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2-12 14:54:30

举报调查报告

举报调查报告篇1

一、我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市在女干部队伍建设上,坚持从多渠道、多层面培养和选拔女干部,使全市女干部的数量得到普遍提高。2001年以来我市共提拔县处级女干部77人,其中正处级17人;提拔正科级女干部173人,占提拔总数的18.7%;副科级女干部308人,占提拔总数的15.6%。截止2004年底,全市各类女干部共63386人,占干部总数的38.7%;其中机关干部中,科级女干部1165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13.6%;县处级女干部达到110人,占同职干部的12.4%。目前我市市直机关及县(市)区共有县处级正职干部22名,占同职干部的16.8%。11个县(市)区中分别有9个党委、7个政府班子中配备了女干部。全市114个乡镇中分别有63个党委、62个政府班子中配备了女干部。她们在本职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开拓奋进,扎实工作,为我市的改革发展稳定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我市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几点做法

几年来,我市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做好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一是市委高度重视对女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市委及相关部门从政治文明的高度来重视女干部工作,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了领导责任制。定期分析女干部队伍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加强女干部培养选拔的政策措施。如研究制定了《2001年-2005年徐州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召开了全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会议,2002年、2003年、2004年三次对全市落实《规划》情况开展督查和检查,从而保证了女干部培养选拔各项指标的落实。

二是认识上逐步实现了“五个转变”。从上级硬性要求的“要我选拔”转变为“我要选拔”;从“不敢大胆使用”转变为“大胆使用”;从“放羊式”培养转变为规范程序培养;从“时松时紧”的随意性选拔转变为“常抓不懈”的常规性选拔;从求全责备转变为看主流、看发展、看潜质。观念的更新,使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转变为各级党委的自觉行动,全市形成了关心女干部、重视女干部、重用女干部的良好氛围。

三是注重提高女干部的自身素质。市委组织部积极创造条件,注意对女干部进行培训。结合实施干部培训规划,对全市县处级以上女干部进行轮训;市委组织部每年举办两期的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中,都明确规定女干部的比例或名额;定期举办女干部培训班,市委组织部、市妇联已联合举办了17期女干部培训班,对700多人次科级女干部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培训;共组织了100多名女干部参加了组织部门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联办的工商管理、经济管理研究生课程班等班次的学习,等等,加强了女干部的理论修养,提高了她们的业务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市有关部门以及各县(市)区开展了选派干部到经济较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等工作,都为女干部提供了锻炼学习的机会。

四是健全培养选拔女干部的政策和措施。我市通过制定“五必须”、“四统一”、“三着重”等政策和工作思路,加强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五必须”即“讨论调整领导班子必须有女干部的使用方案;在同等条件下必须优先提拔使用女干部;职务调整、岗位调换必须兼顾女干部;外出培训、考察、挂职锻炼必须安排女干部;环境复杂、工作难做时必须支持女干部”。“四统一”即市委组织部、市妇联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中形成了“共同开展调查研究,统一思想;共同开展推荐活动,统一步骤;共同制定工作目标,统一部署;共同落实成才措施,统一培养”的工作思路。“三着重”即着重于县处级女干部的选拔,改善领导班子结构;着重于年轻女干部的选拔,优化女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结构;着重于抓住换届的有利时机,加大党政领导班子女性比例。各县(市)区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如新沂市突出正职使用,近年来先后选拔了14名女干部担任正职领导;睢宁县在公选领导干部时,对女干部实行“放宽条件、放宽范围”的“两放宽”政策;邳州市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选拔6名女副镇长;云龙区识才、育才、荐才、用才“四个环节”相结合,2001至2004年共提拔科级女干部73名,占同期提拔干部总数的28.5%;九里区对女干部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目前全区科级女干部的比重比2000年增长了4.2个百分点。等等。

五是加强后备干部工作,为培养选拔女干部提供源头活水。我们在每年民主推荐后备干部时,明确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加大女干部的选拔力度,重视把那些年轻优秀的女干部推荐出来,确保女干部的比例和数量。2001年来市委组织部、市妇联还三次在全市范围内采取集中民主推荐女后备干部的办法,通过召开全市民主推荐妇女干部大会,集中推荐了一批优秀的女后备干部人选。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女后备干部库,按照培养使用方向,分专业分类别建立管理台帐,严格日常监督管理,定期补充调整,实行动态管理。目前我市副处级女后备干部队伍中,近期可进班子的成熟人选以及经过一、二年培养能够走上领导干部岗位的副处级后备干部人选共有74名,占后备干部总数的18.9%。

三、女干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是思维方式和工作经验制约着女干部的成长进步。总的来说,女性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相对较弱,有时缺乏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整体思维,因此在思考处理问题时,会更多地关注事物的表象和具体细节,容易犯“以偏概全”和感情用事的错误,这也造成了有些女干部在工作出现难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影响了女干部的发展。同时,女干部大多在机关成长,长时间下基层或从基层上来的很少;有一部分女同志不能正确处理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参政意识不强;少数人安于现状,怕吃苦,不愿下基层工作,有的在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几年,工作经历较单一。因此实践锻炼机会少,接触面不宽,基层工作经验欠缺,群众对她们了解不够。

