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4 04:29:35

婚礼调查报告

婚礼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1.你对境外婚礼的接受程度是?

人民币汇率一直在飙升,这可是利好境外婚礼的,若有假期,不妨尝试一下出境结婚。

2.你选择境外婚礼的时间是?

老一辈婚礼专家说,婚礼选择在春天和冬天,这样孩子降生的时候在夏天和秋天,天气上而论,对妈妈来说十月怀胎会好过一些。不过现在结婚跟生孩子已经没有太多紧密联系了,不如选公众假期、夏天或秋天,利人利己。

3. 你最“心水”的境外婚礼地点?

传说,每对新人心中都有一座海岛。“海岛情结”严重,自然是因为海岛优越的先天条件――漂亮的沙滩、白云、海鸥,还有就是无处不见的广告轰炸。由此推断,将来海心沙会成为广州最旺的市区婚纱摄影点?

4.你会考虑什么形式的境外婚礼?

预计选择“教堂婚礼”的人是这么想的:一是,电视电影里不都这么演的吗?结婚就要去教堂,这跟套套就选杜蕾斯一样,起码不会出问题;二是,在神的注视下,获得祝福和庇佑,不会那么容易离婚。

5. 你的境外婚礼预算是?

其实,一场婚礼花费了多少钱不重要,更不是要追求性价比。最重要的是收回了多少贺礼!相信“境外婚礼”的名头下,红包怎么也得加倍吧!

6. 你希望境外婚礼持续多长时间?

想一下,我们关掉iPhone,完全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随便玩,这种状态能持续一周以上吗?这个调查的答案呼之欲出。特别好奇选择“30天以上”的人,敢情你爸是山西煤矿主吧?

7. 对于婚礼仪式的策划,你DIY意愿程度是多少?

一直以为,人们心甘情愿交钱,并任由对方“话事”的事情是看医生,想不到还有40%的人选择“完全交给婚庆公司”。亲爱的读者,请牢记这一点,你交了钱,你是甲方,你是光,你是电,你是唯一的神话……

8.境外婚礼哪一点最吸引你?

中国人并不比犹太人缺乏经济头脑,你看吧,婚礼办完新郎新娘一并将蜜月也过了,一石二鸟,可谓榨干机票的剩余价值。如果更狠一点,直接度完蜜月,同时也把孩子产下来,就不用排队去香港,那真是一石N鸟皆大欢喜。

9.你最关注境外婚礼的哪些因素?

婚礼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今年的调查报告我选择了以我的专业为背景,进行的一场调查报告。我的专业是婚庆管理,所以我也比较关心婚庆这一块的发展前景。婚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全国已到了火爆的程度,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我们来仔细的了解一下,婚庆,到底指的是什么。

婚庆行业,又名婚庆消费行业,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礼庆典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

根据国家民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2006年因婚礼当日而产生的消费接近3000亿元,这个庞大的数字代表着婚庆市场是一个有着巨大商机的市场,涉及到相关的几十大类品种的产品,如服装、摄影器材、餐饮、旅游、珠宝、礼品、服务等等,婚庆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在新婚消费方面,88.4%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49.14%的新人计划请婚庆公司为他们举办婚礼;78.74%的新人准备到酒楼举办婚宴;36.83%的新人要为新娘购买婚纱;67.66%的新人安排蜜月旅游。

经过调查显示,中国婚庆行业现在有流行趋势:

一、 婚礼庆典模式将呈现个性与多样、怀旧与时尚、注重情感与追求浪漫并存的格局。婚礼服务机构从传统的简单服务开始向重视婚礼文化层面、注重婚礼策划方向转变。通过专业婚庆服务机构操办婚礼成为趋势。一批专业婚庆公司的市场实力将进一步显示出来。

二、 婚礼择日择时将逐步摆脱传统理念、地域风俗的束缚,婚礼消费将从“假日经济”的拥挤空间向外延伸,这一现象将会引起与婚礼相关的诸多社会经济行业的密切关注。

三、 随着回归自然社会风气的形成举办婚礼的场所,将从基本单一的室内向庭院、园林、湖光山色等更有意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场所发展。一些触角敏锐的商家已经开始了就其场所与婚庆公司合作意向的推介。

四、 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与数码设备大规模进入婚庆市场,多角度渗透到婚庆经济领域,不断满足当代新人日益提高的消费要求与文化品位。

五、 新人更加注重创造婚礼现场的氛围,将舞美、灯光、展板、道具等引入婚礼场地的装饰;沙幔、布艺、鲜花、工艺品都将成为新人装点婚礼的热衷选择。

六、 新人对婚宴的需求将从紧急实惠型向注重文化品味方向发展。在色香味的基础上为传统佳肴赋予纳吉、贺喜的新意,将会成为餐饮业争夺婚庆市场的重要方式。

七、 婚纱人像摄影新娘妆与现场新娘化妆效果反差将进一步明显,婚纱照将更加突出艺术修饰;而婚礼妆则更突出清新淡雅、真实自然。所使用的化妆品也有明显区别。

八、 为了永久的纪念,新娘婚纱的租用比例在缩小,量身定做、购买的比例在逐步增加。婚纱的款式更加时尚,与世界流行趋势接轨。追求简约、突出线条,有如吊带、无带、露肩等款式将越来越被现在的女孩所亲睐。婚纱的面料也越来越考究,双色缎、闪光缎、蕾丝等新面料也早已投入婚纱制作市场

随着婚庆市场的快速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五一”“十一”两个大的婚庆市场消费旺季,婚庆的产业链正逐形成,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日渐成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40多个关联行业,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且因为婚庆市场的迅速发展,各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市场供给总量有所扩大,根据中国婚博会对相关行业专家额调研显示,全国婚纱影楼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影楼婚纱销量每年至少以20%的速度递增;北京2004年到2005年11月份有276家婚礼服务公司注册,。2004年4月底,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出台一项政策:从2004年五一前夕开始在国内婚庆行业推行婚庆策划人、主持人持证上岗制度。婚庆行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知名的婚庆策划公司、婚纱摄影公司,在当地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新婚消费能力很强的地区,已经形成了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涉及到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等方面。例如摄影、金夫人摄影等知名影楼。全国婚纱市场呈广州、上海、苏州三角鼎力局面,但其他各地婚庆产品主要掺杂在服装、礼品、小商品市场内,高档产品,珠宝,服装等主要到百货商场、专卖店采购,婚庆公司、摄影公司、鲜花专卖店散居在城市的各角落,市场呈高度分散局面,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一条龙”服务市场。虽然婚庆市场还没正式形成,但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开始建设了,我国婚庆用品批发市场起步较晚,与消费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在新政策的领导下,新市场建设开始升温,新建婚庆市场多数以摄影器材和婚纱礼物为主题,面积基本在2万平米以下,以小型市场为主。婚礼服务行业分工细化,服务范围扩大并且日益丰富,已经包括了婚礼咨询、婚礼策划、婚礼化妆、MV设计范围、婚车出租等方面,从从简单的服务进入全面提升阶段,向文化层次发展,注重服务和多样性、个性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婚纱摄影也越来越得到广大青年的普遍关注和热忱参与。据民政部2005年相关资料统计,中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仅城镇新人在婚礼上的消费就达4183亿元人民币,其中婚纱摄影在整个婚庆支出的比例约占15%。由这可以看出,婚庆摄影的日渐火爆,婚庆市场也越加的红火,全国结婚产业调查中心2006年3月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约有45万家婚纱影楼、摄影公司、图片社和摄影工作室,相关行业的人员近500万,中国婚纱摄影已成为当今最具前景的产业之一,且竞争与机遇同在婚庆消费中,婚纱摄影是婚庆经济的亮点之一。与婚宴、喜糖等婚庆项目相比,婚纱摄影的利润空间是比较大的,大约在30%-40%之间,所以,婚庆行业的发展,注定火爆,经过市场点差显示,目前婚纱摄影市场的特点如下:

一、 婚纱照整体市场规模略有扩大,但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婚夫妇数量上的增加。

二、 城乡的拍照率和拍照花费差距较大。价格原因在城市已经不是新婚夫妇拒绝婚纱照的主要原因;郊区和农村新婚夫妇不拍婚纱照的原因除了价格因素外,还因为本地婚纱照的质量较差。

三、 影楼的知名度也是新婚夫妇选择影楼比较看重的因素。

四、 中小城市的影楼经营还不太规范,自己拥有冲印车间的影楼还不多。用于促销方面的措施和费用也比较小。

婚庆行业的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的产业发展,但是,快速发展的婚庆产业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中国婚庆产业品牌成长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市场的良莠不齐、诚信缺失,使许多新人对新婚消费充满不信任。因此,从行业规律看,婚庆市场洗牌在即,亟须出现强势品牌来提升服务质量。婚庆行业要把握好市场脉搏,提升文化内涵,开发出符合市场的商品。对于日益壮大的婚庆市场,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如对婚庆公司从审批注册到管理,从等级到价位,都应该有一套相应的规定和措施,并且严格把关,规范运作。要树立品牌意识,增强整个产业链的吸引力,树立行业整体信誉形象。所以,现在的婚庆行业,发展与机遇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在的婚庆行业,和30年前的IT行业一样,都是一个充满朝气的行业,只要对国家,对新政策充满信心,婚庆行业的前景一片辉煌。

婚礼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婚庆消费新趋势

“一次性消费”受冷落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选购礼服时,将实用性列为重点考虑的内容。在北京多家大型商场的中西式礼服专柜内,礼服在设计款式上兼顾了实用和流行元素,颜色上也不拘泥于单一的红色,个性化的色彩处处显示礼服设计的新气象。一位专柜销售员说,现在的礼服不但婚礼上能穿,平时穿也没问题。礼服实用需求的飙升,预示着婚庆市场“一次性消费时代”的终结。

