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盖课程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09 16:21:15

楼盖课程设计论文

楼盖课程设计论文篇1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实训

1引言

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其包括《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与《混凝土结构设计》两大部分的内容,其中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生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混凝土结构知识的理解而增设的相关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的练习应能进一步掌握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为后续的课程以及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目前《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

通过近些年的实际指导以及对兄弟院校相关院系的调研发现,目前混凝土课程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2.1选题相对单一,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存有差距

目前大部分土木相关院校的混凝土课程设计选用的是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这一题目,大部分土木院校为督促学生自行设计而采取的手段是通过改变跨度、混凝土强度、荷载等参数,保证学生们一人一题,最大程度避免重复和抄袭。这种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善思考的弊病,网络上纷繁的模板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简单的数字替换就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同时,题目要求学生对一民用或工业建筑的楼盖进行设计,建筑平面图一般给定为四周砖墙的内框架结构[1]。然而内框架结构由于种种弊端,在现今的实际设计中已经被框架结构取而代之。如果仍然在教学实践环节对老旧的结构体系进行设计,会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将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这将使学生感到困惑与迷茫。

2.2学生对各种构件的构造要求以及施工流程不够熟悉。

通过理论学习,大部分同学可以完成梁、板的承载力计算以及相关的配筋,但对于梁板节点,墙梁节点,梁柱节点等具置的钢筋绑扎的施工工艺流程存有疑虑,对构件一般的构造要求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够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同时目前大部分教材对于梁施工图的表达方式仍采用截面注写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直观,便于初学者掌握梁内具体钢筋的布置形式,但在实际工程中,平面注写的应用更为广泛,理论的教学与实际的工作应用存有一定的偏差。

2.3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尚可进一步完善

由于课程设计的灵活度较高,学生的自由度较大,因此教师想对学生设计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是不现实的,目前多数院校对于《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仍是以学生所提交的设计成果为主,结合课上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本次课程实践给定相应的考核分数。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方式忽视了对设计过程的监管,会导致部分善于“搭便车”的学生通过抄袭模板或成绩较好同学的设计内容而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极有可能出现抄袭者比自行完成设计的学生成绩还要高。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不够客观与公正,会导致学生学习倦怠,同时不能达到课程设计的预期效果。

3改革的初步探讨与实践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对《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进行教学改革。

3.1优化选题内容,扩大选题范围

我们首先从题目的选题着手,摒弃了老旧的内框架结构的内容,选取往年若干的优秀毕业设计中,与实际工程相近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作为学生课程设计的设计背景。同时,不再以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作为单一要求,而是将设计内容扩展为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板式楼梯设计。增加学生的选题范围,扩展学生的设计思路。

3.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块化课程设计

本次课程设计改革,将以个人为单位的模式改变为以小组为单位的模式进行课程设计,设计前将班级学生分为6人一组,每组成员又进一步细化成3小组,其中一组内2人共同完成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2人共同双向板梁楼盖设计,2人共同完成板式楼梯设计,分组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与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可以替代教师对设计过程的监控作用,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更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3.3增加学生互评机制与设计成果答辩环节

为了进一步完善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我们在现有的评价体系基础上实行了学生互评机制,共同完成某项设计任务的学生,对彼此在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态度,协作能力以及完成的设计成果进行互评,教师参考学生之间的互评结果作为学生设计过程的平时成绩,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之间由于情感因素而包庇他人,我们引入了答辩环节。共同设计某一题目的一组成员对设计过程进行自述,同时,教师根据设计成果对两位同学分别提问,最终根据学生互评,设计自述以及答辩情况,给定学生最终成绩。

3.4将课程设计与实践实训相结合

为解决学生对各种构件的构造要求以及施工流程不够熟悉这一难题,我们选取部分优秀的设计成果,进行二次优化,并将优化后的结果用平法表示,形成可进行实际施工操作的设计图纸,结合学校现有设施,在学校实践实训基地内,在师傅带领下,以学生为主力,按照设计图纸,对相应的设计内容进行实际施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证明,通过改革措施,我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一定的调动,由于我校实践实训基地仍在建设当中,下一阶段我们将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设计与实践实训相结合上面,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梁兴文,史庆轩.混凝土结构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楼盖课程设计论文篇2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阻力;对策

