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鉴定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0 11:17:58

期末鉴定自我总结

期末鉴定自我总结篇1

但在具体实践中,许多学校却难觅期末典礼“参照镜面”,任由“参照资源”枉自流失而不顾:有的喜欢为其穿上“敷衍外衣”,让其“普及”为“班级典礼”,科任教师说一说期末考试成绩,班主任讲一讲假期注意事项,草草敷衍完事:有的热衷为其戴上“简化塑膜”,将其“压缩”成“发证时刻”,只将各种奖状和奖品直接发给师生了事,让他们各自欣赏着自己的收获,略显惆怅地告别一个学期:有的常常为其覆上“拒绝面罩”,将其“变形”成“纪念活动”。只让一些代表到指定地点摆一摆样子,拍一拍照片,至多交各部门作为存档资料……

如此轻视、漠视、无视期末典礼的“镜面魅力”,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们必须格外珍视其不可替代的“参照价值”,用心挖掘其承上启下的“参照资源”,不断丰富其喜闻乐见的“反射方式”,让其尽展不可或缺的“校园魅力”。

为保证这面“参照镜”如期“闪亮登场”,应多几双“制度之手”,即时清除种种“障碍和灰尘”,即时擦净内容展示时刻的“框架和线条”。

一是应多几双“培训之手”,借助不同的学习方式,引导校园管理者不仅要尽快认识到期末典礼这一管理环节的校园价值,更应尽快树立细节意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发挥期末典礼的管理职能:二是应多几双“督导之手”,主管部门不仅要参与其中感受其鲜活的校园魅力,也应加大提前指导的力度,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更应关注事后效果的反馈环节,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目标性;三是应多几双“激励之手”,通过获得经验研讨、活动现场评议等不同方式对优秀案例进行肯定、表彰和推广,引导校园关注这一管理环节。

为保证这面“参照镜”如实“呈现风采”,应多一些“诚信之剂”,尽力消除各种数字的“虚假和混乱”,尽力擦亮每种有效评价的“背景和轮廓”。

一是应多一些“实效显影剂”,涉及的人或事必须在期末典礼这个“镜面”上清晰展现出其真实价值,是榜样就要展现不凡品质,是经验就要呈现实际效应,是教训就要提出防范措施:二是应多一些“诚挚清新剂”,关注的视角和呈现的内容应尽量广一些,让师生们平时没有或者很少注意的状况一一呈现,其独有的“参照价值”自然可以触动每一位师生:三是应多一些“真诚催化剂”,既要“真心真意”说勉励、肯定、赞扬,更要“实心实意”讲不足、差距、鞭策,杜绝不负责任的随意和主观定势,让师生可以清晰有效进行参照,进而审视、改进、完善、优化自我。

为保证这面“参照镜”如愿“魅力感染”,应多一些“赏识之技”,尽情渲染不同榜样人物的“棱角和气质”,尽情浸润各种成功经验的“纹理和触角”。

一是应多一些“鉴赏的视角”,不论是领导致辞、颁奖、典型发言等“固定视角”,还是即兴发言、即时抒情、敬献鲜花等“生成视角”,都应将师生们积极、创新、奉献等素质和风采充分展现出来,让全校师生备受感染的同时,也能自我激励和加压:二是应多一些“互赏的情境”,期末典礼应是师生们互相学习、互相欣赏的“一面镜子”,活动的策划应充分考虑和努力营造情节的设定、内容的选择、现场的互动等各种“情境因素”,真正做到可以感染和引领每一位师生,既可以展现自我风采,又可以欣赏他人的魅力,进而在互相赏识中有效地盘点自我。

期末鉴定自我总结篇2

【摘要】

目的对安徽民间习用药材鬼针草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原植物的药用部位进行直观、显微和薄层鉴别。结果原植物的外观、显微特征与金盏银盘相符。结论安徽民间习用鬼针草药材为鬼针草属植物金盏银盘。

【关键词】 鬼针草; 金盏银盘; 原植物形态; 生药学鉴定

Abstract:ObjectiveTo identify Bidens bipinnata L.,for providing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of quality standard. MethodsThe plants were identified by appearance ,microscopic and TLC identification. Resul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 was equate with those Bidens biternata(Lour.)Merr. et Scherff. ConclusionThe plant is Bidens biternata(Lour.)Merr. et Scherff.

Key words:Bidens bipinnata L. ; Bidens biternata(Lour.)Merr. et Scherff; Pharmacognosy identification

鬼针草类药材均来源于菊科(Compaositae)管状花亚科鬼针属Bidens L.一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唐·陈藏器《本草拾遗》。鬼针草类药材均为全草入药,味苦性平而无毒,具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功能,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等。鬼针草类药材资源非常丰富,我国有9个种和2个变种,遍布全国各地。结合相关文献,我们对安徽民间习用的鬼针草药材进行了生药学鉴定,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1,2]。

1 材料与仪器

原药材采集于安徽省皖南山区和灵泉县。主要使用仪器为 moticam1006显微镜(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用传统的方法对药材性状进行鉴定;用徒手切片法对茎、叶进行切片;用常规的显微技术观察组织构造和结构特征;按《中国药典》2005版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研究。

2.1 原植物的形态金盏银盘为一年生草本,高25~80

cm。叶对生,一回羽状复叶,侧生小叶1~2对,有时基部1对小叶3裂,小叶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5 cm,宽1~2 cm,基部下延楔形,两面被柔毛,边缘具均匀锯齿,无柄或具短柄;顶端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6 cm,宽2~2.5 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具明显小叶柄。头状花序直径7~8 mm,具细长花序梗,花期长1~5 cm,果期长5~13 cm,总苞钟形,总苞片草质,2层,外层条形,长3~6 mm,内层长椭圆形,长5~6 mm,背面褐色,具深色条纹,托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约1 cm;舌状花常3~5枚,淡黄色,舌片长椭圆形,长约4 mm,宽2~2.5 mm,先端3齿裂,不育;管状花筒状,长约5 mm,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条形,长1~1.5 cm(不包括芒刺),黑色,具4棱,上半部被稀疏小刚毛,顶端芒刺3~4枚,长约3 mm,具倒向刺毛。

2.2 性状鉴别茎略具四棱,长25~80 cm,直径3 ~5 mm,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平整,中央有白色髓部。叶对生,多皱缩,质薄易碎,常脱落,叶平展后一回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5 cm,宽1~2 cm,边缘具均匀锯齿,两面被柔毛。头状花序干枯,黄色,具长梗。瘦果线形,易脱落,具4棱;顶端芒刺3~4枚,条形;残存花序托近圆形。气微,味淡。

