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施工工艺范文

时间:2023-03-15 16:09:04

基坑施工工艺

基坑施工工艺范文第1篇

我公司承建的上海兆丰嘉园高层住宅紧邻中山公园西侧与公园仅一墙之隔,南侧是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及人防商场,西临汇川路,工程建筑面积近10.2万平方米、建筑为地上34层、地下1层,基坑开挖面积1.2万平方米,坑内平均挖深8.1米、工程造价1.6亿元。该基坑的围护设计由同济大学担当,设计要求基坑围护采用SMW工法进行施工。

常规基坑施工,当挖深在5-10米时,采用的是双排搅拌桩做防渗帷幕,再加一排钻孔灌注桩挡土,开挖时根据挖深再架设内支撑。这种围护方式受力合理,能有效增加渗径长度,挡土及止水效果明显。但因有两排搅拌桩和一排钻孔灌注桩,所以成本较高,且施工周期较长,施工现场泥浆量较大,必须有相对较大的场地来进行安排布置。而SMW工法因其同样施工搅拌桩,因此抗渗效果能满足要求,且对现场场地要求低,在搅拌桩内插入型钢后,使墙体同样具有一定的刚性。与常规方法相比,成本可大幅度降低,适应性更广。施工时型钢在搅拌桩初凝前插入加固区域,几乎与搅拌桩同步行进,工期可大大缩短,几乎不产生泥浆,而且主体建筑出±0.00回填结束后,即可将型钢拔出回收,极大地节约了成本。但该工法在上万平方米深基坑支护施工时,也存在一定风险。一旦局部插桩偏位大,势必引起渗漏并影响墙体的刚性,最终导致围护失败。SMW工法进行基坑的围护施工在我公司还是首次。我们成立攻关小组进行攻关活动,尤其是针对工法中存在的风险和缺陷及可能导致的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把完善工法施工工艺,克服SMW工法施工中的难题作为攻关的课题。

我们将工艺实施过程中可能碰到或将要发生的工况一一模拟,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根据水泥初凝时间,掌握和控制好加固区域的初凝时间,在最佳时段插入型钢。经过分析确定搅拌桩完成后6小时内必须完成插桩。

2、确保设计要求的13至18米长的工字钢起吊后准确地插入桩位,以及在下沉过程中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控制,这是该施工工艺的关键所在。

3、在混凝土强度增长前,插入型钢很容易,但至标高后,必须控制其继续下沉直到混凝土完全固结。必须控制好型钢标高,直到加固区域混凝土终凝。

4、建筑出±0.00,基坑回填后,如何克服其摩阻力将型钢拔出。考虑到钢筋和凝固后混凝土的咬合力,拔出非常困难,但只要减小和克服桩身摩阻力,一旦松动就很容易拔出。

5、关于型钢拔出后的孔隙,为减少周围土体的变形,考虑同步采用水泥浆灌入留下的孔洞。

从分析的结果,我们认定要达到目标就必须确保插桩时桩身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以及桩顶的最终标高。桩身一旦倾斜或偏离桩位或达不到桩尖标高而不能有效封闭渗透压较大的土层,哪怕是局部小范围的,势必引起渗漏和影响墙体刚度,其连锁反应必将使基坑围护失败。只有上述条件都得到满足,才能确保围护墙体有足够的刚性和良好的抗渗性,才能满足基础施工的安全要求。此外,作为降低成本的一个大块,要将型钢拔出回收,这也是一个施工难点。

根据以往施工实践经验,我们对各项指标的可行性做了进一步分析,最终确定以两方面为主导工序来确保工艺的顺利实施:设计制作定位导向装置来控制插桩过程中的平面位置;设计制作反力架顶升装置来克服型钢拔除的摩阻力。

此外,施工过程中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确保插桩的质量。

(1)在与厂方签订供货合同时明确对材料的要求,进场前逐一验货,不合要求的一律调换,以确保型钢质量;

(2)考虑到型钢拔除时,顶部吊孔处应力较为集中,故对进场后的工字钢顶部一律加焊两块加强腹板,将其表面铁锈、灰尘及其他垃圾清除,并保证工字钢表面完全干燥,之后满涂减摩料。将减摩涂料加热至完全融化,充分搅拌使其厚薄均匀后,再涂刷在工字钢表面,其厚度控制在1.0毫米以上。型钢起吊前重新检查减摩涂料是否完整,一旦发现涂层开裂、剥落应将其局部铲除并重新涂刷;

(3)搅拌桩结束后,根据测量放线的桩位,将导向架就位,校正平面位置和水平后,将架体的四脚固定。型钢在插入过程中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由两台经纬仪采用前方直角交汇法控制,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再插入搅拌桩内,并在沉放过程中及时纠偏。由于架体选材合适,搬运移动定位都较方便,给施工带来很大便利;

(4)工字钢插到标高后,用Φ18弯成钩状,一端钩在型钢的吊点孔中,另一端电焊或挂在横在沟槽的龙门架上,一周后拆除;

(5)通常3个方向的3根缆风绳即可定位,由于场地的限制,达不到受力角度的要求,便用增加缆风绳数量、减小角度来控制调整型钢的方向,使工字钢顺利进入导向架内;

(6)基坑围护施工结束后进行降水、挖土、支撑架设及基础施工,基础结构出±0.00并回填完以后,即进行工字钢的拔除。按实施措施,我们使用100吨液压千斤顶,一般一根桩顶升3次左右,型钢就已松动,此时用50吨履带吊就顺利将型钢拔除;

(7)型钢拔出之后,同步用水泥浆灌入留下的孔洞中,以减少周围土体的变形;

(8)基坑围护成形后,在墙顶和墙体设置监测点,在基坑施工期间进行观测。

基坑施工工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坑支护;技术;要点

1基坑支护施工工艺概述

建筑工程中的基坑支护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和巩固建筑物的基坑结构,以此则会增强基坑结构的抗损坏性。基坑支护工艺技术是指对基坑结构中容易发生变形或破坏的部位实施阻挡技术和支护技术,防止其出现渗漏、坍塌或者移位现象。基坑支护工艺所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主要有防水技术、施工技术、降水技术、土方开挖以及机械使用等方面。在建筑过程中,由于不同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质和地基有所不同,其基坑在开挖方式、结构组成、支护形式以及放坡长短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建筑物的基坑结构,容易引起各种问题的出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灵活应用基坑支护技术,处理好其技术要点显得非常重要。

2当前基坑支护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基坑土取样不合理

有些建筑单位为了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成本,在对要进行深基坑施工的区域进行取样时,往往只对小范围进行取样。这就容易导致基坑土的取样不达标,使得所取样的基坑土不具完全性和随机性,其代表性也不够强[1]。同时,由于地质结构的变化是由自然因素所决定的,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而难以估测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变化和问题,从而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使其不能很好地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

2.2基坑支护的设计和施工存在问题

由于建筑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工作态度等因素,有些设计人员没有严格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往往会在基坑支护的设计过程中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此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意识到施工工序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出现不按照标准进行施工的现象[2]。例如,有些施工单位在混凝土结构未得到足够的养护时,就急于开展下一步工序,这不仅不能确保工程按计划进行施工,还会为建筑物日后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增加工程造价成本等。

2.3设计中数据的选择与实际施工存在差异

在设计过程中土体的力学参数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工质量,而设计人员未在勘察时多测量相关数据,使得最终所取的数据合理性不强。极限平衡理论是设计基坑支护结构的主要依据,但在实际施工中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却非常复杂,其是处于动态平衡而非静态平衡,加上土质松弛等因素,使得设计中最终的数据选择与实际施工存在差异。

