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素范文

时间:2023-11-24 21:38:25

新元素

新元素篇1

Q&A

Q=《网球俱乐部》杂志A=Frank新元素餐厅是一家什么类型的餐厅?主要制作的是哪种料理?制作料理的理念是什么?

自2002年创立起,新元素一直秉承“尊重食材才能做出真正美味”的理念,以新鲜、营养的加州美式菜肴为大家所熟知,除了引以为豪的美味色拉、果汁及果昔和创意晚餐以外,也为中国客人贴心提供多款亚洲美食。无论是早餐、午餐或晚餐,你都可以在新元素尽享新鲜美味。

Q:新元素餐厅被评选为包括“最佳美国餐厅”在内的多个奖项,这些奖项对于你们企业来说意昧着什么?

A:每年新元素被中外媒体评奖无数,包括最佳美式餐厅、最佳服务、最佳早午餐、中国杰出雇主、杰出户外餐厅等。这些奖项是每位来到新元素就餐的顾客的真实感受,反映出了我们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体现在经营的不同层面,也是我们向每位顾客提供最佳服务的坚实基础。

Q:从02年起,新元素餐厅就成为了首届大师杯的官方餐饮合作伙伴,当时是基于什么原因促成的合作昵?

A:新元素一直倡导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从国际顶尖赛事到大众体育运动,从NBA中国赛到儿童足球俱乐部。网球是我们的最爱。

从2005年开始,新元素餐厅又接连和上海大师杯(包括现在的上海劳力士大师赛)以及中国网球公开赛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为何如此钟爱赞助网球赛事?

从我个他情感来说,我是拿起球拍真正到场上体验并上了瘾的网球爱好者,再者,我们热爱网球的优雅活力,并为中国能够承力世界顶级的体育赛事而骄傲。希望能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球迷以及球员在比赛现场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的美食。

Q:2009年,新元素餐厅首次举办了世界网球之旅的活动,那是一个怎样的活动?又是怎样想到举办这项活动的?

A:简单地说来,只要到新元素餐厅的门店留下个人信息或登录新元素的官方网站就有机会赢取四大满贯、上海大师赛及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免费机票、酒店及决赛门票。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年代,我们希望每位来到新元素的顾客除了得到健康的美食之外,也希望他们能在生活之余舒缓一下紧张的神经,让他们有机会能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亲临现场,领略大师的风采。

Q:新元素餐厅同时还支持一些青少年体育项目以及慈善组织的发展,能和我们就此谈谈?

A: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作的选择,不管是营养、运动或是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孩子是世界的未来,我们希望能让未来得到平等的关怀,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对整个地球上生物的重要性。

Q:你对新元素餐厅的发展有什么想法?还会继续和网球赛事进行合作吗?

A:今年新元素在北京和广州都会有新店开张,并且会陆续在中国及国外的其他城市带来新元素餐厅。在这个对食品安全缺乏信任的年代,我们更加希望把最优质的、最安全的食品带给大家,让顾客品尝到安全放心的食材同时,也有一种全新的美食体验。我们会继续支持网球大师系列赛,同时不管是顶级赛事或者草根组织我们也会积极参与。网球是一项对身体有益的好项目,就像新元素一样。

博德维国际网球学院倾情亮相中网

2011年的中网现场,博德维国际网球学院第一次出现在全国各地球迷的视线中,优秀的教练团队及专业的课程设计吸引了众多青少年亲身参与到网球运动当中。

为了更好地宣传中网,推广网球运动,在中网开始之前博德维国际网球学院的工作人员亲手将一千张中网门票发到了京城几所网球项目开展较好、对中网有强烈参与欲望的学校,让这几所学校的学生能够免费去看中网、免费接受博德维国际网球学院提供的网球体验活动。许多孩子来到中网现场,不但看到了精彩的网球比赛,也亲身体验了网球运动的乐趣,并展现出了―定的网球运动天赋。

博德维国际网球学院此次中网的教学活动分为西广场的网球嘉年华和1号球场的公开课两个部分。所有学院的中外籍教练悉数登场,为参与活动的青少年朋友带来了精彩的网球体验。西广场的三片迷你球场,被博德维网球学院设计成了三块不同的教学区,草地场为体验区,负责这片场地的孟加拉籍教练Roy用其耐心和感染力轻松地让来体验的无基础孩子感受到了网球运动的乐趣。硬地场为对打区,负责该部分的是澳大利亚籍教练sean,专业的技术指导让参与活动的有基础孩子都受益匪浅。红土场为体能区,负责这部分教学的是中国籍教练王涛,借助各种专业体能训练器械的帮助,让走进这片场地的孩子都化身为运动健将,在教练的指导下完成了许多令家长们惊叹不已的训练项目。另外,学院培训总监丁永振教练也在活动期间巡回指导不同区域的教学,并积极解答家长对网球训练及关于子女网球规划的疑惑。

而1号球场的公开课则由丁永振教练和Roy、Sean等优秀的外籍教练领衔,三天的公开课不仅仅让博德维国际网球学院的学员体验了中网专业的球场,也让众多在球场观看的家长及球友了解了博德维国际网球学院上课的特色及水准。

相信通过中网期间的活动,会有更多的孩子踏上网球学习之路,我们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带给更多的孩子专业的网球训练课程。学网球,就从博德维国际网球学院开始吧!

一路有HEAD

HEAD品牌长久以来作为中国网球公开赛和上海劳力士大师赛的官方指定用球赞助商,以及网球系列产品的官方合作伙伴,多年来一如既往地鼎力支持中国网球赛事的开展,让热爱网球的朋友感受网球的最佳魅力,体验HEAD最优质的网球产品。

HEAD通过强大的网球精英阵容来实现国际化展示,与世界顶级网球运动员共同交流。出席本届中网和大师赛的HEAD选手有穆雷、伯蒂奇、西里奇、柳比西奇、西蒙、尤兹尼、瓦林卡、托米奇、泽蒙季奇、阿扎伦卡、库兹涅佐娃、卢彦勋、吴迪等球员。虽然世界第一德约科维奇和人气美女莎娃波娃因伤缺席,但两项赛事依然给球迷奉献了―场场精彩纷呈的比赛,不枉费广大球迷们的一腔热忱和满心期待。中网决赛上演了伯蒂奇与西里奇的海德德比之战,两人在本届中网都表现出相当不俗的状态,捷克天才伯蒂奇在先丢一盘的情况下,逆转2009年赛会亚军西里奇,赢冠军,也因此打破了两年的冠军荒。球场外,伯蒂奇与作为HEAD签约的球星,在中网期间亲临HEAD展位,与球友们亲密接触。

而在上海大师赛,最终也由HEAD球员安迪・穆雷以7:5 6:4战胜了大卫・费雷尔夺得冠军,成功卫冕。此役获胜后的穆雷ATP排行超越费德勒夺得第三。

在大师赛期间,卢彦勋和瓦林卡分别来到HEAD球场,与HEAD合作的上海市浦东新区莱阳小学以及EVO网球俱乐部的小I求员们进行了互动。卢彦勋还对莱阳小学的小球员们寄语:“以后换我在电视机前看例门在这里打球r

除此之外,两位知名网球记者张奔斗与陈君乐于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期间在HEAD专属球场参与了“网球斗乐”的抢七迷你挑战赛活动。一共有6对业余网球爱好者报名挑战“斗乐”两位老师,结果球迷高超、配合默契的张奔斗与陈君乐两位老师顶住了球友的挑战,取得了抢七5胜1负的战绩。活动结束后,众多热情粉丝一拥而上,向两位老师索要签名和合影,场十分火爆!