对此专家表示,生产者在设计上能充分结合实际需求,将会更有效地拓宽婚庆用品市场,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个性婚礼更诱人

花园婚礼、海底婚礼、烛光婚礼……在一个追求与众不同的时代,老套的婚礼模式正逐渐失色,婚礼正悄然兴起一股竞争风,比的不是花费最贵,而是创意最好。由此今年诞生的婚庆策划行业也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职业之一。

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年婚礼个性化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发展趋势,新人对婚礼内容、环境、创意的追求越来越丰富多彩,现代个性化婚礼应浪漫而不奢华,传统而不守旧,隆重而不繁杂。

调查显示富裕者

已建新消费模式

据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富裕消费者已经开始建立了新的消费行为模式。

该项调查由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和中国国情研究所共同设计,后者负责开展,调查对象为一万五千名年收入一万美元以上的人员,涉及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成都、重庆、武汉、南京、深圳和杭州。

调查表明,中国富裕消费者已经开始建立了新的消费行为模式。据数据显示,年收入超过二万一千美元时,他们开始使用外汇账户和国际信用卡,开始加入高尔夫运动;年收入达到二万二千美元时,开始定期到海外旅游;年收入超过二万八千美元时,开始购买个人住房;达到三万美元时,开始购置轿车。同时,经常性的外出就餐、出国旅游也是这一人群的生活方式,百分之四十每周外出就餐二至三次,百分之十每周外出就餐达五次之多。

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呈现下列特点。

大学生消费容易出现潮汐现象,即一个新事物、新品牌在大学生市场会在某一个节点呈现突然的高峰。其根源在于大学生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使大学生中信息的传递有着高度集中性。如在培训方面,出现过MBA潮、“寄托”潮、考证潮等;在消费品方面,有复读机潮、手机潮、游戏潮等。

由追求独特性消费带来普遍消费。大学生普遍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但与此同时,独特、新奇带来的往往是流行、普及。57.7%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购买独特风格的产品”,但是只有22.9%的人认为“我的穿着更加时髦”。

实惠仍是大学生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在流行与实用之间,更多大学生选择的是实用。在各类产品的选择标准中,“价格适中”总是大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最受大学生欢迎的三种促销方式是:打折、派送和赠送小礼物。

情感消费成为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每学期用于娱乐、交际、影视的平均费用约为144元,给同学朋友送礼的支出为98元。调查还表明,大学生即便有可能面临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也愿意借款以应对他们认为必要的情感消费。

婚礼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时政: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组成人员后,3月1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国家主席在闭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政经:20%税率政策不会暂缓执行3月14日,出席全国两会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被问及房价交易环节20%税率政策时表示,该政策不会暂缓执行,执行过程中如果有什么问题再改,但目前一定要严格执行。所谓交易环节20%税率政策,是指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国五条”的一条细则。今年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涉及税收政策中有一条最为外界关注,即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应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改革:中国铁路总公司挂牌3月1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的牌子被撤,换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新牌。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议案,铁道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金融:高度警惕通胀货币政策实际趋紧3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记者会时,多次强调“物价稳定”是央行的首要关切,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3%左右的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代表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再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前两年趋紧。这也意味着,从货币政策取向来说,中国已完全走出了危机应对的逻辑。时尚:威斯汀缘定此处婚礼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2013年3月17日,福州万达威斯汀酒店宴会厅举行“缘定此处”婚礼展。本次婚礼展旨在向福州市民诠释现代婚庆的全新定义,为新人打造贴心的“一站式”婚庆服务。婚礼展上,2013年婚礼流行趋势、最新时尚流行婚纱秀及抽奖活动等诸多惊喜。福州万达威斯汀酒店拥有1195平方米的无柱式豪华大宴会厅,10.3米挑高,饰以水晶灯,高雅奢华、富丽堂皇,可举行800人的中西式盛大婚礼,并且配有沿江宴会长廊,缔造完美婚礼,为您订制专属、独一无二的完美婚礼体验。环球回: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2.6%国际知名智库加拿大咨议局近日公布的报告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6%,与2012年的水平大体相当。报告称,2013年中国和巴西经济仍然将表现亮丽,欧洲和日本经济将衰退,美国经济预计增长2.3%。加拿大咨议局经济学家基平-贝克曼说,欧洲的经济问题已通过资本和金融市场拖累了全球经济,而很多欧元区国家市场需求疲软也损害了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不过,今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有所改善。焦点:欧元集团同意救助塞浦路斯3月17日,欧元集团主席戴塞尔布卢姆宣布,欧元集团同意对塞浦路斯实施救助,救助计划规模约为100亿欧元。但该救助方案中的条款却遭到塞民众指责。戴塞尔布卢姆说,欧元集团对塞浦路斯政府就未来经济调整达成的政治协议表示欢迎,该协议有助于维持该国金融系统稳定,推进财政调整和结构性改革,以解决宏观经济失衡问题。法新社消息指出,塞浦路斯是3年来第五个因欧洲债务危机而接受国际救助的欧盟成员国。此前,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后接受欧盟等方面的救助。人物:美第一夫人再登时尚杂志封据美国媒体3月15日报道,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第二次登上时尚杂志《Vogue》的封面。她在接受该杂志4月刊的采访时,对外界有关她和奥巴马社交不够广泛的言论作出回应。米歇尔说,奥巴马4年前首次入主白宫前他们夫妇就已有共识,无论今后工作多繁忙,fNf]的四口之家将是生活的重心所在。事件:摩根大通“伦敦鲸事件”美国国会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3月14日公布摩根大通银行“伦敦鲸事件”调查报告,指责摩根大通存在忽视衍生品交易风险、隐瞒巨额亏损、规避监管、误导投资者等诸多不当行为。“伦敦鲸事件”是指摩根大通位于伦敦的首席投资部门一名外号为“伦敦鲸”的交易员去年年初进行了一系列合成信贷衍生品操作以谋求高额利润,不料交易造成的损失自去年4月起不断扩大,最终导致摩根大通亏损约60亿美元。

婚礼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 清末之调查

此次民商事习惯调查始于清末,这已是学界定论,但它究竟起于何时、规模多大、运作状况怎样,则因史籍记载不多,故现今著述不仅语焉不详,且常常说法不一,甚至谬误颇多。

据北洋政府司法部第242期《司法公报》(1927 年出版)记载:“民商事习惯调查事宜始于前清宣统年间。”(注:见该期《司法公报》第1页之“说明”。另,北洋政府第242期《司法公报》亦即《司法公报第38次临时增刊》,其标题与内容是《民商事习惯调查录(第二期)》,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另据北洋政府第232 期《司法公报》所载“前清时代之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目录,其中几处显示出来的具体时间均为宣统二年(注:见该期《司法公报》第4、5、28页。另,北洋政府司法部第232期《司法公报》亦即《司法公报第37次临时增刊》, 其标题与内容是《各省区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清册(第一期),现藏于北京图书馆。)。这或许也是第242 期《司法公报》做上述判断的依据所在。但严格说来,此处的“宣统二年”仅仅表明清末的民商事习惯调查当年已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而并非一定是调查活动的起始时间。相反,笔者曾经查阅到一册清朝末年《湖北调查局法制科第一次调查各目》(注:清末修订法律馆“刷印”,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图书馆。),其中附有一份当日进行民商事习惯调查时所用之“报告书样式”,样式中的时间格式为“光绪 年 月 日”(原文系竖排),从而清楚地说明,清末之民商事习惯调查开始于光绪年间,而非宣统年间。

从现有史料分析, 清末的民商事习惯调查当始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年五月初一日, 大理院正卿张仁黼就修订法律一事上书清廷,折中指出:“凡民法商法修订之始,皆当广为调查各省民情风俗所习为故常,而于法律不相违悖,且为法律所许者,即前条所谓不成文法,用为根据,加以制裁,而后能便民。此则编纂法典之要义也。”(注: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79年版,下册,第836页。 )这一奏折十分明确地将民间习惯视为不成文法,并将民商事习惯调查视为编纂民商法典之首要环节。事实上,张氏之见基本反映了当时参与修律讨论的各部门、各官员的一致看法。以此为基础,同年九月十六日,编查馆奕匡上奏朝廷,建议在各省设立调查局,以负责民间习惯调查之事宜,同时还呈递了所拟各省调查局办事章程(注:前引《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第51—52页。)。这一提议当即获得朝廷认可,清廷在同一天便了《令各省设立调查局各院设立统计处谕》(注:前引《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第52—53页。)。随即,修订法律馆亦将民间习惯调查正式提上日程。据史籍记载,在清廷重新委派沈家本、俞廉三、英瑞为修订法律大臣之后,“沈氏等即于光绪三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开馆办事,酌设二科,分任民律、商律、民事刑事诉讼律之调查起草。每科设总纂一人,纂修、协修各四人,调查一人或二人。又设咨议官,甄访通晓法政,品端学粹之员,分省延请,以备随时咨商。凡各省习惯及各国成例,得分别派员或咨请出使大臣调查。”(注: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正中书局,民国二十六年版,第899页。着重号系引者所加。 )由此可见,至迟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清末的民商事习惯调查已正式启动。