2.3 显微鉴别

2.3.1 茎横切面方形。表皮细胞1列,长方形,沿切向延长,有时可见少数非腺毛。皮层窄,由5~6列细胞组成,角隅处数列厚角组织。维管束大小不等,为外韧型,18~21个环列。韧皮部外侧分布有韧皮纤维,多半月形,断续呈环状排列。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个并列径向排列。髓部发达,约为茎横切面的2/3以上,薄壁细胞向内逐渐增大,排列较疏松。见图1~2。

图1 茎横切面(40×)(略)

图2 茎横切局部(100×)(略)

2.3.2 叶柄横切面上下表皮分别由一列扁平细胞组成。维管束外韧型,7~11个环列。韧皮部和木质部比例相当,木质部导管2~7个并列径向排列。见图3~4。

图3 叶柄横切面(40×)(略)

图4 叶柄横切局部(100×)(略)

2.3.3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1列,长方形,较大。下表皮细胞较小,类方形。表皮细胞上有非腺毛分布,5~11个细胞。栅栏组织由1列短圆柱形细胞组成,海绵组织较发达,细胞形状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主脉处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导管3~4个排列成行。韧皮部较小。见图5~6。

图5 叶横切面(40×)(略)

图6 叶横切局部(100×)(略)

2.3.4 叶下表皮气孔类型为不定式。表皮细胞上非腺毛多见,5~11个细胞。见图7~8。

图7 叶下表皮(不定式)气孔(100×) (略)

图8 叶下表皮非腺毛(100×)(略)

2.3.5 粉末黄绿色,导管多为环纹和螺纹,少见孔纹和梯纹导管。非腺毛呈锥形,由5~11个细胞组成,基部直径25 ~70 μm,长200 ~450 μm,叶下表皮气孔为不定式。纤维多成束,细胞为长梭形,末端尖,胞腔较窄,直径约10 μm。叶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大小不等。见图9~13。

图9 导管粉末图(100×)(略)

图10 非腺毛粉末图(100×)(略)

图11 叶下表皮气孔 (不定式)粉末图(100×)(略)

图12 纤维粉末图(400×)(略)

图13 表皮细胞粉末图(100×)(略)

2.4 薄层鉴别取药材粉末约0.2 g,加甲醇5 ml,置锥形瓶中,密塞,超声处理15 min,过滤,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10 μl点于同一3%CMC-Na黏合的硅胶G层析板上,分别以A.石油醚-丙酮(9∶2);B.氯仿-醋酸乙酯-甲酸(6∶4∶1)为展开剂,展距12cm,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显色,日光检视,可见3个红色斑点。结果见图14~15。

3 讨论

鬼针草用药历史悠久,药用价值极高,具清热解毒、散淤消肿等功效,主治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等。我省民间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鬼针草及其复方制剂治疗病毒性肝炎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显著降低肝病患者的ALT、AST,退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目前国内外对鬼针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各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鬼针草对肝炎疗效的基础上,本课题组通过药理实验研究明确了鬼针草保肝活性的药用部位——鬼针草总黄酮,并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鬼针草总黄酮对预防小鼠急性肝损伤以及CCl4所致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明显的药理作用[3]。

图14 石油醚-丙酮(9 ∶2)为展开剂的薄层图谱 (略)

图15 氯仿-醋酸乙酯-甲酸(6∶4∶1)为展开剂的薄层图谱 (略)

鬼针草药材在我国分布广泛,极易采集。但由于历代本草记载、地区用药名称和使用习惯不同,中药材的同名异物、品种混乱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影响到药材质量。在我国鬼针草有9个种和2个变种,以鬼针草、金盏银盘、三叶鬼针草、小花鬼针草、狼把草和大狼把草为常用药,来源众多的药材使它们各自品种的质量参差不齐,对疗效产生不良影响,也将会大大影响成药的稳定性。为了挑选出质量优良、疗效最好的鬼针草药材,加快开发我国的鬼针草药材资源,本课题组对安徽民间习用的鬼针草药材进行了生药学鉴定,为建立其质量标准、控制药材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宋立人,洪 恂,丁绪亮,等. 现代中药学大辞典,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64.

[2]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中药志,第2卷[M].合肥:安徽省科学出版社,2005:690.

[3] 陈飞虎,袁丽萍,钟明媚,等.鬼针草总黄酮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23(7):257.

期末鉴定自我总结篇3

本人品学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在学习之余,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校园学习生涯和社会实践中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矗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很优秀。在不满足于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理论的实践。在校期间我参加了不少校内组织的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的和学习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了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有时做事会三分热情的短处。在认识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坚决改掉。我喜欢做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但乐此不疲。

生活方面在自我鉴定中是必不可少的,本人朴素节俭、性格开朗,严以律待人。平时善于和同学沟通,也乐于帮助同学,所以很多同学不管生活上还是思想方面有了困难也愿意寻求我帮助。在生活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大家的尊重和支持。

时光飞逝,眨眼又过了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里,在良师的教导下,同学的互相帮助下和自身的刻苦学习,我基本上掌握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在期末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做人的好习惯。 下面是期末自我鉴定范文。

在这一学期我努力刻苦的学习,对各门功课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充实了自己的大脑,得到了丰富的锻炼,使自己能更快的适应社会打下了坚定的基矗我除了上课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课余时间我还积极参加各社团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经验,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一致受到大家的好评。

思想是自我鉴定的重要内容。在思想修养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做事认真踏实,遵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世界观。

期末鉴定自我总结篇4

关键词:高校; 高等教育; 公共基础课程; 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142-001

众所周知,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而开设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课程。而考试环节,则是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活动。

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方法与形式的对比,探讨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新方向。

一、国内外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的对比

当今社会,有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在不断的改革中日趋完善,比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都是较早实行考试改革的国家,他们考试的方法与形式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比较和借鉴的。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

1.考试目标

有些国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概念,他们的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创新的能力。而我们国家的一些高校公共基础课考试,仅仅延续了高中考试的制度,倾向于应试教育,以一考定成败,以考试的通过率指挥着学生的学习,往往学生也只能学会考试中出现的内容。

2.考试方法

国外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考试形式多样,可选择采用闭卷、开卷、半开卷、口试、答辩、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依据如何发挥学生的真实水平为原则选择考试方法。而国内的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时间相对集中,多数集中在考试周进行,学生在复习备考期间突击应考,其实这并不利于真正的掌握知识。

3.考试内容

国外高校考试的内容涉及面广,他们注重的是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对记忆性的内容考查较少。国内高校的考试内容多数是由任课教师出题,根据教学大纲,大部分考试内容都局限于教材,偏重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样往往无法体现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4.成绩评定

