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08 08:54:15

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篇1

【关键词】幼儿 美术 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03-01

笔者在幼儿园观察时发现,现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已不像以前一样让孩子们“依样画葫芦”只知道临摹了,而是让孩子们按照自己所想的,所喜欢的去画自己想画的,不再束缚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这样对于幼儿的发展是很有利的。同样,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让孩子们自己创作,对于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

董跃彩说:“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它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借画画来表现、舒展自己的内心的意愿和情感,培养美的情操,陶冶完美的人格。”由此可见,幼儿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它不以幼儿掌握扎实的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力求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美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美术,学会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幼儿美术教育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们对美术的兴趣,让孩子们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

1.以培养兴趣为主

帮助幼儿喜爱美术,让他们有较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也就是说,成为未来的画家并不是其目的,让他们有生活和艺术的兴趣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2.以想象力丰富与否为判断优劣的标准

幼儿美术作品的评判标准并不是孩子们画得像不像,而是看他是否有拟人化的想象能力,是否有新奇的表现力,能否运用鲜艳的色彩进行多样搭配,是否有稚气十足的韵味,是否有丰富的画面表现等等。

3.教育场合无处不在

幼儿美术教育还影响着其他教育的发展,它不仅增强了幼儿的作画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还促进了其他能力的发展,像幼儿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我们应该把幼儿的美术教育贯穿到幼儿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去。

三、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忽视幼儿绘画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和性别差异

刘志红、李运萍说:“儿童绘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涂鸦阶段,图式阶段和写实阶段。”图式这个阶段的幼儿在绘画中具有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按照个人主观经验来反映对象。另外,幼儿个性和性别的不同,对绘画对象的兴趣亦不同。一般而言,男孩子多喜欢画汽车、飞机、机器人等,女孩子则多喜欢画花、小鸟、房子等。我们有些教师不去分析研究幼儿绘画的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和性别差异,一味的强调统一,强调成人化,强调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灌输法,使儿童画失去了自然和童真。

2.忽视幼儿在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一部分教师急于求成或顺应家长要求,强制幼儿学绘画,不管孩子的兴趣如何,也不管孩子是喜欢画小猫、小狗,还是愿意画汽车、飞机……张小红说:“大量运用‘简笔画’培养出来的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式样,它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思考或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失去了孩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最重要的是对孩子潜在的创造力的扼杀和自我创造意识的摧毁。”

3.忽视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的启发引导

有些教师按照幼儿要自主作画的教育模式来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可是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而且教育活动也不成功。究其原因,在于幼儿毕竟还小,我们虽然要让孩子不按照一个磨子去作画,但是有些幼儿还不能直接进入状态去画画,或者说还不能独立去想自己到底该画些什么,这时老师就不能完全放任孩子,应该在旁进行引导,提供帮助来让孩子完成创作。

四、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育

分析了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后,接下来笔者主要侧重于探讨如何开展幼儿美术教育。

1.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苏次娥说:“兴趣往往是做事情的动力,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兴趣是幼儿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我们应该让幼儿感觉在涂涂画画中能获得乐趣,在玩泥巴或制作工艺品的过程中能获得成就感,在剪纸片、折纸条的时候能获得愉悦感。”孩子天生就具有好奇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他们对于美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培养孩子们天真活泼的观察能力

幼儿对美术产生兴趣后,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因为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幼儿绘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之前,应该先调动全体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有步骤、分层次地仔细观察,并对绘画的布局、颜色、明暗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幼儿观察。

3.独立思考,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美术教育不但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而且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发展的操作教育,更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因此,美术教学不只是教给幼儿绘画知识、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教学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其创造能力。

4.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要尽量注意循序渐进

在进行美术教育时,不可以急于求成,要按照步骤一步一步进行,先从简单的、容易的开始学起,逐渐过渡到难的、复杂的,若只顾完成教学活动,不管幼儿的能力,不按步骤,这样只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对幼儿和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五、总结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它使幼儿的人格得以塑造,智慧和创造力得以培养。它还可以增强幼儿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幼儿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理性学科,它主要是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唤起幼儿“创美”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要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出发,以启迪创造意识为目的,在此过程中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和主体性的培养,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志红、李运萍 《浅议幼儿美术教育》 幼教天地(基础教育研究) 2004年9月 第45-46页

[2]董跃彩 《幼儿美术教育的思考》 安庆科技(交流与探讨) 2006年第1期 第41-42页

[3]张小红 《幼儿美术教育评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科教论坛) 2007年总第457期 第74页

幼儿美术教育篇2

教师在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美术活动给幼儿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能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满足,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进行这样一些探索。

1、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机教育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抓住幼儿的兴奋点,因势利导。教师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来吸引幼儿进行活动,并在操作中练习基本技能。

2、开发工具和材料,刺激幼儿的创作欲望,所有的工具,都应放在较矮的架子上,幼儿可按需要随意取用。此外,还要收集种类繁多,可以用于美术作品制作的材料,让幼儿能发挥想象,尽情的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构图和塑造。教师应对幼儿做积极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意愿。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与幼儿的交流,找出幼儿的兴趣点,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从幼儿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生活和大自然的美。

4、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教育环境。美术活动环境的创设应加强游戏性,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兴趣,减少绘画过程中的枯燥、乏味,让绘画真正成为幼儿喜欢的游戏,让游戏成为幼儿不可缺少的生活。例如,布置一些幼儿喜欢的情境,放一些幼儿喜欢的玩具,多种美术材料以及幼儿喜爱的美术作品等等。

