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26 13:10:36

视力调查报告

视力调查报告篇1

该报告由现代广告杂志社和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联合。据了解,此次调查是目前对我国传媒公信力的最大规模扫描,涵盖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12个城市,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全国74家主要综合性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凤凰卫视等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凤凰网、雅虎等8家主要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

电视报纸网络占主要份额

调查报告显示,总的媒体生态格局正处于结构性转变之中。一方面在覆盖率上,虽然电视、报纸还有优势,但新媒体增长趋势明显,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杂志、手机这6条媒介渠道受众分化特征明显,各渠道的变化方向不同;另一方面在公信力上,传统渠道的电视、报纸公信力还具有优势,但新媒体公信力上升明显。在绝对公信力上面,电视、报纸居于前两位;在相对公信力上,居于前3位的电视、报纸、网络占据主要份额。此外,市场强势媒体的公信力地位正在明显提升,市场影响力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报告中有关电视的公信力调查显示,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最权威的电视台,在受众群中依然享有较高的公信力,在每个城市均排名第一,大体份额在40%~80%之间,最高的为北京81.0%;十大城市调查发现,央视在不同城市2009年与2012年相对公信力份额趋势基本一致。

报纸公信力呈现地区差异

报告中有关报纸的公信力调查显示,报纸公信力呈现地区差异,在被调查的12个城市中,除广州地区外,都市类报纸在11个城市中的相对公信力最高。广州地区相对公信力最高的是市级党报《广州日报》,其余调查的11个城市分别是北京的《北京晚报》、上海的《新民晚报》、深圳的《南方都市报》、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天津的《今晚报》、重庆的《重庆晨报》、沈阳的《华商晨报》、杭州的《都市快报》、南京的《扬子晚报》和西安的《华商报》。

视力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领导干部 个人事项 权力监督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结果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领导干部向组织如实报告“家事、家产”等个人情况,旨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督促他们廉洁从政。新的《规定》和《办法》延续了近年来中央从严治党、严管干部的大趋势,与以往的类似规定、办法相比,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范更多、更细,对瞒报个人有关事项行为查处更严、更实,领导干部对此应予高度重视。

党和政府对领导干部瞒报个人相关事项的查处日趋严厉,领导干部对向组织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央即颁布实施了《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此后,2006年、2010年,中央又相继颁布实施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只是,由于查处不严、执行不力等原因,有的领导干部对于向组织报告个人“家事、家产”等规定认识不到位,思想有偏差,或心存抵触,或心怀侥幸,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时多漫不经心、敷衍了事,以致报告不实、不新、不到位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反映领导干部“家事、家产”真实情况。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把该类报告视为“随随便便填几张表”而已,以为这样的报表“即使认真填了,也没人认真看”。对此,素有“三玩市长”之称的湖南郴州市原副市长雷渊利在湖南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警示教育大会上忏悔道:“财产申报等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我从来没有执行过。纪委每年春节后登记收受红包礼金情况,我只是象征性地登记一点。”

然而,随着反腐败的深入,近年来中央和地方纪检监察部门对领导干部“瞒报个人有关事项”问题日益重视,查处力度不断增强,且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瞒报个人有关事项”的不良风气。2013年11月,中纪委副书记张军谈及抽查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时指出:“看看报告得实不实,查出来的问题和报告的情况能否反映问题线索。我们主要是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努力地把‘老虎’和‘苍蝇’找出来。”据《人民日报》2014年12月6日的报道称,有关部门直接抽查核实中管干部、省部级后备干部等1550名,各地各单位抽查核实厅局级、县处级领导干部60170名,共有5名拟提拔中管干部、十余名拟提拔厅局级和县处级被考察对象因抽查核实时出现报告不实问题而不予提拔。

同时,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结合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对各级各类“潜伏”的“裸官”进行摸排调查,仅2014年一年,即对近千名在限入性岗位任职,且配偶或子女不愿意放弃移居海外的领导干部进行了岗位调整。2014年到2015年,仅交通运输部就有18人因个人财产瞒报问题而不予考察。2015年6月15日,中纪委在查处国家工商总局原副局长孙鸿志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廖永远严重违纪案件的“”通报中,明确提及二人“严重违反组织纪律,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这是中纪委首次在省部级官员的“”通报明确使用该类表述。紧接着,在江苏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少麟的查处通报中,中纪委罕见地用了8个新表述,其中之一便是“隐瞒个人因私出国(境)情况”。此后,在各类领导干部的查处通报中,“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之类的表述屡见不鲜。2017年4月,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修订出台《规定》和新制定的《办法》答记者问时指出,仅十以来,全国因查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不实等问题被予以暂缓任用、取消提拔或后备干部资格者就高达9100多人,因报告不明等问题遭到查处的更是高达近12.48万人。如上事实表明,中央和地方纪检监察部门在查处瞒报个人有关事项的领导干部上越来越动真格,瞒报个人有关事项越来越成为高风险的事。面对如此高压,各级各类领导干部不可心存侥幸,继续把向组如实报告个人“家事、家产”等规定视同儿戏。

新《规定》和《办法》规定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的范围更

广、内容更具体,领导干部应予高度重视

新《规定》和《办法》既调整或增加了报告事项、报告对象等规定,更强化了抽查核实和核查结果的运用,亮明了惩处瞒报个人有关事项的“底线”和“红线”,反映了党和政府反腐态度之坚决、措施之严厉。

与旧规定相比,新《规定》和《办法》主要有以下变化:在报告对象的范围上,新《规定》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一突出、两调整”。所谓“一突出”,指的是突出党政领导干部。新《规定》指出,凡在党政机关任职的县处级副职及以上干部,都需要向组织如实报告个人事项。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人民团体及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须参照党政机关的标准执行。所谓“两调整”,即是将未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报告对象,调整为领导班子成员及内设管理机构领导人员;将国有企业的报告对象调整为中央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管理人员、省管和市管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成员。与2010年的规定相比,新《规定》以是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为界限,将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分为两类,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处级副职以上人员都要申报;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领导班子成员及内设管理机构领导人员要申报。对于国企,则按央企、省管和市管国企划分,央企的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要申报;省管和市管国企的领导班子成员要申报,未涉及中层管理人员。新《规定》通过这样的合理调整,更充分地体现了分类管理和精准监管的原则。

在报告事项上,更强调与领导干部职权关联密切的“家事、家产”情况的报告。新《规定》所定报告事项虽仍为14项(8项家事和6项家产),但对具体报告事项,或予以适当的补充和完善,或进行必要的合并及调整。家事方面小自因私出境证件,大至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家产方面小自津贴、补贴,大至投资企业、房产等情况,均需向组织如实报告。所及当事人不仅是领导干部本人,而且包含其配偶及共同生活的子女。整体而言,调整后的领导干部报告“家事、家产”等规定可谓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

