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装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2 08:05:54

拆装实训总结

拆装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化工专业 折装技能 一体化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43-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到技改中去,这对学生的管路和设备的选用、安装与维护,以及常用工具的使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路和设备的拆装技能。因此提高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十分必要。而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作为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训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上更多的停留在单纯的使用工具拆装成套管路上,没有与其他课程衔接。学生容易陷入为了拆装而拆装,没有思考的机械作业中,看起来教学很“热闹”,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实际上学生的技能提高不多。

技能即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技能按其熟练程度可分为初级技能和技巧性技能。初级技能只表示开始“会做”某件事,而远未达到熟练的程度。初级技能只有经过有组织、有目的的反复练习,让行为动作产生记忆性,让行为动作形成一种本能,才能提升到技巧性技能阶段。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具备某种技能,核心是训练,而训练必须要有目的性和组织性;这就要求在训练时要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训练,通过训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掌握技能。这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时下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教学中开展一体化教学,可以极大改变学生理论实践脱节,技能学习慢的状况。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一体化教学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通过一体化方案设计,可以将管路拆装涉及到的知识与职业能力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训练技能的同时学习和应用知识。同时在化工管路拆装中实施一体化教学可以将化工制图、化工设计和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等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的能力培养形成一个体系,而不是单门课程的要求,改变过去学生学完一门课不知道该门课用途的状况。

(二)符合学生心智发展要求

根据人的大脑形成记忆的原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给学生的印象最淡,难以形成记忆,就更谈不上形成能力了。大脑最快形成记忆,并且印象深刻的方式是行动经历、立体空间体验和直观图形,而一体化教学以学生行动训练为主,辅以实物接触和训练,因此可以极快地让学生接受,提升课堂效果。

(三)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积极性高

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在学习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展示自己的优点,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一个个小组的对比竞争,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较高的成就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化工管路拆装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高职学生培养必须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对化工、石油专业的学生,化工管路拆装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能力,管路拆装能力,阅读管道布置图和设备布置图的能力,安全防护能力。针对这些能力,课程融合了管路的设计、安装、拆装训练及读图制图方面的内容,将化工管路拆装与化工制图、化工设计和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等课程紧密结合。结合本校情况,将化工管路拆装课程以管路拆装训练为核心,辅以“6S”安全管理、管路布置图和设备布置图的读识的内容,设计一体化方案。

(一)建立企业岗位模拟环境

主要围绕企业生产现场的“6S”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符合“6S”体系的一体化教室,各种规章制度与企业要求一致,务求通过职业岗位场景模拟,让学生提前感受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进而培养学生的遵守规定、执行规范的意识,增强责任意识,提升自身素养,自觉创造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实现在学习中进行职业氛围的熏陶。进入化工管路拆装一体化教室的首要要求是准时、整洁、整齐,首次进入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生产的意识。安全教育采用先由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管路拆装的安全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归纳,强调安全注意重点,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二)学做结合,反复练习,形成技能

每组在开始进行拆装训练时,都领到任务单,主要有管道布置图,要求学生按照任务单的要求,集体分析管道布置图,然后列出完成该管道布置所要申领的材料清单,根据材料清单到领料架领取相应的零件、管件和工具。然后在拆装场地将布置图的管路安装出来。此任务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管道布置图及重现管道布置的能力及工具的选择能力。在安装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工具使用情况和安全情况,记录并进行必要的评价。在安装完成后,组织学生分析管道验收标准,让学生设计管路验收方案,并进行管路系统的验收。

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各组的优点,然后各组派代表进行本组工作点评,组与组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管路拆装的动作要领、工具选择和使用情况、安装技巧、团队合作等经验和教训。最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纠正和补充,最终让学生对管路拆装的技术要求、动作要领、拆装技巧、工具正确选用和使用等相关要求形成系统认识。

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问题和进行必要的引导。在此任务中,将读识化工管路布置图的知识、管路安装标准的知识、管路拆装的要求、工具使用的相关知识等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合到实施任务的行动当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每一步都要根据任务要求和碰到的问题,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行动中去,也就是要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和结合方式,才能完成任务,这样就实现了学做一体化。

最后,根据技能是在反复练习中形成的规律,要让学生最终形成拆装技能就必须让学生反复多次地重复训练。这种练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必须是螺旋式的提升,每次拆装练习都必须进行总结点评,巩固优点,改进不足,让学生逐步提高,让按拆装的各项要求去拆装成为学生工作中的习惯,最终形成拆装技能。

