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词造句范文

时间:2023-11-03 19:24:03

遣词造句篇1

“爸爸帮我去吃肯德基。”

“我们在捉迷藏游戏。”

……

这些从学生习作本上信手拈来的病句,读后真让人费解。可见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极不乐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怎样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呢?

一、注重词语积淀

叶圣陶曾经说过:“厚积言有物。”没有丰富的词语积累就言之无物,也就很难写出生动有文采的文章来。由此说来,学生作文,脑子里词语的积淀是非常关键,词语储存多了,丰富了,用的时候才有选择的余地,使用时才能更准确,才能写出词汇丰富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的方法很多。1. 引导学生多读书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词语的方法,因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手中的语文课本和优秀课外读物,都是文字规范,词语丰富的文章,应该让学生多看书,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词,或生动的词不妨多看几遍,多在脑中停留些时间,并自己试着琢磨一下,如何用于自己的文章。积少成多,日久天长,何愁词语贫乏?2. 引导学生背诵一些好词好句是很有必要的。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积累词语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要把课堂上学习的课文尽可能的背出来,此外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各取所需,自由积累,背诵精彩的片段或绝妙的语句。3. 摘抄也是扩大积累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要注意把平时看到的好词摘录下来,随时进行适当的归类。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时运用,这对我们掌握词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很有帮助。如果学生经常积累,长年坚持下去,到了小学毕业,那“涓涓的细流”必将汇成“大海”。

二、注重词语运用

指导学生运用词语,一定要在准确上下功夫。作文写得生不生动,不在词语用的多,关键是用词是否恰当。如“我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妈妈就夸耀我”,这句话中的“优秀”和“夸耀”都是用词不当,“优秀”与成绩搭配是不准确的,应用“优异”,“夸耀”是贬义应用“夸奖”。指导学生准确使用词语时,可以在比较词语的训练中提高学生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如“俯视”和“仰视”这一组词都表示“看”的意思,但却有差别。“俯视”是往低处看。而“仰视”则往高处看。特别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现炒现卖”的方法也是很有效的,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语时,就让学生用上刚学的词语,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一个话题。如,我指导学生学习了《神鸟》一课中的“聪明伶俐、婉转、枝繁叶茂”后,就让学生现场用词写话训练,如:“聪明伶俐的小娜,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每次经过枝繁叶茂的树林,她都要驻足欣赏那鸟儿婉转的啼叫。”可见用词准确,文从字顺,立意明确。其次在指导运用词语还要加强句的教学,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将有关语法知识渗透进去是有必要的。

三、注重读写结合

课堂上,在指导学生学国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的同时,随机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也是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教学《天窗》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一句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句话给人一种整齐匀称的美?从而引出“排比”这种修辞手法。在明白了什么是“排比”之后,让同学们用“也许”的排比方法造句。如“我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很难预测,也许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师,也许是艺术圈里的歌星,也许是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医生,也许是教育界的专家。”语句表达的意思集中,并增强了语言气势。

在写好句子的基础上,随着积累的增加,我也注重结合课文的特点,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生写作结合比较紧密的段落,让学生进行仿写。如教学《西风胡杨》一课时,学习了“胡杨是无私的”中心句后,我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学习“围绕中心句写清楚一段话”;教学《珍珠鸟》一课时,当学到珍珠鸟的外形描写段落时,我引导学生仿着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描写自己身边的小动物外形。

遣词造句篇2

论文关键词:从“规范”到“灵动”——指导学生遣词造句之我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是一个人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失去这个基础,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就没有了生长点。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的花样翻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听说读写训练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科学、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遣词造句,就是一项基本技能。可是,我们的学生造句时常常是那耳熟能详的几句:“太阳像个大火球。”“大象的耳朵像扇子。”虽然正确规范,读起来却少了点“韵味”。如何让学生遣词造句“灵动”起来?

