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祝福语范文

时间:2023-03-17 00:22:41

佛教祝福语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1篇

星云大师已经86岁高龄,弘扬佛法也有大半个世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他在台湾就开创了佛光山,倡导中华佛教,培养佛教人才,到如今佛光会在全球五大洲的七十多个国家建立分会,拥有几百万信众。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经说过,当初佛陀未能完成的事,星云大师都完成了。

宜兴横山水库东侧的大觉寺是按照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理念设计的。“人间佛教”的理念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提出,它的倡导者是近代高僧太虚大师。而人间佛教得到践行是在台湾,星云大师认为,现代的人间佛教应该积极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美术展览等形式,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来弘扬佛法,将佛教带出山林,走进人间,走进人们的心灵。佛教从此不再是远离人间的空教。

星云大师说:“过去的佛教是山林的。现在佛教要走上社会,过去的佛教是寺院的,要找佛教到寺院里面去,我们现在要到家庭里,家庭有佛教。过去的佛教是僧侣的,出家人的。要找佛教找出家人,现在不一定,你可以找在家的,每一个佛教徒都是佛教的布教使,所以这个人间佛教重视现实生活的幸福安乐,重视现在的自在、解脱,心灵的净化,人格道德的提升。社会和谐,和乐融融。我们也可以说用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有人说佛教的第一意,根本意,是缘起性空,也有很多人说佛教就是空教,就说看破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空,那么这就会生出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人困惑的,既然是空的话,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人生还有必要去奋斗吗?

星云大师说:“了解空,这个空就是有。茶杯不空你怎么能放茶,放水;房子不空,我们怎么能在这里聚集讲话;鼻孔不空,不呼吸气,人怎么能生活;肠胃不空怎么能健康;口袋不空,钱放到哪里。空实际是有的,空即是色啊,空就是有,实际是高等的有。虚空,里面才有万物。因为空,有空地,我才可以种植;有空地我才可以起房子;空中生妙有,不空就没有了。因此我们对于空要做一个积极的理解,而不是做一个消极的理解。四大皆空,其实不是,四大皆空就是四大皆有的意思。”

佛教是相信唯心的,一切从心开始,您也一再地就是跟大众都说,一定要好好地修好这一颗心,如何才能修好这颗心,有没有一些什么方便的一些法门?

星云大师说“身体是我们的一个工厂,它可以制造出各种产品,这个心也是我们的主人,它领导我们的这个眼耳鼻身舌可以做很多的活动。人体就是一个村庄,心就是我们的村长,就是我们的总领导,它可以做好做坏,都凭这个心,所以这个心要把它修好。怎么修呢?在佛教里,你或者慈悲,或者有智慧,或者有忍耐力,你对人有礼貌,又负责任,有恭敬心,又守法、戒条、守规矩。这个心好了以后,就等于工厂里面的产品,就出产好的东西。价值就高了。”

在生活中修行,在待人处事中体会佛法,这正是人间佛教的重要内容,因此星云大师倡导的人间佛教也被称作生活佛教。生活佛教拉近了普通人与佛教的距离,这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佛教可以与时代同步,佛法给现代人的心灵带来如此多的益处。

星云大师曾经说过,在佛教的修行中,忍耐其实是极其重要的一种修行,因此他把这一点看得很重要。

大师说:“忍耐就是一个担当。能担当,能认识,这是一种智慧,这个倒不是说忍饥忍饿,忍冷忍热,我们要生存,为了生命,我要活下去,我面对这个无限的。这种无边的社会世间,我自己本身要有智慧,认识这许多东西,我能接受不能接受,我能担当不能担当,我能负责不能负责,我能不能化解,这都是靠我这个忍,就是这个意思。”

星云大师说:“要修行,它就是修成这种人的力量,像小孩子,你稍微大声一点他就哭了,有力量的人,你骂他,他甚至会微笑着面对你,他有力量,修行就是人的力量,这个人当然也有层次,有的人口嘴不能忍,(有的人)口能忍,不过面孔不高兴。到了面孔也能忍,微笑,我心里不高兴,到最后心里也能忍,所以忍一口气风平浪静。忍耐是一种承担、包容、化解。”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其间有盛有衰,百年前,为挽救佛教衰落的颓势,大虚大师提出“人间佛教”理念,打破了出世与入世之间的藩篱,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人间佛教终于在台湾得到了践行弘扬,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佛教如今正以如此亲近的姿态置身人间,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陆这些年来为什么对佛教会出现这样一种复兴的趋势,为什么大众会对佛教有浓厚的兴趣?星云大师说:“因为大陆现在一切都很进步,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长,社会的大楼了,高速公路了,物质的生活,提升了很多,但是物质的提升并不能完全满足,心灵要找到一个安顿的地方。所以我想,人不能没有信仰,信仰就不一定说佛要你信仰,信仰自己,信仰我自己,我能,我可以,要有自信,所以佛教对每个人的心灵上会产生一些功能,当然也就需要这种信仰。”

财富增长,物质丰厚的同时,确实有很多人突然感到一种心灵的空虚。所以在这个时候,大家是不是觉得可以向佛教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支持?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瓦人;节日风俗;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风俗是人们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其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现代新疆蒙古族图瓦人有四个比较大的传统节日,分别是查干节(春节)、麦德尔节(元宵节)、敖包节和邹鲁节。这些节日风俗与其十二兽名纪年方式和藏传佛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其中查干节(春节)是岁时节日,麦德尔节、邹鲁节是典型的的宗教节日。

目前的文献资料尚未对早期都播人――现代图瓦人的先祖使用的纪年方式进行记载。那么何时现代图瓦人的先祖使用十二兽名纪年方式呢?

一、新疆图瓦人的纪年方式

《唐书・回鹃传》记载:“岁首为茂师,哀,以三哀为一时,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茂师”相当于突厥语“mous”,意为“冰”,“哀”即“(ay)意为“月”,“茂师,哀”即“冰月”。“三哀为一时”,就是三个月为一季的意思。寅年为虎年。(1)祁韵士指出:我国西蒙古准噶尔部“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为虎年之类。”(2)由此可见,突厥人很早就是使用十二兽名纪年法,蒙古族和突厥民族相同的是岁首都在虎年,很显然与汉族的不同。尽管形式上有所不同实质都是采用兽名这一纪年法,通俗简单。同时我们从高昌遗址发掘的回鹊文历书残片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实际上,突厥人的十二兽名纪年法起源于汉族,或者是受汉族影响的结果。(3)可惜的是,在突厥人统治时期,都播人是否采用十二兽名纪年法,目前无法考证。随着游牧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以及进行各种活动,特别是与周围各民族的接触和往来,使蒙古部落的纪年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使用十二兽名与干支纪年并用的情况。同时十二兽名的纪年法并未改用干支纪年而消失,却以十二属相的形式在民间仍在使用着。

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成功地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公元1207年其长子术赤征服了秃巴思部。此后图瓦人长期处于蒙古王权的统治之下,使得秃巴思部的部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强烈变化,例如皈依喇嘛教,那么在接受藏传佛教的同时也必然接受宗教性节日。当然,蒙古部落的十二兽名与干支纪年历法同样也会在秃巴思部进行推行。现代新疆图瓦人使用藏历和黄历。黄历即农历。(4)

从流传至今的新疆图瓦人传统节日风俗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图瓦人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二、新疆图瓦人的传统节日风俗

(一)查干节(春节)

1.释义:白节,由白月演变而来,白月是以奶乳那样白而纯表示崇高,来称新年的开始。

2.起源:早期蒙古人的草木纪年,把一年分成两个时期,即春时和秋时。秋时祭祀的月份,蒙古语称为“查干撒刺”,这个季节是收获的季节,牛羊肥壮,奶酪甘甜,即白月(奶酪月)。后受汉族等周围民族的影响,新年的开始改在了冬末。

3.别称:白节

4.习俗:在蒙古族图瓦人的传统节日中查干节是最隆重的节日。尽管冬末的查干节,与春节是同一天,也有人认为就是春节。但是图瓦人的欢度查干节(春节)的方式和汉族有很大的不同,充分体现了图瓦人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我们可以认为查干节是在外来文化习俗形式下,发扬本族文化习俗,形成独特的蒙古族图瓦人的“春节”。

图瓦人的查干节从农历十二月就开始准备工作。肉类是图瓦人冬季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尤其是欢度查干节期间。这时的肉类主要为熏制过得牛肉和马肉为主,兼有少量的羊肉。面食主要有面食有包尔沙克(炸制)、烤饼、点心、饺子。图瓦人的饺子很具有民族特色,首先形状是元宝形,非汉族的“耳朵”性,新疆其他少数民族把这种元宝形的面食,叫做“曲曲”。其次大小比一元硬币大一些,数量很大,完全满足整个节日期间的需要。这就需要左邻右舍的主妇们的帮助。再次馅料以肉为主,不像汉族的饺子可以伴有多种蔬菜。菜类以凉菜为主,多见粉丝、木耳、胡萝卜等。所有食物需要在除夕之前准备好。所以查干节就成了主妇们体现能力的节日,体现邻里和睦关系的节日。

在课题组成员借宿的主人家,年三十中午准备好晚餐之后,男主人准备酥油灯,女主人清洁佛龛。佛龛中摆放着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像,酥油灯,炸制点心,由男主人点燃酥油灯,佛龛外面披上哈达。男、女主人依次磕头行礼,表达对活佛的敬意。

