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知识范文

时间:2023-04-23 16:21:46

高中教育知识

高中教育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健康教育 知识普及

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学生不仅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思想。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可以健康地成长,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意识,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家庭和学校也担负重要责任。当今社会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关注,生物教学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载体,生物教师承担着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生物教学中对健康教育知识进行普及时,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将健康知识融入生物教学中,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以教材为蓝本,开展专题的关于健康保健的课堂活动

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健康也越来越重,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在生物的教材中,涉及很多关于健康的知识。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健康的知识的兴趣很高,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普及营养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体需要摄取大量的营养,这些营养来自于我们吃的食物,食物能够维持人生长的大量营养,对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饮食是否健康,对于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实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脸上会长青春痘,男生女生都有爱美的天性,因而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子女都非常溺爱,对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因而学生容易养成不好的饮食习惯,如挑食、不爱吃饭、喜欢吃零食等。现在的高中生活比较紧张,加之学生挑食的毛病,不喜欢吃学校食堂的饭菜,有的学生甚至中午只吃方便面或零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对方便面或零食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将结果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只是方便面或零食不能提供生长所必需的营养,从而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健康教育的趣味性。

健康教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如:人在发烧时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学生经过查阅资料、讨论得出结论:人在发烧时,可以在人的额头上敷冷毛巾,促进热量的蒸发;可以擦拭医用酒精,酒精在空气中比较容易蒸发,在蒸发的同时带走热量,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3.利用生物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为了能够提高学生一天的学习效率,安排学生一大早就进行晨跑运动。然而,根据生物知识表明,清晨6点是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时间段,在这个时刻进行晨跑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冬天时,因为天气寒冷学生将门窗关紧,随着时间的延长,室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因此需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学习效率。

二、通过生物教学,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生物知识的发展通过很多人的实验研究,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在这些人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对于学生性格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1.结合生物的科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不屈意志。。

人生之路充满挫折,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现在的学生经历的太少,碰到挫折往往会不知所措,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通过了解一些生物学家的生平及经典的实验,讲述挫折、失败与成功的关系,引导学生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磨炼意志。

2.通过生物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人际关系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至关重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擅长与人交流,是新型人才所必备的素质。根据教学的内容组织一些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得出结论,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结合生物知识,了解生命的可贵。

当今学校的安全事故频发,学生对生命不重视,为了一点小事就可以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针对这一现象,生物学上有关于生命起源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生命形成的过程,体会母亲怀孕及分娩的辛苦,了解生命的珍贵。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珍贵和重视自己的生命,也更加珍视别人的生命。

三、物竞天择,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提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强者才能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只有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性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被社会接纳。人在社会有其自己的分工,每个人的工作是独立完成的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

在生物教学中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健康教育在高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生对于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对于未知的世界会进行自我探索,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容易走上歧途,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健康知识的普及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任芳.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意识教育[J].中学生物学,2003,19(6).

高中教育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知识教学,缺陷

职业高中是现在很多中考成绩不好的学生都会选择的一个高校,在这里他们还可以继续接受教育。不过由于职高学生的中考成绩不好,自身的自信心就不足,其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职高的政治知识教育的时候要有特殊的方法。不过当前的职业高中知识教育中存在很多的缺陷,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职高的知识教学的发展以及其教育的效果。针对现在职业高中知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变路径。

1.职业高中知识教育的特殊性

由于职高的学生的特殊性,所以在职高进行知识教育方面也存在很多的特殊性。其知识不能像普通的高中那样的深奥,因为其选择职高的学生其都是在中考中成绩不好的,所以其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就不能像对普通高中的那样的要求。要针对其所需要学习的职业技能来对其所要掌握的文化知识进行不同的要求,也就是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知识教育的效果。

由于职业高中知识教育有着特殊性,所以对其知识教育方面也就有不一样的要求。不过对于现在的职高的知识教育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下面就是对于职高的知识教育中存在的缺陷的介绍。

2.职业高中知识教育中的缺陷

对于现在的职业高中在知识教育上存在很多的不足,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的了解总结出来的几点。

