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7 19:57:37

画图实训总结

画图实训总结篇1

关 键 词:速写教学 自信心 观察力 造型规律

速写作为美术基础教学的主要训练手段,历来十分受到重视。它既是学生入门的学问,也是设计师观察、记录和表现艺术构思的主要手段,有设计速写、有草图、设计手稿,还有画家的画稿和素材形式。速写重点训练学生的感受能力和表现技能。这些技能包括:比例、角度、透视、轮廓、结构、质感、光影、空间等内容。速写是一种观察方法。它训练学生从什么角度,怎样去认识事物及其审美属性。速写赋予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感性引发,决定他们怎样去观察和体会自然,甚至会影响一生的审美观和方法论。

但学生很难一下子就理解速写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总是把速写仅仅当成一种绘画的方法和手段,所以在写生时,好像摆在面前的物件就是提供抄写的对象一样,一旦遇到没有表现过的对象就不知怎么办了。尤其是到户外画建筑风景速写时,就不知从哪里下手,速写水平提高很慢,收获甚少。

在长期速写教学中,笔者针对建筑学和艺术设计等专业的特点,重点开展建筑风景速写教学,从研究造型艺术的规律出发,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体会,对建筑风景速写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改变学生对自然景观空间形态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造型观念。二是注重教学规律,引导学生从最基础的东西抓起,逐步训练学生速写表达能力。wwW.133229.coM

一、改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都愿意学习并掌握速写造型技能,但常常因为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影响了学习效果。学生要想获得很好的训练效果,应注意避免盲目学习,注意客观地看待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初学速写时,经常会过高地要求自己。希望自己画的形体很准确,线条很流畅……当画面效果不理想时,又容易失去继续作画的信心,或者因害怕画不好,一开始便没有信心。要知道速写虽然很快捷,但是并不简单。一幅速写作品能表达出景物的形体结构丰富特征,其中包括对形体关系的把握,对画面构图和线条等技法的灵活运用。同时,还能传达出时代气息与一定的艺术境界。

学生的速写作业,因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而会显得有些“难看”和“幼稚”,其实这些“难看”的作业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财富,其中包括了许多有价值的训练内容,通过这些训练,使学生逐渐认识理解造型艺术规律,掌握绘画方法,积累艺术修养,使自己的速写作业慢慢地变得“不难看”。

速写是概括的艺术,是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描绘物象本质的造型特征。一幅能生动表达物象特征的速写作品,即使在比例和透视结构等方面不够准确,但仍然能够被承认和欣赏,在对速写作品的评价上是很宽容的。许多时候,那些“不准确”的地方还会给作品增添几分生动、自然的感觉。毕竟是徒手的短期作画,想处处做到准确无误,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学生常常忽视认识和区分速写技能的不同风格,往往会东学一点西学一点,使自己无所适从。应该在一段时间内,用心学习和掌握一种速写方式去有效地表达物象,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速写的表现类型大致可分为:1.用线描方式来表达形体结构和空间层次的画法;2.用排线、排点、黑块组成明暗色调来表达形体空间与光影的画法;3.用线描与明暗色调相结合来表达形体空间与光影的画法。三种画法的表现力各有所长。其中,线描画法技巧相对单纯,既能概括简洁地表达物象整体的空间关系,又能细致地表达物象的形体特征,是许多教师向学生推荐的入门画法。一旦掌握了此画法,以此为基础转而学习其他画法,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线条描绘手段很丰富,最基本的有:1.用线条描绘物体转折边缘(也称内形和外形);2.用线条的相互穿插、遮挡表现物体之间的前后关系;3.用线条的疏密对比表现物体之间的层次感(在画面中形成黑、白、灰等许多不同的层次对比关系)。掌握了这三种基本手段以后,就可学习更多的表现技巧,如:虚、实线的运用,粗、细线条的运用,线条的松紧处理,运笔速度快和慢的变化……

不管选定了哪一种画法学习速写,一定要坚持一段时间,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画一批“难看”的作业,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不用很长时间,就会取得明显的成效。要知道: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速写都是绘画艺术中最方便学习和掌握的一门技能。

二、推行建筑风景速写教学训练的阶段学习法

学习建筑风景速写技能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

1.单体描绘训练:单个物体以石膏几何模型、方凳、花草、衣物等生活用品为训练对象。但初学者往往贪心,不愿意在这个阶段多花时间,结果影响到后面的训练。单体描绘训练应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客观地用心观察物象,二是掌握应用线条表达物象,三是怎样把握物象的特征。

速写是视觉艺术,因此画速写首要任务是观察。学生往往不习惯使用自己眼睛去看,甚至有将对象符号化的倾向。因此要训练学生真正地用心观察自然,运用直觉的、图像化的、空间化的、具体化的、综合化的模式去观察自然,“神与物游”和“有我之境,以我察物”都是要我们用艺术的直觉去感受和描绘自然。

在现实生活中,线条是不存在的,线条是用来表达生活中相对细长形象的抽象方式,如:用线来描绘物象结构转折处(边、角等),以达到表达形象的形态、体积、空间等等,能理解这一点就会懂得在何处下笔速写了。

对物体形象特征的研究,应该从形状开始,研究它们的形状特点(包括在不同角度的变化),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由这些形状形成的立体会显示更丰富的形态特征。如:立方体由六个方向的正方形组成,从不同的角度,它的形状显示出很丰富的变化;球体则在任何角度都应保持圆形的单一特征等等。

研究物象的特征,还需要运用比例以及透视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抓住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去归纳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物体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运用球形、圆锥去分析理解树木的体积,运用圆柱体分析并表现树干。但要注意,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假如我们不去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写生,不去分析各种树木的不同细部特征,不去学习丰富的表现技巧,就会将所有树木画得像“棉花球”和“胖辣椒”。例如去写生一束菊花,必须把握每一个花瓣、花茎、叶子和整个形体周围的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观察所有这些细部的形状及线条之间的变化关系。