楼宇智能化专业是我国的一个新兴项目和朝阳行业,社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但矛盾的是许多学校并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因为它要求学生在拥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更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我院特开展楼宇智能化专业的课程教学,由于是新的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存在的阻力

目前从行业需求看,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既要有扎实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马上上岗,以节省培训费用,但我院的学生总担心自己所学无法胜任或水平不够而选择改行,这体现出课程教学与行业需求存在错位。

1.1 实训教学设备不充足。对楼宇智能化专业涵盖楼宇自动控制、LonWorks EIP 教育培训、智能家居控制、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综合布线、卫星有线电视、闭路电视监控与防盗报警、停车场管理、一卡通、背景音乐、可视对讲等十一个系统。由于是新开课程,我院目前的实训系统仅有一半,且未实现对学生课后开放。

1.2 没有配套相关课程的教学。对楼宇智能化专业要求学生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除了该行业自身的知识,还需具备相关知识,否则对楼宇智能化专业的学生在实训教学中往往不知道如何看图纸、绘图纸、使用工具及拆装设备元件等等。

1.3 教学计划不能及时更新,滞后于行业发展。对于要适应信息迅速变化的对楼宇智能化专业而言,需要根据行业的最新需要及时修改教学计划。而现在的教学计划都是在前一年就制定好的并按部就班的实施,这不仅体现不出新,还使学生不能第一时间学到行业的新技术。

1.4 教师教学存在不足。该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教师均为非专业,理论教师出身工厂的高级工程师,对机器设备的运作原理、构造、维护等都很在行,现为我院的副教授。虽然其原工作背景与物业智能化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相关性,但毕竟不是正统科班出身。实操教师是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的,但早期并未学习和接触过物业智能化这个新鲜事物,由于缺乏理论和实操经验,在实操教学上并不能起到专业理想的效果。

1.5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低,主动性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对于教师没涉及的或没教好的内容,学生也不会去学。

1.6 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训教学。所谓大学的专业教学不同于一般高职院校,强调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动手能力。我院《楼宇智能化专业》学制两年,但理论学时与实训学时之比为3:1,学生的动手能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对策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本人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和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改善实训环境,课后开放实训室。尽可能购置对楼宇智能化专业涵盖的所有实训项目系统,让学生能充分了解和学习,面面俱到。规定课后开放时间,派教师或学生干部进行管理,让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也能进行实操训练,弥补课堂时间内未做完的项目,提高动手能力。

2.2 配备相关的课程,如绘图学、电工学、工具使用、电子学与操作学等,使学生能看懂图纸、能绘制图纸、使用工具及拆装设备元件等。

2.3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设置相关配套课程或教学单元,帮助学生更好更完善地掌握对楼宇智能化专业的知识。

2.4 让专业教师与社会接轨,提高教师专业业务水平。教师应摆脱教材的束缚,通过自学、外出培训、在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等手段方法不断为自己充电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还能及时将行业新的信息和动态反馈给学生,从而更好的进行教学。

2.5 考核机制灵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对于像对楼宇智能化专业这种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期末考试可以取消笔试形式。建议采取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的课程设计、项目实训、答辩等考核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楼盖课程设计论文篇3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推广,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被引入我国。

案例教学法,即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被证明是帮助学生获取和进一步拓展其职业能力、技能的重要方法[1]。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案例设计原则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伴随我国智能建筑发展而产生的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培养具有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维护等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融合了建筑设备、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暖通等多门学科,传统的课堂及授课方式会使得学生难以从繁杂的知识体系中抓住重点,难以掌握本专业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

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整合可利用的资源,并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改善教学效果。鉴于案例教学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案例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2]:

首先,要基于学情,因材设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大多在高职院校大二年级开设,教学对象经过一年的调整,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学习了电类专业基础课,同时对于本专业有了更多的认识,更加容易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来,但是普遍理论基础较薄弱,专注度较差。教师在进行案例设计时,必须要基于学生的特点,既能体现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好授课计划,对于教学过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各环节设计。

