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6 18:44:27

民警培训个人总结

民警培训个人总结篇1

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开展组织教育和特色培训,探索建立了符合XX公安特点的教育培训方法。提升了广大民警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实战能力,为做好各项公安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动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政治从严治警执法模范单位经验资料,提供参考。

近年来,X县公安局党委按照“政治建警、素质强警、文化育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的总体思路,以打造现代文明警察队伍为目标,依托县局培训学校主阵地,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开展组织教育和特色培训,探索建立了符合XX公安特点的教育培训方法。提升了广大民警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实战能力,为做好各项公安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动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X县公安局党委连续五年荣获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X年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X年被评为全县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X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明晰工作思路,突出表率作用

(一)明晰工作思路。X县公安局党委积极贯彻“责任、管理、落实、亮点”的工作思路,提出了“打造最平安最和谐城市,打造现代文明警察队伍”、“精彩纷呈、亮点选出、特色鲜明”的工作和队伍建设目标;确立“民生警务、信息警务、社区警务、主动警务、阳光警务、文明警务”突出民生警务的工作思路,通过抓党员队伍建设,推动公安工作大发展,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表率作用。一是县公安局基层党校坚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每周一上午召开例会,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统一思想,总结工作,以此带动全县公安系统的学习热潮。二是党委成员沉下心服务基层,通过分包派出所、分包重大案件、分包信访事项,深入一线参战,为基层解决难题,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于,一级干给一级看”的良好工作局面,在全局起到了积极示范带动作用。

二、强化阵地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X县公安局基层党校在抓党员队伍建设上始终以提升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战能力,在强化教育活动和培训工作机制、提升民警队伍素质、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三个方面做实功、求实效、增亮点,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整合党员教育培训资源。以X县公安局基层党校为基础,整合公安部远程教育高端讲座、市委组织部远程教育、刑警夜校、分局周末讲堂等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党员民警教育培训。为保证培训效果,提前安排及早部署。

(二)建立过硬教师队伍。继续坚持有特色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挖掘、培养优秀教师人才。在各警种选聘X名业务骨干为县局兼职教官,并颁发了聘书,让民警既是施教者又是受教者,增强培训效果。开设“局长讲坛”,县局党委委员自选课题,为民警授课。每期培训班都有一名县局领导带队参加,既是普通一名学员,又为学员授课。

(三)加强分类培训指导。坚持分类指导、按需培训的原则,突出培训重点,确保培训效果。在集中实战轮训中把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执法理念教育、信息化应用、群众工作方法、警务实战训练和警种专业技能训练等政治理论、公安业务、警务技能、文明创建、思想道德作为重点,突出“三个结合”,即把教育培训与日常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把集中训练与岗位训练相结合;把业务学习与民警执法质量考评相结合,通过教育培训促进业务工作,通过业务工作来检查培训效果。

(四)打造重点课程项目。围绕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积极研发贴近基层、贴近实战的民警培训课程,组织开展优秀培训课题评选活动,积极鼓励民警总结提炼实际工作中个人独有的、先进的、实战成效明显的经验和做法,使来自基层的经验形成课程,通过培训转化为服务一线的具体做法。每年设立X到X个重点课程攻关项目,年底进行评选,X年有X篇课件被评为优秀训练课题。

三、因需施教,增强教育培训实效

我们立足党员队伍现状和公安工作大局,以综合培训为基础,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部门、警种的实战需要,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有计划、有组织举办短期业务培训班,通过专业化、精细化延伸培训,逐步建立完善教育训练新模式。

(一)强化民警轮训工作。按照县局民警轮训工作方案,全局民警特别是基层和一线民警每年集中学习训练不得少于X天、参训率不得低于X%的规定要求,采取分批分期调训的方式,实现民警轮训一遍的工作目标。培训内容涵盖政治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公安业务、文明素质、公务员礼仪等相关知识。

(二)抓好党员民警思想教育。持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打牢民警宗旨意识,铸就民警忠诚之魂。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警营文化活动以及学雷锋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找准理想与现实的契合点,以警务室挂志愿者服务站为切入点,对民警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广大民警切身感受到警察职业的光荣和自豪,让民警在思想上增强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交警X大队和社区民警X是全局、全省、全国的先进典型,县局党委统一安排带长民警和新民警、普通民警到交警X大队和X警务室跟班学习一周,亲身体会先进的争创精神、执法理念、规范管理和心系群众的爱民情怀,人人写出心得体会,让先进融入灵魂,落实到今后的工作中,让民警感到典型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可学可敬,使典型的生命力更强。通过典型引领,在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中来培养提升民警素质,让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更加突出。

(四)开展业务能手评选活动。以“十大业务之星”评选活动为载体,在全局开展信息破案、信息采集、治安调解、识假认假、监所管教、法制审核等“每月一星”评选、争当业务能手活动,坚持以考促学、以评促练,精心组织不同警种、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评选和比武竞赛活动,从中选树、表彰一批业务骨干和岗位能手,在全县公安机关形成刻苦学习、钻研业务、争当先进的学习训练氛围,激发队伍活力。

(五)学用结合增强实效。把参训民警作为机动警力,按战斗单位编组编队,平时训练,战时出警,随时执行处理突发事件任务,练兵和实战形成良性互动。先后多次组织轮训队伍参与了平安集中清查行动,在实战中检验学习效果。

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培训,提升了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全局民警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公安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多项业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充分彰显了X县公安局基层党校教育培训的效果。

民警培训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在职民警;双语培训;价植确定;模式

近年来,随着全国在职民警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强,对培训质量有了一个新的要求,特别是拉萨“3・14”事件之后,藏区民警培训的重要性突显。青海警院专门针对政法干警培训相关问题组成课程组深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同德、贵德、兴海、贵南5个县展开实地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这些地区双语政法干警普遍缺泛,在职干警培训大多以学习汉语知识为主,有关双语尤其是藏语的业务知识培训机会很少,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据此,民警培训双语教学价值突显,如何面对藏区公安工作和警察培训现状,站在全国民警培训发展的高度加强双语教学,成为当前民警培训的又一重大课题。

一、在职民警培训汉藏双语教学模式的价值确定

(一)青海“多元文化”的民警培训价值需求

了解一个民族,掌握其语言,懂得其风俗习惯是交流的前提。青海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汉藏文化并存,藏族人口在青海占了很大的比例,如青海海北、海南、海西、黄南、玉树、果洛六个藏族自治洲藏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5,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充分展现了藏族的特点。他们的语言交流工具主要是藏语,其他语言很难流通。另外,这些地区汉藏民族双语教学本身也是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出了文化传承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同样,在这些地区,要开展公安工作,就需要一批懂双语、了解藏民族多元文化的高素质警察队伍,这些警察的培训就要通过双语教育来完成。然而,在全省政法系统中,懂汉藏双语的民警只占总数的15.6%,兼通汉藏双语并具备双语文字能力的民警仅占5%,所以,对于在这些地区已经从事公安工作的在职民警双语业务培训势在必行。[1]