一、冲破“模式”,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造句时喜欢模仿,那是因为他们的语言积累不够丰富,语言运用能力也不强。因此,当学生在造句中出现依葫芦画瓢的情况时,教师就要及时启发,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以便他们冲破原有的模式,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1、引导学生变换句式。例如,下面这位教师指导学生用“赞叹”造句的方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生:面对雄伟的万里长城,中外游客都赞叹不已论文网站。

师:人们都这样说吗?

生:面对雄伟的万里长城语文教学论文,中外游客没有一个不赞叹的。

生:面对雄伟的万里长城,中外游客怎能不赞叹呢?

2、引导学生调换语序。例如,学完《西湖》一课,就按以下的方式指导学生用“平静”造句。

生:水面很平静,就像一面硕大的银镜。

师:大家能把“平静”一词放在句子的后面说一说吗?

生:过了一会儿,水面渐渐恢复了平静。

生:一颗小石子落进了湖中,打破了水面原有的平静。

师:再试试看,能不能将“平静”用在句首?

生:平静的水面漾起了一道道波纹,那是因为湖中跳进了一颗顽皮的小石子。

3、引导学生转换语义。还以引导学生用“平静”一词造句为例,教师可做以下引导。

师:除了水面平静,还可以用“平静”来形容什么呢?

生:形容人的心情。

生:形容人的表情。

师:大家能举些例子来说明吗?

生:悲痛过后,他渐渐地平静下来。

生:面对危险,他毫不慌张,平静依然写在他的脸上。

指导学生造句时,只要我们不走过场,不满足于学生原有的基础,耐心地引导学生进行变换句式、调换语序、丰富语义的训练,就能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使其从单一的造句模式中走出来。长期这样引导,学生就会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活。

二、堵住“捷径”,发展思维的开阔性。

参考资料中直接抄来的。这就使造句沦为机械的抄写。因此,教师要明察秋毫,并有意地去堵住这条“捷径”。

1、引导现场造句。譬如指导学生用“如果……就……”造句时,我就利用课堂资源,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造出了鲜活的句子。

 

遣词造句篇3

【摘要】科技文章因为其用词严肃,造句严谨枯燥,所以大家认为科技文章的翻译,就要追求/词对词,句对句的对等翻译。这些看法有些误解。事实上,科技文章的遣词也讲究文采,造句也应具有美学特质。本文欲从翻译遣词的方法以及造句中的美学追求来讨论科技文章的翻译。

【关键词】科技文 翻译 技巧

一、科技文章的遣词

科技文章的遣词也可以生动活泼,细究之下,似有三类:借、转、破。它们给可能单调的行文平添几分亮色,使科技文章的沉滞之风,为之一扫,于是阅读便成为享受,翻译也充满兴趣。现举例说明:

1. The furthest we have been is the Moon. If we want to travel into deep space,beyond our backyard,the Solar System,we.ll need a new breed of spacecraft.

译文:我们人类迄今所到过的最远的地方是月球。要想穿越地球的后院――太阳系,进入外层空间,我们需要一种新型的宇宙飞船。

2. Space is the most hostile environment we will ev-er explore. Even a single five-hour spacewalk requires months of training,and a vast technical backup to keep it safe.

译文:太空是人类探索所进入的最恶劣的环境。即便是一趟5小时的太空行走,也需要数月的强化训练,以及庞大的技术支持来确保其安全。

3. Down here on earth we are protected by the at-mosphere and by our planet.s magnetic field(磁场),but in space long haul astronauts suffer gradual but irrevers-ible radiation sickness unless they are carefully shielded.

