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操作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2 00:33:23

传热操作实训总结

传热操作实训总结篇1

摘要: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与化工原理课程相配套的一个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文章从理论学习、实验设计、设备选型、工程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等4个方面总结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在提升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化工原理主要介绍化工生产过程当中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三传理论)以及常用单元操作中典型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设计计算等知识ti.-I,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理论公式的推导和经验公式的运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化工原理课程的相应教学内容后所安排的教学环节,不仅与化工原理课程的内容紧密相连,还要运用计算机编程.AutoC aD机械制图、化工仪表自动化及操作控制、化_L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制图等先修课程的知识,是一项综合性实践训练阴。该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和锻炼学生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系统训练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和文献资料利用能力,逐步培养其工程意识;(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二(.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塑造学生良好的设计理念。

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当中,学生需掌握厂程技术人员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工程素质,比如工具书、国家标准和规范的使用,经验公式和经验数据的选择,专业文献资料的查阅、设计成果的分析判断等等,因此课程设计可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_L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是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训练,也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总结,更是对化工原理和化工设备课程教学效果的一次检验。本文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总结了课程设计在提升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1 加深学生对“三传理论”和单元操作的理解

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理论(三传理论)以及常用单元操作是化工原理的主要教学内容,虽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课堂实验、课后练习、练习辅导等方面增强学生对化工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感性认识和理解,但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习任务较繁重,学生自觉完成课程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单元操作的设计,愁一个设计任务一般均涉及物料衡算、热.衡算、相平衡关系、传热传质速率关系等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内容,经历流程设计到!几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因此学生在具体设计中必须全而理解和应用“三传理论”,并选用合适的单元操作过程。过程必然影响结果,课程设计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在实践中有效地督导学生加强对理论学习内容的消化,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培养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的培养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学习化工原理课程时,通过讲解、动画演示和参观等教学手段,学生熟悉了常用设备的基本操作规程,但大部分同学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确定课程设计内容时,有针对性地选用部分化工原理中常用的单元操作,给学生下达一个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所确定的主题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设计_L作。如,为加强学生对干燥单元操作的理解,可要求学生设计一套离心喷雾干燥塔或设计气流干燥器。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涵盖一个完整的工段,为此学生需完成不同艺的方一案选择、设备选型论证、工艺计算,并根据计算与生产经验进行主体设备结构设计,然后确定设备总体尺寸、管口尺寸与方位,还要求进行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最后绘制主体设备图及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过程训练效果表明,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提高工程设计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为培养学生设计能力设置的一个教学实践环节,也是使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重要一环。每一个设计任务均涉及相应单元操作的基本理论,并经历流程设计到艺设计计算、主体设备结构设计和附属装置的选用等过程。由于安排课程设计中只有任务而没有参数和条件限制,学生在设计过程当中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选择设计线路,设定和收集操作参数,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

经济效益是判断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设备建设费和使用操作费是其中的关键,而设备费和操作费的综合考虑也是贯穿于化原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精馏操作是化_工生产中常用的单元操作,其中物料的回流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操作参数C合理的物料回流比应使操作费用和设备折旧费用之和最低在该单元操作中,操作费用主要取决干再沸器中加热蒸汽消耗量及冷凝器中冷却水的消耗量,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增大。设备折旧费主要取决于精馏塔中再沸器、冷凝器等设备的投资费,一般随着回流比的增大而降低。为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设备折旧费和操作费的关系。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学生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公式应用和数据运算能力,同时学会了主动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体会到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

4培养创新能力

在完成化工原理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同时,为了满足部分学有余力,且对化工原理问题确有兴趣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小组创造条件为其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平台,即结合科研任务的需要设计一定数量的课程设计题目,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在设计过程中严格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以创新为目标”的原则,有效地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完成工艺设计计算之后、整理设计说明书之前,要求全体课题组进行交流和总结,即每个设计课题组里选派1-2名学生代表,将本组设计情况在交流会_[向全体同学和指导老师进行汇报。交流时要求主讲人用图表、数据、结论等工程术语表达自己的设计,并在规定时间内着重讲解自己设计的特点,对设计结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突出自己的创造性。交流过程中,指导老师也主动指点设计要领,并对进行设计进行合理评价。这样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的收获不仅局限于自己所做的课题,对其它设计课题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更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设计思路。

5教学效果

传热操作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 锅炉设备与运行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

《锅炉设备及运行》是电力高职院校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这门课程学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作。所以在教学内容要增加,教学时数要减少的条件下,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1.课程教学目标

