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岗就业工作措施范文

时间:2023-10-28 06:08:16

稳岗就业工作措施

稳岗就业工作措施篇1

20xx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就业压力可能是历史上最巨大的,必须要有最困难的准备。要切实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就业形势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造成的影响

??20xx年第四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逐步加重,导致就业压力增大,由于就业导致的社会稳定问题凸显。

??1. 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 ?首先,国内就业增长受到明显抑制。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影响,就业增速明显放缓。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是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和金融、房地产、大宗能源、原材料行业。外需和内需同时减少,导致就业需求萎缩。20xx年10月,城镇新增就业增速为8%,是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下滑,证实了就业增长放缓的事实。对8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的调查显示,20xx年第三季度以后的用工需求下降了5.5%,这是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滑。

??第二,国内新增失业有所增加。先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大量关闭,导致约15%以上、20xx多万农民工提早返乡、流动就业或失业。与此同时,内地一些企业、特别是为大企业做配套生产的中小企业,也出现岗位流失。此外,民营的金融、房地产等部门也有减员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重点监测显示,第三季度被监测企业中,有一半企业存在岗位流失,新增岗位和流失的岗位增减相抵,出现了负数。在经济下行时期,这些失去岗位的劳动者很难重新找到新的工作。

??第三,海外回流劳动力不断增加。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形势的普遍恶化,以及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的萎缩,一些已经失业和面临失业的海外劳动力转而回国寻找就业岗位;一些国际劳务承包工程也受到影响,以及一些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劳动力就业机会而限制国外劳动力就业的政策,都导致海外就业的劳动力回流不断增加,加重我国国内的就业压力。

??2. 就业引起的社会稳定问题日益凸显

? ?首先,劳动者权益受损情况增多。随着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形势趋于严峻,社会保障面临新的困难,劳动争议和举报投诉案件数量上升。一是企业关门拖欠职工工资情况增多;二是因企业无力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而发生争议。一些企业为了逃避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责任,以其他裁员方式规避解除劳动合同。

??第二,社会贫困问题逐步加重。迄今为止,受影响的主要是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就业人员,他们主要是农民工、城镇待业青年、下岗失业人员等。他们就业时很多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参加社会保险。金融危机后,他们更难找到工作,又失不起业,会因此而陷入长期贫困和就业缺乏保障的状况。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20xx年的就业形势

??1. 总体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20xx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20xx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较难有根本性的转变;一批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处于放长假等隐性失业状态的职工,有可能会有一部分转为公开失业,20xx年失业率会有所增长;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20xx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形势如下:

??从供给来看,新增非农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新成长的劳动力,二是失业人员。20xx年各级各类学校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人数近1800万,绝大多数需要进入非农领域就业;按目前4%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计算,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约830万人。按照目前 5.3%的调查失业率推算,则失业人数达1600多万。新增非农就业需求总量合计约2600-3400万人。即使假定约700万的农村劳动力不向城镇转移就业,也有大约20xx-2700万的城镇劳动力供给。

??从需求看,按目前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社会新增就业0.107个百分点(或85万人左右)估算,假设20xx年gdp增长7%—9%,则带动新增就业800—1000万人。城镇劳动力供过于求,缺口在1200万-1900万人。失业率将可能攀升到6.3%。

??2. 三类就业群体需要特别关注

? ?20xx年,三类就业群体需要特别关注。一是大学毕业生。20xx年求职大学生将达到700万,压力巨大。二是农民工。农民工队伍中的主体已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大多想在外继续寻找就业机会,根本不可能在农村稳定下来的。这一群体如果外出不能找到工作,将是一个极大的社会问题。三是城镇低学历青年。这一群体中需要就业的人数大约为600-800万。受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双向夹挤,他们在中高 端和低端劳动力市场上都不是很受欢迎,导致这部分劳动力失业率高,非正规就业多,就业极不稳定。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由于文化程度低、技能不足、就业不稳定等特点,这类青年也将是受到冲击很大的群体。

中国政府采取的稳定就业的措施

??针对当前经济和就业形势,中国政府已实施一系列积极政策和举措。除了财政、货币等政策加大投入扩大内需外,在就业方面出台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措施,调整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通过保企业来稳定就业岗位,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一)稳定就业岗位的措施

??稳定就业岗位的措施主要是增强社会保险制度的灵活性和劳动关系调整的灵活性,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减少裁员。

??1.在20xx年之内,可以阶段性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费率,减轻困难企业缴费负担和参保人员费用负担。

??2.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可以在20xx年之内、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

??3. 调控和预警失业,鼓励国有企业减少裁员。

??4.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和就业专项资金,支持鼓励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办法稳定员工队伍,并保证不裁员或少裁员。失业保险基金可用于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5.暂缓调整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指导符合条件企业及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实施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时制。

??(二)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

??维护社会稳定的措施主要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已经出台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条:

??1.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20xx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2.及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确保20xx年调整后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对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

??3.困难企业实行经济性裁员,可签订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的协议。

?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和农村内部增收空间;必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减少结构性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通过放松户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工作;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积极吸纳和稳定大学毕业生。

??2.减少或推迟供给: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大学生;研究生或第二学位扩招。通过见习实习制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4.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所有高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系列服务。