(三)采用过程考核,让评价更符合学生能力实际

公平公正的考核及获得与自身能力相符的评价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基础。在训练过程中主要依据“6S”管理体系给出学生的素质得分,每天都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10%;技能训练得分主要通过个人表现、行动能力、操作能力和水平、团队合作意识进行评定,占总成绩60%;最后进行拆装考核,成绩占30%。

三、取得的成果

(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提高

对比以前讲练的模式,学生进行训练的积极性提高了,基本杜绝了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多了,经常出现学生团体讨论的场景,这是以前所没有的。学生在训练中能主动地去想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学生真正形成了技能

经过一体化教学后,学生初步形成了管路拆装的技能,个别同学可以在家自行修理水管。大多数学生在结课一年以后还能清楚地说出拆装的各项要求和动作要领,可见学生真正学会了管路拆装技能。

(三)提升了自身素养

通过一体化教室的“6S”管理,及一体化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和考核,学生普遍养成了遵守纪律、态度认真的良好习惯,提升了自身的素养。

四、注意事项

在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对实训场地要求较高,实训场地必须保证必要的硬件,否则一体化教学将流于形式。

二是必须配备2名以上教师,做到考核准确,指导及时,这样才能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高效完成。

三是学生要合理分组,充分考虑性格、能力互补,这样有利于团队工作开展,能实现先进带领后进,同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足够的自我追求和提高的空间,从而实现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哲智.高职课程建设的反思与探求[J].中国高等教育,2007(13)

[2]张小军.高职院校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

[3]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

[4]周玲.浅析基于项目单元驱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职业,2010(6)

[5]卢俊.“6S”管理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1(6)

【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设项目(2011年)

【作者简介】樊丁珲(1982- ),男,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化工、石油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拆装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三个统一”模式 项目化 工程实践

液压与气压传动无论在高职还是本科都是重点科目,而这门课的应用也是很广泛的,比如挖掘机,汽车,自动化生产线很多都用到了液压气压传动技术。而液压课程涉及到流体力学,公式推导时涉及到比较复杂的高等数学公式,还有一些零部件内部结构图比较复杂难以看清,难以理解。传统教学中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分离,导致了教学效率的浪费,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无法产生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1 教学现状

1.1液压课程基于比较抽象的流体力学知识

液压的课程不能不涉及到比较抽象的力学知识,一些比较复杂的公式推导,如伯努利方程。这是都是很难理解的,同时涉及到很多的参数符号,导致高职的学生基本没法理解,知道导致没有兴趣去学习后面的内容,迎难而退,放弃学习这门课程。

1.2实训与理论分离

理论与实际分离是比较传统的模式,针对现在的高职学生,则不是很适合。因为他们在课余时间很少有动力去预习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经过几天,知识内容就剩10~20%。再去实训相当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工作量,效率大大降低。因此效果也就一般。

1.3实训设备不够系统化

现在的液压实训往往是几个模型零件加上几个简单回路的液压试验台。零部件往往和实际工程中的不太一样,往往很少考虑到密封等一些实际中必须要考虑的性能。实训平台具有不错的使用价值,尤其对液压回路设计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容易脱离实际应用而且实训平台相对我们工程实践表现形式不太一样,导致以后工作或者实习时,不能很好适应。总体感觉这些设备比较零散,不够系统化。

2 “三个统一”教学模式

2.1“三个统一”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根据各个高校的在其他课程中改革的经验,笔者提出“三个统一”模式,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教学与练习统一,课堂与实训场地统一。

2.1.1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举例:很多液压课是理论与实际分离,比如简单的液压油性质的,讲运动粘度、动力粘度、恩氏黏度一讲迷糊了好多学生,我们现在简单的拿几种汽车上的液压油对比形象而直接,而且实用。

2.1.2教学与练习统一

我们把这个分成了八个项目,(1)汽车液压千斤顶的拆装。(2)液压油的认识 通过识别各种液体来加深油液的印象 (3)液压泵拆装。在拆装过程中,让他们了解液压泵的结构原理。(4)液压缸的拆装。通过对转向机的拆装来了解执行机构液压缸的特点。(5)电磁换向阀和单向阀。(6)压力调节阀的拆装。(7)辅助元件拆装。通过对汽车一些过滤器,邮箱等拆装来了解液压辅助元件。(8)回路设计。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设计出压力调节、速度调节回路。

把学习内容引入到具体的拆装实训中,通过具体的实用的零部件拆装来掌握液压的基本知识。

2.1.3课堂与实训场地统一

主要是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教学模式,把理论上课的课堂与实操场地相统一。

2.2课程内容改革

液压传统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液压力学基础:一是通过液压千斤顶拆装,讲解为何省力的原因以及千斤顶内部结构。二是通过各种油品来介绍液压油的各种特性如液压油的粘性。

