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范文

时间:2023-03-22 16:11:39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范文第1篇

1.1清塘消毒

冬季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修补池埂,冻晒池底20~30d,以疏松土壤表层,改善通气条件,加速底质有机物质的转化。放苗前10d,用生石灰清塘,用量约为100㎏/667m2,方法是加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以杀灭病原菌。

1.2栽种水草

在池塘中栽植伊乐藻、苦草、眼子菜、浮萍、凤眼莲等水草,水草覆盖率为30%左右。在甲鱼池中种植水草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通过水草的光合作用增加池水溶氧;二是利用水草的自身代谢功能净化水质;三是为甲鱼提供栖息场所并为其清洁身体;四是高温季节水草可以起到降低水温的作用。

1.3施肥培水

施经发酵好的畜、禽粪肥,施肥量为300~500㎏/667m2,20~30d后追施复合肥,追肥量视水质肥瘦情况而定。施肥的目的是调肥水质,不仅可以促进水草生长,抑制青苔发生,而且还能加快小螺蛳,小虾的生长,为甲鱼提供适口的鲜活动物饵料。

1.4投放螺蛳

螺蛳采用两次投放法,第1次于清明前后投放,投放量为300~500㎏/667m2,让其在养殖池塘内自然繁殖,为甲鱼提供动喜食的籽螺蛳。第2次于8月份投放,投放量为100~200㎏/667m2。螺蛳是甲鱼喜食的动物性饵料,同样具有净化底质的作用。另外,也可于5~6月份投放规格为2~3㎝的抱卵青虾,投放量约为2000尾/667m2,让其在养殖池塘内自然繁殖,为甲鱼提供适饵料。

2苗种放养

2.1甲鱼种放养

最好选择当地培育的幼甲放养,以提高成活率。投放的幼甲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色泽光亮、反应灵敏、爬行有力、无病无伤。苗种放养的时间易早,放养的规格易大,放养的密度应合理。一般放养时间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放养规格为150~250g/只,放养密度为500~800只/667m2。

2.2搭配鱼种放养

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可搭配放养部分鲢、鳙、鲫鱼种,以增加养殖养殖产量和经济收益。一般放养鲢、鳙鱼种的规格为150~300g/尾,放养密度分别为80~100尾/667m2和30~50尾/667m2;放养鲫鱼种的规格为30~60g/尾,放养密度约为300尾/667m2,鱼种的放养时间在3月份。3.3苗种消毒鲢、鳙、鲫鱼种在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浸浴5~10min,甲鱼种用10~20mg/L的高锰酸钾药液浸泡10~15min,以杀灭病原体和寄生虫。

3投喂管理

饵料投喂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投喂措施妥否,决定着全年养殖成败。甲鱼投喂同样应遵循“四定”和“三看”的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和看天、看水、看鱼。甲鱼除摄食池内自繁的螺蛳、青虾外,主要投喂小杂鱼、动物内脏、颗粒饲料等,一般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将配合饲料搅拌制成团(饼)后投放在固定食台上,让甲鱼“上台就餐”,确保其吃饱不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以下午投喂为主,占日投饲量的60%,日投饲量为池内甲鱼总体重的4%~8%。若投喂不足,生长缓慢,造成甲鱼生长期延长;若投喂过量,生长过快,导致甲鱼生理负载增加,容易引发肠胃炎等内脏疾病。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温度、水质和甲鱼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控,一般以投喂后2h吃完为宜。鲢、鳙鱼以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资源为铒,可起到清洁和调节水质的作用,可不再考虑投喂其它饵料;鲫鱼可摄食池中散失的甲鱼饲料,起到疏松底泥,减少水质污染的作用,为了提高鲫鱼的规格和产量,可适当投喂部分鲫鱼配合饲料,按150㎏/667m2的年投喂量考虑。

4水质调控

4.1定期加换水

7~10d加注新鲜水1次,每次加水20㎝左右,高温季节将池水加至最高水位。在池水变坏时,应采取换水措施,每次换水30%,保持透明度在30~40㎝。

4.2使用生石灰

10~15d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约10㎏/667m2,方法是加水化浆全池泼洒,保持pH值在7.5~8.5之间。

4.3使用生物制剂

20~30d使用1次生物制剂,用量为1.5~2.0㎏/667m2。使用生物制剂可有效降解鱼类排泄物、残存饵料、化学药物等产生的有害物质浓度,改良水质和底质。

4.4增氧措施

在增氧设备上安装溶氧控制器,根据需要设定池水溶氧的上、下限,实现全自动增氧,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为甲鱼假造舒适、快乐的生长环境。

5病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严格落实健康养殖的各项措施。每隔15~20d泼洒1次二氧化氯,对池水进行消毒,用量和方法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食台应天天清洗,每隔3~5d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1次,溶液浓度分别为5mg/L和20mg/L;定期投喂用中草药制成的药饵,可提高甲鱼的免疫力,减少发病;在养殖过程中,禁止使用有残留的药物防治鳖病,起捕上市前15d应停止使用任何药物。

6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检查防逃设施是否完好,如发现损坏,应及时修补漏洞;检测水质情况,若有异常变化,应及时并采取换水、调节和改底措施;观察甲鱼的活动、吃食和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搞好清洁卫生,及时清除食台残饵,确保水质不受污染;根据水位变化,相应调节食台高度;汛期提前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7捕捞销售

甲鱼规格的大小与市场价格密切相关,规格大则价格高,规格小价格则偏低。一般经养殖后规格达到500g以上的成甲,即可根据市场行情,捕捉上市销售。

甲鱼养殖范文第2篇

根据实际需要和规模大小,认真搞好温室、养殖池和外塘的建造,使之便于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并且利于防病治病。