第三,由于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工程性、实践性较强,所以选择案例要紧密结合工程情况,或者要从实际项目中提取。同时,案例提取要紧紧围绕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要求。

第四,根据专业特点充分利用校园建筑环境,模拟职业岗位工作现场,合理安排案例应用场所和实施程序,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三、《安全防范技术》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应用

《安全防范技术》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是根据职能楼宇的性质和风险等级,使学生具备设计和实施安全防范系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能够胜任智能楼宇管理师、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岗位。鉴于课程的特点和总体目标,教学案例的设计要遵循上述原则,同时要特别注意其实用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本课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这部分内容为例。

(一)案例设计

1.设计背景。在进行该部分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和主要设备,如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录像机、监视器、矩阵、传输方式等。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可以认为是以上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应用。而在本部分内容中,教学重点是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教学难点是系统设备的选择,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熟悉相关的工程标准和规范,并能在设计过程中遵循。

学生的状态是:了解了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也了解到相关设备,但对于设备在系统中发挥的作用理解不深刻。对于系统是如何构建起来的这个问题,学生普遍较感兴趣。

本专业的实验室现有完整模数混合式视频监控系统一套,包括常用各种类型摄像机、矩阵、解码器、数字硬盘录像机和监视器,可以演示系统调试、运行过程。

2.案例设计。根据上述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案例设计原则,教师确定了本次案例选择某个建筑环境,为其设计视频监控系统,以此作为授课内容的主线。

在建筑环境的选择上,教师选择学生熟悉且易于活动的场所。教师考察了授课学生日常活动较多的校园建筑,选择了便于学生观察同时又涵盖设计难点的海涵楼一楼作为案例环境。《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和《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84-2004)是设计过程必须要遵守的规范,故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分享给学生并提示其查阅个别章节,并要求学生提前用CAD画好建筑平面图。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将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内容、设计步骤、设计方法等知识点贯穿在“海涵楼一楼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这个案例中。

(二)案例实施

案例实施过程按照智能化系统设计部门的工作流程进行。

步骤一,请学生进行实地勘察,明确建筑功能和性质,根据标准确定海涵楼一楼的监控需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海涵楼共12层,与海虹楼(5层)相连接,是一个集办公、实验、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高层校园建筑。GB50395中明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对需要进行监控的建筑物内(外)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通道、电梯(厅)、重要部位和区域等进行有效的视频探测与监视,图像显示、记录与回放。故本案例一楼主要监控的部位是主出入口、大厅、两侧走廊。

步骤二,教师给出设计参考步骤和相关标准,请学生分组自行讨论、设计。这一部分是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涉及各监控部位的前端、传输及控制设备选型。GB50395中要求,前端设备的最大?频(音频)探测范围应满足现场监视覆盖范围的要求,摄像机灵敏度应与环境照度相适应,监视和记录图像效果应满足有效识别目标的要求,安装效果宜与环境相协调。据此,请学生分别就监控部位的范围、特点确定摄像机的外形、感光元件尺寸、灵敏度,镜头的焦距、光圈等核心参数,确定设备型号。传输部分根据系统类型和视频信号传输的距离确定,控制设备根据前端设备的数量确定,硬盘容量由分辨率和录像时间估算得到。

步?E三,引导学生将设计成果在平面图上体现出来,并画出系统图。经由这个步骤得到主要的设计成果布防图(平面图)和系统图,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图的规范性。

步骤四,教师组织学生将不同小组的成果展示,请学生比较方案的不同,并思考其原因及优劣,最终得到最优方案。这个步骤可以提示学生关注以下几点:各部分设备是如何选型的,系统架构有何不同,系统成本是否有差距,系统运行和维护有何不同。

由步骤四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模拟系统、模数混合系统和数字系统的不同,将视频监控系统的知识架构补充完整。

