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30 07:33:51

检验医学专业论文

检验医学专业论文篇1

毕业论文是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医学检验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对在校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其毕业后开展医学检验研究很有意义。学生通过参加毕业论文全过程从选题、查阅资料、写综述、实验设计及实施、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力,独立动手实验和解决问题能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为毕业后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我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现对2008届医学检验本科毕业论文进行分析,以便为今后毕业论文工作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重庆医科大学2008届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共69篇毕业论文。

1.2基础工作

在校期间开设专业英语、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文献综述等课程,在实习前进行科技论文写作讲座,主要内容包括:论文开展的基本步骤和内容、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论文的撰写格式和要求。把丰富临床思维与提高创新能力有机统一起来,为做好毕业课题、文献查阅、撰写综述及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3课题开展和论文撰写

由实习基地带教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文献复习、课题设计、开题报告、实验准备和完成、资料总结、分析及统计学处理、论文撰写指导与修改、论文答辩准备工作等。并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和经济支持。

1.4成绩评定办法

系部根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进行亚专业分类,分为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分析化学等研究方向。毕业论文送交答辩委员会成员初审后,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学生也根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组。各论文答辩小组委员由医学检验系研究决定,主要由教学基地和医学检验系各亚专业的专家组成。论文答辩小组成员根据论文的先进性与难易度、实验设计合理性、原始记录完整性、统计学运用的正确性、推理逻辑性及结论情况、答辩时表达与回答问题能力、论文文字表达、书写格式、图文运用、多媒体制作、所附综述水平及论文中应用情况为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评分。

2.结果

2.1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全部由实习医院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有较强科研能力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2008届69名学生的毕业论文由62名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情况见表1。

2.2论文选题范围的分析

论文选题范围较广,体现专业特色,涉及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血液学、分子生物学等各亚专业。见表2。

2.3论文成绩分析

根据论文的先进性与难易度、实验设计合理性、原始记录完整性、统计学运用的正确性、答辩时表达与回答问题能力、论文文字表达、书写格式、图文运用、多媒体制作、所附综述水平及论文中应用情况,将论文质量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分布情况见表3。

3.讨论

3.1指导教师水平

指导教师经教学基地所在科室推荐,由检验系答辩管理委员会进行资格审定并备案。表1显示,有62名教师指导2008届69名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每位教师带1~2名学生。指导教师以副高级职称为主,占53.23%。但由于招生人数的增加,每个实习基地的实习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导致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而各实习基地科研能力参差不齐,科研能力较高的教师有限,因此大量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也参加了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中级职称指导教师占40.32%。

3.2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工作至关重要。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开端,它不仅关系到毕业论文的质量,还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表2显示,69篇论文选题范围比较广,涉及医学检验的各亚专业,以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为主,大部分选题能够围绕专业的前沿性、热点性的问题进行选题。但有的学生一味追求前沿问题,而平时对理论性问题钻研不够深入,使得文章缺乏深度;有的是已经研究很成熟的问题,缺乏创新;有的选题较大,主题包含2个或多个中心,学生难以把握,导致文章内容重心不明确。

3.3论文成绩

本届69篇毕业论文成绩呈正态分布,优秀论文较少,占4.38%;良好比例相对较大,占65.21%;中等占30.43%。优秀论文较少主要有以下原因:①毕业论文经费缺乏。经费问题是目前困扰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必须有相对固定的经费投入。经费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障,由于目前学校没有毕业论文专项经费,实验经费全部由实习基地承担。各实习基地用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经费有限,随着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毕业论文经费不足问题突显。②学生重视不够。学生实习期间学习任务重、就业压力大,很多学生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在毕业论文工作中,部分学生甚至把毕业论文作为任务来完成,应付了事。③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学生实习基地分布广,各实习基地教师科研能力参差不齐。此外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加,大量青年教师加入到指导教师行列,这些教师由于缺乏带教经验,在指导学生完成论文时缺乏具体的要求,不能具体帮助学生克服遇到的问题。

3.4提高论文质量的措施

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不仅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更是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校风学风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我系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对下一届的毕业生论文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3.4.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实验课独立开设,强调设计为主线(包括设计性实验、创新实验等),重点在于提升学生实践层次和水平,并且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思维能力,增加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意义的实践能力培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

3.4.2严格把关学生的选题

学生根据选题原则,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后,提出拟做课题的方向或题目,经与指导教师商定与讨论,报所在基地检验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审查,经审查合格后,再进行开题的准备。每位学生原则上一人一题,不得重复或相近。

3.4.3严格把关指导教师资格审查

加强指导教师培训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主管技师及以上技术职称,每位教师原则上最多带两名学生。指导教师经教学基地所在科室推荐,由检验系答辩管理委员会进行资格审定并备案。对于缺乏带教经验的青年教师,由系部聘请科研能力和带教能力强的高年资教师对青年教师定期开展培训课程。

3.4.4加强对课题实施与进展进行质量监控

系部领导、实习带教教师和学办管理人员亲临实习基地进行中期检查,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毕业论文与其它工作,加强与指导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实习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协调和解决课题所需的实验器材、试剂和标本等问题,保证课题顺利完成。此外,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和毕业论文经费的缺乏的矛盾也应向学校反映,以便得到相应的支持。

3.4.5严格把好毕业论文成绩评定关

毕业论文在所在实习基地完成后,按照科研论文撰写的要求成文,经指导教师修改和审查后,由实习基地科室领导安排在科内进行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再回学校参加正式答辩。预答辩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回校参加正式答辩。毕业论文及原始记录本和课题相关的综述交检验系部审查,严查弄虚作假现象,对有抄袭者给予一定处罚。杜绝答辩流于形式,对不合格的论文,限期修改后再答辩。

3.4.6建立毕业论文奖励机制

每年对优秀毕业论文给予表彰,并将每年论文评定成绩反馈给各实习基地,对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给予表扬。

检验医学专业论文篇2

关键词: 四年制 医学检验 毕业论文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1]。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3],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论文写作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良好途径;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科学素质得到提高;结合对毕业生的调查回访,学生实习期间经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毕业后受益匪浅,懂得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能快速促进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因此,我们认为,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毕业论文对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我校已将毕业论文要求归入四年制医学检验培养方案重点。

参考文献::

[1]杜鸿,朱雪明,张萍,等.重构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培养方案的体会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3,62:176.

[2]曹向红,徐敏,王佳.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2771-2772.