??5. 为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

??(四)针对返乡农民工的政策措施

??1.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务农提高收入。

??2.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3.一些劳动力输出地方已经出台支持返乡农民工的政策:3个月以上未能重新就业的,当地政府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的70%给予失业救助,救助期不超过半年。

??上述政策措施对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农民工群体和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将发挥作用,但还远不足以消除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局势的影响,需要全社会各方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进一步维护就业稳定的对策建议

??20xx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就业压力可能是历史上最巨大的,必须要有最困难的准备。要切实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协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类服务业,扶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把增加就业岗位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一)维护社会稳定

??1.继续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工伤保险待遇,降低医疗保险基金起付线或提高封顶线,提高保障水平。

??2.着力解决各类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

??(二)促进就业

??1.将下岗失业人员纳入登记失业人员范围,在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促进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2.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及时帮助就业困难群众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

? ?3.落实好技能提升特别行动计划。充分运用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加强对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以及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根据需要延长培训期限,提高培训补贴标准,缓解就业压力,并以此提高技能水平,做好技能人才储备。

??(三)扩大就业

??核心就是“小三多,密非外”,即“小企业、第三产业、多种就业形式、劳动密集型、非公有制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正在考虑的主要有以下几条:

??1. 完善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金融信贷、社会服务等扶持政策;

??2. 全面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

??3. 扩大积极就业政策覆盖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操作办法,重点做好关闭停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四)改革高等教育体制

??实现四化,即教育模式灵活化,专业自由挑选;教育体制弹性化,更宽进、更严出;内容应用化,将大学分为职业性、专业性和理论性三类;教育层级职业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范现在的高校职业教育。

??(五)做好失业统计和失业监控

稳岗就业工作措施篇2

关键词:关键词:协解;稳定

中图分类号:D69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03902

非在职管理服务岗是针对油田移交到社区的协解、家属、离退休、内退等非在职人员不断增多,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在社区各三、四级单位专门设立的岗位。由于协解人员在非在职群体中所占的人数最多,构成情况最复杂,所以成为非在职管理岗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

协解下岗失业人员产生于2001年,当时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和要求,从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大格局出发,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相继开展了以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带资分流为主要措施的减员增效工作,全油田共有21705名职工自愿与油田协议解除了劳动合同,成为协解下岗失业人员。由于油田属于独立矿区,社会依托相对较差,同时受就业观念落后,技能单一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很难在社会实现再就业,导致这一群体心里不平衡,缺乏归属感,也给油田和生活带来不稳定的影响。2003年到2005年9月底油田通过各种措施实现了使有再就业愿望且有劳动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再就业的问题,所以从2007年起,做好协解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后的日常管理和极少数未就业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成为非在职管理服务岗的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为确保油田持续稳定发展,切实落实“管理上水平,用工见效益,稳定促和谐”活动精神,非在职管理服务人员要将协解下岗失业人员的管理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认真落实油田的各项政策,积极探索管理新途径。笔者从多年的工作实际认识到要做好协解下岗失业人员的稳定工作,要把握两个基本点:强化规范管理,突出真情服务,以实现协解群体长期稳定的目的。

1夯实管理基础,细化管理措施,逐步强化日常管理工作

(1)管理好协解下岗失业人员,是维护和谐稳定的大事。非在职管理工作人员应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体察民情民意,真心为民办实事,实施“送温暖”工程,用真心、热心和细心赢得民心。在此基础上,从协解再就业人员和不愿就业人员管理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夯实管理基础,细化管理措施,以再就业规范管理促进用工效益与和谐稳定的双丰收。

(2)完善管理程序,规范管理秩序。在管理过程中,根据协解人员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有无就业愿望,优先安排家庭困难、有强烈就业愿望的人员就业,对社会就业人员进行典型引导,政策性鼓励。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措施,强化监督考核,进一步规范再就业工作管理,提高用工效益和未就业人员的帮扶管理。要求再就业人员上岗前填写“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登记表”和签订“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书”。同时对各安置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要求,在满足岗位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协解人员实际情况制定考核、考勤制度。各三级单位应专门安排一名非在职管理人员对非全日制用工进行管理,不定期到用工单位督导、检查。另外,充分利用家访、送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解答,帮助协解人员理解相关政策,引导鼓励协解人员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实现多种形式的再就业。对未就业协解人员做好跟踪服务,尽最大努力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日常管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一是完善日常管理制度。为形成“用制度说话,用制度管人”的格局,制定出台符合实际、满足再就业管理正常运转的制度。内容包含劳动报酬管理、岗位奖惩规定、年终评优方式及工伤处理程序等。为加强再就业人员岗位管理,还应制定严格的请销假程序,通过加强考勤管理,严格考核制度,确保再就业人员正常的出勤率和较高的工作效率。二是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调研、座谈制度。为全面、及时地掌握再就业工作的运行情况,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再就业人员季度思想动态汇报制度”,坚持每季度由基层单位将调查和汇总的再就业人员的思想状况、工作情况向上级再就业中心集中反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应对措施,提高管理水平。除此之外,每半年组织一次再就业代表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意见和建议,为完善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同时,利用各种渠道做好再就业政策的宣传、解释,使再就业人员跟上形势发展、不断转变观念,正确面对现实,正确对待和珍惜自己的岗位和工作。三是建立不定期岗位检查制度。为确保再就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不定期对所有的再就业岗位进行检查,重点掌握劳动纪律执行情况、工作情况和考核情况,杜绝顶岗、混岗现象,促进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4)热心帮助,真情关怀送温暖。在工作中,坚持“问题想在前,工作做在前,道理讲在前,温暖送在前”,真心实意、千方百计的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为协解人员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帮助、生活上照顾、及时把党组织的关怀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使他们的事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帮。为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非在职工作人员坚持做到三个必到,即家中有喜事必到,出现丧事必到,生病住院必到。有的协解人员思想上不稳定,常说:“不办理协解手续就好了,别人生病可以找单位帮忙,可现在自己已经协解了,如有什么事,找谁?谁还会管?”非在职管理服务人员应及时了解类似情况,在生活和再就业工作等方面给予大力帮助,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5)以人为本,真情管理保稳定。协解人员作为一种特殊群体,管理难度相对较大。针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始终都应把做好协解人员的稳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积极靠上去,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形势,讲大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认真做好解疑释惑;对于个别思想不稳定等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协解人员,要采取“一帮多、多帮一”的方式,指定专人进行帮扶,定期走访交流,及时沟通思想。对局、社区级特困户及时联系社区工会和各三级工会,在生活上给予资助。对思想波动较大的协解人员,在做好政策宣传的基础上,实行跟踪管理,进行思想疏通,以期达到和谐稳定的效果。