(1)温室建造应符合建筑管理的规定,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并配备相应的加温、增氧、进排水等设备。一般5000m2养殖池配备0.5t的锅炉2台,1.1KW增氧机10台,颗粒饲料机1台,加温池80m3,管理用房100m2左右。

(2)养殖池建造应符合甲鱼生活习性的要求,大小统一,每口面积20m2,池高1m,池壁顶端向内伸延10cm左右,以防甲鱼外逃。饲料台用长3m、宽0.5m的木板或水泥预制板搭设,淹没在水下15cm。池中设置网袋用以甲鱼隐蔽之用。

(3)外养大塘的面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1hm2放养1.5万只左右,塘四周要有防逃设施,以高1m的围墙为好,塘中搭建隐蔽网袋和饲料台。

2苗种的选择和放养

稚甲鱼应选择健康、无伤无病、活力强、反应快、规格整齐、体重3g左右、种质优良的品种。放养前,必须先进行消毒。将稚甲鱼放进塑料盆里,用15~20g/L食盐水浸泡10min或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min,浸泡水以没过稚甲鱼背为宜。浸泡过甲鱼的水溶液,要倒到池塘外面,不能随甲鱼倒进养殖池。

温室内合理的放养密度十分重要,一般稚甲鱼的放养密度为20~30只/m2,放苗后应在养殖池中直接开食,这样既可减少苗体损伤,又可使其早适应、早生长。开食饲料可用稚鳖饮料等商品饲料,且从第1次开食就可把新鲜的猪肝按10%~20%的比例添加于开食饲料中。

3温室温度的控制

水温30~32℃为甲鱼的最适生长温度,水温高于20℃时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加。若低于最佳温度,消化酶合成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若高于最佳温度,甲鱼活动量增加,也会降低饲料转化率。因此,室温一般控制在33~35℃,且尽量保持恒定。

4充分利用微生物和增氧机调控水质

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进行水质调控,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可大大节约水质调控及其他方面的投入。一般光线较暗的温室可用光合细菌或活水宝(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分解有机质和其他有害物质。采光温室可采用EM复合微生物制剂培养水中有益藻类来创造水体平衡,同时可减少换水次数和数量,节约水电费用。生产实践证明,使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是改善水质、净化底质及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温室甲鱼养殖池人工增氧很重要,合理的增氧既能增加氧气,又可改善水体环境,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提高理化指标,促进甲鱼生长。放养密度为20~30只/m2的一般前2个月,1.1KW的增氧机每天开4h左右,第3~4个月每天开9h左右,第5~6个月每天开15h左右,6个月以后全天增氧,期间可以结合化学增氧制剂来调节水质。

5狠抓病害控制

温室养甲鱼由于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密度大,很容易滋生病菌,引起疾病发生。因此,必须严格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在防治过程中,严格按照《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和《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执行。要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可根据甲鱼生长不同阶段的发病特点,每15d消毒1次,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溴氯海因、光合细菌及EM菌等,可交替泼洒使用。同时,定期在饲料中交替添加免疫多糖、VC及病毒星等,以增强甲鱼的免疫力。药物防治时尽量使用生物制剂或中草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应用健康养殖技术,适当控制养殖密度,在饲料中添加酶益生菌、复合维生素等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若发现疾病立即查明原因,并根据症状,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及时治疗。

渔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禁止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的渔药,严禁使用违禁药品。药物作用后,要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6高度重视从温室养殖到外塘养殖方式的转变

甲鱼从温室转到外塘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搞好转塘工作必须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搞好消毒和防病。外塘提前15d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450kg/hm2(或提前7d用强氯精15kg/hm2泼洒)。且在放养前对苗种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同稚甲鱼的放养。转外塘养殖的甲鱼容易患穿孔和咽喉炎等疾病,预防方法以内服为主,饲料中每100kg干料加双黄连或双黄毒片100g,连续喂5~7d。

(2)注意温度和温差。甲鱼移出温室前3~5d逐步降温,前1d停止喂食,逐个检查,体质不好和带病的甲鱼不得放入外塘。当温室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不超过3℃,外塘水温稳定在25℃时可以转外塘,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同时还要考虑放养后几天天气,以晴朗为宜。

摘要:从池塘建设、合理放养、温度控制、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温室养殖转外塘养殖等方面介绍了甲鱼生态健康综合养殖技术,以期为甲鱼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甲鱼养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温室;甲鱼;养殖;水质管理

温室养殖甲鱼,因通风条件差,换水量小,饲养池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使池水易富营养化而老化,从而影响甲鱼的正常生长。因此,加强冬季温室养殖甲鱼池水的质量管理,对减少甲鱼疾病、提高其成活率非常重要。现根据安徽省蚌埠市水产高科公司多年来的养殖经验,以及化验中心的检测指标将温室养殖甲鱼的水质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坚持科学的投饵方法,减少水质污染

建筑池塘时,在养殖甲鱼池塘北侧修建一略高于水面的饵料台,在饵料台和池水之间修一直径10~20cm半径形水沟,减少因甲鱼争食和跑动把饵料拖到水中造成饵料污染。同时有利于清除残饵,并可把刷洗饵料台的污水顺着水沟排到池外,减少水质污染。幼稚甲鱼入池后,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驯化,让其到食台摄食。饲料投喂要坚持“四定”,定时:上午9时、下午4时各投喂1次,使甲鱼养成按时进食的习惯;定量:根据每天的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一般日投量按甲鱼体重的3%~5%投喂,掌握在1h内吃完最好;定位:将配合饲料作成细长条状,贴在食台上;定质: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并辅以鲜活饵料,防止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二、加强日常管理

