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俱乐部邀请函范文

时间:2023-11-26 14:41:58

搏击俱乐部邀请函

搏击俱乐部邀请函篇1

杭州国林养生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林养生馆)是中国林科院松花粉研发中心旗下一个以生产松花粉系列保健产品为主的企业,其核心消费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经过多年的市场推广,产品已经形成一定的知名度。于是,国林养生馆开始整合资源,以实现消费覆盖面从小众(老年人)向大众(贯穿中、青、老三个年龄层)的转变。

布局:四面埋伏下的第五种模式

一直以来,国内的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广告宣传泛滥成灾,加上国外巨头的步步紧逼,迫使众多保健品企业无一不在探求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模式,国林养生馆也不例外。在以往,国林养生馆的消费人群主要是老年人,消费层次以离退休人员与工薪阶层为主。面对市场压力,国林养生馆开始转变思路,开拓大众市场。

目前,保健品市场主要存在四种营销模式,即直销、广告轰炸加终端布货、专卖店加会议营销和电视购物。其实,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可以施展的空间并不大。一看直销,现在的直销还是稀缺资源,其审批程序相当严格,而随着《直销管理条例》、《直销企业保证金存缴、使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生效,中小型企业很难摸准中国直销的命门。二看广告轰炸加终端布货,运作成本十分巨大。如脑白金诞生时的硬广告加软文的密集覆盖模式,不仅成本高昂,且效果在今天的市场上难以保证,毕竟消费者已经趋向理性。另外,广告之后挺进终端的结果是――终端的门槛越来越高,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零售商的“渠道为王”常常演化成“霸王行为”。三看会议营销,由于很多企业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顾客进了专卖店,就立刻推动甚至诱骗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致使诚信度越来越低。四看电视购物,由于众多电视购物公司已经形成巨头林立局面,中小型企业很难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只有“喝汤”的份。

从消费者趋势来说,老年人对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高于一般消费,比如需要持续地得到企业的服务,甚至希望企业构建一个可以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人们更希望和依赖一个淡化商业色彩的营销体验场所。

从整体的营销大趋势来看,继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体验营销是人性化的营销过程,它强调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艺术资源的整合与交融,使营销活动由生硬的、裸的金钱交易过程转变为温馨的、互动的人性化过程。在现今的保健品市场,很多营销模式都忽视了消费者的身心需求,而一味地强调产品,即以产品为中心来引导消费者。对此,杭州国林养生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高爱新认为,目前的保健品营销应该以消费者(Consumer)为中心,不应该是“消费者请注意”,而应该是“请注意消费者”,要更多地关注并满足消费者在成本(Cost)、便利(conven lence)、有效(Validity)等方面的需求,并加强与客户的沟通(commurication)。这才是国林养生馆实现突破的方向。

实际上,国林养生馆就是通过体验营销,达到了“把小众做深、向大众转变”的目的。

破局:一个中心,两个支点

找到模式并不等于成功,还需要围绕这个模式进行战术性支持,以此达成目标。事实上,只有把消费者细分,找到相对应的吸引与维护策略,才能达到“把小众做深、向大众转变”的目的。于是,国林养生馆就把消费者分为功能式和时尚式两种类型,同时又进一步细分为利益型、享乐型、价格型和价值型这四种消费形式,以此根据消费者特性找到对应的详细策略。(见表1)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拓宽大众市场。

一个中心:国林养生馆,心“容”天下

与其他企业的专卖店相比,国林养生馆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色。首先,这里提供了丰富的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养生保健产品。除了口服的松花粉系列产品,还引进了竹炭系列产品、纳米硒功能纺织制品,以及化妆品等。其次,这里更加强了“软环境”的布局。比如,开辟顾客休息区,有舒适的座椅,也有精美的养生书刊和清新悦耳的养生音乐;同时,清晰的电视还会播放一些养生知识,而这些电视讲座并不是单一地推销自己的产品,更多是围绕消费者最新关注的健康问题、季节性的疾病预防等展开。另外,在节日送礼高峰期,国林养生馆还会采取精巧的礼品盒、草编、工艺插花等手工小制作,为不同的目标消费者设计适合于不同场合的健康礼品,由个性化定制产生“溢价”。

国林养生馆一直强调服务的科学性和专业化。为此,国林养生馆还邀请了国内著名的健康科普专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普及科学的健康理念与日常保健常识。与其他保健品专卖店不同的是,这些专家只是咨询,并不参与售卖产品。只有人们需要养生馆的产品时,服务人员才会根据科学剂量送货上门。由于保健品消费具有重复消费、长期消费和需要亲情服务维系等特点。为此,国林养生馆专门成立了养生俱乐部,通过个性化的服务,留住忠诚顾客。不论是参观生产基地的盛会,还是艺术团演出的筹划,甚至是日常聚会交流,都可以在国林养生馆完成。于是,这里又是一个养生的快乐驿站。实际上,这种快乐往往会形成病毒式营销。比如,经常可以看到以老年人带着全家人,或者亲朋好友一起来参观和购物。总而言之,这更是一个养生文化的科普站,而不是产品推销的集中站。

国林养生馆立足于社区、街道、居委会,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养生咨询、服务、指导及配送等服务,已经形成一种全新的社区直销连锁网络。目前,国林养生馆已经开了近100家,预计未来5年内将在全国建立1500家连锁店,而俱乐部会员也将发展到200万人。

两个支点:上下结合,整合传播

任何一种店面,都需要聚集人气。为此,国林养生馆加强了线上传播和线下推广的灵活运用,密切配合。

线上传播,锁定广播

当前,媒体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依然具有市场,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已经网络了新一代。时下,广告传播已经发展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程度。在复杂的广告环境下,国林养生馆只关注消费者,即核心消费者喜欢哪种媒体。作为老年人,由于晨练、散步等使然,更青睐广播。广播已经成为老年人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而调查显示,我国车载听众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广播也完全可以影响到中年消费者。于是,国林养生馆就锁定了广播。当然,传播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在喜闻乐见的节目中插播广告是一种形式,但国林养生馆更擅长参与健康栏目,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打动消费者。例如,南京的国林养生馆开业时,《松花粉与健康》这档专题节目就通过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健康频道的电波走进南京老百姓的生活。

线下推广,三面出击

终端作为品牌传播系统的主要阵地,其关键性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在这方面,国林养生馆主要采取了三项策略:一是国林养生俱乐部,二是国林之春艺术团,三

是国林之旅基地游。

俱乐部Vs数据库营销:从收集数据到传递服务

数据库营销是目前保健品流行的一种营销利器。它首先需要一个数据库,内容涵盖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实际上,很多企业建立了数据库后,就不断地通过信函邮寄广告宣传品,甚至通过频繁的电话推销,这让很多消费者十分反感,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国林养生馆则颠覆了传统手段,消费者成为会员后,就会邀请会员参加国林之旅基地游、国林之春艺术团等活动,通过软性的活动让消费者感受到国林养生馆的真诚、产品的实效。当然,作为会员也可以参与积分打折、获赠各种养生知识手册等。在为消费者服务的同时,就和消费者建立了互信共赢的良好关系,而服务的过程本身就是营销的过程。

艺术团VS社区营销:从卖产品到送欢乐

社区营销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是为了销售而宣传。即在社区公告栏张贴宣传海报,在社区及周围大面积做墙体广告等等,并集中时间在社区举办促销活动。这是低级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中级阶段,它在初级阶段基础上重视了服务,比如设立免费诊断等,但服务本质依然是为了销售更多的产品;第三个阶段是通过文化活动过程来反映产品可靠的效果,它虽然没有广告活动的规模浩大,但可以融入各个街道乡村,甚至各个居民楼,普及率极高。比如,随着国林之春中老年艺术团精心准备的节目一一亮相,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社区居民就打成了一片,在其乐融融中传播了企业和产品。

艺术团的演员主要是自愿参加的消费者,非消费者也可以报告参加。很多老年消费者业余生活单调,而艺术团弥补了空闲时间,因此很受欢迎。演出的形式涉及了小品、魔术、小组唱、舞蹈、越剧、时装表演等。活动内容主要以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健康故事为蓝本改编而成,并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强调的是,在演出过程中,从来不销售产品,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商业气息。如果有人咨询,众多演员都会积极地介绍,这也形成了实证的感觉。另外,每次社区活动,往往影响了周边几个小区的人来观看,而影响的人群更包括了中、青、老三个年龄层。

基地游Vs体验营销:从会议营销到真实体验

国林养生馆在每年都会定期开展国林之旅基地游――大型消费者参观活动,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用户组成的参观团。在旅游中,安排消费者参观松花粉的原料基地――千岛湖,并把每个人的旅游手记编辑、印制成《国林之旅》,发送给大家做纪念。而在整个旅游过程中,不会推销产品,也不会集中开展会议营销。

罗伯特・劳特朋曾经说过:“整合营销传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要让与营销部门有关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公司员工、商、销售人员等同样需要整合。”为了达到这个最佳效果,国林养生馆采取了类似多层次直销的策略。即公司员工、商、销售人员只要推动销售产品完成,即获得一定的奖励。而产生的消费者推荐了新的消费者后,其上述相关层面人员都将为此得到一定的奖励,比如购买产品打折、礼物等。

线上传播重在树立品牌形象和传播产品信息,线下推广重在增强体验,促进引发购买行为相联系。通过两者的互动,实现了到国林养生馆体验和消费的两个目的。另外,从体验营销的角度看,这些策略也实现了消费前体验、消费中体验和消费后体验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完全是一步步地推动,并自然形成,而不是生硬地拉动。

升局:从产品品牌到服务品牌

国林养生馆以中老年人为突破点,把小众做深,并不断进入大众市场。而在这个整合营销过程中,国林养生馆已经变成了一个服务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国林养生馆不仅可以自己生产更多的产品,还可以通过OEM形式解决产品制造等问题。而在这个品牌下,其消费者产品更可以不断地细分,涵盖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甚至专业的女性和男性产品。在这个发展战略下,国林养生馆还可以在公益营销、故事营销、事件营销、娱乐营销上进行全方位的整合,最终完成大众市场全面、深度的覆盖。面对未来,一场变革已暗涌,祝愿国林养生馆的发展一帆风顺。

搏击俱乐部邀请函篇2

―― 题记

在澳门的企业家群体中,小健先生是一位具有号召力和人格魅力的佼佼者。作为昔日的创业者和今天的企业家,他在事业上坚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信念,努力拼搏,奋进开拓,成为澳门商界精英之一,而他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更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作为一名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及历任广东省政协常委、汕尾市政协委员及澳门多种社会职务於一身的成功人士,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尽职尽责,堪称楷模,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作为澳门地产业总会会长、澳门新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有着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有着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多年来秉承爱国爱澳爱乡的宗旨,支持祖国经济建设,积极参与澳门社会事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关注和评价小健先生,都不难发现他身上的闪光之处。但他又总是那麽坦诚、谦逊、好学,他的为人和谈吐总是那麽朴实无华……

诚信自强 击楫商海

小健先生祖籍广东省汕尾市,幼年到广州市读书,先後在广州培智小学、广州市五十三中学完成基础教育。

有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小健先生的成功之路也非一帆风顺,而是在经历了许多磨砺与洗礼之後才筑就的。高中毕业後,他当过购员和农民,做过生意。其间备尝艰辛,但他不畏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打拼。1980年,小健先生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他在深圳、东莞分别创办塑料玩具造厂和劳工手套加工厂。

事业的追求对於小健先生来说是永无止境的。1983年他将决定将投资转移到澳门。在澳门商界,小健先生不断拓展自己的事业空间。1988年,他与人合作,参与房地产经营。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波谲云诡、瞬息万变,利润空间大,但风险之高也不可预料。但是多年商海的磨炼与洗礼,已造就了小健先生把握市场、驾驭企业的非凡能力,从而使之在进入房地产这一领域之後,便取得了新的成就,奠定了个人发展的坚实基础。其後,小健先生又参与投资饮食、财务投资、珠宝金行、旅等行业,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出众的表现。1996年,小健先生组建了新东方集团有限公司,出任该集团董事长之职。

小健先生始终恪守“诚信为本”的理念来谋求企业的发展。他认为,诚信是做人最根本的一条则,也是企业立足之本、发展之道。离开诚信,企业只能濒临绝境,绝无生机,“守信则兴,失信则衰”是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经过多年的打拼和积累,小健先生在事业方面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他经营的重点是房地产业,由他担任掌舵人的新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下辖新东方地产物业投资有限公司、东方兴业建筑置业有限公司、海神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置地海神皇殿贵宾会、健泰财务投资有限公司、广东汕尾健生鲍鱼养殖有限公司,整个集团已逐步走上规范化、多元化、品牌化的发展之道,可谓顺风顺水,蒸蒸日上。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大凡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善於学习的典范,小健先生也不例外。1999年,小健先生虽然已经在事业上较有建树,但他认为自己在知识层面、市场讯息以及经验等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决定重回大学校园充电。於是他在1999年至2001年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修读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顺利毕业。2002年又取得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大学进修期间,小健先生又要顾及公司的业务,虽然非常辛苦,但他认为,带着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去读书,通过学习必然有助於日後的企业管理,所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这又是一次质的飞跃。在读完工商管理课程之後,他对市场有了更新更深的理解,毅然结束了当时经营尚可的珠宝店,将该店的人力资源集中投放到更有发展前景的鲍鱼养殖场。

小健先生将企业家是否必须通过进修去提升自我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一个人走楼梯时,有没有楼梯灯都可以走到,但有盏灯照明就可以跑上去;如果没有灯的话,前面看不清楚,你只能搭住扶手摸索前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小健先生怀自强之志、以勤诚为本,用不懈的奋斗与拼搏在人生的旅程中跨越了一座又一座山峰,书写了一页又一页新的事业篇章。

实业报国 造福桑梓

小健先生多年的拼搏,铸就了辉煌的事业。“逢人渐觉乡音,恨莺声似故山”,事业发展壮大之後,小健先生依然保持着质朴的本色,这表现在他深深的故乡情结与仁爱之心之中。小健先生认为:“财富取之於社会,当用之於社会。能够在事业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後,回报祖国和故乡,这也是体现人生价值最好的方式之一” 。

多年来,小健先生一直在以各种途径想方设法回报家乡――或以实业投资的形式带动家乡经济的发展,或积极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或直接捐资襄助各项公益事业。他回馈桑梓、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界人士的称许,也受到了家乡父老的尊崇与感激。

对此,小健先生始终认为,为振兴家乡经济、改善乡亲们的生活办好事、做实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於是他积极为家乡投资办厂、想方设法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90年代中期,汕尾市开始着力利用其优越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养殖产业,小健先生积极支持家乡的海洋建设事业,於1997年投资创建了汕尾健生鲍鱼养殖有限公司及东泰科技园养殖有限公司。最初,小健先生抱着不计盈利、志在参与的态度投资,整个投资预算为2000万元左右,由於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不断突破预算,令他投入了更多的财力、时间和精力。

参政议政尽心履职

1994年,小健先生应家乡广东省汕尾市人民政府邀请出任汕尾市政协委员。1996年开始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1998年、2003年连任广东省政协第八、九届常委。2003年,小健先生又光荣地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2005年又出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此外,还兼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广东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兼澳门区秘书长、广东省工商联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小健先生担任政协委员之後,深感责任重大,虽然生意上事务繁忙,但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政议政。只要有关政协的事情,他都是逢会必到、逢有活动必参加,他把每一次开会、每一次视察都当作一个学习的机会,以尽心尽力的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其它委员树立了榜样。

小健先生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在政协委员中是富有影响的。他多次作为视察团团长带领澳门特区广东省政协委员在广东视察。视察过程中,他总是很认真、很投入,为便於与地方领导交流,讲粤语的他发言时总是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令大家慨叹不已。原来他事先花了很多功夫在学习普通话上,这对於时间特别紧张的他来说的确不易。每次视察的时间都不过短短几天,他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以他特有的洞察力,认真分析,仔细研究。视察结束前,他总是召集视察团团员进行讨论,认真总结视察工作,每次都给当地提出十分中肯、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他十分尊重年龄比他大、资格比他老的委员,对比他年轻的委员也很礼貌,平时他着装都很正规、朴素,话语不多,面上常常带着微笑。有这样一位团长带队,视察团中总是洋溢着认真而又轻、团结而不散的气氛,使每次视察都获得圆满成功。

真知灼见字字珠玑

近年来,小健先生针对澳门、广东及国家的敏感与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过不少建设性的建议和提案。这些提案都是小健先生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精心撰写的,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他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体现了他在发展经济和国家建设方面的真知灼见,大多被纳或成为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

其中《关於内地与澳门联手合作打击利用我国护照进行犯罪活动的建议》,被评为广东省政协表彰的优秀提案之一。1998年,他写的提议广东省加强力度打击走私台湾鲍鱼的信息,广东省委领导作出了重要批示,有关部门为此组织了专项打击走私活动。该信息还被评为广东省委办公厅和广东省政协的年度优秀信息。小健先生为同一问题提交的提案,也被评为广东省政协1998年度优秀提案。此外,小健先生於1997年提交的《关於重视澳门土生葡人问题》的信息,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他还就粤港澳两地牌公务车的使用问题提出了意见,受到高度重视。

2001年10月,小健先生撰写了一份题为《从政府做起,努力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的文章,指出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提出尽快建立完善有关信用建设的法律法规,各地政府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政府信用形象,成立半官方的社会信用认证机构,大力宣传倡导社会信用意识等四点建议。

2002年,小健先生与其他委员在广东省第八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关於成立粤港澳旅协调机构共建“一国两制三地”国际一流旅区的建议》,认为粤港澳合作发展旅业互补性很强,只要精心打造,完全有可能将该区域建造成世界级的旅区。这一提案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制订相关政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004年,小健先生等五名政协委员联合提交了《关於国内居民个人港澳档案资料双方边检部门联网共享的建议》,提议建立个人港澳IC卡,受到国家公安部的高度重视,覆函致谢。

2005年3月,小健先生在参加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期间,在全国政协举行的全国政协港澳委员与主席座谈会上,作了题为《与时俱进,共创粤港澳经济合作新局面》的报告,提出粤港澳之间须要适时建立新的更高层次的合作格局,这种新合作格局的建立须要有制度性的突破,而淡化三地经济意义上的“边界”,是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制度性突破的核心内容。小健先生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议中央政府授权广东省政府或中央在粤派驻机构,成立粤、港、澳经济协调委员会,统筹和协调三地的经济合作事务;二是研究制订一个包括港澳在内的泛珠三角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粤、港、澳经济合作新格局;三是建议中央政府在对外开放方面让广东先行一步;四是选好“切入点”,及时将粤、港、澳经济合作从务虚推向务实的新阶段。这个报告在会上及会後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被《建设科技》杂全文刊载。

2004年政协会议期间,小健先生等四位委员联名提交了《关於统一珠澳两地边境口岸开关时间的建议》。提案指出:由於珠海与澳门两地口岸每天开关时间不一致,珠海关口每天开关滞後半小时,致使这段时间有大量旅客滞留两地口岸中间的“三不管”地段,产生治安问题直接影响珠澳两地口岸通关与服务效率,对澳门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小健等四位委员建议国务院港澳办统筹协调,与各有关部门协商,尽快使珠海拱北关口的每日开关时间提前到七时正,以统一两地口岸开关时间,使澳门与内地交往与联更加畅通无阻。

值得一提的是,此提案提交後,小健又对办理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和跟进,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对此高度重视,先生两次致函答覆,珠海拱北口岸也於2006年3月1日起实施提前半小时开关,实现了与澳门关闸口岸的同步。

在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三次会议上,小健先生还联同其他三位澳门区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於允许向澳门输出家政服务人员的建议》,建议修改内地向澳门输出劳工的政策,允许向澳门输出家政人员,让家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

从一件件提案、一桩桩建议当中,人们不难见证小健先生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所取的实际行动,不难领会到他对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所寄予的热切期望和真知灼见,不难解读到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爱国爱澳 情满濠江

屈指算来,小健先生来澳门已经整整23年了。在这23年里,他见证了不少历史时刻:比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在这23年里,他也从一个普遍创业者成长为一位在澳门社会声誉卓著的实业家。对此,小健先生在喜悦与欣慰的同时,也对澳门、对祖国怀有深深的感恩之心,进而又将这种感恩之心转化为对祖国、对澳门的回报。

作为澳门社会的精英阶层,小健先生热切关注着澳门发展,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活动和社会事务。目前,小健先生旗下拥有多家企业,作为领军人物,他每天的工作日程表都排得满满的,经常辗转奔波於澳门、香港和内地之间,但既使是这样,他在百忙之中仍然热心关注积极参与各项社会事务,以自己的赤诚之心默默地为公众作奉献。

小健先生历任澳门中华总商会常务监事、澳门地产业总商会会长、澳门物业协会会员大会主席、澳门地产总商会(附属)慈善基金会主席、澳门培正中学校董等多个社会公职。1999年,小健先生当选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2004年又当选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二任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会议成员,2005年应澳门特区政府之邀出任澳门旧区重整询委员会委员。

小健先生坦言:“其实,做社会工作不轻,因为这些工作确确实实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时候真的感觉很累。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感觉到很开心。其实也没有什麽大道理,只是觉得能够为他人、为这个社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有益的事,自己也能从中体会到很多快乐的东西。”