1.1工作任务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火电厂锅炉运行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火电厂锅炉运行、调整操作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从事运行、检修、管理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2专业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会进行锅炉的启动操作;能进行锅炉的停运操作;会进行锅炉运行过程中调整与操作;会进行锅炉典型试验;能进行现场巡检;具备锅炉事故的初步处理能力。

2.课程教学内容

2.1教学模式。

本课程突破传统锅炉课程以理论为主或者先理论后运行实践的教学模式,以锅炉运行为主线,把锅炉理论知识嵌入锅炉运行情景之中。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实践和教学平行递进,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缩短学习与实际现场生产的距离,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日后从事的岗位工作。现教学模式如图所示:

2.2学习情景。

根据火电厂锅炉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情景。这样使学生按照电厂实际典型工作任务进行针对性学习,在每一个学习情景中都贯穿了电厂的典型工作任务。从工作任务到学习情景划分情况见如下表:

3.实践教学内容

锅炉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基于国家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中要增设课程的相应实践环节的要求,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有:电厂认识实习、锅炉运行实训、火电厂仿真实训、热力设备装配实训、顶岗实习、技能培训等实训环节,增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推进工学结合的改革与实践,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推行双证书制度。

本课程已具备的实训条件有火电厂仿真实训室和热力设备拆装实训室。实训室里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还有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仿真机综合教学法,比如在介绍锅炉运行知识时,可以用300MW火电仿真机进行模拟运行,组织学生对模拟运行中锅炉部分的启动、运行、维护等进行认真的模拟训练。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受学生欢迎,效果良好。

为了学生能理论联系实践以及使学生能够了解和熟悉企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学校和系部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和顶岗实训等。通过校外实训,学生可以亲临现场,能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实现理论知识与生产现场的零距离接触,实训效果良好。

4.课程教学方法

锅炉课程与现场实际结合紧密,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

4.1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对几年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引入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把锅炉设备图片及动画方便地显示出来,在课堂中能够节约很多时间,这样可以加大课堂信息量。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发扬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作好课堂讲解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和内容。

在实际教授过程中,先用板书讲解,再用课件演示动态过程等;或者先用课件讲解,再用板书补充,强调重点。这样能丰富教学内容,活跃学习气氛,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

4.2现场教学法。

利用实验室、仿真实训室及生产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可以增加可视性、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加深理解。由于电力行业生产安全的特殊要求,学生在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不能真正操作实际锅炉机组,所以采用模拟仿真是锅炉课程教学的必要手段。比如在讲解锅炉启停教学内容,我们以某一仿真机组启动过程为例,全面进行锅炉启动操作演示和学生操作实训。通过模拟仿真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3案例教学法。

电厂锅炉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比如讲解锅炉事故的时候,以实际电厂发生过的事故为例,分析其事故现象、原因、处理方法与防治措施。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现场分析能力。

4.4课题讨论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比如在讲解尾部受热面运行问题时,烟气速度对积灰和磨损的影响相矛盾的情况,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同学得出分析结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形象教学法。例如锅炉设备的构成可以形象理解为锅是用来装被加热的水的容器;炉是加热锅的装置。这样学生浅入深出,容易理解。

5.课程考核方式

5.1理论教学: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总成绩=笔试卷面成绩×80%+平时考勤成绩×15%+平时作业成绩×5%

5.2实践教学:采用综合考核方式。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操作考试×40%+实践报告×30%

5.3实践技能:技能鉴定。

课程以锅炉机组运行与维护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操作技术,掌握锅炉维护检修的基本操作技能,最终可取得电力行业“锅炉运行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工)。

通过这几年《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在校学生调查,学生认为该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比较好。实验实训内容丰富,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了很多锅炉的专业知识,学习效果良好。

6.结论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旨在解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矛盾、实现促进学生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姜锡伦,屈卫东.锅炉设备及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乌海热电厂.北方联合电力乌海热电厂企业标准-锅炉运行规程[Z].2009.