享乐尽在BDA中网少儿网球欢乐周

只要到过中网现场的观众,一定会对西广场观众入口不远处的草地、红土、硬地三种类型迷你球场过目不忘。百动国际网球学院(简称BDA)中网少儿网球欢乐周的活动现场就在这三片精致的网球场内进行。此次中网,约有上千名5到12岁的孩子参与了第二届“百动・中网少儿网球欢乐周”活动。这是继去年该活动受到热捧和好评后,再次在中网掀起的轰动场面,为2011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积攒了大量的人气和活力。

在中外教练的带动下,根据全运动游戏课程,孩子们通过音乐、道具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热身,随后在迷你球场学习网球技能,感受网球,现场气氛火爆热烈。家长们对百动国际网球学院的课程颇感兴趣,随即通过现场咨询,不少家长排队为孩子报名参加百动网球学院的课程。通过欢乐周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了中网的氛围,同时也近距离感受到国际网球巨星风采,现场跟中外教练学习网球,享受网球运动带来的快乐。

作为活动的一部分,10月4日这天,宋庆龄基金会还与百动国际网球学院合作了青少年网球项目活动,在中网现场联合为北京市的中小学生上了一堂趣味横生的网球课。由于百动国际网球学院已经成为中网指定青少年网球培训基地,接下来,BDA将与中网继续深度合作,在北京发展青少年网球示范校,开展大规模的青少年网球普及公益活动。

今年教育部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百动国际连锁机构作为北京市网协的指定培训单位,将联合北京市网协2012年开始逐步开展青少年网球运动项目,在中小学开展网球普及活动,推进网球示范校的建设,建立校园网球队,设立青少年网球级别认证,并对设置青少年网球赛和校际网球赛,在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同时,准备和选拔网球人才,设立终身网球路线引导机制。

中网之后,百动国际网球学院将在海体中心和奥体中心开展为期一合月的网球公开课,北京市5-12岁的孩子可以前往两个基地免费学习网球。目前BDA每天接待咨询报名的孩子就有200名之多。

BDA以“成就青少年网球成才之路”为目标,长期致力于在中国做体育教育和网球普及事业。其定位准确,网球普及活动和培训课程设计思路都倡导以玩耍、娱乐方式让孩子们主动去接触网球,提起孩子兴趣,让孩子主动去运动,享受网球的同时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百动国际网球学院的专业性、权威性、科学性等广受赞誉。

全球遴选高水平国际级教练

成立一年多来,百动国际网球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大手笔广招优秀教练人才,采取的是外国教练与中国教练相结合的模式,如今已经拥有英国、美国、乌克兰、德国、匈牙利、突尼斯等国家的优秀教练,近日以林哲生博士为主导的台湾教练团队的加入再次为BDA教练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除了日常的教练培训之外,百动国际网球学院还不定期邀请国内青少年心理学专家来学院与教练们交流,不断地优胜劣汰,构建国际化、高水准的教练团队。

课程设计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百动国际网球学院在融合ITF Play&Stay和USTA QuickStart课程精髓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中国孩子的成长课程,为BDA的孩子们提供优质教学。目前,BDA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两大块课程,即网球课程和源自美国的全运动课程。网球课程是教授网球技能和技巧的课程;全运动课程则主要着力于孩子们在体验网球运动的同时获得全身心健康成长。

国内外一流教学设备和基地

百动国际网球学院引入国外全套教学设备,依托各城市顶级网球场馆基地资源优势,打造权威、专业、国际化的网球培训体系。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一线城市建立了青少年网球中心和基地,将网球培训从娃娃抓起,推动中国网球事业发展。