二是传统观念制约女性从政问题。现实生活中,传统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这种观念增大了女性进入政治、经济等社会主导性活动领域的难度,进而造成了男女从政的社会环境不平等。妇女参政的意义还没有完全被全社会真正认识,一些同志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女干部存在这样那样的偏见和陈旧落后的认识。如有的同志虽然口头上也讲男女平等、尊重女同志,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流露出“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有的同志也肯定女干部的能力、水平和工作业绩,在某些个体上承认女干部‘巾帼不让须眉”,但在总体上仍认为“女不如男”、女同志“只能当配角、不能当主角”,从而影响了女干部的选拔和使用。

三是家庭因素束缚着女干部的手脚。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已成为制约女干部成长和发展的瓶颈问题。很多女干部不仅担负着本单位的重要工作,同时在家庭之中也承担着照顾长辈,抚养晚辈的职责,这就使得女干部要面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造成了女干部心理压力过大,体力负担过重的现实情况,从某种程度上约束了女干部个人能力的发挥。

四、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是加大对女干部的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针对女干部自身存在的缺陷,有的放矢的组织学习培训,通过举办女干部培训班,提高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中的女干部培训比例,有计划地选派基础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女干部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鼓励女干部积极参加各类成人高等教育等等,组织她们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思维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遵循领导人才成长规律和女干部的特点,采取定岗压担、首长助理制等措施强化她们的工作锻炼。特别是针对女干部队伍流动性差、工作经历较单一、基层工作经验欠缺等制约女干部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轮岗交流力度,组织她们到街道、乡镇、开发区或招商引资一线挂职,到艰苦环境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去经受锻炼,使她们经历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实践锻炼,从而开阔眼界,丰富阅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增强她们的从政热情、社交意识、竞争意识和心理素质。

二是营造女干部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舆论导向和社会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党和政府重视培养女干部的政策和措施,破除重男轻女等陈旧观念,弘扬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新观念,并通过举办优秀女干部事迹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在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业绩突出的优秀女干部的先进事迹,表彰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女干部。如2004年我们举办了全市各界妇女为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建设作贡献研讨会,组织广大女干部为我市加快发展献计献策,提高了女干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舆论导向和典型宣传,在社会上营造关心爱护女干部成长,支持培养选拔女干部的良好氛围,为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完善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制度。在组织领导上,坚持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形成健全的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使这项工作在任何地方、任何部门、任何单位都有位置、有目标、有措施、有人抓,有力地推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在选拔使用的政策措施上,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向女干部适度倾斜。能够委以重任的,不放在一般性的领导岗位上;能够担任正职的,不让她们当副职;能够破格任用的,不搞按部就班。坚持看本质、看潜力、看发展,讲台阶不唯台阶,论资历不唯资历,不拘一格地大胆启用优秀女干部。选拔女干部的任务要落到实处,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有一点硬性要求,有过硬的措施作保证。如我市目前推行的“对没有女干部的班子,其职数已满又有优秀人选的,采取先把女干部选配上来、以后再逐步调整到职数限额内”、“规定各级班子中的女干部数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等硬性措施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要继续坚持下去。把握女干部的成长规律,结合我市女干部工作的实际,不断改进选拔方式,积极探索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中,确定一定比例的女干部职位,采取定向选拔女干部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水平。