国外高校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采用课程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次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累计积分。会根据课堂表现、课程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按比例综合评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不占太大比例(一般为30%-50%),而比重较高的则是由课程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组成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70%,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而不仅仅是在为了学期末的期末考试复习备考的阶段。

评定中的成绩分类标准:以人为本,多数不以分数进行评定,改为采用等级、固定成绩、成绩分布曲线等相结合的方法评定成绩,力求每个学生的成绩能够显示出其真实的学习情况。

而国内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虽然也采取总评方法,但由作业、课堂表现、出勤情况所组成的平时成绩只占总成绩的30%-40%,期末考试成绩则占极大比例,达到60%-70%,基本上以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代表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

5.结果反馈

国外高校有着一套较完备的反馈制度。在考试结束后,教师不仅要评定出学生的成绩,还要针对此次考试的方法、内容、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分析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而国内高校的考试中,待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只进行阅卷给分,教师不会对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分析,学生也得不到反馈,使得学生有考完放假、学期结束的概念,甚至不知道自己对在哪里、错在哪里,不能够真正的起到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基础的效果。

二、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的新方向

基于对国内外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方法和形式的多方面比较,不难发现,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程考试急需学习借鉴优秀的经验和方法,及时做出合理的完善和改革。

1.考试目的要以人为本。高校的考试目标,特别是公共基础课程的考试,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才发展为目的,避免“一考定成败”的误区,结合学生的情况,以人为本,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考试方法需有机结合。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的考试要改变单一的考试方法。只有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的评价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将学生从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简单理解中解放出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应用方面的培养。

3.考试内容应全面多元。考试的内容要体现公共基础课程的全面性和基础性,侧重于对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

4.成绩评定要重在过程。改变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过大的现象,进行多阶段考试,强化考试在学习中的过程性,将学生对期末考试的重视程度和注意力转移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改变以分数论定,以单一指标为衡量标准的片面方法,而采用多种评分方法相结合,更好的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5.结果反馈需针对及时。考试不能以分数为学习的结束,教师在阅卷完成之后,应该对考试的方法、内容进行分析,改进教学方法,同时要将分析结果及时的反馈给学生,通过向学生反馈分析结果,让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和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有效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使其能够真正理解所学课程的内容。

三、结束语

诚然,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是所有专业课程的基础,学生对于公共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更会直接影响其对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高等教育是否能培养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公共基础课程考试的合理改革与完善将成为重中之重。

期末鉴定自我总结篇5

关键词:生药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鉴定、有效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医疗用途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等的一门学科[1]。生药学实验是药学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在前修课程药用植物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使学生掌握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熟悉各类药材的鉴别特征,加强学生对生药学基本概念的理解,为学生走出校园,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准确识别与鉴定生药、制定质量标准、开发可利用资源及新药应用研究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现今科技不断发展变化,无论是生药种类、品质的变化,还是相关学科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生药学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丰富和扩大。而传统的生药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药材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定为主,教学形式与内容已无法满足习惯在网络普及、巨大信息量包围下自主学习的学生的要求,所以针对目前实验课教学的不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条件,尝试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探索,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生药学人才[2]。

一、生药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生药学实验课程学习模式多数是实验老师准备好相关的试剂、工具、仪器以及药材、饮片、粉末,课堂上教师讲授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内容方法、完成实验报告,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教学,投影屏幕上会展示部分药材与饮片图片、切面简图与显微图片等。学生徒手切片、显微制片(横切、纵切、粉末),参照书本图示或者请教老师,显微观察辨识显微特征,进行显微绘图。实验报告内容差别不大,以显微特征图为主,无法避免学生的抄袭行为,不能真正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课堂形式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药学实验课的主要内容涵盖生药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而其中显微鉴定占60%以上的时间。性状鉴定实验多为通过生药材的饮片认识生药材,而关于原植物的形态几乎没有涉及,缺乏对生药基源植物形态的直观认识和鉴别能力的培养[3]。显微鉴定课时安排较多,理化鉴定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简单的显色反应和薄层鉴别,对新技术如指纹图谱、DNA分子遗传标记等技术运用较少,这些内容单调、枯燥,学习方式简单被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很多重要的理论要点在实验中未能得以验证和深化,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内容零散不成系统,缺乏综合分析运用的能力,达不到教学效果[4]。因此,结合生药学学科的特点和学校现有的资源、实验条件,提出生药学实验改革的一些建议,力求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实验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使之与我校创新性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5]。

二、现有条件下进行生药学实验改革探索

1.重视预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开放设计性综合实验。我校的生药学实验课通常在生药学理论课进行一半后才开始,在上了几节理论课后,学生对生药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适时简单介绍生药学实验,布置学生预习,给出一定的范围和生药常识、几点建议,让学生写出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如生活中常见的人参、枸杞都有哪些品种、质量优劣、鉴别方法、发展趋势和思考等;药材真伪也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真伪天麻、真伪肉桂、真伪大黄、真伪桃仁、优劣熟地、真伪陈皮、地骨皮与香加皮等多种不同真假优劣药材,供学生选择。实验采用分组形式进行,每组需根据不同的实验对象,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成员间互相讨论分析,写出设计方案,教师对方案提出建议和意见后,各组根据最终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设计性综合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兴趣带动实践,促进学生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把静态的知识点与实验中的动态过程串联起来,使学习变得鲜活有趣。有些方案甚至可以持续整个实验课程,后期假期或者周末继续进行,甚至培育出大学生创新项目或教师科研项目,实现教学相长。

2.利用校园植物、民族医药标本馆促进来源鉴定、性状鉴定的学习。我校的校园植物多种多样,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主要植物有300余种,毗邻武汉纺织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植物,就近观察实地药用植物,追踪四季,全面辨识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如早春短命植物点地梅季节性强,观察时期短;银杏四季变化明显,需长期关注。自然界种类纷繁的物种使它们在形态学特征上具有种种共性与差异,大量的形态解剖学等方面的术语、概念和知识信息在实物面前也变得生动起来。源植物鉴别简单准确、实用性强,同学们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以后的工作或研究打下基础。具体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突出民族药学特色。中南民族大学是一所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现有56个民族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近60%。中南民族大学长期致力于民族药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且建立了民族医药标本馆。针对民族院校的学生很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等地,这些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了极具特色的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彝族等医学,民族医学在用药上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多年来,各地的学生带来了他们当地特色的民族药材以及成药,这些展品对学生来说是了解生药材、了解地方民族药物的一个窗口,利用民族医药标本馆结合教学,同学们用感官(眼、鼻)与触摸、折断等方法,以药材形态、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为依据,对生药进行性状鉴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药材兴趣,也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及知识面[6-7],让学生更加热爱这门课程,而且对家乡的事物多一分了解,对道地药材有更深入的认识,区分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了解地方习用品、新伪品鉴别等内容,丰富了课堂。这些传统经验的鉴别往往简便、有效,在工作、生活中常用。

