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记事范文

时间:2023-10-30 02:11:03

中秋节记事

中秋节记事篇1

2006年10月6日晴

中秋节

今天是中秋节。我上午8点钟去上声乐课,我们又学了首新歌《这里的泉水最甜》,老师说我唱得很好。下午爸爸开车带我们全家去晋祠玩,那里有许多佛像,还有山洞、泉水、草坪、野花等一些植物,晋祠好美,也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作文库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中秋节记事篇2

至董仲舒则以阴阳学说对秋冬嫁娶之说进一步加以解释阐发,其《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云:“天之道,向秋冬而阴来,向春夏而阴去,是故古之人霜降而迎女,冰泮而杀内。”王肃因之,《孔子家语·本命》篇云:“群生闲藏乎阴,而为化育之始,阴为冬也,冬藏物而为化育始。故圣人因时以合偶男女,穷天数也。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季秋霜降嫁娶者始于此。诗云‘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也。冰泮而农桑起,婚礼而杀于此;泮,散也。正月农事起,蚕者采桑,婚礼始杀,言未正也。……诗云‘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言如欲使妻归,当及冰未泮散之盛时也。”可见,王肃除了用阴阳学说解释以外,还从妇功农事方面加以论证。孔颖达总结上述诸说云:“《邶风》云:‘士如归妻,迨冰未泮。'知迎妻之礼当在冰泮之前。荀卿书云‘霜降逆女,冰泮杀内,霜降,九月也;冰泮,二月也。然则荀卿之意,自九月至于正月于礼皆可为昏。荀在焚书之前,必当有所凭据。毛公亲事荀卿,故亦以为秋冬。《家语》云群生闭藏为阴而为化育之始。故圣人以合男女,穷天数也。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农业起,昏礼杀于此。又云冬合男女,春颁爵位。《家语》出自孔家,毛氏或见其事,故依用焉。”(1)[377]诸家均以秋冬为婚礼之期,且均似言而有据,是有道理的。古人最重农业生产,春、夏、秋之季农事正忙,而霜降以后,正所谓“十月涤场”农事已毕,方可办婚事。是婚始于农事毕,止于农事起,此说应比较古老。而《卫风·氓》之“秋以为期”与《邶风·匏有苦叶》之“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即为婚期在秋、冬的明证。

郑玄则提出以仲春为婚礼之期的观点,其《周礼·地官·媒氏》注曰:“仲春阴阳交以成昏礼,顺天时也。……无故谓无丧祸之变也。有丧祸者娶得用非中春之月。《丧记》曰:己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子娶妻。”班固与郑玄同,并同样用阴阳学说作解。其《白虎通义·嫁娶》篇云:“嫁娶必以春者,春,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显然班固、郑玄均把《周礼》所载的仲春之会看作是嫁娶之时。并认为,周代的嫁娶季节依礼而行只在仲春,除非有丧葬之故,否则不可改变。由于郑玄坚持嫁娶季节在仲春,所以他把《周礼》的仲春之会也看作是举行婚礼,可能有误。依笔者之见,《周礼》的“仲春之会”是周代社会礼与俗互相结合的产物,不是男女举行婚礼之期,而是一种特殊的婚恋习俗,是男女的婚恋之期,是当时的青年男女在仲春时节可以自由选择配偶的一种婚恋礼俗。(2)[53—59]但是,在先秦文献中又确实存在春季行嫁娶之礼的记载。如下文将举《诗经》“二南”中的例子,而《春秋》、《左传》所载春季逆女之例更多,这到底该如何看待呢?

由于主张上述二说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均能从儒家经典中找到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由此而来,后人或持毛传之说,或步班固、郑玄后尘,两派学者千百年来始终争论不休。当然,也有与二者意见不同的,如《管子·幼官》在列四时之事时,就说在春秋两季都可以有“合男女”的情况;而晋束皙则提出上古嫁娶无春秋为期的规定,而是四时皆宜。唐代杜佑亦赞成束氏之说,云:“婚姻之义,在于贤淑,四时通用,协于情礼。安可以秋冬之节方为合好之期?先贤以时月为限,恐非至当。束氏之说,畅于礼矣。”(3)[59]

对此问题,当代著名学者李炳海先生则提出了较为独特的论断。他根据不同部族、地域文化的特点,参照《春秋》、《左传》所记载的某些嫁娶事实,提出先秦时代的嫁娶季节分为两个不同的系统:“一是晋地系统,迎娶时间在春季;一是周、齐、鲁系统,迎娶季节在秋、冬至初春。前者是按夏历计算,后者是按周历行事。杨伯峻先生指出:‘以《传》文考之,晋即行夏时者。'事实的确如此。至于周、齐、鲁,基本是按周历行事,有时也兼用夏历、殷历为参照。尽管如此,晋地和周、齐、鲁在迎娶时月上的差异仍然是明显的,一为春季,一以秋冬为主,两个系统不相混淆。”(4)[337]提出先秦嫁娶季节存在两大系统并行之说。并认为先秦文献记载中关于嫁娶季节的这种时月差异是不同地域产生的夏文化与商、周文化差异的体现。同时还强调指出束皙与杜佑所说先秦嫁娶不限时月,四季通常的说法是“用后代的婚俗习惯去推逆先秦的嫁娶时月,无助于问题的解决”。(5)[27]从不同部族、地域文化色彩的角度来分析各自在嫁娶时月上的不同习俗,其独特的视角确实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以至于其后再无人对此问题提出异议。

