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为名范文

时间:2023-11-28 10:31:43

一家人为名

一家人为名篇1

关键词: 知名人 颂名人 促成才

亲近家乡文化,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是从亲近家乡的人、事、物开始的。长汀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被赞誉为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许多历史名人均在长汀生活过,例如体坛名将陈宏、共和国名将杨成武等。对于文化底蕴如此深厚的文化古城,怎样对其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与利用,使幼儿对家乡文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并爱上自己的家乡是当前幼儿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需要出发,充分挖掘本土名人教育资源,激发爱家乡情感。

一、寻足迹,知名人

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有关人文的资源,走出教室,走进社区。通过个人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和经验,走进历史,走近名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得到启蒙和感染。

1.参观走访,认识名人。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名人,我们组织孩子们参观著名的古迹,访问世界体育明星陈宏、张庆军,通过听取介绍,观看图片、视频,让孩子对家乡的名人有感性的认识,了解到上官周是著名的清代画家,杨成武是共和国的体育明星,陈宏是乒乓球世界冠军等。

2.聘请助教,讲述轶事。

孩子们出门感知到家乡的名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集许多资源,例如名人照片资源/名人故事资源和相传的相关诗歌。为了让孩子们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名人故事,上课时我们聘请名人家属、老红军作为助教,原生态地讲述。比如世界冠军陈宏的故事,我们邀请陈爸爸讲述陈宏的往事,他带来很多陈宏童年的照片,孩子们一边听一边看,非常感兴趣,增长很多的见识,知道陈宏训练不怕吃苦和受累,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冠军,画报上看到陈宏,孩子会认识他,并能说出他的故事和荣誉。另一个例子,我们邀请当地的老红军讲红四军首次入闽,张赤男领导长汀农民起义的故事,虽然老红军不会讲普通话,但孩子们被他绘声绘色的故事深深地吸引。

二、颂名人,悟精神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语言作为重要的思维工具,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幼儿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语言表达自我感受,抒发自我情感,通过语言理解周围人的思想与情感。

1.说名人,赞名人。

在幼儿教育中,向幼儿讲述历史名人的事迹,带领幼儿参观历史名人的遗迹,并为幼儿组织“说说家乡名人”的文化活动,鼓励幼儿将自己所知道的名人故事讲述给其他小朋友,让幼儿们充分感受历史名人那不畏艰险、勇于向前的伟大精神。在活动中,有的说:“杨成武爷爷真勇敢,打了那么多胜仗,我长大也要当,保卫祖国。”有的说:“傅连酪爷医术高明,治好了好多人,我要学他当医生。”有的说:“陈宏哥哥奋勇拼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也要去打羽毛球。”……一声声赞美的话表达了幼儿们对家乡名人的敬佩之情,同时为家乡名人感到自豪。

2.画名人,爱名人。

经过观察和讲述,我们组织了儿童绘画,让孩子们用画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喜欢的家乡名人。孩子们都很高兴,有的画“杨成武”,有的画“傅连馈保有的画“陈宏”……名人事迹图书生动地展现出来,充分表现孩子们对家乡名人的钦佩之情。

三、树典型,促成才

1.建立“小名人”档案。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张扬个性、争当名人的舞台,定期举行才艺展示大赛,评选“小小歌唱家”、“小小舞蹈家”、“小画家”、“故事大王”……让孩子们收集成长资料,建立成长档案,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2.树立“小名人”形象。

每月我们进行一次班星和园星评选,每天由各班轮流推荐进步最大的学生担任光荣的升旗手,并定期将升旗手和园星展示在教室门口,激发孩子们互为榜样,努力争取成为幼儿标兵,每个人都能”成名”,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争赶的对象。

3.表达“小名人”愿望。

为了让幼儿展现自己想当名人的愿望,我们以《长大我也当名人》为题,指导幼儿将自己长大以后的愿望用图画表现出来。有的画“长大我当”,有的画“我是医生在做手术”,有的画“运动员得了冠军”……幼儿们那些稚气可爱的图画倾注了他们对历史名人的热爱,也表达出自己长大后要想成为家乡名人的美好愿望。孩子们通过共同参与、合作、精心制作,在我们的教室里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小名人”。

一家人为名篇2

内容提要: 署名权的法律意义之一在于明确作品的权利归属、维护作品创作的特定风格。冒名侵权作为一种新的侵权形态,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主观上的故意性、侵权对象的特定性和行为上的隐蔽性等特点,其实质是以不知名的某特定主体的姓名或署名(与知名作家的姓名或署名完全相同)冒称知名作家的姓名或署名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的侵权行为。冒名侵权的构成要件包括知名作家权利受损事实的存在、以知名作家为侵害对象、隐性的外在冒名行为和有冒名的故意等几个方面。现行著作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有其不周延性,只有建立和完善著作权登记制度,充实现有的著作权法规,增加作者或著作权人署名的特定附随义务,才能有效地防止冒名侵权行为的发生、保护知名作家的署名不被冒用,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和创作潜能的充分发挥。

一、文字作品冒名侵权的法律分析

(一)署名权的实质内容和法律意义

署名权是著作权权人一项基本的人身权利,保护署名权是世界各国通例,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第2项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从这一条可以看出,所谓署名权,即作者在特定作品表明其真实身份、并将其姓名(真实姓名、别名、笔名、化名等)表征作品之上,以证明或宣示此作品为该作者所创作而非彼作者所创作的权利。署名权的权利主体必须是作品的真实作者;署名权必须与作品相联系,用来表明具体作品作者的真实身份,不与作品相联系的署名,不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署名。

署名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作者有权禁止他人假用、盗用和套用自己的署名或特定身份以发表、复制、销售作品;并对他人侵犯上述原权利和派生权利的请求和选择以特定方式、途径和法律程序进行救济的权利。

署名权作为作者的专有权利,无疑意味着作者有权选择以何种方式署名或者不署名。但是,作者的署名权应当善意行使,必须符合诚实信用原则,即作者行使署名权的同时,不得侵害他人的署名权,不得包含有为法律禁止或社会公共道德不相容的名字。署名权重要的法律意义,要求作者的署名行为必须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精神。从著作权法律意义上之署名权的表现形式来分析,作者的署名行为包括对作者署名的表征和对署名作者的介绍等,因之完整意义上的署名行为应当符合以下实质条件:(1)署名应当具有真实性。作品上的署名必须是作者真实的姓名或表明具体作品作者的真实身份。作者在作品上所署之名可以为作者的真实姓名,也可以是作者的别名、笔名、化名或绰号等,但作者的真实姓名或作者的别名、笔名、化名或绰号首先必须是本人的,而不是他人的;其次,该署名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2)署名应当具有识别性。即作者在作品上所署之名必须与其他作者在作品上所署之名严格区分开来,不得与其他作者的署名相混淆。同名作者在署名时应当表明其与其他同名作者的不同特征,特别是应当在署名作者的介绍中对作者的主体特征如性别、籍贯、出生地、居住地、职业、工作单位、经历、业绩等事项作必要的说明,以使自己与其他同名作者相区别。(3)署名应当具有显著性。即作者应当在作品的显著位置或以其他能为读者、社会公众容易知悉的方式表征作者真实的姓名或表明具体作品作者的真实身份。

(二)冒名侵权及其基本特征

冒名,又称署名的冒用,即侵权人滥用姓名权或姓名变更权,通过变更姓名等方式规避法律的行为,将作品——往往是伪劣作品,冒用知名作家或畅销书作者的姓名或署名发表、出版,以获得名誉、牟取不合法经济利益的侵权行为。冒名侵权是近年来著作权领域中的一种新的侵权形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冒名侵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特征:

1、形式上的合法性。冒名从署名的形式特征上看,似乎没有侵犯其他作者的权利,因为在冒名侵权中,冒名侵权人在特定作品上所署之名为该作者自己通过合法程序登记或变更的姓名。单从姓名权的角度来分析,行为人通过合法程序登记或变更的姓名、或取得他人的姓名使用权的行为是合法的。如从署名权的形式来看,行为人作者或著作权人使用自己通过合法程序登记或变更的姓名发表作品,也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它与未经他人许可,擅自以他人的名义发表、复制、销售作品的署名盗用行为有根本的不同。

2、主观上的故意性。冒名侵权人通过合法程序登记或变更自己的姓名、取得他人的姓名使用权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正当地行使自己的姓名权或姓名变更权,而往往是为利用名人效应,套用知名作家的署名这一搭便车行为以牟取不法经济利益和特定社会地位,达到挤占作品市场的非法目的。

3、侵权对象的特定性。冒名侵权的对象无一例外地为知名作家、著名作家或者畅销书作家以下简称知名作家的署名。这是因为知名作家的署名具有一般作者的署名所不具有的社会声誉和市场影响力,只有采取冒用知名作家的署名发表、复制、销售作品,才能给侵权人带来最大的经济利益,谋取自己不能用正常手段和程序获得的非法利益与社会地位。

