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04:51:56

检验管理论文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具备样品采集程序及统计技术,加强采样技术管理,将采样工作规范化和统一化。贯彻落实样品采集制度,掌握熟练的采样技巧,确保样品质量。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样品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1.2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中的工作要求

分析过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同时要求也较高,对人员的技术能力、仪器设备的管理、实验室的基础设施都有一定的要求。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在对样品的前期处理、过程总结、室内审核、登记报告等,抽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要对试验过程中使用的各项新技术、新方法、新措施及控制程序进行分析理化。

1.2.1质量保证人员的要求

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各级检测人员审核制度及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制度;查看技术人员档案,了解技术人员的学习经历、培训及教育情况、及科研成果[2]。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对工作的专业态度都会对影响检验结果,因此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检测结果报告,一般是每一个检验人员完成各自工作职责之后的几个具体数据汇总,将整个检验结果对外公布,接受广大社会群体的检验。由此看来,检验结果不仅仅是检验人员的个人研究成果,它代表的是整个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1.2.2质量保证仪器设备的要求

实验室中使用仪器必须配置齐全,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完好,经得起专业机器的检阅,使得检测工作能顺利进行。建立仪器设备使用制度、维护措施及核查记录制度,操作大型仪器的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素养技术,对其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都要了解清楚,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上岗。仪器档案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制度,将仪器设备准备计划、采购合同、验收记录、仪器使用说明书、仪器维护工作及报废处理纪律全部记载在档案之中。使用仪器设备之前,要对其进行检定、标识和校准,检验合格之后,仪器还要定期进行维护、核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1.2.3质量保证实验室的要求

实验室研究的主体对象不尽相同,因此,实验室根据不同情况建立技术规范与质量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根据实验过程中检测需要,配置相应的实验设施,对试验过程中可能会对检测工作造成影响的因素加以控制和记录,尽量使设施与环境达到检测标准需求,使得检测工作准确无误。实验室除了配备基础设施外,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验功能配备相应的实验室,及时监测和记录某些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灰尘、辐射、温度、震级等等,将不相容的检测活动隔离开来;针对一些可能会产生污染物质的实验室,将污染区与非污染区分离开来。实验室中的用水量、器皿、技术资料、等都需要满足实验要求。

1.3食品实验室理化检测后期工作要求

质量控制与保证是建立在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必须遵守数字修约准则,谨慎选取异常值。对以下数据要着重进行分析研究:处理分析数据的准确记录、数据离群值检验、数据方差分析等等。一个分析机构的整体水平是利用技术,综合分析评价技术的高层次信息,这样分析结果才能全面,数据才能更准确。理化检测的内部质量控制需要分析目标、实验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整体要求,采样、以及样本的贮存等等。进行理化检测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有: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数据处理、报告。

2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在质量体系中的管理功能

2.1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

要使得实验室发挥其最大作用,就必须加强质量体系管理,制定一个完善的质量体系方针。我国应该根据实验室系统发展的实际特点,建立质量体系方针政策,所制定的方针必须全面、科学、有效。食品检验实验室的随着硬件、人员、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变化,也呈祥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由此看来,建立灵活完善且全面的质量体系方针尤为重要。针对不同情况,方针建设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体系方针,要与食品检验实验室操作人员、操作技术以及项目各个环节相适应,质量体系中的细则有明确的责任权属和奖惩制度划分;其次,根据质量体系方针进行优化配置,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将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零部件的维护工作纳入质量体系管理范畴之内,每一台机器的专属名称、使用年限及维护人都详细标注出来,认真做好监督工作与检查环节。最后,在了解食品检测样品试剂的检测方法、监测要求、监测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质量体系方针,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能单独操作,要与采购部门、质检部门以及督导部门共同协作。验货时,谨遵质量体系标准,将实验室的设备仪器规格进行比较,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查、抽样、盘点。一旦出现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更换,使得食品实验室内各项机器设备以及各项物品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2.2提倡全员参与

对于资金实力相对雄厚的实验室,领导层可以加大试验室的基础建设,重视人才在实验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专门聘请一些专业技能强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定期请专业人员对相关管理层进行培训,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员工人员对食品检验的认识。培训时,剖析重点内容,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整体业务水平,做到样品摆放整齐,药剂量数及使用方法准确,对资料的统筹规范了解透彻,设备的维护方法掌握到位。检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多多交流,交换彼此的意见及建议,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样做能节省培训费用,提升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素质及实验水平。具体的质量体系管理工作是建立在实验室特点的基础之上开展的,采用分组审核、全员内审的方式,全面提升质量体系运作效率。对机构设置、实验流程、岗位分配等工作进行审定,将内审员组长与分层统筹结合起来,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保证实验结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这样的方式能使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规定准则,统筹全局,做好工作,使得审核工作有原始凭证及准确的业务指标作支撑,成为最有效且最有力的审核标准,将质量体系管理高度上升到另一层次。

