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电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12-08 21:03:49

农电管理论文

农电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三农”安全管理措施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六届三中全会,从去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到“两会”,“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前所未有的重视。电力部门从“三为”服务到“电力扶贫共富”工程,再到“两改一同价”也始终把“三农”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农电体制改革后,打破了原有的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农电安全管理范围扩大,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和风险加大,抓好农电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健全和完善农电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刻不容缓。这里提出的“三农”安全是:农村电网安全、农村电工安全、农村居民用电安全,前者是“大三农”,后者是“小三农”,作为农村乡(镇)供电所只有切实搞好“小三农”的各项安全管理,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加强“小三农”安全管理,提升乡(镇)供电所安全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农村电网安全

乡(镇)供电所管理范围内的农村电网应为:10kV线路、配电变压器、380/220V线路、低压配电装置等的供电设施。农村电网应从规划设计、施工架设、运行、维护、检修等方面着手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稳步推行现场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作业。

1.对农村电网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以及检修、变更、施工、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安全监督。

2.农村电网在规划设计中一定要按照《安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农村低压电气安全规程》、《农村安全用电规程》等相关规程为原则,搜集有关设计资料,写出初步设计说明书、投资概算、动工图纸、负荷预测、施工方案等。

3.农村电网在施工中,一定要按照《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409-91)、《安全生产工作规定》,认真组织,精心施工,严格执行“二票三制”,强化安全管理,完善施工监理,通过制定危险点分析预控措施,规范施工现场人员行为,加大违章考核力度,杜绝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4.农村电网竣工后,要组织验收,对所施工的设施要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规定,特别是电力线路的线间距离、交跨距离、对地距离要符合规定。

5.在从事农村电网运行、维护、检修的工作中,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和高空跌落事故,实行“五步作业法”,能够推动全所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新局面,提高农电安全管理水平。

6.加大《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乡(镇)政府的支持,建立健全乡、村、户三级电力设施保护组织,达到保护电力设施的目的。

管理好农村电网,是农村供电所现场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网上设备的运行缺陷,严重威协着农电企业的安全生产,它是安全生产活动中最大的拦路虎,为止,要打掉这只拦路虎,首先必须舍得投入资金,做好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并及时消除设备的运行缺陷,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其次严把新建设施的质量关,建立严格的交接验收制度,把事故隐患消灭在农村电网建设的初期。

二、农村电工安全

在农村安全用电管理体系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人(农村电工)是第一要素,是安全生产的执行者。由于农村用电量占县(市)级用电量的比重逐年增大,且农村电网线长面广,点多量大,农村电工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肩负着农村高低压电网的安全运行,维护、检修和农村用电安全检查等任务,他们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关系着农电工作的发展,责任十分重大。因此,做好各个乡(镇)供电所的安全用电工作,就需要依靠全体农电人员严格的管理和尽责的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1.乡(镇)供电所所长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首先要发挥供电所所长在农村供用电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所长的安全意识是农村供用电安全的首要因素,落实所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抓好农村用电安全的关键所在,发挥所长基层领导作用是农村用电安全的重要保证。所长是一个供电所的核心,其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供电所的管理水平。要求所长在开展工作中,要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确保不违章指挥,精心组织好各项安全生产活动。

2.农村电工直接在供电所所长的领导之下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他们处在农村用电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农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农村电工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管理水平低的问题,虽然这几年来我们公司也经过多次培训、考核、择优录取,但是这不过是在“矮子里选将军”,大部分农村电工综合素质距规范化管理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而限制了整体农村安全用电管理水平的提高。

3.目前,乡(镇)供电所管理的首要工作应放在农村电工的培训上,包括业务理论、生产技能、相关法律法规等,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严格的教育培训,经常组织农村电工进行技术比武活动,如我公司2003年11月份在白米供电所组织的全市农村电工技能操作竟赛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技术能手,激发了广大农村电工好学上进的精神。但是,从这次比赛的最后成绩来看,在理论考试中取得第一名的,技能操作并没有取得第一名,在技能操作中取得第一名的,理论考试也没有取得第一名。还有一个问题:这次比赛中取得前三名或前五名里,却没有一个生产班长、或营业班长。所以,乡(镇)供电所的培训工作首先要从所长、生产班长、营业班长开始,让他们做好一个领头羊,才能更好地打开一个农电管理的新局面。

4.建立健全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依照《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安全生产有关管理办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安全生产监督规定》及市供电公司的有关安全生产制度,结合乡(镇)供电所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落实到每个班组、每个岗位、每个人,做到“三不伤害”。一旦发现有违章作业或不安全行为从严考核,对已经发生的各类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调查、分析、处理,认真吸取教训,采取防范措施。坚决不允许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农村居民用电安全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农村触电死亡的人数高达1万人左右,发生在6kV以上高压系统(含雷击电压触电)中的约占事故总数的18%,而发生在380/220V低压电网的约为82%。农村居民由于文化素质结构的差异,安全用电的意识比较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私拉乱接的现象比较严重,供电企业要广泛深入开展《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安全用电知识的宣传活动,如采用宣传车在全市或全镇范围内进行巡回宣传,在电视台播放电力安全警示片,在交通要道口设置安全用电标语灯箱广告,到中小学校进行安全用电知识的讲解等,不拘形式地宣传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达到提高全民安全用电的意识,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1.加强农村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管理防止发生农村居民间接触电事故

经过农网改造后的低压电网380/220V,由于产权的变更,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也随产权延伸到农村居民用户的电能表,使得安全供电的法律责任更直接、更具体,因此在农村低压电网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作为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重要后备保护就显得更加必要,同时也必须告之农村居民用户:安装在农村配电台区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不是任何形式的触电都能保护的,用户必须安装家用剩余电流断路器,防止家庭中可能发生的直接接触触电造成伤亡事故,用电户应具有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形成农村低压电网的剩余电流保护二级、三级系统,使各级之间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2.提供优质服务增强农村居民安全用电意识

农民在抗旱、排涝、浇灌、四夏农忙季节,发生用电故障或遇到困难时,供电所抢修小分队要迅速赶到现场,解决用电上的实际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大量家用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由于多数农民对这些电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知之甚少,农村电工要能提供家用电器的选用、使用、维修方面的知识。对电能计量装置出线侧(产权分界点),农村居民用户室内的电气线路、设备的安装、维修,要做到耐心解释:以产权分界点为限,产权属于谁,谁就是该产权的安全责任人。针对前期我市发生的几起农村触电死亡案例,迁扯了供电部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违章建筑,及时下达《事故隐患通知书》,限期整改或拆除,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由用户自负。

