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物资范文

时间:2023-09-16 01:56:15

救灾物资

救灾物资篇1

关键词:大型自然灾害 救灾物资 管理

这几年随着大型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例如地震、台风、泥石流等,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无法改变的自然现象,沉着冷静的应对和善后才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有的气魄。由于大型自然灾害往往伴随着难以想象的破坏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需要在灾难发生后的最短的时间内将灾区紧缺的救灾物资准确无误的送到灾民的手里。而如何对自然灾害的救灾物资进行合理地管理对于灾后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型自然灾害的救灾物资的政府采购管理

自然灾害所需的救灾物资是国家根据灾情的大小,派发给灾区群众的公益性财产,由于救灾物资具有公有性和免费性等特征,如何合理分配和应用救灾物资就成了国家自然灾害救援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探究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物资的管理人员来说非常作用。其中,作为管理的一部分,政府对于救灾物资的采购管理也需要受到高度重视。

(一)把救灾物资采购所需要的资金列入国家用品采购预算当中

救灾物资作为国家配发的物质基础,它的采购资金需要国家的确保和承担,将救灾物资的资金列入政府日常开销的预算中,不仅有利于资金的及时到位,还有利于政府的公共信誉。通过预算记录,经过政府审核该批,从而拨款采购,这一整套程序是保证救灾物资能够顺利到达灾民手中的基础。

(二)利用竞争优势公开招标采购救灾物资

我们知道哪里有竞争哪里就会有价格拉锯战,救灾物资的采购作为商品销售者追逐的利益渠道,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将其一举拿下是许多企业思考的重点问题。政府采购的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的投放,从而达到最低价格的优惠。

(三)利用商品销售者的销售渠道运送救灾物资

在采购的过程中,政府救灾部门的管理工作者在了解物资经销商条件和优惠活动后,可以自主选择那些靠近自然灾害发生地附近的销售点进行采购,并且保证救灾物资的派送安全,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运费支出带来的资金消耗,从而做到高效、高质的救灾物资采购管理。

二、大型自然灾害的救灾物资的管理综述

大型自然灾害作为非人力行为活动,是无法改变和避免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加强在灾害发生前的防御措施和灾后的补救过程。救灾物资的管理作为灾后帮助灾区重建的物质基础,其作用和影响力都是重大的。

(一)探究科学现实的救灾物资管理机制

在大型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对救灾物资的管理需要列入一个国家面对突发性灾难和解决灾难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应环境作出理智的管理和安排。救灾物资的管理涉及到救灾物资的接收、救灾物资的保管以及救灾物资的分配等环节,安排专业人员针对救灾物资的管理建立起专门的机构,便于群众的咨询和救助。一个科学的管理不仅包括管理者对救灾物资中涉及到保管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实行,还包括政府部门针对管理业务的指导、管理法规的制定以及救灾物资的储存分配等各个环节的应对策略。由于救灾物资对于灾民和国家的重要性,管理部门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公正。

(二)培养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由于救灾物资的管理需要高效、及时、科学等高需求,所以我们需要管理者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在突发性的大自然灾害面前做到沉着冷静地分析和管理执行。管理者的执行能力是判断管理者能否胜任自然灾害救援工作的重要指标,需要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执行活动,从而保证救援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救援次序的有序进行。

(三)规划科学标准的管理水平

提高大型自然灾害救灾物资的管理水平,利用实践经验优化管理规则,加强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促进科学管理的基础。而要想做到科学标准的管理,我们首先应该按照救灾物资的重要性将救灾物资进行原则分配,并且将救灾物资储存仓库进行等级上的分类标记,这样不仅可以节省配发救灾物资的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救灾援助的效率。其次我们还可以利用科学计数法将救灾物资按照类别的不同进行登记,制作救灾物资储存目录,方便物资地配发。最后,管理者在管理的同时应该严格监督物资的质量和数量,杜绝偷工减料的私立。

(四)严格监督管理部门的内部运行程序

由于大型自然灾害中救灾物资的重要性和无法替代性,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务期间不仅要求我们自觉遵守救灾物资管理法律法规,还需要对本身进行素质、精神上的约束。我们知道,政府公务部门作为国家型事业单位,需要做到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利。灾区灾民作为中华儿女的一部分,更需要政府给予高度关怀和保护,所以,公平公开的管理机制对管理工作的健康实行有益无害。首先我们可以针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建立一些有效的刺激和约束策略,例如期终考核评比以及群众反映观察等。其次通过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和素质层次。

三、结语

大型自然灾害的救灾物资是保障救援工作的基础,是灾民进行正常生活学习的前提,是实现国家对于安全管理措施方面的基本手段。其中,对于救灾物资的管理是保证这一切实现的物质条件。加强救灾物资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提高灾难防御能力,增强应对灾难发生的反应力以及促进灾后重建速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韦保新.提高救灾物资储备应急保障能力的思考[J].中国减灾,2006,(12)

救灾物资篇2

关键词:救灾物资;物资储备;优化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是为保障国家抢险救灾物资应急需求开展的物资储备工作。目前的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整个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低效率的细节,这些不科学、低效率的细节需要加以改善和更新,即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

一、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的意义

首先,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保障效益。救灾物资的保障效益体现在救灾物资由实物转化为保障力的水平,或者说其保障效果,充足和及时的救灾物资供应是获得最佳的保障效果的前提。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就是为国家提供充足和及时的救灾物资,满足救灾物资需求,防止物资供应短缺或不及时给抢险救灾行动造成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次,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是无法衡量的,救灾物资转化为的保障力(保障效益)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收益,维持和提高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应该转化为最小化与救灾物资储备相关的成本开支。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则是通过分析与救灾物资储备成本产生的缘由,通过优化诸如储备规模、储备布局、库存等内容,分别最小化与之相关的各项成本。

