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01 14:34:19

体检工作方案

体检工作方案篇1

(一)体检范围:

ZZ镇居民中65周岁以上老年人。包括流动人口中在当地居住半年以上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一般情况下要到卫生院体检,行动不便人员择期上门体检。

(二)休检地点:

XX卫生院。

(三)体检项目:

按着《健康体检表》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内科、外科、妇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物理检查;心电图、胸透、B超(肝、胆)影像学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

(四)体检时间

XX年10月15日至XX年11月15日。具体各村体检时间以通知为准。

三、注意事项:

1、档案管理人员尽快将全镇65周岁以上老年人的档案检出来,并登记造册。各村卫生室尽快统计本行政村65岁以上老年人名单(未建档案部分),并及时上报卫生院办公室。

2、各村卫生室负责动员和组织工作,并一定要按时通知到本人。

3、通知时特别提醒:(1)携带个人健康信息卡、身份证。(2)体检当日空腹。(3)体弱多病者由家人陪同。(4)体检前一天晚上,少食油腻食品。

4、办公室负责老年人健康体检档案的管理工作,体检工作结束后将档案重新归档,并及时输入电子档案。

体检工作方案篇2

一、免费婚检的意义

婚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定的婚前保健服务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生活水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我县出生人口素质,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预防先天性和传染性疾病,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免费婚检的原则

免费婚检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一)坚持倡导与自愿原则。积极倡导科学婚检理念,引导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自愿参加婚检。

(二)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群众原则。用科学快捷简便的工作方法为准备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提供服务。

(三)坚持婚检结果保密原则。强化法律意识,婚姻登记部门和免费婚检机构要维护婚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个人隐私以及知情权。婚检结果要严格按照保护隐私的原则,“一对一”的反馈给本人,不得向第三方泄露婚检当事人的检查结果。

三、婚检对象及时间

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且男女双方或一方户籍在我县的准婚人员,可在结婚登记时享受一次免费婚检。

四、婚检程序和项目

(一)服务流程

准备婚检的男女双方,持身份证、户口簿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芷江侗族自治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填写后持《申请表》、一寸免冠彩色照片各2张、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到县各婚检机构进行免费婚检。婚检机构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婚检对象持《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服务项目

1、男性婚检项目。主要包括个人及家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胸透、血尿常规、乙肝表面抗原测定、血转氨酶检测、梅毒筛查、hiv抗体筛查。

2、女性婚检项目。主要包括个人及家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胸透、血尿常规、乙肝表面抗原测定、血转氨酶检测、梅毒筛查、hiv抗体筛查、阴道分泌物滴虫、霉菌检查。

五、婚检经费标准和管理

1、婚检经费标准。根据全省统一标准,婚检经费确定为100元/对,婚检所需经费由县财政据实安排。

2、婚检经费管理。免费婚检经费实行按年度结算制度。免费婚检机构凭《免费婚检检查表》及相关材料办理费用结算。县卫生局、民政局、妇联对指定的免费婚检机构上报的《检查表》进行汇总审核,经费由县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婚检机构。

六、具体措施及要求

1、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免费婚检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建中任组长,县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广电局、县妇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免费婚检工作的协调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县卫生局,由县卫生局局长彭峰兼任办公室主任。:

2、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县卫生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申请从事婚检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进行资格考核和验收,对符合标准的颁发相应执业许可证书和考核合格证书,并进行监督、管理;制定婚检工作标准、服务标准和考核办法,并加强督导考核,保障免费婚检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完善婚检及相关妇幼卫生指标监测网络,督促婚检机构做好申请免费婚检当事人的资料登记工作;做好数据统计汇总,并于每季度末向县免费婚检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督促指定的婚检机构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共同做好免费婚检的宣传和咨询服务。县财政局要负责将免费婚检专项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据实拨付。明确经费使用内容及拨付流程;定期开展本级免费婚检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效果评估。县民政局要配合当地婚检机构开展婚检宣传工作,在醒目处悬挂婚检宣传板,《申请表》和有关婚检指导、优生优育、婚前保健等方面的宣传资料,要引导、督促婚姻登记人接受免费婚检;加强婚姻登记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婚姻登记员开展科学婚检宣传工作的能力,积极引导当事人参加婚检;协助县妇联、卫生局核实免费婚检人数。县广电局要负责免费婚检工作的公益性宣传,做好婚检重要性、必要性和婚前保健科普知识的宣传,营造参加免费婚检的舆论氛围。县妇联要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广泛宣传婚检的重要性,增强群众婚检意识;积极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把提高婚检率和防止出生缺陷工作作为重要指标进行监测评估。县婚检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婚检情况,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监督检查免费婚检工作。

体检工作方案篇3

档案检索工作是把档案材料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记录下来,存储在各种检索工具中,根据利用者的实际需要,方便及时地把档案查找出来,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档案检索包括档案信息存储和查检两个具体过程。档案信息存储是指将档案中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标识出来,加以编排,形成检索工具的过程;档案信息查检是指利用检索工具查找所需档案的过程。档案检索工具是沟通档案信息资源和利用者的一座桥梁也是档案信息存储和查检的一座桥梁和通向档案宝库的一条捷径。档案检索工具的作用如图。

二 档案检索的内容

档案的检索工作包括档案信息的提取存储和检索查找两个方面的内容。

1、档案信息的存储

档案信息的存储樊际上就是编制档案检索工具。它的过程是:首先要对档案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每份文件或每个案卷经过描述后,成为一条记录或一个条目,然后对形成的档絮条目进行排列形成不同类型的档案检索工具。现在人们还把检索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更方便快捷。

2、检索查找

这是档案信息的查找过程,根据利用者的要求,通过各种检索工具找出所需要的档案。它的过程是:首先对利用者的检索要求进行分析,确定利用者所需档案的实质内容,然后综合运用档案检索工具,找出利用者所需要的档案。

三 档案检索工作的意义

档案检索工作对档案工作及档案馆工作有以下的重要意义。

1、档案检索工作是档案利用工作的关键。每个档案馆的档案资料都是汗牛充栋、堆积如山,通过科学的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档案,从而加以利用。

2、档案检索工作是档案馆利用工作水平的标志。能否及时、快捷、准确、系统地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档案是衡量档案馆工作的重要标准。因此档案检索工作是档案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也是档案利用工作好坏的衡量标志。

3、档案检索工作是档案业务工作的重要学科。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今天,检索工作越来越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如何利用现代科技,让更多的用户更快速方便地检索到所需的档案信息并在检索共享时不会出现信息堵塞,这些都是检索工作的重要课题,都需要检索工作者给予关注和解决。

四 档案检索工具的作用

档案检索工具是记录、报道和查找档案信息的工具,基本作用是存储和查检。档案检索工具在档案管理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作用。