举报调查报告篇2

针对公司近一段时间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和不优雅举止,为了塑造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规范员工个人形象,杜绝铺张浪费、乱扔乱吐乱停乱放、拖沓散漫等不良风气和习惯,公司办公室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2份,抽样率为28.3%,收回84份,回收率为82.4%。调查发现, 在普遍情况较好的同时,也存在着隐忧。 一、 语言交流沟通障碍较小 普通话是我们进行交流沟通的通行证,基本上都能听懂。调查结果表明:经常用普通话(72例)与同事交流的人近九成,偶尔也用普通话(11例)交流的占一成。也就是说,语言障碍基本上不存在,这就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既然来自全国各地,语言、习惯自然有差异,并且各人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造成工作中、学习上压力过大。但是,并不是这一状况不能改变,我们只有打破地域界限,突破语言障碍,用心去发现问题,努力地多与人交流沟通,善于学习总结,不断更新,不耻下问,并与大家共同分享工作的快乐,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团队中,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 因此,平时在思想上的沟通交流,生活中的相互帮助,工作中的相互支持配合,语言因素尤为重要。在全厂范围内推广普通话势在必行。 二、 个人形象与企业形象紧密相联 有85.72%的同事认为个人行为对公司形象带来影响,9.52% 不会影响,4.76%没考虑。同时,有86.9%的员工会主动提醒其它同事注意个人形象如衣衫不整,有7.14%的人置之不理,3.57%的人建议应该批评教育,只有1例认为自己不会注意个人这方面的问题。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总的评价,它主要从美誉度、知名度两个指标来衡量。公众不仅是外部公众,如顾客、政府、媒体等,而且还有内部公众如股东、员工。企业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命运。 而我们各人作为企业这个团队的一分子,就必须把塑造我们的个人形象与形成团队整体形象紧密联系起来,必须把增强内部凝聚力,对外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作为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 个人形象,不仅是表现外在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更为主要的是体现内在品质和综合素质。只要我们平时多留意观察,更加努力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都奉献出爱心来倍加呵护,都用大局观和全局观来考虑,全心全意打造“隆中人”形象。 为此,我们一方面在抓生产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提供再次学习的平台,利用多种形式鼓励全员参与,共同建设企业文化,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向上、团结、进取的团队。 三、 能自觉抵制不良习惯 上班吃零售、穿拖鞋、吸烟、乱丢乱停乱放等不良现象在某些企业里可以看到,它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对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同时,也很容易养成拖沓懒散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低下,破坏公司形象。此次对在厂区吸烟、吃零售、穿拖鞋、乱扔果皮纸屑等不良习惯进行问卷,分别为100%、91.6%、90.48%、66.67%认为不可以或者绝对禁止这些不文明习惯。另外,分别有85.72%、90.48%的员工会自觉抵制并主动改正这些不良习惯。这一结果表明,我们的员工绝大多数能意识到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举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然表明了外在因素的影响作用,但却不是决定因素,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内在因素的重要性。它不是外力强加的,而是在不断地实践和努力中逐步积累起来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并反作用于内因。我们长期地坚持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终生受益。什么是不简单?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上成千上万遍而不出差错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就是将容易的事情重复做上成千上万遍而不出差错就是不容易! 在全厂范围内,应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讨论,不断地与不良风气作斗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持续改进中养成良好习惯。 四、 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无以规矩,不以成方圆。公司的规章制度是我们从事工作活动的行为准则和纲领,同时,“制度至上,服从为本”是我们的企业理念。 调查结果发现,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有近10%和8.3%的员工对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分别持赞成和中立态度。当然,无论是有心支持还是保持中立,无论是无意参与还是心不在焉,至少可以说明,懒散浮躁已经深深影响了制度的作用在这部分员工心中的地位。但是我们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的员工能自觉遵守这些制度并能提出改善意见。 制度应以人为本,关键在执行,并能通过实践而不断地调整和规范。记得在《隆中人》第三、四期报纸上刊登的两篇文章《浅谈制度至上》和《浅谈服从为本》,就具体阐述二者在现代化生产中的实际指导意义。 调查中,大家对我们的厂区范围不是很清楚,它应包括:车间、办公场所、食堂、活动室、会议室、厂内绿地、洗手间等。 这次调查,不少员工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这正说明了这个团队能不断进取,深入开展务实的精神,同时,也为我们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有以下几点: 1、 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鼓励学习和创新,并组织各种培训和讨论,统一思想; 2、 党政工团妇等组织要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结合思想政治工作,配合各车间各部门开展塑造“隆中人”形象活动; 3、 反对铺张浪费,厉行节约。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少开一盏灯,空调提高一度等节电节水活动; 4、 公司领导应以身作则,起模范先锋作用,带头做好表率。 5、 严把招聘关,不断提高公司综合素质;并不断加强与员工交流沟通,努力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减少人员流动性; 6、 加强仪容仪表厂容厂貌监督,加强内部整理整顿,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举止进行曝光。 7、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开辟活动场地,增强凝聚力; 当然,调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我们应更积极主动地服从和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内求团结稳定,外塑良好形象,从点滴中发现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关于三种境界的提炼言简意赅:第一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立志,树立远大目标。)第二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探索,不断努力追求。)第三层,“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功,最终实现目标。)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以达到这三层境界为最高目标,这样就能不断地获取新的动力,以获得新的成绩。

举报调查报告篇3

第一条为保持aaaaaa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联社)与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作用,保护诚信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诚信举报秩序,根据国务院颁发的《条例》及案件防控要求,结合我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诚信举报,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包括全社员工),采用书信、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联社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投诉请求,由诚信举报工作部门进行调查落实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处理的活动。

采用前款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包括全社员工),称诚信举报人。

第三条联社稽核监察部是诚信举报的工作部门。联社配备专职监察员,作为诚信举报工作的联络人。

第四条诚信举报工作应坚持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诚信举报工作人员与诚信举报事项或者诚信举报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实行回避制度。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五条诚信举报工作部门职责

(一)接听投诉电话,接待来访、受理来信等诚信举报事项;

(二)承办转办、交办的诚信举报事项;

(三)向职能部门或信用社转办、交办、督办诚信举报事项;

(四)组织调查、落实、处理诚信举报事项;

(五)指导、监督、检查诚信举报工作,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六)保护诚信举报人的合法权利;

(七)其他职责。

第六条诚信举报工作人员工作纪律

(一)秉公办事,文明接访,不得;

(二)对诚信举报事项及时调查、核实、处理和反馈,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准确保密;

(四)不得丢失、隐匿和擅自销毁诚信举报材料;

(五)其他需遵守的工作纪律。

第三章受理范围

第七条诚信举报工作部门受理范围:

(一)对辖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违法等行为的检举、控告、揭发;

(二)对纪律处分不服的申诉;

(三)对有异议的批评、建议;

