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眼征文范文

时间:2023-12-11 13:26:21

爱眼征文篇1

[摘 要]语感教学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中,外貌的描写,用词的准确、生动,为学生语感的习得提供了很好的示例。提取课文的信息,品析文章的语言,并进行整体串联,就能使学生言意兼得。

[关键词]语感 渗透 言意兼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63

语文的世界不仅仅是语言符号,它还是鲜活的生活画面,跃动的思想与情感、生命与灵魂。语文学习不是单纯的认知和训练过程,它更是生命的活动,是生命与生命的沟通、体悟过程,体现出人作为主体的自为的生命活性。只有带着这样的认知,才可以开始研读文本,分析学情,确定教学方法与流程。本篇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为例,以“读”为突破口,谈谈培养学生的语感,把握语言的基本方式的具体做法。

一读:提取信息,如见其人

【片断1】

(出示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注意“撮”和“趿”的读音。

强调:撮[zuǒ],量词,用于成丛的毛发。

(2)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跟着默读。

(3)其实,这一段并不难,相信大家一读就懂。那么,你从这段文字中捕捉到哪些信息呢?跟我们分享一下。

预设:潜心研究、平易近人、慈爱友善

外貌描写:不拘小节

语感是长期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课文内容人人看得见,如何从大段的文字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是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文本领。经过中年段“抓住重点词句揣摩其表情达意的作用”的学习,学生完全能找出“一边埋头,一边思考”“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及这一段中对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的语句,读出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的平易亲和的特点。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读一读文字,筛选有用信息,加以提炼总结,爱因斯坦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并直接转化为学生的言语体悟,人物品格也会呈现出来。当然,学生对言语对象的把握是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在对言语对象整体、全面、笼统地把握的基础上,可以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深厚意蕴。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应作为一种阅读习惯,应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养成。

二读:品析言语,刻画形象

【片断2】

出示外貌描写: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1)读一读这一句,你的脑海中有没有浮现出爱因斯坦的形象?

(2)(出示图片)看,再读文字并看看画面,有什么感觉?

(文字与图画简直一模一样)

(3)作者是用怎样精准的语言,勾勒出这个人物的主要特征的,让我们一读就如见其人?

描写顺序:自下而上,从小女孩的视角。描写应注意有序。

量词使用准确:“一撮”可不是“一把”,就是“一撮”,数量不多。

用词讲究:“短而硬”,多么精细的观察;“深陷”,我们的眼睛能用深陷吗;“蓬乱”,像乱草似的;“灰白色”,观察得多么的仔细。

师总结:这样说来,这一句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这一句话紧紧抓住爱因斯坦的外貌特征,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其实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捕捉显著特征就能勾勒出人物的外貌。这样的笔法同学们也能习得。想不想拥有这样的本领?

(4)好!大家来看看老师,聚焦到我的脸上,看看我有什么显著特征?

(生自由叙述)

(5)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注意:要抓最主要的。你们看,文中写爱因斯坦就抓住了三处:胡子、眼睛、头发。你们也抓三处来写一写老师。写完后注意推敲推敲句子中的用词。

(生自由创作,交流)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仔细品读这一句话,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字字精准。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语文美,重在语言形式的言意兼得。是否能够品析出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并从中获取审美愉悦,是语文教师独特的慧眼。“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色头发。”这句话紧紧抓住了爱因斯坦的外貌特征,极富特色。文章只抓住三处来描写:胡子、眼睛、头发。颇像漫画,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句子用词精炼。这样的笔法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此来教会学生习得文本语言。对于语言文字的精准抓取,可以指导仿写。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巩固和传达思维的言语训练,是思维存在的形式和表达的形式,思维活动的过程就是语言符号的操作过程。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言语作品在表现内容对象的同时,也全面客观地体现了人们关于思维方式和言语运用方式的经验,为人们训练思维和学习语言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因此,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形象思维、经验思维、直观思维和类比推理能力,能深刻地影响着学习者的文体心理结构,并以语感的方式进入学习者的精神世界。

三读:整体串联,言意兼得

【片断3】

衔接出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1)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这一段还写了什么?(衣着)

(2)你觉得这样的爱因斯坦像童话里的什么人呀?(巫师)这是小女孩看了爱因斯坦后的——感受。

(3)是呀,这个部分不仅写出了小女孩的所见,还有所感。将这两部分的外貌描写合起来,我们就见到了一个完完整整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样子你们记住了吗?

(4)就学着这样再接着写老师吧,也写一写老师的衣着,还有你对老师的感受。

(学生自由创作,交流点评)

“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爱因斯坦的外貌,除了脸部就是全身的一个大速写,衣服、鞋子,一气呵成。这个部分不仅写出了小女孩的所见,还有所感。将这两部分的外貌描写合起来,我们就见到了一个完完整整的爱因斯坦。课文用漫画的简练笔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速写,这是写好人物外貌的有效手法之一。本文对于爱因斯坦的描写,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也更深刻地表达了文章的中心。这篇文章不过千把字,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无比丰富而生动的爱因斯坦形象,人物外貌的刻画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表现手法。