设计方案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现场观察实际视频监控的做法,将其与自己设计的方案做比对。同时,也可利用实验室设备演示不同摄像机的拍摄效果。通过上述方案与实施效果的对比,学生一方面对于自己要做的工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系统实施的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对于设计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会使其对于实现设想的功能有更强烈的兴趣和信心。

(三)案例反思

楼盖课程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 无线网络技术 无线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无线网络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做实验为辅的教学方法,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教学方式呆板;(2)学生参与程度不够,缺乏实际项目经验。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项目教学的理念,加入实际项目,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中,使教学更生动、更实际。

2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项目教学法”(project based learning,PBL),是学习过程围绕某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并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体验、消化吸收和探索创新中获得比较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技能的教学方法。PBL强调以项目为基础,“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围绕项目进行,老师在项目活动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学生作为项目的具体参与人员,扮演项目实施者的角色,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完成项目内容。

在项目教学方法中,学习成为了人人参与的项目,强调的不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教师关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对知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3 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无线网络技术教学的设计实例

项目教学法,要求我们将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实际的项目中,学生以小组协作形式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中锻炼团队协作加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课程知识的构建与应用。下面,以无线网络技术课程为例,结合学校现有的工程资源,设计出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案例,并在教学中成功实施。

3.1 教学项目设计

在进行项目教学之前,我们首先对项目进行设计。以该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在分析课程教学总目标和学生特征的基础之上,结合课程各教学知识点,进行课程项目的设计。笔者工作单位为学院信息中心,项目实施场地为实验楼学院中心网络机房所在楼层,对该楼层实施无线网络覆盖。

教学目标:完成指定区域无线网络的覆盖;

项目学时:6学时;

教学知识点:无线网络覆盖规划;CAD工程图制作、综合布线施工;无线AP注册、IP地点划分;覆盖效果测试、验收;

学生知识背景分析: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已具备计算机网络原理基础知识,并已完成综合布线和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实验课程,通过该课程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无线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但学生整体项目经验欠缺,更没有实际项目的动手能力,需要以项目教学的方式进行培养;

项目设计:紧密结合该课程的各教学要点,根据实际工程建设的要求,设计具备一定难度的项目。以无线网络楼层覆盖为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运用所具备的各项知识,完成从规划到施工,再到验收的整个项目流程。

3.2 项目计划制定

根据项目目标,在完成理论课讲授后,进行项目计划的制定。首先确定各项目小组人员,授课班级共有学生42名,以7人为一小组,共分配6个小组。每小组成员角色配备为:项目总负责1人;工程勘察、制图2人;施工3人;AP注册、路由配置2人;工程验收1人。虽然分配了不同人员的角色,但整个项目,需要所有人员全程参与,只是每人每阶段的侧重点不一样。

完成人员配备后,进一步确定项目的进度计划,项目阶段及任务如表1所示:

3.3 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阶段,所有小组成员均全体参与进项目中,根据项目阶段,完成相应的项目内容。整个过程中,都由学生主导完成,教师只起到辅助者的角色。

首先,由教师项目需求,包括项目地点,项目需要实现的功能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需求,对项目进行实地勘察,并绘制出项目施工所需要的CAD工程图。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CAD制图的课程,这里需要教师示范简单CAD图制作,并由学生自行学习,绘制出符合工程要求的,无线网络施工CAD图;完成图纸绘制后,由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布线施工。施工过程包括双绞线布线、无线AP安装;综合布线完成后,由学生分组进行POE交换机配置,注册无线AP,并对每个AP进行信道和IP地址配置;待完成施工工作后,学生对所完成的无线网络信号进行测试,测试项目包括信号强度和稳定性,并完成验收报告。

4 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无线网络技术教学的评价手段

对项目教学法课程中学生的评价,与传统教学方式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不同,评价指标主要依靠学生提交的项目报告,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办法评价项目成果,如表2和表3所示。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总结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与学生分享,使学生学会如何累积经验,形成自身有用的组织过程资产。