译文:在地球上,我们受到大气层及地球磁场的保护,而在太空中,长时间逗留的宇航员会逐渐患上无法根治的辐射病,除非他们全身都能保护得滴水不漏。

遣词分析:例(1)中deep space,乃借来的专业术语。Deep + space一旦成为航天术语,便不能从普通词汇的视角去解释,应译作外层空间。例(2)中的hostile(本义:充满敌意的)文学色彩浓厚,它又体现了/转字,其转义之一是:unfavorable to health and life(不利于健康及生活的)。另如:a hostile climate恶劣气候。因此翻译the most hostile environment中的hostile,却不能守其本义,而必须以其转义译之。当然,科技英语中体现转的意境的词汇,翻译时到底如何处理,是译其本义,还是译其转义,要视汉语的表达习惯而定,语言的奥妙与魅力,也许就在于此。而例(3)中long haul的使用,充分体现了科技文章遣词的第三类:美国传统词典对longhaul释义为:informal:a long period of time。词典添加这个informal不可小视,科技文章使用如此informal的词组,很明显属于打/破常规。

(2)In the chilly month of November,most U.S production areas don.t harvest fruit. But a team of University of Florida scientists is trying to help growers in Northern Florida produce a crop by tricking strawberry plants into thinking it.s springtime.

译文:寒风凛洌的11月对美国大多数水果产地来说不是收获季节,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却正在尝试让佛罗里达北部果农在这时候也有收成――方法是对草莓进行欺骗,让它们觉得春天已经来临了。(赋予草莓以生命)

以上两种译文使用了拟人化的语言,拟人赋予各事物以人的特征、思想或活动,或带上人的属性,形象解释科技知识,使内涵化虚为实,格调轻松,明朗自然。这样使得译文明确爽洁,直截了当,产生异曲同工之妙,也增加其审美想象力。

二、科技文章造句的美学追求

科技文章的造句也讲究文采,细细品味科技文章,主要体现了三种美,即逻辑美、人性美、练达美。如果读者,译者能体验到这些美,那么无论是阅读还是翻译,都会提升到一种美的境界。以下是对这三种美依次作分析。

1.辑美。科技英语最具特色的美就是逻辑美,因为科技英语是表达科技事实、概念、原理的,和解释自然现象的,因此逻辑缜密,推导合理,无懈可击。如下面一段关于石油成因的论述,推导严密,一环扣一环,丝丝入扣,极具说服力和逻辑美。如:

There are cases of oil accumulations in small sandstone lenses enclosed by clays,and for these it is difficult to visualize much movement of the oil; it must have been formed in the sandstone or in the adjacent clays. If it was formed in the sandstone,it must have been formed after the sandstone was covered by clay,otherwise it might have escaped. If it was formed in the clay below the sandstone,its passage to the sandstone must have been delayed until the sandstone had its clay cover,or again it might have escaped.

译文:有一些例证表明,石油聚积在被黏土封闭的不大的透镜形沙岩矿体内。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设想石油会有很大的流动,它一定是在沙岩内或是附近的黏土内生成的。

三、结论

人们普遍认为科技英语用词准确、语义单一、句子结构严谨,的确科技英语的语言表现形式不如文学语言那么富于美的感染力,那么丰富多彩,但这并非说明科技英语没有任何审美价值。事实上,科技英语大量使用修辞手段,在措词、句法、篇章等方面不乏美的表现。

参考文献:

[1]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Eng-land:Pergamon Press Ltd,1981.

[2]毛荣贵,沈沁.科技文章遣词的三种境界[J].中国翻译,2003, (9).

遣词造句篇4

一、找出模仿母句

有些题目用来模仿的母句十分明确。

如例一:仿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慢江碧透,百舸争流。”造一句子,也写景色。

有些用来模仿的母句只是题目语段中的一部分。

如例二:看下面文字,请你照应开头三句话的内容仿写句子。“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用来‘充电’,还可以用来犯罪。当你孤独时,读书可以消遣;……”

上面例句用来作为母句的只是整个题目句群中的最后一句,即“当你孤独时,读书可以消遣”。

二、分析母句结构

接下来的工作是对母句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如例一是动宾结构。其中动词谓语是“看”,宾语由一个并列短语组成,其内部结构是四个主谓短语,每一个主谓短语四个字。通过对母句的结构分析,使我们明晰了模仿的格式要求。