(二)青海民警培训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需求

在职民警教育培训中一直探讨的主要问题是究竟当前青海民警培训要培训哪些业务知识,哪些知识是民警必须掌握的业务知识,这实际也是警察的职业素质要求是什么,青海的民警在职业素质方面缺泛哪些培训,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警察的职业素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民警培训的质量,也可以为今后警察院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当前民警职业素质的要求。警察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法律决定了警察的性质,也决定了警察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应发挥的积极作用,这个作用确立了警察职业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也确立了警察培训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当今社会警察担负着多种职业的角色,不仅要打击犯罪,同时也要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从工作角度看,还要懂法律、懂心理、掌握一定的刑事科学技术,警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仅要有强壮的身体,还要有高强的警体技能,综上所述,警察的职业素质可以归纳为: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职业素质。[2]

警察的政治素质具体内容包括:职业的荣誉、职业的身份认定、职业的道德观、职业的责任感、职业的沟通、职业的公共关系建立等多项提升执法能力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要求。从警察教育培训来看,民警的职业知识需要有系统的文化理论知识铺垫,是需要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青海藏区需要一批懂双语的民警从事业务工作,这个学习的过程还必须包括藏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警察职业技能的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和实践的方式来进行,在实践中摸索,做中体会,不断练习中达到精熟。这也是警察教育培训必须遵循的规律。

2.民警职业素质培训缺失的环节。民警职业素质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没有永恒不变的民警职业素质,一定的民警职业素质是与时展对警察的要求相适应的。特别是当前和谐社会对民警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综观近年民警培训的现状,在职民警的素质教育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新需要,还不能完全适应公安系统的改革和公安工作的发展,一些培训机制、体制和培训保障性问题还制约着在职民警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民警培训未能凸显出全局性、先导性和重要性。具体表现如下:

(1)培训认识存在偏差。警务实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提高民警的职业素质,培训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但却不是唯一的途径,但在实际培训中,对其抱有过高的期望,认为通过培训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全部问题,因此培训被赋予了过多的功能,希望教师能准确定位每一位民警的素质和能力,来传授知识和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民警心理课程的开设不可能解决每一位培训民警的心理问题,警务沟通课程的开设,也不能迅速提高每位民警的沟通能力,真正做好沟通还需要其他因素,如民警自身的性格特点、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等。因此,对培训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培训应该是长期的,经常性的活动。

(2)团队教学没有形成。影响民警培训的又一重要原因是教官的选择,当前青海民警培训承担课程的教师有三种,实战派、学院派、外聘专家。实战派是来自业务部门的业务骨干,他们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更容易和学员沟通和交流,但缺泛理论的高度和教学的经验。警察院校的教师理论性较强,有较高的分析比较能力,知识的传授能力较强,但他们缺少实战经验。而外聘专家虽有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的高度,但缺泛对本地区民警的执法水平、执法能力的了解,课程内容的针对性较低,况且对他们的聘请受时间和经费的制约。这种情况造成对教官的选择处于了两难的境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无疑二者的结合为上策,但当前,青海民警培训中还没有形成警院教师和基层教官教学团队的有效结合,还没有较好的激励机制促使基层教官愿意成为团队的成员,特别是当前还没有组成一支合作式的双语培训教师队伍。[3]

(3)对培训民警岗位现状调研的缺失。公安民警的培训应立足于民警执法意识的养成和警务技能的规范,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满足现实公安工作的需要,培训应进行充分的岗位调研,掌握公安业务部门的工作现状,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需要,分警种、分层次地确定培训目标,量身定做,以达到较好培训目的。但当前,青海民警培训前期的岗位调研工作开展的还不竟如意,存在较大的漏洞,调研流于形式,基层民警对培训调查热情及重视都不够,调查结果还不能真正反应民警的培训需求,制约了民警培训的效果。

(4)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缺少藏区双语教学内容。培训内容是制约培训质量的关键,是实现培训目标的载体。在职民警对公安工作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培训的重要目的是更新知识,补充尚未掌握和掌握不好的技能,所以,培训内容要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要紧贴公安工作实际需要。但近年的培训效果可以看出,虽一直强调培训内容针对性、实战性、超前性,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未完全落到实处,培训内容缺泛新意,导致民警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青海民警培训在内容论证方面较前期相比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还不能做到充分调研和严格论证,针对藏区民警特别是藏区藏族民警在培训中双语教学尚未开展,他们往往受汉语水平的限制,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不透彻,学习掌握较慢,如不使用双语教学,培训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分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内容双语教学,能够增强培训效果。

(5)考试方式形式化。考核一方面能够反映学员的整体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反映教官的教学水平,在职民警培训由于受年龄、经验教育背景、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学员之间个性差异较大,采用闭卷考核方式,显得过于呆板,也不能有效地与公安实践相结合。整体把握培训目标,贴近实践的考核方式更能有效地反应学员的素质,展现个性的差异,并且还可以通过考试,达到进一步交流经验,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青海民警培训的部分考核方式近年有了较大的转变,从注重理论考试到注重实操训练考核,但较多还是采用闭卷的形式,考核流于形式,因此,针对不同警种、岗位和职级的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模拟演练、实践操作等方式,考核会更加合理、科学和规范,使培训更加贴近实践。

二、建立突出实践合作式的民警培训双语教学模式

民警学历教育和在职民警培训是两种不同的教学对象,他们各自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因材施教,是教育培训的根本,学历教育要充分体现公安教育的特色,要打好公安的坚实理论基础,而民警培训则要分警种、分层次,深入研究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工作需要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练什么,以职能需要的知识、技能实行岗位核心能力的教学训练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是对在职民警培训的一种变革和挑战,也是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对警察执法能力发展的需要。青海民警培训当前已经分为新警培训、晋升培训、各种业务培训、新知识培训四种类型,其中业务培训初步做到了分警种、分层次展开,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前期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培训模式一直是困扰教官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根据不同警种、不同层次、不同需求采用何种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突出实践需要的开放式双语教学模式

开放教学模式,可以冲破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以及教学人员的限制,采用实时教学与非实时教学的不同方式。开放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双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师团队的组合,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提高青海民警在职培训质量的关键。公安民警在职培训的内容,应适应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紧贴实战,突出新知识和新技能,切实能引起民警强烈的学习兴趣,解决他们实际的问题。在教师配置上应实行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从基层一线聘精通双语、业务强的兼课教官与双语教师共同协作,组成团队完成一门课程内容的培训,既有理论,又是实案,既有教师讲授,又有教官示范,不仅能提高培训学员的学习兴趣,又解决了双语公安专业教师溃泛又缺实践经验的现状,有的放矢地做好教学与训练工作,使培训更加突出其针对性、实用性。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培训内容要贴近实战,双语教学突出重点。[5]充分调研培训对象的现状及培训需求,根据不同的培训类型,形成各具特色的培训目标,如新警培训由于培训对象大多是刚毕业的警察学院民警及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且培训期短,警察学院毕业的民警,理论学习较扎实,但实践技能较弱,对他们的培训应侧重于技能的教育,操作性和程序性双语教学必不可少,而普通高校毕业生专业较杂,应依据学科不同分成小班有针对性地选实践性、针对性强的内容进行双语教学,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训练共同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注重个性差异,分层次进行培训。依据区域、警种、岗位、年龄、职位、知识水平等,分层次分类别实施双语教学与训练。对在藏区工作的民警应加大双语教学的内容,特别是实践性和技能性强的业务训练更要强化双语教学力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民警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推行“分警种、小班化”,改“大灶”为“小灶”的培训模式,实施岗位核心能力教学训练,帮助民警掌握实战中最常用、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岗位核心能力,使教学从“懂不懂”向“会不会”转变。