2.3规范细化质量体系监督考核

(1)制度制定之后,除了执行,还需要监督考核机制的辅助。因此,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在质量体系标准执行过程中,进行实时、动态、不定时的监督考核。将考核指标的工作进行整改,严格遵从质量体系标准,加大监管力度。将工作人员的权限及职责分配好,每个工作人员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减少人员分配不均,工作环节衔接不紧密等现象的发生。此外,领导层要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责任感,上下级员工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工作。在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及运作阶段,将实验步骤详细化,根据实验具体情况及时更新流程,发挥监督考核的最大功效。(2)提高监督考核标准,主要体现在操作流程、实验质控、操作规范等方面。食品检验实验室新员工一定要进行全面培训,帮助其早点适应实验室的工作氛围。管理层帮助提升其专业技能,将量化与考核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考核者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指导。除此之外,食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完善好各方面工作。例如:操作流程、设备保养、全面规划质量控制、及时登记、备案记录等,为监督考核工作作铺垫,全面提升质量体系运作效率。

3结论

总而言之,在经济产业化逐渐增强,食品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的今天,食品检验实验室的作用不容小视,它关乎食品安全,关乎食品企业的发展前景,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因而,完善质量体系方针政策,全面提高食品检测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实验工作的积极性,利用强有力的监督考核机制,把好食品检测的各个关口,推动食品产业更长远、健康的发展下去。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食品检验;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可是近年来发生的“地沟油”“瘦肉精”“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已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作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对食品生产经营行业进行严格监管,在强调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保证食品安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要了解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食品监管工作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辅助工具,对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监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记录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能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1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作用

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是指过去和现在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从事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监测、许可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监督机关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了解食品生产经营状况

完整、规范的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包含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单位名称、地址、负责人、经营项目、联系方式、许可办理情况、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以及抽样检测情况、日常监督情况、投诉举报情况、行政处罚情况等内容。利用这些档案资料有利于监管者了解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状况,以便及时、准确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引导社会公众进行安全、健康的饮食消费。

1.2掌握食品安全监管概况

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详细记载了日常监管工作中的各种信息,是日常监管工作的真实记录。通过研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可以获知区域食品安全监督覆盖率、监督频率、食品相关产品的抽检合格率等指标,有利于掌握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情况,从而指导食品安全监督机构高效开展食品安全监督。

1.3提供食品安全措施实施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档案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监管部门能对一些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预测,从而有目的地开展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由此制定预警工作计划,采取有效的食品安全防控措施。

2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制度不健全

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不健全,没有针对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规范制度,使得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工作无法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其工作开展也得不到有力保证。

2.2归档意识不强

一些同志对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的档案重要性认识不深,忽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工作,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归档材料内容不全,归档形式多样,而且档案遗失、损坏等现象时有发生。

2.3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监督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专业知识老化,对新知识学习能力不强,计算机操作水平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加之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人员轮岗等原因,致使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不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的延续性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评先评优、提档升级、行政处罚等重要档案材料未能及时归档,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信息不能全面、准确地显示出来。

2.4信息化建设不够

当前,人民群众对自我保健高度重视,对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还停滞在保持纸质档案的收集阶段,面对不断增多的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的收集认识不上去,档案的开发利用仅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落后的技术手段,想迅速准确地查找出利用者所需的档案材料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只有逐步改变原来落后单一的手工操作方式,代之以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管理软件数据库,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的整理、立卷、编号、制作检索工具、存储、查找调阅,才能迅速、准确、全面、系统地管理和提供档案材料,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2.5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加快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建设,需要资金的保证。档案室、档案柜、档案盒,还需要计算机、路由器、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开通内部局域网,连接外部因特网,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等等,这些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当前大部分区级疾控中心没有投入资金和人员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手工管理基础上,这样就使得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3.1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管理制度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的档案管理与收集、整理、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制度,加强对工作档案转递、归档、存档、保管等各项工作的规范管理,加快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现代化的步伐。

3.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至今仍有不少食品监督员,对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管理意识还较淡薄。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上述情况,我中心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防病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让全体职工都能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从而促进全员档案意识格局的形成。使中心的档案为卫生防病工作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3.3更新知识,加强培训

要加强对食品监督员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是由哪些类型的文件材料组成的,日常监管中哪些资料属于有保存价值的材料,以及如何进行整理、归档等等。同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3.4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档案信息化管理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需要有档案管理软件、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人才。档案信息化工作非一般打字员就能胜任,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纵使有一流的管理设施,也不能算档案管理现代化。因此,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既要通晓档案专业知识,又应会计算机操作技能,更要懂得科学的管理方法。所以,要加强培养档案人员驾驭现代化设备的能力,定期组织档案人员去参加培训,学习计算机知识、档案专业知识,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学习探索档案管理新模式;档案工作人员更要增强工作责任感,要深刻认识到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的必要性,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努力学习掌握和提高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对骨干人才进行重点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推广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管理系统的运用,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综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实现日常监管工作信息的电子检索,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应用管理软件管理好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4结语

总之,我们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人员要肩负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入开发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多途径、多层次培养人才,这是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正常、有效运行的根本对策。

作者:姚春华 单位:长春市南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郑晓明.食品安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天地,2014(7):46-47.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1缺乏质量管理专业人才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临床生化检验的工作环境也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对于相关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先进的医疗检验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于先进的设备和仪器等必须要有积极学习和了解的态度。因现代检验仪器较为先进,涵盖了抽样、检验以及编写检验书等内容,如果技术上出现失误,将直接导致检验结果误差,因此,对于临床检验工作来说,如果缺少较为专业的质量管理专业人才,将严重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

