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茶语文教案范文

时间:2023-12-03 06:24:28

说茶语文教案

说茶语文教案篇1

一、借助“象形”——还原词语本义

中国文字的发展总体可以归为一点:由图画转变而来。因此,在教学词语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还原文字来源于图画的这一特点,寻找出词语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深刻扎实。

[案例扫描]《卧薪尝胆》(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片段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女”字的象形字,然后问大家:你们看看这是个什么字,为什么表现得低眉顺眼的呢?

生(集体):这是女生的“女”字。

在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又在这个象形字的右边画上了一只手,然后问:那加上这只手之后呢,你们看看像什么字呢?

生(集体):是奴隶的“奴”字。

师:大家真是太棒了,这都能答对,那我再给大家来个更难的。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仆”字的象形字,然后问:大家请看,这个人头戴枷锁,后插尾巴,给你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们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1:是犯人,肯定是犯了什么大罪。

生2:我觉得这是不把人当人看,是虐待和侮辱。

师:嗯,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就是对人的虐待和侮辱。在古代,这样的男人就叫仆,而前面低眉顺眼的女人就叫奴。合起来就是奴仆,代表地位低下,没有尊严的人。

[案例分析]在本课中,教师采用借助象形字的方式来教学词语“奴仆”,让学生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去理解“奴、仆”的原意,体会该词蕴涵的羞辱、践踏人的含义。

二、巧设对比——品味词语精妙

文字是一个十分奇怪又有趣的事物,它就像一个变色龙,可以变身成任意想变的颜色,成为任意想表达的意思。同一个词,可以是褒义,可以是中义,还可以是贬义,关键看你怎样用它。因此,教师在教学词语的时候,要善于通过词语在不同文章中的对比品读,读出词语的精妙。

[案例扫描]《虎门销烟》(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了课文中的句子:

“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师:这个句子中的“威风”指的是什么?

生(集体):指外国人嚣张的气焰。

接着,教师又给学生写了一句出自《水浒传》的话:“当先涌出英雄将,凛凛威风添气象。”

师:这里的威风和课文中的威风一样吗?

生1:不一样,这个威风是威风凛凛的意思,感觉很有气势,而前面一个不是。

生2:我觉得文中的威风是指外国人的嚣张气焰,是假威风。而本句的威风是真威风,有使人敬畏的声势和气派。

……

师:同学们真的很厉害,能体会到这个词的不同含义。课本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语,它们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义,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体会。

[案例分析]通过以上案例,我们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收获。通过将同一个词放到不同的语句中,赋予词语不同的意义,让学生品读理解,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词语本身的含义,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走进文本深处——理解词语内涵

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符号表达,是人们思想交流的媒介,词语是语言的基础和灵魂。因此,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走进文章、走进词语来架起学生与作者间的桥梁,让学生在用心体会中理解词语的深刻含义。

[案例扫描]《碧螺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本课中有一句话是这样描写的:“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师:为什么采茶姑娘个个都神采飞扬?

生1:因为茶叶就要丰收了,采茶姑娘们感到很高兴,所以个个都神采飞扬。

生2:采茶姑娘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她们的衣服,茶叶装满了她们的箩筐,她们在茶丛中欢笑,所以神采飞扬。

生3:因为碧螺春有使人清醒、愉悦的功效,采茶姑娘们一直处在碧螺春的清香中,所以感到神采飞扬。

师:同学们的猜想非常好。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作者要这样描写呢?这里将姑娘写成神采飞扬有什么好处呢?

生4:我觉得作者是为了写出江南的春光和朝气,人精神,茶叶也精神。

生5:作者想让文章更美,让碧螺春更美。

……

师:嗯,非常棒。神采飞扬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这里将采茶姑娘写成神采飞扬,表现出了她们的精、气、神,让文章变得更美、更精神。

[案例分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新词“神采飞扬”,教师带领学生展开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不断地去体会和揣摩作者描写时的心情和想法,去感觉这个词给文章带来的变化。在这样深刻的分析中,学生不断地自我探索和完善,对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词语是语文教学的根基,没有有效的词语教学,就没有有效的语文教学。因此,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还原词汇的本真,让学生在“还本求真”中领悟词的真意和内涵。

说茶语文教案篇2

一、题目类型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语句衔接题的设置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排列句序和语句复位。

1.排列句序

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语句复位

这是高考试题常采用的题型。句子复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定位选句”,即句子的位置已确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二是“定句选位”,即句子内容确定,要求从文章、段落中找出合适的位置复位。

二、解题思路

语句衔接的测试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在解题时,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明确解题思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 (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合理、正确排列顺序,符合时间、空间或逻辑等关系。(3)保持情境(语境)统一、和谐,列举对应,句式协调。(4)保持叙述角度一致、词语照应。 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1.逐步排除法

(2012年北京卷)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时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 ②③①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④②

答案:B

【解析】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话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2.逻辑判别法

(2012年全国大纲卷)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荼”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唐之前“茶”字写作“荼”,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时需要通读全部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首先明确整段话叙述的中心是茶的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先总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⑤,再介绍“茶”字发展演变的历史④,①③为“茶”字形体演变,⑥②“茶”义项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根据每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关联性词语处理好句子顺序。若一开始选⑥,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从生活切入,水到渠成地讲“茶”字的发展演变,非常自然、合理。故排除⑥为第一句,B、D项排除了,⑤②之间关系不如⑥②之间关系紧密。所以答案为C

(2012年广东卷)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

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

⑥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①⑥②④⑤③ B.①⑥④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⑤③ D.④②①⑥⑤③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做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④提出“人们的习见如何”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为“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再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看法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看法”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

3.意境统一法

(2012年湖南卷)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答案:B

【解析】先看内容照应,这首诗是《夏日西斋书事》,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因此选B项。

4.前后承接法

(2012年辽宁卷)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 , ,

, 。 , 。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于弥补这个缺憾。

① 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

② 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③ 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④ 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⑤ 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

⑥ 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A. ③⑥④②⑤① B. ③⑥④⑤②①

C. ①③⑥④⑤② D. ①③⑤⑥④②

答案:B

【解析】解答语言表达连贯要注意语段角度的一致性。这里的“角度”是指叙述的角度。不论是长是短的一段话,都有一个叙述的角度。只有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语句之间才能连贯。随意变化叙述角度,就会使文字不通顺。