3.聘请有经验的双语兼职教官,注重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平时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发现和聘请有经验能解决实践问题的双语兼职教官,经常性地与教师共同探讨公安实践工作中的焦点和亮点,教学中结合这些进行讲解与训练,这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亮点。这些焦点和亮点问题如果处理不好,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和制约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增加新的培训内容,而且能有效地推动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解决,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益。

4.结合科技发展,传播新知识、新信息。民警培训要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需要,和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治安形式不断变化,如何掌握前沿知识,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形势,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民警培训中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随时调整和添加新知识、新信息,以便民警在培训中及时获取,从而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案例分析与深度提问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

案例分析是通过教师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受训民警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深度提问则是教师运用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就案例相关知识,不断地向受训民警提出开放式问题,以促使大家进行思考,参与教学讨论的活动过程。由于民警一般都是来自于基层,他们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案例的选择上一定要有针对性,特别是要选择藏区疑难案件,教师要明确,通过案例的分析,使受训学员能够理解知识点和解决的实践问题是什么。在受训民警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性地展开提问,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遂步将学员引入知识的纵深,并通过实案的剖析,使学员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案例分析中始终贯穿的主题是“你将怎么做”和“为什么”,受训民警不仅可以熟练掌握、使用已学过的概念、观点,而且可以触类旁通,发展自己的技巧,乃至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概念、新的思路。开放式的提问一般围绕新知识和公安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在提问中要注意引导和激发受训民警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对问题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此模式又具体分为:

1.“案例评析”式。就是根据民警需掌握的技能训练内容的需要,从藏区日常工作中筛选和设置出若干个疑难案件和案例的教学情境,由学员代表讲述案件的侦破经过,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学员和教师对案件进行讨论、点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使学员学会对各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综合研判,从而对各种问题进行主动地体验、交流、探讨和研究,以达到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训练效果,促进参训学员研究创新能力的提高。“案例评析”的训练模式,使学员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则是教学训练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充分发挥参训学员在训练中主体作用的同时学员间也形成了交流和互动。

2.练习互评式。即在案例评析课后,教师将事先选择和收集好的典型案例分发给大家,案例中没有结果,需受训民警经过讨论后形成共识,受训民警分小组进行讨论,形成结论,讨论的过程也是在培养和提高民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组织对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互评,以便大家充分讨论后形成一个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媒体展开式。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搜集各种视听、录像案例资料,搬进课堂,组织观看和讨论;或者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组织民警通过电视等观看案例影像,组织讨论和分析,其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增加了教学效果。

(三)课堂单项训练与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模式

课堂单项训练式,是指教师对知识要点进行课堂讲授后,立即以真实案例为基本素材,再现实践活动情境,使民警设身处地的积极参与,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共同研讨,通过教师与民警及民警与民警之间的双向、多向互动,重点培养民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民警对课堂知识要点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教学模式。模拟实践训练式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典型真实的案例为原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民警进行角色扮演,开展模拟实践训练的教学活动。这种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弥补课堂讲授的单一性和抽象性,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使民警在实际操作中独立思考和分析,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去模式统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对阶段知识和课程系统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不仅能很好地解决理论知识要点课堂学习和课堂实践的问题,同时又能解决将课堂知识完整地运用到实践训练中同步提高受训民警技能水平的问题。

1.课堂单项训练式。课堂单项训练法是一种讲到什么知识训练什么技能的方便灵活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能帮助双语民警透彻理解理论知识,还能激发民警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技能的单项训练,促使民警对的所授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提高民警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和锻炼民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的灵活性,使学习始终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此外,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及时了解课堂知识掌握的不足,通过训练使其真正理解和掌握,最终实现民警培训的目标,在训练中,要注意双语教师与教官的有效配合,不仅使用双语开展教学,而且技能训练也同步跟进,使双语教学与训练落到实处。

课堂单项训练教学要注意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首先,民警应有一定的思考讨论时间,通过思考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其次,还应该保证课堂上有时间开展训练;最后还应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总结,避免草草收场,达不到预期效果。

2.模拟实践训练模式。模拟实践训练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教学环境的情境性。模拟案情一般要求以典型真实案例为蓝本,设计案发的时间、案发的地点、现场情况、侦查的情况、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及确定嫌疑人的依据。模拟接近现实,这样能够使民警很快进入角色,并能真正感受到案件侦查的情景。同时,该项教学法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为民警提供了一个提高技能和展现自我的舞台。

模拟实践训练式在开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训练方案。在方案中要根据所训内容做好案例及现场设计,案例设计带有典型性;要注意结合藏区多发、常见的案件设计,要以真实案例为模板,角色扮演要有真实感;模拟现场设计要科学。(2)做好训练准备。要充分考虑学员意愿,确保每人均能积极参与,可采用自由组合方式,按4-6人一组将受训民警分为若干组,由民警自由推选指挥员,并由指挥员决定小组分工。同时,要对模拟实践所需物品等进行充分准备,以保证训练的有效开展。(3)教师与教官全程跟进训练过程。在训练中,教师和教官全程跟进训练过程,以教官为主,教师辅助,要注意双语教师与双语教官的搭配,以保证双语训练的实际效果。(4)总结评比。采用受训民警汇报的评比方式。每一组将自己的训练结果以PPT形式进行展示,民警和教师及教官共同参与评比,评比采用开放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能考评民警实践技能,同时也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上述各种模式在民警双语培训过程中可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选择藏区培训民警较多的班级展开。一方面,在试点过程中教学相长,弥补双语教学之初经验与准备不足,多多实践巩固教学成果;另一方面,试点班受训民警能力的提升,会起到良好的宣传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立群.双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3.

[2] 林华瑜.信息时代公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构建[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2).

[3] 王大伟.中国公安教育的特色与定位――从中西比较的角度考察[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2,(3).

[4] 王彦吉.中国警察教育与培训[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5] 杨永生.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创新公安教育模式[J].公安教育,2007,(4).

[6] 王卫国,李晓鹏.关于青海省汉藏双语政法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研究[J].青海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2).

[7] 桂萍.警察职业素质教育与双语教育的价值整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

[8] 李月华.公安在职民警素质培训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1.