第三,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为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能够为救灾物资储备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如储备规模优化能够获得适度的储备规模的参考值,而储备布局优化则可以直接用于救灾物资的长期规划中,储备库存优化则为库存物资管理提供基本的工作思路。

最后,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还可以促进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建设发展。国家救灾物资储备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储备本身也需要不断的建设发展,这里的建设发展不仅包括设施上的更新换代,还包括储备的改革,如物流化改革、信息化改革,储备改革的思路可以直接应用于或者间接指导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建设发展。

二、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的原则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是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能够直接运用或具有现实意义的前提。

一是满足物资需求的原则。救灾物资是国家抢险救灾时重要的物资基础,甚至直接决定抢险救灾任务能否顺利和有效完成。数量充足和供给及时是救灾物资需求的两个基本要求,救灾物资储备优化各个内容的展开,都必须要以满足物资需求作为根本原则。

二是符合储备实际的原则。国家救灾物资储备是国家防灾减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区别于企事业单位的物资储备。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救灾物资储备过程中存在的规律特点,主要是救灾物资的属性及其供需规律决定的。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要符合储备实际,在展开具体内容的优化讨论时,应把握各种规律特点,保证储备优化结论的可操作性或者应用性。

三是追求经济效益的原则。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在整个物资保障中占有较大的成本份额,追求救灾物资储备的经济效益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一个有益作为。追求经济效益原则也为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这个问题提供了研究的思路,就是以降低与储备相关的各项成本开支为突破口,寻求最佳的救灾物资储备格局。

三、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优化的内容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可以选取多个角度讨论它的储备优化问题,这些内容既可以是救灾物资储备组成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救灾物资储备这个整体,其中比较重要的三个内容是储备规模优化、储备布局优化和储备库存优化。

一是储备规模优化。国家救灾物资的储备规模是指储备的救灾物资的数量或者计价后的金额;储备规模优化的实质就是确定适度的储备规模,既能有效的满足抢险救灾的需求,又可以避免过量储备带来的损失浪费。

国家救灾物资的储备规模相当于物流系统中的物流量,因此储备规模的测算可以利用物流量的基本测算方法——物流需求预测技术。在开展国家救灾物资需求预测时,要把握救灾物资需求的规律性,选择科学、合适的需求预测技术。国家救灾物资需求预测需要用到救灾物资消耗量的历史数据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数量化,因此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平时要注意工作数据的积累和

二是储备布局优化。国家救灾物资的储备布局是指救灾物资储备节点的数量、位置和与需求点之间的保障关系;储备布局优化的实质是构造科学的储备布局,为需求点提供及时地物资供应的同时,最小化与储备布局相关的运输费用开支。

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布局优化的基本方法是储备节点选址,主要通过构建节点选址模型抽象描述选址过程。储

备节点的选址要把握救灾物资保障实际,在有效测量各项数据的基础上,寻找出科学的算法,降低选址模型的求解难度,利于实际应用和操作。

三是储备库存优化。国家救灾物资储备的库存或者称为国家救灾物资库存是指处于库存状态的救灾物资;国家救灾物资库存的输入和输出保证库存处于有效平衡状态。库存优化的实质是保持库存的最优状态,包括库存平衡和最小化库存成本。

保持库存平衡和最小化库存成本的基本手段就是开展有效的库存控制,确定库存决策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即采购量、采购点和库存标准。国家救灾物资品种型号繁多,因此不同品种型号的救灾物资具有不同的属性和供需规律,需要分情况有区别的对待,而作为国家救灾物资,救灾物资库存控制还应该以不允许缺货作为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 孟参.基于模糊评判及灰色神经网络的应急物资库存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

[2] 张毅.基于自然灾害的救灾物资物流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10月

[3] 谢欢.应急物流中的优化储备问题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5月

[4] 曹卓君.应急物流中的物资储备管理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示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6月

[5] 张晓萍等.物流系统仿真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救灾物资篇3

看了这条新闻,笔者十分愤慨,在灾区人民缺衣少食、在抢险大军非常困难、在全国人民都在揪心、在社会各界共献爱心的时刻,王亚东--一个武装部的工作人员,竟然鲸吞救灾物资,并将其交到他的女友所开办的店铺销售牟取私利,这哪里是一个武装部的工作人员的作为?这完全是让狼拖到山上抛弃了的人--不做人味!

汶川大地震是全民之殇、国家之痛!它的惨列、它的创痛、它的损失让每一个有点悲悯情怀、有点同情心理的人都感到不能自已。这些天来,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向灾区献爱心的热潮,无论是名人富豪,还是普通百姓;也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伸出了援助的手,都献出了自己的爱。连靠乞讨为生的老人、小孩也都是一次次地向灾区捐款。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有一点道德良知、有一点做人底线的人都会收敛起自己那颗爱财的心,都会伸出那双温暖的手。但是,王亚东作为一个武装部的工作人员却不仅不去积极抗震救灾,不向灾民奉献爱心,反而把灾情当成发财的良机,竟胆大包天的将可乐、八宝粥、方便面等救灾物品交到他的女友所开办的店铺销售,这简直是往灾民的伤口上抹盐,往所有爱心人土的眼中塞石头。实属天良丧尽!

记得唐朝时的曹邺曾经写过一首“官仓鼠”的诗: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严格地说,王亚东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官仓老鼠,因其身份还仅仅是一名武装部民兵训练基地聘用人员。但是,就是这么一只官仓的候补硕鼠却有这么大的能耐,竟然能够把大量的救灾物资拖到自己女友所开办的店铺销售,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心!这么无德、无良的人,是谁把他聘到武装部民兵训练基地的?又是谁让那些救灾物资落到了他的手中?背后还是不是有什么猫腻?这些问题如果不查清楚,不向公众作一个明白的交待,怎么能够服人心呢!