[3]姜锡伦.“电厂锅炉运行”课程开发方案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传热操作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油田岗位 职工培训 教学方法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95-01

培训是企业提升职工专业技能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实现石油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油田岗位职工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受招工机制改革的影响,石油企业新招职工数量渐少,职工队伍的年龄普遍偏大,接受能力不足,对于培训活动热情度不够,加之油田基层工作任务量大,责任过重,这也制约了油田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很多技能培训教师都是兼职,大多都来自于基层,理论知识不强,培训方法不够理想,这势必会影响到油田职工专业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此,油田企业应不断改进培训工作,从而优化职工培训工作。

1 打造实践经验传授式培训课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懂得因材施教,特别是针对油田企业中年龄大、理论学习能力差的老职工、理论扎实但实践能力弱的新职工,教师可利用“师傅带徒弟、每日练兵、问题式培训”等形式对新入职、转岗职工开展岗位技能实践经验传授培训,让工作骨干与实践经验丰富的老职工给新职工传授经验,这样培训中就不止一个教师专门讲授,而是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力量,手把手式进行岗位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的讲解、传授和辅导,以保障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注重坚持以师徒合同为契约,制定合同签订率、培训时间、考核目标、考核方式、奖惩措施,做到奖优罚劣,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2 积极开展比武竞赛培训活动

由于工作性质、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足,如何充分激发职工接受培训的热情,是培训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开展比武式竞赛活动,有利于将培训知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给职工,从而使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从内容上看,这种培训主要分为理论参与时间操作两方面,从级别上看,可分为基层班组、大队、厂部、公司等级别。

油田企业应注重比武式竞赛活动的操作性和持续性,合理编排竞赛内容与形式,充分调动职工的参与兴趣,使得培训课堂变成职工专业知识与技能比拼的场所。如针对电工安全操作的知识与技能竞赛,培训教师可预设一定的操作情境,将学员编入若干小组,进行知识竞答与实践操作,争获分数,获奖组别获得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对于那些答题与操作错误的学员,教师适时给予正确的讲解,这样原本枯燥的电工安全操作培训课不但会十分有趣,而且学员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会更加扎实,使培训更具有实效性。

3 大力推行案例培训教学法

在岗位培训中,案例教学法主要指围绕一定的培训内容,将实际工作中真实的事件进行典型化处理,从而供学员进行分析与判断,通过独立思索与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特定工作问题。在培训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促使学员更加广泛地接接触和分析实际案例,让学员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拓展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培训活动中,教师可依照油田职工的具体岗位需要,搜集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特别是利用那些反面的案例,因为这些他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是用油田职工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深刻教训,在学员反思过程中自然会积累与总结生产工作中的经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元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保证教学质量的实现。在教学流程设计方面,教师可设置案例背景介绍、采取叙述说明、阅读案例、采用多媒体等形式让学员熟悉案例、提出思考题让学员分组讨论、学员自由发言、教师评讲、最后总结等多个环节。

4 强化职工培训模块化教学

油田企业职工培训工作,需要教师进行细致而深入的岗位能力模型分析,结合不同层次、不同工种岗位能力要求,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可结合具体培训目标,利用模块化教学模式,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具体来看,主要可设计如下三种模块。第一,技术交流模块,主要是促使学员之间进行专业技术交流,将自己工作中的宝贵经验、技术革新项目,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分享给他人,从而形成一种技术分享机制。第二,参观现场考察模块,主要是引导接受培训的学员到油田生产现场进行专业性实地考察,促使学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将考察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来,由培训教师与专家进行详细解答。第三,职业素养模块,对于作为石油企业的职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让职工对于岗位的职责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5 适时引入学分制培训方式

实行学分制是教育培训工作发展的要求,符合培养人才的客观规律,能调动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在组织方面,可以充分依托现有的管理体系,由各单位组织、劳资部门进行日常管理,为每位员工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档案。局职工培训中心进行业务管理。在技术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技术,建立员工培训数据库,建立业务考核试题库等。在教学方面,可采取集中培训、岗位培训、网络培训、学员自学等方式相结合;考核方式可采取集中考试、在线考试、现场考试等各种形式。

6 提高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水平

目前,油田职工培训工作效果较差,这自然与专兼职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很大关系,很多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二者不能兼得,要么理论知识丰富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不足,要么实践技能突出然而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对此,培训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讲求培训技巧,保证培训效果。一方面,全面掌握培训人员知识技能情况,针对教材内容收集准备工作。另一方面,精心准备培训材料及课件,确保授课内容的丰富性,教师也应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可采取提问方式台上台下互动的方式,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有效避免培训课上学员昏昏欲睡的听课状态。

总之,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油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油田职工培训工作,增强油田企业职工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培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培训教师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努力探索有效的培训方法,从而真正优化职工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荣华.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职工培训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8(8):106.

[2] 刘岩.浅谈我国石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J].今日科苑,2010(16):148.

