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08 21:48:38

月是故乡明作文

月是故乡明作文篇1

是谁,在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

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一一"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

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秤。

因为深情,所以偏执。

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茵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

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及刁;上家园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桔黄的灯光。

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菁菁校

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过的洁净的衣

裳,老师批过的严整的笔记。……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且心存感激,

任是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想--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绵绵的,水不秀丽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园说不上

多幺与众不同然而因为自己每一日的轻轻走过而认定了她的美丽;衣服即使

并不崭新明艳可因为有了母亲的抚摸而感觉得到它独特的温柔与芬芳。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因

着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己的那份偏执的认知。

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痴痴念叨着的,还是北京。说人家的城市

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读者

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个明显的地域情结嘛!"然而谁不知道,老人这一份

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只因了那感情的天秤,早已沉沉地倾向了

他从小生长的京城。因而,老旧的城墙是美的,养鸟种花的人们是美的,连

那黄包车师傅的喝声,也是那样好听的乡音呵。

萧乾的好友远居美国,几十年了,却不喜欢美式的生活,仍将院子装点??

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样渴望要一颗家乡的枣核……。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许多的美好,并非我们看不到,并非我们不愿赞美,只因它激荡不起心

中的最深处的涟漪。正如那异国的月亮,怎么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

不能见出??李白杜甫的诗情画意来;而许多的不完满与平凡,也并非我们看不

到,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刁;能割舍的牵系,所以便固执而不悔地爱了它。就

如同母亲对并不美丽的女儿,国民对并不富强的祖国。

"月是故乡明"诗人的声音穿过千年的白霜与夜晚,道出了我们最不容

辩驳的理由。于是,我们会心一笑。??

月是故乡明作文篇2

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一一"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

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秤。

因为深情,所以偏执。

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茵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

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及刁;上家园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桔黄的灯光。

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菁菁校

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过的洁净的衣

裳,老师批过的严整的笔记。……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且心存感激,

任是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想--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绵绵的,水不秀丽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园说不上

多幺与众不同然而因为自己每一日的轻轻走过而认定了她的美丽;衣服即使

并不崭新明艳可因为有了母亲的抚摸而感觉得到它独特的温柔与芬芳。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因

着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己的那份偏执的认知。

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痴痴念叨着的,还是北京。说人家的城市

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读者

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个明显的地域情结嘛!"然而谁不知道,老人这一份

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只因了那感情的天秤,早已沉沉地倾向了

他从小生长的京城。因而,老旧的城墙是美的,养鸟种花的人们是美的,连

那黄包车师傅的喝声,也是那样好听的乡音呵。

萧乾的好友远居美国,几十年了,却不喜欢美式的生活,仍将院子装点??

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样渴望要一颗家乡的枣核……。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许多的美好,并非我们看不到,并非我们不愿赞美,只因它激荡不起心

中的最深处的涟漪。正如那异国的月亮,怎么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

不能见出??李白杜甫的诗情画意来;而许多的不完满与平凡,也并非我们看不

到,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刁;能割舍的牵系,所以便固执而不悔地爱了它。就

如同母亲对并不美丽的女儿,国民对并不富强的祖国。

"月是故乡明"诗人的声音穿过千年的白霜与夜晚,道出了我们最不容

辩驳的理由。于是,我们会心一笑。??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2一轮圆月缓缓地爬上山头。昔日苍白的月影更加苍白了,望着那归途的路,月亮似乎也在等待远方的游子回家,只留下几抹残辉照耀大地,慢慢地移动。

在台北郊外的一座富丽堂皇的别墅里,宽阔的阳台上,坐着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将军,他满头银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含着泪水,他那颤抖的手中拿着一块未咬一口的月饼,它似乎很重、很沉,同月亮一般重、一般沉。他望着月亮,嘴里念念有词,心灵的雨花好像在飘洒,飘过前面的小山坡,飘过金门列岛,飘过海峡,飘到了那块他魂牵梦萦的土地——大陆,那是他出生的地方。故乡的亲人在干什么呢?他们一定在烧菜,烧很多很多的菜。堂前的供桌上,放着祖先的灵牌。每年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要进行一次祭祀,让这些祖先“回家”与亲人团圆。他们可知道,海峡的另一端还有一个他,正等着回家。

望着故乡的方向,心灵的时间在逆转。记得儿时,做了祭祀后,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弟妹欢聚团圆,享受着天伦之乐。那灯光也是这么相叠着,却是那么温暖、那么和谐。桌上放着一只土制的炭炉,炉上坐着一口锅,把菜放进去热热,吃一口,肚里就暖和和的。饭后,一家人坐在凉台上,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只和月亮一样大小的月饼。他把玩着,虽然没这么好吃,但得到的是蜜一般的甜,怎么也舍不得吃掉。至今,他还记得当时的夜景,朋亮是那么的圆,就像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金黄的月光像妈妈那略带红晕的脸。月光毫不保留地洒向大地,抚摸着他,那么柔,那么顺。年少的他幼稚地说了句:“这月真美!”