(四)其他诚信举报事项。

第八条对已经或者应当通过司法诉讼、行政复议、仲裁解决的诚信举报事项,工作人员应告知诚信举报人依照有关司法程序、行政法规办理。

第四章处理程序

第九条诚信举报工作主要包括对来信、举报电话、来访的处理,其一般处理程序为对诚信举报事件的受理,对诚信举报事件的处理。

第十条来信的受理程序

(一)登记。对收到的属诚信举报工作范围内的来信,先在《农村信用社来信来访登记表》(附件一)上进行登记,然后将信封、信件及附件装订,防止错装或丢失。

(二)阅信。仔细阅读来信,明确来信反映的内容、诚信举报人的基本情况,切实了解诚信举报人的意图,对重复来信中新的内容或要求,要重新处理。

(三)呈报与阅批。根据来信内容,填写《农村信用社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呈阅单》(附件二),呈报领导阅批。

第十一条举报电话的受理程序

(一)登记。对接听的属诚信举报范围内的举报电话,先填写《农村信用社诚信举报电话登记表》(附件三),在《农村信用社电话举报内容登记表》(附件四)上着重了解并记录如下情况:被告人所在单位、职务;主要错误事实、证据,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是否向其他机关(单位)反映过,受理单位(部门)、时间和处理情况;举报人对原处理意见和这次举报的要求。

(二)呈报和阅批。根据举报电话内容,填写“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呈阅单”,呈报领导阅批。

第十二条来访的受理程序

(一)登记。群众来访,先填写《农村信用社来信来访登记表》,弄清要反映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接访。

1、控告类事项,记录《农村信用社接待来访记录簿(控告类)》(附件五),着重了解并记录:被告人所在单位、职务;主要错误事实、证据,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是否向其他机关控告过,受理机关、时间、上访次数和处理情况;控告人对原处理意见和这次来访的要求;来访记录由诚信举报人签名或盖章。

2、申诉类事项,记录《农村信用社接待来访记录簿(申诉类)》(附件六),着重了解并记录:申诉人工作单位、职务,受处分时间、地点、错误性质、主要错误事实、处分决定和上级批复意见;曾向哪些机关提出过申诉,次数、时间、受理机关意见;申诉理由与要求;来访记录由诚信举报人签名或盖章。

3、诚信举报人交来的书面材料,按处理来信的方式进行登记、阅信、呈报和阅批。

(三)处置。对来访者反映的问题,做出符合政策和法规的处理:

1、对反映的一般性问题,认为不需要处理的,要做好来访人的思想工作,动员返回。

2、对不属于诚信举报职责范围内的来访,说明情况,并告知来访者到有关单位或部门办理。

3、对属于职责范围的问题,向来访人表明已由本部门受理。

4、来访人反映的问题比较紧急,需及时调查处理的,请示领导后,诚信举报工作部门及时调查处理。

第十三条对诚信举报事件的受理。属于诚信举报工作部门管辖范围的诚信举报事项,组织力量认真调查。本部门调查的事项,原则上在5日内查结,情况复杂的,可适当延长,但一般不得超过2日。调查核实时,将证据材料保存齐全,调查结束后,写出调查报告,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向诚信举报人反馈调查情况。

第十四条对诚信举报事件的处理

(一)核实完结诚信举报事件的处理。对反映问题属实的要及时予以处理,对构成案件的按规定程序立案;反映问题失实需要澄清的,在一定范围内给予澄清;不需澄清的也要及时了结。

对署名反映的问题得到处理后,将处理情况及时告知诚信举报人,如有必要可进行回访。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调查不属实的,对诚信举报人讲明政策,讲清道理。

(二)对于上级部门及联社领导批示交办诚信举报事件的处理。在查结后,由查办人根据调查情况形成书面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内容包括诚信举报人反映情况、调查事实、调查结论、处理意见或建议,并签署调查人姓名,交与单位负责人审阅,经审核把关后,由主要负责人签发,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上报。

第五章档案管理

第十五条整理入档。诚信举报档案的立卷一律按“谁办理、谁立卷”,“一案一卷、单独立卷”的原则进行,管理期限为2年。立卷时包括以下材料:

(一)检举、控告类立卷必备材料:

1、原检举、控告信或来信摘要(来访登记及接访记录);

2、批转函公文或转办函底稿;

3、调查报告和处理结论;

4、检举、控告人和被检举、控告人对调查、处理结果的意见,如有不同意见,可附承办单位对其不同意见的说明;

5、被检举、控告人对原有错误的检讨和有关组织的处理决定;

6、呈报单位的审查意见和上级的审核意见。

(二)申诉类立卷必备材料:

1、申诉原件;

2、原处理决定和复议结论或复查报告及结论;

3、申诉人对复议复查结论的意见,如申诉人提出不同意见,可附承办单位对其不同意见的说明;