液压动力机构:引入各种泵拆装以及测量,如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通过泵的测量维修要求,来了解泵工作原理。引入各种常见的故障来加深泵结构的理解。

液压控制部分:引入汽车中的电磁阀、单向阀。通过这几种阀的拆装,来掌握其结构原理和控制方式。

执行机构:引入汽车中的齿轮齿条转向机和制动缸拆装与维修。一个是通过转向机的拆装来了解其结构特点。第二个是看转向机怎么切换方向,也就是油路怎么切换来实现左转还是右转。

液压辅助装置:汽车中有很多的过滤器,油箱,管路来了解辅助装置。适当介绍下各种过滤的精度。比如机油集滤器有的是网式结构而空气过滤是纸质。这样对比就比较形象生动。

液压实例:通过汽车中的制动回路、冷却水循环来讲解液压实例。通过在实车上找到一个液压系统的动力部分,执行部分,控制部分。辅助元件等来了解一个系统的设计应该要考虑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3 具体实例

齿轮泵学习,我们的学习齿轮泵这个内容步骤要求是:

(1)拆装。(2)测量,主要是测量间隙,用塞尺测量齿顶面与齿轮泵壳体内壁的间隙,测量齿轮与齿轮的啮合间隙。测量泵盖与齿轮端面的间隙。这三者影响齿轮的泄漏和工作效率,所以都需要测量。(3)工作原理,通过实物的对照分析,总结出齿轮泵的工作原理。(4)提问。通过实际的结构提出以下几个问题A齿轮泵油压入口出口B齿轮泵中间的卸荷槽的设计理念 C齿轮泵工作原理D通过结构分析,尝试着得出齿轮泵的工作特点,如工作的脉动、困油现象。(5)课堂总结。学生之间的通过相互交流讨论,来回答以上问题。这样改变了传统的先讲原理再实训的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以及适当的分析能力。

4 结语

笔者在从事了几年的液压主讲老师和几年企业中从事气压与液压的工作经历,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针对实践工程比较常用的零部件和工作原理,对液压课程尝试着改革,从课程的内容和模式上都进行了修改,取得不错的结果。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实践动手中学习到比较常用的知识,让抽象的知识变成可以触摸到的实际零部件,通过具体零部件拆装测量来再次加深理论知识。最后通过适当的液压系统来培养学生使得拥有一定的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伍先明,胡燕平,刘爱军.“液压传动”的教学与工程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2]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彦林.《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方法探析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4期.

拆装实训总结篇3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规划教材,就是应势而生的。其中由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王世震教授主审、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孙志春教授主编的《汽车拆装与调整》,聚集了一批精干的专业作者队伍,紧跟汽车维修服务市场的发展和高职教育的需要,强调课程实践性和行业发展现状,打破了传统照本宣科的知识体系,根据汽车维修企业作业项目统计,选取常见汽车拆装与调整的作业项目,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更快地融入到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实践中。

通观本教材,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组织内容,保持教材的实用性

经过对现有相近教材的深入调研,本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选择具体车型作为描述的载体。而现有大多数高职教材仍然沿用大学本科教育的教材编写模式,以汽车各部分结构为主线展开全书内容,比如介绍离合器时,首先讲到各种形式离合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然后是各种形式操纵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因为离合器和操纵机构各种形式的都有,容易导致读者形成误区。本教材则吸取其经验,选择以具体车型为载体,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产生上述误区,以桑塔纳2000GSi车型为例,介绍了搭载膜片弹簧式离合器和液压操纵系统,一目了然。

本教材以上海大众-桑塔纳车型为例,系统地介绍了汽车整车(发动机和底盘)各部分的拆装步骤、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注重汽车发动机和底盘各总成的连接关系,对各总成的拆卸、装配、调整步骤实行任务驱动,在了解发动机和底盘的构造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汽车拆装工具和检测仪器的正确使用、分析,进一步巩固发动机和底盘的构造知识,从而掌握对整车进行拆解、调整、装配的操作技能。该车型的市场保有率非常高,选择它为载体的目的就是让教材内容更加贴近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实际,满足汽车维修服务行业的市场需求,从而方便学生就业,达到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结合高职教育特色搭建结构,保证教材的科学性

本教材分7章,各章相对独立,自成一项实训任务,如:第二章发动机总成的就车拆装,第三章发动机的分解组装,第四章传动系统的拆装与调整等。各章又相互关联,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各实训任务均为汽车维修过程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操作项目,充分体现了汽车拆装的实用性,使学生在汽车拆装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实操技能。