三、能力测试

1.填入下面句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书中有知识,那是我们聪慧而勤奋的先人们,在漫长的时间之流中,探寻和打捞出来的闪光的珍珠;书中有情感

① , ② ;书中有思想, ③ ;书中有智慧, ④ 。

①那是勇敢而坚韧的人们,将理想上升为行动,生长而成的生命之华。

②那是长久的思考与无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种植的永恒之果。

③那是用生命的证悟与理性的考问,融会而成的灵魂之光。

④那是那些真诚与多情的人们,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结。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也许是由于狭窄弯曲的加查峡谷把顺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断然截住,翻过布达拉山,放眼一望,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①村庄和小镇散落其间,到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东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宽阔的河谷里,如同一个个令人头疼却又无奈的脓包。

③很多村子里还保留了许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狭小,简洁而朴素,一如“”在人心里的印象。

④一块块田地铺在河谷里,田埂上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纵横林立,为这些珍贵脆弱的耕地防风挡沙。

⑤山上的灌木更少了,山坡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干黄的草皮。

⑥宗教建筑已经遍地皆是了,不经意间寺庙的鲜艳红墙鹤立鸡群般从灰白、低矮的藏式民居里脱颖而出,以极大的反差显示出了自己地位的尊崇。

A.⑤④②⑥①③ B.②⑤④⑥①③

C.②①③④⑤⑥ D.⑤②④①③⑥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学和艺术,总是在相互融通、相互借鉴中发展,

, 。 。 。 , 。

①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艺术发展史都充分证实这个问题

②文学与艺术的融通和渗透,涉及的领域极广

③也是成果最显著的一种创作实践

④是文艺创作的基本运动规律

⑤诗画融通,则是文学与艺术的融通中最为活跃的一种审美活动

⑥这是艺术思维发展的根本法则

A.②⑤⑥④①③ B.②⑤①③⑥④

C.⑥④①②⑤③ D.⑥④③①②⑤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两处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正当黄河得意扬眉之时,突以数里之阔跌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于是 (1) 。裂坚石而炸雪,飞轻雾而吐烟, (2) 。

(1)①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如挂如帘

②溅珠落盘,成瀑成湫,飞沫起虹,如挂如帘

(2)③虎吼震川,巍巍地颤,龙腾搅谷,隆隆千里

④虎吼震川,隆隆千里,龙腾揽谷,巍巍地颤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004年以来,我省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目前,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皖江城市带的规划建设就是内外力结合的重要举措

②也要借助充足的优秀人才、一流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外力”因素

③经济已处于加速崛起的重要阶段

④要解决这一问题

⑤然而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⑥既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等“内力”因素

A.③①④⑥②⑤ B.⑤①③④⑥②

C.③⑤④⑥②① D.⑤④①⑥②③

6.在文中①②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金沙江大峡谷旁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纳西古城。①

。是纳西人最原始的聚居地。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古城出现在前面。② ,上面镌刻着“宝山石头城”五个大字。

A. 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B. 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C. ①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建着古城

②远远地就能看出那拱形城门的别具一格

D. ①古城建在一块庞大独立的蘑菇状岩石上

②远远地就能望见那别具一格的拱形城门

参考答案:

1.C(注意关键词内容的对应,情感对应“真诚与多情”,排除A、B,根据先为生命之华,后为生命之果,则选择C项;同时也可以关注关键词内容。)

2.D(注意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和顺序,由上到下,由面及点。作者站在布达拉山从上往下看,当然首先看到的是从“山上”到“山坡”的景色⑤,然后是凸起在田地上的“沙丘”②,再是沙丘下的“田地”④;①③⑥写田地上的村庄和建筑,其中①句是总写,③句写民居,⑥句写散在民居中耀眼的宗教建筑。)

3.C(⑥④承接开头两句,①“这个问题”指代前面,②⑤相连,③承接⑤。)

4.C(可以从押韵和前后搭配的角度来考虑。)

5.C(排序题要注意各小句组成的句群,根据句群排除筛选比较容易。本题6个小句讲了两个方面意思,③句说目前大好形势,①②④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⑤句是两方面意思的过渡。根据开头已知句,我们可以判定③句排在开头,因此四个选项只能从A和C中选,根据⑤是过渡句,再观察出④⑥②①按总—分—总顺序做句群内部排列,很容易得出C项答案。)

6.D﹙考查语句的连贯,应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的角度去分析。)

说茶语文教案篇3

1.把握教学目标和定位,做好教学启蒙和文化传承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艺广义上是指“茶之艺”,包括茶的种植、制造、品饮之艺,有的扩大成与茶文化同义,甚至扩大到整个茶学领域;狭义的茶艺主要是指“饮茶之艺”,即将茶艺限制在泡茶和饮茶范围之内,包括选茶、备器、择水、造境、冲泡和品饮等诸多因素。茶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不少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专业进行研究,其作为职业学校选修课程,如何选取精华,做好启蒙式教育,非常关键。学校要根据自身和专业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侧重点要根据学生的反映进行随时调整,切不能挖掘太深,让学生感觉繁琐,也不能蜻蜓点水,让学生感觉没有收获。做好教学启蒙工作能让大多数同学了解和热爱茶文化,使小部分同学有深入进修茶艺的机会。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教条式和填鸭式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非常反感,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茶艺课程中牵涉很多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包括茶艺表演中的演说词也需要背诵,所以在教学初期首先要做好课程引导和概述,使学生对于今后所学内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茶艺课程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在茶艺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发展是教学的关键。只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肯动手动脑,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进行组合穿插式教学

茶艺课是为了拓展各个专业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素质而开设的,作为一门创新的拓展型的选修课程,茶艺课完全可以摒弃固定知识和教学模式的限制,为不同专业的人才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

首先,不应拘泥于一本教材进行授课。教师应博览群书,结合多本书籍挑选最精炼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编写出最适用的教案,使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更适合所教专业的学生。