3.通过智能手机、数码互动实验室丰富实验教学。生药学实验课学生显微观察和鉴别药材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前教师采取巡视的方式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可观察学生装片技术正确与否,但学生是否看懂药材显微鉴别特征,则无法当场确定。有些学生遇到问题会及时举手示意教师帮助,有些学生则根据讲义或他人之说主观判断鉴别特征。教师经常处于忙碌状态,学生在等待老师指导的同时无所事事,实验学时利用率降低[8]。近几年,大学生几乎都拥有智能手机。虽然性能、价格有差异,但手机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延伸到了课堂。利用手机拍照和摄制视频,辅助显微镜观察实验及教学有很多优势。如测茯苓菌丝长度的实验,不同长度、分枝形态的菌丝,都可以先拍成照片,再用软件处理后集中在一起,这样观察起来直观形象,做出来的实验结果更好。在显微镜下鉴定草麻黄粉末的特征方晶(嵌晶纤维)比较困难,先找到的同学拍成照片,其他同学可以传看,再对照着自己找。由于是相同的实验条件,同学们学习的信心增强。偶尔遇到老师忙碌,自己结合教材仍不能识别其鉴别特征,对目标组织觉得模糊犹豫的,可以同时拍多张照片,再集中请教老师,这样既解决了疑问,也没有耽误实验进度。显微制片有时候不易重复,遇到好的制片要及时拍照留存,无疑手机是方便实用的。如麦冬和山麦冬可以通过横切面数韧皮纤维束的数量来鉴定,学生做好的制片可以与教材上的图相媲美,还更形象生动、直观,视觉效果好。这些照片的留存,都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我校2015年筹建了数码互动实验室,数码互动由显微镜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及投影系统等组成。学生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都可随时传输到计算机上,教师机可同时查看整个教室显微镜的观察图像,并可通过投影系统反映在屏幕上,这样教师可针对反映在屏幕上的真实图像进行讲解,讲授效果客观、形象,便于学生掌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点评单个同学,实验指导实时有效[9]。拍摄的数字图片比墨线图更真实、更清晰,能直观地反映出药材的显微构造,避免因理解不同或绘图误差造成的失真。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显微鉴定的难度和工作量(主要是显微绘图),加快了鉴定的速度[10]。我们多个学期不断累积,收集药材、饮片、显微、理化鉴定等图片,制作文字说明,图文并茂,学生可直观地看到真实、丰富多彩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内部组织细胞构造图像,可以极大地改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细胞后含物时,我们将马铃薯、半夏、浙贝中的淀粉粒,大黄、黄柏、半夏、地骨皮、射干中的结晶,都用照片展示出来,学生理解起来清晰明了,简单直观。因此,生药学实验过程中合理利用智能手机、数码互动实验室,可以更有效地教学,引导学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4.考核方式改革,多种形式全面考查。以前的生药学实验考核基本上按照实验报告、考勤等平时成绩占70%、实验考试占30%的比例计算成绩。现在由于实验内容和方式进行了调整,各部分所占比例也有所改变。每学期开设1—2个综合性实验,占总实验成绩的30%,评分时特别要参考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表现;平时实验报告和考勤占40%;期末实验考试占30%。其中实验考试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掌握重点生药的辨识技能,一般随机选择10—20味生药进行识别;(2)对各类代表性生药显微切片或生药粉末制片的组织观察;(3)未知生药切片或粉末制片,通过观察回答有何种显微结构。鼓励学生多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将课外活动成果纳入课程考核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随着学科的发展,生药学的内容不断更新和丰富,生药学的教学不能一成不变。探索生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在本科生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现有的教学资源实验条件下,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厚基础,重开拓,实现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蔡少青.生药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夏金鑫,丁启龙.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药学研究,2015,34(1):53-54.

[3]张春平,钱徐萍,陈悦桐,等.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新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6):123-124.

[4]陈立娜,高艳坤,范君婷.生药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5):371-373.

[5]帕丽达·阿不力孜,丛媛媛,米仁沙·牙库甫,等.基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生药学实验教改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5):125-126.

[6]赵志敏,杨得坡,唐贵华.生药学实验多样性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J].药学教育,2017,33(2):70-72.

[7]艾洪莲,万定荣,李正辉,等.提高民族院校“药用植物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6,(12):45-47.

[8]石冬梅,李鹏,李志军.虚拟实验在生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6,17(4):40-43.

[9]王海燕,袁艺.数码互动多媒体系统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53-54.

期末鉴定自我总结篇6

>>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因素 人力资产价值决定因素探析 影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因素的实证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风险防范探究 固定资产投资分化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公共部门资产:政府失灵与价值管理改革 投资水平的收入决定因素实证研究 浅析对华外商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 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决定因素研究 浅谈政府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政府部门投资的控制作用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问题探究 浅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减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探析 浅议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谈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浅谈油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浅谈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通知,对修建政府性楼堂馆所情况开展清理检查;7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明确提出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12月11日,中纪委根据三中全会决议精神,再提“专项清理干部住房用车,违规一律清退”。 新华网:《中纪委:专项清理干部住房用车,违规一律清退》,2013年12月11日,

表1报告了2003~2012年各省级地方政府年均人均真实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年均增长率,据此,可观察到省级地方政府在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诸如陕西、山东和甘肃等呈现“高投资,高增长”态势,上海、广东和贵州等呈现“低投资、低增长”态势。以一河相隔的陕西和山西为例,陕西的年均人均真实FAPS为741.48,而山西仅为85.51,前者是后者的8.67倍,可见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省际差异显著。

2理论与假设

为何在地方政府行为选择接近同质化的前提下,省级地方政府在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增长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呢?公共财政和政治经济学的学者在研究该问题时,大都借鉴经济学中“需求和供给”的分析框架。 Pennings.P., “Explaining Variations in Public Employ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vol.40, 1999,pp.332~350.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单一制国家,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经济分权”改革中,享有一定的财政收支和经济发展自,但中央政府始终牢牢掌控着“政治集权”,因而中央政府享有绝对的权威。 Blanchard,O. and A. Shleifer., “Federalism with and without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 China versus Russia,” IMF Staff Papers, vol.48, 2010,pp:171~179.原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在1987年和1996年分别颁布《行政办公楼建设标准(试行)》和《中央国家机关办公及业务用房建设》,对党政机关的楼堂馆所建设予以专门规定,后经调整在1999年12月21日,再次《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以下称《标准》),对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的办公室面积做出严格规定(见表2),此《标准》通用至今。