民警培训个人总结篇3

本文对边防系统民警信息化应用培训现状进行分析,在其中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胜任力的概念,对如何从培训各个环节着手提升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培训体系。

【关键词】基于胜任力的培训 边防民警信息化应用培训体系

边防系统信息化应用培训工作早在信息化建设初期就已启动,但培训着眼于满足短期的岗位需求,早已不能满足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需要,造成许多问题。首先是信息化建设“建用分离”,很多运用高科技的信息化项目,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只能作为展示品。其次是应用普及滞后,每一个新系统的推广使用,都需要上级三令五申才能得以落实。然后是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频繁的网络失泄密等安全问题充分暴露出人员信息化素质与能力的不足。最后是信息化建设创新意识缺失,信息化建设长时间处于基础的硬件建设和基本应用推广,在以信息化手段提升部队战斗力的路程上进展缓慢。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应用培训体系,建立提高边防信息化应用长效培训机制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以某边防检查单位为例,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胜任力的概念,对如何通过培训提升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培训体系。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运用基于胜任力的培训的手段来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胜任力水平,为边防信息化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1 胜任力研究在培训中的运用

1.1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研究

1973年J.Meooper和W.A.Weber 在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的研究中,清晰定义目标和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达到的能力的培训系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国外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关于“基于胜任力的组织培训”的著作。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胜任力应用于员工培训的研究较少,关于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的研究仍以国外居多,得出的结论也大多是在国外的社会环境下的。

胜任力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员工培训,培训的目的是帮助员工弥补不足,达到岗位要求。基于胜任力的员工培训是以岗位所需的胜任力关键要素为培训内容,也就是找出高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的差距,以其中差异较大的特征为培训重点。这样,培训就能帮助员工弥补自身的“短板”,量身定做培训计划,有的放矢地突出关键内容,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增强员工适应组织环境的能力和个人发展潜能。从而保证培训能够让被培训者实现预期效果,提高岗位高绩效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

1.2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体系流程

以岗位胜任力关键要素为基础,培训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培训的需求分析、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评价培训效果,培训中的的各个阶段是相互影响的,并非独立存在。

1.2.1开展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找出差距,确认岗位胜任力水平和员工实际胜胜力水平之间的差距。基于胜任力的培训要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来进行需求分析。组织方面的需求分析要以单位的发展战略方向为主,进行组织的整体绩效分析;个人方面的需求分析是以员工个人的绩效来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以达到双赢的结果。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常用如下公式表示:

培训需求=岗位胜任力水平一实际胜任力水平

1.2.2选择培训方式。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方法的选择可以从胜任力的层次结构上来分析,针对胜任力特点来进行。

胜任力冰山模型中,浮在冰上的部分为显性胜任力,主要是包含知识和技能。对于此类培训,采用基本培训方式最为经济合适。如课堂授课法、远程教学法、在职培训、网上课堂等。潜在冰层下的胜任力是培训的难点,必须采用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对社会角色和动机等胜任力的培养,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学。对人格特质、自我意识的培训可以采用指导人帮助和头脑风暴。

1.2.3最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评估的对象包括培训目的设置、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方法选择等。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以提高下一次培训的效果。培训评估是培训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使整个培训流程成为一个闭合的过程,可以实现不断的循环完善。

2 边防民警信息化应用培训体系

本文以广东边防总队某边防检查单位为对象开展基于胜任力的民警信息化应用培训的研究。其中本人已通过先前的研究得出影响某边防检查单位民警信息化应用胜任力的各项关键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全局观念、分析性思维、团队协作、信息安全保密意识、网络知识、计算机知识、信息化法律法规知识、信息分析汇总能力、信息发掘意识、信息化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开展培训体系的研究。

2.1 培训需求分析

在培训需求分析阶段,首先要确定民警信息化应用岗位需求的胜任力水平标准值。标准值的采集的采用了放发以胜任力关键要素为内容的调查问卷的方式。加成平均,得出的均值即为胜任力水平的标准值。其次,使用了360度测评方式对民警实际胜任力进行测评,结果为三方面得分平均值。在获得民警信息化应用胜任力的差距之后,就可以确定培训的需求。

单个民警的胜任力的测评值均值―岗位胜任力水平值=民警胜任力差值

差值大于零,表示民警该项任胜力水平超过岗位需求,差值小于零,表示民警该项胜任力水平不足以满足岗位需求,越小差距越大,是培训的重点。

2.2 培训方式的确定

通过前文关于胜任力不同结构与培训方式关系的研究结论,我们可以推导出民警信息化应用胜任力培训方式的选择范围,如表1所示。

由于边防检查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边防检查单位民警工作是24小时轮班制不间断的,最常见的集中授课式的培训并不容易开展,以下有几种比较适合边防检查单位的培训方式。

2.2.1指导人帮助。

指导人帮助是一种一对一言传身教的的培训方式。由一个信息化应用胜任力强的民警实际指导一名能力较弱的民警,这种方式很适合进行 “全局观念”、“分析性思维”的培训,由于开展方式灵活,可以融汇到边防检查工作中进行。

2.2.2头脑风暴法。

此方法是通过会议的形式,让所有人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所有能想象到的意见。这种方式适合进行“团队协作”、“信息化创新意识”的培训。在边防检查工作中,利用每日的上勤会、下勤会和每周的交班会进行。

2.2.3网络培训。

这种培训方法有硬件条件要求,可在单位已有内部网络覆盖,且民警计算机配备充足的情况下使用。利用单位的内部网,将课程文字、教学图片、教学影音文件等培训资料放在网上,建立网络培训中心,供民警进行学习。网络课堂可传授的信息量大,知识更新快、多媒体资料多,教学方式灵活,优势十分明显。这种方式适合进行 “网络知识”、“计算机知识”、“信息化法律法规”的培训。在边防检查工作中,民警可以利用每班次的上下勤时间间隙来开展。

2.3开展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结束后,应及时开展评估培训效果。内容包括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式选择、培训老师水平、培训工具的使用还有培训对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效果。经过培训评估,对比胜任力的变化,可以得出培训对能力发展起到的作用。对下一次培训的具体工作安排和培训需求进行调整,使之更适合培训需求。

2.4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体系流程

经过上文的研究,可建立某边防检查单位基于民警信息化应用胜任力的培训体系流程, 如图1所示。

2.5结论与建议

民警信息化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其信息化应用的胜任力水平,首先通过对民警进行胜任力评测,找出其实际胜任力与目标胜任力之前的差距,得出其培训的需求;根据培训需求,通过查对“胜任力与培训方式的选择表”,即可选择相应的培训方式,展开培训工作。培训结束后,对方式、内容等具体环节和培训对民警信息化应用胜任力提升的作用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修正培训需求、方式内容等。整个民警信息化应用培训工作至此形成一个整体的循环体系,不断的在培训过程中修正完善。作者在根据研究结果为该单位提出信息化应用培训体系建议的同时,也希望该研究方法和结果能够为其他边防部门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民警培训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 伊拉克 警察队伍 教育训练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这场战争在整个世界引起了强烈震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带给了我们多方面启示和思考。

一、伊拉克警察力量的历史

伊拉克警察力量有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根据伊拉克第72号警察法令,第一支警察力量始建于1920年,并于1921年由伊拉克内务部正式组建。1922年内务部任命了该警察旅的第一任警察长官和成员。1927年伊拉克与英国合作开展联合警察培训。几年以后,伊拉克代表团继续访问英格兰,参加高级警察培训。当时的伊拉克警察力量是一种民事力量,类似民事警队,直到1970年被伊拉克复兴党(Ba’ath)政权军事化,其政党成员绝大部分是逊尼派。自此以后,警察就与萨达姆・侯赛因政权紧密联系起来。在西方视角下,这些警察在过去三十年里还不算是最糟的人权侵犯者,却是最直接可见的侵害者。警察当时不是萨达姆最喜爱的安全力量,结果,他们的待遇很低,缺乏必要培训,使他们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恶化,从而导致腐败滋生,进一步破坏公众对他们的信心和信任。