图瓦人的年三十晚餐打破小家庭的概念,而是以一家老小转亲戚的形式完成。每家都要准备砸牛腿骨,吸食牛骨髓的活动。每到一家,首先进屋后都要免冠向佛龛行磕头礼,然后相互问候落座,开餐前有当家男主人持刀去下一块肉投入炉灶,祭祀火神。准备好的牛大骨由长者帮上白色布条,手捧牛骨口念祝福语后交由年轻者,由年轻者砸开腿骨同时其他年轻人打开屋门高呼祝福语。牛腿骨砸开后,先有年长者吸食再依次每个人吸食,共享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

年初一清晨,女主人准备供品。洗漱完毕后,男主人给佛龛燃香,孩子们向佛龛行磕头礼。礼毕,男主人和孩子们前往屋后,在半山腰处开始“摆楞”(音)活动。此活动也是几家亲戚共同完成。“摆楞”是一个用雪堆砌的,类似敖包,其顶上摆放桦木,在其中间面向四个方向各掏洞放置松枝。“摆楞”前方有由雪堆砌摆放供品的台子,大家共同摆放食物、糖果、酒、奶茶等。在“摆楞”中间斜插着桦树,这时有男性长者带领大家在树枝上系上布条,嘴念祝福语,将桦树高高竖起,点燃桦木和松枝,然后大家一起绕行“摆楞”三圈,把食物,糖果,酒,洒向“摆楞”。转圈结束后,大家面向太阳和“摆楞”行磕头礼,手持哈达口念“阿姆萨儿嘿”开始新年的第一声问候。

随后人们开始互访拜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人们拜年时一般都不需要带任何礼品,每进一家,便手捧哈达(或白布)条)和对方轻碰额头,年轻着双手要放在年长者手臂下方,并致问“阿姆萨儿嘿”,或者将香烟点燃吸几口后,转敬给对方,对方也吸几口后,又把香烟转给主人。2012年冬查干节,课题组在喀拉苏木牧业点调研时发现,图瓦人的长辈在节日问候时会使用鼻烟,通常鼻烟装在玛瑙料的鼻烟壶中,而年轻者会使用香烟。相互问好之后,坐下来开始喝茶,享用饭菜,喝酒。一般情况下,年轻人首先到村里有老人的家中拜年,向老人们问好,然后再到岁数较小的人家拜年。

查干节不仅是欢度新年的日子还是图瓦年轻人欢聚的日子,这种欢聚是以体育赛事为主的。从年初一开始,在喀纳斯湖面、哈纳斯村、各牧业点就开始了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体育活动。

(二)麦德尔节(元宵节)

1.释义:麦德尔节过去是一种宗教活动,是祭祀弥勒佛的节日。自古以来卫拉特人就把每年的正月十五作为麦德尔佛诞辰,视为吉祥之日举行庆典活动。

2.起源:宗教界认为,正月十五是神佛大师宗教学业结束的一天,正月十六是麦德尔佛主持教学的一天,为了连续不断的把宗教发扬光大,就把正月十五这一天作为麦德尔佛诞辰的日子

3.习俗:麦德尔节是历史上蒙古族在喇嘛庙中由喇嘛主持祈求吉祥的宗教活动,而今已成为蒙古族同胞相聚在一起辞旧迎新的盛会。新疆喀纳斯景区的图瓦人的麦德尔节的规模不大,没有特殊的讲究。图瓦人认为麦德尔节是节日的最后一天,意味着查干街的结束。这一天夜晚,以肉类为主的晚餐准备好后,男、女主人依次面向佛像磕头行礼,表达对活佛的敬意。餐后,开始邻里间相互走访。

(三)敖巴节

1.释义:这是新疆蒙古族图瓦人祭祀天地日月大自然的节日,也称敖包节,敖包本源于萨满教,是一个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节日。“敖包”是用土或石头,或土石并用垒成的圆锥形或四方体,上插一根松枝或桦树枝,枝上栓红、白、黄等象征哈达的布条。(5)

2.起源:“敖包塔库”是乌梁海人带有宗教性质的节日。很早以前信仰萨满教的氏族在加入佛教之前,他们就有“敖包塔库”(堆积石块磕拜)。他们加入佛教之后,仍保留了一部分萨满教的习俗,其中就有喇嘛教(即藏传佛教,笔者注)的“敖包塔库”习惯。(6)

3.别称:塔克恩节(7)

4.习俗:每一年的6月,当山花烂漫,青草覆盖,枝桠吐绿时,就是敖巴节开始的时间,地点一般在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通常在敖巴节前一天,年轻人将敖巴上的去年插的已干枯的桦树枝取出堆放在敖巴的正东面,清理垃圾等。

2012年6月课题组参加了哈纳斯村的敖包节。敖巴节的当天上午,图瓦人以家为单位,携儿带女,来到敖包前,顺时针绕行敖包三圈,捡起石头堆在敖包上,同时捡来桦树枝插在敖包上。转敖包结束后,放上佛像,摆上肉类、奶疙瘩、酥油油、炸果、糖果、等供品,这时男女分开落座。由活佛和有地位的喇嘛领着众人绕着敖包诵经(此时妇女不能参加),敖包东面的树枝点燃。诵经结束后,人们把祭品抛向空中,在桦树枝上系上各色布条祈祷祝福。绕完三圈后,参加者不分老少都要向敖跪拜磕头,祈求老天降福人间,恩赐人们平安无事,带来吉利幸福,祈求风调雨顺,牲畜兴旺。礼毕,开始进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还有人们载歌载舞,气氛隆重热烈,全村男女在一起,享用奶酒、烤肉等食品,欢度节日。

(四)邹鲁节

1.释义:邹鲁节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为纪念创始人宗喀巴去世而设立的宗教性节日。

2.起源:永乐十七年(藏历第七饶迥土猪阴年,公元1419年)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大师圆寂,享年63岁。次年人们于甘丹寺为他建成了灵塔,遗骨存放于内"并将藏历十月二十五日他圆寂的忌日作为藏族人民的宗教节日,届时家家点灯纪念他,藏语称“甘丹阿姆曲”俗称“燃灯节”。(8)

3.别称:点灯节

4.习俗:图瓦人每家每户除了点灯、向佛像磕头致礼、在院子里点燃柏树枝磕头之外,小孩子和年轻人也和春节时一样,三五结队地到每家每户,向每一个图瓦人家佛龛磕头致礼,主人则同样给他们糖果等小食品。(9)

参考文献:

[1]冯家升《回鹘文写本菩萨大唐三藏法师研究报告》考古学专刊1953年6月

[2]祁韵士《西睡要略》卷20

[3]蔡志纯《蒙古族的纪年演变》

[4]阿勒泰地区志地方志编委会《阿勒泰地区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第176页

[5]哈巴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哈巴河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第802页

[6]马合皮儿・哈提江《禾木喀纳斯的乌梁海人》政协布尔津县委员会《布尔津县文史资料(第一集)》(内部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从书编纂委员会《布尔津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第650页

[8]曾国庆,郭卫平编著《历代藏族名人传》人民出版社1996第173页

[9]关丙胜《族群的演进博弈―中国图瓦人研究》第108页

注释:

(1)冯家升《回鹘文写本菩萨大唐三藏法师研究报告》考古学专刊1953年6月

(2)祁韵士《西睡要略》卷20

(3)蔡志纯《蒙古族的纪年演变》

(4)阿勒泰地区志地方志编委会《阿勒泰地区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第176页

(5)哈巴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哈巴河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第802页

(6)马合皮儿?哈提江《禾木喀纳斯的乌梁海人》政协布尔津县委员会《布尔津县文史资料(第一集)》(内部

(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从书编纂委员会《布尔津县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第650页

(8)曾国庆,郭卫平编著《历代藏族名人传》人民出版社1996第173页

(9)关丙胜《族群的演进博弈―中国图瓦人研究》第108页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佛教;泰国;影响

一、佛教在泰国政治社会中的影响

(一)历史上泰国的佛教

佛教在泰国的传承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公元6世纪,位于现在泰国的中西部的堕罗钵底国首都佛统府,是佛教最早传入泰国的地方,所以泰国的佛教传承史“至少已有1500年”。

在古时泰国,大乘佛教曾是其信奉的主要宗教之一,例如堕罗钵底国全国盛行佛教,他们将佛教文化与当地的泛神文化结合,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佛教艺术。至素可泰王朝(约公元1238—1438年)时,三世王兰甘亨深受斯里兰卡上座部佛法影响,在全国积极推广上座部佛教,从此之后小乘佛教便成为泰国主要信奉的宗教,并且直至今日上座部在泰国宗教中仍有重要地位。这样,泰国从第一个王朝就开始了皇家倡导佛教信仰的传统,这也奠定了佛教在泰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之后的阿育陀耶王朝的每代国王也都崇尚佛教,并亲力亲为维护佛教在王国中的地位。而到了曼谷王朝时期,更是在国王的倡导下,建立著名的皇家寺院—玉佛寺,各代君王也是频频派出僧团与他国佛教团体进行交流,他们还为全国的寺庙、僧团制定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规章。这样从泰国最早的王朝开始,泰国形成了皇家直接管理佛教事务、参与佛教活动、主导兴建佛教建筑和修订与翻译佛教教义等等一系列佛教活动,并且每位国王在即位之前也需要先进行一段时间的出家修行。由此可见佛教在泰国历史上一直占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并且佛教事务与国家的政治事务往往密不可分,因此佛教在上至皇家下至民间的政治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近代以来泰国的佛教