在报告核查上,增加了抽查核实等规定。新《规定》专门列出5条,对如何核查、如何运用查核结果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同时,《规定》还明确了查核工作机制和纪律。新《规定》肯定了2014年―2015年中组部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随机抽查比例由3%―5%提高到10%,干部任职“凡提必查”其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做法。特别是此次修订《规定》时,一并制定了处理办法,为此后严肃处理领导干部不如实向组织报告“家事、家产”等行为提供了依据。

在违规惩处上,新《规定》对违反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的责任追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领导干部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漏报少报、隐瞒不报或者查核发现有其他违规违纪问题的,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纪律处分,领导干部瞒报个人家事、家产,一旦受到降职处理,两年内不得提拔。此外,新制定的《办法》还规定了认定漏报或者瞒报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区分了漏报、瞒报的具体情形和处理规定,明确了不如实报告的处分影响期(即官员如果因为不如实报告受到处分,这个处分要“背”多久)等。

总之,新《规定》及《办法》扩大了申报范围,细化了申报事项,加大了监管力度,就连领导干部持有的股票代码,也要如实填写,堪称史上最严的领导干部向组织报告“家事、家产”制度。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党和政府规范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的制度越来越严密,问责力度越来越大。领导干部若继续心存侥幸,瞒报、谎报“家事、家产”,恐怕会遭到更严厉的惩处。

落实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意义非凡,不可小视

权力监督理论认为,一项监督制度若要取得良好的监督效果,不仅要保证监督者的独立与强势,而且要确保监督者的知情。如果不了解被监督者,监督者何以监督被监督者?就本质而言,新《规定》本身即是保障监督者了解被监督者情况的基本渠道之一。通过抽查核实,一旦发现报告不实,即可顺藤摸瓜,揪出贪官,惩治贪腐。试想,某位领导如果心底无私、清清白白,何苦要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地瞒报“家事、家产”?遮遮掩掩的背后必定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必定是贪污与腐败的潜伏与蔓延!

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不仅可以惩治腐败,而且可以预防腐败,达成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反腐目标。新《规定》和《办法》扩大报告事项的范围,细化报告事项,扩大抽查核实比例,加大查处力度,必将迫使领导干部不仅不敢瞒报、不能瞒报“家事、家产”,而且会促其时时“自警、自省、自律”,告诫自己“不要腐、不能腐、不必腐”,进而从源头上遏制腐败,防止清官变贪官、“苍蝇”成“老虎”。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建设,对官员尤其是能干的官员而言,不仅是一种监督和约束,而且也是一种可靠的“防疫”与保护。从这个角度而言,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人腐败”现象。

此外,落实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还可根除“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等腐败顽症。扩大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抽查比例、落实“凡提必查”(凡提拔,必查被提拔者报告的“家事、家产”情况的真实性)等规定,是治愈I导干部“带病提拔”“边腐边升”的一剂良药。该类规定激活了现有干部管理体制机制,为权力运行划定不可逾越的“底线”和“红线”,促使领导干部尊重权力、敬畏权力,从而公正地运用权力。

“制度从来不是稻草人”,成败的关键在落实。能否落实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关乎领导干部能否遵纪守法、权力能否良性运行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否。对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党和政府要以敢于“下深水”“闯险滩”的勇气和决心去狠抓落实,决不能让其成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华丽摆设。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逐步扩展向组织报告“家事、家产”的领导干部的范围,让该项制度覆盖更多的国家公职人员。同时,还要不断扩大抽查核实比例,逐步实现报告核查的全覆盖,让一切瞒报、虚报行为无处遁形,让法治的阳光驱散腐败的雾霾,让公民在洁净的空气中自由地呼吸。此外,还应把领导干部“家事、家产”的报告情况在适当的范围内予以渐进式公开,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扎紧制度的笼子,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作者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胡印斌:《扎紧个人事项报告的制度笼子》,《光明日报》,2016年12月8日。

视力调查报告篇3

【关键词】广告信任度;广告监管;权力寻租;“信任度”

前言

“信任度”的定义源自亚里士多德,即“一个信息源无论说什么都会令人相信的能力”,简单说是对信息源信任的量化和评价尺度。广告信任度是消费者对广告信息及其相关制作单位的信任程度,一般包括广告信息信任度、广告代言人信任度、广告产品信任度、广告媒体信任度、广告公司信任度、广告管理信任度等,在实操中往往用“相信”、“不相信”来进行测量。对于广告来说,真实性是它的生命,也是市场经济对广告的客观要求。然而,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出于利益的博弈,广告利益集团为获取其利益,往往使广告失真。失真的广告在消费者反复上当受骗而又得不到有效保护之后会失去其信任,最后导致整个社会信誉的缺失,这会给广告管理部门的形象、广告事业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蒙上阴影。

一、广告信任度状况分析

(一)商业广告的总体信任度分析

中国消费者协会自2006年6月21日至8月18日作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关于“广告公信度”的网上问卷调查活动,经过对12927位网民的调查,“对目前商业广告宣传的总体评价”,回答“很不信任”和“较不信任”的比例分别为46.4%和21.2%。网民对商业广告不信任的比例超过了2/3。

另一项由零点调查公司于2004年8月完成的《中国10城市消费者广告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报告》的研究也表明:不相信广告内容的消费者(56.1%)要比相信广告内容的消费者(38.9%)高出17.2%;如果将“非常相信”、“比较相信”、“不太相信”和“一点都不相信”分别以4分至1分赋值,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度平均仅为2.3分,也就是介于“不太相信”和“比较相信”之间,稍偏于“不太相信”的水平。

两项研究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商业广告的信任度整体较低,而且每况愈下(不信任率由2004年的56.1%提高到2006年的67.6%,两年时间增加了十多个百分点)。虽然两项研究不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调查的范围也有所不同,缺乏足够的可比性,但多少说明了我国商业广告信任度的现状。

(二)广告媒体信任度分析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网络调查显示,当问及网民“哪种媒体上的商业广告最不可信”时,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小广告”的比例最高,为24.6%;其次是“电视”,比例为22.2%;排在第三位的是“网络”,比例为21.1%。

从零点调查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关注度较高的媒体广告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任程度也相对较高。电视广告78.9%,报纸广告54.3%,杂志广告16.3%,网络广告11.1%,路牌广告9.3%,广播广告9.1%。传统媒体广告在赢得受众信任度上占有优势。

比较两项研究,电视广告从最受信任的媒体沦落到最不受信任的媒体,两年反差不可谓不大,这应该与颇具吸引力和欺骗力的电视购物广告在这两年的狂轰烂炸息息相关,看来“躺着吃广告”的电视媒体衰落为时不远了。