在伊拉克社会复兴党政权统治时期,伊拉克有两个层次的国内安全机构。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向总统秘书处报告的安全机构,包括伊拉克情报局(Mukhabarat)、特别安全组织、整体安全保卫部、萨达姆敢死队、复兴党自卫队和特别共和国卫队。第二个层次由伊拉克内务部领导,包括警察总保安部、交通警察总保安部、国防保安部、公民与移民警察保安部、巴格达警察学院,以及警察高等教育学院。国防部负责边防卫队的运作,但边防卫队的行政、供给和管理由伊拉克内务部负责。伊拉克内务部直接控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应急警察部队,用于平息国内动荡。警察总长官指挥巴格达的警察总保安部总部,以及全国17个行政州的警察保安部。警察总长官以下设四个副长官,分别负责重大机构保护(铁路警察、石油保护、电力保护、检查哨岗、国防部卫队、机场卫队、大使馆卫队等)、技术与开发、金融与行政管理、犯罪事务行动等。

州警察保安部的组织比较简单,由卫队(负责重大机构保护)、犯罪与应急警察部队保安部等机构组成。总部以下是地方保安部,各自具有其警察局和派出所。警察局长由巴格达的伊拉克内务部任命,在省内受州长或市长指挥,两者都应是资深复兴党成员。尽管当时已有当地警察进行治安管理,所有警务文件(如逮捕报告)都要向巴格达总部递交复印件,说明当时的巴格达对省级警力控制很严格。

伊拉克内务部安全力量包含交通警察部,负责车辆登记、颁发驾驶证件和交通控制。国防保安部负责消防服务和自然灾害处理。公民与移民保安部负责国民身份卡和出生、死亡、墓葬、结婚和离婚登记。边境警察局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分支部门:海关警察、边境警察、和边境卫队。边境警察负责边境巡逻,边境卫队则负责保护进入伊拉克的十大要塞,以及之间的264个边境警察局。

二、培训与待遇

伊拉克警察分为三个层次:非委任警官、助理警官和普通警官,非委任警官所受的正式教育较少,通常只具有初级教育背景,被聘用后他们在本省内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培训项目进行训练。各省之间的培训标准和持续时间略有不同,这种培训结束后,这些非委任警察就开始负责警方与伊拉克民众的绝大部分日常接触。非委任警察最先处理民众的报警,负责处理民事争端,维持公共秩序。

助理警察需完成中等学校教育,通常毕业于警察高等中学,然后接受警察职业培训。他们通常在伊拉克警察队伍中被任命担任各种行政职务,只负责监管严重犯罪,他们的义务是协助普通警官的行政工作。

普通警官一般是中级学校的毕业生,进而在巴格达警察专业学院继续学习,经历三年的正规教育。完成职业培训后,警察们将获得相当于警察科学的学士学位,只是他们的课程内容大多是军事纪律和训练。从警察专业学院毕业后,警察们通常被分配到指定地区的职位终身服务。这些人首先被任命为二等中尉,可以每四年申请晋级。晋级的标准是资历、记录良好、专业训练,以及参加晋级上尉的书面考试。这些警察可以在巴格达的警察高等发展学院进修课程,做科学研究,然后授予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但是他们的教育机制中没有传统的督导管理和员工培训与拓展项目。

伊拉克警察队伍以前不能吸引高素质人员,因为警察在社会中的地位比军人要低,所以待遇和可用资源较差。他们的待遇(包括奖金)是最低级别人员为每月80000第纳尔(50澳元),最高级别的少将的待遇是每月185000第纳尔(112澳元)。目前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改变,因为伊拉克目前就业机会很少。律师、医生和教育业人员等一大批专业人员蜂拥而至加入警队。当经济改善时,这些人有可能离开警队。在伊拉克学院培训期间,起用的许多翻译人员是具有资格证的教师、律师和宠物医师,目前翻译人员比仍然保留原职业的人获得的收入更高。一般警察除了获得底薪,还能得到参加行动的风险义务工资,带薪病假的时间没有限制,但是请病假就没有风险工资。

三、伊拉克国民警察局的组成

目前伊拉克警察力量可以分为三个分支:伊拉克警察局(IPS)、伊拉克国民警察局(NP)及其他支撑力量。伊拉克警察局(IPS)是一支着装正规部队,负责伊拉克城市的日常巡逻,以及应急事务处理。伊拉克国民警察局(NP)是一支准军事化警察力量,介于警察与军队之间,负责处理IPS无法处理的事务,但又不像伊拉克军队那样正规处理国内事件。在紧急情况下,IPS可以要求伊拉克国民警察局(NP)参与处理。其他支撑力量包括负责保卫伊拉克边境和入境处的边境执法局、负责监狱管理的伊拉克监狱局及负责保护伊政府拥有的建筑物的设施保护局。

伊拉克国民警察局于2006年3月按照第383/31号备忘录组建。伊拉克内务部特别警察的四个单位组合成现在的伊拉克国民警察局。这四个单位是:第一公共秩序旅;第二公共秩序旅;紧急情况反应小组;第八特别警察机动旅。现存的国民警察局于2004年建立,用来满足应对紧急情况的需要。它是介于警察和军队之间的桥梁力量,可以在警察没有执法功能或没有警察的情况下用来重建法治功能。随着伊拉克警队的培训和发展,这种需求已经越来越少了。

四、伊拉克警察队伍面临的问题

改革后的伊拉克警察队伍面临很多危险,警察成了伊拉克国内外各种反对新政府势力的攻击目标。2005年12月24日,伊拉克内务部长哲瓦德(Jawad Al Bolani)宣布,自美国为首的入侵事件以来,已有12000名伊拉克警察因公殉职。而在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4日间,数以千计的警察死于伊拉克国内的反叛分子、国外的各种枪击和自杀式炸弹事件,还有来自友军的误射炮火。但是由于伊拉克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因此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来事这种工作。令人觉得讽刺的是,许多人在警察招募站外排队时被叛乱分子的自杀式炸弹或汽车炸弹杀死。同时,叛乱分子因各种动机,以各种面目渗透到伊拉克警察队伍中,使他们能利用警察获得的优先情报、训练和武器装备。许多警局被这些人袭击、炸毁、抢夺武器、被反政府武装占据。很多警察因此逃离岗位,还有的脱下制服,将他们的枪口对准曾训练他们的美国人,还有些警察即使离岗也逃脱不了被人袭击的命运。

由于伊拉克国内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矛盾,伊拉克警察队伍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2006年美国国会了一项人权报告,指责伊拉克警察的大量暴行,伊拉克新政府于2006年10月解散第八警察旅,因为该旅与一些宗派间的“死亡中队”有牵连,该组织绑架了22名罐头加工厂工人,并杀害其中的7人。警察们不但没有打击这个“死亡中队”,还纵容默许他们这样做。这个被解散的警察旅成员后来被转移到美国的军事基地接受警察职业“再次教育”,其他警察队伍从此开始受到内部的严密调查(Al Pessin)。