4、行为上的隐蔽性。与盗用他人署名、姓名混同、挂名、将合作作品作为单独作品署名等侵权行为相比较,冒名侵权人采取的侵权手段一般具有相当的隐蔽性。

二、文字作品冒名侵权的构成要件

冒名侵权的实质是以不知名的某特定主体的姓名或署名(与知名作家的姓名或署名完全相同),冒称知名作家的姓名或署名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的权利滥用行为。其形式可以说有很多种类,手段可谓相当隐蔽,其社会危害性极大。它损害了读者的利益,扰乱了正常的著作权市场秩序,侵害了知名作家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形象。冒名侵权作为一种新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损害事实的存在

冒名的损害事实即冒名给被冒名的知名作家造成了人身、财产的实质性损害,这种损害事实包括:(1)知名作家在财产方面的损失,即因冒名著作挤占了知名作家的图书市场空间;或因冒名的著作的泛滥而降低了知名作家的社会声誉而使知名作家的读者群减少或使出版商不再与该知名作家合作等,从而现实地侵害了该被冒名作家的经济利益。(2)知名作家在精神方面的损失,即因冒名的著作的泛滥而贬损了知名作家的社会形象,招致社会和读者对该知名作家的否定性评价等,给该知名作家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如由于冒名作品的质量低劣,毁损了被冒名作家的声誉,减少了消费群体,招致消费者的误解和批评;又如冒名行为导致的作家之间的矛盾和误解等。单从这一点看,有学者认为冒名者侵害的是原告的名誉权,似乎不无道理。[1]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毕竟被告的姓名与假冒作品联系在一起,在法律上以署名权纠纷定性更有说服力。

(二)侵害的对象是知名作家或者畅销作品作家

从行为效益最大化原则出发,冒名侵权的对象无一例外地为知名作家的署名,这是冒名侵权的最大特点。因此,对“知名作家”和“知名作品”的判断和认定就成为认定冒名侵权的重要根据。 一般认为,判断和认定“知名作家”和“知名作品”的基本依据主要有:(1)读者和特定领域的社会受众对作家姓名和作品名称有较高的知晓程度。杨志祥论文字作品的冒名侵权这是知名、畅销作品的重要标准。这里的读者和特定领域的社会受众,是指特定作家作品在社会上的读者、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员和该作品的经销者等。冒名侵权中的“知名”仅仅是享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某特定作家的姓名、笔名或其他冠名方式。(2)作家创作的作品影响广泛。作家必须通过作品广泛的影响范围才能拓宽自己的影响力,才会为广大公众熟知和接受,才会“知名”。“知名”往往与作品的质量相关而与数量无关,很多作家往往因为一件作品而一举成名。(3)一定的地理范围和时间范围的限制。知名作家的作品影响往往是全国性的,甚至是世界性的,并能超越时间的限制持久地发挥影响力。但是某些畅销书作家的作品只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空间里有着辉煌的成绩和较大的市场空间。那么,这些作家在特定的时空中也可认定为“知名”作家,从而成为冒名侵权的对象。

(三)隐性的外在冒名行为

冒名是一种侵权行为,必然要以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与一般著作权侵权行为相比较,冒名侵权行为具有典型的隐蔽性。一般来讲,隐性的外在冒名行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侵权行为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上了自己的、但与知名作家完全相同的姓名或名称,且该作品为公开出版并已大量发行。(2)该侵权行为人之作品的选材、故事情节、叙事方式、作品风格甚至作品的装帧设计与知名作家已公开发表、出版的作品极为相似。(3)侵权行为人对此一特定署名因其与知名作家完全相同的真实性、可识别性和显著性未尽必要的说明和告知义务。(4)在书的内容介绍方面,侵权行为人往往有很多根本与作品无关、严重误导读者的陈述与说明,它们均与知名作家的姓名或名称以及其作品风格有一定的关联性,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排除读者的盗版怀疑心理,促使读者在没有阅读冒名作品之前,会误认为是知名作家的作品或新作,从而毫不犹豫地购买该作品。

(四)有冒名的故意

冒名故意是冒名侵权的主观因素。如前所述,冒名侵权的实质是以不知名的某特定主体的姓名或署名(与知名作家的姓名或署名完全相同)冒称知名作家的姓名或署名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的权利滥用行为。冒名侵权行为人之冒名故意,集中地表现在其姓名或名称变更行为和姓名或名称使用许可等行为的不合法的目的性这一点上,因为冒名侵权行为人通过法定程序变更姓名或名称和取得他人姓名或名称的使用权,其目的不在于正当地、合法地行使姓名或名称使用权,而在于看到了该姓名或名称与知名作家的姓名或署名具有同一性,将之署在侵权行为人自己的作品上,以期产生同知名作家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一样的社会效果和市场影响力。冒名侵权行为人所追求的就是这种与知名作家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一样的社会效果和市场影响力。

如何认定故意,大陆法系的学者们向来存在意思主义与观念主义之争。依意思主义,行为人不但要知道行为的后果,而且还要证明其对后果的发生持有追求或放任之心理,才能认定主观上有故意。观念主义则认为,行为人对结果所持之心理状态应从其认识因素与其行为本身来判断,因此,故意之证明以行为人对行为结果之预见为已足。由于署名权的原权利来自于民事主体的姓名权或名称权,且由于我国姓名的特点与汉字的外在特征,使我国客观上存在大量的同名同姓现象。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与知名作家姓名或署名完全相同的自然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而不具有追求与知名作家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一样的社会效果和市场影响力的非法目的,则不应认定为有过错。故从理论上而言,意思主义当然更符合故意的定义,因为它既强调了行为人心理状态中的认识因素,也强调了意志因素。但从证据的角度而言,有时很难探求行为人行为时的真实意志,此时则需要从当事人的认识因素与行为中推知其意志因素。冒名侵权的故意,冒名者不仅具有认识冒名侵权的行为能力且已认识到冒用知名作家的署名是对知名作家署名权的侵犯,同时冒名者对这种侵犯后果是持一种积极的追求态度。可以这样认为,冒名侵权的主观过错必须为故意,过失不构成冒名侵权。

三、文字作品冒名侵权的法律救济与立法对策

(一)冒名侵权诸种立法规制倾向的缺陷分析

1、有观点认为,冒名侵权侵犯了著作权,应由著作权法调整。在冒名作品非被冒名者作品情况下,认为侵犯的是著作的整体,模仿假冒把侵害的矛头指向了被冒名者作品的整体,包括作者已有作品和将来作品,或者说侵犯了作者精神权利。其实“精神权利”亦称“著作人格权”,它和民法上的“人格权”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属于民法上的人格权。法国科隆贝认为,精神权利实际上是人身权的一部分。诚然,保护人身权的、精神性权利的法律不仅是版权法,民法也保护,刑法也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质量法、名称立法等种种法律都可保护。况且冒名侵权精神权利被侵犯时,完全可以对财产权造成侵犯,就更可以由经济法调整了。

2、有观点认为,假借他人姓名、名称发表自己的作品或非侵权人作品侵犯了民法上的姓名权,此时的冒名侵权与版权无关,应受民法规制而不受版权法管制,那种精神权利的说法只是基于其证明需要的抽象假说,不存在脱离作品而存在的所谓的精神权利。对这一观点,笔者认为,除可用第一种观点来否定外,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反对即除版权外,与版权有关的侵权行为完全可由版权法设“反不正当竞争”条款来规制这种冒名行为。

3、另有观点认为,应由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名称立法等与市场、商品、商业有关的经济立法来调整,即由其中某种或某几种来调整。笔者认为,上述法律的适用是有限的,应仅限于商标、商品、市场各相关领域内的相关的冒名问题,且它们的重点在于保护财产权有关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秩序,缺乏对精神权利、人身权利的充分关怀,不能很好保护它们,不够全面。

(二)现行著作权侵权救济制度设立的局限性

著作权侵权中的署名侵权行为,在目前的著作权侵权救济法律框架下,能适用的主要是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第3项和第47条第8项规定,“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行为为侵权行为。但由于该规定的“假冒他人署名”所针对的是盗用、假借或擅自以他人署名发表、制作、出售作品的行为,规范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其适用的边界并不十分清楚。显然,对以合法的姓名权或名称权为规避法律的基础性手段,冒称知名作家的姓名或署名发表、出版、复制、销售作品的冒名侵权行为,能否援用这一条款进行认定和处理存在争论。如此以来,对冒名侵权这一种新的著作权侵权行为,缺乏直接的法律适用依据和具体的操作规范,这无疑不利于追究冒名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自然也不能有效地保护知名作家的署名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因此,在国内图书市场中知名作家署名被大量冒用的情况下,囿于现行直接的法律适用依据和具体的操作规范的空缺,即使在接到知名作家申诉和其他知情人的举报,发现地的市场管理部门和著作权维权部门也难以依据明确的法律条款,对冒名侵权行为进行查处。同样,由于法律本身的空缺,被侵权的知名作家行使当事人诉权即署名司法救济权利也不能得到法院的有力支持。从现有的民事侵权立法精神和相关规定来看,无论法院援用《民法通则》第条所强调的“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以冒名侵权行为人违背公序良俗原则,滥用姓名权或名称权为由,判决冒名行为人承担著作权侵权民事责任还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判决冒名行为人承担违反著作权诚信义务的民事责任,均要冒法官造法的风险。可见,在具有特别法效力的著作权侵权救济法律框架下,或者在具有一般法效力的民事侵权救济法律制度范围内,均难以找到解决文字作品冒名侵权的直接法律条款和有效制度方案。基于此,完善现行著作权侵权的法律救济制度,把包括文字作品冒名侵权等新型的著作权侵权形式纳入到著作权侵权的法律救济制度框架内,是十分必要的。

