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07:05:53

教育信息论文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第1篇

信息共享(IC)的概念始于美国图书馆管理界,发展至今已有20年历史。世界上首个被严格界定的IC是在1992年由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建立,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图书馆资源。经过了二十年理论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共享平台的概念已经不仅仅限于图书馆资源的综合利用,而是被扩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当前,随着IC概念的不断细化,在原有IC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学习共享空间(LC),科研共享空间(RC)及知识共享空间(KC)等细分概念,其中学习共享空间的应用最为广泛。学习共享空间是通过各部门信息合作共享,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为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支持以及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与最初的信息共享空间相比,学习共享空间的定义更为狭窄,但也更有侧重性,凸显了以学习为核心,相应的弱化了信息共享空间中,如科研共享的概念。

2.模型构建与技术方案

2.1构建原则

2.1.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信息共享平台构建时的最基本原则。信息平台的安全性包括了两部分的内容,数据安全与运行安全,其中数据安全属于底层要求,在此基础上,达到运行安全。共享平台作为数据载体,应保证教学科研资料,用户资料及平台数据安全不缺失,能合理备份和储存数据。其次,由于不同子平台和系统都依托于信息平台,使用的数据种类与协议种类多样,有可能产生信息冲突,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预先避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2.1.2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特征,由于信息共享空间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特征的系统,作为其承载体的信息共享平台也要具备充分的开放性,以适应不同信息系统,不同学科,不同信息请求的各种标准。此外,考虑到信息空间的未来发展,信息平台的开放性应满足对可预期功能扩展的需要,达到空间和时间的双重开放性。2.1.3独立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可以视为安全性原则的延伸。在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不同子平台之间,不同数据库之间虽然可以按照一定安全规则互相调用,但基层数据保持独立,既有利于数据库的安全,也方便更复杂的交互扩展。2.1.4个性化原则: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是以知识服务为导向的信息平台的独特优势。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类型需求,以及用户接受程度的差异,允许用户定制适合自己的信息服务,以达到最大化利用教育资源的目的。

2.2功能模块

2.2.1数字化教室:中医教育信息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名师精品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医学教育更注重老师的经验传授,因此建立现代化数字化教室是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传统的简单数字化教室已经难以满足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综合利用多媒体资源,多点位摄像,互动效果好的数字教室才适用。2.2.2多媒体制作模块:以高质量教学视频为主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建立视频、音频、课件、习题、试验演示等完整的教学资源系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2.2.3资源整合模块:资源整合模块是信息平台的核心,一方面直接面对用户通过网络发来的需求,一方面调用管理教学资源,是综合性技术性最强的模块,兼具数据库管理和信息响应两方面的功能,应具有保障信息安全、跨平台操作、高速响应的性能。通过资源整合模块,将不同来源,不同媒介的资料整合到一个系统中方便调用,实现了教学资源的跨地域,跨学科综合。2.2.4网络信息平台:网络信息平台是面向用户的窗口,用户在网络界面实现远程学习。除了最基本的网上点播视频听课外,网络信息平台的特点是加入了实时互动学习的功能,用户不再是被动的课程接受者,而是能根据自身的需求,搭配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并根据学习进度选择提问、做习题、案例分析等功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学习过程。2.2.5管理与监控模块:管理与监控模块主要面向信息平台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负责操作,根据用户反馈调配课程、师资以及不同的媒体资源。

2.3技术方案

2.3.1分期建设中医教育网络资源录播教室个。建设现代网络技术实时录播系统,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校园网、Internet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与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实时、互动、高画质、全自动和手动的录播系统、以满足学校精品课程录制和国内外校际之间的远程网络互动教学及会议等功能的需要。2.3.2建设医药教育资源信息化平台及网络教育系统。通过资源库的建设,实现资源建设的突破性进展,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套系统能利用教师跟踪系统拍摄教师视频和学生定位系统拍摄学生,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兼容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视频图像在网上直播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和流畅性。具有同步录制、实时直播、在线点播、实时导播、自动跟踪、多方交互、后期编辑等多种功能,并且全部功能集中在一台设备内,通过IE直接管理,简单易用。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搭配选择,与教师互动学习等,形成灵活机动的教育系统。2.3.3探索中医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标准及推广方法。在教育网络录播教室和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探讨建立一套有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医学教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标准,使共享平台可以应用于更多的地区与领域。此外,在建设中应相应的对校园网络线路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网络组播和视频传输、存贮的需求。

3.服务与管理

信息平台的服务质量高低除了与设备条件,师资条件有关外,管理人员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积极响应用户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系统,贴合实际需求,才能使信息平台的潜力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管理人员配置不仅包括技术人员,也应包括教学质量控制人员,并定期对管理人员、多媒体制作人员、授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4.结语

进入网络时代,中医教育的信息化也成为医学院校教学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如何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是解决目前教学中师资力量短缺、优质师资分布不均匀、基层医生再教育困境等问题面临的新趋势,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和启发。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第2篇

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实施,能够在较少费用投入下,通过互联网络解决计算机资源访问费用问题,充分实现信息协作共享,不再需要使用自建设施来实现网络信息构建,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全面集中在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以及更加及时的信息的服务上。利用云计算技术,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以任何接入方式接入信息内容服务,畅享网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教育云服务的需求和发展也产生了较大变化,从最初的动辄百万巨大投入,利用效率有限,管理难度较大的自建信息化数据中心,到运用虚拟化技术的存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运行平台虚拟化等等均能够发现基于云计算的资源的投资可以有效解决网络资源利用问题,建设投资费用问题。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共享资源云服务以及应用云都已经有大量实际案例,很多学校已经实现了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从使用规模上看,云计算已经展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教育信息化已经从过去的私有云模式逐步转化为公共云和私有云相互融合的混合云的模式。

2教育资源共享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资源获取渠道不畅

虽然当前很多学校均已经建立或正在规划建设教育网站。但一些网络资源无法连通,同时在获取这些课程的访问途径相对比较困难,但是依然存在着部分网站访问途径不够明确,如存在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以及通过学校主页连接等访问途径,多种途径最总的结果和指向不尽相同,一些网页可以正常打开,另一些则常常出现“该页无法显示”的情况。无法方面活动更多紧迫课程网络应用课件,已经成为资源获取的瓶颈。访问者的网络接入方式的不确定,很多学校在网站接入方面均花费了较大的资金和精力来确保网站的访问流畅,网络带宽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教育信息自愈共享的重要瓶颈问题。