“是的,故乡的月最美 ,最明!”从思念中的老将军不由轻叹了一句,缓缓捧起月饼犹如捧起故乡的月,轻轻地咬一口,慢慢地咀嚼着,好像享受着故乡月的那份柔情.

月是故乡明作文篇3

故乡是美丽的,故乡的月夜也是美丽的。

故乡的月夜像一曲轻柔的乐章。那低沉的阵阵松涛声,是钢琴在演奏;那轻快的淙淙流水声,是小提琴悠扬的旋律。你听,草丛中还没有睡觉的蝈蝈儿正在轻轻地唱歌。你看,那被夜风吹得左右摇曳的橘子树,正随着这夜的乐曲跳起欢快的舞蹈。

故乡的月夜像一首抒情诗。那深邃浩瀚的天宇上嵌着星斗,是闪光的词语;那一轮明月,是完美的句号;那巍峨的青山,是深情的感叹号;那不尽的溪水,是令人浮想联翩的省略号,这是何等醉人的诗啊!

故乡的月夜像一幅山水画,一望无垠的田野涌动着绿的波浪。一条曲折的小溪,在这月夜中流淌着。你如果不注意,还会以为是天上的银河落在了人间。月光静静地泻在树叶上,叶子仿佛镀上了一层银。月亮犹如一位艺术家,将树木、庄稼、小草都描绘在了大地上。

故乡的月夜静静的,溪水在静静地流,月光在朗朗地照,星星在调皮地眨着眼睛。大山睡了,田野睡了,庄稼睡了,小路睡了,河水也睡了。整个村庄,在夜幕中显得安寂静谧。它们太累了,一阵清风徐徐吹来,顿时将夜那绿色的衣裙吹得沙沙作响。清风过后,夜的衣裙上的银白飘带扬起层层清波。河中,一盏渔灯闪亮。在月光和灯光中,人影清晰可见。轻轻地拖网,迅速地收网,“啪”的一声,划破了夜的宁静,一道波光跃出水面,江水翻起朵朵浪花。吸口气,香!这是泥土的芳香,五谷的清香,这还是夜的幽香!

“这月夜真美呀!”我轻轻地感叹,生怕惊扰了这夜的宁静。

月亮驻足天空,悄悄地倾听着我心事。

在这月色溶溶的夜晚,我陶醉在故乡的月夜美景中,陶醉在故乡月夜的笑声中,陶醉在故乡月夜的情怀中。

在这夜声、夜味、夜韵中,我仿佛看到了故乡灿烂的明天。

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借描绘月夜美景来歌吟故乡“美丽迷人”,作文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故乡的月夜也是美丽的。”接下来3段连续设喻,将故乡月夜比作“乐章”、“抒情诗”和“山水画”,绘声绘色,动静相生,让人不知不觉陶醉其中。然后,再设计了一个特定镜头,着力表现故乡月夜的静美与幽香。最后再抒发陶醉之情,显得水到渠成。小作者还非常讲究遣词造句,如“月亮驻足天空,悄悄地倾听着我心事”,“驻足”一词运用拟人手法,表面上写月亮“倾听”的出神,实际上写出“我”沉醉于美景的情怀,十分传神。

月是故乡明作文篇4

描述思念家乡的句(一):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松下矛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3、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闻道风光满杨子,天晴共上望乡楼。唐·李益——《行舟》

4、戍鼓断行人,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6、随风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规。唐·杜甫——《萤火》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9、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10、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天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唐·李白——《关山月》

12、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3、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忆故林。唐·孔绍安——《落叶》

1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秋思》

15、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唐·宋之问——《题大萸岭北驿》

1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且未休兵。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描述思念家乡的诗句(二):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

3、日日思君君不见,共饮长江水。——李之仪

4、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

6、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7、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8、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9、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袁凯

10、直道相思了无道,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

1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12、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白居易

13、天长地久有穷时,仅有相思无尽处。

14、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

1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怀。——白居易

16、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

1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18、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

19、家在万里云外,有沙鸥相识。——陆游

2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

21、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欧阳修

22、明鉴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杜牧

23、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24、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潆潆。——张先

2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26、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苏轼

27、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

28、立刻离魂衣上泪,真自个供憔悴。——程垓

29、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30、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

31、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32、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33、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34、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崔涂

35、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6、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

37、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萧子显

38、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

39、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4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

42、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韦庄

43、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复

4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4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46、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