然而,针对上述观点在先秦嫁娶季节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我们通过《诗经》中的有关记载,并结合《春秋》、《左传》等史书进行了认真地考查,得出了周人嫁娶四季皆宜的结论。证明束皙与杜佑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们认为《诗经》“二南”是西周王朝直接管辖地区的诗歌(6)[20-27],其对周人嫁娶时月上的记载也必然会反映出周代婚礼的嫁娶时间礼俗。所以对此作了考察。而研究结果表明,“二南”中所反映的周人嫁娶时期,既有春季,也有秋、冬。从而证明单纯说春季或者单纯强调秋、冬为周人的婚礼之期,都是错误的。分析如下:

(一)春季嫁女

现代多数学者认为《周南·桃夭》反映了周人在春季举行婚礼的习俗。持这种说法的人往往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作为判断的根据,如说:“这一方面用艳丽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一方面比喻其出嫁的时间。诗中虽没有言及春天姑娘出嫁,但我们知道,只有在春天桃树才能枝叶繁茂,开出鲜艳的花朵,说明这位女子是在春天出嫁。‘桃之夭夭'为嫁娶之时。”(7)[236]我认为这样的联想是不实际的,因为《桃夭》共有三章,第一章言“灼灼其花”,第二章言“有蕡其实”,第三章言“其叶蓁蓁”,有花有实,而且叶子茂盛,显然只是以桃树比喻新娘既美貌如花,又会子孙满堂,是对新婚女子的祝愿之词,婚期在何时,均可适用。故与女子春天出嫁无关,不能以此作为判断嫁娶季节的根据。

然而,在“二南”中也确实反映了周人有在春季嫁女的内容。《鹊巢》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毛传:“鸠,鸤鸠。……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郑玄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犹国君积行累功,故以兴焉。兴者,鸤鸠因鹊成巢而居有之,而有均一之德,犹国君夫人来嫁居君子之室。”鹊作成巢而鸠来居是在春季,用以兴“之子于归”的季节,显然这嫁娶之时亦在春季。

《何彼襛矣》云“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又说“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这是描述王姬出嫁的场面,正直唐棣之花艳丽盛开的季节,王姬乘着雍容华贵的车子出嫁了。唐棣之花既如桃花,又似李花,桃、李之花均在春季开放,所以说明这是春光明媚的季节。

以上二诗均属《召南》,在陕之西,非为晋地,而是宗周所在,以丰、镐(即今西安、咸阳)为中心。表明周人嫁娶本即可以在春季进行。并不是只有晋地,即李炳海先生所谓的夏文化才有的习俗。

(二)秋冬娶女

在“二南”中,同样记载了秋、冬娶女的习俗。表明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亦是周人的基本习俗。

《汉广》云“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又云:“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以刈楚、刈蒌为薪起兴“之子于归”,说明婚礼之期是在秋、冬季节。

《逸周书·文传》说:“山林非时不登斤斧,以成草木之长。”《荀子·王制》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又说:“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管子·八观》:“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礼记·王制》:“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草木以时伐焉。”《礼记·月令》中有孟春之月“禁止伐木”,仲春之月“毋焚山林”,孟夏之月“毋伐大树”,季夏之月“毋有砍伐”等记载。七十年代出土的云梦秦简《田律》中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槨)者,是不用时”的条文,这是说,除了因不幸死亡需要木材做棺材的以外,一律禁止在春天砍伐山林。《管子·轻重己》云:春尽而夏始,天子令毋斩大木,毋斩大山,毋戮大渊,“灭三大而国有害也,天子之夏禁也。”《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仲冬之月,“日至短,则伐木,取竹箭”。《礼记·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也就是说,当时对伐薪的季节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说来,只有在深秋以后才允许砍伐林木。而在春、夏两季,由于草木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所以不可以随便砍伐。

这说明,在《诗经》中每以嫁娶之时出现伐薪事象,一方面因为婚礼时要点燃火把,而火把是束薪而成的;另一方面就因为正当入山伐薪的季节是嫁娶之时,因此在诗人心中也自然地把伐薪与娶女联系在了一起。说明周人的嫁娶季节也可以是秋、冬二季。

《汉广》属《周南》,在陕之东,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成周所在。成周为殷商遗民的集中地区。如金景芳先生所言:“周公克殷后,对于殷民的处理,一大部分殷余民分给了新建的宋,《史记·宋微子世家》说:‘微子故能仁贤,乃代五庚,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左传》定公四年则记载了在封鲁、封卫时,也都分给了一部分殷民。剩下的多半就是所谓‘多士'了,他们在原来的殷政权下应是有深厚基础的权门、势族,这些人则被迁于成周。《尚书·多士》就是为处理这部分所谓‘殷顽民'而发布的软硬兼施的文告。”(8)[121]从周公对“殷民”的处理,可以看出他们都集中在宋、鲁、卫三国与西周东都即“周南”一带。因此,《周南》地区人们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的习俗,是克殷后的商、周文化融合的产物,说明商人与周人在嫁娶季节方面都有秋、冬娶女的习俗。不存在周文化与商文化的地域性差异问题。

“二南”所载的这两种情况表明,古人关于先秦嫁娶季节或只在春季或只在秋、冬的说法都是不全面的。同时,由于属于周族活动的核心区域“召南”亦有春季举行婚礼的记载,从而也可以证明李炳海先生关于“晋地和周、齐、鲁在迎娶时月上的差异仍然是明显的,一为春季,一以秋冬为主,两个系统不相混淆”的观点,也是不成立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把《春秋》、《左传》中关于嫁娶内容的记载作了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代嫁娶季节统计表:

鲁公世系编年 嫁娶季节与事件 所载之书 鲁公 在位之年 季节 事件 隐公 二年 春 莒子娶于向。 《左传》 秋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 。 《春秋》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 《左传》 七年 春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春秋》 八年 夏 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辛亥,以妫氏归。 《左传》 桓公 三年 秋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公子翚如齐逆女。 《春秋》 秋,公子翚如齐逆女。 《左传》 八年 冬 冬十月……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春秋》 冬,……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左传》 九年 春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春秋》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左传》 庄公 元年 夏 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冬十月乙亥,……王姬归于齐。 《春秋》 十一年 冬 冬,王姬归于齐。 《春秋》 冬,齐侯来逆共姬。 《左传》 十八年 春 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 《左传》 十九年 秋 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 《春秋》 二十四年 夏 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春秋》 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 《左传》 二十五年 夏 六月辛未朔,……伯姬归于杞。秋,大水…… 《春秋》 二十七年 冬 冬,杞伯姬来。莒庆来逆叔姬。 《春秋》 僖公 五年 夏 夏,公孙兹如牟。 《春秋》 夏,公孙兹如牟,娶焉。 《左传》 十五年 秋 九月……季姬归于鄫。 《春秋》 十七年 夏 晋大子圉为质于秦,秦归河东而妻之。 《左传》 二十五年 夏 夏四月癸酉,卫侯毁卒。宋荡伯姬来逆妇。 《春秋》 文公 四年 夏 夏,逆妇姜于齐。 《春秋》 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 《左传》 六年 夏 夏,季文子聘于陈,且娶焉。 《左传》 宣公 元年 春 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春秋》 公子遂如齐逆女,尊君命也。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左传》 五年 秋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叔姬。 《春秋》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女,自为也。故书曰: “逆叔姬。”即自逆也。 《左传》 六年 冬 冬,召桓公逆王后于齐。 《左传》 成公 五年 夏 夏,晋荀首如齐逆女。 《左传》 八年 春 声伯如莒,逆也。 《左传》 九年 春 二月伯姬归于宋。 《春秋》 二月伯姬归于宋。 《左传》 十四年 秋 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 《春秋》 秋,宣伯如齐逆女。 《左传》 襄公 十二年 冬 秦嬴归于楚。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 《左传》 十五年 春 春,……刘夏逆王后于齐。 《春秋》 官师从单靖公逆王后于齐。 《左传》 二十二年 冬 十二月,郑游贩将归晋,未出竟,遭逆妻者,夺之,以馆于邑。 《左传》 二十六年 冬 卫人归卫姬于晋。 《左传》 昭公 元年 春 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正月乙未,入,逆而出。 《左传》 二年 夏 夏四月,韩须如齐逆女。 《左传》 三年 夏 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 《左传》 五年 春 使与令尹子荡如晋逆女。 《左传》 九年 夏 夏四月……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六月卒于戏阳。 《左传》 哀公 八年 秋 九月,臧宾如如齐莅盟,齐闾丘明来莅盟,且逆季姬以归。 《左传》

由于《春秋》、《左传》记事,均以鲁公世系编年,年分四季,季以系月,一年四季分明,时间顺序非常清楚。故据上表统计,春秋时代人们进行嫁娶的季节已一目了然。说明当时人们在一年四季之中皆可以举行婚礼,并没有春季或秋冬的规定。也没有两个系统并行之说。如上表所记春秋时代的嫁娶事件共有37次,其中在春季举行的有10次,夏季13次,秋季7次,冬季7次。事实是不但一年四季皆可举行婚礼,而且在夏季举行的次数又最多。

对于这种情况,李炳海先生认为晋国的几次夏季逆女,是指周历的夏季,如果按夏历计算则仍然是春季,而对鲁国夏季逆女的情况则解释为“可能有特殊原因,属于例外”(9)[336-337]。显然这种解释亦难以成立。理由如下:

其一,《春秋》、《左传》记录史实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排列的,如《春秋》隐公元年《经》云:“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传》也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记载了春正月、三月与夏四月,秋七月、八月,冬十月、十二月发生的历史事件。其他各年均是如此,季节、月份的时间先后顺序非常清晰,所以根据其中所记春、夏、秋、冬四季的嫁娶事实,完全可以证明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就是四季皆可嫁娶的,与实行周历还是实行夏历无关。

其二,对于《春秋》、《左传》的历法,前人早有研究。清人陈泗源云:“唐一行谓《经》从鲁历,《传》或从各国所记之日,故不同。因以知列国各自有历,亦是。今考之周、鲁历,朔率先一日。晋、郑、齐、楚之《传》所述多夏政。”又云:“《传》言夏五月壬辰晦齐灵公卒,而《经》书秋七月辛卯。杜氏云‘从,赴也。'今依历推之,则五月晦乃癸巳而非壬辰。六月甲午朔而非癸巳。癸巳朔在八月,相去两月,若曲变其法以从壬辰晦,则与襄二十年之十月丙辰朔又不合矣。窃疑春秋时有用周正者,亦有用夏正者,其各国所书日月不尽合于鲁,故《经》、《传》多不合。月每差两月,日每差一日,齐之夏五月即鲁之秋七月,辛卯与壬辰亦差一日也。”(10)[47,52]其说至确。如《左传·僖公九年》云:“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而《春秋》记载里克杀公子卓于朝,则在僖公十年,云:“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狄灭温,温子奔卫。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记载同一事件,而年月不同。即因《春秋》从鲁历,行周正。而《左传》从晋国所记,行夏正。周正正月正是夏历上一年的十一月,故《左传》僖公九年冬十一月发生的事情,在《春秋》中就为僖公十年春正月发生的事了。因此杨伯峻注曰:“《经》在今年者,《传》仍晋史用夏正。”(11)