近代以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各国人们都不能幸免于各种物质诱惑、金钱诱惑的冲击,这种冲击往往对抗着人们旧的价值观。而现代以来,泰国高度发展的旅游业更加速了其现代化、全球化进程,致使泰国社会中日渐暴露出佛教信仰的世俗化倾向,如“法身寺现象”正是利用了泰国人民的消费主义倾向而使得法身寺运动得到大力推广。因此,摆在佛教团体与世俗化的泰国面前的是:社会的建设发展需求与佛教的传承需要寻找共同发展的新的契合点。对此,近代以来泰国佛教的发展有两个趋势:一方面,僧枷制度趋向于政治化、行政化,这样佛教从形式上更加靠近政府,从而使佛教能够方便地获取泰国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政府更加倾向于运用佛教活动来获取人民的支持,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所以,与此相应,一方面泰国佛教组织积极鼓励信徒们投入社会建设中,如查摩凯(zham makaai)基金会,“该基金会一反泰国佛教传统的实践方法,提倡在‘现世的苦行’中获得涅槃,鼓励信徒积极参与现实的政治经济生活”;另一方面政府也与佛教团体一同,促使僧枷制度行政化,即从僧枷制度方面促使佛教活动世俗化、政治化。所以从这些方面看来,近代以来自称“政教分离”的泰国实际上是强化了政教一体的形式,佛教团体的活动与政治活动密不可分,并在政府与佛教团体两方面共同的努力下,二者通过不断磨合达到新的契合。

二、佛教在泰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

(一)在教育方面的影响

泰国的佛教曾一度完全承担起基础教育的任务。历史上的泰国经历数个王朝,每个王朝都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与佛教在政治上联姻,于是佛教就承担起统治者控制人民思想的武器。而古时泰国的统治者为了顺利推广佛教,便在寺庙中进行文字、道德、佛教知识等的教育,在这种寺庙教育的过程中,担任教师的是寺庙中的僧人,教授的课本也只有佛经。这样一代一代传承,受到过佛教教育的父母很乐意将自己的子女再度送入寺庙学习,这不仅是统治者的要求,而且也合乎父母的佛教信仰需求,因为这里的佛教道德教育也占据了家庭教育的一部分。由于寺庙中佛教教育的特色,教育的课程呈现多样化。课堂不仅教授泰国本国语言,而且还能够根据研读佛经的需求,教授汉语、巴利文等等其他语言。泰国的佛教教育无疑在古时起到重要作用,它的教育并不限制受教育人的出身,更加不会给受教育的家庭增加负担。这样佛教教育便普遍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为丰富泰国文化、传承泰国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现代以来,泰国的教育方式受到了现代西方教育模式的影响,并开始采用西方的教育制度,如建立学堂和对课程进行分类等等,这样得泰国教育从某种程度上使摆脱了佛教寺庙的限制,也丰富了教育的内涵。鉴于泰国新形势下的教育制度,佛教也采取了与教育融合的新方式,如在中小学增设佛教课,在校园中增置佛龛、佛像等。另外,在全球化冲击下泰国国内功利主义抬头,民风趋利倾向明显,此时佛教的道德教育对稳定社会和净化人心无疑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对传统习俗的影响

佛教在泰国的源远流长和重要的社会地位,给泰国留下了很多与佛教相关的传统节日。比如万佛节,泰国的万佛节源于上座部认为佛祖释迦摩尼于三月十五日首次集结众罗汉授法,故将泰历的三月十五日视为万佛节。万佛节开始于阿育陀耶王朝时期,后经曼谷王朝仪式化,时至今日已经成为泰国的法定节假日。现在泰国的万佛节政府仍然会举行节日的庆祝仪式,并且仪式中会有国王参与以示重视,而广大民众则延续传统,都手持鲜花、香烛等前往附近的寺院去敬佛、礼佛。再如三宝节,三宝节在泰国称为“阿莎叻哈普差节”,为纪念佛祖成道后首次讲道,而这一天是泰历的八月十五日,三宝节历史悠久,本为泰国佛教徒自发纪念,至上世纪60年代左右由僧枷决定将其仪式化并由政府规定三宝节为法定节日。除去以上两个节日之外,佛教节日还有维莎迦节和守夏节等,这些节日都是传统的纯粹佛教性质的节日,现都已经成为泰国的法定节假日。

近现代的泰国节日并不都是纯粹意义上的佛教节日,但是很多非宗教性质的节日的庆祝仪式也都加入了佛教的活动内容。如泰国的“母亲节”,本意是庆祝王后的诞辰,而庆祝仪式中也加入了诵经等礼佛事宜。

除了传统节日之外,近现代泰国的很多风俗中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比如婚礼,无论是泰国古代还是现代的婚礼,在新人举行婚礼时都需要有僧人诵经祝福,一般情况下婚礼的主持也应该是有修养的僧人,通过僧侣向新人洒圣水,表示婚姻受到祝福。再有,泰国人的一种常用坐姿是“跏趺坐”,这种坐姿是僧人们诵经是的坐姿,这也成为了现代泰国人一种传统性的坐姿。还有,泰国人之间打招呼通常使用“合十礼”,而“合十礼”本事佛教僧人之间的礼节,现代泰国已经将这种礼节日常化,并在行礼的过程中口颂佛教梵语的祝福语。

泰国传统风俗受佛教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这种影响遍布上到国家大型仪式下至人民日常细琐生活的种种,佛教已经深入到泰国人心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外,诸如泰国的“剃度风俗”、“斋僧行善风俗”,“婚丧嫁娶”、生日祝寿以及男子成年等等,都充斥的丰富佛教的内容,形成了很多具有泰国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不仅表达了泰国人民对佛教的笃信,而且也表达出了他们希望并相信佛祖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幸福。

(三)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到过泰国的人对泰国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其颇具特色的佛教建筑。泰国的寺庙和佛塔遍布各处,且大多历史悠久,有著名的玉佛寺、卧佛寺、越信佛寺、大佛塔等等。每个寺庙和佛塔的建筑风格都各有特色,并且寺庙与佛塔中除了供佛的殿堂之外,还有不同的园林景色相应。这些建筑艺术的传承极大促进了泰国的建筑事业。而其中的众多精致的佛像、供品、装饰等,又为泰国的雕刻艺术增加了丰富的内涵。

佛教对泰国的绘画和文学都有很深的影响。历史上泰国为方便佛教的传播,对绘画艺术要求很高,这从现存的众多寺庙或宫殿的壁画上可见一斑。这些壁画绘制精巧、工艺出众,极大丰富了泰国绘画艺术,尤其是佛教人物画方面的艺术更是别具一格。在文学方面,佛教文学在泰国文学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古代民间文学大都以佛教故事为灵感而发,而诗歌也多为赞佛或向佛祷告。所以虽然现代泰国的文学早已丰富和多样化,但佛教文学仍是很多文学评论者推崇的对象。所以佛教文学不仅是古代泰国文学的主体,而且还丰富了现代的泰国文学,且在未来的泰国文学中会继续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 孙广勇.泰国佛教的起源及其现状[J].外语学院学报,1998(5):77.

[2] 李勤.近现代泰国佛教的世俗化趋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18.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4篇

15

>> 爱好者网站之家 皇帝过大年 过大年 平安过大年 欢乐过大年 环保过大年 欢天喜地过大年 爱好者网站壮大啦! 爱好者网站闹新春 爱好者网站春意浓 爱好者网站冲浪指南 爱好者网站阳光快报 爱好者网站夏日缤纷 爱好者网站秋日聚焦 爱好者网站新春展望 玩转地球过大年 辽东过大年之旅 在山东过大年 济南府里过大年 到山东过大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CFan伴随我们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快为她献上祝福吧!

论坛热点看个够(.cn)

2008中国人最关心的十大问题 局域网之打印共享详细设置

带着我的思念回家 首款佛教手机面世

菜鸟必看的数码单反摄影技巧 Vista无法回避的六大遗憾

史上最强本本的开关机声音 美国十大经典漫画人物

博墅大本营(.cn)

2008新年祝福语大全 噎死人的一句话集锦

最大化和最小化的理念 女人需要学会四种气质

简单的十句话能让你感动 中国传统艺术插花的意境

七款绝美韩国博客计时器 电脑无法启动故障的十种解释

专题大看台

当《电脑爱好者》杂志、爱好者网站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大型评选活动就变得如此热闹而精彩。

2007软件风云榜.cn/zhuanti/soft2007

为推动中国软件事业发展,宣传优秀软件及其开发者、运营者经验,我们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评出四大奖项,并对获奖公司及个人颁布权威证书和荣誉授牌。

・读者首选奖 ・编辑推荐奖 ・最佳新锐奖 ・软件风云人物

・业界贺词

2007年爱好者年底评选活动.cn/zhuanti/2007-11-27/1196128999d137956.shtml

本次评选活动针对国内电子产业中涌现出的各类电子产品和科技创新产品进行全面整体的评比,经过厂商报名、专家评测、网友投票、年底颁奖等环节,上榜品牌火热出炉!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5篇

现在被称为“色达”的这块地方,据说远古时候是一片海洋,后地壳运动,海底上升成为陆地,岛屿则成为四周的群山。在今日色达的有些山顶上,仍可见到一些海洋贝类的遗骸化石,而在平地上则随处可见原沉积在水底的鹅卵石。这里的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常住的学员有两万多人。每遇有佛事活动人数还会增加,最多时可达四万多人,堪称“东方耶路撒冷”。

五明佛学院的小木屋

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蔚蓝苍穹之下,银岭碧草之间,数千间赫红色的木屋,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几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它就是藏于深山中的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也称色达佛学院。

在喇荣沟沟口,路边的两排佛塔围着一条土公路,那便是通往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的必经之路。进沟以后,转过一面山坡,映入视野的便是层层叠叠的房子,至少也有数千间,全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小平房,一律被粉刷成绛红色,房顶平铺泥土。密集的僧舍簇拥着几座辉煌的经堂,形成了一座壮观的小山城……