1、桥梁作用

在档案管理部门中,档案的数量庞大,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内容繁杂。档案检索工具在档案资源和利用者的特定需要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利用它可以较为迅速准确地获取所需档案。

2、交流作用

档案检索工具中存储了大量的档案信息,可以成为档案馆(室)与利用者、档案馆(室)之间的交流工具。

3、管理作用

档案检索工具记录了档案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特征,集中、浓缩地揭示了馆藏档案情况,档案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检索工具概要了解馆藏档案的内容、形式、数量等情况,为档案

管理业务活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各种检索工具还是档案工作人员查找档案、提供咨询、开展档案编研工作的必要工具。

五 档案检索工具的分类

档案检索工具的种类较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编制方式分类

档案检索工具按其编制方式可以分为目录、索引和指南。

(1)目录是将档案的著录条目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检索工具。根据档案的不同层次及其内容可以编制成不同的目录,如案卷目录、分类目录、主题目录、专题目录等。

(2)索引是将档案及其组合的某一内部或外部特征及其出处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排列起来而成的工具。利用者可以根据这些索引找出具有该特征档案的存放位置或档号,如人名索引、地名索引、文号索引等。索引的排列顺序可以按汉字的笔画或按首个拼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3)指南是以文字叙述的方式,综合介绍档案情况的一种工具,如全宗指南、专题指南和档案馆指南等。

2、按载体形式分类

档案检索工具按其载体形式可以分为书本式检索工具、卡片式检索工具、缩微式检索工具和机读式检索工具。

(1)书本式检索工具是将著录条目连续排列并装订成册的检索工具。其主要优点是体积小,便于管理,可以印刷出版,便于阅读,成本较低。

(2)卡片式检索工具是将一个条目著录于一张卡片,将卡片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检索工具。它的优点是便于逐步积累材料,便于增减条目,便于调整条目之间的顺序,但卡片形成数量多、体积大,不便管理。

(3)缩微式检索工具是以缩微摄影的方式制作的,以胶片为载体的检索工具。其优点是节约空间,便于携带,但查询时需要通过专门的缩微放大识读设备。

(4)机读式检索工具是以代码形式存储在磁性材料上供计算机识读的检索工具。其优点是占用空间小,检索扫描速度快,可进行多途径检索,但需要专门的设备及软件。

3、按检索范围分类

档案检索工具按照其检索的范围可以分为全宗范围的检索工具、档案馆范围的检索工具、专题范围的检索工具和馆际之间的检索工具。

(1)全宗范围的检索工具是以全宗的档案为对象编制的检索工具,如案卷目录、案卷文件目录、全宗指南等。

(2)档案馆范围的检索工具是以档案馆的全部档案为对象编制的检索工具,如全宗目录、分类目录、主题目录、档案馆指南、人名索引、地名索引等。

(3)专题范围的检索工具是以某一专题的档案为对象编制的检索工具,如专题目录、专题指南等。

(4)馆际之间的检索工具是以某一地区若干个档案馆内的全部或某一专题范围内的档案为对象编制的检索工具,如馆际档案史料指南、联合目录等。

4、按功能分类

档案检索工具按其功能可以分为馆藏性检索工具、查检性检索工具和介绍性检索工具。

(1)馆藏性检索工具是反映档案实体管理体系及其相互关系的检索工具,如全宗目录、案卷目录、案卷文件目录等。

(2)查检性检索工具是脱离档案实体的排列顺序,从档案的某一内容或形式特征提供检索途径的检索工具,如分类目录、主题目录、专题目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等。

体检工作方案篇4

关键词:体检档案 管理 对策

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越来越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体检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我中心自2006年成立体检中心以来,担负着上级部门要求的参合农保健康体检、城镇医保健康体检、学生体检、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矿企业体检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两癌筛查等任务,2010年的体检人数已达到3万余人,面对形成的如此众多庞大的体检档案,如何进行管理已成我们档案工作者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现对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存在的现状

目前,医院其它门类的档案管理制度较为健全,但是对近几年形成的体检档案的管理制度还有欠缺,加之档案人员意识不够强,经验不足,档案软件信息化的利用不够,科技手段未能在体检档案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医院的快速发展差距较大[1]。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工作人员意识淡薄

由于体检档案制度的欠缺,做体检的人员往往重视体检工作,而忽视体检后形成的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有的为图方便,甚至将档案材料随意堆放,造成材料的丢失或损坏;有的因意识不强,在体检档案形成过程中存在、漏交、补交等现象,诸此种种,不仅影响档案质量,还给以后的查阅利用带来了隐患。

1.2业务素质偏低,专业知识薄弱

中心的档案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多数还是兼职,且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不多,所以业务水平和知识理论都不够高,对健康档案的归档范围把握不是很准确,导致归档质量不高。

1.3 信息化程度不高,硬件条件差

目前我中心的档案专业软件与体检工作专业软件各自成块,单机操作,不能共享信息,档案归档的信息化还是处于基本的简单录用、从手写归档案卷到计算机打印的起步阶段,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的程度不高。

2.建议与对策

2.1领导重视,提高各类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1.1档案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医院的重要的资源之一。中心负责人应提高认识,重视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纳入中心的年度计划和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并根据上级部门的档案考核细则,层层细化,逐条分解,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并进行定期考核评价。

2.1.2普及档案知识。通过中心OA内网上的教育园地,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宁波市档案工作条例》、《医学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学习的氛围、宣传档案的重要性。

2.2 改善硬件条件

重新规划体检中心的业务用房,设立体检档案专门的存放地点,按照体检种类进行分类存放,规范管理。

2.3加快档案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2.3.1加大中心档案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全员竞聘,将真正热爱档案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档案队伍的整体实力。

2.3.2加强档案人员的培训。定期邀请上级档案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来中心讲座,鼓励档案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档案部门组织的各类专业知识培训,不断增强个人的技能和专业水平,提高其综合素质。

2.3.3提高档案人员的工作自觉性,将平时收集和年终归档结合起来,体检中心的档案人员加强平时的收集工作,中心的综合档案专职人员从办公室坐等接收转变为主动上门催收,指导体检档案的录入、收集工作,各部门档案人员协同配合,从源头上把握档案收集的完整性。

2.4加强信息化工程建设,以实行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建设体检信息系统,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体检的业务管理中,进一步提高体检质量,并使之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为早日实现体检中心的医疗平台和档案系统的网络互通打下基础。

2.5依据上级部门的档案考核细则,参照文书档案的归档要求,制定完善体检中心档案工作制度,明确体检档案的分类大纲、编目方法和具体归档范围。

分类大纲:体检档案为T,保管期限为永久。

分两级目录,一级目录为T;再以类别为单位,二级目录为参合农保健康体检T1、城镇医保健康体检T2、学生体检T3、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T4、工矿企业体检T5、妇女健康促进工程T6、两癌筛查T7,以此类推。

每种类别以村或公司为单位进行整理、装盒、编号,参照文书档案的归档方法将纸质资料进行规范整理;非纸质按年度进行光盘刻录备份,按光盘档案规范整理。

体检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民群众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参考资料。医院领导应将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加以重视,建立健全体检档案的各类制度,档案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革创新,更新档案观念,为实现体检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慧丽.浅谈医院现代化建设中的档案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6):58.