[3]秦雯,胡大春,钱净.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学术论文撰写能力培养的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9):1139-1140.

检验医学专业论文篇3

现代髙等医学教育强调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是素质能力的培养。走在学科前列的研究型大学历来十分重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本科教育还绝大部分局限于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因袭着传统的以传输为主的知识继承型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启发。在科技跌宕出新、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这种教学培养模式将不再适应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甚至带来一些弊端,如毕业后即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生,往往对学术研究工作缺乏兴趣,而更大的弊端是使医学专业人才在整个本科阶段就形成了固化思维,在日新月异发展的医学行业中不利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提升w。尤其对于医学检验专业而言,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教育本身培养目标模糊不清,既不等同与国外“4+4”学制的检验医师培养,又略高于普通的检验技师层次,恰逢国内高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制“五改四”之际,检验医师到底何去何从,如何使培养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涯中更具竞争力,寻找到合适的人生发展方向,是当下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开展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教育的培养单位,不仅要为学生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和医学检验技能做好准备,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以检验医师为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中,检验专业的医学毕业生不仅要能为临床提供充分可靠的检验结果,还要更多地参与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能够结合临床开展学术交流,能够利用循证医学提高医学水平和促进学科发展,成为多方面综合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在医学检验本科理论及实验教学中引入一定程度的科研思路和创新能力培训,通过参与科研工作、鼓励创新实验、扶持本科生科研课题等方式调动本科生对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对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作为培养全军检验人才队伍的摇篮,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并不断开拓创新,笔者以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出具体方案。

1.增设理论研讨课

医学检验是一门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化学和实验技术等多学科和多技能的交叉应用学科。由于学科领域中新的检测技术和检测理论层出不穷的产生并发展,而目前使用教材更新的相对落后,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缺乏与时俱进。因此在加强教材建设的同时,更应强调发挥教师在理论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在个别章节中加入相关的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的知识讲座,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发掘和探索学科前沿知识,开阔视野,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这种前瞻性的理论教学或特色讲座可以通过研讨课的形式进行。引导学生从某一学术主题出发,或将学生在课前课下收集的理论知识、科研及临床问题与同学和教师一起分享讨论,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文案组织、语言交流、PPT制作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接触大量的前沿知识和学术思想,初步实现科研思维的启发。理论研讨课的教学形式方面,应当从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开展大量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通过问题式、谈论式、探索式、观摩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与学中。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换,即从主动发出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和知识传递的引导者。教员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更要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整个教学过程要进一步加强以学生为主导,进行热烈、广泛、不拘一格的讨论式教学。理论研讨课的考核亦可通过专题报告的方式,由学生主导进行。

2.开展创新实验教学

实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印证,而且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强化、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的实验教学应该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转变。

加强综合研究性实验,强调各学科间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为培养髙素质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将传统的医学检验实验课程从技术性的操作学习实验向综合性的应用能力培养转变。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规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各项知识技能,对实验结果做出综合性分析。综合性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加强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工作的结合,培养学生对临床案例提出自己的诊断学思路,对各项试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综合应用各项检验方案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结果。

增加学生自行设计的创新性实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某一研究目标或某一临床病例出发,以实验小组为单位通过文献査阅自主设计实验内容,由学生自主负责实验的全过程(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实验善后)以及实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思维能力。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形成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能力,在实验前充分理解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案,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技能培养、科研思维创新、独立操作能力为重要核心,适当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比重,将理论贯穿于实践才有利于更好的反馈和掌握。创新思维是科研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动手能力是科研能力培养的基础环节。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实验等实验技术是从事生命医学研究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此外也要注意无菌操作意识,污染防范意识等的灌输,和严谨操作习惯的培养。

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

本科生导师制度正逐渐成为各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由于招生规模的缩小,本校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的人数较少,而本专业教师中博士以上学历达95%以上,这恰好可以满足导师少带、精带学生的要求。通过师生互选,学生可以从大学二年级起,在导师的带教下培养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通过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启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立题、文献査阅、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科研成果的总结。在全面了解和学习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地接触学科前沿、参与研究工作,可以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获得常规教学中所忽略的灵感与启示。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还能提高思维水平,同时也能体验到科研工作的艰辛与快乐,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在本科生导师制度实施的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严格对导师资格的审査,规范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和治学精神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不仅要求导师专业素质精,更要选择责任心强、学术道德高尚的教师优先担任导师;加大对导师工作的软硬件支持,如科研经费、实习基地、实验条件、实验设备等,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鼓励优秀教师挖掘本科人才;以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使学生了解科研思路、掌握初步的科研方法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生物信息学检索能力和基本的科研实验技能,但对学生主课业不应造成太大负担;学校或院系应针对本科生设立专项科研扶持项目,对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的自主设计课题进行审査和选拔,并对优秀项目予以资助;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制定评价标准,如、专利申请或以答辩方式等评价指标,将科研培训结果计入学分。

4.坚持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带教与答辩制度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能力的检验,是科研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毕业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次综合性训练,完成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临床与各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和科研基本能力,毕业论文完成的好坏可以反映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和获得职业发展打下一定基础。在完成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可借力于本科生导师制度的丰富资源,通过导师的带教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参阅文献资料,帮助确定论文题目,指导实验设计或数据收集,正确使用相关统计学知识,合理安排好综述和论著的写作进度,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和基本科学素养。学生通过参与毕业论文撰写的全过程,从立题、査阅、综述、实验设计到实施、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受到一次完整的科研综合训练,对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挖掘学生科研潜能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工作一般从每年的实习期,即第五年开始。在为时一年的紧张临床实习中要兼顾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并为自己的本科生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本校本专业的这一制度已经坚持了近二十年,结合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其分成3个阶段来实施。即准备科研阶段、科研设计与实施阶段、科研论文撰写与答辩阶段。通过一对一的毕业论文带教模式,在文献调研和综述撰写后进行开题报告,在完成相关实验和数据搜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完成相关的成果总结出版工作以及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预答辩,根据指导教师对预答辩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再组织正式答辩。正式答辩由检验系各教研室和医院检验科的高职人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时间一般为10〜15min,由学生PPT介绍毕业论文后回答答辩委员的问题。答辩结果通过论文及现场评分得出,并最后评选出优秀论文。这一制度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无论文献检索还是统计学应用,以及课题实施中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包括答辩本身也是对学生文案组织和谈吐仪表的考核,能为其未来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科教育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思想、兴趣和学术态度将影响学生的一生。通过对本科阶段对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对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我训练为主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使其受益终身。医学检验本科生科研能力训练和创新素质培养,在提高医学检验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未来检验医学发展要求的创新性、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检验医学专业论文篇4

Medical laboratory specialty undergraduate clinical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ZHAO Liping1 QUAN Zhibo1 ZHOU Xuening2 WANG Li2 DING Yanping1

1.Depart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Province, Xianyang 712046, 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haanxi Province, Xianyang 712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is papar explores the medical laboratory undergraduate clinical practice base selecti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expound on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practice base management including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practice teaching hospital, standardize clinical teaching process, strengthen the internship process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practice, which ha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on of high quality talents of medical laboratory specialty.