为突出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每一项实操任务之前都列出了学习目标、考核标准、教学建议,任务之后还有拓展阅读和复习思考。

三、考虑汽车行业特点开发资源,保障教材的先进性

汽车维修互联网络的出现,打破了资信传递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能在第一时间全面、快速地将资信迅速地传到全球。从国际汽车维修行业看,维修企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和技术培训网络化已相当普及。

而本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注重加强与网络教学环境的结合,在每章的拓展阅读中都提到一些优秀的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网站,以备读者自行查阅更多相关知识,加深内容的学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网络教学的开展提供优越的物质基础,不断丰富的相关课程教学网站上的内容,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教材的编写与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同步进行。立体化教材网站现处于建设过程中,该网站能够帮助读者实现在线学习、虚拟实训、教学资源和在线测试等功能。在线学习可提供每个能力模块对应的知识模块,虚拟实训则提供一个网上进行虚拟实训的环境,教学资源中提供大量的教学课件、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源。通过在线测试,则可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总之,由山东大学出版社与天津交通职业学院、黄冈职业学院、山东省四所示范院校及企业共同开发以技能训练任务驱动的《汽车拆装与调整》这部教材,针对高职教育培养汽车维修服务、销售、定损、管理等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按照汽车维修企业岗位工作标准编写的,是一本适用于汽修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优秀教材。

拆装实训总结篇4

(①西安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077;②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西安710032)

(①X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Xi’an 710077,China;

②China National Heavy Machin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Xi’an 710032,China)

摘要: 现代生产企业对“能生产、懂维修”的技术人员需求很大,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基本原则,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典型设备拆装工艺的分析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机械拆装的基本技能,掌握机械设备拆装和装配的基本工艺知识,熟悉典型零件修复工艺技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我院最早的省级重点专业,以前主要进行装配钳工基本技能训练,实训课题单一,时间久了学生兴趣不浓。通过机械拆装实训室的建立,不但可以解决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训课题单一的现象,还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本实训室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体现创新意识。

Abstract: Modern production enterprise has a great demand for the technical staff who "can product and understand repair". With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aking the employment as the guidance, the service as the purpose",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skills of mechanical disassembly,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be familiar with the repair technology of typical part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training of typical equipment disassembly proces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follow-up study. Mechatronics specialty is the first provincial key specialty of the college, before this specialty mainly conduct the assembly fitter basic skills training, because the training subject is single, in a long tim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s not strong. The establishment of mechanical disassembly training room not only can solve the phenomenon of single training subject, but also can broaden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of students. The training room pays attention to the un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s with their hands, pays attention to guiding practice with theory, 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show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关键词 : 机械拆装;实训室;建设方案

Key words: mechanical disassembly;training room;construction scheme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161-02

作者简介:李玮清(1976-),男,陕西西安人,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高级实验师,本科;辛向华(1977-),男,陕西西安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助理工程师,从事机械制造方面工作。

0 引言

机械拆装实训室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体现创新意识。以CA6140型卧式车床典型零部件为载体,设置了车床尾座的拆装与测绘、车床主轴箱的拆装、车床进给箱的拆装、车床中滑板的拆装和车床导轨的检测和修复5个训练情景,在拆装机械的过程中融入机械传动原理、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识图与绘图等相关知识,以及精密量具的使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文章重点介绍该实训室的建设方案、规章制度、师资及教学方法等。研究的目的:通过机械设备的拆装,使学生了解机械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机械设备拆卸工具使用方法、基本技能和技巧。

1 机械设备拆装实训室的建设方案

1.1 设计思路 机械拆装实训室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基本原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注重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体现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需基本技能操作的同时取得装配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在实习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利用旧机床进行置换和闲置场地建设机械设备拆装实训室,丰富学生实训内容,拓宽知识结构。

1.2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备的调试、安装、检测及修理。重点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工艺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训,能使用装配工具,进行简单零部件的装配;能独立识图及中等复杂零件加工。最终达到装配钳工高级职业资格标准,并通过考试取得其相应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1.3 实训设备(表1)

1.4 实训工具(表2)

1.5 实训量具(表3)

1.6 教学仪器(表4)

1.7 实训内容及要求(表5)