(三)广告产品信任度分析

广告产品接受度与信任度一般情况下呈正相关。零点调查公司的研究报告在分析了大量数据后得出结论:比较各类产品广告的受关注程度和受信任程度,已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的成熟行业的产品信息(家电、电脑、手机)获得的信任度较高,而高度垄断行业的产品和服务(金融、通信和教育)的可信度较低;从具体产品来看,手机广告在几乎所有的主要媒体上都属于高接受度的产品,家电产品广告在网络以外的其他媒体上也有较高的接受度,快速消费品广告在电视上播出最容易被目标受众接受,汽车、化妆及护肤品在杂志上进行广告宣传会有更好效果,房地产广告在电视、报纸、广播和路牌等媒体上都具有较好的效果,而金融、教育和旅游服务的广告接受度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服装和珠宝首饰这些目前仍以现场体验为购买决策依据的产品的广告接受度也很低。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网络调查当问及网民“虚假宣传问题最严重的产品或服务领域是什么”时,调查结果显示:回答“医疗”的比例最高,为15.0%;其次为“保健食品”,比例为12.8%;排在第三位的是“药品”,比例为9.9%。回答“美容服务”和“化妆品”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为9.0%和8.0%。这与2006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所查处的违法广告中信任度最差的top3药品广告、医疗服务广告、保健食品广告大同小异。2005年3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保健品广告信任度在上海市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3%的消费者对保健食品广告不相信或者半信半疑,保健品广告的平均信任度处于“不及格”的水平。

(四)广告信任度评价依据

零点调查公司的研究报告调查显示:从消费者对广告是否可信的评价依据来看,广告主本身的信誉是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做广告的企业的信誉”(53%)在各种原因中高居首位,其次则是“登载广告的媒体的可信度”(21.5%),“广告本身的创意水平”(17%)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任评价。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度是广告实现有效沟通的基础,而目前的公信力状况显然使得这一平台仍显单薄。

二、广告信任度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广告监管不力

广告信任度差主要是市场上的问题广告泛滥,使广大消费者对广告失去信心。问题广告泛滥的根本原因在于广告监管不力,而监管不力的主要表现是权力寻租!

权力寻租的一个表现是下达罚款任务(为“公利”)。在许多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没有搞活,政府财政收入较低,但财政正常支出必须要维护,缺口怎样保证?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利用政府的行政执法权进行罚款,且罚款任务较重;完成了罚款任务的执法人员可以获得提成,并有不菲的奖励;广告监管在完成罚款任务中是当仁不让的主力。这样,问题便出现了:在经济越不发达的地区,执法人员越是千方百计要从广告监管中去完成甚至超额罚款任务(广告有无问题都得罚);在任务与利益的刺激下,主管部门的审批放松了,执法人员的执法也放松了,只要能交罚款,广告就可以播!甚至出现“放水养鱼”的局面!交完罚款再播广告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这种执法思路所造成的执

法环境,把执法机构的利益与广告主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两者建立了无协议却又心照不宣的利益联盟,执法权力找到了“潜规则”的利益寻租(如图2所示,实线双箭头为事实的利益关系,虚线双箭头为应该的利益关系,单箭头为管制)。原本是应该保护消费者利益、打破问题广告利益集团利益链条的执法部门,却反过来与广告利益集团建立了事实上的利益关系,消费者的利益还何谈保护?笔者惊叹一个罚款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的执法人员的真心独白:“要完成好罚款任务,得培植广告单位,先把水搅混,才好混水摸鱼”。

图2:广告监管部门与广告利益集团、消费者关系

所以,问题广告利益集团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问题广告,如果能够逃脱监管,则能享有较大的利益;即使被查到了,交点罚款后问题广告还照样可以播(只要负面影响力不大),只是利益少了一点罢了。为回避监管或减少监管处罚,问题广告利益集团在执法人员的“合作”下,利用法律法规的空档,做出了许多应对之策。如有关电视购物“禁播令”发出后,电视购物公司与各电视台的广告合作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电视购物公司不需要向各电视台支付任何广告费用,而是将相关产品电视购物的销售收益按一定比例提成交给电视台,广告栏目演变成了产品知识宣传栏目;这一方面使电视台通过这种形式填补了禁令后的栏目空白,另一方面电视购物公司也因此减少了大量的前期投入而降低了市场风险,广告监管逃避了,两者利益关系也更加紧密了。减少广告监管处罚的事例更是较为普遍,一家地方都市类报纸在刊登违法药品广告被工商部门查处后,为了应付处罚,与广告主很快伪造了一个广告额为1.5万元的合同,即使按违法所得的最高额5倍处罚,也不过罚款7.5万元,而实际上这个广告带给这家报纸的实际收益近80万元。难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网络调查“虚假违法商业广告后最应当追究谁的责任?”回答“媒体”的比例最高,为41.3%;其次是“监管部门”,比例为29.1%,;而且32.6%的网民渴望“停止其广告业务”,这是在最有效处罚措施的问题回答中比例最高的,但事实往往事与愿违。可见,消费者已看到我国广告监管的主体权力寻租问题。

权力寻租的另一个表现是执法人员的腐败(为“私利”)。笔者曾经参加某工商局的有关广告监管执法的培训会,主管副局长在会上要求执法人员要多查一些大案和罚款额度较大的案子,不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没有罚款潜力的案子上,笔者起初还不太理解,后来一位熟悉的执法人员告诉笔者:“大案目标大,透明度高,捞不到多少油水,小案可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才使笔者恍然大悟,执法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在透明度低的小案上为私利和人情寻租了!

三、加强广告监管的措施

经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提高广告公信度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管制的作用才可能实现,而政府管制又容易发生权力寻租。因此,要解决这一难题,还得从防止权力寻租,加强广告监管做起。

(一)改变广告监管执法观念,加强广告监管的监管

广告监管执法观念要从“以打为主,打防结合”转变到“以防为主,防打结合”上来。执法不能制定罚款任务,为罚款而罚款;要认识到罚款只是手段,保护消费者权益、停止问题广告才是目的;发现问题广告首要的做法是停止,并建立问题广告公示制度,避免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而且绝不能再放行;罚款只是起警示作用,要罚得有侥幸心理的问题广告主倾家荡产,而不是培植罚款源。执法要打破“潜规则”的利益链条,防止权力寻租,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让问题广告没有任何保护伞和繁衍土壤,使问题广告无处可遁。对广告监管的执法要建立完备的监管制度与体系,制度上确保不发生权力寻租,监管中管制权力寻租,最大程度防止权力寻租的发生;建立监管执法问责制和淘汰制,对损害消费者利益肥部门或个人利益的执法要问责并予以处罚,切切实实做到执法为民。

(二)构建四方联动监管的系统工程

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广告监管权力分化,把隶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广告协会剥离出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只负责问题广告的查处,广告审查的任务交由第三方组织的广告行业协会。收回有着密切利益关系的广告媒介的广告审查权,保留新闻机构(广告媒介)的舆论监督权,建立消费者监督举报机制。构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广告行业协会、新闻机构、消费者四方联动的广告监管系统工程,分权分治,各负其责。

