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8 19:02:48

抗干扰设计论文

抗干扰设计论文篇1

【关键词】电子设备 电子电路 接地技术 抗干扰能力 干扰抑制

中图分类号:V4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我们知道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接地技术直接关系到了电器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程度。在我国当前,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相继诞生,电子产品的应用也日益的广泛,可以说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知道电子干扰是有很大的危害性的,它不仅仅严重的降低了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还能够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例如一些电子产品以及仪器就对电子电路的干扰十分的敏感,最常见的有家用电器比如收音机,电视机等等,还有一些医用设备,比如心脏起搏器等等。这些对电子电路的干扰电磁波都十分的敏感,干扰严重影响了这些设备的正常工作,严重的甚至使这些设备无法工作。为此,我们必须重视电子电路抗干扰能力的设计,可以说电子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已经成了当前电子电路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是因为如此接地技术才显得如此重要,可以说接地技术的高低已经直接影响到了电子电路的抗干能力了。

二.接地技术的种类和目的

我们知道电磁干扰对电器具有很大的影响,严重的降低了其稳定性,也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了保证用户用电的安全可靠,必须注意电子电路设计中接地技术的科学合理性。我们知道安全保护接地是接地技术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采用这种接方式地主要是为了保护用户的安全,在实际的生活中有的电器年记哦久了,则其绝缘性能下降,这样就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采用这种保护性的接地就是为了消除这种安全隐患而采取的措施。再者一些电器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积累静电,这样就及其容易引起接触性的触电,甚至引起电器的爆炸,其危害极大,为了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一般采用的接地方法是屏蔽接地法,能够有效的防止静电积累造成的损失。最后我们知道电磁干扰对电器设备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为了避免电器设备受到太多的电磁干扰,采取接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配出干扰,保证电器正常运行。

三.接地技术中的接地方式

电子电路设计中接地方式是比较多的,其接地方式不同那么它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所以对于比较常见的几种接地方式我们要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的电子电路设计时运用自如。以下介绍两种最为普片使用的接地方式。

保护接零

一般用于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的中性线,是电路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零线直接接地的一相四线制电网中,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将电子电器设备征程运行时小带电的金属外壳于电刚的零线连接起来,这样一旦当电器设备中的某一项发乍漏电或者是碰壳时,由于事先金属外壳与零线相连,形成的单向短路,电流非常大,使电路保护装置迅速动的切断电源,从而保护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电网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护接地

接地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用户触电,为了保护用户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保护接地可以说是电子电路设计中最为常见的接地方式,一般来说对于那些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都采用保护性的接地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则电器设备的支架以及外壳均要接地,这样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有效的保护的电器安全一用户的安全。

四.电子电路设计中系统接地

通过接地技术的研究我们知道电子电路仪器中的电子仪器设备控制系统中遇到经常需要解决的就是系统接地问题,这也是设计中的一大难点。系统接地线是各种电路中的静态,动态电流的通道,同时又是各级电路通过共同的接地电阻相互耦合的途径,这样就形成了电路之间相互干扰的薄弱环节,所以电子电路设备中的切抗干扰技术,都和接地有很直接的关系。设计合理的接地足抑制噪音和防止干扰的主要途径,不仪能保证电子电器设备的正常,稳定和可靠性工作。

五.电子电路设计中系统接地的原则

根据不同的干扰源要设计不同的接地技术和工艺,不能存在侥幸认为电路中只要有一点接地就能消除干扰,要寻求综合性质的接地方式,才是最为安拿有效的,接地点的选择要恰当,避免设计不当引起的新的干扰。接地点的选择除了安全性外、还要一并考虑屏蔽效果的兼容性,就是要通过接地屏屏蔽技术达到消除多种干扰的综台目的。一般来说.电子电路设计如何和大地接触,与系统的工作稳定性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设计中常用以下三种方式。

1.浮地方式.不接触大地的悬浮方式。是将电路设备与公共地可能引起环流的公共导线隔离开来,从而抑制来自接地线的干扰。这种接地方式的缺点是设备不与大地直接相连.容易出现静电积累现象,这样积累起来的电荷达到·定程度后,在设备和大地之间会产生具有强人放电电流的静电击穿现象。

2.单点接地方式,我们知道采取两点接地扥方式很容易形成接地环路,一点接地的主要功能就是消除接地环路的形成。

3.多点接地方式,对于工作频率较高的高频电路,由于各元器件的引线和电路本身布局的电感都将增加接地线的阻抗,一点接地方式已不再适用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相继诞生,并且应用日益广泛。在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当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我们知道,电子产品都存在电磁干扰,这不仅仅严重影响了电子系统的可靠性而且也严重危害到了工作人员以及用户的健康状态。所以,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进行电子电路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其接地技术,这样可以有效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不仅仅可以提高经济利益还可以提高社会效益。可以说科学的接地技术已经成为了电子电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电子电力设计工作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简单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吕俊霞Lv Junxia 电子电路的抗干扰方法与技术[期刊论文] 《印制电路信息》 -2006年8期

[2]李晓海 电子电路的抗干扰技术探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9期

[3]蒋伟丽Jiang Weili 浅谈电子抗干扰技术 期浅谈电子电路的抗干扰技术 [期刊论文] 《丽水学院学报》 -2007年2期

[4]郭宝山周勤荣 浅谈电子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期刊论文] 《山西电子技术》 -2011年5期