2.1在知识教育中与初中的衔接不好

由于职高的学生其在初中的成绩都不是很好,所以才会在中考中成绩不好,而选择职业高中,所以在进行知识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初中的知识进行衔接。注重与初中政治知识的衔接,虽然职高是学习的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对于政治知识大家不能一下子就跨越到高中,要与初中的衔接上,这样教学效果才会好,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也才会好。

2.2职高的知识教育中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差

在现在的教学中有很多的学校老师都不去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很多老师只是管自己进行教书,而不去考虑学生的理解到底如何。这样就会导致老师教授的虽然很好,但是学生完全没有理会到。也就导致了教学的效果不好,甚至可以说是老师在做的都是徒劳。

2.3不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就只顾自己的讲课,也不去考虑学生是不是在学习,不去想自己的讲课方式学生喜欢吗?完全不会考虑学习的学习积极性,这就会导致很多时候学生根本就没有积极性学习,政治教学的效果也就自然不好了。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由于其在中学的时候就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政治思想水平不高,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学习政治知识。

3.改变职业高中知识教育中的缺陷的有效路径

对于当前职业高中的知识教育中存在的那么多的缺陷,要想得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话,就要将这些缺陷都进行改变,那么改变这些职高知识教育中的缺陷有什么有效路径呢?下面是笔者总结的,改变这些职高知识教育中的缺陷的方法。

3.1提高教师的素质

由于很多的职高学生其都是在中考中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的职高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就不好,尤其是在政治思想上,往往会以有色的眼睛来看待这些学生。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差,所以要提高教师的素质,要让教师对这些学生予以重视,这样的话在教学中教师就会去考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不会像以前那样只顾自己讲课,完全不去理会学生的是否学习了。

3.2教师注重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

由于职高的学生,其在初中的时候还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其没有考到一个理想的高中。所以在职高的教师进行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对学习方法更好的掌握,这样才会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知识可以更好的掌握。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这对于教师以后的政治以及其他知识教育也是有帮助的。

3.3注重课堂教学的安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将教学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法,而且政治本身就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学生可以被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所吸引,可以利用实例或者是多媒体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掌握。这样学生对教师所将的内容将会更感兴趣,在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对知识更好的掌握。

总结

关于职业高中的政治知识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由于职高的学生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知识教育的时候不能像普通的教育那样的进行。本文就针对当前职高知识教育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现代的职高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改变职高知识教育中的缺陷的有效路径,希望可以将职高政治知识教育中的缺陷都改变,让职高的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可以得到改变,以后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启秀.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J].安徽教育,2010年03期

[2]段雯.职业教育前景如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高中教育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世界意识 世界意识教育 整合 策略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世界意识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意识亦即国际意识,“是指以全球的视野,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正确认识、对待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和现状的思维方式”。[1]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历史教学中加强世界意识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整体的历史观,用世界的视野,整体地考察中国与世界的历史现象。具体地说,就是要了解世界发展的轨迹,认识世界形成统一整体的历史进程;认识世界的一体化和多样化,尊重并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要用联系、发展与比较的观点来认识中国与世界,认识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关注人类的发展和共同的命运。

然而我们现行的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虽然实现了中外历史混编,但多数内容也只是讲中国史时只见中国史,讲外国史时只见外国史,对中外历史的整合思考仍然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将中外历史知识进行有机地联系和整合,帮助学生确立历史认识的整体观,从而有利于世界意识的形成。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整合中外历史知识、渗透世界意识教育呢?

一、整合策略

(一)大事年表整合

重新整合中外大事年表,理清同时期中外历史的发展线索与脉络,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凸显世界意识。在这方面,岳麓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设计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很有特色。它以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主线,并附经济、文化领域两条平行发展线索,中外并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在各层面之间以及中国与外国之间横向互动中纵向发展的脉络。

从表中,我们就会可以清晰地看到同一时期的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足迹。在世界迈向近代的进程中,中国和世界的近代化进程却出现错位,历史的发展机遇总是与中国失之交臂。

例如,欧洲大陆封建国家进行改革的时候,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却在空前强化;当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在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和民主法制时,中国清王朝却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专制,中国的学者只得埋首于故纸堆,不敢过问政治;19世纪下半叶,世界资本主义在更广更深的范围内建立起来之时,正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压迫、现代化运动起步之时;20世纪30―4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损失惨重,现代化进程遭受沉重打击;20世纪50―70年代,世界各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却正在抓阶级斗争,搞政治运动,遭受十年“”之痛。