正由于《春秋》经、传所使用的历法不同,即“《经》从鲁历,《传》或从各国所记之日”,所以《左传》所记晋国的几次夏季逆女事实,应该是按照晋国本国的历法记载的,晋国实行夏历,如成公五年夏晋荀首如齐逆女,昭公二年夏四月晋韩须如齐逆女,昭公三年夏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昭公九年夏四月晋荀盈如齐逆女。四次事件发生的时间都是夏历的四、五月间,并不是如李炳海先生所说为“周历的四、五月间,周历建子,它的四、五月正值夏历的二、三月。”即使真如李先生所说,这四次事件所说的夏季是周历的春季,也并不影响周人嫁娶四季皆宜的结论。因为夏季的时间改变,其它各季的时间同样随之改变,四季依然是分明的。因此李先生关于先秦嫁娶时月分为春季与秋冬两个系统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周人一年四季皆可嫁娶。一般说来,由于周人仲春有会男女之礼俗,青年男女往往在这时自主或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约成婚姻,名曰成婚,而秋冬至初春正是农闲时节,所以结婚就以在这时为多,亦有在夏季的。如《左传》记载,桓公三年春与齐侯会于嬴,并约定成婚,秋季即由公子翚如齐逆女。昭公三年春齐侯使晏婴请少姜之继室于晋,春季成婚则夏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也有夏季成婚,冬季迎娶的,如《左传·宣公六年》载,夏,周定王使子服求后于齐,冬即命卿士召桓公逆王后于齐。而据《春秋》记载,杞伯姬则在僖公三十一年冬季来鲁国为儿子成婚。可见,春秋时期不但结婚四季皆宜,成婚亦四季皆宜的。因此,我们认为周人的嫁娶并没有季节规定的制约,但是,虽然四季皆可结婚,由于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人们往往喜欢在农闲时节举行婚礼,所以也就有了“霜降逆女,冰泮杀内”或“秋以为期”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这些秋冬结婚内容的记载。然而荀子所说“霜降逆女”,并没有说其它季节就不可以结婚。“冰泮杀内”,杀者,减也。是说春季来临前,内御要减,故荀子下文云“十日一御”。所以李炳海先生说:“杀内即停止纳入。内,同纳。”(12)[335]解释亦误。因此,人们根据生产的需要喜欢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这应该属于农业社会的民俗内容,与礼制的规定无关。

参考文献:

(1)孔颖达.《毛诗正义》[A].《十三经注疏》[C].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377页

(2)吴晓峰.《〈诗经〉“二南”礼俗研究》[M].武汉出版社,2006年4月版.53—59页

(3)杜佑.《通典》[M].卷五十九

(4)李炳海.《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337页

(5)李炳海.《先秦时期的嫁娶季节与〈诗经〉相关多品的物类事象》[J].《河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27页

(6)同(2)20—27页

(7)王巍.《诗经民俗文化阐释》[M].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236页

(8)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21页

(9)李炳海.《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336-337页

(10)[清]陈泗源.《春秋长历》[A].王先谦.《清经解续编》[M].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一册.卷四十七、卷五十二

(1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中秋节记事篇3

2、思念象点点繁星,交织你身边;幸福象朵朵白云,堆积你心田。中秋节即将来临,送上我最诚挚的祝福!中秋快乐。

3、身虽忙,奔四方,朋友关系莫相忘。又是一轮明月圆,身在异地心相连。中秋节要到了,四处奔波的你,试着放慢脚步吧!

4、惦记无声,却很甘甜;问候平常,却很温馨;信任无言,却很真切;祝福句短,却很贴心。祝您和家人中秋节快乐!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在这个欢聚的时刻,在这个祝福的时刻,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时刻,我的朋友祝愿你快乐幸福!

6、不管你此时身在何方,抬起头看看那被你遗忘很久的月亮,因为它满载我的思念和祝福:亲爱的朋友,祝愿你中秋节快乐,幸福美满!

7、一年最圆中秋月,桂树玉兔伴嫦娥;人生最暖是团圆,翘首盼望团圆节;最美季节赏圆月,快意人生幸福多。祝中秋节快乐!

8、中秋节来了,月儿圆了,听说嫦娥也去找你了,你的好事到了,愿望就要实现了,二师兄!开门接嫦娥啦!哈,中秋节快乐无限!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中秋佳节之际,祝中秋节快乐!送一个圆圆的饼,寄一份圆圆的情,献一颗圆圆的心,圆一个圆圆的梦。

10、中秋节袁梅,轻风,徐水,皎月,朗朗中秋夜;舒缓,清澈,亮丽,爽爽众情惬。离合,沉浮,悲欢,默默同心结。

11、临一池碧水,钓几尾闲鱼,玩味人生得失,心游凡尘外,喝一壶老酒,交一群朋友,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记得别太累着自己。

12、中秋快到了:送一个如意饼,事事如意;送你一个开心饼,时时开心;送你一个童心饼,世世年轻;送你一个团圆饼,阖家团圆!

13、八月十五中秋节,狮子吼来百鸟叫,狗熊大象欢乐跳,一起来把节日闹;只有小猪静悄悄,打开手机看短信:猪你八月十五快乐!

14、中秋佳节,圆月皎洁,短信不缺,祝福跳跃,快乐如雪,纷飞不歇,忧愁全解,烦恼逃曳,好运真切,幸福的确,祝:中秋快乐!

15、中秋至,送上祝愿,一送月圆不用花钱,二送人圆没有时限,三送梦圆努力实现,四送佳缘幸福美满,五送我心愿,祝你天天开心无极限。

16、月到中秋分外明,问候祝福伴你行,祝愿你人逢喜事精神爽,人团家圆事业成,幸福安康身体硬,心想事成你总赢,预祝中秋节快乐!

17、中秋国庆喜相逢,举国上下共欢腾。中秋明月奖赏您一生圆满,国庆喜气恩赐您全家幸福。祝您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万事如意。

18、月圆,情圆,团圆节日好运连;月满,人满,他乡游子在期盼;月美,景美,祝福问候巧搭配。中秋节,友情一路相随,愿你心情最美。

19、天上有个月,水中有个月,我这儿也有个月。为送礼!现将月饼放在水中,用月光返照原理速递过来。祝中秋节快乐,月圆人更圆!