作为澳门地产总商会会长,小健先生在谈到澳门地产行业的发展时表示:“展望未来,在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为首的特区政府领导下,随着自由行不断扩大及深化,来澳旅客人数上升,多间新及酒店落成营运,基建设施不断加强,消费及投资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从而带动澳门的整体经济增长。我们预计,未来数年澳门的GDP可保持百分之六至八的增幅,整体经济畅旺,必然惠及房地产场,预计澳门地产行业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在访小健先生的过程中,他始终面带微笑,在他平静的话语之中没有滔滔不绝、慷慨激昂的气势,但有一种令人敬佩的深刻与从容。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他对人的那份坦诚、那种亲和力、那种毫不做作的谦逊之感给我们的印象尤其深刻。从先生的言谈中,笔者一行深切地感受到:他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绝非偶然,这是因为他身上所具备的那种永远奋发向上、务实进取的精神,及其由内而外所散发的人格魅力,这可能是令到他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取得不俗成就的重要原因吧。

“事能知公人常惬,人到无私品自高”。多年来,小健先生不仅在事业上成绩卓著,他爱国爱澳爱乡、为社会积极奉献的实际行动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誉。

搏击俱乐部邀请函篇3

一、深化“三个网络”建设,使“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向纵深发展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的主力军,我们从提高农村妇女素质入手。加大对农村妇女的科技培训。XX年,我县新招农函校学员400名,在工作中,我们注重以产业设专业,课堂教学与实地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聘请寿光、历城等地有经验的高级农技师和技术员到全县各乡镇进行巡回辅导,面授103课时,受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深受广大妇女的欢迎。对科技女状元、科技女强人、乡镇辅导站班主任,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的集中培训,让他们切实发挥科技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同时,在部分乡镇聘任了妇联科技副主席,科技副主席不定期地到科技大户家中走访,对他们生产中遇到的疑难杂症,积极进行科技指导和科技服务。

强化服务,为妇女增收致富铺路搭桥。县妇联充分利用农村妇女科技指导中心和乡镇科技辅导站的作用,采取送科技下乡、办班集中培训、结对帮扶等形式,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农户送去最盼望的技术。为了发挥女能手的带动作用,我们不断提高研究会的标准,积极引导研究会向综合服务型发展,切实发挥科技带头人传、帮、带的作用。翟家乡高家村葡萄技术研究会形成了产前良种、物料供应、产中技术治理、防病防害、产后产品销售一系列的服务内容,成为连接妇女和市场的经济合作实体。目前,全县已规范的研究会有12个,发挥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县妇联继续实施小额信贷帮扶,截止目前,县妇联累计帮扶80户,发放贷款15万元。

建好示范基地,带动妇女增收致富。我们不断扩大合作社规模,对基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南镇夏口街建立了技术传播、技术交流、产购销一体化的蔬菜基地,理合乡建立了集饲养、收购、加工一条龙的蛋鸡深加工基地。目前,全县有科技示范基地8处,利用这些基地,我们不断推广新技术、新项目,为促进妇女参与建设,提高致富本领和素质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以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为突破口,狠抓了“巾帼建功”活动

“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是巾帼建功活动的发展与深化,在创建活动中,我们狠抓了示范岗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今年,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和“巾帼建功标兵”评选活动的通知》。国税局系统开展了“微笑服务在脸上,文明用语在嘴上,勤快动作在手上”的零距离服务等活动,积极争创县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同时,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将创建规划、领导机构、会议记录、活动资料等分类建档,保证创建活动的系统性、连续性。妇联充分发挥群团优势,积极为下岗女工再就业搭台唱戏,为政府解难,为社会分忧。今年邑镇妇联又创办了一家“万家乐”家政服务中心,“万家乐”服务中心集婚姻介绍、儿童托管、法律咨询、介绍工作于一体,负责该服务中心的王世兰大姐懂经营、善管理,自今年6月份开业以来,有200多人进行婚姻登记,共有30对离婚、丧偶者通过牵线搭桥喜结良缘,目前有60对在相处中,通过家政服务为下岗女工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吸纳20余名下岗女工组成“巾帼家政服务队”,从事家政服务,架起了下岗女工与用工居民间的桥梁。县妇联创办了家政服务中心,向北京等地输送家政服务员和保安员,为下岗女工和待业青年谋求职业,自成立以来,输送人员30余人。

为使广大妇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中去,县妇联积极发挥联的优势,7月份,召开了参与民营经济女企业家报告会,会上邀请了德州市海天工贸公司总经理焦桂云和市人力资源劳动服务中心主任韩玉英以及我县的3名女企业家作了报告,报告会上女企业家感人的报告让广大妇女倍受鼓舞,为离岗女干部参与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10月份,松霞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李秀凤同志被评为省优秀女民营企业家,省“三八”红旗手,并被吸收为省女企业家协会会员。目前妇联系统自办、领办实体达8家,全县妇女干事创业积极投入到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两个天字号工程中。

三、抓好新《两纲》实施,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新《两纲》实施有了新的进展。今年是新《两纲》颁布实施的第一年,我们向县委请示,及时调整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并加大宣传力度,协调各成员部门,围绕新《两纲》的目标要求开展工作,今年9月份对“两纲”实施情况进行了自查,及时总结了《规划》实施以来的成绩和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对指标落实情况进行了逐项核实,确定重点和难点指标,提出了进一步实施《两纲》的建议。10月份,市人大督查组对我县的《两纲》实施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做好维权工作,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妇女工作是一项社会化工作,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涉及各部门、各方面。今年县妇联与综治委、公、检、法等六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广泛开展了“优秀妇女维权岗”创建活动。县检察院侦察监督科被省、市妇联评为“优秀妇女维权岗,”李玉芳等3人被市妇联评为优秀维权先进个人。一年来,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54件(次),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结案率达100%,无越级上访案件。陪审员认真行使陪审员职责,参与陪审案件3件,用法律武器为广大妇女伸张了正义。在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实验小学被评为市级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

春蕾计划再掀新高潮。六一期间,县妇联向社会发出倡议:伸出援助之手,救助失学女童。5月27日,县妇联召开了“春蕾女童结对救助仪式”大会,会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解囊救助,一次性救助女童150名,发放救助款2万余元,累计救助女童921名,累计发放救助款9万余元。

四、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环境创新,服务经济发展

县妇联坚持举办各种健康有益、内涵丰富的活动,用先进的文化和道德占领广大妇女的思想阵地,引导广大妇女人人思进,健康向上。“三八”期间,召开了全县妇女工作暨表彰大会,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会后,进行了大型文艺联欢,共庆“三八”。非典期间,县妇联发出了《携手并肩,抗击非典》的倡议,号召全县妇女积极行动起来,众志成城,筑起抗击非典的防线。同时,县妇联还成立了防治非典帮扶小组,肩负起高度的社会责任。巾帼文明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弘扬新时期道德规范,推动了“美在家庭”活动的深入实施。孟寺镇被市妇联授予“巾帼文明队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邑镇南关街巾帼文明队被市妇联授予“优秀巾帼文明队”荣誉称号。六一期间,举行了春蕾女童救助仪式,会上,被救助女童的发言感人至深,掀起了捐资助学的新高潮。七月份,举办了离岗女干部报告会。九月份,县妇联创办了邑县妇联网站,网站分邑概况、走进妇联、经典活动、创业新星、历史名人、妇联动态、妇儿维权、政策法规、乡村季风、女性文摘几大板块,充分体现了邑妇女创新、创造、创业的精神风貌,对全县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十一月份,成功地召开了邑县第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进行了换届选举。十二月份,开展了妇女成才、发展与创新有奖征文活动。

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妇联自身建设

妇联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妇女和妇联干部。大力加强妇联自身建设,推动了妇女工作的新发展。一是突出业务知识学习。我们采取了以会代训、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认真学习、互相切磋交流业务,做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加强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注意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增强组织带领妇女参与发展的本领。三是进一步形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在妇联系统大力弘扬妇联干部的“四种”精神,即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拼搏奉献的敬业精神,团结奋斗的创业精神。把这“四种”精神作为强大的思想动力,激励广大妇联干部奋发进取,干事创业。四是加强妇联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及时优化干部队伍结构,10月份与组织部共同考察,引进竞争机制,选配专职妇联干部,乡镇妇联新配备妇联主任6名,县直单位根据党委意见,新配备妇委会主任5名,真正实现了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全县妇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妇联向重视关心妇女儿童事业的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向广大妇女工作者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妇女工作还停留在妇联层面上,妇联工作和大局工作、中心工作还需进一步结合;二是典型的层次低、标准低、标准典型少;三是对妇女工作实践的理论提升和规律把握不够。我们要正视存在的不足,通过不懈的努力推动问题的解决,实现妇女工作新发展。

关于XX年妇联工作的主要任务

XX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今年我县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以推动妇女儿童纲要的实施为总抓手,努力提高妇女素质,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实现自身进步与发展。工作中重点搞好三个结合、三个深入,抓好“五四二一”工程,即继续实施“春蕾计划”,使500名贫困女童得到救助;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妇女4000人次。通过女子农函校使20000名农村妇女掌握1-2门实用技术;新建100支巾帼文明队,发挥其典型带动作用。

一、弘扬创新、创造、创业精神,积极引导城乡妇女参与发展经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广大妇女参与加快发展,这是妇联工作的第一要务。各级妇女组织要弘扬创新、创造、创业的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推进妇女的发展。

深化“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提高“三个网络”建设水平。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提出:“必须把‘三农’问题放在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深化“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推动农村妇女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和示范基地“三大网络”建设上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XX年按照市妇联、县委部署,深化“三个网络”建设,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分层次搞好培训。重点抓好四个层次的培训:抓好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培训,在今年的农函校巡回辅导过程中,我们突出绿色农业技术、奶牛养殖技术、生猪养殖技术、蛋鸡养殖技术的培训,聘请外地及农业局、畜牧局有经验的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知识,提高广大妇女群众的科技素质。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妇女4000人次;抓好“绿色证书”和农民技术职称的培训,突出市场营销知识、信息网络知识及农村妇女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科技副主席的作用,增加培训次数,提高培训质量,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培养农村妇女科技队伍。通过农函校使20000名农村妇女掌握1-2门实用技术;抓好妇女示范户、专业户、带头人的提高培训,在县妇联的带领下,自上而下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利用这些科技带头人和培训网络、强化农村妇女的创业冲动,提升她们的创业本领;抓好就业技能培训,今年县妇联在选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上1-2个实体项目,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利用起来,促进劳动力的转移,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创新服务载体。要强化服务环节,创办妇女经济合作组织网络,切实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服务。农村妇女专业技术研究会,三八专业合作社要延伸科技培训、服务、基地示范的网络链条,集科研、示范、推广于一体,与生产、经营、服务相结合,要提升水平,提高档次。充分发挥农村妇女科技指导中心和科技指导站的作用,尝试把女农民技术员按专业组织起来,在一定领域发挥作用,使女农民技术员得到聘用,并从中得到收益。上半年,县妇联将成立女农民技术员协会。三是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按照项目化、实体化、事业型的原则,依托社会力量、依托产业规模、依托龙头项目,依托我县的招商引资项目金锣肉制品、奇力辣椒、新大新乳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创办或培植以妇女为主的养猪基地、奶牛基地和辣椒基地,重点抓龙头项目,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妇女上项目、建基地,突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订单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争取做到一乡一品,一乡多品。10月份,市妇联要召开“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现场经验交流会,我们争取交流会在我县召开。

深化“巾帼建功”活动,提高“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水平,深入实施“巾帼社区服务”工程。

加强面向城镇妇女的思想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发挥知识女性的群体智能和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中的骨干作用,拓展新的活动领域,创建“行行都有示范岗,岗岗都是文明窗口”的好局面,构筑城镇妇女工作社会化新格局。XX年,在全县各级“巾帼文明示范岗”中开展以“学习、创造、成才”为主题的“岗位读书”活动。立足发展,进一步加强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对“巾帼文明示范岗”实行有效的动态管理,每半年抽查一次,变重创轻管、只上不下为优者留,差者下,不搞终身制,使创建、巩固、提高三者有机结合,保证活动的质量和社会信誉。

各级妇女组织要把做好妇女就业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县妇联计划举办1-2期妇女创业培训班,提高妇女创业能力,征集创业项目,开阔妇女创业思路。去年,在以家政服务、保安输出为主要内容的巾帼社区服务活动中,县妇联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我们依托家政服务机构,搞好妇女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千方百计帮助妇女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二、组织动员妇女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激励广大妇女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

积极推进巾帼文明队建设,深入开展“美在家庭”活动。巾帼文明队是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团结组织妇女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好形式。今年要建立100支“五有”标准的巾帼文明队,要有一半以上的村(居)建立起巾帼文明队,举办一期骨干队员培训班,组织一次巡回演出。充分发挥“巾帼文明队”的作用,使“美在家庭”活动深入开展。一是巾帼文明队围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化文艺宣传,自编有演,丰富群众生活,传播文明,弘扬新时期道德规范。二是巾帼文明队队员带头订书订报,每户新上一个书柜,以推进家庭成员知识化为目标,开展“科技型家庭”创建活动。三是巾帼文明队充分发挥示范服务作用,让农函校学员、科技致富带头人影响和带动一大批家庭走上富裕道路。

积极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四进”行动。小公民道德建设要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公共场所。今年将编印《小公民道德儿歌童谣集锦》,要结合“鲁西北家庭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开展全县家长学校状况调查,探讨“示范家长学校”的建设。深入实施“春蕾计划”,今年是我市实施“春蕾计划”10周年,县妇联要在六一期间组织较大规模的救助活动,计划救助500名贫困女童。

三、推动妇女儿童纲要实施,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县妇联要发挥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妇联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协调和推动“两纲”实施的力度,组织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议事、协调、检查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实施两纲情况的自查,为妇女儿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化维权机制。今年我们要在继续争创优秀妇女维权岗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妇联维权服务组织的实体化运作,打造妇联维权工作的品牌。在来信来访工作中,我们要做到件件有记录,事事有落实。

四、强基固体,进一步加强妇联自身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邑发展的新形势对妇联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妇联组织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参与加快发展的能力。

加强思想建设。各级妇联要以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第十四次妇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和思考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的实际问题,不断推进妇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一是推进思想观念的创新,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大干三年,到2008年跨入全省30强县行列的目标要求,树立妇女解放与时展同步、妇女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二是推进工作方式的创新。要发挥妇联“联”字优势,善于通过党委和政府工作渠道,合理运用关心妇女儿童发展的资源优势,为妇女儿童办实事;继续丰富完善妇联网络,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妇女工作的社会辐射面。

加强组织建设。要重视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今年11月份,县妇联举办几期妇女干部培训班,培训人员达4000人次。为适应社区发展和民营经济迅速膨胀的需求,在社区和民营企业建立健全妇女组织。

加强实体建设。各级妇联要注重总结实体建设经验,坚持在服务中创收,在创收中服务,探索多种形式的实体,如:基地创收型,建立农村妇女科技示范基地搞创收;活动阵地型,通过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开办各种服务项目;市场营销型,充分利用妇联组织的网络优势,面向市场开展具有妇联特色的市场营销活动。年底乡镇(区)妇联都要办起经费基地或服务实体。

搏击俱乐部邀请函篇4

步入塔斯社

1974年10月,苏联取得1980年在莫斯科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承办权后,苏联塔斯社和各大官方媒体、体育刊物的视线集中到一个体育摄影师身上,他的名字叫维亚・切斯拉夫・季大星。

季大星被塔斯社看好,后被其聘任为该社历史上惟一的华裔大牌记者,并成为世界体育摄影大师,缘於他的人生追求。

季大星的父亲季德民,是一个淳朴善良的中国人。1936年季德民闯关东在牡丹江落脚。1940年进入苏联远东海参崴市,后辗转到达莫斯科。不巧,突然爆发的苏德战争,使季德民居无定所,流落到市郊落脚。季德民有一手精细的木匠活,还会修理机器,乡苏维埃主席的女儿伊连娜爱上了他,季德民当上了乘龙快婿。

季大星出生后,季德民坚持依照祖上传下来的家谱为序,给孩子起了个中国名字――季大星,并尊重俄罗斯习俗,给孩子缀上了维亚・切斯拉夫的母姓。

1952年暑假期间,季大星家来了一个将要回国定居的中国人。刚10岁的季大星对客人的照相机产生了浓厚兴趣,要求教他照相,几天后,客人来送相片时,季大星捧出父亲历年来给他的压岁钱,要买下那架神奇的机器。倍受感动的客人慷慨地把相机赠送给季大星,并深情嘱咐他:“你是中国人的后代,要学会真本事,给老祖宗争光”。此后,他每天做完功课,就摆弄那架照相机,并在学校的运动会和文艺汇演中,在农庄的每一次庆典上,都用频频闪亮的镁光灯去捕捉生动的亮点。不久,他的作品在莫斯科《学摄影》刊物上相继发表,很快他就成了小有名气的校园摄影家。

1960年,18岁的季大星服兵役,成了一名苏军战士。在部队里,他以粗犷的线条,明快的风格,拍摄了大量的反映军旅生活的摄影作品,多次摘取苏军摄影大赛的桂冠,成了年轻的军旅摄影师。他的名字,很快引起了苏联摄影界的注意。

1963年,季大星退役后,在父亲赞助下开了一家“体育”照相馆。尽管设备简陋,规模很小,但摄影界初露锋芒的季大星所产生的名人效应,使得小小照相馆顾客盈门。这一年他刚满20岁。

来拍照的客人们发现:照相馆门前,总有一个面容和善的中国老头,笑容可掬的迎送客人。起初,人们还以为是受聘的员工,后来才知道他是季大星的父亲。季大星是华裔青年,季德民总在儿子的店铺前转悠,用意就在于让人们知道:有着超众技艺的季大星是中国人的儿子。

季大星喜欢拍摄体育照片。俄罗斯人酷爱体育运动,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在世界体坛上处于称霸地位。当时,最直观、最动人、最具震撼力的就是体育明星赛场角逐的精彩一瞬。季大星决定朝着体育摄影的艺术领域发展、登攀。

1975年的莫斯科是体育赛事繁多的年头,将在这里相继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苏联全民运动会、冬季奥运会的摄影报道任务和准备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的工作,压得组委会透不过气来。全苏体育摄影家协会主席彼得洛夫想到了季大星,并以苏联国家体育委员会的名义,向这位华裔青年发出邀请书,聘任季大星为特邀记者,参与奥运会前的一系列国际比赛摄影报道。为补偿季大星“体育”照相馆的损失,组委会向其预付了8000卢布佣金,这笔钱在当时人均年薪2000卢布的苏联,确实有点让人眼晕。季大星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把父母接到莫斯科市内居住。

季大兴按照组委会的安排,激情满怀地投入到各大赛事的摄影报道工作中去。季大星面面俱到地完成了组委会交办的繁琐重叠的摄影任务,所摄取的近千幅作品被各大报刊争相发表和转载。他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同行们的由衷敬佩,独特高超的摄影水平受到权威摄影专家的赞叹。赛事即将结束时,苏联《体育画报》、《摄影家》、《消息报》、《劳动报》、《苏维埃人报》和《共青团真理报》等数十家苏联部级媒体,纷纷向季大星发出邀请函,聘请他担任摄影记者。但是,在诸多媒体中,最权威的塔斯社捷足先登,提前“号”下了季大星。

1976年,正当季大星被摄影界看好的时候,当时依然紧张的中苏关系很自然的使他受到政治气候的不利影响,上面组织了对季大星的调查。但是,所得到的证言材料,却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华人在苏联社会中所做的贡献。乡苏维埃出具的证明说:“季大星的父亲季德民在苏联人民最艰难的二战期间,主动帮助苏军运送弹药,维修车辆和营房,拒不收取任何报酬;季大星常年免费担任学校摄影班辅导教师,给伤残军人和中小学生拍照,只收半价。”

调查人员感慨地赞叹道:“多么善良、高尚的中国人”!季大星终以“拥有超人的才华、高尚的品格”的鉴定评语,被批准进入塔斯社,成为塔斯社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华裔体育摄影记者。由此,季大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摄影这项人类精神文明的艺术登攀中去。

聚焦莫斯科奥运会

进入塔斯社后,迎接季大星的是莫斯科奥运会,奥运会的赛场将是他向世界崭露头角、展示摄影天才和艺术魅力的天地。

申办1980奥运会的是莫斯科和洛杉矶两个城市。1974年10月,国际奥委会第75届会议决定,由莫斯科承办。

1975年3月,莫斯科成立了奥运会筹委会,兴建和改建了许多体育设施,整饰了城市建筑,改善了交通运输网。苏联为主办这届奥运会总共耗费了90亿美元左右。这在奥运史上是创纪录的数字。

莫斯科奥运会是奥运史上一次不同寻常的世界赛事,是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办的世界体育比赛,同时,又是一次因为主办国苏联入侵阿富汗而受到众多国家抵制的运动会。苏联一方面承办以和平、友谊为主要宗旨的奥运会,而另一方面却派兵入侵阿富汗,必然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尽管如此,为弘扬奥运精神和主旨,参加莫斯科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还是多达5200多名,参与报道本届赛会的新闻记者共有5615名,其中图文记者2685名,广播记者2930名,总人数比参赛运动员还要多。