4、呈报机关的审查意见和领导审核意见。

第十六条诚信举报档案的调阅。其他单位(部门)调阅诚信举报档案必须经单位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同意,并在《农村信用社监察档案调阅登记簿》(附件七)上认真登记,除经有权人或者有权机关批准外,诚信举报档案不准带走或复印。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十七条对在诚信举报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十八条对在诚信举报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推诿、敷衍、拖延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视情节给予有关责任人警告(含)以上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对在诚信举报工作中、,给工作造成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含)以上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对经常出现影响稳定及形象的重大诚信举报事项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警告或实行重点管理,并对客户反映的问题,明确责任人,责令限期整改。

举报调查报告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全国组织系统“1238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建立“便利、安全、高效”的举报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对领导干部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作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12380”举报电话主要受理反映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等法规选人用人问题,以及对领导干部政治、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问题的举报。

第三条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负责“12380”举报电话受理工作。

第二章受理

第四条“12380”举报电话由专人负责接听。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第五条接听举报电话要文明礼貌,耐心细致,如实记录。属于受理范围内的,要详细了解举报问题的具体内容和线索,重要情况、情节要向举报人复述确认。属于受理范围外的,要引导举报人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反映;对坚持反映的,要认真听取。在接听电话过程中,注意做好有关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

第六条对举报电话记录要认真整理,编号登记,确保不遗漏散失。

第三章办理

第七条对受理范围内的举报件,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和举报的内容、性质等情况,分级负责,归口办理。举报对象属于本级党委管理的,由本级党委组织部门办理;属于上级党委(党组)管理的,要将举报材料及时报送上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属于下级党委(党组)管理的,一般转下级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办理,重要的也可直接办理。

对受理范围外的举报件,转有关地方或者部门处理。

第八条接到举报后,一般应当在15日内办理,反映情况紧急、重要的举报件立即办理。

第九条举报件的办理方式:

(一)反映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等法规选人用人问题的,由干部监督机构办理,或者会同有关单位办理。

(二)反映领导干部政治、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问题的,一般由有关干部工作机构办理,或者与干部监督机构共同办理。

(三)反映组织工作其他业务方面问题的,由组织部门有关工作机构办理。

(四)反映问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的,转纪检监察机关。

(五)反映紧急情况或者重要情况的,及时向领导报告。

(六)内容空泛、重复、线索不清,或者组织已经掌握的举报件,一般留存备查。

第十条对反映问题性质严重、内容具体、线索清楚的举报件,应要求承办单位进行调查核实,并反馈查核处理结果。

第四章督办

第十一条对转有关地方和部门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调查处理并要求报告结果的举报件,承办单位一般应在60日内报送查核处理结果;因情况复杂或者有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查核时间的,由承办单位书面作出说明,可以适当延长查核时间,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及时报告查核进展情况。

转组织部门内部有关机构调查核实的举报件,承办单位应适时将办理的有关情况向干部监督机构反馈。

第十二条转有关单位查核并要求报告结果的举报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进行督办:

(一)规定时限内没有报告查核处理结果的;

(二)应当查清的问题没有调查清楚的;

(三)应当纠正的问题没有纠正或者纠正不彻底的;

(四)没有按照规定对责任人作出处理或者处理不当的;

(五)承办单位内部对所查核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意见有重大分歧,影响查核工作正常进行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事宜。

第十三条督办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电话、发函、派员或者结合检查、调研等方式进行,必要时可责成有关负责人到组织部门说明情况。

第五章办结

第十四条举报件办理完毕后,按照“谁审批办理、谁审批办结”的原则,履行办结手续。

第十五条对有关单位报来的举报件查核处理报告,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齐备的标准,严格审核把关,提出审理意见。对符合要求的,按程序审批办结;对不符合要求的,责成承办单位重新办理。

第十六条对署真实姓名举报的,应当按照“谁承办、谁答复”的原则,以适当方式将调查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人,并听取其意见。

第十七条举报件办结后,要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及时做好材料的整理和归档立卷工作。

第六章情况分析和报告

第十八条加强对举报情况的综合分析。通过对举报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和专题分析,及时发现干部队伍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九条定期向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报告有关举报情况。举报情况的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材料,每季度和每年度报告一次;反映本级党委管理的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举报,每月报告一次。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第七章纪律和责任

第二十条举报受理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本规定的各项要求以及有关保密制度,并遵守下列纪律:

(一)不准扣压、损毁或者私自摘抄、复制举报件;

(二)不准扩散和公开举报材料;

(三)不准擅自办理举报件;

(四)不准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或者向被举报人和无关人员泄露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举报内容;

(五)不准擅自将举报材料带出工作场所;

(六)不准在无保密措施的载体上存储、传递、处理举报件;

(七)不准泄露上级组织部门和有关领导对举报件的批示及查核报告、内部讨论处理意见等情况;

(八)不准歪曲、隐瞒和捏造举报内容及查核的事实真相;

(九)不准接受举报人、被举报人及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宴请、财物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十)不准利用举报材料和调查核实举报问题之机谋取私利。

第二十一条转下级组织部门或者有关单位办理的举报件,需要提供举报人基本情况的,应当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保护举报人。严肃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和利用举报侮辱、诽谤和诬陷他人的行为,切实保护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举报受理人员在受理举报工作中涉及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举报人有正当理由要求有关人员回避的,受理机构应当作出回避决定。应当回避而未主动提出回避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第二十三条对下级党委组织部门的举报受理工作情况,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受理来信、来访、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的举报,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监督局负责解释。