(三)完善文字作品冒名侵权之法律救济的立法对策

1、文字作品冒名侵权规制的博弈基础分析。法律的现实条文对行为人规制的完善程度决定了该规制的实际效果。而要提高其完善程度又必须对规制过程以及规制者与被规制者的行为进行综合而细致的分析,只有这样,规制条文才可能对被规制者形成实质意义的约束作用。因此,完善文字作品冒名侵权规制的问题实质上是对冒名侵权行为发生过程中仿冒者、被仿冒者以及规制者三个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的认识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该博弈属于多方博弈,而且属于多重博弈。首先,被仿冒者与仿冒者存在着第一重博弈关系。在理性预期的假设之下,被仿冒者为维护自身利益,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阅历、创作风格、写作技巧,将其文字作品尽可能个性化、特色化,从而增加仿冒者实施冒名侵权行为的时间及经济成本,这实际上是一种辅助规制行为。其次,就是规制者与仿冒者之间的第二重博弈关系。规制者从仿冒者侵权行为的特征事实出发,试图找出被仿冒者与仿冒者的文字作品署名行为杨志祥论文字作品的冒名侵权的本质差异,并以立法的形式对这种差异予以制度上的肯定,逐步完善文字作品冒名侵权的法律救济。仿冒者则会尽量地模糊这种差异,往往以合法登记或变更姓名等方式,使其仿冒行为更具隐蔽性和合法性,其目的在于使被仿冒者无法对其仿冒行为进行法律控诉,从而使自己的侵权行为被排除在规制者的规制范围之外。由博弈论的知识可知,博弈的最终均衡结果既取决于该博弈的博弈类型(即博弈结构),又取决于各参与方的支付矩阵(成本收益)。为了使最终博弈的均衡结果中包含仿冒者的收益最少和被仿冒者的收益最大(从而规制者规制的收益最大),所以从该博弈的两个子博弈来看,作为规制者应在第一重子博弈中通过立法的形式扩大被仿冒者与仿冒者的文字作品署名行为的本质差异,并在第二重子博弈中对仿冒者的冒名侵权行为进行司法制裁。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从本源上切断仿冒者对文字作品侵权行为的实现途径。基于此,下文中对文字作品冒名侵权之法律救济的立法对策部分拟按这个思路进行展开。

2、建立和完善著作权登记制度。我国以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在著作权的保护上均采用创作主义或自动保护主义,即作品作者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就依法享有对该作品的著作权,并自动获得法律对该作品之著作权的保护。但是创作主义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比较而言,著作权登记制度在保护作者权利方面特别是保护特殊作品著作权和知名作家署名权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我国著作权登记制度最早始于年实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2002年修订)所规定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制度,1994年月日国家版权局《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其中第2条规定“作品实行自愿登记。作品不论是否登记,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取得的著作权不受影响。”国家版权局在《关于〈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指出“为维护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更有效地解决因著作权归属造成的著作权纠纷,并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决定试行作品自愿登记制度。”但是,由于《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仍然只是一个试行办法,而且是一个部门规章,法律位阶不高,操作性不强,更何况其适用范围只包括作品著作权的登记,对作者之特定署名权特别是知名作家署名权的登记与保护则没有充分考虑。因此,笔者认为,在维持现行的著作权保护上的创作主义或自动保护主义的前提下,应当借鉴日本和美国的著作权立法,完善我国现有的著作权登记制度,特别是建立署名登记制度。

关于署名的登记,如1989年修订的日本《著作权法》专列了著作权登记一节,该法第75条规定了真名登记,即“以署假名或不署名方式发表著作物的著作人,不论现在是否还享有其著作权,都可就其著作物进行真名登记”;“登记真名的人,即推定为与该登记有关著作物的著作人。”[2]又如1987年9月30日修订的美国《版权法》第408条至第412条分别规定了一般的版权登记和版权要求的登记,一般的版权登记只要符合形式要件即可受理,但“版权是否受到保护不以此项登记为条件”;版权要求是版权权属登记,因而登记是提出侵权诉讼和对某些侵权行为取得补救方法的前提条件。但“须经审查,如果版权局局长断定,根据本法各项规定,交存的材料构成可有版权的客体,而且符合本法的其他各种法律要求和正式要求,版权局局长即应办理版权登记,并向申请登记者颁发盖有版权局印章的登记证明。”[2]美国版权法中的版权要求登记,就包括有署名的登记。署名登记制度具有初步证明效力,不仅有利于证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而且能够减少、甚至杜绝冒名现象。又因署名登记与创作、发行日期登记的公示性,使读者通过网络查询比较容易鉴别真伪。[3]对于知名作家而言,通过署名的登记,虽不能就此推定该知名作家享有对登记的署名的专用权,但可取得证明他人冒名侵权的初步证据。

3、充实现有的法律规定,增加著作权人署名的特定附随义务。如前所述,署名的重要法律意义要求作品的署名应当具有真实性、可识别性和显著性特征。[4]鉴于我国特定的姓名传统与汉字的外在特征所决定的、客观上存在大量的同名同姓现象,在既尊重民事主体和作者正当、合法的姓名权或名称权的前提下,又能有效地防止冒名侵权行为的发生,保护知名作家的署名不被冒用,以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和创作潜能的充分发挥,充实现有《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保持作品署名的真实性、可识别性、显著性和严肃性,应当增加著作权人署名的特定附随义务。其内容包括:(1)署名、署名权内容的列举以及真实说明义务。我国《著作权法》只规定了署名权,但是对署名与署名权的内容没有作出进一步的规定。笔者认为,在我国《著作权法》暂时不便修改的情形下,有必要在《著作权法》有关实施细则中对署名与署名权的内容加以补充,使之具体化。特别是应规定作品作者的署名应当具有真实性,对作品作者介绍的内容必须真实、明确、具体并应在作品显著的位置标明而为读者或社会公众所识别,不得含有明身份时可用本人的全名或缩写名,也可使用本蒙骗、虚假、误导的文字或说明。如果和已知的其他作者特别是知名作家姓名或其经常使用的署名相同,在新近创作、发表作品上署名的作者或著作权人则必须对作品上署名的作者的性别、籍贯、出生地、居住地、文化程度、经历、职业、工作单位、业绩等事项作必要的说明,特殊情况下还有必要配上作者近期照片,以示区别。(2)作品和作者的介绍不得有误导的内容,特别是在有同名作者以及有同名知名作家的作品面世的情况下,在新近创作、发表作品上署名的作者或著作权人负有对署名做必要的、真实的介绍与说明,且其介绍扫与说明不得包含有使读者误认为该作品为先前的同名作者或知名作家的最新作品的内容或暗示,也不能仅仅以不显眼的文字来说明。否则,在该作品上署名的作者或著作权人应承冒名侵权的民事责任。

进而言之,署名智力作品的作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可以按照惯例在作品上署名或在表演、吟唱、朗诵作品时使用本名或笔名。作者在表明身份时可用本人的全名或缩写名,也可使用本人姓名开头的几个字母、笔名或任一符号。如果出现相同署名,先用者可禁止后用着继续使用,并可强制后用者以其他署名代替,以免在公众中引起混乱。如果作者与以前已经闻名的另一同姓名作者有亲戚关系,署用本名时可在名字上加以指示,以示区别。作者在署名时,不得用文学、艺术、科学史上著名作者的名字或笔名。如果作者以笔名或匿名形式发表作品,出版者有义务按作者的要求保护其著作权,除非作者有相反表示,否则出版人应在第三者面前把自己看作是作者的代表。作者也可随时披露自己的身份,并可用公民名字表示自己系作品的作者,此权利也可由作者的继承人或其代表行使。

注释:

[1]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47.

[2]沈仁干.著作权实用大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3]汤宗舜.著作权法原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55.