体检工作方案篇5

昭通市中医医院,云南昭通 65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法 以我院2005—2012年的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我院在2006年开始实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在每一年逐渐完善,对这两年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措施。结果 2005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60%,2012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96%,其满意度明显高于2005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健康体检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体检档案的集中管理,促进管理效率提升,具有良好的工作效益。

[

关键词 ] 医院;健康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a)-0178-02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所以到医院定期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各大医院也相继设立了体检中心,同时,这也成医院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这样的工作情况下,体检档案资料的管理就成为其中的关键问题,其管理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体检的质量,而且影响到医院体检中心甚至于医院的形象。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很多医院相继建立了体检中心,但是体检档案管理仍旧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近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微机管理已经广泛渗透医院的各项的管理工作中,同样,体检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加强了对所有资料的集中管理,确保患者连续、保密、追踪性检查,从而帮助体检者维护身体状况,为此,在这里以我院2005—2012年的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传统的体检资料管理由于没有引进微机平台,在管理时,主要是由各科室打印后,将体检报告送到体检中心,然后进行分类、登记、粘贴、总结、发放,基本上是由手工完成,加上工作量较大,在处理时,极易发生漏检、错检等现象,经过调查发现,医院每天处理的体检报告最多只有40份,效率极低,流程相对复杂、操作过程相对繁琐,若是报告单贴错或者是丢失,就会导致体检资料不能连续检查,比如无法对体检者的阳性体征进行检过,这种管理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尤其是随着人闪疾病防范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定期体检已经成为人们保持健康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这就对体检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出现,必须要充分利用微机信息化平台,加强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最大限度地控制疾病的发生,以达到良好的健康效果。

1.2研究方法

以我院2005—2012年的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我院在2006年开始实施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在每一年逐渐完善,对这两年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和措施。

1.3 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

在现有的信息化环境下,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了体检软件的应用,工作站的建立、系统网络的布置、工作人员培训、实践操作等以及系统维护,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处理,从而提升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1.3.1 合理选择体检软件在实行体检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数字化体检管理系统,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医院要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体检管理信息系统,要求所有诊断设备和体检设备通过数字化转换接口或者是数据接口有效地连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确保信息的永久调用,避免信息的遗漏和丢失,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②建立全过程电子报告,包括体检者的基本信息资料,一直到体检结果,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全过程控制,在整个过程中,不允许被第三方软件所编辑,做好档案资料的权限控制,同时,坚持谁输入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分检过程、结果的正确性,全面提升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1.3.2 建立医生工作站在完成软件系统的建立后,还要建立医生工作站,一般而言,医生工作站具体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8个环节,如资料登记、资料的检验、资料的放射、B超等功能数据导入、导出系统、医师工作平台等,在具体的应用时,体检者体检完成后,将所有的体检结果全部录入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自动生成报告,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最后由总医师进行确认处理,然后上交给个人或者是单位,这样,不仅有利于工作流程的简化,而且操作简便,减少了重检、漏检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保证了信息准确性,全面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1.3.3 强化工作人员培训在培训工作中,主要对象为体检中心的医生、信息管理人员以及技诊人员,以体检软件的应用、处理、档案管理以及系统维护为主要内容,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1.3.4 实践应用操作进行体检时,根据输入站的密码和口令进入系统,然后根据选择项目,获取体检人员的流水号和信息,同时,输入体检者的情况,然后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小结。

1.3.5 加强系统日常维护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维护体检系统,以适应越来越多的体检需求,使体检工作更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结果

2.1满意度分析

2005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60%,2012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96%,其满意度明显高于2005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分析

注:与2005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管理效益

采用微机信息系统对体检档案实施管理,工作效率比传统的工作方式提供一倍,体检结果处理速度提升2倍,且所有体检资料数据均可以保证及时、连续、正确、规范,为体检者进行永久的保存,另外,还可以对体检者以及人群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测,以做好信息的分析、预防、评估和干预。

3讨论

当前很多医院虽然相继建立了体检中心,但是体检档案管理仍旧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不断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所以到医院定期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各大医院也相继设立了体检中心,同时,这也成医院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这样的工作情况下,体检档案资料的管理就成为其中的关键问题,其管理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体检的质量,而且影响到医院体检中心甚至于医院的形象。近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微机管理已经广泛渗透医院的各项的管理工作中,同样,体检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加强了对所有资料的集中管理,确保患者连续、保密、追踪性检查,从而帮助体检者维护身体状况,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60%,2012年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情况满意度达96%,其满意度明显高于2005年,这充分说明了体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与此同时,采用微机信息系统对体检档案实施管理,工作效率比传统的工作方式提供一倍,还可以对体检者以及人群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测,结合信息的分析、预防、评估和干预,为预防疾病奠定良好的基础,总而言之,医院健康体检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体检档案的集中管理,促进管理效率提升,具有良好的工作效益。

[

参考文献]

[1]朱全美.浅议新时期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J].华章,2013,6(11):331.

[2]邹丽萍. 规范化管理健康体检档案促进健康管理工作[J].中国卫生产业,2012,16(12):100.

[3]许小玲.体检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20(12):46. [4]黎鹍.信息化时期的医院体检档案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3,7(8):147-148. [5]高海涛.浅析健康体检档案的管理[J].山东档案,2010,2(10):40-41.

[6]李敏,赵晓峰.医院健康体检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山西档案,2010,S1(10):55-56.

