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岗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01 03:28:15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篇1

下岗、失业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幸福路街道办事处

随着我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下岗、失业职工日益增多,这类人群在我们幸福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也有一定比例,这些职工中育龄人员特别是育龄妇女的比重较大,流动频繁,给我办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认真做好辖区内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已成为我办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现根据区计生局有关要求,结合我办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岗”已成为一个涉及众多企业和职工的敏感的话题。面对下岗现象的出现,下岗人员的增多,如何实现再就业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人们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对下岗职工进行职业指导。由于职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职业指导人员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一定盲目性。为了更清晰地把握住下岗职工的心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促进下岗职工尽快顺利地实现再就业,西城区再就业指导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对150名下岗职工进行了再就业心态调查。

一、加强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意义。

加强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全面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树立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良好形象的必然选择。搞好这项工作对于逐步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这项工作,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应尽的责任。各社区、各驻办单位一定要从工作大局出发,从维护改革开放、社会稳定和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出发,切实关心和支持下岗、失业职工,积极探索把下岗、失业职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与再就业工作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社区要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下岗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为下岗职工解决生活、生育方面的困难。计生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重要性,切实加强对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领导,结合实际,广泛宣传,协调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稳步向前推进。版权所有

二、加强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以创建综合服务站为载体,以满足下岗、失业育龄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宣传教育、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机制,率先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

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要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分层推进,注意总结、推广不同社区工作的经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把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逐步引向深入;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先易后难、先立后破、先点后面,制定分阶段的目标与任务,逐步实施;要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抓住制约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关键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创造具有社区特色的工作路子;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大力推进优质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维护下岗、失业育龄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下岗、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1、企业破产、倒闭的,原企业要做好育龄妇女计生档案的移交工作,对没有被分流安置的职工,由负责清产的部门将其计生档案移交户籍地社区管理。

2、对与原企业没有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其计划生育工作由原企业为主管理,户籍地社区积极配合。a.社区要单独建立并健全下岗失业职工计生管理帐、卡、册,使其达到“三清两相符”。“三清”即时间清、家庭住址清、节育措施清;“两相符”即帐、卡、册相符,册与实际情况相符。b.在职工下岗时,企业要与其签订计划生育协议(合同),对已婚育龄妇女落实好可靠节育措施。c.职工下岗后,企业应在一个月内向其户籍地街道计生部门寄送计划生育联系单,以便户籍地街道协助做好工作,实行“双向管理”。d.企业要落实管理人员与下岗职工保持经常联系,并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和下岗职工回单位见面制度。要负责做好下岗职工的计划生育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对下岗的已婚育龄妇女必须进行一年一至两次的查孕查环,对无法返回单位的下岗职工,要求每半年一次将计生部门孕环情况检查证明寄回单位。e.下岗职工托管期满或重新找到工作的应及时办理其计生档案移交手续。对未办移交手续的企业,其下岗职工出现计划外怀孕或计划外生育,原企业应承担责任。

3、对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职工,原企业要及时将她们的计划生育档案连同本人档案移交其户籍地社区管理。a.在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前,原企业必须负责做好查孕查环工作,已怀孕的,要采取补救措施,造成计划外出生的,仍追究原单位责任。b.失业育龄妇女一经离开原单位,原单位要在一个月内及时向其户籍地乡镇、街道寄送计划生育联系单,户籍地乡镇、街道计生办在收到联系单后,应对该育龄妇女及时进行登记造册,列入居委会无业居民日常计划生育管理范围。c.乡镇(街道)计生办、村(居民会)应负责做好失业已婚育龄妇女一年两次的查孕查环服务。

4、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的,其计划生育分别由原企业及户籍地乡镇、街道办事处移交新单位负责管理。a.下岗、失业职工与新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办理正式招工手续的,由新单位按正式职工纳入管理。原单位、原户籍地乡镇(街道)应在一个月内做好其计划生育档案的移交工作。县(市)、区劳动就业部门要及时将失业职工再就业情况通报当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b.未办理正式招工手续而被临时招用的下岗、失业职工,其计划生育仍分别由原单位及户籍地负责管理,但用工单位有责任协助管理。c.临时用工单位协助管理的重点是督促已婚育龄妇女落实一年两次的查孕查环。用工单位若协助管理不力,导致该育龄妇女在用工期间出现计划外生育的,要同时追究临时用工单位责任。

5、要认真落实下岗职工、失业职工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加强服务,保障下岗、失业职工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a.对没有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原企业要负责落实他们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下岗职工实行绝育、放环或因节育失效而采取补救措施的,其手术费、医药费由企业报销,在规定的假内,工资、奖金照发。妇女在按计划怀孕和哺乳期期间一般不予下岗。b.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前,须一次性处理和兑现好职工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确实无法兑现的,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户籍地乡镇、街道或县(市)、区财政承担落实。其失业后未实现再就业的,计划生育手术费(含查孕查环费用)由户籍地乡镇、街道承担。c.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且已成为新单位正式职工的,其计划生育费用由新单位承担。d.下岗、失业职工被临时招用三个月及以上的,根据“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用工期间,其计划生育节育手术费由现用工单位负责。e.已领取个体营业执照的下岗、失业职工,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计划生育节育手术费,根据国家计生委办公厅〔1987〕161号文件精神,是下岗职工的,由原单位发放;是失业职工的,由工商管理部门在个体工商管理费中列支。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篇2

为进一步引导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以西部计划实施五周年为契机,推动西部计划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2012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内容