一家人为名篇3

大庸掀起城市改名风

大庸市改名张家界市后,接下来几年的实际发展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据有关部门统计,自大庸更名为“张家界”后其知名度迅速飙升,旅游业带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1993年的大庸还是一座连像样公路都没有的落后县城,而现在的张家界市有了机场、新火车站、电气化铁路。2009年,张家界全市游客接待量达到超纪录的1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数据来源于新华网)。只要变换一下城市名称,就能使曾经的“乌鸡变成彩凤凰”,于是在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下,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城市改名运动一时风起云涌,其中包括云南的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中甸县更名“香格里拉”县,徽州市改名为黄山市,四川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等。而正在酝酿改名的城市也不在少数,如石家庄市想改成正定市,新郑市想改为轩辕市,新晃县想改为夜郎市……

城市名称是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符号,在这个独一无二的能指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所指。城市的名称是一个城市百年甚至千年发展历史的文化积淀,具有社会公共历史文化产品属性,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历史事件、典故、名人、文化等,折射出这个城市的发展轨迹。地名一旦更改,历史事件、典故、文化就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淹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被称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文化产业被提上国家发展的日程。在此大背景下,以旅游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各省市竞争的焦点。为了提高城市品牌,充分挖掘本省市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打造独特的城市名片,近年来,各省市不断上演以争夺名人故里、挖掘历史资源、更改城市名称等为主的发展大戏。城市千方百计地想改名字,无非就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知名度。广告泰斗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可见,名字是品牌包装的基本元素。一个好的名字无疑对于产品、企业、个人、城市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但实质上城市品牌形象绝不是改一个名字就能焕然一新的,它涵盖了城市空间形象、城市环境形象、城市功能形象、城市景观形象和城市产业结构等内容。

蜕变的必然性

张家界市作为现在公认的成功的改名案例,一直成为其他各省市效仿的对象。但纵观大庸到张家界的蜕变过程,实际上是内外因作用的必然结果,这种改变符合当时发展的规律和人们内心的愿望。

从内因上来说,张家界风光秀美,全市旅游风景区所占面积达500余平方公里,堪称湖南第一旅游资源大市。除了已经开发开放的核心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外,周边开放景区还有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茅岩河漂流景区、部级自然保护区公山、世界溶洞探险基地九天洞、以及道教名山五雷山、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元帅故居洪家关等。作为大庸市内的一个著名风景区,名气可谓蜚声中外。但“大庸市”这一名称显得过于陈旧而且鲜为人知,很不利于一个闻名世界的风景名胜区外引内联。它的知名度实在太小,就连国内各界的游客也很少有人知道它究竟与张家界是什么关系,更不要说外国人了。当时的人们在介绍信与名片上除了写“大庸市”以外,还要写上“张家界”。因此这给出外考察、联系工作、招商引资、外引内联、甚至游客带来许多不便。

从外因上说,是当代艺术家的由衷推介。1979年,张家界被国画大师吴冠中誉为一颗失落在湘西的风景明珠,他据此创作的绘画作品被法国立塞奇博物馆收藏;1980年,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第一个在香港为张家界举办画展;1981年,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在张家界黄石寨拍摄的作品《山鹰・图》获伦敦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作品展览金奖……从此把张家界推向了世人。1994年之前,与“大庸”相比,“张家界”这三个字在国内外更具影响力和知名度,这也成为那次改名的最关键的外因。张家界今天的成功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改个名字,而主要归功于改名后对张家界市城市品牌的塑造。为了进一步打造知名度,1999年张家界市策划了举世震惊的被誉为“人类挑战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的“世界特技飞行大赛”;2006年张家界市委宣传部又策划举办“2006首届张家界城市形象大使选拔赛”暨“2006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张家界选拔赛”等活动;2009年5月14日至18日,张家界市举办“2009国际乡村音乐周”,这一系列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张家界在国内外的美誉。

跟风改名要慎重

由此可见,张家界的改名有其必然性的一面,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成功也当然少不了后期的一系列大型的提高美誉度的策划。而一些城市盲目跟风,导致失去自身文化历史底蕴。如云南思茅市为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改名为普洱市。但普洱茶因过度炒作,如今盛景不再。思茅市的改名,并没有对普洱茶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却白白丢掉了“思茅”原有的历史文化蕴藉。与此相反的是当襄阳和南阳全力争夺诸葛亮归属的时候,作为诸葛亮真正的家乡――山东临沂(《三国志》上说,诸葛亮是山东琅琊人,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却不来趟这道浑水。这个被有些经济学家誉为“北方的温州”的小城,依靠小商品批发市场,逐渐成长为北方最大的商品物流中心,全国最大的板材制造基地等,而且荣获2006年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中单项的政府效率第一名。为那些意欲改名的城市提供一种发展的新思路。

一家人为名篇4

关键词:古名人    文化旅游   开发前景    名人效益。

如今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关注文化,用通俗方式传播传统文化的电视传媒百家讲坛的节目存在,表明了大众对于传统文化本身的兴趣。2011年中国文化旅游年,人们在休闲的时候,不仅仅是关注自然景观,而是越来越多地在意旅游本身的文化内涵。原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如今旅游成为各个省市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的状态之下,打造古名人文化效应,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成为很多城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开发的方面。

在这样的文化旅游氛围中,更好地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对于整个省的旅游文化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河北省古名人文化资源的梳理,探讨、规划、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发、提升古名人文化的品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1河北省古名人文化旅游景点概述。

河北省曾经从传说时期的黄帝时期,经历了五千年的古代文明。保定、沧州、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廊坊、沧州、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古代名人资源,可以感觉到在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都散落着历史的记忆,那些历史人物、故事、传说沉淀出的是河北省的整个历史,在美好的风景呈现的时候,仿佛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河北省的古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而这些古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个的自然资源也是密切相关的,它不可能脱离整个的旅游状态,了解各种不同的古名人文化的存在方式,才可能更确切细致地开发和提升古名人文化旅游的内在品质。

第一类关于历史传说类的景点:孟姜女庙也称“贞女祠”。秦皇岛因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到此拜海求仙并驻跸于此而得名,是我国惟一一座以帝王名称命名的城市。灵山相传灵山乃女娲娘娘补天炼石处。沧州千童祠记载着秦代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百工巧匠成功东渡的故事。武灵丛台,相传是战国埋藏赵武灵王(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所建,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京娘湖风景区特别是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在此地梳妆、搭衣之传说。回车巷位于邯郸市区串城街南段,相传战国时赵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蔺相如回车巷。邯郸黄粱梦吕仙祠是依据唐代沈既济所著传奇《枕中记》故事而建的。邯郸学步桥学步桥原为木质浮桥,明万历年间(1617年)改建为石桥,解放后重建,已非过去学步桥之真面目。邯郸涉县娲皇宫是我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的奉祀中华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

第二类关于古名人的故居墓地遗址:正定是三国名将赵子龙的家乡,也是曹雪芹先祖曹彬的故里。邢台内邱扁鹊庙风景区据记载始建于汉,是祭祀中医圣祖扁鹊的重要场所。清东陵位于遵化市境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定州碑林院中高大的封土之下保存着一座完好的东汉墓室,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满城汉墓、清西陵、兰陵王墓等。

第三类关于名人的历史事件: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张家口下花园鸡鸣山景区,名山自有众人攀,北魏文成帝、唐太宗、宋太宗、辽圣宗、辽萧太后、元顺帝、明英宗、清康熙帝等历代帝王都先后登临鸡鸣山,历史上曾有秦始皇、曹操、唐太宗等九代帝王登临的千古神岳碣石山。

在这些已经开发的古名人文化资源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文化历史的久远和厚重,但是大部分的已经开发的资源,力度和规模都有所欠缺,而有的开发耗费巨资,却没有能真正打造出古名人的文化效应。所以从不同的角度理清出现有的资源和开发状况,对于我们进一步地提升古名人文化旅游的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2河北省古名人文化资源开发可借鉴的成功范式。

探寻名人名胜对于旅游者而言,是在旅游放松身心的过程中可以欣赏美丽的山河大川,并同时感受拂面而来的文化气息,使旅游者徜徉于有着深厚的名人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就有必要更好地打造古名人文化旅游的品质。关于名人与旅游的关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唐诗人刘禹锡的名言已经很清晰地告诉我们,自然景观的美丽尚需名人效应给以推广,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美丽风景,感受到文化的厚重,润物细无声地渗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从大家对于古名人文化开发的探讨中,值得借鉴的成功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寻求因名而贵的物,因名而胜的地方。比如说“江南三大名楼”的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是因为范仲淹、王勃、崔颢的文句而闻名。

第二是寻求名人文化旅游打造的成功范例。比如四川省绵阳市把“李白”这张牌打得很响,李白文化氛围很浓,李白文化游很火。绵阳市有青莲镇李白故里、市区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海灯武馆、太白洞等有影响的景区景点。李白故里风景名胜区景点众多,陇西院、太白祠、太白碑林、李白衣冠墓、磨针溪、洗墨池、粉竹楼等均为省级文物单位。

第三是寻求名人文化旅游打造的积极建议:比如开发建设名人纪念馆、博物馆;开发建设名人和名人事迹雕塑;开发建设名人陵园;开发建设名人文化广场;开发研制名人文化旅游商品。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均将自己的历史和名人当作高品质的特色旅游商品进行开发。可出版发行名人事迹图书、音像制品;可设计名人或名人事迹的精美图案的纪念品、发行纪念币、纪念章、面塑、泥型、木雕、袖珍式的便于携带的名人半身或全身的铜像、名人字画墨宝。