[Key words] New situation; Medical laboratory; Clinical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2012年教育部在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调整目录中,医学检验专业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被剥离出来,被划归为医学技术类,专业名称相应调整为医学检验技术,学制统一调整为4年。无论是医学检验还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都要经过临床实习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将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同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其独立思维、独立工作能力的必经之路。鉴于学制的缩短,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为文章撰写方便,暂且将医学检验与医学检验技术两者不加区分,统称之为医学检验)理论课及临床实习时间必然压缩,故新形势下要重视和加强临床实习这一重要环节,而临床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是这一环节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因此,必须强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否则,必然造成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质量的急剧下降,引起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倒退,影响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现就医学检验专业本科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等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1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是学生毕业前重要的必修课,在医学检验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临床基地建设的好坏事关后期临床教学的成败。主要包括临床实习基地的先期遴选和后期建设两个方面:

1.1 重视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遴选

检验设备和带教能力是遴选临床实习基地最重要的两个硬件因素,必须认真进行考察。

1.1.1 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单位检验设备 医学检验设备是决定实习医院开展医学检验项目的多少及检验方法的硬件设施,其优略直接决定着实习学生能否按照实习计划完成实习任务。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前一定要把实习医院检验设备是否能满足临床实习需求作为考察首要条件,遴选的对象一般应是三级医院或条件较好的二级医院,不能因为属地方便或经济原因就近遴选硬件设施不符合实习要求的单位作为实习基地。

1.1.2 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单位开展的检验项目 拟选实习单位开展检验项目及项目所作频次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医学检验学生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习任务,所以,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医院开展的检验项目应涵盖或部分超出医学检验学生实习的基本检验项目范畴。

1.1.3 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单位实验室布局 实验室布局合理与否反映着医院对检验诊断的重视程度及其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对学生临床实习今后工作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验室布局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如PCR、临床微生物等实验室不合理的布局将会由于交叉污染造成检验结果错误,故实验室布局合理也是实习基地考察不可或缺的方面。

1.1.4 考察拟选临床实习单位的实习带教能力 拟选临床实习基地单位工作人员的学历及职称背景情况是体现实习带教能力的主要方面,因此,在遴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单位时要选择学历水平较高,临床职称分布合理、具有潜在过硬带教师资队伍的医院作为临床实习基地,只有这样的临床实习单位,才能更好地带教实习学生完成实习教学计划。

1.2 加强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承担后期临床教学的高等院校附属医院的数量及能力已远远不够,高等医学院校为了临床实习需要就必须扩大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的数量。但目前一些医院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加之原卫生部在医院等级评审中要求三级医院必须承担一定教学任务的要求,在这种扩大数量及评审要求的背景下,高校便产生了许多不受其直接领导的非直属附属医院,于是高等院校便有了直属与非直属附属医院之分。

1.2.1 直属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 直属附属医院受高等院校直接领导,高等院校可根据医学检验专业建设需求指导性地规划医院检验相关科室的设备购置与人员梯队组成。目前国内大多高校直属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检验设备配置先进,检验人员自身学历水平较高,带教实习经验丰富,临床带教能力较强,而且检验相关科室本身就参与其高校医学检验专业临床专业课教学,故高等院校直属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硬件一般不存在问题。

1.2.2 非直属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建设 同直属附属医院相比,非直属附属医院不受高等院校行政直接领导,高等院校一般不可以直接指导性规划其某些工作,非直属附属医院一般是新近遴选的教学单位,在教学带教能力方面往往不如直属附属医院强,故对于非直属附属医院高等院校只能通过协商或直接用专项经费解决非直属附属医院在医学检验设备方面存在的不足。

2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管理

临床实习基地是实现医学生培养目标,顺利完成实习教学任务的保证,临床实习基地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和毕业生的质量[1]。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基地需要筛选、需要建设、更需要加强管理,基地筛选与建设主要涉及硬件方面即检验设备和人员学历水平状况;基地管理主要涉及高等院校与临床实习单位的协调与沟通等软件方面的问题,高校应建立与临床实习基地医院沟通协调机制。临床实习基地无论附属医院还是其他医院,特别是后者,它们的职能和高等院校有非常大的区别,而且一般有其固有运作模式,重视医疗,教学、科研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新近被遴选为临床实习基地的教学医院教学环节可能更加薄弱,因此,在高教大众化的今天,高校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管理临床实习基地医院,加强与临床实习基地医院的协调与沟通,解决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规范、合格、乃至标准化的临床实习基地。

2.1 强化教学意识,充分调动医院实习教学积极性

医院重视医疗无可厚非,但医、教、研相长也无异议。因此,高等院校应不断在医院管理者、不同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强化临床实习基地医院医、教、研相长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通过带教实习学生可以促进医疗水平提升、医疗提升可以更好地带教临床实习学生。

2.1.1 选拔合格的临床带教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是临床实习基地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良的师资队伍结构和良好的人员素质是关系实习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教学过程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教学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床带教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他们的工作热情[2],因此,选择合格的临床带教教师非常重要。在临床带教教师人员选拔上,要选择业务过硬、责任心强、医德高尚的医师到教学第一线,我校规定带教老师必须具有中级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并具备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能力,尤其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毕业论文要求更为严格。同时带教教师还要注重提升自身素质,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责任心强外,还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要熟系各种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特点,注重收集专业领域最新进展知识,丰富实习教学内容。