2.2资源建设缺之统一规范

很多学校建立了教育网络平台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但仅有很少学校的网站功能设计比较合理,在内容安排和课程展示上做到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强,内容丰富,特点突出。大部分网站还是仅仅是把课件、视频文件罗列在网页中,内容展示缺乏层次感,各个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建设模式。各个学校的网络平台制作各不相同,在平台使用和教育资源通用性与兼容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视频内容的格式往往仅规定了最低使用配置标准,没有考虑使用访问者实际网络带宽、使用者的硬件配置及浏览器版本等方面的差异,普遍存在一味追求高清晰度的问题,音频和视频内容对网络带宽占用较大,很多使用者硬件设备无法进行相应处理,从而造成教育信息视频内容缓冲时间长、播放不流畅,部分内容由于耗用带宽过大无法浏览。使网络教育信息吸氧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对最终的使用效果构成了不利影响。

2.3学习资源类型单一

部分学校的教学信息资源内容比较单一,教学信息资源在多样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很多网上的课件依然是对常见教学内容的简单重现。内容依然以图表和以文为主,教学视频内容有限,缺乏对学习情境的必要支持,习题库、案例库、相关文献以及模拟实验环节等教育拓展信息还不够充实,在学习过程学习者依然无法满足于被动地去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灌输,可能丧失主动参与的实际模拟操作的积极性,会导致学习者学习热情受损。此外,课程资源库的更新频率也无法满足教学需要,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程资源的教学效果构成了影响。

3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应用的建议

3.1搭建统一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资源库都是各校自行搭建,大部分教育资源库都在动地等待外部使用者的浏览、访问和下载。教学资源储备库管理方面存在无序和混乱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真正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快速访问,从根本上避免了教育信息资源访问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通过育平台的搭建,对于整合教育资源以及教育信息资源均可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3.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及学生使用教育信息资源的积极性

教育信息资源功能在于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然而目前大多数教育资源依然没有做到这一点,究其原因在于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和激励机制,没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使用教育资源。所以作者建议可考虑教师使用网络教育资源可以进行教学给予工作量的增加,教师在设计教育信息化资源过程中增加平时成绩统计功能模块,可以依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在线讨论情况以及提交作业情况等给予日常学习成绩等措施。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应用价值,真正使教育信息能够真正发挥示范、辐射的作用。

3.3建立资源更新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建设教育信息的积极性

目前学习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对评比教学资源拥有较高积极性,然而对教育资源的后续建设普遍缺乏积极性,很多数教师都有评得了即完成任务的想法。对此可以考虑采用激励与考核评比并重的方法来解决。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教学过程当中鼓励教师持续更新课程资源内容,建立更多的课程资源,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对于那些只评比不建设的状况,实行退出机制,对于没有访问量、长期无法访问、无法达到一定标准的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严重情况下予以退出处理。

3.4建立培训机制,调动更多教师参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工作

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并掌握一些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培训使这些教师具有自主在网上更新知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网上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认识,培养学科教师参与网络教育资源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培训,保证后续资源建设能够及时更新,并形成长效培训机制,最大程度使更多学科教师了解网络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3.5建立网络日常维护、管理、更新的专人制度,保证网络的畅通

网站不通或一些网站通一些不通等现象严重影响教师更新资源和应用资源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指定专业部门和专职人员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维护、管理、技术指导等工作,确保网站的通畅和内容的更新,为网络教育信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总之,构建统一的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十分必要,在实际操作中应定期对学科教师进行理论、技术培训,由专门人员对网站进行更新、维护和管理,出台规范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形成常效机制,使网络教育资源真正为教学服务,发挥其高水平、有特色、可示范、能推广的功能。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第3篇

对调查得分和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接种疫苗家长有关知识调查情况。不同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地域的家长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将初中及以下的教育程度定义为低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定义为高文化程度,其中低文化程度36人,高文化程度64人。按户口所在地域分:城市户口61人,农村户口(包括外来打工)39人。不同教育程度、居住地域的家长疫苗有关知识掌握程度的比较,见表2。

2讨论

2.1家长对卡介苗接种有关知识掌握不够

家长对卡介苗接种的方法、部位、时间和意义,回答准确率较高,均在90.00%以上,接种后正常反应、不良反应、如何护理以及复种的时间和地点,知晓率在70.0%以上,但对接种的禁忌证和免疫监测时间仅占60%多。家长总体知识掌握度还不够,总知晓度为80.4%。所以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前,应当告知家长接种卡介苗的意义、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如何护理,尤其是接种的禁忌证和免疫监测时间,根据婴幼儿身体健康状况决定是否实施接种以及如何监测接种的效果。

2.2家长的文化知识和居住地域对卡介苗接种有关知识的掌握影响较大

家长的教育程度和居住地域的不同对卡介苗接种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化程度较低、居住农村(含外来流动人口)的家长,与文化素质高、本市区户口的家长相比,其接种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较差。因此在接种工作中,对于居住农村、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尤其是不常住的流动人口、多子女家庭的家长,或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长,对卡介苗接种不够重视,会造成儿童漏种,应给予重视,加强接种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2.3家长们希望得到卫生机构的指导和新闻媒体的宣传

家长获取有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产院发放的育儿手册占91.0%,其次是社区(乡村)的宣传占86.0%和电视、网络占85.0%。希望获取相关知识的方式调查显示,最希望接受教育的方式为产院医护人员讲解结合育儿手册占97.0%,其次为新闻媒体宣传占92.0%。表明家长们希望得到卫生机构的指导和新闻媒体的宣传。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故做好预防卡介苗接种至关重要[3]。因此,应充分发挥卫生机构和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提高卡介苗接种率,对预防和控制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及粟粒性结核有着重要作用。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第4篇

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是把网络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以探究为主的教学,从而实现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校作为省级重点学校,已建成比较先进的校园网络,学校网站已颇有水准,百兆宽带接入。前年,我校各个教室都已经安装了电子白板教学设施,这对各学科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结合我校实际,我对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式教学有以下几点认识:

(1)处理好教师、学生、网络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源”的作用,变教为导,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民主性、合作性,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研究问题,寻找答案。而网络信息技术则要作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认知工具、辅助工具。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校实际,作为网络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一定会运用到网络信息技术,所以我们每节课都是使用课件、学件进行教学,这样就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材形式,提高了课堂的表现力,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关系,同课件的生动展示相比,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就更显枯燥,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种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就弥补了学生由于实际体验不足,所造成的教材知识理解困难的局面,而且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3)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手段的改变,而且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网络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工具,而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充分动起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预习的好帮手