体检工作方案篇6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增强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个别干警对检察档案工作存在错误的思想认识,即认为档案工作是办公室的事情,自己只要是把案子及时准确的办结了,领导交办的工作完成了,不出什么问题,工作基本上就算完成了,不用在档案工作上花时间,费精力,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想观念。一要加强领导,提供保障。要加大档案工作经费投入,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实施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二要培养检察机关的全员档案意识。检察机关的档案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群众性工作,许多门类档案的形成要经过数个部门、多人之手。例如,诉讼档案的形成就要经过审查批捕、审查、立卷等几个环节,从材料的来源看,既有公安机关移送的,也有检察机关在自侦过程中形成的;既有向外界调取的,又有内部形成的,呈现材料来源的多样性和材料收集的广泛性。所以必须在全体干警中树立全程管理的意识,注重抓好每个环节材料收集,才能保证卷宗材料的完整、齐全,保证检察档案的高质量。三要加强对档案价值及内涵的再认识。检察机关的各类档案反映了检察工作,便于检察机关及有关部门的查考、利用,是构成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在档案工作规划方面要有大局意识,在档案建设中要有统筹意识,扩大视野,将档案工作贯穿于监督工作的始终,并不断延伸档案工作内涵,拓宽服务领域,为社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四要树立档案的服务意识。利用工作是档案的核心工作,从这种意义上讲,档案的其它工作都围绕利用这一中心任务展开。一方面,只有做好利用工作,才能体现档案的价值,促进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各项工作取得成果后,会作用于档案工作,促使其更好地建设和发展。

二、强化队伍建设,扎实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综合技能

我国《档案法》第七条明确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实行监督和指导”;《人民检察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第五条也明确规定:“基层检察院应设专职或兼职档案人员”。由此可知,设置专门机构和配有专门的档案人员是实施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的先决条件,只有选配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从事档案工作的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才能保证档案工人的质量。检察机关档案工作人员包括各业务部门兼职人员,要加强自我学习,采用组织业务培训、学历教育、定期业务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最终以培养复合性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使档案人员既有较强档案业务知识,又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综合知识,还能操作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复合性人才。新时期检察机关档案工作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提升检察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坚定明确的事业心,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充分认识检察档案的重要性以及它潜在的价值,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二是提升检察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仅要具备档案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相关的检察业务知识。三是提升检察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档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只有具备较全面的知识,才能做好各门类档案的收集、管理、鉴定、利用等工作。

三、丰富工作内涵,确保档案管理适应检察工作需求

档案工作的职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进一步调整,突出其服务功能。一是工作重心由收集、保管向综合利用转换。由于检察机关诉讼档案封闭管理的机制沿袭时间较长,在一段历史时期又遭受到严重破坏,检察机关档案管理工作重点放在了档案的收集、保管齐全、完整上,对鉴定销毁等工作开展采取了消极、谨慎的态度。对利用开发工作上则显得投入不足,服务质量不高,仅能满足简单的档案调阅。编研工作处在低水平、低层次的文件汇编、摘录阶段。新时期,档案工作要更好地配合法律监督及社会需要,着力加强编研工作,在保证档案完整翔实的基础上,挖掘档案内涵,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参考和更深层次的咨询服务。二是服务方式由被动接受查档向主动提供服务模式转换。新时期检察机关的信息资源对工作查考、借鉴、决策、证据、调研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前瞻意识,主动预测、捕捉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作出相应对策;加强档案的宣传工作,征求各方对档案利用的意见,公布或提供服务的范用、内容,便于利用者了解室藏情况,更好地利用档案资源。三是服务范围由严格限制向面向社会转换。一方面要减少对利用者身份的限制,由过去主要面向法院、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及案件的当事人,逐步面向全社会;另一方面在利用内容范围上要扩展,在符合《档案法》的规定,并且不违反监督工作的要求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掌握好档案的公开范围,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提供利用,满足社会不断增长对检察院各类档案的信息需求。

四、规范档案管理,推动新时期检察档案工作科学发展

随着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检察机关工作任务日趋繁重,检察院的档案数量增幅较大,工作量急剧上升。过去档案主要以手工技术为主要的管理手段,无论在信息检索速度、范围、质量及信息的贮藏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现代信息服务“快、广、准”的要求。档案管理只有充分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才能达到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与更好地满足利用需求的根本目的。首先建立以室藏内容提高利用工作为目标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现代化。其次建立以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为目的的档案实体管理系统。包括防火、防盗的自动监控系统;温湿度的自动调控系统;采取“八防”等相应有效措施,实现档案整体管理现代化。第三建立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由诉讼资源信息本院系统内各用户之间共享,逐步发展成检察系统联网,更好地发挥检察院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检察档案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工作。只有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突出工作重点、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切实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就一定会使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体检工作方案篇7

一、执法理念的更新,是执法方式转变的先决条件

在执法办案实践中能否充分发挥、完善、体现正确的执法理念,是检察机关为谁执法、怎样执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是执法方式转变创新的首要环节。当前一些检察人员思想中仍然存在重实体轻程序、重惩治犯罪轻人权保障、重秘密办案轻开放透明等一些陈旧执法理念。这些陈旧的执法理念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悖,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后,信息化条件下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办案能力和公信力的新要求,必须着力更新。

一是要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理念。惩治犯罪是检察机关职能所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确立的重要原则,是检察机关重要使命和重要职能,修改后刑诉法的核心精神是强化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为此,要牢固树立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理念,保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执法办案中,严格落实修改后诉讼法关于保障人权的规定,在侦查、批捕、和刑罚执行等诉讼环节,大力推行“人性化”办案方式,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既注重对被害人权益保护,又注重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益保护。在发挥好惩治犯罪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人权的保障,真正实现执法为民、执法利民、执法惠民的目的。

二是要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理念。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目的,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证。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过程中要确立程序优先的原则,严格依照程序、规则办事,及时纠正程序违法现象,始终坚持全面客观收集证据,坚决依法排除非法证据,切实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源头上预防随意执法、粗放执法问题发生。要确保检察机关办过的每一起案件,以及在执法办案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司法的公开、公正。

三是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两大诉讼法的修改,为文明规范执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在坚持严格公正廉洁执法的同时,更加注重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切实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融“法、理、情”于执法办案过程和执法结果之中,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

二、领导体制和司法职权配置的创新,是执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根据国家司法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好修改后的“两大诉讼法”,切实转变创新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方式,大连市人民检察院先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进行领导体制和司法职权配置创新,建立健全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检察工作运行机制。

(一)延伸检察机关触角,组建新的检察职能部门

一是成立海事检察部门。根据大连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大连市检察院成立海事检察处,对大连海事法院及其派出法庭的海事海商案件的审判、调解与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对大连地区海事海商行政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对大连地区基层人民检察院受理的涉及海事海商重大、有影响的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案件的办理进行指导,对执法过程中发生的违法情形进行监督;对海事海商审判、调解、行政诉讼和执行活动中发现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开展初查,或移送职务犯罪侦查部门查办。

二是成立网络犯罪检察监督部门。大连市检察院网监处自2012年9月份正式履行职责以来,明确职责定位,积极探索执法操作规程,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检察监督。针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作为一种新的证据形式列出,制定了《大连市检察院电子数据审查工作规范(试行)》,较好解决了与市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对电子数据收集不合法以及对电子数据不重视,导致案件因证据收集不全而难以认定等问题。同时,积极开展对电子数据审查工作的调研,在电子数据的审查上积累经验,形成一套指导大连市两级检察机关电子数据审查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从事此项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的快速成长。