1980年7月19日天空乌云浓重,为了创造一个好天气,当局出动了6架飞机驱散了云雾。下午2点,莫斯科奥运会在列宁中央体育场正式开幕,整个体育场座无虚席。

季大星的镜头对准了高举火炬进入中央体育场的苏联三届奥运会三级跳冠军维克多。他绕场一周后,将火炬转交给了苏联著名篮球运动员别洛夫,别洛夫点燃塔上的奥运圣火,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宣布莫斯科奥运会开幕。

季大星的采访证别有特色,上面用英文、俄文注明:“采访报道范围:覆盖大会所有项目。”有这种采访报道权力的记者在塔斯社寥寥无几。

宝剑锋自磨砺来,季大星几乎可以说是体育家。他爱好击剑、篮球、国际象棋和游泳,积极参与并研究多项体育运动。这锻炼了季大星的体魄,丰富了他的体育运动知识和理论,使他在发挥摄影技巧的同时,还颇为内行地担任起《真理报》体育版评论员的角色。

莫斯科奥运会使季大星目睹了各国体坛健儿在各项赛事中的风采。季大星象一阵旋风似的,疾速地从这个赛场刮到另一个场馆。他准确调光、定焦,频频按动快门,将各国健将逐鹿争雄的英姿,定格在自己的镜头,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将胶卷送交组委会宣传中心。

季大星的摄影作品,总是能够抢占《真理报》主编签发、编审、排版的第一时间,被发表在头版的显著位置。季大星的身影在赛场上消失的时候,同事们准能在暗室里找到他。为了洗印一幅更为理想的照片,他常常彻夜不眠。美联社、路透社的体育画报也转载了季大星在莫斯科奥运会上抓拍到的那些千钧一发、转瞬即逝的特写场景,称他为“带相机的狙击手”。人们从他作品中感受到体育健儿所迸发出来的那种全力拼搏、志在必得的精神力量,感染、激励人们勇敢地面对人生旅途中所遇到的种种坎坷和挑战。

苏联首次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全部大项的比赛。在美国等几个体育强国没参加本届奥运会的情况下,苏联共获金牌80枚。是苏联自1952年以来在奥运会获金牌最多的一次。

与宇航员加加林和乒坛枭雄本格森的摄影情缘

季大星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结识了众多的世界名人。人类第一个太空人,苏联英雄加加林少校在克里姆林宫举办的太空环游三周年庆典上,与季大星相识。

加加林上校每天都被国家元首、政府高官、专家学者层层包围,他的崇拜者、追星族很难与其谋面。当季大星作为摄影记者进入庆典大厅时,加加林少校正被人们紧紧簇拥着。这时,有人告诉加加林:塔斯社记者想为少校拍张特写,加加林未置可否地继续与周围的官员和同事交谈阔论。

加加林的一位朋友询问:“谁来拍照?”工作人员答:“首席记者季大星。”加加林少校的朋友闻听后,立即与其耳语。没想到加加林少校竟然兴奋地回答道:“我早就想认识这位摄影大师”!他挤出人群朝季大星走来,与千百次按动快门、准确锁定精彩瞬间的摄影大师紧紧握手。然后,加加林提议:与季大星合影留念。这幅照片被发表在《真理报》头版头条。

第二天,酷爱体育的加加林致信季大星,他充满激情地说:“作为体育爱好者,我从您拍摄的那些精彩动人的摄影作品中,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和勇气,鼓舞我为人类在太空中冲刺。”此后,加加林少校与季大星成为挚友。

塔斯社首席摄影记者季大星不仅仅是广大苏联体育爱好者心中的明星,更是国际体坛健儿的挚友。1978年秋,乒坛枭雄本格森应邀到莫斯科参加苏联主办的欧洲锦标赛。此间,东道主安排了一次豪华旅游。但是,本格森为了与在外地采访的季大星见面,他放弃了随团旅游,只身专程前往彼得堡,拜访季大星。

本格森成为世界乒乓冠军后,被瑞典誉为民族英雄。在一片赞颂声中,他自豪而又自负。对于一般的邀请和约见,他都一概谢绝。但是,他此番专程拜访季大星,却另有一段情缘。1978年秋,本格森在伦敦参加一次冲击奥运会的预选赛。此次预赛,群英荟萃,鏖战迭起。季大星紧追赛事焦点,抢占最佳角度,调准光圈、景深,抓住最能表现赛手气质、风采的动作,频频按动快门,将本格森一路闯关斩将的精彩场景一一拍摄下来,使得崭露头角的本格森风光占尽。其中,本格森血战日本选手的雄姿,成为他冲击奥运,登上乒坛冠军宝座的划时代特写镜头,被当时美国《时代》杂志选为期刊封面,本格森誉满全球。

本格森不忘自己在成名出道过程中,季大星为自己带来的轰动效应。所以,此次专程赶往彼得堡探望季大星,当面向这位体坛摄影大师致意,正在抓拍中的季大星在赛场上接待了本格森。季大星饶有兴趣地浏览了本格森自己珍藏多年,由季大星抢拍并发表在世界各大媒体上的激战夺魁的特写照片。本格森以感激和崇敬的神态紧靠在季大星的身旁,手疾眼快的塔斯社记者为摄影大师与乒坛枭雄拍下了非同寻常的合影。

同事称赞季大星:充满人格魅力

季大星以契而不舍、锐意进取的姿态面对人生,这使得他的父亲季德民深感自豪。

季德民夫妇居住在莫斯科市安特乐大街的一栋小楼里。这个街区的海洋餐馆是季德民夫妇常去小酌的所在。时间一长,客人们知道这个中国老头是季大星的父亲后,他们或惊奇地凑过来攀谈,或请老季签名留念。后来每逢周末,餐馆老板都提前留好座位,置办季德民常用的酒菜。老板还在那张餐桌的花束上别上老季的名片,以示摄影大师的父亲是该店常客。此举使得酒店声名大噪。偶尔,季大星陪老爹来吃饭时,酒店的客人和员工们欢腾起来,无不希望能与这对华裔父子举杯共饮,合影留念。

这种看子敬父的情景使季德民无比欣慰,自己身在异邦,落地生根,儿子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和声望,实在是给祖上争了光,给流落海外的中国人争光。1976年,勤劳一生,受人敬重的中国老人季德民病逝於莫斯科,享年68岁。

季大星的成就,使得苏联社会向他敞开大门。1985年2月的一天傍晚,莫斯科市政大厅灯火辉煌。苏联国家文化部部长主持了全苏列宁勋章委员会向季大星授勋仪式。主持人向全苏各加盟共和国的数百名代表,介绍了季大星的简历和成就后,全场掌声雷动。代表们情不自禁地重复着:季达义!季达义!(“季达义”是俄语“中国人”的意思。其谐音与“季大星”基本一致)

在掌声、鲜花和闪烁的摄影灯下,季大星沉稳地走上主席台致答谢词:“感谢广大体育爱好者和全体人民给予我的崇高荣誉。我将竭尽全力为你们服务!”

列宁勋章是苏联国家最高荣誉,颁发给为苏联社会、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并享有国际声誉的杰出人物。季大星是战后首位也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华裔记者。

成为社会名人的季大星,先后担任了全苏文化艺术委员会理事、莫斯科红军区苏维埃执委会代表。具有这些社会地位和职务的新闻记者,在塔斯社也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季大星并非呆板机械的工作狂,而是一个爱好非常广泛,十分富于生活情趣的人。季大星热爱生活,充满亲情。闲暇时,他陪父母到别墅度假,钓鱼,采摘蘑菇,安排野餐;他喜欢和弟弟、妹妹一起去旅游;领夫人、孩子到影剧院欣赏经典剧目和杂技;经常与同行聚餐、打猎、热心指导新人和青年记者掌握摄影技巧……他的这些爱好和情趣,使得朋友们十分愿意与他相处、交往,同事们评价说:“他浑身充满着人格的魅力”。

积劳成疾身染重患,摄影大师英年早逝

季大星不知疲倦地潜心钻研摄影艺术,力图把最新最美的作品贡献给读者与观众。成年累月的超负荷工作及诸多的社会活动,使得他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1985年就因肾脏病、糖尿病多次住进医院。治疗期间,又带病采访了几次国际体育比赛,这更加重了他的病情。糖尿病成为折磨、损害他身心健康的潜伏杀手。但是,季大星不安于病榻休养,只要举办大型体育比赛,他就带病坚持身负沉重的摄影器材,深入到赛场,到运动员身边去。

季大星执着地以自己的顽强表现和成功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自己的种族、语言、相貌怎样与众不同,只要具有时刻准备捕捉机遇的头脑和锐意进取的意志,就能摘取成功的桂冠。而这也给自己的民族和祖先带来荣耀。因为海外游子都与自己的祖国血脉相连。所以,当人们在仰视名人时,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生养过他的那个民族,并因此肃然起敬。季大星就这样以自己的成功经历,去回报中国父亲的恩情,回报那对赠送相机并影响他一生的中国夫妇对自己的教诲。

带病负重向摄影艺术峰巅攀登的季大星终于病倒了。1990年,他卧病不起。1991年春天,年仅49岁的华裔摄影大师季大星病故于莫斯科。明星殒落,但人们仍久久仰望,追念他所闪烁出的绚丽光彩。苏联《真理报》资深编辑尤里・赫罗莫夫在该报发表了悼念体育摄影大师维亚・切斯拉夫・季大星的长篇文章。

在前苏联,对于已故的政治家或誉满全国的社会名人,《真理报》只发表一行简短的讣告,而季大星故去后,能得以在《真理报》上被人撰文怀念,自然是因为有不同凡响的社会声望和人格的魅力。

《真理报》资深编辑尤里在以《啊!大师》为题的悼念文章中说:“我们知道,塔斯社摄影记者维亚・切斯拉夫・季大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体育新闻摄影大师。”

尤里追忆:“在1985年5月战胜德国法西斯40周年前夕,在莫斯科第一次举行了世界自行车赛。季大星理应在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后撤回。尽管在那里还有其他的塔斯社摄影组的记者。可是,季大星没有撤回,仍赶到终点,立即选好位置,及时拍摄了胜利到达终点的苏联运动员列霍・苏乌那夺冠场景。季大星的照片被认为是最好的。季大星在塔斯社从事摄影工作达25年。他拍下了许多大型比赛。在世界、欧洲和奥林匹克的冠军赛上,他所拍摄的照片,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展览和比赛中获奖。季大星是获得国际权威机构银质奖章的苏联摄影记者之一。2年前,在赫尔辛基举行第一次世界田径赛时,在世界各通讯社体育摄影比赛中季大星获第一名。”

尤里评价:“季大星在工作中具有惊人的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1976年在因斯布鲁克(澳大利亚)冬季奥林匹克比赛时,发生了流行性感冒,许多人不得不退出比赛。季大星仍然摄影器材日夜不离身边。夜间坐在传真机旁,向莫斯科发回了10多幅照片,只有少数人知道他有病。尽管如此,季大星总是面带笑容,精力充沛,机智敏锐。比赛使他忘记了每天夜间自己体温达39度以上。”

尤里告诉人们:“季大星有许多朋友。包括最著名的运动员。人们都倾心于他。因为,他豪放坦诚,心灵善美。因此,他以体育新闻摄影大师的声誉,长久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然而,让人痛惜、遗憾的是季大星还没有活到50岁。”

一颗在灿烂星空中闪闪发光的明星陨落了。但尤里的追忆,使季大星的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一个出色的摄影大师、优秀的塔斯社记者,一个创造了辉煌业绩,使俄国人难以忘怀的华裔人。

但是,尤里在对季大星的追忆中,没能探寻到他的身世。

2001年春天,在俄国远东边城格罗捷阔沃边防检查站发生的一桩离奇而感人的事件,抖出了世界体坛摄影大师季大星的身世。

5月15日,俄国格城边检大厦。边检厅里的俄国边防警察以鹰隼般的目光严格审视、检验每一个过客的行囊、提包。突然一位40岁左右的中国男子被两名虎背熊腰的俄国警察从队列中拽走,带进审讯室。他们从这名中国男子背包里搜出了已故苏联塔斯社摄影记者季大星的记者证,一架陈旧的照相机,几本苏联体育画报和季大星的生活照片。外国人携带苏联名人具有文物价值的证件、物品出境,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重大事件。边检值班少校卡尔主持了这次审讯,“你叫什么名字?什么身份?为什么携有苏联著名记者季大星的证件?”“我叫季越友,电气技师,为寻找旅居苏联的叔叔季大星进入俄国……”季越友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放声大哭。卡尔少校挪动坐椅,靠近季越友,放缓口气,以流利的汉语询问事情的经过。

2000年3月,季越友为了了却父亲季玉林晚年宿愿,办了旅游护照,依据断续了几十年的零星线索,只身赴俄寻访叔叔季大星一家人的踪迹。季越友不会俄语。但他一下火车走出站后,在莫斯科街头拿出叔叔早年照片和陈旧的地址求过往行人指路时,马上就被行人中的知情者打电话告诉了塔斯社。塔斯社立即派人将他送到季大星遗属家中。季越友的婶婶果丽娅热泪纵横的向远方的中国侄儿叙说了季大星的生平……

季越友得知不幸早逝的叔叔季大星是世界体育摄影大师,苏联名人,因而非常自豪。他说:“我虽然没见到叔叔,但他生前所创造的辉煌,为我们家族、为炎黄子孙争了光,添了彩。我们永远怀念他。”季越友怀着悲痛的心情前往新圣母公墓拜谒叔叔季大星之墓,季越友面对叔叔的坟墓失声痛哭,长跪不起,捧起一黄土,放进自己的衣袋。

季大星逝世后不久,苏联解体。他的弟弟季大明在明斯克一家飞机制造厂当工程师,妹妹伊列娜・季大姝在莫斯科一所学校当教员,所有亲友过着平民的日子。

季越友回国时,姑姑深情地将季大星的塔斯社记者证、照相机、生活照片和他的体育摄影作品集作为珍贵的礼物,赠送给来自中国的亲友。

听了季越友的倾诉,卡尔少校以敬重的口气对他说:“你是俄国的伟大朋友”。他命令几名警察帮助季越友收拾好背包,打开专供外国要人过往的贵宾室通道,护送季越友登上国际列车,仰慕季大星,为自己见到他亲侄而激动不已的俄国警察,隔着车窗,列队向季越友致敬礼。列车徐徐启动,满载着季越友的悲伤和怀念驶出俄罗斯。

搏击俱乐部邀请函篇5

曾国藩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的学说、思想为许多伟人、名人、高官要员所推崇。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说:“吾于今人,独服曾文正。”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一生很注意这点。曾国藩视“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而对曾国藩更是推崇倍至,他的案头常年摆放着《曾文正公文集》。蒋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

曾国藩是近代史上争议颇多的一个重要人物,对他的评价往往截然不同,“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和确认,曾国藩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棋迷。围棋的爱好,伴随着他的一生:围棋磨炼着他的性格,带给他愉悦与启发,并在他的人生履历上留下深深的印痕。

一、一生嗜棋对局无数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满腹经纶。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他们望子成龙心切,早早地对曾国藩进行封建伦理教育。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也就是那时他学会了围棋,围棋丰富的变化、玄妙的棋理、独有的趣味让曾国藩一下子着了迷。由于家乡文化人不多,加上曾国藩天资聪明,邻里间鲜有敌手。这让曾国藩又多了一份成就感,引发出更加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一直伴随着曾国藩的一生。

曾国藩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后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清同治十年(1872年)二月病死于南京,终年62岁。

曾国藩一生嗜棋,这一点我们从他的部分日记和《清人逸事》一书中可看出他频繁的弈棋活动。他28岁中进士,升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见有关他弈棋的记载。在道光二十一年起可查阅到的13年的日记中,可以知道,他先后曾与53位棋友对弈。这些棋友大多是湖南同乡,有的是亲朋好友,有的是亲信幕僚或湘军中的文职官员,有的是专程来请示军务的下属,有的是换防调职的过客,有的是为他本人或家属治病的医生,有的是终身不入仕途而喜弈棋的文人。与曾国藩对弈的还有著名棋手王黄冕(南坡)、兄弟曾国荃及弟媳等。

据不完全统计,这13年里,曾国藩和他的对手不间断地下了1370多盘围棋,在旁观棋的还不算在内。大约以每天两局为多,也有一天下3局,最多时下6局。

曾国藩的围棋生涯,始自清道光19年。起初,与家乡同窗好友对弈;以后,则与同僚幕友对阵。一直到同治11年病逝。其弈棋史长达33个春秋。

在曾国藩的一生中对局的次数已无从完全统计,但从一些支鳞片爪的记载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曾国藩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棋迷:无论身处高位,还是病入膏肓,他都从不曾放弃对弈。也许对这位一代权臣来说,惟一让他感到快乐与放松的便是下棋。

二、一代权臣本色棋迷

说曾国藩是个嗜棋如命的大棋迷,一点也不过份。在清朝,人与人之间的尊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曾氏棋瘾发作,则不顾封建等级尊卑的界限,他可以和官位同品的漕运总督吴棠对弈,也可和小小的桐城县令手谈。即便是一个普通举人也能在楸枰中赢得这位大人物的好感。曾氏不论在自己的官邸或是外出视察,不论是室内或是舟中,不论严寒酷暑,只要有棋下便兴意奋发,即使军事战败也可置于脑后,自己生病也不在乎,甚至弟死妾亡也影响不了他的雅兴。他明知下棋未免会贻误政务军机,但因太入迷了,势难戒掉,只好任自下去。

曾国藩认为下围棋“最耗心血”,多下后“头昏眼花”,有时“眼蒙太甚”。“明知旷工疲神,而屡蹈之。”甚至还曾发誓戒棋,说再下围棋便“永绝书香”。有时为了戒棋而只观战,结果仍“跃跃欲试,不仅只见猎之喜,口说自新,心中实全不真切。”戒棋的结果是愈戒瘾愈大,终于成了一个不可救药的大棋迷。

不信吗?有实例为证。

曾氏在道光年间入宫内值班,至勤政殿引见前要下两盘围棋过瘾。

咸丰九年,在三河战役中,湘乡大将李续宾和他胞弟曾国葆被太平军击毙,同年湖南宝庆(今邵阳)被太平军围困,曾国藩“心急如焚”,但仍与棋友吴子序下棋两局。

一次他自已疟疾发作,手疼又生坐板疮,仍不忘下棋“解心烦”,看完病便拉医生郭霈霖下两盘。咸丰十年七月,当曾国藩和程桓生下围棋时,忽接圣旨,清廷补授其为两江总督要职,他仍坚持棋局收盘后才接见道贺的客人。

咸丰十一年太平军英王陈玉成围歼湘军三百余人,曾氏一面大叫“心烦意乱”,竟然又下了三局棋。同治二年二月在丁家洲船上,一日之内下了六局棋,每局约两刻许,创造了一日弈棋的最高纪录。

八月正当高温季节,“汗下如雨”、“汗透中衣”,他仍全神贯注在棋盘上。

七月,“金陵解围战失败”,他“寸心如割”,又下了两局。

其妾陈氏病重吐血,他不放手中子,妾死哭声凄凉,“心绪殊劣”,他又与欧阳兆熊连弈四局以解哀愁。

同治三年,太平天国京城天京(南京)失陷,他由安庆赶到金陵,亲自审了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后,在一时无对手的情况下,便与其弟曾国荃草草下了两局,认为这样才算未虚度时日。

太平天国失败后,同治四年四月,清廷调他去镇压捻军,他自南京北上经扬州、淮阴、泗州、徐州到中原地区,后因“剿捻”失败,“焦灼之至”。但曾国藩却与医生刘开生比试争创佳绩。

在山东登泰山,上山前在泰安屈居考棚先下两局,四天后下山再下两局,心犹未甘。

返宁途中在淮安遇围棋好手吴棠,按说战事失败心绪不宁,理应闭户反省,可是曾氏却连弈不休,竟在十七天内酣战六十八局,只想在棋盘上作最后一搏以。

曾国藩下棋时,一方面是因为自己酷爱围棋,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下棋来摆脱疾病的困扰。据记载,他“终身患癣,每晨起必围棋,公目注楸枰,而两手自搔其肤不息,顷之案上肌屑每为之满。”语虽夸张,足见其全神贯注,志在必胜的架式。曾氏下棋还有一点,即他将围棋战术用于实际军事用途。他的部将向他报告清将多隆阿收队之法甚详,他便命来人“以棋子摆列阵式”进行实战模拟,颇有收益。

至于平时,曾氏作为清廷大员,自必公务繁冗,每日都要审阅各路军报和清理大批文书。再说曾氏诗文、书法又是很出名的,求者极多。一次,曾氏在处理两百件公文后,仍要下两局围棋才入睡。一天在接待来访者五次后,仍要下棋两局才入内室休息。有时一天为来访者书写对联十七副,如此疲劳也阻止不住他的弈兴,有时半天内分别与两人对阵。

为了克制自己的棋瘾,他曾采取消极的观棋战术。咸丰九年十二月,已是子夜二更,他旁观李榕与鲁秋航夜战两个小时,四点才入睡。几天不下棋,实在难熬,便悄悄到友人或品级较低的官员如胡莲舫、毛鸿宾等家中挑战。总督大人移驾,下属岂敢不应命,于是“为棋所困,费光阴至一时之久,妨正务,以后戒之。”便成了一句空话。不仅如此,有时棋兴未尽,夜间二三更进了内室,还要自摆棋谱,再玩味回嚼一番。