2建立信息渠道,完善服务工作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调整、完善服务工作网络,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逐步建立健全服务工作机制。

(1)完善服务工作网络。为了进一步加强协解下岗人员的服务管理,要明确职责分工、工作原则及方案部署,相关基层单位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从社区到基层健全服务工作网络。一是成立协解群体稳定领导小组。以社区主要领导为组长,劳动工资科、工会和劳动就业技能管理站、办公室领导为副组长,组建二级管理组织机构,指导各三级单位开展再就业工作和协解群体稳定工作。二是成立三级协解人员服务管理机构。以三级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并设立三级专职再就业管理人员,成立三级管理组织机构,加强再就业人员的日常管理、考核以及对再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法。三是成立四级协解人员服务管理机构。以基层物业站、家委会副主任为组长、以非在职服务岗、家委会成员、户籍员为主要成员,成立四级再就业管理组织机构。具体开展再就业工作,负责向上级管理组织机构反映再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协调解决问题。

(2)畅通信息沟通渠道。要教育引导非在职管理服务人员切实克服松劲、厌战情绪,发挥好“宣传员”和“信息员”的作用。一是通过召开座谈会、电话联系、家访等方式,定期向协解人员传达上级部门的意见要求,宣传油田和地方的就业形势,讲解有关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精神,帮助他们了解形势、掌握政策,当好“宣传员”。二是工作人员加强与协解人员的沟通、联系,深入了解协解人员的思想动态、就业需求和生活困难,及时向所在单位汇报,当好“信息员”。

(3)健全服务工作机制。一是推行 “四定”工作制度,即定期联系、定期汇报、定期走访、定期反馈信息。要求工作人员每月通过座谈会、打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协解人员沟通联系一次,向所在基层单位汇报其思想动态、生活情况等;每季度进行一次家访,深入协解人员家庭,了解实情,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基层单位工作小组每月向上级部门汇报协解人员管理情况。二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将协解人员管理工作与基层考核、基层年度评优考核结合起来,每季度对工作得力、效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责任心差、态度不端正、工作不力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抓紧整改,情节恶劣的给予处罚,使协解人员管理朝着有利于单位发展,有利于油田稳定,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协解人员心情舒畅、生活水平提高的方向进行。

3预期的效果

3.1真情服务效果

日常管理工作中,坚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服务思想。逢年过节,各单位都组织相关人员到有困难的协解人员家中走访慰问,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热情地为协解人员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做好各种服务工作,对于他们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与其沟通。

3.2精细管理效果

通过细化各种管理措施,规范管理程序,对协解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作为弱势群体,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对待未就业人员和再就业人员一视同仁,管理工作中透着真情。精细管理的实施,既理顺协解人员的情绪,又锻炼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切实履行上级“管理上水平”的指导方针。

3.3制度辐射效果

通过强化制度建设,让制度引导再就业人员的工作行为,规范管理者对未就业人员的服务行为。对于再就业人员通过制度规范考勤、考核与兑现,平衡各种劳动关系,缓和管理与被管理者的矛盾和冲突,稳定再就业人员情绪。

3.4收入激励效果

对于再就业人员实行浮动工资,待遇与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挂钩,使那些出工不出力、拈轻怕重不愿做苦活、累活的人员得到较少工资,让那些踏实工作的人员得到应有的待遇,真正起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作用,较好地调动起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4现实意义