早在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师就曾预言:“当铁鸟升空、铁马走路的时候,金刚密法的光芒将传遍世界。”如今,这一预言在色达变成了无可争辩的事实,喇荣五明佛学院的一夜兴起,为密法的弘扬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佛学院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故也设汉经院,由堪布用汉语讲经。僧人虽来自不同地域,却都平和相处。

色达佛学院规模之宏大,令所有世人惊叹。那铺天盖地依山而建的紫红色木屋,多半是学员们自筹资金建造的居室。年复一年,从晋美彭措上师于1980年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创建了只有32名学员的小型学经点,到1997年政府正式批准设立"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发展到现在,不过30余年时间。

这些居室既是学员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地,也是他们自己修行学习的清净场所。我所造访的好几个小屋院落,学员们除了做饭、洗衣、打扫个人和环境卫生外,其余都在诵读经书。学院内本有经堂等进行法事活动的公用建筑,但由于学员太多,很多例行经课都在露天进行。 除了远道而来的朝圣者和为数不多的观光客,这里的常住人口绝大部分都是学员,其中包括少量汉区皈依者和国外学员。学员们的学习生活费用一般都自行解决,但藏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有自觉供养僧人的习惯,所以学院每天都定时提供公共餐。在学院中心筑有两个宽大的平台,平台上里有两口硕大无比的大锅,一口用来熬酥油,一口煮糌粑,热气腾腾。每到用餐时刻,由各点派人来领取,再分发给每个人。

学员们也自行开伙或到餐馆用餐改善生活。在一面地处高坡的木屋群边缘,一位喇嘛学员十分热情地邀请我们入室做客。脱鞋进屋,发现室内相当干净整洁,两间六平方左右的小屋安排得有条不紊。外屋为生活区,地板上铺着地板胶,地铺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天然气灶台和气罐旁,餐具放置有序,锑锅檫得铮亮。内室是经堂,小一些却更为紧凑,也安有一地铺,小桌上除了经书外还有转经筒一类法器。迎面的书架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几层佛教书籍。非常有趣的是在他们的外屋墙上,还贴着周杰伦和林志颖的当代明星像。

我们不懂藏语,主人的汉语水平也相当有限,只会说几个单词和词组。靠着形体语言的帮助和心灵的沟通,我们还是搞清了他叫洛桑南达,带着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同村小兄弟,由甘肃南部来这里求学。看出我们对佛教的兴趣,洛桑南达十分高兴地从书架取下两本佛教书籍送与我们,当他认认真真地在扉页用藏文拼写双方的名字及祝福语时,那书写的起承转合与抑扬顿挫,与修行者独有的平和心境完美地融为一体,让我们觉得这是在享受一种艺术。

色达佛学院有藏区目前为数不多的天葬台。

天葬台位于佛学院背面山坡下一片相当开阔的草场,尽管这是一个阴天,但那宽广的草地却让人一下子感受到高原特有的旷怀,如果你事先并不知道这里有天葬台,绝不会把这个相当美丽的环境与葬礼联系在一起。佛学院的安妮们(康巴地区称尼姑为“安妮”)总会来这里“耍坝子”。刚爬上草坡,一眼看见的是雪山下的绿茵上,聚集着三五成群的红衣喇嘛,我暗暗吃惊这里的天葬仪式竟然会有这么多喇嘛来超度亡灵?走近了才发现,这些三五成群的红衣人,原来是专门来这里“耍坝子”的安妮们——草地上铺着一条条地毯,地毯上摆满了水果、饮料、糖果糕点,还有一把把漂亮的阳伞……安妮们或躺或坐或嬉戏,看见我开启了镜头,有的故意嬉笑着拿起阳伞挡住脸,有的则大大方方地递来一个水果,或是一把糖果。安妮们认真的游戏让我看得入迷,俨然忘记了是来这里看天葬的。

天葬台就在草坡旁,已有遗体陆续运来,不少老鹰在天空盘旋。天葬台旁的岩石上,一大群鹰(秃鹫)正守候那里,一个强烈的画面猛然撞入视线:磐石上,矗立着一只孤傲的鹰,二目炯炯,神态威严,身后,银灰色的浓云滚滚……那雄姿强烈震撼着人的心灵,那光影气氛感人至深、色彩微妙深沉、构图无懈可击。时而俯冲、时而腾起,时而盘旋长空的鹰,成群翱翔于苍穹的壮观场面,只有在天葬台才能看到。

这天一共运来了11具遗体,那位天葬师技艺十分高超,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处理完毕,且让秃鹫们吃得干干净净。藏人们一直认为,对死者而言,天葬时被吃得越干净,意味着其生前修炼得越好。所以,这天所有的死者亲属都十分高兴。我的两位同伴说,死者亲属当场非常高兴地向他俩分发糖果。

雄鹰,还在上空翱翔。人,干干净净地来,再干干净净地走,让灵魂升空……天葬,这个青藏高原上颇具传奇色彩的古老丧葬习俗,不仅把一个干净的环境还给了世界,更把一个豁达的生死观留给了世人。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6篇

多半人心目中,祈福,就是向神灵求取平安幸福,却未想过,每个人来到世上,都随身带着一份福。

这份福包括一生应有的衣食住行、精神享受。如能珍惜它、积蓄它,就是“积德”,又叫“积福”。正如佛家对至善圆满人生的解释――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因此,祈福纳祥的佳处,不仅在庙堂、在高山,更在于寻到一处令人心生喜悦的福地。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扬州瘦西湖别有一番风骨优雅。素净山水,在自然光影之间,与天地进行着关于大美的对话。这幅“天人合一”的长卷,加上历代文人墨客的气韵熏染,勾勒出瘦西湖的独特雅韵。

趁着新春的喜庆,不妨在瘦西湖走一走,寻求身心安宁、明静,给自己和家人祈福、知福、惜福、造福。

石狮・享禄

石狮,瘦西湖里既传统又喜庆的一道景。

中国人心目中的狮子,是庙前桥头、锣鼓阵中的图腾。

它是在东汉,随佛教传入的高贵灵兽;

是节日中,家族繁衍、社会繁荣的寓意;

是宫殿、衙署、商贾宅前,镇邪驱煞的象征。

经历代匠人雕琢,“中国狮”的形象昂首挺胸、卷发巨眼、张吻施爪。

然而,一切物境皆随心境转化。

南方的秀美丰腴、居民的闲适气度,酿出扬州石狮轻快喜乐的特性。

原本庄严的图腾,于有限因素里,展现无穷魅力。

瘦西湖的石狮数也数不清,连门楣檐角、石栏杆等处,也华美地雕上石狮。它们穷极工妙、隐现无常,蕴含着富庶气象。

小金山门前的石狮略诙谐,顾盼有情,焕发活力;

徐园门前的石狮高大,又憨又萌,掬首谦逊状;

钓鱼台旁,石狮们或憨实或顽皮,向着河面,将后背伸给游人抚摸……

民谣说:“摸摸石狮头,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狮背,好活一辈辈;从头摸到尾,财源广进如流水。”加上这里石狮与众不同地有灵气,难怪个个被摩挲得泛着青亮。

雕饰也讲究:狮子脚蹬彩球,有张灯结彩、安享盛况之意;嘴中含珠,寓意有“球”必应。

(文/赵莹)

长桥・安和

桥,瘦西湖自古以来的传奇。

杜牧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在心头环绕,天地间,皆是安静。

清晨,步入瘦西湖,映入眼帘的,便是晨露中,月牙一样,横跨静静湖面的桥。

大红灯笼高高挂着,微风里多情摇曳。

默念愿望,踏上石阶,走过桥,走到彼岸去。

从此岸到彼岸,是桥的长度;从这头到那头,是心的距离。

二十四桥只是一座桥的桥名。《扬州鼓吹词》说:“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但其实,瘦西湖里大大小小的桥有多少座,从没人数过。

瘦西湖有多少座桥?你有多少心愿?

踏着台阶,把一个个愿望种下,撒进桥下的湖里。

静待愿望发芽,成长,像湖边伟岸的树。

瘦西湖的桥,承载着的,是我新年沉甸甸的祈愿。

我来这里祈福,我希望到达对岸,那是爱人的心间,那是父母的遥望,那是孩童的期盼。

新的一年,桥头与桥尾,跨过去,便繁花似锦。

(文/张秀格)

白塔・承寿

据说,塔是一口抵达天空深处的井。人们从中汲取来自上苍的启示与宁静。

瘦西湖的塔,是宁静的象征。湖面上,红日落霞,塔的倒影,水的涟漪,一片静谧。

瘦西湖的塔,有多大年纪?她在风雨里,迎接了多少个春夏?