四、结束语

农电管理论文篇2

1.1制定工程计划

一份合理、科学的工程计划,会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工程整体经济效益的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县级电力供应企业作为基层电网的管理单位,其掌握了最原始、最基础的现场材料,因此应该在计划上报前,抽调出专业性人员,对前期调研工作认真做好,以使得对工程现场的环境及各类影响因素能够更加系统、全面、综合地了解,从而便于为省公司、分公司制定计划单位提供可靠、真实的资料。

1.2工程计划实施管理

下达工程计划后,县级支公司还需紧密跟踪项目工期,并严格控制以保证计划可如期进行。在具体工作时,可采取网络计划方法与项目管理相应软件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依据对所设定里程碑、关键点的检查和对工程进展状况的评审,来对项目进度进行优化,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等,从而当工程出现施工资金、环境与人员变化时,可及时采用适当措施手法,实施紧急预案,以保证项目计划进展。在项目实施时,若发现需要调整与变更的项目,则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以防止不合理变更费用的支出或重复投资。

2农网建设管理工程质量要素分析

2.1工程质量监督系统

农村电网改造与建设工程涉及千家万户人的日常生活,为了保证设备与人身安全,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做好。农村电网工程实施必须确保项目法人相关责任制度的严格执行,对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对35kV及以上的输变电项目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与招投标制度,项目建设需具备相应资质监理单位来全过程实施监理。对10kV及以下的配电网施工工程管理,必须建立起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与质量监督体系,从而由组织上来保证工程实施质量。

2.2工程技术体系

设计时,需遵循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及因地制宜等原则,要推行标准设计、典型设计与限额设计等。施工方必须严格依据施工标准与设计图纸进行规范施工,并努力推广利于工程质量提高的先进施工手段与技术,做到从技术上确保工程质量。针对农村电网隐敝工程与重要部位结构实行质量的预检与复检体制。监理方必须严格依据标准检验农网建设工程所选用的设备与材料质量,不合格产品要严禁使用,对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等行为必须严厉惩处。

2.3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

对工程质量加强管理的主要措施包含对承包商资质进行审查,严格控制施工与材料质量,中间验收与竣工验收必须要做好,监理制度的实行,保证工程质量合同条款的签订以及各个工程管理环节所采用的问责制等。为解决县级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工程实施现场的面广点多、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工程项目管理难度较大以及当前普遍出现的工程专业管理人员较少与工期紧张的矛盾等问题,各县级供电企业需专门设立农村电网的工程管理部门,抽调出专业人员进行集中学习与培训,并结合国网ERP体系的上线,设立项目库,对工程管理实施标准与办法进行修订完善,通过工程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实现,来确保农网的工程质量。

3农网建设管理工程安全要素分析

3.1建立并建全农网工程安全相应管理体系

县级供电公司成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组织,详细制定出工作标准,分工明确,责任及人,对农村电网工程建设的组织、计划、指挥、监控与协调等一系列的工作进行直接管理,从而确保施工时的人身、设备、结构和财产安全以及施工环境相适宜。

3.2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

企业安监部门需对进入到电力项目工程部的全部施工人员展开安全考核与安全教育,做到上岗必须持证。并且,安监部门需加大工程现场的安全监督力度,及时通报所发现隐患并将责任落实。施工时要针对于电力的工程特征,分析工程的危险源、危险点,对安全交底体制进行严格执行,并定期开展安全学习相关活动,做好现场防护,然后在作业面上做出显著标志,并做好相应安全警示工作。

4农网建设管理工程造价要素分析

4.1对合同加强控制

合同是对双方行为进行约束的法律根据,所以必须保证合同条款的清晰、完整与准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双方构成有效制约,并存档备查所有合同。在具体工作时,针对施工合同价款,必须明确其属于总价固定合同、单价固定合同,还是价格可调合同;对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必须对取费标准明确约定,计价方法以及出现调整变更后的处理计价等方式;支付工程款的进度也必须在合同中进行明确约定,且约定好预付款的比例和预留质保金;对施工工程量、范围与承包界线要明确予以表述,以避免发生歧义,引起纠纷;对供电企业所要求的材料限价或是由甲方所供应的也必须于合同中进行明确表述。最后,合同里要避免使用待定、暂定条款。

4.2对工程变更加强控制

工程变更即合同发生变更,指的是对合同中工作内容做出修改,或是取消或追加某项工作。发生工程变更将会对工程进展与工程造价造成影响,所以审批必须要严格进行。①供电单位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尽可能降低甲方工程变更的提出。②在接收到施工方变更申报之后,需对工程变更部位、项目或合同中某一文件内容进行认真审核,并对变更依据、原因和相关图纸、文件、资料与变更费用也需进行认真审核。③变更工程要经工程监理与相应管理人员的批准,并严格执行企业所制定审批程序。变更时需注重时效性,且现场签证要及时做好,严禁在事后再补充资料。

4.3工程量签证

在农网实际工程建设时,工程量签证对工程验收、结算的意义均十分重要。县级支公司的工程管理相应部门需严格管理现场签证,三方签证体制要严格执行,供电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需同时签字方可生效,且签证内容表述需明确、准确、清晰与细致,并量化工程量,和实际相符合。严禁不入现场进行核实,之后补签证或对合同内容简单复述,仅写出工程内容而不写出具体的工作量。对变更工程的签证,须由设计变更相关设计者签字方可生效。在审核工程结算时,避免施工方仅提供使工程费用增加的变更,而瞒报工程费用减少的状况。

4.4加强工程造价的审核管理

加强审核工程造价的预结算是对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并公平确定,以及规范电网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有效的方法。对造价审核工作的搞好,县级供电企业工程管理相应部门的主要措施包含以下几项:①深入工程现场,对工程现场施工环境、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以及设计有关变更与签证项目等进行准确掌握,为工程量审核提供详细的原始材料。②对工程峻工相应结算资料进行整理完善,其主要包含竣工图纸、承包合同、图纸的会审记录、施工组织设计、变更设计通知、工程协商记录、技术工程方案与现场签证的凭据等。③准确套价与取费,预结算需要实是求事并能客观反映实际工程造价,但施工方为了增大利润,通常会有意错算、巧立名目使得变更增加并重复收费,混淆机械、材料与人工消耗量,使工程造价增高,因此,工程管理相应部门需会同技术经济中心认真进行审核,以核减虚增的造价和工程量。

5结论

综上所述,对农网工程建设进行规范管理,先要找准当前农网其工程管理中的关键因素,然后按照工程管理的目标,对如何使农网运行能力提高的可行性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对农网的工程管理进行规范,并提升农网的运作水平,则更需和地方的具体实际进行结合,从而因地制宜对相应政策进行制定,如此方可获得最好效果。对于农村电网的工程管理,通过各部门相关工作者的协调合作,相信农网工程的建设改造必会又好又快进行,从而促使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农电管理论文篇3