传热操作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机电类;一体化;实训装置;应用

一、引言

目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这是由于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职业技校的理论与实践没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学生在理论课中不能积极的投入,而老师的教学模式缺乏新意,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听不懂也听不下去,理论课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在实践课上,由于学生缺乏理论基础,对设备的结构设计、运行原理缺乏认知,只能盲目的操作。对于职业学校机电类的课程来说,在教学上需要有设备和理论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教学老师还要想方设法的对教学内容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的结构、内容、思路等,使教学达到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就需要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法,使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机电类课程结合了机械、PLC、传感等多项技术,在结构上大多是模块化,教学老师不仅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设备操作,还要与《电气控制与PLC》、《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维护》等多门课程相结合,因此,只有引入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和模块化生产线等设备,并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才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二、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的主要模块和基本构成

1、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的总体结构

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是职业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购进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来供学生实践课学习使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的结构一般包括电脑、PLC主机、变频器模块、电机模块、气动控制模块等,总体上来说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目前的机电一体化装置是模块化和开放式的结构,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装置构造和拆卸、组装等技能的培训。

2、装置主要模块的基本组成

(1)PLC主机:采用了CPU226AC/DC/晶体管(24路数字量输入/16路晶体管输出)、两个RS-485通信口、EM222(8路数字量输出),在PLC的每个输入端均有开关,PLC主机的输入/输出接口均已连到面板上,方便用户使用。

(2)变频器模块:“采用西门子MM420变频器,三相380V供电,输出功率0.75KW。集成RS-485通讯接口,提供BOP操作面板;集成3路数字量输入/1路继电器输出,1路模拟量输入/1路模拟量输出;具备过电压、欠电压保护,电机过热保护,短路保护等。提供调速电位器,所有接口均采用安全插连接。”

(3)电机模块:包括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步进电机和步进电机驱动器等。

(4)低压电器模块:配备了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电子式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变压器、整流电路、能耗制动电阻、带灯按钮、断路器、熔断器、行程开关、组合开关、转换开关、速度继电器、磁性开关、急停按钮、复位按钮、自锁按钮等低压电器。

(5)气动模块:包括了静音气泵、单杆气缸、双杆气缸、气动手爪、单控电磁阀、双控电磁阀、旋转气缸等。

(6)传感器模块:具备了电感传感器、漫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可区分金属物料和非金属物料、不同颜色的物料。

(7)触摸屏与组态模块:配备了深圳步科EVIEWMT4200工业触摸屏和EV5000组态编程软件。

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的功能和机电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设计

根据教学计划和现在对机电类人才的要求,目前职业学校内主要开设的课程有:《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维护》、《检测与传感技术》等关于机电一体化装置运行原理和设备介绍与实际操作的课程。从课程设置上要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熟练的掌握机电一体化装置的操作。

2、《电气控制与PLC》理实一体化教学思路

首先根据教学要求和设备特点编写教学讲义、课件等。其次组织学生到学校内部训练中心参观,对机电一体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配齐学生在学习电气控制时所用的设备,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制定好考核标准。

四、结束语

在职业学校中,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根据人才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工作,对于机电类的课程,在引入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的基础之上,集合理论与实践,使课程变得丰富多彩,学生提高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对于教师而言,对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还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方贵盛孙平.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在机电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7

[2]阳兴见雷菊华.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的传感器应用分析——以亚龙YL—234A为例.电子制作.2015

传热操作实训总结篇5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从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必要性着眼,探讨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途径。分别从分段式培养、阶梯式培养、课岗课证融合、赛教相长、文化氛围熏陶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其培养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8-0069-03

随着现代化工新技术的发展,各用人单位对化工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掌握岗位操作所需的工艺知识,还要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与常规维护知识、各类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另外,作为高危行业,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还要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要求化工专业学生具备环保意识,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

本文拟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切入点,尝试探讨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途径。

一、“入校—入门—入行—入岗”的四段式培养路线

学生第一学期刚入校时对化工生产一无所知,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化工知识讲座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引导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如举办“打开化工门,放眼望世界”专业知识讲座,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实训室参观,让高年级的学生给新入校的学生讲解实训装置,增强学生的信心。以后,再结合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尽快让学生对专业有个基本的了解。

进入第二、三学期,随着专业基础课的开设,尤其是通过对“三传一反”①内容的学习,学生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工理论,结合实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训装置,学生可对相关的设备、仪表有进一步的认识。在精馏装置实操中,一般都是五人一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步学会了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意识到个体行为会直接关系到全组的成绩,在遇到超温超压等不正常工况时,全组学生通力配合,在排除故障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也树立了“化工生产,安全第一”的理念。

第四学期开设专业课,主要是工艺课。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可尽量选取与学生就业岗位相近的工艺课程,再聘请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来给学生做讲座,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入行,有利于与企业行业的接轨,尽快转变角色,激发学生热爱专业的热情。