举报调查报告篇5

    一、劳动行政部门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和设立举报接待室。

    二、接受举报人电话举报,应当如实记录(或录音);接到信函举报,应当及时登记;接待举报人当面举报,应由举报人填写举报单并由举报人签名或盖章。对举报人拒签的,应当注明拒签情况。

    三、接受举报人电话举报、口述举报时,应当告知举报人据实举报,并向举报人询问了解被举报人(或单位)的姓名(或名称)、地址和被举报人(或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为的情况。

    四、凡符合规定的举报, 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受理。不符合受理范围的举报,对举报人当面举报和电话举报的,应当告知举报人向有处理权的机关反映;对举报人信函举报的,应当将信函转交有处理权的机关处理。

    五、上级劳动行政部门受理的举报案件,可以委托下级劳动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处理;下级劳动行政部门应当按照上级劳动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调查处理并报告案件处理结果。上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督下级劳动行政部门受理举报。

    六、对举报案件的调查处理,应当从立案之日三十日内结案;情节特别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六十日。

    七、举报人要求告知举报的受理和查处结果的,劳动行政应当通知该举报人。

举报调查报告篇6

一、履行职能,服务人民

1、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当场答复来访人的问题,需要研究后答复的,及时给予答复;收到署实名来信的十日内告知处理情况。

2、方便群众,昼夜受理案件举报。当面举报的,市院举报中心接待室专人接待;电话举报的,请拨打举报电话0510—2722000,所有举报线索有专人负责,严格保密。实名举报人可凭证查询举报情况。

3、奖励实名举报有功人员。实名举报经查属实并经法院判决追究刑事责任的,对举报有功人员采取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奖励。

4、严格依法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平等保护一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自办案件立案后15日内告知申诉人及其他当事人,在调卷后3个月内办结;基层院提请抗诉案件自收到之日起1个月内办结;疑难案件2月内办结。

5、认真执行律师会见规定。直接立案侦查案件,律师提出会见要求后,48小时内安排会见;重大复杂的两人以上犯罪案件(案件除外)5日内安排会见。审查和审判阶段,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待办案单位提审后,安排会见。

二、坚持制度,明确责任

6、继续坚持“检务十公开”制度。通过谋体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扩大对检察工作职权和职能部门主要职责,直接立案侦查范围,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立案标准,侦查和审查阶段办案期限,检察人员办案纪律,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的权利和义务、举报、申诉须知进行等内容的宣传,真正使“十公开”等内容达到“广而告知”。

7、继续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在实行每日接访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每月二、四周周三的检察长接待日制度。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答疑难问题,受理抗诉、控诉和申诉,根据群众来访的不同问题,实行归口处理,定人限时负责接访任务的处理。

8、继续坚持“检察首办责任”制度。接案后,根据检察机关内部法定的职能分工来确定首办部门和首办责任人,形成以检察长为责任领导,职能部门为责任部门,承办人为责任人的三级责任主体。在实施过程中,按照权力与责任相一致和谁承办谁负责到底的原则,确定不同主体及相互间的责任,并向当事人公开承诺负责到底。

9、继续坚持“侦查办案联系卡”制度。侦查部门设立工作联系卡、说明联系电话、举报电话、投诉电话和办案纪律,要求侦查人员在被调查人、证人谈话时,必须出示工作联系卡,以便联系和实施监督。

10、继续坚持“发放权利义务告知书”制度。实行透明化办案,发放犯罪嫌疑人、证人、律师义务告知书,避免办案过程中出现侵权行为。

举报调查报告篇7

一、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初查的概念及意义

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初查,也叫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是指人民检察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6条的规定,对收到的有关职务犯罪案件的控告、检举(举报)线索、自首以及检察机关自己发现的线索,为初步判明犯罪事实是否存在,是否需要立案侦查所进行的专门调查活动。做好初查对于搞好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初查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初查有利于正确区分案件性质,保障立案质量。检察机关所接受的控告、检举线索和自首材料,由于受控告、检举人和自首人本身的文化、法律知识和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提供更多更具体的情况,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失实的,有的真伪相杂鱼目混珠,不一而足,因此需要对所接受的材料进行认真筛选、甄别,这就需要初查去办到。初查的重点在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案件线索逐渐清晰起来,弄清可查重点、找准切入口,为立案和侦查打下良好的基础。

2、做好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初查有利于准确及时查明犯罪事实。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主体多元化特征的日益明显,职务犯罪与经济活动的依存关系将更加密切、更加广泛和更加隐蔽,职务犯罪呈现出与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不同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职务犯罪不仅金额越来越大,犯罪分子职务越来越高,而且作案手段也更加隐蔽和狡诈,反侦查的对抗性也更强。再加之法律对检察机关赋予的侦查手段有限,使得对职务犯罪嫌疑人侦查和审查的办法和手段明显不够,这相应地给初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初查,在不惊动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秘密收集可能构成犯罪的事实和证据而为立案、搜查、拘留、逮捕做好准备,实际上就成为了能否立案、能否突破全案、能否迫使犯罪分子认罪交待犯罪行为的关键,因此做好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初查对查明犯罪事实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而且是非做好不可的。