2.组合形体描绘训练: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显示出更为丰富的立体空间效果。进行组合形体描绘训练既能加强对单体物象的认识描绘,又开始研究与表达组合形体造型的丰富性,为下一步的场景构图描绘训练打下基础。从单体到组合形体,这一步并不容易,因为人们的视觉习惯往往只注意单个的物体,不太注意物体之间的关系,所以,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学习整体观察和表现组合物体的方法。

3.场景描绘训练:更多的物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场景。这是我们必须开始学习的一个更重要的构图环节。把构图和细部描绘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训练。

可以把构图理解为画面的结构处理。也就是把丰富的物象在画面上进行合理的布置。这个阶段除了要多画,还应多研究构图的规律,训练自己的构图感觉,积累构图技巧。构图的规律就是形式美的规律。如:对称、均衡、节奏、旋律、变化、统一等形式美的法则都会体现在构图中,所以构图的学习不但帮助我们作画,还能提高艺术修养。具体的构图训练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①画小构图:建筑风景构图大致可分为远景、中景和近景模式。中景构图容易完整表达景物,应重点安排训练。可将画面分为三个部分,即:天、地和所有竖立的物体。围绕主题处理这三大块面之间的大小分布和形态,使整个画面具有整体感又富于变化。制作一个取景框学习构图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②了解构图形式:常见的构图形式有水平式构图、垂直式构图、三角形构图、s形构图、v形构图等。③训练作画步骤:以铅笔线条作大的布局,然后以钢笔线条从局部着手,最好从最前面的物体下笔先画,然后向后面的物体层层描绘。这样画容易处理线条的穿插、遮挡关系,使空间的秩序得到把握。在这个阶段,坚持用铅笔起稿,可通过反复调整大的形体关系的训练,养成经营画面布局的习惯。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去描绘丰富的局部形态。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是教学中提到的最多话题,其实这也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共同问题。《文心雕龙·总术篇》结尾概括了四句话,即:“先务大体,鉴必穷源,乘一总万,举要治繁。”首先要掌握整体,也就是大的趋势和根本要点,察其究竟,抓住主要的东西,统帅全局。乘一总万,就是以一当十,以一当万吧。对象的细节很多,十分繁复,但是表现对象决不可一对一,而一定要举要点而表现繁复。

建筑风景速写时尤其需要注意:对象往往非常复杂,要表现就必须择其要点。什么是要点呢?怎样处理才能是“乘一总万,举要治繁”呢?这涉及到一个对物象的认识角度问题,就是从什么角度、怎么看的问题。认识对象的要点,也就是造型的本质,对于观察和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画图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小课题;图式结构;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0-0062-02

创作课程的安排与实施是油画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对于油画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创作是四年基础训练的综合答卷。因此,不断建设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在基础教学研究中很有必要。过去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面对毕业创作无从下手,从整理、选取素材到完善画面形式,都觉得有些无计可施。如何把前面的基础教学与毕业创作紧密联系,把创作观念的培养和基础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画面的图式结构规律,开发创作的思维、思路,最后完成作品,都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的。笔者认为,把这些在创作中涉及到的元素设计成一个个小课题穿插在低年级教学中,能在教学实施中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关于“形”的课题

这里所说的“形”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画面中的独体造型,二是画面中的图形元素,三是画面的整体构图,也就是整体画面的图式结构。在教学中,具体可以设置以下课题训练:

(一)造型与形态的训练

绘画语言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就是形。画面中的“形”借助色彩、笔触、线条、肌理以及黑白灰色调呈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形的训练课题首要任务就是学习造“形”。造是指创造、构造,形是画面中的图形。在注重加强对学生素描基本功训练的前提下,开展以主动的创造性思维为主体的艺术活动,挖掘素描语言的更多可能性;在以技术训练为依托的审美层面上,培养创作意识。

该训练部分可以与基础素描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这种训练获得画面上主动创造、构造图形的能力。可以结合肖像素描、人体速写等课程。简而言之,如何充分利用素描课程训练来体现画面创造性思维的审美陈述,已成为今天在素描基础教学中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二)图形与形态关联的训练

该训练部分可以穿插在对传统经典作品的临摹分析中。创作实践中经常会碰到缺乏形象、造型能力欠缺等问题。面对画面,总觉得画面中主要人物形象缺点什么,不够完美,可能在两方面出了问题:人物形象本身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准确传达了画面要表现的信息。即人物选得对吗?或者人物刻画的方法是否到位,是否与画面要表现的情绪相符,即人物画得好吗?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扎实的造型能力。从传统经典作品中吸收养分可能是最直接的办法。

具体可通过该课程要求学生分析研究经典造型范例,从图形的角度体会概括、简化、夸张对于造型表现力的重要意义,通过研究画面中各个图形的关系、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串联等一系列课题,强化学生的图形意识和画面整体结构意识。

(三)画面的图式结构与图形立意的训练

画面的图式结构主要包括画面的构成关系与具体的造型因素两方面。对这两个内容的把握不当,就会在创作练习中出现许多的问题。例如在画面中罗列人物、图形孤立、构图不美等。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会在练习中不知如何安排、摆放要表达的景物与人物,同时又很想在画面中对某种情景内容进行叙述,于是导致罗列人物出现。画面上缺少主次、没有鲜明的视觉中心,构图流于平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画面构成上狠下功夫。而图形立意在画面的构成可以分为造型的构成、黑白的构成及色彩的构成等。分析掌握各个构成因素及它们与画面表达的关系是找寻画面内在形式之美的最好途径。

诸多构成因素的和谐运用也是把握画面整体气氛的关键。对于画面中种种构成因素的整体把握,经验告诉我们,一旦画面的造型布局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或转换,画面构成的格局及其情调将立即随之变化。因此,利用构成因素,把握画的整体关系,提高画面的整合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整体性的把握又存在于作者的整体意识与各构成因素运筹帷幄的调度间。这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境界。

二、关于“色彩”的课题

(一)经典作品中色彩抽象分析

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艺术语言,在艺术发展史中,从古典主义时期的“概念色彩”到印象主义时期的“写生色彩”,到现代主义时期的“抽象色彩”,再到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观念色彩”,色彩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并且形成独立的语言体系。研究色彩的语言特性、色彩分布结构对我们的创作学习能起到关键作用。