2012年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项目实施总体规模保持xx年年水平。除2012年申请延长为2年期的志愿者外,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新招募7000名左右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继续实施支教、支医、支农、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建设(以下简称"农村区域化")、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西部基层检察院、西部基层法律援助、西部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和西部农村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完善2012年延长为2年期和2012年新招募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做好xx年2年期和xx年年1年期志愿者的就业服务工作。

二、主题口号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三、工作步骤

(以下时间均为参考时间,具体进度将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

(一)岗位申报

1.申报原则

4月上旬,服务省项目办按照相对集中原则,根据全国项目办确定的本省(区、市)计划派遣名额以及已经明确的各专项行动的服务岗位,根据《关于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县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全国项目办发【2010】1号)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服务县的工作业绩、志愿者的服务成效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对西部计划工作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审定西部计划服务县资格,确定志愿者名额,并报全国项目办审定。曾因管理不力导致志愿者重大安全健康事故的服务县,2012年不再派遣新招募的志愿者。

2.有关专项行动服务县、服务岗位的确定

需要申报农村区域化、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岗位的市、县(区)级实施单位需填写岗位申报表(2012年西部计划服务岗位申报表见附件1),并由同级团委确认盖章后报到省(市、区)专项行动实施部门。省(市、区)专项行动实施部门汇总后与省项目办充分沟通,确认盖章后统一上报全国项目办和相关部委审核确认。全国项目办将据此招募和分配志愿者。上述专项行动的岗位设置应在现有西部计划服务县范围内。

3.申报审核服务岗位

服务岗位的确定采用申报制度。各服务县项目办在本县开展服务岗位申报工作。岗位类别原则上从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农村区域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和其它中选择。各服务单位申报岗位时,要详细填写岗位信息,岗位需求要切合实际,不应过于局限专业要求。

服务县项目办在确定服务岗位时,尽量选择岗位需求说明详细、后勤保障得力的单位,其中农村区域化、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的岗位按照省项目办分配本县计划名额100%的比例确定服务岗位,支教、支医、支农等专项行动按照120%的比例确定,县乡机关、企业等其它类岗位,数量不得超过申报岗位数的10%。服务省项目办严格审核岗位信息和数量。确定服务岗位特别是教育岗位要尽可能保持连续性,形成接力机制。服务岗位原则上在服务县的乡镇一级(、新疆、青海单独确定)。4月初,各服务县项目办将服务岗位详细信息报服务省项目办。

4.录入并分配服务岗位

4月10日前,服务省项目办将审核合格的服务岗位信息,按一岗一人的原则,录入"招募信息管理系统"。同时按照本省服务人数再次核实服务岗位数量及比例,按照对口招募省的招募名额分配相应的服务岗位,并及时向对口省项目办通报分配情况。

(二)宣传动员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篇3

一、总则

为保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建立全面的选拔录用管理机制,规范日常的招聘管理行为,保障项目公司整体人才质量的持续提升,根据招聘管理工作精神,特制订本制度。

1、招聘录用的原则

(1)、从公司战略发展出发和实际工作需要组织招聘的原则;

(2)、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

(3)、注重学习和发展潜力,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的原则;

(4)、德才兼备、以德为重,员工直系亲属回避的原则。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项目公司所有员工。

3、管理职责

(1)、人力资源部负责根据岗位编制组织公司年度招聘计划的编写、维护拓展招聘渠道、维护职位信息、进行简历初选并推荐给各部门、组织笔试、协调面试并整合面试结果、负责招聘录用有关文件的流转、以及相关资料的归档工作,并报分管副总审核; 

(2)、各部门负责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提出具体用人需求计划、根据岗位的实际工作编制岗位工作的描述、筛选拟面试人员、参加面试并提出面试的意见与录用的建议;

(3)、总经理负责项目公司年度招聘计划的审批;参加管理技术类岗位的终试与员工录用的审批;

(4)、项目公司各分管副总负责审核分管部门年度用人需求计划;参加管理技术类岗位的复试和生产操作类岗位的终试。

二、招聘计划的制定

1、年度用人需求计划的申报

(1)、年度用人需求计划的申报与审核程序

1)、人力资源部在项目公司接到总部下达的年度目标责任书后,向项目公司各部门提交年度新增用人需求计划的通知; 

2)、各部门在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合理调剂现有人员工作负荷的基础上,根据年度工作任务安排,书面提出年度新增用人需求计划(新增用人需求不包括原有岗位编制人员的等量替换); 

3)、年度新增用人需求经分管副总审核后,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2)、年度新增用人需求计划中应明确以下内容:

1)、用人部门拟招聘岗位名称、工作内容、申请招聘的原因;

2)、各拟招聘岗位需求的人数、任职要求与需要到岗时间;

3)、各拟招聘岗位的职级、汇报对象与下属岗位。

2、招聘计划的制定与调整

(1)、年度招聘计划的编制与审批程序

1)、人力资源部在统筹公司内部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基础上,以总部批准执行的岗位编制为依据,结合各部门年度新增用人需求计划,编制项目公司年度招聘计划,报分管副总审核;

2)、项目公司年度招聘计划报总经理审批通过后执行。

(2)、项目公司年度招聘计划中应明确以下内容:

1)、项目公司年度计划招聘人数与增人增资产生的工资总额增长预算;

2)、各部门计划招聘的岗位、职级、人数;

3)、具体各岗位计划开始招聘的时间与预计到岗的时间;

4)、招聘各类岗位使用的具体招聘渠道与招聘费用预算。

部门年度新增用人需求的岗位或数量发生变化时,经分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人力资源部调整年度招聘计划。