“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这两句话简简单单,却能看出小女孩对爱因斯坦这个人物产生了浓浓的兴趣,这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学生学习这样的方式,以教师为参照物,接着写下去。这样,学生们当然也会对教师产生浓厚的观察、研究兴趣,并辅以想象的兴趣。品读仿写,接应上文进行言语实践,此时的语感就这样通过对象与情感的联系,借助表象意义,表现出了相应的情感含义。

爱眼征文篇2

关键词:《红字》 霍桑 象征主义 内涵 思想

引言

霍桑是美国著名的浪漫派文豪,他生活在19世纪,作品的主要特点是擅长运用象征手法。而这一手法的运用典型就是作品《红字》。“红字”符号在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读者眼前,贯穿整部小说并象征着不同的含义,深层次地展现了每个主人公的思想,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本文中将以霍桑及其代表作《红字》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这位伟大的作家的象征主义思想,探寻《红字》中符号的本质内涵与艺术价值。

一、霍桑的文学思想和艺术价值

霍桑全名为纳撒尼尔・霍桑,生于19世纪,是世界文坛重要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数量庞大的文学代表作,至今都是大学课外必读的外国文学经典书目。霍桑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他生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英年早逝,母亲撑起整个家,懂事的霍桑也因环境的影响而比同龄人早熟,这也对他日后的作家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霍桑在上学期间成绩优异,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他得到了在缅因州的博多因学院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是在此时他有机会博览群书,很多写作方面的知识也是在这时候累积下来的。从那时开始,霍桑便开始了自己漫漫的写作之路。

霍桑在学业结束后回到了马萨诸塞州,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他将自己在大学的见闻和生活写成了小说匿名发表,这是他最开始的作品《范肖》,事情并没有由此而得到好转,他的作品并没有引起关注,年轻气盛的霍桑选择将自己的作品烧掉。在此之后,他找了其他的工作,在美国海关工作期间他继续对生活进行细致地观察,为自己创作作品寻找灵感。1848年,霍桑由于政见与当局不同而被。而这次的经历也为霍桑创作《红字》提供了灵感,失业后他全心投入这部作品的创作中,最终写出了流传后代的世界名著,这部描绘世间百态的《红字》让霍桑也走上了人生的顶峰,成为了美国著名的作家。

霍桑崎岖的成材之路并没有掩盖其丰富的文学成就,《红字》后又出版的小说《福谷传奇》和《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等都引起很大的反响。在1857年,《玉石人像》诞生了,这部作品深刻地剖析了社会的阴暗面,体现的价值观引人深思,它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价值也颇为人称颂。霍桑的创作思想是通过历史寻找灵感,将过去与现在相结合,从而创作出与时代相符合的作品。而霍桑的个人信仰也注定他在作品中独具特色的浪漫派作风,以此来掩盖其细节上的疏忽。霍桑的这种独特的创作方法使得他能在想像和现实中找到一个输出的途径,这是他文思泉涌的秘诀。霍桑儿时的经历给予他丰富的小说创作素材,这不仅体现在他的取材中,更体现在构思小说时对人性的探寻,对人类内心的体会,通过揭露人的恶来宣扬人的善,在对立中深化主题。他不仅仅是成功的小说家,更是灰暗社会里的灯塔,照亮有勇气的人为抵抗不公而努力奋斗之路。

二、《红字》的思想与象征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它内容丰厚,思想深刻。海斯特・白兰是正值美好年华的女孩,却无奈嫁给了一个年老的医生奇灵渥斯。白兰结识牧师丁梅斯代尔之后陷入爱河,并有了自己的孩子珠儿。白兰因此受到审判并被世人惩罚,但她在流言蜚语的攻击下仍坚守自己的爱情,没有说出孩子的父亲究竟是谁。在这里,霍桑使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通过象征来展现这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极具有象征特色,通过对主角内心的刻画向世人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百态和人们内心的想法,具有很高的社会学价值,也是心灵文学的著名代表作。

白兰受到审判后,她的爱人牧师丁梅斯代尔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痛苦,这让白兰的原配奇灵渥斯十分好奇,他非常痛恨丁梅斯代尔,因为复仇而一直接近他,用不堪的回忆刺激他,而最后真相浮出水面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牧师丁梅斯代尔衣服里的秘密被人发现,丁梅斯代尔尽管在白兰受到审判后通过善行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痛苦,但终日依旧难以平复心情,在最后他的事业走到顶峰时他决定救赎自己,说出了自己的秘密,最终救赎了自己的灵魂。

白兰在被审判后将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她没有向世人透露任何关于爱人的秘密,通过勤劳与奋斗让自己和女儿在社会中勇敢坚强地生活,善良的白兰乐于助人,在她的帮助下人们也渐渐忘记了当初对她的审判,她身上的红字符号的印记也成为了另一种意义的象征,象征着善良和博爱,人们被她感动。红字在白兰身上的印记像是一个印章,是她的爱人丁梅斯代尔,也是她们爱情的结晶。而在人们眼中,白兰身上的红十字又代表着希望和光明。

象征手法作为一种写作手法出现于19世纪的西方,它是以某一种形式来表现一种思想或者内涵,它因代表的形象各异而采用不同的作品形式。而作家们也越来越多地采用不同的象征手法,这种手法在运用上便有了多种形式,发展为寓意深远的文学写作方法。霍桑通过浪漫主义来避免作品中出现的纰漏,并结合象征主义来隐晦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构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来逃避现实境况的不得志,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抨击思想。