课程训练中选择经典绘画作品作为解析的对象,通过打格分解来抽取作品中的色彩结构。通过分析、抽取、量化色彩关系来分析作品色彩的调式。分析研究这些经典的色彩构成,对于学生逐步掌握色彩语言特征、提高色彩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色彩的抽象转化与情感表达

在这个训练单元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习作、生活速写等,将4~5个色彩转移进来,只变色不变形。比如,利用互补色强对比或者互补色弱对比,以及邻近色强对比和邻近色弱对比等。通过这个练习来认识对比和谐的形式规律,明确个性化色彩倾向,理解色彩的魅力来自色彩关系的道理。

这个小课题的学习以简捷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色彩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掌握人对于色彩的视觉规律和心理反应;培养抽象的色彩解析,量化关系,变换视觉形式结构的思维能力,并且进一步感悟色彩的语言魅力。精到的色彩技法是画者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保障,也是基础课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范围来看,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不仅是传达思想与观念的载体,画面中精湛的形与色都是观者不可或缺的视觉感受。

三、关于“思”的课题

(一)思维的延展训练

广义上思维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对于存在而言,指整个认识活动即意识精神;二是相对于感情而言,指理性认识。因此,在创作思维的训练中,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缺一不可。优秀的创作作品揭示出作者对表现对象所持的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和表现力,这种观察和表现的特定方式改变了人们普通平淡的视觉和认识经验。

在这个训练单元里,学生可以用大量的草图和小稿作业完成。首先,可以选择原始艺术、民间美术或者古代石窟艺术等,大量收集相关资料,以临读、考查、分析形象记录为主,体验创作题材表现的原本性、直接性、概括性等可以借鉴和转化的元素。接下来,以此为基础,选择自己相关的速写,并将这些从传统艺术中吸取的元素用在画面中。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关注传统艺术、经典艺术,并能从中得到启发,丰富他们的创作手段。

(二)关于想象力和创作的训练

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多面性、多层次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创作中想象力至关重要,每一次新发现,都借助于新的视角的参与。创造性的思维、思路意味着艺术表现新天地的开辟。观察会给想象力带来新鲜而现实的气息。这个阶段的练习可以穿插在下乡的风景写生中。在色彩写生中每个学生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内容,并能结合各自对画面的不同理解,形成画面的主题。写生中鼓励学生突破过去的种种限制,用自己的眼睛在大自然中发现新的绘画主题。丢勒说:“艺术很真实地存在于自然中,谁能把它从自然中拉出来,谁就掌握了艺术。”绘画所描绘的并非是物象的表面特征,而现象力也不是“创造发明”,它是对生活感受的不同传达。在创作中要真正静下心来,通过创作练习的过程用心捕捉那些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感受与流露在画面的痕迹,结合独特的想象力,深入表达,这样才能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创作思路与绘画语言,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

通过这几项关于“思”的训练,使学生能在个人观察的视觉经验基础上,发现各自感兴趣的物象。这是在不断打破先验的视觉经验中寻找新的可能性,由此,创作的思路与各自独特的视觉经验互相依存又相互激发。

在实施这些关于创作的小课题的过程中,关于画面形式问题可能是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刚开始创作练习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在画面的表现内容,或者是塑造形象的方法上,这样导致作品类似故事插图,或者和一些熟悉的艺术作品很雷同,缺少艺术感染力。绘画的形式美感也是绘画语言不断发展的动力,当然,形式美并不是创作者所求的唯一。康定斯基在《关于形式问题》的论著中,就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了明确的阐述,他写道:“形式是内容的外部表现。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形式神圣化,只有当形式是内在共鸣的表现手段时,我们才应该为之奋斗。为此,我们不应该仅仅求助于某一种形式。”这样,在创作的学习中,应清醒地认识到,形式的探索虽十分重要,但不能误入为形式而形式的歧途。在创作练习中也不乏实例,一味追求画面的形式感,而画面内容空洞、做作、毫无真情实感的作品很多。吴冠中先生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也有精辟总结:“脱离了具体画面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如果把某种形式做作为一般法则,教条地生搬硬套,那就会失去创作中的活力。

画图实训总结篇3

一、培养学生由说完整的一句话到说连贯的几句话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能说完整的一句话。我在教一年级语文时,通过两方面来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一是结合字词的教学来培养。如:在教“原”“时”等字时问:“原”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举手回答:“是由‘厂’字、‘白’字和‘小’字组成的。”我指出:这样说不完整,应该这样说:“原是由厂字、白字和小字组成的。”通过这样的引导,当遇到像“时”“洋”“吹”等字时,同学们都会依照着说了。我还会问:“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的?”个别学生很快就说,是由工厂的厂字和白色的白字加上小字。我又指出,我是这样记的:原字是厂里面由一个白和小组成的。通过这样的启发和反复训练,他们逐渐养成了说完整的话的习惯。二是通过看图,指导说完整连贯的句子。如我教第一册时,发现课本的封面特别有趣,于是我就利用这一幅插图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求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提出问题(1)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2)图上还有其它什么景物?仔细观察,再回答。有的同学很快就说:“小朋友在花园里踢键子。”还有的同学说:“有一只小猫,有一个书包。”我对他们说:“这样都不太完整,如果把这两个意思结合起来,意思就完整了。”可以这样说:放学后,小朋友在花园里踢键子,一只小猫快活得跑来跑去。通过训练,使同学们意识到无论在什么时候说话都要完整,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主要是通过语文课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每次复习都安排一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每次口语交际都根据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和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规律进行专门训练。如:看图说话,观察景物说话,观察动植物或实物说话。教这类教材时,我指导学生要从突出观察点到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从观察静止的单幅图到观察动物、真实的人物、场面等。在观察中还引导学生边看边想,通过思维的综合理解,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如;给出一幅描写春天的景物图,但图上有小朋友在堆雪人,一只公鸡在河面上等。要求同学们找一找,这幅图错在哪里。这就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观察,然后归纳总结再完整地说出来。