1.8 实训场地面积 所需面积140平米左右,可同时容纳40左右学生进行实训,具体做法:10人为一小组,分别对主轴箱、溜板箱、导轨、尾座、中滑板进行装拆训练。

2 规章制度的建立

2.1 实训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①负责所管理的实训室的教学准备等教学服务工作,要求课前10分钟开门,课后及时关门。②负责检查本实训室设备、设施的使用情况,做好设备的管理、保养、维护、维修及报修工作,保证设备、设施的完好;③负责本实验实训室的安全工作,做好防火(主要检查各电器开关及消防设施)、防盗(妥善保管实训室钥匙、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及时发现隐患等)、防潮、防锈(做好设备的保养)、防水、防脏、防浪费、防自然灾害等工作;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实训室有关制度、规程等的上墙和环境文化建设;⑤严格执行《实验实训室卫生管理制度》,督促搞好实训室的清洁卫生工作;⑥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提出实验实训室建设与改进建议;及时报出费用预算与购置计划,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⑦熟悉院系在本实验实训室的教学项目(课题)的基本内容及对设备的性能、用途和操作的要求。⑧做好课前准备及课后检查工作,参与上课的过程管理,保证正常教学秩序;⑨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专业水平、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2 机械拆装安全文明生产要求 文明生产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好坏,影响设备和工、夹、量具的使用寿命,影响操作人员技能的发挥。所以从开始学习基本操作技能时,就要养成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具体要求如下:

①学生实训前必须接受安全文明生产教育;②学生必须听从实训指导教师的指挥,在实训场地不允许说笑打闹、大声喧哗;③动手操作前必须穿好工作服,不允许穿拖鞋或凉鞋进入实训场地,工作服必须整洁、袖口扎紧。女生必须佩戴安全帽,不允许戴戒指手镯等;④拆卸设备时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则,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与监督,认真操作,不得串岗操作;⑤每个学生必须在指定工位上操作,未经允许不得接触其他机械设备;⑥工具必须摆放整齐,操作结束,认真检查工具、量具,避免丢失;⑦多人合作操作时,必须动作协调统一,注意安全;机械运转时,人与机械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⑧使用电动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电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操作;⑨搬运较重零部件时,必须首先设计好方案,注意安全保护,做到万无一失;⑩注意保持实训场地环境卫生,优化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

2.3 机械拆装操作规程 操作时,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必须提高执行纪律的自觉性,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具体规程如下:

①拆装机械必须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严禁野蛮拆装;②拆装机械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操作,拆下的工件应及时清洗,涂防锈油并妥善保管,以保持设备的完好;③工具和零件要轻拿轻放,严禁投递;④严禁将锉刀、旋具等当做撬杠使用;⑤严禁用锤子等硬物直接击打机械零件。锤击零件时,受击面应垫硬木或用纯铜棒、木榔头等材料敲击;⑥工具、量具必须规范使用,并保持清洁、整齐;⑦用煤油或柴油等挥发性易燃品清洗工件时,周围应严禁烟火及易燃物品。

3 师资及教学方法

3.1 师资 每个班级需配备2名实训教师,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且从事机床维修工作,有耐心、责任心。

3.2 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为主。例如车床尾座的拆装(表6),车床尾座结构图(图1)。

4 结语

通过典型设备拆装工艺的分析和训练,使学生具备机械设备拆装的基本技能,掌握机械设备拆装和装配的基本工艺知识,熟悉典型零件修复工艺技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实训室的建设,在于场地的选则、设备的选用、工具的配备、教学方法的设计等。解决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习实训课题的单一性,扩展了专业知识,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学农.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机械拆装实训室特色建设及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7).

[2]熊仕涛.高职教育中的实训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0(6).

拆装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 机械拆装一体化教学 理论性 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On C6 Lathe Machinery Disassembly Practice Integration

Model of Teaching-learning-doing

XIONG Xiaohong, ZHAO Chang

(Jiangxi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089)

Abstract C6 lathe machinery disassembly teaching is a highly theoretical and highly practical course; it can trai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kills, mechanical assembly principle, knowledge map, comprehensive principle of operation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quality. So grasp skilled mechanical disassembly skills,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future career. Thus, breaking theory, break the routine of teaching, separated from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using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not only improve a certain level of teaching, and achieve teaching purposes of training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Key words machinery disassembly integration teaching; theory; practice

0 前言

由于我国现阶段即将出台几种新型的教育培训方案,即两种高考模式、三类社会需要的人才。两种高考模式有:一种为技能性人才的高考,高考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另一种为纯文化的高考模式即现在的高考,高考内容为学术性人才的高考。三类社会需要的人才有: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高素质劳动者。由于之前的职业教育只有讲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高速升级,技能性类型的更需要技术升级作为最基本的基础工作。