关于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的具体运作,因有据可查的史料极少,故难得其详。但从现存有关资料亦可看出,当日之调查组织严密、规模巨大、收获颇丰(规模与收获均在后来民国调查之上,这与现今一般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其在中央由修订法律馆总其事,在各省则成立“调查局”(其法制科具体负责调查事宜),在各府县设调查法制科;各地除专职调查员之外,各地方官(如知县)、各社会团体(如商会-清末的商事习惯调查大多由各地商会承办)及其他个人(如乡坤)均常有参与其事者。其运作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由朝廷根据需要委派修订法律馆专职人员分赴各地调查(通常须得到各省调查局协助),随时报告。比如,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沈家本等奏派编修朱汝珍赴各省调查商习惯。当月至上海,发问题百余事”(注:李贵连编著:《沈家本年谱长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301页。)。 至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二十一日,“出于制订民、商各律的需要”,修订法律大臣再次“奏请派员分赴各地调查考察民事、商事习惯”(注:前引李贵连书,第329页。)。其二,也更主要的是, “由修订法律馆拟定调查问题,颁发各省调查局及各县”(注:前引北洋政府第242 期《司法公报》第1页。), 各省县调查人员依据拟定的问题搜集各地习惯,然后将答复清册报送修订法律馆,因之,清末各省呈送的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绝大部分均系问答体,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采用陈述体(注:详见前引北洋政府第232 期《司法公报》所载“前清时代之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中各省目录之后的按语。)(用陈述体者,多半是因各省在呈报之前曾经加以整理所致)。

为保证民商事习惯调查真正取得实效,修订法律馆根据调查活动的进展情况陆续制定了各种专门的操作规则。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五月二十五日,沈家本向朝廷呈交了《法律馆咨议调查章程》(注:前引李贵连书,第277页。)。随后, 为配合当时正重点进行的商事习惯调查,又于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颁发了《法律馆调查各省商习惯条例》,该条例参照日本商法体例分为“总则”、“组合及公司”、“票据”、“各种营业”及“船舶”五章,共计65条,极为详备(注:详见前引李贵连书,第302—312页。)。至宣统二年(1910)正月,为配合民法典的制定,并针对此前各省民事习惯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修订法律馆又专门颁发了《调查民事习惯章程十条》(注:详见前引李贵连书,第330—331页。),虽然其具体内容不如《调查各省商习惯条例》那般细致,但其总体安排同样十分周详。

从有关史料推测,当时至少部分省的调查局还制定有更为详细的调查规则和调查文件格式。如前述《湖北调查局法制科第一次调查各目》即载有一份《法制科调查报告例》,其中对有关调查的各项事宜(包括人员、方法、时限、印刷、用纸、字体等等)均详加规定。从该册资料所载调查目录及报告书样式来看,清末民间习惯调查内容极广,在大的方面包括“民情风俗”、“地方绅士办事习惯”、“民事习惯”、“商事习惯”、“诉讼习惯”等五“部”,比之后来民国时期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要宽泛些。而在每“部”之下又分“类”,“类”下分“款”,“款”下分“项”,“项”下分“目”,“目”下才是具体的“问题”,可见其调查内容设计至为详细。另据清朝末年《山东调查局商事习惯报告书目录》称:“本局法制科第一股遵照馆章编订调查民情风俗及地方绅士办事、民事习惯各条目,业经详请宪台批准转饬调查在案,所有商事习惯兹复由本科股员分别事类,详细拟定调查问题。”(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图书馆馆藏《山东调查局商事习惯报告书目录》(法制科第一股股员李书田编纂)之序言。标点系引者所加。)以此观之,当时修订法律馆所拟定之“调查问题”亦只是大致的框架,各省往往需要根据实际情形设计出更为具体,详细的项目及问题。

二 民国之调查

清末习惯调查虽然规模极大,但在历行约4 年之后却因清廷被废而中止。民国时期重开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是在1918年(民国七年)初,而其发轫则在1917年冬。

1917年(民国六年),奉天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沈家彝向北洋政府司法部“呈请创设民商事习惯调查会。呈文系于民国六年十月三十日呈递,十一月二日到部,同年十一月九日指定照准。此实民国时代举行民商事习惯调查之发轫”(注:前引北洋政府第242期《司法公报》第1页,标点系引者所加。但第232 期《司法公报》所载汤铁樵撰《各省区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清册叙》误将这一起始时间写为民国五年冬。)。

奉天高等审判厅的呈文还对该省民商事习惯调查会的人员组成、机构运作及经费筹措等等做了说明。北洋政府司法部在批文中指出:“该厅所拟设奉省民商事习惯调查会专任调查各地习惯,所见极是,殊堪嘉尚。查民商习惯甚为复杂,不独奉省为然。该厅率先设立民商习惯调查会,拟将调查所得汇集成书, ……自应照准”(注:前引第242期《司法公报》第3页,标点系引者所加。下文引用资料未注明出处者, 均出自该期《司法公报》。)。此后,北洋政府司法部于民国七年(1918年)一月二十九日草拟了“通令各省高审厅处仿照奉天高审厅设立民商事习惯调查会,并限自令到日起四十日以内报部”的训令,经当时的司法总长、著名法学家江庸核定后,于同年二月一日发往各省区,“民商事习惯调查事务遂至通行全国”。

对于此次民商事习惯调查,北洋政府司法部颇为重视,特委任参事汤铁樵“综其事”。汤铁樵“以吾国五方风习错综不齐,民商习惯又极复杂,若调查入手未有准绳,将来挂一漏万,举细遗大、甚至纠牵不析,则实效不可得而睹矣。覃思兼旬,乃为之条析事类,厘定项目,制为程式,颁行各省。并将奉厅章程略加修改,通令各省法院附设民商事习惯调查会,其会员除法院人员外,兼理司法县知事、承审员及其他法团人员,皆许入会,俾得合力齐举。此都七年事也”(注:前引北洋政府第232 期《司法公报》所载汤铁樵撰“各省区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清册叙”。标点系引者所加。)。在这期间,除少数边远地区之外,各省区均已先后成立民商事习惯调查会(惟新疆省以及宣告独立之广东、广西、云南始终未加举办),并且大多数省区很快将各自的第一期调查报告书送至司法部。鉴于各省区第一期报告书所用格式、体裁、用纸等等各不相同,司法部又由参事汤铁樵拟定了统一的民商事习惯调查会报告书式,用纸及编制办法,于1919年(民国八年)1月16 日颁发全国施行。

经过这一番努力之后,当时民商事习惯调查的具体运作已相当规范。在组织机构方面,中央由司法部负总责,其附设之法律修订馆(当时已恢复,以取代原来附设于司法部的“法律编查会”)专其事;各省区则在高等审判厅内设“民商事习惯调查会”为专门机构,由高等审判厅厅长兼会长,下属各审判厅厅长、推事及兼理司法各县知事、承审员为会员,各级检察厅检察长、检察官暨审检各厅书记官得自愿加入,各调查会还设有常任(或专职)调查员及其他各类工作人员。在运作规程方面,各省区调查会几乎都制定了专门的“会章”、“调查规则”和“编纂规则”(注:前引北洋政府第242 期《司法公报》以绝大部分篇幅刊载了京兆、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热河、绥远、察哈尔等22省区民商事习惯调查会的“会章”、“调查规则”和“编纂规则”。),对有关习惯调查的各种事项均详加规定。

此次民商事习惯调查自民国七年(1918年)全面铺开以后,“各省除边远外,络绎册报,堆案数尺,浩汗大观。十年以后,虽经继续得报,然以时局纠纷而渐希矣。”(注:前引北洋政府第232 期《司法公报》之“各省区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清册叙”(汤铁樵撰)。标点系引者所加。)由此可见,其高潮当在1918年至1921年(民国七至十年)之间,此后便渐渐归于沉寂,唯在1930年7 月南京国民政府制订民法典时曾有过一次最后的回响;当时立法院认为民法亲属、继承两编关系各地习惯甚大,“该院民法起草委员会为慎重起见,特先商同院统计处,制定调查表多种,发交各地征求习惯”(注:杨幼炯:《近代中国立法史》,商务印书馆(上海),民国二十五年版(“中山文化教育馆研究丛书”),第379~380页。),至于其结果如何,则不得而知。

三 资料之整理

纵观20世纪前期中国之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真正有影响者仅清末与民初两次,且每次持续时间均在4年上下, 最后也都因政局动荡而中断。不过,这两次习惯调查运动虽然历时都不算太长,但组织严密、规模巨大,其所获资料也极为丰富。

清末各省县调查所得之资料,除极少数经各省区调查局整理后再上报外,其余绝大部分均按原调查时的问答体清册上报。各省县所报文件,一份呈送编查馆,一份呈送修订法律馆。至于上述两馆或其它部门对这些调查资料是否做过某种程度的整理。目前尚不清楚。民国成立后,编查馆与修订法律馆均被撤销,上述资料便分别移交法制局与司法部附设之“法律编查会”接收。至民国六年(1917年),北洋政府司法部撤销法律编查会、恢复修订法律馆,原法律编查会所藏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资料遂由修订法律馆保管(注:前引北洋政府第232 期《司法公报》之李@①所撰序言。)。

1918年(民国七年)开始的民商事习惯调查大体上均按照当时民律草案与商律草案之目次进行(故所调查之内容比清末要相对集中些),同时,各省区“调查会”对所获资料基本上都做过一番编辑、整理工作(注:当时各省区调查会之“编纂规则”可以为证。此外,笔者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图书馆查阅到一册民国七年由山东高等审判厅呈送之《山东民事习惯第一次调查报告书》,其“例言”称:“本会民事习惯调查方法系据民律草案及审判上之疑问分出问题若干条,发交各县逐一答覆。兹编纂者,系以各县之答复书为根据。”(标点与着重号均系引者所加)。),因而各省区上报司法部的调查报告皆为陈述体,且内容较清末更为精要。对于这些资料,当时主持调查事务的司法部参事汤铁樵“尝欲根据事例钩提纲目,并采清末所遗报册,总为一编,以便查阅而资参考。继因……事务纷繁,卒卒数年,迄未暇举,引为憾事”(注:前引北洋政府第232 期《司法公报》所载《各省区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清册叙》。)。