47、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蒲松龄

48、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范仲淹

49、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

5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51、离人无语消魂,细雨斜风掩门。——杨慎

52、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然似去年。——赵嘏

53、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

54、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温庭筠

55、我思君处君思我。——苏轼

56、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晏殊

57、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58、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曹雪芹

59、身居异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刘细君

60、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

61、苍茫去乡回,无事不伤情。——吴敬梓

62、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6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6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65、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苏轼

66、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

67、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温庭筠

68、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

69、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

7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

7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甬

7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7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74、苍茫去乡国,无事不伤情。——吴敬梓

75、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

7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77、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

7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79、莫向樽前须尽醉,与君俱是异乡人。——韦庄

80、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

81、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

82、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周邦彦

83、长相思,摧心肝!——李白

8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李商隐

8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86、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87、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88、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

89、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韦庄

90、静忆家人皆万里,独看帘月三更。——张问陶

91、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

92、故园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李煜

9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94、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徐淑

95、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刘基

96、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李煜

9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98、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99、几时杯重把,昨夜明月行。——杜甫

100、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

101、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恽格

10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103、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柳永

104、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

105、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

10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107、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108、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

10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110、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

111、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112、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孔尚任

113、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李煜

11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115、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欧阳修

11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

11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11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19、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崔颢

120、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处再逢君!——韦庄

121、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

12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12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

124、因思人事苦索绕,离愁别恨,无限何时了?——柳永

12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126、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

描述思念家乡的诗句(三):

《次北固山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湾。其全文诗句如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

行客走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

《望月怀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全文诗句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翻译】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完美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月夜忆舍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诗句如下: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翻译】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游子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全文诗句如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译】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黄鹤楼》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崔颢。其全文诗句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应对烟波渺渺的大江令人发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全文诗句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全文诗句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更加思念亲人。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日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

《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送韦城李少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九龄。其全文诗句如下: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除夜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诗句如下: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翻译】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SLkJ.orG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必须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闻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全文诗句如下: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翻译】

故乡遥远,模糊不清,不明白在哪里啊?归家的思绪正无穷无尽。在淮河的南部下着冰冷秋雨的夜晚,我听到大雁的叫声由远而近的传来。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诗句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建。其全文诗句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翻译】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逢入京使》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岑参。其全文诗句如下: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立刻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翻译】

回头向东望自我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立刻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天净沙·秋思》作者为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其全文诗句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寄李儋元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全文诗句如下: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翻译】

记得去年春天,在百花盛开的时节与君相逢而又分别。过了一年,又到花开时节。世事茫茫,难以预料。春愁使我心神黯淡,夜晚难以入睡。因身体多病而想念田园乡里。城邑中有百姓流离失所,真是愧对官吏的俸禄。听说你们想来探望我,我常在西楼盼望,已经有好几个月了。

《人日思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薛道衡。其全文诗句如下: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翻译】

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七天和两年的比较,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心切。大雁是候鸟,每年春天北归。这时大雁从南方飞回北方,自我却没有回家,落在大雁的后面;江南初春的花朵原本是让人欢乐的,自我因为思乡,在花前反而更惆怅了。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诗句如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翻译】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 ·

· ·

· ·

· ·

· ·

· ·

· ·

· ·

· ·

月是故乡明作文篇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这是一首中国人熟知的唐人绝句,如果说要选十首大家最喜欢的唐人绝句,我想这首《静夜思》一定在其中。其一是因为它的作者是李白,李杜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其二因为情境易懂,没有什么高深或崇高的思想,无非是说一个人在异地他乡,一个有月亮的晚上,睡不着,想家了。其三因为韵律好听,这是一首声音最美的“唐诗”。

这首诗的声音很纯净,“光”、“霜”和“乡”三个韵字,江阳韵,幽幽长吟而出,一往情深。“光——”,这是一个拉长了的声音,它不轻不重,就像一个温柔的小手抓住了你灵魂深处的那个脆弱的地方,轻掐你一下,问:“疼吗?”第二句话,在同样的位置,“霜——”,这个“霜”字把第一句中等音量的句子一下子拉到了最低线——甚至声音跑到了地平线之下。继续一个江阳韵音,轻轻地再掐你一下,问:“还不疼吗?”已经两次去激宕你灵魂深处最脆弱的那个角落,如果再继续下去的话,便会失去美感,因为“霜”这个音已经到达最低了,所以第三句,一下子来了一个重的,就是“举头望明月”的“月”字。这个“月”是个入声字,特别响亮,特别短促,特别有力量。这回不是用“手指肚儿”去掐,用的是短短的指甲,掐着你心房深处那最柔弱的地方,那是已经连续被它掐过两次的地方。这第三下是狠狠地掐了你一下,但并没有掐住你不放,让你流血,只是让你记住,留下那一道血痕,让你的痛留在那个地方,问:“这下,你可疼了吧?”一个“月”字之后,那个小手的指甲没有掐牢你不放,而是放开:“低头思故乡”。第四句那个“乡”字,江阳韵又在同一个位置响起,放开了手,那个温柔的小手不再掐你了,轻轻地抚摸着那个被掐痛的地方,说:“不痛哦……”这是多么富有魅力的声音。