我还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低年级的课文大部分都是有插图的,学习课文前,我首先要求同学们先观察图画,并尝试用语言表达一下图画的意思,再读课文。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

对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我也是通过语文课进行训练的。如:听故事复述、转述,猜谜语,传话游戏等,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和培养听话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听话的内容进行概述、复述或辨析,以培养学生在听话过程中辨主次、分层次、抓重点、找出疑点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表达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通过看图编故事,补充故事情节,延续说话,想像说话等。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一定要根据老师提供的内容、范围和摄取的信息,展开回忆、想像和联想,创造性地述说故事。从中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如:在学习《阳台上的小鸟》后,要求同学们根据“我”关心弱小生命的特点,扩充这个故事。这样,同学们就会展开想像,想好再说。

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主要是“做”。通过游戏说话、做手工说话、画画说话和进行课外活动说话等,借助语言表达,叙述活动的经过或说明手工制作、画画的过程。这样,就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和锻炼。如:教同学们用几何图形画画时,我先举出一些例子,画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同学们想一想:用这种图形还可以画什么?再动手画一画,最后说一说。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还经常鼓励学生要积极回答、讨论问题,人与人之间要多交流,多听广播,收看电视新闻、广告,收集信息。我还启发学生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来认识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增强说话的勇气和信心,大胆练说,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画图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成人教育;鱼骨图;教学方法

鱼骨图是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明的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它通过把相互关联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像鱼骨一样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整理并标注出来,让人能够一目了然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实践中,笔者把这样一种高效明晰的管理工具迁移到电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来看,一门课程可以由两种类型的鱼骨组成:

一、教师的鱼骨

教师鱼骨图主要侧重知识线索的梳理和要点的归纳,用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图1 课程总体线索结构鱼骨图

如图1,可以清晰地看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总体结构和线索: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要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员工队伍,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服务。具体来看,主要从事“招”“培”“考”“薪”四个方面的工作。招聘方面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会计、工作分析、招聘环节、招聘途径和招聘流程;培训方面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培训种类、培训程序、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价;绩效考核方面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系统设计、绩效管理程序和绩效反馈;薪酬管理方面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薪酬制度设计、工资制度主要形式、福利及薪酬的功能。

教师鱼骨图的绘制分两个步骤:

(一)分析结构内容

1.教师通过全面研究掌握教材,分析梳理出教材的总体结构。以电大《人力资源管理》教材为例,其总体结构包括12块主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导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会计、工作分析、员工招聘管理、员工培训管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员工保障管理、劳动关系。通过整理,可以把以上12块内容合并为6个大类。

概述:人力资源管理导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招聘: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会计、工作分析、员工招聘管理;培训:员工培训管理;考核: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薪酬:薪酬管理;保障:职业生涯管理、员工保障管理、劳动关系。

2.分析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和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作用。通过分析归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习者懂得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员工队伍,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服务。以此作为教师鱼骨图的鱼头。

3.分析课程学习后应具备的主要能力和应掌握的核心知识大类。结合以上分析,6个大类中最核心的是招聘、培训、考核、薪酬4个方面,即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重点掌握“招”“培”“考”“薪”四个方面的知识和具备开展相关工作的实际能力。以此作为教师鱼骨图的大骨。

4.分析核心知识大类的主要构成要素。核心知识大类确定为“招聘”“培训”“考核”“薪酬”,通过分析归纳,其主要构成要素为:

招聘: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会计、工作分析、招聘环节、招聘途径、招聘流程;培训:培训内容、培训种类、培训程序、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价;考核: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系统设计、绩效管理程序、绩效反馈;薪酬:薪酬制度设计、工资制度主要形式、福利、薪酬的功能。

以此作为教师鱼骨图的中骨。

5.对各要素进行准确规范的描述。以上对大类的描述中“考核”和“薪酬”不准确,进行规范后描述为“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目的是让人能一目了然,完整领会要表达意思。

(二)绘制鱼骨图

1.画出主骨,填写鱼头;

2.画出大骨,填写核心知识大类;

3.画出中骨,填写核心知识大类的主要构成要素;

4.绘图时,应保证大骨与主骨成60度夹角,中骨与主骨平行。

二、学生的鱼骨

侧重在教师鱼骨的基础上进行细化,扩展知识点,并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发挥学习小组和集体的智慧,尽可能使鱼刺更多,鱼骨更完整。

图2 章节线索结构鱼骨图

如图2,可以清晰地看到,学生鱼骨图对教师鱼骨图中的“培训”部分进行了细化和丰富,解释了培训是有组织的培养和训练活动的过程。具体来看,培训内容包括知识培训、业务技能培训和价值观培训;培训种类包括职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脱产培训;培训程序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实施包括选择和布置培训场所、确定培训课程及时间、选择培训教师及教材和培训控制;培训效果评价包括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学生鱼骨图的绘制也分两个步骤:

(一)逐一分析核心大类的结构内容

1.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大鱼”鱼骨,以核心大类为“小鱼”鱼头进一步全面研究梳理核心大类知识点,形成一条新的小鱼骨架。以“培训”大类为例,培训是有组织的培养和训练活动的过程,以此作为“小鱼”的鱼头。其主要构成要素为:培训内容、培训种类、培训程序、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价,以此作为小鱼的大骨。

2.对各构成要素进行进一步细化梳理。培训内容:知识培训、业务技能培训、价值观培训;培训种类:职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培训程序: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课程设计;培训实施:选择和布置培训场所、确定培训课程及时间、选择培训教师及教材、培训控制;培训效果评价: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以此作为小鱼的中骨。

3.对各要素进行准确规范的描述。

(二)绘制鱼骨图

1.画出小鱼主骨,填写鱼头;

2.画出小鱼大骨,填写主要构成要素;

3.画出中骨,填写主要构成要素的细化要素;

4.绘图时,应保证大骨与主骨成60度夹角,中骨与主骨平行。

鱼骨细化再细化,丰富了知识的积累。以此类推,可以对局部再进行细化,如知识培训包括哪些内容、培训需求分析怎么做,等等。

一门课程的总体结构和线索是一条大鱼,各章节是一条条小鱼。学生通过一章一章地学习归纳,梳理出一条一条的小鱼的鱼骨,最终合并到最大的鱼骨中,即完成了“大鱼吃小鱼”的过程。这一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理解一条吃掉一条,最后才能形成一条血肉丰满的大鱼,实现知识的完整积累。

参考文献:

画图实训总结篇5

   机械生产实习个人工作总结1

   今年暑假,学院为了使我们更多了解机电产品、设备,提高对机电工程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电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特意安排了我们到几个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工厂进行生产操作实习.