5、采用多种形式,如涂色、粘贴、印画、泥塑、折纸、雕塑、编织等加强幼儿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幼儿的作画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用美术

6、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通过看看、想想、做做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学习。让幼儿边观察边对比边操作,自我思考、自我纠正。在这种自我学习过程中,幼儿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不至于因尝试失败而丧失信心。在这些探索过程中,孩子不仅掌握了一定技能,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获得知识。

7、美术活动的延伸,可以培养幼儿大胆参与的精神,幼儿看到自己创造的价值,有成就感。幼儿通过画画、剪贴而制成的手指木偶,可以在语言活动中讲故事。幼儿的美术作品极大的美化生活环境。它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使幼儿自由地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对于言语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我发给幼儿数张彩色纸,想看看他们能用这些彩色纸折出哪些形状。我的这个活动设计启发了孩子们,他们折出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很多几何图形和一些不规则的图形,还充分展开想象,如三角形像雪花,正方形像桌子,长方形像饼干等,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开始玩组合图形:有的用椭圆形和正方形组成房子,有的用长方形和圆形组成大客车,有的折出不同形状的鱼,有的拼贴组合成春天的景象等等。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各种事物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正是幼儿园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幼儿美术活动中的操作与实践应该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关键。

幼儿美术教育篇3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论文【一】

亲子教育活动是学前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亲子美术教育活动则在亲子教育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亲子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园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家长、教师、同伴)的互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有益的知识技能经验。但是,我们经常看到:在亲子美术活动中,家长只是陪衬,又或者是家长包办而孩子在活动中则成了闲人。那么在亲子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可以如何更好的开展亲子美术教育活动,使活动真正发挥亲子美术教育的作用而不仅仅只是走个形式呢?现结合园所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经验,浅谈如何开展好亲子美术教育活动。

【关键词】亲子美术 教育

学前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越发凸显其重要性,而亲子美术教育是其一种最能体现家园共育的活动形式,旨在幼儿在与家长、教师、美术材料的互动中,掌握美术技能,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因为亲子美术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亲子美术活动深受许多幼儿园教师的喜爱,在幼儿园的美术展示活动中,经常看到亲子美术教育活动,幼儿园的环境当中,也处处都可以看到亲子美术作品的展示。然而我们发现,许多亲子美术教育活动都只是打着亲子的幌子,走形式,事实上名不符其实,例如,在亲子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

镜头一:活动中家长只是陪衬,回答问题的是孩子,动手操作的是孩子,而家长在活动中默不作声,顶多只是帮孩子拿拿工具,填涂颜色,而且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缺少交流,没有合作,两者完全的剥离开来,只是为了亲子而把家长和幼儿硬凑在一起开展美术活动,其实活动中有没有家长都无所谓。

镜头二:家长乐此不疲地盲目包办,孩子在活动中则成了闲人,或者是家长指挥孩子做这做那,孩子则毫无思考,也就没有得到任何发展。

那么在亲子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可以如何更好的开展亲子美术教育活动,让亲子美术教育活动不仅仅只是走个形式,而是真正实现亲子美术教育的作用呢?那么以下将根据我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关于如何开展好亲子美术教育活动的看法。

一、选择生活中的主题激发兴趣、适合亲子。

1.俗话说:艺术源自于生活!所以选择的主题内容,首选来自于家庭生活的内容,最好是家长和孩子都熟悉都感兴趣的,这样更容易引起幼儿和家长的共鸣。

2.其次,内容选择要照顾到家长和孩子的水平,要有家长发展的空间,也要有孩子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弹性大,有家长和孩子合作的可能。我们特别强调合作这个词,只有难度有梯度了,家长和孩子才有合作的可能和兴趣,否则太简单了,家长觉得没意思,孩子也都能自己完成,根本不需要家长参与,也就失去了亲子美术的意义;太难了,孩子做不了,必然出现都是家长指挥幼儿去做的现象,忙坏了家长,孩子却只是扮演木偶的角色,没有思考,没有体验,没有从中获得有有益的经验。

二、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积累丰富的相关经验。

我们会经常发现,在亲子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爱发言,而家长普遍都是聆听者,又或者当家长发言时,说得内容孩子们都听不懂,大人和孩子都各自说各自的,没有共鸣点。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家长和孩子在活动前期没有共同的情感体验,没有共同的知识经验做支撑。

我们在活动中总结出来一个经验:亲子美术不仅仅只是一次集中教育活动的亲子美术,而应当是基于开展了一系列围绕活动主题的亲子活动为前提的亲子美术教育活动。也就是说,通过这些系列的亲子活动,把孩子和家长的生活、情感、技能以及幼儿原有的美术以外的其他领域的学习都很好的发生一个关联,整合多领域的经验,这不仅为幼儿和家长提供了许多交流的机会,满足了他们感受美、发现美、了解美、探索美的欲望,也为孩子在亲子美术教育活动中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愿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更新教育观念,三者有效互动。