霍桑在作品中最擅长通过象征手法表达心声,这是因为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秘派”文学的影响。在霍桑的理念中,人们看到的一切都是表面和虚无的,而事物的本质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探究的。霍桑也提到小说创作思路不是将事物的本质铺展在众人眼前,而是通过象征主义的手法来以一种形象的比喻来展现。只有通过引导读者思考,才能真正地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红字》中的红字符号是以象征意义的载体出现,成为了串联起整个故事的一个重要元素,所有的人物都和它息息相关。

三、《红字》中红字符号的象征意义

《红字》中红字符号出现多达150余次,它是白兰衣服上的图案,也是丁梅斯代尔胸前的耻辱的烙印,在周围的环境中也时常出现,即使是蓝天中也有过红字符号的出现,如此多次频率的现身使得它成为了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元素,也成为小说的灵魂。因为这一符号的反复出现,使《红字》成为了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小说,它作为基础架构起了整部小说的内容,点睛之笔地存在于整部作品中,打开了人物内心的世界,带读者领会了隐藏于文字后面的深邃思想。

(一)红字与人物之间的联系

红字符号的初次现身是在白兰被侍卫看押的时候,它由特殊的针线缝制,象征着一种惩罚和恶行,白兰接受惩罚,将红字戴在身上。由于独特红字符号的存在,白兰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止一次地受到旁人的冷眼和指指点点,然而她更加努力生活,带着自己年幼的女儿在人世艰难地生存。尽管七年的生活中没有一个热情的朋友出现在她的身边,但内心善良的她却乐善好施、乐于助人,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改变他人的偏见,随着时间的流逝,被白兰感动的人们也渐渐改变对她的态度,她身上原本代表罪恶的红字符号因为她的品行而有了另一种解读――勤劳勇敢、善良博爱。

在白兰的爱人丁梅斯代尔身上也有红字符号图案,白兰坚持不把红字符号从自己的身上拿掉,也意味着她对她和丁梅斯代尔感情的坚守。她勇敢地承担起世人对她的诋毁和惩罚,依旧忠贞于自己的爱情。而随着她从红字符号中得到由爱情衍生的勇气,她坚持去做善事,始终站在牧师丁梅斯代尔一边,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感情。

红字符号也象征着丁梅斯代尔,他是一个心理矛盾反复斗争的存在,他在人前是圣洁忠贞的博爱牧师,受世人敬仰;另一面他破坏了世俗的秩序,违背前人定下的法规,与他人的妻子产生了爱情。清教徒中的牧师不得恋爱,更不必谈结婚生子,这是对丁梅斯代尔的一种禁锢,表明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他也是不折不扣的受害者。事情败露后他选择了懦弱地躲在黑暗中而没有勇气去接受世人的批判,最终让自己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折磨。在小说的结尾,他也经过一生的思考得到了救赎,他扒开自己的衣服把胸前的红字符号展现在众人的眼前,承认他曾犯下的错,承认了他作为珠儿父亲的身份,也得到了女儿的原谅和爱。终于可以放下罪恶的执念,平静无牵挂地离开人世。

(二)红字符号与环境的联系

红字符号在小说中不单单象征着人,它还有孤独的意义。比如白兰被世人冷眼与漠视,在七年的生活中形单影只无人照料。牧师丁梅斯代尔由于内心的痛苦无人诉说,只能通过对身体的惩罚来缓解自己的罪恶感,然而他所做的一切并没有让心灵平复,他的苦痛和孤独并没有丝毫的减少,自我救赎之路遥遥无期。

红字符号还带有积极的人生意义,这从白兰的身上展现出来――坚强、善良、博爱。她用自己的勤劳让对她有偏见的人认识到了她的努力和善良。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不再消极地在人世间躲藏,而是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乐观地生活下去,给自己的人生重新赋予了新的意义。白兰也有着象征意义,她代表着对封建旧势力的反抗和宗教教条主义的抗争。

而白兰和丁梅斯代尔的女儿珠儿也是书中重要的角色,作为白兰和丁梅斯代尔的爱情结晶,在世人的眼中却是罪恶的代表。她从小就与母亲生活在黑暗中,出生在监狱,走出去后被其他人嘲笑,尽管她的童年充满了不幸,作者在书中却将她描绘成了善良乐观的存在,更深层地象征了希望。她天真和充满童趣的性格,对世界没有丝毫恶意,是书中的一缕吹散父母悲剧的清风。她和白兰相依为命,是白兰的精神源泉,正是珠儿的单纯与天真给予了白兰积极面对生活的勇气。珠儿是《红字》中的希望之光,是霍桑创造出来的用来象征美好生活和理想的形象,这也是书中美最好的一面,令人动容。语

参考文献

[1]霍桑.红字[M].余士雄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2]林萍.从人性的泯灭到情感的回归――对《呼啸山庄》与《红字》主人公复仇人生的再认识[J].语文建设,2012(18).

[3] 崔璨. 解读《红字》中不同的人物命运[J].语文建设,2014(08).