2.1.2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临床教师带教 医院应制订临床教师从事教学的鼓励措施,将教学业绩考核纳入职称评定或年终考核范畴,如我校附属医院要求临床教师必须参与教学与实习带教,如不能完成规定任务,年底绩效考核时将相应扣分。学校还可聘任医院检验科带教老师为相应技术职称的教授、副教授等,如我们学校特聘各基地实习带教老师为兼职教授或硕士研究生导师,每2年遴选1次,充分调动带教老师的带教积极性。为鼓励医院重视临床教学,学校或医院还可开展优秀实习基地、优秀实习基地管理者、优秀带教老师、优秀论文指导教师等评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提高了医院对实习管理的重视,调动了临床教师的带教主动性,也使学校和医院的沟通进一步加强。

2.2 进行临床实习学生岗前及带教老师培训,规范临床带教过程

我国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建设相对比较晚,2012年前曾是教育部布点专业,因此发展较其他医学专业滞后。尽管我国医学检验专业近三十年来发展迅猛,但检验及其相关实验室医学检验本科以上高学历人才所占比例仍然偏少,而且检验人员学历背景比较复杂,西部偏远地区尤为如此,有鉴于此,高等院校应进行临床实习学生岗前及带教老师培训,规范临床带教过程。

2.2.1 进行临床实习学生岗前培训 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在进入实习基地之前需进行岗前培训。学生进入实习点前,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劳动纪律、专业实习方面进行教育,明确实习要求,让学生尽早完成从在校学生到实习生的角色转换,并对以往实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自动化分析操作、质量控制进行专门培训。学生进如实习岗位后,对学生实行规范、严格的入科教育是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3]。学生入科前,我们应对其进行科室岗前培训,向他们介绍科室设置、设备配置、规章制度等,使学生尽快熟悉科室周围环境和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自己在科室实习中的责任、义务,端正实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实习同学良好的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2.2 进行带教教师培训 对临床实习基地带教师资队伍进行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内容、实习带教技巧、以往带教存在的不足等进行针对性培训以便规范带教过程,注重过程管理,解决带教老师重视不够等问题[4-8]。带教过程中,带教教师应严格按照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实践能力的培养、专题讲座等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习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生物安全意识。同时,带教教师还应打破以往的带教中专生的方式,认为学生只要学会操作就可以,随着现代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仪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9-11],要让实习的同学们同学明白,临床实验室对检验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了,它要求大家不能仅是会简单的操作自动化仪器,还应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12];学生不但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常用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并逐步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验室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13-14]。同时学校或医院还应做好带教教师的培养教育,我们应支持和帮助带教教师通过脱产或在职学习,提高带教教师的学历;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新技术理论学习培训班或教学技能培训班,掌握最新的医学检验发展,充实教学内容或提升大家的带教水平。

2.3 健全规范实习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是专业后期临床教育教学和毕业生进行岗前临床实践适应性训练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既是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习的检验,又是学生实践技能强化与成熟的关键所在,这一阶段将会使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终生享用和难忘,因此,应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2.3.1 健全规范实习教学管理制度 要保证实习效果,医院必须规范实习教学管理,并健全相应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临床能力考核标准,如实习生实习考勤制度、请假销假制度、实习生出科考评制度等、带教老师考核制度等。

2.3.2 加强实习教学管理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检验人才和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15],实习基地医院检验科应设教学秘书1~2人专门负责临床实习带教工作,要求医院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根据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详细的教学内容和实施计划,定期召开是实习生专门会议,收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临床困惑及其他问题,并积极同临床教学相关部门沟通,或请有关专家向实习生解惑答疑,使实习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同时还要加强实习过程管理,把每一个实习环节都落到实处,高校及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检验相关科室临床带教记录,询问学生实习带教情况,如对学生进行的学术报告等活动情况,检查实习阶段考核,学生出勤记录、科研能力培养即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情况[16]等,通过加强实习过程管理使实习生认真扎实实习,达到实习天天有收获、月月有进步的目的。

2.3.3 严格实习考核 科学的实习考核制度既可考核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可考评教师的带教水平[17]。考核小组由教研室和科室共同组成,学生实习考核一般包括出科考核和实习结束前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操行评语、理论知识笔试、操作技能考试和病例分析等,临床技能的培养和考核是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8],这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的检测,也是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检查,学生如出科考核不合格,将不能进入下一轮实习阶段。对实习带教教师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考核完毕后对优秀的带教教师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对不合格教师要求其改正,以此督促改进实习教学质量。

2.4 加强沟通,共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学校也应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意识,认为学生在医院实习,学得好与不好都是医院检验科的事。学校应加强与检验科的联系,定期对各基地进行教学检查,通过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与学生和带教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一方面要了解学生们学得怎样,另一方面还要了解检验科教得怎样,及时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进行相互反馈,改善教学质量。高校还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实习医院之间临床教学工作交流会,通过教学培训、交流共同探讨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听取临床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实习教学过程,共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检验医学专业论文篇5

(1) 对于跨专业学习机会,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学生反应是否存在差别?

(2) 本科阶段的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学生一起学习是否存在观念上的障碍?

1.方法

1.1设置跨专业课程

1.1.1教师的选择:跨专业课程由两名老师持续三周教学。其中一名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不涉及临床实践,另一名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教学。

1.1.2学生的选择:已经参与了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此次培训试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5名)和检验医学专业学生(15名)。跨专业学习课程设置在大三年级第一学期,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

(1) 使用他们各自专业相关的知识来鉴定微生物;

(2) 合作讨论临床诊断检查项目、优化设计方法和设计新诊断工具的优缺点;

(3) 批判性分析,合作讨论并写文章提出科学的诊断和治疗观点;

(4) 领会另一个专业群体的价值。

我们首先进行专业内阶段教学,每个学生群体有7天针对专业方面的入门学习,随后是3天临床实验室环节,让临床学生观看指定临床样本,向他们简要介绍病史,并进行临床诊断测试,而检验学生观看相同的临床样本后,除了不可查阅病人病史外,他们被允许可以在教学医院使用相关实验诊断检测工具。然后进入跨专业阶段环节,每个学生阅读5篇相关论文并准备进行跨专业讨论,每个群体学习不同的论文,临床学生被要求关注临床内容,而检验学生则被要求关注实验室检测方法部分。作业是两个群体共同讨论他们阅读的研究论文中有关的病史、使用的诊断方法和细菌学诊断。