(三)建立广告监测中心,实施问题广告举报网络化

设立广告监测中心,对电视、报纸及各种媒体的广告进行全面的跟踪和监控;定期对广告进行抽查和市场巡查;从社会各界聘请广告监督员,对问题广告实施监督,实施监督奖励制度;充分发挥12315的作用,开发“短信监督热线”,消费者只要把申诉举报内容编辑成手机短信发送到热线,即完成了消费者申诉举报。广泛发动群众,形成举报网络,有力打击问题广告。

(四)以“数字工商”为基础,实现广告监管的动态管理

利用“数字工商”建设的良好基础,通过及时整合消费者申诉举报、执法检查、广告抽查、案件查处等途径获得的信息以及消费者协会、广告行业协会、新闻机构提供的问题广告信息,分门别类,综合分析,形成广告监管信息网络,实现对广告的及时、动态监管。同时该网络给各广告主留有接口,实现网络审查备案;与广告监测中心结合,工商部门就可实现对广告进行“足不出户”的网上监管。对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广告经营者依法处罚,录入“不良行为警示记录系统”,向社会公示,促进广告主规范广告经营行为,为消费者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佑.广告:和谐更可信.中国经营报[N].2005-5-29.

[2]央视315晚会.假戏真做“藏秘排油”减肥茶.2007.3.15.

[3]每周质量报告.2006年度广告信任度排行榜,2007.3.19

视力调查报告篇4

调研报告格式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 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克服四种问题:

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作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调研报告范文

一、目前街道人大工作的基本情况

经过这次调查,总体上看,我区各街道人大都能以法律赋予的职权为依据,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结合本街道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开展人大工作,比较好地履行了法律赋予的职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做好街道人大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的一条重要政治原则。在工作中街道人大都能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主动接受党委的领导,凡是街道人大以及人大代表的重要活动,都事先向党委请示汇报,取得党委的同意和支持;同时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能及时向党委汇报,取得帮助和支持。大部分街道

人大主席或副主席都能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和自主开展工作的关系。通过请示汇报,沟通协商,取得了党委的大力支持,街道人大工作能够在党委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地进行。

2、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履行监督职能。经济建设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我街道人大工作来看,都能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抓,围绕本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调查视察,开展监督检查,提出意见建议。

3、依照法律规定,适时开展调查视察活动。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和政府的重点工作,对带有全局性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视察是我街道人大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在调查视察活动中,街道人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政府加以解决,确保了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社区的贯彻实施,维护了社区居民的稳定。

4、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者。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是对每一名代表的要求。目前,街道人大通过走访联系代表,督办代表意见,支持代表行使职权,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等方式,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了解到,尽管街道人大能积极行使监督职能,但由于一系列的原因,使监督的效果不够理想。首先,代表

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街道人大一年一度的人代会还算正常,在人代会上,代表们能就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促进政府改进工作。但会后代表各奔东西,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做某些具体工作,实施人大监督就无从谈起。

三、加强人大工作的几点建议

1、正确处理好人大与党委、政府的关系

人大、党委、政府是权力系统中的三个中心,只有三者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各自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一方面党委要把人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人大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党委应充分尊重人大的法律地位。政府要树立法制意识,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做到人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必须主动报请人大审议、批准。另一方面人大在工作中要与党委、政府多沟通,各项工作尽可能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

2、上级人大应加强对下级人大的监督与指导

上级人大由于地位的特殊性,加强对下级人大工作的监督指导,能给街道人大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区人大的重视和支持,能使街道人大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使街道人大在开展工作时,能放开手脚。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街道人大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街道人大干部的编制、职级、待遇、提拔、使用及人大的办公条件等问题,区

级以上人大可向同级党委政府提出建议,督促加以明确、落实。这样,可使在街道人大工作的同志感到不低人一等,安心于街道人大工作。

3、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街道人大的影响

视力调查报告篇5

“我心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征文人大加强对计划的审查监督 加强对计划的审查监督,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本届县人大常委会两年来,特别注重做好对计划审查监督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在监督实效上下功夫。提前介入,认真搞好初审工作。计划初步编制后,县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和财经工委的同志深入到政府有关经济部门、乡镇、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在人代会审查之前提出意见和建议。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较好。如在初审2004年计划草案时,针对我县国有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居高不下,下岗职工再就业形势严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工业,提高工业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努力增加就业,实现当年新增就业人口与新增就业岗位大体持平等建议。定期了解计划执行情况。计划审批后,必须坚决按批准的计划执行。县人大常委会每半年要听取一次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并请县级相关经济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会后,人大办公室将审议意见加以综合整理,以《工作简报》的形式,送发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加强对计划执行的监督。针对影响计划执行的关键因素,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我县是个工业弱县,财政穷县,要想从根本上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必须抓住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今年8-9月,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广泛深入到工业企业,对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整治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理顺工业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对中近期工业项目的论证、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等建议,这些意见引起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组织代表视察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是完成计划的重要因素,也是计划执行中的重要内容。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组织部分市、县两级人大代表视察一批在建的重大项目。如2003年,组织代表视察了新县城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有力地推动了深井取水及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度,加强了对重大工程建设的监督。明确《计划报告》的定位。针对部分人大代表对是不是要在人代会上作《计划报告》提出质疑的现象,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多次与计划部门联系,共同商讨,指出政府每年向人代会作计划报告是宪法明确规定的,计划报告还是要作,但要找准《计划报告》的定位,在体例、内容、表述方式上搞好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衔接,要求《计划报告》的语言表述与《政府工作报告》尽可能避免雷同,错开表述角度,《政府工作报告》侧重讲“工作”,《计划报告》侧重讲“结果”。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要求,计划部门对2004年的计划报告相应作了一些改革,在人代会上得到了多数代表的肯定。 

视力调查报告篇6

提前介入,认真搞好初审工作。计划初步编制后,县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和财经工委的同志深入到政府有关经济部门、乡镇、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在人代会审查之前提出意见和建议。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较好。如在初审2004年计划草案时,针对我县国有企业亏损面、亏损额居高不下,下岗职工再就业形势严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工业,提高工业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努力增加就业,实现当年新增就业人口与新增就业岗位大体持平等建议。

定期了解计划执行情况。计划审批后,必须坚决按批准的计划执行。县人大常委会每半年要听取一次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并请县级相关经济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会后,人大办公室将审议意见加以综合整理,以《工作简报》的形式,送发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加强对计划执行的监督。

针对影响计划执行的关键因素,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我县是个工业弱县,财政穷县,要想从根本上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必须抓住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今年8-9月,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查组,广泛深入到工业企业,对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整治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理顺工业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对中近期工业项目的论证、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等建议,这些意见引起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版权所有