1实施农电用工规范化管理的动因

1.1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实行农电用工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健康运营的价值所在立足供电所现有人员结构和业务分工实际,结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依法科学规范农电用工管理,对促进公司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有利于防范劳动用工风险。农电用工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政策背景,统筹考虑现行法律法规、国家配套政策等现实条件,依法明确用工主体,理顺用工关系,建立健全农电用工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和化解用工风险。其二,有利于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农电用工人员数量多,生产服务作业点分散,管理难度大,供电所业务委托工作的实施,为规范农电用工管理创造了条件,研究和分析农电用工规范化管理,必将为供电所业务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化运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其三,有利于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受各种因素制约,农电用工劳动待遇相对偏低,缺乏归属感,影响了农电用工队伍和谐发展。供电所业务委托实施后,使农电用工成为光明公司的企业员工,建立健全其薪酬标准制度体系,完善农电用工权益保障机制,增强农电用工企业归属感,有利于农电队伍持续稳定。其四,有利于推进依法治企工作。随着依法治企工作的不断深入,农电用工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逐渐增强。基于此,县供电企业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完善各类组织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适合农电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将业务委托工作做实,切实维护企业和农电用工的合法权益。1.2综合农电用工的现状,加强农电用工规范化管理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当务之急年龄结构偏大。临朐县供电公司现有农电用工407人,平均年龄为46.19岁。由于年龄问题部分人员已无法参与线路架设等高处作业,加上农电用工知识层次和综合素质偏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很难完成集抄设备运维工作,直接影响到农电管理工作的开展。管理基础薄弱。虽然实行了业务委托,但部分管理机制仍沿用老办法,在劳动组织管理方面难以操作,开展农电用工岗位测评、规范光明公司的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不好把握;在人员入口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关闭各类形式农电用工大门,人员后备不足甚至面临断层;在职业发展通道方面,因集体企业性质限制,农电用工的上升空间和作用发挥依然有限。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考核标准过于笼统,绩效指标与实际考核不尽一致,考核主要与供电所效益、员工岗位等因素相关,对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难以量化因素考核较少,造成只要是岗位、岗级相同,收入差别就很小。由于激励方式主要是薪酬激励,短期效果明显,表面矛盾化解快,但从某种意义上助长了农电用工对薪酬调整的期望周期和期望值。培训管理缺乏针对性。各类农电用工培训项目未能充分考虑农电生产特点,普遍存在培训内容更新慢、不系统,与业务调整不吻合等问题;农电用工培训不分年龄、文化程度,同样的一套培训体系,“通吃”的做法达不到“通吃”的效果,培训形式大于内容,重过程、轻质量,致使部分供电所对送培工作积极性不高,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

2规范农电用工管理的探索

2.1加强定员定额管理,促进农电用工管理标准化以定员指导用工。将各供电所配电线路、配电台区、配电变压器、营业户数等设备台账数据导入人力资源管控系统劳动定员模块,进而生成各供电所测算定员,以测算定员为依据进行供电所人员调配,为开展劳动定额管理奠定坚实的人员配置基础。以定额促进定员。采取经验估工法和工时测定法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供电所抢修、维修项目以及工作环境、施工路程等综合因素,详细制定接户线更换、计量表箱更换、催费等农电用工标准作业项目的工作限额标准和责任分工表,逐人进行工作任务核实核定,形成农电用工工作任务分解到标准作业项目、标准作业项目责任到人的工作模式。以管理优化定额。根据各供电所实际业务需要,明确每名农电用工的常规和机动工作时间,健全周派工管理工作例会制度,细化日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计划;以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与分解、绩效评估与考核、绩效沟通与反馈等为主要着眼点,建立健全涵盖安全管理、集抄运维、营销抄核收业扩及GIS建设、优质服务、劳动纪律等方面内容的农电用工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工作业绩和效率。

2.2规范人员配置管理,促进农电用工管理人性化加强岗位异动管理。针对部分供电所人员老龄化和超缺员情况,有选择地将相邻相近供电所的农电用工配置到缺员供电所,实现人员补充。对于班组长、专责人等岗位的数量进行严格限制,连续2—3个年度考核排名靠后的下降1个岗级,并重新进行公开竞聘,打破农电用工固有待遇“不会降”的观念。强化岗位公开竞聘。根据农电用工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结合绩效情况,实施岗位动态管理,采用竞聘上岗、选聘等多种方式优化人员配置,实现人岗匹配、人事相宜。农电用工人员配置可以采用分层管理模式,供电所内部的岗位竞聘可由供电所自行组织。通过公开竞聘、择优选拔等方式,选取部分优秀农电用工充实到相关技术、管理工作岗位。拓宽农电用工职业通道。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四级四类”人才管理理念,探索建立农电用工人才管理机制,区分运检、营销、综合等专业开展优秀人才评选,每年或者每2年一届,根据情况设置若干级别,相应的级别对应一定的优秀人才补贴。鼓励并推介优秀农电用工参加地方各级政府组织的优秀人才、首席技师评选,提高农电用工的社会地位。

2.3加快薪酬制度改革,促进农电用工管理科学化合理确定岗位岗级。通过开展工作分析,将农电用工岗位确定为“两大类、六小块”,两大类为光明公司农电用工岗位和供电所农电用工岗位,每个大类又可细分为三小类,并根据情况设置见习岗,每一类岗位对应不同的岗级,相邻岗级之间设置一定的差距,同一岗位内部根据业务技能、熟练程度设置3个薪档。合理确定农电用工工作量。将所有班组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统一的系数折算,对运维的用电村个数、服务户数、服务半径、管控的指标数量等进行量化,最后根据农电用工实际工作量及管理难易程度等,确定出个人工作量系数,再根据月度工作量工资总额,测算出农电用工个人工作量工资。完善工资保障和增长机制。建立农电用工工资调整机制,实施农电用工最低保障工资标准,农电用工的最低保障工资不得低于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农电用工薪酬每年依据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变动、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岗位变动、技能水平提高等因素进行调整。