《标准》还对党政机关楼堂馆所的选址与建设用地、建筑标准、装修标准和室内环境与建筑设备等进行了严格限定。依据该《标准》,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应总体上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厉行节约和制止奢侈浪费的方针,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使用单位的级别和编制定员、严格遵照建设等级和建筑面积指标,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和逐步改善的原则进行建设。尽管中央政府对地方党政机关的办公用房建设基于严格的政策限定,但现实生活中,奢华大气的政府楼堂馆所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结合中央的政策规定,本文在模型建构中,考察了如下几类变量。第一类是人口变量,包括人口规模、社会抚养比、人口机械增长;第二类是经济变量,包括人均真实地区产值、贸易依存度、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第三类是交通变量,包括铁路运营里程和公路运营里程,该类变量一方面是考虑到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包括一定的公车购置费用,另一方面通过铁路营运里程和公路营运里程衡量各省的区域面积差异,以克服省际区域面积变量因共线性无法进入面板模型的不便;第四类变量是主体变量,用官民比加以衡量;第五类变量是财力变量,包括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转移支出占GDP比重和人均真实土地出让金收入;第六类变量是土地变量,用城市建设征地面积加以衡量;第七类变量是政策变量,2003年和2007年中央政府通知限制地方政府楼堂馆所建设,由此设置名义变量以检验中央禁令对地方政府楼堂馆所建设的影响程度。其中前三类变量是需求因素,后四类变量是供给因素。此外,模型中还设计了一期滞后变量。

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是公共部门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客观要求,一般说来,当地公共服务供给越丰富,客观上就意味着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越高。 张军、高远、傅勇、张弘:《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人口变量、经济变量和交通变量都是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内在需求变量,因而也就极可能对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考虑到人口的规模经济效益,在人口变量别设置了人口平方。主体变量、财力变量、土地变量和政策变量都是影响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变量。理论上,除中央政策禁令对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具有负相关关系外,主体变量、财力变量和土地变量均应对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此外,考虑到预算政治中的渐进主义原则, Aaron Wildavsky and Naomi Caiden, The New Politics of The Budgetary Process(Fifth ed),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p.29.当期的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应受到前一期的额度影响,因而滞后变量对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也应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关系。由此,模型假设如下,见表3:

二、数据和变量

本文所运用的数据集包括了中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2003~2012年的相关社会经济数据,这些数据皆来自官方公布的统计年鉴,由此可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研究结论的可重复性。其中2010年各省“城镇化水平”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各省历年“财政转移支付”数据来自《中国财政年鉴》,各省历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征地面积”数据来自历年《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而2012年分省的财政转移支付、土地出让金收入和征地面积数据尚无法获得年鉴数据,其他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3)》。本研究最终样本为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的高度平衡面板数据,名义上总的研究观测点为310个,但存在个别数据缺失的情况。

《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3)》在“按主要行业分的全社会国定资产投资”一栏完整报告了各省的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鉴于各省在人口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通胀方面存在的差异,本文选取“人均真实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作为面板模型的因变量,以真实描述省级地方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抉择行为。而一期滞后变量,指的是“人均真实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滞后一年”。

需求变量中,人口变量中的人口指的是《中国统计年鉴》在“人口”一栏中报告的各省每年“年末总人口”,为检验人口的规模经济效应,计算各省每年“年末总人口”的平方值作为人口平方变量;社会抚养比指的是《中国统计年鉴》在“人口”一栏中报告的“各地区社会总抚养比”,是“少年儿童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这两组数据的加总;人口增长率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人口”一栏所报告的各地区“本年年末总人口”和“上一年年末总人口”计算而成,用以描述各地区的人口变动情况。经济变量中的人均真实GDP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民经济核算”、“人口”和“价格指数”中分别报告的“各地区年末生产总值”、“年末总人口”和“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计算而成,用以衡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外贸依存度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民经济核算”和“对外经济贸易”中分别报告的“各地区年末生产总值”、“各地区进出口总额”和“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价格汇率”计算而成,用以衡量各地区的对外经济联系密切程度;城镇化水平指的是《中国统计年鉴》中“人口”一栏所报告的“各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并未报告该项数据,故该项数据参考《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11》中的“各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经济增长指的是《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民经济核算”一栏中报告的“各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以前一年为基准)”。交通变量中的“铁路里程”和“公路里程”指的是《中国统计年鉴》中“运输和邮电”一栏中报告的各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和“公路里程”。

供给变量中,主体变量官民比由《中国统计年鉴》中“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和“人口”中的各地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雇员”和“年末总人口”计算而成,用以描述各地区的公共部门雇员规模。财力变量中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中国统计年鉴》中“财政”和“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各地区财政收入”和“各地区年末生产总值”计算而成,用以描述各地区的财政汲取能力;转移支出占GDP比重,由《中国财政年鉴》中所报告的各省接受“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民经济核算”一栏中“各地区年末生产总值”计算而成,用以衡量中央政府对各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倾注程度;人均真实土地出让金由《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中的“各地区土地出让金收入”和《中国统计年鉴》中“人口”一栏的“年末总人口”及“价格指数”一栏中的“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计算而成。土地变量征地面积指的是《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中的“征用土地面积”。政策变量中央禁令是名义变量,2003年和2007年中央政府出台政策限制地方政府营建楼堂馆所,故2003和2007年赋值为1,其他年份赋值为0,以此检验中央禁令效力如何。具体的变量界定见表4:

在数据处理上,为满足模型对数据分布的要求,故对人均真实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滞后变量、人口、人口平方、人均真实GDP、铁路里程、公路里程、人均真实土地出让金和征地面积等变量均取其自然对数值。表5报告了模型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值。除社会抚养比、外贸依存度、城镇化和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等变量在统计上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和差异性外,其他变量在统计上基本保持稳定,波动性较小。

三、模型报告与统计分析

表6报告了人均真实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于面板数据而言,首先需要通过Hausman检验来判断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Hausman检验的原假设认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估计结果是系统一致的,如果检验结果接受原假设,那么就应该采用随机效应估计;反之,原假设被拒绝,则需要选择固定效应进行估计。在对估计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模型的检验值均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表明随机效应与固定效应的估计结果显著不一致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另由于本项研究涵盖了2003~2012年中国31个分省,为控制时间和地域变量的影响,故采用双向固定效应进行模型估计。