到第五、六学期,大部分高职院校会安排学生到相应化工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师傅的传帮带,可逐步适应岗位操作,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在这个阶段也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关心和培养,应开通相应的渠道及时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顺利过渡。

二、贯穿“单元—工段—工艺”阶梯式的培养主线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职业发展规律,注重“三传一反”核心能力的培养,按照“单元—工段—工艺”的培养路线,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化工理论,同步穿插一些单元仿真实训,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的过程中提高对化工生产过程各种故障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装置实操,如在精馏实操中,主要考核学生如何用最少的原料消耗、最少的水耗、最少的电耗生产出产量更高的合格产品。通过实操训练,锻炼学生化工生产的实际操控能力,培养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学生节能减排的理念,养成学生遵章守纪的作业习惯。

结合当地化工项目的用人情况,针对企业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在实操上以仿真软件为主,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利用仿真工厂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强化训练效果。

三、“课证融通”与“课岗融合”

目前,大部分高职化工专业都是要求学生“双证”毕业,即毕业时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化工总控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化工总控工的考证分为理论和实操两大部分。考证内容几乎涉及所有专业课,为了满足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三传一反”内容为核心课程,同时开设相关专业课,将考证的知识点融入整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课证融通,提高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通过率。通过考证,也提高了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在实操训练时,结合仿真的冷态实训和实操装置的热态实训,严把训练关,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整个考证过程中,使学生切实掌握岗位操作必须的专业知识。另外,鼓励程度较好的学生直接考取化工总控工高级技能证书,营造竞相学习专业的氛围,以高级带动中级,形成良好的良性竞争机制。通过实施课岗融合教学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融合,把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熟悉相应的工作岗位,学生能更直观、真实的了解和熟悉岗位操作过程,真正实现“课中融岗,岗中有课”,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参加大赛,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部级、区级、校级等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同时将竞赛内容融入教学中,可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参加实训的兴趣浓厚,能在实训中反思理论知识。

化工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中,团队沟通合作能力排在前列。在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但自己要努力,团队配合还要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通过技能大赛,以点带面,在学生中掀起勤练技能、学好技能的良好氛围,既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切实加强了技能教学,夯实了理论基础,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营造安全文化、创业文化、学习文化、感恩文化等四种文化氛围

第一,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化工生产涉及的物料大部分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危险特性,又经常处于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甚至深冷的生产条件。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误操作或违规操作造成的,所以,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工作习惯至关重要。为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学生在校期间,可在教室醒目处张贴化工生产四十一条禁令,在仿真机房、实训室等处张贴安全标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将安全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整个在校期间。在日常管理中,约束学生的不规范行为,使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学习工作习惯。在化工安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通过惨痛的事故激发学生珍惜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

第二,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化工企业一般都远离市区,在项目建设期招工量大,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可能处于基建期,工作、生活条件差,这就需要学生必须具备创业精神,对学生要注重创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勤工俭学,珍惜就业机会,平时多给学生剖析到新上项目企业顶岗实习的益处,如学习机会多,发展空间大,让学生懂得企业的发展与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密不可分,鼓励学生优先到这类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

第三,营造学习文化氛围。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到企业以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现在很多化工企业的技术和设备都是引进国外先进国家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对新知识、新经验、新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使用能力。这就要求在校期间就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提供合适的学习场所和丰富的学习工具,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加强图书馆建设力度,丰富的图书资源和网络电子资源,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各类学习资料和良好的学习场所;设立奖学金,建立一种人人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每学期组织专业教师作前沿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及时更新的机会,营造浓厚的终身学习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明白:学习是生命的源泉,学习是创新应变的根本,学习是竞争取胜的法宝,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

第四,营造感恩文化氛围。化工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人才招聘岗前培训。尤其是很多新上项目的企业,送大量的新员工外出培训,用于每个员工的培训成本很高。而这些员工一旦掌握技能就觉得有了跳槽的资本,产生跳槽的想法,导致离职率高。这不仅加大了企业人力资源重置的成本,有时还会使相关岗位的核心技术泄密,降低企业的竞争力。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企业要建立良好的薪酬制度,通过待遇留人外,关键还要培养员工的感恩之心,以发自内心的实际行动回报企业,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而感恩之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加强感恩文化的熏陶。从学生入校之日起,首先就要教会他们感恩父母。其次,要教会学生感恩老师、感恩学校。再次,还要使学生学会感恩社会,部分大学生把国家、社会以及他人的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另外,借助校园广播、校报、校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把一些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故事宣传出来,营造感恩氛围。平时多组织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如让学生排练感恩为主题的小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会、去反思。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当地经济的需求,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现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注释:

?譹?訛“三传一反”概括了化工生产过程的全部特征。“三传”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平辉,隆平,黄铃.化工类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2):27-28.