第四是寻求河北省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设想:开发中华“三祖”文化,清帝史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邯郸——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综合开发,邯郸有中国“成语典故之乡”美誉,将旅游与古今文化密切结合,提升其品质,充实其内涵。

第五是寻求适合推广名人文化的各种节日活动,以及大型的实景表演,还有现在所新的推广出来的经典影视剧的拍摄和放映。比如庐山放映《庐山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剧表演等等。

以上的内容只是在中国古代名人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一些小的范例,我们可以通过资料的查阅和实地的考察,学习那些旅游发达地区的开发的精髓,规划河北省古代名人文化开发的前景,并真正地打造属于河北省独特的文化旅游品质,创造出真正地品牌,实现名人文化的效应。

3河北省古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规划。

在这么多灿若晨星的古名人文化的资源和遗迹中,打造古名人的名牌效应和经典旅游路线才是最重要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记住所有的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和抛洒热血的人们,但是不一定全部用物质实体的打造来完成这样的文化记忆。所以进行整体规划就是最重要的了,并且要在做规划的时候,同时要消除恶性竞争,单纯为了旅游的经济效益,不尊重真正的历史事实。河北省名人类型众多,在燕赵大地的这些古名人们在中国各个不同领域都取得非凡的成绩。在这些古代名人中,他们所表现的业绩与这片土地的相关性各不相同,关联性有多有少,现在以人物为中心,以出生地或者祖籍为宗旨,在原有的已经开发的古名人文化旅游的基础上,来规划河北省古名人的文化旅游前景。

第一,开发最有价值的历史传说旅游。胡服骑射、奉公守法、药王摘匾、背水一战、围魏救赵、完璧归赵“、鹿”的传说、黄梁美梦、猛张飞工笔画美人,金石为开这些历史传说的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有的还彼此相关,但是对于同一个古名人的历史传说最好有一个整体的规划,避免割裂和重复。

第二,开发帝王类的名人文化旅游。赵武灵王、燕昭王,关于他们的故事有很多,都是对于当时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的。而秦始皇这个人物,他的传说众多,并且洒落在各地,比如千童祠,比如求仙入海处,还有他的出生地,死亡地都不在一个地方那么就寻找最可以遗存的遗迹来开发这个古名人文化,真正地达到可以有开发性。

第三,开发文学艺术类的名人文化旅游。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北魏散文家杨衒之。北朝魏、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邢邵;北齐文学史学家魏收。隋代诗人卢思道。唐代诗人崔护、李峤、卢延让、卢照邻、刘长卿;唐代散文家李华。金末文学家、文学批评家王若虚。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元代戏剧家李好古、尚仲贤。北宋文学家刘筠、柳开。明代文学家马中锡,明代散曲作家赵南星。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清朝祖籍河北丰润人文学家曹雪芹。他们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的典籍,是可以很好开发和充实文化旅游的资源。

第四,开发政治类的名人文化旅游。商末孤竹国叔齐、伯夷。战国末期燕国高渐离。秦南越国王赵佗。西汉大臣窦婴。三国时蜀国将领赵云、张飞。唐代政治家魏徵;唐朝名相宋璟。南宋抗元将领张世杰,宋代民族英雄李若水。元代政治家、法学家何荣祖。

第五,开发科学家类的名人文化旅游。春秋战国名医扁鹊。东汉名医邳彤。南朝宋齐间科学家祖冲之,齐梁间数学家祖暅之。隋朝经学家、天文学家刘焯,音韵学家陆法言。唐初史学家李百药。五代造墨名家李廷。金朝著名医学家刘完素,金末元初著名医学家李杲“,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国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郭守敬,元代数学家李冶。明末清初历史学家傅维鳞。

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名医王清任。他们在各个领域的前沿贡献值得后人尊重和学习。

第六,开发艺术家类的名人文化旅游。汉代造诣很高的音乐家李延年。隋代画家展子虔。五代后唐画家胡瓖。元代书法家、诗人鲜于枢。唐朝文学家、书法家李阳冰。南宋画家赵伯驹太祖七世孙,太祖第十一世孙赵孟坚。元代著名画家刘贯道。北宋皇帝画家赵佶,河北涿县人。

在民间传说和故事中有着与之相关联的古代名人,虽然有的名人只是在这片土地上是短暂的存在,但是依然带来了最为夺目的光彩,所以在我们的历史记忆中应该书写他们每个人的传奇,那怕是轻微的,却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这些资源与已经开发的资源之间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打造全新的古代名人文化的旅游品牌。

注释。

①李卓文。三峡名人文化与旅游开发[J].三峡大学学报,2003.

②熊春水。打造文化旅游胜地 应打响陶渊明品牌。九龙网,2006.

③许文建。河北省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立体开发。http://www.ssfcn.com.2007,7.

参考文献。

[1]龚绍方。旅游规划与开发[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

[2]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3]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5)。

[4]章采烈。中国名人名胜特色旅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

一家人为名篇5

第一条为了保证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的公正性、方便性及快捷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以下简称《解决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程序规则。

第二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而进行的域名争议解决程序受本规则及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根据本规则制定的《补充规则》所约束。

第三条本规则(以下简称程序规则)中涉及的下列术语的含义是:

(一)《解决办法》: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制定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解决办法》构成域名持有人与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之间的域名注册协议的一部分,对域名持有人具有约束力。

(二)注册协议:指域名持有人与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之间所签订的域名注册协议。

(三)当事人:指域名争议的投诉人和被投诉人。

(四)投诉人:指对相关域名有争议,并依据《解决办法》与《程序规则》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提出投诉的一方当事人。

(五)被投诉人:指被投诉的域名持有人。

(六)域名注册管理机构: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七)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指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授权,负责受理域名注册申请并完成注册的机构。

(八)域名注册机构:指在注册服务机构授权范围内接受域名注册申请的机构。

(九)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指经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认可与授权,负责解决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争议的机构。

(十)专家组:指由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指定的审理有关域名争议投诉的一名或三名专家组成的小组。

(十一)专家:指由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认可,并在域名争议解决机构网站上专家名册中公布的、有资格担任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域名争议专家组成员的人。

(十二)《补充规则》指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根据《解决办法》和《程序规则》制定的补充规则。

第二章文件的提交与送达

第四条域名争议案件文件的提交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一)任何一方当事人提交的文件必须同时向另一方当事人、专家组以及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提交副本。

(二)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向一方当事人传送的任何文件,必须同时向另一方当事人传送副本;

(三)专家组传送给任何一方当事人的文件,必须同时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和另一方当事人传送副本;

(四)文件传送方有义务为其传送的文件保留记录,以记载有关文件传送的具体事实和情况,供有关当事方查阅,并用以制作相应的报告。

(五)当传送文件的一方当事人收到通知,被告知未收到其所传送的文件时,或者传送文件的当事人自己认为未能成功地传送有关文件时,该当事人应立即将有关情况通知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此后,任何文件的传送与回复均应当依照域名争议解决机构的指示为之;

(六)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通知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更新其详细的联络信息。

第五条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有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被投诉人实际收到投诉书。被投诉人实际收到投诉书,或者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为使被投诉人实际收到投诉书而实施以下行为后,上述责任即视为解除:

(一)按照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及域名注册服务机构WHOIS数据库中记录的域名持有人、管理联系人、技术联系人、承办人和缴费联系人的所有邮政通信及传真地址,向被投诉人发送投诉书的;

(二)按照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及域名注册服务机构WHOIS数据库中记录的域名持有人、管理联系人、技术联系人、承办人和缴费联系人的电子邮件地址,或者当域名对应于一个网站时,按照该网站联系方式中提供的电子邮件地址向被投诉人传送电子形式投诉书(包括可按照相关格式送达被投诉人的附件)的;

(三)按照被投诉人自行选择并通知域名争议解决机构的其他通信地址,及在可行范围内由投诉人根据第十一条第五项提供的所有其他地址向被投诉人发送投诉书的。

第六条除前条规定的情形外,依本规则向投诉人或被投诉人传送的任何文件均应当根据投诉人或被投诉人指定的方式进行。在投诉人或被投诉人没有指定时,通过选择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一)通过带有传输确认的传真方式传送;

(二)预付邮资并通过带有收据的邮寄或邮政快递方式发送;

(三)在能获得传送记录的情况下,通过网络以电子形式传送。

第七条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或专家组提交的任何文件均应当按照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补充规则》所规定的方法和方式(包括份数)提交。

第八条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专家组在特殊情形下另有决定,域名争议解决程序所使用的语文应为中文。专家组对任何非以中文制作的文件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交全部或部分中文译文。

第九条除非本规则另有规定,或者专家组另有决定,本规则规定的所有文件于下列情况下应视为已经送达:

(一)通过传真方式传送的,以传送确认书上显示的日期为准;

(二)通过邮寄或者邮政快递方式发送的,以邮寄回执上记载的日期为准;

(三)通过网络传送的,在传送日期可予验证的情况下,以该日期为准。

第十条除非本规则另有规定,本规则规定的期间的起算日应当是根据前条规定推定的文件最早送达日。

第三章投诉

第十一条任何机构或者个人均可以依据《解决办法》及《程序规则》的规定向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授权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提出投诉以启动域名争议解决程序。