根据模型,在需求变量中:1.人均真实GDP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影响,考虑到中国GDP的结构性不均衡,特别是大型企业的显著作用,这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应对企业公共服务需求(特别是企业发展政策、社会治安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而积极增加办公场所、办公工具和办公设备的投资,另一方面考虑到企业与政府的政治关联,这也体现了政府与企业的“互惠式合作”,即政府为企业发展做支撑,而企业则资助政府的楼堂馆所建设等;2.外贸依存度和社会抚养比对固定资产投资呈负相关影响,其他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变量表现不显著,这一方面意味着对外贸易联系越紧密的地方,地方政府的和奢靡之风相对较低,政府在社会治理上的自身投资成本也相对较低,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的自身固定资产投资并不是民众基础服务需求导向型,也并非客观经济发展需求导向型;3.人口规模和固定资产投资呈负相关关系,这一方面是受民族地区的政策扭曲影响,因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央政府特别注重加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相应地大幅提升了、新疆、内蒙古、宁夏和广西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政府自身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另一方面也受东部发达地区“沉淀效应”的影响,整体上由于东部地区发展起步早,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存量大,近年来整体上中西部地区的公共部门固定资产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地区,整体而言区域发展差异显著。

在供给变量中:1.财政收入、中央转移支付和征地面积对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均呈正相关,这意味着政府自身固定资产投资受到资金和土地供给的制约,但是模型中相关系数值则表明这种影响并未构成严格的约束条件,而基本上呈现“软预算约束”;2.官民比对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性负相关影响,这意味着恰恰是在官民比较低的地区,官员由于缺乏必要和全面的监督,因而自利的倾向也就越高,官员越容易为了满足自身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的舒适和优越而肆意扩大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这尤其以安徽、江苏、重庆和四川诸省最为明显,而近年来媒体频繁曝光的奢华政府大楼也恰恰集中于这些地区;3.中央禁令对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显著性负相关影响,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动用政治权威“震慑”地方政府的自利行为是有效的,但是混合模型中名义变量的不显著又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禁令的效果随之淡化,除非中央政府严抓不懈,否则地方政府的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仍会迅速反弹并加速膨胀。

以上实证分析显示,地方政府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并非公民需求导向型,而是GDP增长需求和官僚自利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刻体现了地方政府“亲资本”和“重自利”的特征。这表明,一方面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有效应对社会需求,特别是企业发展需求的必要途径;另一方面,官员的自利和政治家意志也推动了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毕竟舒适的办公环境和优越的办公条件也是官员的理性追求,在此激励下,政府公车消费和楼堂馆所建造所需的资金和土地并未构成其扩张的严格限制约束条件。

四、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地方政府奢华楼堂馆所屡屡见诸报端,不断招致民众的不满和批评。尽管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但地方政府违规建造奢华楼堂馆所的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本文通过对2003~2012年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以人均真实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而论,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诸如陕西、山东和甘肃等呈现“高投资,高增长”态势,而上海、广东和贵州等呈现“低投资,低增长”态势;2.地方政府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张是GDP增长需求和官僚自利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体现了发展型政府“亲资本”的特点,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公职人员的和自利的特征。因此,中央政府要严抓党政机关的楼堂馆所和公车消费等,有效约束和规制政府行为,重塑政府公信力。

对于各地区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年均增长速度上的差异,有三种现象特别值得关注:1.北京等地区在2003年之前,特别是90年代,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处于高速扩张时期,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居高不下,但2003年之后其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某种意义上这显示了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淀效应”,即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政府客观上需要一段时期密集地改善办公条件和办公环境,随后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便快速下降。2.山西等地区的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陕西和山东等地区的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则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某种意义上这显示出地区间的“文化差异效应”,即行政文化氛围浓郁的地区相对于商业文化氛围浓郁的地区,可能更强调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3.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人均真实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和年均增长速度普遍处于较高水平;这显示出“民族政策效应”,即中央政府对民族地区的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基于充足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以维护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稳定。

新一届政府上任伊始,便严抓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更是“四个月内三提政府楼堂馆所问题”,在中央政府的政治高压下,地方政府的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受到有效的控制。许多地区已批待建的政府楼堂馆所纷纷停建,已建成的办公场所等也已外租民用或商用,中央政府的清查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然而,在一些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工商业发展落后地区乡镇政府,党政机关办公场所破旧不堪,难以在当地人民心中树立权威,也难以充分应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客观社会服务需求,特别是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社会治理问题,这也构成了较大的社会压力。因此,清查政府楼堂馆所过程中也不应搞“绝对化的一刀切”,应具体考虑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楼堂馆所清查行动应服务于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局!

期末鉴定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 权责发生制;工资核算;案例分析

一、A公司工资核算基本现状

A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辽宁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成立的辽宁省首家零售连锁企业,是一家以经营中西药品为主、以医疗器械批发为辅的药业公司,有员工210余人。该企业由17名股东以发起方式出资设立,商品年销售额达4000万人民币,是辽北地区最大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2002年全国药品连锁企业销售额排名位居第84位。

A公司每月的结账日为25日。并在每月的25日至月末对公司的各种成本及存货盘点情况进行汇总结算并编制报表。以2006年10月的工资数据为例。该企业的“工资汇总表”上列示的应发工资为180233元。其中管理人员工资35211元,基建工程人员工资10178元。医务人员工资2797元。各连锁经营店工资总额为132047元,本月代扣款共计17618.70元。其中社保代扣款7524元、医保代扣款10094170元,本月实发工资162614.30元。A公司的员工每月考勤日期是1日至31日,工资核算的依据与实际考勤的情况不相符。A公司每个月工资费用要占整个公司成本的40%左右。每月26日至月末的工资约占总成本的10%。

对于工资的核算,A公司会计部门的账务处理如下:

1月末计提工资

借:管理费用

35211

在建工程

10178

应付福利费

2797

营业费用

132047

贷:应付工资

180233

2本月结转代扣款项

借:应付工资

17618.7

贷:其他应付款――社保

7524

其他应付款――医保

10094.7

二、A公司工资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结账日期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益、责任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认当期的收入与费用。目前A公司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核算方式和方法是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的。但是如果单独就工资核算来说,企业在25日结账,结账日期与准则规定的会计核算期不一致。结账日期为25日也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A公司的结账日期问题是在现有制度下,各个同类企业的会计实务中所普遍存在的。按照彻底的权责发生制。工资核算应该是当月报表反映当月真实的工资费用情况,企业的月报表应该反映的是每月1日至30日或31日的会计核算情况。但是实际情况是从25日结账之后至月末30日(31日)的工资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到本月报表中去,这几天的工资是人为地做到下个月的账目中的。这几天的工资费用约占总工资的25%,约占总费用的10%。对于小型药业企业来讲,这几天的工资费用是不能忽视的。如果不彻底贯彻执行权责发生制。对整个企业的影响很大。外部投资者和内部的管理者都容易被报表的数据所迷惑。所以A公司结账日期不符合会计准则,导致工资核算存在问题。