根据天气情况,每天中午开启通风孔,以利于通风换气,使有害气体逸出,为室内增加新鲜空气。每天清洗食台,防止甲鱼误食变质残渣。池内可加增氧设置,增氧并加速池内水流动,改善水质。定期泼洒二氧化氯等氯制剂,杀灭病原体,同时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待药力消失后,可施用一些活性酵素或光合细菌,增加池内的生物净化功能。根据池水的老化程度,定期换一部分新水。为节约能源,可在大棚内置火炉,这样能提高室温,减少池水蒸发,使棚内光照加强,有利于池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也可在火炉火墙上置一大桶,将水预热至池水温度相同时,抽出部分池底水,加入新水,有效防止水质老化。

三、移植水生植物,肥水培育浮游生物,合理搭配底栖动物

在养甲鱼池中移植一些水葫芦、浮萍等绿色植物,既可吸收有害物质,减轻水质恶化程度,控制池水肥度,又可以为甲鱼提供良好的遮蔽生态环境,对净化水质有明显的作用。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既净化了水质,又净化了棚内的空气。同时也可以肥水培育浮游生物,合理搭配底栖动物。在幼甲鱼入池前,经过消毒处理后的池水,按1m3水均匀泼洒复合肥(如磷酸二胺等)3~5g。同时引进藻种(含绿藻较多的池水)5~8L。经过1周后,水逐渐变绿,再引进一些水蚤,放入池中。稚鳖入池后,若养殖池较大,可放入一部分鲢、鳙鱼(比例为3∶1),这样浮游植物、细菌、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养分,净化水质,鲢鱼以浮游生物和细菌为食,浮游植物和细菌为甲鱼提供天然饵料。如此循环反复,使水质得到净化。

四、定期检测水质

综合化验检测中心跟踪检测水质标准,确定水质好坏。肉眼观察,养殖甲鱼良好而正常的水色为油绿或深褐色,如果水质变暗,变黑、灰白色,表面形成一层厚的浮膜,表明水质已经恶化。池水的透明度为25~30cm,透明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甲鱼的生长。甲鱼生长适宜温度为25~35℃,而最适合水温为28~30℃。定期对水质进行综合检测,常规检测项目有:pH值、溶解氧、氨氮、H2S等指标。通过水温、光照、营养盐类综合调控,保持水质。

(1)pH值。低pH值,甲鱼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大,活动降低而死亡;高pH值,甲鱼表现为鳃黏液分泌物增加,氨氮毒性增强。但水质弱碱性会抑制霉菌的生长,防止白斑病的发生。最适宜的pH值为7.5~8.5。调节方法是补充或注换新水尤其是池底换水;加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用明矾(硫酸铝)或石膏(硫酸钙)或熟石灰、小苏打调节pH值。

(2)溶解氧管理措施。甲鱼是两栖动物,既可以用鳃呼吸,又可以用肺呼吸。甲鱼用肺呼吸时,必须浮在水面上,会消耗更多的体能,长期如此,甲鱼就会偏瘦。溶解氧太低表现为水质恶化快,甲鱼排泄的粪便、食物的残渣等有机物沉淀在池底,这些有机物质被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分解成有毒的气体,如CH4、H2S、NH3等。水体颜色剧变,甲鱼摄食减少,生长不良,不活跃,要保持水中溶解氧(DO)大于3mg/L,调节的措施是定期开启增氧泵,检查气泡石是否完好,适当换水,确保有新鲜氧气供应。

(3)氨氮的调节。氨氮的浓度过高,直接影响甲鱼的生长,甚至会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由于甲鱼在温室内养殖,室内环境相对比室外差,温室池内氨氮的浓度往往比较高。通过几年的测定发现,当氨氮的浓度小于10mg/L时,幼甲鱼是安全的;氨氮的浓度过高时,一定要大量换新水,同时对水体进行消毒,以免甲鱼不适应新环境而生病。

(4)H2S。pH值低于6时,水中90%的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存在,增大了硫化物的毒性。亚硝酸盐应在0.025mg/kg以下。解决的方法是多换水,泼洒EM菌或其他水质降解剂,增加药物消毒。

五、注意事项

(1)换水不可过于频繁,换水过多会引起水质过清和对甲鱼的惊扰。

(2)在培植绿色植物时应注意,一是池中水生植物不宜过多,否则影响光照和甲鱼的正常活动,夜间消耗氧气;二是要不断淘汰老种,培植幼苗,防止植物死亡后败坏水质,水生植物面积占池水面积不应超过1/4。

(3)施用生石灰调节pH值时,应该控制在0.5以内,在能忍耐的范围内,pH值相差不允许大于1。

甲鱼养殖范文第4篇

河北省青县乡北渔二村,有一个总面积40多亩的水塘,承包者是村民焦运刚,他在这里养殖了3万多只三黄甲鱼。焦运刚养甲鱼采用的是野生养殖,生长期虽长,但养的甲鱼鱼裙又厚又硬,质量上乘。同时利用鲫鱼、草鱼等鱼种,净化水质,实现立体养殖。另外,定期喂中草药,不仅预防疾病,还促进了甲鱼生长,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野生放养更健康

黄河鳖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背甲是黄绿色的,腹甲是黄色的,鳖油也是黄的,因此也叫三黄甲鱼,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30℃左右,15℃以下要休眠。大多养殖户选择大棚养殖,因为野生甲鱼1年有8个月都处于休眠状态。同样1公斤重的甲鱼,棚室养的只需长2年,而野生放养则需要4年左右。

