西北一个叫上河的小山村。27日,晋豫区党委在这里召开有地、县、营以上党政干部参加的中条区高级干部会议。会上,中共晋豫区党委书记聂真作了题为《中条区过去四个月工作的检讨》的汇报。接着,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中共太行军政党委员会书记邓小平针对中条区开辟抗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讲话。

邓小平首先指出,中条山是华北的南大门,是通往中原和西北的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条山地区的党组织是好的,同志们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应该充分肯定。但存在的实际问题也不少。各地日伪维持会、县公署还大量存在,日军还在疯狂“扫荡”。因此,首先要在党的组织和群众组织上,采取绝对精干隐蔽的政策,隐蔽地积蓄我们的力量。二是要运用各种形式发展、组织武装,组织各种各样的游击队。要看实质,不管它打的是什么旗号,只要抗日就好。发展武装力量是决定因素,不应有百分比限制,愈多愈好。三是要迅速建立抗日政权,愈快愈好。在讲到政权和军队的辩证关系时,他强调有武装必须要有政权,有了政权才能养活军队,有了军队才能打开局面,保护政权的存在,以政权的组织形式出面才便于进行各种工作。另外,他还对党的秘密工作如何配合公开工作,如何贯彻党的统战政策,扩大统一战线,加强对敌斗争的有效性等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

邓小平这些重要指示,对提高和统一晋豫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加快中条山根据地的开辟与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5月28日,上河会议尚未结束,日军第三十五、三十六师团各一部4000余人即向晋豫首脑机关扑来。面对合围而来的敌人,邓小平果断决定马上停止开会,与会者分散转移,各回原地。邓小平、聂真和王新亭率领掩护部队、区党委和联合司令部机关数百人,当天夜里便向沁水县西南的中条山的深处历山方向突围。阎家德跟随首长与敌周旋到垣曲县境内后,便离开首长辗转回到平陆。

落实邓小平指示,组军建政

阎家德回到平陆后,迅速向条西地委传达了邓小平上河会议组军建政的大政方针。地委认为邓小平的组军建政指示与在敌后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于是派出精明强悍的共产党员到各地首先抓了抗日游击队的武装建设。根据指示精神,条西地委从掌握秘密的游击小组开始,从小队、中队、大队到支队,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已发展到7个抗日游击支队:即康俊仁抗日支队,爱国民主人士吴仲六的四支队,薛勤、陈青林的抗日五支队,宋振山、樊马义的抗日九支队,杨德山的抗日十支队,赵宜轩的稷麓县支队以及汾南支队、垣南支队、各县的县大队等五六千人。抗战胜利后,上述游击支队合编为太岳三分区第五十五、五十六、五十八三个团的武装力量。运城解放后,五十六团编入我六十军五三九团,五十五、五十八团编入我六十二军,为解放运城、临汾和太原,进军大西北、大西南,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建政方面,条西地委本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建政方略,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政绩。早在1941年冬,赵宜轩首先便在夏县第四区建立起抗日区政府;接着在1942年秋,王建吾也在闻喜四区建立了抗日区政府。1942年冬初,夏县第四区区政府扩大为夏县人民抗日县政府。1943年7月,闻喜、夏县道北地区合并建立了稷麓县人民抗日县政府,并正式任命赵宜轩为县长兼游击支队长,王立中任县委书记兼政委。地委及时总结经验,推而广之。1943年冬至1944年春,先后又成立起平陆、夏县、闻喜、垣南等抗日县政府和安夏办事处。1944年夏,成立了太岳行署中共条西办事处,不久由办事处过渡到太岳第五专署的建立。

条西地委就是这样,在柴泽民、金长庚、阎家德等同志的领导下,从掌握村级政权开始,到区政权、县政权直至专署政权的建立,扎实落实邓小平的组军建政指示,在实践中不断扩大抗日根据地。

稷麓根据地的扩建与贡献

1945年2月,中共太岳五地委书记兼政委柴泽民与太岳第五军分区司令员孙定国率我五十四团、二十五团、洪赵支队和康支队等部越过铁道北,开辟汾南根据地。经过缜密侦察,充分准备,夜袭了驻扎在上庄村的阎锡山七十三师师部,歼敌400多人,俘虏师参谋长以下200余人,打开了汾南这块新天地:在万泉县十里文村、小槐坡一带建立起稷麓第六区;在稷山的云云、丈八村一带建立起稷麓第七区;在闻喜的郝壁、北村和新绛的文侯村一带建立起稷麓的第八区(仅存在月余即划归新绛县)。

1945年4月下旬的一天,中共稷麓县委书记兼政委王立中和地委书记兼政委柴泽民在柏林村南庄研究工作,当时我基干团某大队也住在柏林村南庄。早晨,部队正出早操时,突然发现有日伪军100多人从小堆后村向柏林南庄扑来。我军当即冲出村外,在柏林村南庄外的大坡口与日军遭遇,我军奋勇作战,以猛烈火力向敌军射击。柴泽民和王立中站在堰边崖头上一边指挥,一边大呼:“打得好,打得好!”柴泽民政委的警卫人员发现这个地方非常危险,立即上去将柴泽民拉离此地。就在此时,一颗子弹击中了王立中的头部,他壮烈牺牲。王立中是稷麓一带最高领导人,他的突然牺牲使稷麓根据地的工作受到重大损失。为此,地委又派原来任过县委书记的张希文于1945年6月初(农历四月下旬)来到稷麓县任县委书记兼政委(时间仅有一个多月)。

