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文化小议

时间:2022-05-25 07:02:46

搏击文化小议

虽然过去发表过不少文章,但那些都是因为在担任体育史教学和收集文献资料工作中的随笔,大多是对史料的考据,真正对中华博大精深的武术感悟是不深的,本不应该在此张嘴谈搏击的,但应贵刊热情约稿,实在不敢推辞,只好硬着头皮写一点对武术文化的体会,仅此而已。

什么叫“搏击”呢?简单说就是指踢、打、摔、拿、击、剌等攻防格斗动作,仅从这个层面上说的搏击,国外也有,然而中国的“搏击”不同于别国的搏击,也不是普通人说的搏斗。别国的搏击突出了“打”,主要讲力量和爆发力,普通人说的搏斗则指死拼蛮打,但中华武术的搏击不是这样,而是指一种功夫和技击术。“搏”字从手,这个字的初意是说动作快如闪电,象狸猫扑食一样,发必有获。所以“搏击”讲速度是关键,同样重要的是狠而准,拿出拳来说,力气再大,速度再快,但拳拳打空,就如同于死拼蛮打了,徒劳而无功。

中国的搏击作为一门功夫,除了速度、狠、准之外,还讲究“防守”,有攻中之防,即打而不真打,虚实难分;有退中进攻,借力打力,刚柔相济。此外,还有缠、贴、粘、靠各种奇招,动作高低起伏,左右摇晃不定,环环紧扣,处处藏杀机,都是中国搏击术的特点。

中国搏击术的根基在哪里呢?首先,中华武术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文化类型中的思想观念是一种辩证理性,这是一种把本体与认识结合为一的思想体系与方法。主要表现为天人辩证――即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这是一种以中国《易经》为起始的全面辩证认识与实践理论体系。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是自我完善的对外关系,以对于本体和自我的守约和完善为主要目标,对于外界事物与其它民族采取合理的接纳与改造.这种思想源出于以内在的阴阳交替,推陈更新为轨迹。作为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武术文化亦大量渗透了《易经》的思想,并作为武术技击理论的基本原则。《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是说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变化,武术文化也运用了这种阴阳对应的观念。诸如:动静、虚实、刚柔、开合、攻守、进退……,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辩证理性的思想,才使中国的搏击变化多端,奇妙无穷。

在中国的神与人的辩证上,是一种神人协调的关系,这就没有宗教的权威,也就没有神灵的绝对崇拜,进而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观念。没有绝对的宗教观念而使中国武术文化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无论是少林派、峨眉派、武当派、南派、北派都有海纳百川的宽怀大度,都善于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也正是这样,成就了武术文化精深博大的内容与非同凡俗的形式。总而言之,中华武术为什么有如此博大精深,与众不同呢?是因为中国武术有《易经》作思想根基,汲取儒、佛、道思想的源泉,模仿天、地万物的造化,这些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搏击术无法比拟的。

然而,作为中华古老的武术文化,还要让它古树开新花、结新果,为现代社会服务,为当前全民健身服务。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全民健身事业是体育事业的一部分,国家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是“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具体体现。全民健身事业是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利国利民、福及子孙的事业。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特别是气功、太极拳、太极剑(球、扇)等健身活动,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事实证明,这样的体育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而且这样一种以养生为主的体育可与西方竞技体育起到互补的作用。毫无疑问,世界体育有了中华武术的融入,将一定会大为增色。所以我们发展中华武术,不仅仅是研究武术中的搏击与攻防技术,更重要的是让中华武术利国利民,走向世界,福及千代。

上一篇:推手应研究随屈就伸之理 下一篇:泰森若在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