学生透过中外大事年表这个窗口,整合中外历史事件,考察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各种历史现象及其历史意义,从而把握我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坐标。

大事年表的重新整合,使学生清楚地把握中外历史的纵向的和横向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

(二)阶段特征整合

新课标教科书,虽然是以专题单元编排,但是这些专题单元中外分列,同一时期的中外历史,散布在各册教科书中,仍然缺乏整合思考,若根据某一时期阶段性特征,把中外历史再进行联系,归类整合,形成专题,则更有助于学生世界意识的形成。

例如,我们可以将19世纪下半叶世界的这一大变革时期作为一个大专题,将这个时期的中外历史进行整合,可以形成以下小专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工业革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面临着世界范围内利益的重新分配;

(2)世界封建国家掀起了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改革运动,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年改革;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无产阶级斗争不断发展;

(4)中外革命战争: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战争;

(5)中国民族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形成,西方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

(6)中外文化的发展:中国“中体西用”说的出现,西方政治、经济、社会学说被引入中国;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等等。

这样,横跨必修课和选修课,把19世纪下半叶作为一个大专题,进行整体来考察,有利于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或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帮助学生能从世界整体的角度看待历史,有助于学生强化学生的世界意识。

(三)“点”的相关整合

阶段特征整合是将同一时期内的历史进行中外联系整合,也可以将某一历史知识为点,将相关的中外历史进行联系整合。“点”的相关整合,是把各种分散的相关中外知识重组整合,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这实际上是将历史事件放在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而不是孤立地看历史。

例如,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就会涉及到中国古代史、欧洲近代的资本主义发展史等。教师可以以此为“点”,将它放在世界资本主义正在上升、中国封建社会没落这个历史的大背景下,联系世界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指导学生对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中国失败原因和影响进行讨论、归纳,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这场战争。这样,站在世界的高度,有利于让学生整体地、理性地看待这场战争。

(四)共性比较整合

所谓共性比较整合,是将同一性质的中外历史事实归类,进行比较整合,分析异同,比较差异,这种方法在历史学科内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例如,将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对比,有人把19世纪中期在相似的国际机遇面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比作“中日洋务运动竞赛”。我们可以通过经济基础、领导力量、性质、内容、结果影响等方面比较“中日洋务运动竞赛”的不同点,来考察中国错过这一次机遇的原因,从而加深对二者的认识和理解。

又如,将欧洲新航路开辟同郑和下西洋比较,可以从两者的背景、目的、性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联系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加深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在打破世界的孤立与闭塞,将世界联为一体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同时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也更全面客观。

二、整合中应注意的原则

(一)“整合视野的全球性”[2]

视野的全球性是整合的视角。要从世界的角度、全球视域整体把握历史现象,将历史现象放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考虑,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

(二)整合的联系与比较

整合离不开联系与比较,联系和比较是整合最基本的方法。要注意历史现象的相关性和可比性,在历史的联系与比较中,分析评价历史现象。没有相关性和可比性,就无所谓整合。

(三)整合的有效性

有效性是整合的追求目标。整合中外历史知识应该是有效的,整合的有效指向应是学生知识的整体把握,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世界意识。

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世界意识的教育,是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整合知识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整合历史知识,并有意识地渗透世界意识教育,其方法和原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赵艳霞.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浅析“全球化”与历史教学[J].保定师专学报,2001,(3).