相传曾国藩曾与当时的大国手周小松进行过一番较量。周小松,名鼎,江都人。出生于嘉庆年间,从小好棋。十八岁从秋航学棋,受二子下了一百余局。以后又拜董六泉为师,二十余岁成国手。

周小松曾游历全国各地,称霸棋坛达半个世纪之久。清末十八国手中,除潘星鉴、申立功、金秋林、任渭南四位外,其余都较量过,只有陈子仙与他不相上下。

光绪十三年,周小松年近七十,这年他三访京城,与在京的刘云峰等国手对弈于肃王府,棋力不减当年,无人能赢他。

周小松为人正直清廉,平易近人,每次与人下棋,都尽其所能,从不接受达官贵人的贿赂而让子。相传曾国藩曾请周小松去下棋,曾国藩棋瘾很大,但事实上棋力却一般,为了能与国手一较高下,也不顾身份高低,由周让他九子。可周小松完全是书生意气,一点情面也不讲,他先是四处打入,布下援兵,然后把曾国藩的棋分割成九块,每块都仅能成活。曾国藩大怒,把周小松赶出了大门。

曾国藩如此嗜棋如命,许多以他为题材的历史小说都不忘他的这一爱好。唐明浩的历史小说《黑雨》与高阳的《慈禧后传》对此都有非常详尽的描写。

三、好棋之意非在棋枰

古往今来,围棋是许多名人雅士所推崇的一项爱好与娱乐:因为围棋中复杂的算度一如生活与事业中许多需要解答的难题,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加以落实,一个步骤一个步聚地逐渐推进,而这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围棋公认费时比较长,这需要一个人有良好的心性与修养,性格急躁的可以通过弈棋来磨炼性情,比如练字必需磨墨。性格不静的人更能提升自己的修为,至于一个更高的境界。人的内心如水,真正有肚量与抱负的人,心常常像大海一样,正如同《世说新语》中所说的“扰之不浊,澄之不清”。仿佛谢安之大敌当前,仍然从容依旧,虽然他内心一样风起云涌,但他绝不示于外人: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将士们的情绪与斗志。而对于曾国藩来说,围棋既是他调剂身心的良方,也是他修炼心性的秘诀,更是他感悟用兵与处世之道的依据。

曾国藩善于结纳人才,很多人也想依附于他的门下,所以他的幕府里聚集了一批在当时颇有声望的贤士。曾国藩酷爱围棋,每日清晨,都要请有相同嗜好的幕僚与之对弈,不但切磋棋艺,更注意交流对诸如“兵事、饷事、吏事、文事”等军国大计的种种设想。而在对弈中,下属能放开思路,从容作答,不会感到拘谨。如此于玩乐之中,定下军机大事,堪称是曾国藩的一大发明。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各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化。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这些思想很多是与他下棋中的感悟分不开的。

应该说,曾国藩之好棋,绝非一般的棋迷之耽于玩乐,而是通过围棋来感悟兵法,缜密思维。曾国藩练兵时,每天午饭后总是邀幕僚们下围棋。一天,忽然有一个人向他告密,说某统领要叛变了。告密人就是这个统领的部下。曾国藩对着棋局不动声色,沉吟片刻后命令手下将告密者杀了示众。一会儿,被告密要叛变的统领前来给曾国藩谢恩。曾国藩脸色一变,阴沉脸,命令左右马上将统领扣下。

幕僚们都不知为什么,曾国藩笑着说:“这就不是你们所能明白的了。”说罢,命令把统领斩首了。他又对幕僚们说:“告密者说的是真实的,我如果不杀他,这位统领知道自己被告发了,势必立刻叛变,由于我杀了告密的人,就把统领骗来了。”

如此深的权谋城府,如此细致周密的考虑,实在是一位政坛高手的所为。

如果说曾国藩自围棋中汲取了权术与心机,那么这一切并未能最终改变他自己的命运。他功高震主,虽一生处世谨慎,但仍然为清庭所猜忌;他位极人臣,却晚景凄凉,旧部个个离他而去。正如唐明浩小说中所描写的,在曾国藩临死前,对康福说出了一番醍醐灌顶的话:世上的人,都是棋枰上的棋子,无论是我们还是长毛都是如此。包括皇帝在内,都是身不由己听任别人摆布的黑白之子。

搏击俱乐部邀请函篇6

【文体局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范文】

一、2016年工作总结

1.全力以赴开展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2. 坚持文化惠民,服务基层群众。有序推进全区图书通借通还“一卡通”工作,完成地方文献阅览室的改造工作。成功开展海陵图书馆2016年暑期系列活动及海陵区文化馆暑期免费艺术培训班开放工作。完成法规二季度惠民券兑现工作,共计兑换文化惠民券105万元,演出163场。深入推进“三送”工作,共计送电影667场次,送戏10 场,送书2000册。加强对区管范围内文物的安全检查,依法加强监管,坚决制止和打击不法行为,切实做好我区文物的管理工作。

3. 推进旅游工作,丰富文化内涵。成功举办了首届海陵旅游节系列活动,完成钟楼巷旅游标识、标牌安装,开辟盐税文化、宗教吉祥文化宣传专栏。与市场监督管局联合组织开展了我区首批诚信旅游示范店评选活动,完成了麒麟文化故事创作工作和海陵旅游手册的编撰工作。

4. 加大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环境。开展暑期网吧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立案查处网吧违规经营案件1起,取缔“黑网吧”1家。开展演出市场专项检查,严禁黄色、封建迷信活动的非法演出,取缔外地流动演出车2起。开展校园周边文化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在秋季开学前后,对校园周边的书店、文具店、网吧等场所进行了专项检查,立案查处出版物案件1起,取缔流动书摊2处,收缴非法出版物500余册。

5. 民生实事工作有序推进。安装或更新公共体育设施30套。在今年的江苏省市、县(市、区)级体育总会公共体育服务重点工作督查中,海陵区体育总会获得一等奖;江苏省第八届农运会广场舞比赛中,海陵代表队得到规定动作赛的全场最高分,夺得规定动作赛第一和团体第四的好成绩;代表泰州市参加2016年“体育”杯全国健身秧歌、健身腰鼓及手拍鼓大赛中,海陵区捧回中年组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两个项目一等奖;代表泰州市组队参加江苏省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群舞飞扬大赛(广场舞分站),夺得自选套路赛优胜奖和规定动作赛优秀奖。

二、2017年工作思路

1. 继续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各项工作。紧紧围绕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积极打造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做好“文化惠民券”相关组织协调工作。利用好流动舞台车,为海陵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实施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实行区图书馆与农家书屋施行“一卡通”;并督促全区72家分馆实现正常免费开放制,深入推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开展好全民阅读活动,适时举办各类展览、培训班、讲座等公益性活动不少于12次。继续开展“三送”工作。全年坚持送戏40场,送电影750场,送书10000册。

2.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做好各类文艺活动的组织、策划及排练相关任务。持续开展星级团队建设与评选活动。继续指导各镇街、社区不断挖掘新人,创新团队艺术形式,争取将更为年轻、更为时尚的文艺元素融入到星级团队中来;在镇街继续挖掘新的“基层特色文化辅导点”;举办基层辅导讲座。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年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不少于100场次,举办各类文体培训班不少于15场次。做好海陵区群众文艺创作工作。

3.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打造网络信息平台。

购进一定数量的电子图书,逐步对馆内纸质文献实现图书数据化管理,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统筹实施数字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移动阅读等项目,构建基于多网络、多终端、全媒体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使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打破场所限制,覆盖到各类终端用户。

4.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继续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大力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充实和更新社区和行政村的体育健身器材,不断健全健身设施建管用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继续打造“幸福海陵全民健身节”活动品牌,全年组织各类群体活动不少于40场次以上。加快推动体育社团、体育健身俱乐部、晨(晚)练健身点等健身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积极引进新的健身项目,不断提升体育健身的科学化和特色化水平。承办一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举办3-4期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计划培训200人次以上。继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全年监测不少于2500人次。积极推动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工作,指导群众科学健身。

5.继续加大非遗项目保护工作。

积极配合市非遗保护中心,筹备资料,做好省级传承人申报工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军营、进社区”系列活动及其他展示、展览活动;继续做好项目保护和基地、传承人保护工作,发放传承人保护津贴,完善现有扶持政策,鼓励部级或省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发展工作。合理开发利用现有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走进社区,扩大宣传,发挥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建成吴同甲故居史料陈列馆。拟成立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6.继续推进旅游品质升级,促进旅游业繁荣发展。

助推旅游“五个一”工程。通过筹备一套宣传资料、一支导游队伍、一批旅游产业及相关激励机制、一批旅游景点及特色路线、一批旅游服务精品及特色旅游产品等载体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发展。

积极配合市局围绕文化、生态、美食、大健康四个方面,发展海陵全域旅游,打造康养旅游目的地,打造气质之城,建设美丽海陵。

7.坚定不移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工作。

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发展旅游文化。挖掘苏中文化,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在城市重点商贸中心布局调整中努力拓展文化体育旅游产业。继续做好江苏省文化和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申报,继续加大对企业的培训工作,全面收集文化产业投资信息,加大外出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8.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继续加大“扫黄打非”工作的力度。严格按照全年“扫黄打非”工作安排,加大对全区出版物、印刷市场、网络等重点区域的打击力度,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大文化市场集中整治力度,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范文】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住建局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继续保持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苦干实干的作风、领导干部一线指挥的担当,全力冲刺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今年各项工作圆满完成,现将2016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注民生,多措并举,住房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农村、垦区危房改造工作 2016年,组织落实省下达我市垦区棚户改造安置房建设计划任务470套,完成省下达计划任务的94.4%。协助市重点委组织落实省下达我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建设计划任务的相关工作。截止11月14日,我市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29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开工率99%(建档立卡贫困户101%),竣工262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76户),竣工率87.6%(建档立卡贫困户84%)。

完善保障性住房工作管理体系 公布《xx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管理办法》(海府〔2015〕157号),自2016年1月10日起施行,将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和双困房等并轨运行管理;公布《xx市限价商品住房保障管理办法》(海府【2016】15号),自2016年4月1日施行。修订《xx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并报市政府待审定。调整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降低准入门槛,扩大保障对象范围。公布《xx市公共租赁住房 经济适用住房 限价商品住房保障标准》(海府【2015】158号),自2016年1月10日起施行。1-10月,全市共受理各类政府统建的保障房申请917户,审核通过610户,审核通过率66.53%。受理公共租赁住房申请651户,审核通过409户(其中受理城镇低收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172户,审核通过89户);受理经济适用住房申请169户,审核通过123户;受理限价商品住房申请97户(其中单位申购2户,城镇居民95户),审核通过78户 (其中单位13户,城镇居民65户)。四个区共配租公租房2364套,其中美兰区968套,龙华区649套,秀英区527套,琼山区220套。

房屋安全鉴定管理 截至11月16日受理审查D级危险房屋鉴定文书200件,均已及时在xx市房屋安全信息网上公布并函告房屋所在区属房屋安全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申领项目施工周边区域影响房屋完损状况鉴定备案意见共272件,其中百日大行动项目37件,已发放的备案意见228件、复函10件,尚待完成周边完损状况鉴定34件。根据《2015年xx市老楼危楼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部署及住建部、省住建厅排查整治专项巡查工作要求,部署开展老楼危楼隐患安全排查整治各项工作。形成《xx市2015年老楼危楼隐患安全排查工作成果报告》和《xx市老楼危楼隐患安全排查整治工作情况汇报(PPT)》,并草拟《xx市房屋安全突发事件预案》,向各部门征求修改意见中。

(二)加强监管,适应经济新常态,房地产市场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房地产市场 1-10月,全市销售商品房445.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47%;商品房销售金额384.87亿元,同比增长48.68%。商品房均价8644.2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0.14%(扣除团购后商品房均价9443.4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42%)。二手房交易面积143.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64%;成交金额56.27亿元,同比下降18.06%。批准预售商品房492.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79%。已提前完成2016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80万平方米的发展指标年度目标。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加强对房地产不规范行为整治,分别对违规销售行为、不按时交付使用商品房行为、未经验收交付使用、逾期办理房产证、虚假广告宣传、收取内部认购金、无证预售等整治工作重点内容进行查处整治,保障了业益,较好地维护了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与社会稳定。其中对香榭花园项目未通过相关部门验收、阳光三号苑项目涉及未通过验收就交付使用等问题以及宝泰温泉花园、海易华庭项目、永升华府项目积案进行积极协调推进项目整改。东汇西海岸项目业主投诉开发楼盘涉及虚假宣传情况、君临华府业主投诉项目涉及未取得预售擅自收取认购金的行为、芭普假日项目业主投诉项目逾期交房、海长流三期因房屋质量问题要求退房纠纷主动约谈开发商,下发了整改通知,先后处理了昌茂朝庭、昌茂翰林西苑、蓝城一号、芭普假日等项目业主事件,采取召开协调会议、现场解决实际困难、督办解决等形式,对昌茂公司等多个房地产开发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并将违法违规行为报城市执法局进行查处,解决好了群体性事件,确保了社会稳定。

房地产推介 充分利用全国大中城市的房展平台,与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深度合作,组织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加岛外房地产展销活动。先后组织我市房地产企业参加4次岛外和2次岛内房展会(北京春秋两季房展、琼北(xx)房地产北京推介会、河北房产推介会及春节万春会房地产促销活动、xx五一房展)共计参展房企180多家,现场售房69套,现场成交面积6755.05 m2,现场成交金额6240.6万元,意向登记客户人数1080人,投放资料96000多份,提高了我市商品房销量,并增强了我市后续售房能力,房产推介效果明显。

房屋产权交易 今年1-7月业务办理情况,其中:变更登记办理件数36427件,产权限制登记3771件,初始登记447件,抵押登记13442件,变更登记1535件,换证登记354件,其他登记22件,预告登记31405件,注销登记7733件,转移登记25057件,总计120193件。(注:7月25日后的房屋登记事项已移交市国土局) 。8月份至11月11日,全市窗口网签交易共受理3106件,办结3106件,办结率为100%,接受广大办事群众咨询万余次。协助相关部门查询房产信息共120宗,涉及人数700余人。协助法院预查封116起案例,解封共23宗,涉及房屋200套(户)。完成房屋面积审核421宗,面积1243万平方米。其中实测采信303宗,面积570万平方米;预售测绘备案118宗,面积673万平方米。完成地白蚁预备案136宗,面积为8326738.9㎡;完成地竣工备案122宗,面积为5653990.15㎡。

历史遗留办证 截止11月14日,已解决历史遗留办证户数25064户,核发房产证面积356万平方米。共召开6次联席会议,4次审核委员会会议, 7次专题会议,4次现场协调会,解决了“金美花园”、“金牛生态小区”等住户多,面积大,时间久的项目;在完成正常项目办理的同时,也将不在历史遗留政策解决范围内,但社会矛盾突出,业主多次群访的“鑫马综合楼”、“南方国际大厦”等作为项目经报市政府同意参照历史遗留政策进行处理,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房屋维修资金 截止10月底共交存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约合1.7亿元,维修资金建档率100%;批准使用维修资金466万元;共更正、变更维修资金约280户。5月份,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在老旧小区应急维修中支持作用的通知》(海住建资〔2016〕6号),进一步简化材料,优化程序,保障老旧小区电梯故障、消防设施故障、外墙渗水等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维修。认真处理威马逊台风后我市物业小区申请使用维修资金后出现的问题;督促光大银行执行相关服务协议,严格按照协议利率补交相关利息;督促开发商缴交代收的维修资金,已代交维修资金240万元;协助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核实老旧老梯改造的物业小区维修资金交存情况,推动老旧电梯改造工作,为老旧小区创造良好生活环境。

物业管理 制定《xx市三无”小区整治管理实施意见》及配套四个附件,拟制《xx市业主大会成立业委会指导规则》及配套《xx市业主电子投票指导规则》。办理物业管理资质审查暂定三级59家, 暂定升三级50家,复核307家。依法协议选聘物业公司34家、邀请招标39家。组织培训从业人员6期,参加人数约500余人,持证上岗率从73%提高到100%。开展物业管理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取缔了无物业管理资质,管理差,用户投诉经确认有违法、违规行为物业管理单位12家。处理各种物业管理纠纷50余宗,指导、协调四个区住房保障中心处理物业纠纷60余宗,成立业主委员会备案20余宗,处理市人大、政协委员关于物业管理提案15余宗,处理市局,业主上访150余宗,处理市里牵头重大物业管理纠纷18起。牵头成立xx市“三无”小区整治管理、住宅小区“双创”整治达标、室内装饰装修“双创”整治办公室。理顺市、区、镇、街道办居委会监管体系,配合市消防、二次供水、违建处置、停车场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出色完成市政府交办各项应急任务,确保我市“双创”达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树立大局意识,统筹协调,工程建设与管理稳步推进

建筑工程 截至10月底,新报监建筑项目116项,建筑面积842万平米;在建建筑工程563项,建筑面积2875万平米。新报监市政项目45项,面积108.75万平米,在建市政项目63项,面积408.87万平米。监督竣工验收的建筑项目168项,建筑面积588万平米;市政项目29项,面积108.01万平米,合格率100%。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项目130个,报建面积785万平方米;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三级及施工劳务资质许可39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四级资质许可8家;房地产开发企业三级资质许可6家,四级资质许可5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定资质备案360家。

建筑市场监管 一是开展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大检查。2016年建设领域“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2016年汛期台风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2016年全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质量月”活动,开展全国“两会”、三亚重要活动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检查223个在建项目,共下发整改通知书 198份。二是开展2016年xx市建筑市场监督执法检查实施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建筑市场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建立健全建筑市场诚信体系,使我市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三是组织开展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监督执法检查。5月28-29日,住建部对xx市开展建设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监督执法检查,对君临华府二期、xx市新大洲住宅小区、医疗保障大楼、西片区改造、海航豪庭项目A12地块、四季华庭三期阳光华府1号楼等项目下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反馈意见》,并对“君临华府二期”项目下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建议书》,我局已督促各项目工地根据住建部的反馈意见进行整改,并将“君临华府二期”项目违法违规行为报送市执法局,并作不良行为在网上公示。截至10月底,上报违法违规行为507起,不良行为115起,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责任意识得到普遍提高。经过一系列努力,xx市建筑工地的双创工作有了很大改观,在国家暗访组的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

建筑市场专项整治 一是组织开展建筑工地病媒生物防制专项整治工作。举办xx市建设工地病媒生物防制专项活动再动员暨培训大会,邀请部级病媒生物防制专家进行培训;举办病媒生物防制标杆建筑工地观摩;加强对监管建设项目进行巡查,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责任主体做好病媒生物防制整改工作;指导和协调各区政府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二是组织开展工程项目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即投入使用专项治理工作。通过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开展,依法查处工程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就投入使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管理秩序。三是开展2016年xx市预拌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专项检查。3月10日至17日,我局组织市监督站、市建筑业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和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代表,对辖区内24家和澄迈老城开发区内4家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企业资质动态核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xx企业“双创”工作和病媒生物防治等进行了专项检查。

建筑节能 编制《xx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三五”专项规划》。加强民用建筑节能审查,11月15日,完成新建绿色建筑报建84个,总建筑637.6万平方米。开展并通过178项建筑项目的节能审查。6月——10月,开展二次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行动专项检查。共对15个建筑项目执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抽查,及时下发建筑节能整改通知书14份,要求参建各方按时限完成整改。通过检查,及时纠正施工现场违反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行为,增强了各参建主体搞好建筑节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起到了良好的督促指导作用。

招投标监管 截止10月31日共完成招标备案项目167项,备案合同金额114.6亿元,其中公开招标119项,备案合同金额64.5亿元;邀请招标48项,备案合同金额50.1亿元。贯彻实施《海南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部和现场监理部关键岗位人员配备和在岗履职管理办法(试行)》(琼建管[2015]270号)、《海南省工程招标机构及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琼建招〔2015〕218号),对施工、监理招标文件模板及评标系统进行修改升级。抓好省市重点项目招投标工作。做到提前介入,指导协调,限时办结。共办理45个重点项目的招标备案(xx中心、长影“环球100”、xx市菜蓝子设计监理、大英山路网PPP项目监理、美兰国际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红城湖片区棚户区改造等),当面指导55次(市菜蓝子公司、市政管理局、市房屋征收局、美兰机场、华润集团等单位),召开专题会8次,与相关单位协调26次。