爱眼征文篇3

又到了烟花三月春如绣的季节,我们游走山水间的群友在牛哥的带领下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踏青赏花,领略她的妩媚迷人的万种风情。

驱车到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吴山脚下,我们拾级而上,沿途古木参天,祠庙遗迹数不胜数,重峦叠翠,高约百米,绵亘数里,婉蜒曲折直插城中。等我们登上城隍阁顶的观凤台凭栏远眺,放眼揽胜,杭城“参差十万人家”尽收眼底,钱江如带,风帆点点,西湖似镜,画舫如织。

下了吴山,我们来到太子湾公园。太子湾公园位于西湖西南隅,南屏山荔枝峰下。据载南宋皇室庄文,景献两太子葬此而得名。公园里春色满园,花如海,人如潮。园内群芳竞艳,万紫千红,郁金香,樱花、紫玉兰、含笑、薰衣草、绣球、火棘……花影照眼,馨香沁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暖风轻抚,春雨滋润,公园内有数千株日本东京樱花,竞相盛开,有的洁白似雪,有的灿若云霞,微风吹来,花瓣漫天飞舞,真是美不胜收啊!

最令人陶醉的是那风情万种,多姿多彩,香艳袭人,浪漫优雅的郁金香!太子湾公园的郁金香多临水而开,仪态万方。游人摄友蜂拥花前,为之心醉不已!色彩缤纷,姿态万千的花语你读懂了吗?郁金香象征着爱的表白、荣誉的皇冠、永恒的祝福。而不同颜色郁金香,又有自己独特的花语,红郁金香象征爱的宣言、喜悦、热爱;黑郁金香象征着神秘,高贵;紫郁金香:高贵的爱、无尽的爱;白郁金香象征纯情、纯洁;粉郁金香象征着美人、热爱、爱惜、幸福;黄郁金香象征着高雅、珍贵、财富、友谊;双色郁金香象征着美丽的你、喜相逢……

情不自禁赋诗一首,特表爱慕。

咏郁金香

香艳袭人醉春风,

风情万种露华浓。

优雅高贵花解语,

自是群芳第一流!

出了太子湖公园,我们来到了水光潋滟,山色空蒙的西子湖畔,漫步在十里柳丝垂的苏堤,春风拂面,真是心旷神怡!

爱眼征文篇4

2、完整歌词:

胡海泉:速度七十迈

心情是自由自在

希望终点是爱琴海

全力奔跑梦在彼岸

黄征:我们想漫游世界

看奇迹就在眼前

等待夕阳染红了天

肩并着肩许下心愿

陈羽凡: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

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

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

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

黄征:随风飞翔有梦作翅膀

敢爱敢做勇敢闯一闯

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

也会有默契的目光

胡海泉:速度七十迈

心情是自由自在

希望终点是爱琴海

全力奔跑梦在彼岸

黄征:我们想漫游世界

看奇迹就在眼前

等待夕阳染红了天

肩并着肩许下心愿

胡海泉: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

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

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

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

陈羽凡:随风飞翔有梦作翅膀

敢爱敢做勇敢闯一闯

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

也会有默契的目光

合: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

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

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

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

随风飞翔有梦作翅膀

敢爱敢做勇敢闯一闯

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

也会有默契的目光

陈羽凡:我们想漫游世界

胡海泉:看奇迹就在眼前

黄征:等待夕阳染红了天

合:肩并着肩许下心愿

爱眼征文篇5

关键词:象征技巧 《了不起的盖茨比》 场景象征 人物象征

引言

每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有固有的写作方式与时代流派,《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19世纪具有突出特点的文学作品。作者菲兹杰拉德运用了其精湛的写作技巧来表现他特有的艺术风格,其中,象征是这部小说中最典型的写作手法之一,象征的灵活运用使叙述内容更具有现实性的意义,却又具有梦幻般的色彩。小说主人公盖茨比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虽然他经常义正言辞地批判现实中富人们的灯红酒绿和纸醉金迷,但另一方面,他又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这种矛盾的创造凸显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心态。通过对富与贫之间的矛盾设置,菲兹杰拉德将其丰富的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菲兹杰拉德笔下的主人公盖茨比是疯狂的,他的一生是荒诞的,也是富有戏剧性的,作者利用了风趣幽默又充满批判性的语调将象征性的手法融入到整部作品当中,这对作品主旨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则是主要针对菲兹杰拉德的象征技巧具体分析,并通过这种创作手法来阐述人物关系以及小说的内涵。