对于民国时期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资料加以整理、编纂者,目前已知最早的,是1923年(民国十二年)由施沛生、鲍荫轩、吴桂辰、晏直青、顾鉴平共同编纂之《中国民事习惯大全》。该书依据当时各省区法院“民商事习惯调查会”报告书内容,大体按照民律总目分为“债权”、“物权”、“亲属”、“婚姻”、“继承”、“杂录”六编;与后来北洋政府司法部所编《民商事习惯调查录》相比,其最大特色在于“编”下不按省区分“章”,而是按实体内容分“类”(注:《中国民事习惯大全》现藏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库本室,其具体分“类”如下:第一编“债权”分赁贷借、利息、契约、居间、消费贷借、清偿、雇佣等 7类,第二编“物权”分不动产之典押、不动产买卖、不动产之权限、地上权、佃租、抵押权、抵役权、共有权、质权、经界识别及田亩计算法等10类,第三编“亲属”分家长及家属、养赡、亲属会、扶养之义务、亲权、亲子、兼祧、招婿承嗣等8类,第四编“婚姻”分定婚、 婚礼、婚书、婚姻年龄、媒证、聘金及聘礼、主婚、童养媳、兼祧得娶两妻、同姓为婚、预定婚姻、叔嫂为婚、买卖婚、冥婚、典妻及租妻、再醮及孀妇招夫、招夫养夫、离婚及解除婚约等18类,第五编“继承”分继承、诸子分产、分析遗产、遗嘱等4类,第六编“杂录”分民律总则、 物权及债权、婚姻、亲属及继承等4 类(据编纂者称:“凡资料过少或不能分类者均纳入杂录篇内”)。)。书成后,当时名流许世英、黎元洪、江庸、陈福民、张耀曾、杨元洁等分别为之题辞或作序,可见其整理、编纂之事在当时颇受关注和重视。该书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1 月由上海法政学社出版,上海广益书局发行。

不过,真正大规模地整理、编纂清末与民初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资料,还是1926年(民国十五年)前后由北洋政府司法部民事司进行的(但从有关史料-特别是1927年的《司法公报》第242 期所载单豫升为《民商事习惯调查录》所撰之“序”-推测,此前司法部一直派有“专员从事整理”),主其事者乃是民商习惯编纂室李@①。李@①早先曾在北洋政府修订法律馆专任调查员,“于民商习惯素有研究,对于编纂职务欣然乐从。积之累月”,遂于1926年4 月编成《各省区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清册》(注:见前引北洋政府第232 期《司法公报》所载之汤铁樵所撰《各省区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清册叙》及李@①所撰前言。),后以北洋政府司法部“司法公报第三十七次临时增刊”之名由第232期《司法公报》刊出。 该清册将当时司法部及修订法律馆所收集和收藏的清末及民国年间全部民商事习惯调查资料悉加整理,编成目录。目录分两部,第一部为“前清时代之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其下又分“民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及“附属文件”3类; 第二部为“民国时代之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其下亦分“民事及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商事习惯单独调查报告文件”及“附属文件”3类。 两部之“类”以下均按省县分“项”与“目”。

据李@①所编《各省区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清册》统计,清末之“各省调查报告甚为丰富”,而民国之调查报告“到部者数量虽少而内容精细”。具体而言,当时清末存留之“民事习惯调查报告”竟多达828册(不计重复部分,下同),除安徽一省可能因多年未加清理、 以致散佚之外,其余各省均有报告资料保存下来;其“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则存有直隶、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四川、广东、广西、贵州、奉天、吉林等11省共计53册(其中尤以广东最多,占28册);其“附属文件”亦存直隶、广西、吉林3省“诉讼习惯”4册及修订法律馆调查民事习惯2册(同时还附有江苏苏州婚书格式6件)共计6册。 相比较而言,民国时期所获调查资料则要少得多(当时政局不定、社会动荡乃其主要原因),各高等审判厅处呈送“民事及商事习惯调查报告”者仅有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奉天、吉林、黑龙江等16省及热河、绥远、察哈尔3特别区共计67册;此外,单独呈送商事习惯调查报告者仅山东省1册;其“附属文件”则存有奉天省高审厅呈送之“关于民商事奉天省各种单行规则章程”、“现行律例关于民事有效部分”各1册, 及修订法律馆调查员李@①编呈之“票据习惯参考资料报告书”、“北京商界及银行票据习惯调查报告书”各1册,共计4册。这样,到1926年为止,北洋政府司法部所收集、保存之民商事习惯调查资料,自清末迄于民国,不计重复文件,共达959册,其中清末调查所得887册,民国调查所得72册。

对于以上所有资料,当时北洋政府司法部已计划汇编成《民商事习惯调查录》一书。由于清末各省所报习惯多属问答体,而民国各省区所取习惯皆为陈述体,故全书拟分两大卷,民国编为上卷,清末编为下卷。据《民商事习惯调查录凡例》(注:该凡例由李@①撰写,载前引北洋政府第242 期《司法公报》。以下引文中的标点均系引者所加。)称,该书“分类标准,原拟就各省区所报习惯,察其性质,应归民商律草案目录之某项者,详为编列。旋以整理结果,各省区报告册内所述习惯,按诸学理上之分类,缺漏甚多,际此国势纠纷之会,欲令各省区高审厅调查补充,未知尚待何时故仅立民商法各编编名,分别省县录列习惯,见仁见智,一任阅者之玩索”。这就使得其体例与前述《中国民事习惯大全》有所不同。此外,该书“各则习惯后所录按语均系原报告书中附载之件,凡冠以‘说明’二字者系由编者增加。”此书由当时的司法部民事司编纂(民商习惯编纂室李@①主其事),经参事厅校勘后付印。但“因卷帙甚繁,故分期编纂,由司法公报临时增刊陆续发表”。

据北洋政府第232 期《司法公报》所载“司法部整理民商事习惯分期编印预告”,所有调查资料计划分13期刊出:第1 期为《各省区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文件清册》,第2~7期分别为《民商事习惯调查录》上卷(民国时代):“卷之一民律总则习惯”、“卷之二物权习惯”、“卷之三债权习惯”、“卷之四人事习惯”、“卷之五商事习惯”, 第8~12期分别为《民商事习惯调查录》下卷(前清时代):“卷之一民律总则习惯”、“卷之二物权习惯”、“卷之三债权习惯”、“卷之四亲属习惯”、“卷之五继承习惯”、“卷之六商事习惯”,第13期为《民商事习惯调查录》之“附编(前清时代):民情风俗”。这13期资料若能全部如期刊出,则今人当可一睹当年民商事习惯调查之完整风貌与成果焉。至为可惜的是,待第1、2两期以司法公报第37、38次临时增刊(亦即《司法公报》第232、242期)出版之后,历史的车轮已滚至1927年底。很快,随着北洋政府的土崩瓦解,整理、编纂民商事习惯调查资料一事亦宣告半途而废。其结果,其中诸多宝贵资料至今仍不知尘封何处。

20世纪上半叶对于民商事习惯调查资料的最后一次整理出现在南京国民政府之民事立法进入高潮的1930年(民国十九年),其主要成果乃是该年5 月司法行政部将前北京政府司法部所编《民商事习惯调查录》之民国时代之民事部分酌加修订后先行付印,这便是传之今日的《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录》。至1943年,以后者为依据,中华法令编印馆又编译、出版了《(日华对译)中华民国习惯调查录》。此后,台湾进学书局(台北)于1969年又再次影印、发行了1930年由前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编印之《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录》。

四 当时之意义

从各种史料分析,无论清末还是民国时期,进行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目的主要有二:一是为立法做准备,二是供司法执法做参考,其中尤以前者最为突出。

提及20世纪前期之中国立法,人们大约都会首先想到“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注:《大清光绪新法令》第1册,第7页。)之类的立法指导方针。的确,从实际结果来看,其立法的主流倾向也无不是西方化,这恐怕是20世纪中国法制的基本格局之一。然而,我们断不能因此而忽略当时立法中的另一种考虑,即重视本国民间习惯。在清末修律时,修订法律馆不仅专设调查员,并且在各省延请咨议官,“凡各省习惯,及各国成例,得分别派员或咨请出使大臣调查。该馆旋延聘日本法学博士志田钾太郎、松冈义正专任起草民律,即依据调查之资料,参照各国之法例,斟酌各省之报告,详慎草订,完成民律总则、债权、物权三编草案”(注:前引谢振民书,第899页。 着重号系引者所加。)。各种史料显示,至少在起草民商法时,清末立法机关(修订法律馆)对于“各省习惯”与“各国成例”几乎给予了同等的重视。

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立法意义在当时的商法领域可能体现得更加显著,而各地调查机构对此也显然都有相当明确的认识。比如清朝末年山东省调查局在论及商事习惯调查时指出:当时商法“但有公司律、破产律,其有待于改良、增订者盖甚多。但欲编订商法,亦非咄嗟所能立办。查各国商法多采用商习惯法,以商事委曲繁变,非专其业者不能深知。今欲编订商法,自非调查各地习惯不足以为立法之根据,此馆章调查商事习惯之所由来也。”(注:前引《山东调查局商事习惯报告书目录》之序言。标点系引者所加。)而从有关历史记载来看,这种商事习惯调查对清末商事立法的确产生了直接影响:“宣统二年,农工商部提出《大清商律》草案于资政院。此项草案系采取各商会所编成之商法调查案,复加修订而成,内容较为完备。惟未及议决,即归废弃。”(注:前引杨幼炯书,第74页。该书第329页另载:“民国商事法规之编纂, 始于民国三年,当时农商部本前清资政院未议决之《商律草案》,并参以全国商务总会所起草,上于政府之《商法调查案》,略加修改,呈请大总统公布施行。”)