(四)完善基础建设,加快城镇化发展

市政工程 一是积极开展建筑工地的双创工作巡查,对照建筑工地的双创工作标准,发现存在问题,立即督促建设施工单位按要求进行整改,对多次督促未整改到位的,上报不良行为记录或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二是开展重大节假日(春节、博鳌会议)安全生产检查;开展海秀快速路每月一次的质量安全专项检查;配合省市开展建筑工地双创工作检查;开展全市市政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检查(省厅部署)。全年共检查项目 82个,对检查中发现的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和文明施工存在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明确整改措施、责任和期限,确保整改到位。三是组织政府投资市政项目总验收共22个。项目总验收严格按政府投资项目相关规定程序进行,项目验收合格率为100%。四是积极推进市政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海秀快速路全线通车。海秀快速路已于7月20日实现主桥功能性通车。目前,海秀快速路桥下道路工程已基本完工,进入收尾验收阶段,圆满完成了市政府的工作目标任务;协调推进大英山路网项目建设。目前,南宝南路延长线、环湖路南北段等已实现功能性通车,有效缓解了大英山片区路网的交通压力和方便周边居民的交通出行。五是上门主动服务提前介入百日大行动项目。召开项目提前介入指导见面会,将项目前期基本建设程序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注意事项主动告知各参加单位,为企业排忧解难。六是积极做好已建成市政道路验收移交收尾工作。完成海南会展中心周边市政工程、海甸溪北岸旧城改造区4号路6号路及海甸一东路市政工程、长滨路延长线B段道路工程、货运大道二期工程四个标段、绿色长廊二期三标段、椰博路等已建成市政道路的验收移交工作。

管廊试点工程建设 配合市管廊办全力推进我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建设。第一批(2015年)长滨路等6条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已于2015年底前全面开工,实施项目总长10.3公里,项目累计完成工程投资额约6.87亿元,形成廊体长度约9.54公里,今年年底10.3公里全部建成,满足国家试点任务要求。第二批(2016年)长滨路南延线等9条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计划总长约18.74公里,工程概算总投资约29.6亿元。目前9条管廊已全部完成施工图设计及图审工作,并于6月30日陆续开工。截至11月10日,项目累计完成工程投资额约3.42亿元,形成廊体长度约1.22公里。第三批试点项目14.2公里,已全部完成可研、立项。其义、盐灶、八灶片区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项目管廊工程、盐灶路管廊和八灶路管廊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施工队正在准备进场;新海中路、规划一路2条管廊项目已完成初步设计评审,已完成约200米段施工图设计,其余3条地下综合管廊正在进行方案设计。以上项目均计划在今年年底开工。

(五)坚持“高效、便民”原则,做好行政审批工作

开通绿色通道,为重点项目保驾护航 以“双创工作”为契机,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继续做好日常行政审批工作。对列入“双创”项目、省重点投资项目,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采取特事特办方式,主动协调服务,一律3个自然日内办结,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积极推进《xx市2016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计划》各项工作。我局认真落实《xx市2016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计划》工作要求,制定权责清单、罗列公共服务事项及编制办事指南及时报市审改办审核;积极配合市审改办做好“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建立本部门 “一单二库”,并及时报送牵头市审改办、市发改委和市法制局。

(六)完善法规制度(立法)建设工作

已完成《xx市物业管理实施办法》(制订)、《xx市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修订)》立法调研汇报工作。11月份,结合我局的工作实际,已上报了2017年的立法(制度)建设工作。编制上报权责清单,圆满完成2015年省、市依法行政的考核验收工作。一年来,共办理各类案件67 宗(其中,行政诉讼案件 60 宗;行政复议案件 6宗;民事案件 1宗)。

(七)结合“双创”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工作

深入开展“双创”工作 按照“双创”工作责任分工,重点抓好建筑工地、物业小区和桂林洋包点居委会的双创工作,在建筑工地方面,全面落实病媒生物防制措施,建立了集中排查、日常巡查和重点督查的机制。在5月份的考评中,建筑工地双创工作平均得分达85分以上。为迅速改变“三无”小区脏、乱、差的状况,在开展大量调研基础上,拟制《xx市“三无”小区整治管理实施意见》报市“双创”工作指挥部实施。组成四个督查组对全市1735个物业小区及576个三无小区进行全覆盖、无缝隙、拉网式大督查,对发现存在的消防、卫生死角、病媒生物防治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加大“创文创卫”工作力度,确保住宅小区双创工作稳步推进。

加强党建工作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学习资料和学习记录本做到每个党员人手一套。机关党委加强对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监督指导,已完成局属各党支部按期换届选举工作,配齐各基层党组织班子;认真落实“”制度,各支部书上党课,组织开展讨论、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开展党员生态系统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和党费的缴交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继续做好党建帮扶工作,全面启动琼山区三门镇10户72人的精准扶贫工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坚持以系列重要讲话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切实抓好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党员干部参加理论培训和公务员在线学习,组织局党组中心组(扩大)集中学习8次以上,开展政治学习交流讨论3场次,邀请专家辅导讲课3场次,组织观看《亮见》、《永远在路上》、《我是共产党员》等教育专题片10场次。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任用条例》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规定,按规定程序进行,确保干部队伍健康成长。

加强反腐倡廉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省政府二十条规定精神和市委二十一条规定、市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实施意见》,动员部署党风政风行风和反腐败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层层签属廉政风险责任书,定期上报反对“”和整治庸懒散奢贪情况,深入开展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社会评价活动,建立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工作制度,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确保我局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到位。

二、2017年工作计划

(一)完成市政府制定的2017年商品房销售目标。组织5次以上岛外房地产推介会。加快存量房网签交易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预售资金和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制度,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控。组织一次房地产从业人员业务培训,6组织一次房地产市场秩序执法检查,重点对商品房预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买卖合同管理、房地产销售和房地产经纪等秩序监管。

(二)组织及协同相关单位落实好2017年省下达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任务。完善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和管理住房保障工作;推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货币化工作的全面实施;加快推进政府统建保障性住房的消化;继续处理本市住房制度改革及单位职工集资合作建房产权管理等的遗留问题,继续组织实施我市职工住房补贴工作。

(三)继续开展xx市建设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查和商品混凝土专项治理工作,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建立健全联动机制,联合执法部门加强对建筑市场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加强监督管理,狠抓落实,积极做好建筑工地“双创”工作。

(四)结合我市“双创”工作,全面启动xx市“三无”小区整治工作,创新构建小区和谐稳定。有序推进市、各区住房保障中心,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三级物业管理体制,建立区级调解物业管理纠纷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指导监督各区按照《xx市“三无”小区整治管理实施意见》的实施,大力推进小区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工作。抓好职能下放后各区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做好《xx市物业管理实施办法》、《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起草修改工作,力争早日审议通过。指导和协调各区作好物业管理纠纷调解。

(五)做好房产管理和城乡建设、城建档案馆PPP项目建设工作,力争2017年底前完成系统上线运行。指导各区做好城市危房治理工作。做好房屋登记移交不动产登记后,产权管理的立法调研及起草工。继续指导协调市遗留办做好房屋历史遗留问题办证工作,拟计划2017年完成15万平方米历史遗留办证工作目标。

(六)继续抓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使用、保值增值和监管工作,确保2017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数额达到1亿元。

(七)依法做好我市主城区内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房屋建筑和红线宽度20米以上市政工程项目招标备案监管工作。配合市政务服务中心做好我市共公资源交易平台的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协助做好城市永久性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工作。

(八)编制完成《xx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三五”专项规划》和《xx市建筑工业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二次全市建筑节能检查工作。下达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计划并跟踪督促各相关部门落实责任目标,确实完成年度任务。

搏击俱乐部邀请函篇7

【摘 要 题】百家争鸣

【关 键 词】民间舆论/弱女子秋瑾/冤案/预备立宪/学术规范

【正 文】

近日拜读了李细珠先生大作《清末民间舆论与官府作为之互动关系》,(注:李细珠:《清末民间舆论与官府作为之互动关系》,《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第1—44页。以下简称《互动》,仅注明刊于《近代史研究》的页码。) 颇有启发,也有一点疑惑。先生大作多处引用近代史所所藏档案,笔者心羡而难以企及,不敢置喙,仅就目力所及,就教于先生。

一 民间舆论抨击“就地正法”了吗?

(注:近几年,先后有数位学者对清代“就地正法”问题作专项研究,如邱远猷《太平天国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晚清政府何时何地开始实行“就地正法之制”》(《历史档案》2000年第3期);陶葆霖《论就地正法》(《法政杂志》第17期),李贵连《晚清‘就地正法’考论》(《近代中国的法制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王瑞成《就地正法与清代刑事审判制度——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的争论谈起》(《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2期,212—244页)除对“就地正法”作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分析外,还指出前人论说的某些不足。拙稿不探究“就地正法”本身,仅讨论《互动》的说法。)

《互动》“内容提要”首句是:“在清廷预备立宪的形势下,浙江巡抚张曾将尚未举事的革命党人秋瑾‘就地正法’,引起了江浙民间舆论的一片哗然。民间舆论坚持以精神做思想武器,抨击浙江官府处理秋瑾案的种种作为,使其穷于应付,狼狈不堪。”(注:《互动》,第1页。) 显然,这是对文章核心论点与基本内容的概括。正文中也一再强调:“(就地正法)这种仅凭口供判案并立即执行的司法行为,与近代法制观念及其司法程序颇有距离,此举在近代法制社会中确是过于轻率的举措,颇有草菅人命之嫌,因而正在要求实行立宪的民间舆论对此大加非议,也就不足为怪了”;“张曾是一个较为守旧的官僚,在法制改革方面是保守的。……在处理秋瑾案时坚持采用‘就地正法’措施”;“当时,正值清政府法制改革的过渡时期……,处理徐锡麟、秋瑾案仍沿用‘就地正法’旧制,其野蛮、落后之处便成为社会舆论攻击的焦点”(注:《互动》第4、5—6、25—26页。)。并于第一节末总结道:“应该说,张曾作为封疆大吏,实行‘就地正法’措施并没有超出他的职权范围。但问题是,秋瑾案发生在清廷预备立宪时代,张曾实行的‘就地正法’措施从根本上是与精神相违背的。这正是当时舆论攻击的焦点,也是清政府处境尴尬而难以应对的症结所在。”(注:《互动》第6页。) 对什么是“清末民间舆论”也界定:“《时报》、《申报》等上海报刊媒体表达的民间舆论,主要是反映立宪派尤其是江浙立宪派的声音”、“反映江浙民间社会舆论的上海主要媒体《申报》、《时报》等报刊言论”(注:见《互动》第1—2页“内容提要”、正文首段,以及第42页。)。拙作即依照李先生的定义使用“民间舆论”一词。

前辈史家再三强调,史学论著无一字无来历。既然“就地正法从根本上违背精神”,“江浙民间舆论一片哗然”、“大加非议”,是“舆论攻击的焦点”,那么,当时的报刊以此为主题的新闻、评论不说连篇累牍、触目皆是,至少同一文论中将“就地正法”、“正法”与“立宪”、“”密切相联的关键词应时时出现,原始资料应当非常多。然细读《互动》,数万字长文,除第一节论说“就地正法”外,其余四节仅两处在行文中提到“正法”、“就地正法”各一次,皆为对事件过程的客观叙述,未有评说(注:一是《互动》第25—26页,一是第32—33页。),所引史料也与“就地正法”无关。第二节及其后几节亦无任何对“就地正法”的评说。显然,《互动》的核心论点之一:“浙江巡抚张曾将尚未举事的革命党人秋瑾‘就地正法’,引起了江浙民间舆论的一片哗然”,仅在文章的第一节展开分析,因此需要对该节文本作进一步考察。

第一节很短,约占全文的十分之一。前27行叙述徐锡麟刺恩铭、绍兴受牵连、秋瑾被捕、在轩亭口“就地正法”等事件过程;后57行考证晚清“就地正法”的起因、作用、发展脉络,1906年前后朝廷对“就地正法”存废问题的讨论,以及张曾在法制改革方面保守态度。除一条20余字的“孙宝?日记”提“就地正法”四字外(注:《互动》第4页。对该条“孙宝?日记”的分析见后。),通篇只有李先生本人的论述、分析和推理过程,不见任何形式“民间舆论以立宪精神非议、抨击‘就地正法’”的原始资料,笔者始终没有明白,事发当时“一片哗然”、“大加非议”的“江浙民间舆论”,究竟有哪些言论显示出时人已经意识到“清廷预备立宪时代,张曾实行的‘就地正法’措施从根本上是与精神相违背的”(注:《互动》第6页。),并将“就地正法”作为“舆论攻击的焦点”?

《互动》引用的报刊资料中,《南方报》笔者未见,不敢乱下断语,但《南方报》是影响面有限的小报,而李先生认定的“反映江浙民间社会舆论的上海主要媒体《申报》、《时报》”,皆当时大报;尤其是《申报》,19世纪后半期至1949年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民间舆论之骄子。笔者逐日、逐条细读了与徐锡麟、秋瑾案有关的《申报》、《时报》,以及李先生未曾提及却同样能够反映江浙士人心态的《东方杂志》、《中外日报》、《新闻报》和北方《大公报》。遗憾的是,自1907年7月7日刊出首条徐锡麟枪击恩铭的报导、十天后秋瑾事见报,到8月下旬热点渐次转移的一个多月中,有除事发当时数篇新闻报道及公开刊布的官方文件中提到“正法”、“就地正法”一词外,其余数百条专电、紧要新闻、新闻,专栏性的汇?、详?、、续?、三?,……十四?,数十篇论说、时评,来稿,皆未见任何与“”联系在一起,对秋瑾就地正法“大加非议”的言辞(注:案:其中蒋藻女史《驳官场发表之秋瑾罪案》(1907年8月28日《时报》)一文提到“就地正法”,认为秋瑾案实际是文字狱,张抚却“律以兵燹后治匪之条就地正法。……”但并未与“”相连。)。当然,“非议”也有,不过主要不是抨击“就地正法”,而是集矢于官府制造冤案(详后)。《东方杂志》是月刊,迟至9月2日出版的第七期始有关于徐锡麟案株连秋瑾的简要报道,(注:《各省军事纪要·安徽》,《东方杂志》1907年第7期,82页。) 第八期卷首还在历来刊登世界各国帝后、中外名人照片的位置刊出了浙江巡抚张曾的照片。此后,除第十期有条30字的消息,记山阴县令李钟岳因秋瑾案自缢外,再不见任何与秋瑾或皖浙案相关的文字。以至《时报·时评》的作者喟叹:“我于绍兴一狱,窃痛心切齿于我奄奄无气之国民。试问,兹事之起也,除一二报界中人奋其笔舌,以声官吏之罪外”,绍绅、浙绅、各省之绅士“何乃无一人焉?……何平日言论风发,而今日噤若寒蝉耶?抑立宪国民之资格当如是耶?”(注:引文俱见《时评》,1907年7月29日《时报》。)

《大公报》设在天津,注重京津及周边地区的情况,但对全国的经济命脉以及开风气之先的江浙、两湖地区亦十分关注,它当然不及江浙“民间舆论”那么活跃,但也有贴近国家中枢、信息灵通的特点,有自己的视角、视野和主旨。该报对秋瑾案的报道很晚且十分简略,至7月25日始见《皖乱汇志·记秋瑾女士株连被捕情形》,且系串连、压缩《申报》、《时报》的报道而成,强调秋瑾无辜受累,此系冤案。又过五日,才有以预备立宪评说秋瑾案的“言论”。但并未非议“就地正法”,而是强调“秋瑾之株连被杀,……以一女子之身,有何能力、有何设施而谓为党于革命,以猛狮搏兔之力擒之。似此种种野蛮手段,已不见直之于万国……;况今以煌煌诏旨、三令五申预备立宪之时代乎?”(注:《党祸株连实为促国之命脉》,1907年7月30日《大公报》。)

“诚然,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秋瑾是一位女性,这一点是她获得舆论同情甚至赞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注:《互动》,第8页。) 可是,同年“8月22日,江西官军击毙南赣教案匪首陈冼,并擒斩女匪罗妪头,乱势稍杀。”(注:《光绪三十三年八月中国事记》,《东方杂志》1907年第9期,第22页。) 女匪罗妪擒获后砍头,可知“就地正法”并无男女之别;民众既没有因为罗妪是女人而抗议,更不曾予以“同情甚至赞美”!

同理,既然“就地正法”违背精神,且正如先生所说,“秋瑾案本是徐锡麟案之余波”(注:《互动》,第3页。),徐锡麟“正法”时,行刑者“将徐带至东辕门用刑,先剜心祭酒,再斩首级。”(注:《皖抚恩新帅被刺详?》,1907年7月12日《申报》。) 在生命仍存的情况下,先剜心、再处死的方式较之秋瑾直接被斩首,显然更残酷、更惨无人道,何况剜下的心肝还被恩铭的卫队、仆夫煮熟后分食。民间舆论对“正案—主犯”徐锡麟“就地正法”又如何看待?

《时报》先后有数文提到徐锡麟狱,但都集矢于官吏大肆株连和剜心致祭,“以预备立宪之时代,而仍株守此野蛮之刑法,则前数日之谕旨煌煌,所谓官民各负责任,果何语乎?”此“足以揭政府立宪之假面具而使薄海人士咸为寒心”(注:《时评》,1907年7月17日《时报》;天池:《论办理徐锡麟案之与立宪相反》,1907年7月19“社论”。)。《申报》、《东方杂志》等不仅无一字为徐鸣不平,更不用说以“精神”、“法制”抨击“就地正法”了,反倒是时有“徐匪”、“金华匪徒”、“武义会匪”、“萍乡匪党”之类的字样,至多说办理此事的官吏太野蛮。如何解释同一报刊报道同一事件,差别如此之大?

《互动》评说“就地正法”惟一直接引用的史料是孙宝?《忘山庐日记》。且不说未曾公开的私人日记能否算作“民间舆论”,仅就事论事。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徐锡麟刺恩铭,两天后孙宝?记:“闻安徽巡抚恩铭被刺而死,凶手何人,即巡警局会办徐锡林也。……徐当场即被擒,自称革命党,讯实口供,就地正法,取心血以祭恩(铭)焉。”(注:孙宝?:《忘山庐日记》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046页。) 并无一字褒贬,只对事件本身作客观记述。孙宝?是清末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弟弟、李瀚章的女婿,家世显赫,思想却相当趋新,新书新报弥不浏览,所交皆一时豪俊。梁启超办《时务报》,他是主要撰稿人之一;谭嗣同等六君子就义,作诗哭悼,寄沉痛佩爱之情。日记中常有读《天演论》、《群学肄言》、《新民丛报》、《黑奴吁天录》等书的记载,大段摘录笛卡尔、康德、孟德斯鸠、卢骚、培根等思想家的论述,评说立宪、议会、公理、自由、民权、进化、富强……;还曾就职于主管司法审判的大理院,自应了解清末的司法制度及其改革。可通读已刊的《忘山庐日记》,上下两册,数十万字,仅上述一处有“就地正法”四字,此后再未言及,更不见一丁点以“精神”抨击“就地正法”的言辞。显然孙氏从未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当然更不会有李先生想象中的“任何惊诧”!(注:《互动》,第4页。) 倒是笔者有点不明白,如果影印的报刊资料字迹缺损不清,难免引用错误(注:如《互动》第12页注3引文“某四女士”,应是“某西女士”。),《忘山庐日记》是排印本,字字明晰,何以短短二十余字,错了两处,还漏了十分重要的“自称革命党”五字?