(二)适应两大诉讼法修改,强化相关检察职能部门

《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检察机关受理的申诉案件,均是经过法院再审的前置程序筛选后的案件,即都已经被法院驳回再审申请或再审维持原判,故监督难度提高,即便是符合检察监督条件,提出了抗诉或检察建议,得到改判和纠正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息诉数量和息诉难度将明显加大。为有效应对修改后民诉法施行以来日益加重的息诉任务,大连市检察机关经过认真调研和分析论证,设立“两个中心”,为将会到来的息访息诉工作打好基础,进一步维护民事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成立控告申诉检察协调中心。以大连市检察机关开展的“执法方式转变创新年”活动为契机,为有效整合检察资源,全面履行控申检察职能,加大对涉检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力度,实现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设立大连市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协调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办理全地区控告申诉案件。

二是成立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协调中心。为深入贯彻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优化检察资源,强化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力量,推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科学发展。设立大连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协调中心。负责对全市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实行人员统一调度,案件统一调配,实行两级院一体化办案机制,该中心的成立有效缓解了当前大连市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的矛盾。

三、加强工作制度创新建设,是执法方式转变的制度保障

过去检察机关在执法实践中制定的一些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已经与司法改革的新规定,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及新出台的相关司法解释新要求不相适应,出现了制度、程序、标准、责任、评价的真空地带。大连市检察机关通过“执法方式转变创新”活动的开展,深入查摆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制度完备、程序严密、标准具体、责任明确的新制度、新规范。

一是对现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要以新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业务规范以及纪律规定为依据,按照系统、全面、可操作的原则,对现行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进行归纳梳理。大连市检察机关结合自身实际,修订完善了执法规范。如完善了侦查一体化机制建设,实现上下一体、区域联动、协同作战的工作机制,加大查办自侦案件力度。修改了听取律师意见工作流程,进一步加强与辩护律师的交流和沟通,保证辩护律师的合法权益。完善了对公安机关移送涉案财物的监督制度,严格规范涉案财物审查、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是对新承担的职责进行规范。两大诉讼法修改,赋予了检察机关许多新职责、新任务,如刑事诉讼法新增加诉讼违法行为审查纠正、非法取证行为调查核实、捕后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等内容。民事诉讼法则赋予检察机关执行监督、调解监督、检察建议、调查权等新职责。针对这些新职责、新任务,大连市检察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建立起一系列新制度,以指导和规范执法办案工作。如完善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机制,减少对轻微案件犯罪嫌疑人的不必要羁押,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为严格规范侦查取证,坚决排除非法证据,进一步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了重大命案提前介入工作机制。同时,针对修订后刑事诉讼法中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以及证人保护制度方面的新规定,起草了关于刑事案件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工作制度。

三是加强对工作前瞻性研判。新法律的执行,可能会带来过去所没有的执法环境和执法局面。两大诉讼法修改后关于简易程序案件、二审程序案件、庭前会议制度、息访息诉工作等都将给检察机关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对工作进行前瞻性制度设计。如完善简易程序案件出庭工作机制,通过与侦查机关、审判机关的联系,采取相对集中提讯、相对集中移送审查、相对集中提起公诉、相对集中开庭等方式,建立快速办理机制。开展了“二审程序”建议开庭机制,由过去被动接到法院通知后开庭转变为针对某些案件主动建议法院开庭,有效防止了二审法院滥用发回重审权利,提高了审判效率,消除了监督盲点。与法院沟通协商,建立并施行庭前会议制度,切实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彻到庭审中来。为应对新民诉法施行后检察机关息诉任务加重,民行和控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建立民事申诉案件联合息诉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矛盾的有效化解。

四、办案组织模式的创新,是执法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的属性不足,在工作中弱化了司法,突出了行政。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但由于当前存在着检察机关机构设置行政化、办案程序行政化、队伍管理行政化等体制的弊端,造成了检察机关不能完全依法、有效、独立地行使检察权。改革检察机关现行的管理体制,完善检察权的配置、行使和监督,是保证检察权正确独立行使,维护司法公正的必经之路。

目前,我国法院的办案组织符合国际通例,它的基本办案单位是合议庭和独任法官,往上是审判庭和审判委员会。但是,我国相关法律尚未对检察机关的基本办案组织作出明确规定。检察官的管理更多是依照《公务员法》管理,而不是《检察官法》,检察机关办案组织是由科、处、局等内设机构来替代的,案件审查决定普遍实行案件承办人——科(处)长——检察长的“三级审批”制,这种行政审批制长期以来弱化了检察机关的司法属性,具有明显的行政化特点,不利于司法运作的公开透明和司法公信力的确立。因此,建立一套符合司法规律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及其配套制度,进一步弱化检察权的行政化色彩,建立新的检察机关办案组织形式势在必行。

国际上通常做法是建立“主任检察官制度”。主任检察官制度不同于以往的主诉检察官制度,主任检察官是作为行使检察权的独立主体,实行检察长领导下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受检察长领导,对检察长负责,主任检察官独立承担执法办案责任,拥有独立的司法人格,具有办案权和一定案件的决定权,承担办理案件和审批风险等级较低案件的责任。这种在检察长领导下由主任检察官审核把关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维护了检察官办案的独立性,较好地克服了机制和称谓上的行政化属性。以主任检察官为责任主体的办案组织模式的变革将带动检察官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的根本转变。

建立实行主任检察官制度,去除检察职权行政化是规范执法办案行为,提高检察机关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主任检察官制度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制度上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如主任检察官的职级晋升、待遇、组织规模、内部监督、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等问题都需要解决和完善。只有真正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促使优秀的检察官专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业务上精进和发展,竞争主任检察官,而不再要求行政级别的高低,使检察官成为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的核心。大连市检察机关在今后工作中将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探索和思考检察权去行政化问题和办案组织模式创新问题,对影响主任检察官制度进一步深化和推行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力争在改革中有所作为,为推动检察机关办案组织的专业化和司法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检察事业新发展。

五、案件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执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大连市检察机关在案件管理制度上,创新采取“集约化案件管理”模式,在集约化案件管理模式下,减少了传统模式下案件流转繁琐、条块分割明显、司法内耗加大、存在监督死角等问题,实现了案件专业化、集中化管理,提高了案件质量整体水平。目前,大连市人民检察院为贯彻落实好修改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中关于案件质量管理的规定,以及省院开展的“案件质量管理年”活动要求,优化整合了案件管理部门,在原来案管处的基础上成立案件管理中心,案件管理中心由案件质量管理处和案管大厅组成,是专门负责案件管理的综合性业务机构,将全面履行案件统一受理、流程监控、案后评查、统计分析、信息查询、两大考评、律师接待、检委会办事机构、执法风险评估预警组织工作和执法规范化建设等职责。目前,案件管理中心已建立健全一系列配套制度,开始在大连地区全面推行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创新。