稳岗就业工作措施篇3

根据《**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抽查**省贫困县退出反馈问题整改的通知》要求,**镇认真对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抽查**省贫困县退出反馈问题整改的通知》(云开组办便签〔2021〕10号)反馈问题开展自查,举一反三,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艰巨;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后续帮扶任务比较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扶贫小额信贷存在用途不当和还款风险;贫困户对政策性收入依赖程度高,需着力提升低收入人群自我增收能力;扶贫特色产业的产业链较短,产业扶贫增收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方面进行问题排查和整改落实,现将排查情况和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

及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扶贫工作领导为副组长,各村挂钩村领导、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扶贫办,建立党委领导部门主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镇村互动,相关部门联动,全镇共同行动,以上率下抓落实,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确保整改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整改到位。

二、问题排查和整改措施

2020年12月,原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按20%的比例抽查了我省2020年宣布摘帽的镇雄县和福贡县。2021年 2月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反馈镇雄县和福贡县抽查有关情况,指出**省贫困县退出还存在5个方面问题。现**镇严格对照问题清单,认真逐一排查和整改,确保全面排查清楚、严格整改到位。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艰巨。

**镇存在此类情况。

2014年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乡镇,下辖18个行政村均为深度贫困村,识别建档立卡人口14858人,贫困发生率达49.99%;截止2020年10月30日动态调整之后,现有一般脱贫户4027户14649人、脱贫不稳定户371户1277人、边缘易贫户127户416人。其中,2014年脱贫718户2557人,2015年脱贫363户1423人,2016年脱贫66户246人,2017年脱贫663户2556人,2018年脱贫2475户8826人,2019脱贫113户318人,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目前我镇所有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

然而,**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依旧面临艰巨挑战,一是我镇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风险消除不彻底,目前我镇还有未消除风险边缘易致贫户16户55人,未消除风险脱贫不稳定户36户134人。二是农户收入结构不合理,在农户收入比例中,产业收入占比不高,政策性补助收入占比较大。

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防贫预警机制,制定《**镇农村人口精准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工作方案》,对本镇内的农业户籍(含农转城户籍人员)和农村常住人口实施防贫监测预警和帮扶。全镇共纳入精准防贫监测预警户469户,其中脱贫户357户;一般户112户,根据家庭情况分级预警、分级帮扶。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加大对农村人口的防贫监测预警力度,开展“建救助平台”、“建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建壮大村集体经济帮扶机制”、“建扶志扶智机制”的“四个专项行动”。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逐步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二是建立健全相对贫困对象监测预警机制,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或略高于5000元的所有农业户籍人口(含农转城)进行防贫预警监测,重点关注兜底脱贫户、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等情况造成大额刚性支出的农户,并逐户核实核准,制定整改方案,确保脱贫质量。

三是着力培育增收产业,推进产业项目建设。调优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土地流转、特色种植、生猪养殖等扶持奖励政策的落实,打造培育一批“能发展、可增收、稳得住、可持续”的新型经营主体。持续推进产业项目建设,通过加大产业项目发展;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带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办法实现**镇产业项目快速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周围农户增收致富,稳定脱贫成效,确保脱贫群众收入达标“稳得住”。

四是严格落实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监管要求,结合年度工作任务,加大工作调度和督查检查力度,持续压实部门行业责任、帮扶单位社会责任、干部为民责任。

(二)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后续帮扶任务比较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镇存在此类情况。

镇易地扶贫搬迁设置新街村半边街和布卡村老街两个安置点。搬迁人口涉及9个行政村24个村民小组423户155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91户1071人,同步搬迁户132户485人,目前所有搬迁对象均已入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因特殊的地理条件限制,搬迁群众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形成难度较大,搬迁群众致富难度大。二是搬迁安置点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整改措施:

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扶持的方式,通过产业和就业促进搬迁群众逐步致富。产业方面:一是通过迁出区土地流转、退耕还林增加群众收入;二是通过发展花椒、芒果等特色种植业促进搬迁群众增收;三是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机制,拓宽搬迁对象的增收渠道。就业方面:按照《**区易地扶贫搬迁“1115”精准就业扶贫行动方案》的通知(东办通〔2019〕16号)要求,采取“送岗(未就业的)、稳岗(已就业的)、跟岗(有意愿的)、引岗(无意愿的)、安岗(有困难的)”等措施,不断推动**镇搬迁群众就业深入开展。

2.加快推进搬迁安置点社区申报工作,加强对搬迁安置点各方面管理。加快搬迁点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开展安置点环境卫生整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多措并举让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三)扶贫小额信贷存在用途不当和还款风险

**镇存在此类情况。

整改措施:

组织镇村干部采取发放宣传册、视频音频、入户讲解等多形式,加强小额信贷资金的用途、放贷要求及贷款流程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正确使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严格按照群众发展产业的需求,应贷尽贷,同时加强贷款农户后续资金使用的跟踪管理。

(四)贫困户对政策性收入依赖程度高,需着力提升低收入人群自我增收能力。

1.着力培育增收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一是扶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特色种植、生猪养殖等扶持奖励政策的落实,打造培育一批“能发展、可增收、稳得住、可持续”的新型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已补助流转土地50亩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15家,流转面积1890.55亩,补助资金31.8万元。近年来,**镇已发展特色种植14230亩,培育了“能发展、可增收、稳得住、可持续”的新型经营主体25家。