楼盖课程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多媒体;混凝土结构;规范;工程能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97-02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该课程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后续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等[1-2]。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且课程内容多、概念多、公式多、符号多,同时随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其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因而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一定难度;而根据“大土木”的教学计划,课时被压缩,造成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有必要调整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探讨了该课程在理论和实践环节上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文多,内容比较零散,系统性和逻辑性差,学生们常常感到杂乱无章、概念混杂,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课程的主要层次关系,把握学习的重点,理清学习思路,建立结构整体系统概念。

教学内容的讲课次序:首先讲解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结构组成及材料性能,让学生对凝土结构概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进行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厂房结构和多层框架结构的讲授,上述三种混凝土结构的讲解中应重点讲解三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结构计算的流程和方法,补充“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方面的内容,对于比较零散的规范条文和构造措施课堂授课中可少讲解,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详细讲解,这样既可解决授课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又便于学生结合课程设计理解规范条文和工程构造措施。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在一起,合理地选择、安排、组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讲解单层厂房结构牛腿设计时,可以采用多媒体图片演示单层厂房牛腿的构造形式,采用录像演示单层厂房牛腿的破坏特征,使学生对厂房牛腿具有感性认识;而在讲授牛腿配筋计算公式时,可以采用板书演示公式的来源,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应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合理设计。鉴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工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大量采用工程实例做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后,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实际混凝土结构的现场图像以及相关构造措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从而使工程实际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但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决定采用何种教学媒体以及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方式,另一方面,在采用多媒体教学之前,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评估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控制好教学节奏。

三、重视新版规范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中的新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于2011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3],这部新规范标志着混凝土结构的计算理论和设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同时对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教学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笔者认为在《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1)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同时,更应注重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解决结构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注意新规范中关于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在强度和级别方面的修订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规定的修改。(3)注意新版规范关于基本设计方法规定的修订,重视新规范3.2条“结构方案”和3.6条“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原则”,教学过程中应指出结构方案设计对建筑物安全性有着决定性影响。(4)注意新版规范关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调整修订,特别是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改动较大。(5)注意新版规范关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调整修订,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中新规范调整了钢筋应力的计算方法,而挠度的验算中新规范补充了考虑荷载准永久组合和荷载标准组合的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

四、重视课堂教学与工程案例相结合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笔者在课堂教学工程中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局限于理论讲解,学生学起来会很乏味枯燥,而且不容易掌握和理解;相反,如果将理论知识和工程案例相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而且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结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非常有益。

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将课堂教学和工程案例相结合时应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应合理选择工程实例,争取做到每个重要的知识点都有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工程中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不这么做会有怎样的后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讲解工程案例时应向学生强调:处理实际工程问题时必须有切实认真的考虑,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去考虑每个环节,真正明白我们需要做什么?目的是什么?方法是什么?检验的标准是什么?唯有一整套严谨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处理好实际工程问题。

五、完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课堂教学的延续,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完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设计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工程设计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目前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主要进行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针对该课程设计的特点,笔者采取了下列措施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和指导方法:首先,为了避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抄袭现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改变楼盖活荷载大小、楼盖的轴线尺寸以及楼盖做法等措施,使每个学生课程设计的参数各不相同;其次,鉴于内框架结构形式已从抗震规范中删去的现实[4],取消单向板肋梁楼盖依存的内框架结构体系,而选择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依存的结构体系;最后,在主梁配筋计算时,建议不要考虑主梁上、下部钢筋的联系,不使用弯起钢筋,主梁斜截面抗剪由箍筋承担。

在整个课程设计中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规范和手册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计算配筋、构造钢筋在图纸上正确表达,掌握初步的施工图绘图技能。