伊拉克通过战后的警察机构改革,将原来那支腐败无为的军事化警察队伍彻底解散,重新建立起了一支相对高效的民事准军事警察力量,这种先破后立的大胆改革师从西方民主制,是对萨达姆时期警察形象的彻底颠覆;在警用非致命性武器上的改革及警察角色上的改革体现了警察的平民化色彩,而警察力量的平民化更是现代警务改革的大方向之一;严格的学警培训制度和警衔等级制度使警察队伍更加专业化、正规化;新政府近年来聘用了大量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多位警官充任教官,试图借西方民主制度的东风提高伊拉克国家警察培训水准。

然而,这种“民主改造”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目前伊拉克境内的混乱使先前改革成了一种隔靴搔痒,对时局起不到根本性稳定作用。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给伊带来的诸如恐怖主义渗入、宗派冲突复杂化等各种“后遗症”。二是从伊拉克国内的情况看,始终困扰伊拉克的宗派冲突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伊拉克国内库尔德人、什叶派和逊尼派三派之间,以及其他各派内部依然在权力纷争、石油资源分配等重大问题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此外,伊拉克周边国家从各自利益出发而对伊拉克局势施加了不同影响。2010年3月7日伊拉克举行议会选举,没有党派获得过半议席。由于各派分歧明显,新政府在大选过去近四个多月后仍未成立。政治僵局下,伊拉克近来密集发生连环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数百人伤亡,警察更成了重要袭击目标。还要强调的是,即便伊拉克如美国所说的那样变成了一个民主国家,其长远的历史和宗教传统烙刻出来的民族特征不是一场战争和一次改革就可以洗去的,盲目照搬西方民主制度并不能完全解决目前伊拉克国内的混乱问题。

参考文献:

[1]马修・戴弗雷姆,苏珊娜・斯帝芬,陈晓济.后伊拉克战争警务:叛乱、民间警察和社会重构[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4月.

[2]Bensahel, Nora; Oliker, Olga; Crane, Keith; Brennan,Richard R.Jr.;Gregg,Heather S..After Saddam:Prewar Planning and the Occupation of Iraq[M].Rand Corporation.2008.

[3]Brian Knowlton (March 9,2006).Iraqi Police Are Tied to Abuses and Deaths,U.S. Review Finds[N].The New York Times.Retrieved 2016-02-23.

[4]Iraq: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2005[R].U.S.Department of State.March 8,2006.Retrieved2016-02-23.

[5]Jim Randle (October 14,2007).Study Finds Iraqi National Police Ineffective in Combating Terrorism[N].VOA News. Retrieved 2015-12-03.

民警培训个人总结篇5

为了进一步推动队伍正规化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夯实基层一线民警基本功,提高民警岗位履职能力,我有幸参加了警训队举办的20XX年第二期综合岗位民警培训班。在培训即将结束之际,回顾在着短短的两周时间,来自分局各部门的学员,在分局领导的关心和警训队教官的严格而又细致的带训下,我们坚持"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纪律、严格考核"的原则,实行军事化管理,使得自己在警务知识和技能上有所提高、组织纪律性上得到了加强。

当学员们第一天来到警训队,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块写有"警训队欢迎您"的鲜红牌子,那时一股暖流涌上了我们大家的心头。望着窗明几净的寝室、整洁宽敞的教室,我们深深感到分局创造这样良好的环境就是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作为班长,使我更加珍惜这次培训机会。

在我们轮值轮训期间,正值举世瞩目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隆重召开,警训队专门组织我们全体学员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通过学习,大家倍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在分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进一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加强打击破案,以实际行动为**区的建设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这次岗位培训中,我们全体学员感到,作为中心城区的公安民警,要与创建国际**的目标相匹配。我们民警光有饱满的工作热情,而没有过硬的业务本领,是远远不够的,是当不好一名优秀人民警察的。当前,公安机关正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经济建设中发挥公安工作的特殊职责和作用;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这些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我们自身的执法素质、执法水平,履行好职责,才能更好的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确保社会**有序,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护航。为此,警训队根据局党委的指示,以及我们这一期民警来自不同部门的特点,开设了人民警察礼仪、警示教育、处置突发事件预案、涉外警务工作、涉网案件侦查和审讯策略等十多门课程,以贴近基层警务工作。学员们抱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警务岗位能力,坚持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培训,我们打下了坚实的警务基础,学到了执勤执法的警务知识,锻炼了意志,强健了体魄。这次培训,我们还抓了"三考"的复习并通过了考试

通过在这二周的集体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警察队伍来说,警训队的集体生活无形中增强了我们的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如我们在双休日的备勤、夜间的值班,大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尤其是得知要组织啦啦队参加市局运动会时,学员们都争先恐后报名。在整理内务卫生时,为规范内务管理,学员们都齐心协力,争着抢着做包干区内的各种卫生工作。一次404室寝室因为一个小疏忽,没有被评为"五星级卫生寝室",大家都自我检讨,表示要在下一次的评比中赶超先进寝室,大伙儿从中体验了警察这个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民警培训个人总结篇6

一、出台培训大纲,严格按纲施训

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过程,应树立“先学后干,边学边干,用学促干”的理念。首先应该全面掌握民警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的现状,根据信息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进程,制定培训大纲。培训大纲是培训工作的总纲,起到指引培训方向的作用,是培训工作能否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基础。在大纲中要分警种、分部门、分职务、分权限明确培训的内容,以此来规范各警种、各部门的培训计划和标准,使基层训有依据、考有标准,更重要的是通过上级公安机关的宏观把握,基层能够齐头并进,能更好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二、制定培训教材,规范培训内容

教育培训,教材是基础,必不可少。由于各警种、各部门的业务不同,需要掌握的信息化应用技能也不同,必须由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依据培训大纲制定详细的、实用的培训教材或教学课件,下发基层单位作为统一的教材,使基层民警学有所依、学有所靠、学有方向、学有目标,防止在实际操作中“胡子眉毛一把抓”,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进度。

三、分级进行培训,保证培训质量

由于受培训场地、培训教官、培训时间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大批民警集中到上级市局培训,势必会加重培训任务,削弱培训质量。因此,培训应以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共同承担为宜,由市局对县局的部分教官先期培训,起到培训龙头的作用。同时,由市局组成专业服务队,下基层进行指导,全面掌握基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对基层解决不了的、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对大多数的基层民警和一般的中层干部则以县局自己培训为宜。通过市局先期的培训,已为各县区培训了一部分教员,加上各县局自有的科技骨干,完全能胜任培训任务。县局自行组织培训、考核,更便捷、更省时、更省力,通过手把手的教,面对面的指导和人人过关的培训考核,一定能保证培训质量。

四、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教育培训的效果,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来保证。好的培训方式、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训形式上,首先要将被参训人员角色定位,即你是什么警种、应掌握什么内容、在信息化平台中的权限是什么,进而确定你应参加什么类型培训,要把被培训的人员进行分类。共性需求集中培训、个性需求分散培训。在培训的方法上,既要运用传统的教学、又要依托网络进行教学,既可以集中教学、又可以分散自学,这样才能永葆教育培训的“生命力”。