二是提升产业组织程度。**镇已发展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项目2个,即:茶花土鸡养殖、五黑鸡养殖;已有10个村有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项目;2019年有1个村集体经济达到8万元,2个村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其余1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万元。2020年底通过光伏扶贫项目投入使用及其它集体经济产业的发展,1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了10万元。

2.着力促进稳定就业,鼓励务工增收致富。

2020年围绕实现有就业愿意的劳动力家庭“户均培训1人、户均转移就业1人”目标,完成区就业局下达的技能培训任务750人(其中建档立卡560人),引导性培训3000人(其中建档立卡2336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31人(其中建档立卡6600人)。一是抓技能培训及转移就业。根据群众技能需求制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完成引导性培训106人(其中建档立卡75人)。组织召开招聘会两场,宣传就业岗位2000余个,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07人,完成转移就业12988人。

二是抓岗位开发及服务保障。继续结合农村劳动力特点,围绕产业发展及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岗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继续加强送岗上门服务及务工宣传工作,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准确及时的务工信息,积极为辖区企业、致富带头人与农村劳动力搭建平台,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登记,用工信息查询、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

(五)扶贫特色产业的产业链较短,产业扶贫增收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镇存在此类情况。

1.产业发展方面。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在各项政策的带动下,**镇涌现出了一批上规模、有特色的种养殖业,如新店房村600亩脐橙种植、松坪村2万羽“五黑鸡”养殖、播卡村的5万羽的“茶花土鸡”养殖基地等等。“一村一品”的格局初现雏形。但是我镇产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着农业产业发展。**镇所辖村委会多处二半山区,水资源匮乏,农业灌溉基本靠降雨,靠天吃饭的现状短期内难有较大改观;连片土地少,基础设施薄弱,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困难,严重制约**镇产业发展。二是农业产业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小散弱现象仍然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虽然**镇在脱贫攻坚期间获得了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产业格局初见雏形,但**镇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的因素仍然制约着产业的发展壮大,资金主要向基础设施领域倾斜。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规模小、分散、整合程度不高的现象,抗风险能力弱,变数大。三是产业发展“一窝蜂”、同质化等现象突出。产业规划上不够科学合理;很多行政村仍存在等项目的现象,不会主动结合实际,村情,自然条件等科学规划产业项目,落地项目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整改措施:

一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资金支持,尽最大努力补齐**镇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降低农业生产基本靠降雨的依赖,增加产业抗灾能力。

二是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到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引导上,加大对优质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群众积极加入合作社,做大做强各村特色一品,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加大产业信息市场资源共享力度,搭上农村电商发展的快车,做到产得出来,卖得出去,解决产品没有渠道的难题。三是结合自身实际,结合上级部门规划,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布局,发掘更多优质产业,打造**镇特色产业品牌,在搞好生态保护的同时,推动**镇种养殖业的向好发展。

2.就业服务方面。2020年**镇实施转移就业1.36万人,组织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3750人。但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公益岗位设置不够科学,日常管理考核不到位。二是外出务工就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就业数据不够精准。三是劳动力素质整体有待提高,劳务输出可选择的工作岗位和群众收入有限。

整改措施:

一是制定农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完善公岗人员日常工作管理考核,促进公岗人员高效履职。二是加强沟通交流,发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就业扶贫工作队员等与外出务工人员多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务工时间、地点、岗位等情况变化,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就业数据精准到位,做到“帐实相符”。三是加强培训,引导和鼓励务工人员通过各种方法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保障群众就业和增收。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压实责任。全镇各站所(部门)、各村要高度重视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担当,举一反三,逐一梳理问题,对标对表完成整改。

(二)细化措施,切实整改。全镇各站所(部门)、各村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整改措施,实行“销号”管理,按时完成整改任务,做好整改台账的收集整理。

稳岗就业工作措施篇4

一、开展情况

(一)就业指导工作。今年以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103人,引导和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6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1人,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865个,农村公益性岗位1076个,开发疫情防控临时公益性岗位163个,为591人申报2019年下半年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社会保险补贴,补贴金额共计181.185492万元,为123人申报2019年下半年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补贴金额共计40.5683万元。

(二)求职招聘工作。疫情期间,通过大众网和就业微信公众号开展2020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大型网络线上招聘会,成都富士康、季茜鞋业等1686家企业招聘信息,合计岗位119007个,网上应聘及电话咨询17400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0290余人。通过4月26日“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岗位200余个,现场求职50人,达成初步意向协议21人。

(三)培训工作。疫情期间开展线上培训,培训人数826,已基本结束培训。现目前在进行系统录入,开展了创业培训1期38人。各培训机构正在进行宣传、动员、组织扶贫培训。

(四)失业保险工作。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关于“援企稳岗”相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2020年4月以来,共认定审批享受稳岗返还政策企业145户,涉及职工8723人,共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稳岗返还资金243.85万元。

二、具体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各级狠抓落实。为了帮助全县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县就业局高度重视就业救助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就业救助的各项事宜,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落实了专人负责,研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就业救助方案,将就业救助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为了扩大影响,动员各方面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宣传政策,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对就业救助工作有较明确的了解,使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能充分享受到再就业扶持政策。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积极按照援企稳岗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及时、有针对性的对“援企稳岗”政策精神进行了普及宣传,落实待遇,确保企业职工岗位稳定,使有限的扶持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借助宣传车、公告栏、LED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介绍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法、就业救助具体内容、专场招聘会时间地点以及对困难人员实行就业救助的政策措施等,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困难群体、帮扶困难人员就业的良好氛围,为困难人员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政策服务。