新元素篇2

大一化学中元素化学教学一直是基础课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最少有3位从事基础课教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给予了关心[1]1-6[2-3]。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各种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的不同安排,所取得效果的不同,又将这一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根据我校的教学实际,我们将原有的无机化学分为两段教学,在大三开设了中级无机化学[4],并整合了原无机化学和化学分析内容,编写并出版了《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5]作为大一化学教材,其中元素化学教学安排在30学时左右。12年的改革和实践,使我们对大一化学中元素化学教学部分有了深入的认识和可行的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必须克服大一化学中弱化元素化学教学的现象 长期以来,由于元素化学的内容庞杂、头绪繁多,大部分是枯燥的纪实材料,因而虽然它易懂、不难,但掌握好却又不易。对于此部分内容素有“老师难教、学生不愿听”之论。究其原因,不外乎有3个方面:(1)元素化学涉及的内容庞杂,资料琐碎,化学反应和化学现象繁多,仔细记忆非常困难,学习过程常感枯燥,似乎杂乱无章、无规可循;(2)教学中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两部分内容常常发生脱节,讲到元素部分时,许多教师通常仅按教材照本宣科,往往又只侧重于物质的存在、制备、性质和用途,而对于决定物质性质、制备方法、存在状态的原因则较少与前面的理论联系加以分析,造成了学生对元素化学部分学习兴趣不浓;(3)不能及时增加新材料、新知识内容,降低了学生对元素化学部分学习的热情。于是,有许多教师对理论部分大讲特讲,似乎越深越好,占用了绝对的学时;对元素化学的讲解却轻视和弱化了。反映在教学中是:(1)大量减少课时;(2)用一些元素化学小故事的穿插以及生活中的应用代替教学;(3)更多的是采用所谓的“自学式”学习。采用“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或“演示试验”等方法代替教学。凡此种种,都是不讲究教学效果、弱化元素化学教学的做法。无疑,削弱了大一化学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因此,这种现象必须克服。 二、元素化学教学必须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 (一)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主脉 通常,大一化学课程按照内容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部分。其中元素化学部分是无机化学教学的主脉,元素化学部分是按照元素周期表系统地介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制备、性质、反应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的,是完成无机化学课程的重要环节,两部分的有机结合保证了大一化学课程的完整性。如果轻视、减少元素化学内容,化学原理就成了空壳,就不成为无机化学了。再则,大一化学课程中元素化学内容的重要性还在于:许多专业的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可能再也不会遇到系统地介绍元素的课程了。欠缺元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于他的专业知识而言,将是一个极大的缺陷。其实,很多教授认为无机化学课程就是元素无机化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全面使用前苏联的教材,无机化学使用的是涅克拉索夫的《普通化学教程》(上、中、下3册,105万字)[6],完全照元素周期表系统地介绍元素及其化合物(占全书28章的18章),只是将有关理论方面的内容放在前10章且并不强调。及至戴安邦等教授编著的我国第一部无机化学教材《无机化学教程》(上、下两册,84万字)也是这样[7]。在之后的教改中,我校刘翊纶教授也主编了《基础元素化学》作为教材使用多年[8],编排更是以元素为主,原理部分列其中。到了20世纪,无机化学教材百花齐放,有了不同版本,内容和编排各有千秋。20世纪90年代,英国格林伍德与厄恩肖合著了《元素化学》(上、中、下3册,160万字)一书[9],这是一部现代的、严谨的、综合性的元素化学论著。当然,随着学科的发展,大一化学课程按照内容被划分为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两个部分是可行的,也是较合理的。这也是1977年教育部组织以武汉大学牵头的8所综合大学,在重新编订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分工编撰的统编大一《无机化学》一书形成的雏形[10]。 (二)加强元素化学教学是学科发展的需要 徐光宪先生曾撰文说,21世纪的化学将在与物理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海洋、空间科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1]1-6。就是说,随着科学的发展,冶金、地质、以及航空航天、电子、激光、环境、能源、材料和生物工程等新兴工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无机化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无机化学除了一方面继续发展自身以外,另一方面还在向其他学科如生物、有机、环境科学等方面渗透,出现交叉学科。显然,它要反映在无机化学的元素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将与无机化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以及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到无机化学的元素教学中,保证无机化学教材的先进性。例如,不讲生物模拟固氮,不讲化学固氮中1965、1995和1998年通过过渡金属的分子氮活化N≡N键,怎能深入地理解氮的性质和利用呢?又如,温室效应与CO2,安全气袋与NaN3,光化学烟雾与氮氧化物,水俣病与汞、铬,火箭推进剂与N2H4;“神七”宇航员的航天服本身就是特殊材料,凡此种种都牵扯到元素、化合物、无机合成化学的方方面面。这都属元素化学教学内容。因此,元素化学教学一定要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去,克服教材内容滞后的现象,融入最新的有关元素化学的研究成果。 三、元素化学教学中需要突出的环节 (一)以区划分内容加强通性讲解 由于课时缩小和“中级无机化学”的开设,我们把元素化学教学内容按其电子结构分为4个大区(即s区、p区、d区和f区)安排。首先,强调讲解各区元素通性,让学生了解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全貌和共性。例如,讲s区,其通性为:(1)从上到下电离能、电负性减小,金属性、还原性增强,原子半径增大;(2)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金属性、还原性减弱,电离能、电负性增大。原因是:(1)都是最活泼的金属;同一族自上而下性质的变化有规律;(2)通常只有一种稳定的氧化态;(3)形成的化合物大多是离子型的。一切归于原子结构的特点。#p#分页标题#e# 讲p区元素的通性,则必须讲到p区元素的化学以其多样性为特点,包括:(1)唯一同时包括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一个区;(2)无机非金属材料库(如人造金刚石、分子筛、高能燃料、硅单晶材料、纳米半导体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太阳电池材料和光子带隙材料等);(3)包括“不活泼的单原子气体—稀有气体”;(4)有毒的小元素群;(5)多有同素异形体;(6)成键的多样性:如乙硼烷的3c-2e键等;(7)区域性的规律性(如惰性电子对效应、对角线规则等)。 讲d区元素的通性,则必须强调d区元素的化学就是d电子的化学,其特征不同程度上与价层d电子的存在有关,至少表现在:(1)熔、沸点高,硬度、密度大的金属大都集中在这一区;(2)不少元素形成有颜色的化合物;(3)许多元素形成多种氧化态从而导致丰富的氧化还原行为;(4)形成配合物的能力比较强,包括形成经典的维尔纳配合物和金属有机配合物;(5)参与工业催化过程和酶催化过程的能力强等方面。 讲f区元素,则重点在于介绍稀土:(1)各种规律:正三价氧化态,镧系收缩的单向变化,双峰效应,离子颜色的周期性变化,斜W规则,奇偶变化等;(2)中国的稀土资源丰富,三大稀土产地,五大稀土矿特点;(3)稀土的分离化学;(4)稀土的应用。其次,在各区里侧重于讲解各区重点、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存在、制备、性质和用途。 (二)注重化学原理对元素化学的指导和应用作用 注重利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动力学、氧化还原、配位化学等无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去理解、判断、解释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结构,使两者有机结合。例如,同一族的N2和P4分子性质差别那么大,皆由分子结构、成键的不同引起,以致反过来更理解了分子轨道理论内容;对CO、SO2等分子结构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物质反应性不同的原因,又更加全面了解了不等性杂化轨道,知道了还有SP和SP2杂化轨道;举出有机苯—无机苯、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石墨—立方氮化硼等例,可深入说明等电子物种的相关性;又如BX3酸性的大小顺序为什么是:BF3<BCl3<BBr3?氢键和氢桥键有什么不同?卤素颜色的变化原因?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合成的热力学?Ellingham图的应用,在无机合成中耦合反应的应用以及许多化合物的制备反应和条件也都得从热力学、动力学才能解释清楚;许多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及其用途更要用电极电势去解释。如此等等,相得益彰,教学时,老师有的讲,学生有的听,兴趣盎然。罗一帆等的尝试已经很有效果[11]。 (三)强调元素和化合物在周期表中的规律性讲解 加强对元素和化合物在周期表中的规律性讲解,这也是深入元素化学讲解内容和加强其与理论部分结合的好方法。例如,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包括含氧酸氧化还原性的周期性、影响含氧酸氧化能力强弱的因素)、无机酸强度的变化规律(包括影响无机酸强度的直接因素、氢化物酸性强弱的规律、含氧酸的酸性强弱规律)、盐类的热分解(包括无机含氧酸盐热分解的类型和规律、无机含氧酸盐热分解的本质和对某些规律的解释)、无机化合物的水解性(包括影响水解的因素、水解产物的类型)、离子晶体盐类的溶解性(规律性及其解释)第二周期性(次周期性)和区域规律性(图1)等的讲解,都会使学生加深对丰富多彩的元素化学的理解和记忆。

新元素篇3

[关键词]波西米亚 吉普赛人 茨冈人 适度人口

波西米亚风最近几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在大量的影视材料中看到从音乐到家具,从舞蹈到化妆,都弥漫着波西米亚的浓厚韵味。但是,最令人瞩目的是它在影视服装上的体现。

波西米亚就是法国人对吉普赛人的叫法,德国人称他们为匈牙利人或鞑靼人。东欧和意大利则称他们为茨冈人。波西米亚人自称罗姆人。他们不事农桑,一般也不饲养食用牲畜,而是游动在城镇和乡村周围,依靠城市和农村的居民为生。虽然他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语言都受到当地人的巨大影响。在服装方面,其样式中不断地添加所在区域的元素,展现出多元共生的倾向。当然这种多元化也有它深层次的原因。

一、吉普赛人形成的历史原因

历史上吉普赛人是被赶出家园的,从大约十世纪,一支来自北方的突厥军队从阿富汗的山口进入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他们就被迫开始了迁徙,从那时起,他们就一直处于社会底层。

