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邪教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2-06 13:27:56

反邪教心得体会

反邪教心得体会篇1

下午好。今天,市、区检查组对我们学校进行反邪教教育情况进行督查、指导。首先,我代表城镇一小全体师生对检查组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我校在反对邪教教育方面的工作向领导们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们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六轨制省级示范学校,学校现有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1736名。有专任教师128名,她们工作认真,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关爱学生,形成了一支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深受家长的赞誉。

邪教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其本质是反社会、反政府、反科学、反人类,是一种具有危害性、对抗性的破坏力量,严重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为从根本上遏制邪教组织向校园的渗透破坏活动,近年来我校在创建平安、和谐、文明校园活动中,一直把“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开展无邪教校园创建活动,努力推进反邪教警示教育进教材、进课堂,着力构建学校反邪教宣传教育长效机制,走出了一条符合我校特点的反邪教工作之路。

二、成立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为配合学校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我校成立了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学校校长梁刚担任组长,副校长李莉,成员由德育主任田志鹏、教务主任胡嫦青、少先大队辅导员刘兵权及各班班主任担任。与此同时,我校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方案》。方案对指导思想和工作目的进行了明确,对时间安排和具体工作作出了部署,对培训工作和活动开展提出了要求。

三、周密部署、稳步推进

为保障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开展一次反邪教宣传动员大会

我校将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每学期都组织召开全体教师参加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大会,由校长作动员报告。校长的报告使全校师生加深对邪教的进一步了解,而生活实际的事例使全体师生更加痛恨邪教,远离邪教,安排部署了反邪警示教育活动的工作。

2.进行一次反邪教的国旗下讲话

反邪教警示教育是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也是学校一项重要德育工作。为此,我校每学期安排一次国旗下讲话,题目是《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3.组织学生观看反邪教专题片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让师生们真正看到邪教本质,我们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观看反邪教专题片,师生亲眼目睹了邪教组织怎样祸害百姓,大大激起了师生愤怒的心情。

4.召开反邪教主题班会

通过对反邪教资料片的观看,学生对反邪教的丑恶面目有了进一步认识,与此同时我们及时开展了《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主题班会。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很富有教育意义。

5.举行一次反邪教书画、手抄报活动

每学期,我校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反邪教书画、手抄报比赛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把我校的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推向高潮。

6.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

我校在校生共近一千七百多名,这些学生涉及面广。因此,学校,通过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邪教的知识向家长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宣传,这样既对学生起到了教育作用,也向家长作了一些宣传,明确反邪教、反迷信的要求,真正做到“小手拉大手”。通过给家长的一封公开信,揭露邪教的罪恶行径,从而使家长清楚地认识到邪教的反动性。利用家长会和家访,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家长开展不让邪教进我家活动。

7.把反邪教警示教育纳入学校各项活动中

学校将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与学校师德教育相结合,着力提高教师对邪教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把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纳入我校德育工作中。在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中,有机地将反邪教警示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之中,提高了师生员工的反邪教意识,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和教育体系。与学校的文明创建工作相结合,列为文明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着力营造学校反邪教教育的浓厚氛围;与学校的学科教学活动相结合,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8.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加强警示教育骨干力量

学校对广大教职员工进行了全员培训。抓好培训工作,只有教师的认识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培训方式为组织学习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和宣讲提纲、观看VCD教育片。

13.加强宣传,提高广大师生反邪教的认识度

为了提高广大师生反邪教的认识度,我校做了大力度的宣传,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制作了宣传展板,为每班制作了大量宣传手册和书籍获得较好的反馈。

我校警示教育活动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反邪教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我们将提高警惕,积极打好反邪教战役,确保我校一方净土,打造一个健康、文明、快乐的学习环境。

反邪教心得体会篇2

    一、 区分邪教与宗教的三个简单标准 

    一般来说,邪教与宗教是比较容易区别的,并不象很多人说得那么玄秘。邪教与宗教的不同,在现象上表现得就十分明显。这些现象是的差别就是区分邪教与宗教非常简单的一些标准。 

    第一个标准是看它们的教主是否活着。如果教主还活着,则大体上可以判定它是邪教;如果教主已经过世,则可用其他标准进一步判断。为什么要使用这个看似荒谬的标准呢?因为从历史上看,宗教所信奉的教主都是神或者已经成为神灵的人,而邪教所信奉的教主都是正在世上生活的活生生的个人。所以耶稣在世时基督教被犹太教称为邪教,一点也不奇怪。另外,宗教的创立者都不把自己奉为教主,而是把天上的神灵或已经过世的人奉为教主。比如,犹太教把耶和华奉为教主,而基督教把耶稣奉为教主。在此我应补充一点,耶稣在世时并没有把自己的宗教当做异于犹太教的另外一种宗教,而是把自己的宗教当作真正的犹太教。真正把耶稣的宗教称为基督教的,是耶稣的再传弟子,而那时耶稣已经过世,被他的门徒认为是道成肉身的上帝,是上帝之子,是基督;而且,在世间没有一个人可与他相提并论。另外,宗教特别强调教主与信徒之间的差别,这个差别非常之大,乃至没有活着人的可能达到教主的高度。邪教虽然也强调教主与信徒的差别,但是,这个差别虽然很大,教主非常人所能及,可是,还是有活人能达到教主的高度,这就是现任的教主的接班人,未来的教主;不论怎么说,这个未来的教主是一个人,至少在成为教主之前还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也就是说,在宗教里,信徒与神的距离无限大,没有活着的人能够达到教主的高度;而在邪教里,信徒与教主的差距虽然很大,但还是有人在活着时就能达到教主的高度。这是宗教在超越性高于邪教在教主问题上的反映。 

    第二个标准是看它如何对待人们急功近利之类的非理性心理。人们信仰某种东西,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超越。所谓超越,简单地说,就是突破自己的有限性而走向无限。宗教教人认识自己的有限性,邪教也教人认识自己的有限性。宗教要人认识的有限性与邪教教人认识的有限性内容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可以说,这一点对区分宗教与邪教来说,几乎是没有什么关系的。重要的是,面对人的有限性,人类产生了很多非理性的心理,从根本上来说,这种非理性心理的根源是对有限性的焦虑。如何突破人的有限而走向无限,如何把对有限性的焦虑转化,这就是超越的问题,它是信仰的根本问题。从现象上讲,邪教与宗教的根本区别就体现在实现超越的过程中,如何对待人们的非理性心理。在超越问题上,人的非理性心理集中体现在人总是希望尽快超越人的有限性。宗教和邪教都会利用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但是,宗教既看到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的对自己传播的有用之处,也看到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对信徒自身的有害。因此,宗教是一方面利用这种心理,让人信它,所以强调信在宗教生活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又防止这种心理因过度膨胀而伤害人,所以设计各种对治它的方法,教信徒理性地忍耐、在行为中等待。邪教则相反,它把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当作难得的抓住人的机会,并且对这一可乘之机千方百计地利用,直到把人毁灭而后快。所以,我们看到,基督教一方面宣扬“只要信,就可得新生命”,另一方面又要人意识到信仰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只有履行责任的人才有真正的信仰。邪教则利用人们急功近利的心理,要人们多捐献以求早升天,教主从中敛取巨额财富或获得随意的肉体满足或精神满足,而信徒则因此而失去财产、人格和自由;当教主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时,就大开杀戒,诱使或强迫潜在的或现实的对手归天。也就是说,人急功近利的心理是非理性的,宗教既利用这种非理性,又用理性来限制这种非理性,使人不至失去最起码的理智。而邪教则紧紧抓住人们的这种非理性,尽力把人们的非理性推到极点,想尽各种办法防止人们恢复理智。 

    第三个标准是看它们对现世的态度。一个人对现世的态度,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其自己的生命的态度;另一个是其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态度。宗教对人的生命的基本态度是尊重,而邪教对生命的基本态度是弃绝;宗教对人世的基本态度是这个世界虽然污浊,但还是此生的唯一活动场所,机会难得,应当珍惜;而邪教对人世的基本态度则是这个世界已经坏到了极点,应当尽快离开它,到另外一个世界里。佛教要人知道人身难得,应珍惜生命,发扬大乘精神,建设人间净土。“法轮功”称自己是真正的佛教,却要人舍弃生命,以求圆满,杀子弑父,却说把他们超度到天国,掐死女童,却说除魔。 