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并不局限于粉笔、黑板、教材等传统教学工具,网络平台的运用会让学生收获更为丰富多彩。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安排下一节课宋词“声声慢”的预习任务,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作者的生平、人生际遇,以及此首词写作的年代背景等,这样,在教师授课时,学生就能更好的体会此首词的意境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交流的好工具。在课下师生可以通过在线即时交流工具及时解疑答惑,合作学习,并共享资源。利用学件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实践课中,教师可以制作学件让学生自学,学生在观看学件演示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操作的重难点和易错点,并且总结经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不要让网络信息技术成为累赘

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目的就是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而不能过多的依赖或侧重网络信息技术,从而导致课堂的教学重点有失偏颇。因此,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并且依据教学内容对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从而高效的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4总结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重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网络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如何更好的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这个辅助工具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师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当前的网络信息技术条件有机的统一起来,从而实现教学的全面优化,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科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第5篇

为了深入了解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存在的问题,笔者网络调研了部分医学院校的资源,发现医学院校的资源数量相对丰富,但从资源的质量与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资源开发模式单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多以校内教研室人员为单位自主开发,较少校内联合或跨越学校范围协同开发,以实现学科优势互补,导致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资源仍然陈旧落后。(2)资源开放共享不便。医学院校出于安全考虑,将资源的使用权限大多设置为校内或需登录才能查阅。此外,部分资源校级标准存在差别,导致资源开放但无法共享,使用极为不便,在线学习人数相对较少,资源利用率不高。(3)资源类型还不丰富。医学院校教育信息资源的类型主要有学科专业网站、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和教学素材库等类别。这些资源的设计大多以教为主,除了教学素材相对松散外,其他3类资源框架大、内容多、篇幅长、结构复杂,需要学习者安排固定时间并保持长时间学习才能完成。但是,按照网上学习规律,这些资源存在2个问题:①缺乏个性化和灵活性的资源,不适合学习者随时随地快速学习;②反映学科前沿的资源较少。

2、MOOC对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服务的启示

2.1MOOC的组织形式

MOOC是指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4],是某些机构将世界上名校、名师拥有的最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微型视频课程(通常是15min左右的教学视频)+测验构成的课程小单元(微课)的形式,依靠课程平台和网络开放给用户,让人们都能获得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机会[5]。MOOC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正式出现于2011年[6]。总结国外MOOC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精品内容、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机制3个方面。(1)课程内容。以一个问题或一个知识点作为课程单元[7],包括由教师准备的教学视频、小测验、作业、讲义和考试等资源,也包括由学生构建的课程百科知识、讨论区、其他互动内容等。其核心是教学视频,包括完整的教学导入、主体和小结等教学环节。(2)平台。主要是指实现课程资源管理、用户服务等必需的网络服务平台,包含用户认证与管理、课程共建、课程学习服务与管理等功能。(3)机制。主要包括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服务合作机制、学分互认机制、课程考核与认证机制等。

2.2MOOC应用于医学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MOOC资源及其应用模式,它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1)统一资源平台,消除资源壁垒。MOOC的课程资源放置在统一的资源平台上,实现了资源的统一存储和统一服务,避免了分布式存放资源带来的资源壁垒,可以大范围地开放资源。(2)协同开发资源,确保资源质量。MOOC资源的制作体现了名校和名师的协同创新,打破院校围墙,借助不同学校同一学科教师和专业资源开发人员合作,使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名师主讲、其他教师助课等形式,确保了资源的质量。(3)开放免费使用,服务社会大众。每一门MOOC课程都是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学习者没有学校的学籍也可以免费使用课程,满足了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4)内容短小精悍,适应学习需求。MOOC授课方式以启发式为主,教材大都以Video形式呈现,时长多在10~15min,是名副其实的微型课堂,满足了学习者快餐式的学习需要。MOOC适用于医学教育,借鉴MOOC理念,改变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服务模式,可以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知识教学的海量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开放性要求[8]。为培养医学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创造了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提供的丰富资源、生动案例、网络平台和虚拟环境等,使“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整体”“、学科课程综合”等现代医学教育理念通过数字校园得以实现,从而为改革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3、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服务模式设计

第四军医大学于2010年建成了数字校园基础工程,2012年开始引入MOOC的资源服务理念,并参照其成功经验,以提高资源质量为突破口,以开放资源和创新资源应用方式为基本途径,探索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模式。

3.1医学院校数字校园资源的创新设计

3.1.1在线微型课程设计针对医学院校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和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借鉴MOOC高质量、微型化的基本要求,学校集中建设精品医学资源库,按照“名师领衔、团队协作、培育典型、集中示范、分头实施”的思路,建设了大量在线微型课程资源,见表1。其主要包含精品讲座、精品党课、精湛医术、精新药物等22个专题,从病、药、术、护、名师、名医、大奖等多个选题范畴,组织几百个专题,录制微型课程上千场,并大规模上传学校教学平台,向公众开放。这些课程时间限定为10min以内,选题以知识点或一个问题作为基本来源,内容结构包括导入、主题和小结3个部分。而且为了内涵深入,适合不同学习者按需在线学习,还应满足3点:一是切题迅速,不能“绕圈子”,可以通过分析案例或采用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方法进入课程[9];二是线索要清晰,尽可能使用一条线索;三是收尾快捷,收尾以解决导入部分的问题或者引发新的思考为标志,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3.1.2在线微型课程资源制作流程微型课程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由校领导和教学专家集体研究制定课程专题,下发给相关责任单位;然后由责任单位根据活动组织方案遴选出在该专题方面有领先水平的负责人主讲,可以让校内、校外同行协同准备授课内容,以微型教学的形式在学校礼堂以专题授课形式分期做示范授课,学校主要职能部门领导、教师和学生均可参加示范授课,并同步录制教学视频,将幻灯、讲稿一起经coursewaretool软件合成,最后按照讲授者制作包含视频区、内容区和幻灯区的三分屏课件,至网上。3.1.3微型课程的资源上线方案借鉴MOOC统一提供资源服务平台的做法,分别在数字校园中搭建教学视频服务系统(实体资源存放位置)和建设微型课程的专题网站———第四军医大学精品工程网(),由学校网络中心集中收集每次活动的课程资源,同步至军、地两网的视频服务系统,并在专题资源网站推介,供学习者使用。