作为拥有50多年办学经验的高职院校,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工和高素质劳动者,而随着办学时间的增加,办学规模的扩大,只有不断更新理念、创新办学模式才是生存的根本。我校基于工作模式的教学即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改革成出不穷。而机电一体化专业做为江西省示范专业,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更是提出了1:1的要求,为此从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与措施、教学方法与手段、人才培养质量及专业特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进一步扩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目前共开设了六个实训场所,核心课均在实验室里完成。

1 机械拆装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1.1 课程改革背景

高职的学生层次差距大,基础不同,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理论学习则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探索的目标,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们更愿意动手,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如何把动手能力提高到理论联系实践的高度,就需要寓教于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院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增加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致,加上通过课程教学、多媒体教学,结合社会实际操作的实践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2 行业专业人才的要求

机电专业的毕业生中,从事机电设备检测、维修、施工保养的占30%,从事机床设备操作的占60%,其他行业的占10%。因此明确了学习目标,即通过三年的学习需要掌握机电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基本设计和制造、生产第一线机电产品的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以及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具备成为多方面的技术管理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2 课程培养目标

2.1 课程任务

课程制定了实训指导大纲,明确了实训目的、任务。了解。了解车床各部件传动系统。懂得车床维护、保养及文明生产和安全技术的知识。

通过机床的拆装与测绘的特殊训练,从而使得学生在了解车床的型号、品牌品种、规格等、主要结构构造,各个零部件的正式名称及用途和连接方式及传动方式。因此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更好地熟悉装配的概念及零部件的拆装方法方式。我们更应该把重点放置于常用的装配工具的使用方法、方式,为了更好地、熟练地掌握基本的零部件拆装的操作方法,培育学生的细致、严谨、合作互助的工作态度和方式,增强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能制定出执行和职业活动有关的保证安全工作及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 能够看懂机械装置、设备等方面的相关技术文献,以及了解部分主要部件的功能及相关的装配图;可以根据机械的装置及特征等,进行机械设备的拆卸或者装配、装置工艺的规程,选择正确的拆装方法,对传动机构、固定机构、轴承和轴组等机构进行正确的拆卸与装配;会进行零件的测绘和绘画,能根据测绘的数据、结果绘制出标准零件图;能正确地选择和规范使用机械设备拆装的工具、器具;能合理地选择和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精度检验设备、仪器和工具及保养方法;能对机械设备进行总装配、调整、试车及精度检验。

2.2 社会能力培养目标

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热爱自己工作的岗位;对于事物具有仔细观察的能力及精神,善于进行相关的思考,并对于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行有效的化解,时刻保持学习知识的良好心态,对并周围的工作环境快速适应;可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增强自身的团队意识,对于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与处理;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与节能意识。

2.3 拆装实训过程

机械拆装实训场所配备传统的黑板、多媒体设备、家用车床等,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详尽地把车床的各部分工作原理形象、立体地展示出来,并通过现场加工零件说明各部分的功能,再说明常用零件的拆装方法、拆装工艺,拆装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项,把任务细分成四大模块, 即:车床尾架拆装;刀架及小拖板、中拖板、溜板箱拆装;主轴箱拆装;卡盘拆装。学生3人一组,以车床尾架拆装为例,绘制出结构草图及零件正规图形,并通过现场实测,标注绘制各尺寸,推测配合处的配合制、名义尺寸和配合精度等级与公差,从功能要求上考虑,选择合理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由于时间有限,课后要求用CAD绘制非标零件的零件图及尾架的装配图,所有零件的PROE三维实体图并组装。

3 结论

总之,对于现代高校教学来说,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更加合适一些,可增强高职、高校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规律。因此,C6车床机械拆装实训一体化教学的实践证明: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对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重视操作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扎实理论基础,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极致,转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只有那些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较强的实践操作经验、极强的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成为用人单位青睐的对象。C6车床机械拆装实训教学一体化教学所培育的学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拓展了更大的空间:它可以充分应用于机械拆装、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等专业。通过对机械拆装一体化教学的探索,笔者认为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锻炼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洋,曲晓海,李晓春,周亮.车床主轴箱虚拟拆装系统在拆装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装备制造技术,2013(7).

[2] 严希清,陈红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3] 曲晓海,杨洋,朱先勇.高校车床箱体拆装实训教学创新与实践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4] 周益军,黄跃光.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5] 李.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科技信息,2010(26).

[6] [闫文平,肖亚慧.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1(29).