三、确定保留骨骼

母句中往往有需要保留的语词,我们称之为骨骼部分。能不能在模仿的句子中,准确地保留这些骨骼部分,对得分的多少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在许多流水阅卷的老师眼中,一旦发现答题者保留了这些骨骼部分,就一下子欣然的给分。如例二中,应该保留的骨骼是“当你……时,读书可以……”

四、明确填充内容

仿成的答句中,有些内容根据题目的提示只需要运用题目中现成的语词进行填充即可。如例二中,仿成的答句共有三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后半部分空白处依次应该填写“装潢”、“‘充电’”、“犯罪”。

五、寻找搭配语词

结合语言环境和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语词。如例一中则要选择“看”的同义词,被入选的可以是“观、览、见、望”一类的词。后面的宾语部分可以写成“长空碧蓝,万里无云,原野绿遍,万物争辉。”

例二中三个仿成的答句中,与“读书可以装潢”、“读书可以“‘充电’”、“读书可以犯罪”相对应搭配的语词可分别是“当你交流时”、“当你进取时”、“当你堕落时”。

遣词造句篇5

造句是一项重要而传统的语言训练方式,它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字词,又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遣词造句是写好作文的起点。要使学生写好一段通顺的话,教师就必须加强写句子的指导与训练。但是,在现实中出现了以下情况。

案例1:“今天,老师要我们用憔悴来造句。”这是造句吗?有些教师迷惑不解或判断不定,网上甚至有不少教师为此展开了争论:“这样造句行吗?”依我的观点,这种争论毫无必要。假如可以,这种“造句方式”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了吗?假如可以,造句这种语言训练方式也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

案例2:浙教版第九册第3课的课堂作业本上有这样的练习:请用“日新月异”造句。有五年级学生是这样写的:杭州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的批改是:一个鲜红的钩。

我们有些教师对“造句”概念本身,理解发生了偏差;对“造句”的实践意义,认识出现了偏差;对“造句”的指导,方法上过于简单;对“所造句子”的品质,评判上有些随意。于是,许多学生对造句训练的目的性很不明确,便出现了几种不良倾向:一是教师要求用几个词造句就用几个,绝不增加。而且一词只造一句,绝不超越。二是为了在考试时造起句来既省时又保险,力求简单化,只有主干,没有枝叶。三是造句的内容基本局限于校园生活,很少涉及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单调乏味,缺乏个性。

二、造句教学的重新定位

从这些案例出发,我们得静心反思当前部分教师对“造句”的理解,重新建构“造句”的教学行为。

1.我们必须重审“造句”定义。造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把词组织成句子。看来,造句是一项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基本功。于是有人说:“造句为的是检验学生是否准确理解了词义并能正确运用该词。”不可否认,理解是运用的前提,运用是理解的检验,但教师对“造句”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这样功利的目标中显然是不够的。造句练习的主要目的理所当然地是为了交际的需要,更是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并非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准确理解了词义并能正确运用该词”。我们可否对“造句”进行如下定义:根据一定的语境需要,充分遣用词汇,用已有的或创造的句子形式进行表述的一种言语方式。而前文案例2所述的那些造句,充其量只能算作是在“词不离句”背景下的一种词汇积累的方式罢了。

2.我们必须重敲“造句”标准。造句的标准是:用词准确、句子完整、标点正确。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标准。做到这些,说明我们的学生把句子造“对”了。可是,要真正做到也不容易。可以毫不避讳地说,当前我们不少教师所设计的语言训练大多依然是低效的,我们的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依然是不强的,我们很多教师都碰到过不少学生造过前文所述的“懒汉句子”,经不起推敲的简单句子。这样糟糕的情况,我们平时怎么就没有发现呢?原因就在于,在平时教学的言语对话时,教师没有及时指正,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不够细致严谨。造句,作为一项严谨的遣词造句的语言训练,也许我们应对它的标准还要重(chóng)敲、重(zhòng)敲。