按照常理,但凡称之为“舆论”,总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面,有形成、发展的过程,决不会突然冒出来,更不会仅仅针对秋瑾案。李先生也的确将“就地正法”的考察从个案(徐锡麟、秋瑾)上升到一般:“法制改革终清之世未能完成,但一些近代法制观念已被不少先进人士所接受。清政府处理徐锡麟、秋瑾案仍沿用‘就地正法’旧制,其野蛮、落后之处便成为社会舆论攻击的焦点”;“这种仅凭口供判案并立即执行的司法行为,与近代法制观念及其司法程序颇有距离,此举在近代法制社会中确是过于轻率的举措,颇有草菅人命之嫌,因而正在要求实行立宪的民间舆论对此大加非议,也就不足为怪了。”(注:《互动》,第25—26页,第4页。) 所以,需要扩大考察范围。

就地正法“是清代刑事审判制度的组成部分。……主要适用于紧急情况下,从重从快处理谋反、叛乱和聚众抗官等严重危及统治秩序的案件。”(注:王瑞成:《就地正法与清代刑事审判制度》“内容提要”,《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2期,第212页。) 虽然有关“就地正法”存废的争论时断时续,试图加强对督抚权力的约束,但直至清亡未能终止。晚清天下大乱,民变“无时不有,无地不有”(注:参见拙稿:《前所未有的民变高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5期。),“就地正法”者动辄成百上千(注:如1903—1905年仅广东一地就拿获近万名“匪徒”;1906—1908年广西“先后擒获惩办之匪六千数百名,……匪股较巨党羽在数百人以上者,得一十六起”;东北地区“除北洋驻奉陆军所办匪案不计外,……奉军各路先后奏报剿办大小匪案不下百余起,击毙伤亡及擒获正法之匪不下千数百名。”署两广总督岑春煊《奏广东历年办理清乡情形折》,广西巡抚张鸣岐《奏历年剿办各属起事情形折》,《盛京将军赵尔巽奏遵旨汇保各路攻剿尤为出力文武员弁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选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档案史料》(以下简称《民变档案》),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53、619、98页,等等。),报刊中此类新闻比比皆是。被“正法”者包括盗匪、土匪、会党、海盗、康党、革党、蒙、藏、回少数民族,乃至饥饿难耐或雇主拖欠工资、不得不抢米索物的雇工、饥民、贫民等。

即以1907年为例,除去各类因捐税、灾荒、抢米(如长沙)等地方性、突发性的民变外,辛亥革命史通称的革命党人十次武装反清就有三次发生于该年:黄岗、钦廉防城和徐锡麟、秋瑾领导的皖浙起事。刊载徐锡麟、秋瑾案的上海各报,在同一时期甚至同一版面登出《金华剿匪电文汇录》、《武义县会营通禀匪乱原因》、《(金华)会匪正法记数》等新闻和地方官汇报“剿匪”情况的奏折:“半月以内陆续正法者,武义二十八人,永康三十人,金华四人,兰溪一人,记已六十三人。尚有头目十五人、大头目三人行文悬赏,未经缉获。”(注:《(金华)会匪正法记数》,1907年9月1日《中外日报》。) “金华府属土匪滋扰,业已拿获著匪正法……。闻有匪首周某曾在绍兴纠合党羽,有交给学堂装运军火情事。”“聂李唐供称……,将该三犯于二十五日辰刻即请军令,就地正法。”(注:《金华匪乱近耗》、《金华武义县禀浙抚文》,1907年7月18日《时报》。) “武义县境九龙会匪起事……。于五月下旬拿获匪党聂李唐、梅金桂暨抢米犯臧水王、麻见如等四名。讯取确供,即将李、梅、臧三犯先行正法,麻俟复讯详办。”(注:见《东方杂志》1907年第7期《军事》、《各省军事纪要·浙江》栏。) 这显然就是秋瑾等人筹备许久的浙江会党起事了,战友聂李唐、梅金桂等“三犯先行正法”,而“学堂”当指秋瑾所在的大通学堂。

这些都不是藏于深宫的“密档”,而是公开见诸报端者,每个读报人都能见到。远至东北、蒙、藏、陕甘、云贵、湖广、两广,近在上海城内,各地被“就地正法”者,动辄数十、数百乃至上千人,其中许多是与秋瑾、徐锡麟同样的革命党人,“民间舆论”并无任何评说,更无庸谈“以精神抨击”云云了;相反却是“徐锡麟越墙遁后,重赏万金就擒”(注:《各省军事纪要·安徽》,《东方杂志》1907年第7期,82页。);“秋瑾……俯首就刑,观者如堵。亲属不敢来,故由同善局备棺收敛”(注:《要闻汇?》,1907年7月21日《时报》。);“观者万余人,无不同声称快”(注:《升任直隶总督袁前山东巡抚杨会奏曹匪肃清保奖出力人员折》,《东方杂志》1907年第10期,第100—101页。)。此语或有夸张,但内中透出的“看客”心态与国民素质,正是鲁迅后来写夏瑜、写“人血馒头”的直接动因。

张曾也绝非只“正法”了秋瑾一人,早就是杀人老手。任山西巡抚期间,先后将“会匪头目杨彦彪等二十六名,绛案匪犯童志修等十六名,茅津案内匪犯皇甫世英等三十名”,“批饬正法”;调任浙抚后,先后拿获了“聚千数百人”、要求涨工资的宁郡米铺春米短班米工叶昌才等,以及新城县因饥抢米的贫民史炳生等多人,皆“讯明正法”,“即行正法”。(注:见《山西巡抚张曾奏拿办晋省南路会党哗勇折》、《浙江巡抚张曾奏宁郡短班米工页昌才聚众停工欧官片》、《浙江巡抚张曾为米贵民饥史炳生等乘机滋事致军机处电》,《民变档案》上,第136、370、371页。) 核查当时报纸,杳无声息。

由此可见,如果确如李先生所说,当时的“民间舆论”的确基于“法制社会、要求实现立宪”、“以精神抨击就地正法”、“对‘就地正法’大加非议”的话,何以不见对众多革命党人以及成千上万反清会党乃至贫民百姓的“就地正法”有任何议论?!如果说“张曾是一个较为守旧的官僚,在法制改革方面是保守的”(注:引文见《互动》,第5—6页。),那么,以法律改革不合礼教、比张曾更强烈反对司法改革、“力争地方督抚的‘就地正法’大权”(注: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319页。)、有礼教派首领之称的张之洞,是更为守旧的官僚?

再者,1907年立宪刚刚起步,此后数年,一方面和司法改革不断深入,另一方面,“疆臣乐其便己,相沿不改。……沿及国变,而就地正法之制,迄未之能改”(注:赵尔巽等撰:《清史稿》第15册《志·刑法(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4202—4203页。),被正法者只增不减,可谓杀人如麻、血流成河。其中绍兴府正法“革党赵光潮”案的审理、上报、批饬程序与秋瑾案完全一致(注:见《浙江巡抚增韫等奏嵊县拿获革党赵光潮等分别惩办折》,《民变档案》上,第382—383页。),但愈益发达的“民间舆论”未有丝毫声息,更不曾因为此种行为有悖“精神”、“违反司法程序”而抗议。

究其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在君权大于法权、谕旨就是法令的时代,“讯明口供后,就地正法”(注:详见邱远猷《太平天国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晚清政府何时何地开始实行“就地正法之制”》(《历史档案》2000年第3期)等研究。),并于事后上报,就是皇帝钦定的法律和司法程序。笔者所见晚清平乱后汇报情况的各类奏折,除了两军交战、战场上格杀武装反清的“现行罪”罪犯外,但凡涉及“就地正法”的案件(哪怕是战场上捕获的俘虏),均有“讯据……不讳,均即就地正法”、“迅据……供称,……会讯明确,批饬就地正法”、“提讯供词无异,即将钟增辉正法”(注:引文见《民变档案》上,第16、272、319页。) 等字样。当然,不排除这其中有许多仅为形式、甚至是栽赃,但奏报皇帝时,即便是手握重权、操生杀之柄的地方督抚皆注重并至少在形式上都遵循了“司法程序”,并都得到皇帝的认可和批准。

张曾同样清楚“讯明口供”的意义。朝廷讨论法律改革时,即已强调证据、口供在审讯案件时的重要性;(注:《浙抚张曾议论复刑事民事诉讼法清单》,1907年7月5、7—8日《申报》连载。) 奏报秋瑾案也遵守了该司法程序,一再称搜查大通学堂时“起出后膛枪三十枝,子弹数千粒。讯据秋瑾供认不讳,并查有亲笔悖逆字据。匪党程毅亦供出秋瑾为首,余系胁从等语。……饬将秋瑾正法。”“秋瑾供不吐实,查有亲笔悖逆字据,……已电饬将秋瑾正法。”“秋瑾供认蓄意革命不讳,即经电禀请示,奉饬先行正法。”(注:见《浙抚致军机处电》,《浙江办理秋瑾革命全案·电奏稿》,《绍兴府暨山、会两县会禀各宪文·为会营拿获大通学堂附设体育会程毅等供词开折拟议请示遵办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三),第94、188—189、86—90页。) 各折虽有“供认不讳”、“供不吐实”、“供认蓄意革命不讳”的差异,但都有“供”,且有“供认不讳”、“供认蓄意革命不讳”的明确表示,加上查获的枪支弹药、“亲笔悖逆字据”等反清革命直接“罪证”,以及“匪党程毅亦供出秋瑾为首,余系胁从”等旁证,然后饬令“就地正法”,不仅适用《大清律》的“谋反罪”,也符合“讯明口供后就地正法”的司法程序,只不过社会不认可。

秋瑾案中,“民间舆论”之所以一再强调张曾、贵富“无口供,无见证,无实据”(注:胡马:《浙抚安民告示驳议》,1907年7月27日《时报》。) 杀人,就是为了突显省、府大吏公然违抗圣旨、制造冤案的“罪行”;倘若直接抨击“就地正法”,反倒是主笔、报人、投稿者违抗圣旨,犯上作乱,给官府以封报抓人的口实。这也就是“民间舆论”不可能、事实上也丝毫没有抨击“就地正法”的根本原因。李先生何能按己所需,在“看不出有任何惊诧”处,想象并洋洋洒洒编织了“民间舆论坚持以精神做思想武器”,将“就地正法”作为“秋瑾案激变之肇因”(注:《互动》第一节标题。) 和“当时舆论攻击的焦点”?倘若“一片哗然”、“攻击焦点”皆系子虚乌有,又何来这“也是清政府处境尴尬而难以应对的症结所在”?

二 民间舆论同情秋瑾是同情“革命”、代表立宪派的声音吗?

《互动》第二节论述“民间舆论攻击之要点及其压力”(注:该节开篇称:“秋瑾案被舆论攻击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案件的性质问题;……二是案件的程序问题。”“性质”、“程序”是时人观念中绝无、报刊上也从未出现过的现代词汇,何能直接称为“舆论攻击的要点”?再,“程序”与“法制”、“法制”与“法治”不等同,“官府在没有确实口供和证据的前提下处死秋瑾”,究竟是不合“程序”,还是不合“法制”?论述中不能偷换概念。因非拙稿主旨,不展开。)。

清末民间舆论抨击清政府、为秋瑾辩的“要点”究竟是什么?是明知秋瑾革命,为之辩;还是竭力否认秋瑾革命,抨击政府滥杀无辜,为并未革命、也不可能革命的弱女子被冤杀辩,这是观察、分析秋瑾案中“清末民间舆论”抨击“官府作为”及其与“官府作为互动”的基础和关键点。也即李先生一再强调的“官府与民间关于秋瑾案性质的分歧,主要是因为双方对秋瑾身份认定的歧异”;“秋瑾是否革命党的问题,是民间舆论与官府分歧的关键。”(注:《互动》,第6页,第9页。)

《互动》第一节首句指出:“1907年,光复会首领秋瑾、徐锡麟分别在浙江、安徽加紧革命活动,密谋联合发动浙、皖起义。……秋瑾案发生,全国尤其是江浙地区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官府。”第二节开篇再次强调:“秋瑾尚未举事,因而官府以谋乱或通匪罪处死秋瑾便是一桩冤案。”第42页的论述更为明确:“秋瑾案的实质本是革命事件。但反映立宪派声音的江浙民间舆论却同情秋瑾,而攻击清朝官府。”该论点还作为文章的关键概括进《内容提要》(注:《互动·内容提要》首句是:“在清廷预备立宪的形势下,浙江巡抚张曾将尚未举事的革命党人秋瑾‘就地正法’,引起了江浙民间舆论的一片哗然。”)。其所述确实是当时的历史场景,然而,如不对场景中错综复杂的人物、事件进行适当的界定和解析,就接着往下讲,实际便设置了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反映立宪派声音的江浙民间舆论知晓秋瑾的身份——“光复会首领”、“革命党人”以及他们“在浙江、安徽加紧革命活动,密谋联合发动浙、皖起义”,但“尚未举事”就被正法,“引起了江浙民间舆论的一片哗然”。《互动》的诸多论说也确实在此基础上展开。

通观当时报刊,的确因为秋瑾被杀一片哗然,但理由却绝非李先生所说的“秋瑾尚未举事,因而官府以谋乱或通匪罪处死秋瑾便是一桩冤案”,而是为不可能、也没有能力革命的“娟娟弱女”鸣冤叫屈。

《申报》、《时报》、《中外日报》、《新闻报》、《大公报》等,除两三篇文章在承认秋瑾革命或者“尚未举事”的前提下为秋瑾辩(详后)外,占总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新闻、社论、时评、论说、来稿、闲评、诗词,皆认定秋瑾只是弱女子,其所谓“革命”,至多是家庭内平和的“男女革命”,而非耍刀弄枪、血流成河的种族革命!告密者“卖弱女以求免”,“当道人为希恩图宠、邀名获誉”,在无供无证的情况下,以种族革命罪“妄杀秋女士”,制造了“莫须有之冤案”(注:见佛奴、志群、梦秋:《秋女士被害始末》(《神州女报》第1卷第1号,1907年12月);来稿:《对于秋瑾被杀之意见书》,1907年9月3日《时报》,等等。案:笔者另有专文《冤哉,秋瑾女士》评说事发当时报刊舆论异口同声否认秋瑾革命、为其鸣冤的社会现象,探究其内在原因。(《冤哉,秋瑾女士》,《安徽史学》2005年第2期)。)。

面对报刊舆论以及四民之首——士绅们纷至沓来的责难质疑,当时的大吏尚不敢漠视懈怠,或以“泄露朝廷机密罪”封报馆、杀主笔,而是以电报、信函、文告等方式一一回复,详细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竭力证明秋瑾不仅与金华、武义的“会匪”确有“联合谋反”的意图和准备,且系该次“匪乱”的大头领,在官军搜查时“竟敢开枪拒捕,又在学堂内搜出九响快枪四十余枝;……又有悖逆论说,及伪造军制单字据;……徐锡麟之弟徐伟供徐锡麟与秋?同主革命。可见?图谋不轨,在在确有证据,此次正法并无冤枉。”(注:《绍兴府安慰民心之示谕》,1907年7月31日《申报》。) 还通过报纸及在通衢大道大张贴数千张告示等方式,全文公布秋瑾与浙案的“罪证”(注:见《绍狱供词汇录》、《绍兴府贵寿?宣布秋瑾罪案》、《补录浙省罗织党案往来电文》、《浙抚安民告示》、《浙抚通饬影印大通学堂全案并严拿余匪公文》、《绍兴府贵守呈报秋瑾女士口供》、《官方发表之秋瑾罪案》、《浙抚致军机处电为绍案事》等,1907年8月13、17—18日、9月6日《申报》;7月16日、9月27日、8月20日《时报》,7月28日《中外日报》。),藉以安定人心,平息沸沸扬扬的物议。

事发当时的上海各报也有许多与皖浙案直接关联的“匪乱”新闻和官员们禀报“剿匪”的奏折:“此次金(华)郡匪徒头目、首要多系文武生员,冒穿学堂体衣,缀有‘汉’字为号;竟有革命党潜入其中,为之主持。其党羽众多,蔓延台、严、处及绍兴等府,约期起事。幸扑灭迅速,否则不堪设想。”(注:《浙江匪乱近耗》,1907年7月27日《时报》;《武义县匪乱警报》,1907年7月11日《中外日报》,等。) 《金华武义县会同沈统领通禀平匪文》不仅一再强调“迭获匪类多名,……先后军前正法”,还提到“刘耀勋供认,……待学生齐集,再纠合绍兴学堂之缙云人赵宏甫,即赵卓斋图起事。”(注:《金华武义县会同沈统领通禀平匪文》,1907年8月5日《时报》。) 编辑在“绍兴学堂”四字下加了重点号,显然有所指。

吊诡的是,时人一方面肯定、赞扬官方剿匪“胜利”,另一方面则彻底否认省、府有关浙案文件的真实性,全然不信官宦眷属、自幼缠足的弱女子秋瑾,会与这些“土匪”有什么牵连;异口同声地斥责政府妄杀秋女士,制造冤狱。其言论之大胆尖锐,抨击之猛烈直白,远超出今人的想象和臆测。

《时报》接连发表《浙抚安民告示驳议》、《浙抚电奏驳议论》等社论,义正词严地否定弱女子有革命能力(注:胡马:《浙抚安民告示驳议》、《浙抚电奏驳议》,1907年7月27日、8月1日《时报》。),《申报》接连刊载《论绍兴冤狱》、《驳浙吏对于秋瑾之批谕》等文章,逐条驳斥父母官的辩解(注:《论绍兴冤狱》、《驳浙吏对于秋瑾之批谕》,1907年7月23日、8月1日《申报》。),江苏教育总会分别致函苏抚及浙省议长、议绅,强调“庶政公诸舆论”,“凡诸陈说,非为一人,为全体也;非为浙江,为天下也。”(注:《江苏教育总会为请办诬告反坐事上苏抚陈筱帅书》,1907年9月1日《中外日报》,次日《申报》、《时报》皆刊登;《江苏省教育总会致浙省议长议绅谘议官学界诸君询问绍案公论书》,1907年8月5日《申报》。《时报》等也刊。) 社会人士也纷纷投书报刊,逐条驳斥官方指控的秋瑾罪状。(注:如蒋藻女史《驳官场发表之秋瑾罪案》,1907年8月26、27日《时报》连载;柳留愚人《蘸言》,9月3日《时报》,等。) 留日女学生致函《时报》,亦坚决否认秋瑾与革命、与会党有关联。(注:留东女界来稿:《对秋瑾被杀之意见书》,1907年8月31日—9月1日《时报》连载。) 其表达形式虽有义正词严、嬉笑怒骂、讥讽诙谐的差别,但正如时人所说:“上海各报,平昔宗旨每每不能齐一,而独对此案,则指斥之论如出一辙,此亦足见公是公非之所在矣!”(注:《安徽旅沪学界公启》,1907年8月7日《中外日报》。案:以报纸原始资料核对《辛亥革命浙江史料续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版)所收“安徽旅沪学界同人《论浙狱公启》”,字句有误。)

渐次问世的史学、文学著述,依旧“冤声”不断(注:如,沧桑客《秋女侠冤狱汇案》(广东铅字排印本,1907年),古越赢宗季女《六月霜传奇》(1907年上海新小说社),哀民《轩亭恨》(1908年通智社),悲秋散人《秋海棠杂剧》(上海改良小说社,1911年刊),等等。详见拙稿《冤哉,秋瑾女士》的相关分析。)。

可见,在“反清革命”必定杀头,至少也是受尽酷刑、终身监禁的年代,“秋瑾是否是革命党的问题”绝非“已不重要”(注:见《互动》第9页。),这不仅是民间舆论竭力为“弱女子”秋瑾辩护、痛斥官府制造“冤案”的关键点,也是清政府不能以“鼓吹、同情革命”的理由荡平报馆,关押主笔、报人乃至投稿者的原因之一。吴芝瑛为秋瑾营葬,遭御史指名弹劾,差点系狱,即为一例。

当然,也有人对诸多报刊“误解”秋瑾、连篇累牍为之呼冤的现象深表不满。

《敬告为秋女士呼冤者》是当时文论中少有的直认秋瑾“革命”,并以之向否定秋瑾革命的“民间舆论”辩驳者。其首句即言:“女士之死,海内冤之。哭以诗者有人,?t以文者有人,传其遗事者有人,刊其著述者有人;知其冤而对浙中大吏笔伐口诛者有人,问其冤而向浙中士绅致函诘责者有人。呜呼,此遂足以对我同胞之秋女士而无愧乎?”“今日秋女士之狱宜截为二。夫女士之主张革命,固不能为女士讳,而亦不必为[女]士讳也。今国家虽预备立宪,而新律未编,女士果起革命军矣,固不能如文明国处以国事犯相当之罪,势必难逃一死;若革命未见实行,罪名未??见]宣布,而遽以‘秋雨秋风’七字定谳,则是官吏蔑视法律,鱼肉我同胞。故今日之争,不必问秋女士之革命真与不真,但当问官吏之杀我同胞当与不当。女士当杀,杀之宜矣;乃杀之而于法律未当,是不啻杀我无罪之同胞矣!”(注:来稿:《敬告为秋女士鸣冤者》,《新闻报》1907年8月24日“论说”。) 可以说,该文超越了冤与不冤的表相,将问题提到更高、更深的层面——法治与政府守法的普遍原则,这正是立宪、的本质!百年后读来,仍是铿锵有力。

明夷女史《敬告女界同胞》强调秋瑾之死对国家、民族、女界的意义:“以国民之权利、民族之思想,牺牲其性命而为民流血者,求之吾国四千年之女界,秋瑾殆为第一人焉。则秋瑾之死,为历史上放光明者,良非浅?啊!??乔镨??锩?湮醇?敌校????敝?惨愿锩?剩?蚯镨?捶歉锩?扯?嗖坏貌桓锩?!??遣秽瓷币磺镨??室陨?О偾镨????镨?渌烙躺?!保ㄗⅲ好饕呐?罚骸毒锤媾?缤??罚?907年8月10日《时报》。)

远在海外的革命同志对国内众口一词为秋瑾鸣冤的现象更是不满,直言不讳地表彰:“瑾之志固在革命”,“遂集同志于浙江,欲举大事”;“其所昌革命,则种族革命也,不得以男女革命相饰”;秋瑾之死,将“激发数千百人之革命”,其作用伟哉!革命乃天经地义的神圣事业,秋瑾是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国内报刊曲意回护,“以非革命诬瑾”,使其革命事迹“湮没不传”,适成“瑾之大冤”、“秋瑾之奇冤”。(注:志达:《秋瑾死后之冤》,《天义》第15卷“时评”,1908年1月。)

这几篇文章同样刊登于《申报》、《时报》以及今日可以查阅的革命刊物上,虽然在铺天盖地为秋瑾呼冤的论著中属凤毛麟角,但视角、眼界、胸怀都远高于一般人,反对“舆论”扭曲秋瑾后再为其呼冤的状况。1930年代叶颂清仍批评陈去病的《鉴湖女侠秋瑾传》“隐约其辞”,“曰屈杀、曰锋芒未敛,失先烈意矣”(注:叶颂清:《读陈去病〈鉴湖女侠秋瑾传〉书后》,郭延礼编:《秋瑾研究资料》,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80—82页。)。