20、一年一春,春春你顺心。一年一夏,夏夏你发达。一年一秋,秋秋你丰收。一年一冬,冬冬你成功。一年一中秋,祝你中秋节快乐!

21、祝中秋节快乐,奖金多多再翻一倍,事业发达再进一步,人气直升再火一点,身体安康再棒一点,人见人爱身边美女再多一群。

22、青花台,浊酒杯,明月映疏桐;红烛台,小月饼,佳人伴清影;清菊香,桂花酿,共度中秋节;明月圆,家人聚,遥祝美时光。

23、中秋节想你是最快乐的事;见你是最开心的事;爱你是我永远要做的事;把你放在心上是我一直在做的事;不过,骗你是刚刚发生的事。

24、丰收这幸福做馅,聚集这快乐做皮,取这天上的月亮为模型,为你做这世界上最为圆满的月饼,希望你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中秋节快乐。

25、自古中秋月最明,凉风届候夜弥清。一天气象沉银汉,四海鱼龙跃水精。月到是秋分外明,又是一年团圆日,祝你们节日愉快,身体安康!

26、鲜花,或雅或艳,总栽在盆里。月亮,或远或缺,总挂在天上。情谊,或远或近,总握在手中。朋友,见或不见,总记在心中!祝中秋节快乐!

27、秋月明明亮亮,美酒清清爽爽,月饼蜜蜜甜甜,朋友热热乎乎,家人和和美美,中秋团团圆圆,幸福永永远远!祝您及家人中秋节快乐!

28、月圆也有云遮月,人生总有坎坷时,生活难免不如意,光明总现黎明时。真心感谢您,无私地给予我最关键的帮助,祝全家幸福,中秋快乐!

29、一年之中总有几个节不会忘记,一生之中总有几人让我珍惜,春夏秋冬走过四季,虽不能时时相聚,却会在中秋来临之际想念你!祝你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记事篇4

2、明月圆圆降吉祥,中秋之夜人团圆。月饼圆圆传快乐,吃在嘴里比蜜甜。美酒佳肴桌摆满,欢声笑语赏月圆。举杯同庆心祝愿,健康快乐幸福远。中秋节快乐无限!

3、中秋节至,星星告诉我,送你关怀,让你吉星高照;月亮告诉我,送你问候,让你人月团圆;我的心告诉我,送你祝福,愿你与你的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4、秋风清,秋月明,祝你每天好心情;桂花香,皓月亮,愿你事事都顺畅;笙歌响,糕饼香,送你如意加吉祥;中秋节祝你合家欢乐,幸福如意。

5、中秋节月圆人圆家圆事业圆,中秋节赏月赏花看潮观美景,中秋节吃饼品酒聚餐幸福溢,中秋节全家围桌团圆乐无穷。祝朋友中秋节,花好月圆美满幸福!

6、中秋将团圆演绎,圆月将温馨渲染,月饼将日子甜蜜,美酒将幸福碰响,百果将快乐缤纷,文字将祝福传递,中秋节,愿你合家欢乐,幸福满满!

7、中秋节月圆人圆家圆事业圆,中秋节赏月赏花看潮观美景,中秋节吃饼品酒聚餐幸福溢,中秋节全家围桌团圆乐无穷。祝朋友中秋节,花好月圆美满幸福!

8、团团圆圆中秋节,人缘月圆意满园,家人相聚欢乐多,朋友相见邀小酌。国庆紧跟中秋走,小家大家乐悠悠,五星红旗多鲜艳,爱国情怀记心间,明月照耀中华地,祝您吉祥又如意!

9、云带阴霾去,月携圆满来。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圆情圆盼团圆。游子在异地,思亲思友人,编辑短信息,祝福传千里。祝中秋节快乐,万事如意。

10、悄悄为你降临的,是好运;静静为你开放的,是开心;默默为你祝愿的,是幸福;深深为你祈祷的月,是平安;提前祝你中秋节快乐!

11、月儿圆圆思故里,月饼圆圆想爹娘,春风得意马蹄疾,朝思暮想回家乡。中秋佳节桂飘香,花好月圆秋菊黄,呼朋唤友同举杯,共贺团圆好时光!

12、别了中秋的圆月,你那千古传说的柔情恨意。不再陪你心伤涰泣。

13、八月十五中秋到,月到中秋分外明。嫦娥月宫婆娑舞,笑看人间欢乐情。吴刚捧出桂花酒,天上人间共美酒。丹桂飘香香万里,团圆欢乐乐正浓。祝愿月圆人亦圆,把酒赏月笑开颜!

14、八月十五月儿圆,家家户户庆团圆。月饼圆圆心里甜,幸福快乐乐无边;果盘圆圆装的满,白果缤纷笑开颜;美酒佳肴桌摆圆,祝福声声送不完。短信送来我祝愿,愿你中秋合家欢!

15、用牵挂当水和面,用思念搅拌成馅,用关怀挤压成圆,用真诚火候提炼,新鲜月饼一枚,马上出炉相见,送你中秋品尝,了我心中惦念,中秋节记得多吃点哦!

16、窗前明月光,祝福要成双!安康福运送,收到就珍藏!顺心如意送,珍藏就吉祥!中秋节快到了,愿你的生活甜甜美美,事业圆圆满满,提前祝你节日快乐!

17、中秋节快到了,给你选了一个大月饼,但不知你的详细地址,难以送达,不过你可以凭此短信到最近的食品店免费领取。领取方法是:拿起就跑,越快越好!