3.我们可以提升“造句”品位。浙江省特级教师童承基老师为我们指明了提升方向。他认为:取材上,要有比较开阔的视野:要引导学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以将天文地理、世界见闻、国家大事、社会信息、所见所闻都进入造句的选材范围。内容上,要给人比较清晰的情境感、形象感:句子言简意赅固然不错,但所描绘的难免形象单薄、轮廓模糊、味同嚼蜡,因此,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抓住“情境”重点刻画非常重要。情感上,要倾注比较丰富的真情实感:叙述是造句的基本表达方式,但如果引导学生在叙述中能倾注情感,表达喜好、憎恶、美丑,则更能吸引读者的眼光。立意上,要有比较深刻的哲理性感悟: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用儿童特有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感受世界,评价世界。

三、造句教学的策略探索

1.理解词义,广开思路

(1)我们可以从理解词义的内涵上入手。有些一词多义的词,我们更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意思进行造句。如“骄傲”一词,就有三种意思:一种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种是自豪,如“我们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而骄傲”;再一种是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如“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如此,才能说是真正“全面深刻”掌握了“骄傲”一词。

(2)我们还可以在发现词义的使用外延上入手。如“津津有味”一词,就可以组成“吃得津津有味,看得津津有味,听得津津有味,读得津津有味,讲得津津有味”等词组。然后就可以添枝加叶扩充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谁看什么看(听、吃、读、讲)得津津有味”。词语外延的拓展,为学生的创造打开了开放的取材空间,而句子的“逐步丰满”则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由“易”到“难”的训练梯度。此法是造句训练中常用且大部分词语都可以运用的有效方法。

2.运用句式,发展语言。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形式。小学阶段小学生可以掌握的基本句式有: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等。而学生造句时,往往只用到陈述句,这样在句式方面就显得呆板、单调。俗话说:“一句话百样说。”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句式造句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如“敬佩”一词,陈述句: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令人敬佩。反问句:难道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不令人敬佩吗?感叹句: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多么令人敬佩啊!双重否定句: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不能不让人敬佩。祈使句:请让我们表达对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的敬佩之情吧!

同一层意思可以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但不同的句式具有不同的表达作用。造句时恰当地选用句式,能增强语句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3.咀嚼推敲,提高品味。古人云:“言为心声。”林茶居说过:“语言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词都布满历史的脚印和充盈生命的呼吸。”这为提高“造句”品质创设可能。教师在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同时是否可以让学生在造句的立意、选材、构思、赋形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咀嚼、推敲、斟酌,让学生“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如此苦心审视后的造句必然在立意上得到深化,结构上得到调节,材料上得到精选。

造句是作文的重要基础,是作文训练的部分。因此,造句教学必须从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依据课程标准,合理确定造句教学的目标,让造句教学植根于学生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生命去造句,指导学生去咬文嚼字、品词品句,让造句教学流光溢彩,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遣词造句篇6

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组成的一个重点难点,英语书面表达训练在学生日常学习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高中学生在考前对英语书面表达临时性训练一下,而缺乏较为系统性、计划性的训练,造成了当前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在拼写单词中错误百出,而且造句时语句衔接不够恰当。

造成单词拼写错误的关键是学生在日常学生英语过程中,对单词缺乏必要的记忆和掌握,在日常英语基础知识积累方面相对匮乏。而导致造句时语句衔接不当的关键是由于学生在日常造句过程中,未形成良好的思维规律,造成各分句间缺乏连贯性,不利于语句本意的表达和传递。

(2)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中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学生在造句过程中中文式英语滥用情况严重,并且遣词造句时缺乏规范性、准确性。

中文式英语的滥用,是学生缺乏日常字、词、句训练所致,严重影响了语句词义的表达,是学生未真正了解中英文化间差异性和英语语言组织规律的突出体现。诸如,在表达“大雪”词义时,正确翻译应为“aheavysnow”,而部分学生则直译为“abigsnow”。