   为期23天的生产实习,我们先后去过了杭州通用机床厂,杭州机密机床加工工厂,上海阀门加工工厂,上海大众汽车厂以及杭州发动机厂等大型工厂,了解这些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各厂工人的工作情况等等。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传感器在空调设备的应用了,电子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的应用了,精密机械制造在机器制造的应用了,等等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教学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杭州通用机床厂

   7月3日,我们来到实习的第一站,隶属杭州机床集团的杭州通用机床厂.该厂主要以生产M-级磨床7130H,7132H,是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机床制造厂之一.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听取了一系列关于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事项和需注意的项目,在机械工程类实习中,安全问题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然后通过该厂总设计师的总体介绍.粗略了解了该厂的产品类型和工厂概况.也使我们明白了在该厂的实习目的和实习重点.

   在接下来的一端时间,我们分三组陆续在通机车间,专机车间和加工车间进行生产实习.在通机车间,该车间负责人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生产装配流水线,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平面磨床个主要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和整机的动力驱动问题以及内部液压系统的一系列构造.我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该平面磨床的液压系统,共分为供油机构,执行机构,辅助机构和控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液压系统分成不同的形式.按油液的循环方式,液压系统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从油箱吸油,油经各种控制阀后,驱动液压执行元件,回油再经过换向阀回油箱。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作用,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机构运动不平稳等后果。开式系统油箱大,油泵自吸性能好。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油管相连,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

   其结构紧凑,与空气接触机会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较平稳,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因无油箱,油液的散热和过滤条件较差。为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个小流量的补油泵和油箱.由于闭式系统在技术要求和成本上比较高,考虑到经济性的问题,所以该平面磨床采取开始系统,外加一个吸震器来平衡系统.现代工程机械几乎都采用了液压系统,并且与电子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结合,成为现代工程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设计好液压系统,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一项关键技术.在专机车间,对专用磨床的三组导轨,两个拖板等特殊结构和送料机构及其加工范围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学习,比向老师傅讨教了动力驱动的原理问题,获益非浅.在加工车间,对龙门刨床,牛头刨床等有了更多的确切的感性认知,听老师傅们把机床的五大部件:床身,立柱,磨头,拖板,工作台细细道来,如孢丁解牛般地,它们的加工工艺,加工特点在不知不觉间嵌们我们的脑袋.

   在通机工厂的实习,了解了目前制造业的基本情况,只是由于机械行业特有的技术操作熟练性和其具有的较大风险性,很遗憾地,不能多做一些具体实践的操作,但是观察了一台机床的各个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装配过程,使许多自己从书本上学的知识鲜活了起来,明白了本专业在一些技术制造上的具体应用.

   机械生产实习个人工作总结2

   去年十一月三号,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达涅利。在这里,我将完成自己的毕业实习;在这里,我将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在这里,我将收获走向社会的第一笔经验。毋庸置疑,这段经历对于我来说将会是多么的重要,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这段经历将是我太多的“开始”,我要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开始”变得尽可能的好,我也期待这里能够为我的“努力”提供较好的舞台。

   时间飞逝,不经意间,我来达涅利实习半年了,这里提供的舞台让我经历了很多,这些经历中,大多是快乐的,当然,也会有痛苦的。然而,这些快乐亦或痛苦的经历,都会让我在不断学习和历练中成长。我想,这些成长也一定会成为我以后职业生涯的一大笔宝贵财富!

   我在达涅利的实习岗位是储备干部,分在装配部门,具体从事的是相关冶金设备的装配工作,另外还要协助主管和区域长做一些维持车间良好运转的日常工作。我认为这份工作需要的技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扎实的识图能力;完善的装配知识;一定的钳工技能;良好的沟通水平等。通过这几个月实习,我的收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装配知识的掌握;二是沟通水平的提高。

   下面我想通过在车间实践的一些经历,讲一些我对装配工作的体会:

   1.装配工作应把安全放在首位

   “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人的伟大的同时,更强调了生命的脆弱,所以我们应时刻保持着畏惧之心,处处留意。对于从事大型设备装配工作的人来说,尤其应该注意,在工作中一定要掌握原理,遵守规范,防微杜渐,小心谨慎,把危险降低到最低。在这里工作的几个月里,我看到过一次比较大的工伤事故,感触很深,也第一次感受到工伤带来的痛心。实习期间,我也有过一次到现在仍然心有余悸的经历:那是在轧机底座液压缸试压的过程中发生的,记得那批液压缸正常工作时要求承受350公斤压力,为了安全起见,购买的液压缸承受的压力应该大于该值,我们在试压时会加压到450公斤压力。前几个液压缸在试压过程中并没有出现问题,到第四个的时候,所加的压力刚到400公斤,就听见“砰”的一声,液压缸炸裂了。幸亏先前老师傅提醒过我,试压有危险,操作时应该站在哪个方位会比较安全,即使这样,我还是亲眼看到了一块炸裂的小碎片,撞击到工作台后反弹并飞速从我眼前划过。那一次我真的吓到了,也从那时起,我真切体会到了安全的重要性。

   2.装配工作特别忌讳返工

   记得很清楚,在我刚进车间的前几天,带我的师傅就告诉我:装配工作最忌讳返工,装配时按照合理的顺序一步一步来,每一步都做仔细,哪怕不太熟练,效率也不会太低,最怕的是做事不动脑筋,不考虑前后关系,闷头蛮干,错了重来,哪怕再熟练,效率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当时我也不太懂,犯了一些错误过后,才慢慢体会其中的意思。记得有一次,我在配油管时,考虑不周,直到回装管路时才发现与水管产生干涉,导致后来返工花了好长时间。类似的错误还犯过好几次,但正是这些错误让我逐渐成长。“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任何装配之前,都要先想一想,考虑全面了再动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装配工作要统筹兼顾,注重效率