从生活方式和地理环境上来看,吉普塞人原是在印度河流域游牧的一个部落联盟,他们装备马车进行迁徙。由于当时的地理与政治原因,吉普赛人只有通过印度东北部的山口可以求得生存。也就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的那条通道。在公元11世纪,吉普赛人被迫迁入波斯。并在那里生活到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蒙古军队入侵之前。从那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区域。

从人类的迁徙史看,人类总希望找到相对稳定并适宜生活的区域。但为什么吉普赛人没有融入当时的欧洲社会呢?笔者认为。主要有方面的原因:

其一、黑死病引起的恐慌

13和14世纪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一起凭借其军事实力席卷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此时的吉普赛人同样也受到了蒙古军队的威胁,吉普赛人因此迁徙。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几乎让欧洲人遭受灭顶之灾的事情――大约1346年蒙古军队把患鼠传入热那亚设在黑海沿岸卡发的商站,城内居民惊慌失措,纷纷逃往西西里岛。其中的热那亚商人返回意大利时也带回了席卷欧洲的黑死病。当时欧洲人把犹太人看成了他们发泄恐慌的对象。而吉普赛人也正是在十四世纪退入东南欧的。这时的欧洲对东方的鼠疫怀着深深的恐惧。所以可以推测,这应该也是东欧和意大利人把他们称为“茨冈人”(Atzigan)――意为“不可接触者”(Athinganoi)的一个原因。

其二、保证最大经济福利的需要

当时的欧洲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会组织体系,城镇、村庄星罗棋布,他们的周围是大小不等属于个人或者集体的土地与森林。在当时粗放的耕作条件下,为了保证居民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保证土地的有效拥有和使用。而这种经济模式下。产量提高只有依赖数量的扩充。新迁入的、以游牧为主的吉普赛人势必加剧双方对土地的争夺,于是对吉普赛人的敌视就会产生。

这时的吉普赛民族已经丧失武装能力,并且放弃了赖以生存的牛羊。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部落首领的大酋长。由军事首脑转化为“负责同所在国政府联系”,为各部落提供生活的场所。其成员贩马、驯兽、补锅、占卜、演艺甚至行乞,到处流浪。

二、吉普赛风格形成的过程

一个没有战斗力、飘忽不定、被人恐惧的民族,为了能够和谐、融洽的与当地人生活。就需要调节与当地人的关系,避免减少或消除;中突,这是一种文化的调适过程。服装方面这种兼容并序的情况因之产生。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其一、接触与显现的阶段。当吉普赛人进入新的地区时,会接触到当地人的服装样式,极度的贫困使他们无力坚持原有的服装样式,开始采用当地人服装可以马上解决保暖问题。留的过程中,会根据本民族的传统思想对各种从当地获得的服装进行不自觉的批评、选择、决定采纳或者拒绝。在一地居留的时间越长,它采用当地人服装样式就会越多。服装上的求同对外移民融入当地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其三、融合阶段。吉普赛人在接触外族服饰之初是出于环境所迫的无奈之举。而经过漫长的使用过程之后,抵触情绪逐渐消失。通过重新审视这种新的服装组合、发现它对生存环境的优异适应性和它的美感。对新的服装样式的心理距离拉近了。

于是一种属于吉普赛人的掺杂各民族服装元素的新的服装样式产生了。吉普赛人从印度北部的发源地到波斯,然后抵达亚美尼亚和东南欧,最后遍布欧洲大陆。他们根据人类与生具有的审美潜意识。不自觉地进行调整,使他们的服装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

三、言普赛风格在中国能够流行的原因

吉普赛风格在中国的流行,就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在20世纪60年代起,吉普赛人认识到通过国际社会争取自身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的重要性,成立了“国际罗姆人委员会”和“罗姆人文化中心”。他们的独特文化受到了欧美各国普遍重视,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法国时装界掀起了波西米亚风。

其二、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对外交流增加。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国内外媒体共同努力。国外的主流趋势――多元共生、宽容和谐的“后现代思想”很快被国内先锋人士接受。正当此时。吉普赛独有的融合各民族、各地区元素的服装样式引起国内外民众的关注。

新元素篇4

收稿日期:2014-09-11

作者简介:郭剑(1986―),男,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编辑,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学、传播学。通信方式:。

2014年9月10日下午,初秋的北京风和日丽、沁人心脾。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的策划推动下,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张焕乔,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中科院百人计划、973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赵宇亮做客光明网《名家访谈》节目,笔者作为《中国科技术语》杂志社的编辑,有幸参与此次节目的录制,并且借此机会,就112号元素“钅哥”、 114号元素“钅夫”、116号元素“钅立”以及113号、115号、117号等新元素的发现、确认、性质、定名和术语规范问题对三位专家进行了采访。

新元素的发现对技术要求很高

谈起科学家发现新元素的不易,身处科研一线的张院士和赵研究员对此深有体会。张院士首先介绍了利用重离子熔合反应合成新元素的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热熔合反应,即利用比较轻的重离子“炮弹”去轰击锕系靶核 ② ,形成激发能约为40~50MeV(兆电子伏[特])的复合核,通过蒸发4~5个中子退激,生成104~106号元素超重核。美国加州伯克利实验室通过这种方式合成了104、105、106号元素。

第二种是冷熔合反应,即用A>40的重离子轰击球形双幻核208Pb[铅]、209Bi[铋],形成激发能约为10~15MeV的复合核,通过蒸发1个中子退激,生成107~113号元素超重核。通过这种方式,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GSI)合成了107~112号元素,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科学家在2004年利用70Zn[锌]轰击209Bi[铋],合成了113号新元素。

第三种是温熔合反应,即用48Ca[钙]离子轰击超镅锕系靶核(如248Cm[锔]、249Bk[锫]和249Cf[锎]),形成激发能约为35~45MeV的复合核,通过蒸发3~4个中子退激,生成113~118号元素超重核。俄罗斯联合核研究所完成了这项工作。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在合成新元素方面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此张院士十分感慨:“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研究所弗廖罗夫核反应实验室在元素合成方面有着近60年的历史,有很好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经验积累,提出创新的合成方式,确定合理的弹靶组合,其独家拥有48Ca[钙]离子‘炮弹’,这使得俄罗斯在合成113~118号元素方面独占鳌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赵研究员从技术层面做了普及:“超重元素合成需要三个关键技术:第一是强流的加速器;第二是高效的分离装置;第三是探测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公开的,花钱可以买到。而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也必不可少。”张院士对此也十分赞同,他告诉我们,实际上中国有一支专门研究超重核(元素)合成的队伍,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目前已经建成了超重核充气谱仪,合成了259Db[钅杜]、265Bh[钅波]以及271Da[钅达]超重同位素。但是要合成新元素还存在困难,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攻克制备超镅锕系元素靶这个难关。