(3)在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中还存在着误用语法句型严重,表达内容空、乱、大等问题。通常情况下,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测试一般要求在150字符左右,如何按照规定内容要求在保质保量情况下完成,严重困扰着学生。部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思维凌乱、内容空洞、语句句型乱用,无法完成一个较为通顺完整的作文,从而影响了英语整体成绩的提高。

二、提升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效果建议措施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日常英语书面表达训练,而提升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效果,离不开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对单词、语句、句型等日积月累。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措施,主要有:

(1)英语书面表达训练是一项系统性体系,在训练过程中离不开单词、句型和日常阅读等练习。

其中,单词练习是书面表达的重要基础,高中阶段学生应至少掌握1500个四会单词词汇,并通过记忆、理解等方式,采用词性转换、构词造句方法等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句型练习作为书面表达的轮廓骨架,决定了英语书面文章的通顺性和欣赏性,这就要求学生日常训练中加强对五大基本句型的练习,以提高学生造句的基本功底;阅读练习是书面表达的重要保障,学生通过加大阅读量练习,可有效的熟悉英语语句环境,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在阅读过程中同时应注意做好相应的读写笔记,并在后面作文中引用借鉴,从而提升表面表达文章的整体水平。

(2)高中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英语书面表达写作技巧,并加强遣词造句方面的练习。

英语书面表达体现了学生对英语综合知识的掌握,其中对于遣词造句技能要求较高。英语书面表达时要求用词贴切、语句通顺、文章脉络清晰且具有生动活泼的文采。同时,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英语书面表达技巧,写作过程中确保奇、新、难的适当性,正确把握文章完整性和复杂性的关系,促进语句结构协调且平衡。诸如,在表达“小明今年十岁,是一名小学生而且学习很刻苦”时,正确的表达方式为“XiaoMingistenyearsold,heisaprimaryschoolstudentandhestudiesveryhard.”而相对繁琐的表达方式为“XiaoMingistenyearsoldandwhoisaprimaryschoolstu⁃dentandwhostudiesveryhard.”此外,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文本格式的应用,强化学生学习英语时读、听、写等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课本模仿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英语书面表达方式更加符合英语文化特点。

三、小结

总而言之,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提升英语整体水平的关键因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自身,应充分重视其地位和作用,通过日常学习过程中加强词汇、语句、句型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培养出良好的英语语言表达习惯。

遣词造句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指导词汇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44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普遍极其重视“听、说、读”的能力训练,而对“写”的教学则存在着忽略的情况,使很多学生的写作一直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面上。为此,教师应该提供写作指导,指导学生不断进行词汇积累,丰富作文词汇,创设写作环境,引导学生阅读优秀英文范文,加强遣词造句训练,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润色,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指导学生不断进行词汇积累,丰富作文词汇

英语词汇贫乏,是初中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最大障碍。很多学生为此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然而却收效甚微。而大量阅读理解体裁不一的英语文章,利用“在文中记、在句中记”的方式积累词汇,可以达成预期的效果。故此,笔者曾指导学生根据不同英语报刊的不同特点,按体裁、题材、话题、栏目等归类收集常用单词,在单词本上积累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词汇,并通过引导学生查字典写例句的途径,指导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反复记忆这些单词,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单词。

同时采用以阅读、完形、单选等教学形式,考查学生运用这些单词的熟练程度,采用竞赛与定期测试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创设写作环境