大棚养甲鱼,棚室内空气不新鲜,甲鱼易生病,虽生长快,但口感较野生放养差很多。现在,人们选择的都是绿色、健康食品,野生放养更有市场。

二、立体化养殖好处多

净化池塘水质,降低养殖成本,改善产品品质。采用不同食性、不同层次的多品种鱼类混养,可提高水体利用率和饵料的合理利用。一般从5月初开始人工投喂,至9月中旬结束,其余时间甲鱼则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天然饵料生物,还可以把水里多余的、质量不好的小鱼小虾吃掉,从而提高了甲鱼的质量。

三、中药喂养价值高

据了解,黄河鳖一旦染病容易造成大面积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池水要定期消毒。黄河鳖的放养密度过大容易相互咬伤,每亩水面一定不要超过2500只。在饲养过程中要喂配比饲料,确保黄河鳖生长所需的营养。

用中草药喂养甲鱼,不但能帮助甲鱼抗病,还提高了它的经济价值。中草药选用的是三黄中药,即黄芪、黄柏、黄芩,按比例加到饲料中,平时,每周喂1次,可起到保肝、补气作用。

在选用中药同时,焦运刚还在水塘中施放有益微生物EM益生菌,能及时降解进入水体中的有机物,减少有机耗氧,稳定pH值,同时能均衡地给单细胞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营养,平衡藻相和菌相,稳定池塘水色。河北省献县县委宣传部

电话:13833978239

甲鱼养殖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甲鱼;生态养殖;技术;江西泰和

中图分类号 S9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236-01

甲鱼学名“中华鳖”,又叫水鱼、脚鱼、团鱼等,在动物分类学上属爬行纲鳖科,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爬行动物。据有关资料统计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甲鱼蛋白质含量也很高,而胆固醇含量低,是一种比较高档的水产食品[1]。为了帮助渔农增收致富,调整水产品养殖结构,促进全县渔产业经济总量上台阶,在水产技术人员的大力推动下,推行安全、优质、无污染、无公害的生态养殖技术,现总结如下。

1 养殖场地建设

选择环境安静、植被丰富、水质良好、背风向阳的山塘或当家塘。水域面积在3 333.3 m2以上,水深1.2~2.5 m,淤泥厚20~40 cm,最好底质为壤土,并铺设细沙,在塘内坡整成坡比1.0∶(0.5~1.0)[2]。在池塘塘埂上每隔2~3 m打1个固定木桩,在其上面固定石棉瓦,石棉瓦入土30 cm,并且在上面留高1.5 m,榱朔乐辜子阃馓樱用50目双层钢丝网拦住出入口。

2 甲鱼入池前的准备

2.1 池塘消毒

用生石灰泼洒干塘消毒,用量为1 500~2 250 kg/hm2, 1周后加水到1.5~2.0 m。

2.2 水生植物栽培

利用1/5~1/4的水面栽培一定量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一方面可以供甲鱼隐藏躲避、遮阳降温和采食生长,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净化水质。

2.3 饵料投放

为了让甲鱼摄食,在池塘内投放活螺蛳让其繁殖,投量为750 kg/hm2,活螺蛳可以补充甲鱼对钙的需求。在投放前用食盐水对其进行消毒。

2.4 与常规鱼混养

为了给甲鱼提供一个安全的养殖环境,可以与草鱼、鲢鱼和鳙鱼混合养殖,用量为300~750 kg/hm2,形成“鱼鳖互利共存”的生态养殖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甲鱼可以摄食一些体弱的小鱼,甲鱼的粪尿可以供浮游生物食用。此外,应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0~45 cm之间。

3 甲鱼种放养

选择无病、无伤、2龄、体质健壮的甲鱼品种560只,雌雄比例为5∶1,每只大约为700 g/只,用食盐水在入塘前浸泡15~20 min,放养密度为1 350只/hm2,让甲鱼自行爬出游入水中,将消毒工具也放入水中。

甲鱼养殖最适宜的池塘水体pH值为7.6~8.6,因为弱碱性可以防止白斑病的发生,有利于抑制霉菌的生长,调节方法主要是补充或换新水,或者添加一些底质改良剂如活性炭、沸石粉等,用明矾(硫酸铝)或熟石灰调节pH值[3]。

4 饲养管理

4.1 食台搭建

在池塘边可以固定搭建1~2 m2的平台,一方面可以供养殖人员投放饵料,另一方面也可以供甲鱼晒背。

4.2 科学驯养

在投饵台上投放事先已经捏好的一个个精饲料加水的小团,引导甲鱼前来觅食,等待一段时间之后,用精饲料加鲜活鱼块作为甲鱼的食料,最后全部换成鲜鱼块,可以实现甲鱼投放饵料的转变。一是从摄饲料到完全鲜鱼块的转变;二是引导甲鱼单独觅食到集中岸边觅食;三是从水下觅食到投饵台摄食。另外,可以通过在投饵台摄食,以实现可防病、可见、可以控制饵料量。

4.3 投饵管理

4.3.1 对于饲料投放要做到“四定”。饵料要求无污染、无变质和新鲜,并用5%食盐水消毒10 min;每天喂2次,11:00和17:00各1次;在投饵台上进行喂食;以甲鱼体重作为投饵标准,投饵量为体重的5%~10%。

4.3.2 合理搭配。为了提高甲鱼的免疫力,确保甲鱼营养全面、品质优良,在投放饵料时可以添加一些水产多维,以瓜果蔬菜为辅、以鲜活鱼块为主。

4.3.3 及时清除残饵。用5%食盐水对食台洗刷1次,每隔5~7 d进行1次,从而有利于养殖环境清洁无污染。

4.4 水质调节

为了确保甲鱼生长的水体不受污染,每隔20~30 d对水体进行调节,一方面确保pH值呈现弱碱性,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改良水质和消毒的作用,可用消毒试剂有“EM调水王”、生石灰和二氧化氯等[3]。