拆装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中等职业 模具 教学改革 技能型人才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我们研究了中职模具教学过程和该课程的特点,并重点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及具体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要注重技能培养和应用,降低理论的深度,尝试对模具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为适应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课程应突出模具制造工艺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由于模具制造工艺是专门针对模具零件的加工制造及模具的装配,其工艺特点较为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模具设计、模具结构知识,同时,还需要熟悉各种加工设备及方法。模具制造工艺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否则学生就会觉得该课程的内容空洞、抽象,无法理解,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不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

1.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推行模块化教学

在模具实训教学中推行四个教学模块,坚持"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讲练结合、实践先行、趣味伴行、模块化教学方式组织实施。根据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就业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将模具实训教学以四个教学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模具实训教学模块内容如下:

1.1 专业技能教学模块

1.1.1 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模具钳工所有基本操作技能,打好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基础。

1.1.2 拓展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车床、铣床、磨床、焊接等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拓展就业途径。

1.1.3 数控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仿真技能、CAD/CAM软件应用教学,了解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

1.2 核心技能教学模块

1.2.1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拆卸、测绘实训教学,将测量技术、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模具材料热处理、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塑料工艺与模具结构等多门理论课程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课程。

1.2.2 模具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模块

主要完成冲压模具、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实训教学,了解模具使用设备冲床、注塑机等,掌握模具安装、调试、维修方法。

1.3 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

通过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1.4 技能鉴定实训教学模块

主要完成技能鉴定实训教学。

2.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制定优化的实训教学计划

改变以往在2-3学期以模具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为主的模式,学生实训了很长时间还不知道模具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困惑。优化模具实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模具实训四个教学模块的实施。

1、第一学期在以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2、第二学期在模具钳工基础实训教学模块和趣味课题制作实训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增加拓展实训教学模块和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使学生了解普通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学生在拆卸、测绘实训教学中了解专业内容,巩固专业思想。

3.模块化教学在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的情况,现将部分实训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做法总结如下:

3.1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教学目的:一是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模具工作原理,拆装工具的使用等;二是通过测绘了解模具零件的尺寸,绘制测绘零件草图,绘制零件正规图,标注零件的尺寸及公差,零件的材料,技术要求等。

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在实际教学中采取分阶段逐步实施,在第二学期引入模具拆卸、测绘实训模块时,因部分专业课还未开设,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那么这一阶段以模具拆卸教学为重点,通过拆装了解模具结构、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工作原理,掌握模具的拆卸方法、组装顺序、拆装工具的使用。

3.2 模具制造实训模块

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目的:通过模具制造实训使学生掌握模具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巩固专业思想。模具制造实训模块内容包含冲压模具制造实训教学和塑料模具制造实训教学。

1)在模具制造实训模块教学实施中,采取个人独立完成到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遵循渐进、由简到难的教学顺序;讲练结合、实践先行的教学手段。〖HJ1.0mm〗

2)学生第一次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要求学生每一个人独立完成模具制造,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从零件的准备、零件的加工、零件的组合、模具装配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模具制造的能力。

在后续进行模具制造实训课题时,采用小组协作完成的教学模式,小组成员四人,推选小组组长一人全面负责模具制造的进程、任务分配、协调小组成员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进度,通过模具制造实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课题,增强班级观念,团队观念。

其次模具制造过程组织管理,模具制造零件多、标准件使用多,如果组织管理安排不当,将可能造成零件丢失、标准件使用过多、钻头铰刀丝锥等工具损坏严重、零件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制造效果差等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对模具零件加工提出要求,零件精度按图纸加工,如果图纸未规定公差则由教师制定公差,将零件的加工按课题要求对待,每加工好一个工件先由组长进行初检,教师进行复检,然后教师按小组分类统一管理工件,这样教师可以掌握模具制造进度、零件加工精度、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和标准件使用等情况。在成绩评定中采取以小组为评定对象,展开小组间竞赛,综合考察模具制造中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零件组合精度、模具装配精度、原材料的使用数量、标准件使用数量、工具损坏情况、团队协作情况、模具制造总体用时等方面评定出小组得分,再由小组成员根据小组得分、各自在模具制造中工作情况评定出小组每一个成员的成绩;以小组考核的方式评定成绩,可以有效地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锻炼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培养团队意识,增强团队观念。

总而言之,结合中职教育的目标和对学生的要求,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将会更加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将会受到社会欢迎。《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相关加工工艺及设备,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工艺过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学习加工工艺的能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高级技能型人才。