五、建立奖惩措施,激活培训氛围

民警培训个人总结篇7

我市申报就业创业的民警家属61人,(其中需就业的45人,需创业的16人),年龄结构在30至50岁之间;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的30人(其中本科7人),高中学历17人,中专学历11人,初中学历3人;家属年人均收入1万元以下的39人,1万元至2万元的11人,2万元至3万元的11人。42人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想从事的就业领域分别为销售员、教师、办公文员、生产工人、手工编织、服装加工、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项目,有25人想参加培训。有创业志愿的家属有基础的5人,能自筹部分资金的9人。创业项目集中在种植业、餐饮业、批发、绿色洗衣、服务、修理、医药等。

根据以上数据,全市民警家属需就业创业状况呈如下特点:

1、年龄有些偏大。全市就业家属人数45人,30岁以下的8人,占家属总人数的17。8%,30岁至40岁的家属19人,占总数的42.2%。40岁至50岁的16人,占总数的35,6%。50岁至60岁的2人,占总数的4,4%。由于就业面偏窄、工种少,年龄偏大就业难,像服务行业餐饮、美容美发等需要30岁以下人员。

2、年人均收入较低。全市调查中显示,家属年人均收入1万元的10人,总人数的占16,4%,收入低,花销大,经济紧张急需就业创业。

3、文化水平较高。需就业的家属61人,大专以上学历的30人占总数的49,2%,中专11人占总数的18%,高中17人占总数的28%,初中3人占总数的4,9%。

4、选择的岗位偏高。需就业的45人中,想当教师的9人,占总数的20%,办公文员14人占总数的31%,销售员2人,占总数的4%。由于我市民警家属的文化水平较高,决定了她们选择就业岗位偏高,期望值过高是与她们的文化素质和愿望决定的。

5、有基础的较少,能自筹部分资金的较多。16名创业人员中仅有5人有创业基础,占创业总数的31%,能自筹部分资金的9人占总人数的56,3%。

1、提供就业岗位。各级妇联组织共提供就业项目21个,就业岗位70个。2、提供技能培训。一是创业培训,结合SYB普惠制培训为警嫂创业提升创业能力。二是岗位培训,提供家政服务、计算机、手工编织、美容美发等多种技能培训。3、贷款扶持。积极争取巾帼创业循环金、小额担保贷款优先照顾警嫂

(一)问题

1、创业意识不强阻碍了她们就业创业

一是畏难情绪严重,进取意识不强。在调查中,有近60%以上的妇女对自主创业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保守,满足现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妇女

担心投资不赚钱,害怕失败,依赖政府思想很浓。二是家庭事务繁重,制约了创业就业意愿的实现。民警工作忙,没有时间做家务,家属家务繁重等诸多困难,限制了她们外出创业就业的积极性,甚至放弃了创业就业的机会。

2、期望值过高限制了她们就业创业

部分家属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缺乏竞争意识和吃苦精神。表现在市场期望值与市场行情不符,不愿从事条

件差、待遇低的低端岗位,一味追求环境好、工资高、离家近、工作轻的工作,人为缩小了择业范围,增加了就业难度,造成了就业需求与用工实际之间的不平衡。

(二)对策

为落实好公安民警家属“就业创业行动“的实施方案,营造公安民警家属就业创业良好环境。妇联组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宣传引导,转变观念。 要想使民警家属走上创业之路,最重要是转变观念,强化意识。用正确的理论影响并促进她们思想观念转变,引导她们树立“四自”精神,激发她们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广泛宣传妇女创业和就业典型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生活中的事例去激励,使她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强化培训,提升素质。第一要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各级妇联要大力开展妇女技能培训工作,制订出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对民警家属优先培训,根据她们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搜集和筛选出一批适合再就业的项目,举办就业培训班,帮助她们尽快撑握一技之长,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第二要大力开办女性创业培训班。借助普惠制SYB创业培训,组织家属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营销、学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知识,激励她们自强自立,增强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三是优化服务,拓宽渠道。第一要强化服务。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她们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咨询和指导。第二要搭建平台。从当地实际需求出发,拓展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吸收民警家属就业机会。解决难题,扶持创业。 第三要帮扶贫困。解决特殊困难民警家属就业和实际生活问题,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加快辽宁全面

民警培训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车辆特种驾驶 公安院校 培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80-02

一、特种驾驶技术的概念及其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警察驾驶车辆抓捕驾车逃窜的犯罪分子的技能称为特种驾驶技术。具体是指在特殊的环境下驾驶警用车辆追捕、拦截犯罪嫌疑人所乘坐车辆而采用的“后别、横挤、后顶、横撞、侧靠”等特殊的汽车操控技术。

当前,犯罪手段呈现高智能化、高科技化的趋势,犯罪分子作案的方法及作案的交通工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已经把特种车辆驾驶技术训练列入警察的警务技能训练之中。如在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公民对汽车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因此犯罪分子利用汽车作为作案工具的案件时有发生,美、英、法等国家警察训练部门制定了新的、有针对性的训练科目,特种驾驶训练由此而来。这些国家的警察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接受汽车特种驾驶训练,从而熟练掌握驾驶和操控各型车辆的方法和技巧。例如,驾驶各种车辆在高速行驶中进行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在高速行驶中倒车、高速近距离跟车等特种驾车技术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警察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的警务技能项目。随着特种驾驶技术训练项目的开展,还伴生出了一些新的警务技能和战术训练项目,例如在行驶的车辆上进行射击、汽车内抓捕等训练项目。目前除了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犯罪发案率较高,这些国家也开设了特种驾驶训练科目,例如巴西、阿根廷等,他们的部分实战一线警察也是必须要掌握特种驾驶技术的。

二、开设车辆特种驾驶技术培训课程的背景

在我国香港、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由于殖民历史的原因,警察的训练科目和训练手段受西方发达国家影响较深,特种驾驶技术训练早已经成为警队一些特殊机构的必训课目,比如香港的特别任务连(简称SDU,俗称飞虎队)、澳门的警察机动部队(UTIP)和台湾特警霹雳小组等警务单位。在这些单位中,特种驾驶就是一门必修课,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特警队员,能熟练操控各种车辆在各种复杂路况下行驶是基本的要求。再看内地各级公安系统情况,据公安部教育训练部门的统计,我国内地每年因为车辆驾驶操控不当而造成伤亡的公安民警数量大约占到当年公安民警伤亡总量的60%左右(公安部人事训练局统计的数据,2013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伤亡4675人,其中因公牺牲449人),其中大部分是在平时工作、异地办案、追捕犯罪嫌疑人或日常生活中驾驶车辆遇到紧急突况时处置手段不当造成伤亡事故的。血淋淋的惨痛教训,已经让各级公安机关的训练部门和大部分公安民警认识到在各种复杂办案环境下操控车辆的特种驾驶技能的重要性。少数省份的公安部门和公安培训院校已经开始尝试把车辆特种驾驶技术作为部分特殊警种在职培训的一个科目。例如北京市公安局于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组织实战一线民警进行了跨省跨区域长距离多路况的汽车拉力赛,让参训民警培养对各型车辆、各种路况的熟悉程度。同时,北京市公安局教育训练总队也响应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的部署和要求,于2006年开设了特种驾驶训练课程并成立了北京市公安局教育训练总队警用车辆特种驾驶培训中心。自2006年起,公安部依托北京市公安局教育训练总队训练基地开办特种驾驶技术培训班,至今已经成功为全国公安系统教育院校和训练基地培养了一定数量的车辆特种驾驶技术训练教官。