其次,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授知识点的侧重不同,如对导游专业的学生,着重于训练茶文化知识和茶艺讲解词,要求学生能生动介绍茶叶和茶具;对于饭店专业的学生,侧重点则在茶艺操作和表演方面;对于烹饪专业的学生,要求其熟悉茶叶的营养价值和疗效,能结合烹饪进行菜肴茶点的创新;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主要训练其茶文化中礼仪和文学的部分;而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重点应阐述茶叶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的运行机制,要求学生不仅懂得营销的基本知识和策略,而且会分析市场行情,与商人洽谈业务时能出奇制胜。

最后,茶艺课注重一个“艺”字,在课堂中要营造一种氛围和体验。所以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可以穿插音乐、舞蹈、朗诵、书画等艺术元素,而礼仪、化妆、服装、设计等教学项目可以作为茶文化的辅助知识进行一定的渗透。

4.将多元化的理论教学形式和项目化的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

首先,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教学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其次,茶艺教学应贴近生活,并学以致用,如如何选购和保存茶叶、茶具,茶叶的营养价值等可以利用知识竞赛或集体小报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搜集和整理。最后,教学中不能仅限于课堂上向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应走出课堂。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5.考核评价循序渐进、形式多样

除了教学形式和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同样重要。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技能考试方法,即学生初学时的技能考试只要求操作流畅,而后逐步要求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并慢慢增加讲解的内容和难度,到最后还能回答老师提出的专业知识的有关问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与人交流的表达能力,又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融合起来,以适应社会所需的礼仪、审美及良好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最后的考核上,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授课的重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多方面制订考核方案。如导游方向的学生以撰写导游词,向游客模拟推销和解说某种茶叶;饭店专业的学生以酒店餐饮活动为背景,能够独立或团体表演一套茶艺;文秘专业的学生能在行政、商务场合进行有效的茶水服务;烹饪专业的学生能制定符合营养标准的茶元素菜单并进行相关的成品制作;营销专业的同学能为茶叶经营企业策划销售方案;文史专业的学生要能学会吟诵关于茶的文学作品,并尝试创作茶诗、茶联、茶文等。

总之,作为拓展学生专业素质的选修课,茶艺教学应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从课程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模块化、考评体系多元化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进一步达到对学生人文素质和技能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方倩琳.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国教育报,2007,(3).

说茶语文教案篇4

句子表达的基本要求是陈述的对象要保持前后一致,即主语要能贯穿到底,中途不能改换。

【2012全国新课标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 。

。 , 。 。

①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 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 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 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 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 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⑥②③⑤④① B. ⑥①④②③⑤

C. ⑤③④①⑥② D. ③⑤④⑥①②

[思路探究]

本题可以从陈述对象的角度切入思考。根据语段上半句,可以判断句子陈述的对象是“葫芦”,应该先对葫芦做一下介绍,③应该放在最前面,⑤句“它”的指代由③句中“葫芦”而来,才较为顺畅,④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①介绍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答案为D。

二、 从叙述角度切入

叙述角度要一致,即要围绕一个中心说话,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

【2012辽宁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 , , , ; 。

。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于弥补这个缺憾。

① 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

② 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③ 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④ 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⑤ 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

⑥ 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A. ③⑥④②⑤① B. ③⑥④⑤②①

C. ①③⑥④⑤② D. ①③⑤⑥④②

[思路探究]

本题可以从叙述角度切入思考。从开头一句可以看出语段的话题是“儿童教育”,③句中关键词语“之前的不对”紧承起句,⑥④紧承③句分析,④⑤是教育弊端的两面,②①分别与④⑤相对应,①也与下句的“自由的”密切相连。答案为B。

三、 从事理逻辑切入

叙事要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说明也应按事理的逻辑安排顺序,表述更应符合时间先后、空间位置、逻辑思维等顺序。

【2012福建卷】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① 吸收现代文明

② 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 继承传统价值

④ 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来桎梏学生

⑤ 以母语教育为本

A. ⑤③①④② B. ⑤③④②①

C. ④②⑤①③ D. ④②①⑤③

[思路探究]

本题可以从事理逻辑的角度切入思考。根据提供的句子,③①句之间存在先后逻辑关系,④②句之间存在递进逻辑关系,均不能割裂,故可排除B、C、D选项。答案为A。

四、 从内部关系切入

要注意句子内部层次的关系,有的句子内部是总分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承接关系,有的是转折关系等等。

【2012广东卷】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需推理。

② 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

③ 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

④ 人们习惯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⑤ 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创作就会受到影响。

⑥ 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A. ①⑥②④⑤③ B. ①⑥④②③⑤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④②①⑥⑤③

[思路探究]

此题可以从内部层次的角度切入思考。通读语段,便知④提出的“人们的习见如何”为总观点,①单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④应为最先;④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①紧跟④;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④①⑥,接②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所以排序最恰当的是④①⑥②⑤③。答案为C。

五、 从前后照应切入

留心句中成分彼此照应,句子与句子间相互照应,特别是前后相续,使语句不矛盾不脱节。

【2012全国大纲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① 民间的书写者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 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 “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 在中唐之前“荼”字写作“茶”,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 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 “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 ④⑥⑤②①③ B. ⑥②①⑤④③

C. ⑤④⑥②①③ D. ⑥④⑤②③①

[思路探究]

本题可以从前后照应的角度切入思考。语段主要说的是“茶”字的发展史。首先要前后照应,如“很熟悉”搭配“恐怕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其次把握首尾的照应,与句末关联紧密的应为③,“汉代已露端倪”后接“某些汉印中”;此外,“有多个……其中之一”后接“随着……频率越来越高”。答案为C。

六、 从关联词语切入

关联词语是句子与句子衔接的重要枢纽,关联词语的恰当搭配,则是保证句子连贯的重要条件。此外,还要注意指示代词的提示作用。

【2012北京卷】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 。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 。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 ,但正常情况下, ,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

① 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 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 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 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 ②③①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④②

[思路探究]

本题可以从关联词语与指示代词的角度切入思考。句②的“它”与前文的“黑洞”呼应,抓住关联词语“尽管……但”,可知①③的顺序。答案为B。

七、 从音节和谐切入

汉语十分讲究音节和谐。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句式对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对称和谐。

【2012湖南卷】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满庭鸟迹印苍苔。

A. 只道林间无人至 B. 小院地偏人不到

C. 门巷深深过客稀 D. 寒气偏归我一家

[思路探究]