这样的韵字的美,伴随着节奏的缓急和声调的高低,将唐诗的声音美演绎到了极致。第一句:“床前明月光”,“床”字中等音高,慢慢起调,“前”字往上攀升,“明”字继续攀升,“月”字声音到达最高峰,顶住,然后“光”字往下缓落。第二句:“疑是地上霜”,一路声音徐徐降落,到“地”字,声音降到了最低,甚至往地平线下,“上”、“霜”二字则继续在“地”字的声音高度上滑落下去,“霜”是全诗声音最低沉处。第三句:“举头望明月”,“举”字在“霜”字的声音尽头,仄声昂起,又一路逐渐上扬去,到“月”字爬升到声音的最高处,定格!第四句:“低头思故乡”,“低”字缓缓开始回落,到“思”字,声音高度几与第一句的“床”字相当,然后,“故乡”二字便在这一水平面上向远处滑行开去了……

一般我们读起来,第一句中速沉稳缓缓吟出,第二句以慢速极缓的节奏把声音拉得长长的,压得低低的,到读“上”、“霜”二字时要几乎听不到声音,只有唇吻轻启,作出发声的口型。“举头”要读得急,这是转折的地方,是急转之处,至“望”字作一停顿,拉住奔涌的情绪,“明月”二字“明”字拉长缓读,“月”短促急急凑上,重(zhòng)读!“低头”与“举头”呼应,语调渐缓,“思”字一顿,稍停,“故乡”缓缓拉长读出去,似乎声音可以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似乎远在故乡的被思念的人儿都听得见了。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最为勾人魂魄的母题!中国是一个农耕型的国家,中国人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对土地对家园有着天生的依恋,常说“金窝银窝不如咱家的土窝”。正是这种身体上的依恋催生了中国人在心理上对故乡的依恋,无论你走得多远,无论你漂泊在外有多久,无论身处高屋华堂还是流离失所,无论你正飞黄腾达还是末路失意,你心底总抵挡不住“家”的诱惑。“故乡”、“家园”之类的词对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都是温暖的,犹如“九月九的酒”,让人着迷。

“静夜思”之所以让人着迷,就是因为它抓住了中国人灵魂深处最脆弱的地方——“故乡”。孩子也许不懂,但是那颗“故乡”的种子已埋在他们心底:喜欢大声读这首诗的是孩子,那时只是声音好听;真正读懂这首诗时,人大多不在故乡了,他们已行游在外,那一声“低头思故乡”会读得两行泪奔。

其实最真挚的情感不需构建复杂的情境,越是易说好懂,越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最简单的情感往往能直抵灵魂。而月亮,便是这情感中最朴素的意象,其实我们不必纠缠于那张“床”是“绳床”、“胡床”还是“食床”、“卧床”,甚或是“井栏”,李白诗中九处单提“床”字,有五处肯定是卧床,剩下四处一个是供用的大床(《猛虎行》),其他也没有一个可以确定为“胡床”、“绳床”之类规格很小的坐椅(参见袁茹《李白版本嬗变及其诗学思想阐释》)。如果说“床”指的是“井栏”的话,那一定是在室外赏月,而李白的诗中似乎没有这样的“床”字指的是“井栏”。

在哪里看到月亮似乎不成为全诗的要紧处,全诗的要紧处在于月亮所蕴含的与故乡呼应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凄美的!中国古代的诗人几乎都走在回乡的路上,可他们就是不回家——不是害怕“近乡情更怯”,而是恐惧身体回家后精神仍在漂泊的撕裂感,终老故乡的诗人也许有,但中年就回家,在故乡的怀抱中慢慢变老的诗人真的很少。

在异乡的诗人渴望有一处精神的家园,而月亮便是最好的梦乡,只有“月亮代表我的心”。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月宫是浪漫的,因为有过嫦娥后羿的爱情;月宫又是寂寞的,嫦娥奔月之后便是孤影茕茕,虽有玉兔,但玉兔不能人语,虽有吴刚,但吴刚不能知心解意;月宫又是温暖的,因为有吴刚酿造的桂花酒;月宫又是不可及的,就像难回的故乡一样。

看到明月,想到故乡。若是圆月,若是人不能团圆,那便有一种忧愁打心底泛出,不可遏制。因此《静夜思》的“思”在题目中应该理解为“忧愁”更妥帖,读作去声sì。本来《静夜思》是一首新乐府辞,也就是唐代新创的流行歌曲,所以李白的这首《静夜思》也被宋代的郭茂倩编入《乐府诗集》卷九0《新乐府辞》中。