3基坑支护施工工艺的技术要点

3.1支护方式的选择

深基坑支护结构主要有悬臂式支护、混合式支护以及重力式挡土墙支护这三种结构。其中,悬臂式支护的工序较为复杂,通过将其嵌入底部的土层或岩石,并利用其产生的支撑力实现基坑结构的稳定和平衡;混合式支护为锚杆支护结构,该结构利用混凝土面层和锚杆的共同作用维持基坑的平衡,确保其安全性;而重力式挡土墙则主要依赖其本身重力来维持平衡。因此,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基坑支护工艺,在确保建筑物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施工成本。

3.2土方开挖技术要点

进行深基坑的土方开挖时,应严格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状况进行勘察,结合具体的测量结果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确保土方开挖顺利开展。开挖过程中地下水的控制要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支护结构及其周边环境来确定,避免因基坑积水而使开挖工序不能正常进行。同时,土方的开挖要根据施工图纸进行,不能在坡顶乱堆材料设备或土方[3],也不能超挖土方。在进行地下施工和土方开挖过程中,要实时监测坡顶的位移,认真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发现边坡稳定性失衡时,要及时采取坡顶卸荷、削坡或者坡脚压载等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3.3排桩支护技术要点

排桩支护指的是在确保人身安全和基坑稳定的前提下,在基坑内进行打排桩的边坡支护技术。通常可将其分为悬臂式支护、锚杆式支护、内撑式支护以及拉锚式支护四种结构,其中,锚杆式支护与土层结合后可以承受的压力非常大,适用于无法进行大面积支撑的深基坑、土质松软以及地下水较多的地质条件。

3.4放坡开挖技术要点

放坡开挖适用于地面空旷、周围建筑物距离远或者无建筑物的基坑施工,是一种既简单又经济的开挖工艺,其施工方法有深坑局部深度和基坑完全深度。由于放坡太缓会使工作量增加,影响周围建筑物,太陡极易引起塌方以及土体滑坡等现象,因此,应严格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施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基坑支护施工还存在诸如基坑土取样不合理、设计中数据的选择与实际施工存在差异等不足之处。为有效处理好这些问题,应充分掌握基坑支护工艺的技术要点,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措施,以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邓丽萍. 浅析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J]. 科技创业家,2012,24:41.

[2]兰焕明,李文秀. 浅析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J]. 门窗,2013,01:82+91.

基坑施工工艺范文第3篇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55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一般来讲,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施工控制受地域的影响非常大。在施工过程中,深基坑的开挖往往伴随着地下水,四周土压力及不均匀沉降等问题,这些不仅成为各个部门应时刻注意的重大问题,而且也给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以石济客专济南西黄河南特大桥连续梁的主墩承台基坑开挖为例,浅谈一下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及其推广。

二、工程概况

石济客专济南西黄河南特大桥53#-56#墩为40+56+40m连续梁结构,为跨越G35高速公路修建,其中54#、55#墩位于G35高速公路两侧,中心距离高速公路路基坡脚尺寸分别为4.41m、7.96m。55#墩底层承台边缘线距高速公路坡脚所在竖直线距离为0.66m,承台开挖深度为6.5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二级承台,上层承台尺寸为11.2m×10.6m×3.0m,底层承台尺寸为14.6m×14.6m×3.5m。54#墩地面标高为25.08,承台底标高18.086,地面到承台底高差按7米计算,该处地质条件以粉质黏土、粉土和黏土为主。基坑开挖深度达7.5米(考虑混凝土封底0.5m)。

三、施工工艺

3.1、支护形式及示意图

根据现场实测,承台施工完成后上层覆土为50cm。承台结构为二层,底层高度3.5米,上层高度3米,基坑开挖深度达7.5m。为确保基坑内施工安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三侧钢板桩与单侧钻孔防护桩组合的形式进行基坑防护,防护桩内设两层斜支撑。(钢板桩采用国产拉森Ⅳ型,单根长度12m,其技术参数为:宽度=400mm,高度=170mm,腹板厚度15.5mm;单根材料理论重量76.1kg,截面弯矩W=2270cm3)如下图所示(单位:mm):

1.1基坑防护平面示意图

1.2基坑防护立面示意图

3.2、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插打钢板桩开挖基坑逐层进行钢板桩内支撑排水浇筑封底混凝土承台施工基坑回填逐步拆除内支撑基坑回填钢板桩拔出。

3.2.1、施工准备:钢板桩进场前需要检查整理,发现缺陷随时调整,整理后在运输和堆放时尽量不使其弯曲变形,避免碰撞,尤其不能将连接锁口碰坏;钢板桩的设置位置应便于基础施工,应在原地面下结构边缘之外,并留有支、拆模板的操作空间;钢板桩平面不直的,应尽量使其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的转角,以便顺利将钢板桩插打入地下,并利于围檩支撑的设置。

3.2.2、测量定位:插打前测量队精确放样并复核无误,定出钢板桩边线。

3.2.3、钢板桩、围檩及支撑布置:该基坑开挖深度为7.5m,开挖尺寸为16.8×16.8m,共布置两道支撑。钢板桩打插完毕后,开始开挖基坑,开挖1.7m深(第一道内支撑下0.5m)至23.386m后开始安装第一道内支撑,支撑下底边标高为23.886m。安装第一道好内支撑后,继续进行基坑开挖,开挖至第二道支撑标高处超挖0.5米,进行第二道内支撑的安装施工,第二道支撑标高为21.386m。

3.2.4、开挖基坑:由于54#、55#号墩处承台开挖基坑的深度较深(7.5m),尺寸较大(16.8×16.8),土压力较大,基坑开挖宜采用长臂挖机,施工时机械离基坑越远越好,减小基坑边缘处的动载。开挖应有计划、有步骤,自上而下,分层分段开挖。挖出的弃土及时外运至弃土场。

土方开挖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施工场地平整分层开挖土方人、机配合清底。

土方开挖方法:

(1)土方开挖前应按设计图纸,测量放出基坑土方开挖的上口、下口边线,基坑边界应平直;并报现场监理人员复核。

(2)土方开挖应分层分段开挖,挖至内支撑下50cm后停止开挖安装内支撑。

(3)土方开挖至坑底以上300mm时,坑底土应采用人工开挖,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坑底标高,并及时封底,确保支护安全。

3.2.5、围檩及内支撑安装

钢围檩内支撑构件统一加工完毕后,运送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围檩、内支撑系统由纵梁、横梁、斜支撑、牛腿、反牛腿、加强板、三角块组成。纵、横梁及内支撑均利用2H500x200a工字钢,正反牛腿均采用Ⅰ20型钢。开挖至围檩底部以下50cm后,开始安装围檩及内支撑。首先将牛腿焊接在钢板桩桩身上,接着吊装纵、横梁安放在牛腿上,并与三角板和桩身焊接牢靠。纵、横梁安装后吊放斜支撑及对口撑。用作构件的型钢与型钢连接时,均采用16mm厚钢板加强。各连接点均焊接牢靠。

3.2.6、基坑混凝土垫层施工

采用直接浇筑混凝土垫层,可能造成钢板桩无法拔出,所以浇筑垫层时在钢板桩围堰内侧支模,或在底部钢板桩四周用土工布将钢板桩与封底混凝土隔离,以便钢板桩在承台施工完后顺利拔出。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尽量要把水抽干,封底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直接采用汽车泵输送混凝土到指定位置,按一般砼施工进行。封底时由一边向另一边推进,但保证连续、不间断、不留接缝、一次性完成。混凝土垫层厚度定为50cm。