18、中秋到来月儿圆,再瞧盘中月饼圆,合家聚会家团圆,吃吃喝喝肚儿圆,祝福送到美梦圆,愿你天天挣大钱,马上就能钱包圆,祝中秋快乐,万事圆满!

19、合家欢笑绕圆桌,幸福快乐庆团圆,月饼浑圆香又甜,圆月皎皎照满园,举起圆杯饮美酒,赏月颜欢坐圆凳。八月十五情圆满,团团圆圆过中秋。节日快乐。

20、中秋之夜,赏月光皎洁灿烂;中秋之灯,红红火火最璀璨;中秋之酒,快乐温暖甜心头;中秋之愿,团团圆圆最美满。祝中秋合家团圆,幸福平安总相伴!

21、美丽的月光从遥远的天际来到人间,将她那古老的传说张扬着。那岂止是月下老人娓娓道来的动人故事,又何尝不是嫦娥奔月划过太空而书写的一首幽美诗章呢。

22、丢掉曾有的忧伤,拨开迷雾的彷徨,忘记困扰的纠结,和郁闷道声离别,中秋来临的晚上,展现新的希望,绽放特有的辉煌,释放快乐的能量!中秋快乐!

23、老友!又是中秋啦!月圆之际外面美女如云。快上街选你今生的伴侣去吧!

24、满月飞明镜,团圆家家情。又到一年中秋临,人间添吉庆。金菊怒发桂花香,佳节满温馨。喜迎中秋送祝愿,短信寄我心。合家幸福乐无尽,永远有好运!

25、我以真诚为圆心,以理解为半径,画出友情的圆。以缘份为圆心,以浪漫为半径,画出爱情的圆。以关怀为圆心,以感动为半径,画出团圆的圆。中秋节快乐!

26、你为人像中秋的月饼皮,细腻柔软!你做人像中秋的月饼陷,甜美可人!你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中秋的月饼,真想咬一口,嘿嘿,中秋快乐!

27、每年的今天,人们都要在地上种下一个球,以求得一整年的平安,幸福。那你说现在地下是不是全是球呢?为什么我挖土的时候从没看见过呢?哈哈,中秋快乐!记得种球哦!

28、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2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0、皓月当空洒清辉,丹桂飘香爱相随。龙腾盛世彩霞飞,锦绣华夏人和美。中秋国庆双节至,团圆喜庆把家归,融融情谊心头汇,科学发展迎祥瑞,祝福祖国更腾飞!双节快乐!

31、皎皎的天上月,圆圆的中秋节。脉脉星河稀,款款逢佳期。个个月饼香,片片桂花芳。依依思念至,遥遥祝福句:甜甜日子美,浓浓幸福随。中秋快乐!

32、迎中秋,庆国庆,全国人民乐融融;月儿圆,红旗展,华夏儿女心相连;共携手,创辉煌,祖国昌盛民富强;短信至,愿君安,健康快乐家团圆;双节到,祝福绕,愿你快乐开心笑。

33、八月里,桂花香,手机响,祝福降,幸福飘,团圆笑,明月皎,事业好,生活美,工作妙,喜事连,福来到,祝福您,中秋节,合家欢,全家福,享天伦!

34、八月十五月儿圆,海峡两岸盼团圆。骨肉分离数十年,不知何时能重见。心中感慨万万千,只愿统一早实现。月圆人圆合家欢,幸福生活笑开颜。中秋节到了,愿家国都团圆!

35、烦恼都飞绝,忧愁踪迹灭。中秋庆团圆,阖家偕欢乐。壬辰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愿您丢开烦恼,抛弃忧愁,归家团圆,举杯欢歌!中秋年年有,今年更快乐!

36、一条短信,一声问候,一片温馨,一点距离,一份牵挂,一颗真心,一个愿望,一起祈祷,一切如意!祝福你中秋节快乐,天天好心情!

37、月饼甜甜,直甜到人的心底;月儿圆圆,照亮每一张笑脸;美酒飘香,记录欢庆的瞬间;祝福多多,幸福时刻,愿你中秋节快乐,生活像满月一样圆满!

38、知道过节你一定会被短信包围,我就提前将祝福编辑,让它翻长城跨长江,一路闪过重重阻碍,以掩耳不及盗铃儿响叮当之势,钻进你的耳朵里:中秋节快乐!

39、有人说,思念象在两个人之间栓着一根弹力线,即使磨难、饥饿、痛苦、甚至是战争,几度摧拉,但一旦时过境迁,它仍然会收回张力,使两颗滚动的心,依然会越收越紧,越收越近。缠绵成永恒的诗画,缱卷成千古绝唱。

40、月圆之夜,赏灯观月,品味月饼,家人团聚,聊人生百态,道世间情缘,惦记远方亲朋,祝福你我传送,中秋节之际,愿你和你的家人能过的快乐!

41、风儿轻轻,桂花的香味儿在夜色中弥漫,清辉朗朗,月儿一天天变得丰满。中秋佳节,如丰姿翩翩的嫦娥姑娘,正款款向我们走来。中秋, 在我这里,中秋只是一个概念;中秋的月亮就只是一个记忆或是一个美好的梦想了。

42、你要是敢中秋节不快乐,我就把你的脸打成彩屏的,脑袋打成振动的,耳朵打成和弦的,全身打成直板的,你再郁闷就打成折叠的!

43、明月圆圆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人家团聚共聚首,品尝月饼甜心头。我在外地忙工作,难以回家恨悠悠。但愿天涯共此时,离愁别恨一笔勾。祝中秋快乐!

44、月光传递福,月光传递情。月是故乡圆,佳节倍思亲。说一句祝福,道一声平安,愿你一切都安好,幸福快乐又健康,祝中秋节快乐,万事都如意!