[5]浅析电子电路的抗干扰措施 [期刊论文] 《南北桥》 -2008年7期高玉荣管志刚

[6]许蓓蓓 对电子电路抗干扰措施的探讨 [期刊论文] 《建材发展导向》 -2011年11期

[7]陈世夏 潘云芝 电子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年6期

抗干扰设计论文篇2

关键词:电子线路;抗干扰;设计

中图分类号:TM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245-01

在电子线路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从多方面、系统化找寻电子线路各项抗干扰措施,正确在此领域少走弯路,节省劳力与时间,防止完成设计之后,因出现严重干扰或不合要求状况,避免由此而对工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干扰电子产品的各类因素主要有:(1)干扰源。即为干扰的信号、设备与元件,比如高频电路、可控硅、电磁波、雷电、电机及继电器等,这些均能成为干扰源;(2)传播途径。即为干扰自干扰源向敏感器件传播的媒介或通路;(3)敏感器件。指易扰的对象,如弱信号放大器、数字Ic及单片机等。针对上述问题,需在设计原理图及绘制电路板图时,尽可能将干扰源抑制消除,将其传播途径彻底切断,实现敏感器件相应抗干扰性能的提升。

1 原理图设计的抗干扰技术

对于电子线路运行现场环境而言,以恶劣居多,易引发严重设备事故。至此,结合差模干扰特征方面所持有的差异性,选用适宜电路,能够有效且符合实际需要的抑制差模干扰,选择如下:(1)对于差模干扰频率而言,如果其在有用信号频率的两侧位置存在着,那么,可结合实际需要,选用带通滤波器;(2)若差模干扰频率接近于有用信号频率,可用补偿法;(3)差模干扰频率在某个相对固定的频率上,可选用带阻滤波器;(4)若传感器为开关型输出,可设置阈值平,以此对低幅度差模所造成的干扰进行有效性抑制;(5)对于差模干扰相位而言,如果其与被测信号之间出现差别比较大的情况,可选用对被测信号相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完成电路设计。

2 选择器件的抗干扰技术

通过合理化选择器件,同样能够最大化减少干扰,特别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数字逻辑器件,用此可产生非常有益的射频能量:(1)在变换成逻辑状态过程中,如若所选择的元件具有比较小的输入电流消耗。需注重的是,当具有最大的容性负载时,器件全部管脚同时进行逻辑切换,由此而产生出的最大尖峰电流,既不是非静态电流,也不是平均电流。(2)选用与功能要求相符且具有较低速率的逻辑器件。虽然具有较低速率的器件,实现较为困难,但仍然需要尽可能避免为达成一般逻辑功能,而对亚纳秒级器件进行盲目性运用。(3)在选择接地管脚与电源时,需尽可能选择位于封装中央的,并且以处于相邻状态的逻辑器件为宜。(4)若所选择器顶部有金属芯或者是陶瓷外壳,需依据实际需要,选择切实有效的接地散热器。

3 PCB布线抗干扰设计

3.1 双面与单面板布线的要点

(1)单面PCB。射频返回电流仅有唯一概念层面的设计技术,此技术便是运用接地走线,另外,还能促使其在物理层面上,尽可能接近于高敏感信号的走线旁。无论是系统的电源,还是对应的接地返回电路,都需要着手平行布线,另外,对于可能有能量输入至电源输入开关的器件,需布置必要的去耦电容。如若采用接地设计及网格电源时,需指出的是,网格需尽量连接合并。如果不选用网格系统,对于此时的器件而言,其所产生的射频环路电流,在无需任何方法辅助的状况下,可能不好寻找一个阻抗较低并且与之相融的射频返回路径。(2)双面PCB。多采用对称排列器件,来替代射频电流,形成返回路径。对于电磁所持有的兼容性而言,采用双层板,乃为一种实用型技术,能够将低阻抗路径提供给射频RF返回电流。

3.2 多层板的益处

(1)若多层或一层板子专用于接地与电源,便会形成固体绝缘层。(2)去耦结构较好。(3)当电环路的面积出现相应减少时,其敏感度与差模辐射,同样也会出现减少,另外,差模电流在其情况下,也会随之减少,对于共模RF能量,能够形成抑制。(4)对于电源返回路径,以及信号的阻抗而言,其大小也会得到相应减小。

3.3 旁路与去耦

对于旁路与去耦能偶而言,其能够有效的避免能量自一个电路单一性的传送至另外一电路,以此来达到提升电源质量的目的。其有三类电路,分别是器件、内部电源连接及电源与接地层。针对去耦合来讲,其对于从数字电路,切换成逻辑状态,能够有效规避,乃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干扰手段。针对数字逻辑,通常情况下,其状态有两种,分别为“0”与“1”。

4 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线路在运行中存在有诸多的干扰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因此,采取有效的抗干扰设计方案,对于规避此状况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韦栋.电子线路设计抗干扰技术简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6):204.

抗干扰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电厂;DCS系统;可靠性;抗干扰性

中图分类号:TM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9-0123-02

DCS控制系统在电厂的大范围推广,为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作出了巨大贡献。尽可能提升电厂DCS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对于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和降低生产成本尤为重要。

1 干扰源及一般分类

影响DCS系统的干扰源即造成干扰的因素和来源,大多产生在电流、电压剧烈变化的位置,电荷的剧烈移动产生了干扰源。干扰源一般分为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

外部干扰分为空间辐射干扰和系统外引线干扰,其影响DCS系统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直接对DCS内部辐射产生电路感应进行干扰,二是对DCS通信线路辐射产生感应产生干扰。

内部干扰是指由设备和系统的内在因素而产生的干扰,由DCS系统内部原器件及电路之间的电磁辐射引起,比较复杂,应用部门在选择DCS系统时要尽可能选择实践应用效果较好的厂家。