3.2.7、承台施工及基坑回填

基坑底找平迅速灌注封底混凝土后,进行第一层承台施工。待第一层承台施工完成并拆模后,向第一层承台和围堰钢板桩之间回填基坑土直至第一层承台顶,回填土必须夯实,再拆除围堰内第二道内支撑,然后才可以进行第二层承台的绑扎钢筋、支模、浇注混凝土等施工,待第二层承台全部施工完毕拆除模板后,向围堰内回填基坑土至第二层承台顶,回填土必须夯实,再拆除围堰内第一道内支撑,然后再以此进行墩身的绑扎钢筋、支模、浇注混凝土等施工;待围堰内全部施工结束后,向围堰内回填基坑土,至围堰内原地面标高,开始以此逐根拔除钢板桩。

3.2.8、钢板桩拔出

墩身施工完毕后即进行钢板桩的拔除。采用振动锤等来进行钢板桩的拔除,即利用振动锤产生的强迫振动扰动土质,破坏钢板桩周围土的粘聚力以克服拔桩阻力,依靠附加起吊的作用将桩拔除。

钢板桩拔除后留下的桩孔,必须即时做回填处理,回填一般用挤密法或填入法,所用材料为中砂。

四、施工工艺推广

该施工工艺经实践后,未出现任何安全质量问题,并且在雨季来临之前能够将承台施工完毕。对于铁路基础深大基坑的开挖支护形式可以选择钢板桩围堰法,既省时也省力,并且能在今后的施工中可以得到推广。

结束语

可以说,作为一项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深基坑支护工程在现代建设工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实践表明,如果支护结构设计合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符合相关规程及标准,就可以将这种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从而实现基坑工程施工建设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基坑施工工艺范文第4篇

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方面还存在着较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水平也不算高,所以这就需要相关的施工和设计人员在工作中进行综合考量,以提高高层建筑筑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的水平,为建筑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1.1加强对工程设计研究性试验的重视

大量的实验研究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方案成型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为设计施工方案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支持,以供相关的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参考。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工程设计研究性试验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在此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并且相关方面的监督管理措施也未被完善地建立起来。如在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设计之前,相关的施工设计人员需要到现场对诸如地下水位、土壤密度、地质构造等数据进行充分的收集,然后在此实地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对施工方案的设计和相关的工程设计研究性试验进行指导,才能获得可靠准确的数据。但是现阶段的相关施工设计人员并没有对数据进行足够的收集,数据的匮乏使得工程设计研究性试验的科学分析很难获得可靠的结果,所以就很在施工方案的设计和施工阶段为其作出良好的数据支撑。

1.2运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我国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是设计中有很多地方还需要国家进一步颁布相关的标准予以明确,如计算方法的不同一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与此同时在设计规格方面的模糊也是我国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长出问题的原因之一。依据上述论述,现阶段为了促进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的高校利用,相关设计人员在理念方面要重视对现念的把握,在促进计算方法和设计规格统一的方面做出努力,这种努力不仅还有利于检测的进行,而且对于工程的现实需要也能做到更加契合,从而保证设计的适用性和支护施工的质量。

1.3重视对设计中变形的控制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是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在相关的施工方案设计中一定要重视对施工现场的考查和数据的分析,以在设计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设计阶段就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形问题做到控制,如在考察时要重视对施工地面附近的超载现象,空间与平面效应之间的变化关系等作出重点分析,将其考虑到施工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去,以保证此后施工的安全性和施工效果。

2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要点工艺的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也开始不断地增加。并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未来出现的高层建筑会更多,而在这种趋势作用下,社会对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下面我们就对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重点技术做一番分析

2.1支护桩施工分析

承载外力是支护桩的主要作用,其在深基坑的支护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过程重要是由人工挖孔桩和钢筋混凝土护壁两部分组成,前者是主要为满足支护要求而由施工人员自己施工。如以灌注桩为例进行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吊桶的方法多是被相关施工人员用来完成挖掘人物的主要方法,任务结束之后,监控此后诸如钢筋笼环节的安装等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就成为了主要的任务,在这个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加强各个环节的重视,因为深基坑支护作用的水平很可能直接受到支护桩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影响,甚至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较严重的事故。

2.2土方开挖分析

在深基坑支护的过程中这是施工的重点部分,通俗地说就是将基坑中的土完全挖出的过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在土方开挖的过程中要将挖出的土全部清理出施工场地,避免对后续施工产生影响;第二,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地下电缆或者其他异物,这时候相关的施工人员要立即上报,带上级部门作出妥善全面的处理之后再开始施工。

2.3排桩加环撑分析

支护桩依据一定形式的排列是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这种排列能够形成基坑支护结构,而且在其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搭配环形支护以形成最终的支护结构。工字钢桩、挖孔桩和钻孔灌注桩是相关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的主要方式,但是不管施工人员最终选择了那个钢桩,排列规则在其中的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样高层建筑地下建设施工的科学合理才能得到一定的保证。最终的支护结构在排桩加环撑的技术处理之后就会成为一个圆形的结构,这种技术手段能够为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做出重要的贡献。

2.4基坑支护监测分析

相关人员对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实时监测能够为施工单位提供相关施工的实时状况,对于重点的部分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支护桩的强度性能、变形状况和其位移状况等,检测的频率一般而言为2~3天一次,如果发现施工中出现了问题,就要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地解决,同时在这段时间内还要提高检测的频率,以保证施工单位对相关状况的及时掌握。

2.5环撑的拆除以及换撑分析

静爆方法是环撑拆除诸多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其施工的顺序是在高层的墙体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环撑施工,然后在环撑完成换撑施工,但是在换撑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在换撑满足相关工程设计的要求后可以对其进行拆除,这时候的提前拆除是不允许的,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加强拆除的监测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鉴于其在相关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相关施工和设计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其的重视,以保证高层建筑的建设质量。

基坑施工工艺范文第5篇

工程施工必须在设计图的基础上,本着确保安全、保证施工质量、控制造价、确保工期、信守合同的原则,进行“高效、优质、安全”的施工。在铁路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工艺流程为:前期准备-对基坑进行测量放线-卸载基坑周围堆载-设置安全标识-分层开挖-基坑内设计排水沟和集水井-基坑清理。主要对铁路深基坑开挖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质量问题、环境问题、应急处理问题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程施工;设计;前期准备;工艺流程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7902

为有效完成铁路深基坑开挖工程项目,必须跟施工合同,在设计图的基础上,进行认真调查和勘察,本着确保安全、保证施工质量、控制造价、确保工期、信守合同的原则,进行“高效、优质、安全”的施工。下面主要探讨铁路深基坑开挖的施工工艺流程和管理方法。

1 铁路深基坑开挖的施工工艺流程

1.1 前期准备

按照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岩层等情况,通过砂袋围堰、钢管桩支护等措施进行深基坑开挖。在开挖之前,首先必须处理好排水的工作,在基坑的顶部周围设计好排水沟和集水井以防水渗入,同时准备好排水设备以预防对积水的排除;其次,加强对基坑处的调查,以确保整个施工中通路、通电、通水、通信号通信,并使整个施工场地要平整。再次,在开挖之前还必须认真编制作业指导手册,对施工过程设计操作规程,以及对整个施工团队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1.2 对基坑进行测量放线