(三)采取有效措施,务求工作实效。充分发挥基层平台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多渠道提供优质服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一是组织入户调查,做到基本情况明了。充分发挥基层平台的作用,入户调查摸底,了解掌握未就业和未享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等援助对象的基本情况,以便为他们提供有针对。二是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登记管理工作,完善登记、认定和退出机制,建立动态管理的制度。三是深入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深入实地送政策,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实际情况,积极发挥基层平台作用,开展上门送政策活动,对援助对象专门讲解就业优惠政策、享受政策的条件、办理程序和有关部门的责任等,并认真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送岗位下乡,针对就业困难对象的需要,通过公告栏、宣传单、举办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动员各类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及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免费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针对就业群体,提供短期就业培训,增强了他们就业的主动性和就业技能。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积极组织经办人员认真学习,及时细化申请流程,熟悉相关内容,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政策,有力支持企业发展。

三、存在的困难

(一)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突出。由于劳动力供给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及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形成的就业困难群体大多不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只能从事一般性劳动,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的要求相差甚远,离开政府的援助很难实现再就业。

(二)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观念落后,“等、靠、要”等保守思想严重影响了就业现状,造成我们全力举办和推荐的招聘会经常是企业用工岗位多而前来应聘人员少的局面。

(三)稳岗政策知晓度不高。自稳岗补贴政策出台以来,有些企业对稳岗补贴相关文件通知不了解,对申领的基本条件不了解,对稳岗补贴资金的用途不了解,援企稳岗效应难以放大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降低了补贴资金实际使用效果。

四、下一步打算

(一)做好新出台就业帮扶政策宣传和新老政策衔接工作。一是注重宣传。主动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协调配合,搞好送政策进社区、进企业活动,使每一位政策对象都能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二是抓好落实。要以《就业失业登记证》为抓手,在做好登记认定工作的基础上,抓好现有各项政策落实,该认定的一个不落,该享受的一项不少。要积极与财政、民政、教育等部门协调配合,强化信息对接,进一步在公开办事程序、减少工作环节、缩短办理时限上下功夫,开辟“绿色通道”,畅通政策享受渠道。三是跟踪问效。要对现行积极就业救助政策进行认真梳理,密切关注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和分类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提升培训就业,携手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根据贫困家庭劳动者的培训意愿,实施分类就业技能培训、劳务培训、创业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三)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突出抓好岗位检查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全县公益性岗位进行全面核查。坚决杜绝公益性岗位人员空岗现象,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罚。

(四)加大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督战及时反馈问题,要求乡镇落实整改。结合大众网、58同城、省公共招聘网同步招聘信息,扩大招聘会影响力度,促进劳动力供求双方有效对接。

稳岗就业工作措施篇5

一、充分认识这次培训会议的重要性

一是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措施。《*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印发后,我们庚即于4月15日召开了全市人事编制工作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正式布置全市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在会上,左代富常务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很高要求;潘仕荣副局长还专门就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作了说明。会议结束回去后大家又结合本地和本单位实际进行了学习和思考,对岗位设置管理基本政策已经比较了解,为今天的培训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由于实施工作会议和全市人事编制工作会议一起召开,会议规模比较大,在参会人员范围上进行了压缩,我们很多事业单位的人事科长没有参加会议,而会议就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作出的安排部署,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去落实、去执行。同时,由于时间限制,在会上也不便于对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矛盾逐一说明,《实施细则》的规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正是出于上面两方面考虑,我们决定举办这次培训会,这是贯彻落实全市人事编制工作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措施,是对具体操作工作的培训。

二是顺利推进全市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迫切需要。《实施细则》是一个宏观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基本原则和政策框架。实施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接到很多单位和县人事部门的电话,提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在《实施细则》中已经有明确规定了,有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还有个别问题我们也正在研究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甚至可能还有些问题我们目前都未发现,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才能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特别是一些面上带普遍性的问题如果没有明确细化,就没有办法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只有在各位从事人事工作的同志全面掌握各项政策的基础上,才能着手进行本单位或指导本系统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在工作中才能不出现偏差,才能正确平衡政策规定和职工利益的矛盾。

三是提升人事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加快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步伐,我市也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行了一系列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出台的政策规定很多,改革涉及面非常广泛,面临的矛盾问题很复杂。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我们人事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仅要熟悉某一方面业务,还要熟悉整个人事工作内容。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制度之一和重要内容,全员聘用、工资待遇、退休待遇、考核晋升、领导聘任、进出口管理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与岗位设置管理息息相关。通过对岗位设置管理政策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相当于对整个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学习,无论是对当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还是今后的各项工作,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全力以赴,稳中求快,认真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

一是及时汇报,尽快启动。市政府要求除北川、平武外,其他县市区、园区和市属事业单位8月底前基本完成岗位设置方案的核准工作,现在已经是5月下旬,时间非常紧迫。各位同志回去后,一定要及时将相关情况向单位或当地主要领导汇报清楚,特别是要梳理出本地本单位在实施中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成立以单位主要领导挂帅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抓紧安排部署,全力以赴推开本地本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工作任务。