六、结语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建立结构整体系统概念;通过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在一起,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和混凝土结构新规范在教学中的要求,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完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混凝土结构(中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蓝宗建,朱万福,梁书亭,等.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楼盖课程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学期综合项目课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地各学校开展了不同办学模式的尝试和实践,取得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成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远未结束,本文设计探索一种具有低经济投入、高效率办学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学期综合项目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当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法最早出现在英国。美国职业协会《合作教育宣言 》 认为它是“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 2001 年“美国合作教育大会”指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是一种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实际工作经历三者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复杂而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方法。”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和创新,我国很多学校和专业不断借鉴世界上较流行的工学结合模式,摸索出了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主要有订单式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等。总结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基本上有两大类:第一大类是课程之间进行的工学结合或者工学交替项目教学,其表现形式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独立,交替进行,进程表现是先理论后实践;第二大类是课程内部进行的工学结合或者工学交替项目教学,理论与实践在课程内部融合,工学轮动,理实一体,进程表现是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以上两类人才培养模式也有相互融合和相互借用。第二大类的教学效果最好,但是如果完全达到第二大类模式所追求的目标,需要有很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撑和很充裕的实践条件支撑,如此一来,当前大多数院校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无法达到的。因此探索一种优于第一类,但又不逊于第二类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该模式能够有限需求高水平师资,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可被大多数普通高职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所利用接受,是我们研究的目标。

三、学期综合项目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内涵

学期项目(Term Project),是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学期开学时与课程同步领取学期项目任务书和指导书,以个人或小组团队形式对学期项目进行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学期项目是由教学团队依据学期开设的理论课程核心内容精心设计而成,其内涵是使学生借助于学期项目任务的实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理论的知识,进而可以利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所以说,这种学期项目更多表现为实践项目任务。开设学期项目任务可以达到有效解决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扎实。

学期综合项目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的学期综合项目课程(Term Composite Project Course)是对以上所述“学期项目”内涵的延伸,是专门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提出的。首先,学期综合项目课程是一门贯穿学期全程的课程,课程中始终由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与学生在学期综合项目课堂中互动,以精心设计的多个项目任务作为授课内容,将学期开设的所有专业学习领域理论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理解、求证和运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综合项目,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各门学习领域课程的知识的能力。在教学组织上鼓励采用小组学习法,教学方法鼓励采用行动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

四、学期综合项目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选择改革试点专业

经过筛选,我们选择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学期综合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点专业。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近年随着智能建筑的兴起而开设的新专业,它涉及计算机控制、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电气控制技术、节能技术等多学科、多领域,教育部与建设部已经把它定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它也是一个对教学资源要求很高的专业,随着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条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条件和资源还比较薄弱,无法实现动辄近千万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投入,为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入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服务于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们针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提出了“学期综合项目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构建新的学期综合项目型课程体系

首先我们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步骤,即第一步工作任务分析,第二步行动领域归纳,第三步学习领域转换,构建新的学期综合项目型课程体系。

3、开发学期综合项目课程

“学期综合项目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开发学期综合项目课程。我们在设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期综合项目课程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项目任务涵盖本学期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二是项目进程贯穿学期全程。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第三学期的学期综合项目课程为例, 学习领域课程包括有安全防范技术、电气消防技术、检测与控制技术、智能家居技术,学期综合项目课程的项目包括有入侵防盗系统安装与调试、视频监控系统安装与调试、出入口管理系统安装与调试、智能家居系统安装与调试、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每个综合项目又分为若干个项目任务,这些项目任务的时间安排按照相应学习领域课程的计划进度排序。按照工作过程的六个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来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思维能力训练,习得一个指导行动的思维方法。

4、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作为学期综合项目型人才培养方案,其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以学期综合项目课程为载体贯穿整个学期开展完成,那么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建设模式就发生了质的改变。首先,学期综合项目课程贯穿了学期的多门学习领域课程,其综合项目涵盖了多门课程的实践要求,具有针对性、综合性的优势,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只需针对学期综合项目课程进行重点开发建设,可以避免针对多门相关课程出现的重复建设,而且在规模上做到能够满足一个教学班即可。

这样,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会有很大的减缩,同时又因为学期综合项目课程贯穿整个学期,实训基地的利用也将会贯穿完整的学期,有效地提高了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5、师资队伍建设与利用

学期综合项目课程的实施需要依赖高水平、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来完成,这就需要对承担学期综合项目课程的师资进行有效的重点建设和培养,由于本方案的特点是高标准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集中于一门课程,带来了师资建设和培养的集中性和单一性特点,针对性强,易实施。

五、改革的成果和不足

采用学期综合项目课程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现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获得以下成果:

1、学期综合项目课程的项目任务具有综合性,辐射了本学期所有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知识,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有效解决师资水平差异带来的教学效果差异性问题,通过学期综合项目课程可对学期整体教学效果提升。

3、有效解决实践条件和资源的高效利用,使实践教学资源方便合理调配和合理使用。

4、可提升学期不同学习领域课程之间的关联度,改善学生学习思维维度空间。

5、在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降低课改压力,有限地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

实施学期综合项目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种创新的尝试,我们将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这种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2]邓海龙. 新加坡理工学院教学计划的特点及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4).