   一个新的项目发到工位上,首先要统筹安排它的完成计划:哪些一定要先装配,哪些可以后装配,哪些可以并行进行,哪些一定要串行进行,哪些地方需要工时多一点,哪些地方则不需要那么多,哪些工作谁比较熟悉,哪些工作谁还不能胜任等等。只有这些统筹兼顾好了,项目执行时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4.装配工作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每个人的水平都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的,对于从事装配工作的人来说尤其重要,很多问题提前发现,耐心解决会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失。装配工作很多时候还特别注重经验的积累,设备完成的质量高低很多时候与工人的经验丰富与否有很大关系。

   在达涅利实习的这段时间,我于人沟通的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前辈们经常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现今社会,智商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情商的高低更容易决定一个人的层次,一个人的发展前景。工作了以后,我对这些话的感受尤其深刻,对于刚从学校走出来稚气未脱的我们,情商的提高真的迫在眉睫。怎么更好的与人相处,怎么更轻松的与别人沟通交流,怎么更稳定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

   “因为年轻我们一无所有,也正因为年轻我们将拥有一切”,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前半句告诫自己,对于刚出校园走向社会的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劣势,摆正自己的心态,戒骄戒躁,踏实做事,真诚做人;后半句激励自己,我们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敢于迎接挑战,不惧失败,努力拼搏,前方的路可能会曲折,但一定坚信未来会迎来光明。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么就注定了风雨兼程,真心的希望自己能够在达涅利走的更远,更好。

   机械生产实习个人工作总结3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掌握机械的制图与测绘的必要性可想而知。 测绘实训是我们机械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学校就根据专业情况学校开设了为期两周的实训课,我坚持听从老师的安排,按计划完成每天的实训任务让学生从中更加深刻的了解机械的设计,制造与研发 ,认真的完成好这次实训,为学好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一、实训目的

   ①具体应用和巩固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了解测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测绘技能及绘图能力,并为后继专业课及工作扎下初步基础;

   ②通过零件草图,装配图和零件工作的绘制,培养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和零部件测绘能力。使自己能恰当选择表达方案、合理布图,正确绘图,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尺寸标注及各项技术要求注写;

   ③了解简单机器的装配工艺。通过全面、系统的零部件测绘训练,培养自身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

   ④熟悉运用有关资料(如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定画法等)。初步培养查阅标准资料的能力;

   ⑤培养自己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责任感。

   二、 实习时间地点

   20xx年3月18日到20xx年3月29日

   一号教学楼610机械制图测绘实训室

   三、实训计划

   18日、拆卸部件,熟悉台虎钳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画小零件草图

   19日、继续完成零件草图的绘制。

   20日、完成零件草图绘制,测量尺寸并标注,拟定技术要求。

   21日、 画关键部位的装配草图,修正零件草图的差错。

   22日、画装配草图

   25日、画零件图

   26日、画零件图及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

   27日、根据装配草图图和零件图画装配图

   28日、画装配图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检查尺寸,对比所有零件的尺寸标注

   29日、写实训报告、递交作业

   四、实训过程

   1、在测绘之前,对部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观察、研究、分析该部件的结构和工作情况进行了解。

   2、学会各个测量工具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测量,运用各个尺寸计算公式来绘制图形。

   3、对不懂得地方我都经过请教同学老师进行学习和画图,确保零件图的正确性。

   4、参考书本进行尺寸的标注,以及对国家标准结合实际绘图进行实践。考虑并画出标注零件尺寸的全部尺寸界线和尺寸线。标注尺寸时,可再次检查零件结构形状是否表达完整、清晰。

   5、测量时应尽量从基准出发减少测量误差,尽量避免尺寸换算以减少错误,有配合关系的尺寸(配合孔轴)只测量它的基本尺寸,其配合性质和相应公差值,进行查阅。

   五、设计小结

   在为期两周的测绘实训中,我每天按时到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每天完成计划任务后才给自己放学。在测绘中自己做到了独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在遇到问题时和同组同学互相讨论,请教其他懂得的同学。通过对安全阀的测绘,是我掌握了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学会了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测量数据准确画出零件图形,让我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机械制图》课中的有关知识,让我的制图技能有了较大提高,能够在图纸上更加正确,合理的表达出零件图形。在测绘安全阀过程中我了解懂得了一些零部件的作用和各零件之间的装配联结关系。

   我在绘图过程中发现自己画图技巧不够灵活。有时主视图复杂难以表达而俯视图或左视图较为简单些时,由于习惯我还先绘制主视图,因而给绘图带来麻烦,导致效率低。通过这次实训让我复习巩固了三视图基本画法,知道先画简单视图再利用三视图基本画法一一完成其他视图。在测绘图形过程中发现自己对剖视图的知识不够清楚,例如,有的图形在画剖视图是有的线是否要画出连接起来自己不是很清楚。通过这一周的实训我知道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对《机械制图》课中的一些细节只是不够了解,课本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专研,同时也要及时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实训中无处不体现出团队合作精神,让我体会到在学习工作中的团队力量,同时也学会了在工作中必须要有一个严谨,认真,仔细的态度和一定的耐性。为期两周的测绘实训结束了,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付出了许多,也得到了很多。有时当天任务白天没完成,晚上就再去加班完成,以天下来感觉很累,但当一张张成形的图纸呈现在自己面前时更多的喜悦和乐意一盖过了疲惫和烦躁。 总之,付出了就会收获。

画图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素描;教学;创造;线务

 