我们现在都很喜欢如前所录的《静夜思》的这二十个文字,然而,在宋代刻本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却不是这二十个字,而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在所有宋代刻本中,这首《静夜思》文字均为这二十个字,完全一致不差丝毫(参见周勋初《李白诗原貌之考索》)。元、明、清时代则略有差异,现例举几种如次:“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忽见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起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床前见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参见袁茹《李白版本嬗变及其诗学思想阐释》)现在流行的文字是在明代定型,继而由清人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推广才流行开来的。

当然,我们似乎不必由此便抛弃时下流行的这二十个字,去还回李白原创的《静夜思》:“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文化是一个不断叠加累积的过程,传统也是在不断嬗变着的,“从普及传统的角度来说,大家遵循通行的版本就好了。”(参见张楠、莫砺锋《〈静夜思〉‘日版更接近李白原文’说法不确》)

在我看来,原作第一句的“看月光”语调有些重,“看”是个仄声字,所以明代人可能从声音的好听的角度有意这样误读误改了,因为明代人觉得一切的古人文字他们都是可以任意修改的,明代人刻书最不严谨。

第二句没有改变,声音好听之外,意蕴也很凄美,“疑是”,“好像是”的意思,李白另一首诗中还有“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无论将月光比作白雪,还是将月光比作秋霜,都有清冷的意蕴。这是孤身一人寄居他乡的滋味。

第三句“山月”与“明月”则各有所长了。意境清远,“山月”为佳。未必是朗照的圆月,兴许是月半弯时,斜挂山间,透窗远望或倚门遥看,落寞的心绪只有诗人自己能够知道。意境绵长,“明月”为好。明月清辉,一轮圆月,天各一方地看,互相都把绵绵的相思托付给了这朗月。家乡的你,异乡的我,明月是我们的心跳。

第四句也没有异文,这是全诗的关键处。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说:“在举头、低头俄顷之间,顿生乡思。良以故乡之念,久蕴怀中,偶见床前明月,一触即发,正见其乡心之切。且‘举头’、‘低头’,联属用之,更见俯仰有致。”真是李太白的知音。

月是故乡明作文篇6

王村人

啊,壬辰年元宵的月亮,好圆好圆哪!

成为城里人,已经三十年。从那时起,很少注意那阴晴和圆缺。只有少数几个日子,譬如中秋佳节,譬如热恋时光。

中国的读书人,读过书的人,自小就能背诵李太白的那首绝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以想象一下,在那样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时代,故国万里,生离如同死别,别后情况,彼此一概不知,那种至亲好友间的牵念,是何等刻骨铭心,撕心裂肺啊!只有那轮明月,照在彼此身上,照在彼此心上,照在彼此的思念里。借酒浇愁,寝食难安。这一来,我们的古典诗词怎么会不泡在酒里,又怎么会不闪着泪光,又怎么会不失眠呢?

饱经忧患的诗圣老杜也反复咏唱: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读堪);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爱国思乡,人情之常,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曾经看到一幅画,圆圆亮亮的满月,隐隐约约的长城,而长城就在那满月里,背景苍凉幽远。那体现的应是海外华人的爱国情怀。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是啊,真要害起爱国思乡病,会觉得故乡的老鼠都是双眼皮的。

我一直在家乡工作,甚至一直在一个单位工作,平淡无奇。没有放过羊,就没有故国之思;没有长期京广上天,也就没有故乡之念;没有两地分居,也就没有害过跳楼跳水的相思之病。那圆月干我何事呢?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太陈芝麻烂谷子,且不靠谱啊!况且,我一直相信富兰克林的名言: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于是,我的爱国主义越来越淡;虽然,我也一直想枕戈待旦,饮马龙江,收复库页岛和外兴安岭。

很多人热爱故乡,无可厚非,令人钦敬。李杜之后,月亮和故乡,紧密相关,思乡就爱月,爱月必思乡。对于思乡,我差一点,不是那么强烈;对于爱月,却有着半乡民和半文人的情怀,近年来更执着起来。

这种情怀,给我很大震撼:所谓人老多情,莫非我已经进入老境?联合国以七十岁作为初入老年标准,可谓遥哉远也!我不想所谓故乡,为何那穷山寨以及山寨人时常入梦?我的家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那已是儿时记忆,现在进步不小。多年没有回来,家乡的变化真大啊!有成就的游子会有这种感叹,我没有。