3.2医学院校数字校园的资源应用模式

针对医学院校教学资源的3类服务对象和校内外2个服务范围,参照MOOC的服务模式,总结目前学校在线微型课程使用经验,笔者基于数字校园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路,设计了3类微型课程的服务模式,尝试在资源服务中逐步向此模式过渡。3.2.1面向在校师生的“一站式门户+个性化推送”服务模式面向校内用户,根据统一与个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规律,重构微型课程的配置和呈现方式。参考MOOC提供资源和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的理念,设计学校教学门户网站,将微型课程与其他资源按学科(一级目录)、课程(二级目录)、章节(三级目录)、知识点(四级目录)的层级关系梳理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将微型课程配入知识点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登录教学门户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将微型课程作为教学素材,组织开展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可以登录教学门户将微型课程作为课外学习的主要资源,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另外,微型课程和其他教育资源将越来越多,为了方便校园用户使用,可以设计基于数字校园的教学资源个性化推送服务,其基本服务流程如图2所示,人机交互界面(userinterface,UI)为用户展示资源和便于用户互动交流。用户使用教学门户时注册的用户信息会通过用户行为日志存储系统,将用户在UI上各种各样的行为记录到用户行为日志中,日志可以存储在内存缓存、数字校园数据库或文件系统中,资源推荐系统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日志,给用户生成资源推荐列表,最终通过资源推送系统将资源标签信息推送给用户,可以推送至学习门户、个人学习空间或移动终端。3.2.2面向毕业生的专题服务模式医学院校已毕业学生在实习期满后需要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学校仍然有义务为其提供教学服务。他们虽然已脱离母校的数字校园环境,但可以结合考试大纲要求,使用微型课程享受专题服务。第四军医大学已开发了执业医师考试专题网站,正打算将微型课程配入学校执业医师考试服务专题网站中,尤其是辅助解答部分考试难点问题,为毕业生职业资格考试提供服务。3.2.3面向继续教育学生的资源订单式服务模式远程医学继续教育是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继续教育的重点是满足医务人员的岗位需求。因此对于继续教育学生,除集中面授之外,还可以为不能到校参训的基层医务人员提供订单式的资源服务。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主要由学校远程和继续教育处提出继续教育计划;通过网络向受训学生提供资源需求调研书,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待意见反馈集中后,由学校组织微型课程开发,向继续教育学生提供在线资源服务;学习者的学分认证可以依靠数字校园完成。这样可以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3类资源应用模式有力推动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应用。从第四军医大学网站运行监控平台来看,学校微型课程专题网(精品工程网)日访问量超过3000人次,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网日访问量达5000余人次,微型课程教学平台年注册用户4300多人次。全校教师每年使用微型课程开展教学的比例达到73%,使用微型课程的数量占全校课程总数的46%。

4、结语

医学院校数字校园的资源服务不仅要为培养医学精英人才服务,还需要为大众提供受教育机会服务。MOOC的思想与组织形式为数字校园的资源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带来了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高校教育中引入MOOC,不仅可以提高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水平,还能为学习者提供使用优质资源参加学习的机会。然而,MOOC并不是万能的资源建设与应用方案,需要进一步研究其应用模式,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第6篇

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将必然涉及使用教育技术。与教育活动意义,教育技术同样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内容源远流长。而教育技术的外延领域在每次技术发生、发展和革新过程中,必然对教育活动本身构成积极影响。在以手工技术为基础构成外延的早期传统教育活动当中,以黑板、粉笔、书籍、图片笔等工具以及口手相授、口手相传的教育方式为主体的教育技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占据教育活动的主导地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幻灯片、电影、电视、广播等全新技术被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这种变革使得传统的教室当中首次出现了老师和学生以外的其他声音。20世纪末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网络多媒体教育系统等依托网络计算机核心技术的教育信息技术逐渐进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此后,每当伴随这每次新技术巨大进步和变革,新技术都会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地体现出来。云计算作为当前最为前沿的新兴的高新技术,教育业对元计算同样具有较高的期盼度,很多教育工作者均期望能够将将云计算技术全面能够引入教学时间活动当中,通过元计算的使用推动教育教学,对教育实践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降低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从根本上提升信息化进程效率,实现更为灵活的教育信息化部署和实现方式。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实施,能够在较少费用投入下,通过互联网络解决计算机资源访问费用问题,充分实现信息协作共享,不再需要使用自建设施来实现网络信息构建,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全面集中在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以及更加及时的信息的服务上。利用云计算技术,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以任何接入方式接入信息内容服务,畅享网络带来的方便与快捷。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教育云服务的需求和发展也产生了较大变化,从最初的动辄百万巨大投入,利用效率有限,管理难度较大的自建信息化数据中心,到运用虚拟化技术的存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运行平台虚拟化等等均能够发现基于云计算的资源的投资可以有效解决网络资源利用问题,建设投资费用问题。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共享资源云服务以及应用云都已经有大量实际案例,很多学校已经实现了基于云计算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从使用规模上看,云计算已经展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教育信息化已经从过去的私有云模式逐步转化为公共云和私有云相互融合的混合云的模式。

2教育资源共享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资源获取渠道不畅虽然当前很多学校均已经建立或正在规划建设教育网站。但一些网络资源无法连通,同时在获取这些课程的访问途径相对比较困难,但是依然存在着部分网站访问途径不够明确,如存在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以及通过学校主页连接等访问途径,多种途径最总的结果和指向不尽相同,一些网页可以正常打开,另一些则常常出现“该页无法显示”的情况。无法方面活动更多紧迫课程网络应用课件,已经成为资源获取的瓶颈。访问者的网络接入方式的不确定,很多学校在网站接入方面均花费了较大的资金和精力来确保网站的访问流畅,网络带宽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教育信息自愈共享的重要瓶颈问题。

2.2资源建设缺之统一规范很多学校建立了教育网络平台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但仅有很少学校的网站功能设计比较合理,在内容安排和课程展示上做到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强,内容丰富,特点突出。大部分网站还是仅仅是把课件、视频文件罗列在网页中,内容展示缺乏层次感,各个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建设模式。各个学校的网络平台制作各不相同,在平台使用和教育资源通用性与兼容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视频内容的格式往往仅规定了最低使用配置标准,没有考虑使用访问者实际网络带宽、使用者的硬件配置及浏览器版本等方面的差异,普遍存在一味追求高清晰度的问题,音频和视频内容对网络带宽占用较大,很多使用者硬件设备无法进行相应处理,从而造成教育信息视频内容缓冲时间长、播放不流畅,部分内容由于耗用带宽过大无法浏览。使网络教育信息吸氧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对最终的使用效果构成了不利影响。