    西方美术史上所有杰出的大师,无一不是从学习素描而走上艺术之路的,‘“素描是形成绘画的最重要的要素。素描的意义在绘画上不仅仅是表现轮廓,它同时可以表现质感、运动感和韵律节奏的动态、谐和安定的静态,更可以表现画家的个性。所以,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大师都把素描看作是艺术的灵魂,绘画的生命,素描练习甚至伴随他们一生的艺术创作。所有复杂深奥的学问都必须依靠最简略的训练方法,绘画所依靠的就是素描,素描是我们通向自然和心灵的最直接通道,也是我们探索已往艺术大师奥秘的钥匙。素描训练对画家的艺术能力成长的影响是全面的,它不仅训练画家的造型能力,同时也是画家智能训练、审美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素描基本功能的训练对提高画家的艺术素养,形成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古典大师那里,素描主要是通过最简单的素描语言塑形以构成画面来体现画家的创作意图的。然而现今我们所因袭的素描教学模式中的素描训练已很难体现这种创作意图了。那种单调,表面、几乎是保守的训练方法体现在素描观念上是模仿,拷贝生活,它的特点是在.“全因素”的口号下孤立地强调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照片效果,追求表面的肖似、华丽和面面俱到。这种素描需要很长时间作业且不能离开模特儿,时间短了,无法完成,离开了模特儿,便画不下去。

    应该说这是苏派教学模式的传统遗留,重写生能力而非创造能力,重模仿能力而非表现能力。后果是受其影响的画家往往只能以模特儿写生代替创作,他们的画从创作意图上看是含糊不清的,形象往往较之生活原形逊色而且雷同。目前,仍有人把这种模特儿型素描看作是唯一的素描方法,许多教师还用这种素描方法来训练学生,甚至对许多有创造性的学生的素描不加以鼓励和诱导,而是加以贬低。使学生失去了自信心,也就失去对艺术的兴趣,只会跟着教师去进行机械复制,完全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我们的素描训练最终失败,我们的素描也就失去了表现创作意图的作用。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艺术决不等于生活。艺术不应该是模仿,绘画更不应该是生活的模仿。绘画艺术的创新.要求建立相应的素描观念,以正确的素描造型观念去进行创作。我们提倡与模仿型素描不同的创造型素描。我们同样重视生活,但只是把它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依据,以形象构成的本质因素为基础,注入作画者的真情实感,追求形象的艺术感染力。素描没有特定的方法,每个人眼中都有可信的、有自己审美趣味的东西,能表现出作画者所感受到的现实对象生动的、和谐的、合规律的美:

    当然,我们在强调艺术表现力的同时。并不是就讲不要写实能力,而是在基本的训练中把写实能力和表现能力等同看待。在素描教学中技术与艺术应整体上同步发展,不要企图越过基本的造型能力先去追求表现与发挥,这也就要求教师不应该把艺术家和学生截然分开。教学生时,将他(她)看作学生,要教得透彻、耐心、毫不保留,但评价他的作品时要把他看成艺术家,严格要求,除了功力以外,要特别审视他的艺术观念、艺术个性的发展,重视从艺术素质上去培养,防止纯技术的观点。

    首先谈谈素描中的比例。初学素描的学生应该先学比例,因为他必须考虑作品中各个部分之间或整体在大小、数量上的关系。但在学生的素描有创造性时,他就可能把物体画变了形。因为他这时想的最多的是美学上的比例,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正确比例。早先的素描教学中有些老师对比例只求准确。以尺码的准确来束缚学生的手脚,使学生陷入苦恼的局部比较当中,忽略了最重要的整体感和认识上的自信心,以及必要的夸张和自觉处理,过多的强调了共性特征,把个性特点限制到了很小的范围内,画出来的形象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和艺术上的感染力,很容易千人一面,同时学生的艺术才能、创造性被轻易的扼杀了。

    比例在艺术上应不完全是尺度上的准确,它有着更重要的自身规律,这就是整体上的谐调,比例谐调来自客观形象及画家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发现。要使学生认识到,眼前的物体,无论是一个人、一只凳子还是一根绳索,都只是意识的载体,不只是技法功能的实在物,应该说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凡·高的素描作品《樵夫》中,画家没有受到传统严谨刻画表达方式的束缚,而是用略加夸张的造型、充满激情且呈长条放射状的笔触藉以寄托再现其对对象近乎狂热的内心感受。正因为这样,凡·高走上了艺术王国的颠峰。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抓住客观形象的启发,大胆地去创造鲜明的、属于自己的形象。比例的谐调,要求只在印象的舒适感及表现艺术对象的个性特征,不应该是简单的尺度上的准确。它在艺术上只是相对的,当然应是合理的。

 其次,在我们传统素描训练的观察方法中,主要是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观察法。在素描训练中应当改变这种方法,采取形体、结构的观察法。这并不是在教学中反对利用明暗变化来表现对象。而是要求在素描造型中不要把它作为形象的本质因素来对待。因为明暗光影的变化是被结构形体所决定的,常常在只有表现结构、形体时才能显现它本身的光彩,所以这些明暗层次和光影虚实都会因不同的形体结构而使它们发生改变,但形体结构却不会因光影和明暗的变化而变化。

画图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研讨型;教学方式;构想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19-01

一、“研讨型”教学方式的内涵

所谓“研讨型”教学,具有如下内涵:实行教学与研讨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与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教学模式。或者说是以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一种探索艺术世界的宽松环境,创设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激发创造与表现的欲望;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但侧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与研讨相结合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间相互交流,师生互动。

二、“研讨型”教学方式的课程结构

为适应“研讨型”教学方式,初步将课程结构设置为二大内容: (一)普遍规律的研究。首先,是对传统型规律的再认识;传统造型观对透视、结构、明暗等因素的研究,都是为了再现写实的目的。现代绘画的发展变化,赋予这些内容新的造型意义;其次,批判的继承当代艺术的新成果,加强对抽象构成、平面构成、意向构成、画面结构、空间结构等问题的研究。第三,通过传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研究具体物象,了解古典与现代美学的差异和不同的追求,认识审判规律。(二)情感表现的研究。传统绘画里,绘画主体的情感是隐藏在立体写实造型之中,处于从属地位。在表现主义理论家克罗齐和科林伍德看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是一个表现情感的人。”当然,他们所讲的情感是具有一定典型性的社会性的情感。所以,“研讨型”教学方式确立情感表现课题,并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训练学生,是素描基础训练顾及到客观和主观、理性和感性,再现与表现的平衡,进而培养学生用独特的表现方式,表现他体验的人类情感。