应该说,自抗震救灾开展以来,绝大多数党政干部、救灾人员都是一心扑在救灾上;都是一切为了灾区、一切为了灾民;都是克勤克俭地将每一瓶水、每一颗粮、每一片饼干、每一寸布料、每一件衣裳、每一顶帐蓬都发放到灾民的手中,为解决灾民的生活困难,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作出了贡献。但是,与此同时,抗震救灾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王亚东之类的丧尽天良的硕鼠就不放过一切机会贪污腐化,鲸吞救灾物资以牟利。有消息说,成都街头多处出现了巨大的救灾帐篷,四川省纪委也认定是有救灾帐蓬流失。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地损害了灾民的利益,亵渎了民众的爱心!

救灾物资篇4

县财政局:

  依据洛财预[2020]672号文件要求,我县今年以来灾情多发,救灾形势严峻。2020年我县农作物连续受到干旱、风雹等自然灾害,需政府救助人数多,为安置灾民解决受灾群众衣食等生活困难,保障灾民生活,现急需采购以下救灾物资。

一、棉被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

1、采购棉被2000条,每条150元;

2、棉被规格要求:救灾棉被的样式为矩形,采用被套、被胎可拆卸方式,被胎具有成型性,被胎可采用绗缝工艺制作(化纤絮片)或包覆网套加工(棉胎)。

3、规格尺寸

表1  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

序号

部位名称

成品尺寸,cm

允许偏差,%

1

被套长

220.0

±2.5

2

被套宽

150.0

3

被胎长

210.0

4

被胎宽

145.0

4、材料规格、质量要求及用途按表2规定。

表2  材料规格、质量要求及用途

材料

名称

规格

质量要求

用途

棉印花布

纯棉印花布,参考规格:线密度14.5tex/14.5tex,

密度420根/10cm×300根/10cm

应符合本标准要求

棉被面料

涤纶布

涤纶布,参考规格:线密度7.5 tex /14.5tex,

密度320根/10cm×280根/10cm

应符合本标准要求

绗缝工艺

被胎包布

被胎

涤纶絮片(其中3D三维中空涤纶≥15%),单位面积质量350g/m2/400g/m2

应符合GB 18383絮用制品要求

温区/寒区被胎填充物

300g/㎡涤纶压缩软棉(含远红外复合层)+80g/㎡微细丙纶熔喷棉

应符合GB 18383絮用制品要求

寒区被胎

填充物

棉花被胎,包敷网套

棉胎等级二级(含二级)以上

应符合本标准要求

棉花胎2

涤纶缝纫线

11.8tex×3

断裂强力≥1040cN

缝纫

5、被胎包布(化纤絮片类):白色;填充用絮片:白色。

6、缝纫线:应分别与被面、包布相适应;棉花网套纱线颜色与棉花颜色相适应。被面各部位色差不低于3-4级。被套、被胎包布下料方向为经向,被套应为整幅材料,即长度方向不允许拼接。下料尺寸应充分考虑绗缝引起的收缩,确保被胎成品符合表1要求。被子重量不低于3公斤。

7、绗缝被胎外观平展均匀、手感柔软蓬松、不得有杂物、板结、深色油污等。

8、缝纫针距密度:棉被面、里接合缝纫及被里拼接11针/3cm~13针/3cm。被套短边封口端为3#尼龙拉链方式或系带方式。拉链方式封口要居中绱长度不低于100cm尼龙拉链;系带方式开口不低于100cm,至少三组系带,带长15cm。

9、被套和被胎成品的绗缝质量按照GB/T 22796成品的工艺质量要求,绗缝花型适宜。

10、产品质量:由质量监督机构出具质量检查报告和交货现场抽检相结合。现场随机抽检率不低于10%。

合计:30万元

二、防寒多功能棉衣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

1、采购防寒多功能棉衣1554件,每件164元;

2、防寒多功能棉衣规格要求:

3、救灾专用防寒服分大号、中号和小号

4、面料颜色:藏青色。

5、里料颜色: 藏青色与面料颜色相匹配。

6、平剪绒颜色:黑色,与标样对比色差应不低于3-4级,色差评定级别应符合GB/T 250规定。

7、缝纫、锁钉线颜色:与面料颜色相匹配。

8、绣花线颜色:藏青色,与面料颜色相匹配。

9、聚酯四眼扣颜色:为黑色,与标样对比色差应不低于3-4级,每件应一致,色差评定级别应符合GB/T 250规定。罗纹布颜色为藏青色,与标样对比色差应不低于3-4级,每件应一致,色差评应符合GB/T250规定。涤纶绳、涤纶纱带颜色为藏青色,与标样对比色差应不低于3-4级,色差评定级别应符合GB/T250规定。

10、拉链颜色为藏青色,与标样对比色差应不低于3-4级,每件应一致,色差评定级别应符合GB/T 250规定。

11、组合气眼、调节扣颜色为黑色,与标样对比色差应不低于3级,色差评定级别应符合GB/T250规定。

12、色泽偏差范围,成品表面颜色不低于4级,评定级别按GB/T 250规定。成品非表面颜色不低于3-4级,评定级别按GB/T 250规定。

13、材料规格、要求及用途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材料规格、要求及用途

材料名称

规格

质量要求

用途

藏青色涤棉轧光帆布

涤棉 80/20

29.5tex×2/59tex

符合附录A

面料、翻领里、绒领里、套领面、挂面、挂面贴条、后托领、后托领贴条、掩门里、掩门暗牌面、掩门暗牌里、袋盖面里、斜插袋爿、斜插袋口垫布、袖袢面里、帽口贴条、挂衣袢

藏青色涤纶平纹绸

经纱: 83dtex/48f FDY+20dtex

符合附录B

里料、内胆面里、里贴袋布、里袋扣袢、套领里、绒领扣袢、内胆滚条、斜插袋袋布、拉条

14、产品质量:由质量监督机构出具质量检验报告和交货现场抽检相结合。现场随机抽检率不低于10%。

合计:25.5万元

 

 

 

 

 

 

 

洛宁县应急管理局

2021年3月22日

救灾物资篇5

关键词:应急供应链;时间响应;管理流程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the earthquake of Wen Chuan as backgrou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mergency Supply Chain and tradition supply. Based on the practice that assist Peng Zhou government to make the management flow, we build the material management flow of earthquake rescue and relief. Finally, the paper expatiate the key points of the material management flow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further study about the material management flow in emergency supply chain.