从押韵角度说,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C、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每句第2、4、6的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也应为仄平仄,那么,A项是仄平平,B项是仄平仄,C项是仄平仄,D项是仄平仄,即排除A项。从内容上讲,这首诗是司马光辞官后居洛阳时所作。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答案为B。

八、 从关键词句切入

如果题目设置了具体语境,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尤其是要注意到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提示作用。

【2012安徽卷】

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

,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 ,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 ,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 。

[思路探究]

说茶语文教案篇5

【关键词】新课程 选修课 瞄准高考

2009级高中是河北省新课改起始年级,即将接受2012年高考的检验,现总结我们的选课情况及选后反思、建议,请各位方家指正。

一、我校选修情况介绍

1.计划早,方案细。

几乎在必修一开课同时,学校教研处就开始安排各科选修设置,给全体老师预订了全部的选修教材、教参,供大家提前进入研讨备选状态。最终,在高一下学期制定了详细的选修方案,在网上公布给全体师生,举例如下:

2.广借鉴,通有无。

我们全体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学科骨干,集体到北京参加神州智达新课标课程设置培训,远赴宁夏、郑州等先期进入新课改高考地区,与课改区老师面对面交流,沟通。听取建议。建立五校联盟(石家庄、邯郸、保定、张家口、唐山),邀请省教科所张瑾琳主任讲解省教科所对选课的指导意见。

3.瞄高考,重落实。

选修内容无非就是高考的几大考点。选课指导思想即为高考备考铺路。新课程改革中语文学科选课可以放开。语文内容本身博大精深,无穷无尽,但有了高考一张卷做指挥棒,方向清楚目标明确。高二选修课开放方案,选修课数量与高考选作题之间的关系怎样?现摘录五校联盟各校高二备考思路如下:

唐山一中:选修课与高考选做题关系密切,高三上学期复习基础知识,选修课瞄准高考。

张家口一中:高二讲完选修课,高三复习。

邯郸一中:高二讲完选修课,高三复习。

保定一中:某些没讲的诗歌散文高三复习时带讲,高三先复习现代文阅读。

4.过程艰辛,结果相同。

各个地区、学校,选课内容各不相同,五校联盟各校选课情况:

石家庄一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新闻阅读与实践(选讲)、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专注于文言文阅读)、小说阅读专题、校本课程(26门任选一走班上课)。

邯郸一中:诸子百家、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着重讲散文)。

张家口一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人物传记、杜甫诗歌、鲁迅(拓展)、外国小说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选一个儒家代表、道家代表,其他学生自己选读)。

保定一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中国小说欣赏、名人传记、影视文学欣赏、校本课程。

唐山一中:语言文字与应用、古代诗文、现代诗文、文章写作与修改。

最终的等级评分结果,统统2分。

二、选课中的困难、困惑与解决方案

1.困难、困惑

选修内容过于杂乱,阅读量增大,教师备课任务量超重,有些观点难于自圆其说。

2.解决方案

将五个模块分为三类:

必选的: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可选可不选的:外国小说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新闻阅读与实践

建议不要选的:中国民俗文化、演讲与辩论、影视名作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精选辅助资料与自编资料:辅导资料《核按钮》,配合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至五的复习订了《核按钮教材知识梳理》,自己编写的小知识点每日练,使得每天的教与学目标明确。

三、开发校本课程选修

我校开设21门校本课程选修,学生任意选课,真正走班上课。

周二下午第七节课,全体学生分别到各自上课教室。我开设了一门《茶与中华茶文化》,以茶文化探究为媒介,提升古汉语(诗词曲联鉴赏与创作)素养。

说茶语文教案篇6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茶文化开始进入外国人的视野。要想更好地传播茶文化,我们需要对茶文化英语进行规范。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言语交际原则的基本主张理路,然后具体分析了言语交际原则对于茶文化英语交际的基本启示,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言语交际原则下茶文化英语的翻译方案提出了几点建议。言语交际原则的基本主张理路在于它讲究交际上的合作原则、交际上的礼貌原则、交际上的情境性原则等内容。言语交际原则对于茶文化英语交际的基本启示在于两点:一是茶文化英语的创新和发展要深刻扎根于茶文化体系中;二是茶文化英语的创新和发展要服从于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言语交际原则下茶文化英语的翻译方案选择可以尝试语言顺应导向的翻译策略、互文性导向的翻译策略等内容。

关键词:

言语交际;茶文化英语;跨文化交际

1引言

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形式,是跨文化交际最为感性的一种符号体系,是传达文化价值内涵、理念体系的一种交往实践。按照人的交往理性类型来看,跨文化交际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一是非言语交际方式,比如肢体语言、眼神、体距行为等;二是语言交际方式,即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语言对话实现交际目的的交际方式。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华部分,集中性地体现着我国传统社会的生活智慧、价值理念和交往法则等,即便是在当前这个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德育功能、全球跨文化交际功能。自唐朝陆羽所著《茶经》诞生以来,我国茶文化正式实现了从“非语言交际”向“语言交际”的转变,也可以说是从一种生活习惯发展到了一种正式的书面理论体系,至此我国茶文化真正得以形成。基于“言语交际”的原则,作为一种“话语权表达”的方式,加强对我国茶文化的英译创新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新媒体沟通技术、跨国文化交际的频繁性等的发展,我国茶文化英语的系统性创新在言语交际原则下可以获得全新的发展思路。

2言语交际原则的基本主张理路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交流的本质特点之一。现代语言学家认为,言语交际尤其是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为了确保交往的成功,交往的各方需要遵循几个重要的原则:

2.1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

1959年霍斯菲尔德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中介,只是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必备要件而存在的,也就是说“语言交际”只是一种符号性的交际方式,代表的只是交际的“意向表达”这样一个初始环节。从更为深层次的角度来讲,跨文化交际包含的是容括价值理念、行为立场、语言表达转换等在内的一个系统性工程,并不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学家们认为,跨文化交际存在着一些“危险区域”,而这些危险区域是单纯的言语交际所无法克服的,这些危险因素包括“交际双方的语言差异、非言语行为误解以及不正确的社会语言学态度即文化感知、文化定势、评估倾向与高度焦虑症”。因此,在言语交际下,要采取“用合适的语言讲出合适的道理,达到合适的目的”这样一种合作的原则进行交际。