史载,白塔源自乾隆一句话,“这里像极京城北海琼岛春荫,只可惜差一座白塔”。富甲天下的盐商,不惜万金,连夜用盐堆砌了一座高塔。

白塔是扬州园林艺术与佛教雕刻艺术的巧妙结合。站在塔下,望着她耸入空中的飞檐,片片瓦砾,风吹雨打,处处是岁月的安详。

在瘦西湖每一座塔下,双手合十,静默。心愿浮起,我相信,塔会带来宁静,带来吉祥、长寿和安康。

我虔诚低首,抚过塔壁上的雕刻,用脚丈量塔的每块石板。经年岁月里,我希望,能将她的宁静传给我。

我的心愿一点点播撒。

撒向面前的湖泊,撒向横跨的桥,撒向静默的塔。

瘦西湖的花草见证我的虔诚,迎风摇舞,助我的心愿茁壮。

(文/张秀格)

流淙・纳财

“水色清依榻,竹声凉入窗……凭底静诸虑,试听石壁淙。”

据传,乾隆帝南巡至扬州,曾幸临瘦西湖。

看到亭台楼阁之间,假山瀑布、花繁柳绿,御口赐名‘水竹居’,并赋诗一首以褒赞。

石壁流淙前为盐商徐赞侯修建的私家园林,以水石景色著称。

2007年按《扬州画舫录》的描述原样建造,景点由水竹居、阆风堂等三组建筑和一组黄石假山组成。

瀑布是主要景观,也是点睛之笔。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水寓意着财富。

假山上六条瀑布分别从不同出口、不同高度一泻而下。

人造水雾把景点打扮得如同天上仙境。若能在此祈福,来年财富自然滚滚而来。

除了具观赏性、富美好寓意,这里还是养生的好地方。

据连续两年专业测试,石壁流淙空气负离子密度达14076个/立方厘米,比清新空气的标准高10倍左右,是吐故纳新、祈福迎春的绝佳去所。

(文/李婉莉)

书屋・家传

冬日正午的阳光纯净、透亮,就这么洒满静香书屋。

流水潺潺,更显得这里淡而有致,雅生暗香。

悠闲假期至此,最好不过。

书屋位于瘦西湖万花园景区中簪花亭西面,为纪念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而重建于1992年。

书屋南大门上书有“静香书屋”,体形瘦长,横粗竖细,撇钩飘逸。

金农号名冬心,听起来清气满怀,恰如满院的梅,开到初春,也不改清绝之气。

若能举家前往,唤醒的定是每个人心中蛰伏的读书梦。

都知古时建筑中,门槛体现主人的尊严和身份。

静香书屋门槛颇高,由此可见金农当时的名望与地位。

全家人手牵手迈过高门槛,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坦途无限。

三间青砖瓦房,典型清代建筑风格。门敞开,但古旧的气息不散。

院落中,一艘石舫半入水。

画舫仅为半舫,正门背面的小亭亦为半亭,连月洞口的“美人靠”亦为一半。

大厅左侧的“天然桥”也为半桥。这种别致设计,显出“半构”的建筑个性。

步入书房,松林梅的木雕罩格,条几上供桌屏、花瓶,书桌上置文房四宝。

稍加驻足,就能体味金农和友人的洒脱智慧……

金农的诗文书画无所不精,若到此祈福,莘莘学子来年学业定更胜一筹。

(文/李婉莉)

(图片均由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提供)

2015年瘦西湖景区新春系列活动

1.“穿越”秀:向扬城悠久的历史致敬

时间:2月19日―23日(10:00-10:30、14:00-14:30)

地点:熙春台

瘦西湖畔,汉、唐、清三个朝代的“穿越秀”带您回味历史,“羊”帆起航。

2.财神赐福:带给您一年好彩头

时间:2月19日―23日(10:30-11:00,14:30-14:00)

扬州本地两大财神吴王夫差、刘濞空降瘦西湖,每日巡游。说不定您在某个景点就能撞到满满财运,答对问题就有机会拿到财神派发的新年礼物。

3.“喜洋洋、灰太狼”扮春:喜庆在脸上飞扬

时间:2月19日―23日

主要景区游览线上,卡通人物喜洋洋、灰太狼可以和您合影,让快乐定格成永恒。

4.魔术“闹”春:回到快乐的童年

时间:2月19日―23日

地点:湖上草堂

这里有孩子最爱的魔术等表演,气球瞬间变成一个个生灵活现的小动物,超萌超欢乐。

5.双梅迎春:赏梅摄梅才艺大比拼

时间:2月19日―28日

恰逢首届瘦西湖梅花腊梅展。您赏梅闻香,还可参与“梅”好时光摄影比赛,将作品发至邮箱,景区会上传至官网微信平台,投票评出网络最受欢迎奖、专家评审最佳作品奖、优秀作品奖和随机参与奖。

6.晒福照:福越晒越聚越多

时间:2月19日―25日

“微信大征集――寻找湖畔最美全家福”评选:春节期间,您可将在瘦西湖畔拍的全家福(配上您对全家的新年祝福或对扬州城庆2500年的美好祝愿)于2月25日前发送至(每人限2张照片)。我们将评选出20张温馨、有趣、萌萌哒的作品,以及20条精彩祝福语,在景区官方微信新春专题集中展示。入选游客将得到新春贺礼一份。

7.扬派盆景技艺展示:美的历练

时间:2月19日―23日

地点:扬派盆景博物馆

扬派盆景大师现场展示高超精湛的盆景剪扎技艺,让您大饱眼福。

8.书画送祝福:体验古典园林翰墨之气

时间:2月19日―23日(9:00-11:00)

地点:静香书屋

在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故居――静香书屋,扬州书法家将现场挥毫泼墨,给您送去诚挚祝福。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7篇

关键词:习语;含义;文化差异

一、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每个词汇都有其本身的含义,但是当其出现在特定的富有喻意的句子中时,这些词汇就被赋予了内涵。许力生对内涵的定义是:内涵指的是单词或短语超出其中心含义所具有的附加意义。他认为,人们通过这些附加意义来表达其在特定场合的态度和感受。不论在中英文中,人们都会用不同的动物隐喻表达其情感或描述其行为活动。但是因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异同,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在英语和汉语中有的相近甚至相同,有的则截然不同,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习语中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

(一)同一动物词语在英汉习语中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在英汉习语中,某些动物的文化内涵是相近甚至相同的,这说明文化是相通的,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产生共识,进而产生文化重合现象。

“蛇”在英文和汉语中都是贬义的,暗含狡猾、残忍之义。如英文中的“a snake in the grass”指的是暗藏危机,“a serpent in

one’s bosom”意思是姑息养奸。在汉语中,人们用“蛇蝎心肠”来形容心肠狠毒的人,用“佛口蛇心”来比喻说话好听,心肠却极狠毒。在英汉习语中,马的内在含义也很相似。英文会用“like a

horse”来赞扬某人辛勤工作,而中文也会有“马到成功”、“一马当先”等祝福语。“鼠”在汉语中是“怯”的代名词,在英语中也如此。英文中有“as timid as a mouse”,汉语中则有“胆小如鼠”,都是用来形容胆子特别小的人。再者,“狼”一贯象征着凶残和贪婪。“cry wolf”和“wolf in sheep’s clothing”就是英文中的惯用表达,而汉语中则常说“中山狼”、“狼子野心”、“豺狼当道”等。“狐狸”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狡猾”的代名词,英语中用“as cunning as a fox”形容某人很狡猾。汉语中也不乏“狐假虎威”、“进退狐疑”等用狐狸来暗喻狡猾的成语。

(二)同一动物词语在英汉习语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必然会导致人们对一些动物产生不同的认识,这就使得一些动物词

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甚至的相反的文化内涵。

在英汉语中,龙都是虚拟出来的一个形象,但其文化内涵却截然不同。在英语中,龙是

凶猛、邪恶的化身。英语中“dragon’s teeth”指的是斗争的根源,而“like a dragon”用来形容残忍凶暴的人,“the great drag

on”指的是恶魔撒旦。可是,在汉语中,龙是神圣而吉祥的象征。在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是最高的权利象征。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用“望子成龙”来表达对儿子成才的美好希冀。狗在西方人眼中是最忠诚的动物。从“there is nothing like a

dog’s fidelity”这句英文习语中就可见一斑。他们甚至用狗来暗喻人,如“lucky dog”意为幸运儿,“top dog”意为当权者,“gay

dog”意为快乐的人。而汉语中狗的含义却暗含贬义,如“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等。鱼在中英文中的形象也不同。在英文中,鱼常与贬义词联系在一起,如用“a loose fish”来形容放荡不羁者,用“a poor fish”代指可怜之人。而一个新囚犯则常表达为“a fresh fish”。然而,在汉语中,鱼却象征着吉祥。汉字“鱼”和“余”同音,象征着富富有余之意,因此,鱼是中国人春节团圆饭上的必备吉祥菜,喻意为年年有余。

(三)不同动物词语在英汉习语中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对不同的动物可能具有相似的联想,因此有些不同的动物词汇有时具有相似的。

英语中的“马”和汉语中的“牛”就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英语中的“as strong as a horse”对应的汉语就是“状得像头牛”。而英语中的“talk horse”指的就是“吹牛”。此外,英语中还用“will

ing horse”来形容某人全心全意且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孺子牛”。英语中惯用“狮子”来象征力量、权威,而汉语中则常用“虎”来表示。“狮子”在英语中是王者的的代名词,从经典电影《狮子王》中就可以看出狮子在西方人眼中不可侵犯的形象。而在汉语中,老虎才是森林之王。很多英语习语中的狮子一词译为汉语时就是用虎代替的,如“beard the lion”译为虎口拔牙。“put one’s head in a lion’s mouth”译为置身虎穴, “a

lion in the way”译为拦路虎等等。

二、英汉习语中动物词语文化内涵差异的原因

(一)地域环境差异。地域环境差异对于人的生活影响不容小觑,也会使语言使用产生一定的变化,这在英汉动物习语中就窥见一斑。

航运业和畜牧业是英国两大支柱性产业。众多的海洋、河流及湖泊为期发展航运业提供了极佳的地理条件,因此英国人对水情有独钟,而大量的与动物有关的习语都与航运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英国温和的气候和辽阔的平原地形促进了其畜牧业的发展。“all wool and a yard wide”、“loose one’s wool”以及“black sheep”等都是在其畜牧业发展中产生的习语。

中国地域辽阔,三分之二的地区都是山地和高原。而中国又是典型的集约型农业大国,大部分人都世世代代以耕种为生,因此中国人对于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而役用为农耕的家畜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牛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汉语中大量的习语都与牛有关,如“汗牛充栋”、“舐犊情深”、“老黄牛”等。