2.3学习资源类型单一部分学校的教学信息资源内容比较单一,教学信息资源在多样化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很多网上的课件依然是对常见教学内容的简单重现。内容依然以图表和以文为主,教学视频内容有限,缺乏对学习情境的必要支持,习题库、案例库、相关文献以及模拟实验环节等教育拓展信息还不够充实,在学习过程学习者依然无法满足于被动地去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灌输,可能丧失主动参与的实际模拟操作的积极性,会导致学习者学习热情受损。此外,课程资源库的更新频率也无法满足教学需要,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课程资源的教学效果构成了影响。

3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应用的建议

3.1搭建统一资源平台,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很多学校的教育资源库都是各校自行搭建,大部分教育资源库都在动地等待外部使用者的浏览、访问和下载。教学资源储备库管理方面存在无序和混乱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真正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快速访问,从根本上避免了教育信息资源访问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通过育平台的搭建,对于整合教育资源以及教育信息资源均可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3.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师及学生使用教育信息资源的积极性教育信息资源功能在于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然而目前大多数教育资源依然没有做到这一点,究其原因在于缺少必要的激励措施和激励机制,没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使用教育资源。所以作者建议可考虑教师使用网络教育资源可以进行教学给予工作量的增加,教师在设计教育信息化资源过程中增加平时成绩统计功能模块,可以依据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在线讨论情况以及提交作业情况等给予日常学习成绩等措施。不断提高教育资源的应用价值,真正使教育信息能够真正发挥示范、辐射的作用。

3.3建立资源更新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建设教育信息的积极性目前学习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对评比教学资源拥有较高积极性,然而对教育资源的后续建设普遍缺乏积极性,很多数教师都有评得了即完成任务的想法。对此可以考虑采用激励与考核评比并重的方法来解决。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教学过程当中鼓励教师持续更新课程资源内容,建立更多的课程资源,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对于那些只评比不建设的状况,实行退出机制,对于没有访问量、长期无法访问、无法达到一定标准的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严重情况下予以退出处理。

3.4建立培训机制,调动更多教师参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工作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并掌握一些计算机应用的相关知识,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培训使这些教师具有自主在网上更新知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网上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对于网络教育资源的认识,培养学科教师参与网络教育资源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培训,保证后续资源建设能够及时更新,并形成长效培训机制,最大程度使更多学科教师了解网络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3.5建立网络日常维护、管理、更新的专人制度,保证网络的畅通网站不通或一些网站通一些不通等现象严重影响教师更新资源和应用资源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指定专业部门和专职人员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维护、管理、技术指导等工作,确保网站的通畅和内容的更新,为网络教育信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总之,构建统一的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十分必要,在实际操作中应定期对学科教师进行理论、技术培训,由专门人员对网站进行更新、维护和管理,出台规范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形成常效机制,使网络教育资源真正为教学服务,发挥其高水平、有特色、可示范、能推广的功能。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第7篇

(一)公安院校教育特性要求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公安院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不同普通的国民教育。一方面公安院校教育的对象是警察。纵观世界各国警察教育模式,其教育管理体制都是相对独立的,实行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公安机关拥有对公安院校的独立领导权;教师具有双重的身份(既是警察又是教师);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院校与公安实战部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实行全员的和终身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公安院校教育的内容,特别是专业内容与普通国民教育区别较大,保密性强,许多信息不能与互联网共享。因此,建设具有公安教育特色公安教育网(互联网与专网),实现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就成为了公安院校教育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公安队伍整体素质提高需要分享最优秀的公安教育资源将全国公安院校的优秀专业和学科进行了有机集成。把全国最优秀的教育资源集中在一起,实现优秀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充分共享,使民警培训教育最优化,从而促进民警队伍素质在全国范围内的整体提高。避免了公安院校教育各自为战,重复、低层次、粗放的教育。为国家节约教育成本。

(三)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促进公安教师和教官水平提高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对促进公安院校教师和从事公安教育的教官队伍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公安教育网络化实现了公安院校教育与公安实战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使公安教育更具有现实性、针对性,促使公安院校教师提高实战能力。另一方面,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对教师和教官都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客观地促进了他们对公安教育的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双网成果: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经验借鉴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使网络伸延到各个角落,对传统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院校教育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在内外环境方面,院校教育变成了全球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在教育教学功能方面,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并形成了一个由普通高校与其他教育机构、政府部门、各行各业、家庭、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紧密联系起来的全国性的远程开放性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教学管理的新体系。这就为建立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网,实现公安教育信息共享提供了可能性。另外,从公安机关来说,公安部建立了中国警察网,各地公安机关也都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共享平台,这也为建立中国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借鉴。

(二)“金盾工程”为公安教育信息资源专网建设提供了保障为落实“科教强警”战略决策,1998年公安部提出在全国实施公安工作信息化工程建设计划,即“金盾工程”,1999年正式启动。“金盾工程”建设,全国公安机关实现了“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信息应用种类比较齐全,部分公安业务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信息化工程流”的目标。公安信息化初步呈现“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的整体格局。目前,公安信息网已覆盖32个省厅、478个市局、3361个分县局和平力7万多个基层所队。“金盾工程”建设为公安教育信息资源专网建设,实现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保障。

(三)公安校园网建设为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各公安院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及院校发展的需要,在校园网建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特别是在互联网络方面,不但加入国家级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而且自发建立区域性的信息资源共事体系。如:各种图书馆联盟的建立等。有些院校还在公安网中专门建设了自己的网站,供本地区公安民警共享。这都为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对策建议: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保障

(一)双网建设,理念领先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首要问题是建立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我们可以仿照公安部的模式实行双网并进,在互联网和公安网上分别建立公安教育资源网,以实现公安教育信息不同方位的共享。它应是涵盖全国公安教育系统,具有全国联网的信息系统接网功能。实现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在理念上应明确:一是要考虑公安院校师生和在职民警的需求。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是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的,因而无论内容还是功能上都应充分考虑公安院校师生和在职民警的需求,具有可利用性,使民警、学生、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能方便、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反复需求分析,即结合实际情况,从更加专业的角度对用户提供的需求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表述。二是要体现公安院校教育和公安工作的性质。一方面必须紧密结合全国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实践,在公安院校和全国公安机关之间用网络架起一座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通过网络让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国公安工作的动态和发展;通过网络了解全国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另一方面充分重视公安教育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保证网络的安全和公安内部信息特别是违法犯罪信息不泄露。三是体现资源与信息的互联互通。现有的公安院校拥有各自的核心优秀资源,且在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上都有各自的优势,如果能够通达网络方式,使各级各类公安教育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节约资源建设成本,降低教育费用,使各教育资源形成聚合效益。