三、招聘的组织与实施

1、招聘渠道的管理

(1)、外部招聘渠道

项目公司应当至少具备一条正规的外部招聘渠道,并根据实际需要与外部招聘渠道供应商签订服务协议。

正规的外部招聘渠道指持有《人才中介服务许可证》的网络招聘、招聘会、人才(劳动力)市场等招聘渠道供应商。

(2)、内部招聘渠道

项目公司可根据总经理的要求,使用内部招聘渠道开展招聘。使用内部招聘渠道时应当采用直系亲属回避原则,避免员工的直系亲属招聘到同一项目公司工作。

2、招聘信息的

项目公司招聘信息应当遵从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原则,根据年度招聘计划,优先通过外部招聘渠道公开招聘信息。项目公司的招聘信息应当包括对公司基本信息与招聘岗位职责客观、真实的描述,以及对岗位、任职资格等具体的要求。项目公司应当及时对已的招聘信息进行维护与更新,保证公开展示的招聘信息真实、有效。

3、面试与评价

(1)、招聘信息的收集、筛选与推荐

人力资源部根据招聘岗位的任职资格与应聘者的教育程度、专业、工作经历等信息进行比对和筛选,推荐匹配的候选人推荐给用人部门。   

(2)、面试的组织与安排: 

1)、项目公司高管一般安排三轮面试:

第一轮:由总经理面试;

第二轮:由总部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和总部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分管副总面试;

第三轮:由总部人力资源部和总裁面试。

2)、管理技术类岗位一般安排三轮面试:

第一轮:由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面试;

第二轮:由分管副总面试;

第三轮:由总经理面试。

3)、生产操作类岗位一般安排一轮笔试、两轮面试:

第一轮面试:由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面试;

笔试:由用人部门提供试题,人力资源部组织;

第二轮面试:由分管副总面试。

人力资源部负责协调面试的时间、地点与方式,并通知候选人。

(3)、面试的评价

各轮面试官应在面试结束后,及时通过《面试评价表》对候选人的专业技能、从业经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终试面试官应当根据候选人的履历、笔试结果、各轮面试表现及其求职意向综合判断,确定拟录用的候选人。

4、候选人的薪酬定级、检验与录用

(1)、拟录用人员薪酬定级

薪酬定级原则:以岗位要求、任职资格为基准,根据拟录用人员工作经历、专业水平、教育背景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拟录用项目公司高管的薪酬定级

拟录用项目公司高管由总部人力资源部核定薪酬标准。

2)、拟录用项目公司其他员工的薪酬定级

拟录用项目公司其他员工由用人部门在《员工定级表》中,根据员工教育程度、从业年限、专业程度等情况对照岗位任职资格要求条件分别完成打分。人力资源部对评分依据进行审核后,根据各维度评分在岗位的薪酬区间中匹配适应的薪资标准,并提交总经理审批。人力资源部根据总经理审批的职级以及与之对应的薪酬福利水平与拟录用人员进行沟通,本着双向选择的的原则,征求确定拟录用人员的入职意向。

(2)、背景调查与入职体检

1)、终试面试官根据候选人的面试表现,可在《面试评价表》中提出对确定有入职意愿的拟录用人员进行背景调查的要求。经拟录用人员同意后,对其工作履历、学历等背景资料进行调查; 

2)、人力资源部可根据各类岗位的具体需要,安排拟录用人员到正规医院进行入职体检。

(3)、录用审批

录用审批流程由人力资源部发起,由用人部门、分管副总审核和总经理审批。《录用审批表》中应明确以下具体内容:

1)、拟录用人员工所在部门、岗位、职级、待遇;

2)、要求拟录用人员报到的日期、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等; 

3)、附:拟录用人员的简历、身份证、学历、学位、职称证书等材料。

(4)、新员工入职

人力资源部负责通知新员工办理报到和入职手续。 新员工报到入职当天,人力资源部审核其离职证明原件,并为新员工建立简档。

四、附则

1、本制度由项目公司管理层签批意见后,报公司董事会或总部相关部门会签审批后生效;

2、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篇4

一、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实施综合柜员制的必要性分析

(一)提高工作效率、改进金融服务质量的需要

实行综合柜员制,能够结合营业部门核算业务种类和数量,合理配置柜员,均衡各岗位工作量,彻底解决业务量不均衡问题。而且目前会计核算采取双人经办方式,如有一人暂时离岗则使得业务无法进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而综合柜员制的激励约束机制能够解决现有核算方式下的推诿扯皮问题,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改善央行服务形象。

(二)节约人力资源、降低核算成本的需要

现行核算体制以环节控制为主,岗位设置较多,人员配备相应增多,而综合柜员制以事权划分为主,要求柜员独立完成权限内的各项业务处理,即以较少的人员占用承担原有或更多的会计核算任务,实现柜员效用最大化,从而节约人力资源,降低核算成本。

(三)增强责任意识、消除相互依赖心理、提升会计核算工作安全度的需要

现行会计核算考核评价以业务质量为标准,相关岗位、环节一体承担,责权利不明确,在实现相互制约的同时也形成了相互依赖。综合柜员制实行按柜员单独考核评价机制,责权利明确,有利于柜员消除依赖心理,进一步强化自我责任意识,做好岗位工作。

(四)适应ACS系统推广应用的需要

实行综合柜员制能够适应ACS系统推广应用的需要,为系统推广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一是业务处理方面,综合柜员制的施行使得核算流程相对简化,柜员个人的权责和工作能力得到突出和体现,能够为会计核算全国数据集中的实施积累管理经验和锻炼会计人员队伍;二是人员分流方面,ACS系统上线运行后必将产生人员分流,实行综合柜员制目的之一是减少人员占用,能够提前解决人员分流问题,这对分流人员及时转型、及早转换和适应其他专业岗位工作大有裨益。