以百年后的后见之明,我们知晓20世纪中国与世界天翻地覆、波谲云诡的一系列变幻,知道秋瑾是“种族革命”的勇士,并为此牺牲;大通学堂及秋瑾家中也确实藏有为反清起义准备的枪弹文件,前者已被查抄,作为“罪证”;后者搜查时“侥天之幸,均未败露”(注:秋宗章:《六六私乘》,《秋瑾史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9页。);知道皖浙案之后仅仅四年,清王朝,民国肇兴,反清成为“革命义举”,秋瑾以及所有因反清而遭关押、判刑、处死者被,尊之为“志士”、“先烈”、“烈士”。随着故宫、浙江省、绍兴府中相关档案以及秋瑾亲属、同志、友人记述其生平、事迹、英勇就义的各类回忆、纪念诗文陆续面世,研究皖浙起事以及徐锡麟、秋瑾生平与思想的资料愈益增多,各种辛亥革命史及有关皖浙案的专题论文、传记、史著等研究成果也相当丰富。近几年,学者们开掘、利用了事发当时的报刊资料,借鉴其它学科的理论、方法,从女性、女权、性别等视角,进一步拓展了皖浙案、尤其是秋瑾研究的深广度。这与百年前革命党处于秘密状态、大量情况(包括秋瑾的真实身份)不为社会了解,以及在朝廷下报刊主笔、文论作者不得不掐着喉咙说话的状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实事求是地看1907年的浙案,逐字逐句将辛亥革命后陆续公布的各类公私档案(包括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与报纸刊布的官方文件(注:如《绍狱供词汇录》、《绍兴府贵寿恺宣布秋瑾罪案》、《补录浙省罗织党案往来电文》、《浙抚通饬影印大通学堂全案并严拿余匪公文》(1907年8月13、17—18日,9月6日《申报》;1907年7月16日、8月20日《时报》)等。再:朱馥生先生《〈张公饬斩秋瑾全案〉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2001年第5期《档案与史学》)一文介绍并考订了浙江省图书馆发现的题为《张公饬斩秋瑾全案》的报纸剪贴簿的内容。朱先生的论说有其意义,但考证、推理过程却有诸多漏洞和错误。笔者另文商榷。) 核对,除个别无碍文意的字词(如“但期”、“但欲”;“除暴安良”、“戢暴安良”;“满奴之族”、“满奴之种”,等)外,基本一致,不得不承认,张曾、贵福等官吏所说的案件概况及刊布的文件基本属实,清政府说的是“真话”。今日史书所描述的1907年徐锡麟、秋瑾联系武义、金华会党,发动皖浙起义,徐锡麟刺恩铭、大通学堂被抄、秋瑾就义等事件经过,亦未出此范围。

显然,事发当时的民间舆论反倒是“误读”、“误解”了秋瑾。在腥风血雨、斧钺牢狱的威逼下,报馆主笔、记者、地方士绅、秋瑾友朋绝不匍匐在地,卖友求荣,而是不屈不挠地为秋瑾辩驳,指名道姓地抨击官员和政府;虽连坐明确为法定刑,仍大义凛然,以身家性命保秋氏家族,其精神、其人格、其勇气,与日月同光,可敬可佩,亦永远令后人景仰尊重。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在肯定上述前提时,还应揭示、探究、分析事发当时的“民间舆论”——报刊、报人,投稿者,乃至秋瑾挚友吴芝瑛、徐自华,为什么不仅不相信清政府的“真话”,反而义正词严地以南辕北辙的“误读”“误解”抨击清政府,为弱女子秋瑾辩护;除了清政府威望丧失殆尽,即便讲“真话”也无人相信外,是否还有其它原因?时人为秋瑾辩驳的主题是什么?从这些“误读”、“误解”中又能看到晚清社会的哪些特点和变化。

李先生提出一个非常有见地的论点和问题:“秋瑾案的实质本是革命事件,但反映立宪派声音的江浙民间舆论却同情秋瑾,而攻击清朝官府,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立宪派与清政府及革命派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注:《互动》第42页。“立宪派与清政府及革命派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涉及面太广,且非拙稿主题,因而只讨论李先生指出的这个现象。) 但他的先在“预设”却遮蔽了问题的关键和前提:“反映立宪派声音的江浙民间舆论”究竟是在知道秋瑾革命的情况下“同情秋瑾而攻击清朝官府”,还是在否定秋瑾是革命党、此案是冤案的情况下“攻击清朝官府”?若是前者,他们的信息渠道是什么?当“反清革命”尽人皆知时,清政府还能坐视不管,听之任之吗?若是后者,民间舆论为什么会“误读”?“误读”了什么?对秋瑾战友批评报刊言论“失先烈意”的论说也视而不见,完全忽略“民间舆论”也有另一种声音。

《互动》第二节大段引用《论绍兴冤狱》、《驳浙吏对于秋瑾之批谕》、《浙抚安民告示驳议》等史料,对民间舆论驳斥的基础——秋瑾是弱女子、完全没有能力革命等关键处一笔带过,突显并再三强调:“据各报披露,秋瑾被害一案并无确实的口供和令人信服的证据,这是民间舆论敢于大胆攻击官府的要害之处”;“舆论还揭露,浙省大吏为了证实秋瑾罪案,便肆意捏造罗织罪证”;“民间舆论对于浙江官府制造的秋瑾案,从证据到性质,都进行了根本的否定:一方面认为秋瑾是一个学界爱国新女性,另一方面认为浙江官府关于秋瑾案的各种证据都是凭空捏造的诬陷之词,因而得出秋瑾案是一桩典型冤案的结论。”(注:《互动》,第10页,第16页,第20页,等。) 引用《敬告女界同胞》、《敬告为秋女士呼冤者》时,则略去或消解原作者在承认秋瑾革命的前提下为之辩的基点,强调“秋瑾是否属革命党已不重要”,突显“秋瑾是一位女性,这一点是她获得舆论同情甚至赞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注:《互动》,第8—9页,第20页。)。并将上述两种相互矛盾、甚至对立的观点一锅煮,完全扭曲了作者的本意。且无论是正文还是注释,都没有说明、更没有分析“据各报披露”、“舆论还揭露”、“浙省大吏为了证实秋瑾罪案,便肆意捏造罗织罪证”、“浙江官府关于秋瑾案的各种证据都是凭空捏造的诬陷之词”等内容是否属实;秋瑾案是否是浙江官府“制造”的、是否有供有证;抑或包括中国近代史资料《辛亥革命》刊布的《浙江办理秋瑾革命全案》、陶成章《浙案记略》相关记载、秋瑾《革命军制》(注:事发当时,各报所登官方公布的秋瑾“罪案”时作《伪军制论》(《时报》1907年8月16日,《申报》8月7日)。秋瑾女儿王灿芝编《秋瑾女侠遗集》(1929年中华书局出版)时改题《革命军制论》。) 及反清文稿、程毅口供等,都是贵福、张曾伪造的?秋瑾的确没有革命,此案确实是冤案……?在没有研究民间舆论为什么不相信官方的真话,是否收到了“官府的要害之处”,或者“官府的要害之处”说究竟是什么等关键问题时,便匆忙得出“这对于在标榜预备立宪的清政府来说,无疑是当头一击”,“对此,浙江官府表现得处处被动,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浙江官府在秋瑾案上处处受到民间舆论的攻击,几乎没有还手之力。舆论之所以能够大胆攻击官府,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公开标榜预备立宪”(注:《互动》,第10页、第10页、第19页。) 等的结论。看似高扬正义,实为荒唐。在双方的论辩、“互动”中,一方不按规则出牌,或者故意违规,抹杀事实,另一方自然无法应对。虽然清政府不值得同情,但严肃的研究者在指出这种现象后,应研究、分析其背后的因素,而不能以这种不明真相、甚至故意胡搅蛮缠的表象为依据,做出结论。当史实与论说出现差距,无法调和二者的内在矛盾时,或断章取义,拣选论点所需的史料;或游移于正说和反说之间,既肯定秋瑾是反清革命党、高扬其革命精神,猛烈抨击清政府杀害革命党的罪恶;又以民间的误读为基础,评判清政府与民间舆论的互动,彰显“民间舆论在否认秋瑾的革命者身份的同时,严厉痛斥了浙江官府残害秋瑾、镇压革命的暴行”,“民间舆论从立宪的角度攻击官府,正刺到清政府的痛处,可谓击中要害”(注:《互动》,第9页,第28页等。) 的正义大胆;贬斥“日暮途穷的清政府”以及大小官吏“处境尴尬而难以应对”、“表现得处处被动,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穷于应付,狼狈不堪”、“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注:《互动》,第20页,第6页,第10页,第42页,第19页。) 的无奈无能。进而彻底消解问题:“在这里,秋瑾是否属革命党的问题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秋瑾是当代爱国新女性的代表人物”;“在此民间舆论的立足点已经超越秋瑾革命与否的界限,而充分关注了题中应有之义的法制问题。”(注:《互动》,第8页,第20页。)

史实并非如此。如前所述,不仅秋瑾“革命与否”是清政府和民间舆论共守的底线,即便今日欧美国家,以暴力现政府的行为也是要判终身监禁甚至死刑的重罪,专制暴政下的民间舆论若能公开褒扬反清革命者秋瑾,为其被杀鸣冤,报刊的基本立场明显支持革命和革命党人,反对清王朝;朝廷也有如此雅量,容忍其存在,显然,革命党人再不必流亡海外,办在海外的革命报刊也都可以迁回国内了。

其次,倘若民间舆论在“否认秋瑾的革命者身份”、认定“浙江官府关于秋瑾案的各种证据都是凭空捏造的诬陷之词,因而得出秋瑾案是一桩典型冤案的结论”的同时,又“严厉痛斥了浙江官府残害秋瑾、镇压革命的暴行”(注:《互动》,第20页。),该“痛斥”岂非是向风车作战?

其三,如果说江浙民间舆论的确“坚持以立宪精神做思想武器,抨击浙江官府处理秋瑾案的种种作为”,“反映立宪派尤其是江浙立宪派的声音”(注:《互动》“内容提要”。),何以解释遭报刊点名斥责的告密者胡道南、汤寿潜、袁翼等人都是新派,都是晚清改革、的倡导者和积极参与者。胡、袁曾留学日本,回国后或任山阴劝学所总董,或为绍郡中学堂监督。在浙江绅学界联名请求保释在押的徐锡麟父亲时,胡道南、袁翼皆在其列;(注:《补录越郡绅学界上绍兴府公禀》,1907年8月2日《申报》。) 秋瑾案发,张曾派军队查抄绍兴同仁学堂,二十四位绅士“电禀抚宪”抗议,胡道南是领衔者,袁翼也名列其中。(注:《徐党株连案要闻汇志》,1907年7月25日《时报》。) 汤寿潜是“东南互保”的首倡者,创办实业,革新教育,修建铁路,力主改革,与张謇同为江浙地区著名绅士和立宪派首领,其《危言》名躁一时;浙路风潮中是保路派的灵魂,社会声望也进一步提升,成为许多人心中“为国为民不惜以身殉路的英雄”。(注:参见章开沅:《张汤交谊与辛亥革命》,《历史研究》2002年第1期。) 但在秋瑾案中,据说张曾,曾找汤寿潜了解情况,汤“其实并不知道秋瑾搞革命的事,只认为秋瑾经常穿了日本学生装,骑了马在街上跑,太随便,不正派,因此说了一句‘这个女人死有余辜’”(注:周建人:《秋瑾的牺牲》,郭延礼编:《秋瑾研究资料》,第241页。);促使浙抚下决心,为此遭秋瑾战友的口诛笔伐,甚至一度成为暗杀的目标。显然,汤氏的这两种形象是截然对立的。

不仅汤寿潜,事发当时,除报刊主笔、记者及部分秋瑾友人大声疾呼外,绝大多数鼓吹、参与立宪的江浙士绅都缄默无言,以至仗义执言的“舆论”不仅因为官吏制造冤案、滥杀无辜而抗议,也一再因为这些鼓吹立宪的士绅不仅不为秋瑾案抗辩、甚至参与制造冤案而长叹不已;指斥畏葸冷漠的绅商学界何以符合立宪国民之资格。

“绍兴残杀之惨剧,起于贵守,成于张抚。……欺罔天威,草菅民命,肆无忌惮,虚无荒谬,闻者发指。而上自朝廷,下逮全浙之父老绅民,莫肯有一言发其疑问者。呜呼,立宪国之人命乃更贱于专制国耶?”“方今预备立宪时代,……至非常之祸见,黑焰熏天,山河异色,霜锋倏至、生命摧残之际,犹不知挺身救难、据理力争者,若是者,尚可以士绅自居乎?”(注:伤时子来稿:《浙绅之对于党狱》,1907年8月20日《时报》。) “中国为素有文教之国,且今当预备立宪之时,人民生命财产之自由权,断不容非法定之裁判官妄逞其威权而加以侵害;又以去秋朝旨,明许庶政公诸舆论。今浙省士绅对于绍郡惨毒之案,其贤者畏葸缄口,事前既无正理之抗争,事后又无纠弹之举动;其不肖者甚至乘机告密,尽力赞助,藉以泄私忿而释嫌疑。……故核实以言,惟浙省士绅不知力争权利,而后浙省官吏始敢纵恣为恶。”“夫秋瑾之死不足惜,而当在预备立宪之时代,竟听一班昏墨官吏之作威作福,而政府不派大员为之调查,以败坏预备立宪之基础,为足惜;秋瑾之死无足异,而当在预备立宪之时代,竟听一班昏墨官吏之作威作福,而地方之绅商学界竟不发一言,以讼其诬,致败坏预备立宪之基础,为足异。”(注:胡马:《浙抚电奏驳议》,1907年8月1日《时报》;《谨告浙省士绅》,1907年8月1日《中外日报》;《驳浙吏对于秋瑾之批谕》,1907年8月1日《申报》。)

“忧时子”为家乡绅商学界人士、尤其是久负盛名的“绍兴师爷”袖手旁观,无一人公开上法庭为秋瑾女士讼冤昭雪而痛心疾首:“我绍郡惨杀秋女士一案,为数千年来所未有之创闻,全球之人莫不知其冤,抑万口同声,神人共愤。我郡绅商学界之外,尤多读律诸君,乃竟无一人出而讼冤、为女士昭雪地步。呜呼!当此预备立宪时代,以一郡之大,致无一人有自治独立之资格,自甘任人唾骂,贻笑全球,又安望其担负立宪之责任哉。”(注:《舆论》,1907年9月2日《申报》。) 侠骨义胆的吴芝瑛也对江浙士绅陷害、秋瑾家属胆怯避祸,不为烈士伸冤而深为感慨。(注:吴芝瑛:《论秋瑾狱与黄??狱之比较》,1907年11月22日《时报》。)

不难看出,此处各位也以“预备立宪”、“自治独立”说事,但所“呜呼”、所感叹、所愤慨的却是日日讲立宪却在秋瑾案中噤若寒蝉、“无所表见,不发一言”,甚至助纣为虐的江浙士绅;他们的不作为是冤狱成立的原因之一,故而“浙抚与浙绅之罪状又何以异”!(注:《从刑法上论浙抚与浙绅之罪状》,1907年8月7日《中外日报》。)

显然,这是士绅内部的分裂,而不是“预备立宪之初立宪派与清政府之间便已时显貌合神离之象”;(注:见《互动》“内容提要”与第43页末段首句。) 由此也可看出,“上海主要媒体《申报》、《时报》等报刊言论”并不完全如李先生所定义的那样“反映江浙民间社会舆论”。排除占人口一大半的文盲与半文盲,“报刊言论”对秋瑾案的评说,可能也只表达部分“江浙立宪派”的观点,多数士绅缄默无言。

这种看似分裂的行为方式与判断准则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非政治的,即性别与社会角色必须匹配。在纲常伦理、三从四德笼罩一切的时代,男人坚强勇毅,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并积极参与国家立宪、改革等大事;女人以家庭为中心,相夫教子,贞洁娴雅,柔婉温顺;恪守笑不露齿、行不动裙、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范”;宋以后的缠足,更将以柔弱为美的审美观推到极致,也进一步将女性束缚于家庭。即便20世纪“文明时代”,男女依然有各自的社会定位与社会角色:“文明初桄,尝构之以铁血。铁血者,男子之事业,文明之导线也。然铁血主义可出野蛮之域、入文明之世界,而教育完善,社会美备,风俗纯良,则不能专恃铁血之男子,而女子与有责焉。”(注:《论文明先女子》,《东方杂志》1907年第10期。) 骑马、着男装,撇下丈夫孩子抛头露面在外乱跑,显然不合千百年传承的“妇道”、“母仪”和20世纪初新兴的“国民之母”的形象与要求。所以,汤寿潜等绅士积极参与“东南互保”、预备立宪、自办铁路、与洋人竞争等国家和地方事务,是士大夫份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但闺秀绝不可以,“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报刊、报人、秋瑾友朋也有意无意地流露出这种心态。秋瑾案中,相当一部分民间舆论的确“以精神做思想武器”,可他们的立论基点和评说内容却是“传统”的:女人是“弱者”,缠足女人更是一步三摇,不可能、也没有能力“革命”!百姓俗语尚谓“好男不与女斗”,堂堂政府却连无辜的“弱女子”也要杀,而且在历来杀强盗的轩亭口公开斩首,当然是滥杀无辜,当然是违背“精神”,也更显其无能。由此,民间舆论才指名道姓地抨击省、府大吏“欺罔天威,草菅人命,肆无忌惮”,“以弱女子之血,为人希恩固宠、邀名猎誉之资料”;诬秋瑾为革命党,因为“杀革命党者,升官之捷径”,“以杀革命党为言,则任杀百数十无辜之人,而人莫敢讼冤,以讼冤者亦可指为革命党也”;诅咒制造冤狱的“首祸之官,虽复赤其宗支、夷其龆龀”,满门抄斩,不足“酬死者之冤于万一”。(注:引文俱见前注。)

还有不少新闻报道关注甚至编造了秋瑾被捕时遭受了犯、性侮辱的情节。“秋女士闻警时,即躲避该校柴房中,旋被搜获,竟将衣服拉破,肆意殴打。……某兵将有手烟[枪]二支,掷于道旁,遂指为由女子裤中落下”(注:《新军骚扰学堂之罪状》,1907年7月22日《申报》。);“官兵即将秋裤扯落,以便搜查”(注:《来函述绍兴黑暗余闻》,1907年8月12日《中外日报》。)。几经辗转,《大公报》的消息更添了几分细节:“秋女士见兵来,匿于空屋中。兵丁即将其搜出,肆行牵拉,几将身上衣服脱尽。并有手枪二支,亦为兵丁所得,乃即坚称由秋女士裤中搜得。……贵(福)即饬问:‘尔素与徐锡麟相识否?’答以‘曾经相识,但此次皖变实不知情。余之所主张者系男女革命,而非满汉革命。’……闻官中又诬女士与大通学堂学生钱姓有暗昧情事,又言医生某人……”(注:《皖乱汇志·记秋瑾女士株连被捕情形》,1907年7月25日《大公报》。) 不难看出,该报道虽也提到秋瑾说“余之所主张者系男女革命,而非满汉革命”一句,但突出的却是当时社会衡量女子德行的基本准则:秋瑾遵从闺训,回避生人、见兵来躲入空房的幽静贞洁形象;而“官兵即将秋裤扯落”,“肆行牵拉、几将身上衣服脱尽”、“从裤中搜得手枪”等行为,已属犯,官中又诬以暧昧情事云云。堂堂官宦女眷、才华出众的归国女留学生,一个有身份的女人遭受此等奇耻大辱,这是社会舆论、尤其是普通民众同情秋瑾的根本原因。

搏击俱乐部邀请函篇8

市长吴国桢坐在巨泼来斯路(今安福路)官邸的写字台前,一支接一支抽烟,心绪恶劣到了极点。已有好几个星期,他那圆嘟嘟一团和气的脸上,不见了往日经常出现在公众场合已为上海市民所熟悉的笑容。通货膨胀、物价迅跳、民怨沸腾、人心涣散……这一切已连年困扰过他了,他自知补天乏力,也早已萌退意,从前年夏天起便接二连三致书发电请求辞职,但在“中枢”的一次次召见、挽留下,他依旧坐在灼烫的市长宝座上,殚精竭虑、耗神费力地指挥运转这架气数殆尽轧轧作响的市政机器。令他恼怒的是,横生枝节的事接踵而至,使本已极不安宁的市况雪上加霜。

近来市内一些报纸越来越多地出现这样的字眼:“吴市长赫然震怒”,“脾气大坏”,“血压上升,请假二周”……

“我是前世作孽,今世才被罚当上海市长!”

吴国桢公开在参议会上这样说。他在几次同部属和记者们的交谈中,都流露出当上海市长的几个“世界之最”:上海市长是“全世界市长中最难当的市长”,“世界上最坏的工作”,而吴本人则是“世界上最忙的人”。

尽管如此,美国人对他的评价却极高,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市长”,美国广播公司专门请他作3分钟英文讲话灌成腊片(即唱片)向全美广播。

好也罢,坏也罢,反正他是不愿再在这风雨飘摇的位置上千下去了,而他的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他再心劳日拙地收拾这一副烂摊子。

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地方行政官的去留会遭遇到像吴国桢这样的曲折磨难,自前年夏秋他向递呈的第一封辞职电起,迄今已有七八封之多,但从未收到过“照准”的回复。

还在正式宣布“引退”前二三天,应蒋电召的吴国桢曾晋京谒蒋,当面表示了倦勤之意。他对邀他共进晚餐的说:“总裁,上海目前的形势已今非昔比,中央的方针是以战求和,上海处在战争前沿线,故最好能由军事人员出任上海市长。”

面色凝重,目光沉郁:“这三天之内,将有一件重大的事会发生一我请你来就是要告诉你,无论政局如何变化,你都不要离开上海市长的位子。”

吴国桢闻言一震,凭他多年的官场经验及对时局的透析,已知道所谓“重大的事”,便是眼前这一位一生弄权的老人要宣布“下野”了。

“如果我被别人解职怎么办?”吴国桢故意加重“别人”两个字的语气。

“没有人会解除你职务,我已关照京沪警备司令汤恩伯,让他的部队支持你。”

“要是万一我被人撤职呢?”