一、场景的象征手法

场景描写在小说中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阅读一部小说时会利用场景的描写知道故事中的时间以及地点,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窗外白雪皑皑得知书中的人物正处于一个冬季的高纬度国家。场景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一般都具有巧妙的场景设置,甚至真实的场景描写会成为文学作品成功的因素之一。在菲兹杰拉德的作品中,非凡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都是通过巧妙的场景设置来展现的,我们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可以读到变化莫测的场景,而这些场景一般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在传统的场景描写中,场景描写包含了自然场景和社会场景,而在菲兹杰拉德的作品中,这一点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了不起的盖茨比》内容中的每一个场景的描写都是社会场景的一个映射。在阅读菲兹杰拉德的小说的时候,我们不仅能够看到盖茨比视角下的场景表现,还能够根据这个场景来推广到社会大环境的状态。场景是故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对菲兹杰拉德来说已经不能称为是描写方式或者是手法,而是一种策略,象征的应用使得故事的内涵得到深化,而且这种独特的视角还能够将作者的意志完整地传递给我们。在现代的作品中,我们很难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上升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样一个层面,但是菲兹杰拉德却用独特的方法将这一点表现出来。他认为场景是让一部作品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的根源,能够起到烘托整部作品气氛,奠定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的作用,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灰谷”的象征主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我们读后首先会对“灰谷”这个地方有着相当深刻的印象。灰谷中一片贫瘠,而这却是大多数劳动者的聚集地。从“灰谷”这个名字中我们就能看出,这个区域是一片灰色的,而且是充满“灰烬”的,灰烬则是一切物体燃烧干净之后的遗留物。由此可见,灰谷是一个真正的贫瘠之地,而且是异常荒凉又充满绝望的。在小说中,乔治・威尔逊是一名灰谷的典型居民,他的人生和灰谷的名字一样,黯淡无光,在一片灰暗中继续生活下去。但是他的妻子却是一个与乔治截然相反的人,因此在作者描写默特尔的时候,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手法。

(二)埃克勒伯格的眼睛的象征意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眼睛”这个字被反复地提起,而埃克勒伯格医生的眼睛又因此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埃克勒伯格医生有一个巨大的广告牌,在广告画面里埃克勒伯格医生的蓝色的眼睛从厚厚的眼镜片后面望向经过广告牌的人们。读者可以从这双蓝色的眼睛上引起很多联想,我们普遍对眼睛的象征意义进行深化,这双眼睛就是审判的眼睛。眼睛可以看见每天人们在做什么事,将人们平时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善恶美丑统统暴露出来,而这双眼睛对于威尔逊来说是最后的灵魂慰藉。

(三) 绿光的象征意义

当人们看到绿光时就会想到茫茫黑暗中的希望,《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绿光的象征含义亦是如此。我们在很多场景和地点都可以看到绿色的灯散发着绿光,每天盖茨比都可以看见这些散发着绿光的灯,这也代表了盖茨比内心深处的希望,而其中有一个绿色的灯坐落在了黛西家码头处,这是作者在一开始做出的铺垫,暗示盖茨比和黛西之间的关系,而黛西也是盖茨比的希望。

二、人物的象征手法

(一)卡罗威的象征手法

在每一部小说当中,相关人物的存在都有其固有的含义,尤其是在写作手法比较成熟的作家笔下,一般不会设置“无用”的人物出现。《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尼克・卡罗威,虽然我们对他的印象并没有故事的主人公盖茨比深,但是尼克・卡罗威却是贯穿整部小说的灵魂人物。卡罗威一直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讲述着这个故事,他的视角和读者的视角是一样的,卡罗威的存在可以说是读者的眼睛,为小说的发展做着评述和注解。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卡罗威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总是闲不住并且想赚更多的钱,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来到长岛,并且在西区租了房子,此后结识了盖茨比。最终他无法承受谎言带来的压力而离开了西区,回到了中部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卡罗威作为事情发展的见证人,结合着上面作者提到过的“眼睛”的意象,我们才能够明确尼克・卡罗威起到的也是相同的作用,他通过感官做出对现实的审判,他的言语可以说都是对那个时代价值观的展现,而最终这种想法也让他意识到如果人生的追求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那么这个梦想将无法让主人公获得长久的幸福。

(二) 盖茨比的象征手法

和尼克・卡罗威相比,盖茨比则是一个“成功人士”的象征,至少在表面上看来,盖茨比确实很成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巨大的财富,还赢得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这无一不体现了盖茨比的“了不起”之处。而盖茨比又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人物,他为了掩盖自己过去惨淡的经历,于是用化名走进了上流社会,这对当时的人来说其实是非常普遍的。而当他在追求黛西的时候,又将爱夸张化。事实上,盖茨比对黛西的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而是一种对奢侈生活的向往和对金钱的追求。在盖茨比所追求的一切事物当中,金钱则是占了首要的地位。而当黛西离开的时候,盖茨比的心死了,这并不是因为他失去了心爱的女孩,而是他的金钱梦破碎了,他将其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完全与金钱挂钩,最后收获的只能是一堆已经腐烂了的物质。这也充分地说明了那个时代金钱主义的膨胀化,人们只要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对金钱的欲望就永远也不会得到满足。当一个人把钱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时,那么生活的所有美好人们就再也看不见了,盖茨比的经历正是利用了一种象征的方式将这种社会的弊端以一种极端尖锐的方式展现出来。

(三)汤姆的象征手法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当中,汤姆可以说是一个“有钱人”的代名词,在那个浮华的社会中,汤姆具备了那个时代富人的一切特点,他为富不仁,专横霸道,却又欺软怕硬。尤其是在面对弱者的时候,如果哪个弱者违背了汤姆的意志,那么汤姆一定会给予那个人很严重的惩罚。因此,当默特尔大喊着黛西的名字的时候,汤姆认为默特尔在忤逆他的意志,因此他愤怒地打了默特尔一巴掌。在汤姆的人生理念中金钱永远是至上的,然而他和盖茨比对金钱的追求却不一样,小说中的汤姆是由于金钱而腐化的象征性人物,金钱让他的道德沦丧。正因如此,汤姆才会利用威尔逊之手杀死了盖茨比,最终造成了两个人的死亡。他是整个社会中为富不仁的典型人物,作者用这一个夸张又典型的例子象征着整个社会中因金钱而堕落的人们。