我爱古典文学,我爱诗词歌赋,我爱酒月花女。诗词歌赋是古典文学的核心,酒月花女是诗词歌赋的灵魂。文人爱酒,陶渊明,李太白,杜工部,苏东坡,辛稼轩,顶尖诗家,莫不如此。文人爱月,也几乎无一例外,曹操横槊赋诗感叹人生短暂,那是长江之月;同一地点,千年后,东坡赤壁怀古,通宵达旦,不知东方之既白;还有王孟的宁静田园之月;高岑的粗犷边塞之月;西厢月,逗起张崔男女之爱;中秋月,加深轼辙兄弟之情;诗仙太白,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呢!那么花呢?陶令爱菊,周子爱莲,放翁爱梅,唐人最爱牡丹。文人爱花,自古皆然,那一枝红杏出墙,万树梨花带雨,有情芍药,无力蔷薇,惹人情思。春花秋月,故宫离黍,诉之管弦,千古绝唱。至于女,也是文人所爱,毕竟古代诗人,男子居多,填表时,性别:男,爱好:女。古代诗词歌赋,写得最好的,我以为是离情别绪,是游子思乡曲。故乡,山可思,水可思,人可思,尤其是女人可思。思乡,就是思人;有游子,必有思妇。一首春江花月夜,所谓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没有故乡美女,何必天涯断肠。

春花秋月,醇酒美人,是古典文学题材所在,灵魂所系,也是灵感之源。

我有时简直恨现代科学。现代科学固然拉近了空间距离,但拉不近心灵距离;解放了体力,却也懒散了脑力;登上了月亮,却永远赶走了嫦娥和玉兔!它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不再相信山里面住着神仙,不再相信山洞里住着狐狸精,不再相信田螺嫁农夫、织女配牛郎,不再相信杜丽娘可以死而复生,孙悟空可以大闹天宫。人造的月亮,减弱了天然月亮的光芒;发达的科学,击碎了诗意的想象和幻想。

我有时想,我愿意这样去考大学:从偏僻的湘西出发,顺沅江而下,穿洞庭,过长江,然后一路北上,步行,乘船,骑马,风餐露宿,晓行夜宿,经过学堂,寺庙,农家,与野僧讲古,同樵夫闲话。要走大半年,才能到达京城,参加那决定命运的考试,也许一跃龙门,身价百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或者从家乡旱路北上,不要巴峡巫峡,直接襄阳洛阳。也许还有艳遇,那新寡的卓文君,思春的杜丽娘,哀伤的崔莺莺,面若桃花,眼横秋水,会有许多缠绵的故事,动人的诗篇。

我有时想,我愿意这样去生活:有一大片庄园,有很不错的家业,富在深山有远亲,鸿儒,白丁,皆可交往;作诗,下棋,搓麻,聊天,其乐融融。我不是要学陶渊明,我对陶令,止于敬佩,不愿学样。我觉得他有点对家人不负责任。有县长不当,他的五个孩子可受苦了。连孙子都要受苦。况且,我正因为不愿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才挤进城里,做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不太合格不太标准的城里人,然后又说愿做陶渊明,这不有些矫情么?要做陶渊明,也是做地主般的陶渊明,酒月风雅,种豆只是闲情逸致,不是生活所迫,甚至只是做做秀。我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户贫农家庭,有富人梦想。

我有时想,我愿意看到这样的环境:山青水秀,柳暗花明。山上有鸟兽,河里有鱼虾,蔬菜无农药,市面无造假。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娱乐基本靠手。名山大川风景区,少一些楼堂馆所;城里面多一些货真价实的步行街;花园里面建城市,城市里面建花园;森林覆盖率起码上升到61%,而不是现在的16%(这个数据都有夸大之嫌)。我当然知道,连新鲜空气都成为奢侈品的后工业时代,这样的想法就是幻想;地球已经百孔千疮,不可能复原。唯有明月依旧。要禁止任何人上去开矿或定居。

月是故乡明作文篇7

[关键词]唐诗 意象 月亮 符号学 审美价值

意象是诗歌的构成要素,是重要的审美范畴。西方意象派诗人庞德阐释为,“意象是在瞬间呈现出一个理性的和感性的复合体”,西方现代美学家克罗齐又从美学角度阐释为,“意象是在瞬间表现智慧和情感的复合体。”而意象的建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我国清代文论家从意象在创作中的特殊地位强调“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此精神即作者见物而兴之情经过情思关照从而将之表达出来的意象。后人对意象又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可见,意象是客观物象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而诗人的情感也同时趋于客观物象化,即情就是景,景就是情,诗人的情感与物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程度。

月亮是中国诗歌中尤其是唐代诗歌中常常提到的一个意象。其描写各具风韵。诗人常常借明月抒发作者浓浓的乡愁。悠悠的离愁和深深的情愁。以致明月成了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情感寄托物。“在月亮意象中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常常表现出望月思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传递。”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把明月与思念联系起来。明月成为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征物。