二、人民银行中心支行综合柜员制改革思路

(一)制度框架修改

取消会计制度中前台业务必须双人经办的强制性规定,修改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的相关配套制度,设立以事权划分及权责分离为基本框架的综合柜员制度,合理界定前后台职责范围,引入“经办一审核”制度,在明确事权分离、完善审批授权制度的前提下,设定柜员业务处理权限,由其独立完成相关业务处理,以会计主管事前审签和事中授权、后台监督等制度实现对柜员的柜面监督,强化业务交接、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等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以综合柜员制为核心的会计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体系,并逐步加以规范和完善。

(二)业务流程再造

建立和完善以“经办一审核”为基本操作程序的业务流程,根据事权划分办法,合理界定柜员有权单独处理的业务种类和金额上限,在业务处理权限范围内,柜员能够单独处理相关业务,形成“柜员受理柜砥业务一会计主管事前审签相关票据凭证――柜员处理账务――后台综合人员监督”的业务流程,在此业务流程中,超权限业务经由会计主管实时审批授权后方可办理。

为便于业务流程实施,可将核算系统与事后监督系统有机整合,打破现有核算系统柜组界限,将核算业务划归前台、事后监督业务划归后台:区分业务种类赋予其不同的交易码,通过选择交易码。柜员能够进入不同的业务处理界面办理相关业务;在事权分离基础上以系统权限卡实现对柜员的“硬控制”,引入按柜员平账功能,实现柜员与系统的双线复核,从而有效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业务处理安全有效。

(三)业务整合

实行综合柜员制需对核算业务重新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实现事权划分,以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责权利。即在核算组织形式上明确划分出前后台,将各类柜面业务划归前台,将对柜面业务的复核职责及其他需内部处理的业务划归后台,同时区分各类业务风险和相关管理要求设定业务处理权限(包括业务种类和金额),以便落实监控措施。

(四)岗位设置

依据整合后的业务种类划分,区分前后台可分别设置如下岗位:前台综合柜员岗位,包括柜员岗和会计主管岗(该岗人员亦兼后台事后监督主管岗):后台设置综合岗,并配备相应人员(各行可结合本行实际业务量进行一岗多人的安排),赋予其相应职权。按照这种岗位设置,现有10多个岗位可合并为4个岗位,最少人员配备减至4人,其中柜员岗配备2人,分别负责前台一般核算业务和支付清算业务,并负责凭证签收登记,负责掌管和使用对应的业务公章、转讫章、现金收付讫章;综合岗配备1人,负责后台综合业务处理;会计主管岗配备1人,负责前后台管理与控制,并负责掌管密押密钥以及除柜员用章外的其他业务用章。

(五)岗位管理

实行综合柜员制需要落实有关内控管理要求,强化岗位管理与控制工作。一般包括:柜员、综合人员、会计主管之间不得相互兼岗;在一岗一人情况下,柜员、综合人员、会计主管人员个别离岗时,由机动人员顶岗;建立完善岗位分工授权与交接制度,加强对岗位间人员交流的管理;同时加强对内外账务核对及重要会计物品管理,以便岗位间牵制制约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六)风险防范

经过上述业务整合与岗位调整,各个柜员承担的核算职责加重,职权相应扩大,因此,内部管理与风险防控必须到位,基本模式为变原双人经办相互牵制为会计主管实时监控、后台实时复核,在划分事权、明确权责基础上,会计主管享有并落实对所有核算业务和其他各岗位的管理权和监控权,具体制度和措施如下:一是通过审签外来票据凭证验证柜面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加强事前审查;二是实施重大会计事项审批,对柜员超权限业务实行实时审批和登记备案制度,强化事中控制;三是后台实时复核,进一步核实业务处理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四是实行后台每日对账制度,通过网上对账系统实现及时对账,必要时实行面对面对账;五是全面落实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定期不定期对柜员操作及其相关业务处理情况实施检查监督。

(七)考核评价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篇5

一、实施范围和招聘规模

1.2014年中央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与2013年相同,仍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的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四省藏区县、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地区原“两基”攻坚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部分中部省份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西部地区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纳入特岗计划的县(市),必须是教师总体缺编、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县(市),且特岗计划实施期内不得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

2.2014年计划招聘特岗教师约6万名。各地研究提出实施特岗计划的县(市)、学校和设岗数量,填写《中央特岗计划申报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调查表》和《2014年中央特岗计划设岗需求申报表》(见附件),并于3月20日前报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将根据各地教师队伍实际情况核定2014年的设岗计划。

二、招聘工作要求

3.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优先满足村小、教学点的教师补充需求,进一步提高村小、教学点特岗教师招聘比例,将做好村小、教学点的教师招聘工作作为2014年的工作重点。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体音美、外语、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努力实现初中与小学教师队伍补充协调发展。

4.2014年特岗计划实施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全部采用教育部特岗计划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http:∥tg. .cn)进行特岗教师招聘、录用和信息动态更新,全面掌握特岗教师招聘、在岗和流动情况,以及教师学科背景、学历水平、工资标准、职称级别等基础信息。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中的特岗教师数据信息将作为核拨中央补助经费的重要依据。

5.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快研究制订本省(区、市)2014年具体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并向社会公开。5月底前务必完成招聘工作,确保新录用特岗教师秋季开学时按时上岗。6月20日前向教育部上报2014年特岗教师招聘录用、在岗留任等统计信息。