1.2跨专业课程的评估

1.2.1所有学生问卷评估跨专业环节。在课程结束后分发调查问卷,要求学生给出包含跨专业环节课程的整体印象,,最后要求学生对跨专业课程的整体效果按照Likert量表进行打分(优秀、良好、差、非常差)。同时我们鼓励他们反思课程中进行的学科内和跨学科作业。问卷调查的结果由没有参加教学环节的一名老师进行仔细审查。

1.2.2采访所有学生。采访由没有参加任何环节的教育咨询师进行。对两个群体的学生分别进行了群体采访和单独采访。采访能够使学生获得其它学生的不同观点,关注到他们从实践中得到了什么,从而反思在未来的培训计划中能作出哪些改善。随后我们对采访的内容进行了定向的分析,分析学生对跨专业教育环节的感觉和收获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组织处理学生对跨专业培训环节观点的突出问题,对两个专业进行比较。

2.结果

15名临床学生中有15名(100%)完成了调查问卷,15名检验学生中有13名(86.7%)完成了调查问卷。当问及“你认为跨专业学习环节怎样?”时,80%的临床学生将跨专业环节评为“良好”或“优秀”,20%的临床学生评为“差”或“非常差”;而有66.7%的检验学生评为“良好”或“优秀”,20%的检验学生评为“差”或“非常差”。这说明临床学生比检验学生更赞成跨专业教育。

临床学生赞赏跨专业互动,他们和检验学生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能意识到临床医生和检验医生如何进行清晰的互补,建议应该有更多机会进行跨专业互动包括实验室协作,从而真正相互学习并看到他人优点。检验医学角色问题被认为是课程中的一个大问题,检验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而且他们的角色容易被临床医学学生误解为只是实验室技术人员。目前医学本科教育中,临床医学专业核心教材中只有《诊断学》中的“实验诊断学”涉及到较为简单的医学检验内容,缺乏检验专业角度的探讨和分析。医学检验专业虽然进行了临床课程教学,但内容较少,学生不能完全掌握与检验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要点,所以检验医生缺乏和临床医生沟通的能力,而且临床医生对检验医生有把后者定位为“只是实验室技术员”的“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和目前有所缺陷的教学现状密切相关。

尽管在观念和价值上存在某些差异会导致一开始的误会,但是跨专业培训环节很明显能帮助拓宽学生研究客体的视野,更深刻地了解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可能会导致的结果,同时学生也明确了各自工作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使用各自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大多数学生发现跨专业教育是有价值的好想法。不过他们对于培训环节是否对学习有影响存在观念分歧,临床学生明显表示从检验学生那学到了更多关于论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从而可以及时追踪先进的临床检测技术;而检验医学学生,整体上认为对实验室实践比较满意,他们更倾向于深入思考如何开展或改善新的检测方法以至于可以更快地获得诊断结果。检验学生也赞同与临床学生一起参与社会对话这一教育模式,他们同样建议,为了获得更丰富的疾病理解,在做实验分析之前,最好是能够和临床学生一起讨论症状。两名教师也相互独立地书面写下了关于跨专业教育环节的总结分析,结果很相似,他们都强调临床学生负责引导讨论,检验学生仅喜欢讨论实验室部分以证明他们的能力。

3.讨论

在医疗专业中加入跨专业培训有潜在益处:相互理解各自专业作用、加强个人专业自信、为未来专业生涯中的交流和团队协作准备,同时分享知识技能,这种新型教育理念在研究密集型大学背景下为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学生带来了一种跨专业学习机会以充分进行合作互动[3-4]。实际情况中学生和教师大体上都是支持跨专业教育的,很明显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学生对此学习机会的回应不同,临床学生更加热情,欣赏检验医学学生的不同能力并且希望拥有更多的互动机会,特别是实验室方面。检验医学学生则希望更多明确的学习目标,主要问题在于感觉他们自身专业角色经常被误解。临床医学学生对检验医学学生阅读科学文章、产生研究理念以及动手实验的能力方面印象深刻,但是检验医学学生关注的则是他们的角色被认为是作为“实验室技术人员在进行临床实验测试”,这是许多学生的一种情绪问题,特别是教师指出检验医学学生在表现上相比于临床医学学生不够积极。我们意识到定型观念导致了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学生之间的分歧,这种现象其实在临床医生和检验医生之间同样存在,缺乏沟通是转化医学的障碍之一。本研究就如何在本科教育阶段处理此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跨专业教育模式,即在本科生层面展开合作讨论,提出了相关的预防策略。

未来的努力应该明确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跨专业教育练习才会对参与的各方面都相互有利。将不同专业的学生纳入训练计划之中,从而促进不同学生群体对他们的未来专业角色进行更加开放的对话。而且可以为学生划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跨专业问题的正式和非正式反思和讨论。直观上这种学习模式对医学专业本科生有效且重要,所以此话题会引起极大兴趣。目前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本科生只是在一起学习基础课程,这种干预的长期效果将反映在对这些学生在医学研究方面的协作作用及对健康的影响。为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本科生提供互动机会的需求应该受到课程层次方面的支持,设计此跨专业培训环节过程中,建议明确学习成果并考虑需求和课程的优先顺序。

参考文献

[1]吴伟,孙玮,刘菲,刘晓伟,刘淑英.医学模式变化与医学跨专业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2):168-170.

[2]王荣梅,史念珂,白锦兵,赵岳.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跨专业学习态度的对比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2014,30(36):15-36.

[3]刘禧,段云友,孙嗣国.美国医学教育的趋势及对我国医学生培养.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2010,(4):125-126.

[4]庄淑梅,丰小庆.跨专业教育在临床医护操作技术课程中的实施.中华护理教育[J].2015,12(8):577-579.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15期

检验医学专业论文篇6

【关键词】中职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需求 专业办学 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82-03

医学检验专业作为南宁市卫生学校的重点专业,已被确立为南宁市卫生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为了做好医学检验专业建设,南宁市卫生学校医学技术教研室于2011年6~7月和2011年12月期间,分两次深入南宁市、崇左市、来宾市、贵港市的24家县级医院和南宁市、崇左市的32家乡镇卫生院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与专业教学改革建议调查,通过调查,加深了社会对中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了解,也收集了很多用人单位和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对中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为南宁市卫生学校医学检验专业建设、开展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一、调研基本思路、方法与内容

这两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社会对中职检验专业的人才的需求状况,包括需求数量、人才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为南宁市卫生学校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提供相应依据。在方法上,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式,调查对象包括医疗机构领导51人,检验科技术人员126人,内容涉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学检验人员配备状况、学历层次状况、医学检验服务现状、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毕业生及卫生医疗机构对中职检验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等。