    这三个标准,很容易把握。而且,说到底,它们可以归结为一个标准,这就是道德。就第一个标准来说,宗教不以活人为教主,是要人谦卑;邪教以活人为教主,要人或者在人面前自高自大狂妄,或者在人面前自卑自贱。就第二个标准而言,宗教要人“行乎中庸”,成为完整的人;邪教则要人狂热、盲信盲行,成为单面的人。就第三个标准来说,宗教教人如何做人,如何过共同的社会生活;邪教则使人不成其为人,要人弃绝他人、弃绝社会。宗教之所以为宗教,是因为它教人以正;邪教之所以为邪教,是因为它以邪害人。 

    二、 邪教的来源 

    邪教与宗教有着上面所说的明显不同。但是,从宗教学的观点看,与“邪教”相对的词是“正教”,与“宗教”相对的词是“非宗教”。也就是说,在语义上,“邪教”与“宗教”并不是对立的。这典型地反映在邪教的来源上。认识邪教的来源,有助于对邪教与宗教的本质区别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 

    “邪教”,国际社会对它的规范称呼是“cult”。“cult”这个词,源出于拉丁语cultis文中,原意是“礼拜”、“祭仪”,用于指所有沉浸于崇拜、典礼、情感、仪式和态度的组织,也就是所谓“膜拜团体”。人们之所以把这类组织区分出来,是因为这类组织对世俗的东西不大关心,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际,显得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这实际上就是对“cult”一词的世俗定义。中国之所以把“cult”一词翻译为“邪教”,是因为它既有类似于宗教形式的形式,但又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甚至与世俗社会激烈对抗,是邪恶的;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称为“邪教”。形式上类似宗教和实质上的邪恶,是邪教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本质规定。 

    邪教在形式上类似宗教,这说明宗教与邪教在形式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从宗教学的角度上看,就是组织形式、礼拜形式和情感表达方式。由于形式只是工具,而工具在相当程度上是中性的,形式不能成为区分邪教与宗教的标准。区分邪教与宗教的标准是实质。前面所讲的三个简单标准就是实质标准。而且,邪教形式上类似宗教,并不意味着邪教具有宗教的形式。从中文的字面上看,“邪教”与“宗教”只有一字之差,而且都有一个“教”字。在中文里,什么是“教”呢?《说文解字》曰:“教,上所示,下所效也。会意兼形声字。上施,故从文;下效,故从孝。”所以,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递、教授和示范、强加,另一方面是接受、学习和仿效。就此而言,“邪教”的“教”与“宗教”的“教”是形式上相同的过程。另外,从“教”的表现方式来看,“教”,既有言传,也有身教和意会,除此之外,教唆、引诱、放任,也可称之为教。言传之教,可以是思想宗旨,但还可能是命令;意会之教,可以是思想历程、思考方法,也可以是未说出的或不可见人的意图;身教就更为复杂了。至于教唆、引诱、放任,虽然不是人们通常愿意承认的教,但却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教。从“教”的含义上讲,无论某种“教”是正是邪,它都可能与宗教无关。与“邪教”相对的词是“正教”,而不是“宗教”。也就是说,邪教并不必然在形式上类似宗教。如果说邪教与宗教在形式上还有些共通的地方,那一定是它们都对某些东西顶礼膜拜。这种膜拜,从学理上看,是宗教性,而不是宗教。宗教性在在任何人对他所喜爱的东西的态度上都有所表现,但我们不能说所有这些态度都是宗教。所以,不必总是把邪教与宗教挂钩。有些组织根本就与宗教无关(如科学教)被为邪教,主要是因为它们膜拜某种东西或宣扬并实践某种邪恶的理论而且行为邪恶。这样的邪教的产生,可以说是与宗教没有多大关系的,所以根本不能说它们是宗教的异化。象科学教,我们只能说它是某种“科学理论”(在科学教中,就是心理分析与治疗理论)的异化,而不能说它是宗教的异化。 

    即使邪教具有宗教的形式或者类似宗教的形式,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类根本的原因。一是某种宗教转为其实质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变得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而失去了成为宗教的资格,这时它就徒有宗教的形式,没有宗教的实质。这样的宗教如果不消亡,就极有可能变为邪教。这是邪教的来源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正确地说,有的邪教是异化了的宗教。但若因为有的邪教是宗教堕落而成的,就说“邪教是宗教的异化”,那就不正确了。而且,并不是所有异化了的宗教都是邪教。某种宗教(或者其分支)尽管已经异化,有宗教之名而无宗教之实,如果它并没有变成邪恶的,我们就不能称其为邪教。另外一种原因是某个团体或思想,本来没有宗教的形式,但在发展演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获得或借用了宗教的形式。如果这个团体或思想在具有宗教形式之后,没有邪恶的行为或内容,我们也不能称之为邪教。但若它在具有宗教形式的同时又具有邪恶的行为或内容,它就成了名符其实的邪教。 

这样,就与宗教有形式上关联的邪教来说,它们也至少有两种来源方式:一是邪恶组织披上宗教的外衣,二是宗教堕落(异化)成邪恶的组织。邪恶组织披上宗教外衣,以宗教的面貌出现,错误不在被借用的那种宗教,因而不能说这种邪教是宗教的异化,只能说这是宗教被人恶意利用的结果。对付这种邪教的方法,就是撕开它的宗教外衣,说明它与那种宗教的本质区别,揭露它的真实面目。如“法轮功”借用佛教的“法轮”概念,要人通过“转法轮”来求圆满。对此,我们的正确方法就是说明在佛教中“法轮”、“转法轮”和“圆满”的真正含义,将之与“法轮功”所说的“法轮”、“转法轮”和“圆满”相对比,这样一来,“法轮功”不是真正的佛教,也就清楚明白地得到说明。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某种宗教之所以被邪恶组织利用,自然本身也就存在一些可为邪恶组织所乘的弱点。一种宗教应当防止自己被邪恶组织利用,这就要求它加强自身约束,努力完善自己。同时,针对这些弱点,政府应当加强对宗教的管理,防止宗教被邪恶组织利用。这三个方面,即介绍真正的宗教是什么,宗教团体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政府强加对宗教管理,构成了防止宗教被邪恶组织利用的三道防线。 

    此外,我们还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宗教自身存在的弱点,它既可能被邪恶组织利用,也可能自己堕落(异化)为邪恶组织,成为邪教。目的,在对邪教的研究中,大多数人都没有看到这个问题。他们提到邪教时,总是把它与宗教对立起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宗教因为代表着传统的价值观、代表着人对终极性/无限性的追求,在人类生活中总是具有正面价值。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宗教理所当然地是指正教。与正教对立的,当然是邪教。于是,在现在的研究中,就有一个不成文的理论假规定,即邪教不是宗教。在这个理论假定背后,还有一个假定,即宗教不可能是邪教。从理论上讲,人间的力量有正义的也有有邪恶的,但不论是正义的力量还是邪恶的力量,都既可能采用人间的形式,也可能采用超人间的形式。人间的力量以超人间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宗教。由于人是善恶的混合体,在人间,善的力量与恶的力量总是纠缠在一起,完全分开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任何宗教中,都既存在善的力量,也存在恶的力量。也就是说,任何宗教都是善恶的混合体。在任何宗教中,我人都发可发现善的东西,也可发现恶的东西。宗教并不是一块纯善的净土。正是由于任何宗教都是善恶的混合体,所以即便是所谓的正教,也可能堕落变质为邪教。也就是说,宗教并不当然地等于正教。同样的道理,邪教也不能简单地因为它是邪恶的,就不可能是宗教。我们不应当担心出现这样的后果,即因为在理论上承认邪教可能是宗教,而导致在实践中打击邪教被认为是在打击宗教。我们既然承认信仰自由,而我们的宗教政策保护的是宗教信仰以及合法的宗教活动,而不是简单地保护宗教。所以,任何合法的宗教组织或团体做了违法的活动,我们不会因为承认它是宗教组织或团体而视而不见,而是加以制止或制裁。正如我们不会因为承认一个杀人犯是一个人而让其不依照法律承担其责任一样。我们打击邪教,决不是因为它不是宗教,而是因为它是邪恶的宗教。所以,在研究邪教时中,我们必须放弃这两个不合理的假定,即邪教不是宗教,宗教不可能是邪教。马克思也说过,宗教是毒害人民的精神鸦片。鸦片是毒品,也是药品。宗教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如果说世界各大宗教反映了宗教的积极面,那么,邪教就反映宗教的消极面。正教是用以治病的精神鸦片,而邪教则是用来害人的精神鸦片、毒品。 