(四)黛西的象征手法

在盖茨比的眼里,黛西似乎是一个真、善、美的化身,表面上黛西富有和美丽,但是她的精神世界是极度空虚的,虽然在盖茨比的心中没有比黛西更完美的存在,但那也只是建立在黛西拥有巨额的财产上的。因此,当盖茨比第一次见到黛西的时候,盖茨比就认定黛西是他生命中的女人。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黛西只是盖茨比实现梦想的一个跳板,但同时黛西也不可能为了盖茨比放弃自己已经得到的利益。因此,黛西这个爱慕虚荣的女人为了不让盖茨比这个拖油瓶再出现在她的世界中,最终想办法将盖茨比彻底在这个世界上抹杀,也就造成了盖茨比的死亡结局。这虽然不是黛西一个人的错,但也是黛西的浅薄和虚伪让这一切变成了现实。

结语

综上所述,《了不起的盖茨比》利用了象征手法贯穿整部小说,将当时社会的弊端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作者将每一段场景以及矛盾发生的重点都用一种极为丰富的感情描写出来,读者可以从书中找到很多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将某一类群体浓缩进书中的人物角色,这种手法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菲兹杰拉德就是利用这种手法突出了人物的鲜明个性,将人物之间的矛盾与人物思想的矛盾推到读者的面前,从而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冲突,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小说场景的构建对象征手法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将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大环境下,将不同的利益冲突表现得更加明显。菲兹杰拉德正是利用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批判了美国19世纪初期的利益至上而人情淡薄的现象,和人际关系混乱的社会,向读者们反映了当时大多数人群的空虚和无为,而利用盖茨比表现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追求,不过又利用盖茨比的死亡表现这种不切实际的追求终将成为历史片段。语

参考文献

[1]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

[2]刘小蓉.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悲剧思想[J].语文建设,2015(08).

爱眼征文篇6

人,会因为时间的长久而衰弱;

人,也会因为时间的消逝而更有活力,更有对苦难挑战的勇气;

水,会因为泥土的吮吸而干涸;

空气,会因为污染而变得肮脏;

而母爱,却是始终不变的!她包含了对儿女“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爱!木器是坚不可摧的,母爱也是一尘不染的……

或许有人会傻到问“何为母爱,母爱有象征了什么?”那么,就让我来告诉你吧!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但是,也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的差异,母爱的表现形式就不尽相同。

母爱又象征了什么呢?

母爱象征着高贵,如果用金钱来交换母爱,是阴暗卑下的贱卖,如果用金钱来回报母爱,是愚昧浅陋的欲念。

母爱也象征着溺落,虽然说袒护也是一种爱,但美曰爱,实则是害。但爱得最高境界就是敢于直言不讳地指出对方的错误,原谅错误是美,但支持错误是丑!忠言虽然逆耳,但能如一面镜子省察自己的错误!站在高远处看,袒护是一种不负责的爱!

母爱象征着春天刚萌发的嫩芽,嫩嫩的,软软的,抚摸着,点缀着你幼小的心灵!

因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所以你变了,变得成熟了,变得有学问了……

也因为四季的转换,万物变得更有生机,更有艳丽了!

而母爱呢?

这一种无私的感情,寄托了多少对儿女的爱,沐浴了多少对儿女的情,这一种浓浓的爱,这一种浓浓的情事永远不会改变的。虽然刚出生时,我们的那根连接母体的脐带已经被剪断,可是,与母亲精神上的血缘关系却终生难以割断。所谓“剪不断的脐带,割不断的母爱”!就是如此……

因为你与母亲有精神上的血缘关系,所以这浓浓的母爱是永远更改不了的!也因为母亲对你的浓浓的关心,浓浓的爱,更促使你知道母爱是神圣的,母爱是纯洁的……

母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盖个被;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关心的眼神等细微动作都是出自爱!爱是理解与支持,信任与体贴。爱更是自私与奉献的拉锯,金钱与真诚的角逐,袒护与坦诚的碰撞。

世界在日异月新的变化着,而不变的是浓浓的母爱!像鱼儿对水的依赖,鸟儿对天空的向往……

广州市蓝天技工学校中专 余翠

爱眼征文篇7

卡洛的绘画内容主要以自画像为主,展现精神与肉体的痛苦、自我的孤独与忧伤、爱情与背叛、死亡、胎儿以及对国家民族的感情等内容。她所画的内容都与她的生活及遭遇紧紧相连,被称为“自传式”的画家。她的绘画因为是自我感受的产物,本身带着天然的纯净真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可以说,卡洛的绘画内容就是她所遭受痛苦的产物。在极度痛苦中,卡洛拿起画笔想要转移或抒发这痛苦,加之她对墨西哥民间文化的热爱,在吸收和借鉴民族艺术中,卡洛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形式语言,以表达独特的内心体验,通过她的作品,我们试图分析她作画时的思维以及风格和手法,笔者粗浅的总结了几点: 