人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英语写作尤甚。因为英语写作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教师为之营造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为学生精心创设一个富有鼓励性的、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或者独立思考的写作环境,鼓励学生启动与发挥自己的英语思维,努力学习英语写作,乐于英语写作。例如,在教学中年级英语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将短小语段摘抄到练习本上,课余时翻开本子读读背背,以此培养良好的语感;在教学高年级英语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写英语日记。每五人为一学习小组,每组学生共用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位学生将英语日记本带回家写英语日记,内容与题材自选。教师每周批阅与鼓励性评价每个学习小组的英语日记一次,并鼓励学生互相传阅英语日记,以此扩大阅读量与分享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英文范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践证明:学生越重视阅读与理解,就越能增强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故此,要引导学生明白:要学会英语写作,首先要读好英语课文,要读透教材中的课文。 因为入选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均是语法非常规范、内容非常健康、文笔非常流畅的经典范文。有的课文比较长,教师必须要求学生阅读、背诵甚至默写其中的精彩段落。同时,还必须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并牢记经典范文的篇章结构,以便写作时借鉴。

四、加强遣词造句的训练

在英语写作中,词句犹如建房中的原材料,原材料不好,自然无法造出好房子。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指导学生将收集、整理、积累好的英语词句记录在笔记本上,指导学生记录好在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将错误的练习与正确的词句相对照,以此条件反射般地交际与写作地道的英语句子。部分学生因怕写错而只写英语短句或简单的英语句子,写出的文章因此单调乏味与肤浅。对此,我们必须指导学生将平时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比如:在文章的关键之处用上一、二个非谓语动词、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和比较句等句型,就能使文章文采裴然。特别是对“not only...but also”或者“so that”“not...but ”等关联词的使用,更容易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楚、层次鲜明、逻辑结构紧密。

五、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润色

作文写完之后,应注意检查修改,修改时先从全局修改。首先要检查主题是否明确,表达方式是否恰当,接下来检查所写内容是否切题,该交代的内容是否交代了,最后检查所用时态、人称是否符合要求。其次进行局部修改,也就是段落、句子水平上的修改。局部修改时,要注意句子表达是否准确,语法、拼写、标点、移行、大小写等方面是否有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修改时,一定要注意文章长短(词数)是否达到了要求。为了便于辨认,修改好后,还要认真誊写一遍,誊写完后,还应仔细校阅 1-2 遍。校阅要逐词逐句进行,注意检查语法、拼写、标点、大小写等方面的错误。要利用校阅尽可能地消灭一切差错,增强文章的效果。

遣词造句篇8

关键词:商务日语;御用特征;概念;研究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03-01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相应的特殊语言,而每个国家的语言不仅仅只是他们的交流工具,同时这些语言也蕴含了每个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因此每个国家的语言特征都有其特色。对于日语而言,也不例外。在商务日语中,很多用字措辞都具有很鲜明的差异和语用特点,研究这些语用特征对了解日本 本土文化特色,加强商务日语的教育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笔者将会在下文中根据商务日语中的用字措辞来展开对商务日语语用特征的讨论和探析。

1.商务日语的概念

所谓的商务日语,目前业内还没有对其内容体系进行明显的界定,也没有对这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一般来说,按照传统对商务英语的理解来看,那么商务日语也就是贸易日语。现在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脚步在加快,我们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真多,在这种的多元化经济活动和经营环境喜爱,商务已经成为所有涉及到经济活动的统称,那么按照商务一词的理解和定义来看,商务日语就可以被看做是只要是在商务场合中所用到的日语。因此,要想全面充分研究商务日语,就可以分别从商务遣词和商务用语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商务日语中的商务遣词特点

通过分析我们商务日语中的一些遣词特点,可以看出商务日语用词中包含三个方面的语用特点:

2.1商务日语用词十分专业。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日语用词一般而言都是相对经济活动和业务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专业词汇,在很多行业领域都有相关专业名词、专业用词词组等等,因此在商业场合中为了避免出现一些货物名称混淆或者是意义不清的状况,对于各种商务专业用词都会有十分明确的标准。因此,可以说商务日语用词必须具备强烈的专业性。例如,小李:弊社客先に御社制品xxやxxをおめしたく、サンプルを二三お送りいただけないかと存じております。这里面就包含了专业日语词汇。