    此外,把邪教与宗教对立起来,实际上是在变相地采用各种宗教所制定的邪教定义。这种定义的标准是自己的教义。每个自己认为是宗教的团体,都认为自己是真正的、完满的宗教,而其他的自称是宗教的组织不是低级、落后或堕落的宗教,就是假的、邪恶的宗教。依据这个标准,世界各大宗教的各个教派都有自己的邪教名单。我们认为邪教不是宗教,不过是把各个宗教和教派的邪教名单拿过来,去掉我们承认是正教的那些宗教组织或团体,挑出我们与他们共同认为是邪教的那些宗教组织或团体,再加上在我们看来是邪教的、但这些宗教或宗派未必承认为宗教的那些团体与组织,于是,我们就可以令各大宗教或宗派满意地宣布,邪教不是宗教。必须承认的是,这种办法非常实用,而且可以令各方满意。但从宗教学的立场上看,这实质上还是在判教,而不是在做较为客观的分析。它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它可能把本来是无害的某些自认为是宗教的团体或组织当作邪教。 

    从现实看,有的邪教是从古老的宗教演化而来,或者直接就是古老宗教的延续而来,对之没有做任何大的改变。如印度教的某些教派还在向毗湿奴神献活人祭。这种邪教本身就是宗教,只不过因为它没有根据时代要求在教义、实践、仪式等方面要求调整自己,或者被其领导人为了个人野心或私利以及集团的政治图谋而被引上了邪恶的道路,因此才成为邪教。 

    总而言之,从来源来看,邪教有三种类型,一是膜拜某种东西或宣扬某种邪恶理论并以邪恶的手段去实现它的组织;二是披上宗教外衣的邪恶组织;三是宗教组织堕落而成的邪恶组织。这表明,邪教可能与宗教有关,甚至可能原本就是宗教。所以,我们所讨论的邪教与宗教的本质区别问题实际上是邪教与正教的本质区别问题。 

    三、 邪教与正教的本质区别 

    邪教与正教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一正一邪。正邪之别的根本就是道德。在这方面,已经有相当多的文献。不必要在这里过多地重复。笔者认为,还有两点值得引起特别的重视。这就是末世论与魔鬼论。 

    一、末世论。宗教都有自己的末世论,而邪教可能有末世论,也可能没有。如果邪教有末世论,那么,它与正教的末世论也有根本的不同。这就是,正教的末世论总是一种在上、向前的末世论,它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警示、一种立足于现实才能实现的奋斗目标。因此,它虽然贬抑现实,但却是在肯定现实应有价值的基础上来进行的。也就是说,正教的末世论是对现实的一种批评性扬弃。而邪教的末世论则完全否认现实的价值,而且往往宣传一种具体的末日论。所以正教要人们在现世好好生活,为来世更美好的生活做准备;而邪教则要人们在某个具体的时间之前抛弃世上的一切,等待末日到来;或者把一切捐献给教主,以求教主帮助他渡过末日的灾难。 

    二、魔鬼论。一般宗教中都有魔鬼的存在。魔鬼作为恶的一方与作为善的一方的神争夺信徒的灵魂和肉体,所以在宗教中通常都有驱赶和消灭魔鬼的仪式。但是,这种活动在正教中一般没有太大的位置,而且多被视为下流的活动,不登大雅之堂;只是在将魔鬼内心化、强调心魔的情况下,它们才在高级的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但这时驱赶和消灭魔鬼的活动已经多是在个人内心进行的事情。而邪教则特别强调魔鬼的地位,并不遗余力地宣传魔鬼,把魔鬼实体化,具体到某一个人或某一些组织或认为所有不是信徒的人都在魔鬼的队伍里,结果驱赶和消灭魔鬼的活动就可能变成针对具体的个人、组织甚至全社会的敌对活动。有的邪教甚至以魔鬼取代主神的地位(如撒旦教),干脆对魔鬼顶礼膜拜,用人祭、性放纵等邪恶活动尽力讨好它。还有一个重大的不同,正教一般不举行驱赶和消灭魔鬼的活动,即使其庸俗神职人员举行这样的活动,收费也是不多的;而邪教则不然,很多邪教经常举行这类活动为主要,收费很高(如科学教),以此敛财。同时,对魔鬼的宣传越多,魔鬼的能力被说得越神奇,就越能突出邪教教主的神奇,这对神化教主、控制信徒,都是非常有用的。 

反邪教心得体会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7)04-0034-02

一、政治资源的涵义

政治资源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美国当代著名的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首次将政治体系的概念引入政治学研究之中,认为 “为了便于实际研究,有必要把政治学描绘成探讨人们如何为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问题。”这就要求政治体系必须掌握一定的资源来保证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转和有序发展,这样政治资源的概念就应运而生。早在1940年,英国的Fainsod就提出在公司管理中应该动员三种类型的资源即财政(政治运动的经济支持)、人力(议员和律师)、政治(政治联合)。后来的一些管理学研究者如:Leone、Wilson、Yoffie等相继发展了政治资源的理论,逐渐把它引入到公共政策领域之中。

政治资源是政治体系内的一个要素,是指存在于政治体系中的一切可以为政治主体所享用的物资、设备和力量的总和。政治资源包括社会支持力、公众参与水平、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政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国家财政收入,还包括经由政治体系的特殊劳动方式而产生出来的政治产品,如法律、政策、体制、机构设施等,它们根源于社会支持或委托,并为政治主体的享用提供保障。

二、政治学视角下邪教组织的本质

政治学中有众多行为主体,政治社团就是其中之一。政治社团是指社会团体中以政治功能为主的特殊社会群体,通过有组织的政治活动,来影响、参与政府的决策以实现自身利益的社会组织。

从政治社团的政治功能上来看,许多邪教组织首先也是一个政治社团,从而也就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政治主体。1.历史性。政治社团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一贯道”,还有在十几年前出现的、影响极坏、已被我国政府取缔的“法轮功”;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人民圣殿教”“天堂之门”“大卫教”等都是历史的产物。2.有组织的从事政治活动。纵观世界上的各种邪教组织,为实现邪教“教主”的政治野心,无不采用有组织的极端手段与现实社会相对抗。日本“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就是在试图通过选举进入日本政治核心的图谋失败后,而有组织的在东京地铁施放毒气的。3.群体性。政治社团虽然是社会政治体系的组织要素,但它却是群体性的政治组织。邪教组织正是利用这样的社团组织去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为此,他们极力发展教徒。“太阳圣殿教”、“人民圣殿教”、“奥姆真理教”“天堂之门”、“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都有众多的成员;从政治社团的类型上看:1.邪教组织寻求的是一种特殊利益,主要是邪教组织成员特别是高层的利益。 2.邪教组织依附某种政治势力。“法轮功”就是依附外国的反华势力。3.邪教组织是未经法律允许并以非法形式开展活动的政治社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治学视角下邪教的本质:邪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社会中一个为了寻求特殊利益依附于某种政治势力的非法性政治社团,是政治社会中的一个的政治主体。

三、削弱和瓦解邪教组织的政治资源,摧毁邪教组织存在的政治基础

政治主体和政治资源的关系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政治资源是政治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与保障。政治主体的的存在和发展既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源的维持,也需要一定的精神资源的支持,它在总体上依赖于政治资源状况;政治主体可以调节和增加政治资源的总量。政治主体的存在和发展虽然依赖于政治资源,但政治主体也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它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动性增进资源的积累。

既然邪教的本质是政治社会中的一个政治主体,与政治资源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那么反邪教工作就应该从削弱和瓦解邪教组织的政治资源上着手,摧毁邪教组织存在的政治基础。

(一)削弱和瓦解邪教组织的政治资源

第一、在意识形态领域,教育广大群众认清邪教的本质,从社会支持力上削弱邪教的政治资源。通过在社会上广泛宣传,使广大人民认清邪教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本质,使人民群众增强对各种封建迷信、伪科学、反科学和神秘主义现象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增强人民群众与它们进行斗争的自觉性和战斗力。

第二、党和政府应该利用产出的政治资源例如:法律、政策、政治权力等来削弱邪教组织的政治资源。邪教组织作为一个政治社团有其严密的组织结构,因此要夺取同邪教组织斗争的彻底胜利,除了削弱其社会支持力外,还应该利用党和国家的产出的政治资源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摧毁其组织体系,依法打击极少数邪教骨干分子和继续从事非法活动的死硬分子,从而在政治实体上消灭邪教组织。