随着稷麓根据地的不断发展壮大,为了加强领导,地委决定派地委委员阎家德接任稷麓县委书记兼政委,调富有行政管理经验的原沁县县长、太岳五专署汾南办事处主任岳维藩任县长。

阎家德上任后,首先抓了以下3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于1945年10月在柏林村召开了全县军民大会。会上,阎家德作了振奋人心的政治形势报告,热烈庆祝抗日战争和上党战役取得的伟大胜利;追悼王立中、李海泉、裴申旺、录彦民、杨端等5位革命烈士,号召全县青壮年向烈士学习,参军参战,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当时就有百余名青年报了名);坚决支持太岳五地委扩大解放区、新建立八个县的正确决策:即以稷麓县第五区为基础,扩建成安北县,调派稷麓县政府秘密主任赵殿举任县长,调稷麓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凤林任县委副书记兼副政委;以稷麓县第六区为基础,扩为万泉县,以曹声轩任县委书记兼政委,秦尚武为县长;以稷麓县第七区为基础,扩建成稷山县,调派杨俊峰任县委书记兼政委,调汾南办事处副主任董警吾任县长;连同1945年春以稷麓第八区为基础扩建成的新绛县,先派樊马义兼县长,后调范俊瑞任县长;以赵川同志组建的游击队和干部为基础扩建成猗氏县,任命赵川为县长;任命王波为荣河县委书记兼武工队政委,开创新的游击区……革命的火种随之撒向晋南平原这片沃土……

第二件大事是在1945年12月,于稷麓县陈家庄村洪水庄召开了为期3天的由县区党政群领导干部参加的反奸除霸诉苦复仇运动会议。会上,阎家德作了动员报告,刚从延安归来新任宣传部长的王扬则介绍了延安群众运动的经验。从延安回来的文艺工作者景炎介绍了延安干部群众演唱《白毛女》歌剧的情况,而且还教大家学唱了《白毛女》歌曲,使与会同志耳目一新,颇受教育和启发。会后,从全县区又抽调了七八十名干部再培训,然后深入各区基点村镇发动群众,访贫问苦,扎根串联,待掌握第一手材料后,又召开群众诉苦大会,揭发、批判了在日军和蒋阎统治时期横行乡里、称霸一方的汉奸、恶霸分子的罪行。

为了打开局面、扫除障碍,稷麓二区首先在回坑村发动群众,取得经验后,迅速在全县进行推广,三、四两区的运动开展得热烈、深入、彻底,对稳定社会治安、巩固新政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件大事是协助主力部队作战,取得节节胜利。1946年夏,胡宗南部大举进攻晋南解放区。太岳三地委和军分区决定成立前线道北总指挥部,任命军分区副司令员李明如为总指挥,阎家德任政委,并调懂军事的赵宜轩回稷麓县任县长,整顿武装,将各区的区干队和县武工队合编为县独立营(县长兼营长),以专职副营长邱明发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先后取得刘峪岭歼灭战、闻夏战役、稷麓独立营辛庄截车战、恢复稷麓失地战、闻喜郭店伏击战等大小10余次战役的胜利。

活跃在中条山的中共晋豫区条西地委、太岳五地委、三地委这批年轻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对敌斗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辉煌战绩。运城解放后,阎家德出任中共运城地委组织部长,以后调任省委农工部副部长、省农委副主任等职。1992年3月18日,阎家德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于太原,享年78岁。柴泽民后来被调任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北京市委工业交通部部长。再后又调外交部工作,曾先后任匈牙利、阿尔及利亚、埃及、泰国等国大使,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中国第一任驻美国大使。回国后又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五大陆游记篇7

我在美国纽约结识他们――父与子,纯属偶然。

那是在纽约街头,居然有一位导游手举着一面五星红旗,为游客带队,引来众多美国人的注目。

美国仿佛是星条旗的海洋。在美国很多高楼大厦顶上,一年到头飘扬着星条旗。很多美国人在家门口挂起星条旗,在集贸市场的小摊上挂起星条旗,就连轿车的车尾也贴着一面星条旗……在如此众多的星条旗之中,难得一见五星红旗。我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顶上以及纽约联合国大厦前面的广场上,见到五星红旗。正因为这样,他在车水马龙的纽约街头高举五星红旗,理所当然吸引无数人的目光。

他四十多岁,中等个头,穿一件鲜红的滑雪衫,在美国旅游社里担任“纽约一日游”的华语导游。我到过纽约。这一回,再度来到纽约,为了能在短时间内重游纽约的主要景点,参加了“纽约一日游”,结识了这位手举五星红旗的导游。