三、我国公安类院校全面开设车辆特种驾驶技术培训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富裕了,财政收入多了,装备给各级公安机关的车辆会逐渐增多,车辆种类也会越来越丰富,例如特种防暴车、通讯保障车、装甲车等,民警需要掌握相应的驾驶技术。其次,随着社会发展,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我国也将和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遇到的情况一样,即犯罪分子利用车辆进行犯罪的案件会逐渐增多。因此,国内各级公安机关有必要在安全防范和打击此类涉车案件上具备超前意识,做好准备,车辆特种驾驶技术训练课程应该尽快在我国各级公安教育训练部门中发展和普及。

(一)响应公安部将民警培训工作做大做强的精神。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2009年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就已经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列入“一中心三基地”(东盟国家警察交流中心、广西公安特警训练基地、广西公安反恐训练基地、广西公安民警训练基地)规划,学校培训部下设有仙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建设有标准的车辆驾驶训练场地,只要对部分现有训练场地稍加改造,即可符合特种驾驶课程对场地的要求。同时学校又具备位于省会城市、毗邻东南亚国家的地缘优势,在整合利用人力、物力资源、进行警务实战教学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广西复杂而独特的区位(临近金三角,是金三角进入中国的运输线路;沿海,是走私线路之一),更加凸显了公安工作的重要地位。因此,顺应形势,在公安院校全面开设公安民警特种驾驶训练课程,有助于实现培训内容由常规化向立体化转变,进一步增强公安民警执法、救助、反恐、处突的能力。

(二)打击日益严峻的利用车辆贩毒、走私案件形势的需要。我国同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老挝、缅甸和越南15个国家接壤,是世界上边界线最长、邻国最多、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再以笔者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广西是祖国的南大门,有7个市县与越南接壤且与越南接界的大部分地形地貌都是崇山峻岭,山高林密,极不容易监控。贩毒、走私分子利用监控死角进行贩毒、走私活动一直很猖狂,缉毒民警往往只能在边界陆路上开车往返进行缉毒工作,但边界地形恶劣,经常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我方人员伤亡,如何在地形复杂的环境下驾驶车辆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难题。此外,广西背靠大西南,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而且近年来国家加强了西部省份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广西出省、出边的高速公路通道将达22条,其中通往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通道6条、通往湖南等中部地区的高速公路通道5条、通往云贵川等西南地区的高速公路通道6条,有6条高速公路通往广西北部湾港区形成集疏运通道,另外经广西通往越南等东盟国家的高速公路通道5条。如此发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在发展了经济、方便了群众的同时,也为、走私物品入境和入境后的转运提供了机会,犯罪分子利用车辆进行运毒、走私犯罪的发案率比大部分内陆省份都要高很多,因此广西公路缉毒缉私工作强度一直很大,但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特种驾驶技能训练的原因,民警因交通事故的伤亡率一直比较大。面对难题、面对教训,痛定思痛,笔者认为通过开设车辆特种驾驶技能训练,让部分实战一线民警熟练掌握驾驶技能,既可以严厉打击利用车辆运毒、运私的犯罪活动,又能让参战民警安全得到保障。

(三)促进警务技能和战术训练更紧贴实战的目的。使用车辆特种驾驶技术追击、围堵、甚至撞击违法车辆,最终目的是迫使驾驶车辆的犯罪分子无法逃脱并将其控制抓获。因此,车辆特种驾驶训练还需要紧密结合如何在车击、如何在车内抓捕控制犯罪嫌疑人、如何利用地形地物、如何多车围堵违法犯罪嫌疑车辆等警务实战技能和战术技巧。这些都能极大地促进警务技能训练课程更紧密地结合基层实际执法情况、执法环境,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和扩展公安院校警体训练特色项目和课程的目的。

(四)公安院校设立特色课程需要。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公安院校已经升格为本科院校,其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已经进行了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培养,但在全国各类本科院校林立的情况下,如何突出公安类院校的特色课程,如何得到社会认可,是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公安院校是全国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最主要输出地,同时也是公安民警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主要的培训基地,另外,公安院校也是为全国公、检、法系统输送工作人员最多的院校。如何保证公安类院校在公安教育训练系统内甚至国内公、检、法系统教育训练的龙头地位,也需要各个公安院校在保证原有特色课程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开设更多紧密贴合一线工作的特色课程,不仅为公安系统进行在职民警培训,也可为司法、海关、检察院、法院、甚至武警部队等单位培训一线执法人员。

(五)教学工作和课程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已经把车辆特种驾驶训练列入警察的业务训练项目之中。而在我国内地,尽管车辆特种驾驶课程起步较晚,但上海、北京等发达省份的民警训练基地已经将车辆特种驾驶作为特警、巡警、缉毒警等一线执法警种的必训项目并且发展速度很快,而同样承担繁重民警培训任务的三十几所公安院校中,除了北京警察学院,还没有哪个省份的公安院校正式开设有车辆特种驾驶技术课程。所以,公安类院校如要在全国众多本科以上院校中独树一帜,甚至在公安系统内部站稳培训龙头的地位,都必须尽快对车辆特种驾驶训练课程进行开设论证和授课实践,走将教员送出去、将国内甚至国际上有车辆特种驾驶授课经验的教员引进来的捷径,尽快促进车辆特种驾驶训练课程的开设与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六)规范引领社会上赛车爱好者的需要。社会上诞生了一批汽车驾驶俱乐部和大批的汽车驾驶发烧友,但全国范围内规范的赛车场地和正规的培训机构还相当少,相当多的俱乐部还是处于地下运营的状态,众多汽车驾驶发烧友也没有一个规范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由此带来的社会安全问题逐步显现,例如非法改装车、在城市道路非法赛车、非法赛车事故造成赛车手及无辜群众伤亡等众多问题。面对这些情况,仅仅靠行政手段禁止是不可行的,只有成立合法规范的培训和管理机构,对赛车俱乐部和赛车爱好者进行合理的引导并规范其行为,才能彻底解决前面所说的问题。各地公安院校可以依托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成立规范合法的特种汽车驾驶培训基地,给各地赛车俱乐部和赛车爱好者进行培训和注册,由此既可减少非法赛车和非法赛车带来的伤亡事故,也可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总之,开设车辆特种驾驶训练课程,通过让参训民警掌握车辆特种驾驶技术,减少民警因驾驶不当造成的自身伤亡或导致犯罪嫌疑人、无辜群众的伤亡,提高案件打击率,降低执法成本和司法成本。

【参考文献】

[1]顾明. 公安院校警务实战技战术课程研究[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3(1)

【作者简介】赵柳林(1979- ),男,广西平乐县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警务技战术训练。

上一篇:个人分层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地税培训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