1.2缺乏严格的检验过程质量管理

对于医院临床生化检验来说,检验结果就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最主要因素,当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误差。比如,因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同,在进行结果分析时的误差控制也不同,由此导致检验结果有误差。而有的因对检验设备仪器的操作不熟练,或者对于检验的各环节时间和技术控制不到位等,亦或者是有因患者的饮食、生活情况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检验结果不同[4]。因此,应有效地控制好检验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减少因其他因素导致的检验结果误差,以有效控制临床检验结果。

1.3检验设备落后、质量管理不足

医院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高低与检验的仪器、设备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医院的检验仪器与设备正在不断的改善。尽管如此,很多医院的检验设备与仪器更新速度仍然滞后。医院对于检验设备的财务投入较少,因资金不足,我国很多基层医院的设备更新与维护工作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院临床生化检验的发展。在检验结果的解释上,很多临床医师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或是不承认干扰物质的存在,或者受相关因素的影响;有的不理解实验的特异性;亦或是对于实验的精密度局限性认识不足,有的医师没能意识到检测灵敏度的作用,或者采取的方法学检测结果不具可比性,均可造成检测结果不具可比性,降低检验的准确性。

1.4检验与临床之间沟通不足

医院临床医师是确定患者治疗方案的主要人员,包括临床实验室的检查项目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运用,临床医师的工作贯穿了患者的整个医疗过程。因此,临床检验的质量与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有着直接的关系,充分的协作与交流是保证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临床医师必须在充分了解检验分析结果后,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而现实是,很多临床医师与临床检验人员之间缺少充分的沟通,因此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治疗方案效果不佳。

2完善医院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对策

2.1合理调配人才和资源

医院临床生化检验工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的专业人员较多,对于不同检验项目的人员互相协作的要求较高。因此,合理的人才和资源利用对于医院的临床生化检验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避免因检验人员缺乏专业实践经验而造成检验失误,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医院应为经验不足的专业人员创造学习的机会,提供好在旁学习和动手实践的平台。以通过大量的实践观察与试验,让专业人员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成长,主动提高其技能训练的意识。其次,还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定时定期开展相关技术讲座,也可以通过不定期的邀请检验方面的专家进行授课与培训,积极鼓励医院相关人员对自我能力进行提升,更好地服务于临床生化检验。

2.2建立标准的操作流程

想要建立完善的医院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检验仪器设备、试剂盒的使用以及检测过程标准操作流程等文件和内容都应进行标准的规范。对于检验时使用到的商品试剂、试剂盒以及仪器设备在购置时也应注重其质量,应针对这些事物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针对一些非仪器的产品应进行相关的对比试验报道,为建立标准的操作流程打下基础。另外,要控制好整个检验质量,还应针对样本、试剂、仪器、室内质控以及室间质控等内容进行质量管理。采取质量管理与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把握好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及时处理好产生的问题和细节,以确保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2.3成立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小组

除此之外,要保证医院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还要加强检验人员之间的沟通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此外,医院还应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领导包括生化、免疫、细菌以及血液等专业负责人的小组。通过制定个人责任制,提高小组成员中个人对自身的项目责任意识。对于小组的要求,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各项检查措施和规定,采取绩效考核的措施,以提高每一位检验人员的责任。另一方面,在检验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于多次使用后产生的仪器磨损应尽快进行更新、维护,选择稳定性能好的实验方法,以确保检验各项环节的质量。

2.4提高检验与临床之间的沟通

检验医师不仅要向临床医师提供详细的检验结果,更重要的是还要向临床医师解释检查项目的意义,帮助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检验项目,合理利用好实验室资源。其实,过多的检查不一定能够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反而可能干扰医师决定诊疗方案,从而影响诊疗效果。因此,选择适当的检测项目不仅能够得到可靠的诊断数据,更能帮助临床医师有效的对比,选择更加优化的诊疗方案。所以,加强检验与临床医生之间的交流非常有必要。

3结语

综上所述,要建立完善的医院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必须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合理的资源和人才配置,建立责任意识与效益考核机制,规范检验过程中相关操作流程,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以通过加强检验结果的质量管理与检验和临床患者之间的沟通,有效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另外,通过建立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小组,注重检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全面服务于临床生化检验。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应用题常用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1.联系实际检验法数学中的应用题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实经过加工而成的,所以,根据应用题的条件求出的结果也应与实际数量相符,否则有误。如求得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是26岁,每公顷产小麦13千克,汽车每小时行400千米等,就与实际相距甚远,可判断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2.估计———比较检验法根据题中条件,先粗略估计正确结果的取值范围,如计算结果不在此范围之内,说明解答有误。例如:

有甲、乙两堆煤。甲堆有400千克,比乙堆多20%。乙堆有多少千克?

由条件可知,甲堆煤比乙堆多(不必考虑多多少),所以,求得乙堆煤的重量必少于400千克,否则必误。

在解平均数应用题时,平均数必须在所给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在工程问题中,合做完成所需时间必少于单独完成所需时间;等。

3.代入检验法把解答的结果当作已知条件,把题中的某个已知条件当作问题,进行逆解答。如果求出的结果与原已知条件相同,说明原解答正确。如:

某车间有13人,平均每人每小时生产零件30个,这个车间5小时可生产零件多少个?

30×13×5=1950(个)

检验:某车间有13人,这个车间5小时共生产零件1950个,平均每人每小时生产零件多少个?