当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明月意象,人们的思乡念亲的情感便油然而生。从而形成我国民族文学中一种比较稳定又鲜明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人们以月园比喻人的团圆,以月缺比喻人的离别。“月亮”象征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乡。唐代大诗人李白客居他乡,会中秋之夜,圆月高悬,四野沉寂,想念亲人故里,不禁惆怅,随口轻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自然就联想到“花好月圆”正是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时节。于是“低头思故乡”的天然之笔,实乃胸中溢出,不可阻滞。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句,写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

与李白齐名于中国文学史的杜甫。写起“月”来则别有深意。“安史之乱”使杜甫滞留长安,不能还家团圆,时值秋寒月冷之夜,他思念久别的妻子儿女,写下《月夜》诗一首:“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环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里诗人略显狡黠,他本是思情切切,却不如实说出,而反说妻子在家望月思念他。孩子们虽然不知母亲望月何种意义,却也是万般思念父亲。这样写反衬出诗人思念故乡、想念亲人的情怀。月光如手臂一样清冷,更可知望月之久。思夫之切。情境优美,格调有些压抑低沉。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直接抒发思乡之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

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写月落夜深,繁霜暗凝,诗人夜泊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写出了羁旅者的孤独清寥的感受。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也是一首典型的思乡怀人之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份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月夜怀念远人的旨意凸现纸上。

除了人们熟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诗句外,唐诗中还有孟浩然的“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凄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蕴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潸潸泪下:钱起“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的郁怀难耐……在唐代诗人中,月作为愁绪的意象,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

唐诗的题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如《关山月》、《望月怀远》、《古朗月行》、《拜新月》、《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月夜忆舍弟》、《江楼月》、《霜月》、《静夜思》、《江楼感旧》、《枫桥夜泊》、《春江花月夜》、《春色山夜月》、《十五夜望月》、《峨眉山月歌》、《正月十五日夜》、《夜下征虏亭》、《嫦娥》……难以尽数。“可以说。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阔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若无月意象的沾溉。就没有上述诗题,也使诗人们失去了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的审美空间,会使诗坛上失去最美丽的仙葩,丧失一大批不朽的诗作。”

月是故乡明作文篇8

2013年农历8月14日,我们上了“中秋”主题课程。学习了有关中秋的诗歌,看了老师以前写的一些博文,明白人们触景生情的原因:“此人”在“此地”“此境”中才会产生“此情”“此思”,而在另外的其他情境中就很难产生这种情感。我给学生展示了自己从内地调来深圳时在火车上写的博文《一路情深:分别情正长》――“春光美,柳儿绿/列车南驰,心向北方/一路绿野茫茫/一颗挚爱的心飘荡;展示了自己来深圳不久晚上想家醒来时所写的文字――“又想家了,半夜醒来,看表,凌晨四点。回忆做的梦,梦见了故乡四月的梧桐花明亮的开放,我的老同学挺秀指着我笑嘻嘻的说‘你少年时眉宇之间还真是英气逼人呢!’”下课了,高一(10)班一位女孩子告诉我,她被感动得要掉眼泪了,因为她的家也在北方,在河北,她从老家南下的时候都哭了!这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共鸣!

其实,古今表达情感的诗歌本质都是相同的:“这样的人”,在“这样的情境中”,就会产生“这样的情感”。比如,中秋的月亮就是触发人们思念的景物,有月的夜晚就是思念的夜晚,比如李白的诗歌《静夜思》。

在这里,我们不妨首先探讨一下“望月”之时的联想。

为什么李白此时所疑的是地上“霜”,而不是别的东西?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月亮光是白亮亮的,类似霜的白白的颜色和质地,二者具有相似点;二是北方的秋天有霜,这是一种客观存在,自然让人产生类似的联想;三是霜是寒凉的,正契合李白思乡的悲凉心绪。可以说,既有客观存在事物与所想之物在形体上的相似点,又有主观上思乡的悲凉心情――“霜”这个意象正是主观、客观二者的融合体。

这自然让我们联想到杜甫的“露从今夜白”。为什么是“露”而不是别的东西?这与李白的“疑是地上霜”相似,都是主客观的融合体,但又有不同。“霜”似乎更“寒凉”,甚至到“冰”的感觉,因为它是一种近于结晶的液体与固体之间的一种状态,近乎“冰”,具有肃杀万物的力量,自然给人心灵的感觉更加厉害,更加厚实沉重;而“露”则是一种纯粹的液体,给人晶莹剔透的感觉,只是微微的寒凉而已,因为杜甫的思乡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柔软的思乡,他的情感不是那么的猛烈,他的性格就与其身世相契合,总是那样多愁善感,又缠缠绵绵、丝丝缕缕,给人以幽怨的感觉。即便是在“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的战争频仍、与兄弟音信皆无、边秋听雁的悲戚之境中,情感也有如此的含蓄蕴藉,眼前之景是如“露”一样的“寒凉”――那种难以驱遣、含蓄蕴藉、沉郁深长,时刻缠绕自己的愁绪就这样延续不已,令人嘘唏悲叹;而李白的性格是豪放的,就是一般的思乡,情感也来得如烈酒一样浓烈,是如“霜”一样的“冰凉”。所以,这里的“霜”和“露”的意象不仅是客观的“物象”,更是熔铸着诗人自身性格和身世的主观的“意象”,是映现着诗人自身复杂个性的象。