铁路深基坑开挖必须进行抄平防线,开挖过程中要进行机械分层开挖,而开挖之前,必须对开挖宽度进行确定,从而必须进行防线处理,再根据防线宽度进行分层开挖。

1.3 卸载基坑周围堆载

在开挖之前必须将深基坑周边所堆载的物品进行卸除,避免在开挖过程中出现物品动载而引起掉落等情况的发生。基坑周围所存的堆载不应该大于20kPa。

1.4 设置安全标识

在基坑开挖之前,必须在坑定的周围设置好危险标示、防护网或者防护栏杆等防护设施。从而防止有人不小心掉入。

1.5 分层开挖

在分层开挖中,还应该对开挖的位置和尺寸进行随时检查,严密关注土质的变化,对开挖坡度和基坑尺寸进行随时修正。在挖到跟设计图中所规定的坑底标高相近时,应该在基底预留大约20厘米的厚层,让人工进行开挖,从而防止在机械开挖中对基底进行了扰动。同时,在基坑分层开挖过程中,不能将基底原状进行扰动,一旦发生了扰动,应该对扰动部分进行回填,回填且应该选用素混凝土、灰土或者级配砂石等材料。最后,在发现基底情况跟合同或者设计不相符时,应该向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进行及时汇报。

1.6 基坑内设计排水沟和集水井

在基坑开挖中,若地下水位上升,基坑中渗入大量地下水时,应在基坑内的周围设计好集水井和排水沟,并通过水泵将其进行抽出。其中排水沟深度必须挖到离开挖面50cm左右,而且要设计一定的坡度,方便其排水和开挖。

1.7 基坑清理

在铁路深基坑开挖之后,必须通过人工将坑底的松土进行清除,将那些凸凹部分进行铲除,并对边坡进行修正。在整个清除过程中,尽量做到以铲为主,千万防止补填的方式。清除过程中应该将开挖时留下的弃土进行及时向外运出,尽量保证基坑周围堆放的物品跟基坑距离保持在25米以上,从而保证基坑周围的清洁和边坡的稳定性。最后,在基坑开挖之后,必须通过素混凝土垫层将其封闭,其中混凝土垫层应为0.1cm,且每个边都必须超出承台边0.1cm。

2 铁路深基坑开挖的注意事项

2.1 安全管理事项

在铁路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安全事项:第一,在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每人佩戴安全帽;第二,在机械开挖中,驾驶员应该跟指挥进行密切的配合,并且确保上下通道的畅通,防止在机械运输或者操作过程中出现与钢管支撑碰撞现象;第三,地面和基坑之间必须设计有可靠的安全的上下爬梯,方便施工人员的疏散;第四,基坑周边应该设置有钢管栏杆,且在钢管栏杆上漆上白红色,以作为标识;第五,对施工过程中应该进行定时不定时的监测,以防异常情况发生,若发生,必须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第六,弃土不能在基坑周边25m的范围内堆积,此范围内也不能放置行车、水泥罐、机械、建筑材料等大型物品;第七,基坑周边尽量防止常流水经过,以防基坑渗水而对边坡进行冲刷,最终使边坡的稳定性大大降低。

2.2 质量控制事项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必须确保基坑基底土质跟合同要求、设计规定相符合,严禁对其进行扰动。第二,必须将开挖过程中各指标保持在偏差允许内。比如:对于槽底高程,必须通过水准仪进行检查,使其偏差不能大于10mm;对于宽度,通过尺量,必须保证其精确无误,没有任何偏差;对于边坡,通过尺量必须保证其偏差不超过合同规定或设计要求。第三,对施工人员采取一人一机、一人一任务的责任制,确保各项任务安全可靠地完成,确保施工质量。第四,在整个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应该设计检测组,对基坑土体和水准仪、全站仪等位移和沉降等情况进行观测。通过监测,对地表情况、支护结构情况、围护情况进行全程监测,并及时进行反馈,设计组和工程师们再根据所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安全、科学、合理指导深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检测组应该每两小时对基坑及其周围情况进行一次观测,将观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在基坑开挖结束之后,检测组应该每天进行两次监测,如早上八点和下午五点等。在监测过程中,若发现围护结构发生变形超过每天3mm,累计变形超过4cm时,施工单位必须跟第三方监测进行联系,及时将所监测的数据进行交换,发生异常,及时制定修补或者解决措施。

2.3 环境管理事项

为了防止对环境的破坏或污染,在铁路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环境管理事项:第一,运土车辆必须进行封闭管理,在社会道路上进行路过后,必须对其进行冲洗;对路过道路应常洒水,以防扬尘扰民;施工现场所堆砌的土方须进行遮盖。第二,应该及时检查、保养、维修施工机械,使其长期处于一个清洁、良好的状态,在施工过程中,尽量规避遗洒废弃物和制造噪音。第三,加强深基坑开挖后清除工作,确保基坑内环境的整洁和无污染。

2.4 紧急情况处理事项

在检测组监测过程中发现一些异常现象,应该采取应急措施,具体如下:第一,对于深层土体发生较大位移且发生的速度比较快的问题,应该采取坑内进行填土、坑外进行挖土卸载等处理方法,并在没有放坡条件的地方设置钢管斜撑,而且还须土钉进行加固处理。第二,对于基坑内渗水的问题,应该采取高压注浆止渗或者坑外进行截流的处理办法。第三,对于桩间漏土的问题,应该采取坑内进行挡墙挡土砖砌处理和坑外进行松木桩打设处理。第四,对于坡面发生沉陷或者滑移问题,应该采取对坡面和坡脚进行钢板桩或松木桩加固的办法进行处理。第五,对于开挖过程中便线线路出现几何形状异常的问题,应该立即停止开挖,根据所监控的数据,认真分析异常发生的原因,地线路进行及时养护和维修。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铁路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工艺流程为:前期准备-对基坑进行测量放线-卸载基坑周围堆载-设置安全标识-分层开挖-基坑内设计排水沟和集水井-基坑清理。在整个施工过程还必须注意其安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紧急情况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杜永昌,王晓州,辛维克等.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工艺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基坑施工工艺范文第6篇

【关键词】:桩锚支护;深基坑;施工工艺;混凝土灌注桩

【 abstract 】 : deep foundation excavation pile anchor bracing i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used widel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upporting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afety and quality of engineer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pile anchor bracing, and analyses the methods of the concrete support scheme design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and summarizes the anchor bracing concrete piles and pile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dure, the specific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wit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 keywords 】 : pile anchor bracing;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crete piles

中图分类号:U2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高层建筑、地铁、城市地下工程等的兴建,深基坑工程大量涌现。由于深基坑的支护是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保证,研究可靠经济的支护技术具有深远的意义。基坑支护形式设计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常用的支护结构有开挖简易支护结构、悬臂式支护结构、重力式支护结构、内撑式支护结构、拉锚式支护结构、土钉墙支护结构等,工程中根据其土体性质、地质条件及基坑深度和宽度来确定支护形式。深基坑支撑难度大、施工工期长、不稳定因素众多,桩锚式支护结构属于拉锚式结构,适用于砂土、粘性土等多种土质的深基坑支护,在城市地下工程中应用较多。

2 深基坑桩锚支护方法

2.1桩锚支护原理

桩锚支护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排桩维护体系、锚杆锚固体系和挡水体系。

排桩维护体系主要用来保护基坑边坡,阻挡土体下落。通过人工挖孔或者机械钻孔的方法灌注混凝土桩,或者采用预制桩,使其沿深基坑的边沿均匀排列。支护桩排列间隔、直径、强度等参数直接影响支护性能。