2.4着力提升人员素质,促进农电用工管理职业化完善培训机制。编制农电用工培训大纲,开展岗位动态培训,因势利导对农电用工的技能缺陷进行培训,建立农电用工年度标准化技能提升机制,各类培训考试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考试内容可设置为基础知识、实操技能、安全风险意识防范等方面,按照考试的结果及年度积分,在基础工资中予以体现,以此激发农电用工学习基础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的积极性。开展差异化培训。坚持因人制宜,素质类培训要向年龄偏大的农电用工倾斜,注重培养农电用工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持续提高其安全意识;年轻农电用工要注重技能方面的培训,让其学习掌握新知识、应用新技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农电运维管理,成为供电所的中坚力量,促进农电管理水平提升。开展岗位练兵。建立以业务部门为主导的专业培训机制,根据供电所专业化管理要求,采取“班组大讲堂”集中学习、送培训下基层等方式,开展技能比武、专项竞赛等活动,传授其专业管理与服务技能,激发农电用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农电用工创业有环境、工作有动力、展示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农电管理论文篇4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提供以下材料,供关心农村水电改革发展的同志参考。 (一)农村水电体制与改革回顾 1.农村水电管理体制 (1)行业管理部门机构职能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刚刚恢复,党和政府就重视农村水电的发展。1953年在水利部设置了农村水电的专管机构。此后水利、电力几分几合,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始终由水利部门实施管理,这既是历史史实,也是水利事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三定方案”和国务院国发[1999]2号文件赋予水利部的职责,经国务院领导批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中编办字[1999]73号文件批复水利部成立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行使以下职能:①指导水利行业的水电管理;②组织协调农村水电电气化工作;③组织实施水利行业农电体制改革、农网建设改造和城乡同网同价等工作;④承办水利部交办的其他事项。成立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是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采取的一项新举措。以上1-3项职能都是行政职能,每一项职能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03]15号文件指出,关于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由水利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办提出意见并抓紧组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SL30-2003《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规定:“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农村水电行业管理部门,要做好农村水电法规政策、资源开发、工程建设、资产监管、市场监督、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教育宣传、现代化建设等行业管理工作。”“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农村水电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工作到位。”“应完成农村水能资源规划,建立水能资源开发许可、有偿使用和市场交易制度。”“农村水电设计市场、设备市场、建设市场应规范、透明、公开,监督管理有力。”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从中央到县均建立了各级政府领导下的水利职能部门和负责水电建设与管理的机构,并拥有相应的专业科技、管理力量,形成了完整的水利系统水电管理体系。1998年机构改革后,全国水利系统水电管理机构多样、职能配置参差不齐。2003年水利部对全国省、地、县级水电管理机构、职能、人员进行了一次调查,建立了详细的数据库,掌握了各地的农村水电管理实际状况,对重点地区的机构职能建设进行了分类指导。各地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农村水电的能力建设,落实了机构和职能,充实了人员,为加强农村水电行业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平台。 农村水电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要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履行政府职责。包括依法行政、行使行业管理和组织指导企业管理。 (2)农村水电体制形式 农村水电主要是发供一体的体制形式。上个世纪50年代,农村水电是指500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送电线路;60年代,是指单机500千瓦、总容量3000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送电线路;70年代,是指单机6000千瓦、总容量1.2万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相应的送变电工程;进入80年代,是指单站容量在2.5万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配套小电网;进入90年代,是指单站容量在5万千瓦及以下的水电站和配套电网,同时一些地方开始举办经营总装机5万、10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站和配套电网。几十年来,农村水电的主要体制形式是发供一体的地方独立配电企业(或实体、单元),供需直接见面,既有电源,又有电网,并与主网进行电能交换交易,余电上主网,不足从主网购入。 (3)自建、自管、自用“三自”方针的形成 这既是农村水电体制形式和管理体

农电管理论文篇5

论文摘要:随着城乡经济日益快速的发展,农电规范化服务在电力企业战略中的地位日益显著。目前,农电管理急需建立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农电规范化服务管理体系,以保证农电规范化服务战略的实施,本文就农电管理的规范化设计进行了论述研究,为后续的农电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论文关键词:农电;管理;体制

农村电业的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的过程,从电业局的服务人员、资金、等各方面都是需要长期的大量投入并且逐步的完善,而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成立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部门那么简单,农村电业部门的管理体系特别的要求是将农村电业服务更广泛化、更细致化。而且在服务运行当中注重农村电业管理部门与其他的相关部门的相互协调的关系形成规范的运行机制。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首先农村电业系统在管理的调整上应该遵循以下的方针:

第一,目标的方针。农村电业系统的管理是为电业系统相关部门的整体目标服务的所以。农村电业系统管理的方针就是提高整个电业系统的规范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以城市的电业管理方针作为依据,深化改革体制,把握住导向作用,并且和电业系统的策略、竞争者分析、产业分析、风险评估等同步发展,而且需要从电业系统的整体发展目标的方向来看待农村电业系统管理的成本与收益关系。

第二,全员参与原则。农村电业系统管理涉及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生产销售环节与电业部门的整体技术创新、经营方针、营销战略等密不可分,电业系统的服务已经渗透到和电业部门相关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因此电业系统既不是企业个别人,也不是个别部门的管理职责,而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职责,必须做到全员参与,才能使农村电业系统规范化服务管理落到实处。

第三,全面系统原则。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的不断重视与发展,农村电业系统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农村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了,做这种情况下电业系统需要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的同时加强农村电业系统管理水平,着重加强农村电网建设运行管理、营销管理以及队伍管理,以此达到农村电业系统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客户用电满意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我国农村电业系统管理体系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农电部门是一个负责自己管辖区域内的抄表和收费以及农电配电的机器设备的保养与维护的一个生产单位,属于县级部门下属的一个二级单位。不用单独进行经济核对与核算。

第二个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业务量的增多,我国电力行业也把业务进行了重新的划分,使得生产和经营分开,而企业的性质也逐步发生了转变,使得企业生产经营两方面更加完善,从而使得县级供电企业的框架体系逐渐完善与形成。第二个阶段的明显特点有,政府政策的导向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监管作用:使得供电企业成了县城内的一个正规并且强有力的行政部门。电力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只依靠政策来解决要因地制宜,那么“农电总站”就应运而生。“农电总站”是政府出面建立的农电组织,下级就是乡镇农电管理中心,业务上受县级电力部门领导。后来“农电总站”由于工作性质原因逐渐发展为县供电局内部的事业单位。该单位性质仍为农村农民自筹资金对自有资产进行管理的运行的一个独立的单位,他的负责是农村总表以下个体用户的用电设备运行和安全用电等管理工作,并且负责电费的收缴。

第三个阶段,按照国发[1999]2号文件精神,农电体系改革主要为两个阶段,一是县级供电系统的改革,二是乡级系统的改革,乡级系统要改成为县供电系统的一个分支机构,乡级以前的电管站的原有农村电力集体资产本着自愿上交、无偿划拨的原则改为县级供电系统接受管理,实现县乡电力系统标准化管理。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意见的通知》”,这个纲领性文件具体的明确了我国农力体系改革的原则、目标与指导思想、内容及组织措施,要求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农电体系的巨大改革任务。

二、农电管理的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包括农电安全管理;农电生产与工程管理;农电科技进步与信息化管理;农电资产管理。