一是规范有序地开展案件受理工作。案管部门已会同其他业务部门明确和细化了案件受理标准和程序。正在积极探索科学的分案模式,建立规范、高效的分案机制。同时,在工作中注意加强与侦查机关和人民法院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明确案件、电子文档、法律文书的移送要求和方式,实现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

二是严格履行流程监控职责。加强法律文书监管,规范、高效地做好法律文书开具、编号工作,保障案件依法、及时办理。认真落实案件管理部门保管扣押财物的要求,将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对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进行监督检查。对于纳入流程管理的案件,肩负起对办案期限、办案程序、办案质量的管理、监督、预警工作。对于侵害当事人诉讼权利、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违法处置涉案财物、使用法律文书不当、超期办案、规避法律退回补充侦查和其他违法办案的情形,要及时监督纠正。

三是积极探索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和案件质量管理新方法。案管部门会同有关业务部门采取随机抽查和重点案件逐一检查的方式每季度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保障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规则的正确实施。加大评查力度,不断在评查的深度、广度和效果上下功夫,增强案件评查的实际效果。在评查中,既要注重发现案件质量问题,又要深刻剖析影响案件质量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同时,积极探索开展案件质量管理的各种载体、途径和机制,深入研究案件质量管理的指标、评价体系,不断加强对案件质量管理创新工作的引导、推动。

六、办案工作区建设,是执法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

办案场所是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中心,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保障平台,检察机关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办案场所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直以来法院作为司法机关办案场所是法庭。但是,检察机关长期以来司法机关属性不足,行政化属性较重,以往的办案场所仅仅是询问室、讯问室,甚至当事人接待有的还在办公室进行,这些不符合法律规定、功能单一的办案场所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执法办案和保障人权的需要。必须尽快建设满足检察机关办案工作需求、功能设置齐全的办公、办案场所。

为适应新局面、新形势,大连市检察机关把办案工作区建设作为今年贯彻落实“执法方式转变创新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办公办案场所的规范化建设水平。目前,大连市检察机关的“两房”建设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两级检察院都在加快对院办公大楼和办案工作区的新建或维修,更新完善各项检务设施建设,提高检务保障水平。加快建立适应现代检察工作需要的集执法、服务、检务公开为一体的标准化办案工作区。市检察院新办公办案大楼即将竣工使用。建成后的办公办案大楼将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容为一体,是一座功能设置齐全、设备先进、科技含量较高的综合性业务技术办公办案用房。设有举报中心、案件受理大厅、大要案侦查指挥中心、网络中心机房、视频会议室、新闻中心、报告厅、档案管理区、各类办公房间、检察技术试验室等办公场所。同时,将建成功能设置独立齐全,集科学化、现代化功能化于一体的全新办案工作区。工作区内设有询问室、讯问室、谈话室、测谎室、法律宣告室、听证室、会见室等一系列全新的办案场所,全方位保障办案安全,切实维护涉案人员的合法权利,为文明办案、安全办案提供有力保障。

体检工作方案篇8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省级检察院;公诉办案业务指导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6-0108-07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党中央针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政法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层面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和规范,由国家机关按照分工负责具体实施,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管控和治理,规范和引导社会行为,建立和调整社会关系,形成有利于社会正常运行、全面发展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的活动和行为。①检察权作为国家权力中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具有法律监督性质,检察机关运用法律规定的手段和程序,通过对守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的监督,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如果说政法机关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层防线,基于检察权的法律监督属性,检察机关就是最后一层防线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从这种意义上说,检察工作是社会管理的最终手段。公诉权是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诉是我国检察机关核心的标志性的职能”,②公诉工作既要追诉犯罪,又要对刑事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工作内容涵盖了全部刑事诉讼程序。作为检察系统中承上启下的省级人民检察院,应结合自身特点,挖掘自身优势,发挥好公诉办案业务指导职能作用,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作用。

一、省级检察院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优势

省级检察院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连接的关键环节,既承担着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决策部署的重大责任,又是地方检察工作的龙头带动者、组织推动者和监督评判者,在检察系统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省级检察院公诉工作主要通过个案督办、类案指导、备案分析以及与有关单位、部门沟通协调等办案业务指导方式开展,具有指导性、协调性强的突出特点,可以说,办案业务指导既是省级检察院公诉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核心内容。省级检察院的特殊地位、省级检察院公诉工作的方式内容以及省级行政区划的法律特性决定了省级检察院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更具备发现和解决社会管理共性问题的条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其他司法机关和检察系统中其他层级检察院不具备的比较优势。

(一)参与刑事诉讼的全程性

公诉工作既要进行实体审查,对案件事实作出刑法评价,决定是否提起公诉,又要进行程序审查,监督侦查活动是否合法;既要启动审判程序,将案件交付审判,又要参与审判活动,并对审判过程和审判结果进行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公诉工作向前延伸到侦查阶段,向后延伸到审判阶段,与侦查工作和审判工作比较,公诉工作内容涵盖了全部刑事诉讼程序。与侦查机关、审判机关沟通协调,解决刑事诉讼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省级检察院公诉部门的重要工作,这一特点决定了省级检察院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在规范刑事司法工作,形成刑事司法机关合力,充分发挥刑事司法这一重要社会管理手段的作用方面具有优势。

(二)掌握刑事案件情况的全面性

公诉工作的根本是办案,在公诉工作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应在办案的基础上有所作为。省级检察院公诉部门能够全面掌握辖区内的案件情况:一是从罪名上看,无论是公安等侦查机关负责侦查的刑事案件,还是检察机关自侦部门负责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均由公诉部门负责审查;二是从处理结果看,无论是提起公诉交付审判的案件,还是以不方式终结刑事诉讼的案件,均需经过审查工作作出决定;三是从工作方式上看,省级检察院一般不办理一审案件,主要通过案件督办指导、备案材料审查、统计资料分析、公诉工作考核等指导性工作组织和推动地方公诉工作,更便于掌握全部刑事案件的整体情况。犯罪往往是社会负面因素与犯罪行为人自身经历、所受教育、所处环境等个人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是抽象的社会负面因素在案件中间接的具体的反映,而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复杂的社会负面因素又往往是社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外在体现。省级检察院公诉部门对全部刑事案件审查工作进行指导,掌握辖区内全部刑事案件情况,具有在公诉办案业务指导中通过系统评查案件发现社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优势。