三、保障措施

6.中央财政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为西部地区人均年2.7万元,中部地区人均年2.4万元,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地方实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应将相应岗位的特岗教师纳入实施范围。要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小、教学点任教。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特岗教师的工资与补贴发放、周转宿舍安排等相关保障工作。要解决特岗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国家政策惠及每位特岗教师,使每位特岗教师安心工作、舒心生活、潜心教学。

7.严格按照教师〔2006〕2号通知要求,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三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全部入编,落实工作岗位,做好人事、工资关系等接转工作。同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服务期满特岗教师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硕士研究生等优惠政策。

8.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特岗教师培训,尤其是针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做好入职前的师德教育与教学培训工作。各地要在“国培计划”实施中统筹安排,开展针对特岗教师的业务培训,帮助特岗教师尽快成长为工作骨干。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篇6

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我省“国贫县”农村中小学任教,逐步解决当地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09年拟为我省“国贫县”招聘特岗教师4000名。

二、招聘对象及条件

(一)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二)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三)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师范教育类专科毕业生(持有相应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

(四)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原则上应保持相同或相近。

三、服务期限和范围

特岗教师服务期为三年,服务期内全部安排在农村乡镇学校任教。原则上本科学历者安排进入初中任教、专科学历者安排进入小学任教,可根据当地农村教育的需求在乡镇学校间交流。

四、“特岗计划”的组织领导

为保证“特岗计划”顺利实施,我省成立陕西省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特岗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工作。

各实施“特岗计划”的市应成立“特岗计划”办公室,由教育局牵头,人事、财政、编制部门积极配合,负责制定本市特岗教师岗位设置标准和公开招聘办法,组织招聘工作、岗前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落实特岗教师的教学岗位和编制,加强对特岗教师的服务管理与调配交流。

各实施“特岗计划”的县级政府应由主管县长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在县教育局设立“特岗计划”办公室,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指派专人负责“特岗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高校要成立“特岗计划”办公室,分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校领导要亲自参与该项工作,就业指导部门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毕业生推荐和派遣等相关工作。

五、招聘形式及程序

(一)公布需求。6月25日前,各市应将辖区“特岗计划”实施县招聘教师的岗位设置标准、编制空缺情况、公开招聘办法等情况分别报省级四部门审查备案。经省级四部门审查无异议后,由省教育厅负责于6月26日前通过http://snedu.省略和http://teacher.省略向社会信息。

(二)自愿报名。各市应开通网上报名服务,接受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报名,填报服务志愿,时间截止7月5日。各高校应积极做好毕业生推荐、选拔和资格审查,配合做好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等相关工作。

(三)资格审查。7月6日至7月10日,各市对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申报志愿情况进行统筹,严格进行资格初审。

(四)公开招聘。7月10日至25日,各市教育局会同市人事局按照公开招聘的办法开展招聘工作,提出拟聘名单并公示。

(五)集中培训。7月20日至8月5日,各县教育局应根据本市拟聘人员名单,集中组织岗前培训,主要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新课程通识、教材教法等。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0天,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发给培训证。

(六)资格认定。鉴于网络版全国教师资格认定管理信息系统对申报教师资格和数据处理时间一般安排在春、秋两季的实际,此项工作由各地先行提出实施方案。如需组织教师资格理论知识考试,请各市务必于8月15目前提出申请,以便及时安排。

(七)签订合同。7月20日至8月10日,各县政府应根据市级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拟聘人员名单,结合其参加培切情况,与申报本县志愿的特岗教师签订《陕西省2009年农村学校特设岗位教师聘用合同书》(简称《合同书》,一式4份,附件4);同时将聘用人员身份证、毕业证、教师资格证e非师范教育类应往届本科毕业生暂不要求)等复印件(加盖“特岗计划”办公室审核章)报市“特岗计划”办公室备案。8月10日至18日,各市“特岗计划”办公室在《合同书》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报省教育厅;同时将“特岗计划”工作总结报省级四部门。8月底前,省教育厅下发聘用《合同书》,并将招聘结果报教育部、财政部,作为中央和省级财政核拨2009年特岗教师工资的依据。

(八)上岗任教。8月中下旬,特岗教师赴各“特岗计划”实施县报到,赴对口学校上岗任教。

六、政策与保障

为了确保“特岗计划”顺利进行,各级教育、财政、人事、编制部门必须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相应的措施保障。

中央“特岗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特岗教师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凡特岗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于国家补助标准的,高出部分由县级政府承担。

在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尚未拨付到各县之前,各县政府应拿出一定资金,先期解决特岗教师临时性工资的发放,确保他们安心工作。同时要确保所有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教师同等对待。

七、服务期的管理

特岗教师在农村乡镇学校任教期间,由县教育局代县政府统一管理,任教学校负责日常管理。县教育局根据人事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和陕西省人事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每学期对特岗教师考核一次,市教育局每年抽查一次,并将考核情况报省教育厅。对违反协议和学校规章制度的特岗教师,要进行严肃处理。对于不遵守合同,致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等情况,经屡次劝解不改者,一经查实取消其特岗教师身份和教师资格。

八、服务期满后的问题

特设岗位受聘人员服务期满后,各县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和个人表现,及时做好他们的接转和留用工作,同时鼓励他们自主择业。

(一)继续留任。对服务期满愿意继续从事当地农村教育的,各县应根据空编、空岗和考核情况,择优正式聘用,并做好人事、工资关系等接转工作。

(二)自主择业。对服务期满后不愿继续留在农村工作的特岗教师,由其自主择业。本人找到工作后,其户口档案关系已经转到本县的,办理改派手续;没有转到本县的,办理派遣手续。