[2]马江燕.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究与实践[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4(3):31-38.

[3]施福新.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现实与价值取向[J].职教论坛,2011(34):12-15.

[4]朱平,唐世辉,李秀花.浅析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效衔接[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24-125.

[5]刘雪梅.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2(27):56-58.

[6]蒙维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3):72-73.

传热操作实训总结篇6

检封车间现有青工255人,占全车间人数的70%以上。青工是检封工作生产的主力军,因此,提升青工的技能是必要地、迫切地、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搞好教育培训工作是前提。

为深入开展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充分调动全厂广大青工学技术、学业务、练技能的积极性,检封团总支做到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制度,使广大团员青年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这些活动的组织开展,让更多的青年人增加了相互交流、沟通、学习和提高自我的机会,增强了青年团队的向心力,为年青人提供了更多、更好、更广的展示舞台,从而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企业氛围。

1、教育培训工作要从新进厂青年人入手。

近两年新进厂的人员比较多,对于刚刚步入企业的团员青年而言,正处在长知识、打基础的阶段。团总支从思想教育到技能培训一步一个脚印热心地服务青年:

(1)团总支以开展“六个一”主题活动为契机,加强思想教育,使团员青年的观念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2)定期召开大学生座谈会。邀请车间领导与刚进厂大学生座谈,通过沟通、交流、提建议等多种方式,使新人能更快融入到检封这个大集体中来,更快地适应新的岗位,也为车间做好对新进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打下了扎实地基础。

(3)组织新进厂大学生参观检封车间工艺流程,使新进厂大学生熟悉车间情况,让这些新鲜的“血液”快速“流动”起来,积极地投入工作。

通过参观大家分别了解了大张检查、裁切、小张联动生产线、清分机以及塑封装箱生产线等工艺流程,对检封车间的生产工艺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白了每个流程之间的紧密关系,进一步树立了大局意识和精品意识。

(4)新进厂职工技能培训。培训重点讲解了手工数钞操作技能。针对数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过数的操作要领、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答和规范操作演示。举办培训活动,增强了新进人员的数管意识和数字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实际操作能力。

2、提升在岗青工的技能水平。面对车间生产时间紧、任务重的生产形势,检封团总支围绕车间中心,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大力提升员工的创造力、学习力:

(1)组织举办“日问日答日提高”活动,从而增加团员青年对机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作用与性能的了解。

就拿近几年引进的清分机等设备来说,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对青工的要求也在提高。小张清分机检验是一项新技术,是团总支培训计划的重点之一。在车间领导的帮助下,我们邀请工程师利用现场的机器给大家介绍了清分机的各主要模块和传感器的构造和作用,根据大家平时生产操作中的难点作了详细的讲解,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和人身安全。

(2)大张检验工序培训。团总支多次组织举办知识交流共享会,安排技术全面的师傅面对面的对团员青年进行技能培训、经验传授等。

针对大张班组,有目的的进行了技能培训,对生产中易出现的漏废及薄弱环节,用废品实物样边操作边讲解,加强相互之间的技术交流,经验传授,信息共享。同时,加强对青工“一对一”导师带徒活动的深入开展,激发青工学习技能的热情,实现员工整体应变能力的提升。达到验证操作人员判废能力和生产效率的目的。

(3)转变培训思路,培养多面手。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生产需要,组织数扎人员学习产品公差样张,培养多面手,提高联动线班组的应变力和战斗力。在人员紧缺时,也可以随时顶上拆包或清分机岗位,从而保持联动线的高效畅通。

二、开展竞赛比技能

检封团总支围绕车间以培养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营造青工学习技能热情,通过比赛把造就高技能人才与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相结合,调动青年员工劳动热情,提升操作技能。

(1)组织裁切工技术比武。裁切工序是检封车间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裁切工技能水平的高低影响着车间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比武内容包括理论答题和实践操作环节两个方面,比赛不仅能查找存在的不足,也提升了裁切队伍的整体素质。

(2)举行小张清分机操作技能比赛。比赛项目包括清分机基本操作、查看平衡报告、读懂英文故障提示信息并正确处理、开机前的设备检查等。

随着小张清分机和清分中班的增加,清分机操作人员将增加60%。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对清分机日常工作的正常高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比赛有利于全面了解清分机人员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技能水平,为车间清分机转岗人员的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清分机操作人员抽查技能赛是开展的系列比武大练兵活动之一。随着检封工艺改革的不断深入,清分机在检封成为重要环节,清分机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成为质量控制关键点。为提高和检验清分机操作人员技能水平,鼓励青工学习技能的热情,为优质高效完成生产任务奠定基础。