在养殖过程中,水体温度要控制在28~32 ℃。当水温在30 ℃时,饲料利用率最高,甲鱼生长率最快。在水上投喂时,可以加入一些益生菌,如芽孢杆菌、乳酸杆菌、活性酵母菌等,可以按2‰的比例添加。添加益生菌可以加速分解水体中的有毒物质,有助于提高甲鱼的品质,促进甲鱼的生长[4-6]。

5 日常管理

一是早晚巡塘,发现甲鱼生长和喂料中的不正常现象,及时进行处理。二是保持安静的生长环境,保持池塘投饵台的环境安静,以免影响甲鱼摄食生长。三是做好巡查日志,发现甲鱼死亡及时登记,及时清理掩埋和检查死亡的原因。四是勤换水。为了确保水体肥、爽、嫩和活,每周换水1次。

6 参考文献

[1] 李进村,刘其芝,童厚广,等.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效果研究[J].科学养鱼,2011(7):30-31.

[2] 吕欣荣,黄海洋,曹少平,等.山塘生态甲鱼养殖技术[J].科学养鱼,2010(10):29-31.

[3] 吴君,宋理平,王爱英,等.甲鱼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J].河北渔业,2012(8):29-30.

[4] 郑林惠.甲鱼池塘仿生态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257.

[5] 欧秀莹.甲鱼的生态养殖技术[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9(4):62-63.

甲鱼养殖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温室;甲鱼;养殖;水质管理

温室养殖甲鱼,因通风条件差,换水量小,饲养池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使池水易富营养化而老化,从而影响甲鱼的正常生长。因此,加强冬季温室养殖甲鱼池水的质量管理,对减少甲鱼疾病、提高其成活率非常重要。现根据安徽省蚌埠市水产高科公司多年来的养殖经验,以及化验中心的检测指标将温室养殖甲鱼的水质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坚持科学的投饵方法,减少水质污染

建筑池塘时,在养殖甲鱼池塘北侧修建一略高于水面的饵料台,在饵料台和池水之间修一直径10~20cm半径形水沟,减少因甲鱼争食和跑动把饵料拖到水中造成饵料污染。同时有利于清除残饵,并可把刷洗饵料台的污水顺着水沟排到池外,减少水质污染。幼稚甲鱼入池后,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驯化,让其到食台摄食。饲料投喂要坚持“四定”,定时:上午9时、下午4时各投喂1次,使甲鱼养成按时进食的习惯;定量:根据每天的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一般日投量按甲鱼体重的3%~5%投喂,掌握在1h内吃完最好;定位:将配合饲料作成细长条状,贴在食台上;定质: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并辅以鲜活饵料,防止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2 加强日常管理

根据天气情况,每天中午开启通风孔,以利于通风换气,使有害气体逸出,为室内增加新鲜空气。每天清洗食台,防止甲鱼误食变质残渣。池内可加增氧设置,增氧并加速池内水流动,改善水质。定期泼洒二氧化氯等氯制剂,杀灭病原体,同时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待药力消失后,可施用一些活性酵素或光合细菌,增加池内的生物净化功能。根据池水的老化程度,定期换一部分新水。为节约能源,可在大棚内置火炉,这样能提高室温,减少池水蒸发,使棚内光照加强,有利于池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也可在火炉火墙上置一大桶,将水预热至池水温度相同时,抽出部分池底水,加入新水,有效防止水质老化。

3 移植水生植物,肥水培育浮游生物,合理搭配底栖动物

在养甲鱼池中移植一些水葫芦、浮萍等绿色植物,既可吸收有害物质,减轻水质恶化程度,控制池水肥度,又可以为甲鱼提供良好的遮蔽生态环境,对净化水质有明显的作用。这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既净化了水质,又净化了棚内的空气。同时也可以肥水培育浮游生物,合理搭配底栖动物。在幼甲鱼入池前,经过消毒处理后的池水,按1m3水均匀泼洒复合肥(如磷酸二胺等)3~5g。同时引进藻种(含绿藻较多的池水)5~8l。经过1周后,水逐渐变绿,再引进一些水蚤,放入池中。稚鳖入池后,若养殖池较大,可放入一部分鲢、鳙鱼(比例为3∶1),这样浮游植物、细菌、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养分,净化水质,鲢鱼以浮游生物和细菌为食,浮游植物和细菌为甲鱼提供天然饵料。如此循环反复,使水质得到净化。

4 定期检测水质

综合化验检测中心跟踪检测水质标准,确定水质好坏。肉眼观察,养殖甲鱼良好而正常的水色为油绿或深褐色,如果水质变暗,变黑、灰白色,表面形成一层厚的浮膜,表明水质已经恶化。池水的透明度为25~30cm,透明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甲鱼的生长。甲鱼生长适宜温度为25~35℃,而最适合水温为28~30℃。定期对水质进行综合检测,常规检测项目有:ph值、溶解氧、氨氮、h2s等指标。通过水温、光照、营养盐类综合调控,保持水质。

(1)ph值。低ph值,甲鱼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大,活动降低而死亡;高ph值,甲鱼表现为鳃黏液分泌物增加,氨氮毒性增强。但水质弱碱性会抑制霉菌的生长,防止白斑病的发生。最适宜的ph值为7.5~8.5。调节方法是补充或注换新水尤其是池底换水;加沸石粉等底质改良剂;用明矾(硫酸铝)或石膏(硫酸钙)或熟石灰、小苏打调节ph值。