1.清晰的角色定位

教师、家长、孩子形成教育的共同体,不要过度去强调谁是教育者,谁是受教育者,因为不一定都是老师和家长教孩子,孩子也一样可以成为家长的老师。我们总希望大手拉小手,可有的时候小手也可以拉大手,老师和家长都要学会往后退。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孩子也会启发你,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表现技法甚至比有的家长懂得更多,很多材料家长不知道怎么用,而孩子都能当家长的老师;有的时候孩子们凭直觉思维所搭配出的颜色、构成的图案,往往比成人的想法更稚趣、更具有创意。

2.互动的活动过程

老师和家长总是怕孩子做不好,活动中一看到孩子的线条不够美、色彩不够好就直接打断孩子的创作,试问:在活动中总是被打断、被纠错,孩子们会开心吗?老师和家长总是充当检察官的角色,会享受到亲子绘画的快乐吗?肯定不会!其实只要不过度关注技能,同时多关注美术活动的人文性和愉悦性,意识到这不仅是完成一个美术活动,更是通过这个活动创造出很多家长和孩子的接触机会,一起来当探索者,一起去感受美、发现美,一起商量如何更好的表现美,然后一起找材料,一起创作,这样才是亲子美术的真正乐趣。所以,请家长和老师都要更加有耐心一些,掌握一些方法,学会启发孩子,学会给孩子建议,不漏痕迹地给孩子指导,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相信孩子会做得更好。

四、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幼儿和家长的情感体验。

1.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根据活动的内容设置相关的活动场景,多渠道让幼儿和家长感受美,从而激发幼儿和家长兴趣,调动幼儿和家长的已有体验。例如:布置主题场景;展示幼儿与家长收集来的与该主题相关的图片、物品;展示之前相关的作品做分享,最好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完成的作品等。

2.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在与幼儿和家长的互动中,围绕活动目标准确的抓住困惑点和矛盾点,抛出问题让幼儿和家长都来思考,启发幼儿和家长利用已有的美术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特别强调在引导时,要注重幼儿和家长相互交流。

五、投放种类丰富的材料,给幼儿和家长想象创造的空间。

在中国,大部分家长都比较少接触美术活动,可能很多材料孩子知道而家长却叫不出名字,可能材料的使用方法孩子会而家长却不懂,这是一个很棒的契机,我们可以投放丰富的材料,一来既可以让孩子从弱势走向强势,给孩子们当小老师的机会,促进家长和幼儿的互动,同时,丰富的材料意味着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在材料利用上,可以引导家长和幼儿发挥想象,做足材料的文章,给幼儿和家长无限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六、提供多样化的范例,促幼儿和家长表达交流。

家长和幼儿欣赏的水平和层次是有很大差别的,可能大人喜欢的东西,孩子不喜欢,孩子喜欢的东西,大人看不上。所以,在活动中需要多提供一些多样化的范例供幼儿和家长欣赏,让幼儿和家长都有得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大胆表达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让家长和孩子互相了解需求,了解喜好,了解创作的想法。反之,如果范例品种太单一,或是太少了,孩子和家长没得选择,表达的也就是那几句话,活动的氛围自然就显得压抑苍白。虽然有的时候会担心范例局限了幼儿和家长的思维,但是任何创造都是基于模仿的为基础的,退一步说,即使是模仿,也不可能做出一模一样的作品,多少都会有创新,所以提供多样化的范例是很有必要的!另外要特别注意,活动中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幼儿和家长欣赏和交流。

七、营造交流平台,引导幼儿和家长正确评价。

大部分人会认为,有了家长的参与,美术作品的视觉效果一定会很好。其实,一旦这么认为,那么家长和老师在看作品的时候,大家又会同样用画得好不好、像不像来评价作品,我们的孩子们习惯了这样的方式,也就只会麻木的用这样贫乏的词汇来分享自己的体验,模式化的去评价作品了。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出现,建议在展示交流环节,先不急于对作品的视觉效果作出评价,可以先从人文性、愉悦性等方面来评价,关注亲子美术活动所带来的情感体验,注重孩子和家长情感的抒发,例如:让每一个家庭来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解作品名字的意义,分享在创作过程中和爸爸妈妈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等,充分挖掘美术活动中所隐藏的人文教育价值。这样每一幅作品都因为有了幼儿和家长所赋予的情感和思考,变得有灵性、有思想、有感情,作品也就生动起来了,然后再从作品的视觉性和实践性方面来交流,幼儿、家长和老师一起从色彩、线条、构图、材料使用等方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通过交流共同获得有益的知识技能。

八、关注美术亲子教育活动价值的延展。

在一次美术亲子教育活动结束后,不要急着就此画上句号,其实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做,例如:可以把交流评价中的问题带回家思考,一家人共同商讨,继续创作,循环分享;可以亲子共同通过上网、实践操作、阅读等方式丰富相关的知识技能经验,探索新方法、新材料,创新表现;可以将活动中的作品作为礼物向亲朋好友表达心意,促进社会性的发展……总之,我们可以采用很多方法延伸亲子美术教育活动的价值。

综上所述,亲子美术教育活动只有充分意识到亲子美术教育的意义、作用,并且做到幼儿、家长、教师三位一体共同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交流美、挖掘材料创造美,最后一起分享美,那么我们的亲子美术教育活动才能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论文【二】

思维是人类最绚丽的花朵,而想象和幻想则是这朵绚丽花朵的花蕾。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形象思维走在抽象思维的前面,想象和幻想则走在理性的前面。人类在“幼稚”期肯定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从遍布世界各地的远古时代人类的出土文物中,从那些图腾、神灵中,无处不见早期人类的神奇幻想和想象。