2.2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

我国茶文化素来讲究“尊礼重道”,一方面将茶文化的交往层面的实践作为一种礼制的延续和实践载体,另一方面又在实践中贯彻着儒家思想讲究的“和谐”、“包容”、“尊重”等价值关怀。语言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实际上就是一种“和文化”的延伸,是一种尊重对方、收获赞赏、文明礼仪延伸的过程。在这方面,我们常见的礼貌原则的表现有换位思考原则、尊重分歧原则、鼓励个性原则、和而不同原则、同情原则、话语权表达平等原则等。

2.3言语交际的情境性原则

20世纪中叶以后,在语言学的基本范式中,处于相对主导地位的范式是“认知语言学”,它区别于传统的“客观语言学”最为本质的特点就是认为语言是一种人的主观认识的产物,是人的理性、思维逻辑和行为的具体展现。但是由于在不同的交往共同体中人的主观认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此语言本身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交际符号体系,而是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地域性、情境性。或者用认知语言学的话来讲,语言交际需要将“隐喻”充分地纳入到交际中去,此处的“隐喻”指的是“从一个认知域或概念域向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这就是一种语言交际的情境性原则。

3言语交际原则对于茶文化英语交际的基本启示

在世界范围内真正能够谈到系统性、理论性、生活性阐释和实践“茶文化”的国家只有中国。现代文化结构主义认为,茶文化是一个至少包括了“精神层茶文化”、“制度层茶文化”、“行为层茶文化”和“物质层茶文化”的生态体系。在这种范畴下“茶文化英语”实际上就是一种系统地关于茶文化层次交际的体系,它既是一种表层的可观可感的文化符号体系,又是一种交往着的、实践着的动态符号体系,还是一种深层次的价值哲学符号体系。言语交际原则对于当前的茶文化英语交际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

3.1茶文化英语的创新和发展要深刻扎根于茶文化体系中

尽管在文化层次结构上,茶文化英语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更加偏向于“行为层文化”这种类型,但是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行为文化深层次上是受制于价值哲学、制度文化等内容的。因此,如果想要通过茶文化英语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让外国人对于中国茶文化产生一种系统化的认知思维,并且能够洞穿那种传统的中国古典审美意象代表的美感,就必须在宏观的视野上和理论基础上提供一种茶文化的知识体系,这就是一种“情境文化”或者说“隐喻”。

3.2茶文化英语的创新和发展要服从于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根据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茶文化英语的开展不是中华茶文化单向传播、灌输的过程,而是一种对话、合作的过程。一方面茶文化在中西文明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需要用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方式开展跨文化对话;另一方面,纯粹从语言表达、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在将汉字翻译为英语的过程中,需要遵循语言的语法规律和表达规律,提供一种“语言顺应”的思路,让西方受众可以用符合他们的认知逻辑和阅读习惯、交际目的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实际上归结起来就是要确保我们的茶文化英语要服从于交际的目的,这种目的包括商务营销、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博览会等。

4言语交际原则下茶文化英语的翻译方案选择

言语交际不是简单的语言翻译,而是借助于语言的翻译实现更高级别的交际目的。因此,茶文化英语的翻译也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文字转换的游戏,而是渗透着背景性知识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内容的一种复杂性实践。基于上文所做的言语交际原则的基本主张之分析,茶文化英语在新的形势下可以尝试以下翻译策略:

4.1语言顺应导向的翻译策略

茶文化英语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是“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展开来讲就是用英语的逻辑、英语的语法、英语的表达习惯、英语的词汇搭配习惯、西方人的阅读习惯等翻译好中国的茶文化体系。对此,在语法的选择上我们可以更多地尝试“被动句”,因为西方人在关于认知特定的科学知识、文化体系时更多地习惯用客观的、中立的、被动的、拟人化的语法结构来表达。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时态问题,在翻译茶学典籍时,通常采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例如,“饮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物质活动,更是精神艺术活动,而茶具是构成中国茶文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句话,我们就可以将其翻译为“TeadrinkinghasbeenamaterialaswellasamentalactivityinChineseculturaltradition,andtheteasetisamajorcomponentofChineseteaculture”。

4.2互文性导向的翻译策略

在翻译学中,“互文性”代表了一种背景性知识、情境性元素的深刻植入,是一种知识脉络在语言上的延伸,可以帮助受众尽可能全面地加深对茶文化交际的认知效果。例如,我们现在茶文化中所有的茶道技艺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茶经》、《续茶经》等经典的茶学著作,这些典故性的知识互相之间存在着“引用”或“被引用”的关联,这就是一种互文性。因此,在当前我们创新茶文化英语表达方面,尽管可以存在大量的新型衍生词汇,但是在知识的体系上要遵循互文性的翻译策略,综合采用诸如“增译法”的策略等开展翻译。“通过拓宽信道容量的方法增加对文化背景的解释性信息可以有效地帮助读者理解和领悟”。例如,在关于茶文化与阴阳五行等学说的翻译中,西方受众并不明白“何为阴阳五行”,这就需要我们增加和补充这方面的内容,让他们明白茶文化究竟是如何贯彻着自然平衡、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的。毕竟言语交际原则在本质上受不同的交流主体的主观认知、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影响,这一点对于改善我们的茶文化英语交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慧丽 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2]王蒙,陈炼,宋露茜.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商务英语隐喻词块汉译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128-130.

[3]肖小月,彭华.非语言交际下的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3(3):346-348.

[4]蒋佳丽,龙明慧.接受理论视角下《茶经》英译中茶文化的遗失和变形[J].语文学刊,2014(4):46-48.