第三、从财政上削弱和限制邪教组织的政治资源。 在政治资源中,财政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它规定和支撑着政治主体的存在和运作,是政治资源中的经济基础。邪教组织往往有充足的组织经费,邪教头领及其骨干分子以传教、举办辅导班、出版辅导教材、设立公德箱等手段大量骗取教徒钱财。有的邪教组织还得到反政府势力的经济支持,以此保障邪教组织进行政治活动。因此党和国家应该从经济上掐断其经济命脉,严格审查各类出版物,杜绝非法传教活动和各式各样的辅导班、研究会,从而堵塞邪教组织的敛财渠道。

第四、搞好国际关系,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削弱邪教组织的政治资源。邪教组织是一种依附性的政治社团,他们在境外寻求政治支持,在国内组织策划反政府的政治活动,从而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营造和谐稳定、宽松友好、团结合作的国际环境对于铲除邪教组织是十分必要的。当今某些国家的反华势力为达到抑制中国的目的,给予邪教组织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支持。因此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与所有反对邪教组织的国家达成共识,采取措施威慑反华势力的猖獗活动,对于消灭邪教组织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努力增进党和国家政治资源的积累,为彻底战胜邪教奠定更坚实的政治基础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当前社会转型的复杂性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极为复杂的影响,一些人在认识上出现混乱、疑惑和偏差,信仰上出现了危机,给邪教组织以可乘之机,为党和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保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巩固党的政治精神资源,就必须增强舆论引导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努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而有效地增进党和国家的政治精神资源。

2.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提高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争取社会支持力。任何一个政党都是靠赢得社会和人民的支持而实现稳固执政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这一宗旨要求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与群众同甘共苦,充分发挥好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以抵制邪教组织的渗透和侵蚀,扩大党的群众资源,不给邪教组织以任何可乘之机。这是扩大党和政府社会支持力的唯一途径,是扩大政治资源的必由之路。

3.发展经济,提供充足的社会共享资源,化解社会矛盾,提高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分析邪教组织成员的动因,大多是工作失落、生活困窘、文化水平较低,导致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社会转型时期收入差距过分悬殊,贫富差距拉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非常困难,农民困苦境遇得不到改善,教育医疗体制亟待改革等。作为党和政府来说,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物资财富是社会稳定的前提,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因此党和政府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充裕的物质财富,为社会成员提供充足的社会共享资源,在此基础上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

4.提高公众的参政议政水平,注重选拔政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发展民主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一个人首先是政治的,然后才是社会的和个体的。为此,积极创造条件让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政治活动,疏通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治透明度,增强公民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从而也就使社会成员远离邪教,表现出鲜明的政治意识,有利于充分发掘和选拔大量优秀的政治人才,作为党和国家政治人才资源的储备力量。

反邪教心得体会篇4

何谓邪教?邪教难道真的那么可怕,罪不可赦吗?邪教就真的能欺骗那么多学生吗?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邪教组织数以千记,仅美国就有700多个。其中不乏有许多学生受到邪教组织的蛊惑。邪教之邪,在于它妖言惑众。邪教的名目形形色色,但其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当前,邪教组织在一些国家,一些城市,甚至是在一些校园滋生蔓延,成为国际社会一大公害。

谁又会相信,多少机灵可爱的孩子会被邪教组织所吸引,被邪教组织所误导呢!可邪教组织也不傻啊。谎言是他们的空气,没有谎言,他们活不下去。他们用谎言,编织出一个个“五彩”的陷阱,等着鱼饵自动上钩。

邪教,它曾使多少学生迷失在“真实”的道路上啊!它曾使多少学生为追求一个谎言而丢下自我,而丢下学业,丢下父母啊!它又让多少心怀梦想的学生违背自己的本意,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啊!

黑暗拿出一枝红笔对后进生说:“你跟着我,我给你满分。”黑暗找出憎恨对孝顺的孩子说:“你吞了它,我还你父母一个健康。”黑暗送出抛弃,对心怀梦想的学生说:“收好它,我帮你实现你的梦想。”……

结果……

后进生拿着红笔,给自己的良心打了个0分;孝顺的孩子吞了憎恨,父母而疲惫不堪;心怀梦想的孩子保管了抛弃,于是抛弃了梦想……

邪教亦是黑暗,一望无际色黑暗。走进去了,也许就再也出不来了。但在黑暗之外的50厘米,就是灿烂的阳光,无边无际的阳光。

“不”我要脱口而出,我要对邪教如是说,我要从心底里远离邪教,拒绝邪教。

可是,邪教身影无处不在,叫我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怎么防,防也防不住啊!

谁说防不住?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所以“科学是拒绝邪教的动力。”科学,一个多么时尚的名词!无论男女老少,都离不开科学,都是科学的收益者。更何况学生呢!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谁不是以科技之眼看待周围的事物呢?对于邪教的谎言,拥有科学知识的人是很容易识破的。

黑暗拿出一枝红笔对后进生说:“你跟着我,我给你满分。”黑暗找出憎恨对孝顺的孩子说:“你吞了它,我还你父母一个健康。”黑暗送出抛弃,对心怀梦想的学生说:“收好它,我帮你实现你的梦想。”……

结果……

后进生丢掉红笔,昂着头说:“我会靠自己获得满分的。”孝顺的孩子莞尔一笑:“拿走你的憎恨吧,父母会因科技而健康。”心怀梦想的孩子放眼天空:“我不需要你,我的梦想我会靠自己实现。”……

50厘米之内,还是黑暗;50厘米之外,就是光明。我们是光明的孩子,我们是科技的未来,我们是拒绝邪教的一代人。

如果科技是水,我们则是鱼,是离不开水的鱼。

如果科技是地基,我们则是房子,是离不开地基的房子。

如果科技是臭氧层,我们则是地球,是离不开地球的臭氧层。

如果邪教是酸雨,我们则是地球,是拒绝酸雨的地球。

如果邪教是含氧氟烃,我们则是臭氧层,是拒绝含氧氟烃的臭氧层。

反邪教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宗教;邪教;界限;反对;抵御

当前,反邪教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赢得这方面斗争的胜利,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划清宗教与邪教的界限,旗帜鲜明地与宗教极端思想做斗争,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活动。

一、劃清宗教与邪教的界限

关于宗教,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宗教的根源、宗教的发展和消亡、宗教的特点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人的异化形式,宗教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应,在这种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宗教根源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同其他事物一样,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宗教的消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当人摆脱了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获得彻底的自由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宗教才能消亡。宗教具有长期性、民族性、群众性、复杂性、国际性的特点。宗教作为颠倒的世界观,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意识形态,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宗教的消极作用是明显的,所以马克思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但宗教主张向善、仁爱、和平、中正的本义,也有它的积极意义。宗教在给予人们某种精神寄托、痛苦解脱、心灵安慰上也有一定作用,尽管人们从宗教中得到的只是虚幻的幸福。在人类的文化长河中,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化的繁荣也有它的独特贡献。

邪教是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无论以何种名义出现的邪教,都有如下共同特点:(1)借用宗教的一些名词术语来编造歪理邪说,散布迷信思想。(2)在宣传世界末日、制造恐怖气氛的基础上,神话教主,鼓吹只有忠诚于教主才能在世界末日来临时获得拯救或成神成仙,推行狂热的教主崇拜。(3)对信教徒通过洗脑、恐吓、诱骗等手段实施严酷的精神控制。(4)建立严密的组织并进行秘密的结社活动。(5)不择手段疯狂敛取钱财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邪教的邪恶本质,使邪教成为地地道道的社会邪恶势力。

区分邪教与宗教的区别要把握如下五点:(1)看历史。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邪教则都是短期内冒出来的极端功利化的社会组织,往往会对社会进步产生极为严重的破坏作用。(2)看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宗教有爱国利民的传统,号召信教群众热爱国家,拥护政府,提倡平等博爱、济世助人、同情弱者等。邪教则对抗政府、危害社会、蒙骗坑害群众、教唆人们消极厌世、不事生产,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3)看与信徒之间的关系。宗教对信徒参加活动的时间和次数等均没有严格的要求,信与不信比较自由。邪教则对教徒实施精神控制,教主与教徒之间绝对是服从与被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以这种关系维系邪教存在的组织基础和精神纽带,带有明显的强制性。(4)看崇拜的对象。宗教崇拜的是远离信徒的精神存在、是一种精神领域内的最高信仰。邪教则崇拜一个活着的、具有强烈功利目的和政治目的的教主。(5)看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宗教有组织但其活动是公开的,是接受政府依法管理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邪教则是秘密结社组织,活动隐蔽诡秘,行为偏激怪癖。