(2)经营管理,主要包括农电营销管理;农电计量与线损管理;农电稽查管理;农电维护费用管理。

(3)综合管理,主要包括供电机构及人事管理;供电所建设管理;综合统计分析管理。

三、农电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近些年,农电规范化服务管理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与成果,但是通过普查与调研发现了许多漏洞需要完善,比如在县级营业厅或者工作服务时提供的服务质量明显要高于乡级的服务质量,所以乡村级农电服务管理就不能达到广大群众的满意,最主要的是农村电工很多没有受过高级并且专业的电力培训不能与城市的管理水平接轨,最终导致城市与乡村服务管理差异很大。

(2)农村的电力规范化的服务没有上升到管理的高度,主要是因为每个企业及其缺乏农村电力服务与管理的理念,县级电业管理部门没有重视农村电业部门的重要,农村电业部门对提高电业部门的竞争力与电业行业的发展与形象的树立有相当大的作用,而且城市电业部分忽视了农电的用户,农电用户基本上占到总用电人数的一半多,如果不重点发展农电那么对整个该地区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起到重大的阻碍作用,最终导致电业部门的管理水平低下。

(3)城市电业部门的管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有些电业系统对农电服务提供的管理不重视,主要表现在对系统管理定位不准,机构人员都不标准。这样不仅给农村电业的规范化服务管理增加了极大的难度,主要是直接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开发与发展,做一建立完善的农村电业规范化管理服务体系是强化农村电业体系管理并且完善农村电业市场,实现电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的工作 。

(4)农村电业服务人员很多还半工半农,没有彻底的实行标准化、专业化的管理,缺乏规范化,统一化和电力系统负责的信念。电力系统部分对农电人员配备的统一服装较少,窗口人员没有统一着装的概念,电业部门的抢修服务的工作人员也常未穿戴绝缘帽绝缘靴着工装,服务缺乏文明、规范化用语,更有甚者有些农村电业工作人员不顾职业道德,做出有损电业系统的形象事情。所以电力部门应该加强教育培训和增加投入资金,主要是供电系统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同时增加农村电业员工的生活待遇,大力提高工作服务的水平。

四、农电规范化服务管理研究

1.为电力系统制定规范化服务的指导方针

明确农村电业规范化服务管理的战略作为电业系统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独立的战略方针,综合考虑电力系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战略方法明确农村电业体系的服务战略的政策以及重点,并且根据农村电业的需求与国家的政策及时对战略进行合理的调整。 为电力系统制定规范化服务的指导方针与战略规划。

2.实行农电服务部门的分工组织制度

农村电业系统的规范化服务管理体系并不是一个农电部门,而是由电业系统中各个部门共同组成,农电部门在这些部门中的角色只是起个牵头的作用。在农村电业系统规范化服务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需要积极的相互配合,才能使整个电业系统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3.加强电业人员的规范化服务的概念

电业系统应对农村电业人员进行农电规范化服务的培训,具体可以分为行为、语言、着装以及电力法律制度和相关文件方面的教育管理,逐步提高电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并且通过具体的个人协议约束、制度约束、法律约束来防止一些电业人员的不良服务。

4.规定系统的规范化服务管理条例

制定并推行完善系统的农电服务管理条例,以条例约束电业人员的的服务质量,以办法有效实施各项服务措施。并且制定奖励措施,鼓励先进的工作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实行奖励农电优质服务冠军的制度:制定“95598”进农村实施方案、为规范电业人员的服务行为,方便实际考核,制定定期聘请供电系统电力行风监督人员的管理办法。

5.实行农电规范化服务体系的网络化

全面有效推行国网公司SG186营销系统;开发农网工程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对电业系统工程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建立电业系统的生产管理监测系统,将该系统打造成集农村电业系统的监测、分析、考核等多种功能的一体化系统;开发农村电业系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实行远程查看农电营业窗口工作动态。

五、结论

农电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电力需求侧 激励机制 节能机制 长效机制 灰色预测模型

一、概述

曾经发生的加州电力市场危机、北美大停电及相继的停电事故,以及我国2004年夏天的严重电力短缺,这些现象是更体现了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协调电力供应和需求侧资源,防止电力危机的发展,以达到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同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确保电力工业的持续发展又成为各国电力企业关注的焦点。DSM 的概念最早于1984年由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提出,DSM是指电力企业制定的影响用户用电方式,改变负荷曲线形状的规划和实施措施。包括负荷管理、使用新技术、储能、电气化等。

二、电力需求侧管理机制

电力市场机制,研究的就是电力市场这个复杂工作系统的结果、功能和系统内外的相互关系。我们研究的内容包括电力市场作为市场的一般规律和作为电力市场的特殊规律。从共性与特性的的辩证关系出发,我们的研究当然首先考虑的是电力市场要符合市场规律的通用原则,然后考虑的是作为电力这样的商品,在电力市场中运营是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特殊规律。当然,在考虑电力市场时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市场条件和市场环境。

市场机制的运行方式决定论电力行业管理体制运行。不同的市场机制下有着不同的运行效果。显而易见,只有在某种市场机制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电力管理体制的作用。

(一)建立长效机制

电力需求侧管理(DSM)分为长期改变负荷特性的行为和机制及短期负荷响应行为和市场机制,进一步丰富了DSM的内容。我们在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时候,不仅要重视DSM的长效机制,还要重视短期负荷响应。其实我们在过去的长期缺电过程中和最近几年的缺电时期,不仅抓了长效机制,如采用节能灯和节能型家用电器,也抓短期的负荷响应,如错峰、避峰、限荷、拉路等。长效机制一旦实施将长期发挥作用,而短期负荷响应只在短时间内起作用。我们不仅要抓DSM的长效机制,同时也要重视抓短期的负荷响应。在缺电电价高的时候,例如对居民来说,如果既有电炊具、电水壶 、电开水器 ,又有燃气炊具和天然气热水器,同样也是一个很好的柔性负荷用户。所以我们在培育DSM长效机制的同时,也要研究和培育需求响应机制。应当学习国际能源机构,研究电力需求侧竞价机制,开发新的实施方案,同时还要研究需求响应资源。

我国在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中,各地都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从总体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需求侧管理工作。”经过10几年的工作,能够把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到坚持科学的电力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应当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为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而加倍努力。

要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方向已经明确地提出来了,就是按照电力需求侧的定义去做就是长效机制。那么怎样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呢?需要考虑的方面如下:

(1)、电价改革

电价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电价是电力发展的支持力量,电价也是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的必备条件。电力需求侧管理中的负荷管理和节约用电措施的效益与电价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建立DSM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做到电价合理化,电与其他能源的比价合理化。

(2)、要搞好综合资源规划

电力需求侧管理不是孤立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资源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方资源都可以利用的,在制订DSM发展规划中,要按费用最小和费用有效原则,把DSM和供应侧资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优选、排比、组合,选出最佳的资源配置。也就是说DSM资源只有消耗比供应侧资源小才能被开发利用。我们应当通过综合资源规划,确定近期应当采取的DSM措施,制订电力需求侧管理规划。