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大多是相关联的,一般干扰的形成都是由外部干扰、内部干扰以及两种干扰相互关联的结果。目前在我国电厂工业中DCS系统的干扰主要是外部干扰,特别是变频设备的大量使用对DCS系统干扰较严重。

2 提高电厂DCS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的

措施

提高电厂DCS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首先要求制造厂家设计生产产品时就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另外要求使用部门在工程的设计、安装和运行、维护中都要全面考虑,结合电厂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设计,才能保障系统的可靠性。抑制电磁干扰有三个基本原则:对干扰源进行抑制,切断干扰的传播途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2.1 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产品,提高系统可靠性

在选择DCS设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选择有较高抗干扰能力的产品,包括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抗外部干扰的能力,如是否采用浮地技术,看产品的隔离性能,隔离性能好的DCS系统,能够避免大功率设备间的相互影响;要仔细了解生产厂家给出的各种抗干扰指标,如系统的差模拟制比、共模拟制比、耐压能力、允许工作的磁场强度和功率。

第二,DCS控制系统硬件要有高可靠性,电子模件能热拔插,控制系统从结构上要采用冗余技术。

第三,考查该DCS系统在其它电厂应用于类似工作中的实践情况,优先考虑有良好运行业绩的控制系统,进口系统或国内知名的DCS控制系统。

2.2 安装时切断干扰途径,提高系统设计可靠性

第一,电源布置要规范。电源供电的稳定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信号的采集和通讯的传输。因此,一定要保证信号和通讯电源的变化均在规定的范围内。①DCS系统一般都有冗余供电,取两路不同UPS的电源来为整个DCS系统提供交流电源。DCS系统的电源冗余配置,能够保证在断一路电的情况下系统内功能模块正常运行,能够保证操作监视系统至少有一半设备能够正常工作。②测量DCS系统的220 V、24 V、5 V电源,并按要求调整在规定范围内。

第二,控制器合理分配。DCS系统的功能、构成相差不大,但控制器控制着总线上的信息交换速度,其分配是否合理影响着控制器的负荷。控制器多,则信号传输太多,系统太过分散,价格贵,且多个故障点。控制器少,控制器负荷太高,系统太集中,影响工作安全。所以设计时要尽量遵循一个控制器发生故障时影响的生产系统尽可能少的原则,对于主要控制器,要采用冗余配置,控制器的对数配置,应严格遵循机组重要保护和控制分开配置的独立性原则,控制器负荷配置要均匀,一般来说控制器的负荷不能超过50%。

第三,系统接地和电缆敷设严格要求。①接地是提高DCS系统设备抗干扰性的有效手段,在某电厂安装调试完成正常运行几个月后,在冬季突然发生现场设备正常运行,但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信号丢失,十几秒后恢复正常。经检查网线、交换机、通讯卡件等均检测不出问题,几天后又出现同样故障;最终检测出系统接地在冬季不符合要求,增加接地极降低接地电阻后故障排除。②电缆要严格按照分层布置原则,强弱电走向分开,互不干扰,屏蔽线要可靠接地。在某电厂调试过程中一温度信号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突然升高或降低超过10 ℃的情况,其原因是热电偶的信号线与某台变频电机动力线敷设距离不符合要求,当电机开启时干扰导致温度显示突然降低。

2.3 运行时进行抗干扰维护,提高系统异常处理的可靠性

第一,要对系统进行除尘降温。一般电子产品都怕高温,高温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元器件工作异常、过热烧毁、机器死机等。灰尘则会造成部件的卡涩和磨损,元器件则容易发生短路和产生高温。①要控制室内温度,注意通风,必要时可以装空调;②机柜电缆及时封口,防止外界和屋顶的灰尘流入;③定期对模件进行清灰,以防清灰时静电、拔插等对模件造成损伤。

第二,认真做好日检工作,防患于未然。DCS系统大部分的异常是可以预防的。如果及时发现冗余模件故障并进行处理,就可以避免工作模件发生故障,从而避免了较大范围异常的发生。如果能够及时处理服务器上垃圾文件,就能避免监视系统反应慢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都会让我们付出沉痛的代价,因而要重视每天的DCS系统检查工作。一般不同厂家的DCS系统都有自己的诊断系统,我们可以通过诊断系统开来检查系统内服务器和功能模件的工作状态,如指示灯、电源、总线、监视和控制系统等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在机组停机大修时,全面、彻底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在机组停机大修时,做好系统卫生清扫、电源线检查、系统地线检查、冗余试验、通讯环网分段测试、软件备份和系统垃圾清理、UPS测试、螺丝紧固等工作。

3 结 语

本文针对DCS控制系统的特点,对可能影响控制系统安全运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DCS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DCS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有助于机组的安全、可靠、稳定、高效运行,同时也能够降低企业电力运营成本,节能增效。提高DCS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抗干扰能力要求理论和实践密切相结合,需要电厂广大技术人员努力钻研实践,不断提高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侯肖霞.PLC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抗干扰措施[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2] 向立清.对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的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2009,(6).