(一)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卡洛最常使用的作画方法,象征主义绘画是一种通过象征、隐喻和装饰等手法在画面中表现作画者的梦境或心境的绘画手法,不拘泥于真实描绘外部世界。这种方法能很好地抒发自我和内心情感,使观者产生共鸣。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神秘主义,重要的是反映个人的主观感觉,使个人从现实中超脱出来。比如1937年作品《心脏或记忆》,丈夫的外遇使卡洛的情感遭受了巨大创伤,画面中的她站在天地之间,削短头发流着泪象征爱情的破灭,胳膊末端没有手象征无助,心脏被挖空站在一半土地和一半海水的大地上,踩在海水中的脚在实际生活中是受伤打了石膏,在画面中被画成了白色的船帆,象征着想要乘船远去之意。挖出的巨大心脏掉在地上往外流着血,表明她内心在痛苦的流血,一根棍子穿过心脏,两端坐着两个挥着翅膀的天使在愉快的压着跷跷板,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流泪的脸及眼神,充满伤感与孤独。使用象征手法将卡洛内心的痛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细腻的描绘、清晰的轮廓线 

卡洛的大量作品,都是她精细描绘的产物。从画面背景到主体形象的描绘都非常细腻。这种细腻的手法再现了卡洛内心的世界,而形体上又不是完全忠于现实,而具有概括性,形象的边缘有清晰的线条勾勒,略去光影和明暗效果,画面比较平滑,外相整洁,其装饰性与写实性的风格相结合,客观对象的再现和主观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使画面和谐完美,从细腻的描绘到边缘线条的勾勒,艺术家心灵深处的感情仿佛一条小溪在笔端潺潺流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加强画面的美感和真实性,他精细入微地描绘了人物和人物服饰上的纹样、质地、色彩等。那细致的描绘与背景的描绘相对比、相映衬,和谐、稳重,充满涵义。 

(三)装饰美 

我们知道,装饰性绘画语言往往富有抽象性、象征性、符号性及概括性等表现特征。而在卡洛的作品中,就带有很强的装饰美。从她的很多自画像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人物精致的发辫,身上所穿服饰的款式、图案和色彩以及人物背景中的山岩、植物、花卉、动物等填满整个画面,使作品具有耐人寻味的装饰美。她的自画像中脸部经过细修,整齐的连眉、耐人寻味的眼睛以及红色的嘴唇显示出她迷人且具有独特美感的容颜;头发梳成美丽的发辫盘在头顶,上面插着各色花卉作为装饰,耳朵戴着手形耳坠,脖子上戴的项链是耶稣受难的荆棘。我们在卡洛的很多作品中,都可见装饰性,使画面更具观赏性,充满美感。 

二、艺术成就的背后 

(一)强烈的自我意识:将自己当做艺术品。 

我们在卡洛大量的自画像中发现她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的样子:现实中残缺的“自我”在绘画中展现出了迷人的独特魅力,现实越残酷,她越要顽强的美丽。在爱情遭受背叛之时,卡洛作品中流着泪的双眼却是倔强的眼神,以及后来的双性恋等展现出了她真正的女性的自尊与自由,这是因为她是一个深具自我意识的女子。她说:“因为我经常孤独一人,所以我作自画像,因为我自己最了解我本人,所以我作自画像。”这成为她典型的自我意象——痛苦的哭喊和被关注的渴望。 

(二)爱情的力量 

爱情对于卡洛是一件十分神奇的东西:她曾说过:“我生命中遭遇过两次巨大的灾难,一次是撞车,另一次是我的丈夫。”这足见爱情在她生命中的分量。她于1929年跟墨西哥壁画家里维拉结合,1939年离婚,1940年复婚。在里维拉的引导下,卡洛开始穿着民族服饰接触民族文化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在遭受背叛后,卡洛为了排解心中无限痛苦与折磨,完成了一系列的作品:《迪也各与我,1949年》《一些小刺痛,1935年》《心脏或记忆,1937年》《迭戈在我的思想,1943年》等。爱情的背叛却激发艺术家的潜能。 

(三)病痛的折磨 

卡洛一生经历了大小32场手术,有时整年躺在床上一动不能动。卡洛画了一大批被病痛折磨的自己,比如:《破碎的丰碑,1944年》,全身裹满了绷带,布满了铁钉,流血的伤口,还有支撑脊柱的钢架。只有脸和乳房是完整的,眼角挂着晶莹的泪珠。表情充满伤感,绝无丝毫的自我怜悯。其他作品还有:《没有希望,1945年》《水之赐予,1938年》《思考着死亡,1943年》《我是一只受伤的小鹿,1946年》等。卡洛生命中的不幸事件孕育了作为艺术家的她,并将这些痛苦以难以置信的图画和幻想传达了出来。 

(四)无法生育 

三次流产,终身无法生育成为折磨卡洛的另一个根源和另一个创作的源泉。她的很多作品中描绘了胎儿、生育、大地母亲和哺乳的形象,表达了她最强烈的渴望,如《亨利福特医院,1932年》《摩西,1945年》《Dr. Eloesser专用自画像 1940》《我的诞生,1932年》等,她在绘画中思考孕育生命,想象自己能拥有一个长得像里维拉的小孩,思考自己的诞生、母亲的乳汁等。 