Key words: emergency supply chain; time response; management flow

0引言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地震灾区急需大量的物资输入以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和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然而,我国的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构建尚未成熟,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与我国国情相匹配的理论来指导应急管理标准化,尤其是在构建应急供应链标准体系的整体框架方面。就供应链方面来讲,在这种应急状态下,传统供应链的模式已经失去了作用。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筹集分配救灾及重建资源?如何确保救灾及重建资源的使用最有效?如何保证救灾及重建资源不被浪费、截留、挪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抗震救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的立论所在。

1灾区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在彭州的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地震灾区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及时对这些问题加以总结,寻找解决的办法不仅对这次抗震救灾大有裨益,对其他灾害现象的应急供应链管理也将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在讨论时排除了通讯设施、道路设施破坏而造成的信息沟通不畅;不法分子为谋求不正当利益造假制假等与供应链非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诉诸于其他渠道、方式,因此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1.1问题的分类

依据供应链的流程划分,救灾物资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四大类。它们依次存在于物资的接收环节、物资存储环节、物资分配环节以及物资监管环节中。

1.1.1物资接收环节。物资接收审核不严密。在应急供应链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捐赠的物资通常来者不拒,导致获赠物资的品种过于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不利于物资的科学合理调配,还可能导致人力资本浪费、存储空间浪费等问题,增加应急供应链的成本,降低运作效率和响应性。

接收物资信息登记不到位。由于救灾物资捐赠时间、数量的不确定性,很多接收物资没有登记其详细信息。从而造成物资信息不透明,并对供应链中的后续环节产生不利影响,降低物资管理的时效性。

1.1.2物资存储环节。物资存储无序。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很多物资存储仓库都是临时搭建,管理人员也多为临时抽调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加之时间紧迫没有一套合理的规范流程,在物资存储中各种物资不论其种类、保质期长短全部堆放在一起。由此引发了物资盘点不便、物资出库搬运耗时、物资管理混乱、部分物资流失等问题。此外由于物资无序,不利于掌握物资信息,无法对物资进行合理调配,因而出现了某些物资过期而造成的大量浪费,这是物资紧缺的抗震救灾工作中亟待解决并必须杜绝的现象。

有特殊存储要求的物资未按要求存放。一些特殊物资,如药品、电池等,对物资存储的要求较高,须避免高温,要求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存储;火柴、卫生纸等物资也须要防潮避水。但在物资存储中,这些有特殊存储要求的物资并没有按其存储要求存储。地震灾害发生后,暴雨、高温等次生灾害频繁,很可能波及这些未达到特殊存储要求的物资,造成物资损失。

1.1.3物资分配环节。物资分配不合理。排除交通中断、通讯设施中断等不可抗拒因素,物资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一些受灾地区由于赈灾物资大量到达而产生物资浪费现象,而一些地区则由于物资奇缺造成灾民基本生活难以保障,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物资哄抢现象。另外,由于物资分配不合理,物资配给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单一物资重复运送,另一些物资则相对不足。

物资发放欠妥善。同样排除交通中断、通讯设施中断等不可抗拒因素,在物资发放时,由于物资存储、物资发放前的核查工作力度不够,出现了发放物资变质、过期或损坏等现象。影响了抗震救灾工作的整体质量,对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构成危害。

1.1.4物资监管环节。物资监管环节的问题主要是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某些不法分子挪用、私吞救灾物资,造成救灾物资的流失,危害国家及受灾群众的利益。这些问题一旦公开,将会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有损政府的公众形象。

1.2问题的解决

上述问题存在于应急状态下的供应链的整个过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事关抗震救灾的最终成败。通过研究和在彭州的具体实践,我们认为只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供应链管理流程,构建一套成熟的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工作标准,为救灾物资管理搭建一个透明通畅的信息沟通平台,上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构建应急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必要性

2.1传统供应链与应急供应链的差异

2.1.1运作环境。传统供应链是在一般常规条件下运作,而应急供应链通常以突发的灾害事件或非常态事件为背景,灾害发生的时间、波及范围及强度具有不可预测性,从而导致应急供应链的需求完全无法预测,并且物资的需求具有峰值性,随突发事件时间的推移而对物资有不同的需求。

2.1.2参与主体。传统供应链的参与主体一般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顾客组成。而应急供应链的参与主体则是多样的,包括政府、军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此外,应急供应链的参与主体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不同阶段的参与主体有所不同。他们的合作属于松散型合作关系。

2.1.3供应链的核心目标。传统供应链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应急供应链则强调高度的时间响应性,为了获得高响应性,往往不惜以牺牲成本为代价。

2.1.4协调者不同。传统供应链的协调者通常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通过核心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达到整体的优化。然而,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中的成员不具备管理的权利,只是基于某些合作契约进行协调。而在应急供应链中,协调者是政府机构,除了使用协调手段之外,还会采用某些强制手段进行管理。

2.1.5决策不同。传统供应链中的很多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使用程序化决策就可以解决。而在应急供应链中,由于事件的突发性,需要做出的决策多为例外事件,并且时间、信息有限,需要采取非程序化决策。