抗干扰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数字电话设计;抗干扰技术;分析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促进了电子设备的不断提高,现在人们广泛应用电子设备,尤其智能手机的应用,其用户不断增加,用电设备密度不断增加,在空间应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电磁环境的不断恶化,电子设备之间可能造成干扰,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必须提高电子设备之间的抗干扰性能,因此我们在数字电路设计的过程中,采用数字电路集成电路的方式进行提高抗干扰性能,利用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抗干扰能力,符合现在数字电路设计的发展趋势。

1硬件抗干扰技术在数字电路设计环节的应用

1.1安全接地技术

安全接地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把机壳接入大地,让电量转移到大地,减少电荷积累情况,减少因为静电等原因造成人与机械设备等受到安全影响。设备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绝缘层可能出现破损等现象,就可能造成机壳带带电,这时候的电量是足够大的,不能及时转移,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利用安全接地技术可以把多余电荷转移出去,还能及时切断电源等,对其安全性能起到保护作用。

1.2避雷击接地技术

用电设备基本都需要采用避雷击效果,一般通常采用避雷针,当出现雷击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电荷的转移,下雨天气打雷时候,出现雷击的情况是产生电荷的,一旦遇到用电设备等,瞬间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荷,对周围人和物产生损害现象,必须采用技术及时转移电荷,减少对人的伤害,对用电设备也起到保护作用。

1.3屏蔽接地技术

屏蔽接地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对用电设备的保护作用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是设计人员经常采用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屏蔽技术需要和接地技术配合使用,其屏蔽效果才能够提升。像是静电屏蔽技术。若是在带正电导体周围围上完整的金属屏蔽体,则于屏蔽体的内侧所获取的负电荷将会等同于带电导体,同时外侧所存在的正电荷也和带电导体等量,这就造成外侧区域仍旧存在电场。若是对金属屏蔽体进行接地处理,那么外侧的正电荷可能会流入大地之中,则可以消除外侧区域的电场,也就是金属屏蔽之中将会对正电导体的电场进行屏蔽处理。屏蔽接地技术的应用,在技术上起到革新作用,在应用过程中,起到重要保护作用,具有一定现实应用价值。

2软件抗干扰技术在数字电路设计环节的应用

2.1数字滤波技术

数字滤波技术是一种仿真技术,基于硬件设备的仿真技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依赖硬件技术,只是通过模拟技术进行设置,实现数字滤波。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先借助于硬件技术进行干扰技术的应用,减少干扰性能,在具体通过软件进行有效的滤波,起到真正的数字滤波技术,减少抗干扰能力。数字滤波技术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我们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应的数字滤波技术的处理方式,起到真正数字滤波作用,在数字电路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软件技术进行有效应用,是设计环节中的重要步骤。

2.2软件“看门狗”的使用

软件程序在应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死循环等现象,在数字电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考虑这方面问题,采用“看门狗”技术,防治程序死循环现象发生。硬件看门狗就是一个定时器对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控,合理的根据监控情况进行有效处理,起到看门狗的效果。

3实例论述

3.1通过硬软件技术促使计算机系统脱离死态

为了使干扰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在硬件方面可以使用一个硬件计时器,

3.2程序“跑飞”阶段进行数据保存的硬软件办法

由于计算机系统在被强电磁干扰或影响之后,计算机系统之中正在正常运行的程序或许会被打乱,进而在内存中出现转移情况,同时这种转移是不能被控制的,也就是发生“跑飞”情况。该问题的出现或许会造成确保软件正常运行的重要参数被破坏、冲掉。通过硬软件结合措施、方法的运用,能够在出现断电事故或者是发生强干扰情况之后,使各重要参数得到保护,从而使系统的连续运转或者是再恢复获得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海权,田露,宋立业.传统光电编码器防震动抗干扰电路的优化[J].电气技术,2015(12).

[2]杨昆.综述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4)

[3]李娜.数字集成电路低功耗优化设计解析[J].通讯世界,2016(15).

[4]王剑锋.DCS控制系统抗干扰分析[J].通讯世界,2015(19).

[5]姚年春,徐涛.电机保护装置的抗干扰措施设计[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4).

[6]熊轶娜,吴跃明,陈洁.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抗干扰分析[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9(08).

[7]陈友明,黄运生.DSP系统抗干扰技术的分析[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8(09).

[8]吕强.单片机应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J].科技信息,2007(01).

抗干扰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PLC;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

0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PIC 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LC 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关系到整个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自动化系统中所使用的各类型 PLC,有的是集中安装在控制室,有的是安装在生产现场和各电机设备上,它们大多处在强电电路和强电设备所形成的恶劣电磁环境中。要提高 PLC 控制系统可靠性,一方面,要求 PLC 生产厂家用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使用维护中引起高度重视,多方配合才能完善解决问题,有效地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因此,研究PLC控制系统抗干扰信号的来源、成因及其抑制措施,对于提高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及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影响PLC控制系统干扰的主要因素

影响PLC控制系统干扰的主要因素很多,主要的有下面几种:

1.1 辐射干扰

辐射电磁场主要是由电力电网、电气设备的暂态过程、雷电、无线电广播、电视和雷达等产生的,通常称为辐射干扰,。若此时PLC置于其辐射场内,其信号、数据线和电源线即可充当天线接受辐射干扰。此种干扰与现场设备布置及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的大小,特别是与频率有关。

1.2 来自系统外部电源、信号线等的干扰

1)来自电源的干扰:PLC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电网供电,因而会直接影响到PLC的正常工作。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的电磁干扰而产生持续的高频谐波干扰。

2)来自信号线的干扰:PLC控制设备的运行,总会有很多信号线的参与,然而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除了传输有效的数据外,总会有干扰信号的侵入,此时就形成了干扰。

3)来自不规范接地的干扰:PLC控制系统的地线包括系统地、屏蔽地、交流地和保护地等。而不规范的接地就有可能对各个接地点造成不同的地电位差,引起地环路电流以及信号工模干扰,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4)来自相邻变频器的干扰:在PLC的实际应用中,经常与各类型号的变频器配合使用,由PLC的输出控制变频器的运行。变频器起动机运行过程中产生谐波对电网产生传导干扰,引起电网电压畸变,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变频器的输出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干扰,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2 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措施