(3)、要建立激励机制

电力需求侧管理要以电力公司作为实施主体,但是实施DSM对于电力公司来讲,存在着开拓能效市场与开拓电力市场之间的利益冲突。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DSM,在开始的10余年进展缓慢,实施的效果不大,后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激励机制,使DSM取得了良好进展。我国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一般对于电力公司的激励政策有三:一是实施DSM计划的成本回收;二是实施DSM计划的收人损失补偿;三是实施DSM计划的效果奖励。

(4)、筹集必要的资金

要建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有的可以通过电价来解决,如移峰填谷的措施,可以通过峰谷电价获得补偿;可中断负荷措施可以从可中断负荷电价得到补偿。但是有些措施需要对用户进行经济补偿,如推广节能灯,要求用户提前更新电力空调器、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采用蓄冰空调、地热采暖、利用天然气搞冷热电联产装置等,需要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激励,这方面在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我国河北等省也进行了一些试点,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⑸、节能机制

借鉴国外的节能机制,节能服务公司EMC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已经成为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利用市场机制开展DSM的重要方式,促进了全社会节能项目的实施。

四、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农村电网的发展及完善

农村电力市场在我国电力市场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服务于80%的人口,覆盖90%的国土是支撑农电市场成为电力市场基础的主要因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消费能力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电力市场将成为一个巨大电力消费市场。农村电力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涉及面广,市场主体情况复杂,发育与完善的难度最大,所要解决的问题最多,因此,农村电力市场的成熟与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电力市场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时期。

(一)农村电力市场结构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用电由以排灌和照明用电为主转变为以农村工业用电和农村生活服务用电为主的多种类别用电增长并进的局面。

(二)农村电力市场各类用户发展速度不一致

虽然农村用电量增长始终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但各类用户发展速度并不均衡,有的还相差较远。其中,乡镇企业与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较快,而其他行业用户用电量增长较慢。

(三)调整农村电价,提供高效电能

电价一直是广大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电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电能消费。城乡同网同价是两改一同价工程的一个主要目标,农民对此期望很大。电价的降低要从多方面着手,要有硬的措施和铁的手腕来管理。首先要加强设备的运行维护减少电能的流失;其次要打击窃电,维护良好的用电秩序。

(四)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努力优化农村消费环境

农村电网薄弱是影响农村电力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造好农村电网,是大力开拓农村电网的基础和基本途径。首先,要根据轻重缓急合理编制电网改造与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其次是投入巨额资金按照规划和计划对电网进行改造,改善布局,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线损,达到安全可靠供电标准,为客户提供低廉电价、高质量的电能。

五、灰色预测模型在电力需求侧的应用

(一)灰色预测模型GM(1,1)及其检验

1.1建立灰色预测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是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3月首先在国际上提出来的。该理论除了研究工业控制外,还研究包括:社会、经济、农业、电力等灰色系统的分析、建模、预测和控制等。一般建模是用数据列建立差分方程,而灰色建模则是运用历史数据列累加后生成新的数据列,再建立微分方程模型。GM(1,1)模型的建立如下:

六、结论

(一)电力需求管理策略,最重要的是电价管理,因为电价不仅是电力市场供求关系的信号,而且也是电力市场设计运营的经济杠杆。

(二)对北京各行业特别是高耗能行业的需求侧管理在以上理论的基础上,价格联动政策成为开拓高耗能电力市场的有效手段,价格联动政策是在政府指导下为了增强电能产品的市场份额,通过联动电价转移电力企业自身利润到用户企业,刺激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高耗能企业的脱困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又将促进电力市场的扩大。

(三)电力市场机制即指电力市场的构造、功能及相互关系,它是以“支配市场经济运行”为特征的,因而是电力市场的制衡系统。市场机制的运行方式决定了电力行业管理体制运行。不同的市场机制下有着不同的运行效果。我们在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时候,不仅要重视DSM的长效机制,还要重视短期负荷响应。

(四)借鉴国外实施DSM的成功经验,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建立经济激励机制鼓励电力公司发挥主体作用,引导终端用户参与DSM,提高全社会对DSM的认知,为DSM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五)开拓农村电力市场,加强农村电网需求侧管理,一方面对工业用户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对电力排灌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对农村居民用户采用鼓励用节能、节电产品。

(六)本文论述了灰色模型的可行性。运用灰色模型和进行用电量及负荷的预测,对电力需求侧的管理有着预见性的作用,通过实例计算和误差分析看到模型的建立是正确的、合理的。而且,由于灰色系统理论不是从统计规律的角度出发,因此它要求的原始数据少,这一突出的优点使灰色预测模型成为用电需求预测的一个可行、可靠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志荣,劳德容.需求侧管理(DSM)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2]徐建军.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能效工作[J]. 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2):42 - 43

[3]史玉波.积极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J].中国经贸导刊,2002,( 16 ):15-16

[4] 王晓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电力发展战略关系[J].宏观经济管理,1997,(1):32-35

[5]增鸣.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

[6]滕颖辉.需求侧管理(DSM)在农网中的应用

[7]邓聚龙.灰色预测与决策.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农电管理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农电培训管理;服务意识;职能管理

农电培训管理是河南南阳电力技校(以下简称“我校”)全面贯彻河南省电力公司农电职工培训精神,保证职工培训质量的桥梁,它以人为中心,由表及里,纵横交织,延伸贯穿在农电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方位,成为激发农电管理的内在动力。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管理职能是管理的两个“轮子”,也是关乎培训质量的“一杆秤”。

农电工短期培训工作已成为我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农电培训管理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送培单位与培训机构的通力合作。就管理而言,短期培训学员已成为我校在校学员的主体,短期培训学员在校生活和学习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所以在短期培训学员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处理和解决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努力实现两者的和谐,保证培训任务的圆满完成。到我校参加培训的全省农电职工无论其在单位从事何种工作,在校培训期间都应当实现从职工到普通学员的身份转变,从岗位工作到学习培训的转变,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培训班班主任是培训学员管理的第一人,作为班主任要坚决克服工作对象是农电职工“不好管理”的模糊认识,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同时也要善于管理,讲究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艺术,使学员乐于接受,自觉服从。班主任处在学员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学校的窗口工作,是学校与学员联系的桥梁,是贯彻各项教学任务的纽带,与学员进行着面对面近距离的接触,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因此班主任必须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其次,班主任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决定了自身必须要有高度责任心;再次,班主任必须自觉遵照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全心全意为教学、学员服务。