第十二条投诉书应当采用有形书面文件及电子文件(没有电子文件格式的附件除外)两种形式提交,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依据《解决办法》和《程序规则》进行审理和裁决的明确请求;

(二)投诉人及其人的姓名(名称)、邮政地址、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和传真号码;

(三)无论是电子文件还是有形书面文件,均应注明在域名争议解决程序中与投诉人联络的首选方式,包括联系人、联系方式及联络地址;

(四)是否选择处理争议的专家,以及选择由一人还是三人专家组。如果选择三人专家组裁决争议的,投诉人应当从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专家名册中按其自行决定的顺序选择三名专家作为候选人,并写明专家姓名。投诉人也可以授权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代其指定专家;

(五)就其所知,写明被投诉人(域名持有人)或其代表、人的姓名(名称)及详细的联络信息(包括所有的邮政地址、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和传真号码)。上述信息应详细具体,足以允许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将投诉人的投诉书按本规则规定的方式传送给被投诉人

(六)写明争议域名;

(七)确定争议域名的注册服务机构和/或注册机构;

(八)投诉人投诉所依据的其针对争议域名所享有的权利或者合法利益,附带能够表明权利状况的所有资料;

(九)根据《解决办法》,说明据以提出投诉的理由,尤其应写明:

1、被投诉人(域名持有人)的域名与投诉人享有民事权利的名称或标志相同,或者具有足以导致混淆的相似性;

2、被投诉人(域名持有人)对该域名或者其主要部分不享有合法权益;

3、被投诉人(域名持有人)对该域名的注册或使用具有恶意;

(就第3项而言,投诉人应说明《解决办法》第九条所规定的各个方面。有关说明文字应遵守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补充规则》规定的字数或文件页数的限制。)

(十)依据《解决办法》第十三条所寻求的救济方式;

(十一)如果存在就同一域名争议而提起的司法或仲裁程序,无论此类程序是否已经完结,均应当加以说明,并提交与该程序相关,且投诉人能够获得的所有资料;

(十二)已经向被投诉人(域名持有人)和有关域名注册服务机构和/或注册机构发送或传送投诉书副本的声明;

(十三)投诉书的结尾应附有下列声明,并由投诉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的人签字或盖章:

"投诉人确认:有关投诉是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程序规则》及相关法律而提出的;就本人所知,投诉书所载信息是完整的和准确的;有关的投诉及救济主张仅针对注册域名持有人,不涉及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及专家组专家,也不涉及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及注册服务机构、注册人员及域名注册机构。"

(十四)作为附件,提交能够证明权利状况的文件及任何其他相关文件。

第十三条一份投诉可以针对同一域名持有人所注册的多个域名提出。

第十四条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收到投诉书后,应当对投诉书进行形式审查。

如果投诉书符合《解决办法》和《程序规则》的要求,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应当在收到投诉人按照本规则第八章的规定缴纳的费用后3日内,根据本规则第五条规定的方式将投诉书副本送达被投诉的域名持有人。

如果经审查认为投诉书在形式上存有缺陷,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应当及时将缺陷通知投诉人,要求其在收到通知后5日内对投诉书所存在的缺陷加以必要的修改。投诉人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投诉书予以修改,或修改后的文件仍不符合要求者,其投诉被视为撤回,但并不妨碍投诉人另行提出投诉。

第十五条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依照《程序规则》第五条的规定完成向被投诉人送达投诉文件之日,为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的正式开始日期。

第十六条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应当将争议解决程序的开始日期及时通知各方当事人和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以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四章答辩

第十七五条被投诉人应当在域名争议解决程序开始之日起20日内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提交答辩。

第十八条答辩应以有形书面文件及电子文件(没有电子文件格式的附件除外)两种形式提交,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投诉人的投诉主张进行反驳,并申明继续拥有和使用争议域名的依据和具体理由(答辩书该部分应当遵守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补充规则》所规定的字数或页数限制);

(二)被投诉人及其授权人的姓名(名称)及详细的联络信息(邮政地址、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和传真号码);

(三)无论是电子文件还是有形书面文件,均应当注明在域名争议解决程序中与被投诉人进行联络的首选联络方式,包括联系人、联系方式及联络地址;

(四)如果投诉人在投诉书中选择一人专家组审理案件,则应当声明被投诉人是否选择将争议交由三人专家组审理;

(五)如果投诉人或被投诉人选择由三人专家组审理,被投诉人应当从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公布的专家名单中按其自行决定的顺序选择三名专家作为候选人,并写明专家姓名。被投诉人也可以授权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代其指定专家;

(六)如果存在就同一域名争议所提起的司法或仲裁程序,无论该程序是否已经完结,都应当加以说明,并提交被投诉人能够获得的、与该程序有关的全部资料;

(七)已经按本规则规定向投诉人发送或传送答辩书副本的声明;

(八)答辩书的结尾应附有下列声明,并经被投诉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签字或盖章:

"被投诉人确认,有关答辩是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程序规则》及相关法律而进行的。就本人所知,答辩书所载信息是完整的和准确的。有关答辩及主张仅针对投诉人,不涉及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及专家组专家,也不涉及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及注册服务机构、注册人员及域名注册机构。"

(九)作为附件,提交能够证明权利状况的文件及任何其他相关文件。

第十九条如果投诉人选择将争议交由一人专家组审理,而被投诉人选择将争议交由三人专家组审理,被投诉人则应当承担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补充规则》所规定的三人专家组费用的一半。该费用应当由被投诉人在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提交答辩时一并交付。如所应收取的费用未能按照要求缴付,争议将由一人专家组审理。

第二十条应被投诉人的请求,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在特殊情形下可以适当延长被投诉人提交答辩的期限。当事人也可协议延长被投诉人提交答辩的期限,但须征得域名争议解决机构的同意。

第五章专家组的指定

第二十一条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应当在线公布专家名册。负责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的专家组由一名或者三名专家组成。

第二十二条如果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均未选择三人专家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将在收到被投诉人答辩或答辩期限届满后5日内从其专家名册中指定一名专家成立独任专家组。一人专家组费用应全部由投诉人承担。

第二十三条如果投诉人或被投诉人之一方选择三人专家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应当根据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所规定的程序指定三位专家。三人专家组费用应全部由投诉人承担,但三人专家组由被投诉人选择的除外。在后一种情形下,所涉费用应当由双方各半分担。

第二十四条除非投诉人已经选择三人专家组并提供三名候选专家,投诉人应当在收到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有关被投诉人选择三人专家组的答辩书后3日内,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提交将被指定作为案件专家组成员之一的三位候选专家的姓名。

第二十五条如果投诉人或被投诉人之一方选择三人专家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应当分别从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各自提供的三位候选专家名单中指定一名专家。如果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无法在5日内按照惯常条件从某一方当事人选择的专家中指定一名专家,则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将自行从其专家名册中予以指定。第三名专家应当由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从其专家名单中指定。第三名专家为首席专家。

第二十六条如果被投诉人未提交答辩或提交了答辩但未表明如何选定专家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应当以下述方式指定专家组:

(一)如果投诉人选择一人专家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应当从其专家名册中指定一名专家;

(二)如果投诉人选择三人专家组,在可能的情况下,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应当从投诉人提供的三位候选专家中指定一名专家,从其专家名册中指定第二名专家和首席专家。

第二十七条是否接受指定,由专家自行决定。为了保证争议解决程序的快速、顺利进行,如果被当事人选定为候选人的专家不同意接受指定,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将自行指定其他专家组成专家组。

第二十八条专家组成立后,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应当及时将案件移交专家组,并将专家组的组成情况及专家组应将裁决提交争议解决机构的日期及时通知各方当事人。

第二十九条专家应当独立公正,并应在接受指定前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披露有可能对其独立性与公正性产生合理怀疑的任何情形。如果在程序进行过程中的任何阶段出现了可导致对其独立性与公正性产生合理怀疑的新情况,则该专家应当立即将该情形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披露。在这种情况下,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有权指定其他专家。

专家在接受指定前应当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提交书面的独立性与公正性声明。

当事人一方认为某专家与对方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有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裁决的,应当在专家组就有关争议作出裁决前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提出。专家是否退出专家组,由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决定。

第三十条任何一方当事人或其人均不得与专家组进行单方联络。当事人一方与专家组或域名争议解决机构间的所有联络均应当通过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根据其《补充规则》规定的方式指定的案件经办人进行。

第六章审理和裁决

第三十一条专家组应当根据《程序规则》,以其认为适当的方式进行案件程序,基于投诉人和被投诉人投诉书和答辩书中各自的主张、所涉及的事实及所提交的证据,依据《解决办法》以及可予适用的法律规则对域名争议作出裁决。如果被投诉人未提交答辩,如无特殊情形,专家组应当依据投诉书裁决争议。

在争议处理过程中,专家组应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给予当事人双方平等的陈述事实、说明理由及提供证据的机会。

专家组应确保争议解决程序快速进行。应当事人请求,专家组有权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延长本规则所确定的期限。