可见,邪教并非宗教。宗教虽然也有消极作用,但其积极意义也不容抹杀,因此国家才依法给予保护;而邪教则毫无积极意义可言,完全是破坏性的邪恶力量,因而国家必须给予打击。

二、旗帜鲜明地反对宗教极端思想

宗教极端思想,是指歪曲宗教信仰的本意,以错误的解读、偏激的阐发,诱使人离开信仰的正道而堕入歧途,干出破坏社会安宁甚至伤害生命的暴行。宗教极端思想就是一种邪教思想。当今世界,宗教极端思想和暴力恐怖活动已经成为社会毒瘤,我国也深受其害,以“东突”势力为首的“三股势力”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而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极端主义,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宗教极端思想是暴力恐怖分子进行“圣战”洗脑、抱团成伙、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重要思想基础,打着宗教的旗号反宗教,对宗教教义进行极端的、歪曲的解释,完全背离了宗教本身。

宗教极端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具有强烈的政治性,目的是颠覆国家政权,分裂国家,在一些民族地区搞独立。二是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宗教极端煽动宗教狂热,激化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团结,就是这种排他性的证明。三是具有残忍的暴力性。宗教极端主张采取反人类的暴力恐怖手段,如绑架、暗杀、爆炸、投毒及武装暴乱等手段,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发生在新疆多地和昆明的一系列恐怖暴力事件就是证明。四是具有宗教色彩。宗教极端之所以打着宗教的旗号,是因为只有裹上一层宗教色彩、披上一件宗教外衣,才会有吸引力、诱惑力,才能产生它所需要的影响。一些人之所以能够被蒙骗、被愚弄,他们正是利用了信众虔诚和朴素的宗教感情。

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切实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对以宗教为幌子散布极端思想的要及早采取措施,加强对非法宗教活动的治理,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蔓延。同时,鼓励宗教界立足本土、扎根本土,继续深化宗教思想建设,坚持中国化方向,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信正行,自觉抵制极端思想、抵制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活动。例如,许多暴力恐怖活动是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进行的,人们就以为伊斯兰教是激进的极端宗教,这完全是误解。其实,中道即中正之道,是伊斯兰教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为宽容、仁爱、和平、友善、尊重生命等。宗教极端思想完全背离了伊斯兰教的根本精神。所谓“圣战殉教进天堂”就是对伊斯兰教的根本精神的歪曲。“圣战”在《古兰经》中本来是“奋斗”之意,指为真主而“奋斗、尽力”,不怕“艰辛”,并不承认以“圣战”之名,行恐怖之实。无论哪个宗教,都不会蛊惑信教群众、煽动仇恨杀戮。真正的宗教信仰,推崇的是劝善戒恶、仁慈宽恕、和谐共融、行德显爱。纯正的宗教文化,追求的也是人人和睦、天下一家、世界大同。利用宗教信仰从事和掩饰民族分裂主义,进行反社会、反人类的恐怖行为,是对宗教信仰及其核心价值的背叛和亵渎,也是对宗教基本道德观念和社會伦理的伤害和摧残。

2014年新疆考察中,殷殷寄语广大宗教界人士,要“旗帜鲜明反对宗教极端思想,通过科学解经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理解宗教教义。”2015年6月10日在中南海接受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的拜见时,勉励他刻苦学习、努力修行,秉承十世班禅大师遗愿,秉承佛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理念,积极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成为一位具有精深佛学造诣和深受僧俗信众爱戴的藏传佛教活佛。这不仅是对宗教界的期望,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宗教问题,反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根本遵循。

三、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活动

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由来已久,而且是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展开,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进行宗教渗透。这种宗教渗透绝非正常的文化交流,而是从事违反我国宪法法律和政策的活动,是以输入宗教极端思想为显著特征的活动。通过宗教渗透,他们企图与我们争夺群众、争夺思想阵地,制造社会动乱,颠覆我国的社会制度。可见,这已经不是宗教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当前,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日益加剧,现实中无孔不入,呈现组织化、系统化、精细化趋势。一些境外组织或者个人以投资办企业、合作办医院、兴办公益慈善事业等形式,或者通过旅游观光、文化交流、留学考察等合法渠道进入我国,暗中进行非法传教活动。有的则在境外遥控指挥,在我国培植地下宗教势力和人,建立据点,发展教徒,打压、分化爱国宗教组织。我国境内发生的一些暴力恐怖案件,都与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蔓延相关。近年来,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具有新的特点,比如互联网成为宗教渗透的重要手段,校园成为宗教渗透的突出领域。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们绝不能等闲视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抵御境外的宗教渗透活动。(1)必须始终坚持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这一宪法原则和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持中国化方向,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要以法律为武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夯实抵御宗教渗透的基础。例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这就是我们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法律武器。(3)要规范宗教对外交流活动。我们并不反对而且保护我国的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但绝不允许外国势力支配和干涉我国的宗教事务;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对外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动中要与宗教相分离,不得包含宗教内容、附带宗教条件。(4)要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强化监督环节,坚决防范网上非法传教、境外渗透和开展非法活动。(5)对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既要保护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同时也要加强对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的管理,禁止外国人在我境内成立宗教组织、从事传教活动。

反邪教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孙建实;劳淋;续贯疗法;经验

劳淋属于五淋之一,多因淋证日久,或病情反复,邪气伤正;或过用苦寒清利,损伤正气转为劳淋。临床表现为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时轻时重,遇劳加重或复发;小便赤涩不甚,溺痛不著;淋沥不已,余沥难尽,不耐劳累,苔薄,脉细。因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导师孙建实教授潜心于劳淋的防治20余载,认为用续贯疗法防治劳淋,疗效独特,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劳淋的发病机理

劳淋以肾气不足为本,膀胱湿热为标,表现为脏与腑、虚与实、正与虚、标与本的矛盾变化过程,形成了劳淋特有的发病机制和病理阶段。表现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两个不同发病阶段。发作期以膀胱湿热邪实为主,兼有脾肾虚,邪多虚少;缓解期以肾气不足之正虚为主,兼有余邪,邪少虚多。而肾气不足易招致邪毒感染,湿热邪毒又损伤肾气。因此,两个阶段相互联系,互为因果,脏病及腑,腑病传脏,邪伤肾气、肾虚易感,如此循环,持久难愈。所以应把本病的发作期与缓解期联系起来认识,看成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阶段,而当前尤其应重视缓解期的病理变化。

1.1 脾肾不足是缓解期之本

1.1.1 脾肾不足为本劳淋缓解期继发作期之后,而以脾肾不足为主要病理变化。临床上可见有头晕耳鸣,神疲倦怠、腰膝酸软无力、少腹不适、时有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亦可兼五心烦热或手足不温等症。造成劳淋肾虚的原因是复杂的,或素体肾气不足,感染湿热邪毒更伤肾气,肾气愈虚;或热淋失治,损伤肾气,转为劳淋。热淋乃体实之人为湿热邪毒感染而成正盛邪实、正邪交争的实证,治虽以祛邪为法,然尚需根据病情用药以适度为佳。若治不得法,药力不足,显证虽除余邪未尽,停聚下焦,暗耗肾气,日久则可见肾虚之候;若清利太过,湿热虽去,但正气受伤,因苦寒清利,克伐肾气,必露肾虚之证。《景岳全书・卷二十九》曰:“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无容辩矣。但有久服寒凉而不愈者,又有淋久不止及痛涩去而肥液不已淋如白浊者,此惟中气下陷及命门不固之证也”。或劳淋之发作期湿热邪毒伤肾,腑病及脏,肾气受损,加之治疗失宜,邪气去,正气伤,肾气不足,必有见证可循;或缓解期摄生失宜,饮食、劳倦、居处不慎,复伤肾气,则加重肾气之不足,且缓解期多不加防治,而致肾虚愈甚。

1.1.2 余邪夹杂残留劳淋缓解期虽以脾肾不足为主要表现,但多有余邪夹杂,常以湿热、瘀血为表现,邪少虚多。临证可见时有微热、心中烦闷、口干苦渴、小溲黄赤、少腹急满、舌质暗、有瘀斑、脉细涩等症。或由湿热邪毒感染,湿性粘滞、气血瘀阻;或因虚致瘀,肾气不足,气化不利,血瘀肾络。如《脉因证治・十九》曰:“有人患淋为血滞,故以四物汤内加杜牛膝而愈。死血亦淋也”。