“望月”何以“怀远”?我想,一是因为国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月上中天之时,人们“身息”却“心活(跃)”。二是此时人的心灵由白天的“满”到夜晚的“空”。三是月夜苍茫、寒凉、虚幻,人变得脆弱而想寻找归宿。四是苍茫天底下,四海寰宇中,所有人共望一轮明月,共景自然共情。五是文化传统的作用,到红树林海滨公园赏月,看到海边赏月之人的团圆幸福,看到他们给远方的亲人发送祝福的短信,我也会想到远方的亲人,这里既是触景生情,更是文化的作用,因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秋节遥望夜空的月亮就会想念远方的亲人――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传统。六是晚上人们由向外的张扬转向向内的“收敛”。由白天对外界事业、名利的关注到晚上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心灵本源、灵魂栖息之地,关注人最根本的情感――亲情、故乡、故园。哲学家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带着怀乡的冲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的。

时间,清凉的中秋之夜;情境,朗月高空,苍茫,朦胧,虚幻;人物,离人;情感,离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四海之内,由古至今,不同的夜晚,同一轮月亮,同一种苍茫,同一样朦胧,同一种怀思,同一种离愁,同一种心绪,有多少离人,有多少思念,有多少离歌,有多少感叹!“今日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李朴在思念自己的亲人;“十五的月亮,就像一个月饼,在天空煎煮,煎煮着我的心”,这是我的女儿在思念远方的爸爸……“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在思念他的弟弟子由……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人为什么容易在秋天怀乡?容易在中年怀乡?

在一年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中,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充满生机,人对未来往往是充满希望的;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是火热的季节,充实而忙碌;而秋季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是收敛的季节,容易让人产生人生暮秋的感觉;冬天是藏的季节,一切都归于平淡,人的心情反而容易心平气和了。人生亦如此。少年恰如人生的春天,对未来充满希望,指点江山,往往有一种出离故乡、闯荡远方的冲动,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体现了这种青春的冲动;我有许多年轻的朋友长期离乡在外,但却很少想家,他们都可谓“少年出游不思乡”!青年时期犹如一年的夏天,为了未来辛苦忙碌的工作和创造,自然很难有闲暇思乡;而人到中年,好像人生的秋天,这时功成名就,“曾经沧海难为水”,对忙碌、打拼的生活已有厌倦,人生中的种种际遇大都已经过,少有新鲜感,而自身精力也开始走下坡路,就像一个匆匆赶路的人脚步一点点慢下来,疲了,倦了,开始回看来时路,有了思乡的冲动。就像陶潜所言,“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只倦飞的鸟,要飞回它的故园、精神家园,它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杜甫在饱经战乱之后,还漂泊他乡,自然思乡、思亲,因为他始终没有一种安定的生活,他多么希望能够一家团圆在故乡过一种安定祥和的生活啊!

李白少年时写月亮“呼作白玉盘”,月亮在他心中是那样美,“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充满着对未来世界的希望。做布衣卿相,使海县清一,“天生我材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壮志在胸,这是他初出蜀时的心态;可他在外漂泊多年之后,同样看这样美丽的月亮,却不再关注月亮外在的美丽,而是把关注点转向自己的内心“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为他对在外追求功业的生活有些厌倦,开始关注内心的感受――心儿疲倦了,想回到温馨的故乡休息了!人在最困境之中时,总会呼唤天地、爹娘,因为我们是自然之子,是人事之子,天地父母是我们的根啊!他们是我们的终极安全依靠!“叶落归根”――这不仅是一种感恩,更是自己内心的一种心理需求,只有回到故乡才心安――安全、安定、安静、安宁、安好啊!打拼的生活属于他乡,休憩的生命只能属于故乡啊!

又想到广东粤地没有秋天,没有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样的秋的况味,这里的人,自然不易产生只有在北方的秋天才最容易产生的多愁善感――这里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没有“不尽长江滚滚来”,没有万物肃杀之境,没有清凉如“露”如“霜”的月光,自然很难催生“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况味。即便是“望月怀远”,也不像北方人那样的多愁善感啊!

上一篇:师说说课稿范文 下一篇:未来的海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