锚杆锚固体系用来约束排桩结构的水平位移,通过将锚杆倾斜打入稳定地层,锚杆外端与腰梁锚固实现约束。

通常支护桩按单层布置,因此两个桩之间存在间隙,不能有效的防止降水流入基坑,所以要设置挡水体系。桩锚支护的挡水体系与悬臂式围护结构相同,利用桩墙或者深井来挡水和防渗。

由于深基坑周围土压力以及周围建筑载荷的作用,排桩受到向基坑内侧的压力并有侧向倾倒的趋势,因此产生垂直基坑内壁向外的抵抗力,即被动土压力。同时由于锚杆与腰梁锚固,也会阻止桩移。换句话说,主动土压力由被动土压力和锚杆锚固力来平衡。当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时,支护结构可靠;相反,前者若大于后者,桩体会产生侧向位移,位移过大时支护结构遭到破坏并失去支护能力。

2.2 深基坑桩锚支护特点

深基坑桩锚支护采用排桩与锚杆配合支护的形式,能够节省钢材和混凝土,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可以支护深度大于20m的基坑,支护深度大;对锚杆施加预应力后对基坑变形可以进行主动控制;支撑桩占用面积小,不会影响正常的施工;施工方便快捷,噪声污染小;适用于各种土质的工程,实用性强。在深基坑的支护结构中,桩锚支护的优势更加明显。

3 深基坑桩锚支护方案设计

在深基坑桩锚支护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合理选择桩的深度和刚度、支撑间隔、锚杆形式等,以便使方案在经济性、安全性和施工工艺上达到最佳匹配。

3.1弹性抗力法计算桩锚支护结构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计算方法主要有经典方法、弹性抗力法和有限元法三种方法。本文采用弹性抗力法进行桩锚支护结构的计算,将桩体视为弹性地基上的梁,这种方法简便可靠,能够满足工程需求。

(1) 支护桩在土体水平载荷作用下的侧压力:

(3)

式中: -水平方向位移,m;

-土的水平方向基床系数,KN/m3。

(2) 支护桩挠曲度方程:

(4)

式中: -支护桩抗弯刚度;

-比例系数;

-计算点至桩顶距离;

-基坑深度;

-两个桩体间距;

-抗力计算宽度,

3.2 监测方案

施工监测是深基坑支护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监测施工情况可以确保基坑稳定、安全,便于信息化管理,防止支护结构破坏事故的发生。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基坑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 监测位置 监测方法

支护桩及土移 桩身 测斜仪

桩顶水平位移 支护桩顶部 全站仪

桩身应力 桩身 振弦频率仪

地面沉降 基坑周围地表及建筑物 水准仪

腰梁弯矩 腰梁 振弦频率仪

锚索应力 锚索 振弦频率仪

4 桩锚支护施工工艺

4.1 混凝土灌注桩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之前要做好场地平整,试制支护桩成孔。钻孔的同时不断向孔中注入泥浆,以便对钻头进行降温和,减少阻力。清孔之前必须保证钻孔深度已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工艺流程为挖设排水沟到设置基点,接着是安装桩架,弹射孔口护筒,打钻孔,清空钻口注水,接着设置定位钢筋环,最后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要进行质量控制。

4.2 锚杆支护施工工艺

锚杆支护结构施工前要对锚杆数量、质量(油污、锈蚀、刚度强度等)等进行检查,并取适量锚杆样品进行钻孔、穿筋、灌浆、锚定等施工试验,以保证锚杆达到质量要求以及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试验通过后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放线,确定锚杆施工的孔位等各项参数。钻孔时确保中心位置准确,同排孔保持钻进角度一致。为保证孔底沉渣彻底清除,要用水冲洗并反复提插钻杆。灌浆时先检查水泥的质量,是否发生离析现象,配合比是否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然后在额定的压力下迅速进行浇注。施工中的每个步骤要进行认真分析并做好相关记录。锚杆支护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土方开挖测量、防线定位钻机就位接钻杆矫正孔位调整角度打开水源钻孔提出内钻杆冲洗钻至设计深度反复提内钻杆插钢筋压力灌浆养护主筋防锈上横梁焊锚具锚头锁定。

5 结语

深基坑桩锚支护技术适用范围广,施工方便简洁,本文对其原理、设计方案分析以及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此方法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细化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李轶.桩-锚支护结构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8.

[2]刘正严.深基坑桩锚住户结构施工安全研究[J].科技资讯,2011,(6):108.

基坑施工工艺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技术;施工工艺;探索;深基坑支护;特点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深基坑支护的几种形式及特点

深基坑支护形式的选取,应该根据具体工程的地质特点以及周围的环境条件类决定,一般的支护结构有:悬臂式支护结构、混合支护结构以及重力式挡土墙结构。悬臂式支护结构是依靠基坑提供的土压力来保持平衡的一种结构;混合式支护结构是在悬臂式支护结构的基础之上增加了相应的锚杆支撑,适用于开挖深度较大、边坡变形也较大的基坑;重力式挡土墙是依靠自身重量来维持支护的结构。根据基坑的支护形式,可以分为:

1.支挡型支护方式

(1)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各种深度的基坑都可以适用,这种基坑支护方式比较经济。这种支护方式对地质的要求不高,而且对建筑的影响很小,这种支护结构还具有一定的抗弯刚度及防水性。随着建筑工艺的不断提高,地下连续墙的形式也逐渐衍化形成多样的形式,现在主要有折板及二型等。

(2)桩排支挡结构

①连续桩排:这种支挡结构适用于环境恶劣的建筑工程中,较多用于软土的基坑中,由于无法形成土拱边坡,因此这种方式的支护结构能形成类似挡土墙的连续墙,稳固牢靠。

②双排桩:这种支护方式适用于工程地质较软或者基坑深度较深,为了满足基坑的变形要求可以采用双排桩进行支护,这种支护方式的侧向刚度比较好,可以有效的放置基坑因为环境的关系而产生的变形。

③稀疏桩排:这种支护方式对工程地质的要求比较高,仅仅适用于地质较好的工程地带,只是对工程的支护作用起到辅助的作用。

2.加固型支护方式

(1)网状树根桩加固法

将基坑边坡土体与树根桩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桩体,使其具有整体稳定性,以抵抗土的侧向压力。保证边坡的稳定。

(2)水泥搅拌加固法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而且对环境零污染,经济实用。为了保持建筑物的稳定性,它利用一定强度的水泥搅拌桩搭接组成结构体系,加固了破变土体。

(3)高压旋喷桩加固法

这种加固方法一般用于地质不好的地区,它的水泥含量较高,它比水泥搅拌桩相比强度高出很多,对于基坑加固很有效。

二、深基坑支护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边坡施工达不到设计规范要求

在基坑开挖中,由于监督管理人员的不到位造成了很多基坑总是超挖或是欠挖的现象,不利于施工的正常进行。由于基坑是分段开挖的,监督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又会造成开挖的高度不一,有些操作人员的水平不到位,造成开挖后边坡的整齐度达不到要求。

2.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

由于基坑支护的技术含量较高,工序较复杂,因此基坑支护的工作一般由专业施工队来完成,这就要求它和土层开挖保持工程进度上的协调,对此监督人员必须进行实时监督,做到每日一报。如果因为土方开挖而延误了工期造成整个施工过程的混乱,很有可能为工程的质量带来安全隐患。