组织代表视察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项目是完成计划的重要因素,也是计划执行中的重要内容。县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组织部分市、县两级人大代表视察一批在建的重大项目。如2003年,组织代表视察了新县城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有力地推动了深井取水及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度,加强了对重大工程建设的监督。

视力调查报告篇7

一、对中央及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决策政策实行专项督查汇报制度

(一)对中央和省委、市委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决定和决策,尤其是各级常委会议精神,市委督查室要组织人力定期搜集整理,特别是针对其中具体事宜、要求近期完成的具体工作,及时汇总,呈报市委学习贯彻。

(二)对上级决策政策,尤其是市委安排或市委书记批示要求督办的上级决策政策,督查室要尽快立项,制定督查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工作任务、督查时间、地点、要求,组织开展专项督查活动,确保上级决策政策在基层全面贯彻落实。

(三)责任单位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政策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不能自行解决或及时、全面贯彻时,要迅速报告市委督查室,督查室视情况及时研究制定对策或方案,提请市委通过有关会议研究解决。

(四)责任单位要将贯彻落实上级决策政策情况及时汇总,并书面上报市委,同时报市委督查室备查;对上级明确要求限期上报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室要及时安排部署专项督查活动,协同责任单位强化落实,以市委名义及时汇总上报落实情况。

(五)对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政策中责任单位或相关单位安排不及时、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上报材料不及时,甚至造成不良影响的,视为慢作为或不作为,要逐级追究相关单位、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对市委重点工作实行每月督查通报制度

(一)对常委会研究确定的重点工作安排,市委督查室牵头组织督查组进行督促检查,按照过程督查与结果督查相结合,以过程督查为主的要求,重点对该项重点工作的责任单位在制定方案、安排部署、措施落实、结果反馈等环节进行督查。

(二)督查组对各项重点工作坚持每月跟踪督查三次以上,督查方式以电话询问、查阅资料、现场检查、明察暗访、专题汇报、媒体跟踪等为主,并根据每次督查事项的不同,将督查情况分别向市委书记、副书记或常委汇报。

(三)每月底,督查室负责将每次督查情况进行系统汇总总结,向市委常委会作详细汇报,重点汇报亮点、难点和问题,提出工作建议;根据常委会审核、评判情况,以督查室名义向各乡镇、市直各部门下发《督查通报》。

(四)督查组在督查过程中要对照安排表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并协助解决,督促落实;若因特殊原因,导致计划工作不能按时、全面完成时,要及时向市委汇报。

(五)把市委重点工作安排落实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对通报中存在问题的责任单位,或者在落实过程中因措施不力、推诿扯皮、工作失误而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责令责任人向市委作专题汇报,并结合相关要求严肃处理,追究相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三、对市委文件、决策实行限期督办销账制度

(一)对市委常委会作出的各项决策、市委文件、市委其他重要会议决定事项,实行限期督办销账制度。由市委督查室或办公室参会主任制定督查计划,按计划逐项逐条限期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决策、决定全面落实到位。

(二)对市委文件,市委督查室要认真学习,吃透精神实质,明确和梳理需要落实的具体工作,逐一整理后纳入督查计划,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结果。

(三)属于短期内要求完成的事项,市委督查室要将督办情况每周向市委领导反馈汇报一次,属于长期内要求解决完成的事项,每半月反馈汇报一次。对已经解决落实的工作,及时销账,并登记备案。

(四)对工作落实中责任主体不明确、任务不具体、时间要求不明确等问题,要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报市委领导审核后付诸督查落实;对因责任单位措施不力、效率不高、敷衍应付,没有按规定期限、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要通报责任单位、责任人限期研究解决;对因主观原因、工作失误导致落实不力的,要及时汇报市委分管常委,督促其进行二次落实,并将相关情况记录在案,以备年终考核参考。

四、对热点难点问题实行联席会议现场协调督办制度

(一)对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和意见建议办理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全市重点矛盾纠纷、问题,以及群众关注的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突出问题,市委督查室要根据相关单位反映的情况,向市委督查协调领导小组汇报,并及时制定督查方案,实行跟踪督查落实。

(二)依据市委督查协调领导小组审定的督查方案,组织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或现场办公会议,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督查室要始终参与,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会议记录,依据会议精神跟踪落实。

(三)对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的关于各项具体工作、具体问题解决办法或方案,督查室要根据确定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其完成或解决时限和要求,逐一督促落实;对落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直接向领导小组汇报。

(四)若因特殊原因致使疑难问题不能按既定方案付诸落实,领导小组要重新召开会议研究,通过其他途径解决;若经多次落实仍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可由督查室整理相关情况,经领导小组审核后,向市委常委会或上级交办部门进行专题汇报。

五、对专项批示指示件实行限期督办通报制度

(一)对市委领导的批示件,由市委办机要秘书及时登记,交督查室催办督办。其中:对批转其他市级领导的批示转办件,在当天登记后,及时转交给相对应的责任市级领导所在办公室或领导本人协调办理;对批转基层乡镇或部门单位的批示件,视具体情况,填发书面《督办通知》,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办结期限和具体要求,限期督促落实。

(二)转办件一般情况下半月跟踪询问落实办理情况,月底汇总,及时报告市委交办领导;下发《督办通知》的批示件,一般要求半月办理完成,并以责任单位正式文件书面向督查室汇报办理情况,由督查室每半月集中统一向交办市委领导汇报办结情况;急件要在5日内迅速反馈办理结果。

(三)领导批办件批到哪一级、哪一个部门,即由那一级、那一个部门负责承办、落实,并及时写出查结报告。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办理的督查事项,由牵头部门负责报告。查结报告基本要求是:一事一文,采用专题报告形式,如实反映调查处理和解决落实结果;文字简练准确,过程从略;要经承办单位有关领导审签,承办单位盖公章后上报。对批示件,在办理办结的同时,通过电话、书面、面谈等形式,及时将处理原则、过程和结果反馈给当事人。

(四)批示、交办事项由督查部门负责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查办工作质量。审核办理结果主要看:事实是否查清,问题是否解决,任务是否落实,结论是否准确,处理是否符合政策和法律规定,文书格式是否规范等。对不符合批办要求的,不予销帐,并提出整改意见,责成承办单位重新办理,直至圆满办结。

(五)领导批示件办结情况在汇总时分为办结、正在办理、未办结三种,确因客观原因、不可抗力原因、不符合政策等原因而不能办理,需要给者解释答复的,也可视为办结;正在办理的,一般属于暂时不能办结,但要拿出合理解决方案,分期逐步落实,有待继续跟踪督促落实,并给者反馈答复;责任单位不重视,没有采取措施,没有认真研究,或推诿扯皮,导致问题不解决的,视为未办结,要责令其继续办理落实,对责任单位、责任人,以慢作为或不作为记载,责令其向市委领导专题汇报。