二是稳步实施,确保稳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平稳推进,稳步实施。要注意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推行聘用制度以及其他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人事部门的宏观调控管理与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与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社会事业发展、人才队伍发展规划之间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把握改革力度和社会承受程度,这是重中之重,所以要特别强调,既要坚持改革创新,同时要把稳定放在首位,稳定既是改革的大局,也是改革的底线。要按照逐步推开、深化完善的总体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稳步推进改革,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三是严格政策,严肃纪律。岗位设置管理涉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改革的各个方面,政策性强、程序复杂,同时又是一项新的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政策,严格工作程序,严肃人事纪律。市及县市区人事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要通报批评,必要时给当事人以纪律处分。通过严格执行纪律,确保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落到实处。

三、切实保证培训实效

为了使这次培训班办好、办出成效,为以后的培训班做出表率和榜样,这里我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确保培训取得实效的前提。抓好学习,关键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市人事局为了办好这次培训作了精心准备,授课人员政策熟悉,为了讲好课,对讲课内容科学设计、精心备讲、作了充分准备,既有政策解读,又有实施中有关问题的处理,还有具体操作方法步骤培训,内容丰富。希望大家在培训中换位思考,当好“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这次培训中来。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培训效果。这次培训班虽然只有一天时间,但内容丰富实用,希望大家讲究方法,勤于用脑,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政策。回去后,要好好的消化学习的内容。要紧密联系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摆在全市的大格局中来观察,进行深入思考。要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和查找本地、本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来,把经过学习获得的成果,转化为促进工作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高标准严要求,树立良好形象。良好的纪律是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这次培训既是一次学习机会,也是对大家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的锻炼和考验。每位同志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本单位的形象,培训期间一定要严格要求,遵守纪律。希望同志们要排除一切干扰,既来之,则安之,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迅速完成从工作岗位到学习岗位的转变,以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展示人事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

稳岗就业工作措施篇6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充实了我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各经办机构负责人担任,并配备了兼职人员负责综合治理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综合治理工作,将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单位实际工作研究部署综合治理工作,不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全民参保意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为群众服务的质量,切实维护劳资主体双方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和缓解我县就业压力,进一步从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大局着手,分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严格落实责任制,年初,还与局机属各经办机构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

二、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

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考核范畴,做到与业务工作同时规划、同时部署、同时考核、同时奖惩、同时检查督办;各经办机构还制定了本单位的职责,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责任管理机制。为了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我局还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督办落实:一是实行定期汇报制度,要求各经办机构每半年汇报一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二是开展经常性检查,督办综治工作落实情况,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良倾向,制定改进措施,督促整改落实;三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规定对整改落实不到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一律取消评先资格,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

三、立足岗位,切实维护劳动保障民生工程的稳步推进

按照县委、政府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干部职工对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做好各项劳动保障民生工程工作;依法履行职能,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和劳动保障工作;服务广大群众,强化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

(一)强力推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我局把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就业服务、就业培训、就业援助等工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为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全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同时,加大力度,积极做好农民工培训、在岗培训、品牌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减轻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扎实做好各项社会保险工作。以市人民政府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为工作目标,认真组织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工作,到6月底止,各项社会保险均完成80%以上。各项社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三)积极开展劳动维权等综合性工作。建立健全并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认真开展劳动执法年审及检查工作,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办理市局、县人民政府、县局交办的各项事项,按时办结率达100%。加强基金监督,现场监督面达50%以上;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为95%以上;劳动执法年审达95%以上。

四、规范管理,加强建设

(一)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机关管理,确 保安全无事故。对单位大院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注重安全检查,认真做好值班巡逻记录,确保单位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纠纷排查调解,化解各类纠纷矛盾。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做到早安排,早防治,24小时领导带班干部值班,确保不断岗、不缺人。

(二)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切实抓好劳动保障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以适应新形势综合治理的要求,切实为广大城乡居民服务;二是加强社保基金财会人员管理,严格执行《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无违纪违规事件发生,确保基金安全;三是加强流动和暂住人员管理,积极配合县流动人口管理部门工作,随时掌握了解变化情况;四是加强对干部职工平安建设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维护稳定意识、维护民族团结意识,从思想上切实筑牢维护稳定的坚强防线。

(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安全设施基础建设,具体做到“四落实”:即落实办公楼物防措施;落实重要部门防盗门及有关安全设施;落实办公楼消防设施,添置更新了灭火器;落实安全用电设施,更新已老化线路,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四)加强单位内部管理。一是加强单位内部职工和家属子女的教育和管理,禁止、吸毒等一切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在我单位内部发生;二是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对租房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管理。

(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严打整治工作,加强周边治安巡查。

五、注重实效,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与文明创建工作相结合。我局始终坚持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文明创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有力地促进了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我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及时对系统内党员干部进行廉政、勤政教育;加大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干部职工防腐抗变的能力。