(二)差异。语言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而宗教是中西方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已深深根植于文化之中,并为不同民族的习语提供了丰富的语料。

基督教是西方主要宗教之一,《圣经》是其最为经典的书目之一。很多动物习语也都出自《圣经》中的一些小故事。“Beard a lion”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圣经中这样写道“Your servant used

to keep sheep for his father. And when there came a lion…I caught

him by his beard and struck him and killed him”(456)。“cast

pearls before swine”也出自《圣经》,意为对牛弹琴。而中国文化深受佛教影响,很多动物习语都含有佛教元素,如“佛口蛇心”、“象牙之塔”等。

(三)价值观差异。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是导致文化差异的又一主要原因。西方是个人主义至上,他们提倡自由、平等、独立,追求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认为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要在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集体利益。“God gives

every bird its food, but does not throw it into the nest”就是一个反映西方“个人”价值观的典型例子。而中国则更崇尚集体主义。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之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宗族是中国最初的“集体”。同宗族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不同宗族之间的裙带关系都是人们联系的基础,人们对于本族都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为中国人“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人多力不单,蚁多能半山”就很好得阐释了我们集体主义的思维模式。

结语:不同语言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通过比较动物词语在英汉习语中的异同,我们不难发现,动物词汇在使用中不仅有其本身的形象,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地域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文化差异都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M].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2000.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8篇

幸福拉萨、欢乐雪顿!一直以来,我梦想远行到遥远而神秘的最后一方净土、雪域高原上的“世界屋脊”――,在今年8月终于成行。幸运的是,初次进藏,就巧遇了藏传佛教的盛大节日雪顿节。虽然连日旅途劳顿,但当双足如愿以偿地踏在了圣城拉萨的土地上r,那大街小巷喜迎节日的欢乐气氛立刻便将我包围了,我顾不得身心疲惫,对晒大佛、跳藏戏、吃酸奶一系列神秘活动和仪式的向往,早已充盈我的内心,我虔诚地在心中默默地念着:“拉萨,神秘而圣洁的天堂,如今我不远万里向你飞奔而来,我要亲身感受你的欢乐与幸福!”

晒佛 虔诚信仰的视觉盛宴

哲蚌寺的展佛仪式是雪顿节最令人瞩目的重头戏,也拉开了拉萨盛大节日的序幕。

哲蚌寺在拉萨西郊约10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山坳里。这天早上,我们3点钟起来,拦了辆的士,直奔哲蚌寺。的士在距哲蚌寺很远的地方就被拦了下来,我们只好弃车步行前往。天下着小雨,但一路上人潮如涌,都朝着一个方向而去,我们也随着人流向山上走去。夜幕中的小雨依然挡不住大家的热情,行走中我结识了名叫群培次仁的藏族一家人,他们全家几乎一夜没有睡,对展佛满怀期待。群培次仁老人说:“今年我们全家十几口人都来朝拜佛祖,明年我还要抱着我的曾外孙来!”越走人越多,进了哲蚌寺大门时,络绎不绝的拜佛人流从四面八方汇聚一起,浩浩荡荡,气势宏大,人们几乎都是踮着脚尖,被人流挤上去的。等到达展佛台附近的时候,天蒙蒙亮了,前面已经排起了好长的一条队伍,大家都在翘首期盼,等待吉时佛颜惊现。

7时30分许,天光已微亮,雨停后空气更加清新,桑烟弥漫在哲蚌寺上空,喇叭声、镲声从根培乌孜山高处响起,晨光中巨大的晒佛台被阳光照射得宛若一枚宝塔形的勋章深深印刻在棕红色的崖壁之上。金黄色锦帛套封包裹着的巨幅唐卡被缓缓地隆重请出,僧人和信众顺着晒佛台右侧的台阶抬着唐卡前行,宛若一个长长的金黄色巨龙顺着石阶蜿蜒,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

早上8时许,在第一缕曙光的辉映下,伴着凝重、庄严的法号声,在众人屏气凝神中,一幅500平方米、用五彩丝绸织就的巨幅唐卡像缓缓地挂起,遮盖在唐卡上面的黄色丝布也徐徐打开,慈眉善目,面容清秀,栩栩如生的佛祖释迦牟尼像一点一点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展露出祥和的容颜,色彩艳丽的唐卡在阳光照耀下愈发显得神圣肃穆。此时阳光穿透云层,照射在唐卡上,顿时,巨幅唐卡光彩生辉,恍若佛光普照人间。山顶、山下,所有的法号一起响起来,草药的烟雾如同祥云一般袅袅上升,把佛祖笼罩在一片金光灿灿的五彩祥云之中,这一刻现场沸腾了!

我与拥挤的人流共同艰难地靠近晒佛台,此时我的感觉是一次历尽艰辛后遁入另外一种境界的心灵震撼。虔诚的信徒们顺着晒佛台边缘一路跪拜而来,膜拜瞻仰,一睹佛祖的慈祥面容,他们认为那是积累了无上的功德,那神圣的感觉让你不禁肃然起敬。围在巨幅唐卡四周的喇嘛,不约而同地开始齐诵圣经,感念佛祖的恩泽四方和大德恩惠,共同为世间祈福。善男信女朝圣者们则是争先恐后地挤进人群,簇拥着挤到佛祖像前叩起头,用颤抖、激动的双手捧起一条条承载着美好祝福和希望的圣洁哈达,把它敬献给佛祖,向佛表露他们的虔诚和崇敬。一双双迷茫、乞求的眼睛望着佛祖,似乎在请求佛祖解救他们脱离苦海,早日成佛。一张张单纯、朴实的面孔激动迷醉,似乎他们的灵魂已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人潮在唐卡前层层涌动,有序地向佛祖膜拜祈愿,而佛祖则永远保持他一贯的微笑,用他那无比巨大而完美的身躯上闪耀出的祥瑞之光,温暖着芸芸众生的心,护佑着他们四季平安。五色风马旗随风鼓荡,煨桑中飘出的烟雾和焚香的青烟随风舞动,在艳阳照耀下,遒劲的山体早已成为了虔诚信众们、五色风马旗和互道吉祥祝福语的海洋,只有亲身感受过之后,才能从这里体味出他们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也被回荡在山谷间那声声低沉肃穆的钟声、法号声与诵经声所感染,倍觉身心纯净,超凡脱俗,不禁双手合十,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

藏戏 流传千年的“说唱”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记得有一篇小学课文叫《藏戏》,开头就是这么几句,将读者的“胃口”一下子“吊”了起来。藏戏到底是怎么演的呢?我怀着好奇的心理来到了雪顿节藏戏展演地,布达拉宫的后花园宗角禄康(龙王潭公园)。

此时宗角禄康绿草如茵,游人如织,景致极美,中心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布达拉宫。我随着熙熙攘攘人流往里走,远远地就听到了悠扬的歌声与欢乐的笑声,前面一个开阔的露天场地上,一台藏戏早已开演了,只见中间的柱子上挂着一幅唐卡,并没有像样的布景,藏民们有的坐在地上,有的随意站着,自发地围在一起。藏族老人边看边摇着转经筒;年轻人讨论着演员们的表演技巧;孩子们望着滑稽的藏戏面具拍手大笑;外地游客高举相机生怕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细节。悠长的唱腔飞舞在耳畔,演员们旋转、跳跃带起的微风扑面袭来。

藏戏表演者大约有十几个,男女演员都有,演员们的服装和头饰很华丽,几个戴面具的人站在场地中间说唱,其他人站在四周。伴奏也不复杂,主要用一鼓一钹,舞蹈和唱腔似乎都很简单,主角唱一段落,周围的人就跟着起舞,中间还穿插着扮演小动物的人跳上跳下。虽然我听不懂藏语,但在我看来,他们的唱腔粗犷朴实,舞步动作豪放雄壮,内含特殊的韵律之美,倒像是话剧加歌舞剧的组合。我一下明白了藏戏为什么喜欢露天演出,一定是因为演出时要穿插大量的舞蹈动作,且舞步动作起落幅度很大,需要一个开阔的空间;还有就是露天演出让人们感觉“离大自然很近”。 也正因是露天演出,藏戏的唱腔显得特别高亢嘹亮,你看正在演唱的男演员,嗓子有多好!演唱时,连挂在柱上的卷轴画唐卡也震动不止。那声音中气十足,洪亮而波澜壮阔,透着青藏高原特有的古老淳朴,还有朝圣般的浑厚庄肃,这真是“很”的唱腔,或许也只有在雪域高原,才会有这样壮美的歌声。

我的身旁有一个看得入迷的藏族老人叫次仁,他自我介绍说自己曾经演过藏戏,看我们这么有兴趣义务给我们讲解起来,说今天演的是藏戏剧目之一的《朗萨雯波》,朗萨雯波是一出戏的名字,也是这出戏的女主角的名字,雯是光芒,波是十万之意,朗萨雯波意思是闪耀十万霞光的朗萨姑娘。整部戏说的是奴隶王统治时期,美丽的藏族农家姑娘朗萨被奴隶主抢婚,最后被虐待至死的不幸遭遇。演员们表演到搞笑处,观众们会哄然大笑;随着节目推进,藏族农家姑娘朗萨被打死时,我身旁的藏族阿妈眼中流出同情的泪水。一位从那曲赶来的藏族群众次旦朗杰说,每年雪顿节期间他都会带着全家人过来看藏戏,过雪顿节不看藏戏就像过藏历年没吃“古突”一样(古突是藏族人过年时必须吃的食物),《朗萨雯波》这部戏看过很多遍了,但总是意犹未尽。