3.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够

由于喷射方法操作简单,很多基坑混凝土支护施工都采取了此种措施,正是由于这种方法过于简单所以对混凝土的养护不到位,造成了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够,强度也达不到要求,对整个工程都会产生影响。

4.成孔注浆不到位

钻杆成孔的孔深一般要求较深,一些施工人员不按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不重视施工标准,导致出渣不尽,成孔困难,孔洞坍塌无法注浆等问题。而注浆的压力不够又会造成锚杆的抗拔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

5.边坡顶面未按要求处理

很多单位只注重施工速度,而没有根据施工当地的地质特点来采取一些对工程的支护保护措施,造成了基坑土体的较大位移。因此在一些特殊的工程地质地带,应该及时的做好排水措施,防止开挖土层表面硬化。

6.井点的使用不规范

井点使用时,保证连续不断地抽水,如果出现浑浊的情况应该立即对设备进行检查处理。井点的使用保证其真空度,如果真空度不够有可能出现漏气的现象,如果井点的淤塞较多,应重新埋设,总之要及时对井点进行检查维修,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

三、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现在要在市区建筑一栋办公楼,工程施工场地狭窄,西侧、北侧、东侧已建构筑物,只有南侧有空地,但必须作施工道路和材料堆场。场区自然标高11.5m,建筑基坑开挖实际深度9m,地下水位在平面以下1.2-1.7米之间。

1.施工难点分析

由于施工地在市区,考虑到周围的建筑物安全,因此土方边坡最大不超过1:1,并且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必须首先考虑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防止建筑工地地块地下水位高,因此要加强降水措施来保证整体施工的质量,消除安全隐患。

2.施工要点

在施工中,防水是施工的重点要点,为了阻止在挖地基时四周地下水向基坑进行渗透,应该采用水泥搅拌桩来进行四周土体的加固,同时也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基坑应该分成两次进行挖掘,直到达到设计标高。

3.施工工艺流程

基坑的施工流程如下:首先放线定位水泥预拌桩下沉提升桩并喷浆搅拌再重复搅拌下沉再重复搅拌上升。

4.施工方法

首先在进行现场的勘察时,要保证场地的平整,在确认场地平整后方可开始测量定位,确定出所要建筑的建筑物以及施工要求。在搅拌机就位后,首先要对搅拌机进行调平,这样就可以开始施工了。在预搅拌阶段,先下沉至设计深度后,对搅拌机的运行做一个定位,确保各项参数准确后开始重复喷浆,做提升再下沉的往复运动,在基坑开挖时要根据图纸由浅到深的进行,通过人工修整或者多次开挖等达到统一的深度,在机器难以到达的部位最好用人工进行挖掘,避免意外的发生。在施工完毕后,要及时的对搅拌机进行养护,确保下次的正常使用。

5.注意事项

(1)在施工前进行施工场地的勘探时,首先要测量好周围的情况,保证施工场地的平整度,清除掉障碍物,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2)在施工前进行试桩时,首先要测量出各个桩的位置并安排合理的数量,以确保可以得到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

(3)施工前测量好地下水位的位置,防止对施工造成影响。

(4)严把质量关,对水泥搅拌桩的质量进行实时监督,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以便得到当日的施工记录和测量记录。

(5)在对水泥搅拌桩的质量进行评定时,要注意水泥的用量、桩长和搅拌头转数等,要跟参考数据做对比,防止质量不过关。

四、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是对整个工程安全的负责,从土方开挖开始就应该对基坑周围的环境和基坑本身做严格的监测,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监测内容包括:护坡桩的水平位移、护坡桩倾斜程度,锚杆变形以及沉降观测等。在进行这些数据的观测时,应该在基坑内外设置多点进行观测,随时掌握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数据变化,一旦数据出现偏差及时上报并找出原因,保证施工的安全顺利。

五、结束语

虽然我国的建筑技术施工工艺也逐渐走向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基坑工程一般的特点是场地狭窄、工程距离近、深度大等特点。但是我们要确保深基坑的施工安全,一方面我们要做到深基坑支护的合理设计,另一方面要在施工中进行严格的施工监督,提升工程的经济和社会两重效益。建筑工程深基坑技术的施工工艺只有在实际施工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技术,去适应各种地质情况,不断提高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建筑技术施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志成.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林鸣,徐伟.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技术[M].建工出版社,2006年

基坑施工工艺范文第8篇

(一)深井和轻型井点降水

一般采用深井来降水,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位,使放坡系数被控制在低于1:1的情况下,而采用轻型井点来降水,可以在降低边坡水位的同时,使土体内的含水量有效减少,最终达到提高基坑编辑抗滑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因此,在进行深井的设计时,一般深度为14米左右,直径为φ360,本文根据上述建筑工程的基本情况设置有十口深井,可以很好的获得降水效果;在进行轻型井点设计时,采用的是JQ-90型号的轻型井点,在土方挖到深度为四米左右时开始设置,其中支管的型号是φ50、总管的型号为φ100、滤管长为1米,整个轻型井点的深度为6米。

(二)水泥搅拌桩围护和止水

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通常采用水泥搅拌桩来进行四周土体的加固,可以有效防止四周的地下水给基坑造成影响,从而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在进行水泥搅拌桩的设计时,搅拌桩的直径设置的是φ700,相邻两个桩的距离是20厘米左右,桩的长度是10米左右。同时,沿着桩长的方向,每隔两米在桩的内侧在设置两根桩,可以有效提高桩的抗折损能力,并且,在桩施工完以后必须进行28天的养护,才能保证水泥搅拌桩的质量。

(三)边坡的有效防护

一般土方的边坡采用的是型号为C20的混凝土,浇筑的厚度为80厘米,才能有效避免雨水冲刷清下出现土体下滑情况,并且,基坑的四周还要设置砖砌的挡墙,才能有效防止地面水下流给基坑带来影响,是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基础保障。

二、建筑工程深基坑技术的施工工艺

(一)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根据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可知,在施工开始前,要对地面存在杂草、淤泥等进行及时的清除,保证场地的干净和平整,是提高深层水泥搅拌桩质量的基础措施。一般进行测量定位,是采用经纬仪来进行主轴线定位,以确定各桩的具置,并且,在开始定桩前,要先进行试桩,以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其数量不能低于两根。在施工过程中,加固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必须均匀搅拌两次以上,才能确保水泥搅拌过程的密实度。因此,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保搅拌机底盘的水平、导向架的竖直,并且,搅拌机的垂直偏差要控制1%以备、桩位的偏差要控制在5厘米以内、成桩的直径和桩长不能比设计值小,才能确保深层水泥搅拌桩与实际施工要求相符。在进行水泥浆的制备时,通常采用的是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为加固土的15%左右,或者是每平方米的量为250千克。总的来说,深层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控制,必须认真落实到每个操作环节,做好相关记录,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质量评定,并在成长七天后抽查总桩中的50%,对桩头进行浅部开挖,以有效检测搅拌均匀性和直径,避免质量不合格情况出现。