一、班主任应增强服务意识

培训管理作为一种催化剂,融合在农电管理的方方面面,并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河南省电力公司根据不同时期形势发展的要求,对农电培训实施计划调整,今年是我校农电培训任务较重的一年,河南省电力公司提出要“深入实施农电整体素质三年提升工程”,我校作为河南省电力公司农电培训中心,承担引领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既给学校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给学校提出了新的考验。农电整体素质提升工程工作标准高、培训规模大、培训种类多,预计我校全年培训规模将突破6500人次,创历史新高,7月培训高峰时期在校培训人员将达到800人次。1学期100多期短训班,在保证培训教学的基础上,增强服务意识,狠抓培训管理,责任重于一切。从学员入校就进行细致的入学教育,使他们从心理上重视,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上课的出勤、课堂的秩序、就寝作息、教室卫生、食堂就餐等全方位实行以班主任为主的责任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当天问题当天解决,决不拖泥带水,形成了管理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笔者在当班主任的一年里,整天早出晚归,只想怎样把自己的班级带好,以为学员服好务为宗旨,用良好的服务打出河南南阳电力技校短训班优质管理的品牌,在省网公司农电培训这块阵地站稳脚跟,树立形象,不辜负上级及全省农网单位对我们的信任。对每一个送培学员,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心爱护,工作细致入微,耐心认真。经常找学员谈心,掌握学员的心理动向,及时解决学员中存在的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经常协调各有关科室做好配合,召开座谈会及时做好调查与反馈,使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有更多的收获。

增强服务意识。在学员管理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的管理理念。为学员服务首先从学员入校工作开始。过去学员报到都是学员交完费后找班主任注册。由于外地学员对学校情况不熟悉,学员从进入校门就开始询问到哪里登记、到哪里注册、在哪里上课等等问题。本学期开学伊始各期班主任就主动在生活服务中心服务大厅等候学员,第一时间把学员在校期间的吃、住和学等问题向学员一一做详细解答,并把学习资料送到学员手中。免除了学员报到当天的困惑和劳累,也同时使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本班学员,使学员到校后首先感受到班主任带给他(她)们的关怀和温暖。

切实搞好生活管理和服务。学校是学员之家。班主任除了要关心学员的学习外,还要关心学员的生活情况,热情地为学员服务。要心为学员所想,使管理工作跟踪到课外,要经常了解学员的生活需求并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学员对住宿、伙食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善生活条件,使学员从内心感到在学校如在家一样亲切和温暖。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为了配合学习及活跃学员的学习生活,增强学员在学校培训的兴趣,班主任要组织学员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延伸教学活动等。比如我们开展了第二课堂,开放图书室,让学员上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这样既有利于学员的相互了解,密切联系,也有利于学员在校学习的便利和提高。学员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不同,我们就联系后勤服务中心,饭菜尽量多种多样,少数民族的学员另有小灶,满足学员的生活需求。有学员生病我们联系卫生室,去宿舍看望,使学员有家的温暖。在每次培训结束的时候,我们给学员做通讯录,照合影像,建立QQ群,方便学员联系,加强学员的感情交流,使他们今后在工作上更好的相互交流,生活上互相帮助。每年调研的时候送培单位领导与学员们有共同的评价:南阳电力技校的管理有高度,我们受益匪浅。 转贴于

二、班主任应强化管理职能

首先,要看对象管理。几年来,我校从社招职业教育到军培生岗位教育转化为以各基层农电工人为主的短训班培训教育模式,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短训”成为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农电培训的学员大多来自基层单位,他们的整体素质不高,组织纪律性较差,在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这些学员在基层管理的事务较繁杂,针对的管理人群大多以基层的群众居多,还有我们办班是“短平快”的模式,这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我们就以人为出发点,制订了《南阳电力技工学校短期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具体有《培训学员日常生活管理规范》、《培训学员考勤考核制度》、《培训教室管理制度》、《培训学员成绩管理办法》、《培训学员公寓管理规定》、《优秀学员评选办法》、《操行考核细则》、《处分及处理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制订成册发放给学员,使学员有“法”可依,管理就有了约束力。我们借助理论培训的文化效应,对职工进行专业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以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农电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其次,要看目标管理。2006年我校正式挂牌成为河南省农电培训中心,工作的重心就转移到对农电工进行培训。学校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农电职工培训精神,对全省的农电工开展全员培训,岗前培训、鉴定培训、专题培训等,它涵盖了我省农电系统的各个部门的几十个工种。鉴于这种情况我校针对农电工的这种需求,上岗的人员必须持证;在不同的岗位须有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对一些特殊工种及管理层的主题培训(班组管理、微机培训、ERP专题),有了这些目标,使我们在具体管理上有了一定的强制力,学员在校的学习表现直接与其利益挂钩,讲清利害关系,激励学员积极上进,学好专业理论知识,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提升自己的整体素养。我们不仅用各种制度规定“硬管理”的强制手段,我们还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软管理”,宣讲省电力公司的培训精神,构筑 “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格局观念,使学习真正成为学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通过舆论宣传、树立典范等非强制手段来无形地控制学员行为。学员大多来自基层,工作压力较大,平时学习时间较少,在有限的培训时间能够在自己的专业和个人素质上有所提升和收获,是很难得的好事,我们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仅重视用制度来约束学员的行为,更注重培养和树立学员的自主观念和意识,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机制。

再次,从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科学完善的管理是建立在完备的制度上的管理。学员管理工作要做到制度管人,程序管人。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先决条件。学校培训管理工作的对象都是来自全省各县供电企业的一线工人,对他们在照章管理上有一定难度。班主任在工作中首先要让学员明白“学员无论在原单位干什么工作,到了学校都是要按照学校的规定和要求办事,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管理上要“敢”字当头,本着对学校和送培单位负责的态度,坚持原则,大胆管理;突出“严”字,做到从严管理,从严要求,执行铁的纪律,这是搞好培训学员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否则,就会步调不齐,教学计划就很难全面落实,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但在坚持制度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同时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性化管理寓于制度管理之中,以人性管理之柔弥补制度管理的刚性之不足,实现管理的最佳化,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最后,从改进管理方式入手,激发学员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学员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要做好学员管理工作,就应该把握学员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针对性,做到科学管理。在学员管理中应充分加以挖掘和利用学员自我管理的潜能,让他们在管理上唱主角、展才华。这既符合成人教育培训的管理规律,也是学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得到全面锻炼的有效措施。短期培训班管理的具体方法是:一要选好班干部,充分发挥优秀学员的骨干作用,实行学员对学员的管理。学员干部的管理更具亲和力,更能融入学员的生活。二是提高管理效率。农电培训学员的层次结构决定了部分学员缺乏组织纪律观念。班主任在入学教育时,首先要把学校的管理制度向学员讲清楚,使学员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二是要善于在学员管理实践中积累经验,改进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注意学习和总结在管理中的好经验、好方法,并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学员对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更新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增强管理效果。比如笔者所带的“变电站值班员技师”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基层变电站遇到的棘手问题很多,如学员逐个解决,老师会重复讲解多次,于是让班长召开班会,把所有的问题归纳、分类整理成稿,让任课老师综合分析讲解,不仅满足了每个学员的单个问题的解决,而且使他们每人多学到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农电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 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线损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7-0089-02