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及分析

(一)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学检验现状与人才配备情况

接受调查的56家医疗机构中,除了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依托相应医院开展临床检验尚未独立开展医学检验服务外,其余52家医疗机构均设有检验科并开展医学检验服务,各基层医疗机构均配备了现代化的医学检验设备,如全自动或半自动血球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酶标仪以及离心机、恒温水浴培养箱等,能开展血、尿、粪三大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血液生化、病原学检查及免疫检验等各项医学检验检查项目,接受调查的32个乡镇卫生院和城镇卫生服务中心,配备有3位及以上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仅有3个,占所调查同级机构的9.4%,而有28个乡镇卫生院及城镇卫生服务中心表示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占接受调查同级医疗机构的87.5%。以上说明,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尤其是乡镇一级的卫生院,虽然检验设备都较先进、完善,医院开展的医学检验服务项目较为齐全,但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缺乏状况较为严重,这为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办学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基层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基本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126位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中,其中69位在县级医院检验科工作,有57位是在县级以下医院(即乡镇卫生院或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工作,这些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从事工作年限、学历、执业资格、技术等级等)如表1。

表1说明,县级医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基本情况明显好于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从中职卫校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工作年限不长,职称较低,相当一部分尚未具备医学检验专业执业资格。而乡镇卫生院的46位医学检验技术人员中,有31位是近3年从中职卫校检验专业招聘到现在的工作岗位,占69.6%。在接受调查的32家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中,均表示愿意招聘中专学历的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但要求招聘到的医学检验人员,要通过全国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考取检验技师(士)的执业资格,能单独开展各项常规检验工作。因此,县级以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中职检验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而中职卫校应该承担起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医学检验人才的社会责任。

(三)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接受调查的所有县级医院,均表示希望招聘大专甚至大专以上的检验专业毕业生,而32所乡镇卫生院及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表示愿意招聘中职检验专业的毕业生,这说明,中职卫校检验专业毕业生,应以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医学检验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向。

(四)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分析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执行严格的执业资格制度,其中要求从事医学检验工作人员,必须从医学院校相关专业毕业,并参加全国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取得检验技师(士)资格证书。因此,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通过医学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应是中职卫校检验专业办学效果、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五)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所调查的24家县级医院中,近3年共招聘了46名大专及大专以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和3名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49名被招聘的毕业生中,有33名大专院校医学检验毕业生是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生双选会,通过相应考核录用,另外的16名大中专检验专业毕业生是通过社会其他公开招聘渠道经相应考核而就业;所调查的32个乡镇卫生院和城镇卫生服务中心,有27家医疗机构近3年共招聘了42名大、中专检验专业毕业生,其中有38名中职检验专业毕业生,占了总录用人数的90.5%;38名被录用的中职检验专业毕业生,有26名是用人单位直接参加学校毕业生双选择会签约并考核录用,占其中的68.4%,有12名是用人单位通过报刊、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公开招聘并通过考核后录用,占其中的31.6%。以上说明,乡镇卫生院等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是中职检验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中职检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较为通畅,而且就业方式都很公开。各级医疗机构的招聘渠道,完全可以满足包括中职在内的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要,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也完全可以满足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要求。

三、广西医学检验专业办学现状

(一)广西医学检验专业点分布情况

通过近年的中职学校撤并等调整,广西目前办有医学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有南宁市卫校、玉林市卫校和桂林市卫校等17家,而其中仅有南宁市卫校、玉林市卫校、桂林市卫校、北海市卫校、广西桂东卫校等5所中职卫校开设了医学检验专业,加上开设有医学检验的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桂林医学院、柳州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广西目前共有10所医学院校开设有医学检验专业。

(二)广西医学检验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从广西各医学院校2011年招生信息统计,目前广西各类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在校生约4500名,其中,中职学校医学检验专业在校生约1000名。在接受调查的56所医疗机构中,近3年招聘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县级医院录用的49名毕业生,只有3名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仅占6.1%,乡镇卫生院及城镇卫生服务中心所录用的42名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有38名是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占了90.5%,以上数据说明,广西的中职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

(三)广西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调查,目前正在开办有医学检验专业的5所卫校中,对该专业的教学,基本沿用传统的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尚未开发有学校和专业特色的医学检验课程,在这一课程设置影响下,各学校均使用人卫版的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教材,根据相应的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师资上,大多教师均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这些教师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少到临床检验岗位开展工作实践,因此缺乏相应的医学检验实践工作经验。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各学校都购进各种自动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酶标仪等先进的现代化检验设备,大大改善了医学检验专业实训教学条件,但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和教师医学检验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的限制,对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上,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见习或实训等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现象较为突出,不利于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掌握,从而影响了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对近3年从各校毕业的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的32名毕业生调查中,仅有12名在毕业后通过了医学检验技士的执业资格考试而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通过率为37.5%,这样低的通过率,除与中职学生本身的文化基础素质较低有关外,更与中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有关。因此,要提高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中职医学检验人才,作为办学学校,需要转变医学检验专业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观念,必须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深入改革,通过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任重而道远。

四、对广西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对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的建议

调查显示,广西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乡镇卫生院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县级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用人单位注重的是毕业生执业资格和实际工作能力,而中职卫校培养的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离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因此,学校应更加明确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县级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为此,应纠正脱离实际的培养目标的大而全,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细化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方向,将医学检验专业设定为医学检验-基层医疗机构医学检验专门化。只有这样,才能在中职教育生源素质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质量,实现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使之符合广西基层医疗机构对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

(二)对广西中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在对近5年毕业的32名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中,所有受调查者都认为,学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落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陈旧,理论内容过多过深,难于掌握,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建议学校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应必需、够用、实用,重视实践课程开发。众所周知,受国家教育战略调整和就业体制改革的影响,中职生源素质下降是中职教育必须面对的事实。然而,目前广西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尚未作相应的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要求广而深,脱离了中职生学习能力基础,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在深入开展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服务岗位工作任务、人员素质要求调查的基础上,简化教学课程,调整课程目标,开发基于医学检验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一体化、符合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将课程设置与医院检验科和校内医学检验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改变原有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医学检验专业人培养模式,实施医学检验专业的“理-实”结合、“工-学”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社会方法能力培养,实现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外,在课程开发上,应尽快扭转目前一个学校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医院与学校合作、学校与学校合作、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合作,充分统筹医学检验专业专、兼职教师的资源,更好地完成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