(2)溶解氧管理措施。甲鱼是两栖动物,既可以用鳃呼吸,又可以用肺呼吸。甲鱼用肺呼吸时,必须浮在水面上,会消耗更多的体能,长期如此,甲鱼就会偏瘦。溶解氧太低表现为水质恶化快,甲鱼排泄的粪便、食物的残渣等有机物沉淀在池底,这些有机物质被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分解成有毒的气体,如ch4、h2s、nh3等。水体颜色剧变,甲鱼摄食减少,生长不良,不活跃,要保持水中溶解氧(do)大于3mg/l,调节的措施是定期开启增氧泵,检查气泡石是否完好,适当换水,确保有新鲜氧气供应。

(3)氨氮的调节。氨氮的浓度过高,直接影响甲鱼的生长,甚至会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由于甲鱼在温室内养殖,室内环境相对比室外差,温室池内氨氮的浓度往往比较高。通过几年的测定发现,当氨氮的浓度小于10mg/l时,幼甲鱼是安全的;氨氮的浓度过高时,一定要大量换新水,同时对水体进行消毒,以免甲鱼不适应新环境而生病。

(4)h2s。ph值低于6时,水中90%的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存在,增大了硫化物的毒性。亚硝酸盐应在0.025mg/kg以下。解决的方法是多换水,泼洒em菌或其他水质降解剂,增加药物消毒。

5 注意事项

(1)换水不可过于频繁,换水过多会引起水质过清和对甲鱼的惊扰。

(2)在培植绿色植物时应注意,一是池中水生植物不宜过多,否则影响光照和甲鱼的正常活动,夜间消耗氧气;二是要不断淘汰老种,培植幼苗,防止植物死亡后败坏水质,水生植物面积占池水面积不应超过1/4。

(3)施用生石灰调节ph值时,应该控制在0.5以内,在能忍耐的范围内,ph值相差不允许大于1。

(4)甲鱼的水温不能急剧下降,在适宜的温度下,稚甲鱼的温差不超过3℃,幼、成甲鱼不超过5℃。

甲鱼养殖范文第7篇

文章主要对露天池大规格甲鱼健康养殖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露天池;大规格甲鱼;健康养殖;技术分析

1露天池大规格甲鱼健康养殖要点

1.1养殖环境修整

甲鱼大规格养殖中需要对池塘环境做出修整,甲鱼的生活习性主要有3个特点,喜静、喜洁、喜阳,因而在露天池养殖甲鱼需要修建池塘,打造适宜甲鱼生产的环境。池塘环境应该尽量保证安静,因而应该设置在空旷田间或郊区,环境安静且避风地段最适宜甲鱼的生存。同时在大规格的甲鱼养殖中,需要保证水质合格,远离污染源。水是甲鱼必要的生长元素,因而水源可以是江、河、湖水,也可以是无污染的水库水,这些水体水质有保障,且含氧量高,利于高品质甲鱼的养殖。对于其他水体,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提高水质,例如可以利用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高水溶氧量。控制好露天池的水温,甲鱼喜阳,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0~32℃,夏季水温尽量不要超过35℃。保持露天水池水体的酸碱值,及时清理水池浮游生物等杂质,防止水池排泄物或生物残骸变质污染水体。露天池大规格的甲鱼养殖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保证水池水质、温度、酸碱值等符合甲鱼养殖标准,促进甲鱼养殖的健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7.5.063露天池大规格甲鱼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刘翠芳(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水产畜牲兽医站,广西柳州545000)摘要:文章主要对露天池大规格甲鱼健康养殖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关键词:露天池;大规格甲鱼;健康养殖;技术分析中图分类号:S96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5-0069-02康、环保。

1.2了解甲鱼生活习性

甲鱼是一种环境变化较敏感的动物,因而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外部环境质量的控制。从生活习性来说,甲鱼喜欢安静的场所,外部动静过大或噪声严重,甲鱼容易受到惊吓躲入水底,不利于其正常生长、发育;同时甲鱼对温度也比较敏感,一旦水池中温度过高,甲鱼会躲入池底淤泥或庇荫处。在露天池中养殖甲鱼,外部气候、环境等变化具有不可预见性,因而在养殖中需要做好勘查、检修,例如在水池内要有足够沙滩、淤泥面积,便于甲鱼的陆上活动,因为甲鱼是水陆两栖类动物。甲鱼冬眠时间一般在南方的11月份,在北方地区冬眠更早,因而需要提前做好冬天准备;夏天需要做好防蚊措施,露天池养殖甲鱼容易使其受到蚊虫干扰,甲鱼又是怕蚊虫动物。露天池养殖甲鱼,需要在育种和喂食阶段做好巡查,饵食种类应该多样、喂养需要充足,防止同类争抢食物。露天养殖甲鱼时要保证做够的光照,通过甲鱼背部温度的升高起到杀菌、促消化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甲鱼表体伤口愈合。

2露天池大规格甲鱼健康养殖技术分析

2.1亲本甲鱼培育

露天池养殖甲鱼过程中需要做好甲鱼的选种,一般是选择野生甲鱼作为培育亲本,野生甲鱼一般生存环境污染小,本身生长和繁殖能力强。选择作为培育亲本的甲鱼年龄需要达到6~7岁及以上,保证性成熟符合繁殖标准,体重需要达到2~4kg,体质健壮和无伤无病的野生甲鱼最适宜作为培育亲本。饲养亲本甲鱼时,主要喂养的食物是动物内脏、小杂鱼等,喂养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常见的植物性饵料包括南瓜、菜叶、饼干等,以此保证甲鱼喂养配种营养充足。