1.1.3 脾肾不足为变证之源 劳淋以脾。肾虚为本,脾肾的盛衰决定着本病的转归,亦关系到变证的有无。若治疗得当,肾气得复,膀胱气化通利,水道通畅,纵有湿热邪毒亦不足为患,或正气胜,邪气去,疾病向愈;若治疗失宜,肾气日渐不足,非但极易引起本病的反复发作,且易生他变:或肾气不足,开阎失职,封藏不固,精气下流而成尿浊或膏淋;或气化不利,水液内停,泛滥肌肤,而为水肿;或邪热伤阴,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成眩晕;或病延日久,阴损及阳,肾阳衰微,气化无权,而成癃闭。或水湿不化,浊毒内生,泛于周身,发为呕恶,甚至神昏等危候。此诸般变证关键取决于肾气的盛衰。

1.2 膀胱湿热为发作期之标

劳淋由肾气不足而生,得膀胱湿热而发。即《诸病源候论》所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肾气不足邪毒侵入,蕴湿生热,形成发作期膀胱湿热的病理变化,邪多虚少。临床多见有小便频数、淋沥涩痛、欲出不出、欲止难止、小便黄赤、少腹拘急、灼热疼痛、心烦口渴、舌苔黄腻、脉象弦数。然而又与热淋不同,即使在发作期仍有脾肾虚之证,常见腰酸膝软、头晕乏力等症。可见发作期以膀胱湿热为主,兼见肾气不足,乃本虚标实之证。热淋为壮实之躯为湿热邪毒感染而成的正盛邪实之证。临证可见发热或发热恶寒等,热淋亦可反复发作,“蓄做有时”,但绝无正虚之候,病程亦短,若旷日持久,反复发作,正气受损,遇劳即发,则可转为劳淋。因此劳淋发作期与热淋应加以区别,外证虽似,病本则异,标同而本异。湿热邪毒之气乃发作期之病源,下窍前后二阴主司泄浊,常为湿热邪毒之所寄,尿道位居下焦,联通膀胱下窍,易感湿热邪毒之气,妇女又有经带胎产之事,加之房室不慎,更易蕴湿生热,患及本病。如《证治准绳・淋》曰:“入房太甚而败精流入胞中”。另外下焦停蓄湿热余邪,遇诱因而发,亦可为本病发作期之病源。尽管如此,壮实之躯常无足为患,若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水道不畅,则稍有诱因,下窍之邪毒便乘虚而入,上犯肾膀脏腑发为淋疾。

1.3 反复发作乃本病之特点

劳淋以反复发作为特征,复发之因除与下窍之邪毒及诱因有关外,关键在于肾气之不足。邪毒常寄于下窍二阴,诱因亦时可出现,然体实之人并不为患。若正气不存,肾气虚者则发为淋。肾气不足,脏腑不和,气化失职,州都不利,水道不畅,津液涩滞,无以制邪气,日积月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遇诱因便可使余邪复动,或邪毒上犯酿生湿热,停蓄膀胱,水道涩滞发为淋。可见缓解期脾肾虚是形成发作期湿热的病理基础,只要肾气不足存在,劳淋便易反复发作。所以,肾气不足是劳淋反复发作易感因素的本质。

2 劳淋的防治原则

2.1 关于淋证忌补

《丹溪心法・淋》曰:“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这里言淋之实者为宜,统论淋证忌补欠妥,淋有虚实之分,如热淋属实,劳淋属虚,且气、血、膏淋中又有虚实之别。如《证治汇补・淋病》日:“淋有以扶正驱邪为法。证有虚实,治有补泄,当以辨证为本,不可偏废”。如《临证指南医案・淋浊》云:“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当分别”。

2.2 劳淋的防治原则

肾者之蛰,封藏之本,又主水液、司泄浊,开窍于二阴,开闻相济,藏泄相助。若肾气不足可失封藏而精少,又可失疏泄而水停。治疗时驱邪不可过用清利,以免伤精,应佐以补肾之品;扶正慎用峻补,以防碍邪,须辅以淡渗之药。治劳淋同样如此。正如《医学正传・淋闭》曰:“肾虚极而淋者,当补肾精而利小便,不可独用利水药”。又如《景岳全书・卷二十九》曰:“虚劳者不宜峻用寒凉,当用补阴滋肾气”。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发作期以清热利湿,解毒通淋

为主,略投补肾之品,驱邪不伤正,邪去正安;缓解期以益气补肾为法,少加清利之药,扶正而不碍邪,正胜而邪去。但宜辨其余邪之性质,或为湿热余邪,或为瘀血停着。如《临证指南医案・淋浊》曰:“当察气分与血分,精道及水道,确从何来,……血瘀尽化结之方”。总之根据脏腑虚实正邪标本的轻重,加以辨证施治,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2.3 劳淋的中医续贯治疗方法

2.3.1 续贯疗法的根据劳淋以肾气不足为本,膀胱湿热为标,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表现有发作期和缓解期两个不同发病阶段。发作期以膀胱湿热邪实为主,兼有脾肾虚,邪多虚少;缓解期以肾气不足之正虚为主,兼有余邪,邪少虚多。在治疗上,宗于“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训,分先后专事一法而力专效宏。在发作期多以清热利湿,解毒通淋等祛邪之法。而肾气不足乃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脾肾虚可导致淋证再次发作,使其表现为反复发作。在发作期好转后,尚需进一步施以补肾,使正气强旺,邪无以入,以延长发作时间,乃至减少发作的次数。

2.3.2 续贯疗法的方法由于劳淋的发作阶段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大部分患者都会前来就诊,医生也都会对此有足够的重视,无论中西药物都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地缓解发作期的症状,除极少数病人难以缓解外,均可获得有效的治疗。然而,对于本病反复发作的控制,西药却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中医药的优势恰好就在于此,对于改善缓解期脾肾不足的状态,有很好的疗效。因此劳淋的续贯疗法关键在于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直至解除缓解期的脾肾不足的状态,以期减少复发,控制本病的反复发作。具体治疗方法如下。①发作期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通淋,方用“热淋方”。药用: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30g,连翘20g,蒲公英20g,山栀子15g,黄芩15g,蓄15g,瞿麦15g,泽泻15g,滑石30g,乌药15g,生地15g。方解: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既有清热利湿之功,用于湿热淋证效佳,又有清热解毒之效,在祛湿通淋之时,更加强清热解毒之力,对于急性发作之热淋证尤其适宜,为君药;栀子、黄芩、滑石、泽泻助君药清热利湿,蒲公英、连翘助君药清热解毒,篇蓄、瞿麦清热利湿通淋,为淋家要药,此诸药助君药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为臣药;生地清热之力既佳,而又有滋阴保津之功,以防热淋之津亏阴伤之变证,又可顾护人身之阴液,防止诸药苦寒伤阴,为佐药;乌药归肾与膀胱经,可行气止痛,引诸药到达病所,以速其效,为使药。诸药合用,主辅有序,药力集中,共奏清热解毒,化湿通淋之功。②缓解期治法:补益脾肾,通淋祛瘀,方用“益肾方”。药用:生黄芪30g,白干参15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5g,山茱萸15g,生地15g,枸杞子15g,篇蓄15g,瞿麦15g,赤芍15g,丹皮15g。方解:生黄芪、白干参均为补气之要药,脾肾并补,针对劳淋缓解期之脾肾不足,气虚精损为主的病机特点更为适宜,用为君药;泽泻、山茱萸、生地、枸杞子补肝肾之阴,与君药配合,共补肾气,茯苓、白术健脾益气,与君药配合,共补脾气,诸药辅君,共补脾肾,合为臣药;蓄、瞿麦清热利湿通淋,可清未净之余邪,又可防止扶正留邪之弊;赤芍、丹皮针对久病易成瘀的特点,切合病机,又可助诸药力,补而不滞,此皆用为佐使之药。诸药合用,劳淋缓解期之正虚可补,缓解期之余邪可清,主次分明,药力平和。扶正为主,可奏补益脾肾、通淋祛瘀之效。

反邪教心得体会篇7

从中医整体观入手,提出了银屑病的证治思路:素体血热是银屑病病机之本,毒邪伏结致其病情缠绵;辨证分型是关键,同时应结合局部辨证。针对银屑病病情反复发作及该病易致患者身心困扰的特点,提倡内外合治,形神同治,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