45、中秋到了,祝福来了,烦恼不见啦,好运相伴啦,忙碌疲倦没影啦,悠闲自在露面啦,幸福与你约会啦,福气把你包围啦,开心幸福没完没了啦!

46、祝福按着快捷键,速度赛过活神仙,复制健康与团圆,甜甜月饼做附件,吉祥如意是标签,十万火急保新鲜,深情一片胜金钱,中秋祝愿我争先。中秋快乐哟!

47、中秋节,月很圆花更香,保重身体要健康;鱼在游鸟在叫,愿你天天哈哈笑;手中书杯中酒,祝你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预祝中秋节快乐!

48、一份缘从陌生到熟悉,一份情从你我的相识起,无论距离远近,祝福的心总不改变,虽然问候很少,但心中祝愿却没有停止!祝您中秋节快乐,人月两团圆。

49、中秋月明月圆,我还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生命里每一个过客。曾是这些过客,给我生命的河流里泛起了一圈圈的涟漪,特别是感谢那些给我痛苦记忆的人,是痛苦刺痛了麻木的心灵,知道活在世上的意义所在,痛苦说明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5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51、明月几时有,嫦娥在心头,天上有你没有我,我只有叹气把泪流,不知你在哪,相拥爱人到白头,祝你中秋节快乐,天天好心情。

52、在这团圆之夜,在坐的许多老师,为了传播知识的种子,远离了故乡,亲人,耕耘在三尺讲台;许多同学们,为了吸取知识的甘露,告别了家人,朋友,求索于知识的海洋。

53、拜祭月神,祈求年年吉庆平安;欣赏圆月,寄托绵绵团圆之意;畅饮美酒,期盼天天甜甜蜜蜜;细品月饼,咀嚼幸福永远不变。中秋节到了,愿你快乐团圆。

54、中秋到:心到想到得到,看到闻到吃到,福到运到财到,中秋节还没到,但愿我的短信是第一个到,提前祝你中秋节快乐!

55、让最圆的明月陪伴你我,让满天的清辉传递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我身在何方,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中秋佳节到,又是一年团圆日,明月清风寄相思!

56、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57、“中”华中秋中国情,“秋”夜秋风秋月圆,“快”乐快意快还家,“乐”聚乐享乐今宵。敬祝中秋快乐,生活幸福,样样如意,事事美满!

58、和和美美到中秋,团团圆圆好日子,高高兴兴聚一堂,平平安安话幸福,欢欢喜喜赏明月,开开心心送祝福,愿你,中秋分分秒秒都快乐,和和睦睦人安康!

59、月正圆,花更香,保重身体要健康;鱼在游,鸟在叫,愿您天天哈哈笑;手中书,杯中酒,祝您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预祝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记事篇5

2、举家欢庆的双节日里,中秋圆圆,国庆快乐。可别忘了还有我为你祝福哦。

3、举头望皓月,凝思意中人。若得尔陪伴,一生终无憾!

4、空给人以深深的思索,您留给我的瑰宝是哲人的深思明辨,还有那从容出世的信条。

5、据最新天文消息,今年中秋佳节的月亮最圆,愿最圆的月儿带给你一个最浪漫、最温馨的夜晚!

6、开扩的思想,宽广的胸怀,迅捷的行动,惊人的效率,高质量的祝福,祝你中秋快乐!

7、快到了我要送你一个月饼。第一层体贴!第二层关怀!第三层浪漫!中间夹层甜蜜!愿你喜欢!

8、快到中秋了,祝福你节日快乐!天天拥有一份好心情,记得给我打电话啊!

9、掬一捧水,月儿在手中,许一个愿,思念在心中,送一个祝福,短信代表我心意。祝愿中秋千里共婵娟。

10、看到那轮明月,就想起远方的你;沐浴月辉的温馨,就感受到你那灿灿的笑容。亲爱的,我想你。

11、客户就是上帝,上帝也有情义,情义印在心里,心里时常惦记,中秋佳节将至,祝节日快乐,合家团圆!

12、客岁方月时,花灯亮如夜;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本年方月时,月取灯照旧;不见客岁人,泪湿春衫袖。

13、看着天上圆圆的月亮,想着远方美丽的你,虽然我很想你,但我不会寂寞,因为我与你在分享同一轮明月。

14、九月金秋时节,又是一年佳节来,一个花好月圆的中秋之夜,遥寄祝福送我可爱的朋友:月圆人圆事事圆!

15、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水越流越清,世间沧桑越流越淡。祝吾友中秋佳节过得开心!

16、举头望皓月,低头思尔香,圆月明我心,思你时倍增,遥借千里月,寄我相思勤,祝:中秋快乐!万事圆满!

17、聚喜玛拉雅之阳光,拢天涯海角之清风,拮冈底斯山之祝福,吸比尔盖茨之财气,作为礼物送给你,祝你快乐!

18、据知情人士透露,因被嘲笑上升星座是处女座,新疆人李亚鹏今天下午骗王菲吃了一个五仁月饼。现在看来是真的。

19、就是两份美满,原来朋友的幸福是彼此的!一人美满,全都美满!中秋节到,为了彼此美满,我真心希望:你一切美满!

20、就算电池没电了我也豁出去,就算电磁辐射了我也要坚持,就算短信堵塞了我也要尝试,中秋节一定要祝你节日快乐!

21、就要爱,借着中秋佳节,说出内心的情话,爱你的家人,爱你的朋友,爱你的工作,爱你的生活,愿你的生活充满爱。

22、可记得那年红旗飘扬,我们豪情万状,共为祖国发下宏愿,为此不惜自己的一切。如今往事如烟逝,曾记否故人我。中秋快乐。

23、酷暑去,天气凉,北雁正南翔;仲秋至,寒气涨,朝夕时分添衣裳;佳节到,联络忙,发个短信把你想国庆快乐!中秋快乐!