说茶语文教案篇7

关键词: 会话合作原则《茶馆》 数量原则 质量原则 关系原则 方式原则

《茶馆》是老舍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话剧创作的精品。《茶馆》三幕分别选取“”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场景,作者把这三个社会场景中各阶层人物的生活、命运集中表现在裕泰茶馆这一个方寸之地,凸显出当时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黑暗势力越来越蔓延,整个社会表现出不断衰退的局面。

如此长的历史跨度,如此复杂的社会形势,刻画如此多不同阶层的人物,突出如此鲜明的人物性格,只用了短短的三幕。这是话剧不同于小说等其他文学作品的特点,即依靠一种特殊的手段――话剧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前进。本文的目的,正是以《茶馆》中对话片段为例,用格莱斯(P.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浅要分析《茶馆》的语用特点。

会话合作原则是20世纪60年后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P.Grice)在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讲座上所作的题为“逻辑与会话”的著名演讲中提出的,并于1975年正式出版面世。他在该书中提出“使你的话语,在其所发生的阶段,符合你参与的谈话所公认的目标或方向,即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并进一步指出会话合作原则核心思想包括四条基本准则:数量原则、质量原则、关系原则、方式原则。通俗地说,即交际中说话人应该以最简洁的方式,紧扣主题,向听话人反映真实(此真实并不要求一定要是真实事实,只要自己认为是真实的即可)适度的信息。

如果在交谈时人人都严格遵守这四条准则,那么便可进行效率最高、最合理的语言交际。因为按这四条原则,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语言文字形式上组合在一起表达出的字面意义,听话人勿需任何推理,便可最方便、最快捷地理解对方所说的话。例如:

甲:丽丽的生日聚会你去吗?

乙:去。

在这段对话中,甲勿需对乙的答案做任何推理,即可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对话都是这样“直来直去”,如果所有的语言交际都可以这样直接听出说话人的意思,那么语言分析没有“意思”了,语用分析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所以,格莱斯(P.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对于人类交际真正的实际价值并不是以它作为一种客观标准,使人们的交际语言符合它这一正面意义上体现的。人们往往喜欢从反面利用它,即故意不遵守它,以使人们通过简单的交谈,表达不同的字面意义之外的会话含义。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说文学作品中对夸张、隐喻等修辞手段的运用,人们交际中用双关、暗示等手段表示婉转的意义,谈判桌上极力强调自身的优势以争取到更好的利益,都是有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以达到语言所表示出的会话含义。何谓会话含义?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甲:丽丽的生日聚会你去吗?

乙:听说明明好像要去。

这段对话和上一例的对话发生在同一场景中,面对同样一个问题,乙可能做出两种回答,上一个回答我们说是“直说的内容”,甲需要的答案就是乙的字面意义。而在这一例中,甲却不能直接得到需要的信息,而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这一系列的推理建立在甲乙都共同了解的背景知识上:即他们两人都认识明明,且乙知道甲知道他和明明之间的关系。如果明明是乙想见的一个人,那么甲就可以得出乙会去的答案,反之也可以得出乙不去的答案。总之,这一个答案和乙所表示出的字面意义有一定距离,需要经过甲的推理。甲推理的结果就是乙所要表达的会话含义。由此可见,会话含义实质上就是以话语的语义内容和对一般语言交往的合作本质所作的假设为基础,经过语用推理所得到的结果(何兆熊,2000年)。

本文引用格莱斯(P.Grice)的会话原则理论,就是要说明,在《茶馆》中老舍塑造的人物之间的语言对白在揭示他们自身的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绝妙作用。现按照会话合作原则的四条具体准则分别举例如下:

一、违反数量原则,产生会话含义:

数量原则是要求说话人通过自己的语言提供给听话人充分的信息,不能冗余也不能不够。这里节选的是第一幕首先出场的展柜王利发和算命先生唐铁嘴的对白:

T1 王利发 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

T2 唐铁嘴 (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您贵庚是……

T3 王利发 (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由柜台内走出,让唐铁嘴坐下)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在第一幕中,王利发和唐铁嘴的直接对话仅此一次,王利发说了T1,T3,唐铁嘴说了T2。首先看T1,王利发说的其实是一句祈使句,并没有要求唐铁嘴回答,当然也没有要求唐铁嘴提供信息,唐铁嘴主动接过话轮,本身就带有讨好的意味,而且提供了超量的信息:请求王利发送一碗茶,说明他的职业是看手相,并且顺带交代了当时的时间是在光绪二十四年。这里T1王利发的信息需求量是0,而唐铁嘴却提供了超出日常对话,膨胀的信息量,目的就是为了给故事揭幕,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并且刻画出人物性格:唐铁嘴是个可怜的,有点死皮赖脸的穷算命先生。

唐铁嘴说了T2以后,王展柜接受了他的话轮选择,说了T3。唐铁嘴说T2后信息需求是王利发是否同意以免费看手相的方式换给他一碗茶,王利发满足他的提问,提供充分合适的信息只需要回答同意或者不同意,但是他也提供了多的信息:“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这句多余的对白刻画出王利发是个头脑清醒并且有点侠义心肠的人物,并且从中透露出唐铁嘴本人没有说的信息,他吸大烟,而且因此而遭受贫穷且不能自拔,更加深刻地刻画出唐铁嘴这个人物的可悲。这三句话放在第一幕的开头,一开始就渲染了一种沉重的气氛。

二、违反质量原则,产生会话含义:

质量原则要求说自己认为是真实或者有足够证据的话。《茶馆》中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但比较零散。例如第二幕中吴祥子指认刘麻子是逃兵,他和军官之间的一段对话:

T1 吴祥子 (和宋恩子、老林、老陈一齐立正,从帽中取出证章给军官看)报告宫长,我们正在这儿盘查一个逃兵。

T2 军官 就是他吗?(指刘麻子)

T3 吴祥子 (指刘麻子)就是他。

在这段对话发生之前,吴祥子、宋恩子和老林、老李已经达成分了现大洋成为“一家人”的共识,他们根本不是来盘查逃兵的,也都认识刘麻子,对刘麻子所从事的职业是很清楚的,所以吴祥子在对话中所说的T1、T3都是在明知其假的情况下说的,违反了质量原则。目的是为了在军官面前有个说法儿,把老林、老李逃兵的嫌疑转嫁到刘麻子身上,短短两句对白把吴祥子等人自私、恶毒的小人形象表露无遗。

再看第三幕王利发在知道自己的茶馆即将被霸占,让儿媳妇带着孙女逃走时的一段对话:

T1 小刘麻子 小花,教员罢课,你住姥姥家去呀?