2.2人工孵化和种苗投放

露天池养殖甲鱼时,需要在亲本甲鱼培育中及时搜集鳖卵,然后将其放到恒温砂盘或者恒温箱中,甲鱼人工孵化中要对恒温箱温度和砂子含量做好观察和控制,一般孵化稚鳖的恒温箱温度需要保持33~34℃,湿度在82%左右。幼鳖和稚鳖的孵化期一般在35~38d。已经孵化成功的稚鳖需要分池饲养。幼鳖、稚鳖分级饲养中,以强行人工培育的方法,做好越冬和防暑工作,提高成活率。露天池常温养殖甲鱼,春季5月份前后即可投放稚鳖,要求稚鳖体重达到15g及以上,且年龄相同、规模整齐、体质健壮。人工培育的幼苗可直接投放,外地购买、引进的鳖种需要人工饲养约1个月后才可投放。露天池大规格养殖甲鱼需要提高鳖种培育质量,保证甲鱼后期养殖的产出量和质量。

2.3成年甲鱼的饲养

露天池大规格养殖甲鱼,虽然水体环境总的质量情况不能与野外环境质量相比,但是水池人工调控灵活度大,可随时根据甲鱼的生长情况,调整水池温度、湿度、酸碱度等。成年甲鱼饲养中,需要保证水池常温,甲鱼喂养每天1~2次即可,饲养饵料品种应该多样,保证营养充足,禁止激素类或含有不良添加剂类饵料的投放。饵料在投放中需要控制好投放的数量,保证投放后甲鱼能在2h内吃完,防止饵料投放过多影响水池水质。饲养成年甲鱼时要保证露天池环境卫生、健康,做好疾病预防和控制,一般需要定期泼洒生石灰,就是调节水池酸碱度,每10d或15d定期换水和加水,保证水质稳定。

3露天池大规格甲鱼养殖的优势分析

露天池大规格甲鱼养殖,产量高,规格大,而且售价也相对高出很多,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露天池甲鱼大规格养殖技术是模仿甲鱼自然生长习性的一种健康养殖方式,养殖周期(3~4年)较长,因而生产的甲鱼具有野生特性的优良品质,在市场上十分俏销。

甲鱼养殖范文第8篇

一、水质

“养鱼先养水”,“宽水养大鱼”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甲鱼养殖,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

1.换水排污。露天越冬池和温棚越冬池在开春后气候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适当换除部分底水并加注一些新水,对减少养殖池中的废物和有害菌总量有一定的作用。

2.水体消毒。养殖水体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定期、及时地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是控制甲鱼病害发生的有效方法。开春期间,甲鱼体质较弱,应使用性质较为温和的药物为宜,如碘制剂、溴制剂等。

3.水质调节。引起甲鱼发病的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一般在偏碱环境条件下不易生存,因此应定期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将pH值控制在7.5—8之间,开春期间,生石灰的使用量不宜过大。

定期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一方面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衍,另一方面可以分解水体中的废气、废物等,能有效地净化水体;另外,在准备放养的新池中泼洒微生物制剂,能很好地锁定、稳定水色。适量放养一些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同样能有效净化水体。

4.控制水色。水色直接反映着水体中有益藻类的种群和状态。甲鱼池的水色应保持在绿色状态,藻相平衡,水体才会稳定。

5,肥水培藻。在准备放养的新池中。应大力肥水培藻,为甲鱼下塘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使甲鱼能很快适应环境。“肥水下塘”即为此理。

二、温度

“春无三日晴”,开春期间是一个天气多变的季节。不论是露天池的降水位提水温还是温棚池的升水位防高温和通风换气,都应该了解天气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切忌大排大灌。开春期间的分级过塘,也要注意掌握气温和水温的变化,尤其是水温变化以不超过3℃为宜。

温差过大,不论是原养池的甲鱼,还是分级过塘后的甲鱼,都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应激反应,造成大量死亡。

三、营养

气温回升,甲鱼的活力增强,活动频繁,体能消耗也随之增大。应视情况及时投饵并适当增加投饵量,在饵料中多添加一些供能物质和维生素以及一些微生物制剂。

露天池的甲鱼应及时投喂一些鱼、螺、动物肝等以诱食,当食欲旺盛时,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并添加复合维生素、微生物制剂或抗菌素等。

四、防病

春季,是甲鱼疾病多发的一个时期,主要有感冒、腐皮穿孔综合症、真菌病、出血病等,应采取预防与治疗并举、生态预防与药物防治同行的原则。大力提倡在水体和饲料中使用微生物制剂,力求在水体中种植一定面积的水生植物并放养一定数量的鲢鳙鱼类等以净化水体,同时投喂有效的中草药。不但经济,而且有效,同时也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趋势和要求。

五、培育

甲鱼养殖范文第9篇

合作社所在的横山村是个水产村,村里有很多养殖水产的村民,其中3家是养甲鱼的,年收入还算不错。“看到效益不错,其他村民也就想跟着养甲鱼。”神塘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从此合作社开始了大规模的甲鱼养殖。

合作社成立初期,需要流转很多土地,这成了一大难题。“因为每户的土地多少不一样,养殖的面积也不一样,有的土地多,但养殖的少,而有的土地少,却想多养殖一些,因此一时间很难平衡。”庄建坤介绍说,针对这些问题,合作社制定了“多拿少补”的原则,把土地和养殖面积转变为现金,通过现金的补贴来平衡养殖户的利益,使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2008年,合作社规模再度大面积扩大,没有足够的甲鱼苗,庄建坤就从外地买进了一批。“由于当时是7月份,天气闷热,很多小甲鱼都出现了腐皮病,不少小甲鱼死亡。”庄建坤告诉记者,在省淡水研究所相关专家的帮助下,腐皮病才断了根。如今,该合作社依靠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技术支撑,养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甲鱼质量得到保障。