(六)所有批示件办结情况每半年以正式文件向全市通报一次,并将其纳入年终目标责任书中“市委交办工作”进行考核。对领导指示、批示件办理中产生的原件、批示件、督查通知、催办通知、处理方案、办结汇报、反馈意见、汇报批示件等一系列公文材料,按照“一事一档”的要求,及时整理归档,登记销账,以备核查。

(七)对市委领导在召开会议、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时以口头形式交办的事情,或要求解决的问题,在场办公室工作人员要认真记录,及时办理;若一时办理不了的,在登记的同时,提出督办计划,跟踪督促落实,并将办理情况及时汇报交办领导;对有难度、一时难以办结的,可以交督查室列入专项督办件督办。

六、督查活动申报审批

(一)全市重要督查活动实行申报审批制度,由督查室具体协调审批。需要专项督查的工作,由责任单位至少提前一周向督查室交书面督查方案和报告,督查室综合统筹全市工作情况,并报告相关市委领导,确需开展督查的,予以批准;不需要或暂时不能开展督查活动的,不予批准。

(二)所有督查活动坚持集中统一、能并则并、轻车简从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对基层正常工作的干扰,减少对基层的负担。督查方案要切合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推动重点难点工作的落实;督查组成员要提前进行责任分工,明确具体工作,提高督查效能;督查期间,禁止大吃大喝、收受纪念品,尽可能减少随从人员和车辆,努力做到不扰民。

(三)督查活动结束后,要由随从记者及时整理相关资料,根据要求宣传报道;同时,按照方案要求,由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及时汇总情况,形成书面督查汇报。所有督查活动总结或汇报,要及时报市委、政府,并报督查室备存。

(四)对不履行督查申报审批手续的市直部门督查活动,视为违纪行为,由责任单位向市委作书面检查,并在有关会议上进行通报批评。

七、专题督查调研目标责任考核

(一)坚持督查活动与调研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在督查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督查活动之后形成的总结或报告,仔细加工整理,提炼出具有敦煌特色的经验、特点或问题、对策,及时编发成《督查专报》,报上级督查部门,送市级四大班子领导参阅。

(二)实行督查调研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各乡镇每年至少形成6篇以上督查报告,各部门每年至少形成4篇以上督查报告,要按均衡进度上报督查室、政策研究室。对完不成任务的,年底考核时扣去相应分值,并通报批评。

(三)督查报告要坚持务实创新的原则,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层次总结,既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又能提出对策;要确定有相当水平、有一定阅历、经验丰富的人员撰写,切实提高报告质量。

(四)对基层上报的有质量的督查调研报告,督查室要及时提交市委决策层,所反映问题或所提建议引起各界重视或被市委采纳的,对相关人员,通过不同方式给予嘉奖和鼓励。

八、部门督查联系点

(一)在部分党政综合部门建立督查联系点,由一名主要领导担任市委兼职督查员,适时履行市委督查职能,对市委督查室负责。主要任务是配合督查室开展相关督查活动,也可以根据要求开展明查暗访活动。

(二)督查联系点要带头完成督查调研报告任务,及时向督查室报告职能范围内各项工作,尤其是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安排专门人力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开展督查调研活动。

视力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 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法理考察;司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 D917.3[文献标识码] A

一、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制度的法理考察

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制度(以下简称社会调查制度),又称为判决前调查制度或人格调查制度,是指在法院判决前,由专门机构对被告人的个人情况、家庭环境、犯罪背景等进行专门调查分析,并对其人身危险性进行系统评估后,将调查评估报告提交法院,供法院在量刑时参考的制度。社会调查制度因其有利于达成量刑的科学化、合理化和准确化,促进刑罚效益的最优实现,而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理中被赋予特殊的关注,目前已成为各国少年刑事法中的通行制度。

社会调查制度以刑罚个别化原则为理论基础,该理论由龙勃罗梭、菲利、李斯特等为代表的刑事实证学派提出。现代刑罚个别化原则的要义在于:刑罚轻重不仅取决于犯罪人所犯罪行的大小,而且应充分考虑其人身危险性。但一个人的人身危险性不像犯罪罪行那样易于把握,为避免量刑的偏颇,必须以一定的方式、手段准确地加以测定,而通过审判前社会调查所获得的犯罪人的人格特征正是其人身危险性的表征。因此,社会调查制度是获知犯罪人人身危险性,进而实现刑罚个别化的重要途径。

随着刑罚个别化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调查制度日益受到各国重视。美国、德国、日本、比利时等国均已实行这一制度,尤其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往往以对犯罪人进行社会调查作为审判的基础。未成年人身体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与此对应的是心理发展往往相对滞后,不能与生理发展完全同步。这种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未成年人抵抗外部世界的干扰能力相当脆弱,一旦在家庭破裂,教育不当,受到不良朋友或黄赌毒等外界因素影响下,容易做出游离于社会规范的出格行为,甚至违法犯罪。如果不考虑未成年人的人格因素,而机械地依据犯罪事实施以刑罚,将可能使某些因偶发因素而犯罪的青少年被司法的草率断送一生。因此,司法机关对待未成年犯罪人应尽可能通过社会调查方式,以广泛的视角审视区别不同的犯罪人格,在刑罚个别化原则的指引下,准确定罪量刑,从而实现刑罚的个别预防功能。

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无关于社会调查制度的规定,但这一做法却与现行刑事法所蕴含的某些法律精神相契合。我国刑法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有法学家认为,该条文虽被称为罪行相适应原则,但已与刑事古典学派所主张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有着重大区别,其中已涵盖了刑罚个别化的内容。根据这一规定,刑罚的轻重不仅应当与所犯罪行,即已然的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相适应;而且应当与承担的刑事责任,即未然的犯罪的可能性(人身危险性)相适应。[1]因此,作为人身危险性表征的犯罪人个人情况及其人格特征,当然的包含于“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之中。只是由于我国法律并未将相关调查程序作为刑罚适用的前置程序,造成法院量刑时往往囿于考察犯罪人罪行的轻重,而忽视对其个人情况及人格特征的了解与考量。1985年通过(我国于1991年加入)的《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简称《北京规则》)则为我国构建未成年被告人社会调查制度提供了国际法层面的依据。《北京规则》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所有案件除涉及轻微违法行为的案件外,在主管当局作出判决前的最后处理之前,应对少年生活的背景和环境,或犯罪的案件进行适当的调查,以使主管当局对案件作出明智的判决。”而2001年4月12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可以分别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实施被指控犯罪前后的表现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制作书面材料提交合议庭。必要时,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关社会团体组织就上述情况进行调查或者自行进行调查。”该规定为我国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中设立社会调查制度提供了直接的司法依据。