抗干扰的措施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硬件方面;二是从软件方面。下面逐一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硬件方面来说在设计PLC控制系统时,通过在正确选择PLC、正确选择接地点,接地方式、合理配置供电电源和I/O端的接线等措施,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1)PLC的选择:选用PLC时,要选择有较高抗干扰能力、尤其是外部抗干扰能力以及包括电磁兼容性(EMC)好的产品,如采用浮地技术、隔离性能好的PLC品牌。同时要根据应用的具体环境(电磁环境)合理选择PLC,由于我国采用的是220V高内阻电网制式,而欧美地区是110V低内阻电网,我国电网内阻大,零点电位漂移大,地电位变化也就大,工业企业现场的电磁干扰至少要比欧美地区高4倍以上,因而对系统抗干扰能力也就更高,在国外能正常工作的PLC产品在国内就不一定能可靠运行,因此在采用国外PLC产品时应按我国的标准(GB/T13926)合理选择。

(2)正确选择接地点,完善接地系统:接地的目的通常有两个,其一为了安全,其二是为了抑制干扰。完善的接地系统是PLC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

系统接地方式有:浮地方式、直接接地方式和电容接地三种方式。对PLC控制系统而言,它属高速低电平控制装置,应采用直接接地方式。由于信号电缆分布电容和输入装置滤波等的影响,装置之间的信号交换频率一般都低于1MHz,所以PLC控制系统接地线采用一点接地和串联一点接地方式。集中布置的PLC系统适于并联一点接地方式,各装置的柜体中心接地点以单独的接地线引向接地极。如果装置间距较大,应采用串联一点接地方式。

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应在信号侧接地;不接地时,应在PLC侧接地;信号线中间有接头时,屏蔽层应牢固连接并进行绝缘处理,一定要避免多点接地;多个测点信号的屏蔽双绞线与多芯对绞总屏电缆连接时,各屏蔽层应相互连接好,并经绝缘处理。选择适当的接地处单点接点。

(3)电源部分的抗干扰方法:电源变压器是电源部分的主要元件,为了抑制电网中的干扰,一般选用隔离变压器,且变压器容量应比实际需要大1.2~1.5倍左右。在使用中应要求变压器的屏蔽层良好接地,次级线圈连接线要使用双绞线,以减少电源线间干扰。对于PLC的控制器电源,如果条件许可,还可在隔离变压器前加入滤波器,此时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连接线均要使用双绞线,这样干扰信号经滤波隔离后可大大减弱,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2)从软件设计方面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 PLC内部具有丰富的软元件,如定时器、计数器、辅助继电器等,利用它们设计一些程序,可以屏蔽输入元件的误信号,防止输出元件的误动作,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1)延时控制:控制器的外部开关量和模拟量输入信号,由于噪声、干扰、开关的误动作、模拟信号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形成输入信号的错误,引起程序判断失误,造成事故。当按钮、开关作为输入信号时,则不可避免产生抖动。输入信号是继电器触点,有时会产生瞬间跳动,将会引起系统误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定时器延时来去掉抖动,定时时间根据触点抖动情况和系统要求的响应速度而定,这样可保证触点确实稳定闭合(或断开后)才执行。

(2)软件滤波:对于模拟信号,可采用多种软件滤波方法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连续采样多次,采样间隔根据A/D转换时间和信号的频率而定。采样数据先后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寄存器中,经比较后取中间值或平均值作为当前输入值。常用的滤波方法有:①程序判断滤波;②中值滤波;③滑动平均值滤波;④去极值平均滤波;⑤算术平均值滤波;⑥防脉冲干扰平均值滤波。

(3)封锁控制:某些干扰是可以预知的,例如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输出命令驱动大功率器件动作,常常会伴随产生火花、电弧等干扰信号,它们产生的干扰信号可能使可编程序控制器接收错误的信息。在容易产生这些干扰的时间内,可用软件封锁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某些输入信号,适当延时,在干扰消除后,再取消封锁。

3 结语

以上的措施,经若干PLC控制系统现场实际运行表明,能够消除现场干扰信号的影响,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PLC控制系统中的干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抗干扰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有效地抑制抗干扰,对有些干扰情况还需做具体分析,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才能够使PLC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在平,赵相宾.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与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抗干扰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224-01

卫星导航系统,就是用于对目标定位、导航、监管,提供目标位置、速度等相关信息的卫星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定位精度非常高,如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精度可达厘米和毫米级;效率高,体现在观测时间短,可随时定位;全天候的连续实时提供导航服务。因此,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卫星导航系统有一个缺点,就是卫星信号的功率比较低,信道容易受到其他形式的各种干扰,导致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性能下降。因此,为了提升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了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的关键技术。

1 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

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的干扰主要有三种形式,欺骗式干扰、压制式干扰、欺骗式/压制式组合干扰。欺骗式干扰有针对民码的干扰和针对军码的干扰;压制式干扰有宽带压制式干扰和窄带压制式干扰。为了应对各种干扰,卫星导航系统使用扩频技术,扩频技术具有很好的隐蔽性,能够精密测距,并且可以实现多址通信,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加。而对于连续波干扰、窄带干扰,就要采用带阻频谱滤波方法滤掉干扰信号。而对于宽带干扰,这些方法效果都不理想,一般选择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根据外部的信号强弱,自动改变各个针元的加权系数,从而对准干扰信号方向。

1.1 自适应滤波技术

自适应滤波技术是随着自适应滤波理论与算法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小均方算法和最小二乘算法对自适应滤波技术起到的非常大的作用。除此以外,采样矩阵求逆算法也属于另一种自适应算法,直接矩阵求逆算法使得系统处理速度大大提升。