尽管如此,到民国时期,人们在反思清末立法之得失时,依然认为其重大失误和教训之一还是对于本国的习惯或惯例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江庸在论及当时的民事立法时,认为《大清民律草案》之所以必加修正,其主要理由之一便是“前案多继受外国法,于本国固有法源,未甚措意。如《民法债权篇》于通行之‘会’,《物权篇》于‘老佃’、‘典’、‘先买’,《商法》于‘铺底’等全无规定,而此等法典之得失,于社会经济消长盈虚,影响极巨,未可置之不顾”(注:前引谢振民书,第903~904页。)。1923年(民国十二年),杨元洁在为前述《中国民事习惯大全》所作之“序”中指出:“溯自前清变法之初,醉心欧化,步武东瀛,所纂民律草案大半因袭德日,于我国固有之民事习惯考证未详,十余年来不能施行适用。”

对于清末立法的上述批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国时代的一种立法要求和立法理念,而这种要求和理念不仅对后来的国家立法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并且直接引发了北洋政府司法部发起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调查民商习惯自民国七年始也。……是年本部感于民商法典编订之必要,始议着手调查材料。……将来民商法典之胚胎在于是矣”(注:前引北洋政府第232期《司法公报》所载汤铁樵所撰“叙”。 标点系引者所加。)。至1929年(民国十八年)南京国民政府起草民法典时,依然试图贯彻“参以各国法例, 准诸本国习惯”(注:前引谢振民书, 第922~923页。)之原则;尤其是1930年起草亲属、继承两编时,立法院特“制定调查表多种,发交各地征求习惯,复就前北京司法部之《习惯调查报告书》妥为整理”(注:前引杨幼炯书,第379~380页。),以为立法之参考。

20世纪前期民商事习惯调查之司法与执法意义,在立法远未完备的当时中国同样十分明显。1917年(民国六年),沈家彝在那篇首倡民商事习惯调查的咨文中指出:“奉省司法衙门受理诉讼案件以民事为最多,而民商法规尚未完备,裁判此项案件,于法规无依据者多以地方习惯为准据,职司审判者苟于本地各种之习惯不能尽知,则断案即难期允惬。习惯又各地不同,非平日详加调查不足以期明确,厅长有鉴于此,爰立奉省民商事习惯调查会……”(注:前引北洋政府第242 期《司法公报》第2页。)由此看来, 司法上的考虑实为奉天省创设(及首倡)民商事习惯调查会的首要动机。此后,每当论及民商事习惯调查,人们都不会遗忘其重要的司法意义。尤其是前述《中国民事习惯大全》的编纂者们特别强调:“民律尚未公布施行,一切民事仍依民间习惯,设遇民事上发生纠葛,若不明悉当地习惯,则办案之法官、律师或行政官无可依据。是本书兼备司法官行政官律师参考之用”(注:前引《中国民事习惯大全》之“凡例”。)。当时的各种法律文件也都明确规定:法律所未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或虽有习惯而法官认为不良者,依法理(注:前引杨幼炯书第374页所述1928年12 月中央政治会议议决之《民法总则编立法原则》即可援作一例。)。

总之,客观地说,20世纪上半叶中国法制建设(尤其是立法)对于本国习惯之重视,的确远非下半叶可比。

五 现代之启示

近200 年来法律实证主义的盛行使我们习惯于将“法律”视为专属于“国家”的范畴。以这种“国家法”的立场来分析法律现象当然有其意义和价值。然而,笔者以为这是一种过于严格的法律概念,其缺陷在于,它容易将许多十分重要的内容排除在“法律”之外,或者说容易将“法律”局限在过于狭小的领域:在考察人类的法律发展史时,这种缺陷尤为明显。20世纪前期的中国民商事习惯调查资料印证了我的上述想法,使我不得不再次反思实证主义的“法律”概念,因为这里所揭示出来的“习惯”规则曾经(甚至还在)支配着中国人漫长的生活,尽管它们在大多数时候与“国家”无关,但都明确地规定着人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备法的内在实体特征;同时,它们大多依靠“中人”等等社会认可的物质力量来保障实施,并可反复适用,因而也具备法的外在形式特征。这难道不是实实在在的“法律”么?

由此,我们或许应当给予“法律”一个新的界定。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特定社会用来调整人们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可反复适用,且由获得社会认可的物质力量保障其实施的普遍规范。这一相对宽泛的概念涵纳着三个级次的“法律”:一是由尚不稳定和较为脆弱的社会物质力量(如“中人”)来保障实施的不成文习惯法(即狭义上的“习惯法”),此为初级形态的法律;二是由较为稳定和较为坚固的社会物质力量(如“家族”、“行会”等等)来保障实施的成文习惯法(或习惯法汇编),此为中级形态的法律;三是由高度稳定、强固的社会物质力量-“国家”来保障实施的国家法,此为高级形态的法律。在文明社会里,法律世界的景象是:其一,这三种不同层次的法律常常同时并存(比如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习惯法、家族法、国家法),从而充分展现出法律世界的丰富多彩;其二,这三个层次的法律之间往往存在着某种互动关系,尤其“国家法”,事实上,也应当从各种“习惯法”中不断汲取有益的资源。也正是基于后者,笔者以为民商事习惯调查于现代之意义远不止是学术的,甚至,其更大的启示还在于现实的法制建设。

回首20世纪前期中国之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自清末至民国,两度席卷全国各省区,累积持续时间近10年,所耗人力、物力更是不计其数,虽然最后终因时局动荡而未能彻底完成,但所获资料竟达近千册。在我看来,如此庞大之工程在中国法的现代化进程里不失为辉煌的一页。然而,从总体上看,这一重大事件在20世纪的中国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20世纪下半叶流行于中国大陆的各种中国法律史教科书从不为之多置一辞便是明证之一)。

从立法上看,尽管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立法当局大致都抱持着“准诸本国习惯”的立法理念,但调查所得之民间习惯法规则仍然未能充分而合理地反映于立法之中,其所立之法也基本上依然是从西方“移植的法”;至20世纪中叶以后,关注本土习惯的立法理念已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舞台,民间习惯亦从立法者们的视野中消失。其结果,不但西方化成为20世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主题,而且法律与社会的脱节也构成了20世纪中国法制最基本的格局和特征,法律往往只是纸上的法,而民众大多在“法律”之外我行我素。这里的关键问题或许在于,对一个民族来说,规范其行为、支配其生活的法律应当从其心灵深处或生活习惯中长成,否则,那将既是法律的不幸,也是民族的不幸;中国法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最大缺憾恐怕正在于此。可以说,如何既适当保有“移植的法”,又竭力培植“长成的法”,并在二者之间寻求恰当的连接与交融,这是现代中国法制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而倘若能够由本土的民间习惯开掘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那才真叫“长成的法律”呢!

但是,20世纪中国立法不能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民间习惯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界对于后者的忽略和不重视。因为民间习惯(或民商事习惯调查所获各种资料)本身仅仅只是国家立法的一种资源、一种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而绝不是国家立法可以直接搬用或移植的规则和条文;从民间的民商事习惯到国家的民商事法律,其间必须经过诸多的“加工”,既包括价值判断,更包括技术提炼,而这种“加工”没有学者们对材料本身的深刻理解、深入研究和抽象、升华是绝不可能完成的。然而,尽管早在1927年李@①编纂《民商事习惯调查录》之时就曾呼吁:“如有对于各项习惯,或就事实或就学理,签注意见,详加研究者,极所欣盼”(注:前引北洋政府第242 期《司法公报》所载李@①所撰“民商事习惯调查录凡例”。标点系引者所加。)。但在此后的数十年里,这些民商事习惯资料非但未能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而且几乎被遗忘得干干净净,对于李@①呼吁的学术回应,在中国大陆地区直至世纪之末才初露头角(注:据笔者所知,中国大陆法学界对民商事习惯调查资料的首次较系统的研究是梁治平先生于1996年出版的《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这样的学术状况,又如何能让20世纪的中国产生出真正自己的民商法?!

不过,客观地讲,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法律界对民间习惯之于国家立法、尤其是民商事立法的深刻意义还是有相当认识的。北洋政府司法部正是“鉴于私法制度侧重习惯”,才“令行各省区高等审判厅处责成调查,切实具报”(注:前引北洋政府第232期《司法公报》第1页。标点及着重号系引者所加。)。1943年《(日华对译)中华民国习惯调查录》的编译者们更是强调:

“造成一国之础本、形成一国之国风,即习惯也。故此如有无视该民族之习惯、而规定各种法令、则不能期待于行政之万全者明矣。

原来中华民国、注重习惯者颇深、诸般法律皆以此为准,如审判判决之时、在法律内阙欠此种条文时、则尽根据习惯以为通例也。

故拟企图于中华民国法令之万全者、不可不洞悉中国固有而在国内现行之习惯。“(注:《(日华对译)》中华民国习惯调查录》”发刊之辞“,中华法令编印馆。标点系原书所有。该书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图书馆。)相比之下,当代中国的法学界(尤其是民法学界)又有几人有这样的自觉?有几人了解中国本土的民间习惯?!