(三)辖区刑事法律的高度统一性

所有的现代法律均具有普遍性特征,刑事法律作为社会抵制违法行为最为严厉的手段更不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六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但是,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在立法和司法上存在省级单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在立法层面,对于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规定的,法律允许制定变通或者补充规定。《刑法》第九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适用本法规定的,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施行。”二是在司法层面,各省级区划罪与非罪的定罪标准和情节、后果等量刑标准存在差异。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了诈骗罪“数额较大”即起刑点及“数额巨大”刑档的标准幅度,③第二款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据此,同样的诈骗数额,在不同省份面临不同的定罪量刑评价。再如,《刑法》第九章渎职罪均未在法条中明确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和造成严重后果、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标准,需要省级司法机关结合本省实际确定。综上,在刑事法律层面,省级区划内的刑事法律具有高度统一性,省级区划是刑事司法工作的基础单位。在刑事法律高度统一的有利条件下,省级检察院公诉部门既具有通过加强与法院沟通协调,共同依法明确定罪量刑标准,科学运用刑法手段有效打击危害社会行为的工作便利,又具有以高度统一的刑事法律为依据,采取检察建议、情况反映等方式向有关部门通报某一社会领域发案整体情况和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发案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社会管理的对策建议的优势。

二、在省级检察院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社会管理创新是省级检察院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的应有之义,省级检察院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比较优势。在具体实务工作中,笔者认为应辩证统一处理好以下关系,实现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省级检察院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的提升和发展。

(一)为基层检察院服务与严格审查把关辩证统一的原则

基层检察院承担了大部分一审案件的公诉工作,处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前沿,是公诉工作发挥社会管理作用的第一线平台。省级检察院公诉工作要发挥纵向指导和横向协调的优势,为基层检察院公诉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基层检察院公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天津市检察院公诉处针对全市案多而办案人员少的现实矛盾,经过深入调研牵头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快速办理简单刑事案件的意见》,与市高级人民法院沟通协调、会签文件,统一了法律适用,改变了只有法定最高刑为三年有期徒刑的案件才能适用简易程序的状况,将宣告刑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并符合其他法定条件的案件均纳入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在确保办案质量和诉讼监督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检察院案多而办案人员少的压力,释放了基层检察院公诉部门的办案潜力,提高了通过办案加强社会管理的效率。同时,对于下级检察院上报审批、备案以及请示研究的案件,要坚持严格把关,避免无原则地放宽标准,确保办案质量,树立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通过为基层检察院服务,发挥基层检察院公诉工作潜力;通过严格审查把关,提升基层检察院公诉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公诉工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二)发挥公诉环节作用与整体推进检察工作辩证统一的原则

刑事诉讼程序包含立案、侦查、、审判等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衔接的子程序,前一程序为后一程序准备条件,后一程序在前一程序基础上发挥作用,同时对前一程序进行制约,发现、弥补、纠正前一程序中的缺陷、错误,通过各个程序之间的相互衔接和相互制约实现对案件实体的公正处理。公诉是刑事案件在检察机关的出口,是检察机关“生产线”上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对于进入公诉环节的案件,公诉部门既要严格把关,对上游工序工作质量进行检验,严格按照提起公诉的标准审查案件,确保检察机关“成品”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又要充分论证,精心“加工”,做好本工序工作,尊重上游工序的辛勤劳动,巩固和发展前面办案环节的成果,以看得见的方式向社会展示检察机关工作成效,让社会公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权威与人权保障并重的公平正义,发挥社会管理作用,实现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检察机关内部,公诉工作既要严格按照标准审查案件,发挥公诉环节在整个刑事诉讼中的职能作用,又要注意与批捕和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等自侦部门的沟通配合,形成检察机关社会管理的合力。笔者体会,发挥公诉在刑事诉讼中对其他环节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个案的审查把关上,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已捕案件和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坚决要求依法作出撤案处理或者作出不处理。同时,对审查过程中反映出的检察前一环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分析,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共同解决相关问题,推进检察整体工作。特别是对于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等自侦工作,公诉部门应从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高度,将自侦工作和公诉工作作为整体看待,主动整合自侦部门的取证优势和公诉部门的论证优势,在法律适用、证据标准等方面提出标准,努力取得一致,通过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发挥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三)个案督办、类案指导与备案分析辩证统一的原则

个案督办、类案指导和备案分析是省级检察院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方式。个案督办是指对辖区内涉及民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医疗、征地拆迁等敏感案件,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涉黑、涉恶案件,危害社会公平公正的职务犯罪案件等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的案件,由上级检察院采取组织指挥、调配办案力量、听取阶段汇报等方式,对办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严格依法处理案件,回应社会关切,保证办理案件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的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方式。类案指导是指在个案督办的基础上,对某类案件中反映出的法律适用、证据标准等共性法律问题,采取理论论证、调研分析等方式,统一执法尺度,对相似情形给予相似处理,满足社会合理预期,维护法律权威,实现公平正义的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方式。备案分析是指对于下级检察院按照备案制度上报的备案材料和在案件登记卡上填报的案件信息,进行审查和统计分析,掌握整体办案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办案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查找社会管理漏洞的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方式。个案督办、类案指导和备案分析三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又相互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交叉运用。在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个案督办是基础,类案指导是动力,备案分析是保障。省级检察院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应综合运用个案督办、类案指导、备案分析工作方式,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实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形成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整体推进,切实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三、在省级检察院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举措

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语境下,省级检察院公诉部门应在全面履行公诉职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延伸拓展工作职能,完善创新工作机制,采取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以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为重点,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一)在个案督办上下功夫,回应社会关切,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个案督办是加大办案力度、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和切入点,有利于强化上级检察院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发挥检察机关领导体制优势。

1.找准个案督办重点

在个案督办工作中,首先要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意识,按照中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重点领域、重点工程涉及的重大案件及时督办,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落实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同时,要适应社会问题触点增多、燃点降低的现实状况,对热点敏感案件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特别是对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和涉及的案件及时督办,分析可能引发风险的情况及原因,拟定稳控预案和化解方案,避免引起群体或媒体炒作,履行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

2.把握个案督办分寸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建立了两审终审制,一审程序对于查清案件事实、依法裁判案件具有基础性作用,二审程序既具有对一审程序的纠错功能,又具有进一步释法说理,消除当事人不满情绪的作用。独立办案是发挥各个审级作用的前提,符合司法工作规律。督办不是代办,在个案督办过程中应坚持采取调配办案力量、整合办案资源以及法律文书指导、法律适用论证、组织庭审观摩、裁判文书审查等指导性、协调性工作方式,避免越俎代庖。

3.加强个案情况宣传

督办案件往往具有一定代表性,特别是其中的涉众型经济案件,不仅反映了犯罪分子社会危害的严重性,往往同时反映了被害人群体对社会规则、行为准则认识的模糊性。对于这些案件,社会公众不仅关心对犯罪分子如何处理,期望刑罚发挥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功能作用,而且关注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社会相类似行为的规制。在个案督办工作中,不能满足于完成办案任务,还要发挥案例示范作用,向社会宣传分析案件中被害人在自我保护方面的不足甚至行为失范之处,引导社会公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二)在类案指导上下功夫,统一法律适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类案主要包括按照罪名分类和按照处理结果分类,例如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涉黑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犯罪、职务犯罪等按照罪名分类的类案和无罪案件、撤回案件、不案件、抗诉案件、追诉办案等按照处理结果分类的类案。类案指导对于提高办案质量、统一执法尺度、维护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1.建立办案质量评析通报制度