3、做好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初查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同职务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性。举报人一但向检察机关作出举报,就迫切希望其举报的线索真正得到调查,若迟迟不见动静,无疑将影响群众举报的积极性,最终结果是寒了举报人的心、失信于民。因此,对举报线索应区分轻重缓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初查,对构成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立案侦查,对经过初查可能不构成犯罪的也要给举报人一个“说法”,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相信党和政府,才会信赖检察机关。

4、做好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初查也有利于保护无罪者不受刑事追究,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我国刑事法律与刑事政策的根本任务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通过对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的初查,对不构成犯罪的不予立案,对有意诬告陷害者予以追究,对真正的职务犯罪分子予以惩处,既为惩罚犯罪者提供了依据,而且也给无罪者提供了保护,使无罪者的清白不致受到更大范围的置疑,这既体现了现代法治保护人权的精神,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二、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初查的任务

对职务犯罪案件线索的“初查”,其根本目的是为立案做准备。它的主要任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查管辖范围,弄清是否属于职务犯罪案件。由于检举人、控告人对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权限和管辖范围了解不够,不能判明案件性质,不能确定案件究竟该谁家管辖,难免把不属于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管辖范围的线索提供给检察机关,因而对线索就需要分析和甄别。有的控告、检举往往反映多种犯罪事实,有属于公安管辖的事实,也有检察机关管辖的事实,需要审查和核实,然后才能确定管辖主体,使线索得到查证和依法处理。

2、审查是否有职务犯罪事实存在。控告、检举人的材料经过审查分析之后,还需要进行调查核实。首先要查明职务犯罪的犯罪事实是否存在,其次要弄清究竟是有罪还是无罪,划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3、审查是否属于刑法上应受惩罚的行为。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初查的重心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查清是否有职务犯罪事实;二是这种事实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即犯罪事实和金额是否达到高检院规定的立案标准。所以,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关键在于抓住能否立案这个关键问题,只要具备了立案条件,初查的任务就可初步完成。

三、初查与侦查的区别

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与侦查是两个不同的阶段。初查是立案前的审查,是对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进行审查和调查,而侦查则是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初查是立案的基础,侦查是初查的继续和深入,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初查和侦查的区别体现在:

1、法律根据不同。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是检察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第86条之规定进行的。而侦查是立案后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篇第二章各条规定的内容开展的。

2、要求不同。初查只要求围绕立案条件,审查或调查被举报人、被控告人的部分犯罪事实,为立案提供依据。而侦查的要求是按照法律规定,查清犯罪嫌疑人的全部事实。

3、任务不同。初查主要的任务是查明被举报人、被控告人有无职务犯罪事实,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侦查的主要任务是搜集职务犯罪的各种证据材料,查明和证实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同时也排除对无罪的人涉嫌犯罪的怀疑。

4、方法不同。初查是对掌握的被举报人、被控告人的职务犯罪的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和必要的调查或联合调查,可采取自行调查或委托调查或联合调查的方式进行,以核实其真伪,以查明可否立案。由于初查并未正式立案,因此要求秘密进行。侦查阶段可公秘结合,对犯罪嫌疑人可以采取传讯、拘留,取保候审、逮捕等强制措施,搜查犯罪嫌疑人住宅,扣押、冻结其财物和其孳息等手段。

5、证据的法律效力不同。初查没有纳入刑事诉讼程序,初查的材料只能为决定是否立案提供依据,尚不具有刑事效力,所以初查的材料必须在立案以后以法定程序重新加以固定。侦查阶段,侦查人员所搜集的证据材料,则具有刑事证据的效力,可以作为诉讼证据使用。

6、结果不同。初查结束后,根据初查的情况,对举报线索要得出“立案”或“不立案”两种结果。侦查终结后,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35条规定对案件处理有三种结果,即提起公诉、不起诉、撤销案件。

四、初查的步骤和方法

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总体上把握,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书面审查。初查的依据大多是控告人、检举人所提供的检举犯罪事实或线索的材料,但这些材料往往真伪混杂,在审查的方法上,可采取四种分析判断方法:一是根据案件线索来源,分析举报人与被举报人有无利害关系,判断举报材料的可靠性;二是根据举报线索,分析被举报人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生活情况,判断其是否有职务犯罪的可能性;三是根据举报情况反映的职务犯罪问题所发生的时间、地点、手段、金额、职务等,判断案件线索的可查性;四是根据举报事实,分析判定其职务犯罪的金额可否达到立案标准,是否有法定需要追究的条件,通过分析判断、审查鉴别,减少初查的肓目性。

2、自行调查。对重大举报线索,检察机关要自行调查。自行调查需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迅速及时的原则;二是实事求是的原则;三是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四是保守机密的原则。自行调查工作必须周密部署,秘密进行,在内部要注意选配好人员,注意不要让与被举报人有密切关系的人员,参与初查工作,千万不能暴露调查的目标和调查的措施,以保证自行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委托调查。在审查材料后,发现有职务犯罪事实存在的可能或者有犯罪事实存在,但需要补充调查,而检察机关自行调查确有困难或者不便的,可委托发案单位调查,或者委托检举人补充有关资料;还可以委托税务、审计等行政执法部门利用审计、财务大检查等方式秘密提取有关证据。