专家组有权认定证据的可采性、关联性、利害关系和证明力。

第三十二条除投诉书与答辩书外,专家组有权要求任何一方当事人就案件提供进一步的说明及有关证据材料。

第三十三条正常情况下,域名争议解决程序不举行当庭听证(包括以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及网络会议方式进行的任何听证),但专家组认为有必要举行的除外。当事人一方也可以在支付相关费用的前提下请求专家组举行当庭听证。

第三十四条除非有特殊理由,如果一方当事人未能遵守《程序规则》规定或者专家组确定的任何期限,专家组将继续进行程序,直至就所涉争议作出裁决。

第三十五条除非有特殊理由,如果一方当事人未能遵守《程序规则》中的任何规定或专家组的任何指令,专家组有权依其认为适当的情形对此予以推论。

第三十六条如果投诉人与被投诉人之间存有多个域名争议,投诉人或被投诉人均可以请求将这些争议交由一个专家组合并审理。该请求应向第一个被指定负责审理双方争议的专家组提出。该专家组有权决定将此类争议部分或全部予以合并审理,只要这些合并审理的争议受《解决办法》的约束。

第三十七条如无特殊情形,专家组应于成立后14日内就所涉域名争议作出裁决,并将裁决书提交域名争议解决机构。

第三十八条专家应在签署裁决前将裁决书草案提交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在不影响专家独立裁决的前提下,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可以就裁决书的形式问题进行核阅。

第三十九条在案件由三人专家组审理的情况下,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每一位专家享有平等的表决权。专家组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依首席专家的意见作出。任何不同意见均应当载入裁决之中。

第四十条裁决书应以书面形式及电子形式作成,且应说明裁决结果及裁决理由,写明裁决作出的日期及专家的姓名。

如果专家组认为投诉的争议不属于其管辖的范围,应加以说明。如果专家组经审阅当事人所提交的文件后认定投诉具有恶意,专家组可以在裁决中宣布该投诉构成对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的滥用。

第四十一条如果在程序正式开始之前或进行的过程中,当事人一方就被争议域名提起了司法程序或仲裁程序,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或专家组有权决定中止或终止程序,或继续程序,直至作出裁决。

当事人一方如果在程序进行期间就争议域名提起了任何司法程序或仲裁程序,应当立即通知专家组和域名争议解决机构。

第四十二条在专家组作出裁决之前,域名争议解决程序可因下列情况而终止:

(一)当事人之间自行达成和解;

(二)专家组认为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由于其他原因已无必要继续进行或不可能继续进行,除非一方当事人在专家组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合理的反对理由。

第七章裁决的送达与公布

第四十三条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应当在收到专家组提交的裁决后三日内将裁决书全文传送给各方当事人、相应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以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四十四条除非专家组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争议的具体情况另有决定,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应当将裁决的全部内容在上述第四十三条所规定的期限内在公开网站上予以公布。

第八章费用

第四十五条投诉人应根据域名争议解决机构《补充规则》的规定,按规定的时间和金额,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支付固定的程序费用。如果被投诉人选择将争议交由三人专家组裁决,而不是交由投诉人选择的一人专家组审理,则三人专家组费用的一半应由被投诉人承担。在其他情形下,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所有费用应由投诉人承担。

第四十六条在投诉人未根据《程序规则》的规定向域名争议解决机构缴纳程序费用前,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不应就有关投诉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动。

第四十七条如果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在收到投诉书后8日内未收到有关程序费用,则投诉视为撤回,程序予以终止。

第四十八条在特殊情形下,如果举行当庭听证,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可以要求当事人双方另外支付费用。该费用应当由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与当事人双方和专家组协商后确定。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除故意行为外,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及专家均不就本规则下与域名争议解决程序有关的任何行为或疏忽向任何一方当事人承担责任。

第五十条本《程序规则》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本《程序规则》自2002年9月30日起施行。

一家人为名篇6

1.以科学家或医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常见病名。人名名称(eponym)是西医疾病命名的传统做法之一:某位科学家或医学家率先发现了某种疾病,比较系统、全面地描述了某种特定的病症,由于当时对疾病的机理缺乏科学的了解,最为简便的做法就是用这位科学家或医学家的名字命名。在西方文化中,这样的命名曾被认为是一种荣誉。西医中有大量冠以医生姓名的疾病,限于篇幅仅以下面五种常见病名为例:

(1)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 1755-1824)是他首先描述了这种慢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遂冠以他的姓氏。

(2)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德国神经病理学家阿洛依斯?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 1864-1915)最先报告一例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导致的痴呆,该病因此得名。

(3)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或Down’s syndrome):英国医生约翰?朗顿?唐(John Langdon Down, 1828-18964)首次描述并发表了这种遗传性疾病的报告,因而命名为唐氏综合征。

(4)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美国医学家乔治?亨廷顿(George Huntington, 1850-1916)发现了这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因此得名。

(5)阿狄森氏病(Addison’s disease):英国医生托马斯?阿狄森(Thomas Addison, 1793-1860)发现了这种由于肾上腺无法分泌足够的皮质醇所引发的疾病,于是命名为阿狄森氏病。

2.以患者的名字命名的常见病名。以患者名字命名的疾病数量远低于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疾病数量,仅举两例:

(1)卢?格里格症(Lou Gehrig’s disease):美国棒球运动员中的巨人卢?格里格(Lou Gehrig, 1903-1941)不幸患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简称ALS)而被迫退役,因此该病又常常称作卢?格里格症。

(2)克里斯多氏症(Christmas disease):英国人史蒂芬?克里斯多(Stephen Christmas, 1947-1993)幼时被医生诊断患有血友病B(Hemophilia B),因他是首个确诊的患者,该病因此得名。

3.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字命名的常见病名。许多文学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家喻户晓,成为现实生活的参照对象。因而不少疾病也借用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来命名,下面举五种病症为例:

(1)匹克威克综合征(Pickwickian syndrome):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在其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The Pickwick Papers)中,很准确地描述过这种睡眠过度、肥胖、睡眠时可出现发作性呼吸暂停等症状的疾病。因此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又名匹克威克综合征。

(2)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征(Alice in Wonderland syndrome):爱丽丝漫游仙境综合征患者,常有阵发性的身体图像错觉,包括自身大小、体重和形状以及身体空间位置的扭曲。这种症状与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 1832-1898)的作品《爱丽丝漫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主人公爱丽丝的经历相仿:在她掉进兔子洞后,经历了多次身体大小和形状的剧烈变化。

(3)奥赛罗综合征(Othello syndrome):英国文豪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的悲剧《奥赛罗》(Othello)同名主人公,出于强烈嫉妒心,没有根据地猜疑妻子对其不贞,最后杀死了无辜的妻子。后来就用奥赛罗的名字命名这种以妒忌妄想为特征的精神疾病,即病理性嫉妒综合症(Pathological jealousy)的同义表达。

(4)彼得?潘综合征(Peter Pan syndrome):苏格兰剧作家詹姆斯?巴里(James Barrie, 1860-1937)最出名的作品《彼得?潘》(Peter Pan)讲述了彼得?潘生活在梦幻世界里,永远不想长大。心理学家注意到现实生活中也有一群人拒绝长大,不愿担负起成人的责任。因此将这种症状命名为彼得?潘综合征。

(5)皇帝新装综合征(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syndrome):《皇帝的新装》(The Emperor’s New Clothes)是丹麦作家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最著名的童话故事之一。故事中的皇帝已经一丝不挂了,周围的人因为不想被认为“愚蠢”或“不合时宜”都不愿意戳穿,直到一个小孩说出实话。具有皇帝新装综合征心理特征的人,即使他们对某件事一无所知,也会声称自己知道。

二、以地名命名的常见病(Toponymous diseases)

许多疾病的命名源于在某个地区首先发现病例,或者在某地的居民中发病率较高,在命名时常常冠以地方名。比如以地区或国家命名的常见疾病有: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埃博拉病毒疾病(Ebola virus disease)、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德国麻疹(German measles)、地中海贫血病(Mediterranean anemia)、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莱姆病(Lyme disease)、博恩霍尔姆病(Bornholm disease)、西尼罗河病毒(West Nile virus)。

以中国某些地区和省份命名的疾病如:克山病(Keshan disease)、广东(Canton tumor)、香港脚(Hong Kong foot)。

三、结语

一家人为名篇7

如今一些书画家办展览,出画册,甚至印名片,总爱在姓名前冠以“实力派”三个字。“实力派”是个什么派?似没有具体的定义,边界模糊得很。正因为如此,“实力派”才是一个大箩筐,这里边,有被主流艺术团体或媒体正儿八经地命名的,有被艺术拍卖机构出于某种目的强拉硬拽的,有自视能力不凡主动往里跳的,也有毫无基本能力,却自作多情、搬砖架梯、相互拉扯着见缝就钻的。所以,过去说,一个广告牌倒下来,砸十个人,有九个人是经理。后来又有人说砸十个人,有九个人是书画家。我觉得现在更为荒诞,可以说砸十个人,有九个是实力派书画家了。