1950÷13÷5=30(个)

检验结果与原已知条件相同,说明原解答正确。

4.替换检验法检验时,可用另一种方法解题,如果这两种方法求出的结果相同,则原解答正确。如:

现有250棵树苗,按2∶3分给甲、乙两个组去栽。甲组要栽多少棵?

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250×2/(2+3)=100(棵)

然后,可用归一法、倍数法和比例等方法去解答,进行验算。

如用归一法解:

250÷(2+3)×2=100(棵)

两种解法所得结果相同,可初步判断解答正确。

若通过检验发现解答有误,可分以下两步寻找错误所在。

第一步:检验列式是否正确。

这需要重新审视题目,弄清题中事件发生、发展顺序,每个数量所表示的意义,题目所反映的数量关系,然后据此分析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否正确。若列式正确,则进入下一步检验。

第二步: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检验时,如果是综合算式,首先检验运算顺序是否有误,再分别用逆运算检验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

除此以外,还要对解题细节进行检验。如应用题中单位的化聚是否正确,是否用指定的方法解答(有的题目要求用比例解,方程解),是否按要求解答(有的要求计算结果保留若干位小数,或用多种方法解答,或列综合算式解答,或列分步算式解答等)。用方程或比例解时,是否写上解、设,计算结果是否带单位名称,答句是否完整等。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检验科工作环节复杂,工作比较分散,涉及样本采集、样本运输、检验前中后等多个环节,样本检测项目繁多,有些检测项目时效性要求高,必须在样本采集后的规定时间内检测。因此,实施有效的内部审核能及时发现并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不符项,从而保障检验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

1.1内部审核的组织策划。

检验科实验室应当根据自身实验室情况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内部审核程序,要求实验室按照此程序文件来指导内部审核工作的进行,从而可以避免内审员在审核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实验室内部审核的规范化。在内部审核前,检验科实验室需任命实验室质量负责人和,由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策划和实施管理实验室内部审核工作。同时需制定审核方案,确定内部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及具体实施方法。此外,检验科必须授权一支合格的内部审核员小组以保证内部审核的高效和顺利进行,内审小组应人员安排合理、需考虑内审员在检验工作中的职责及专业的分散性,内审员应从不同专业组中挑选,要求具有一定的检验工作实践经验,并通过严格的系统培训获得内审资格证书[3]。

1.2内部审核的准备。

在内部审核前,需任命审核组长和审核成员组成审核组。编制详细的审核实施计划,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准则、审核组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审核时间和地点、各主要审核活动的预期日期和持续时间、首次末次会议时间、审核报告的分发和日期。为了使内审工作有计划、有目的运行,一般还要做好内审文件的准备工作:如内部审核日程表、审核项检查表、不符合项报告表、跟踪审核验证报告表等。这些提高了审核效率,保证审核的完整性,减少了审核工作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必要性。

1.3内部审核的实施。

通过内审组的首次会议介绍审核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法,安排审核的工作进度及相关问题等。在各专业组的现场审核中审核员应按审核安排表,合理计划控制审核时间,按检查表逐条检查待审核内容,并收集客观证据,做好审核工作记录。将审核过程中收集到的客观证据,进行整理、筛选、归类、核对,在此基础上形成审核证据。并将审核中的不符合的项及时与被审核方说明沟通,在此基础上开具不合格项报告。最后通过末次会议介绍内审工作实施的具体情况和结果,报告审核发现及不符合项和审核结论,内审组根据审核中的不符合的项,采取相关纠正措施,定期跟踪检查各专业小组落实内审纠正措施的后续情况。

1.4内审报告的编制和分发。

内审组长在内审实施结束后将内审报告以正式文件的方式提交质量主管,内审报告内容包括:内审目的、内审情况介绍、内审结果、预防纠正措施实施情况、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评价等。不符合项报告和其他的相关资料作为内部审核的报告附件。质量负责人审批内审报告后分发到各管理层,内部审核即完成收尾工作。

2实施内部审核应关注的事项

2.1提高管理者作用。

最高管理层的正确领导是内部审核的关键。管理者在检验科实验室内部审核中要把握检验科全局,制定合理的内审计划。协调各受审部分配合内审员进行审核工作,并督促实施内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纠正预防措施,以便能够及时改进现有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检验科的工作质量和管理质量。

2.2加强内审员培训。

内审员是内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应要熟悉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还应进行经过严格的内审培训,熟悉审核要求、审核方法、审核技巧等。此外,实验室内审人员的选择要避免审核员平日参与被审核的部门的工作和活动,以确保内部审核的公平公证性,从而提高实验室内部审核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3提高对内部审核的认识。

通过内部审核发现并解决日常检验工作中的不符合性问题,从而保障检验科工作和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序地运行,是检验科实验室自我发展完善的重要手段。内部审核能为进一步完善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可靠依据,能及早发现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并采取纠正措施,构成管理体系的反馈系统,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高效运行。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检验项目的选择

诊断中哪些检验是确诊的关键实验,相同的诊断效率那种实验最经济,如何选择检验项目很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疗机构不断引进、更新现代化的先进医疗仪器和设备,这些先进医疗仪器和设备对于各种疾病在检测项目和方法也有明显的不同和区别。这就需要医生结合临床实际,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正常情况下检验项目选择,应当遵循时效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二、检验单的申请