(二)工资核算和考勤考核的依据不一致

对于A公司来说,正确运用权责发生制来核算工资费用,应该体现在整个月份工资核算上。因为该公司的工资成本是根据每个职员的当月绩效来发放的,每个人每个月的工资费用不一样,人事部门考核的是当月1日至月末的出勤及绩效情况,而财会部门考核的是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的工资发放情况,两者的计算依据不一致。导致数据不同步。如果正确运用权责发生制,就可以使两者的考核依据相同,使工资的计算及发放更加准确,而且公司的管理者可以更好地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对比。

(三)工资核算方法欠妥

A公司的会计核算方法是延续以前传统的核算方法,采取提前结账的方式,这种账务处理没有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如果采取预提26日至月末工资的方法,可以使报表完全体现当月的工资费用。工资的核算是和现金、银行存款相联系的,而现金、银行存款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直接效益问题,因此A公司工资发放过程中所登记的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所反映的信息不是及时的信息。

三、A公司工资核算方法的改进措施

(一)工资核算方式的改革

1 结账时间

在美国会计体系中,依据权责发生制。当企业提供服务、实现收入、发生费用时,他们就立即在日记账中予以记录,不论现金是否收到或付出。美国药业公司在每周最后一天发放本周的工资。并严格按照公历会计期间进行结账,对于月末应发但尚未发放的工资,美国药业企业采取预先提取并在下个月转回的方式。这种工资核算方式避免了A公司出现的问题。因此,A公司在结账时应该按照会计准则中会计期间的要求,在月末最后一天进行结账。月末工资的核算应借鉴美国工资核算模式,采取预先提取的方式。

2 工资的确认与计量

作为采用周薪制发放形式的美国药业公司,每周五对本周的应发工资进行确认和发放,并同时进行账务处理。而且对于截止到月末一周的应发未发工资,采取预提并在下月转回的核算方式,完全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这样,月工资的确认、计量是准确的。A公司对月工资的确认、计量模糊不清。对于本月26日至月末的工资没有确认为本月的费用。因此,A公司的财务人员应在月末结账时确认1日至31日的工资,这样才是对工资准确的确认和计量。

3 账务处理

对于A公司来讲。每月25日至月末的工资要占全部工资总额的1/4左右,这部分工资要占全部成本费用的10%。所以25日至月末的工资是对利润计算有很大影响的,也影响着月报表的真实性。比较美国药业公司和我国药业公司的工资核算,他们的先预提后转回的方式是值得借鉴的。美国的薪金费用包括已支付给雇员的薪金和未支付给雇员的薪金费用。美国药业公司具体体现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是在4月29日和30日(星期~和星期二)的工资方面。对于4月29日和30日的工资,采用预先提取的方式,即在4月30日“应计职员薪金”科目中记录调整金额100(2天的工资)。而在下一会计期初。应为“应计职员薪金”做转回分录,这是一种恰当的做法,这样在以后就能够按常规的程序来处理以后发生的经济业务。企业常常在付款前使用某些服务,从而形成了偿付的责任,这种偿付责任是在一定时期内积累(比如工薪)或自然增长起来的。在会计期末,遇到尚未偿付的部分,必须计提入账,以反映受益期的恰当成本。即在5月3日支付一周的薪金时,其中有两天是4月29日和30日的工资,是属于上期的。

在5月1日先做转回分录:

借:应计职员薪金

$100

贷:职员薪金

$100

过账后,“应计职员薪金”账户就结平了,“职员薪金”账户则暂时出现一个不正常的余额(贷方余额$100)。但在5月3日就可按 常规程序记录所支付的这一周的薪金:

借:职员薪金

$250

贷:现金

$250

过账后,职员薪金账户显示出正常余额(借方余额$150)。由于此核算方式客观地反映了每个月的工资发放,所以对于月末报表的资产负债项目来说是真实的。象这样的报表数据就可以采信。

借鉴美国药业公司的做法,A公司应预提26日至月末的工资费用。并最终转回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在所有企业中全面实行新的会计准则是发展趋势。“应付职工薪酬”比“应付工资”的核算范围更全面。A公司在月末计提工资的时候:

借:劳务成本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

研发支出

贷:应付职工薪酬

在下个月支付工资的时候: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库存现金

(二)实行周薪制,彻底执行权责发生制

1 充分体现权责发生制

A公司在以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来执行工资核算时,是有缺陷的。对比美国的周薪制及做账方法,其当月工资核算情况完全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无论是利润表还是现金流量表,采用美国的核算形式。都可以使报表的数据更加真实,可信度更高。作为企业的信息使用者。他们可能更关心一些问题:企业利润同企业的经营中使用的现金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企业利润增加时,现金却减少了,现金到哪里去了?像这种工资费用占总成本费用40%以上的企业,采用美国的工资核算方式,可以贯彻权责发生制,可以提供完整的企业在一定期间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基本信息,可以完整说明企业净收益同收支之间差异的原因,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对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来说,这些报表的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可以放心地使用报表数据。

2 实行周薪制

期末鉴定自我总结篇8

【关键词】清末修律 法律移植 法治现代化

我国的法治建设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当前的法治建设却遇到了三个突出矛盾:第一,法治思想和传统文化存在冲突,广大民众法治思想普遍匮乏;第二,我们向西方学习进行法律移植,虽然节约了成本和时间,但西方法律制度并不能自然地和我国社会接轨,存在西方法律中国化的问题;第三,当前,下情上达的民主途径较少,民主形式比较单一,人民参与的积极性还需鼓励。

我国法治建设中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乡土社会和西方先进法律文化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在一百年前的清朝末年也同样存在。一百年前,当时的中国也进行过一次法律修订运动,即清末修律。从清末修律到今天的法治国家建设,我国的法律制度和国家治理方式正经历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不断革新的过程。因此,清末修律可以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少走弯路提供启发和借鉴。

清末修律概况

中华法系历史悠久,在中国的乡土社会根深蒂固,“无论实在法还是一般法或原始法,始终都内涵了中国无懈怠的主观价值追求,这种追求的大方向亦自始如一。”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全面入侵,中国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一系列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思想在中国大地传播,与传统的封建法律思想形成激烈的冲突。