1931年,在历经30年的艰苦努力之后,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民法典,时人评曰:“现行民法,采德国立法例者,十之六七,瑞士立法例者,十之三四,而法日苏联之成规,亦尝撷取一二,集现代各国民法之精英,而弃其糟粕,诚巨制也”(注:梅仲协:《民法要义》之“初版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二十世纪中华法学文丛”之五)。)。然而,批评其“与中国国情相脱节”者亦始终不少。而事隔半个世纪之后,中国又开始了新一轮创制民法典的努力;时至世纪之交,订立统一的中国民法典更已成为民法学界梦寐以求、且急不可待的头等目标。我非民法中人,但也不禁想问:民法学界将如何避免一部脱离中国国情的西方民法大拼盘?当代中国又将何以向世界贡献出一部真正中国的民法典?再具体些,现今的民法学者对20世纪上半叶国人创制民法典的经验教训了解多少?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民商事习惯有过多少研究?又有几人考察过现今民间生活中的民商习惯?又有谁来发起当代中国的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我不敢想象,没有对20世纪前期之中国民商事习惯调查资料的全面清理和深入研究,没有新一轮的中国民商事习惯调查,未来中国民商法典的创制将会是怎样的命运。

话到此处,我不禁想起19世纪的德国,想起历史法学派。当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伴随拿破仑的军旅征服欧洲大陆时,德国社会响起一片仿效法国的立法呼声,若无萨维尼及其追随者的顽强抵制,或许世上又会多出一部法国民法典的翻版。面对激进的法典编纂派,萨维尼坚决主张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法律的根基在于法与道德的共同母体-习惯;在随后的数十年里,萨氏以及由他开创的历史法学派始终潜心于德意志民族固有的习惯法及其与罗马法的调和(注:萨维尼本人在1814年以《论立法及法学的现代使命》一书参加完那场著名的立法之争后,即于1815年至1831年间耗时16年完成了六卷本的巨著《中世纪罗马法史》,然后才以此为基础完成其八卷本的代表作《现代罗马法体系》;后者实为后来《德国民法典》之蓝本。萨维尼的学术历程,难道不能给急欲创制民法典的当代中国学界以无尽的启示么?)。尽管他们在当时被目为保守,但后来真正主宰德国法命运的不正是历史法学派么?没有历史法学派的习惯法研究,又焉能有享誉世界的《德国民法典》?!

婚礼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百姓的“自救高招”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新人们选择在国外举行婚礼的比例不断上升。英国明特尔市场调查公司统计,2008年至少有5.13万对英国新人在海外举行婚礼,花销相对较低(6500英镑),又有异国风情,而在英国本土举行传统婚礼需花费2万英镑。

法新社的报道则称,幽默的英国人在经济社会一片消沉、购买力下降之际,“”却越来越高。2008年12月1日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一半以上的英国人宣布,被窝里的二人世界比呆在外面自在得多,将近37%的人以此消磨时光。选择同朋友聊天居第二位(18%),9%的人喜欢以逛商店来忘记烦恼,而选择参观英国大量免费博物馆的被调查者只占6%的比例。

另据西班牙青年委员会的统计,55%的18岁~34岁的年轻人还生活在父母家中。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物价的上涨也迫使越来越多想离婚的夫妇“凑和”在一起。

西班牙房地产业崩溃,有一位地产商人不甘受罪。近期,他在网上抛出“50欧元买一套房”,房子在巴塞罗那附近。这位想象力丰富的商人认为,参加每套房抽签的人起码有7000个,以每人50欧元计算,他手上积压的31套房子,每套房可以以35万欧元的价格售出。现在据说已经开始出售,西班牙免费小报《20 Minutos》证实了这一消息。过几个月后,持有人将在公证人主持下抽签。唯一的不利因素是,如果一套房的投标者连6500人都达不到,这套房的抽签就不举行,商人保证将钱退还。

保护好个人资产

在一派萧条的气氛下,普通老百姓该怎么办?将辛苦积存的钱托付给银行却让人越来越不放心――这是不少人当今嘀咕的事。

婚礼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训

身体是自己的,别懒;钞票是消费的,别攒;假期是休闲的,别忙。

―――智慧人生

一个人时,善待自己;两个人时,善待对方。

――相处之道

无论如何不愿意,永远不要狠命地把门在身后猛地关上,因为你有可能还要回来。

――万事留点儿退路

好男人新标准:一、能挣到给女人买裙子的钱;二、陪她去买;三、说好看。

――简单才是硬道理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对474人历时10年的研究表明:一些无糖饮料以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来代替蔗糖和果糖,而长期饮用添加人工甜味剂的无糖或低热量饮料的人,其腰围增长幅度比普通人高出70%。

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研究人员让1000名志愿者置身于各类颜色的灯光中。结果显示,置身于蓝色灯光中的志愿者完成测试的速度提高了25%,反应时间提高了12%。他们还发现:蓝色有助于使男人和女人心态平和;蓝色和绿色使男人愉快;蓝色、紫色和橙色则让女人的精神好;在建立信心方面,蓝色和红色对男人有帮助,而蓝色和紫色对女人的作用最大。

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请97名女性记录了3个月的“哭泣日记”后发现:女性每次哭泣的平均时长为8分钟,且常常是一个人。61%的女性表示,与哭前相比,哭后的心情并没有好转;只有30%的人认为哭过之后心情很好;还有9%的人觉得哭后的感觉更糟糕。研究人员指出,与其用哭泣宣泄情感,不如努力扩展自己的社交圈。

近日,中国招商银行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财商调查报告》显示:15.1%的大学生无法保证收支平衡,只有39.9%的大学生有一定结余。15%的大学生不知道家庭年收入是多少,18.5%的大学生记不清上周的支出,7.9%的人从来没有想过收支问题。报告指出,大学生在学生时代如果保持“略有盈余”的财务习惯,那么十分有助于避免在未来的生活中成为真正的“月光族”。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3214人进行在线调查显示:47.5%的人表示能接受自己或家人“裸婚”, 54.2%的人认为在当今社会“裸婚”需要勇气。而在调查中,对“裸婚”的定义受访者给出的排序依次是:没房(89.5%),没车(78.4%),不办婚礼(60.1%),不度蜜月(52.2%)。

婚礼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2007年年初,婚嫁中国受到FIG1000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的消息登上了各大媒体的财经板块,在一个看似平静的行业泛起波澜,原本在这个行业过得很滋润的大大小小婚庆上下游公司,突然之间发现,婚庆这个不为资本关注的传统行业,其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吸引着资本的眼光,而市场的格局或者说形态,正有可能被在这个行业刚刚发力的各色行业门户网站所改写。

在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支撑下,各色婚嫁网站发展日新月异,而互联网渗入婚嫁行业,则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笼罩了一层玫瑰的亮色。

在玫瑰色的婚嫁行业里,如果说庞大的单身群体为中国婚恋交友网站赚来了巨大的眼球效应,那么80年代“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逐渐步入结婚殿堂,其所带来的巨额婚礼开销则为婚嫁网站构筑起了坚实的远大“钱”程。

面对需求巨大、正酝酿巨变的婚嫁市场,婚嫁网站能否成为下一个风险资本追逐之地?能否演绎资本奇迹?

76+1产业链

蓝兰在QQ签名档写下:放弃自由,喜欢在一起。去年年初她和相恋三年的男友终于决定步入婚姻殿堂,他们身边准备或刚刚结婚的朋友将近10对,于是有关结婚一连串的步骤就都有了比较。A朋友拍婚纱照花了7000元,其中定妆“安瓶”就被宰了500元;B同学拍婚纱照5000元,但是质量低下,毫无品味。凡事都用Google做参考的蓝兰决定在网上找一家性价比高的摄影工作室,在搜索中她发现一家婚嫁网站上卖的三只小“安瓶”只需要几十块钱,在看了大量网友评论之后,蓝兰最终在网站中选中了一家规模很小但摄影品味颇高的摄影工作室。直到现在她都觉得这是一个颇为明智的选择。

百合网、世纪佳缘等婚恋交友网站的职能是帮未婚青年找到另一半,而婚嫁网站则负责帮准备进入婚姻殿堂的新人们顺利地办好结婚大事。

幸福婚嫁网是北京颇有名气的婚嫁网站,致力于打造为婚嫁领域的门户网站。用幸福婚嫁网创始人刘小东的话说,婚嫁网就是为婚嫁行业中的企业提供一个展示、品牌推广的舞台;为即将踏上婚礼殿堂的准新人提供一个婚礼经验交流、服务采购的平台。网站中关于婚嫁领域的信息应有尽有,大部分文章都由团队成员原创,另外,还刊登摄影工作室、婚介公司等大量行业信息,网站的婚嫁礼品可能比淘宝网还便宜。几个女孩子负责婚嫁社区,在那里大家分享经验,很多新娘每天都会在那里写下心情日记。

对于新人所需要的一切与婚嫁相关的行业服务,婚嫁网站正起到对结婚产业链资源整合的作用。根据中国婚博会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今年3月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结婚产业,又叫新婚消费产业,是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行业的集合,是传统意义上仅注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扩充,产业涉及76个关联行业。对新人而言,76个关联行业可能就牵扯到整个婚嫁过程的76个步骤,每个行业涵盖的公司数量众多,行业出现巨大的信息缺口。

婚嫁网站正是近几年多出来的那个“1”。与增加行业冗杂度相反,它的功能就在于化繁为简:将原本琐碎的、零散的、隐藏的信息在一个网站之中全面地表现出来,提供商家的产品信息、婚嫁过程经验等等,为众多新人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通过开设购物频道、团购等服务降低新人的结婚成本。

除了进行行业整合,婚嫁网站也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婚嫁行业缺乏行业组织监管,部分商家投机取巧,做的是“一次性买卖”,对消费者构成伤害。婚嫁网站的交流平台,使商家的服务质量和信誉可以在网友评论中体现出来,有效地监督、监管商家,避免新人上当。

从消费者习惯分析,以网络形式体现婚嫁行业,正顺应适婚年龄人群的习惯。中国人的结婚年龄基本分布在20岁至30岁之间,刚好与中国网民的年龄段相同。我们的主人公蓝兰或许能代表这批“扎堆”结婚一族的整体风格:崇尚个性、追求品味,同时热爱网络,热衷自我表达。婚嫁网站正好成为她们在准备进入婚姻殿堂的几个月中最好的互动平台。

4000亿市场

婚嫁网站对整个结婚行业起到整合、推动的作用,那对于婚嫁网站来说,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据《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最近5年来平均登记结婚人数为811万对,其中城镇居民占41%。在新婚消费方面,88.40%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49.14%的新人计划请婚庆公司为他们筹办婚礼;78.74%的新人准备到酒楼举办婚宴;36.83%的新人要为新娘购买婚纱;67.66%的新人将安排蜜月旅游。每对新人的加权平均消费金额达到12.58万元。按此计算,中国城镇结婚人群一年的消费总额为4183亿元(811万元×41%×12.58万元)。

巨大的市场需求,让许多与结婚相关的行业都能活得“潇洒”。根据《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统计调查显示,婚纱摄影是婚庆产业相关行业中利润率最高的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了30%以上。以北京为例,全市共拥有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影楼4-5家,营业收入在800万至2000万元之间的影楼则多达20家,残酷竞争下的京城影楼利润率仍保持在30%左右;长沙影楼更维持着40%的高利经营。

这其中又有多少产值会落入婚嫁网站的腰包?