T2 王小花 对啦。

T3 王利发 (假意地)媳妇,早点回来。

T4 周秀花 爸,我们住两天就回来。

这段对话中T2、T3、T4的说话人都明白自己是要逃走,而不是去亲戚家,他们合作在小刘麻子的面前演了一出戏,明确违反了质量原则。这几句话的用意是为了迷惑小刘麻子,充分反映了老王展柜一家人的聪明机智,也从侧面反映了小刘麻子的霸道蛮横,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知道别人要霸占自己的茶馆,居然不能反抗而只能选择逃走这种深沉的无奈和悲哀。所以,在这里,人物对白违反质量原则所表达的意义是深远的,对于突出话剧主题具有积极作用。

三、违反关系原则,产生会话含义:

关系原则要求说话要始终紧绕主题。以下所选的片段违反了关系原则。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人物通过自己的话违反关系原则之外,还通过话轮的不正常转换来违反关系原则。对白如下:

T1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T2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T3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T4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

T5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这里进行交际的共有三个人,松二爷,常四爷,二德子,进行了两次跨越较大的话轮转换。首先是松二爷说了T1,他选择的是常四爷,常四爷回答了T2,但是T2并没有直接回答T1,而是说了与之不切题的话,预测里面的人不会打架,并分析了原因,这时对话是在松二爷和常四爷之间进行的,松二爷是理所当然的话轮接替者。但是松二爷并没能接着话轮,二德子接着说了T3,T3是二德子的挑衅之语,与常四爷和松二爷之间的话题关系不大,二德子选择的人是常四爷,常四爷回答说了T4,这个时候的对话应该在常四爷和二德子两人之间进行,松二爷却接着说了T5,而T5也与T4讨论的话题完全不切题,松二爷之所以说T5主要是为了给常四爷解围。五句话,就把常四爷的正直、松二爷的懦弱、二德子的逞凶斗勇这三个不同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活灵活现。

四、违反方式原则,产生会话含义:

为了使会话顺利进行,交际双方的谈话内容必须有关联,方式原则要求所说的话要切题,说话人简明扼要,不要用语义含糊的词语,避免用冗词赘句。否则,谈话就会因此而受阻或终止。在《茶馆》里违反方式原则的例子很多。例如说康六和刘麻子的对白:

T1康六 到底给谁呢?

T2刘麻子 我一说,你必定从心眼里乐意!一位在宫里当差的!

T3康六? 宫里当差的谁要个乡下丫头呢?

T4刘麻子 那不是你女儿的命好吗?

T5康六 谁呢?

T6刘麻子 庞总管!你也听说过庞总管吧?伺候着太后,红得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的!

康六卖女儿也是迫不得已,主观上,他也希望把女儿卖给一户好一点的人家,所以他迫切想要知道买主究竟是谁。出于他的待信息需求,按格莱斯(P.Grice)会话合作原则中方式原则的正面意义,刘麻子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康六买主是庞太监。可是他却说了T2、T4、T6,绕了一个大圈子来回答康六。这三句话在节奏和意义上有层层递进的关系,首先是T2,避开正面回答究竟是谁买康六的女儿,而是先给康六奠定一个感情基调:“你必定从心眼里乐意。”T4进一步强调这是一桩值得康六高兴的事情,一直到最后才回答了T6,揭晓买主是庞太监。谁也不愿意把女儿卖给太监,刘麻子之所以在T6以前说T2、T4这样语义模糊的话就是为了消除康六的抗拒心理,即使是在T6里他也不简洁地回答,还要补充强调庞太监的权势以促成交易的成功,充分表现出他卑鄙猥琐为虎作伥的人物形象。

总结语:

任何语言交际中都有会话合作原则的存在及其深刻的理论意义,戏剧语言这种不同于一般日常对话的艺术语言,对于合作原则的利用更加必要和充分。老舍先生通过对“茶馆”里的人物对白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在茶馆中进出的各色人物,把一幅血淋淋的、令人颤栗的画面推到读者和观众面前:太监竟要买大姑娘当老婆,农民无法生活不得不卖儿卖女,正直的人饱受欺压只能选择自杀,流氓地痞横行乡里。格莱斯(P.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茶馆》的人物对白中得到交替混合运用,加强了戏剧的主题表现力。我们对话剧的语用原则进行探索有其实际意义,它可以让观众能更好地欣赏话剧,也能让剧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语用原则来设置人物对话,以取得更好的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郑义.《雷雨》一段精彩对白的语用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10卷3期.

[4]姜望琪.当代语用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王玲芳.试论戏剧对话的语用原则――曹禺《原野》语用分析[J].阅读与写作,2000年11期.

说茶语文教案篇8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渗透

茶文化源于中国,随着历史、社会和商业贸易的交流和互通,西方国家也在引入中国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自身文化和语言属性相通的茶文化,显现出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特征。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和知识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之下,我们要重视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和融合,要实现文化与语言的充分渗透,深入地引导学生感悟文化,增强对异域文化的辨析能力。

1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联性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英语教学是关于语言的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的学习为前提的教学,而英语教学要实现与文化教学的统一,就要以一定的文化背景为依托和基础,单纯地进行英语句法、语法和语言应用教学,显然是不够全面的,要将文化融入到英语语言教学之中,使英语教学完整化和系统化,才能使两者相互统一、相辅相成,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和知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大多侧重于语言方面的教学,过于强调语言本身,而对语言和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联系较少涉及,教师也在课堂上将句式的语法结构和篇章解读作为重点和难点,而对英语文化的渗透和交流较少,致使学生难以增强英语综合语用能力,欠缺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传统茶文化和英国的下午茶文化都是在各国的历史社会背景下,遵循本国的语言和文化发展习惯衍生的,它们成为了各自的独特文化属性之一,具有极为宽泛的社会影响力。因而,英语教学可以将茶文化的教学渗透作为突破口,引领学生进入到茶香的世界里,在追源溯流的茶文化了解过程中,明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透彻了解英美等国的茶文化发展,并熟悉与茶相关的习语等,使学生在了解茶文化的同时,在内心升腾起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文化的激情。

2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性比较

茶文化源起于中国,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扩张和延伸,传入和影响了西方茶文化。由于中西语言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差异性,茶文化在流入西方之后形成了独特的西方茶文化,茶文化在中西交流的进程中也显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我们在进行英语茶文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明晰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以此成为英语文化教学的基础,使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时候,能够充分地加以融合运用。