藏戏的特色之一,就是演员们带着面具表演,这些面具夸张变形荒诞怪异,浓墨重彩镶金嵌银,我特意问起了各种面具都代表什么。次仁老人告诉我,在藏戏中,除了少数角色采取简单的化妆外,多数人物、神灵、魔怪和动物角色都要用面具表演。不同的面具及色彩代表象征着不同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征。演员登场献艺、观众一看面具便知他们代表的人物形象类型。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象征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象征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象征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的,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表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t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听着次仁老人的介绍,再看台上的表演,刚好是朗萨姑娘死后来到了天上,根据面具我一下就知道了是天上的神为朗萨姑娘申冤。

正午的阳光洒下来,照着演员们的戏服,五彩缤纷,色彩绚丽;照着他们的面具,几分威武,几分神秘;也照着观者的眼神,干净澄澈,纯朴简单。是啊,历经600余年洗练的藏戏,高亢动人的唱腔、抑扬顿挫的独白、神奇瑰丽的脸谱、古朴肃穆的服饰、优美动人的舞姿,无处不散发着一种浑然天成、底蕴丰厚的独特魅力。

辩经 响彻时空的低念高唱

午后正是圣城拉萨一天阳光最明媚的时间,游人们大多都沉浸在八廓街上的茶馆中享受休闲惬意。而我则因辩经,走进这座辩经声回响了六个世纪的高原“野玫瑰”――色拉寺(“色拉”藏语意为“野玫瑰”)。色拉寺地处拉萨上风上水之地,周围环境优美,地势奇特,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色拉寺的辩经早已名声在外,连色拉寺的门票上都印着辩经的场面。

辩经场在色拉寺的最北端,沿着寺内最宽的道路直行即到,蓝天下高耸着佛塔,镏金的塔顶和转经筒在高原阳光下熠熠生辉。辩经场内众多的参天大树,阻挡了高原刺眼炙热的阳光,使这里成为一个清新凉爽的宗教活动舞台。随着一声号角吹响,众人翘首以盼的辩经终于开始了。众多僧人身穿红袍,鱼贯而入,简短的开场仪式后,辩经正式开始,几十名喇嘛分为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各种组合。站立者藏语发问,席地者则藏语答辩,问题一出,席地者必须不假思索地做出回复,进行反驳或解答。随着辩经活动的深入,最有特色的画面开始呈现,站立者面对对方,采用各式各样的手势和丰富的肢体动作,甚至怒目而视、手挥念珠、单脚独立并大力击掌以壮声威。他们或在提问时高举手臂向下劈落;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信仰的力量来战胜对方,双方唇枪舌剑,言辞激烈。诘问者紧紧重新逼问,答问者气定神闲,侃侃而谈,一动一静、一实一虚,显出藏地佛门禅机。争论声、拍手声混杂着噼啪作响的念珠声,色拉寺的辩经嘈杂中透着真实的存在。

下午5点,辩经活动结束了,古树林中的辩经场又恢复了原本的宁静。我与一位年轻的僧侣攀谈起来,在他的讲解中,我明白了许多。辩经,其实就是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这激烈的辩经声已在雪域高原上回响了超过600年的时间,那极具特色的辩经手势也依然被喇嘛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空旷的辩经场上重复着。色拉寺与其说是一个朝拜圣地,不如说是一个佛学殿堂。色拉寺内只有一个措钦,却有三个扎仓。措钦是供奉佛像、经书和供僧侣集合的集会点,而扎仓就像是大学里的学院,是僧侣们学习佛经的场所。正是因为这浓郁的学习氛围,作为佛学学习主要手段的辩经才能在色拉寺发展、传承。色拉寺可以算是藏传佛教寺庙中的清华北大了,因为在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格西拉让巴”的僧人中,有不少就来自色拉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辩经。因为在“格西拉让巴”的考试中,辩经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当我询问这位年轻僧侣他还有多久能获得格西时,他的一番话却令我深有感触。他说:“格西只是一个学位,是否获得只能因缘而定,也希望我能修前因不求后果。”

虽然语言不通,不懂辩经内容,但我与周围众多参观游客一样,来色拉寺就是为了亲历这一天天传承下来、具备600年历史的辩经活动,将自己融入短诵长吟、低念高唱的环境之中。我喜欢这里的氛围,喜欢僧侣们辩经时极具特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每一个表情,喜欢看这些信众喇嘛在古树参天、碎石铺就的辩经场内为了心中神圣的信仰而展开辩论的场景,因为这难以言表的一举手一投足,因为这发自内心的专注与欢笑,因为这别处难见的激烈与热情,是如此令人震撼。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9篇

【关键词】流行事物;语文;知识

【Abstract】Thelanguageisubiquitous.Itnotsolelyexistsintheapricotblossommistyrain,nearbysmallbridgeovertheflowingstream,moretimeitinoursdailynecessitiesbasickitchennecessitiestea,inwegoosebumps.Buteachtime’sfashion,thepopularthinghavenaturalcontactingwithourslanguage.Now,wefaceafterthestudentsare90,theyaregrowintheinformationage,howtoinsertthepopularthingwhichinthelanguageteachingprocesssometheylove,stimulatesthEirinterest,arousesthEIrenthusiasm,thisbothhasmanifestedlanguageutilizable,andhasmanifestedthelanguagehumanity.

【Keywords】Popularthing;Language;Knowledge

语文是无处不在的。它不单单存在于杏花烟雨里,小桥流水边,更多的时候它在我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里,在我们身边的鸡毛蒜皮之中。而每个时代的时尚、流行的事物更是与我们的语文有着天然的联系。语文也是生活的。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都是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出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这个速食的社会造成了他们宁可沉浸在那些所谓的青春作家们写的无病的文字里,也不愿对课本中那些经典的文章投去一瞥,更不用说学习运用相应的知识了。所以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些他们身边的喜闻乐见的流行事物,如:流行音乐、节日短信、电视广告等。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这既显示了语文的趣味性,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展现了语文的人文性。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浅略探讨。

1流行歌曲中的语文知识

流行歌曲以其广泛的题材、优美的旋律、洗练的歌词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学生们没有注意到的是流行歌曲里也可以学到很多的语文知识。

比如歌名叫做《青花瓷》的流行歌曲,在学生中传唱度极高。它高潮部分的歌词: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高潮部分的第一句话“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就运用了引用、拟人等手法。化用自“雨过天青云,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诗句。此句语出五代后周柴世宗,是柴世宗对其御用柴窑的赞语,意思是:陶瓷中最上等之颜色为雨过天青色,同时希望国家的将来也如同这种天青色一样,朗朗晴空没有任何阻碍。此外,“帘外芭蕉”也是引用自李煜的词《长相思》:“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颗。”这些引用增添了歌词的典雅气息,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了听者的想象与联想。

再如: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这三句话都用到了“惹”字,“惹”字在这里用得妙,它的用法与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那首著名的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惹”字的用法异曲同工。因为“何处惹尘埃”其实也可以写成“何处‘沾’尘埃”,或“何处‘染’尘埃”,但因为“沾”与“染”的语意都没有“惹”来得强烈,“沾”与“染”只是一种与他物接触的用词,但“惹”字却有不请自来的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所以此处用一个主动性很强的“惹”字,似乎是摇动的芭蕉自己去招惹的雨滴,门环主动沾上的铜绿。一个“惹”字境界全出。

除了以上的例子之外,还有些流行歌曲的歌名本身就运用了同学们都很熟悉的修辞手法。比如《发如雪》《爱如潮水》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莫斯科没有眼泪》《认真的雪》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好想好想》《不怕不怕》等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死了都要爱》《爱你一万年》等运用了夸张手法,《跳吧跳吧》《今天你要嫁给我》等运用了呼告的手法。歌名中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简洁明快,意蕴丰富,达到了吸引眼球召唤耳朵的目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流行歌曲中学到很多的文言知识。比如《潮湿的心》中的“是雨声喧哗了我的安宁,听不清自己哭泣的声音;是雨伞美丽了城市的风景,留不住身边匆忙的爱情”。“喧哗”、“美丽”这两个词本是不能带宾语的,这里带了宾语,明显是使动用法;《牵手》中“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两句中“快乐”、“悲伤”则为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你的悲伤为悲伤,以你的快乐为快乐”.2祝福短信中的语文知识

每到佳节我们都能收到些祝福的短信。在这些短信中也可以学到很多的语文知识。比如这条新年祝福语:“欢欢喜喜迎新年,万事如意平安年,扬眉吐气顺心年,事业有成辉煌年,合家欢乐幸福年,身体健康万万年!”这里运用了同字及排比的修辞手法。所谓“同字”顾名思义就是在分句的同一位置使用同一个字。像这里的以“年”字为句末同字,紧紧围绕着祝福新年快乐的主题,用句式整齐的、语脉连贯的排比辞格,抒发了对朋友的祝福之情。再比如这条教师节短信:做老师太难了!工作干好了威胁领导,工作干不好领导威胁;工作干多了同事嫉妒,工作干少了同事气愤;工作不累对不起学生,工作太累对不起自己。不如改行做豆腐吧!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馊了是豆汁,万一卖不出去搁臭了还可以做臭豆腐。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仅以此短信献给工作在一线,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晚、干得比牛多的老师们:您辛苦了!这里综合运用了排比、同字、反语、婉曲、层递、比较等手法。似贬实褒,表达了老师们工作辛勤劳苦却不计较报酬得失的优秀品质。当然,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之后,更重要的是乘热打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语言表达的手法进行创作。

佛教祝福语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禁忌;中俄两国;文化差异

每个国家在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都形成了一定的禁忌,禁忌是一个国家发展历史沿革、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的综合表现,是民族精神及国家面貌内涵与外延的细化。俄罗斯的国教为东正教,并且整个民族对多神教的信仰历史由来已久。因此,从东正教及多神教教义和宗教活动中演化而成的禁忌习惯影响着每一代俄罗斯人。其中大部分禁忌继承自多神教传统。