从广告市场来看,婚嫁行业对广告费用的支出很是惊人。刘小东告诉本刊记者,一个普通摄影工作室的年广告预算就有20-30万元,像巴黎春天这样的正规婚纱影楼年广告预算可以达到500万之多。全行业计算下来相关的费用是巨大的。此外,还有婚介公司、婚礼百货、婚宴酒店、新房装修、蜜月旅游、婚前美容等多个细分行业都是婚嫁网站的广告客户。

除了传统婚嫁行业,新人对个性化需求的增加使得个性化服务层出不穷。比如幸福婚嫁网站刊登的“IN名吧”,就为新人提供带头像的请柬印章,这些新兴行业也自然成为整个婚嫁市场再开拓的生力军。随着婚嫁市场的逐步开发,婚嫁领域国际大品牌正试图进入中国市场,又是一剂婚嫁网站行业的强心针。

另外,婚嫁网站开设购物频道,以及开设线下婚嫁购物门店的可能,也可令婚嫁网站在零售行业赚取一桶金。

专业

除婚嫁中国获得风险投资外,婚嫁网站领域鲜有获得投资的消息传出,但正是因为有了巨大的市场支撑,大部分现存的婚嫁网站都至少能做到盈亏平衡。自2006年5月上线以来,幸福婚嫁网站已有60家稳定的企业客户、5万多注册会员,销售额已达80万元,目前盈亏平衡。位于上海的久久婚嫁网创始人梁昌海则透露,2006年网站的收入达到了400万元左右,已经可以盈利了。当百合网、世纪家园等婚恋交友网站将用户数量膨胀到几百万时,还完全靠VC养活,巨大的市场潜力已令初出茅庐的婚嫁网站达到自力更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婚嫁网站大概有20-30家左右,以北京、上海最为密集,其余则在广东、安徽、山西、贵州省等地的省会及重要城市落户。婚嫁网站几乎提供了与婚嫁有关的所有信息,并将原本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大量专题供消费者参考。其盈利模式主要是以传统的广告模式以及线下活动为核心,通过整合、行业商家信息、组织新人与相关企业的互动活动获得广告收益。

中国最早的婚嫁网站起源于台湾地区,久久婚嫁网最早的版本甚至是对台湾婚嫁网站“形神”的拷贝。梁昌海创立的上海久久婚嫁网于2005年3月开通,是大陆最早的婚嫁网站之一,当时只有固定员工4名,现在已经增加到20名左右。近两年多的时间久久婚嫁网已经在上海拥有相当高的声望,其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利用低价团购吸引到了众多新人。久久婚嫁网曾组织新人到全国最大的婚纱生产地苏州购买婚纱,成为当地消费趋势的引领者。

刚获得投资的婚嫁中国,以及在北京颇负盛名的幸福婚嫁网等大多数婚嫁网站都是在2006年开始运营的。这些婚嫁网站的特点是试图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网络婚嫁媒体,并未将低价团购设置为主营业务,他们认为过于杀低价格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但所有的婚嫁网站共同的盈利模式是推出购物频道,通过网上展示、网上购物、线下活动及展会积累财富。

不同于传统媒体,婚嫁网站带给消费者和客户的是互动性。商家在网站公布信息,新人们就可以在网页上提问、下订单。一个秦皇岛的摄影工作室在幸福婚嫁网刊登了一个月的信息,就为其带来了100多单业务,网站成为其宣传媒体、营销顾问及销售渠道。由于信息公开、评论公开,越是好的品牌越能在网站上凸显出来,使行业更加透明,消费者的选择更有保障。举办线下活动是婚嫁网站的“重头戏”,网站组织婚嫁知识大讲堂、与众多商家面对面等活动,全面揽获行业信息。同时这也是商家推广自己的大好时机。

为了提高用户“黏性”,众多婚嫁网站开设了婚嫁社区,吸引新娘们在这里写下新娘日记,社区人气指数增高自然会对其他用户形成雪球效应。虽然结婚后的新人不可避免地会流失,但是每年平均811万对的新人成为网站孜孜不倦的推动力。

婚嫁网站能够较为顺利地盈利、发展,与其相对宽松的大环境不无关系。以家居、汽车等行业为例,大部分门户网站都设立了家居、汽车频道,但受到资源、人力等限制,专业网站很难在行业内称雄。但在婚嫁内容方面,目前只有搜狐、国际在线等网站开设了婚嫁频道,而且运作得并不十分理想,专业婚嫁网站仍能靠自身的理念和良好的运作在行业内创出一片天地。

扩张

婚嫁行业的特性就是地域性极强,新人们需要本地的能够提供婚嫁服务企业的信息,因此目前还没有一家婚嫁网站形成全国性的影响力。专业网站要想存活至少要挤入行业前两位,全国性落地注定是婚嫁网站大规模发展的必然之路。

梁昌海等婚嫁网站从业人员早早看到了这条路经,快速发展连锁道路已经成为整个婚嫁网站行业的重头戏。久久婚嫁网在完成上海布局后,又迅速在北京、苏州、南京建立了分站,并在合肥迅速成立了结婚俱乐部。婚嫁中国CEO叶辉则声称,今年年底将开始通过控股连锁经营,启动全国发展战略,完成100家大中型城市的实体渠道建设。深圳爱家婚嫁也迅速在广州开设了分公司,除了网络分站外,爱家婚嫁业务已经涉及线下的婚嫁商品连锁店,并于今年3月在云南昆明、湖北沙洋开设了分店。绝大部分的婚嫁网站都已卷入这股疯狂的扩张风暴,网站首页的顶端几乎清一色地在刊登招商加盟的广告。

这股狂潮之中也有不同的声音,幸福婚嫁网显得非常镇静,只是计划在今年点底进入上海市场。刘小东认为盲目扩张很可能造成对网站品牌的不良影响,他认为只有“人气+客户”双赢的模式才能构成婚嫁网站的良性循环。幸福婚嫁网的核心就是全部的原创和网友的热情,以及企业对幸福婚嫁网的信任,这需要对网民和客户进行长时间地培养。他认为婚嫁网站的核心竞争力不在技术,重要在于对市场的把握。幸福婚嫁网的核心就是内容全部原创,包括网站编辑和网友的创作。

婚嫁中国CEO叶辉也承认,全国扩张进程中人力是很大的瓶颈,在每个分站实现网站理念统一是扩张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看到婚嫁网站集体奔向全国落地,不由得让人想起房地产网站。同为专业性网站,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地域性强。目前搜房网成为房地产专业领域的领军网站,其在两年前喊出的“百城战略”,如今即便只完成53家,也早把同时崛起的其他房产网站远远甩在后面,目前其年收入已接近1亿元。2006年,澳洲最大的电话公司澳洲电讯(Telstra)出资2.54亿美元(约20亿元人民币),收购了搜房51%的股权,并计划在2007年IPO。这似乎也成为众多婚嫁网站奋斗的目标。

从扩张方式上分析,搜房网制胜的关键除了良好的人脉外,同时还坚持稳步扩张,向每个扩张城市都派驻成熟站点的核心成员也是其能跑在最前面的关键因素。搜房网良好的发展道路可以说是婚嫁网的希望,几年间搜房网部分分站出现集体跳槽、频繁换帅的负面事件也为盲目扩张中的婚嫁网站标示了前车之鉴。

而婚嫁网站的出路也正如房地产网站一样是唯一的,那就是迅速达到行业领先。

连横

除了做好用户体验和迅速扩张,婚嫁网站要拓展的方向还有很多。

在今年3月召开的婚博会上,百合网CEO田范江穿过硕大的展厅走到幸福网创始人刘小东的面前,他们交换了名片,彼此聊起了各自网站的情况。同处结婚产业链中,分别服务于婚恋和婚嫁两个不同领域的网站CEO终于有了交集。

而在此之前,刘小东对这两个不同领域构想的交集则广阔得多。目前婚恋、婚嫁网站都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但可以说婚恋网站“生产”出的幸福家庭正是婚嫁网站潜在的客户群体。从另外一种角度说,婚嫁网站正是婚恋网站的下游生产链。

其实像世纪佳缘等婚恋交友网站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了,针对在网站组合成功的新人们,他们也曾组织过一些集体婚礼等活动,但是尚未深入到婚嫁链条中。

婚恋网站的优势在于已经累积了大量人气,能够在网站上相恋并成功走入婚姻殿堂的新人们必定对网站感情深厚,如果该网站顺势满足他们的婚嫁需求,提供团购、线下展会、活动策划等服务,新人们也必将成为其忠实用户,对于网站来说是顺水推舟的买卖。