2.2商务日语用语中外来词汇多,且使用频繁。由于日本是一个受到其他文化影响深刻的国家,从最初的五十音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到后来受到欧洲影响的外来音都充分表现了这一点。由于现在国家彼此之间的交流频繁,很多新鲜商品都涌入了市场,对于日本而言,这些外来贸易的物品大大丰富了日本商务用语,尤其是日本很多物品都是外来进口,因此不可避免在日常商务活动中会频繁使用这些外来词汇。

2.3最后日语商务用语中也会广泛使用缩略词。一般来说,每个国家都有其相关的缩略词,而在使用缩略词时,也通常会有约定俗成的原则和规律。对于日语中的商务用词而言,也是如此。商务日语主要是为了便于商务经济业务的往来沟通和理解,而妥善使用缩略词能够有效的减少交流时间,同时也通俗易懂,容易让贸易双方都了解对方含义,也不容易造成误会。在商务日语缩略词的使用中,日语也对此有着相关规定和要求,主要都是根据WTO和国际用语惯例来规定的,因此学习商务日语的朋友们就要注意这些语用特征。

3.商务日语中的商务造句特点

在商务日语中,一般商务造句也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3.1商务日语造句一般十分郑重。由于商务场合都是十分注重礼节和礼仪的场合,再加上日本也是一个比较注重辈分礼节的国家,因此在商务日语中就体现出了双重的礼貌性和郑重性,基本表现在商务日语造句中的敬语上和等级层次鲜明上。在日本企业中,对于管理等次纵向划分尤为严格和明显,而且敬语已经成为日本企业市场中的必要用语,并且在日企中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其排外十分明显,这也是造成日语商务敬语的另一个因素。

3.2商务日语造句也很委婉。在商务日语造句中,很多商务语句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委婉特征,也就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然而没有直接说出来的一种隐晦含义。这主要是由于商业外来过程中,很多业务无法当即给出很明确的答应或者拒绝的回答,这时就会用委婉语,主要是为了确保双方之间良好关系的保持和友好气氛,使得商务活动能够顺利友好进行,这同时也是避免给对方难堪,导致商务关系破裂的关键举措。

3.3商务日语造句具备省略特征。一般来说,在商务日语用语中,通常使用省略词较多,而在造句中,基本上会针对句子的人称主语和谓语中某部分进行省略,这种省略方法一般会使用在请求、辩析自己或者是拒绝别人中使用较为广泛,这也是日本本土公认的的处事道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被称为是一种模糊性的表达,通常能够给人一种委婉、谦虚的感觉,同时也能够更加简化,使得其交流过程更加口语化和普通化、也有利于提高交流效率。

3.4商务日语造句中也会注重礼节性。目前商务日语中不仅包含书面用语交流、日常口语交流,还有非语言性的商务交流,也就是商务用语的礼节特征。众所周知,日语中的各种词汇是比较少的,主要是因为日本人更热爱用肢体动作来表达沟通,这种方式更直观、间接、明了,比各种书面用语或者话语透露出的信息更为真实。例如,在商务场合中,一般日企基本的见面礼不是拥抱、握手,而是鞠躬,这就充分展示了这一点。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对商务日语中的一些遣词造句中的一些语用特点的分析和探究,可以看出商务 日语的语用特征基本表现为这两个方面,而商务用词和商务用语之间虽然具备一定的相似性,例如很多用词方面是比较专业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差异,商务用词较为普遍化和一般化,而这种差异主要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在学习商务日语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首先就必须要在了解相关日本背景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商务日语教学效果和水平,这对我国商务日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师生来说也有极大的好处。参考文献:

[1]宋长营.关于《外贸日语函电》教学模式的探讨[J].跨世纪(学术版),2008(4).

[2]周林娟,时江涛.商务日语函电的文体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6).

[3]孙苏平,袁秀杰.商务日语口译的特点与策略[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上一篇:大学生面试自我介绍范文 下一篇:新的征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