自称“实力派”的人多了,便形成了一支颇有气势的队伍。可细瞅下,这支队伍虽然庞大,但真正一流的艺术家们几乎没有人主动地用“实力派”这个词来范围自己。谓予不信?谁见过齐白石、李可染、陆俨少,包括刚去世不久的吴冠中,将自己的展览或画册定名为“实力派艺术家作品展(集)”。可见,“实力派”并非是一流的队伍,“实力派”的称谓在这种比对中已由褒义降为中性,甚至还可以在批评一个画得很差的人时很不厚道地说:你怎么画得像“实力派”!这样的分析,可能寒了“实力派”们的心,因为,“实力派”既然不是一流,那大概就是二流或三流了。

以“实力派”自称,当然不完全是自恋情绪在作怪,也不是唯我独尊的气焰难以抑制,更不是阮籍时代本色文人的佯狂。说明白点,就是有了艺术市场的概念后,一些艺术家竭力与其他人划清界线、突显自己的表达策略。这种自我诗化或自我擢升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在商业氛围浓重的艺术生态环境中,尽可能地争取社会的各路资源向自己聚集。

其实,“实力派”们的自我宣称还是一种较为低调的谦虚。因为,更糟心的是一些艺术家动辄便以“名家名作”唬人。“名家”的队伍也不算小,刚才,我还翻一份报纸,整版是某省将要开幕的“书画名家精品展”招贴,浏览参展名单,“名家”近百人!再百度下“名家名作展”,乖乖!数字就不说了,呵呵,反正本来的小众变成了充满喜感的大众狂欢。随手点击一个“名家名作展”,参展人数竟也不下百号人。且不说参与狂欢的人是不是“名家”,就算是,他们一出手是不是“名作”呢?百号人,就算一人拿出一件作品,也有百件“名作”。翻开我国的艺术史看看,上下几千年,拢共才有多少名作呢?再看看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又有几件作品可称为名作呢?

依我看,那种所谓“实力派”即等同于精神匮乏的“艺术社交”界的名家。因为,他们很少沉潜于学问,总要浮显在商业文化的表面。他们企图利用“名家”的话语权利,以引起并不公平的社会注意。不客气地说,这就是一种缺乏艺术平等精神的、极不“名家”的市侩行径。

一家人为名篇8

关键词:专名;摹状词理论;因果指称理论

一、指称和专名

所谓指称(referring)主要指专名(proper name)和通名(general name)所指的对象,包括限定摹状词(definite description)、不定摹状词(indefinite description)及语句所指的对象。[1]

专名是从语义学角度界定的一类名词,指在自然语言中给个体事物命名的表达式,即指称个体事物的名称。[2]从普通逻辑的观点来看,专名对应于单独概念,通名则对应于普遍概念。[3]在关于专名的指称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和“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两个派别,在语言交际中,哪种理论对于专名的解释更具有说服力呢?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二、理论回顾

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穆勒(J.S.Mill)最先提出“专名”这一概念。他将名称分为专名和通名。他认为通名既有内涵又有外延,外延由内涵决定;专名只有外延没有内涵。他举了“达特河口”例子来证明其观点。 [4]他将专名分为两种,第二种是限定摹状词,限定摹状词既有内涵又有外延,如“柏拉图的老师”,其外延指苏格拉底这一个体,内涵指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这一属性。

德国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弗雷格(Gottlob Frege)被认为是专名的摹状理论的第一个代表人物。他不同意穆勒的观点,认为专名既有内涵又有外延。他通过研究“a=a”和“a=b”的同一性公式,提出“a=b”比“a=a”包含更多的信息。弗雷格认为通名和专名的外延都是由内涵决定。

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罗素(Bertrand A.W.Russel)进一步发展了弗雷格的理论,他认为每个个体有且只有一个专名。他首先将专名和摹状词进行了区分。专名分为普通专名和逻辑专名,摹状词又分为限定摹状词和不定摹状词。弗雷格和罗素都持有相同的观点,“专名是某个摹状词的缩写,或缩写的摹状词,这样的摹状词给出了这个专名的涵义。”[5]

英藉奥地利逻辑学家、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提出“簇摹状词理论(Cluster Theory of Descriptions)”,认为专名是一组或一簇摹状词。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逻辑学家、分析哲学家克里普克提出历史-因果指称理论,认为专名和通名都只有外延没有内涵。他提出专名的外延由因果关系,即由这个名称从一个说话者到另一个说话者的传递来决定,并且以婴儿起名的例子来说明。[2]

美国逻辑学家、分析哲学家普特南(H.Putnam)认同克里普克的观点,他说,“用一个专名来指称就意味着某种因果链将使用这个名字的人(以及他使用这一名字这个特殊的事件)与这个名字的承受者联系起来。”[6]

因此,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是作为“专名的摹状词理论” 的代表,主张专名既有内涵又有外延,克里普克和普特南代表了“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主张专名只有外延没有内涵。

三、两种理论的缺陷

1. 专名的摹状词理论

1)同一个专名有不同的摹状词,不同的摹状词具有不同的意义,所以“专名是某个摹状词的缩写”或“专名是描述区别性特征的那些摹状词的总和”仍值得商榷。如“Bob”一词,有人会说Bob是“那个留长胡须的人”,有人会说Bob是“公司的经理”,但是“那个留长胡须的人”和“公司的经理”究竟是指同一个“Bob”,只是用了不同的摹状词,还是分别是指两个人,但是都同为“Bob”?虽然产生这样的疑问,但是那个叫“Bob”的还是叫“Bob”,不管是指一个人还是两个有同样名字的人。

2)由于历史、社会等因素,同一个专名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摹状词描述其内涵。如“Mozart”一词,其本来的内涵指“奥地利音乐家”,“《小夜曲》的作曲者”,但在句子“He played Mozart”中,“Mozart”却指“Mozart的作品”,其内涵发生了变化。又如“Hollywood”一词,本指“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一个地方”,但如今人们总是将它作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3)相同的摹状词可能会描述不同的专名。如两个长相几乎完全相同的孪生兄弟Jack和Jones,如不了解他们的家庭、教育、工作等背景,描述他们的摹状词可能会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它们指称的是两个不同的专名。

4)不同的摹状词描述不同的专名,但有可能会指称同一个内涵。如某人曾经叫李刚,后因一次车祸导致毁容,面目全非,同时将姓名改为李强,车祸前后描述“李刚”和“李强”外表的摹状词完全不同,但追溯到车祸前,会发现两组不同的摹状词实际上指称的是同一个人。

综合以上几点,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存在很多疑问,一个专名会有几个甚至几组不同的摹状词,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专名会也不同的视角和观点,应以哪一个或哪一组为准仍不能确定。如“林黛玉”一词随着时代的不同,现代人的审美观也发生改变,哪个摹状词描述“林黛玉”更为贴切仍存在疑虑。

2. 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

1)很多专名只有通过内涵才能进行识别。如 “启明星”和“长庚星”,虽然二者同指金星,却需要不同的摹状词对其内涵进行描述,如果仅从历史链条的角度,很难识别二者其实有不同的内涵。

2)很多专名由于被大家广泛熟知,会转化为通名而突显其内涵义。如“林妹妹”在《红楼梦》这部小说里,本是一个专名。但现代很多人在描述有些人时,会用“林妹妹”一词,经过广泛的使用,这个词已经不再仅仅指称“林黛玉”这个人,而是用来指那些柔弱、多愁善感的一类人。

3)在指称某人或某物时,如果不确定该使用哪个专名,就需要通过摹状词进行描述。这在很多文学作品、菜名的翻译中可以找到大量的例子。拿四川的一道菜“龙眼烧白”为例,英文翻译为“pork rolls with glutinous rice”,直接将这道菜的原料作为这道菜的翻译,简单明了,外国人一看便知。

4)同一个专名,可能指不同的个体,这时可借助恰当的摹状词弥补这一缺陷。如艺术作品中的“David”,米开朗基罗的一件雕塑作品叫做“David”,同样多纳泰罗也有一件雕塑作品拥有同样的名字。在美术课上,老师讲到“David”时,可能需要加“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和“多纳泰罗的作品”这样的摹状词对二者进行区分。

四、结语:两论互补

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和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各有缺陷及优势,二者在对专名的解释上可互相补充。专名的摹状词理论注重从语义学角度分析和解释专名,具有一定的理据性;专名的因果指称理论注重从语用学的角度解释专名在历史沿袭过程中的传递。针对依据什么来确定指称对象这一问题,可以将这两个理论结合起来,灵活使用。再结合语境,联系语言使用的具体情景,对专名的指称便可以有更准确合理的理解。(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涂纪亮.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323-330

[2] 张慧民.语言逻辑辞典[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

[3] 胡泽洪.逻辑的哲学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 邓莉.语言哲学指称论对比分析[J].外语与语言教学,2004,(5):56

[5] 张家龙.论名称与指示词[J].哲学研究.2002,(12):61

上一篇:有气质的句子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老师贺卡祝福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