2.2构建应急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必要性

由于传统供应链与应急供应链的巨大差异,由传统供应链完成应急使命是不切合实际的。目前国内外对于应急供应链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且只停留在概念、理论层面,在实际应用领域的研究不多。但是由于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在应急供应链管理中急需一个应用性广,操作性强的标准化的流程出现。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操作性强,在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应急供应链救灾物资管理流程,并由政府来主导,使用强制和激励相协调的方式来管理应急供应链,才能达到应急状态下所需的高响应性,才能高效地完成救灾物资的管理、调配、发放工作,受灾地区人民的最基本生活才能得到保障。

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很多的地方政府及社会团体的救灾物资管理工作已经初具雏形,但是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救灾物资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合理的供应链物资管理的流程来指导供应链的各个参与主体在整体流程的框架下开展工作。

3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流程的构建

3.1设计思想

我们根据救灾物资从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到最终使用者整个过程,设计了救灾物资管理的总体流程。它是救灾物资管理工作的宏观框架,包含了抗震救灾物资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整体流程的基础上,我们将其中的关键环节细化,设计了17个子流程,包括了应急供应链管理的各个方面,每个流程都设计了多个细分的步骤,便于实施操作。

在流程的运用中,总流程对应的责任单位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最高领导部门——指挥协调组,指挥协调组依据总体流程对各个下级管理组进行统筹管理。每个子流程由不同的管理组进行管理,并直接向指挥协调组负责。从而保证抗震救灾物资的管理工作权责分明,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确保抗震救灾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3.2总体流程

在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的总体流程的设计中各项基本环节由不同的管理组负责,主要包括指挥协调组、物资接收组、物资调配组、物资组织组、库房管理组等(见图1)。各管理组负责物资在该组的安全流动,并向最高指挥协调组直接负责。

总体流程的设计为救灾管理工作构建了一个总体的框架,使得抗震救灾的物资管理工作能够从全局出发,寻找整体的最优化。总体流程中每个关键的节点都可以细分为一个子流程,每个子流程在总流程的指导下进行,每个子流程的运作构成了整个总流程,整个总流程就是应急供应链的物资流动过程。

3.3子流程

子流程对应于抗震救灾中的每个环节,为了使子流程便于理解,我们为每个子流程编制了工作标准。我们在为彭州市设计抗震救灾的子流程时,主要包括物资接收、入库、出库、调拨、发放以及关键物资的管理等17个子流程。鉴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列举两个子流程进行分析。

3.3.1非调拨物资接受流程(乡镇级)。以乡镇级的抗震救灾点为例,其接受的物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上级抗震救灾中心调拨至救灾点的物资,可将其称为调拨物资,这物资信息具有可获得性,管理较为容易;另一种是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物品,这些物资的抵达时期、种类、数量等信息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并且由于数量众多,对它们进行管理相对比较困难。因而我们针对非调拨物资的这些特点设计了非调拨物资接受流程(见图2)。

3.3.2使用人物资接受流程。应急供应链运作的最终目标就是保证物资及时准确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然而在应急供应链中,受灾群众与指挥中心距离遥远,若指挥中心不能及时获知他们的物资接受及使用情况,则无法保证将最急需的物资发放到他们手中,从而影响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设计使用人物资接受流程(见图3)时,我们强调了信息的透明公开及反馈效率,并设置了信息公示这一步骤,使用人可以对物资的发放工作进行监督,保证信息的透明度。 3.4实施要点

3.4.1流程实施的工作标准。整个应急供应链的物资管理流程涉及的众环节密切相连,每一个流程的效果都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流程的实施,加之应急供应链在实施过程中,时间和信息稀缺,因此如何保证各个环节及时准确的实施,是必须予以考虑的问题。

在设计彭州的物资管理流程时,我们为每一个流程编制了一个工作标准,每个流程图的每个节点都有与之相对的标准解释。在标准中,我们提供简洁但标准化的实施步骤,使得每个节点的实施简单易行,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响应性。

3.4.2流程实施的时间要求。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就是高度的时间响应性,因此时间因素在物资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控制流程实施时间,提高各个子流程的响应性,整个应急供应链的响应性才能提高。

针对时间响应性的要求,我们对每个子流程中每个步骤所需的时间做了合理限定,通过实地调研,确定了其合理性,最终以文本形式固定下来,交由受灾地区抗震救灾管理部门予以实施,并在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整个应急供应链的时间响应性。

3.4.3流程实施的信息控制——单据的使用。应急状态下,信息稀缺,信息的通畅透明成为制约应急供应链的重要因素,如果信息沟通不畅、信息断链,那么信息因素将成为整个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流程的瓶颈。在应急供应链的物资流动过程中,不具备传统供应链中依靠IT技术完成信息交互的条件,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新的途径来完成信息的交互工作。

我们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使用单据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交互,每个子流程都有依据其特点、流程主体为依据设计的多联单据,每份单据都包括:物资名称、品种、规格、数量、价格以及地点、时间、责任人等重要信息,根据流程不同单据信息又有所区别,例如物资的入库流程中还需包括物资的存储要求等信息,而物资的接受环节则需包括物资接收单位或物资接受者的名称等。这样就可以保证物资信息透明公开的在整个供应链流程中传递,以便接受来自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等各方的监督。

每个流程单据的填写由该流程的主要责任单位负责,每份单据至少包括两联,每份单据都会有一联呈交指挥协调组存档备案,以备查验。单据的设立除了可以保证信息的透明通畅,并且使得各个流程工作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遇到问题直接依据单据的内容寻找相关责任单位,避免了应急状态下的工作混乱、权责不明。