高中教育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实践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存在于知识教育中,更存在于对高中生能力的追求上。近年来正在开展的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正是这种追求的产物。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教育教学的目标由注重知识的学习转变为注重高中生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目标的转变不是单独的知识目标的变化,而是关系到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整个系统的变革。它不仅包括教育教学目标的调整,更包括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高中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

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要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运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高中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有效组织和引导高中生的学习行为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高中生的自主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高中生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行为习惯。

现在的教育教学的成功标准已经不再是教师教给高中生多少知识,而是在于高中生能否形成一定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理念和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相结合,充分尊重了高中数学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参与和交流互动,形成高中生的数学能力。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高中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高中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如何使高中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数学,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要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我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创造性地改造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转变教育教学目标和培养高中生的能力上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下面我结合近年来高中数学教育教学实际和尝试,谈谈看法和体会,希望对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能有所帮助和借鉴。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可是怎样运用这些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导作用,使高中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高中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我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注重生活实际和高中数学教学的联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数学源自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人们的生活。高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高中生明确这样的观念。我们的教学要让高中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要让高中生对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直观认识,需要我们留心观察高中生的生活,把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组织编排,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高中生在我们所创设的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可以让高中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有清醒的认识,有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外,我们可以把数学问题和作业生活化,合理设计问题和作业,让高中生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样可以进一步让高中生懂得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意义,增强高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念,提高高中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高中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实际运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种能力的具体表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组织、锻炼才能实现。为了培养和锻炼高中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培养高中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高中生在我们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思考、分析问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进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在高中生的自主参与和解决探究中逐渐形成了能力。

(三)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培养高中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不仅需要高中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更需要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这种实践应用的能力只有在实际生活问题解决的操作中才能得到锻炼。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合理设计和组织实际操作活动,锻炼高中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的能力。

高中教育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云教育理念;初高中物理教学;新课程改革

就目前来看,我国教育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各个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与高中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物理学科,是初高中教育阶段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新课程改革对于物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将初中物理教材内容与高中物理教材内容有机地衔接在一起。

一、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对比分析

1.模块与章节的比较

初中物理教学,主要采取章节形式将物理课程知识展现出来,而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是采用模块方式将物理课程知识展现出来;高中物理课程,对于初中物理课程中没有涉及的知识面进行补充,也有对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的深入讲解,高中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与初中物理课程章节中的知识点不同,并不处于互相独立的状态,而是以初中物理课程知识为基础,在每一个模块上对原有物理知识进行一个逻辑性的分配。

高一学生需要共同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必修1、必修2中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能与能源、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运动描述、局限性物理学与经典力学的成就、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高二学生主要学习选修模块1-1与选修模块1-2,主要为社会与物理之间的联系;还能够有选择性地学习选修模块2-1或者选修模块2-2,重点在于技术物理应用,注重物理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如果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高中物理课程中的这些内容作一个铺垫,为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奠定良好基础,那么就能够提高学生的高中学习效率与质量。例如,并联电路电阻计算、欧姆定律应用、导体组织计算以及初中课时中路程的简便计算至高中课时中运动公式的推导等,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在中考考题范围内,还应当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做好准备。

2.非义务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比较

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范畴,而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在培养目标、方式等多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难度较低,而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物理课程知识,还要能够有效、合理的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初中物理教学,重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了解;高中物理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现阶段,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种为教师包办,即对物理课程学习流程进行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物理课程学习能力较差;还有一种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能力,但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较为缓慢,一些教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采用包办形式,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加强。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不能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应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适应高中物理课程学习。

二、云教育理念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云教育理念,实质上就是将娱乐、教学、学习、管理、互动、分享以及娱乐等多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教育工作者、学校、教育部门、家长以及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然后按照自身的权限完成相应的工作。

通过云教育理念对初中物理教育与高中物理教育进行衔接,主要是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连接起来,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应当对初中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评价标准以及内容结构进行合理地调整,主要根据初中生与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对初高中物理教材中原有章节的顺序进行调换。初中物理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设置应当由简单到困难,在不违背大纲的基础上,对初中物理课程中一些与高中物理知识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层次讲解,这样不仅有效地活化了知识链,而且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论是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还是高中物理课程教学,都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将以往物理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转变,充分尊重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初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来,体验物理课程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积极自主性;同时,还应当合理利用云教育平台,对一系列初高中物理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拓宽学生在物理课程方面的学习面,将初中物理课程知识与高中物理课程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初中物理课程知识与高中物理课程知识在深度、层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将其有效地衔接在一起,为初中生进入高中物理课程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物理课程知识,以此提高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金易,耿建,陈黎明.运用云教育理念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J].技术物理教学,2013(01):22-25.

[2]李永.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3]黄翔.初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1.