1.2 卡尔曼滤波技术

卡尔曼滤波技术是卡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卡尔曼滤波技术是在被提取信号的相关测量中利用实时递推算法来估计所需信号的一种滤波技术。这种技术的理论基础是随机估计理论,在估计过程中,用观测方程、系统状态方程以及白噪声激励的特性作为滤波算法。卡尔曼滤波技术不仅用于估计一维的平稳的随机过程,而且可以用于多维的非平稳随机过程估计。卡尔曼滤波技术实质上属于一种最优估计方法。虽然卡尔曼滤波技术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在计算机上实现。

2 抗压制式宽带干扰技术

2.1 压制式宽带干扰的工作原理

所谓压制式干扰,就是指干扰信号的强度远远高于经过扩散后的卫星信号强度,进而使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无法获取准确信号,从而达到干扰卫星导航系统的目的。压制式干扰有窄带压制式和宽带压制式干扰。窄带单频连续波干扰,是一台干扰机对卫星导航系统发射单频信号,当单频信号与用伪码调制的宽带进行混频后,就输出宽带干扰信号。宽带扩频相关干扰,原理是利用卫星信号的伪码序列与干扰信号的伪码序列的强关联性来干扰接收机的接受能力。这种干扰可以以较小的干扰功率就能达到有效干扰目的。

2.2 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

阵列天线的结构决定抗干扰性能,阵列天线的几何结构对抗干扰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阵列天线的阵元间隔。第二,阵列天线的几何布局。第三,阵列天线的阵元个数。确定阵元间的相对距离,要考虑的因素有,较小的阵元之间的间隔形成的互藕效应,和半波长的阵元间隔形成的旁瓣。一般的阵元间隔选择半波长,能够有效避免大的旁瓣的产生,并且此时的互藕效应最小。阵列天线的几何结构布局不同,对应的最佳阵元的个数就不同。所以在进行干扰抑制性能的量化比较时,不能将阵元个数相同的,但阵元几何结构不同的阵列进行比较。天线阵元的个数和需要抑制的干扰信号、需要获取的期望信号个数有关。

2.3 空域自适应滤波算法

自适应阵列天线就是单纯的空域自适应滤波,当干扰方向和信号随着时间不断变化时,自适应滤波能够及时的从空间接受信号,自动感知存在的干扰同时加以抑制。自适应阵列天线解决的是抗干扰,要达到在接受需要的信号的同时,又要抑制不需要的有意或无意的干扰信号。自适应天线系统有阵列天线、数字波束形成网络、多通道信道接收机和自适应处理器组成。

自适应功率谱倒置算法较好的抑制比较强的干扰信号,并且自适应功率谱导致算法抑制干扰的能力随着干扰信号的增强而不断增强。自适应天线阵列的抗干扰性能会随着天线阵列的规模的增大而提高,但是增大到超过7个阵元后,自适应天线阵列的抗干扰性能就不会明显提高。尽管说自适应功率谱导致算法对干扰的抑制程度比较大,但是在信号与干扰的夹角小于20度时,功率谱倒置算法对干扰的抑制程度就会减弱,甚至会使卫星信号衰减。

2.4 联合空时滤波算法

与单纯的时域、频域技术相比,单纯的空域滤波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单纯的空域滤波技术涉及到的计算量比较小,比较简单。缺点是,如果阵单元数为M,该阵最多能够消除的干扰数和最多能够产生的零陷数均为M1。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阵的尺寸有限制,而且受到费用和功率消耗等的影响,阵元个数会有所限制,使得自适应阵的抗干扰性能下降。

针对这方面的不足,设计出的联合空时自适应技术,是指在阵元个数不变的前提下,增加阵列的自由度。联合空时自适应技术在最优准则和阵列的设计方面的选择空间比较大。联合空时自适应技术能够替代单纯的阵列处理方法,尤其是遇到干扰数目较多,干扰场景复杂情况。联合空时自适应技术需要调整天线阵元的空域响应和时域响应。调整时域能够补偿中频、射频,并且加深零点深度,增强宽带抗干扰能力。除此以外,联合空时自适应技术还可以在不消耗空域自由度的基础上提高干扰抑制自由度

3 抗欺骗式干扰技术

3.1 欺骗式干扰的干扰机理

如果本地信号的相位、载频与干扰信号的相位、载频分别相同时,那么对应的干扰互相关项也会取得最大值。这样一来,因为本地信号和接收到卫星信号不会一直一直不变,会相应滑动,使得互相关项可能取得最大值的同时,自相关项不会一直取得最大值。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的工作方式决定了欺骗式干扰可以分为转发式欺骗干扰和产生式欺骗干扰。产生式干扰指的是干扰机产生高逼真的欺骗信号,这个欺骗信号能够被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接收,并且使卫星导航系统出现错误解码,受到干扰。产生式干扰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必须在知道当时的卫星电文数据和卫星信号的码型的基础上。

3.2 欺骗式干扰的干扰特征

欺骗式干扰的干扰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欺骗式干扰信号强度一般大于卫星信号强度,欺骗式干扰信号引入的实测伪距误差,欺骗式干扰信号的导航电文信息误差。具体来说,首先,在高强度的干扰信号的条件下,欺骗式干扰进入接收机的捕获跟踪通道,进行欺骗式干扰。其次,欺骗式干扰对接收机定位系统的欺骗式干扰途径主要是通过卫星位置和伪距测量值进行。

4 总结

由于卫星导航系统独特的技术优势,精准定位,以及连续实时等特点,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卫星导航系统有一个缺点,就是卫星信号的功率比较低,信道容易受到其他形式的各种干扰。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卫星导航定位抗干扰接收机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主要有抗压制式干扰自适应滤波算法,抗欺骗式干扰方案设计以及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抗干扰的改进设计研究,以此来提升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强.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抗干扰技术分析[J].无线电工程,2011,41(11):34-36,64.