(三)对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依托学校与医院合作,改变传统的医学检验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医院检验科的校外实训基地,依靠学校医学检验专职师资和医院的医学检验兼职师资力量,尽可能对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施“工-学”、“理-实”结合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实现对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掌握,将传统封闭式的教学变为“工-学”结合的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评价上,改变以往的理论考试为主、技能考试为辅的传统评价方式,在改革教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重点考核学生的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改革,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动学习。

(四)对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师资与实训基地条件配置的建议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应该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中职医学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实训教学,为此,学校必须努力增强医学检验专业师资力量,提高师资素质水平,完善实训基地的教学设备。要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学校应该与医院长期建立教学合作机制,聘请医院检验科的医学检验实践专家担任学校医学检验的兼职教师,充实医学检验专业教师队伍;安排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师到临床检验开展医学检验实践工作,为专职教师提供实践学习机会,使教师具备相应的医学检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专、兼职教师轮岗,共同提高医学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能胜任医学检验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此外,通过医院与学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医院检验科的检验设备和工作环境;加强校内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按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完善相应的教学实训设备。通过强内联外,扩展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环境,满足学生技能实训需要。利用“理-实”结合、“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加深学生对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为学生毕业参加并通过医学检验技士资格考试打下良好基础。

以上调研报告说明,根据学生未来工作去向和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确定中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以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通过医院与学校合作,依靠专兼职教师的力量,开发适合于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大力开展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中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教育质量一定取得实际突破,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才。

检验医学专业论文篇7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创新能力,能良好应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熟练掌握相关的医学检验技术,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高职医学检验教育,更应突出强调“能力本位”的职业技能培养,要求培养的学生在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检验技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实践的合理性、应用性,从而满足各类医学检验相关岗位的需求。本文分析新形势下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了创新培养思路。

1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教学模式陈旧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高职医学检验课程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大班授课,教学手段单一,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所培养的人才以知识型人才为主气医学检验课程内容繁多,学生学业负担重,大多数时间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究,甚至有些课程因排课顺序不合理造成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1.2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

随着技术和仪器的不断更新,医疗机构检验科及其他检验相关行业的工作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革,大部分手工操作项目已逐步被各类高效自动化检验仪器所替代。高职医学检验教学尤为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实践及操作技能培训课时占到专业课时的一半以上。而大多数学校的硬件条件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的需要,仍以传统的手工检验项目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训的主要内容,操作方法陈旧、落后,导致教学与临床实际严重脱节,专业学习“学而无用”,学生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在专业岗位无法快速适应,竞争力弱。

1.3考核方式落后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考核仍以理论考核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为主,即传统的一站式考核,导致学生疲于应付考试,考核无法进一步起到检查、激励和反馈学习的作用。同时,整体考核过程考多评少,缺少对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评测,如应急处理能力、工作抗压及耐受能力等。

    1.4专业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缺乏知识更新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虽有临床课程学习和临床实习经历,但与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相比,其临床疾病诊断与医学检验能力不足气专业教师脱离临床时间过长,不熟悉本专业工作,无法对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诊断结果准确把握,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新,大量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使长期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逐渐体现出知识储备和技能更新的不足。

1.5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低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多数学生是在高考失利后无奈选择了职业类院校,希望在校期间学到一门专业技能,能够在未来走向社会时有较强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因而高职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差、知识面狭窄、学习能力不足、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专业技能较弱,最终导致学生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整体认知以及未来自身发展规划不明确。

此外,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主,缺少对职业素质、医学法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了解。这种重视专业课程、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教育,让学生在面对医患关系、医疗责任等实际问题时,常常表现出处理问题能力不足和责任心不强。

1.6学生培养目标定位滞后

目前我国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去向仍然以各级医疗机构为主,包括各级医院、各级疾控中心和血站。学校培养目标定位滞后,能力培养单一,导致学生就业主要分布于检验科。但随着现代化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革新,医学检验的专业内容也在不断扩展,逐渐形成完善的产业化链条,就业岗位呈现多样化,如第三方独立医学检测机构、医学研究实验室、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医疗器械研发和销售以及维护行业等,都需要大量具有医学检验背景的高科技技术人才,而传统的专业教学体系已无法满足目前日渐成熟的医学检验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制约着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

    1.7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特点弱化,继续教育难度大

    随着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衔接力度不断加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专业中职毕业生继续接受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目前,广东省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已开始实施“3+2”衔接模式,但通过对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调研结果对比发现,由于中高职院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二者出现大量重叠,这导致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浪费,无法体现出高职教育强调的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目标。此外,高职教育重点突出实践技能,学生虽然操作能力强,但自学能力和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弱,逻辑思维能力偏低,这将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实现继续教育。

2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索

    2.1建立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以临床症状为出发点,采用标准化病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成课程任务,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当“引路人”的角色,负责课题布置、信息咨询和总结评价。新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大量时间进行主动学习,査阅资料,了解学科知识前沿发展状况,不断开阔专业视野,增强专业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不断兴起,大量高质量、优秀的教学资源在公共平台开放,如网络公开课、微课等新形式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发、优化、整合课程资源,如利用名校远程教育、网络公开课、微课(慕课)平台,将高科技信息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

2.2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检验教学应逐渐向“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方法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方向发展,让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熟练手工操作型”向“熟练操作精密仪器、全面掌握现代化分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方向转变。这就需要学校与一些实力强、专业技术先进的医院或企业联系,即学生在校内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培养,熟练掌握专业核心技术,提高基本能力和素质,同时利用校外基地的有利条件实现对学生专业领域先进技术的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操作能力。通过依托医院和企业合作教学,建立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熟悉医学检验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专业竞争力。

    2.3探索建立多样化综合能力考核模式

    逐步将传统的“一站式”考核模式转变为临床检验技能多站式综合考试,包括理论考核、验证性实验技能考核、专业实践调查报告、阶段性综合技能考核、临床设计性实验技能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系统。一方面,通过标准化的考核,鼓励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知识积累,提高操作规范性和熟练性,激发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增加人文素养考核内容,如考核医学职业道德、应急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4强化师资力量,加强学研结合