高中教育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数学教育 教育功能 数学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现代社会中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现状却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当今高中教育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改善这些不足,如何改革高中的数学教育体系。思考如何改革高中的数学教育体系,应从数学教育的源头――也就是数学教育的教育功能着手。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功能定义

高中数学教育功能的多样性取决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一般来说,数学教育的功能分为显和隐两类。显也即知识技术功能,具体指的是高中数学作为工具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隐也即文化素质功能,即人的综合素质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的功能。以下是与高中数学教育的两大功能相对应的教育类型。

1.精英教育

高中数学教育就是通过教学使得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具备能够使用数学专业技术知识从事相关的研究与应用的素质。高中数学教育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是对学生相关数学技能的训练,其目标在于普及数学知识,培养数学精英。因此我们高中数学教育的显也就是培养数学精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英教育――但精英教育的内涵并不是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数学家。

2.素质教育

高中数学的思维特点是:严谨、辩证、简约、深刻、清晰,这种思维特点具体反映在人的思想上则是严谨求知的态度、坚守真理的作风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因此,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学生,其各方面的素质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形成理性的推理意识,当遇到新问题时能够想出自觉地开创新的思维领域,提出新的解决方法,这就是高中数学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因此,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能片面追求难、高、深,而应该着眼于基础,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强化高中数学教育两大功能的策略

由于高中数学教育中暴露出诸多弊端,因此,高中数学教育两大功能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并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笔者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针对现行高中数学教育中的弊端提出了几点强化高中数学教育两大功能的策略。

1.转变高中师生的观念

目前,我们高中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高中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注重公式的强记,并注重学生运算解题方面的技能训练。要强化高中数学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首先要从改变高中数学教师的思想观念着手,使老师们切实意识到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种种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入手,切实抓好高中数学教育,落实高中数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其次,高中生应该转变观念,从“教师主体,学生模仿”转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通过学习数学知识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从“学习数学”转向“研究数学”。

2.激发数学的应用灵感

与“真理来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同理,“数学源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由此可见,数学的学习和应用不应该与我们的生活脱节,相反,而应该与我们的生活相结合并为之服务。一方面,应该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可以把数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市场经济方面的实例来讲解,比如引进一些市场经济的成本、利润、投入、产出、贷款、效益、股份、投资理财等相关的数学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走遍天下”,教师应该把数学知识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和军事方面的成果逐步引入到数学教学中,从而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数学有用、数学好用。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灵感。

3.探索高中数学的思想方法

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唯一的钥匙,只有有效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高中生才能真正学好数学、用好数学。首先,教师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知识最高层最本质的成分就是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指导方针,高中阶段重要的数学思想包括:集合与对应、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讨论、运动与变化等。其次,要重视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逻辑方法。高中数学中主要的思维方法有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中数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并不在于传授数学知识,而在于教学生学会追求知识、探索知识。把数学的思想方法教给了学生就相当于让学生学会了学习,这种思维能力将使得学生终身受益。

4.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数学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智力品质,还能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品质。数学是一门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取代的最古老的学科,它充满哲理、灵活变通、根植实践,是一门具备德育教育功能的智慧学科。数学教学中的变化与运动、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独立与联系等辩证思想来源于实践,而最后又应用到实践中。这就要求我们高中生必须具备严谨踏实的求知态度、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不屈勇气,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细致周密地分析和独立创新地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品质。

参考文献:

[1]殷堰工.中学数学教育功能探讨提纲[J].数学教育学报,1993(02).

[2]程敦兵.结合数学教育功能谈数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高中教育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 思想政治 法制教育 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121-02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来看,为了适应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必须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思想政治教育。高中学生一般是处在 14-18 岁年龄的青少年,这个年纪的青少年往往思想还不够成熟,政治法制观念不够坚定与深入,需要加强政治法制思想观念,提高其法制意识。通过教育,一方面使他们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犯罪,降低青少年犯罪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青少年越来越早熟,且犯罪率越来越高的情形下,加强法制教育,对他们的行为作出积极正确的指导,有利于端正青少年高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成长为合格的公民。