4、联合调查。联合调查就是由检察机关与发案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抽调相应的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联合调查应以发案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为主,检察机关主要是做好业务上的指导,主动与对方共同分析材料、研究制定调查方案。

举报调查报告篇8

1988年7月的一天,已退休的邓大姐收听广播并细阅了《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的有关保护检举人权利的报道和评论员文章后,心里久久难以平静。其中,对检举揭发者的安全问题,她想了很多,辗转难眠。于是,她专门给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局和人民日报社编辑部写了一封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局的同志并人民日报社:

今天我听了《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的评论员文章《保护人民检举揭发的权利》及《是事实,不是诬告》的报道,我要赞扬你们做了一件顶呱呱的好事,我很激动,也很感动。可惜,两件报导中都没提到对检举人是如何保护的,他的安全是否有保证,我对此也很关心。希望对检举人安危也给予关照。

此致

敬礼!

读者邓颖超

1988年7月26日

邓大姐收听广播和她信中提及的,是一起轰动全国的群众因揭发官员腐败遭追查的事件。为此,《人民日报》于1988年7月26日刊登新华社记者撰写的题为《是事实,不是诬告》的通讯。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87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局收到一封来信,反映湖南省桑植县林业局局长挪用育林基金17万余元等问题。来信很快被摘登在中办国办局的《群众反映》上,而且为保护来信人只署名“桑植一干部”。此事一经刊出,立刻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批示查办。

3月上旬,由湘西州林业局和桑植县负责人率领的7人调查组,来到桑植林业局进行调查。经过一周的调查,得出“来信反映的五大问题与事实不符,应予全部否定”的结论。调查组向县委汇报后,县委表示“调查实事求是,我们同意”。然而,群众对此纷纷表现出不满和担忧。果然,调查组还未撤走,一股追查“诬告”风就在县林业局内部刮起。

4月中旬,中办国办局和中纪委分别收到来自桑植县林业局及其纪检组的报告。两份报告均要求追查所谓的陷害人的诬告罪并退回检举信。对此,中央的这两个部门根据处理群众来信的原则和所了解到的情况,致函湖南省相关部门“应予制止”。

国家审计署并未轻信州县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于是,一个由湖南省审计局、林业厅、湘西自治州委组成的10人联合审计组来到桑植。尽管调查工作阻力重重,但经过23天的紧张工作,审计组终于弄清了真相:县林业局长等人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林业专项资金不止17万余元,而是30多万元。在上级组织的有力支持下,审计组在调查报告中提出:“桑植县林业局挤占挪用育林基金并非初犯,而是一犯再犯,建议将此问题通报全省”;“县林业局主要领导对林业局所存在的问题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在3月17日情况通报会上向写信人施加压力是错误的”;对此,有关同志“应作出深刻检查,建议根据其态度,给予必要的党纪、政纪处分”。

不久,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发出了通报,并责成湘西州委督促桑植县落实处理。然而,通报发出6个月后,桑植县林业局局长仍未受到任何处分。更有甚者,县政府一位领导还多次在会上表扬该局长“是个好干部”,并说,“对待告状,我们的态度是:不听、不怕、不理”。

此种情况再次引起国务院和湖南省委领导人的注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新华社记者专程深入桑植查访案情,之后发表了《是事实,不是诬告》的通讯,揭露了这起所谓的追查诬告案。《人民日报》在刊登时,还配发了题为《保护人民检举揭发的权利》的评论员文章。

邓大姐从广播里收听相关报道并写出那封信后,人民日报社领导特地去拜访邓大姐,并听取邓大姐的更多指示。邓大姐说,举报人挺身而出,勇敢揭露腐败现象,证明了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们中的一些人却屡遭陷害打击,人身权利受到损害,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一些被举报的权力部门及其负责人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名义,对举报人实施报复,而普通群众的冷漠,又使他们处于异常孤立无援的境遇。举报人得不到保护的现象,损害的不仅仅是某一部门或某一部分人的形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邓大姐说,保护举报人,需要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在一个正常的社会,行使公民的正当权利,不能仅凭个人的勇气。国家在法律、法规方面应该为行使公民权利特别是向丑恶现象作斗争的行为提供畅通的渠道、周到的保护和适当的奖励,鼓励有利于清除腐败的一切行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有理由相信,邪恶永远不会战胜正义,在党的领导下,以我们的社会制度优势、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我们无论是在反腐败方面,还是在举报人保护方面都会做得更好。

不久,《人民日报》将邓大姐的信全文刊出,同时又配发了第二篇评论员文章《两论保护人民检举揭发的权利》。在邓大姐的关心下,在中央领导人的关注下,湖南省委决定彻底查清桑植县林业局的严重问题,桑植县人大也着手就群众反映的有关林业局局长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不久,桑植县林业局长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湖南省委还专门做出了关于保护人民群众检举揭发权利的规定。

上一篇:视力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初中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