24、酒越久越醇,情越陷越深,友越久就越真,花越开越艳,月越圆越亮,你越念越想见。中秋节到了,愿我的朋友中秋快乐,幸福团圆!

25、酒杯里倒满了吉祥,笑容里装满了如意,果盘中溢满了快乐,月饼里裹满了甜蜜,圆月上写满了团圆,中秋佳节,愿你合家欢乐,幸福美满!

26、客户客户我爱您,衣食父母就像您,中秋月圆想念您,月饼呈上一起尝,嫦娥奔月来见您,飞黄腾达就到您,中秋时节祝福到,全家幸福身体棒!

27、客户您好,中秋将至,特送祝福,吉祥如意,跟您相伴,幸福快乐,与您相随,大富大贵,伴您左右,你我合作,财运昌盛,中秋快乐!

28、快乐被繁忙的人忽略,被忧伤的人忘记,被愚蠢的人舍掉,被理性的人发现,被感性的人创造。十一来临,做一个感性的人,去创造快乐吧!

29、快乐怎么能没有力气,爱情怎么能没有勇气,梦想怎么能没有志气,十一怎么能没有运气,发条短信给你加油打气,祝你顺顺利利有个好脾气。

中秋节记事篇6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俗称中秋节。“中秋”意为秋天之半,一秋之中。中秋节还被称之为月节、拜月节、团圆节、八月节,以及追月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简单介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的简单介绍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月饼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习俗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族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东京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彩的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之中少见。显官和豪门,都在自己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铿锵,至晓不绝。一般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并且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冰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如繁星”(见《武林旧事》)。而“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常娥,圆如浩月。”(见《新编醉翁谈录》)

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云:“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起源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记事篇7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但是中秋节意义是什么呢,这个还需要我们去了解一下了,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欢迎阅读!

中秋节的意义是什么中秋又叫仲秋、月夕,应该说,是华夏民族岁时节日系统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民俗节日。中秋节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从上古时代就有的月神信仰衍变而来的敬月习俗,以及流传几千年的祭月之风,它实际上是华夏民族的“祭月之节”,这个节日保存着先民古老的天地人和的哲学思考,蕴含着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敬月信仰。《周礼》中即有“中秋献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说法,但那时的“中秋”只是单纯的月令时间,并无节日之意。中秋成为节日,是唐宋以后的事。嫦娥奔月、金蟾玉兔、吴刚折桂的美好传说,还有月饼起源与元末起义之事等等,无一不是附着在中秋节上面的美丽传说,这些美好传说与故事,又进一步丰富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家人团聚,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因为家族生活的关系,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从而较早形成了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家庭成员的团聚成为家族生活中的大事,民俗节日就为民众的定期会聚提供了时机。在传统年节中都不同程度地满足着人们团圆的要求,如除夕的“团年”、重阳的聚饮等。

祭月拜月,庆祝丰收。唐宋时期的中秋是一般的社交娱乐性节日,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玩月。明清时期节日性质发生变化,人们同样赏月,但似乎更关注月神的神性意义,以及现实社会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与经济关系。中秋是丰收的时节,人们利用中秋节俗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庆祝。

分享、馈送“团圆饼”。中秋节令食品是月饼,月饼在民间称为“团圆饼”。中秋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为了加强家族、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互相馈赠礼物,月饼就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信物与吉祥的象征。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民俗活动1、拜月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2、祭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3、赏月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4、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5、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6、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7、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8、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9、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10、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中秋节记事篇8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了。不过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这一天,王公贵族出外打猎,将所获猎物奈把宗庙。唐化,各种书籍中均不见中秋故事的记载,。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那时的中秋节“责家结锦台钳,民间争占酒楼”,就是贫穷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 欢”。从此,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中秋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

那么,中秋节的由来演变如何?诸家说法不同,主要有下列几种:

中秋节的由来之一:“嫦娥奔月”说,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记载:“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药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人们对嫦娥寄以同情,说她登上了天帝的后庭,十分寂寞。所以在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日夜的赏月改称为祭月,期盼嫦娥回归人间。

中秋节的由来之二:“时令节气”说,近人考证,“中秋”一词,始见于春秋末年《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

《长安玩月诗序》记裁:“秋云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赡魄团,放曰中秋。”这就是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由于这一天恰是三种之半,所

以叫中秋节,民问***俗称八月节。是夜,月亮最明、最因;月色也易美好,千家万户围坐在一起观赏月色,共享天伦之乐,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

不过,汉代的中秋节定在立秋之日。这天,王者出猎,以所获祭宗庙包。到了唐代,各种类书中备载四时十二节令,单单没有中秋节的故事。

而在宋人的笔记中,中秋节的记载就屡见不鲜了。宋代的中秋节,不用说富贵人家,就是贫穷的市民也是“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中秋节晚上,“膂力儿童,连宵嬉戏”。由此可见,中秋节在宋代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

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日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把以毛豆鸡冠花。

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凋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恐怕还不肯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又称八月节,是农历一年中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由于八月十五在秋季七、八、九三个月,是居中的日子,所以叫做“中秋节”。提起中秋节的习俗,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月饼。

中秋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

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 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中国南方、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在中秋节夜晚提灯笼. 或將燈籠掛在門前。或将灯笼挂在门前。

在台湾,阴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是个重要民俗节日,全台湾放假一天。至今,台湾一般民众仍普遍有赏月吃月饼、柚子的习惯。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中秋节各地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之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

中秋节的习俗之兔儿爷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中秋节的习俗之烧塔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博饼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

日本的传统的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也叫中秋名月、芋名月。但是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日本人也会赏月,称之为“月见”.

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

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上一篇:电话推销范文 下一篇:我心中的未来世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