九、工作要求

省教育厅负责落实受援学校、所需学科及具体人数,并指导各地开展政策宣传、公开招聘、岗前培训、签订合同和跟踪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省财政厅负责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落实特岗教师工资,并督促有关市县按标准足额发放,对特岗教师工资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全省特岗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督促各地落实特岗教师享有国家有关促进毕业生就业文件中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省编办负责对“特岗计划”实施县需设岗位数额及教师编制进行确认,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特岗计划”的实施工作,并加强对“特岗计划”实施县编制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从2009年开始,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各市要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招聘程序,严把选人标准和质量,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要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严禁在有合格师资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

市级各部门要根据省级四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密切配合,主要负责“特岗计划”的组织实施,具体开展特岗教师招聘工作,按时报送岗位、编制及所需学科等有关数据;每学期对特岗教师进行一次抽查考核,年终进行考评:统筹资金,加强管理,及时掌握各县特岗教师月工资发放情况,每月底以报表形式将本月工资发放情况分别报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督促各县积极做好特岗教师工资发放、住房安排等其他相关生活待遇保障工作。

各县政府要拿出具体的落实意见,负责做好特岗教师的统筹规划,日常管理和考核,将具体任务分解到校,落实到人,如有变化,应及时据实报告;要按照招聘教师的学科结构和学历情况,进行科学、集中搭配,并提供办公室和周转宿舍,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负责统筹发放特岗教师工资和补贴,保证按时足额,妥善解决特岗教师的后顾之忧;负责特岗教师户口和档案关系的管理,随时保持与受援校的信息沟通:根据年度教师增减状况,预测和上报下年度需求情况。

各高校要通过学校广播、网站、报刊、宣传栏等多种媒体,深入宣传党和政府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具体政策要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班级。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积极做好“特岗计划”实施的相关事宜。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篇7

成功的绩效管理是从绩效计划开始的。每一年的年初,经理人都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绩效计划的制定上。绩效计划做得是否到位,是否有效,可以说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成败!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制定有效的绩效计划呢?

制定有效的绩效计划,应该严格的遵守一定的步骤,总结来说,绩效计划的制定全过程共分十大步骤:

第一步,全员绩效基础理念培训

绩效管理要想真正走向成功,真正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保障,那么就必须让每个员工都理解并接受绩效管理。实际上,绩效管理应该是每个员工都应该渴求的管理举措。很多企业,经理人或者员工抵触甚至对抗绩效管理,实际上是他们没有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当然也不乏绩效管理的推行者也把绩效管理给搞错了。绩效管理的真谛不在于考核,而在于改善行为,最终提升绩效。通过正确的绩效管理,能够改善提升员工的绩效,能够帮助员工更好的发展自我,更好的胜任工作。

通过全员绩效管理理念的培训,员工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绩效管理活动。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参与绩效管理这是每个员工的权利,也是每个员工的基本义务。这样就为绩效计划的有效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诠释企业的发展目标

绩效管理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那么绩效计划也应该来自于战略。经理人和员工都应该了解企业的战略,了解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因为,绩效计划实际上就是来源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层层分解。

同时,企业领导诠释企业发展目标还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员工的主动精神。员工对企业发展目标了解越多,那么就越容易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通过企业发展目标的层层分解,最终就能够形成各个岗位的绩效计划与目标。

第三步,将企业发展目标分解为各个部门的特定目标

部门目标来自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不但企业的发展目标可以分解到生产、销售等业务性部门,而且对于财务、人力资源等业务辅部门,其工作目标也与整个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相连。

经理人要善于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分解出本部门的目标。有了部门目标,才能够进一步分解制定每个员工的岗位目标。

第四步,员工为自己制定绩效计划草案

在设定绩效计划之前,员工应该对本岗位的工作描述进行回顾,重新思考职位存在的目的和主要工作职责。经理人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变化调整工作职责。制定绩效计划,员工首先要非常清晰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

清楚自己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之后,员工要根据部门的目标,结合自身实际,草拟自己的绩效计划与目标。绩效计划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工作任务目标,还包括要达到的绩效具体标准,主要考核指标,工作目标的权重,工作结果测量方法等等。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培养员工的绩效计划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员工对自己、对岗位、对绩效计划的认知和定位。

第五步,经理人审核员工制定的绩效计划

经理人要详细审核员工的绩效计划。有些员工制定的绩效计划不切合实际,有的偏高,有的偏低,或者不够具体等情况。经理人要善于发现绩效计划的问题所在,分析员工为什么会把绩效目标定得太高,或者太低。同时,经理人还应该利用SMART原则来分析员工制定计划和目标的有效性。

所谓SMART原则,实际上就是有效制定绩效计划的五个标准。S是Specific,就是绩效计划必须具体、明确;M是Measureable,即绩效计划必须是可衡量的;A是Actionable,绩效计划必须是可执行的;R代表Real,即绩效计划必须是员工能力的真实反映,是可以实现的;T是TimeBound,绩效计划必须要有时间限制。

经理人审核员工的绩效计划,可以发现员工的真实心理,可以根据每个员工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第六步,经理人与员工就绩效计划进行沟通

经理人和员工都应该确定一个专门的时间用于每年的绩效计划的沟通。经理人和员工都应该高度重视绩效计划的沟通。在绩效计划沟通的时候,气氛一定要尽可能宽松,不要给员工太大的压力,经理人要把焦点集中在开会的原因和应该取得的结果上。

绩效计划的沟通,先要由员工阐述自己绩效计划制定的出发点;经理人要首先肯定双方一致的部分;经理人要就不一致部分提出修改意见,双方不断的进行友好性协商。

第七步,经理人与员工就绩效计划达成共识

绩效计划过程结束时,经理人和员工应该能以同样的答案回答关于绩效指标等重要问题,以确认双方是否对绩效计划达成了共识。

经理人与员工要对绩效计划达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有:

员工在本绩效管理周期内的工作任务职责有哪些?