二、设立社会调查制度的意义

近年来,人民法院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规范的指引下,针对未成年犯罪人主观恶性与人身危险性小,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特征,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的有效模式,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此背景下,社会调查制度的设立至少在以下方面显现出其积极意义:

(一)宣示司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主体性特征的关注以及教育、保护的刑事政策导向

对未成年被告人实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既表明司法部门在处置未成年人犯罪时,从以犯罪行为为本位转化为以犯罪行为与主体特征并重,进而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征、成长环境与条件、犯罪诱因等因素着手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矫正和治疗的积极态度,同时也进一步向社会阐明司法机关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置、以诚恳的态度教育、以务实的措施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力求维护和体现司法公正的决心。

(二)有利于实现刑事司法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目的

社会调查由熟悉社会工作和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社会组织成员担当,相对独立于各方当事人,其本身具有的工作经历和在刑事诉讼中独特的地位,造就其与众不同的亲合力,容易与未成年被告人沟通,获得他们的信任,进而在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对未成年人予以引导、教育、感化,达到挽救未成年被告人的目的。

(三)体现了刑罚个别化理念,是法治文明进步的标志

不同的犯罪人,由于其主观恶性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其人身危险性也不相同,这直接影响到对其适用何种量度的刑罚才足以实现个别预防的效能。法治发达国家的司法经验表明,将对犯罪人个体情况的调查作为法官裁量刑罚的参考,为有区别地采取灵活的刑罚措施,实现刑罚目的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一制度不仅符合法治发展的非犯罪化、轻型化和非监禁化的趋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更大范围、更长远角度解决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态势。

(四)体现了司法民主的精神,有利于维护司法的公正

调查员以诉讼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是人民参与司法的具体体现,是司法民主的实现方式之一。这一制度不仅可以弥补人民法院因客观条件的制约所导致的审判视野的局限、社会监督不足等缺陷,更可在法院与未成年被告人及社会之间建立某种渠道,实现监督和反馈司法公正的效果,提升司法的公信力。

(五)体现了在追求司法公正的同时,兼顾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的精神

随着未成年人犯罪数量逐渐增多,人民法院本已较为紧张的司法资源更显捉襟见肘。法官有限的精力不仅要投入日渐繁重的案件审判,还要介入繁冗的社会调查当中,往往导致顾此失彼,难以实现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目的。社会调查制度引入专业人员调查,使法官得以从社会调查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于案件审判,实现了法官的中立公正,提高了司法效率。

三、社会调查制度的构想与江苏的实践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规定》为社会调查制度的设立提供了司法依据,但其仅是原则规定,在诉讼法层面并没有配套以具体的程序制度来贯彻和保障。所以实践中在社会调查开展与否,社会调查承担的主体、调查的内容、运作程序等具体操作问题上均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需要建立配套制度加以规范。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吸收已有成熟经验,结合部分基层法院的试点实践,会同有关部门于2006年10月1日出台了《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审前调查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社会调查的主体、职责、调查的内容、方法、程序等作出详细规定,经过一段时期的试行,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一)社会调查的主体

社会调查主体的确定是制度设计的核心问题。根据社会调查的性质,调查主体的确定应具备三项条件:一是必须中立。二是必须专业。三是必须敬业。

《若干规定》第二十一条暗含了四类调查主体,即公诉人、辩护人、法院委托的社会团体组织的人员或其他社会工作者(如团委、工会、妇联、机关工委、基层司法助理员、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以及少年法庭的法官。以往江苏各地做法不一,四类主体均有尝试,有的基层法院还成立专门的社会调查员办公室,聘请固定的社会调查员专司对未成年被告人的社会背景调查。公允地评价,上述调查主体确为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客观分析,各自又均有弊端:由于各自身份及思维习惯的不同,律师的调查可能更关注有利于未成年被告人的材料收集,而忽略对其不利的因素;公诉人的调查则可能偏重于收集不利于未成年被告人的材料,而忽略对其有利的因素;法官调查的视角比较中立、全面,但法官精力有限,且自查自判又有违法官中立超脱的地位,给人以“先入为主”之嫌;委托社会团体组织调查,可能会因承担调查任务的人员主业工作繁忙,经常换人等客观因素而无法保证调查的质量和时效;聘请专职社会调查员效果虽好,但需一定经费和办公场所作保障,使得大多数基层法院力有不逮。因此,我们在积极实施社会调查工作的同时,一直在探索寻找更为合适的调查主体。

(二)调查主体的地位及职责范围

从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规定》来看,调查人员是接受法院委托,从事特定任务的主体。其由于受法院委托从事专项调查而介入诉讼,故有别于证人;而其从事事项与审判相关联,关涉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刑罚处置,故需要其参与庭审,接受质询。据此,我们将其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诉讼参与人对待,赋予其类似于鉴定人的诉讼地位,并在法庭调查结束后设置独立的听审程序,由调查员出庭宣读调查评价报告,并接受控辩审各方的询问。此外从效果出发,还安排调查员参与合议庭组织的对未成年被告人的庭审教育。

关于调查主体的职责范围,即接受人民法院委托,通过开展独立的调查,就其获取的未成年被告人家庭背景、个性特点、以往表现等关涉量刑的事实提出书面意见,作为法院量刑时的参考,并协助人民法院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具体包括:社会调查、制作书面报告、出庭宣读报告并接受质询、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庭审教育、对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人进行监督教育挽救等延伸工作。

(三)社会调查的内容、对象和方式

与审理成年人犯罪案件相比,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更注重于对被告人个体情况的调查。即以未成年被告人为中心,对其身心状况及周围人员、环境等作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评估,力求深入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全面、具体、客观反映其真实面貌。我们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规定》的精神,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在《实施办法》中将以下六项内容列为基本调查项目:“家庭背景”项目、“个性特点”项目、“案件情况”项目、“自我认识”项目、“帮教条件”项目、“综合评价意见”项目。

基于社会调查的内容有别于查明犯罪事实是否存在的刑事侦查活动,其调查对象不能仅局限于与案件有直接关系的同伙、受害人及证人,而应将范围扩展到与其生活、学习、工作相关的人员,包括家长、老师、同学、同事、领导、邻居等。因此我们对调查对象尽可能广泛地加以罗列,具体包括未成年被告人及其监护人、就读学校(工作单位)、同学(同事)、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属,社区组织、社区居民、被告人户籍地(经常居住地)派出所等。由于调查内容多,涉及人员广,社会调查通常由调查人员直接到未成年被告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场所以及其他关系地,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采取谈话、观察、电话、书信、委托等多种方式进行,必要时各种方法可以交叉配合使用。调查的内容应当形成书面笔录,并加以整理分析,以使内容完整、准确、详实。