【关键词】 银屑病/中医病机;银屑病/中药疗法;银屑病/预防与控制;整体观

银屑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疑难病。银屑病诊断不难,但由于其好发于青壮年,发病原因至今不明,且病情顽固,复发率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银屑病,中医学文献记载有“白疕”、“松皮癣”、“干癣”、“顽癣”等病名,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较好,副作用小,是值得推广的绿色疗法。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在银屑病的辨证论治中,整体观亦始终贯穿其中。

1整体观的内涵

辨证论治和整体观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两大特点。整体观源于《周易》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1960年“整体观念”作为中医特色写进教科书[1]。中医基础理论的教科书在表述中医整体观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2)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人类在适应自然、社会环境的过程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从整体观认识银屑病的证治规律

2.1素体血热是病机之本,毒邪伏结致其病情缠绵银屑病病程较长,病情缠绵,致病因素与六淫外侵、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发病的根本在于素体血热。血热是机体和体质的内在因素。在血热基础上,加之外感风、湿、热之邪,情志内伤,饮食失节等诸多因素激发,导致血热蕴积于肌肤而发病。血热是病机核心,是发病的基础。血热夹湿毒,泛滥肌肤而发病;血热内蕴,日久化毒,热毒入营,损伤营血,而致血燥;热毒内蕴,血受煎熬而致血瘀,或营血不足,气血运行受阻而致瘀,血瘀内停,瘀久可化热,加剧热毒内蕴,形成不良循环,导致瘀热互结,故银屑病多以血热证为主,或兼湿毒、血瘀。

笔者认为引发银屑病的毒邪不是一般的邪气,而是各种内外邪气蓄积体内,酝酿所形成的对机体具有强烈损伤作用的致病因素。毒乃邪之渐,疾病初期,邪气轻微,因禀赋不足,素体血热,毒邪侵入人体,而致气血凝滞,营卫失和,经络阻塞,毒邪久蕴,外发肌肤而发病。患病初期,症状多轻微不易察觉,邪气得以潜藏体内。日久邪气蕴积化为毒,毒寓于邪而猛于邪,深伏痼结,难以剔除,遏伏体内,新血无以充养,瘀毒难以宣泄,以致内外之邪留滞肌肤,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致病情缠绵难愈。

2.2辨证分型是关键,同时应结合局部辨证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银屑病虽病发于表,表现为局部的红斑、鳞屑,却与整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认为银屑病是整体失调后表现为皮肤的良性增生[2]。对于银屑病的诊治,笔者认为应重视整体辨证结合局部辨证。整体辨证着重辨证分型,多从气血津液辨证,且主要从血辨证,血热、血燥、血瘀为本病的基本病机[3]。局部辨证时需查看局部皮损,根据皮损的变化判断疾病的分期,可分为进行期、静止期或消退期。若病情发展迅速,皮损呈点滴状,颜色鲜红,出现层层白色银屑,瘙痒剧烈,抓之有点状出血,多为进行期,辨证为血热内蕴;若病程较久,皮损多呈斑片状,颜色淡红,鳞屑较少,干燥皲裂,自觉瘙痒等,多为静止期,辨证为血虚风燥;若病情反复不愈,皮损多呈斑块状,鳞屑较厚,颜色暗红,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涩,辨证为气血瘀滞证;若皮损红斑糜烂,痂屑黏厚,或散在小脓疱,瘙痒剧烈,辨证为湿毒蕴阻证。

2.3七情内伤易致病,宜形神同治通过临床诊治,笔者观察到本病的一些发病特点:其一,发病多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冬重夏轻;其二,病程较长,病情缠绵,反复难愈;其三,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其四,患者性格多争强好胜,发病前精神紧张或经历过紧张的生活事件。有研究[4]已证实银屑病属于心身性疾病范畴,各种体征表现是该患者整体心身状态的局部体现。因此,情志因素对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较大影响。发病前患者大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工作紧张、过度疲劳、精神抑郁、环境变迁、考试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及家庭不幸等。中医虽无“心身疾病”的名称,但一直将七情内伤作为银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银屑病患者多为素体血热的青壮年,复因心绪烦扰,七情内伤,肝气郁结,使血热内蕴,郁久化毒,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由于银屑病的发生与七情内伤、肝气郁结等密切相关,若长期反复发作,使患者更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变化。情志抑郁不畅,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血行瘀阻而成血瘀,致皮损肥厚;或郁久化火,耗伤阴血,阴虚血燥,肌肤失于濡养,而出现皮损干裂、鳞屑等;肝郁乘脾犯胃,脾胃运化失司,湿热内生,郁久化毒,毒热壅于肌肤而见红斑等。鉴于情志内伤易致病,笔者认为银屑病的治疗应重视形神同治。《太平御览方术部》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银屑病的治疗多用舒肝解郁、调节情志的药物来调整气机[5],同时将药物与中医心理疗法相结合,可用移情易情法、引导法、调息法等调养精神。

3从整体观探讨银屑病的防治原则

如何预防银屑病的复发是当今的一个国际难题。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治疗银屑病,其作用是多部位、多靶点和多环节的,这对于发病机理复杂且致病因素较多的银屑病尤有意义。从中医整体观理论出发,笔者提倡银屑病的防治应通过内外合治、形神同治与防治结合来进行整体调节。作为医者,应加强对银屑病患者的认知教育、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病有一定的科学认识,指导患者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患者的中医养生教育,指导患者培养适合自己的养心健体方法,一方面需内养正气,调养体内精、气、神,保持正气的旺盛;另一方面,外防邪气,避免外来致病邪气侵害。通过“内养外防”的整体调摄,促进身体健康。银屑病患者患病后要合理用药,同时调饮食,畅情志,顺应自然,注意劳逸适度和体格锻炼等,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进而有望疾病的逐渐好转乃至痊愈。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247.

[2]杨雪琴.银屑病的整体治疗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3):246.

[3]张丽丽,周飞红.中医药辨证治疗银屑病临床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2):129.

[4]杨雪琴.银屑病心身疾病属性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J].武警医学,2006,17(7):483.

反邪教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 裘沛然 慢性肾病 验案

1990年笔者有幸拜名医裘沛然教授为师,17年来耳提面命,获益殊深。先生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仅以先生治疗慢性肾病(包括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为线索,谈一些 学习 和运用老师经验的体会,以祈受教于前辈及同道。

裘沛然治疗慢性肾病的经验

1.辨证思路

关于慢性肾病的病机, 目前 中医学书籍多与水肿病相联系,并有“其本在肾,其制在脾,其标在肺”之说,但从本病的临床表现 分析 ,决非水肿一证所能概括。裘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肾气血虚与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相夹杂,多有表里夹杂、寒热错综、虚实并存等情况。

表里夹杂:慢性肾病除表现为面色苍白、浮肿、腰酸、神疲、眩晕等里证外,常因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急性发作使病情加重,此与“外感引动伏邪”之说相符,故临床常见表里夹杂之症。

寒热错综:慢性肾病病邪久羁,阳气被戕,阳虚而生内寒,故临床有面白、肢冷、神倦、苔白、脉迟等寒象;但另一方面尚有余邪热毒蕴结未清,盘踞下焦的情况,故可见咽痛、小便混浊、血尿、血压偏高等火热内蕴之症。近代临床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氮质血症,用大黄附子汤治疗而获效,也足资证其寒热错综的病机。

虚实并存:慢性肾病病邪久恋,正气被戕;肾不藏精,长期蛋白流失,血清白蛋白下降;脾不统血,血尿频频,严重贫血。精气血皆匮乏,此属本虚;由于脾肾亏虚,气化失司,导致水饮痰浊稽留,严重者可出现氮质血症,此属邪实。

《素问·评热病论》原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裘教授认为:“邪之所蕴,其气更虚”,“虚之所在,受邪之地。”如果正气不能驱邪,也可反从邪化,故津液酿成湿浊,血滞导致瘀血,出现正气愈虚则邪气愈实的情况。故慢性肾病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肾气血亏虚和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相夹杂。

2.治疗大法

表里合治:选用羌活、白芷、紫背浮萍、苍耳草、蝉衣、黄芪、黄柏、漏芦、半枝莲、生白术、生甘草、仙灵脾、土茯苓、黄芩等药物,对慢性肾病因感冒而急性发作者,有一定疗效。方中既有辛散祛邪之品,又集解毒、泄浊、健脾、利水诸药。其中羌活一味,入太阳、少阴二经,与黄芪相伍,对预防感冒效胜玉屏风散。 现代 研究 证明,辛散祛风药如蝉衣、苍耳草、白芷等,不仅可疏解表邪,且能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抗过敏作用,对减轻或抑制感染后变态反应性损害,消除蛋白尿等有一定作用。故即使表邪已解而蛋白尿未除者,仍可沿用一段时间,其与解毒泄浊、健脾利水药相合,可表里双解,标本兼顾,相得益彰。