检验单包括各种检验申请单和报告单,它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又是重要的医疗文书和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近年来,由于检验单的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除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外,检验单的不规范和缺陷也是其重要原因。主要问题一是申请单字迹过于潦草,胜似“天书”,检验人员在录入患者信息时往往靠猜测判断,因无法辨认极易出现“错字、白字”问题,患者误认为医院不负责任,患者失去对医院信任,进而引发矛盾甚至纠纷。二是申请单保存未作妥善保管或存期过短。一旦出现问题或发生纠纷,查找原始申请单困难,责任往往划分不清。目前尚无有关红头文件中的规定,但在ISO15189的认可文件中见到应将申请单保存2年。我认为标准规范的检验申请单须涵盖以下信息:住院号(门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送检科室、病室、床号、诊断、申请检验项目、送检样本类型、申请医师姓名、申请日期。因此,检验单的标准化管理已势在必行。检验单内容一定要求填写清楚,字迹工整,并分类建档,注意妥善保管。

三、采集前患者的准备

患者在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是实验前质控的重要环节,包括生活习惯等其他注意的条件,许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患者不知道,因此采集样本前的告知非常重要。除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等固定的因素外,还要注意以下可变因素:如:饮食、患者情绪、运动、生理节律为内在因素,药物的影响为外在的因素,还有采血时患者的等。

(一)饮食影响。正常情况下吃完饭后,可使血血脂增高50%,糖增高15%,所以除急诊或特殊患者外,一般主张检验取样前禁食12h空腹采血。粪便潜血检查,则需要患者素食3d后方可采集样本[2]。

(二)运动影响。运动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采集样本时,必须叮嘱患者在平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进行。

(三)药物影响。药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药物一般通过直接参与检测反应、或抑制检测反应及颜色干扰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许多药物由于其药理学或毒理学的影响,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方面的复杂变化,从而影响临床检验结果;另一些药物由于其物理化学性可与检验试剂起反应,从而干扰检验结果,出现假阳性、假阴性或多种无法解释的结果。如喷他左辛可引起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升高,尿中含有青霉素时,会使尿蛋白检测中出现假阴性。这不仅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会使医师诊断错误,贻误病情和治疗,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为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检测之前须告知患者停服影响或干扰检测结果真实性的一些药物;临床医生在解释结果时,也必须说明药物因素影响程度。

四、样本的采集与传送

临床检验结果是反映机体病理生理状态的客观指标,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资料。但如果临床上屡有检验结果失真的情况发生,势必影响或延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这种情况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样本没有正确的采集和传送是其原因之一。

(一)检验样本采取。样本的采取收集必须把保证质量放在第一位,应避免污染、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首先,采集前必须了解检验项目、目的,一定严格规定程序和技术要求。如:样本生化检验必须做到样本不溶血;大便常规应随时送检,大便培养必须在用药前进行;常规及培养小便的采集要采集早晨第一次中段尿,24h尿液必须加防腐剂;痰培养及结核杆菌涂片检查采用肺部咳出的早晨第一口痰;测定血脂时,常在饭后12h~14h采血;的检查用干燥清洁小瓶收集一次的全部量,于收集样本后,1h内检查。只有正确采取样本,才能较为可靠地反映水平的真实情况。其次,干扰因素影响。某些血浆组成的浓度可有昼夜节奏性变化,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呈脉冲式分泌,上午8时至10时最高,夜间则为上午的1/2,因此则应规定恰当的样本收集时间。注意采血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也很重要,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以免样本溶血[3]。根据检验项目需要来选择不同的采血管,如错误使用采血管,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第三,采集样本后要进行查对确认。有些检测样本对容器的的要求非常严格,容器须清洁干净,尿液样本留取时,应新鲜,不能混入、分泌物等。

(二)检验样本传送。现在许多医院对检验样本的传送不够重视,传送样本人员并非专业、专科人员,更多的是临时工。只要符合“较熟悉当地路况,对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分健康”条件都可任用。如此,很难保证检验样本传送质量和安全。样本采集后应由专门检验人员按规定的时间、照规定的方法及时送达实验室。并确保样本在运送过程中的安全性。特别是对拿不准又高危险性的样本,应严格按相关条例包装,并有检验师传送,以防止传染他人。