高校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技能和临床检验案例教学与医院检验技术人员相比相对不足,然而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改革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此,强化师资力量、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为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医院进行专业进修培训,鼓励自我提高,与时倶进,将新知识、新技术不断融入教学活动中。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卫生资格考试,取得相关专业上岗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可以组织教师到重点示范院校进行参观、交流,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来提高自身能力。同时,邀请医院、企业、科研单位或其他检验相关行业专家进人课堂进行示范教学、开办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断了解专业发展前沿,开阔视野,增强专业兴趣和认知。

此外,教师在与医院、企业、科研单位交流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增强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紧跟专业发展前沿及热点,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在科研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

2.5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双刃”职业教育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教学中,职业能力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同等重要,需开展“双刃”教育。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推进:(1)加大学校和专业宣传力度,吸引高质量生源报考,提高生源基本素质;(2)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优化课程安排,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专业见习以及专业实习,在临床实践中强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让学生逐渐增强专业认知,明确自身发展方向;(3)适当增加专业素养相关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疗道德和法规等,或是定期举行专业学术交流,进行相关病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2.6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多元化医学检验技术职业教育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学科除不断实现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之外,也催生了如独立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医学检验仪器设备制造、生物诊断试剂等行业的发展。同时,面对高校不断扩招、医疗机构人才逐渐饱和、就业压力大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医学检验学生开始关注与这些专业相关的新领域,并希望毕业后能够继续在这些领域进一步发展。因此,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业教育需要改变传统、滞后的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满足医学检验发展的人才需求,以逐步达到提升检验人员素质、优化产业人员结构的目的。

2.7突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职教育特点,兼顾继续教育

    教育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有显著的差异,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强调培养一般技能型专业人才,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则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为促进中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有效衔接,使不同层次的教育分工和培养目标更加清晰,就需要重点加快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制订专业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实现无缝衔接,同时突出高职医学检验教育特点。此外,虽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但是也应当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论,这样才能让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满足自我提升的需求,如继续参加成人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检验行业已发生了巨大变革,大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使其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决策、预后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让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检验医学专业论文篇8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医学检验;素质

【中图分类号】R642.2【文献标识码】R【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97-01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信息化逐渐普及到各个领域,另外,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及医疗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已成当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医学检验专业来说,也应该强化专业素养及其能力的培养,他的培养目标就是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医学检验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发、访谈法等,对信息化时代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从而为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自修提供参考。

1.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内涵

信息化时代对检验人员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学习已成为检验专业在职人员的必然,检验医学仪器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实验的结合,这都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而检验专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已成为顺利生人检验工作的基本条件。他具体包括:良好的医学道德素养,坚定的政治方向,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作风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检验专业人才还应具备全面的工作能力,又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熟练地掌握英语,能阅读一般英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书写常用医用文件的写作能力,以及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进行医学信息的检索辨析能力。这些都是信息化时代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2.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2.1、 良好的道德素养及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一个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在具体的从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在《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纲要》中明确要求:“公民基本道德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并且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八荣八耻为指导,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另外,要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积极反对社会上不健康风气的侵害,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以自身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投入工作,真正体现“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形象。

2.2、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是每位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提高该素质,对于我们检验专业来说,就是要不仅要掌握好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医用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原诊断学、血细胞形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如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分析化学、检验仪器学、生理学、病理学、寄生虫学及检验、微生物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等课程,并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信息技术与检验的临床应用,并能自主研修,提高理论水平。另外,在时间业务技能方面,要积极合作学习、不断研修,应具备手工操作、仪器操作均能熟练应用,且能快捷、准确的分析结果,给出检验报告的实践能力。并能适应检验科室、化验科室、血库等有关检验化验的相关科室工作能力。

2.3、熟练的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及专业英语阅读与表达能力。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对于医院工作者来说不但要会熟练地操作数据库、建立数据库、运用相关的软件,如Word等,更何况在全国诸多医院已普遍采用电子处方,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进行医学信息的检索,这一切都需用计算机来完成,所以,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对对现代的检验工作者来说,熟练掌握势在必行。与此同时,临检、生化等都普遍使用仪器来完成操作,而诸多仪器在使用标示上都采用英文提示,有甚者在使用说明里全部采用英文叙述,尤其是一些进口仪器,表现最为突出,在现代各大医院业务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大趋势下,医疗学术交流开展也较广泛,国外的新成果、新技术逐渐被医院应用,而这些论述大多都是英文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以此来适应工作需要。在基层的医院里虽然有些可能没有仪器,都采用手工完成操作,但是自己必须加强学习,并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了解当前的检验专业发展趋势,以便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能力,与时俱进。

2.4、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作风。作为专业的检验专业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保持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爱岗敬业,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对病人,耐心询问、细心采血、精心操作、用心出报告、热心解释说明,把每一位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无时无刻谨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对于单位的工作能勇挑重担,不怕吃苦,乐于上进,不耻下问,每一天都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干活,兢兢业业操作,万无一失的做好各种事情。

2.5、自主学习及其医用文件写作能力。现代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伴随这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替较快,以前的学习已逐渐跟不上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一般都可自主性的学习,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业务进修及其理论研究,并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面,增加丰富的医学知识积淀,为更好的工作奠定基础。另外,还要不断地加强医用文件写作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关写作技巧,能熟练的进行专业文件写作,尤其是医院常用文件和医学论文的撰写能力,这也是现代信息化时代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需要,应从技术人才逐渐走向专业技能型专家,并从工作型向研究型发展,从而更好的发展自己,发展科室,服务于医院,体现人生价值。

3. 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的培养策略

3.1、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自主学习、在岗学习,并搭建合理专业成长平台。医院应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采用院本培训、专家帮带结对子、专题讲座等形式,培养实用性专业人才。同时强调职工自主学习、在岗学习,替身自身专业素养,有必要时可采用技能竞赛等形式,搭建竞赛平台,促进职工专业技术的提高及其业务能力的发展。

3.2、建立奖励制度,树模评优,激励专业发展。奖励制度是职工学习上进的有效措施与动力,更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有力保障,医院每年进行优秀职工、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评优活动,并对获奖者进行必要的奖励,提高工作热情,带动所有职工都积极学习,强化业务能力,提升专业素质。

3.3、加强行医行为与作风整顿,树立服务意识,提升医德素质。

3.4、强化现代专业辅助技能培训(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专业英语能力、交际能力等),促进专业技能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跃山等,医学检验本科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 第13期

[2]吕世静,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医学教育2005 (03)

上一篇:高校课堂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财经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