(二)深井降水施工工艺

根据深井降水的施工工艺可知,管井的基本结构为:内部有钢筋混凝土管存在,使用钻井钻孔,其规格为φ800,井管的外径规格为φ360、内径的规格为φ300,在管井上部10米和下部2米的位置使用不透水管、中部2米位置使用透水管,管的外部用尼龙丝布包裹两层,并填加一定量的滤料砂,而井底部分使用的是不透水的钢筋混凝土管,其封底是采用的型号为5的厚铁板进行焊封。一般情况下,管井的位置是:井点管和搅拌桩之间的距离不能比0.8米小,南北方向的井点管每边有三口,东西方向的井点管每边有两口,并且,管井底标高要尽可能比坑基底部深0.8米到1.2米。通常采用的钻机型号为ZB-150,水泵有十五台左右,其功率3千瓦,有五台是备用水泵,消防水管长度为一千米,滤料砂、透水管等都要在孔形成前两天运输到施工现场。在进行测量定位时,采用十字在每个井的中心位置进行定位,并用规格为φ10的钢板制作护筒,总长度为1.8米,将其埋设1.5米,出浆口必须比地面高30厘米,确保护筒处于坑内,以保证护筒的垂直度和中心位置。在成孔以后,要及时进行孔的清洁处理,并采用钢筋混凝土管进行井点管放置,使用扶正木调整井管的垂直度、周边水层的厚度。在完成上述操作后,要及时进行抽水试验,以防止整个施工完成后出现管井抽水情况。

(三)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

如图2所示,根据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工艺流程可知,上述建筑工程中轻型井点的规格为JQ-90,总管的规格为φ100,支管的规格为φ50,管的长度为6米,滤管的长度为1米,每根支管之间的距离是1米和1.5米之间。在完成冲孔操作后,采用洁净的粗砂将孔壁和井点管之间的空隙灌实,并确保井点管处于砂率的中间位置。同时,管内的水平会不断上升,如果将水注入管中出现水位快速下降情况,则可确定埋管情况与实际要求相符。如果在使用井点的过程中出现管道淤塞、水质浑浊等情况,则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查或将管拔出重埋。最后,在进行井点系统的拆除时,必须在回填土必须井点顶标高相对等的情况下进行,以保证轻型井点降水的施工质量。另外,轻型井点降水施工完成后,还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土方开挖施工,才能有效防止坑基塌陷、漏水等情况出现,从而提高深基坑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根据建筑工程的建设情况来看,深基坑的施工质量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安全性有着极大联系,必须对此给以高度重视,使用正确的深基坑技术施工工艺,才能在保证施工质量和整体造价的基础上,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极度,最终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

基坑施工工艺范文第9篇

【关键词】基坑工程;支护施工;监测

高层建筑发展迅速,促进了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各地在基坑开挖和支护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不断涌现。但是目前,在基坑工程中发生的工程事故概率要比主体工程高得多,因此,基坑支护的施工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1 工程概况

某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3.6万m2,其中检测组团一(质检)单体建筑面积3.6万m2;检测组团二(纤检)单体建筑面积2.5万m2;检测组团三(能源检测)单体建筑面积1.5万m2;科研综合管理组团单体建筑面积2.4万m2;预留实验室建筑面积3.6万m2。

1.1 本场地与基坑工程相关的土层自上而下分布

1.1.1 素填土:黄红色,湿,松散,为人工近期堆积,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上部含少量碎石,层厚1.00~3.40m;基坑设计参数:C=10kPa,φ=8°,r=17kN/m3。

1.1.2 淤泥质土:灰色、灰黑色,有光泽,饱和,流塑状,局部含腐朽植物、贝壳及粉细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顶板埋深1.00~32.50m,层厚0.60~10.80m,实测击数1~3击;基坑设计参数:C=8kPa,φ=4°,r=16kN/m3。

1.1.3 粉质粘土:黄红色,稍具光泽,湿,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粘性一般,含多量粉细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顶板埋深3.40~32.00m,层厚0.60~14.10m,实测击数5~13击;基坑设计参数:C=15kPa,φ=10°,r=18kN/m3。

1.2 本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东侧红线5m外存在一宽约8m的河流,同时由于场区存在透水砂层,故该河流水体与场区内水系联系紧密。

2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原则

2.1 场地现地面相对标高约-1.30m,基坑底相对标高为-5.00~6.10m,故本基坑开挖深度为3.70~4.80m。±0.000为绝对标高8.30m。

2.2 本项目地下室周边环境开阔,地下室10m范围内并不存在建筑物与市政道路,结合本基坑开挖深度与周边环境情况,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2.3 围护结构平面布置应满足地下室边墙外界尺寸要求,并按规范允许的支护结构受力变形、施工误差等要求进行放线施筑,深度应满足地下室净空要求。

2.4 基坑支护结构应方便基坑开挖、地下室结构及防水层的施工。

2.5 施工阶段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控制值为45mm,报警值为35mm。

2.6 基坑支护结构仅作为地下结构施工的临时支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2年,开挖完成后暴露时间不应超过一年,否则应会同施工、监理和设计单位视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3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基坑深度、面积和周边环境,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如下:

3.1 由于基坑周边场地开阔,故采用顶部放坡(局部直立)+多排搅拌桩重力式挡墙的支护方案。

3.2 本基坑的设计共分11个剖面,根据对应最不利钻孔资料的计算结果并结合类似工程的经验进行支护结构设计。

3.3 如基坑开挖时边界条件发生变化或土层情况与地质勘察资料不符时,基坑支护设计将作相应的修改。

4 施工要求、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4.1 施工要求

4.1.1 支护结构施工前,应仔细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情况,并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和管线权属部门共同研究,确保管线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4.1.2 支护结构施工前,应仔细查明场地周边的可能地下障碍物,并会同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共同研究,确保搅拌桩、钢管及放坡施工的可行性。

4.1.3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做好基坑顶部截水及基坑内部排水工作,保证坑底不被长时间浸泡。

4.1.4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支护结构10m范围内的地面堆载不得大于10kPa,设计出土口不得大于20kPa;坡顶排水沟外侧应做硬地化,且厚度不少于100。

4.1.5 基坑应按设计工况进行分层、分段、对称开挖,严禁超挖,以保证支护结构受力均衡。

4.2 搅拌桩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

4.2.1 搅拌桩按下列顺序进行施工

(1)桩位放线开挖导槽,槽深宜为0.8~1.0m,宽度比桩径增加200。

(2)施工机械就位。

(3)制备水泥浆。

(4)搅拌桩施工(工艺采用4搅4喷法)。

(5)施工机械移位。

4.2.2 搅拌桩施工参数应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前做工艺性试桩,以确定各项目施工技术参数,其中包括:灰浆水灰比、灰浆泵压力、料罐和送浆管压力、输浆量等。

(2)水泥标号42.5R,水泥浆水灰比为0.5~0.65,每米水泥用量65kg,施工时宜用流量泵控制输浆速度,注浆泵出口压力应保持0.5~0.6MPa,输浆速度应保持常量。

(3)搅拌桩提升速度不可超过800mm/min。

(4)搅拌机机架安装就位应水平,导向塔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桩位偏差不得大于30mm,桩径偏差不得大于2%。

(5)桩体施工中出现停浆时应保证搭接长度不小于1m,搭接时间间隔不应大于24h,否则应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措施。

4.2.3 注意事项

在开挖基坑土方前,搅拌桩必须达到30d龄期,且要达到1.0MPa设计强度,基坑开挖可通过流水作业施工实现上述搅拌桩龄期要求。搅拌桩外侧钢管需成孔后下放,随后注浆处理,注浆体强度不得低于M20。

5 施工工序说明

5.1 基坑顶部按图纸要求修坡,并设置喷砼面层。

5.2 施工工程桩边桩(中部工程桩可同时施工)。

5.3 待工程桩边桩施工完毕后紧随施工搅拌桩,并完成内插钢管及压顶板施工。

5.4 待搅拌桩龄期及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挖下层土方,但水平开挖范围不得大于20m。