寒热兼施:选用生熟地黄、巴戟天、肉苁蓉、茯苓、黄芩、龙胆草、炮附子、肉桂、生姜、大枣、黄柏、知母、仙茅、仙灵脾等药物,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型者,呈阴阳两亏,上盛下虚之证。实践证明,寒热兼施法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对改善肾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利涩同用:选用生米仁、茯苓、猪苓、汉防己、大黄、玉米须、生白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与覆盆子、金樱子、五味子、乌梅肉、补骨脂、楮实子、牡蛎等相配伍,适用于慢性肾炎混合型者。笔者在治疗过程中体会到,不独固肾涩精方药对控制蛋白尿有效,即使是清利水湿的玉米须、猪苓、茯苓等,也有消除蛋白尿的功效,这可能与邪去则正安,水湿不除则肾气不能化精,精气流失也就难以控制有关。因此,通利水湿与固摄肾精,两者不可偏废。

补泻并投:慢性肾病经过较长时期的病理演变,正气衰惫,邪气留恋,水湿痰瘀滞留更甚,出现氮质血症。临床出现正气不支, 浊邪弥漫之势, 严重的还可出现动风之证。故治疗必须融补益脾肾气血阴阳和攻泻湿浊、水气、瘀血于一炉。裘教授常选用黄芪、党参、巴戟肉、仙灵脾、黑大豆、炮附块、干姜、黄柏、土茯苓、泽泻、牡蛎、生大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漏芦、白蔹、益母草、丹参、桃仁、红花等,一般用量偏重, 中病减其制。本病至此,已入险途,应引起注意。

以上各法,可参合应用,不可拘执,方不致以偏概全。

病案举例一:前年裘教授曾治一来自宁波的7岁患儿,经某 医院 拟诊肾病综合征伴慢性肾功能不全。住院2月余,迭经各种西药治疗,未能收效,院方已发病危通知,患儿家属慕名邀诊。见病人面色苍白,神气萧索,全身浮肿,腹大如鼓,胸膺高突,阴囊肿大透亮,小便点滴难下。诊其脉微细欲绝,舌体胖,舌质淡,苔腻水滑。此正气大虚,气不化精而化水,水湿泛滥,流溢皮里膜外。病经迁延,形神俱败,证情险笃。

裘教授拟一方:生黄芪50g,土茯苓30g,黑大豆30g,大枣7枚,牡蛎30g (捣)。3 剂后,小便通畅,肿势稍退,神气略振,脉较前有力。药有效机,原方加巴戟肉15g,黄柏l5g,泽泻l8g,再服1周,尿量增多,水肿大减,阴囊肿基本退尽,神态活跃,脉细有神。以上方增减,连服3月,诸症全消,体检化验均在正常范围,随访2年未复发。

体会:肾病综合征的病机较为复杂,归纳起来不外乎本虚标实。本虚指脾肾两虚,标实指风邪、水湿、瘀浊留滞。故 治疗 应当标本兼顾,补泻并施。本案患者病变 发展 迅速,2个月中,正气大虚,气不化精,水湿泛滥,形神均见危象。方用先生“补肾理泄汤”加减,令证情化险为夷。方中黄芪为君,有补气、固表、摄精、升阳、利尿之功。先生认为,大剂黄芪,功盖人参,此即仲景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巴戟天与黄柏配伍,一阳一阴,均为补肾要药。前者温而不热,益元阳,补肾气;后者苦寒而滋肾益阴。元代名医以一味黄柏制大补丸,别有深意。黑大豆入脾肾二经,《本草纲目》记载其“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解毒”。明代张介宾有“玄武豆”之法。现用于消除蛋白尿及纠正低蛋白血症有一定功效。牡蛎有涩精气而利水气作用;土茯苓利湿、清热、解毒、泄浊;泽泻渗湿泄热,养新水,去旧水;大枣健脾和营。全方有补气、健脾、益肾、利水、解毒、泄浊之功,对改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均有良好功效。先生用此方为基础,应变于临床,屡获效验。

运用导师经验治疗慢性肾衰的体会

裘沛然先生认为:疑难病证,系指各个系统中迁延不愈的多种疾病。虽然所有疾病的形成,都由邪正的矛盾所导致。对于疑难病证来说,则邪正之间的关系,就比一般疾患更具有复杂性,并有其特殊性。中医学六淫之邪,疫疠之气,七情过极,劳倦伤中以及痰、瘀、滞、积等等,都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人体在致病因素——邪的 影响 下,机体正常功能遭到破坏而产生疾病。中医学中的辨证论治,即以邪正学说为依据。辨证实际上就是辨别病邪侵袭与正气损害情况,并 分析 由此而发生的病机进退和病情变化。至于疑难病证的机理比较复杂,其所以缠绵难愈的原因,主要由于以下几个特点:(1)有的疾病,正气表现非常虚弱,失却制止病邪的能力,导致病情迁延。(2)有的疾患,病邪相当峻厉,人体正气不能抗拒。(3)病情出现复杂情况,或表里同病,或寒热错杂,或大虚大实和虚实夹杂。(4)病邪深痼,如风邪、火毒、沉寒、顽痰、黏湿、瘀血、滞积,相互胶结,深入隧络,不易祛除。(5)意志萎顿,神气萧索,对医疗失去信心。此外,还必须注意宿疾兼新病,内伤兼外感,以及平素嗜好及误治或失治等等。总之,疑难病证的形成,往往不是单纯一种原因,而是几个因素凑杂在一起。所以,辨证必须细致,分析要求全面,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比较正确的治疗 方法 。裘老倡治疗疑难病八法(曾经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是其长期临床经验的结晶。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先生主张采用养正徐图法、反激逆从法、大方复治法、医患相得法等综合 应用 。养正着重补益脾肾,兼顾气血;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错综复杂,往往寒热虚实兼夹,所以经常要采用寒热同治、补泻并用的反激逆从法;因为病情比较顽固,有时要用大方复治法;而对于久病之人,药物治疗应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医患相得法十分必要。这些都是临床治疗疑难病证的宝贵经验。

病案举例二:沈××,男,2004年10月14日初诊。诉其最近消瘦,疲劳乏力,腰酸头晕,面色发黑,食欲不振。追问病史,十年前曾经患慢性肾炎,痊愈后从未作过检查。嘱其检查肾功能、血液常规及小便常规。结果:尿素氮8.5mmol/l,肌酐164μmol/l, 小便常规示蛋白(++),血液常规基本正常。血压140/95mmhg,诊舌苔白腻,脉搏弦滑。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治拟补肾摄精,祛毒泄浊法。处方:黄芪30g,党参15g,苍白术各12g,仙茅12g,仙灵脾15g,女贞子15g,楮实子15g,米仁根30g,黄柏12g,土茯苓30g,车前子15g,六月雪30g,玉米须15g,泽泻12g,制大黄12g,益母草15g。

2004年10月28日二诊:药后证情无进退,食欲稍振,大便每天2~3次,诊舌苔薄白腻,舌下络脉微见瘀紫色,脉搏弦滑。证属痼疾,当守法恒心调治,缓缓图功。处方:黄芪30g,丹参15g,党参15g,炒白术12g,红花6g,桃仁12g,仙灵脾15g,女贞子15g,楮实子15g,米仁根30g,黄柏12g,土茯苓30g,六月雪30g,玉米须15g,苏叶15g,制大黄12g。上方加减治疗2月,复查小便常规基本正常,尿素氮6.5mmol/l,肌酐142μmol/l,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舌苔薄腻,脉弦滑,血压140/90mmhg。继续以补肾理泄法化裁,其中血压升高时,加用珍菊降压片每次1片,每天2~3次;腰酸头晕,加杜仲、桑寄生、怀牛膝、天麻、杞子、熟地、山茱萸等;食欲不振,加陈皮、制半夏、炒谷麦芽、佛手等;大便不通,加生大黄或土大黄;浮肿加茵陈、车前子、河白草、汉防己、地栗梗等;泄瘀浊毒,加参三七、泽兰、漏芦、白蔹等。3年治疗随访中,曾经有多次反复, 目前 各种化验基本正常,自觉症状消失,现在仍在维持治疗中。

上一篇:榜样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七一讲话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