2.1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

茶源起于中国,在人们与茶的生活接触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属性的中国茶文化。由《神农本草经》到茶圣陆羽的《茶经》,都详尽描述出中国的茶文化和制茶技艺,阐述了中国的六大茶类,并逐渐由饮用品的生活内容演化为文化内涵,形成了诸多茶诗、茶画、茶书、采茶歌等不同的文学艺术作品。如: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的茶诗、茶词等不胜枚举,在“满纸茶叶香”的茶事活动中,可以看到当时的饮茶之风盛行。在宋代,中国的茶文化到达了鼎盛时期,由奢侈品成为了一种人们的日用饮品,并由达官显贵之家进入到了寻常百姓家中,由宫廷深院走入到了市井茶肆、茶馆之中,绽放出无与伦比的灿烂光彩。

2.2西方茶文化发展历程

当中国的茶叶由荷兰人经过贸易的方式流入西方之后,英国率先开始了茶叶的品尝,最初由于茶叶是舶来品,价格极为昂贵,仅限于英国皇家贵族才能饮用得起,因而也成为了英国皇族和名门望族的地位和身份象征。当时代进入到十八世纪之后,中国的茶叶开始大量外销,销往英国的茶叶价格也逐渐降低,茶叶开始进入了英国的平民之中,由上流社会普及到平民阶层,成为英国平民的日常饮品,并不断盛行。由于英国本土不产茶叶,那么其巨大的茶叶消费力都需要依赖于国外进口,随着英国自身茶饮的不断增多,也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语言体系和生活习惯的英国下午茶文化,他们与中国相比,更喜爱饮用红茶,而中国喜爱绿茶的人较多一些。

2.3中西方饮茶习惯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国家有不同的语言体系和生活习惯,在茶文化体系之中,也显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主要是在饮茶习惯方面,中国人饮茶基本是随兴而饮,并没有准确而固定的时间,大多喜欢聚会品茶,于高谈阔论间抒发豪情;或者喜欢在饮茶时欣赏茶艺;或者喜欢自斟自饮、自娱自乐,其中也体现和流露出中国文人骚客淡泊、雅致、追求高洁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操。而英国的饮茶习惯则较为固定,他们的饮茶时间分为上午茶和下午茶时间,并且喜欢在饮用下午茶的时候,在红茶中掺加糖或牛奶,混合加以饮用,而中国饮茶则不添加调味剂,这也显示出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

3英语文化教学中茶文化的渗透教学运用

英国的下午茶文化弥漫了整个英国各个阶层,渗入到了英国的社会各个层面,是英国文化中独特的一个部分,在英语文化教学中,可以从英国的茶文化入手,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其加以赏析和品鉴,从而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视野,实现了英语语言学习的进步和创新。

3.1融合茶文化文学作品,实现文化的语言渗透教学

在英语文化教学中融合茶文化教学,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品味。在引领学生品读茶文化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茶文化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传输给学生,使学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和浸染,领略到中西方茶文化的独特风采。在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品读英文原文作品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融合茶文化文学作品,选取茶文化文学原著作品,或者选取英汉互译的作品,让学生逐渐深入到对茶文化的学习和探索中去,更好地在品茗茶文化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升自身的英语句法和语用能力。在众多的英国文学作品中,由于英式下午茶文化在英国的普及,这些文学作品之中也有大量描述英式下午茶文化的内容和细节。例如:在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等文学作品中,都有关于英国茶文化的描述,频率地出现了“茶”、“茶会”、“茶宴”等字眼,这其中包涵了作者对于英国茶文化的热爱,也从文学的角度对英国饮茶独特的文化内容和饮茶习惯进行了描述和表达。在这些文学作品之中,“茶”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茶的自然功能,同时还具备了社会化功能和商业化功能。教师应当将这些丰富的茶文化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深入地品析和鉴赏茶文化文学作品,并开展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分享各自对于茶文化文学作品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水平。

3.2丰富英语茶文化教学手段,实现全新的文化渗透

在英语茶文化小说之中,我们可以置身于茶香四溢的氛围,赏析到英国独特的茶文化内容。在《呼啸山庄》的文学作品中,有四十多处提及到“茶”,另外还有其他的文学作品《罗柏特•埃尔斯梅尔》、《大卫•格里夫》等,都透露出英国茶文化及其背后隐藏的社会身份。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文化信息输入的策略、文化旁白策略,播放《呼啸山庄》、《儿子与情人》的电影片段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并欣赏,感受英国茶文化及其语言社会背景内容,更好地实现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3.3辨识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引导学生建立多元文化观

在英语茶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案例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和学习,使学生体味到茶文化的差异背后的思维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树立正确的、多元的文化观,了解到不同交际风格的语言体系,进而基于茶文化差异的理解前提下,提升语言交际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借用中西茶文化差异,导入新的词汇,并进行句法教学,如:引导学生认识Blacktea,Softdrinks等词汇,了解红茶的英文来历,在这种全景文化认知模式的引导下,可以使学生在听力教学中更为清晰地理解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

3.4遵循层次性原则,实现茶文化的拓展语言文化教学

在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由中西茶文化入手,遵循由浅入深的层次性原则,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相关的语言结构和词汇,并将茶文化的背景知识也加以详细的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系统的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应拓宽文化教学领域,由茶文化延伸到其他文化内容之中,使学生在英语文化学习的浓厚兴趣下,建立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体系。

4结束语

英语文化教学要成为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内容和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茶文化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性,进行茶文化文学作品的赏析和文学作品的视频播放学习,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感受茶文化在语言学习中的乐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孔德亮,栾述文.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J].外语界,2012(2):17-26.

[2]常晓梅,赵玉珊.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J].外语界,2012(2):27-34.

[3]任丽.构建“4+2+1”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外语,2012(4):71-76+81.

[4]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5]陈冰冰.高校英语文化教学及其变量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21-25.

[6]胡玉辉,王云羡.茶香西行渐进———寻找英语教育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6):365-366.

[7]唐剑锋.基于茶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福建茶叶,2016(9):300-301.

上一篇:会计教案范文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