一、目前我国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现状

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与高中生相关的法律,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目前为止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高中法制教育的方法简单。我国目前进行法制教育的最常用的方式是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太过死板,只顾着把相关的法律知识灌输给学生,缺乏辩论与实践教育。有时候,不但没有取得政治思想法制知识教育应有的效果,而且反而使得学生对法制知识产生厌烦与抵触情绪,从内心拒绝被教育。

其次,高中教材中法制教育的内容比较少。就我国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来说,德育占了很大的比例,法制知识的内容比较少,而且类型也很有限。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课程里几乎没有真正法律意义的知识。因此高中生无法得知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更分不清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法制意识相当薄弱,这样就非常容易受人利用,做出危害社会的事。

再次,法制教育的专业教师数量少。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法律的专业知识比较少,所以一般高中学校中的政治老师不太关注法律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法律,甚至不清楚有哪些具体的法律条例。因此,在讲解法律知识时只是一笔带过,不会深入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更不会生动形象地将法律意义讲解给学生。

最后,考核体系限制。虽然我国已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法律对高中生的影响与意义。若想真正加强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并使高中生深刻认识法律,那么就必须设置法制考核标准,让学生懂得基本的法律法规,具备法律意识,克制自己的行为。

二、加强法制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法制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1.认识到加强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以传授和研究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为主,着重于高中生的德育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在法律教育方面比较薄弱,因此要增加法制知识比例,加强法制知识的传授力度,即加强对高中生进行法制知识教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法制理论,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法制,对法律产生敬意,而不是对法律随意践踏。法制教育对培养高中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思想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帮助高中生养成遵纪守法的品格,预防高中生违法犯罪。

2.加强法制教育,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加强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法制教育,最终要落实到高中生的行为上。思想是行为的指挥官,思想端正与否决定行为端正与否。因此,在加强高中生思想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从而使思想教育转化为积极的行为指导。在知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从而有实质性地帮助学生提高法律知识素质。在法律知识教学的过程中,知行转化具有辩证的关系,要想抓好知行转化这一重要环节,必须要求政治课教师加强法制教育。知是基础,行是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

3.加强法制教育,必须突出“依法治国”的时代主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每个公民都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思想政治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佳场所,更是宣扬法律的绝佳课堂。通过老师对高中生讲授专业的法律知识,深入贯彻依法治国的时代主题,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的意义,领会法制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核心内涵。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要保证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任务正常进行,就必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就得从高中生的法律意识抓起,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t。通过政治思想课程的教育,对高中生进行法制知识的教育与普及,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

(二)加强高中生法制教育的具体措施

1.单独设置法制教育课。首先,必须要设立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我国一直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制教育一直深受重视,将法律课程单独抽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自成体系,与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平等教育,让法律知识深入高中生的思想,让青少年掌握并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法律的强制性能够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防范青少年违反犯罪,减少校园暴力,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美好和谐的社会做贡献。

其次,提高法制教育知识在教学中的比重。新课改的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加强法制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在未来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对高中生的法制教育,增加法制知识内容,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其行为约束,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强法制思想教育。

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新课改实施以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知识能力至关重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政治老师应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素质,熟悉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了解更多教学案例,以例讲解法律的重要性及其对行为上的约束性,让学生在心中树立法律意识,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设置法律学科考评体系。为了更好地树立法制观念,加强法律知识的传播,在高中应该设置与其他学科一样的考试体系,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然后在学期末进行法律知识考核,让全体师生都对法律学科产生应有的重视。当高中生的心中对法律有了一定的意识,自然就会减少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减少校园暴力倾向,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形成社会合力对高中生进行法制教育。加强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法制教育必须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教与学的主导中心。青少年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对自己的影响是终身的,因此,学校的法制教育对高中生非常重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校也由传统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学校应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与传播,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对法律的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从各方面减少高中生的犯罪率。

除了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家庭也应重视对孩子进行法律知识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孩子做出有违法律的事很大部分是因为家庭教育的原因。因此,父母首先应该自尊自爱,以身作则,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家长也应在适当的时机对孩子灌输正确的法律知识,帮助孩子辨别是非与对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家中,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樱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做有道德、讲纪律的良好公民。