那么新元素的探索和发现是否会有终结呢?张院士认为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按照量子电动力学来说,如果用点电荷(r=0)来推测,最重原子核的原子序数是137,如果按原子核有限大小(r~A1/3A)来推测,最重原子核的原子序数是173。但是,从德国法兰克福理论组学派的预言来看,相对现在质子数是114和中子数是184的“超重元素稳定岛” ③,下面一个核稳定区域可能是质子数是164,中子数是318。事实表明这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赵研究员认为,尽管合成新元素有困难,但是新元素的发现和确认为未来的新技术科研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合成难,寿命短,性质不易判断

看来新元素的发现确实十分不易,需要顶级的科学家借助顶级技术来实现。那么 “钅哥”“钅夫”“钅立”三种元素的性质又是什么样的呢?对此问题,赵研究员指出:“在过去20年间,科学家对此三个元素一共也才合成了几十个原子,数量少、寿命短,很难判断他们是什么状态。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化学家开发了单原子瞬间化学技术,利用这项技术,科学家发现了这三个元素的一些特点,比如:112号元素‘钅哥’跟‘汞’的气态化学性质相近,所以排在元素周期表12族下面;而这三个元素都有‘钅’字旁,可以知道他们都有过渡金属的形态和性质。”

当谈到三种元素的寿命这个问题时,赵研究员查阅了一下手中的资料:“112号元素‘钅哥’的半衰期为0.24毫秒,114号元素‘钅夫’的半衰期为30.4毫秒,116号元素‘钅立’的半衰期为60毫秒。”我们都知道,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大都是在大自然中寻找,通过化学方法分离获取。“之前人们认为半衰期远小于地球的元素是不存在的,地球的半衰期是46亿年,92号元素铀的半衰期是44亿年,所以铀以后的元素都是合成的,比如93号镎元素的半衰期只有200万年,94号钚元素的半衰期为8000万年。”

新元素定名故事多,采用以形声字为主体的简化字

新元素如今已经被发现、确认并定名,那么其定名过程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给我们做了介绍。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和台湾对元素周期表中前92个元素的定名是一致的,但是1949年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两岸的科学家缺乏交流,只能各自对元素进行定名,导致了定名的差异。例如94号钚元素,大陆用的是“钚”,台湾用的是“”。1993年两岸恢复交流,从101号元素以后,新元素的定名都是两岸专家共同商讨确定。此次三个新元素的定名中,114号元素大陆最初定为“钅弗”,以纪念科学家弗廖罗夫,但是台湾专家先将其定名为“钅夫”,考虑到不再造成两岸差异,最后确定中文名称为“钅夫”。全国科技名词委在术语规范定名工作中,十分重视同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华语圈的沟通。

另外,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于1996年在粒子加速器中用锌离子轰击铅靶首次成功合成了一个112号元素原子,并于2002年美国伯克利实验室成功重复此实验。该中心宣布,为纪念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将112号元素正式名称定为“Copernicium”,元素符号为“Cp”。但是考虑“Cp”已有其他科学含义,为避免歧义,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经与发现112号元素的研究小组协商,最终将新元素的元素符号定为“Cn”。该联合会选择2月19日为新元素正式冠名是因为这一天是哥白尼的生日。中文将其定名为“钅哥”,首先“钅”字旁反映了其金属性质,然后“钅哥”跟“Cn”有相同的发音,可以与国际接轨。如果用“白”或者“尼”,加了“钅”字旁之后分别是“铂”和“铌”,在元素周期表中已经存在了,所以“钅哥”是最好的选择。

刘主任进一步指出,这几种元素的中、英文正式定名均在2010年之后,属于新发现的元素,代表了科技新词中很重要的一类。同时,它们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新元素定名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尽量选用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古字,不轻易造新字,新元素用字一般采用以形声字为主体的简化字。此外,新元素用字在选用前还听取了语言文字界专家的意见,并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后。

112、114和116号元素都有了名称,为什么113、115和117号元素的名称仍空缺呢?对此疑问,赵研究员做了回答: “实际上这三个元素已经合成了,但是元素在命名以前需要有独立的实验室进行确认,如果有独立实验室能够确定这个实验过程的正确性,那么在不久的将来,这三个元素一定会得到命名。113号元素最早是2004年由日本科学家合成出来的,中国科学家当时也参与其中。今年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重复了俄罗斯杜布纳弗廖罗夫实验室合成的117号元素,但其很不稳定,在α-衰变链中相继生成115号和113号元素。他们合成的115号元素经过α-衰变后也变成113号元素。”

发现新元素的意义深远

张院士提出新元素的发现有四个重要意义:第一,在核物理领域,寻找到新的双满壳稳定核区,可以为壳模型理论提供新的有力支持;研究新元素的核结构和衰变特性,可提供新的核谱学知识。第二,在化学领域,随着原子增重,电子数越来越多,会出现很强的相对论效应,从而改变元素的化学性质,甚至是在元素周期表的排位。第三,在原子物理领域,通过研究新元素原子的电子结构,可以提供新的信息和知识。第四,如果新元素的半衰期与天体(或地球)的年龄相当,那么在自然界中就有可能发现,从而可对天体物理学提供新的知识。赵宇亮研究员指出,除了实际应用的价值,探索新的元素更多是出于对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元素到底有没有尽头,这是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因为地球和宇宙都是由元素构成的。

在谈到科学家通过发现新元素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性时,三位专家均表示,科学家毕生的科研追求是探索未知,获得真理,而不是为了获得某一个奖项。赵研究员指出:“新元素的研究,是科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对于科学家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诺贝尔奖历史上,通过发现新元素获奖的人很少,居里夫人算是一个例外,因为除了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之外,她更大的贡献是创立了放射化学这门学科。”

新元素中文名将及时进入字库

刘主任指出,全国科技名词委是代表国家审定公布科学技术名词的权威部门,一方面,科技界严格遵守我国的语言文字基本政策,不在科技领域随意造字;另一方面,也要服务科学研究的实际,对于某些专门用字,考虑提供必要的用字服务,以方便科技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元素“钅哥”“钅夫”“钅立”尚为字库未收录的“生僻字”,在之初,对科技新词的推广和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全国科技名词委与方正集团开展合作,由方正电子公司字库业务团队进行“补字”工作,为第101~112号以及114、116号新元素的汉字制作计算机字体,收录进“方正宋体 S-超大字符集”,并提供相应的输入法,从而促成“钅哥”“钅夫”“钅立”等新词进入方正排版字库和方正输入法,使得这些新词能够顺利进入报纸、书本、屏幕,供媒体报道和公众使用。

最后,刘主任指出:“全国科技名词委对科技名词的定名有着十分严谨的规范和程序,充分保证其规范性和权威性。在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中,科技新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全国科技名词委对新词工作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新词工作委员会。此次新词的试用对科技工作者在学术、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新元素篇5

(主持人上场)

——尊敬的各位来宾,在座的老师同学,大家晚上好!