进入20世纪后,清政府迫于严峻的形势,不得不进行修订法律的运动,这场运动为中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拉开了帷幕。首先,清廷局部修改了《大清律例》,设“罪犯习艺所”,删除充军名目,改笞、杖为罚银,废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刺字等。从1906年起,修订法律馆即着手编制新刑法草案,于1910年正式完成《大清现行刑律》,这部法律与《大清刑律》一脉相承,带有极其浓厚的封建色彩。1911年1月,清廷公布了《大清新刑律》,这是清末修订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也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的刑法典。在这部法律的起草修订过程中,清末的“礼法之争”达到了高潮,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的两种不同立法思想展开激烈交锋,迫于压力,沈家本最后辞去了修订法律大臣及资政院副总裁的职务。此外,清政府于1904年颁行《商人通例》及《公司律》,1906年颁布《破产律》,1910年起草完成《大清商律草案》,但因清朝灭亡未及颁行。1911年,清廷仿德国民法编制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也未及颁行。

清末修律缺乏民主性,没有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有着突出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但它在我国近代史上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带来了崭新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尽管未得以实际推行,但随着它们的颁布,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法制体系坍塌了。这次修律直接导致中华法系的解体,基本上完成了我国法律从古代法向近代法的转变。

清末修律失败的原因

清末修律既没有获得改革者预期的成果,也并未能完成法律的近代化转型。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从清政府自身来说,清末修律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反映人民的要求,也缺乏民主的形式。从改革的指导思想来看是矛盾的。对内要做到“采彼所长,益我所短”;对外要做到“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其中,第一条强调封建的“三纲五常”作为修律的根本是不能触动的;第二条则强调修律要和殖民主义相互通融。这说明,清政府既要维护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又希望通过法律改革能够促进国家富强。如沈家本所说:“折衷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清政府既想通过改革摆脱危机,又害怕改革会损害自己的既得利益,排斥人民的参与。纵观整个改革过程,清廷一直对改革横加限制。如沈家本、伍廷芳参酌西法制定《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部院督抚大臣立即以该草案“袭西俗财产之制,坏中国明教之防;启男女平等之风,悖圣贤修齐之教”为由予以反对,该草案因此而被搁置。

第二,从当时的社会条件看,缺乏实现法治的经济基础。尽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商品大量倾销,动摇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客观上使民族资本得以产生、发展。但根深蒂固的自然经济并没有因为西方列强的经济冲击而解体,依然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同时,西方列强又在极力打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使得民族资本一直在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这就决定了中国当时还没有具备建立新的法律体系的经济基础。

第三,从民众对于修律的接受程度来看,新律缺乏民众的认同。清政府的修律是为了维护既存的统治秩序,从一开始就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清末法律制度改革虽在形式上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制理念为指导,但实际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仍是封建社会的纲常名教,在本质上与法治的要求格格不入。当清末快速移植的西方法律和传统法律制度硬性嫁接时,社会就出现了明显的“排异”现象。这充分说明,新的法律体系只有得到国民的认同才具有生命力,否则再好的改革成果也只能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第四,从改革的力量看,清末这次法律改革运动既缺乏人才储备,也缺乏必需的资金。随着封建主义走到了穷途末路,封建经济也是利润菲薄、千疮百孔,清政府财政匮乏,根本无法满足修律所需的必要费用。比如,山东巡抚袁树勋在上书中说:山东各审判厅法官的薪金“一厅州县当岁费三万两左右,合吾国二十二行省府、厅、州、县计之,岁费约以五千万两计,而建筑等费用尚不在内。既虑国家无此人才,亦断无此财力。”新律的实施又迫切需要大量的人才。根据《法院编制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要成为一个候补法官,先要有“在法政、法律学堂三年以上”的学历,然后还要经过两次专门考试并合格通过。但当时能达到这一要求的人显然是凤毛麟角。“据新颁之《法院编制法》,初级审判厅计平均每县应有二所,地方审判厅计平均每府应有二所。以此推算,则全国之厅丞、厅长、推事、检察官等,当在五万员以上。”

修律是一个系统工程,与社会各种力量都有密切联系。清末修律以“参酌各国法律”,“务期中外通行”为宗旨,按此宗旨新修订的法律基本是对西方法律的移植,是一种法律的简单西化。这种不顾及中国的经济基础、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机械地移植西方法律制度的做法,使得清末修律从一开始就存在着脱离乡土社会,缺乏民族性的弊病。

清末修律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清末修律所反映的是中国对于世界先进法律思想的借鉴与学习,是我国不断进步的历史足迹在法律上留下的印记。总结、借鉴清末修律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法治建设要建筑在经济基础之上。商品经济是中国法制变革最为持久、强大的力量。清末修律没有考虑到中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程度,最终导致一些法律没有发挥效力的土壤,而成为一纸空文;封建经济的优势地位,也使修律具有了当时最先进的理论与最落后的内容相混合的特色。以此为鉴,我国今天的法治建设也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中国市场经济的具体发展阶段。法治建设既要在总结历史经验、摸索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有所预见,做到未雨绸缪,又不能脱离经济基础的具体发展阶段而盲目冒进,否则就会变成为空中楼阁,最终走向失败。

法治建设必须有社会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观念的转变,改革也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清末法制改革之所以能够向前推行,与西方法律文化的输入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法律文化的输入导致中国统治阶级的法律观念发生转变,这在客观上为清末修律打下了思想基础。而其之所以失败,也与这些思想在社会上的普及和接受程度有关。正是因为广大民众对这些新思想不认同,才导致改革缺乏群众基础。礼教派对法理派修律思想的种种排斥、压制也限制了新思想的传播,严重影响了民众的价值选择。我国现今的法治建设必须以此为戒,必须充分注意将法治建设的宗旨、目的和价值观念先行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让民众的心理有所准备,思想观念有所认同,继而才能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舆论来支持改革。

法治建设必须正确进行法律移植。我们推进法治建设不要像清末修律一样照搬照抄外国的法律制度,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取外国之所长补中国之所短,坚持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发展阶段出发,有所取有所不取,批判地借鉴当今世界上最新的法律思想和法律技术,坚持法律移植的本土化取向。要从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要保持中华民族的特色。充分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法律传统,尽力挖掘可以适用于当代中国的传统因素,在此基础上完成外国法律移植的本土化。

法治建设必须以人民为主体。人民的意愿决定着法治建设各项措施的成败。因此,法治建设必须顺应人民的意愿,以人民为主体。法治建设只有充分考虑、照顾人民的利益,让人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分享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福利才能调动人民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改革才能为人民所拥护,从而获得深厚的群众基础,使法治建设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制定出民主、科学的法律,并在社会上得以顺利推行并最终促成国家法治建设的成功。

上一篇:初一学期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课程设计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