想象和创造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创造是艺术的灵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则更注重对幼儿艺术情感的熏陶。主要渗透于文学活动、美术、音乐、科学、数学等一系列领域中。让幼儿欣赏美的语言,画一幅合情而不合理的画,感受一段音乐表现的情景,提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这些都是幼儿想象发展的良好途径。

瑞吉欧教育经验中的“一百种儿童语言”特别强调了美术这一特殊语言。它是人脑思维的外在表现,而且最能反映儿童想象创造的结果。因此应充分利用好美术活动的契机,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专家认为:美术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确实比较有利,但要看什么人去上,怎么上。由此可见,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还必须注重方式方法,才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带领幼儿迈开想象的第一步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求知成材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和左手工都有一定的兴趣,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调动、培养和运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1、取材于幼儿生活经验。

人的想象力,包括艺术想象力,是从生活中来。现实生活为想象提供了基础。而幼儿感兴趣的也是周围熟悉的事物。幼儿园的一草一木,老师和小朋友,我的爸爸和妈妈,以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爱吃的水果、喜欢的游戏,《过年了》、《运动会》等都是幼儿经历过的感兴趣的话题。当然幼儿积累一定的绘画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2、运用于幼儿的所好。

活动前,经常有幼儿这样问:“老师,今天画什么呀?”说明幼儿对绘画的内容十分感兴趣,急切想知道。这时教师不妨试问:“你想画什么呀?”幼儿将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讲述。有的说画大狮子,有的想画童话世界……。幼儿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幼儿的这种情感体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经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想象空间。教师可根据幼儿提供的题材作一些范画,满足他们想象愿望,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的灵感。

3、借助于语言的功能。

语言能激起人遐想,调动人的思绪积极向上地遨游在想象情境中。它是培养想象力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平时多给幼儿讲述童话故事,让幼儿创编故事情节,围绕一个素材编一段完整的情节,如拎着篮子的小猪画面让幼儿展开讨论:今天小猪阿姨要去干什么?她到哪里去?路上会遇到什么事情呢?幼儿各持己见,答案各不相同。教师及时鼓励他们发散思维。一方面幼儿受到情绪感染,另一方面,通过想象,头脑中再现故事的画面并且反映在画纸上,使幼儿的语言绘画能力同时得到发展,让幼儿学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二、注重幼儿美术活动的成果,激励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艺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创新,美术活动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方面首先要超越自我认识,提高创新意识。

1、正确看待幼儿的自我体现。

儿童往往比成人更赋予想象。大人和孩子看同一幅画,大人看了就认为这是一幅画,他不会去想什么太多的事情。而孩子呢,看着看着,就会想:旁边是大海,还有别的什么。成人看孩子的画,觉得杂乱无章,会用不理解的态度点评它。但不妨静心听听孩子是怎样给自己的作品加以语言描述,赋予它生命的。有一只自动笔上画了两根线,他说:我设计这样一种笔,两根导线插在人的大脑上,人想什么就写什么,这样人就不累了。再有一个小女孩画一个在飞的人,画面简单而且也看不出什么。她说:“我想着人飞到天上去,相小鸟一样,看着山和水。”多么美妙的想象!这时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也许艺术之花就从这里绽开了。

2、激发幼儿体验想象的乐趣。

想象的内容反映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他想什么就画什么。有些孩子缺乏这种情感流露,无法在他的作品里宣泄情感。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幼儿渐渐产生幻想的动机,赋予他们想象的能力。让孩子欣赏一幅同年龄具有创造水平的画,一支带导线的笔两根导线插在人的大脑上。我借助于画面利用情境语言来引导想象力缺乏的孩子:闭上眼睛,现在你好象戴上了这支笔,写了很多很多字,累吗?一点儿也不累。让幼儿感受笔的神奇功能,起到幻觉的作用,从而激发想象的愿望。

三、提供幼儿美术活动的渠道,帮助幼儿拓宽想象的思路。

艺术欣赏的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就像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在重视其它美术活动对幼儿想象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欣赏活动也不可忽视。

1、合理利用抽象作品的幻想功能。

抽象作品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天空。如西班牙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幼儿欣赏时创造性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说:“我感觉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又如英国画家戴维帮伯格的“阳光下的树”同样是一幅极赋想象的作品。有的幼儿说:“火山爆发了,石头都被烧化了,红红的,像张开大口的老虎冲下山冈。”还有的说:“这是一床金色的被子,躺在被窝里甜甜地睡,梦见我在花丛里跳舞。”在欣赏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绘画活动。让幼儿自己设计“鞋子车”、“我喜欢的房子”、有的设计的房子是水果型的,有的房子挂在大树上,是为小动物准备的。让幼儿设计京剧人物发型,幼儿可以不受常规的约束,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2、积极评价名家作品的艺术效果。

选择著名画家典型的作品,如凡高的《向日葵》,明快的色彩变化给幼儿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像一团火在燃烧,暖洋洋的。毕加索的自画像,幼儿通过讨论、猜测画家的心境和个性特点,并用“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个看法……”等等积极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想象和幻想是创造性的基础。想象是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大脑中产生许多新的形象。它离不开人的现实生活经验。而幻想大多和自己的希望联系在一起。幻想是指向未来的。科学的、积极的幻想就是理想。幻想的内容更多的是头脑中想出来的而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事情。根据幼儿的想象和学习的特点,我认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现状还存在着这样两种弊端:

(一)创造性匮乏

现在的美术教育活动大部分还没有走出误区。老师画一个苹果,孩子都照着画一个苹果;老师画两片叶子,孩子也跟着画两片叶子。老师让孩子仔细观察范画中动物的外型特征,区分五官和四肢的位置,然后一点一点临摹。教师过于重视所画物的比例关系,根本就没有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

(二)想象脱离实际

幼儿的想象源自现实生活,是生活经验的艺术加工和美好愿望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夸张地捏造与幼儿经验脱离的空洞世界。幼儿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完成大幅的并不能理解的怪兽,外星人类,追求无根据的想象。那将是对孩子童心的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较好发展。

幼儿美术教育篇4

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与目的,幼儿美术教育的个体和目的又是与幼儿教育的个体和目的辩证统一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幼儿教育目的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顺利进入义务教育阶段作好准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又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与美术的特征紧密相联。这一特点反映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与其他科目或领域的教育目的的差异性。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包括创造、欣赏和评价视觉艺术三个方面:

(1)创造视觉艺术

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美术表现是幼儿的基本需求。他们有创作这种艺术作品的冲动,对美术活动有更多的自觉性、依恋性。通过创造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提高使用和掌握美术材料的技能,理解运用美术材料的过程;(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方式使用美术材料;(3)有强烈的动机参与美术创造活动;(4)发展选择和运用材料进行有目的工作的能力以及通过视觉艺术组织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创造视觉艺术的目的既强调儿童的自我表现和自由创造,实现顺应儿童的天性;又强调了儿童运用和掌握所必须的技能技巧,旨在促进幼儿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的有序轨道。在给予孩子体验的空间时,我们要坚信孩子的天赐才能,坚信美是可以依靠情感,任由心灵来表现的;让他们通过绘画,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去体验心与大自然的对话、体验自然带给人的感动、体验把最想画的东西画出来的快乐,体验因表达美而得到的自信、体验把美与他人分享的快乐,从而体验到——创造的幸福。

(2)欣赏视觉艺术

教育能使人的审美水平达到新的境界,包括提高对视觉艺术的感性认识、扩大视觉艺术的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人格。通过欣赏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认同和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视觉艺术工作;(2)理解和接受视觉艺术创作的不同目的和表现手法;(3)通过活动,熟悉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例如线、形状、颜色、质地、平衡等等;(4)培养在生活中追求能唤起良好视觉意象的事物的动机。

欣赏视觉艺术的目的同样具有尊重幼儿爱美天性和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两个侧面。当我们带着他们面对一幅悬挂在眼前的作品,孩子对它的颜色、构图会充满了直觉,让他们把这种的直觉说出来,这就是对我们孩子蒙尘的眼睛和心的洗涤,有时是对我们成人已世故化的标准的颠覆,你会惊奇地发现:许多的感觉正被这样的直觉激活着,同时也请用美好的语调转诉给孩子,,他也许知道这个画家是怎么回事,也会理解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 而对于作品的风格和形式,包含色彩、造型,在听孩子说完后,打开那个把感觉深藏的角落,与孩子一起看,一起评说,配合他的直觉,就是很好的启蒙了。

(3)评价视觉艺术

幼儿不仅需要学习创造和欣赏视觉艺术,而且需要学习评价视觉艺术,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美术创作。通过评价视觉艺术,应让幼儿:(1)探索和初步理解人们创造美术作品的立场和角度;(2)命名和讨论视觉艺术的基本内容;(3)感悟美学原理,发展初步的审美意识。

评价视觉艺术的目的主要强调通过教学让幼儿获得评价视觉艺术的能力,使幼儿评价视觉艺术的标准日趋接近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但这一目的的达到必须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幼儿美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

正规的教育或者是生活的现实已经使很多人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感觉,我认为真正不可救药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大多数是被教育得误以为自己没有了感觉,其实它就深藏在某个角落,等待你让它出来的某一刻。有时是对我们成人已世故化的标准的颠覆,你会惊奇地发现:我们现在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儿童美术理论的基础构建已落后了数百年,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的崛起使儿童艺术首次得到高度重视,理论界的学者们从对"儿童艺术家"们浪漫式的好奇迅速发展为美学领域的深刻研究,经历了不同流派的变迁,令人尊重的传统与革新精神共同发挥作用。理论指导着教育理念的方向和实验,其结果又推动着美术理论的深化和教育纲领的演变 "事实上,我们依赖艺术帮助我们实现人性的完整。我们深信了解艺术和艺术实践对儿童精神思想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艺术与教育一词的含义是不可分的。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缺乏基本艺术知识的人能够表明自己受过真正的教育。而今我们在评价时必须加强自生的学习和对儿童绘画的研究再正确实施评价。

幼儿美术教育篇5

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兴趣,激发幼儿创造力

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尽量找一些有特点、比较新奇的对象,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也要尽量让他们看到其中新奇的一面。例如:在观察小鸡时,可以问得细一些:“你看看这只小鸡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眼睛下面有什么?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呢?”这样,幼儿就可以观察得更完整些。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1、内容的选择。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发现:幼儿期的孩子常把具有明快色彩的作品作为自己喜欢的对象。在欣赏活动中,儿童对抽象作品所作出的热烈程度,他们对线条、形状、颜色的直觉感受和把握,他们就作品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表现性方面所展开的丰富想象,很多时候是教师和成人所不及的。如:在欣赏马蒂斯《爵士乐》作品时,作品中变形、夸张的图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帮助了幼儿对色彩、线条、形状产生了美的感受与体验。