一元伊始,万物勃发,层林尽染绿意;百年学府,青春复旦,东风鼓荡青衿。(jin)

在这满园新绿的复旦之春(chun),我们迎来了复旦大学化学系自己的节日——“新元素”节!新元素节是化学系一项传(chuan)统的大型活动,是团学联的金牌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是第四届了。这项意在推广化学系知名度及丰富系内同学生活的活动一直以新颖的创意、盛大的场面、有效的宣传和广泛的参(can)与度而闻名复旦。在百年校庆到来之际,让我们将这次“新元素”节作为为母校百年华诞的献礼,祝复旦能如其名称所昭示的那样: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首先进行大会的第一项议程:全体起立,奏国歌!

——请坐。

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晚的来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化学系主任

化学系党总支书记

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校党委学生工作部

化学系党总支副书记

校团委书记

。。。。。。

在场的还有化学系各位辅导员老师,兄弟院系的团学联主席,让我们为他们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感谢!

——感谢各位领导的光临。下面,请允许我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这次新元素节的活动:今年的新元素节是化学系“庆百年,展(zhan)风采(cai)”系列活动之一,主题是“点石成金”。我们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举办“晶通“论坛、开放实验室、系运动会、辩论赛(sai)、百年校庆专场晚会等一系列的活动,希望在座的各位新元素们能秀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

下面,有请我们化学党总支书记宣布第四届“新元素”节开幕。

(袁老师上场)

——感谢袁老师。新元素节是年轻的,年轻不仅象征着活力,更象征着化学人投入复旦大学校园活动的热情和活力。接下来有请化学系系主任为“新元素”节致词,并开启本届“新元素”节的第一个活动。

(杨老师上场)

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中科院院士张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讲座。

(张院士上场。)

(总书记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愿复旦的学子们,能够不断发扬复旦精神,为祖国为人民不断努力,执著追求!

“学术之津梁,思想之摇篮,文化之温床。“

——感谢张院士精彩的讲话,让我们同学受益匪浅。我想,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问题想与张院士交流,下面让我们同学有与院士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大家可以举手提问,工作人员会把话筒给提问的同学。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提问时间到此结束。最后,让我们再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张永莲院士给我们精彩的讲座。请同学代表送花。

——最后,请老师同学全体起立,唱校歌。

新元素篇6

2016年6月8日,IUPAC经过审核后了新元素发现者提出的新元素的推荐名,供公众审查与查阅:113号元素推荐名为nihonium,符号为Nh,源于日本国(简称日本)的国名Nihon; 115 号元素推荐名为moscovium,符号为Mc,源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市名Moscow;117 号元素推荐名为tennessine,符号为Ts,源于美国田纳西州的州名Tennessee;118 号元素推荐名为oganesson,符号为Og,源于俄罗斯核物理学家尤里・奥加涅相的姓氏(Yuri Oganessian )。这四个命名已于2016年11月30日由IUPAC正式公布。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16年11月17日通过门户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向社会征集这四个新元素的中文命名。新元素命名征集发出后,得到中科院门户网、中国化学会门户网、科学网、网易网等多家网站和中科院之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转载、推介,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反响热烈。截至本文发稿(12月10日),通过电子邮件正式向全国科技名词委提交的命名建议有200余份。反馈命名建议者有物理学、化学的科研人员,语言学、翻译学的学者,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工程师;有高校教师,也有学生;还有很多未留下真实姓名的网友。来自祖国大地各行各业,以及海外华人的命名建议,让我们感受到公众对于科学和中华文字的热爱与执着,对于我国科技名词事业的参与热情。在众多来函中,一位署名“明月”者写道:“作为一个物理、化学爱好者,以一个重在参与的态度,不求真能为科学做出贡献,但求我微弱之思想能给伟大的思考者、研究者带来一丁点的灵感和思路,仅此我便心满意足。这也便是人类在漫长科学探索中我所能做的全部,至少现在如此。”这段话折射出一位普通公众的平凡与伟岸。在此,本刊向所有热心于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人们表示诚挚的敬意与感谢!

本刊特辟专栏选登命名征集的部分建议。其中《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合成、确认、推荐命名及中文命名建议》一文的作者――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才磊编审,为此次命名征集的发起人。文章介绍了新元素的合成与确认过程,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关于新元素的命名指南、推荐名、符号及其推荐理由,并提出了作者对于这四个新元素中文命名的建议。

近几十年来,元素的中文命名工作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年成立)负责组织协调。命名工作除了需要对应国际命名外,还形成了符合中文特点的定名原则:(1)尽量少造新字,需要时尽量选用已有的古字。(2)选用或新造汉字应符合国家汉字规范。(3)符合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汉字书写特点,以体现元素的性质,发音靠近国际命名。(4)避免与以前的元素名称同音,避免用多音字。(5)使用简化字,避免用怪异字,尽量选用笔画少的字。(6)为了避免歧义,选字应尽量避开生活常用字和已经用作其他行业专用字的汉字。(7)尽量采用繁简无差别的字,以利于海峡两岸和汉语圈科技术语的统一。

新元素篇7

【关键词】网络新闻;真实性;引导性;发展;社会;责任感;后果

前言

2009年,网络新闻层出不穷,从“贾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到“杨不管”,从“周老虎”到“躲猫猫事件”,中国大地上的网络新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在汹涌的网络新闻浪潮前,一些人予以客观的评价,一些人则大力吹捧,更有甚者看到了网络新闻所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力而不惜刻意制造假新闻,并由这些事件所引起的网络流行语更是繁多。这些事件的背后故事令人深思,而传播这些新闻的网络,也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背景资料:网络新闻的发展史

1、开始形成:20世纪中后期,即计算机开始普及的80年代

2、产生的背景: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万维网(WWW)技术成熟

3、第一家网络报纸: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San Jose Mercury News)创办

4、成熟:1998年9月11日是其成熟的标志。在这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经过投票,决定将独立检察官斯塔尔的调查报告首先通过互联网公诸于世。不久,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将网络定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并以斯塔尔报告的网上作为“第四媒体”的标志性事件。网络新闻开始成长。

5、中国的网络新闻:发展史短暂,但是发展速度迅速。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在2000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有57.97%的用户上网首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各方面的信息,而排在首位的信息需求就是各类新闻。

6、未来:随着网络的逐步普及,未来,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将通过上网来完成,网络新闻的潜力和市场是十分巨大的!