传热操作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研讨会;教学;显微外科;培训;继续教育;主动学习

随着医学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本科、本硕和研究生教学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对于专科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如创伤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等。用人单位常常发现新员工,空有满腔理论而动手能力差,存在“眼高手低”的共同问题[1]。规范化的培训最有可能解决医学生的实践技能欠缺问题[2-5]。然而,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首先是“填鸭式”的理论学习,然后在临床实习中通过师徒制“传帮带”的形式,进行技能培训。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意识和个人经验,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缺乏系统、规范化培训。技能培训标准不一,学习曲线相对较长,将影响毕业后适应临床工作的能力。研讨会(seminar)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充分激发课程参与者潜能,教师和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认知互动,从而深化对课程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境界[6-7]。因此,我们举办了多期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培训班,将这种教学法引入显微外科技术培训课程中,有效的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研讨会教学法在显微外科技术培训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1教学规划

在显微外科技能培训课程中,所有的教学内容均围绕年轻医生需求和下一阶段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进行课程有效分割和整合。课程设置主要提高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综合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教学方式,有带教示范和自我训练模式,以小组为单位。

1.1设定明确学习目标

根据学员需求,设置问卷调查表,明确学习目标。提前发放培训教程和手册,分享显微外科培训录像,供学员自我学习。明确培训课程时间和内容。

1.2理论知识讲解

由教师团队集体备课,优化教案和教学流程,明确教学的掌握和熟悉内容。通过QQ、微信、邮件或百度云的方式,提前2周分享。学员在参加培训前,通过阅读专科书籍、检索文献和观看显微外科培训录像,明确学习目的和需求,知晓显微外科技术在未来所从事的专科的临床应用,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1.3研讨会教学法特点和应用

老师根据医学生的个人简历和能力,以3~4人为小组,每个小组在课程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老师需要及时辅导和纠正,在课程结束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和竞赛,老师进行现场点评,分析技能操作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研讨会模式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模式,激发参与者的潜能,学员在研讨会上自主发言,分享经验和教训。参与显微外科培训的学员,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和检索文献。分享题目是医学生阶段最需要的知识或需要培养的能力。如显微外科技术在美容整形的应用,文献检索和管理,课题申报等实用较强的内容。要求学员做出PPT进行汇报讲演,由老师和学员们一起互评和讨论。此外,在研讨会上,根据本期学员的需求,邀请临床专科高年资医师、解剖学、技能教学中心、护理和康复医学的老师,传授学员下一阶段需要的知识。

2技能教学内容和实施

秉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既定的学习任务分成1个月的学习时间,每周1次,分为4次课进行教学活动。第一次课是显微镜的使用和胶片缝合。学员需掌握显微镜的调节,如显微镜的工作距离、瞳距、放大倍数、照相和录像装置的使用。坐姿和手的姿势,在显微外科实践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显微外科手术中常规使用的各种器械的特点、原理及正确的使用方法。比如显微手术持针器、剪、镊子、血管夹等,这些知识点是学员必须规范掌握的内容。传授胶片模型训练方法,在显微操作训练板上,剪取乳胶手套并固定,模拟临床手术切口,切口方向为水平、垂直、左上至右下,和右上至左下,训练不同角度的缝合技术,遵循“稳,准,轻,巧”的显微外科操作原则。建议熟悉手眼配合后,使用8-0或9-0的无损伤显微缝合线在显微镜下进行打结训练。第二次课是非活体血管的吻合训练。由老师根据学员胶片缝合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示范和训练非活体的鸡翅血管的端端吻合技术[8-9],缝合成功后用微小水泵,泵入红色染料液体,模拟血液流动,检查吻合质量。具体而言,如两定法缝合1mm微小血管,用10-0或11-0的缝线,缝合6~8针,做到吻合口外翻而不漏血。缝合结束后,应纵向解剖吻合口血管,验证血管吻合进针点是否等距,是否内翻。对学员们再次强调非活体动物血管缝合训练重要性。只有高质量缝合离体动物的血管通畅后,才能过渡到活体动物血管吻合训练,这才是对活体动物最大的人文关怀。第三次课是活体血管的端端吻合训练。由老师根据学员缝合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学员往往存在血管外膜剥离不理想。如持针器把持针后,以不同角度和方向缝合时,效果不理想。如两定点缝合法的第2针,管腔匹配往往不满意。这些常见的问题,通过在活体大鼠股动脉模型训练中,示范解决上述问题的技巧,进一步巩固微小血管吻合技术。学员通过大鼠股动脉的端端吻合训练,获得极大的成就感。成功吻合大鼠股动脉后,可将大鼠放回饲养,三天后再次探查股动脉通畅情况,同时训练显微镜下吻合大鼠股静脉。第四次课是活体血管的端侧吻合训练。由老师组织并实施团队学习法,帮学员明确目标,即对技能操作不同水平的学员,应设定不同学习目标。鼓励学员看到团队其他成员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互学习。介绍过程性评价方法和PDSA(plan,do,study,act)方法[10],让学员实践技能不断进步,看到自己通过培训收获的方面和认识到自己不足的方面。对存在问题,老师通过示范大鼠股静脉的端端吻合和股动脉—股静脉端侧吻合手术,集体讲述显微外科微小血管吻合技巧和注意事项。第四课由富有实践经验和较强学术背景的老师担任并讲授。