2、作品的分析。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讨论是随意的、自由联想的、由感而发的。因此,对幼儿的美术欣赏的指导,必须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欣赏技能和审美概念。在分析作品中,不应看到教师的灌输与教师的权威。我们提倡以平等的方式与孩子进行层层的分析:“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帮助孩子们整理、清晰了感受,让一些直觉、感受的东西,也夹杂了理性和逻辑。

3、教师的评价。美术欣赏中幼儿对作品的讨论是随意的、自由联想的,教师的评价应注意善于抓幼儿最初的艺术感觉,随时适时地加以引导提升。如:欣赏中为幼儿作品起名字,教师对幼儿所起的名字多采用不置可否的:“恩、好、不错!”通过研讨我们达到共识:教师应该给予一个简洁、适当的反映。“你是根据画面的内容起的名字”等等这样的反馈既有评价作品。

三、教学内容要与幼儿贴近

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例如:幼儿在玩耍自制的脸谱时不小心把它弄坏了。于是幼儿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我们做一个弄不坏的”“可以用塑料纸做”…… 幼儿们把想法告诉了老师。在餐前的安静活动中幼儿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有个幼儿居然说在脸上画。老师让幼儿们回家准备材料,第二天把材料带到幼儿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带来了各自的材料,其中的一个幼儿带来了化妆品,同伴们都好奇的问她,她说一会就知道了。当活动结束作品展示时,幼儿们都开心地跳了起来,刚才拿化妆品的幼儿居然在自己脸上画了一张脸谱。从此,这个班的游戏材料就多了化妆品。

幼儿美术教育篇6

世界是精彩的,艺术是真诚的,每个孩子的心里都装着一幅美丽的图画,他们用巧手和画笔抒感,用自由和童真宣泄心语。要知道,幼儿在进行美术教育活动之后,可以开发训练幼儿右脑功能,提高幼儿的图形判断力、整体观察力、大脑与身体的协调力和社会适应力,使幼儿更聪明。在潜心探究幼儿美术教育实践中,我注重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以下环节,使孩子不断从绘画活动中获得新的感受和进步。

一、形式多变的导入――巧妙地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美术教育活动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教师选取题材时应从幼儿实际出发,对一些年龄小的幼儿,可采用儿歌导入、游戏导入等形式,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对于大班的幼儿进行绘画时,可采取实物导入、故事导入、谈话导入,还可采用音乐导入、场景导入、表演导入,以上几种导入方法在运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相互渗透。如让幼儿画《叶子的畅想》,在作画之前,我专门带幼儿在幼儿园内寻找各种植物的叶子,并及时引导他们观察、了解这些叶子的形状像什么?有什么特点?请幼儿说说其中的不同之处。为了让幼儿的创作意图及主题不拘泥于传统模式,我启发引导幼儿从多重角度去构思:“小朋友们,仔细看看,都有谁在叶子上玩,它们在干些什么?”小涵小朋友回答说:“老师,我看到了一只小蜜蜂停在上面歇着呢,可能是它采花蜜累了,休息一会儿再去采”,另外一名小朋友抢过来说:“老师,我看到的这片树叶上有只小青虫在慢慢地爬呀爬呀,好悠闲呀”,“……”听着孩子们充满童真的话语,我不禁深深地被他们折服了,在他们的童心世界里,我们要时时处处用慧眼来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及时给予欣赏和赞美,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地发挥想像,创造出一幅幅构思独特的作品。

二、辅导――鼓励幼儿轻松、自由、快乐地作画

辅导在形式上可分为整体辅导和个体辅导。无论对绘画能力强还是绘画能力弱的孩子,教师都应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善意地接纳每个孩子的作品。记得有一次,在美术活动《妈妈的长头发》中,目标是让幼儿学会运用直线和波浪线来表现妈妈的头发,我也启发幼儿,妈妈平时的头发是怎样的?……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表现得很兴奋,不时还有言语交流。小欣小朋友画的妈妈留着短短的头发,旁边的小宇连忙向我“告状”:“老师,小欣画错了,她妈妈是长长的卷发。”我看了一下小欣的画,对周围的小朋友说:“你们希望妈妈的头发可以是什么样的?”,他们左一言,右一语,有的说喜欢长发、卷卷的,有的说喜欢直直的长发。小欣是班上性格比较文静的孩子,平时画画时胆子就很小,不敢画,每次画的画,主体物都很小。考虑到这点,看着我身旁一语不发的小欣,我连忙摸摸她的头,问道:“小欣,你是不是觉得夏天热了,想让妈妈把头发理短些,更凉快呀?”小欣连忙带着微笑点头,大家议论得更热烈,气氛很活跃,随后我又特别拿出小欣的画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小欣开心,大家高兴。