目前,合作社依靠“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很好地解决了社员的技术服务、品牌建设及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困难。在县科协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合作社还成功注册了“神塘”牌商标,进行统一营销。同时,合作社还依托浙江大学的技术支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为农户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和规范化生态养殖技术标准。如今,合作社的神塘甲鱼已通过有机认证,大大增加了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合作社成为省、市、县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社和浙江省百强专业合作社。

甲鱼养殖范文第10篇

论文摘要从池塘建设、合理放养、温度控制、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温室养殖转外塘养殖等方面介绍了甲鱼生态健康综合养殖技术,以期为甲鱼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目前,从事规模生态健康养殖甲鱼分为2个阶段,即温室育苗阶段和大塘养成阶段。第1阶段是整个甲鱼养殖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密度高、投饵集中、水质易污染和病害多的特点,因此,做好甲鱼的温室育苗工作对提高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2阶段为外塘养成阶段,它不仅能提高甲鱼产量,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甲鱼品质,是甲鱼生态健康养殖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将甲鱼生态健康养殖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和基层技术推广工作者参考。

1建好温室、养殖池和外塘

根据实际需要和规模大小,认真搞好温室、养殖池和外塘的建造,使之便于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并且利于防病治病。

(1)温室建造应符合建筑管理的规定,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并配备相应的加温、增氧、进排水等设备。一般5000m2养殖池配备0.5t的锅炉2台,1.1KW增氧机10台,颗粒饲料机1台,加温池80m3,管理用房100m2左右。

(2)养殖池建造应符合甲鱼生活习性的要求,大小统一,每口面积20m2,池高1m,池壁顶端向内伸延10cm左右,以防甲鱼外逃。饲料台用长3m、宽0.5m的木板或水泥预制板搭设,淹没在水下15cm。池中设置网袋用以甲鱼隐蔽之用。

(3)外养大塘的面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1hm2放养1.5万只左右,塘四周要有防逃设施,以高1m的围墙为好,塘中搭建隐蔽网袋和饲料台。

2苗种的选择和放养

稚甲鱼应选择健康、无伤无病、活力强、反应快、规格整齐、体重3g左右、种质优良的品种。放养前,必须先进行消毒。将稚甲鱼放进塑料盆里,用15~20g/L食盐水浸泡10min或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min,浸泡水以没过稚甲鱼背为宜。浸泡过甲鱼的水溶液,要倒到池塘外面,不能随甲鱼倒进养殖池。

温室内合理的放养密度十分重要,一般稚甲鱼的放养密度为20~30只/m2,放苗后应在养殖池中直接开食,这样既可减少苗体损伤,又可使其早适应、早生长。开食饲料可用稚鳖饮料等商品饲料,且从第1次开食就可把新鲜的猪肝按10%~20%的比例添加于开食饲料中。

3温室温度的控制

水温30~32℃为甲鱼的最适生长温度,水温高于20℃时就开始摄食,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加。若低于最佳温度,消化酶合成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若高于最佳温度,甲鱼活动量增加,也会降低饲料转化率。因此,室温一般控制在33~35℃,且尽量保持恒定。

4充分利用微生物和增氧机调控水质

甲鱼生性喜净怕脏,良好的水体环境是甲鱼稳定生长的重要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进行水质调控,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可大大节约水质调控及其他方面的投入。一般光线较暗的温室可用光合细菌或活水宝(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分解有机质和其他有害物质。采光温室可采用EM复合微生物制剂培养水中有益藻类来创造水体平衡,同时可减少换水次数和数量,节约水电费用。生产实践证明,使用有益微生态制剂是改善水质、净化底质及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温室甲鱼养殖池人工增氧很重要,合理的增氧既能增加氧气,又可改善水体环境,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提高理化指标,促进甲鱼生长。放养密度为20~30只/m2的一般前2个月,1.1KW的增氧机每天开4h左右,第3~4个月每天开9h左右,第5~6个月每天开15h左右,6个月以后全天增氧,期间可以结合化学增氧制剂来调节水质。

5狠抓病害控制

温室养甲鱼由于集约化程度高,养殖密度大,很容易滋生病菌,引起疾病发生。因此,必须严格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在防治过程中,严格按照《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和《NY5070-200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执行。要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可根据甲鱼生长不同阶段的发病特点,每15d消毒1次,消毒药物有生石灰、溴氯海因、光合细菌及EM菌等,可交替泼洒使用。同时,定期在饲料中交替添加免疫多糖、VC及病毒星等,以增强甲鱼的免疫力。药物防治时尽量使用生物制剂或中草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应用健康养殖技术,适当控制养殖密度,在饲料中添加酶益生菌、复合维生素等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改善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若发现疾病立即查明原因,并根据症状,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及时治疗。

渔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禁止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的渔药,严禁使用违禁药品。药物作用后,要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6高度重视从温室养殖到外塘养殖方式的转变

甲鱼从温室转到外塘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搞好转塘工作必须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搞好消毒和防病。外塘提前15d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450kg/hm2(或提前7d用强氯精15kg/hm2泼洒)。且在放养前对苗种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同稚甲鱼的放养。转外塘养殖的甲鱼容易患穿孔和咽喉炎等疾病,预防方法以内服为主,饲料中每100kg干料加双黄连或双黄毒片100g,连续喂5~7d。

上一篇:养殖场范文 下一篇:养殖业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