3实施结果

3.1提高了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近2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在显微外科技能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热情高,积极地提问和热烈地讨论,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理论知识通过提前分享的模式,学员能预习并掌握理论知识,在技能操作中能进一步理解重点和操作注意事项。通过老师规范的示教,做到培训同质化和规范化,使学员能够切实的掌握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显著的提高学习效率。医学生面对任务,自由提出问题,鼓励交流与协作,提倡团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交流,拓展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研究生在研讨会上,表达能力和查阅文献能力比本科或本硕班的同学更强。研讨会模式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根据培训不足之处,查阅文献和书籍,并给予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撰写综述或教学文章。

3.2真正锻炼和提高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与接受传统培训的研究生相比,经过显微外科培训的研究生,在住陪阶段或低年资住院医师阶段,能较快速的适应工作要求。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他们了解了显微外科手术,对显微镜下操作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快速适应能力。通过活体大鼠手术,学员初步体会到了外科核心手术技术和常用的技巧,如无菌术、消毒铺巾、麻醉、切开缝合、止血、暴露、分离和结扎等外科操作,通过在显微镜下进行吻合血管训练,养成了严格遵循操作技术规范的良好手术习惯,提高对实验动物的人文关怀素养。

3.3践行教学相长理念

传热操作实训总结篇8

    1.我校参照二级医院护理岗位和工作流程设计建成了现代医护实训中心———仿真病区。实训中心设有多媒体教室,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授课中涉及操作就地使用用物给学生演示,学生也能立即练习,使理论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提高学生整体知识的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先在教室讲授理论,下次课再到实训室上实训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弊端。

    2.仿真病区实训中心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以模拟真实护理临床工作环境,让学生体会到“上课就是上班”,尽量缩短学校和临床差距。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大纲操作项目并增购实训用物,实训内容和操作用物与临床相匹配,添置临床上常见的器械和仪器如超声波雾化吸入器、静脉微量注射泵等,教会学生在校期间正确应用这些仪器和操作技术。为了能使学生亲自体验一些操作,如鼻饲、静脉穿刺、肌肉注射等,除在模拟人上反复训练外,还为学生提供练习的一次性用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进行真人练习,使实训练习与临床工作实现“零距离”,既可以让学生亲自感受,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可以让学生体验患者的感受,让学生每次实训课都置身于仿真环境,犹如在医院病房、以护士角色进行各项操作及对各类患者进行护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教学与临床工作的无缝对接。

    二、教师管理与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

    由于护理学实训课学生是在操作中完成的,教师又需兼顾教学、指导和管理等职责,往往存在管不过来的现象,课堂纪律会比较混乱。改革后将班级人数分为10~12个小组,每组大概4~5人,按学习和动手能力强弱合理搭配,每组选择责任心强、操作水平高的成员为小组长,对其他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班长和课代表负责管理各小组长,教师管理班长和课代表。这样就形成了“教师—班长(或课代表)—小组长”三级管理体系,各个负责人各司其职,管理好自己的人员,课堂纪律就比较有序。

    三、传统实训课

    由实训管理员安排实训,上课前实训管理员将操作用物准备好,学生对于某些用物的使用目的都不知道,更不会自己准备用物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在开课前预习操作项目,熟悉操作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学生自行根据课程内容准备用物,实训管理员给予指导,而且小组内成员轮流准备用物,将学生角色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管理者,使学生向主动学习、手脑并用型转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有较大帮助。

    四、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上一篇:会计核算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安装工程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