三、评价欣赏――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老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除了要正面评价、鼓励外,我们还针对不同个性的幼儿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针对有独创性但技能较弱的幼儿,教师要对其创新思维给予肯定,但同时也委婉地指出画中待加强的方面,如在《能干的机器人》美术活动中,别的小朋友还在紧张的绘画,唯独小宇在一边拿着笔发呆,我走过去,拿起了他的画,仔细地看了起来,只见画面上很简单地画着几个小人,根本看不出画的是什么,我问他:“小宇,给老师讲一讲你画的机器人好吗?”,小宇一看我问他,非常高兴,就兴高采烈地讲了起来:“老师,我画的机器人可能干了,它在给病人动手术呢,你瞧,躺在手术台上的是病人,这个机器人是医生,这个机器人是护士,在给它输液。”哦,是这么回事呀,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看他洋洋自得的样子,我趁势对小宇说:“小宇真棒,如果再给机器人穿上白大褂,带上护士帽就更像了,来,咱们一起把画再完善一下,好不好?”,“好”小宇高兴地答应了,拿起了笔继续画了起来……;针对美术技能较强但不敢大胆创新的幼儿,教师先肯定他们的创作成果,然后通过引导其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多与他谈谈体会,激发起幼儿创新的欲望;针对自信心较弱、内向的幼儿,教师要以夸张的肯定语气,让其树立起自信心;针对稍自负、容易自满、不容易接受他人意见的幼儿,教师仍然要注意保护其绘画的积极性,但评价可根据实际,指出存在的不足,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从而逐渐改正自负、自满的性格。

幼儿美术教育篇7

关健词:幼儿;美术教育;新发现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269-02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的良好氛围

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时期是富有创造性的时期,此时,教师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方式去制约和束缚孩子的思维,而应该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创造的“闪光点”,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创造氛围。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材料、安静的环境,宽敞的场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美术活动中将心灵美的情感流露出来。如“我让妈妈更美丽”的国庆系列活动中,为了把天安门打扮得更漂亮,孩子们有的用剪花、有的撕叶子、有的贴气球,到活动结束时,除了笑笑,孩子们都完成了作品。我悄悄地走过去,问她剪的是什么,她说:“我要把香港、澳门的娃娃请过来,一起为中国妈妈过生日。”我悄悄地把其他的孩子们带出活动室。后来,天安门前由于添上了笑笑的香港和澳门娃娃,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漂亮了。

二、改变画纸的形状和形式

许多幼儿园为幼儿准备的画纸都是长方形的,我先从画纸入手,开始打破旧观念的第一步。我将画纸裁成各种形状,例如:半圆形、圆形、梯形等等,让幼儿在“神奇”的画纸上开始他们的创作。有的小朋友把半圆形的图纸设计为一个大窗户,接着在上面所画的一切变成为窗外美景了;有的小朋友把圆形的图纸设计成为一个游泳池,里面画上戏水的人……老师可选几幅有创意的作品向幼儿展示,并请小画家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还可以提供更大型的“画纸”,如水泥地板、瓷砖墙面等等,让幼儿尽情挥洒自己的想象,感受在不同质感、不同大小的特殊“画纸”上作画的情趣。

三、尝试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为幼儿创设一个不断更新的表现美的广阔空间。例如多种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他们从事创造性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掌、脚丫作画,用包装网兜、贝壳、水果皮、蔬菜、牛皮纸等材料制作各种幼儿所能想象到的物体,都有很好的效果。

皮亚杰指出:“儿童开始描绘他所知道的一个人或一件物体,比他描绘实际看到的人或事物要早得多。”幼儿的绘画,妙处就在于天真浪漫、充满童稚的情趣。

1.回忆写生。中班下学期幼儿处于想象力、创造力比较丰富的年龄阶段,他们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表象,所以老师可经常结合幼儿的记忆表象来进行回忆性的写生创作。例如,春游,我们带幼儿去鳄鱼公园参观,回来后,别班老师找了一只卡通鳄鱼作为范例,让幼儿学画,结果作业栏上展示的都是一样的卡通鳄鱼。而我先组织幼儿讨论“鳄鱼到底是什么样的”,最后总结出三点:大大的嘴巴、尖尖的牙齿、长长的尾巴。然后让幼儿根据这三个特点自由发挥作画,结果孩子们的“鳄鱼”出乎意料的可爱,有的像黄鼠狼,有的像恐龙,有的恶狠狠地张着大嘴巴,有的闭眼睡觉,有的在下蛋,有的和“训鳄师”表演节目……上色也是五彩缤纷,而不是单调的褐色,每只鳄鱼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且把三个特征都表现出来了。我们应减少范例的提供,指导幼儿抓住事物的特征,让幼儿去想象、创造,这样才能产生个性化的优秀作品。

2.联想创作。联想创作就是让幼儿从老师预先准备的简单图案为辅助材料进行联想,创造性地完成一幅有情节的作品。例如老师在画纸中间画上一个长方形并布满竖条,有的幼儿就将之想象成“铁笼子”,并在里面画了大老虎,旁边画了许多小朋友,于是一幅“看老虎”的生动作品便诞生了。再如,老师在画纸的中间画了几条弧线,有的小朋友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桥”,有的则联想到“彩虹”,有的则设计成公园的“大门”。

3.线索启迪。线索启迪法是通过教师提出的一些线索作为思考起点,幼儿从这些线索出发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过程。例如:用圆形作画活动,教师可先在幼儿的画纸上粘上一根线,摆成圆形,让幼儿看看像什么?幼儿回答:像金色的太阳,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橘子,洗干净的盘子,转动的车轮等。在幼儿的想象充分展开后,让他们用画笔将自己的想法补充到画面上去。但教师应注意,线索启迪法的关键在于制造悬念,诱发幼儿看、想、感知,让他们去发现、思考、完善、改造、塑造出丰富多彩的美术形象。另外,应用线索启迪法要注意:提供的线索要与幼儿已有的经验有适度的相似或相关联,并且这种相似和有关联系要能被幼儿感知到,这样创造的灵感才会被激活,幼儿才会进入良好的创造状态。