……

现代新闻传播事业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一次次传播科技的革命都给新闻传播事业带来了一次次质的飞跃,而新产生的网络新闻,其出现与发展更可以说是现代传播的一次重要变革。网络新闻经过迅速的发展,并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日渐重要的元素,也日益成为广大受益者获取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影响力也越来越重要。但是与传统的新闻媒介相比,作为一种新兴产生的力量,网络新闻的发展也势必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真正被人们所接受,其前景也势必是远大的,这也就要求网络新闻的制作者能够以更为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去制作、传播新闻,既要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同时也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网络新闻制作者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的。

由上述说明可以看出,网络新闻的发展史是十分短暂的,但是却仍然能够牢牢抓住人们的视线,除了新兴事物所能带给人们的新鲜感和刺激感,以及与之而来的层层经济效益,更与网络新闻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分不开的。

1、时效性强

这是网络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网络新闻的首要特点。网络的时效性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就跟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相比,纸质的新闻媒介,例如报纸,杂志,都是按照天数或月数来新闻,广播、电视通常则是按照天数或小时来新闻,而网络则可以精确到分钟,甚至秒来新闻。同时网络媒体的传播速度快捷,,制作信息相对来讲也更加简便。因此,网络媒体几乎可以随时随地新闻。举例来说,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令所有的中国人都为之震撼。5月12日14点46分,新华网最早发出快讯:四川汶川发生7.6级地震。15:02央视播出了第一条地震消息,比网络慢了16分钟,而最快的报纸也只是当天的晚报。从时间的对比上,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新闻的时效性确实有着传统媒介所不能比拟的优越。

2、信息量大

网络新闻的信息来源分布十分广泛,它可以以整个互联网为信息来源地,其容量之大,使传统新闻传播媒介望尘莫及:报刊、广播、电视的信息量仅限于版面有限的纸张空间或较为短暂的时间里,而且有时还无法让读者去选择,只能被动地去接受仅有的信息。而网络可以建立起立体的相关链接,突破了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局限性,使得信息量大大增强,读者选择的余地也更大,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十分便捷的。

3、多媒体化

网络实体,可以说是融合了现在几乎所有传统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都只能单方面的反映信息,或者欠缺文字性,或者欠缺动感性。而网络媒体兼具文本、图形、声音、图像等,且可根据需要进上述的形式随时更改成更为方便读者的形式,使新闻更能被读者接受。同时就目前而言,在新的数字式采编通信等技术的作用下,多媒体新闻编辑已经走向成熟,一些特有的多媒体编辑手段已经开始形成,其形式的多媒体性也更加突出。

4、互动性与交流性的强化

网络的传播性不单单是单方面的,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它的互动性和交换性较之之前的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也更是大大地提高。在传统新闻传播媒体中,受众往往会受到各种方面的限制,比如报刊只能读取纯粹的文字和图片消息;电视、广播都、需按照已定的时间去收看、收听。而网络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它包含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体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读者只需要登陆到互联网,就可以在任何一个网站看到想看的新闻,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读者不再是被动地去接受信息,而是自主地去选择信息。同时,大家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加以评论,与众多网友共同交流,使得新闻的评论性和受众性更为突出。

当然,网络新闻的优势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网络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看到其便捷的优势的时候,也要看到它自身所存在的一系列缺陷。

1、重复性复制现象屡有发生

新闻,是要以“新”来吸引人们的眼球的。但是在目前的许多网站上,为了增加网站的点击量,大量的套用许多相对权威性新闻网站的新闻,甚至连许多报刊、广播、电视的内容也未能幸免。这样,新闻的质量也就大大地下降了。目前新闻重复复制这种简单的新闻处理方式的种种弊端已渐渐显露出来,而相互复制带来的后果就是新闻的趋同现象,同时也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影响了网络新闻传播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权威性不足

网络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很大,人们的每一点评论都可能成为一条新的信息来源,而这些信息可能是经过理性思考分析所得出的正确的言论,也可能只是读者一时心血来潮的无理取闹,这就使得网络上新闻的虚假性大大提高,如“杨不管”事件,网络新闻上的报道只是说明了“杨不管”如何凶残地对待学生,以致使学生命丧黄泉,使得跟帖无数,人们声讨“杨不管”的暴行,却没有深度剖析。而当权威新闻新闻,重新为“杨不管”申诉时,连日来的网络声讨声已使杨老师身心俱疲。自由性和随意性使得网络新闻更容易误导读者,也更容易造成混乱,影响人们的生活。

3、缺乏对新闻深度的剖析

网络新闻作为新兴的新闻元素,已其多媒体性而略胜其他传统新闻媒介,但是网络新闻现今多以动态形式来信息,且由于网络链动导航的不合理,未能分层处理和展示新闻的深度信息,使得一般的动态新闻占据了主要的版面,其比例高达90%,但是相关的背景性报道、分析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的数量十分有限,这就使得许多读者在浏览新闻的时候会产生一知半解的感觉,无法更为全面的了解新闻,这也就更容易混淆人们的视线,产生虚假新闻。

网络新闻的双面性决定其今后的发展历程必将是长远的,在发展发面,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对网络新闻进行合理而又理性的分析。要想真正的发挥网络新闻的优势,道路仍旧是长远的。

1、深化改革,充分创新

网络的新技术是影响网络新闻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网络专题的表现手段,它能更好地反映专题的内容。在网络新闻中对于网络传播技术的更新和利用,不仅仅是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受众的迫切需求。因此,我们现阶段更应该加强对网络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扬长避短。

2、提高网络新闻制作者的素质

作为新闻的主要操作者,网络新闻制作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了新闻的质量,能否为读者带来高质量的新闻,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制作者的道德素养和思想素质。当然,不仅仅是指思想发面的素养,在技术和人力方面,网络新闻制作者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优化网络链接,提高受众阅读效率等。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新闻的编辑性,有效性和权威性仍需要网络新闻制作者的不懈努力。

3、加强与传统新闻传播媒介的联系

网络新闻自出现后便不断地与传统新闻媒介进行竞争,这种竞争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新闻的质量,但是目前,许多新闻网站并不能直接亲临现场去做报道与采访,形成了信息来源的缺失,而传统新闻媒介也在现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愈发地感觉到“迟钝”。因此,要想讲新闻再提高一个档次,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媒介的联合并被提上桌面,即要联合互动、统筹运作、内容共享、错位竞争。这样在报道一个事件的时候,各种媒介综合运用,交叉融合,使自身的影响力更能得到发挥。

结语

一种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过程的,而人们对于其认可,也必将经历一段漫长的过程。作为新兴的新闻元素,网络新闻的发展仍旧很漫长,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也要受到不断进步的社会存在的制约,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在这样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网络新闻需要以更高的层次,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发展,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更多的社会义务,它的发展,永远不会是终点,而是一个又一个的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网络新闻专题探析》季桂林著 《军事记者》2001 03

[2]《网络新闻专题报道方式探析》戴晓蓉著《实践论坛》2005 05

[3]《现代新闻写作学》张惠仁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53-55.