〖HT5”H〗参考文献

[1] 〖ZK(#〗孙伟宏等: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 2005年32期

拆装实训总结篇7

《机电类产品拆装实训》课程是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末,40学时。依据区域发展人才需求,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学生需要获取维修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本门课程是维修钳工(高级)人才培养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思维的核心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践问题,是在工程设计、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筹划性的思维[1],其基本特征包括现实性、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充分考虑绩效因素[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是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方案实施两方面阐述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因此围绕维修钳工的培养目标,本课程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机械装配技术、零件测绘技术、机械修理技术,并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中。考虑工程思维的培养多以项目为载体,非知识传授型。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将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以普通机床拆装为载体的项目中,按着普通车床机械结构及能量传递路线将项目分为: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2:挂轮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3:溜板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4:尾架及导轨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5:整机装配、调试。根据确定的教学项目,教学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兴趣导入―布置任务―分组实施―小组互评―收获总结―撰写报告六步。

二、教学方案实施

教学内容设计完成后,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实施中实现。本文以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为例,按着教学模式确定的六步法说明具体教学实施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

(一)兴趣导入

以先修课程《普通机床零件加工》为基础,用两张学生实际机床操作照片导入教学,引导学生采用“找茬”的方式找出两张照片中的不同,并将不同分为操作违规和技术、技能不合理两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布置任务

以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为基础,课程分为五个子项目,并引出第一个子项目。

(三)分组实施

结合学生特点及实际实训条件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后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拆”“画”“修”“装”四步。即首先指导学生依据拆装工艺正确的拆卸主轴箱,接下来由组长按着学生实际能力分配具体零件测绘任务,然后由小组共同完成教师指定的典型零部件的维修工艺,最后按装配工艺完成主轴箱安装调试。将工程思维方式融入到教学实施中,以主轴箱中某一齿轮“画”的教学为例说明具体教学过程,教学中将“画”分为草绘、三维建模、出工程图三个步骤,教学实施过程中草绘由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的草图存在不同错误及不规范的问题,但不影响第二步因此暂不纠正。接下来由学生完成三维建模,学生完成建模后要求学生对调草图,发现学生拿别人的草图,大多数不能完成三维建模,这时候学生会明白制图是工程语言,是用来工程交流用,绘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这时教师帮助学生依据齿轮的制造过程重新完成三维建模。最后,利用三维软件出标准工程图,这个过程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国家标准,例如齿轮制图国标GB/T 4459.2-200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B/T 1800.1-2009等,让学生明白齿轮表达、几何公差等的真正含义。

(四)小组互评

具体实施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诚信、合作和职业素养,将互评分为组内互评和小组间互评两部分。

(五)收获总结

本部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用工程术语总结通过本项目学习的主要内容。

(六)撰写报告

撰写实训报告,实现巩固提高。

三、结论

拆装实训总结篇8

本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工程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克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动手能力差、缺乏综合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不强等缺点。

培养方案共分三个层次。

①工程认识实习:

目的:使学生了解典型机电产品的结构、原理;典型机构的构造、运动、组成;典型零件的结构、材料、功能。以及对机电产品制造过程有一个初步的,全面的了解。

方法:通过 “工程材料”、“机械零件”、“ 典型机构”、“电子元器件”展室的参观、演示,典型机电产品的拆装实习和对典型生产企业、典型生产设备的参观、讲解、表演达到上述目的。

②基本工艺训练:

目的: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熟悉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结构。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掌握初步选择加工方法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在质量和经济观念、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等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

方法:通过典型工艺设备基本操作训练和典型机械产品的加工、装配、调试、质量检验和技术经济分析完成基本工艺训练。

③综合创新训练:

目的:培养综合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

方法: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机械产品的构造、工艺、材料、传动、配合、零部件设计、整体设计。并进行综合创新训练。学生组成创新训练小组,自行设计、自编工艺,自主加工机电产品。完成设计-制造全过程。

2、培养方案实施

①实践基地建设

² 为开设工程认识实习中的自行车拆装实习,购置了自行车、拆卸工具;编写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绘制了自行车零件图组和组件装配图。

² 利用世行贷款购置80余台套设备,加强数控、特种加工实习,增加钣金冲压、非金属成型实习。使第二层次的基本训练实习内容更加全面,其水平与我国目前工业水平相适应并有一定前瞻性。

² 综合创新训练是一个全新的实践教学内容, 没有可资借鉴的现成方案。在教学项目建设中从教学方案制定、教学文件准备到实习条件建设、准备作了大量工作。经过试点和改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

②培养方案运行

² 自行车拆装实习已在99级学生中全面开展,并已列入XX版教学计划。

² 综合创新训练在98、99年两轮试点的基础上,经过改进,XX年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今年有300名学生参加了综合创新训练。也已列入XX版教学计划。

③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初步评价

² 通过拆装实习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自行车的机械结构、零件、材料和加工工艺。增加了感性认识,培养了动手能力。为机械类后续课的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学生反映很感兴趣,希望增加拆装内容。

上一篇:银行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工程测量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