“那你就呆在办公室里不要离开。”

果决地挥了下手,接着又对吴国桢谆谆叮嘱了一番,核心是两个字:忍耐。

吴国桢衔命,又飞回来主持沪政了。对他,有着数十年“知遇之恩”。

曾经对吴提及,在中国,上海市长是仅次于行政院长的官职。作为江南半壁的经济中心,又是华洋杂处的国际大都市,尤其在蒋急盼美援以图挽救残局的特殊时刻,担纲市长重任实在需要一半内政一半外交的才华,既要有临难不苟处理内政的能力,又要有巧妙周旋博取外人好感的外交手腕。混迹上海多年深谙个中奥妙:这年头有人也许胜任做部长院长,可是不一定胜任做上海市长。

吴国桢很快体会到,在上海当任政府这条千罅百孔等着被掀翻的旧船上,不管作何努力,怎样拼死求活,“忍耐”苦撑,都会品尝到一种操办丧事的滋味。他陷入了痛苦。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一阵空虚,一阵怅惘。

吴国桢决定停止努力。他已感到焦头烂额,心力交瘁,只能辜负“总裁厚望”了。

南京。行政院长何钧鉴:前呈计达钧鉴,职以庸才承乏沪市,已届三载。日来遭染痼疾,根治不愈,精神体力,日感疲顿,长此拖延,深恐贻误。用敢电请辞职,务恳照准。自四月一日起,再难负责,敬请鉴原为祝祷。职吴叩。寅养。机印。

吴国桢拟毕辞职电,又复览一遍,抬起头,长叹一声。已是阳春3月天气了,窗外花木扶疏,阳光和煦,而他身上还穿着御寒的丝棉袍,虽不适时宜,却也无法脱下。

他苦笑一下,又从烟筒内抽出根茄力克,刚叼在嘴上准备用打火机点燃,夫人黄卓群纤丽的倩影已出现在面前。

“K・C・W,你还是要听医生的忠告,坚持下去啊,况且你现在还患着病。”

夫人像所有熟识吴国桢的老友同事一样,习惯叫他的英文名字K・C・W,有人干脆叫他“开水壶”,一是吴说话快,像水开突突,二是吴办事干脆利落,绝不含糊。

吴国桢歉然一笑,顺从地摘下嘴上长香烟,接过夫人递来的太妃糖丢进嘴里咀嚼,夫人温语劝解暂时化解了吴国桢心头忧郁。

黄卓群是吴国桢的“贤内助”,不仅容貌佳丽,且英语流畅,多才多艺,还雅擅丹青,料理家务也井井有条。两人自结婚后,吴国桢官运亨通,先后出任汉口市长、重庆市长、长、上海市长,终于成了的宠臣重臣,所以有人说黄卓群有“帮夫运”,吴国桢对娇妻也呵爱备至。

刚到上海的两年,每逢礼拜,黄卓群便临池泼墨,吴国桢则以读域外小说为消遣,有时也临临王羲之的《圣教序》。要是兴致好,他会拿起球棒,在门前花园空地上与儿女们打高尔夫球。

似乎已是十分渺远的事了,随着政局式微,人心背离,在周日享受这样的天伦之乐几近奢侈,应付纷纭复杂的政务早已使他精神和肉体都处于崩溃的临界状态,寻求解脱最好的办法便是辞职。

他目光又落在亲拟的辞职电文上:“……职以庸才乏承沪市已届三载……”

3年,仅只3年啊!他在上海这座东方巴黎城中所付出的心血,洒下的汗水,寄予的理想,冀祈的目标,一切都化为乌有了。他并非庸才,他是从长这个位置上踌躇满志来到上海准备创一番伟业的。往事如烟,往事如梦……

1946年5月18日,43岁的吴国桢偕夫人黄卓群乘中航111号班机从国民政府京都南京飞临上海,接替掌沪才8个月的市长钱大钧。上任伊始,他便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向沪市奸商发出宣战令,平抑米价、纱价、肉价……哪个环节涨风抬头他便揎袖嗔目剑刃直指。翻开当时报纸,满是怵目的大字标题――“奸商故意抬高米价,市长下令逮捕究办”、“决以政治力量平抑纱价,吴市长怒斥奸商声色俱厉”……

然而,上海市场上物价的涨势仍如脱缰的野马狂奔乱跳,直线飚升。吴上任一年后,米面、食油、纱布价格成倍上涨。正如一位猪肉摊老板对微服巡视市场的吴国桢所说的:“吴市长,这猪肉价钱的上涨,不是你能解决得了的。”

在市民和学生面前,吴国桢却竭力维护自己的“民主”形象,他一再宣称:“市民不要把我当做官,我好比一个家庭里的大阿哥,无论何人都可以来见我,只要我有空,一定接见。”

但形格势禁的局面丝毫不领他的

情:法商电车工人罢工、申九工人罢工、失业工人游行、大百货公司关门、摊贩闹事、全市捣毁社会局……加上风起云涌的,连番暴涨的物价,萧条凋敝的工商业,日益严重的社会治安,各种各样的麻烦事,如此等等,似乎都在同这位“民主”市长的怀柔术唱反调。

再后来就出现法币总崩溃,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实施币制改革,蒋经国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来上海督导经济,“打老虎”。尽管吴国桢反对老蒋的币改方案,对小蒋的做法也表不满,但他还是遵奉老蒋旨意,不去插手干涉小蒋工作。其实蒋经国祭出的法宝同吴国桢如出一辙:以高压手段对付奸商。他们永远不可能认识这个国家这个城市病人膏肓的症结所在。

当“恐怖的70天”过去,蒋经国从上海落荒而逃时,吴国桢也在打点行装预备开溜――两个月后他就将一部分箱笼之属托轮船运抵台湾,接着又是一纸挂冠求去的电文。

市参议会得悉吴国桢辞职的消息后,五十几位参议员开会,集体签名挽留市长,还有人主张议长潘公展亲自去南京,请求当局不要批准吴国桢辞职。

众人鼓噪声中,唯有潘公展一言不发,他知道吴国桢去意已决,百喙难挽。

后来有人说,吴国桢是被汤恩伯逼走的。自汤恩伯领了密旨坐镇上海部署军事计划后,吴国桢感到他这个文人市长的位置已坐不下去了。

“天王”号北飞“K・C・W”南下

3月30日是吴国桢作为上海市长办公的最后一天,市长室门庭若市,宾客前往道别者络绎不绝。市府所属各局处长均一一趋谒,并合送一本装裱精致有各局处长签名的纪念册。4点正,新任秘书长陈良来办交接,手续很简单,该交代的几天前都已交代。吴国桢将黄布包裹的市府大印推到陈良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无限感慨: “初如,一切拜托了!”就在上午,他刚给行政院长何应钦追发了一封辞职电,这是一周内第二封辞职电,电文中提到:“……谅蒙钧察现定四月一日起,即将所有公务交由秘书长陈良代拆代行……”

办理完交接,已近下班。吴国桢最后到市府各局处巡视一周,便驱车赶到外滩市银行四楼,今晚他要作东宴请各报记者。

6点正,吴国桢准时出席宴席。会议休息室早已坐满了上海各报记者,当吴国桢身影一出现,全体起立鼓掌欢迎,所有相机镜头都对准他连连“咔嚓”。市府各局处长也陆续到了,他们是被吴国桢邀请来作陪客的。最惹眼的是半个月前刚由淞沪杭警备总司令部第二处处长调任上海市警察局长的毛森,他仍穿着一身制服赴宴。他已接到密报,说今晚出席的记者群中可能混有共产党嫌疑分子。

宴席上,吴国桢与记者们觥筹交错,豁拳行令,卸下了“世界上最难当的市长”仔肩,今晚他兴致极佳。

“吴市长,你离沪以后,今后作何打算?”突然有记者向吴国桢发问。

一向语出机敏的吴国桢迟疑了一下,翕了翕嘴没有马上回答。今后?这是个时间概念和历史概念双重意义上的名词。打算当然是有的,譬如近期内最紧迫的是休息养病,过两天就要动身去杭州了。然后便去台湾,以后如有可能,他要去美国,再以后……他还要回来!他很乐观地相信,他两脚不出几年还会踏上大陆的土地,就像他初掌沪市时相信他能治理好上海这座都市一样的乐观。

两个多月前,他一位在“重庆”号舰上服役的远房侄子去他寓邸拜访,侄子称他“三叔”。吴国桢问了他“重庆”舰的一些事,问得很仔细:多少吨位,多少时速,几门火炮,射程威力……侄子一一作了回答。吴国桢露出满意之色。这是海军唯一一艘旗舰,把守长江防线,阻遏渡江正倚重它发挥作用。这时夫人黄卓群突然插话:“K・C・W,你听。”原来家里一台收音机正在广播陕北电台的战犯名单。对此他并不觉突兀,自去冬以来他已十数次收听到广播名单了,几乎能背名单中43人的排列顺序:第一号,第二号李宗仁……他吴国桢排在第24号,在刘峙之前,宋美龄之后。黄卓群对那侄子说:“听到了吧,战犯名单都公布啦,你三叔还能留下吗,马上要走啦。”正患感冒的吴国桢突然从椅背上挺直胸脯:“怕什么,三年以后我们再回北平。进城时,身上穿一件没有勋章的蓝布棉制服,破破烂烂像个叫化子,还能当得好市长管得好城市?”

40多年后,这位吴的外侄向采访者讲述这段经过时,还清楚地记得,“三叔”当时十分自信,理由是美国不会坐视不管。会插手干预。

……但此刻,吴国桢不会同记者谈论这些,他只是故作淡泊地一笑:“非常抱歉,对今后的问题,本人还没有仔细考虑过。”

酒过三巡,夜色已浓,吴国桢敛容起立,正式向记者作临别赠言:“明天就要离开上海,与大家分手了,值此临别之际,不胜依依之感。上海最使我留恋的,是市民对我的感情,因限于病体,不得不引退。我衷心希望上海今后能向民主自由的道路迈进。为公仆者,亦应以此为原则,为市民服务。中国需要一个以人民福利为前提的政府,中国人民的途径,是寄托在一个重视人民福利的国家、政府、社会上。希望爱好自由的人士团结起来。新闻记者是爱好自由的中流,我们愿在天涯海角,共同为此一目标迈进!”

4月1日是西俗愚人节,这一天上海各家报纸照例要登几则“愚人新闻”,但由于今年时局吃紧,人心涣散,“打甏”念头大减,各报俱冷冷清清,不像往年那样“愚不可及”,偶尔也有几家发出几则平淡无奇的“愚人消息”:弹词皇后范雪君皇冠不翼而飞;市府新任交际科长刘班业小姐喜获如意郎君;城隍庙“老饭店”免费招待食客一天,老饕们尽可大快朵颐而不必掏腰包。惟有后一条新闻热闹了一阵,一上午老饭店门前便排起长队“蹭饭局”,弄得饭馆老板闹到报馆要揪打肇文记者。

一封电报送到市府机要室主任案头。他皱了皱眉:谁在寻开心,愚人节拍发“愚电”。眼角一扫:南京行政院。他不敢怠慢,赶紧开拆:

特急。上海。吴市长勋鉴:寅养机电悉。沪市绾毂东南,为全国经济中心。台端任事三年,贤劳备著,因应成宜,中外具瞻。际此时局艰危,正殷倚畀,当期一本忠贞,宏济艰难,风雨同舟,勿萌退志。惟念辛劳致疾,准给假一月休养。在休假期间,着由该市政府秘书长陈良代拆代行。除令行外,特复。何应钦。京。卯东。印。

“马后炮,真是愚电。”机要室主任苦笑着晃了下脑袋,随即命属下将电文转发给杭州市长俞济民。

当何应钦挽留电发到市府时,顺风牌10641号黑色小轿车已载着吴国桢夫妇和市府顾问李伟夫妇、原交际科长张彼得一行奔驶在沪杭公路上了。

正是莺飞草长、万木吐翠的江南暮春,天上飘洒着溟漾细雨,公路两旁的行道树、农舍人家、青麦绿畴全都笼罩在烟雾雨纱中。即使坐在车内,也能嗅到空气中湿润清新的味儿。

一种如烟似雾的感情在吴国桢心头升腾缠绕。终于离开上海了,他感到欣

慰,又感到惆怅。临行前,他给议长潘公展留下一封辞行函,除对参议会在他任职期间协助市政建设表示谢意外,还以隐晦含蓄的文字暗示此次辞意之坚决,乃因环境使然。掌沪3年,他对上海的里里外外看了个够。他曾对记者说过,只要中国稳定10年,上海繁荣可超过纽约。他相信自己双脚还能重新踏上洋行巍峙的黄浦江畔的这座城市。他对上海刻骨铭心。

不过,倘若再当地方官,他宁愿选择北平……

他没想到,他这一走便是同上海永别。他将沦落天涯海岛、异国他乡……

作为历史,一代市长吴国桢在上海的版图上被永远抹掉了。

他离开上海那天,金融机构开始发行五千元和一万元两种大钞。

也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渡江战役总前委将制定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上报中央军委;总前委书记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华东局发出《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第三野战军军部颁发《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

当吴国桢坐在自备汽车里像离群孤雁般凄清落寞地向杭州城进发时,南京故宫机场却气氛热闹,一扫京都近期来的沉寂空气。停机坪上停着一架“天王号”专机,它将载着南京政府和平谈判团飞赴北平参加国共第二次和谈。

送行的立法委员来了三卡车,长髯飘拂的于佑任也来送行,向上机的代表一个劲挥手。

首席代表张治中最后登机,他站在舷梯上向送行者临别致词:“最尊敬的先生们、长官们、立监委们,今天承各位送行,代表团非常感激,这是对我们的一种鼓励,我们当努力尽责,使全国人民热烈的期望得以达成。”

机下全体送行者鼓掌致意,挥帽道别。张治中喉间像被什么东西梗塞一般,视线忽觉一片模糊,眼前的情形使他想起三年前第一次国共和谈时他和、马歇尔一同飞临延安时的盛况。当时延安确实是十分欢欣鼓舞于和平的到临。当天晚上,特地为三人召开欢迎晚会,会上有一个“打花鼓”的节目,他至今仍记得花鼓词令,唱的是:“和共产党,本是中国两臂膀,真诚合作互助互让,天下大事全都好商量,嘿嘿嘿,嘿嘿嘿,天下大事全都好商量。国民政府蒋主席,领导建国有主意,全国人民都拥护,民主的国家就要建起,嘿嘿嘿,嘿嘿嘿……咱们联邦美英苏,帮助中国搞民主,全国人民都感铭,马歇尔将军英名千古,嘿嘿嘿,嘿嘿嘿……政府中共两代表,奔走和平不辞劳,张、周两将军功劳真不小,和平史上永远美名标,嘿嘿嘿,嘿嘿嘿……”

三年,仅仅三年,人间苍黄,一切都不同了。这一次,张治中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

舱门关上。引擎轰鸣,“天王号”缓缓向前推进,加速,冲天而起插入云霄,向北远航,消逝。

上海证券市场的“愚人节”新闻

“愚人节”那天,正当吴国桢的顺风牌轿车往南驶杭州,南京政府和谈团“天王”号专机往北飞北平之时,上海证券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多空大搏杀。

上海的证券市场自复业以来,一直是中国政局的晴雨表、风向仪。前方军事的失利,后方经济政策的失败,和战问题天平砝码向哪边倾斜,政府首脑的换马,乃至某人放一个屁,某人打一个喷嚏,都会牵动证券市场的神经,更有浑水摸鱼者兴风作浪,推波助澜、无事生非、借题发挥……

复业后的证券市场,因市面不景气,工商业萧条,股市也始终徘徊低迷。及至中共广播同意和谈,宣布和谈八项条件,局部和平的声浪鹊起,李宗仁来沪筹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这时的股市也红火过一阵。然好景不长,当局不断制造战争气氛,在上海喧嚷一时的和平声浪归于沉寂,股市也如同泄了气的皮球弹跳乏力。以后国共和谈的地点、日期、人选,始终或明或暗,扑朔迷离,多空双方也便各取所需做高拉低。

待到消息明朗化,确定了“愚人节”那天正式开始谈判后,多方纷纷杀人,空方溃不成军,且战且退,一直找不到反击的机会。

“愚人节”给了空方一个机会。以往尽管“无谣不做股”,造谣言打诳话是家常便饭,但触及到令当局敏感的政治性谣言,总有所顾忌。而这一天有“愚人节”的盾牌,手脚便放开了许多。因当天政府和谈团启程,故上午一开盘便高挂牌价。正当多头准备乘胜追击时,场内忽然沸沸扬扬传播开一则惊人的消息:李宗仁派兵直驱溪口,欲以武力逼蒋出国,乘飞机逃到西安,又被扣留……一时间“又在西安被扣留”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一边和谈刚开始,那边政府内部又起哄,这局面如何收拾?于是多方无心恋战,股价掉头而下。后来弄清楚,原来是在现钞荒下,一架军用飞机运钞五亿到兰州,中途在西安被绥靖公署截留,为的是要解决陕西钞荒。这次,“被扣”的是印有头像的金圆券,非蒋本人。

这时又有人拿着当天报纸高嚷:“侬看侬看,又要发行大钞了”,手指报上一条消息:“中央银行发行伍仟元、壹万元两种面额大票”。这下子多空双方都疑疑惑惑摸不着头脑:伍百、壹仟的大钞发行才没几天,怎么一下又冒出万元钞了?会不会是记者编造的“愚人新闻”?于是纷纷打电话去报馆询问,待证实并非是愚人新闻时,多方又以这一利多消息实施反扑。上午一直在拉锯战,直到收盘前空方通过所控制的私人电台放出空气,散布向美国贷款白银成功的消息后,才暂时占据上风。因贷款成功,币值将多少趋稳,这对股市来说是个利空消息,这消息通过电台播出,更增加其可信度。

下午一开盘,多方的救兵到了,几天前被多方买通的小报记者,终于在报上炮制出了“中央下令全面停战”、“共军许愿决不渡江”的谣言。尤其是后一条谣言,在空方阵营中搅起一阵恐慌,有些守不住阵脚的竟至临阵反戈,以空翻多。多方竭力拉抬,股价一路飚扬,不仅上午失地尽收,且一鼓作气,攻城略池,大有直捣对方黄龙之势。

这种势头一直保持到下午二点半,陷入困境的空方又诱使打压伎俩,从私人电台传出一条骇人消息:政府和谈团所乘飞机在青岛上空坠毁!股价开始缓缓盘落,场外一些原准备加入多头的散户这时也捏牢钞票,驻足观望。自以为得计的空方趁机积蓄力量,以求一逞。不料半小时后风云突变,多方轻易挫败空方锋芒,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在收盘前一刻钟便告涨停板:空方通过场内红马甲探知多方大户集团借到大批金条做了押款,这一下大惊失色:不好,黄金市场那边可能要出事:

黄金市场的盘面恰好同股市相反,当国共正式和谈的消息确信后,当天金价急遽回落,因和谈成功和平有望对黄金市场是利空消息。然“金鼠”们不甘于此,拼命吸纳,几天内就将金价抬上去,并在周六达成密议,联手操纵,企图在下周一将金价哄抬至1500万收盘。不料消息走漏,被中央银行获知,央行总裁刘攻芸冷笑一声,他早有心要同这些投机商较量一番,祭出了“杀手锏”――场外抛金。这在中央银行是知法犯法的事,但事先去溪口请示过“最高当局”的刘攻芸已领到密旨:仍以抛金购金政策使金圆券维持几个月,不到开战不用实物。领到“尚方宝剑”的刘攻芸胆壮如牛,特派专员在金号坐镇,指挥在场外黑市中抛售金条。当天央行共抛金1500余条,逼得“金鼠”们挂出免战牌,乖乖将吞下的金条纷纷吐出,拱物相交。高价抛出,低价收进,12小时的一进一出,央行共获利200个亿!“金鼠”们一败涂地,俯首称臣。刘攻芸仰靠在小汽车软座背上,一路哼着小调回到官邸。

但是刘攻芸高兴得太早了,他不知道上海投机商究竟有多厉害。抛金大风潮之后,按常理金市应一蹶不振,但事实恰恰相反,黄金在市场死寂状态中,场外交易却异常活跃。仅隔三天,金价又疯狂疾蹿。而大批现钞流入上海市场,大票源源,头寸滚滚,而且全是从南京方面运来的,这背后自然有达官显要尤其是军界大员在挥舞魔棒,肯定与当前时局有关,刘攻芸和中央银行想抽紧银根,简直妄想。

官商斗法的最后结果,还是以刘攻芸落败告终。没等他理出头绪,何应钦一个电话打到央行总裁室,命他立刻赴京出席行政院政务会议讨论财经问题……

上一篇:开幕式邀请函范文 下一篇:明星邀请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