新元素篇8

关键词 国际语言 现代经济竞争力 有形力量 无形力量 新元素

随着经济形态从原始经济形态演变成商品经济形态,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并向更高更新阶段的演变,特别是信息时代的来临和信息时代的演变,国际语言便成为科学﹑技术﹑人力技能﹑环境等经济竞争力因素的构成要素,并成为新的﹑潜能巨大的推动和制约现代经济竞争力的新元素。国际语言在商品经济的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通过价值规律起作用,以其有形力量——本国与它国的语言教育相对成本和绝对价值加强其现代经济竞争力;以其无形力量——在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中,成为新的生产力要素推动或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1 经济形态演变是国际语言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力的新元素的前提和条件

1.1 经济形态是国际语言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力的“第六”元素的前提

商品经济形态是一门语言可成为国际语言的前提和条件。在原始经济形态,出于对部落﹑社会形成的需要,产生了语言。但是这种语言只是在区域内交流,被地域和区域原始经济所分割,其远远未达到国家的语言标准,更不用说是世界语言。这些语言的典型如中国当时春秋战国的各国文字,如:秦国文字﹑齐国文字﹑楚国文字﹑韩国文字等。在封建经济形态下,由于封建国家的形成和统一,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原来的多种语言逐渐被经济实力最为强大的民族或者国家的语言取代。但是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形态下,即使最强大的封建帝国,其语言都不可能成为国际语言。其原因正如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产生的原因一样,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使得语言不可能成为国际语言。如当时的中国,其唐代,元﹑明﹑清以及罗马帝国,古印度等当时的大帝国,其经济势力在当时雄霸世界,但这些国家的语言,在当时都没有成为世界语言。只有在商品经济形态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自由竞争和寻找世界市场使得世界区域界限被打破,使得最有经济竞争力的语言,成为国际语言成为可能。正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英语成为了国际语言。随着商品经济的演变和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一些新的语言成为国际语言,如汉语,日语,俄语,德语等。因此,商品经济形态是国际语言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力的新元素的前提。

1.2 商品经济形态演变为国际语言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力的新元素准备条件

商品经济形态的演变包括了自由竞争﹑垄断竞争﹑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等。商品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为国际语言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力的新元素准备条件。

在自由竞争阶段,语言的国际化是实现国际贸易的前提和条件。在垄断竞争阶段,跨国公司的出现,学习﹑培训和使用国际语言是从事国际经济的重要内容。在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即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阶段,为国际语言服务于经济向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其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力的元素转变质变做准备。

2 国际语言现代经济竞争力的新元素论

2.1 从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分析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认为,价值产生于生产领域。对国际语言成为现代经济竞争力的新元素的分析也要从生产领域来分析。在从生产领域来分析要明确几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语言不是现代经济竞争力的新元素,而只有成为了国际语言的语言才是现代经济的新的增长因素,就目前而言,只有英语等少数几门语言才是生产力的因素。因为其他语言还未参与语言的国际分工,因此还不能成为现代经济的新的增长因素;其次,在分析生产要素的时候,学习本民族语言与学习国际语言其比较成本要归结到生产的成本中;再次,学习它国的国际语言与它国学习本国的语言(如果本国语言成为国际语言)的收益差,是分析的关键。

(2)生产领域里,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者三要素中,国际语言首先成为培养劳动者的新要素。对劳动者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和接受教育培训中,接受国际语言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花费在这其中的成本,变成为产品的成本。因此,此成本的花费与国际平均成本(即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学习同一国际语言的成本的平均值)相比,花的成本越少,产品价值实现后的绝对剩余价值就越多,企业或者国家在贸易中就盈利。反之,则亏损;其次,国际语言转化成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人们使用生产工具生产,不可避免的使用语言,从信息要素来说,既是生产工具,也是生产要素。使用语言生产比较抽象,是无形的﹑非物质的,它区别于传统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要素,是生产工具和生产要素观念的大变革。

(3)从购买生产资料,投入生产到产品产出流通到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货币充当了核心,语言充当了桥梁。如果采取了非国际语言,那么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流通和价值实现则还是要选择国际语言。如果生产采取的是国际语言,那么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值实现则无须再选择其它的语言,本身不需要桥梁,可实现价值的实现。国际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便成为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基本内容,其学习的成本比构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成本比的内容之一。众所周知,英语是国际语言,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学习英语成本是其它国家学习英语成本的几分之一或者几十分之一,而且向那些学习英语的国家输出师资和学习资料,并组织各种英语考试,其成本比和语言产品输出,成为这些国家的经济竞争力的新要素,也是这些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同等条件下的比较成本优势。

2.2 生产新要素分析

(1)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仅仅把生产要素归结为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随着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家赋予了生产要素以新的内涵,并扩展了生产要素的外延。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要素还包括技术﹑人力技能﹑研究与开发﹑信息﹑规模经济与管理等新型生产要素。但是也忽视了国际语言对经济的作用。笔者从生产力新要素中分析国际语言对经济竞争力的作用,并从新要素角度说明国际经济和现代经济竞争力的格局变化。

(2)技术要素中的国际语言元素。作为生产过程中的知识,技巧和熟练程度所积累的技术,可以提高社会和个别生产率。国际语言作为世界科学技术的载体,作为技术和知识的载体和桥梁,是技术要素实现的载体和桥梁。世界科技发展的速度惊人,用于提高生产力的科技应该为全世界服务。承载这些科技的语言总是而且是必须要通过国际语言的传播和传载,才能在世界范围内转化成先进的生产力。因此,要获得先进的科技,必须学习承载这些科技的载体,即国际语言。在学习国际语言的过程中,学习方作为消费者,国际语言国家作为生产者,双方以语言这一特别的商品,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上进行交换。因此,国际语言便转化成商品,这种商品也具有一般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市场的作用下,有其生产成本和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过这种商品是极其特殊的商品,其生产和消费比一般商品更容易掩盖其实质。有关理论,有待经济学家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商品是商品经济形态的全部内容和生产力的体现,因此国际语言成为商品便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容和生产力发展的新因素。

(3)人力技能要素中的国际语言元素。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实质上就是人力技能的差异。技能劳动即进行专门培训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进行的技术性劳动。对国际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成为人力技能要素的最重要元素之一,评价标准和重要内容,是企业和国家用人的标准之一,是定义和评估人力技能要素资本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4) 信息要素中的国际语言元素。信息要素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渐重要,有的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甚至提出了信息时代来临的观点。不管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有多高,国际语言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国际语言是一种能创造价值并能进行等价交换的无形资源,由于其历史原因和语言学的特点,使得这一要素的生产和消费都在传统意义上与一般商品相异,其交换价值取决于知识市场的自然力量和社会政治发展的政治力量。在信息要素中的国际语言元素下,密码形式的语言是国际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好比商品中的古董和历史遗迹。

2.3 价值分析

(1) 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前提下,学习和使用国际语言成为人们生活和贸易的重要内容。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中的各种形式:正规的学校教育;在职的岗位培训;合理的人员配置以及修养生息等内容中,外语尤其是国际语言都是必要而且必须的内容,且成为评价人力技能的基本内容和标准。在那些把国际语言当作第一外国语来学习的国家,开设的各级外语学校和外语培训机构,生产的外语学习资料,聘请的外国教师以及组织的各种考试和考核的费用总和,一般被认为是人力技能要素中的国际语言元素的资本。或者以成本计算,或者以收入报酬计算,这两种方法都是以工资差异来反映人力技能要素中的国际语言元素。这在非国际语言国家显得更加明显,那些能够使用国际语言的人从事涉外事务,其工资是从事其他行业,那些不懂国际语言的好几倍。而且,这些国家还把国际语言作为学校学习和考试的基本内容。如中国﹑日本﹑泰国﹑阿根廷等把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课程和员工工作的内容。

上一篇:铜元素范文 下一篇:大量元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