4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前景展望

目前,我们的应急供应链的物资管理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以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彭州市的实际情况为背景来研究和设计,这套物资管理流程的实施在彭州市获得了成功,也引起了其他地市的关注,都江堰等市也根据自身情况借鉴了彭州的经验,引入了部分流程进行救灾管理,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可见,应急供应链物资管理流程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对整个地震灾区的救灾及重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将其在地震灾区推广使用,很有可能取得成果并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

此外,由于应急供应链具有一定的共性,其物资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共性,我们设计的物资管理流程亦可以推广至其他应急供应链的物资管理工作中。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应急供应链的物资管理流程在诸如洪水、雪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物资管理中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我们设计这套物资管理流程时,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及设计者水平的限制,其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诸如如何解决由于物资管理工作中由于人员短缺造成的物资盘点困难;如何进一步建立数据库进行管理等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大卫·辛奇—利维,菲利普·卡明斯基.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M]. 伊迪丝·辛奇-利维,季建华,邵晓峰,译.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4.

[2] 苏尼尔·乔普拉,彼得·迈因德尔. 供应链管理[M]. 3版. 陈荣秋,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

[3] 计国君,朱彩虹. 应急物流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EB/OL]./biz.newmaker.com/art_28607.html.

[4] 汪云峰,白庆华,周晓莉. 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1):84-89.

[5] 张枫林,余昌仁,封少娟. 基于SCOR的应急供应链运作模型研究[J]. 物流技术,2007,26(11):151-153.

[6] 赵要军,陈安. 地震类突发事件中公共财政应急机制分析[J]. 灾害学,2007,22(4):124-127.

[7] 韩梅琳,樊瑞满,郑建国. 供应链突发事件应急协调机制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7,20:170-172.

[8] 姜玉宏,颜华,欧忠文,等. 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管理研究[J]. 物流技术,2007,26(6):17-19.

[9] 方静,陈建校. 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系统优化[J]. 现代物流,2008,30(8):75-78.

[10] William B Cassidy. Emergency logistics[J]. Traffic World, 1999,206(2):20.

[11]James, Stephen Pettit, Anthony Beresford.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emergency relief logistics[J]. Whampoa-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2006,51:177-184.

[12]Tovia. An emergency logistics response system for natural disast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7,10(3)173-186.

救灾物资篇6

按照省厅安排,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到各级民政部门,我局采取了多种方式贯彻落实。一是由局领导向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汇报省厅主要会议精神,得到市政府重视和支持。二是召开县(区)民政局分管领导、救灾股室负责人会议,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到各级民政部门贯彻落实。三是市局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汛期减灾救灾应急准备工作的通知》。

二、2015年减灾救灾绩效目标实施情况

(一)全面开展新灾救助工作。2015年入汛以来,我市遭受了“6.22”、“6.29”两次暴雨洪涝灾害过程,给部分受灾群众造成严重损失。灾情发生后,各级民政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核查、上报灾情,确保了救灾救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据统计,全市受灾人口27650人,因灾死亡1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447人;因灾倒塌房屋87间、严重损坏房屋119间、一般损坏房屋1306间;因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379公顷,其中:农作物绝收受面积902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085.81万元。

(二)积极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2015年,全市共有6个社区进行了申报创建工作,目前已完成了申报相关资料。近期,市局将组成验收工作组,对县(区)申报单位进行初验,对合符标准要求的社区,推荐上报省民政厅审核,报国家减灾委、国家民政部命名。

(三)全面完成灾害信息员培训工作。2015年,各县(区)采取集中培训和以会代训的办法,全市完成了680名灾害信息员培训任务,占省厅下达目标任务数的85%。

(四)着力推进救灾物资储备点建设。为建立和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加快探索建立救灾物资储备点建设,切实增强灾害救助快速反应能力,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2015年,我市规划建设救灾物资储备点12个,截止目前,全市救灾物资储备点已建成5个,正在建设3个,已完成规划4个,分别占目标任务数的41.67%、25%和33.33%。

(五)加强应急救助物资准备。按照《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办法》规定,市、县(区)针对自然灾害种类分布情况,通过政府采购了基本需求与常规储备的救灾物资,确保灾情发生后,受灾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同时,各地进一步加强了救灾物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据统计,全市共储备棉被25000床、棉衣1500套、帐篷2700顶、棕垫3000床、床4000张、多功能防寒服5200件、毛毯2000床、电热毯500床、发电机15台。

(六)圆满完成省、市、县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演练。根据省厅安排部暑,为检验市、县(区)应急指挥体系功能,整合相关资源,锻炼技术队伍,完善项目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开展了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平台演练活动,进一步检验了市、县(区)防灾减灾联动机制,全面掌握和使用综合应急指挥体系平台,充分发挥好全市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系统的功能作用。

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任务

(一)切实做好减灾、救灾、备灾各项工作。建立健全汛期值班制度,落实专人值班,确保救灾信息的畅通。做好灾情查灾、核灾、汇总上报。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性生活救助、因灾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和冬春救助等工作,确保灾害发生后12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二)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做好综合示范社区验收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社区减灾工作资金投入,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三)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培训工作。积极完善措施,采取集中培训和以会代训的办法,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力争10月底前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四)进一步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健全救灾物资储备网络,扩大覆盖范围,将救灾物资储备延伸至灾害频发易发点。合理确定物资储备规模,丰富物资储备种类,提高储备效率,建设物资储备管理系统。全面完成已规划救灾物资储备点建设,并依托乡镇存量房屋,采取共用、借用等方式和结合示范社区创建建立救灾物资储备点。

(五)加大地方自然灾害救助资金投入。各县(区)民政部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及时汇报当前救助工作情况及存在的困难,争取在救灾资金安排上得到更大支持。按照市、县财政、民政制定的《自然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中、省下拨的各类受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补助制度,积极协商财政等部门,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本地救灾资金的投入,确保各项救助资金需求,落实好本级救灾资金预算。

