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变“骏马”

时间:2022-08-19 04:42:18

1 安置待业青年的劳动服务公司,全国不计其数。山西浑源县的“恒吉利工商艺术服务部”,却别具一一格。它是企业?却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它是学校?国家没有投资一分。这个企业兼学校,创立了青年就业、职业培训的新模式,成为山西劳动服务公司系统的一面旗帜。在浑源,无人不晓恒吉利,经理梁永胜自然是个神奇人物。

5年,梁永胜使一个22个人的简陋小店,以4个月增设一个网点的速度稳步发展,而今140多人,12个经营点,星罗棋布于县城的僻径小巷,向各行各业输送130多人,成为商业、工艺美术、电机修理、文印、木材加工、职业培训等多功能的新型行业。

2 梁永胜生在农村,幼年丧父,随母改嫁,生活清贫,受人歧视,因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勤劳和永不自满的种子。

动乱年代,他进了半工半读中学。学校搞批斗,他不参加,磨平住院墙上的砖,刷了黑,用石灰块练写美术字,每天不间断,练就一手好字。

梁永胜从1968年进工厂,当了15年黄牛,拉了15年车。

他虚心学师傅的技术,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电工、机修技术过硬。他宁可穿打了100多个补丁的衣服,也要省钱订阅电工、机械、美术等20多种杂志,刻苦自学,用知识充实自己。

工厂经济不景气,为渡难关,领导决定毁铜钣线打民用铜勺。梁永胜听到消息后,急忙去找厂长,对这种杀鸡取蛋的办法提出反对意见,“我们已经决定你别再提它。”他气愤地想:“工人用血汗换来的东西,领导如此不爱惜,意见也不听,咋工人就作不了主?”

1975年,工厂花3.5万元购进一台高频电炉,一躺就是4年。在一次干部会上,梁永胜请战,“我们机电修理车间要求安装高频电炉。”技术副厂长以蔑视的眼光看他一眼说:“别忘了,你是个三级工,这是专家、工程师干的活,你倒想得美!”梁永胜不服气:“这不是搞发明,也不是制造原子弹,它既有图纸,也有说明书,怎么就安装不了。”后来,专家请不来,厂里的技术员不干,1980年12月,梁永胜立下军令状,才争取到这个任务。他带着4个徒弟,不懂,看书、看图纸,去外地请教师傅,奋战1年完成安装,符合验收标准,但他却病倒住进了医院。技术副厂长没有表扬慰问,反倒出点子刁难,下令要梁永胜修理万能磨床,最后以“拒绝接受工作”为借口,给予停工3个月的处罚。工人们愤愤不平说:“太不近人情了!”梁永胜流下心酸的眼泪,他怎么也想不通:“我像个战士,在前线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反倒受责难。难道主人就是这么个当家作主?”

他不想待下去了,他要凭自己的本事,去取得社会的承认,为社会服务。他先后做的元觉寺工艺花灯、悬空寺灯,元宵节展出轰动了浑源县城。他因此调到县文化馆当了美工。

3 1985年3月,改革的春风把梁永胜唤醒。他如梦初醒,惊喜万分,估摸着办个能当家作主的企业,施展自己的才能,安置待业青年,为社会分忧。他想:“我的企业要一改现存的弊端,培养出一批当家作主、思想业务素质高的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关墙南巷一个小售货亭要歇业,马上骑车赶去,对方信得过他,答应连货过户,梁永胜好高兴呵!

他的选择,全家反对。父母首先不同意:“俗话说,买卖人的良心长在背上,你忠厚老实,哪能做成买卖!”妻、妹道:“文化馆工作清闲,工资保险,业余时间修电器、画展板,干好一天挣一二百元,多舒心,别去冒险。”他耐心说服:“日本的阿信,穷得没地、没房,是个伺候人的女性,在资本主义国家,搞成了那么大的企业;我是中国的男子,还有多种手艺,又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志气不比她小,我不信搞不成!”在他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他抱着干一番事业的理想,辞去文化馆的工作,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4 梁永胜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东凑西借近千元,办了一个集体所有制的企业——恒吉利工商艺术服务部,不仅出售食品、百货,而且制做锦旗、广告牌、宣传版,还为美化家庭刷墙、漆柜。1985年6月6日,招牌一挂,20多个待业青年涌去报名。

他刚当上经理,资金不足,用具缺短,场地困难,业务怎么开展,一个个难题摆到面前,但最使他伤脑筋的是人的管理。主要是人员素质不高,落榜者精神不振,就业无门者无可奈何,个别游手好闲者打架、、酗酒、闹事。业务水平也低,售货员不会打算盘,美工没有见过美术字怎么写,一拿起笔,心慌手发抖。

有一件事伤透了他的心。1986年阴历四月初八,是恒山庙会,梁永胜领人上山卖货。他和小伙子一样,背着五六十斤重的东西,艰难地攀山越岭,送东西上山,为的是能多卖点货,给恒吉利脆弱的经济增添收入。出他所料,结果是鸡飞蛋打赔了钱。18个人上山,除去吃、喝、补助费外,竟有6人往自己兜里装钱,最多的高达200元,连一向信赖的骨干,经不起金钱的引诱也下了水。

面对现状,他忧心仲忡,但嘴里总说:“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最好的开端。”为的是给大家鼓气。从深夜到凌晨,他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冷静思考、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他想起一句名言:“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结合自己的实践他悟出一个道理:企业要兴旺,关键是育人,人的素质上不去,别说是发展,连生存都困难。想着想着,对策有了:对,前门设店,后门办学,把职工培训、育人兴店作为牛鼻子来抓,以学用结合、学以至用的教学方法,需要什么讲什么,什么缺补什么,来提高青年的思想、业务素质。

办学,教师是关键。他在本子上一一列出县城里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名家,一个个登门拜访,恳请诸君出山。这些大多是忙人,可是当他们理解了梁永胜为教育挽救孩子,为浑源人民办实事的心愿,都被他的事业心所感动,欣然受聘。请一位美术老师,他碰了两次钉子,老师以为他和别的工厂一样,培训不过是摆样子、走形式,态度十分冷淡,当梁永胜第三次上门时,老师仍半信半疑地问:“难道你是真干,真的在商店办美术班。若是真的我就去。”他急了:“老师,不真干,我为啥三顾茅庐,我是真心培养孩子成才啊!”

这一步棋,他走对了。这些老师为人师表,不仅是教书育人的主将,而且成了梁永胜的智囊,看到问题就给梁永胜指出,还出了很多好点子。有人问一位老师:“梁永胜给你多少钱,值得那么卖命替他干?”回答是:“我集恒吉利的教师、参谋、家长于一身,决不是为金钱,那一次3元的讲课费,我心里不想拿,但怕他们说我嫌少,只得收下。我是理解永胜的事业心,看着那些可爱的孩子健康成长而高兴,甘愿为他们服务。”梁永胜佩服、感激这批无私奉献的老师。

上一篇:被爱的学问 下一篇:那江剿匪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