5.5 若基坑底需做换土处理,换填厚度不得大于300mm,否则需报设计复核验算,同时每次换填范围不得大于10m。

6 基坑监测与检测

6.1 安全监测工作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承担,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的安全监测措施。

6.2 施工中应遵循“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及时将监测数据提交设计人员,监测报告必须要有评价意见,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分析监测数据,必要时应调整设计方案,提出加固措施。

6.3 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施工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应少于两次。

6.4 本基坑工程监测内容及监测要求,应由监测方在施工前提出方案,经业主、设计及监理方确认后实施。

6.5 基坑监测要点:

(1)水平位移监测:在基坑周边每20m设置一个水平位移观测点,监测点应设置在坡顶或压顶板上,综合楼设置27个,能源楼设置16个,标准实验楼设6个,纤检楼及质检楼各设8个;变形控制值为45mm,报警值为35mm;各边变形值每天发展不可超过3mm。

(2)地下水位监测:沿基坑周边设置水位观测井,综合楼和能源楼各设置6个,标准实验楼设2个。

(3)上述各项监测工作的时间间隔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在开挖及底板施工阶段应两天一测,其余情况下最多可延至5d。每次的监测结果及施工单位的处理意见,必须及时向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如实报告。

(4)在基坑使用期间,如果监测数据不能满足要求应及时报告有关单位,并分析原因及采取措施。

(5)上述各项检测和监测工作具体由建设单位委托一家有资质的单位做相关的方案设计。

7 基坑应急预案、抢险与加固

7.1 基坑开挖前,应预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做好基坑抢险加固的准备工作。储备止水堵漏的必要器材和加固用的钢材、水泥、编织草袋等。地下室完成至±0.00前,基坑安全工作应列入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范畴。

7.2 本基坑靠近建筑和道路,应对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①基坑周边顶部要进行硬地化处理,做好基坑周边雨水截流,防止地表水流进基坑;②为避免局部的渗漏而造成的基坑积水,应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当支护结构出现渗漏水的情况时,应采取有效的堵漏止水措施;③如果由于基坑漏水、流土、流砂、坑内降水或开挖而造成坑外地面或道路下沉、建筑物倾斜开裂、管道爆裂时,应立即停止坑内降水和挖土,并立即用粘土、水泥土浆液等材料处理止水帷幕的渗漏;③根据基坑监测结果,及时反馈信息;⑤当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或有失稳前兆时,应按下列规定立即采取加固措施:

7.2.1 当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明显倾斜时,先进行回填反压再作处理;也可视情况在坑顶外挖土卸载;

7.2.2 当超前支护踢脚失稳时,应立即停止土方开挖,在坑脚回填反压,待基坑稳定后再作妥善处理。

7.2.3 当基坑周围建筑物发生严重开裂、倾斜时,应立即组织人员紧急疏散,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8 结束语

总之,基坑工程是建设工程施工中内容丰富且富有变化的领域,是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为复杂的技术领域之一。它不仅要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而且要严格限制周边的地层位移以确保环境安全。因此,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做好数据、资料整理积累的同时,提出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争取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张钦使,某深基坑工程支护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安全,2008.10

基坑施工工艺范文第10篇

基于该场地地质条件,如何确保预应力锚索在淤泥质土及泥炭质土层中能够提供足够的抗拔力,以达到设计要求承载力,保证预应力锚索的有效性和基坑支护结构体系的可靠性,是在基坑支护工程实施前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根据设计要求及场地地质条件,把预应力锚索施工分两阶段进行,第1阶段为试验阶段,施工试验锚索;第2阶段为实施阶段,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最佳施工工艺,实施工程锚索。

2施工锚索试验

通过现场试验,验证在设计锚固土层(主要为泥炭质土、粉质黏土及黏土)中锚索体的黏结锚固强度,从而确定锚索在本地层设计承载力的合理性;确定在该场地地质条件下锚索施工应采用的施工工艺(钻孔工艺、注浆工艺);通过试验结果分析来确定锚索的安全系数及锚索的变形是否在有效控制范围内。

2.1试验工艺及设备试验对成孔工艺采用水钻、全孔道跟管工艺,注浆采用2种不同的工艺进行:常规注浆工艺(2次注浆)和锚固段高压旋喷扩体注浆工艺。设备选用无锡安迈MDL-135D型履带式钻机、天津GPB-90型高压泵及预应力锚索张拉设备。采用材料:①钢绞线采用天津高力生产的高强度、低松弛s15.2mm钢绞线;②无黏结压板、P锚均为定型产品;③注浆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第1,2组锚索钻孔采用水钻及全套管跟进水冲法1次成孔。第1组锚固段注浆采用常规注浆工艺,注浆管在编制锚索时安装在锚索体中部,注浆方向从孔底向孔口,直到孔口返浓浆为止,以保证浆液饱满,采用二次注浆方法,第1次注浆在锚索安装完成拆除套管前开始注浆,注浆压力为0.5MPa。第1次注浆结束,拆除套管,间隔2h左右,进行第2次注浆,采用压力为5MPa、水灰比0.40~0.50的纯水泥浆,压浆量≥120kg/m。第2组锚固段注浆方法采用高压旋喷扩孔注浆工艺,注浆设备采用高压泵及高压旋喷机,注浆管采用2cm钢管加工而成,喷浆嘴直径1.8mm,高压注浆管随锚索安装至孔底,待拆除套管后,开始旋喷扩孔,注浆压力25MPa,提升速度25cm/min,扩孔直径500~600mm(论证值)。采用水灰比0.40~0.50的纯水泥浆,压浆量≥120kg/m。

2.2试验锚索布置根据场地地质条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中不同位置进行2组对比试验,每组2根锚索,锚索基本试验参数如表2所示。

2.3锚索张拉成果试验锚索安装完后7d用标定的千斤顶(YCW100G)、高压油泵(ZB4500)进行拉拔试验。试验严格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中有关锚杆验收试验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初始荷载取锚杆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Tw的0.1倍,试验采用多循环加载的方法,其加载分级和锚头位移观测时间应按表2确定,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锚头位移3次,达到最大位移时观测10min。终止试验条件为:①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固件从锚固体中拔出;②满足设计要求的试验荷载值;③对锚固件在试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固件端部位移增量超过上一级试验荷载增量的2倍。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2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表3可看出,第1组普通锚索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第2组高压旋喷扩体锚索均满足设计要求承载力。因此,确定本工程采用高压旋喷扩体锚索工艺。根据确定的施工工艺,完成了250根共计约2000m锚索施工,监测数据表明,基坑水平位移及竖直位移均在设计要求变形控制范围内(30mm),且施工中未出现报警现象。由此可见,高压旋喷扩体锚索锚桩支护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3结语

1)针对软弱泥炭土,先对锚固段进行高压旋喷固结土体,再进行锚索成孔施工。从试验结果看,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2)对锚固段先进行高压旋喷固结土体,保证锚索成孔施工孔道轴线与锚固段高压旋喷固结土体施工轴线保持同心,是锚索成孔施工工艺的关键。3)本基坑支护设计相比于内支撑类型的支护形式不仅节约工期、节省造价,而且可让后续施工组织更为灵活,是一项适合软弱泥炭土基坑围护工程的技术。

上一篇:加工贸易合同范文 下一篇:石材加工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