员工的具体工作任务目标有哪些?

员工的工作任务目标重要性如何,权重如何?

哪项目标是最重要的,次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对员工的考核,主要指标有哪些?

员工在行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主要障碍?

经理人会对员工提供哪些帮助?

员工在绩效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如何办?

就以上问题,经理人和员工如果能够达成共识,那么绩效计划的制定就完成了绝大部分内容。

第八步,明确界定考核指标以及具体考核标准

让每个员工都非常清晰的了解自己岗位的具体考核指标,以及关于这些指标的数据来源,计算方式,计分方法,要达到的具体的量化或者定性的标准。

很多企业的员工对自己岗位的考核指标都不清楚、不了解,这样的绩效管理怎么可能成功呢?

员工对本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越了解,那么他就越清楚工作的重点和工作的具体目标,这样完成绩效计划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第九步,经理人协助员工制定具体行动计划

如果说绩效计划说明我们想做的事情,那么行动计划说明我们怎样去实现绩效计划。也就是说,每个绩效计划都要有一个行动计划。

经理人要善于协助员工就绩效计划制定详细周密的行动计划。同时,经理人在以后的绩效辅导与事实过程中,还应该及时监督并控制员工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

第十步,最终形成绩效协议书,双方签字认可

绩效计划制定最后一步,就是形成一个经过双方协商讨论达成共识的协议书——这就是绩效协议书。绩效协议书中应该包括员工的工作目标,主要工作结果,衡量工作结果的指标和标准,各项工作所占的权重,每项工作目标的主要行动计划等内容。

绩效协议书主要在于明确当事人的绩效责任,并且经理人和员工双方都要在该协议书上签字认可。

以上十个步骤就是有效制定绩效计划的关键步骤。

分岗会计工作计划篇8

摘 要 本文章从会计项目层次、会计综合层次和会计管理层三个会计职业层次阐述会计职能的协调发展。通过将会计职能定位为表象职能和衍生职能的结合体,把会计的岗位设定与对会计的能力培养提升结合起来,促进会计职能更好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会计职业层次 会计职能 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经营理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和创新,企业之间的竞争要求会计的职能发生改变。企业会计从以往单纯地记账、算账和报账发展到更多地参与企业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预测、计划、控制。会计对企业的管理影响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甚至也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辅助手段。本文主要从会计的职业层次的三个方面即会计项目层次、会计综合层次和会计管理层说明其会计的职能。通过,企业深入剖析会计职能,协调好会计各个职业层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一、会计职业层次划分的依据

首先,会计人员的分工应该按照会计岗位进行分工。会计岗位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具体职位的工作,办理会计各种事项的职位。由于会计职业活动在各行各业中都占有重要的作用,会计业务工作应该有明确的划分。因此,在《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不允许一个人包办会计主体的全部会计业务工作。所以,我们应该对会计职业层次进行清晰合理的划分,任何一会计主体的会计业务工作,必须要由2个或2个以上的会计人员(或者中介机构的代账人员)进行分担。由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需求,会计业务工作分担的原则是要求相关职责岗位的分离,会计人员的分工必须建立在对会计职业层次的正确理解之上。同时,应该根据会计主体自身的特点,来设立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

其次,会计规范标准是会计人员执业的约束性文件,在会计工作中占有指导和统领的地位,具有纲领性的作用。会计职业判断是对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理财环境及经营特点,用会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进行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过程。会计规范标准和会计职业的判断都属于会计职业层次认识工作的范畴,会计规范标准的弹性空间决定了会计职业层次判断的操作空间。目前会计规范标准的弹性空间日益放大,会计的自由载量权逐步加大,使得会计职业层次的判断越来越重要。

最后,会计专业水平与会计职业道德并重,我们会计职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一方面,对会计职业层次的划分要求我们会计的专业水平达到会计人员执行会计规范标准及合理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能力;另一方面,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法律法规之外,对会计人员的道德信念、道德品质的一种职业行为准则的约束。会计人员的会计专业水平是做好各项会计岗位工作履行各项职责的能力保证,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是履行会计岗位职责的思想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会计职业层次性分析

首先,对会计职业层次的分析要结合会计职能的层次性,从我国会计职能来看,会计岗位划分与会计业务处理的环节密切相关,并且会计岗位职责的划分在于对会计职业判断权限,会计职能的履行环节应该具有层次性。从会计“反映”的职能上来讲,会计职能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某类交易、某个账户余额认定层面的反映;二是会计报表法规政策层面的反映;三是会计信息分析、评价层面的反映。而从会计的“监督”职能上来讲,会计监督包括会计系统内监督和会计系统外监督两类,《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会计职业判断权限的大小决定了会计系统内监督具有层次性。于此同时,现代企业委托关系的层次性也决定了会计系统外监督也应具有层次性。从会计“参与决策”职能上来讲,参与决策作为反映和监督职能的衍生,是对会计更高层次的职能要求。