[3]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基础与课程体系创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

[4]曾文权等.基于项目外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职教论坛,2009(7).

[5]王黎明.高职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9(10).

楼盖课程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云平台;智慧校园;学生能力;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148-0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它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的胜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变化的职业核心能力。除了有针对性地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外,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来,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1 高职院校云平台智慧校园平台

“智慧校园”这个概念的蓝图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

1.1 移动学习是大势所趋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利用平板电脑和手机提前下载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回到课堂进行师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并完成练习成为大势所趋。因此,需要构建全方位支持移动学习的新平台,使学员不局限于电脑一种终端进行学习,而是实现跨平台、跨终端,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

1.2 用户数量激增,云计算平台支撑高并发访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教学网站平台的用户数量快速增加。传统网站技术无法适应大量用户访问网站,经常出现网站访问慢、资源无法打开的情况。购置的大量的课程资源无法达到良好的使用效率。云平台智慧校园方案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1.3 适应移动学习需要的手机端平台和响应式平台

学生课外的移动学习主要基于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计费、带宽特性、终端特点决定了移动学习资源不能是和PC―样的高清视频资源,而必须是体积短小、适合移动互联网点播的微课。

为了适应移动学习的发展,现存大量教育资源需要转化为适合于移动学习的手机端平台和响应式平台,同时需要引入工具方便的制作新的微课资源,并鼓励师生加入资源的建设,降低资源扩充的成本,实现资源建设的持续性发展。

1.4 支持新的沟通机制的微信互动平台

微信发展已成N原之势,大量的用户使用微信进行沟通交流。微信已不仅仅是众多手机用户的必备软件,更是一种交流方式,一种文化,很多网民已不可一日无微信。为了适应移动学习的发展和微课的应用,学习平台需要支持微信方式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交流。

2 云平台智慧校园建设助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利用教育信息化的良好时机。云平台智慧校园对高职院校人才培训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采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利用无线信号覆盖图书馆、办公楼、自修室、报告厅、实训楼、综合楼、各教学楼、学生公寓以及体育场等场所,提供室内外直接覆盖与分布式覆盖相结合,互相补充的多种不同目标区域的无线覆盖方式,实现所有无线信号覆盖区域的校园网络接入。在校园网自动办公系统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便携的智能移动终端构建移动办公系统,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办公。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化教学为实施方法,以具体案例为实施点,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同步进行。以较新的授课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学生爱学,教师乐教”。

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得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讨论式研究学习成为可能,自适应网站技术为学习提供了灵活多样学习式,使师生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成为常态。

(2)利用“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外,用平板电脑或手机从服务器上下载并学习教师预先录制的教学精讲视频,回到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交流、讨论和完成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在互联网查找网上资源并找到问题答案;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项目化学习,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探讨,逐步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更有兴趣,通过课后引导自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这种个性化学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

(3)促进校务管理信息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统一数据库,规范数据的采集、管理和统计分析,快速集成学院长期积累的数据,实现数据标准化和全域资源共享,提升资源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并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合理的技术支持。

3 总结

云平台智慧校园建设,可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水平,解决建设规模、组织管理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实现资源数字化、终端智能化、管理规范化、工作效率化、校务公开化等目标。另外,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和校园生活服务功能,融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党伟华.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难点[J].科技传播,2013,(1).

[2]亓婧.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3,(2).

[3]程聪.高职院校信息化机制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35).