对于反映公诉工作存在质量问题的无罪案件和撤回案件,要逐案进行分析,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政策把握和诉讼程序逐项进行检查,查找原因,召开公诉部门座谈会剖析瑕疵案件、展评细节问题,在系统公诉会议上通报案件中的不规范问题。对于法定不案件、存疑不案件、追诉案件等反映侦查工作质量不高的案件,向侦查机关书面通报情况,或者召开联席会议对案件进行评析,提出改进和完善侦查工作的意见建议。

2.建立案件评查调研制度

对于在个案督办和办案质量评析中发现存在法律适用、证据标准、政策掌握等共性问题的某类罪名案件,开展办案质量评查调研,对相关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提出统一法律适用、证据标准和政策掌握的意见。

3.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与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畅通有效的工作会商协调制度,在案件评查调研基础上共同研究,提出统一法律适用、证据标准、政策掌握的意见,达成一致后以指导意见、会议纪要等形式会签规范性文件,司法机关统一执行,从根本上解决类案中法律适用不统一、证据标准不一致、政策掌握不均衡的问题,对相似案件相似处理,实现法制统一,维护公平正义。

4.建立规范性文件解读制度

规范性文件是在案件评查调研和工作会商沟通基础上形成的,包含着对辖区内类案进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的成果,反映了各司法机关实务工作的现实状况,其内容十分丰富,正确执行规范性文件需要制定机关加以说明和引导。在会签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应以规范性文件附件形式或者在检察机关内部刊物上配发规范性文件的解读,说明文件出台的背景、过程,实践中的分歧意见,各项内容的法理、法律依据以及贯彻落实的有关要求,确保文件得到正确贯彻落实。

5.建立案例指导制度

规范性文件下发后,应要求下级检察机关上报适用规范性文件办理的前三个案例的意见书、书、判决书和案件审查报告,从中选择适用规范性文件典型性较强的案例,在辖区范围内指导案例,发挥优质案例的示范作用,统一办案工作,最大限度发挥规范性文件作用。

(三)在备案分析上下功夫,掌握整体办案情况,及时发现社会管理问题

备案分析是省级检察院公诉部门掌握整体办案情况的重要手段,对于及时发现并纠正办案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查找社会管理漏洞具有关键作用。

1.建立分类审查制度

《人民检察院公诉工作操作规程》第十一章第二节规定了备案审查制度,[1]对需要向上级检察机关备案案件的范围、程序等内容作出了规定。同时,按照有关规定,下级检察院公诉部门应通过案件管理软件逐案填报案件信息。省级检察院收到的备案材料比较繁杂,既有因办案质量问题上报的无罪案件、事故案件,也有涉及特定类型犯罪嫌疑人、特定罪名的案件,还有一般案件的有关信息。对于下级检察院上报的备案材料和填报的案件信息,应建立分类审查制度,按照类别分别指定专人进行审查,明确漏审责任,提高备案审查的效率和质量;要求备案审查负责人定期互通情况,从不同角度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形成备案审查合力;对于备案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依法纠正,在公诉部门内部定期通报备案审查情况,规范公诉工作,支持下级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充分发挥备案审查制度的作用。

2.建立数据分析监测制度

在审查备案材料的基础上,应重点加强数据分析,特别是对数据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发现动态变化异常的,应当进行专项分析,摸清数据变化规律,剖析引起数据变化的原因,查找各类犯罪的新特点新动向,分析隐藏在案件变化之后的社会因素,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加强社会管理、预防犯罪的对策建议。

(四)在情况反映上下功夫,实现司法规制,促进职能部门正确决策

社会管理创新要求省级检察院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摆脱就案论案的思维定势,通过对案件静态状况和动态变化的分析,查找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向有关方面反映汇报,促进相关部门的社会管理工作。

1.做好情况反映工作

犯罪是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相结合的产物,犯罪恶性程度、犯罪率和犯罪整体情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类案往往反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源点,例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往往反映出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的社会管理漏洞以及存款人贪图便宜的危险心理。省级检察院公诉工作应发挥掌握案件情况全面的优势,对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将在个案督办、类案指导、备案分析中发现的不和谐因素、社会危险源点等,以情况反映的形式及时向党委和政府报告,为职能部门正确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2.做好检察建议工作

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为促进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结合执法办案,建议有关单位完善制度,加强内部制约、监督,正确实施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管理、服务,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一种重要方式。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检察建议规定》)对检察建议的概念、原则、对象、内容、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省级检察院公诉工作应在确保检察建议发挥作用上下功夫,建立检察建议回复审查制度。按照《检察建议规定》第七条的规定,下级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后应报上一级检察院备案,④但没有要求将被建议单位是否采纳检察建议的情况报上一级检察院备案。省级检察院应要求下级检察院上报被建议单位对检察建议的回复情况,对被建议单位无正当理由不予采纳的,由省级检察院向其上级主管机关反映有关情况,促进有关单位改进工作,发挥检察建议作用。

3.做好检察意见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扣押、冻结。对被不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处理结果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省级检察院负责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相对不的审批工作,应在审批案件的同时,加强检察意见工作,督促下级检察院按照法律规定向被不人的主管机关发出检察意见。对于被不人主管机关未采纳检察意见的,由省级检察院向其上级机关发出对被不人进行处理的检察意见和改进被不人主管机关工作的检察建议。可以考虑建立被不人行政处理前置制度,将被不人主管机关对被不人的行政处罚作为相对不的条件之一,确保被不人受到相应处罚,维护法律的公正性。

综上,省级检察院公诉办案业务指导工作应在推进个案督办、类案指导和备案分析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情况反映、检察建议和检察意见,对案件中反映出的宏观的社会性问题、中观的部门性问题和微观的个案性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建议,督促整改落实,实现司法规制,促进职能部门正确决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注释:

①广义的社会管理还包括其他主体以及社会自身的管理。本文讨论的内容限于狭义的社会管理即国家层面的社会管理。

②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四次公诉工作会议上指出:“公诉是我国检察机关核心的标志性的职能”。引自肖玮:《切实把公诉工作纳入三项重点工作的总体格局,充分发挥公诉职能作用,推动公诉工作全面发展》,2010年7月1日《检察日报》第1版。

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第一条第一款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万元以上、3万元至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④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试行)》第七条规定:“提出检察建议,应当按照统一的格式和内容制作检察建议书,报请检察长审批或者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后,以人民检察院的名义送达有关单位。检察建议书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同时抄送被建议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

参考文献:

上一篇:治超工作方案范文 下一篇:考评工作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