会计职业层次是会计在职业活动中,因会计岗位职责划分的不同,对会计职业判断授权性质、范围以及会计业务处理主从关系上的差别。从以上分析会计职能的层次性上看,会计职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会计项目层次、会计综合层次和会计管理层次。1.会计项目层次是会计职业活动的基础层次,包括出纳岗位、材料物资核算岗位、产品成本核算岗位、期间费用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等,主要以技能性工作为主,是在特定岗位上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通常以会计业务处理的精确程度来测量会计信息的质量。2.会计综合层次是会计职业活动的中坚层次,包括了资金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和稽核岗位等,主要以技术性工作为主,在其负责的会计业务范围内,可以享有相对自主的会计职业判断权,主要通过指导、沟通、复核、综合等手段,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比较重要的影响。3.会计管理层次是会计职业活动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总会计师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岗位和会计主管岗位,通常和行政权力有关,在拥有明确的授权下进行其管辖范围内组织和领导其他会计岗位的工作,并利用会计信息的优势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

三、会计的主要职能

随着现代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会计理论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代会计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同时又是一项管理活动。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对现代会计的把握深刻的分析会计的主要职能,把握其本质。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为反映职能和管理职能。

第一,会计的反映职能,这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主要是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信息。对国家而言,给国内信息用户包括各阶层的管理人员、群众等和国外信息用户包括 各种国际经济组织提供相关的国家经济信息。对企业而言,会计给企业内部提供一些决策或工作的必要信息,也为企业的外部信息用户比如财政、税收、金融部门以及企业的投资者、企业的合作伙伴等,提供必要的经济数据,供其分析,作出决策和判断。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与企业有经济往来关系的一些外部信息用户要求迫切了解企业各个方面经济数据信息,以便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获得更大的利润。因此,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满足各方面的信息要求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核算 ”(记账、算账、报账),这也要求我们会计职业层次的细分。核算是会计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核算最终目标是为了反映和提供给各方面信息用户正确的经济信息 。

第二,会计的管理职能,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不但为国家、企业及相关关系的集团和个人提供经济信息,供管理者决策使用。而且,会计提供的信息、评价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对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出各种参谋意见和顾问意见,供管理层决策。会计反映的信息被用于管理,以便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对于经济活动的主体来讲,会计也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第二个职能就是管理职能。

四、会计职业层次与会计职能的协调发展

首先,为了会计职能的更好发挥,我们要构造会计职能层次与会计职业层次的对应关系。

会计职能的层次性和会计职业层次的客观性,为二者的衔接预留下了必要的接口,会计主体应该通过企业的组织结构的设计,有目的地分层设置各会计岗位,以便于会计职业层次与会计职能层次对应起来。通过对会计职能的分析,将会计项目层次的反映与某交易、某个账户余额认定层面的反映对应起来、或者将会计综合层次的反映与会计报表法规政策层面的反映对应起来、或者将会计管理层次的反映与会计信息分析评价层面的反映对应起来都需要通过对会计岗位职责的划分,确保会计职能即反映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发挥。

其次,发展与会计职业层次相适应的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会计职业能力是做好会计各种岗位的保证,是做好会计职业层次划分的基础,也是履行会计各项职能的基石。通过各会计主体对会计职业层次的高低、层级的打造,培养与其相适应的会计职业能力,避免低职高能和高职低能等现象,更好的履行会计的各项职能,确保会计的职业活动有效进行。

最后,建立会计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促进会计职业层次与会计职能的协调。现行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不能恰当的评价我们会计人员的各项职业能力,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是企业人事管理的需要,也是会计人员的薪酬规范化的需要;而会计职业能力评价是会计职业活动的需要,以此提高会计主体的会计工作质量。另外,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评价是对会计人员的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绩效进行评定,会计职业能力评价是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品格、职业知识和职业经验进行评价。对会计职业能力的评价主要针对会计岗位,用岗位划分职责来衡量区分各岗位上的会计人员。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会计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把会计职业能力与会计岗位联系起来,以便用会计岗位反映会计职业层次,通过会计职业层次对应会计职能层次,最终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发挥会计职能的最大功效,促进企业的发展。

五、发展会计职能提高效率

通过对会计职业层次与会计职能的协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使会计的职能得到最好的发挥,就要让会计职业层级对应会计职能的划分。只有会计职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有效的提高我们企业的经济效率,这也是我们进行分析研究会计职业层级与会计职能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众所周知,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会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已经不再是简单核算,通过对经济信息的反映来呈现经济实况,为经济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我们对会计职业层级进行细分,划分出三个层次即会计项目层次、会计综合层次和会计管理层,发挥会计的职能,通过会计监督,参与拟定各项经济计划,使与会计职业层次相对应的会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发展会计职能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法规,维护公共财产,加强对经济的管理,为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 现代会计的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职能的划分与会计职业层次的设定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职业层次与会计职能的协调发展对更好的实现会计的本质、会计的目标、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会计环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我们更好研究和探讨会计职业层次与会计职能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素素.谈会计职能内涵外延的发展变化.浙江财税与会计.1997(10).

[2]刘壮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新拓展.湖湘论坛.2001(01).

[3]吴荣宝.试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新拓展.上海会计.1996(12).

[4]田翠香.会计环境与会计职能.会计之友.1996(06).

[5]杨铁华.发挥会计职能提高经济效益.广州医学院学报.1998(03).

[6]向德伟.关于会计职能的探讨.财贸研究.1992(02).

[7]邱立全.会计职能新探.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4(04).

[8]徐亚欣.充分发挥会计职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草原税务.1999(05).

[9]富秀荣.新经济下会计职能的思考.内蒙古财会.2002(02).

上一篇:物业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医院会计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