(二)分别接入,专门管理从一般意义上说信息共享是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信息系统间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被共享的信息在被共享时。一般需要相关的环境。根据公安教育的职责和工作机制,公安教育信息数据大部分来自各公安院校、公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基层,既有服务公安工作的内部环境,还有服务社会的外部环境。因此,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必须是能够覆盖全国各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科所队等基层部门并能服务社会的双网环境。在具体措施上:一要使互联网和公安网分别接入,搭接无限的学习资源,实施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网络三级管理。要把全国各公安院校所建的网络信息资源,按照不同内容和要求分别都搭接到互联网和公安专网上,建设互联网的公安教育资源网和公安专网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网。在学校教育和公安部门之间用专网架起了一座理论联系群众的桥梁。公安专网与校园网衔接后即可形成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网络的两级管理模式:一级中心,即公安部教育信息资源中心。二级中心,即公安院校教育信息资源中心。二是完善校园网建设,实现院校教育数字化。校园网是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主干,是基于公安院校内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其核心功能是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的共享;教育知识教育技术的共享;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加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

(三)设立规则,改革体制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应按照业务关联的原则来构建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协同,使各类信息资源能够统筹管理、关联应用,解决相互制掣封闭的突出问题。按照公安部“金盾工程总体方案设计”的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开发平台,通过多个系统的整合和联通,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信息共享,最终实现公安大教育格局。在平台建设上:一要制定标准。这是实现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如果不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没有共同遵守的准则,各地建立的教育资料不统一,所使用的管理系统不统一,工作环境不统一,相互间不能交流,就不能实现教育信息的共享。因此,制定并执行统一的标准,在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中大力推行标准化,是实现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工作。二要改革体制。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全局性的建设任务,它的实施将深入地影响到公安机关各类用户、各个管理机构和部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一个部门能够超越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权威,对学校信息化有决策能力,起到协调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的作用。从实际工作出发,应当建立一个能够协调各个部门,负责全局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以及具备技术研发支持服务能力的应用服务提供部门。

(四)科学规划,落实保障1.制定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规划。公安教育资源共享是一个科技含量较高,涉及面广、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涉及软硬件投入、系统开发与维护、网络布局与共享平台的搭建、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合、信息的管理与综合应用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能仅仅局限某一部门的工作范畴,而是全局性的信息体系的构筑。因此,实现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首先要本着统一规划,整合信息,创新机制、规范流程、分步实施,与“金盾工程”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站在全面加强公安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高度,认真研究制定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整体规划和方案。一要考虑公安四级网络搭建、公安各院校信息系统的整合、软件的研发与硬件的选配及满足公安民警和院校师生需求的便于查询的共享平台及其实施步骤。二要按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术语的定义、各类资源属性的标注、参数的规定、资源质量与技术的最低要求,资源库系统的功能标准和基本数据等进行统一的编码和统一的结构,建立统一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机制,形成公安特色的教育网络。2.建立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机构。由于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的多样性、广泛性、系统性、共享性、技术性,要求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构及其强有力的队伍,这是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科学技术高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承担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任务的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对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影响着公安教育信息资源作用的大小。健全各级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工作机构和自上而下的专业人员队伍,是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网络体系建设的保证。因此,各地区公安机关应成立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机构,对地区的公安教育资源网络建设提出规划,协调各方面关系,特别是公安院校和公安业务部门及“金盾工程”管理部门的关系,解决好信息化建房和管理中需要调整和分工的问题。使网络建设从全局出发,产生较大的效益。3.加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人才是关键,如果没有一大批既懂得现代信息服务技术,又能钻研创新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即使有了充足的财力、物力,也无法实现公安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进行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建设时应选配有一定的政治、业务素质,具有实干精神、对工作能认真研究、熟悉公安工作和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出切实可以的培训计划,加强各层次人员的培训。总之,实现公安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财政的支持。公安教育主管部门和公安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公安教育专网和各院校校园网一体化建设,实现公安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第8篇

台湾的科技大学以培养实作型人才为目标,实作不仅意味着学习、模仿和重复,更包含着创新理念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三创”(创新、创意、创业)精神是台湾技职院校积极倡导的理念,因为文化创意和技术创新都能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政府资助龙华科技大学成立了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校获奖作品商品化,深化创新创业。龙华科技大学的教育核心价值即为务实、卓越、创新。创新创意类课程贯穿整个大学阶段,涉及创意思考类、发明与智财类、创新创业类和学科领域创新等多个方面[2]。学校的创新及专利种子教师都必须通过权威认证,且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既有校内教师,也有企业及管理咨询公司的职员。学校每年都举办创意作品竞赛和创业竞赛,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三创”教育至今结出了累累硕果,学生的创意作品在国际发明展上屡屡获奖。结合“三创”教育,各专业也都开设有相关的创新实作类课程,引导培养学生将创新思维与实际应用结合,将创意思考转化为产品,最终走向创业道路。如圣约翰的“智能电子应用设计”课程培养学生创意思考和人机界面互动设计能力;IT类“专题制作”课程使学生具备资讯工程整合应用能力与观察科技发展趋势、落实信息应用的能力;“创意游戏程序设计实作”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与程序开发能力。大陆的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是专科层次,在教学中往往过于强调操作技能,忽视了创新创意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可能导致学生只会操作而缺乏思考能力,难免沦为企业的“黑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将非常不利。尤其信息技术类专业发展迅猛,而且本身就包含着创造性脑力劳动,创新创意和学习思考能力就更加重要,更应当加强训练。