4.通灵创作。通灵创作体现了艺术表现中的联想通感作用,老师通过各种活动唤起幼儿相应的联想,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抓住瞬间的感觉,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使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感受变得可视。例如“画心情”,老师可启发幼儿说说心情舒畅时感觉怎样,心情烦恼时感觉怎样,再让幼儿用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有的幼儿画了一个“心”正像烟花一样爆炸的人来表达“发脾气”时的心情;有的幼儿画了许多冰激凌、西瓜等表达愉快的心情。由于这种通灵创作是引导幼儿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感受、情绪体验来绘画的,所以幼儿无拘无束。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明显不同,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尊重幼儿的求异思维的萌芽

幼儿美术教育篇8

大幼儿教师应充分认识幼儿的这种认知特点,用美术图画来启迪孩子们幼小的心智。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美术;图画;心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43-01

幼儿的心智是孱弱而单纯的,譬如一张白纸,父母是向上填色作画的画师,幼儿教师是另一种身份的画师。这个时候,画师涂抹什么颜色,孩子的心田可能就会形成什么颜色,所以,早期的教育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就应该充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因材施教。从幼儿的教材我们也能够直观地看出,孩子们往往会喜爱那些图文并茂的画册和课本,乐于接受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信息,而美术和图画无疑就是一种最佳的方式。所以广大幼儿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幼儿的这种认知特点,可以利用美术图画来启迪孩子们幼小的心智。

我从事幼儿教师的教学培训工作,所教的是美术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来完成自己的幼教教学工作。

一、教育学生学好教育学和心理学,正确认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众所周知,人的思维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智力发展只有两种思维均衡发展才是最好的。对于幼儿而言,其逻辑思维能力要远比形象思维能力欠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些幼儿身上轻易看到,比如说目前颇为流行的一些动漫图画书,以我们成人的眼光,很难发现其中的图文意思和乐趣,但孩子们却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具体到一些需要用逻辑思维能力来处理的问题,幼儿因其年龄、阅历、心智等特点,就要远远输于成人了。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美术教师能否用美术这一特殊的教育工具来打开孩子们形象思维的头脑,然后进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呢?这就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毋庸置疑,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能充分给孩子们机会去自由想象和创造,那么他的想象力就会因为学习美术而获得提高,久而久之,他的形象思维也会因此而获得发展。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们,搞好幼儿美术教学的前提就是要认清教育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从而进行因材施教。

二、教育学生应充分认识美术学科的专业特点。

传统教育所提倡的培养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实际上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贯彻执行的教育目标。美术教育教学是完成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培养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基础工程之一。所以我常常要求我的学生们,应该充分认识美术教学这个工作的重要性,敬业才能爱岗,才能够主动地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从而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最终能完美地胜任将来的幼儿美术教学工作。

三、教育学生应充分认识到美术绘画是培养幼儿好奇心的有效途径。

幼儿因为刚刚接触世界,所以对一切知识都会感到好奇,而正是这种好奇心,才会激励起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好奇心越强,探究的心理就越强烈。实践证明,好奇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动力,一个人好奇心没有了,他的心就老了。绘画无疑是培养孩子们好奇心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一个人的童心和青春活力的有效途径。喜欢绘画的人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不但可以极大地丰富一个人的精神生活,而且同时也拓展了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增强人的社会竞争力。因此,美术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以点带面,培养一个人广泛的兴趣。这一点认识,我常常向学生们强调,应努力从他们自身去发现规律,情商能带动智商,像他们一样,美术学得好的同学,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很强,所以美术教学应以激发和调动幼儿的好奇心为基点,这样才能够培养兴趣,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四、教育学生应正视绘画对孩子们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原则提出以培养孩子的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为目标。结合幼儿美术课而言,一支画笔,一个灵感,孩子们就能在一张白纸上创作出自己头脑里酝酿的一个小世界,这不能不说是很神奇的事情。我告诉学生们,将来在对幼儿授课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孩子们的画会画得很不成形、杂乱无序,或者根本就让大人看不懂,但是我们幼儿教师应充分理解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并尊重他们的创造成果。我给我的学生们举过一个例子:比如可以给孩子们命题画画,让他们画一条小河,然后画一只小白兔想法过河的画面。于是你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画面就形成了。有的孩子为小白兔安上了翅膀,是想让小白兔展翅飞过了小河;有的孩子给小白兔做了条西瓜船,让小白兔划着船过河;我们都应该尊重这些创造,正是通过这些创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活跃,思维空间无限拓展,其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这就是美术课所特有的教育教学功能,值得我们每一个幼儿美术教师从中挖掘探讨。

总之,幼儿美术教学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所有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但能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的美育思想,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在进行幼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特别重视向学生们贯彻这点认识。这不但是素质教育目标的要求,也是他们作为特岗教师所必备的基本思想。

参考文献:

[1] 陈 锐《浅议儿童美术教育重要性》《华章》,2012:17.

上一篇:学期末总结范文 下一篇:报告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