(五)民族的热爱 

正如卡洛的学生说:“她所教导我们的是对民众的爱以及对民族艺术的品味。”风格多样化的南美洲地区,民间艺术大多和精神信仰、祖先崇拜有关联。这些装饰是高度因袭传统,具有丰富象征性。南美的玛雅文化、印加文化、阿兹特克文化都着迷于敬奉太阳神、火神、雨神等。这些人物、动物、神装饰、图腾等给人以强烈感人的风格化的印象。卡洛醉心于民间文化,从其中汲取养分,形成了丰富的画面和符号化的语言。 

三、结语 

爱眼征文篇8

[关键词]“张看”男性 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083-01

当爱情这个神圣了数十个世纪的主题,到了张爱玲的笔下,似乎还原为生活的本来面目,甚至满目疮痍,爱得那么现实,那么世俗,冷漠苍凉里还夹杂着生的悲哀。她笔下的男人多是封建遗老遗少,但也不乏重情重义的好男人,可是仔细一看,也个个都是无法对爱情矢志不移、让爱情随着世俗以及眼前人的消失而无疾而终的杀手。这些好男人的爱似乎是普适的,他们对消失后的眼前人的怀恋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始乱终弃,前矛后盾,那么健忘,让人觉得是张爱玲自己的呓语。

1944年3月10日,《花雕》在《杂志》月刊第12卷6期发表。说其中的章云藩是一个张爱玲眼中的好男人,是有根据的。我们试着从两方面来看章云藩这个男人。当川嫦心里对他们这段感情有压力和负担时,他及时送上一句“我总是等着你的”,这是爱的集中表现。疑点:云藩带着新女友来探视川嫦,其目的何在?这样做是为病入膏肓的川嫦着想吗?还是为自己和川嫦做个了断进行铺垫呢?为什么在章云藩带着新女友来探视川嫦,却不描写云藩的表情?好像作者或者川嫦并不在意云藩的表情似的。从“我总是等着你的”到交了新女友却丝毫没有表情变化的描写,是不是有点怪异?到底是热恋中的女人不愿直视男人,还是作者对好男人的定位本身就存有偏颇?

1950年3月25日到次年2月11日,《半生缘》在《亦报》发表,1951年11月,《十八春》由上海亦报社出版单行本。这是张爱玲作品中少有的长篇,其中的沈世钧是个正面的角色,是个十足的好男人,爱着曼桢,让读者觉得他是个诚实可靠、自尊自立的男人。多情却不同情女性,不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深刻地同情着女人,不论尊卑贵贱。但看世钧与翠芝的婚后生活,虽然保留着曼桢的信,作者竭力想在这个男人心里为曼桢留下一块净土。可是,世钧对翠芝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是翠芝发现世钧还藏着的曼桢写给他的情书,嘲讽的念着,世钧很生气地抢回来,过后,还是安慰翠芝,不要瞎想,根本没有第三者。世钧和曼桢多年后的邂逅与叙旧,世钧也如实地向翠芝交代了。试问,一个男人忍一个一点不喜欢的女人能忍到这种地步,仅是责任二字未免有牵强附会之嫌。男人的博爱在世钧身上又一次凸显,这是张爱玲的视角,在她眼里,只有这种具有普适性的男人才有魅力。

张爱玲一生中比较重要的两个男人,一是胡兰成,一是赖雅。胡兰成与张爱玲的这段恨海情天的恋情,各种观点都有,登门造访不遇,张爱玲得到消息后回访,之后在来往中走近,很自然,像很多世俗中的男女一样,二十出头从未恋爱的张爱玲与三十几岁希望找到理想中的女人的胡兰成,很快坠入爱河,但从胡的《今生今世》与张的《小团圆》看,两人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热烈,换句话来说,只是适时的发生了一场恋爱,在胡的秦淮歌女的前妻醋意大发的情形下,横看竖看,在这两段恋情中,张爱玲除了得到情感的慰藉,从世俗的角度,她都没有找到真正爱她的男人,有责任感的男人,无数张迷为她唏嘘不已。胡兰成的朝三暮四,在他自己的《今生今世》里铁证如山。

她所塑造出的男人,充满了魅力,多情,多变,自私,缺少责任感,都不能用顶天立地来形容。自私,其实是对对象爱得不够,明知这样的男人靠不住,却偏偏喜欢,不能自拔。“张看”笼罩下的男人能否代表所有女人的情感世界?不敢妄下结论,但是“张看”视域下的男人有其多元性、复杂性,也有其突出的特征。

注释: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第1版,第250页.

②王一心.小团圆对照记.文汇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孙瑞珍.张爱玲生平和创作活动简记.新闻学史料,

1988年,第2期.

[2]肖进.《郁金香》和《小艾》的写作成因及佚失原因初探.南方文坛,2011年3月.

[3]王一心.小团圆对照记.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11.

[4]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著,宋以朗编.张爱玲私语录.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

6.

[5]林幸谦.荒野中的女体: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I.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6]林幸谦.女性主体的祭奠Ⅱ: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7](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图文本).长沙:岳麓书社,

2009,第2版.

上一篇:新闻稿件范文 下一篇:篮球比赛新闻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