[2] 张浩,靳一恒,吕婷婷等.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问题研究[J].全球定位系统,2014,(5):64-69,74.

抗干扰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微带 圆极化 馈电网络

一、背景

近年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国家安全、经济及社 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显著,世界上各主要大国都竞相发展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几乎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由于圆极化天线具有接收效率高、抗多径反射、抗干扰等优点,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结合研究项目,对微带天线的圆极化技术、多频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 上设计了三款多频卫星导航终端天线。根据单馈法实现圆极化的工作原理,并利用双层贴片叠层设计完成了一款支持北斗L/S频段的双频导航终端天线,此款天线可用于实现北斗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和定位功能。使用带威尔金森功分器的双馈网络,实现天线的圆极化技术性能,成功研制了一款工作于车载系统中的三频导航终端天线。

二、微带天线的理论基础

微带天线的概念首先是在 1953 年提出来的,微带天线是辐射贴片敷在不同介电常数的介质基板上,且介质基板的厚度远小于微带天线工作波长。微带天线的介质基板底层敷以金属薄膜,作为微带天线的地板。微带天线具有高性能、小型化、易于设计等优点,使微带天线广泛应用于卫星导航和个人无线通信当中。

微带天线的带宽是指微带天线在接收卫星信号时,能够在接收频率的变化内,天线的各项指标在合理变化。天线的带宽是指天线满足一定电性能指标的工作频段范围。

三、微带天线圆极化的性质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看去,波的瞬时电场矢量的端点轨迹构成一个圆,具有这样的瞬时电场分量的波称之为圆极化波,由于轨迹是圆,那么也可知瞬时电场的幅度相同。左旋圆极化波是指瞬时电场矢量的端点轨迹依据左手螺旋的方向旋转。

右旋圆极化波是指瞬时电场矢量的端点轨迹依据右手螺旋的方向旋转。圆极化波具有以下重要性质:

1.任意的圆极化波都能分解为两个时间上和空间上幅度相同,相位差 90°方向正交的线极化波。

2.任意极化波都能用两个圆极化波来合成,且它们的旋向相反,例如,两个旋向相反、振幅相等的圆极化波能合成线极化波。这也表明圆极化波能够接收任意非圆极化的来波,反之,任意极化的天线可以接收圆极化辐射来波。这也正是在线极化的标签天线摆放位置不定的情况下,读写器需要实现圆极化工作的原因。

3.圆极化天线具有旋向正交性,即左旋圆极化波和右旋圆极化波具有互斥性,根据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的互易定理,辐射左旋圆极化波的天线只能接受左旋圆极化波而不接收右旋圆极化波,反之也一样。

4.当圆极化波遇到对称目标时,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旋向相反。

四、馈电网络的选择

本次选择采用双馈电网络,双馈电网络的设计把一个圆极化波都可以分解为两个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正交的、等幅的线极化波,通过在辐射单元上施加两个幅度相等、相位相差90°,并且在空间上正交的线极化电场分量形成圆极化波。双馈电点激励可以抑制极化波交叉极化,所以驻波要比单馈电点天线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阻抗特性会比单馈电点微带天线有很大提高。

双馈电点微带天线设计需要馈电网络来与两个激励相连接。在常见的设计中双馈电点微带天线的馈电网络包括威尔金森功分器、桥式电路、T 型功分器等形式,其中威尔金森功分器可以把一路输入信号的能量分成两路相等能量,因此选择威尔金森功分器作为双馈电点微带天线的馈电网络。

五、结论

由于卫星信号的脆弱性,极易受到空间噪声干扰、有意或是无意干扰等,尤其是在军事领域,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成为研究热点。具有抗干扰性能的微带天线逐渐得到重视,它对整个系统抗干扰性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具有一定能力的抗干扰的微带天线是未来卫星导航系统中天线的发展趋势。

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分析了国内外卫星导航系统的历史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阐述了抗干扰阵列中天线阵元的布局和微带天线性能对阵列抗干扰性能的关系,以及抗干扰微带天线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详细阐述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和辐射机理,并对微带天线各性能指标做了深入的分析,对微带天线设计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并介绍了高合介质材料在微带天线中的应用现状,对今后设计者将复合介电常数材料用于制作小型化微带天线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根据抗干扰阵列指标要求,需要设计一款能够兼容接收北斗-B1 和 GPS-L1两个不同频率段的微带天线。根据馈电点的不同方式,设计了一款单馈电点的微带天线和一款附有馈电网络的微带天线。通过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衡量,最终选取单馈点微带天线作为设计方案。

4)完成微带天线加工制造之后,对微带天线进行了修正与调测。对微带天线进行了不同的环境试验。最后对微带天线进行实际环境的接收卫星实验,实现的定位要求,并能交付使用。

由于能力有限还有很多东西未能够展开:

1)对微带天线的馈电点位置进行不同形式的设计,减少天线阵元之间的互耦影响。在抗干扰阵列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模块的抗干扰性能。

2)结合北斗-B1 和 GPS-L1 设计指标需要,将进行不同形式的设计方式。包括叠加天线的设计等,进行探讨。比较不同形式的微带天线对抗干扰的性能影响,实现北斗卫星导航天线的多元化设计和生产。

抗干扰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仪器仪表;干扰来源;抗干扰措施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仪器仪表产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当前应用于各类工业生产领域的仪器仪表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技术先进性上都较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智能仪表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工业生产控制水平取得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认识到,仪器仪表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这些干扰会给仪器仪表的测量精度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进而使其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严重的甚至还可能会给工业生产控制带来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2 仪器仪表的干扰来源分析