楼盖课程设计论文篇8

东华大学海外留学艺术桥是东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欧、美、加、澳、意等国家艺术教育院校共同创建的国际预备课程,针对中国艺术学生进行语言与艺术基础培训和作品集辅导,目的是帮助中国学生达到海外艺术类大学的入学标准,并安全快速地过渡到海外留学生活。

一、招生对象

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二、三年级在读学生,历届高中毕业生或具同等学力者,文史类和理工类兼收,面向全国招生。

二、专业介绍

艺术设计:时装设计 纺织品设计 形象设计 建筑设计 室内设计 景观设计 包装设计 家具设计 珠宝设计 会展设计 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 影视及舞美设计

数字媒体:多媒体设计 动漫设计 特效设计 游戏设计 3D设计

影视技术:交互设计 影视制作 导演 电视编导 剪辑 摄像摄影技术

传媒:传媒学 广告学 新闻学 媒体与传播

艺术管理:艺术市场管理 文艺活动管理 艺术品鉴赏 奢侈品管理

商科类:商业服装企划管理 服装营销 设计管理 品牌管理 会展管理 时尚买手

三、课程设置

东华大学校内全日制学习,中外教联合授课,课程涵盖英语强化、学术专业课程、西方文化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语言水平,储备学术基础,提升综合素养。

作品集辅导涵盖艺术设计各主要专业,为申请海外艺术类大学提供保障。

四、学制介绍

1+3 国内一年国外三年 本科文凭

2+3 国内两年国外三年 硕士文凭

3+1 国内三年国外一年 本科文凭

五、对接大学(部分)

英国

伦敦艺术大学、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伦敦)、利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金士顿大学、曼切斯特城市大学、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城市大学、考文垂大学、哈德斯菲尔斯大学、提赛德大学

美国

罗德岛设计学院、普特拉艺术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纽约时装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旧金山艺术大学、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纽约州立大学、美国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

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西澳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拉筹伯大学

六、报考条件

具有参加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所要求的资格,符合国家的体检要求。

七、报名材料

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高中成绩单

高中毕业证(结业时提供)

IELTS或TOFEL成绩单(非必须)

免冠照片(一寸4张,二寸2张)

八、报名办法

1. 兼报

—— 所有报考东华大学的本科考生,均可兼报本项目。

兼报时间:2015年12月1日—2016年3月1日

2. 直报

——不论报考东华大学与否,均可直报本项目。

直报时间:2016年3月3日—2016年8月21日

3. 报名方法:

报名方法一:(021)51879607 全国统一报名咨询电话:400-005-2500

报名方法二:在网站首页(dh-ysq.com/)点击网上报名,按照网报提示填写并提交网上报名信息。

报名方法三:东华大学中心大楼4楼面报(到校前请提前电话或网上预约)

九、考试安排

学校将安排统一的入学测试,测试包括两部分。

第1部分为学生基本专业素质测试。

第2部分为外语测试,考核内容为外语的听力、阅读、写作基础。

考试地点:东华大学延安西路校区

考试时间:2016年6—8月,具体时间等待学院通知

注:请考生随时关注艺术桥官方网站上即时的最新考试安排、应考须知、录取结果等相关资讯。

十、录取原则

l 参加上海东华大学统一举办的入学考试成绩合格者

l 提供优秀作品并得到授课教授认可者

l 艺考成绩达到当地艺术统考合格标准优先录取

十一、考试结果查询

考生于2016年7月末登录我校艺术桥网站dh-ysq.com进行查询。

十二、入学报到

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时间和要求,来校入学报到。

十三、国内学费

英美方向课程学费:68000元/年

住宿费:600元/月

备注:以上为2015年标准,2016年费用标准请等待院校官方公布。

注意:就读艺术桥留学方向的学业所需费用较高,请考生根据本人家庭经济条件量力报考。因个人原因未获留学签证者或放弃留学者,不能转入其他统招专业。

十四、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东华大学中心大楼4楼(到校前请提前电话或网上预约)

邮政编码:200040

东华大学艺术桥招生电话: 021-51879607

东华大学艺术桥网址:dh-ysq.com

东华大学艺术桥招生办公室

上一篇:民用建筑结构论文范文 下一篇:刚架结构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