2科学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

台湾尊重职业教育,教育界有个口号是“还职教生一片天空”。但是他们深知品质是价值和尊严的起点,职业教育要真正赢得社会尊重,必须从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把二流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才能真正赢在终点。台湾职教基本建立了系科专业与课程设置的弹性机制,以衔接区域产业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每隔3~5年就要重新思考专业发展,并做出适时调整。例如圣约翰科技大学最新的医护资讯管理专业,就是放眼20年,为适应台湾未来白金社会所开设的专业,目的是用高科技服务未来社会,使富裕的老人过上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另外,诸如先进薄膜技术、节能减碳、阳光与风力、观光资源与农特产品等,都是为配合北海岸区域与新北市政府规划所开设的新兴专业。两校都将人才培养分为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低年级学习基础课程,高年级学习专业相关的模组类课程。系里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专业模组课程以开放选修的方式来满足学生需求,每位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一个。例如,龙华科技大学资讯管理系依专业需求划分了4个专业模组,包括网络管理师、软件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师和信息管理师[2],为此设置了大量选修课程,在各专业的课程地图上都有清晰的体现。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明确的方向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创新能力。

3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3.1三级毕业门槛确保学生品质

落实校级、院级、系级三级毕业门槛。系级重专业能力,包括专业课程及实务技能,如证照取得、竞赛获奖、专利取得、等;院级重专业基础,各院选定二门基础学科,以电脑题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校级重外语能力与公共基础,门槛包括外语测试、职场伦理、专题制作及服务学习等。强调“证能合一”。职业证书是连接专业与职业的桥梁,是职教补强、提高就业竞争力的砝码之一,因此两校都要求学生考取专业证照。为辅导学生顺利考取证照,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会做充分考虑,圣约翰科技大学资讯类专业常见证照与课程设置的对照情况[3]如表1所示。考取有竞争力的IT证书不仅能强化专业知识,亦可作为求职的敲门砖。但大陆许多高职学生基础薄弱,有畏难情绪,学校可通过开设选修课、兴趣班等形式进行考证辅导,虽不作为毕业门槛,但可作为培优的手段。对于某些国际认可的证书,英语要求较高,甚至可以代替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一举两得。当然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3.2多种方式激发学习潜能

采用分层教学,提升学习效果。圣约翰科技大学对尖子生成立“精英班”,对学习意愿低的学生采取鼓励措施。例如,“阅读集点”活动奖励晨读送餐卷,“完美无缺出勤率竞赛”活动凝聚班级情感,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增加了校园活泼气氛,使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对专业证照也根据学生情况,可以选考初级、中级或高级,不作强行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打破以灌输知识为主的Lecture式教学,尝试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如MOOC教学、反转课堂等,做到课堂内外互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推动跨领域学程,提升就业竞争力。龙华科技大学目前有14个跨领域学程,“科技营销学程”“信息财经学程”就是将信息技术与营销专业与财务专业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同时,学校鼓励学生选修外系课程,并计入总学分,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和就业渠道,也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注重新技术教学。近年信息技术产业正在发生一场革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名词已渐渐为人们所熟知,两校也随之出现一些新的模组课程,如物联网暨行动APP学程、RFID科技及应用整合学程等。另有更多的趣味课程如WEBAPP应用设计、跨平台Android/iPhone程序开发、无线短域通讯程序设计、智能生活科技应用、信息家电技术应用等,培养学生新技术的应用开发能力和探索精神。总之,学校注重从多方入手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学习成效与竞争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意,培育学生多元发展,使之快乐生活。

3.3产学无缝接轨

与大陆类似,“学用落差”的问题也困扰着台湾教育界和企业界,毕业生失业率高,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出现人才断层现象。为此,学校积极进行产教融合,通过与企业建立产学联盟,办理产学专班,如实用技能班、携手合作班、最后一哩学程班、产业特殊需求班等各种专班[4],以提高学生融入行业及动手实操的能力。例如,龙华科技大学的“订单式就业学程”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制定,由企业提供专业的实习环境,并邀请业界专家进行授课,学生毕业后企业从中择优聘用,大幅减少了培训新人所需成本,也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有了产学合作平台,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进入企业参与生产,也能从实际中了解和分析市场需求,利用所学知识创新研发,使学校成为产业创新动力之来源。台湾职教从最初的融入行业、服务行业发展到现在能够影响行业,未来甚至引领行业,因其能将教育与产业发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人才培养上落实创新、务实与致用的原则。

4结语

科技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教育本身也应当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如何突破惯用的思维框架,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全方位关爱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意创新意识,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在当今的知识密集型社会中,技术创新及创意研发愈来愈重要,职业教育仅停留在专科层次是不够的,未来大陆职教也将打通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各层次之间的通道,职业教育将大有可为。

教育信息论文范文第9篇

1.1缺乏优质的共享资源部分院校建设了支持研究生学习的专题资源,对资源进行了集中存放和分类展示,如西安交通大学的学术资源平台(meeting.xjtu.edu.cn)、第四军医大学精品资源网(jingpin.fmmu.edu.cn/)、西北工业大学的翱翔名家讲堂(v.stuclub.cn/)。但是80%以上的研究生认为高校建设的资源或平台多适用于本科生,面向研究生的资源仍然缺乏。部分院校开发的研究生资源缺乏学术创新和探究性,基本表现为教材搬家或课堂的实况记录,大部分院校的资源仅在校内开放,院校之间不能共享,如研究生网络课程、学术报告

1.2缺乏统一的共享平台

多数高校已建设了资源平台和教学平台,方便了研究生的学习,但这些平台的底层技术架构不尽相同,形成各自为政、无法集成的格局,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资源共享库。同时多数平台也没有给教师提供方便灵活的课程开发环境,这直接影响了平台的长效运行。已有的平台也大多是以课程或者专题为资源资质单位,没有将校内外的资源充分展示,调查显示67%的研究生认为当前资源获取困难,资源服务不到位。

1.3缺乏长效的共享机制

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缺乏校级标准将会导致不同教育资源建设主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难以进行信息资源的融合与共享[4]。一方面在校级层面大部分高校没有形成符合实际的资源建设标准和建设规划,导致各院系在资源建设方面各自为政,从而导致资源的适应性差,低水平重复建设常会发生,信息孤岛也较为常见[5];另一方面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作保障,资源建设者缺乏持久的积极性和后续更新。调查显示的以上三个问题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信息资源应用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的描述,将建成“人人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学习环境,并搭建一个各级层面的教育资源共享库,存储各类优质教学资源”。第四军医大学针对研究生教育信息资源应用中的问题,按照“提高资源质量,搭建共享平台,创新教学应用”的思路,总结了研究生教育信息资源的质量标准—精品资源,即高水平的以辅助研究、教学为目的的数字化资源[6],不因时间的推移而贬值,不因空间的拓展而缩水,并以精品资源建设为主题,建设了研究生教育的医学精品资源库。