(四)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社会调查内容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全部调查活动和调查结论的载体。它反映未成年被告人的基本情况,揭示犯罪的原因和条件,发现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被告人的“感化点”,为人民法院准确适用刑罚提供依据。因此,对调查报告应有较为严格的要求。首先,调查报告应规范。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调查报告应固定为统一规范的格式,这不仅因为报告在性质上是一种法律文件,应以规范的形式彰显其法律效力,而且规范的报告形式利于调查人准确制作,避免疏漏,同时便于法院正确参考适用。调查报告的规范化包括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形式上可采用表格式或分段叙述式,内容上应将调查项目编列为数个较为统一的栏目,并保证其详略得当,遣词准确,分析合理,避免空泛或不恰当的描述。实践中,我们设计了统一格式的《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审前调查表》,并针对六项基本调查内容设计了21个项目116个选项供调查人员选用,避免了制度施行初期因调查人员经验不足或能力的差异而可能造成的报告内容混乱与疏漏。其次,调查报告应客观、真实。调查报告将在法庭宣读出示,其客观真实性受到未成年被告人、监护人、公诉人、辩护人、法官等多方质询,如果其中存在不实之处,不仅影响到法庭对未成年被告人刑罚裁量的公正性、准确性,而且会打击未成年被告人对司法制度和社会的信任,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要求调查人员以公允的态度,通过细致周到的工作,确保报告的客观真实。第三,调查报告的制作应根据案件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不同类型的案件,其犯罪诱因必然有所差异,与之相对应的法庭教育的切入点也就不同,所开展的社会调查及报告制作同样应具有针对性。以盗窃案件与案件为例,前者应侧重于未成年人消费、金钱观念的变化、交友情况等进行调查,后者则应侧重于未成年人行心理、家庭、学校性教育方面的调查。

(五)社会调查的工作程序及监督制约机制

1.启动程序。人民法院受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后,应向承担社会调查的机构发出委托调查函,并提供书副本,调查机构应及时指定所属调查人员进行调查。根据目前江苏省社区矫正机构的人员配备情况,我们在《实施办法》中对受调查的未成年被告人范围作了限定:“未成年被告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在本省各市辖区内,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具有管制、缓刑条件的”。

2.调查程序。调查人员应于收到委托调查函后的一定期限内通过走访未成年被告人的关系人,收集调查资料并制作完成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实施办法》针对适用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案件,分别规定了五个和七个工作日的调查时限。为了强化社区矫正机构的内部把关机制,《实施办法》规定调查人员完成报告后,应先提交所属县(市、区)级社区矫正机构,由其初步审核并签署意见后再移交人民法院。此外,我们考虑到目前调查人员进入羁押场所对诉讼中的在押未成年被告人进行调查尚无法律依据,所以规定当调查人员不便到看守所调查时,调查报告中与案件有关的情况由法官及时提供。

3.审查程序。人民法院对调查报告进行质询的,调查人员应在法庭调查结束后出庭宣读调查报告,并接受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质询,最终由人民法院在依据事实和法律的基础上,参考调查报告决定对未成年被告人的量刑。《实施办法》中关于此节的具体流程、环节,前文中已作介绍,不再赘述。

我们注意到,学者们在充分肯定社会调查制度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屡屡表达出对确保调查公正性,防范虚假报告的关注。为了保障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防止社会调查不公正,我们在《实施办法》中规定了一系列监督制约措施:(1)检察机关全程监督制度,明确检察机关应当对调查工作实施全程法律监督;(2)两人调查制度,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必须指派二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以确保调查过程的公正;(3)两级把关制度,调查报告需经乡镇(街道)及县(市、区)两级社区矫正机构审核后方能提交人民法院;(4)回避制度,调查人员与未成年被告人之间存在亲属或其他利害关系时,应自行回避;当其在庭审中被申请回避时,由合议庭或独任审判员决定是否采纳其调查报告;(5)法庭审查和复核制度,调查报告一般需经庭审质证后才能作为量刑的参考;各方对调查报告发生较大争议时,法庭有权作出复核的决定;(6)保密制度,调查人员不得泄露在开展调查、参与诉讼中获取的案情及未成年人隐私等信息。

四、完善社会调查制度的思考

社会调查制度作为我国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领域中的一项有益探索,已为近年来的司法实践证明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它拓宽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视野,探索出一条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新途径,体现了现代司法的人性化理念。但由于该项制度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现行法律体系尚未为其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和准备,诸多问题还需通过立法加以明确。

(一)明确调查主体的法律地位

调查主体的法律地位关系到其在刑事诉讼中的身份、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涉及其履行职务时的职权保障,决定其制作的调查报告的属性,影响其调查职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应尽快从立法层面明确界定调查主体的法律地位,赋予调查人员等同于鉴定人的诉讼参与人身份,以使调查人员能以正当的名份参加庭审,独立自主地提出调查报告并接受各方质证。结合调查人员参与法庭教育的职能,还应为其在法庭上设立专门席位,以显现其特殊的地位,保障其更好地履行职责。

(二)确立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

调查报告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审判中的积极价值得到了司法实践的充分验证,并获得学术界普遍认同,我们没有理由再让其因性质归属的争论而备受争议。立法上应在明确调查主体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尽快将调查报告纳入证据范畴,以彻底化解认识上的分歧,同时保证所有调查报告都能经历庭审质证过程的检验而确保客观公正。

(三)提前启动社会调查程序

我国刑事诉讼法给予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普通程序为一个半月、简易程序为二十日,因此各地规定社会调查的时限普遍不超过十天,而社会调查必须通过走访众多单位和人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才能出具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如此短的时限难以保证调查质量。因此,有必要将社会调查的启动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这样不仅能为调查的质量提供时间上的保障,而且能为侦查机关是否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适用强制措施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

(四)扩大社会调查的案件范围

目前因客观条件所限,社会调查尚未普及到所有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往往仅限于犯罪事实较轻,具备管制、缓刑条件的案件。这不仅大大限制了社会调查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对于那些不具备管制、缓刑条件案件中的未成年被告人无疑也是不公正的。因此,在条件成熟后应将社会调查的案件范围扩大到所有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使这一制度的有益价值惠及所有未成年被告人,实现司法的公平。

(五)建立严格的制裁措施

根据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实践中对于调查人员在调查工作中的失职、违规行为尚无相应的制裁措施。应当看到社会调查主要在社区环境进行,调查人员往往是基层社会工作者,与社区群众交往密切,而调查对象又或多或少与被调查人存在某种关系,在没有严格约束的情况下,难以保证调查报告客观公正。应尽快在相关规定中设立严格的制裁措施,对于调查人员在调查中有不认真尽责、徇私枉法或者收受贿赂等情况,作出不实调查报告的,根据情形给予相应的惩罚。此外,对于故意向调查人员提供歪曲事实的人也应进行相应制裁。

[参考文献]

上一篇:新乡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举报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