0 引言

在节能减排成为当前社会的主体意识的今天,如何实现低能耗,节约型社会这不仅是一个经济学命题,它更是一个公益环保型命题。电网的线损是国家对电力部门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它集中体现了电力系统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它的现实意义即是对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及电网配网规划合理与否的具体体现。而农村电网在完成升级改造后,如何将线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成为了衡量改造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1 造成农村电网线损的主要原因分析

1.1 电力企业人员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而使得农村电网线损管理大多都处于一种比较粗放的管理模式下,而在这样一种不规范的管理模式下必须会导致线损的电量远远超出理论合理线损许多。更有甚者,由于制度上的漏洞,常常会导致一些线损出现后连原因去向都难以查清,最终成为电力企业的一笔糊涂账。另外由于管理人员的观念陈旧,不懂得引入现代企业的奖惩激励机制,只求辖区内不出现伤亡事故,而忽视线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1.2 从事农村电网工作的管理技术人员工作素养有待改进 电力企业在农村电网中的管理技术人员,由于其环境条件,工作待遇的差异,其人员素质往往要比城镇的要差。尤其对于刚刚毕业就分配到边远山区的电网管理技术人员,虽然本身的业务能力及工作素质都不差,但是由于其心态上的不平衡,加之外部环境的同化,很容易让他们产生负面情绪,而发挥不出他们应有的水平。而农村电网的线损管理又是一项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性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降低线损就显得相当的困难。

1.3 因设备原因而引起的线损 农村电网中经常存在着供电线路的供电半径过大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农村大多处于边远的山区地带,为了保障这些村庄的用电,常常需要架设很长的供电线,而由于地域及资金的限制,针对农村的超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导线一般都不会很大,这样超长的距离,过细的导线都是加重线损的客观原因。另外由于农村电网中的线路与台区无功补偿电容器的投运率常常达到不到理论值,更是加重线损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农村电网中的台区三相分配如果出现分配不均时,也比较容易出现线损,而农村电网的安装人员的业务技术也常常是参差不齐的,对安装时的工艺质量意识不是很到位,使他们在安装电气设备时,对设备间的连接部位接触做不到很紧密的安装,这些因素常常会引起电气设备出现不必要的发热,从而造成多余的电能损耗。最后,农村线网经常需要经过树木等绿色植物茂盛的区域,而这些绿色植物常常会引起电量的流失。

2 当前我国农村电网线损的主要特点

我国农村大多分布于边远地区以及交通不便的山区,因为其复杂的地质情况导致了农村电网负荷很难统一,网络结构以及供电半径都只能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很难规范起来,这就使得供电网络的布设显得随意性很强,其间的所有供电线路以及配电台区的损耗变得五花八门。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的分布不像在城镇里面那么集中,他们的分布方式比较松散,在进行电网布局时为了做到面面俱到,不得不将配电台区的供电半径由理论上的500M进行人为的扩充,使达到2000M左右才能勉强应对农户分布过于松散的情况,但是其代价就是过长线路带来的超大线损。农村电网还有一个区别于城市用电的现象就是季节性相当明显,一般情况除了基本照明用电外,主要用电量均集中在农忙季节,这样的特点直接导致了电网变压器的空载时间过长,从而引起的空载损耗也相应变得极大。第三个特点是农村电网,特别是山区存在着低压配电线路过于漫长,同时电压降过大,而功率因数相对较低,而在农村电网改造的初期却忽视了这些因素,而没有针对性地安装变电站对其进行集中补偿,台区的就地补偿也未能纳入其设计考虑中,这也将造成有功损失不必要的加大,同时电压得不到提升,线损自然也就增大。

我国农村的森林植被一般都普遍保护得比较好,加上近年来林业部门大力开展的植树造林工程,让农村的森林覆盖率都远远高过城市。过密的树木常常会得到电网中的导线接地,而单相接地会使得电网线路的故障增多,从而引起很多损耗。

通过对上述几个比较明显的台区线损的实际损耗值与理论值进行综合分析,就能知道实际损耗值明显地超出理论值许多,这说明降低线损在理论上是有充分依据的。

3 针对农村电网线损主要降损措施

首先,应当完善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力度。改变原来的管理理念,重视组织管理,从技术第一线抓起,管理引起线损的每一个环节。自上而下地完善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线损管理办公室,实行专人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人,改变原来那种“线损不可抗,责任无人负”的尴尬局面,同时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电网的线路及设备做好统一的技术质量监督工作,将线损的每一个细节都变为可控,就粗放型管理模式升级为细致型管理模式。将电力企业的全年降耗指标逐步分解到月,并将引起线损的原因制定起技术细则,将降耗取得的成绩直接跟个人业绩直接联系起来,严格奖惩制度,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管理目标明确清晰,赏罚分明的线损管理体系。

其次,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精确计算出线损的理论值,再以此计算结果作为线损管理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将计算理论值与电网实际损耗进行仔细的对比,逐一排查出引起线损的主要原因,罗列出降低线损主要方法,有针对性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使得线损管理工作由原来的听天由命,变为一种可以控制的状态。

最后,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改进他们的工作态度。农村电网的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跟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分不开的,在解决了外界环境因素对电网的影响后,工作人员的自身原因就成为引起线损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是降低线损的一个比较直接有效的方法,而要提高素质可以先从他们消极情绪入手,加强对他们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明白线损的可控性,鼓励他们解放思想,积极参与到为降低线损的出谋献策中来,增强他们发展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同时让他们明白,个人原因对于线损控制的重要性,打消他们将线损完全依靠电气设备升级改造来实现的消极思想。

4 结束语

在农村电网完成升级改造后,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如何降低线损,尽量将不必要的线损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为供电企业节约出大量的电力能源,达到国家目前提倡的节能减排的目的,这在节能能源的同时,也有利自然环境的保护。另外对农村电网的线损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线损管理,不仅是要合理利用好各种电气设备,将电气设备及线路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进行合理的安装,将由于设备引起的损耗降至最低,同时加强电力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杜绝因粗心大意而引起的抄表错误,加强组织管理,将责任坚决落实到个人,明晰赏罚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对电气设备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系统管理,就能够将线损实际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距有效地缩小,达到损耗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廖学琦.农网线损计算分析与降损措施[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赵新卫.中低压电网无功补偿实用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上一篇:治理方案范文 下一篇:学科制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