五、样本的验收及处理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按照实验室样本接收制度,对检验申请单、样本的外观、样本量等内容逐项核查,严格验收。检验职能部门收到样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确定样本合格后,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立即进行分析,如不能立即分析测定的样本,应按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4]。对于不合格的样本,要及时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该退回的要退回,并说明原因,做好记录。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1)检验申请:①医生站录入检验申请单;②可打印多种形式的检验申请单,如:标签、条形码等。(2)样本采集:①门诊患者可在采样处打印标签或条码;②住院患者可在护士站工作站打印标签或条码;③可记录采样者、采样日期、采样时间、样本描述等。(3)样本核收:①可按照执行科室、日期、患者标识等条件对比核收检验申请;②可在样本核收的同时自动计费。(4)样本检验:①计算机不仅自动接收仪器检验结果,还能向仪器下载检验任务;②可键盘录入、修改检验结果,包括单个和成批方式,同时写入日志系统;③自动生成计算项目,判定结果高低状态,标示结果异常状态危急值判断,同时发送至医生工作站;④可区别常规报告、急诊报告、打印报告、未打印报告。(5)报告审核:①可以单个报告审核,也可以批量报告审核;②可以按照设定规则自动审定检验结果。(6)报告:①自动向相关科室通过网络发送常规、急诊检验报告;②自动将异常检验结果通过网络发回申请科室工作站;③单个或成批打印检验报告。(7)查询:①可按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病房、病床、检验医师、检验项目等条件进行查询;②可按单项条件快速查询;③可按多项条件组合复杂查询。(8)统计分析:①相关分析图:相关直线方程、相关系数、直方图人工比较;②正态分布图:t检验t值变异系数等;③细菌有分离率统计,阳性率统计等。(9)报告打印:①提供多达十种以上报告样式由用户选择;②提供远程报告打印。(10)检验计费:允许录入检验住院时收费、检验科收到检验申请时收费、报告时收费。(11)权限管理功能:①具备完善的日志管理,可记录每个进入系统人员的操作内容;②具备多层权限控制,不同组、不同检验技师拥有不同的操作口令;③具备多种权限管理,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操作权力。(12)微生物学模块:①含有完整规范的细菌/抗生素分类库;②培养结果的默认自动输入;③阳性率及跟踪;④细菌发生率及跟踪;⑤抗生素耐药性及跟踪。

2业务流程

①门诊流程:CIS门诊医生开电子检验申请单,CIS系统完成检验自动划价,并打印电子检验申请单,患者持电子申请单到收费窗费,HIS收检验费并打印检验发票,患者再持检验交费发票与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登记处登记(刷条码登记)并打印检验标本条码,之后到抽血窗口排队抽血,由抽血员贴标本条形码标签,之后进入检验LIS的业务流程,检验报告出来后同时传递到CIS系统中,在门、急诊医生站上可以阅览检验结果,患者也可刷条码打印检验报告。②住院流程:CIS住院医生开电子检验申请单,CIS系统完成检验自动划价(可打印电子检验申请单),护士审核检验医嘱,打印标本条码并执行(抽血、贴条码),送标本到检验科,检验科登记处刷条码登记核收标本并连接自动HIS记费。之后进入检验LIS的业务流程,检验报告出来后同时传递到CIS系统中,在住院医生站上可以阅览检验结果,住院患者历次检验结果都可查阅。

3应用LIS系统的意义

应用LIS系统以患者标本为中心,把分析前的各环节纳入计算机管理,实现了标本信息的准确性,解决医院标本流通环节中的诸多问题;实现了实验室“无纸化”,一方面减轻了医生填写检验申请单的工作,另一方面又减少了实验室污染分析报告的机会,对防止院内感染有意义;使得检验速度的加快,使患者在医院的停留时间大为减少,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也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隐私;通过与HIS系统的无缝连接,建立管理、信息、服务三位一体的专用网络,实现了临床检验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管理,深受医患双方的欢迎。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1.1标本容器的选择、采集的时间、部位、方法和量

根据检验项目合理选择容器,并标明病人一般资料,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所有标本容器要清洁、干燥、无破损、无污染,静脉血标本一般选择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尿液、粪便标本用一次性塑料杯、盒盛装。

标本采集时间至关重要,不同种类的检验标本采集时间要求也不同,比如在做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检验时,血糖标本的采集必须严格控制采集时间,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判断。一般的血标本要求病人在采血前晚20:00后禁食水,血脂的检验要求病人24h前禁高脂饮食,以免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影响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与采集标本的部位密切相关,采集末梢血标本时采血器具一般选择一次性采血针,采血部位成人以左手无名指为宜,婴儿可从拇指或足跟部采血,一般不主张采用耳垂血。严重烧伤的病人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采集静脉血标本时结扎止血带的时间不能超过1min,采血器具一般选择一次性采血针和一次性真空负压采血管,对抗凝的标本要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轻轻摇匀(上下颠倒6次~8次),避免剧烈摇动产生溶血。采血部位成人首选肘部血管,如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婴幼儿选择股静脉、颈外静脉、大隐静脉等,正在输液的病人应在未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静脉血标本。标本采集人员在标本采集后应在采血管上标注采集时间和采集者的身份,以便帮助检验人员在做血型鉴定,出现疑问时可追溯到采集者,方便与之联系。标本采集的量要根据检验的需要适量采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质量和效果。

1.2严控采集标本的各个环节,加强各科室人员的配合与沟通,保证合格标本进入检验科

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关因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合格的标本采集送检,严重影响检验结果。为此,首先要由专人为临床及时提供采集标本器皿,根据新推出的检验项目向临床发放采集标本手册并及时培训医护人员;其次,在医院要向病人做健康宣教,让病人了解不同检验项目的常规注意事项,避免因病人个体原因导致标本不合格。另外,采集合格的标本后要及时送检。血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时间最好不超过2h,特殊检验项目如血气分析、血糖、血细菌培养等要立即送检,红细胞沉降率要在2h内测定完毕,否则红细胞沉降率变慢。同时要建立标本传送系统,加强对送检人员的培训、教育及监督,确保标本运送过程的规范性和标本的安全性,减少不合格标本进入检验科,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检验质量管理