(六)切实加强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工作。各级民政要严格规范救助款物管理,按照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的工作规程,通过“户报、村评、乡审、县定”四个步骤确定救助对象。对采取现金救助形式的,要遵守财务管理有关规定,有条件的地方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纳入“一卡(折)通”发放;对采取实物救助形式的,要以村组为单位张榜公示,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强化救灾资金发放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救灾款物发放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确保专款专用、重点使用。

救灾物资篇7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情况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渝办发〔**〕300号)精神,为切实管好用好救灾款物,确保救灾款物使用及时、公正、有效和安全,经县政府同意,决定对全县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情况开展一次专项检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检查时间

**年10月26日至11月5日。

二、检点

这次检查的重点是**年以来,市、县安排到各级各部门的各项救灾款物和接受的社会捐赠款物的使用管理情况。具体包括:救灾专项资金、民政救灾资金、社会捐助救灾资金、特大防汛抗旱资金、交通水毁救灾资金、农业救灾资金、建设救灾资金、扶贫救灾资金、地质灾害应急治理资金、以工代赈救灾资金、教育救灾资金、广电救灾资金、社会捐赠款物和救灾物资的使用管理情况。

三、检查内容

救灾款物是否坚持做到了专款专用、重点使用,有无擅自调项或改变项目建设内容、规模;救灾款物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无截留和拖延、迟缓情况;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程序是否严密,是否做到公开、公正发放;救灾款物帐务管理是否规范,直接发放灾民的救灾款物是否做到按卡发放;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是否建立健全,有无迟报、漏报、虚报、瞒报的情况;救灾款物使用效果是否良好,真正起到“及时雨”的作用。

四、检查方式

此次检查采取自查与抽查的方式交叉进行。在各街镇乡、县级部门开展自查工作的同时,县政府将从县救灾、财政、民政、审计、监察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对部分单位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重点抽查将采取“听、查、看、访”的方法进行,即听取被检查单位关于救灾款物使用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查阅财务帐面,查看随即抽取的部门、单位和乡镇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及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情况,走访部分受灾群众。

五、工作要求

(一)全面清理,认真自查。凡接受市、县安排的救灾款物和社会捐赠救灾款物的单位,要立即对今年以来本地区、本单位接受的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自查。各单位自查报告于10月28日前报送县救灾办(设在县政府办公室内)。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各单位要以检查促整改,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和做法,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和处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动救灾款物使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救灾物资篇8

关键词:救灾资金;救灾资金审计;效益性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2日

一、救灾资金的含义

救灾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安排的各类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含农业、林业、水利、教育、民政、交通、城建等各类救灾专项资金)、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补助、其他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纳入灾区恢复重建资金计划的其他救灾资金和各类组织、个人捐赠的救灾资金及救灾资金专户利息收入等资金。

二、救灾资金审计的原则与内容

(一)救灾资金审计的原则

1、真实合法与效益并重原则。对救灾资金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审计,可以严格控制救灾资金收入和支出的流向,也可以揭露出专项资金在使用中是否存在的贪污私分、截留、挪用等不法行为。而对效益性进行审计,通过评价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揭露出浪费、管理不善等现象,并找出影响效益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保证救灾工作的有效进行。当然,赈灾资金是“高压线”,随着法治意识的增强,有意识的违纪违规会相对减少,合法性、真实性审计的重要性相对减弱,而效益性审计在未来则更显重要。

2、事前重视原则。审计提前介入,监督关口就会前移。传统审计往往是待项目完工后进行的审计,这种审计明显无法对审计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督,致使资金使用失控。一旦出现不法行为或不合理的行为都会造成救灾资金事前、事中的管理混乱,造成无效率,而且这种损失往往难以挽回。可见,事后监督有不可弥补的缺陷。因此,开展审计工作要重视事前审计。事前审计往往有利于真正使救灾资金的收入和开支得到有效控制,发挥出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目标。

3、重要性原则。由于救灾资金的复杂特征,审计工作覆盖的过程涉及的单位多、专业性强、时间跨度大,对审计机关的人员素质、所需经费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审计力量不足、经费有限、任务繁重,因此在确定审计项目时,必须考虑审计工作的成本和效益。应根据重要性原则,选择资金量大,与灾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能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的专项资金作为审计首选项目进行重点审计。这种集中力量于关键项目的审计,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二)救灾资金审计的内容

1、灾情上报情况。对灾情上报情况的审计,主要审查省、地、县、乡及项目单位层层上报是否属实,省级人民政府向中央申报补助资金是否以灾情评估报告为依据,灾情上报调整依据是否充分,多次地震叠加的受灾损失是否进行了严格的扣除。

2、救灾资金接收情况。对救灾资金接收情况的审计,应重点审查各单位接收的救灾资金是否做到了统一管理,救灾资金是否做到了专户储存,救灾资金使用、调拨是否手续完备,有无隐匿、截留救灾资金的情况。

3、救灾资金分配情况。救灾资金的分配是救灾资金审计的重要环节,对救灾资金分配情况的审计应重点审查应急资金及恢复重建资金的分配依据是否充分合理,分配过程是否公开透明,灾民补助是否真正落实到户。

4、救灾资金管理情况。对救灾资金管理情况的审计,应注意审查省、地、县、乡是否制定了救灾款物的专门管理办法,资金与物资管理部门是否按照国家规定对救灾款物进行了有效的管理,有无与其他资金同户管理而造成资金相互拉用及救灾资金被挤占挪用的情况。

5、救灾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在救灾资金拨付情况审计过程中,要注意解释救灾资金是否存在拨付不及时、不足额以及救灾资金“雁过拔毛”,从而影响灾民生活和灾后重建等方面的问题。在对救灾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救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改变了用途。