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安装在现场的仪器仪表一般会通过专门的数据传输网络将所侧得的信号传输给生产控制主站,而有时传输距离会非常长,仪表测量到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就可能会遭到无关信号的影响。

2.1 电磁感应

现实中,仪器仪表的工作位置附近可能会安装有大功率的变压器、交流电动机以及高压电网等,而这会造成仪器仪表的工作空间内产生较强的电磁干扰,这就可能会使经过该空间内的仪表连接导线产生感应电势,进而给仪表的正常工作造成不利因素。

2.2 静电感应

如果在敷设仪表的信号导线时不慎,致使其与动力线存在平行敷设的情况,那么也会使仪表的两根信号线上产生感应电势,进而造成干扰。产生这种干扰的主要原因是动力线与仪表两根信号线间的距离不等,从而就会在仪表的两根信号线上产生电位差,进而通过对信号线回路的作用而导致干扰。

2.3 振动

现实中,很多工业生产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都伴随着振动,从而会造成安装在这些设备上的仪表或仪表信号导线也出现振动。而导线一旦在磁场中发生振动,那么就势必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对仪表的正常工作带来干扰。

2.4 来自接地系统的干扰

在实际应用中,仪器仪表的输入回路往往存在多个接地点,而这些接地点之间的电位可能并不相同,这种现象安装在大功率用电设备周围的仪器仪表上表现得将更为突出。因为不同接地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如图1所示),如果仪表本身的绝缘性能不佳,那么这个电位差就可能通过信号导线作用在仪表上,进而使得仪器仪表不能够正常工作。

图1 地电位差

以上分析的几种常见干扰产生机理不同,对仪器仪表的干扰作用方式也存在差异,只有针对具体的干扰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抗干扰措施,才能使得干扰得到有效地消除。

3 仪器仪表的抗干扰措施探讨

一般而言,抗干扰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消除或抑制干扰源、破坏干扰的作用途径以及降低仪器仪表对干扰信号的敏感性。在这三种措施中,第一种措施是最为积极主动的措施,而且其效果也往往最为明显,但实际中有很多干扰源是难以消除或者无法消除的,此时就必须综合采取后两种措施来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具体而言,仪器仪表的抗干扰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信号导线的扭绞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将信号导线扭绞在一起,可以有效削减磁场或电场因为感应耦合而给信号回路造成的串模干扰。这是因为扭绞在一起的导线与干扰源间的空间距离大致相等,从而就避免了不同导线间可能会产生的感应电位差,同时这种方式也大大降低了信号回路包围的面积,这也对抵抗干扰具有积极效果。

3.2 屏蔽

为了对干扰信号进行有效的屏蔽,可以在信号导线的外部包裹上一层金属网或者铁磁材料。在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仪表的安装使用环境内经常存在着各种“场”的影响,而这些场又无法进行消除,此时往往就需要通过应用屏蔽措施来降低干扰的影响。此外,在仪表的设计和生产阶段,还可以直接采用带屏蔽层的信号电缆,以实现对各种“场”的影响的隔断。

3.3 滤波

在对仪器仪表正常工作造成干扰的各种信号中,对于一些变化速度很慢的信号可以采用滤波的方式来进行削弱。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对直流等变化速率很慢的干扰信号具有良好的削弱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应用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很多仪器仪表在设计阶段就已经考虑到了这种措施的应用,所以在现实中无需再进行二次叠加应用。

3.4 独立布线

与以上几种被动式的抗干扰措施不同,通过对信号线进行独立敷设,使其与动力电缆等其他导线之间形成有效的隔离,无疑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抗干扰措施。当前很多工业应用场合都存在多专业共用一个电缆路径来布线的现象,诚然这种方式给工厂设计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可能给敷设在该路径上的仪表信号导线造成干扰,所以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具体而言,可以在工厂设计阶段就对这种情况进行提前考虑,如可以通过采用信号导线与其他专业电缆分层敷设的设计方案,进而有效降低信号导线受到其他专业电缆干扰的影响。

3.5 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电缆

在工业生产环境中,经常会发现一些电缆存在老化或损坏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更换,那么就可能会给仪器仪表的信号线造成影响。因此,对于老化或损坏的电缆应该及时进行更换。

3.6 接地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确保仪表和信号源的外壳安全,一般都会将其进行接地,但接地方式如果不恰当的话,就可能会形成回路,进而引入干扰。如上文分析,这种干扰情况一般发生在多点接地时,因为不同接地点之间存在电位差,所以会导致共模干扰的产生。此时,为了杜绝这种干扰的影响,可以在仪表的信号回路处采用单点接地的措施。然而在现实中,信号源侧对地不可能实现完全的绝缘,所以也难以彻底消除因地电位差而导致的干扰。因此,通常需要将测量用的仪器仪表进行浮空设置以切除干扰的引入途径,从而彻底实现其与大地之间的绝缘,进而有效提升仪器仪表的抗干扰能力。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应用于仪器仪表中的抗干扰措施绝非文章介绍的这几种,而这还需要技术人员进行不断地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琛,童克波.对智能仪表抗干扰技术的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5(6):159-160.

[2]刘宏涛.仪器仪表测控系统的干扰源及抗干扰技术思路[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4):82-84.

[3]庞卓.钢厂自动化仪表的抗干扰措施研究[J].科技传播,2011

(15):25.

[4]刘学秋.仪表系统的抗干扰技术[J].科技信息,2010(20):375-376.

上一篇:中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测绘新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