此外,社会媒体也是法律知识的传播工具。在当今这个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我们随时可以接收到外面的讯息,因此社会媒体要更多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录制法制节目,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学校也要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观看像央视的《今日说法》《法律大讲堂》等栏目,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拓展学生法律常识,使学生的法律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目前来看,我国针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法制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切实措施的实施,相信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曾珠子.浅议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6(3)

[2]张 薇.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的必要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

[3]陈爱宏.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法治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22)

[4]梁 婧.浅谈思想政治课中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科学导报,2016(8)

高中教育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质疑问难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工作岗位需要的是人们的创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实际情况是在传统教育教学环境下培养起来的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知识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只是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会按部就班地工作,毫无创新能力可言。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环境下,只能教给高中生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培养高中生的能力,特别是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具有优秀创新能力的人才支撑。社会的需要和教育教学之间形成很大的矛盾,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更不能使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这就对传统教育提出挑战。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高中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接受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高中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注重高中生的知识文化的学习,更要注重高中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这一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大力研究教法,并注重改变高中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改变教育教学目标,实现高中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近几年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注重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和改造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我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认识,希望对高中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一、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要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就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这是因为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教,忽视高中生的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主体自居,对高中生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高中生对课堂学习没有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想被禁锢,失去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的束缚,使高中生失去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开展创新教育,必须摒弃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观念,加强学习,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中注重对高中生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对高中生的能力培养,特别强调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生的自主参与,从创造良好的课堂教育教学环境入手,可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给高中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减少高中生的焦虑,大胆尝试自己的想法。高中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射想象与创新的火花。我在教学中常给每一个高中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还创造条件,给后进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高中生犯错误,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并引导高中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高中生的身心得到解放,积极主动地探索创造。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总是采用发号施令的方法,强迫高中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仅学习效率低下,更不能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高中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自己和高中生的课堂地位。新课程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参与者,是可以教学的主导因素,高中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有效的引导,使高中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调动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思维就会变得活跃,活跃的思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土壤。教师要善于激发想手段学习兴趣,引导高中生自主参与,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高中生质疑,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

高中教育知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文化教育;解决对策

文化教育也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数学教学标准中同样对数学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文化教育缺乏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师们很少会展开数学文化教育。

一、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现状

高中数学文化教育在现行的高中数学教育中长期处于缺失状态,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都曾深入研究过数学发展史和数学文化,但是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师却并没有把自己所学到的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这主要是因为高中数学教学任务非常繁重,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高中学生面临着即将到来的高考,数学教师直接跳过了一些高考不会考查的内容。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展开更多数学知识的传授,但却对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产生了影响。大部分学生仅仅把数学作为高考的敲门砖,他们并不了解数学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学习数学知识所能够带来的巨大影响。数学文化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兴趣,从长期来看,这是不利于高中数学教育的顺利高效开展的。

二、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

1.教学目标导致数学文化教育被忽视

数学文化教育应该是高中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将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大部分教师对数学文化教育并不重视,在讲解到文化教育环节时往往一带而过,并不会展开精心设计和深入教学。教师们未能认识到文化教育对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最终导致数学文化教育被忽视。

2.教师在课堂中占据课堂核心地位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教学经验展开教学活动,并不关心学生的需要,教师认为学生们只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学习过程就能够取得好成绩,他们会传授给学生大量的解题方法,并安排学生反复练习习题。大部分学生并不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只是掌握了外在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在短时间内对学生提升成绩是有帮助的,但却人为地制造了学生发展的瓶颈。

3.教学评价体系过于陈旧

现行的高中数学评价体系非常简单,教师会设置不同难度和不同题型的数学考卷对学生进行考查,最终的评价方式就是学生的分数,教师只看到学生成绩的变化,却看不到学生内在思想的变化。教学评价从未发生过改变,陈旧的教学评价体系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最终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内容。数学评价体系应该包含更多内容,特别是数学文化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价值取向等进行考核,保证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学习实现全方位发展。

三、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缺失的解决对策

1.教师转变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

在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数学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文化教育。教师应该顺应这一要求转变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数学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文化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和逐步渗透,教师要坚持在数学教育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教育,使得数学文化教育真正成为高中数学教育的一部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将文化教育与知识传授结合起来,既不能忽略文化教育,也不能够急于求成,并根据教学目标捋顺自己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中的各项内容。