俄罗斯人的禁忌习惯较多,例如俄罗斯人不喜欢黄色,认为黄色会给人们带来不好的事情,因此在衣着和送礼物时避免黄色。并且,在婚姻上,俄罗斯人认为五月结婚不吉利,会导致婚姻的失败。除此之外,俄罗斯人比较避讳蜡烛,认为蜡烛与死亡相关,会给人们带来厄运。再比如,在吃饭的时候,禁止戴帽子或照镜子,因为这种行为同样会给人们带来不好的事情。本文从饮食、数字、颜色、问候语和日期五个方面分析俄罗斯人的禁忌,进而探讨中俄两国文化差异。

一、饮食的禁忌

俄罗斯人就餐以面包、土豆及肉奶类为主,其饮食结构呈现肉、奶较多,蔬菜较少的特点。俄罗斯人饮食禁忌较为明显的就是禁食狗肉。对于俄罗斯人不吃狗肉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 古代俄罗斯人擅长打猎,狗是其在打猎过程中最好的伙伴,陪伴其在森林荒野中猎取食物,因此,俄罗斯人对狗有着深厚的感情,视狗为最好的伙伴而不是动物或者食物;第二,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苏联训练了一批所谓的“坦克狗”,利用这些狗携带炸药,进入到德军的坦克中,对德军实施攻击,并且成功炸死了许多德军战士。在战役中,狗立下了军功,受到人民的尊重。然而,在中国情形恰恰相反,中国人爱好食狗肉,虽然不排除一些爱狗人士反对吃狗肉,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吃狗肉在中国较为盛行,狗肉凭借肉质醇厚,肉香浓郁的特点,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同时,中医养生理论认为狗有益气养身、平和呼吸,暖胃补血的功效,具有一定的养生价值,受到食疗爱好者的青睐。

中俄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食用狗肉方面,俄罗斯人视狗为朋友与伴侣,禁止食用狗肉。但是,就中国人对狗的态度而言,食用狗肉与否完全出于个人的喜好,并未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及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饮食文化中能够清晰地看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与传统习惯。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要根据自身的文明与历史传统,形成自身的文化底蕴,进而促进国家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得到弘扬与发展,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

二、数字的禁忌

在数字禁忌方面,俄罗斯人喜欢单数,而中国人则喜欢双数,取好事成双之意。两国在数字禁忌方面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例如,在物品数量的选择和送花中,俄罗斯人避免双数的选择。他们认为双数与死亡有关系,会给人们带来不好的事情。在单数中俄罗斯人尤其喜欢数字“7”,他们认为“7”是幸福与圆满的象征,会给生活带来吉祥的预兆,有利于取得成功。但是俄罗斯人极其厌恶数字“13”,他们认为“13”是死亡与黑暗的象征。但是,就中国人而言,双数才是吉祥与圆满的象征,中国人认为诸如“6”“8”的这样双数会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好运,“6”预示着顺顺利利,“8”则有着发财的美好寓意。同时,中国人的方方面面都讲究对称成双,有着好事成双的寓意。比如,在汉字“好”就是由“女”字和“子”字组成,认为儿女双全即为好,即为圆满。同时,在建筑中也讲究整体或局部的对称,以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并且在语言表达中,多以带双数的成语表达祝福和褒义,例如“六六大顺”“十全十美”等表达美好的祝愿。

中俄两国在数字禁忌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单双数的喜好方面,其主要是受两国的历史传统影响。俄罗斯人厌恶双数在古老的神话中即有表述,例如在《斯拉夫神话》中就有对孪生子是不祥之兆的表示,认为其对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及国家都会带来厄运。因此,在俄罗斯人看来,2或者说双数即是危险及厄运的象征。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双数自古以来就被寓意为美好与圆满,人们在喜事或者庆祝好事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双数日子,以期待圆满成功。

三、颜色的禁忌

中俄两国在颜色的禁忌方面主要体现在对黄色和白色这两种颜色的态度上:俄罗斯人视黄色为背叛的象征,在俄罗斯情侣或者夫妻禁止送黄色的玫瑰。相传这一禁忌源自和他妻子,出征以色列期间,其妻子与他人有染。在回国后,有人告知此事。但是不相信妻子会做出背叛自己的行为。最后有人建议让他送给妻子红色的玫瑰,如果玫瑰变成黄色则表示妻子背叛了他。在他送出玫瑰的第二天,红色玫瑰果真标成了黄色。从此,黄色就有了背叛的寓意。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代表变富裕丰收,中国古代帝王的衣服均设计成黄色,黄金也是财富的表现。俄罗斯认为白色是高贵的象征,代表着纯洁与神 圣;但是在中国,白色往往与丧事有关,人们称人的去世为白事,并且在丧事中穿白色衣服。

颜色本身是客观的,没有好恶吉凶的寓意,但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各国文明发展所面对的不同境遇,积累的不统计经验根据各国文化及历史的不同,人们将个人情感赋予给颜色,用颜色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四、社交的禁忌

中俄两国在社交禁忌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祝福语。俄罗斯在祝福语方面最有特点的就是在祝福猎人捕获猎物时的表达方式,即“祝你一无所获”,俄罗斯人习惯用这样的反语式祝福方式来表达慢慢地期待之情。这样的反语祝福方式同样适用于其他场合。但是,在中国祝福表达方式中,习惯直接了当地表达,例如,在祝福学子升学时常用“金榜题名”,在寿宴上则用“长命百岁”祝福寿星,祝福新人则说“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其次,在送礼物方面,俄罗斯人在送礼时颇有讲究,不能送诸如刀之类的锋利物品,不能送手帕,不能送钱或者空钱包。在俄罗斯人看来锋利的物品会斩断彼此之间的关系,手帕则是分别的象征,而钱具有施舍怜悯的寓意。同时,在接受礼物时当时就要打开礼物,并且不应该拒绝礼物,否则会被视为极其不礼貌。在中国送礼物方面主要忌讳钟表、伞、杯子及梨等,并且不能当场拆礼物,会被视为不礼貌,可以拒收礼物;最后,在问候语方面,俄罗斯人热情礼貌,仍保持陌生人之间互相问好的习惯,一般在问好的时候要握手,但是握手时不能出现交叉现象。同时,俄罗斯人对门槛比较忌讳,尤其在握手或者递东西的过程中不能跨越或者隔着门槛。在与俄罗斯人日常交往之中,切忌使用诸如“吃饭了吗?”“你多大?”等方式,这会导致被误会有打探对方隐私的问题。但是在中国,上述问候方式较为常见,是人们日常问候的主要形式,可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

五、动物的禁忌

中俄两国动物禁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国对熊和龙两种动物的截然相反的态度上。第一,对于龙的不同看法。俄罗斯人认为龙是一种具有危害性的、丑陋的蛇状怪物,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与厄运,是邪恶的象征。但是,龙作为神话中存在的动物,在中国人眼里是祥瑞的象征,古代皇帝的衣服被称作龙袍,上面刺绣着龙的图案。同时,中国被称为“东方巨龙”,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可见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第二,对于熊的不同看法。俄罗斯人将熊奉为国宝级的动物,将其视为森林之王,同时熊也被美化为少女心目中的理想夫婿的象征,俄罗斯有种说法即为少女梦见熊则会喜事将近。但是,在中国人眼里熊是肮脏、蠢笨、凶残的象征。

除了上述对待龙和熊的差异之外,在俄罗斯文化中喜鹊是不祥之兆,俄罗斯人认为喜鹊是关系破坏的象征,其会给人们带来厄运。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喜鹊是好消息的传递者,其会为人们带来好运与吉祥。中国某些地区有着“喜鹊叫,好运来”的说法。同时,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牛郎织女相见也是由喜鹊搭桥实现的。再如兔子在俄罗斯人眼里是懦弱懒惰的象征,认为在生活中接触或者遇到兔子会带来厄运。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兔子是善良的象征,兔子反应敏捷,也常用来表示机灵与聪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用兔子形容人的心地善良和聪明伶俐。部分地区也有晚上遇到兔子会有祥瑞的说法。

各国文化发展中对动物均有不同的喜好与定义,形成了各民族的优秀图腾。动物在各国文化发展中被赋予相应的美好象征与视为不同意义的代表。从中俄两国动物禁忌的差异可以看出,两国所崇尚的精神与文化发展进程的不同。

地域及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导致各国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性是各国及各民族精神及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各国禁忌的差异是研究文化差异的主要切入点,禁忌的差异集中表现了各国的独特性,是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中俄两国在饮食、数字、颜色、社交和动物喜好等禁忌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两国人民的禁忌比较,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两国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发扬本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在比较的过程中达到更好地了解两国文化的目的,更好地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促进两国交流沟通。

参考文献:

[1]黄雅婷.从俄罗斯人的禁忌看中俄文化差异[J].现代交际,2015(4).

[2]王金花.从迷信和禁忌谈中俄文化差异[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6):121-123.

[3]王晓婷.浅谈中俄文化中的禁忌问题[J].北方文学(旬刊),2015(5).

[4]宋 洋.佛教与东正教中的“三” 与“七”[J].知与行,2015(2).

[5]毛京京,周长雨.从霍夫斯蒂德文化维度理论浅析中俄文化差异[J].华章,2014(6).

[6]夏朱颖.浅析中俄酒文化差异[J].才智,2015(24):309.

[7]罗 慧.浅析中俄文化差异[J].北方文学(旬刊),2016(2):194- 195.

上一篇:中秋祝福语范文 下一篇:长辈祝福语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