三是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根据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实际,我局强化措施,维护稳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劳动部门职能作用,努力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为参保企业和参保人员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给“4050”人员发放社保补贴、为困难职工送温暖、献爱心。充分促进平安和谐理念。

稳岗就业工作措施篇7

一、高度重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企业特别是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部分企业停产关闭,劳动关系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企业用工需求减少,规模裁员和职工待岗歇业现象逐步增多,欠薪、断保甚至欠薪逃匿问题不断发生,劳动关系的不稳定性增加,劳动争议和举报投诉案件数量上升,发展和谐劳动关系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要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决策部署,将工作重点放到稳定劳动关系上来,深入研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准确判断和掌握劳动关系中的突出矛盾,通过加强三方协商对话和共同行动,在保企业、保就业、保稳定中充分发挥三方机制的独特作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认真研究困难条件下企业劳动关系的新特点,增强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注意政策措施的配套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和工作合力,增强政策的有效性,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

二、积极支持和鼓励劳动关系双方共同稳定就业局势

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要把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将促进企业发展和保障职工权益有机结合起来,支持、鼓励和引导劳动关系双方相互合作,共渡难关。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和有关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政策措施,加强就业服务工作,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帮助和鼓励困难企业尽量稳定用工岗位。各级企业联合会要会同有关企业组织,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加强管理、技术创新主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根据实际采取在岗培训、轮岗轮休、协商薪酬等措施,尽最大努力不裁员或少裁员,特别是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带头不裁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努力。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引导和鼓励职工关心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坚持依法推进、互利共赢、共同协商、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力开展工会、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约定行动”,引导职工理解并支持企业采取弹性工时、在岗培训、协商薪酬等措施,动员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各级三方要推动落实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搞好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培训,提升职工的技能素质,为企业走出困境和实现新发展储备技能人才。

三、推动企业加快建立集体协商机制

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要把集体协商作为职工与企业凝聚合力、共担风险、共渡难关、共谋发展的制度保障,大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彩虹计划”,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扩大集体合同制度覆盖面,增强集体协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积极支持劳动关系双方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指导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和增长幅度,让职工共享发展成果。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通过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进行集体协商,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弹性工资、组织培训等措施,共同应对当前经济困难,稳定就业岗位和劳动关系。

四、加强对困难企业经济性裁员的指导和管理

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要加强对企业裁员事前指导、事中监督和事后服务工作,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指导、督促因生产经营困难需要裁员的企业依法制定裁员方案,履行法定程序,并及时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报告。加强对企业裁员规模的调控,避免将职工集中推向社会。指导企业妥善处理被裁减员工的劳动关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清偿拖欠职工工资等债务,避免引发劳动纠纷。对确实无力一次性支付经济补偿的困难企业,可引导企业与工会或职工协商,分期或以其他形式支付经济补偿。做好被裁减员工的社会保险接续和再就业服务工作,通过加强技能培训,落实再就业和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等措施,为职工实现再就业创造条件。

五、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企业工资拖欠问题

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要共同推进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指导、督促企业依法支付职工工资。进一步建立工资保证金制度,将工资保证金制度的实施范围由建设领域逐步扩大到其他领域。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的监控,发现欠薪苗头及时向企业发出预警,对发现的拖欠工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基层工会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及时掌握工资发放情况,发现拖欠工资问题及时要求企业纠正。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欠薪报告制度,企业确因经营困难等原因须延期支付工资的,要征得本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同意,并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报告。要依法及时处理因拖欠工资引发的劳动争议,按照“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的原则,及时受理,及时调解或裁决,及时申请人民法院优先执行。

六、建立健全解决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沟通协调制度

稳岗就业工作措施篇8

为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促进就业体制机制和操作平台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促进就业体制机制,搭建畅通高效的就业信息网络操作平台,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扎实推进稳就业工作,完成保就业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关于健全促进就业体制机制和操作平台的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建立促进就业4个体系、完善促进就业工作3项机制、用足用好就业信息网络3个操作平台、实施1项保就业工程。

(一)健全促进就业4个体系。主要包括:不断夯实促进就业组织体系、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体系、着力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持续深化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4个方面。重点举措是:进一步强化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大做强“3+3”主导产业,增强产业带动就业能力。大力发展“夜经济”“后备箱经济”“摊位经济”,发挥投资和内需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多渠道扩大就业岗位。

(二)完善促进就业工作3项机制。主要包括:完善就业形势监测、风险应对化解、资金保障监管3项机制。重点举措是:细化明确各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就业形势的统计监测,预防和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加强资金管理使用,确保就业形势稳定。

(三)用足用好就业信息网络3个操作平台。主要包括:优化招聘对接平台、完善智能管理平台、构建数据分析平台3个方面。重点举措是: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整合系统内部数据资源,畅通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渠道,构建线上线下、覆盖城乡、智能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为劳动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实施保居民就业“蓄水池”工程。主要包括:掌握用工需求推介就业、开展储备培训促进就业、强化兜底保障帮扶就业3个方面。重点举措是:加强招聘用工和求职就业的对接服务,建立岗位供给清单和劳动者求职清单,畅通对接渠道,促进劳动者尽快实现就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养“高精尖”和急需紧缺人才,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三、主要作用

上一篇:下一步工作措施范文 下一篇:挂牌督战工作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