三、“研讨型”教学方式的实施

通过规范教学要素,以“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为指导思想,加强课程教学和训练主要环节的建设。着重抓住课题设计、课程教授、实践训练、课堂讨论等四个教学环节,并以这四个环节作为基本要素,把这些环节导向研讨型教学方式,使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向关注学习主体的研讨式教学转变。

课题设计,设计一个个角度相异、主题明确的研究课题。如明暗对比、抽象构成等等,取代以往以男、女人体等命名的作业。课题设计包括感受性课题和理解性课题。通过不断转换命题与角度,设置一个充满挑战性的“研讨”氛围,充分刺激学习主体的积极性。

课程讲授,指教师对课题设计的内涵、具体要求、重点、难点,进行充分的讲解,还包括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做个人指导,作业的讲评、总结等。这是实施“研讨型”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在教学框架里,目标明确而不是盲目自流地进行研讨活动。

实践训练,指学生自主研究、实践的过程,并逐渐深化理解课题的内涵要求,以达到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的目标。实践训练主要抓住两个重点:一为作画时安排。以人体写生为例:课题设计为“动态练习”,在时间安排上有长有短。短至三十秒钟一个动态的写生,用快速的方法、大量的练习,训练学生敏感地把握人体动态的能力:长至五、六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让学生观察外在轮廓与内在结构的关系,训练学生深入刻画的能力。在表现手法上,则以线造型,团块造型均可,具象表现、抽象表现俱行。根据不同的课题设计,运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如“简化练习”,要经过几个过程,方可达到最后结果;第一张画是根据对象写生而来,从第二张开始,每张画都是根据前一张画进一步概括而来。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自然一画一眼睛的关系格局,建立在画一眼睛一想象的在关系格局。时间训练方法上,还有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等。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时间训练,力图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自主研究的同时,充分释放潜在的能力,从而高效地提高个体的艺术素养。

课堂讨论,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对每个课题设计的质疑、思考、实践训练结束时的心得体会、总结,包括对艺术家作品的赏析、学习讨论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成为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另一途径。

画图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 画写结合

第一阶段:以画,说、画结合

孩子刚离开幼儿园,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有倾诉欲望的,有开心的、惊讶的事,总是急于告诉别人。最直接的就是说,其次是画。设计以画,说画结合的训练,旨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训练孩子说通顺的话,说完整的话。

1.观察校园生活,开展多彩活动,记录画笔,并用简单、完整的话说一说。我们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运动会、安全周、阅读周、艺术节等等。如“寻找秋天的脚步”等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并转化为笔墨色彩,再进一步转化为一句句简洁而完整的语言。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也就获得了丰富的画写材料。

2.绘本阅读课,搭建画写平台。绘本中的图画,是延展的、跳跃的、活动的图画,能引领孩子走进故事情境,蕴含了文字无法表达的语意,这就是绘本图画的空白。这种“空白”给孩子预留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在绘本写话中,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仔细读图,展开想象,给画面补白,可能会收获别样的精彩。找到了绘本阅读和写话教学的契合点,便可以开发和利用学生喜欢的绘本资源,为学生搭建爱读乐写的写话平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有效地激发学生写话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第二阶段:画画添话,画写结合

有了亲子阅读、绘画说话训练,学生就有了一定的汉字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绘画不再是写话的主角,绘画和写话的分量相当,让画画来辅助写话;用画来增加话的表现性,使表达的内容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

1.开辟“书香小角”。为了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我们可以在教室角落开辟“书香小角”。每天写上几个成语,几句美文,每周自由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句,来画一画。如“花红柳绿”,学生就可以用彩笔来描绘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美景。这样,学生在读课外书或说话时再次碰到这些成语或好词佳句的话,印象就深刻了,同时词汇量也增加了。

2.做贺卡,写祝愿词。春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国庆节,一年中有那么多节日需要大家共同庆贺,互赠贺卡。一张自己制作的贺卡,再写上自己真诚的祝愿,当然是与众不同。让“画写”走进生活,融入生活。

3.以绘画再现故事场景,并转化为条理清晰、形象生动的句子。中高年级的作文往往寥寥数语就结束了。除去词汇量不足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学生写作时,完全把自己置身与事件之外,虽亲身经历了这件事,却不能再现当时的场景,体会情感。而绘画时,学生的状态完全不同。思维如画笔颜料般源源不断涌现,有了绘画作为转折,加上平时较大的阅读量做后盾,在写话时,学生也不会感觉到无话可写了。

第三阶段:写话为主,以画促话

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看到图片,就会自然地对场景、对人物心理进行分析,写出的话常能紧扣图意。接下来就可以对学生进行以写话为主的训练,以画促话。

1.以绘画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发生的事。孩子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喜怒哀乐。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见闻、感受、想象记下来,再用简笔画画下一个个场景。有了绘画作辅助,学生写日记就不再是从早上醒来穿衣,一直写到晚上洗好睡觉,洋洋洒洒,却没有一件中心的事情了。一般都能画出这一天发生的相对有意义的一件事。等画好了,日记也已经在胸中,在笔端了。

2.想象添(贴)画编故事。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图形,如出示两个圆圈,让学生把它画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想象,添上几笔,变成另外的东西,然后编成一个小故事;或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搜集来的小图片经过组合,再加工粘贴成一幅画,然后进行想象创编故事,或者写写自己添画贴画的过程。

3.诗配话,在诗情画意中升华。在古诗教学,特别是低段的古诗教学中若能“诗”“画”结合学诗词,以诗还画,以画明诗,帮助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诗词,可以在顺利达到理解诗情诗里的目标,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对品析语言,揣摩意境,增强学生阅读能力、感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画写的形式还有很多,如看图编故事、做游戏画场景等,教师因势利导,不断丰富画写形式,创设适当的画写时机,孩子们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孩子们画自己想画的画,写自己想说的话。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话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习作热情,让他们懂得写作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作就是真情表达。那一幅幅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作品,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写话平台,同时也为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系统的作文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磨铁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车床实训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