2.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丰富高中数学教育

在过去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教师仅仅讲授各种数学知识,例如基础概念、解题方法、易考知识点等等,这些教学内容已经使学生陷入麻木状态,数学课堂如同一潭死水。数学文化教育可以使数学教育变得更加丰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告诉学生这些知识的来源及发展,通过数学历史、数学人物和数学思想教育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通过数学文化教育促进数学知识的传授,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来辅助数学文化讲解。

3.改变评价策略,注重文化考查

在现行的高中数学评价体系中,主要考查内容都与数学知识有关,基本没有涉及数学文化的考核。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改变评价策略,在评价过程中加入更多的文化评价内容,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考查,通过评价策略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思路的转变,使得学生对数学拥有更多兴趣,并积极学习伟大数学家的数学精神,勇于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去获取更多数学知识,改变过去成绩定高低的评价方式,这对于后进学生转换也是非常有利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文化教育的缺失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及数学素养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路,采取有效对策应对并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加强数学文化教育。

【参考资料】

[1]秦瑜.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J].知识经济,2015(24):137+139.

[2]王建磐,汪晓勤,洪燕君.中、法、美高中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20):28-32+55.

[3]李小蛟.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数学文化”渗透之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0(03):17-19.

高中教育知识范文第10篇

高中课堂高中教育集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为一体,具有实践性和研究性特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动手实验探究能力。高中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已经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靠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阶段的课堂教育中,应该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结构,教师主要引导点拨,学生自我思考、讨论探究、共同合作。高中课堂应更加注重学生实验探究的作用,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生实践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高中课程设置中,理论知识已经不再是小学和初中那样浅显的知识点,因此高中课程设置要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融入其中,来解析事物的原理及发展变化的趋势。

2信息技术引入高中课堂对学生的意义

基于高中教学的现状,信息技术教育的引入成为了课堂教学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成为了高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种活跃的课程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创造意识。我们学习理论的目标是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少走弯路,少出错误。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外界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所以,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要注重配套知识的传授,告诉学生“应该”和“不应该”的根本区别。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总结出一定规律。创造意识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本领,这种能力在青少年时期养成,对人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高中课堂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高中教学的现状及信息技术的优势,在高中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课堂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高中阶段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推动课堂教育改革,不仅可以推动素质教育的进步,而且可以平衡教育缺憾,让知识点与现代高等教育达到密切衔接。信息技术手段是现代化手段,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时代和社会进化的产物,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手段,对于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建立良好的师生教学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来自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3.1信息化教学成为教育载体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就进入了全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标志就是社会进入到信息化阶段。信息化可以应用到各行各业,可以应用到各个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书本是唯一的阅读产品,但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覆盖,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枯燥、低效率教学,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化发展的潜力,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知识理论的丰富多彩。同时对于学校来说,信息化管理可以让学校置身于庞大的教育体系中,有效地从课堂延伸到学校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3.2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促进知识体系的完善

高中阶段课程内容知识性较强,而且课程涉及面很广,这样就导致知识结构松散,知识点只是点到为止,整个知识体系处于断裂状态。因此,高中课堂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延伸知识的覆盖面。而信息技术正好有着使用起来方便、演示起来直观、感受起来能刺激视觉听觉的作用,又有着强大的资源和信息量,对于涉及与教材有关系的知识、延伸知识的覆盖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兴趣,把自己认为课堂的主体,在研究知识点的同时勇于实践,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了效率。信息技术手段下的课堂教育改革把知识统一成一个整体,让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映衬。

3.3基于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是建立教学关系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知道学生的想法,学生也不知道教师的目的。二者在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矛盾和碰撞,师生关系难以和谐。信息技术教育改革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增加了学生和教师的之间的互动,把师生统一为一个整体,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共同发展、彼此合作,学生在教师知识内涵和人格魅力的感染下,充分调动出积极性和主动性。

4小结

由此可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不但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尤其是在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适应了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在高中阶段推动课堂教育改革具有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

上一篇:市政项目工程范文 下一篇:特色建筑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