三、我国救灾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程序和方法不规范。就审计程序而言,在传统审计中,对被审单位开展审计前要提前三天发出通知函。而现实中,审计人员更多的是取现场抽查,突击检查的形式。救灾资金审计鉴于开展的紧迫性,无法对被审计单位或人员的背景进行搜集,因而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往往采取简化流程,强调效率的原则,这些做法与风险控制原则相违背。为了满足公共危机时期审计时效性的需要,有时可能需要采取一些简化程序,违背审计条文的行为,如不再进行审前信息收集、取消了风险和重要性水平评估,取消部分审计节点,审计结论现场并向被审计人通告,不再就审计意见与单位沟通,等等。这些程序的忽略可能会给审计人员带来更高的审计风险,但是却能大大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

就审计方法而言,传统审计强调以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监控体系为基础,通过规范性评估得出审计结论。而在公共危机环境下,采取这种审计手段的可能性很小,因为相关的资源和体系已经被灾害所摧毁,如何在这种恶劣条件下获得审计资料,必须要采用更富创新性的审计手段;而这些手段应该被赋予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合法,应该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加以规范。

(二)审计资源不足。灾害发生后,受灾地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体系往往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有些时候,这些损害是破坏性的。这导致审计人员在当地的工作往往无法全面细致的展开。这一方面是由于原有审计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被破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另一方面灾后救灾资金大量投入灾区,范围大、数额大、涉及面广,对审计工作的需求量短期内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如果没有外部审计资源的持续性输入,仅凭当地的审计资源和紧急组建的审计小组是很难完成大量增加的审计任务的。

(三)审计整改缺乏制度保障。目前,社会上对审计还存在很多的偏见。对大部分人来说,对审计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查账的初级层次上,社会大众和新闻媒介更加关注的是审查出了多大的问题,而不太关心审计弥补的制度缺陷。这种偏见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尤其明显。由审计的目的在于保障资金运用的安全性,而会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来实现,因而很多人对这种保障行为持有不满,认为这样会削弱资金使用的效率。被查出问题后很多机关并不自我反思,加以纠正,反而认为审计机关只会制造麻烦和问题。当然,审计人员自身也有顾虑,因为担心被审单位的不合作态度,不得不简化一些很有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于一些在预警阶段审计查出的问题,由于尚未产生严重后果,往往被一些人斥之以制造恐慌。这些现象的存在,对审计人员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而且对审计发挥自身功能非常不利。

(四)审计报告公信力弱。我国公共部门所信息的公信力普遍较弱,这是由于政府部门长期不适当的信息沟通政策所致。长久以来,政府部门对重要信息的始终持谨慎态度,更多的是考虑政府控制社会舆论的能力,而非民众的知情权。审计报告的仍然面临着公信力弱的问题。审计报告公布给社会之后,人们总是对政府公布的审计报告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是政府在欺骗民众。巨大的舆论压力最终促使政府部门重新审视自己的审计报告信息政策。

四、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救灾资金使用规章制度。重点是制定和执行筹集、分配、拨付、发放、使用等治理办法,做到手续完备、专账治理、专人负责、专户存储、账目清楚,保证救灾款物治理严格规范、运行简捷有效,使救灾款物真正用于灾区、用于受灾群众。并且要按照财政专项资金治理使用办法的规定,公正安排,科学调度,强化监督,确保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目前,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下,政府应该尤其关注生活困难群众补助金、救济粮、孤儿孤老孤残职员基本生活费和遇难职员抚慰金的发放政策,配合有关部分做到落实到位,手续完备,账款相符。

(二)提高救灾款物使用效益和公开透明度。按照规定,救灾地区都应建立救灾款物信息公开制度,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救灾款物治理使用的全过程,主动公开救灾款物的数目、种类和往向,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救灾项目建设物资采购要按照 《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执行,凡有条件的都要公开招标,竞争择优,防止暗箱操纵。

(三)加强对救灾款物使用情况的纪律检查。救灾资金涉及的金额较大、部门较多,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贪污私分、虚报冒领、截留剥削、挤占挪用救灾款物等行为,要迅速查办,从重处理;对失职渎职、疏于治理,迟滞拨付救灾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或致使救灾资金严重毁损浪费的行为,要严厉追究。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以回应社会各界对救灾款物治理使用情况的关切,给群众交一本明白账、更好地体现党和政府对受灾群众的亲切关怀,进一步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公信力。

强化对救灾款物的跟踪审计监督,加快救灾资金审计法规制度建设。审计机关要关口前移、提前参与,对财政和社会捐赠款物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及效果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重点查处救灾资金拨付不及时,优亲厚友,损失浪费、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贪污私分等问题。

对审计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要责令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整改、纠正。审计署应不断向社会公布阶段性审计情况,救灾工作全面结束后,向社会通报救灾款物治理使用的最后结果。

(四)加快救灾资金审计法规制度建设。我国已经颁布了《关于做好抗震救灾金融服务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等多项法规,这些法律法规虽然是针对抗震问题的,但是对于其他救灾工作和救灾资金的使用而言都是一个保障和依据,但上述法规仍不够完善。为了应对国家各种灾害频发的现实,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相关法规,如制定一部《救灾审计法》,使救灾审计的范围、原则、主体、内容、程序和方法等走向制度化,使救灾审计的实务操作规范化,并配合出台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配套政策,使救灾资金审计更具可操作性和强制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华金秋.抗震救灾资金审计探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2]赵璐璐,费文斌.抗震救灾资金审计问题与对策探析.中国集体经济,2010.10.

[3]陈玉环.浅析救灾资金审计的重点和思路.财经界,2011.3.

上一篇:农用物资范文 下一篇:物资回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