如此说来,“同饮一江水”,这两个行业的发展将走向两个趋势――要么婚恋网站与婚嫁网站合纵连横,婚恋网站节省了进入婚嫁领域的时间和精力,快速获得市场和领先地位;要么婚恋网站自己进入婚嫁领域,节约金钱。

婚礼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乡土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而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说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着眼于未来的创业生活,培养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和生活有计划性、创造性、超前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笔者认为,政治教师要有效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仅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图片或网络是不够的,应该利用地方乡土资源,开发地方资源中丰富的知识因素和教育因素,一方面强化、巩固政治课堂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得到升华,探索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色之路,从而使政治研究性学习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认识乡土资源价值,明确政治研究性学习目标

要使政治教学与时代同步,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固有模式。《关于福建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管理的意见(试行)》中指出:“地方课程的内容以地方区域性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资源为主,既要体现地方的传统、特色,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开放性、时代性、地方性、实效性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方历史、文化、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资源的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以政治学科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植根地方乡土资源,确定政治研究性学习方向

中学政治研究性学习,实际是一种探究性的科学研究活动,确定研究方向为首义。虽然,各地区、各学校在内外条件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不同程度上都会具有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笔者所在的漳州市,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是福建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是闽南商贸重镇和富有亚热带风光的海岸地区。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境内有东山岛、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南靖土楼等景点。。漳州有着我们政治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文化资源。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发利用好漳州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探究地方乡土资源,实践研究性学习过程

政治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指: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现、提出研究问题――提出设想和方案――搜集、查阅、处理信息资料――进行相关拓展研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激活已储知识――学习和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用文字或书面表达进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获得政治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发展的过程,更是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具体操作过程为:

1.精选内容,确立研究主题。政治研究性学习强调社会性、实践性,因此,教师要进行科学的引导、管理与监督。研究主题的确立非常重要,在积淀丰厚的乡土资源中,应选择与确定那些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并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又能反映社会、地方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的理想和培养宗旨的资源,确定主题。如笔者曾指导学生开展过的研究性学习主题有《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漳州户外广告状况的思》、《漳州市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研究》、《漳州市“摩的”市场现状调查》、《漳州市婚礼习俗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漳州拖鞋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与研究》、《漳州市消费品过度包装调查研究》、《漳州市民理财方式的调查与研究》、《漳州大型超市满意度调查与研究》、《漳州九龙江水资源状况调查与研究》等课题。

2.上报课题,制订目标。选定课题后,师生密切协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课题规划是课题实施的保障。设计目标前,教师根据《高中政治教学大纲》和《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选择提供可供借鉴的研究资料,并作专题讲座,营造有关问题情境,接着,让学生围绕主题从兴趣和爱好出发,成立研究小组,推选组织和研究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并要求能从研究的目的、研究现状与基础、实施方案、活动安排、评价方式、成果交流等方面撰写课题方案,这样可以使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比较规范和有序。

3.实践考察,活动实施。课题方案确定后,教师应带领有关课题组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与课题相关的乡镇、街道、工厂、社区、历史名胜古迹参观考察,开展社会调查;如《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小组,通过实地参观乘坐漳州市公交车,漳州至天宝,漳州至南靖,漳州至龙海等线路的车辆,同时对乘客、司机和服务员进行采访、问卷调查等,详细记载了活动经过,收集到大量信息。《漳州九龙江水资源状况调查与研究》课题小组在老师的带队下,从加塘溪的源头开始沿溪而下进行实地考查;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溪段溪水质量的变化,溪两岸的污染源、污染物,溪水受污染所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同时采访岸边耕作的农民、路过的行人等,在附近居民中发放问卷调查表,记载了活动记录,并在电脑之中储存有关资料。这一过程,学生既分工又合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是活动能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4.筛选信息,整合材料。经过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后,课题组成员在组长的主持下,交流、分析有关信息资料,拓展相关研究,整合部分材料,写成结题报告,如《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研究》课题小组写出了包括:(一)公交车上存在的不文明问题及分析,分别从乘客、司机、服务员的不文明举止及公交车上的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剖析;(二)我们的思考及建议,从社会各方面说明如何加强公交车上的文明建设,提出了构建文明车厢的构想。《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与研究》课题小组写出了“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为主题的结题报告,分别从舆论宣传、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市民素质等方面提出了独特见解。

5.交流评比,深化成果。在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交流之后,教师应把学生的主要探究成果融汇总结,参加学校的成果展示评比;同时,本人还结合漳州市级各类小论文评比,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送去参赛,近六年来有三四十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如《推动绿色发展,创造低碳生活》获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高中组一等奖;《生财有道,理财有法》、《构建和谐车厢――漳州公交车上文明状况的调查报告》、《文化生活,和谐消费漳州市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报告》、《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漳州市民不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均获漳州市政治小论文评选高中组一等奖;《飘落花瓶的诉说――交通安全的警示》、《“摩的”取缔与否――漳州市“摩的”市场现状的思考》、《贴出文明,秀出精彩》、《遏制过度包装,倡导简约生活--漳州市消费品过度包装调查报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二等奖等。这些都大大得激发了学生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同时教师本人也结合自身在做的课题研究和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加以整合、推广。二年多来,笔者结合主持《乡土资源开发与校本课程建设》这一省级教研课题,积极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现实背景中主动对漳州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进行研究,使我校的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初步构建起了以漳州乡土资源文化为研究内容的的特色之路,形成了有地方和校园文化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体系。开发出了《政治小论文写作与鉴赏》、《漳州民俗风情》、《漳州旅游》等校本教材,大大丰富了地方的课程资源,同时这些教材对指导学生进一步参与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泛,课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和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政治研究性学习,确实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实践机会。在高中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中,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发挥教师科学指导作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就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大纲》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4.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福建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管理的意见(试行)》

婚礼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新房占了开销大头

中国婚博会组委会制作的2006-2007《全国结婚消费调查问卷》,共回收了近6万份有效问卷。该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我国城镇,结婚平均要花费56万元。与结婚相关的消费包括:婚纱摄影、婚庆服务、婚宴、婚纱礼服、珠宝首饰、买房、新居装修、新居家电、新居家具、蜜月旅游、新车等。

以全国平均水平来看,新人在买房一项上就花费了33万元。其中西北地区新居消费最少,为15万元;华北地区最多,为36万元。新居装修平均为5万元,而家电、家具消费的平均水平都在1万元以上。

除新建家庭所必须添置的新居用品及新居装修外,新人结婚选择的服务和产品顺序依次为:婚纱摄影(85.63%的新人拍摄婚纱照)、婚宴服务(78.74%的新人在酒楼举办婚宴)、婚礼服务、蜜月旅游和购买婚纱。

统计显示,如果发生该项消费的话,每对新人的消费结构大致如下:一是新婚消费,共计139557元。具体包括拍摄婚纱照3484元、结婚珠宝首饰5577元、婚纱礼服2007元、婚庆礼仪7610元、喜宴(不含酒水)20480元、新居装修56998元、蜜月旅游9227元、家用电器16680元、家具17494元等。二是家用轿车消费,平均为9.48万元。三是购买一套新居,以平均3858元/m2、新居面积80m2计算,共需花费30.86万元。面对高达56万元的结婚成本,一家门户网站作了“你是否认为在中国的很多城市结婚成本太高”的调查。共有8054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81.62%的人认为“结婚成本太高”,16.07%认为“还算可以,结婚本来就是个花费高的事”,只有2.31%的人觉得“不高,我完全可以承受”。

结婚费用多由父母掏

据悉,在《全国结婚消费调查问卷》的被调查者中,86.59%具有高等教育的背景。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生占46.22%,大专毕业生占29.42%,研究生学历占10.95%;在他们的工资收入方面,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群占61.57%,5000元~8000元占23.64%,8000元~12000元占7.93%,12000元以上者占6.86%。

调查显示,中国当代青年的结婚消费,81.6%的人需要父母不同程度的财力支持。据中国婚博会数据中心主任廖俊国介绍,“结婚钱父母出”是时下很多新婚夫妇应对巨额花销时的首选。其中,父母支持程度为20%~60%的新人居首位,达到47.47%,还有14%的新婚青年结婚消费的80%~100%是由父母资助的。

上海人结婚成本赶超美国

《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2006-2007》显示,以上海为代表的华东地区,是全国结婚成本最高的地区。

据上海市婚庆行业协会“2006年全国新婚调查问卷”统计显示,上海平均每对新人的结婚花费约为18.7万元(不包括购置新房和新车),超前消费年数达到7年,高居中国结婚成本榜首,比第二名的广州要多出5万元,比垫底的哈尔滨要高出2倍。调查显示,上海平均每对新人结婚费用中的最大支出是新居装潢费用,为近6万元。其次是买家具约2万元,家电近2万元,婚纱照至少3500元,珠宝首饰6000元左右,礼服开销超过2000元,“蜜月游”平均也要近万元。

法国《欧洲时报》据此报道说:上海新人人均结婚成本已与美国人的结婚成本不相上下。据CNN2006年2月报道,美国一家结婚书籍出版社对1619名新婚女性进行的调查表明,美国新人结婚平均要花费27852美元,其项目大体上和中国人结婚相同。如果以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人结婚的花费甚至已远远超过美国人,即使按汇率计算,两者也大体相当。

据2002年上海市婚庆行业协会的调查,当时操办一次婚礼,平均花费为5万元左右。短短几年间,结婚费用居然涨了近14万元。

面对节节攀升的结婚成本,有识之士指出,在结婚问题上,年轻人不必总是追求“一步到位”或是盲目攀比,真正维系爱情的不是一时的排场风光,而是两人内心的相知相爱。越是物质丰盛,年轻人越该多思考结婚的真谛以及婚礼的意义,而不是盲目随从潮流,给自己、给家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上一篇:团购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西餐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