2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库的设计方案

第四军医大学搭建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库,即医学精品资源库,按照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大类别,整合了学校校直与院系、三所附属教学医院的医学资源。

2.1教育信息资源库的资源存储方案

根据医学院校教育信息资源的存储实际,学校采用“统一管理,分级存储”的方案,建设校级资源共享库和各附属医院、院系资源共享库,各附属医院和院系定期向校级库发送资源。一方面保证了校级层面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从校级层面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资源建设,并从质量和数量上保证资源建设的科学化和权威性;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基层单位建设资源的积极性,保护资源开发者的利益,减少资源开放的阻力。2.1.1校级教育资源共享库建立校级统一管理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库,为全校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同时也考虑未来与省级或国家级库的对接。但是校级库不可能完全成为全校教育实体资源的存储空间,从目前其他高校资源的共享情况来看,因资源版权保护、校级存储能力、激励机制等原因[7],校级库设计为存放三类资源:一是免费资源实体;二是付费资源标签;三是免费资源标签。这三类资源形式可以将学校教育信息资源充分挖掘,并部署在学校数据中心。2.1.2基层单位资源共享库各院系、附属医院可以与医药公司、医疗器械企业等在学校信息化部门的统筹或合作下,按照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开发存贮资源,可以托管至学校数据中心,也可以自己独立存储,但需要向校级库共享的资源必须提供资源标签,并发送至校级资源共享库,建立资源共享的接口。

2.2教育信息资源的多模式采集方案

为了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按照资源来源个人或组织、资源采集成本(是否付费)两个维度,学校提出了“买、建、征、采、捐、传、代”七种资源采集方式。付费购买:由各基层单位提出资源采集计划和需求,由学校教学保障处与临床管理处统一划拨经费,购买国内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权限或资源实体),统一存放在校级资源库中,供全校用户免费使用。学校以此方式建成了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题库、医学典型病案库。专项建设:结合下拨的信息化建设经费或者专项资源建设经费,各院系及医院组织名校名师开发,供全校参考使用的资源,资源实体作为免费实体资源存入校级教育资源库,四医大开发了7门国家精品课程,5门视频公开课,120个学科专业网站,3个医学虚拟实验室。行政征集:可以定期举办资源征集活动,面向有资源贡献愿望的师生、企业征集资源,并上交入库,作为免费实体资源部分供全校使用。此方式主要用于征集研究生专业素质拓展方面,征集了2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研究成果资料和研究素材,并以精尖成果学术汇报的形式按照三分屏课件形式存入校级库。技术采集:通过资源采集技术,在互联网采集网络开放,且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源,作为校级资源共享库的免费实体资源,供全校使用。此方式主要采集医疗设备信息,以大型设备共享专题网站形式,集中展示了世界医疗设备信息。接受捐赠:各高校接受一切捐赠的资源,并组织人力或者委托单位审查资源质量,整理入校级教育资源共享库。用户上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供资源共享功能,实名提交资源,但必须做好质量审查,学校可委托单位做好资源审查,无问题的才可以公开。学校为每个教研室开通网络教学平台账号,以资源素材的形式,允许用户实名传入教学平台,经管理员审核无误后,通过学校统一技术采集和筛选,整理存入校级库中。推介:针对其他学校、企业或者个人等提交的需要收费的资源,在校级库中提交资源标签,并标明资源价格,作为资源共享库中付费资源标签,供用户购买使用,允许医疗公司宣传推介当前先进的医疗设备与器械,以精诚合作学术报告形式,将报告的三分屏课件存入校级库中。

3教育信息资源录入标准

对教育信息资源实施标准化有两个最直接的目的:可控与共享[8]。对于存入校级与院系两级资源库中的资源,必须遵循资源标准,学校以教育部《教育资源建设元数据标准》为指导、参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提出了教育信息资源标准化模型,分别从资源的描述、分类、格式和编目对资源进行了统一界定,并将资源元数据的属性表命名为“资源标签”,是资源的一张身份证,录入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库中的资源必须提交资源标签。

3.1教育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

学校借鉴国外常用的教育资源元数据标准,采用GB/T21365-2008和国际上广泛使用的IEEELOM(学习对象元数据)[9],在资源的描述、管理、定位、目录的生成、检索途径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资源的标准化处理,采用核心集、可选集、扩展集对教学资源库内的资源进行描述,既定义了入库编码规则,规范了资源描述和资源格式,又确定了分类数据元素集。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规范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型,从制作素材简便性、使用资源的方便性的角度选取了一些最为普通的元素,选取的属性基本上是LOM模型的一个小子集[10]。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描述如表1所示。三类属性可以明确资源的基本信息,方便在应用资源过程中的信息分类,为用户快速检索和个性化推荐提供了参考值。

3.2教育教学资源目录服务标准

教育教学资源检索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海量的数据资源使其元数据信息也随之增多,用户难以从中迅速准确地检索到所需的信息[11];另一方面,传统的检索系统偏重于集中式结构,在资源数量和用户访问量增加的情况下,集中式服务器的性能会成为系统整体性能的瓶颈[12]。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基于目录服务的分布式跨数据库的元数据检索方法,建立基于空间位置划分的分层目录结构,为跨库元数据目录服务的实施提供支持。传统资源分类通常按照资源的格式、所属学科专业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可以较好地明确资源的学科归属,但是研究生资源大部分具有跨学科性,尤其是在教学中需要大量使用PBL(基于问题教学)和案例教学法,具有针对共同问题的属性,仅从类型、学科归属划分资源目录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所以笔者提出了基于“类型+学科+问题”的三层资源目录结构。为了便于在网络中有效管理大量教学资源信息,需要对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进行编目,建立起相应的目录树。一般分为三层目录结构:一级目录是问题,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由学校组织专家设定问题的种类,尤其是交叉学科问题;第二层是学科分类,按照国家的研究生学科分类标准设置学科分类目录[13],每一个学科与研究的问题建立对应关系,可以是几个学科共同归属某一个问题,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第三层是资源的类型分类,按照常见的资源类型对资源进行划分,并与学科建立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这样可以形成按类型、学科和问题三个层次的分类目录,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分类检索。

4结束语

第四军医大学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库从标准、平台和质量等方面对资源进行了界定,可以实现资源的集中存储和应用,符合当前资源分散建设,集中开放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源共享的障碍,有利于充分调动资源建设者的热情,将隐形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14],实现资源的大范围应用,建设人人可享有的资源环境,但在资源采集的技术手段和个性化推送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真正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上一篇:教育科技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育评价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