他说,现在中国强大了,从中国大陆前来美国、前来纽约的朋友越来越多。中国朋友们到了纽约,总想好好认识一下这座世界超级大城市。打起五星红旗导游,使中国朋友感到特别自豪。再说,用鲜艳的五星红旗带队,也便于让旅客们在万头攒动的纽约市区找到导游。

美国旅游社的人员精干,导游兼司机于一身。他熟悉纽约的大街小巷,驾车在车流似潮水的纽约,如鱼入水。一边驾车,一边用标准的普通话向游客解说。

我猜想,他来自中国大陆。一问,果真如此。他告诉我,他的经历跟时代“同步”:在“”中他当过“红小兵”;粉碎“”之后,在“国旅”当过司机;在“改革”岁月,当过房地产公司总经理;然后随着“开放”大潮前来美国做生意……

他在美国当导游,纯属偶然:新来乍到纽约,他买了旅游票,参加旅游团。在半路上,旅游车出了故障,抛锚了。司机怎么也修不好,万分焦急,打电话请老板赶紧派人前来修理。这时候,他捋起袖子,三下五除二,修好了。司机问他怎么这样内行,他回答说在国内时干过这一行。这消息传到旅游社的老板耳朵里,老板急急找他,恳请他重操旧业。老板如此着急,是因为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越来越多,而会讲普通话的导游实在太少。过去,纽约华人旅游社的客源主要来自港台,所以导游也来自港台,用英语、粤语、闽南语解说。眼下,中国大陆“富”起来了,大批中国大陆游客涌来,急需会讲流利普通话的导游。他不仅会讲一口不错的普通话,而且英语、闽南语、粤语也都行,何况会驾车、修车,又有旅游社的工作经验。老板理所当然“盯”住了他。就这样,本来准备在美国经商的他,在纽约当起了导游……

也正因为他来自中国大陆,对五星红旗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在到处飘扬着星条旗的纽约,打起了五星红旗。他手中的这面五星红旗,也招来了“麻烦”,“”分子曾经警告他,你在纽约举五星红旗,当心你的脑袋!他置之不理,照样举着五星红旗!

使我感到惊奇的是,那天下午,在一个旅游点,一位西装革履的小青年,带着一个华人旅游团,跟他相遇。他拍着小青年的肩膀,显得非常亲热。我发现,那小青年手中,也举着一面五星红旗。

我问他,这小青年也是你们旅游社的?他摇摇头说,是另外一家旅游社的。我又问,小青年也举五星红旗,是向你学的?他哈哈大笑起来,告诉我其中的“秘密”:“他是我的小子!”

这下子我明白,“哦,‘子承父业’,儿子也当导游。”

他却摇头。他说,儿子在纽约上大学,今天有空,到旅游社打工,赚点零花钱。不过,儿子不好意思到老子工作的这个旅游社打工,总是到别的旅游社当“临时导游”。

他还告诉我,儿子的普通话比他更“标准”。儿子不仅英语流利,还会讲西班牙语、日语,有时为来自欧洲团、日本团当导游。小子比老子厉害多了,这叫一代胜过一代。我注意到,他在夸“小子”的时候,脸上充满自豪感。

从早到晚,他在寒风中陪游客游了一整天。入夜,“一日游”结束,下起了大雪。照理,他把车子开到指定的地点,宣布解散就行了。他却不,顺路把一位位游客送到了地铁口或者公共汽车站。他还把手机号码抄给我,如果我在纽约有什么事要他帮忙,打一个电话就行……

他们――这对特殊的父与子,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当我写作这篇命题作文《他们》时,记忆屏幕上立即闪现了他们和他们手中的五星红旗。

五大陆游记篇8

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游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

三游洞得名于唐代三个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此遇到大诗人元稹。三人结伴到西陵山一游。发现这个“天生一洞”。三位诗人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因此洞由他们三人始游,故得名“三游洞”。137年后北宋年间,又有三位文豪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苏氏父子也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白氏兄弟与元稹之行,称为“前三游”;苏氏父子之行,称为“后三游”。

在三游洞旁的崖壁还刻有抗战时期的爱国名将冯玉祥题写的“是谁杀害了我们的父母兄弟”十二个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栈道攀向山顶,在栈道的尽头便是漂亮的三层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宋代,因为小船在三峡中历经千难万险,出峡到达宜昌,至此江宽阔已无险而喜,故得名于“至喜亭”。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欧阳修贬任夷陵县令,上任为此亭写了《峡州至喜亭记》。

离开至喜亭,攀至山顶就是楚塞楼。楚塞楼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筑,楼高三层。在一楼大厅可以欣赏到古乐器—编钟奏出的音乐。登至三楼,峡口风景尽收眼底。

下了楚塞楼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于江边一巨型石台上,这就是“张飞擂鼓台”。据《三国志·蜀书》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任命期间在此擂鼓练兵,因此而得名。

·天门导游词 ·大水井导游词 红楼导游词 ·木兰天池导游词 ·武汉长江大桥导游词

上一篇:暑期学习心得范文 下一篇:贺年短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