2.1检验项目的科学选择

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的检验项目层出不穷,原有的检验项目也不断在更新。临床的医护人员对新项目及其应用了解程度不够,检验医生有义务向医护人员对新近开展检验项目适用范围、临床意义、标本留取的方法等进行培训。极少数临床医生尤其是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医生缘于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指标不清楚,经常会遗漏应做的检验项目,或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不清楚,可能会开出不符合检验条件的急查项目,如急查肝功能、饭后急查血脂等,还有餐后血糖,病人未在规定时间进行抽血检验,医护人员也擅自不按检验章程执行,为病人开具检验单,从而使检验科得出不具备正常检验参考值的数据。

建议新分配的医生在见习期有必要到检验科工作一段时间,让他们熟悉医院检验项目的实验诊断原理和临床意义,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可根据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等选择必要的检验项目,利于正确诊断疾病。另外检验医生在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时,要仔细审阅检验申请单提供的信息,了解病人的诊断及目前治疗情况及标本来源,特殊标本要留意采集时间和采集位置,必要时要追溯采集者本身,可以发现一些临床医生发现不了的情况,这时检验医生有责任提醒临床医生做相关项目的检验。

2.2标本及检验科管理

从对影响检验质量管理诸因素分析来看,检验方法的选择、仪器操作、化学试剂的使用等检验医生可通过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称为完全自控因素。送检标本的质量检验医生并不能完全控制,它需要病人、医护人员及检验医生共同配合才能完成,故为非自控因素。所以标本的采集、储存和运送在分析前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

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必须加强对检验科的管理,保证整个分析过程是在控制状态下正常顺利开展,如科室要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具有科学、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各级检验医生要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持证上岗;设置合理的工作区域,并符合相关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建立健全检验仪器相关档案、资料、维护制度,定期进行仪器的检测和校准;检测方法的选择、试剂的选择、使用、保存等。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1.1何谓绩效管理

绩效是绩与效的组合。绩就是业绩,包括两部分:工作目标和职责要求。效就是效率、效果、态度、品行、行为、方法、方式。效是一种行为,体现的是管理成熟度目标,又包括纪律和品行两方面。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任务分解和目标指导。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通过绩效计划制定、辅导沟通、考核评价、结果应用、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保证目标和职能的实现。

1.2绩效管理基本特征

一是“数字化”,考核内容的量化,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和要求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并分别赋值;二是“个性化”,考核指标因“人”而异,通过个性化解决不同部门考核的可比性问题;三是“关联化”,体现在有工作关联的上下级、部门之间的考核成绩相互影响,从而形成团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四是“常态化”,通过建立月度、季度和年度考核制度,实现考核的连续化、长期化,避免“考核一阵风,考完就轻松”;五是“严肃化”,考评的关键在于考核结果的严格兑现,把福利待遇、荣誉处罚与考核结果紧密结合起来,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不讲情面。

1.3绩效管理的作用

一是各项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通过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得到贯彻落实;二是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更为明确、具体,避免了部门间的推诿、扯皮;三是各项工作都能落实到岗到人,避免了“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四是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到部门的工作业绩,避免了人浮于事、人心涣散;五是考核操作更为简便易行,避免了繁琐的考核机制占用机关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六是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工作作风转变的撒手锏,避免了考核无法兑现,流于形式。

2扎实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的实践

检验检疫部门作为国家一个行政技术执法机构,如何充分应用绩效管理的理念来推动工作的落实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几年来我们大胆实践探索,从中摸索出一套比较适合检验检疫实际的绩效管理新模式并加以实施,对推动检验检疫各项工作的落实具有重要作用。

2.1科学合理地制定绩效管理目标

这几年我们紧紧围绕质检总局提出的“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和“树立质检部门刚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科学权威的技术执法形象、可亲可信的人民质检形象”三个形象的要求。按照福建局提出“单项争第一,综合创一流”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从各部门或单位的职能出发,制定《年度绩效考评办法和操作规程》,并每年对各部门或单位的重点工作目标和日常考核指标进行动态调整,力求达到重点工作指标突出,日常考核指标齐全,为年度实施有效绩效管理奠定基础。

2.2细化分解指标,制定落实措施

各部门或单位对接工作目标对考评指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并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措施,认真推进。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明析,完成时限和时序要求具体,便于考核考评。

2.3实施有效的考核评价

坚持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建立三个考评机制。一是定期分析评估机制。月度、季度和年度对各项指标进展情况进行考评,并以“已完成全年指标项、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项、低于序时进度项、未落实到位项”四个指标进行分析评估。二是预警机制。建立考评指标进展情况及时收集、分析研判、预警通报制度,及时制定推进措施。三是督查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实行每月通报和不定期督查。

2.4充分合理应用考核的结果

合理充分利用考核结果可以避免“考核一阵风,考完就轻松”的现象出现。这几年我们充分把考核结果作为改进工作,班子考核,干部使用,干部评优评先和奖惩,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充分兑现承诺,赢得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2.5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领导

成立管理机构,建立三级联动责任制。实施“一把手”负总责,综合管理部门负管理职能,建立分管领导、中层管理、岗位人员三级联动责任制,建立绩效督查员制度,实行专人负责,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监督。

3做好绩效管理工作要把握好的几点探讨

3.1考评指标设计是“关键”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充分发挥职能,落实上级的政策、工作部署和要求,因而考评指标设计要通过充分研讨沟通,必须做到“三化”。一是体现“个性化”,要能充分反映各部门的工作实际,体现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二是体现“可量化”,考核的指标可以避免定性有余定量不足,尽可能赋予分值量化;三是体现“可操作化”指标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相结合,既符合部门实际,又突出部门特点,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3.2全员动员全员参与是“基础”

绩效考核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更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各级管理者及其下属的共同职责。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全员对绩效管理认悉,以指标要求为标杆,为目标。通过任务分解,人人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提高全员争创意识,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争第一,创一流。

3.3加强检查指导是“保障”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推动工作的落实,它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新管理模式,必须加以指导,通过检查指导推动管理的实施,实现最终目标。各牵头部门应加强“常态化”考核,督查督办,责任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建立完善督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进度有人跟、难题有人解、责任有人追、效果有人查。

3.4考评结果有效应用是“保持绩效管理生命力的有效手段”

考核结果的应用是绩效管理的落脚点,也是充分调动大家积极参与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考核结果的应用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绩效管理的效果,实施绩效考核的单位或部门要切实重视考评结果有效应用,考核结果及时地与被考核对象沟通反馈,进行公示,及时兑现承诺,取信于民,从而激励全员的积极性,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推动工作的落实和提升。

4结语

总之,绩效管理从指标设计与目标计划的制定到过程监督与管理,到考核评价与反馈,再到考评结果应用,实际上构建了一种“落实———改进———再落实(提升)”的持续改进机制,达到考出活力、考出动力,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全局工作的目的。

检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1.1检疫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

按照医院的感染管理要求,工作人员要遵从手卫生规范,但是实际情况却是,没有或很少有人能够坚持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由于检验科工作繁忙,检验人员长期与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各种传染源密切接触,并经常使用针头、刀、剪等锐器,在工作中如不注重个人的防护,随时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检疫人员对于检验标本的生物危害、对于被标本污染的仪器管理以及安全防控知识等认识不足,缺乏全面的安全防范意识。

1.2检疫检验设备落后

检疫仪器以及设备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患者对于医疗准确性的需求的逐步提升,医院也应在自身的检疫机器等方面引进更为先进的设备,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提升自身在设备管理等方面的质量。但是由于资金不足、设备维护不到位等问题的困扰,就导致旧的设备得不到有效地使用与维护、新的设备又无法购进,这样对于检疫的质量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检验科临床的质量。

1.3检疫人员发展不均衡

检疫的过程包含了抽样、检验以及便携检验报告等。患者病情的确定是对其实施治疗的基础,因此,检疫结果对于患者以及定诊的医生而言十分重要。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分析的全面性等直接与检疫人员的素质相关。检验科需要专业化程度高、检疫经验丰富以及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医学人才。但是检疫人员的缺乏却制约着检验部门的发展,检疫人员在技术上的不良操作,会直接导致检疫的误差过大,直接影响到检疫的质量。

1.4检验科医疗废物的处理

检验科的医疗废物主要是指患者的标本以及一次性耗材等。对于上述废物的处理,也是检疫人员考虑并进行合理处理的。但是,一些医院为减少医院管理的成本,对于检验科室的废物处理设施投入不足。还有的是一些检疫人员对于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类不清,就过就会产生不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规定进行妥善的管理与处理。一定程度上,就会存在污染医院周围的环境,或者将病原微生物等进行传播的危险。

2提升检验科检疫工作质量的措施探究

检疫的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要强化检疫管理,就应积极的从检疫人员以及实验仪器、试剂等多个环节进行。在检疫的源头上做好强化与管理的工作,对于提升检验科室临床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检疫人员的管理

检疫人员的管理,往往会被认为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而被医疗卫生单位的检验科负责人忽略。但是随着多年来卫生部、厅等各级部门的多次检查,检验科逐渐意识到检疫人员的管理是本科室工作,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检疫人员实施管理,首先,对于检疫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进行书面化的说明,使其认清自身在检验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其次,针对能力不足的检疫人员,进行合理的岗位安排,同时激励员工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进行自我的提升;再次,为实现员工自身的专业化以及职业化发展,还应针对不同时期的员工工作能力进行评估,帮助其认清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2.2检验设备与仪器的管理

检验设备与仪器是实现检验质量的基础。要强化检疫管理,就应积极的从设备着手,提升设备管理、维护以及使用的质量。首先,用于检疫的仪器必须是经过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审批,在使用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仪器制造商的说明,来实施检疫;其次,对于使用中的仪器要进行定期的校准,以保证仪器使用不会影响到检疫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再次,对于检疫试剂,不仅要严格试剂来源,还应在保存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所要求的温度与环境。

2.3加强检疫与临床之间的“对话”

对于检疫结果,最终是要在临床的医疗管理中得到有效地实施。因此,检验科除了加强自身的检疫管理外,还应收集科室的反馈意见,通过与临床之间的有效对话,不仅能够针对检疫结果产生后续的观察,还可以在与临床的对话同时学习临床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管理素质。首先,与临床医生之间沟通新设备。对于检验科新引进的设备,能够开展的新的检测,除了检疫人员以外,医生以及护士很难获得关于新设备的信息,这就需要检疫人员与其加强交流;其次,通过与临床的接触,对于检疫的分析前、中、后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再次,标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检疫的结果,加强与护士之间的联系。第四,加强与医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开展的新检测项目,检疫人员应积极的与医生进行交流,使临床医生对检验医学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检验质量,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3结语

上一篇:中印贸易论文范文 下一篇:商品检验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