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6 00:54:23

古镇调查报告

古镇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通过分析四川省成都市洛带古镇地震后旅游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立足客家文化、整合优势资源、鼓励社区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以提高古镇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 客家风情 洛带古镇 发展建议

一、该镇旅游发展现状

洛带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北10公里处,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目前,该镇有2.3万人,其中90%以上是客家人。客家有着“宁卖祖宗田,不丢客家言”的祖训,所以,洛带客家人仍然讲着一口纯正的客家方言。这种方言是我国唐宋时的正宗官话,被称为“汉语的活化石”。本人就地震后古镇的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洛带古镇的交通

洛带古镇距成都市18公里,1.5―2个小时的车程(乘公共汽车)。成都到带洛可以先坐车到五桂桥公交站(天府广场坐4路车到),然后去找219路公交车直到。车票为3元/人,中间要经过成都大学。 也可以在成都新南门车站坐车前去。自驾车从成都到洛带仅需半个多小时。 交通总体比较便利。

(二)洛带古镇的特色

1、客家风情

洛带是成都市东郊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留下众多民间传说、历史遗留、古老建筑。清初开始的客家移民西进运动又为其带来了丰富的客家文化。保存完好的有千年老街、明清民居、客家会馆建筑群和燃灯寺、金龙寺等众多历史古迹,一年一度的“水龙节”、“火龙节”更是几百年来客家人传承下来的特色民俗活动。镇内以“五馆一园”为代表的建筑或规模宏大,或雕刻精美,或构思独特,或质朴厚重,风格各异。

2、四大客家会馆、客家博物馆

洛带古镇区约一平方公里,老街呈“一街七巷子”的格局,密布着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四大会馆,一个客家公园、一个客家博物馆和众多民居。古镇沿街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基本上保留了清代的建筑风格。街道呈东西弯曲走向,长约1公里,街面宽8米,路面为青石板。有名的会馆有: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四川客家博物馆。

3、玩乐方式

客家婚俗、火龙、水龙表演

国庆节期间将可以欣赏到客家婚俗表演,具有汉民族婚俗“六礼”全过程,如哭嫁、亲迎、抬花轿、轿夫说四言八句、踩篾席等;客家火龙、水龙表演。洛带客家的火龙、水龙,其舞龙法保留了入川前地道的江西客家舞龙法,保存了较多的中国古代舞龙最原始的程序和古朴的仪式,也是客家文化中最具吸引力的一项活动;洛带镇著名的传统庙会之一城隍会等。

4、饮食文化

九斗碗、玉带糕、水酥肉

尝尝风味独特的客家菜――九斗碗、鸡肉菌全席、水酥肉、番薯系列、“酒米”玉麦馍馍、伤心粉、鸳鸯粉、玉带糕、天鹅蛋等。

5、古镇住宿

可以选择住在农家,也可以住在当地的宾馆、酒店,价格从几十元到百多元不等。

二、地震后洛带古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震对洛带古镇的影响

由于离汶川地震的震中较远,所以洛带古镇建筑受地震影响不大,但是对游客的心理造成很大影响,由于近来报的余震等等消息,很多游客产生惧怕心理,所以导致古镇旅游人数较以前减少很多。

(二)游客消费水平低

洛带游客以中老年居多,重游率在中老年之间比较高,但总体消费水平低:游客主要是消费一些古镇的小吃,至于工艺品,很少有人愿意购买。加之当地物价较成都低或与之相等,难以吸引较多旅游商家前来投资。据当地经营商介绍,在2005年恳亲大会期间,即10月1日至10月14日,多数经营者是由当地政府从成都各地请来的,主要是一些工艺比较有特色的商家。政府通过免税的优惠政策鼓励商家实行自主经营,以此造势,扩大宣传面,增强影响力。由于旅游者消费能力比较弱,商家也以宣传自己的产品为主。这一方面固然与当地的旅游产品市场不完善、产品特色不鲜明有关;更主要的是,古镇距离成都市较近,手工艺品在数量、种类等方面均无法与成都相比。

(三)古镇的旅游容量较小

由于古镇主要是由一条街和七个巷子构成,旅游容量比较小,容易造成游客进得来、散不开的情形。古镇虽然有一定数量的饭馆、餐厅,但都比较小,而且卫生条件比较差。大量游客到来时,古镇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古镇还主要是以销售小吃和手工艺品为主,游客在此处的活动还仅限于观光旅游。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问题将愈发严重,而消费额却不会上升太多。

(四)绿化不足

洛带古镇内部和绿化不够,这影响了古镇清幽、雅致的风格,无形中降低了古镇的吸引力。除了在古镇走一遍外,旅游者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这也是景区留不住游客,无法提高旅游者的消费水平的原因之一。

三、地震后洛带古镇旅游发展建议

旅游资源的根本价值在于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即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而“就其价值的决定而言,一项旅游资源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其本身固有的质量及其坐落地点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情况”。笔者建议,洛带古镇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展旅游:

(一)地震后政府的特殊措施

政府要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坚决信心恢复震前经济水平。加大宣传力度(灾区景点,旅行社)。加大财政拨款力度,尽快恢复灾区经济。帮助旅游部门机构树立信心。

(二)尽力打造客家风情特色

洛带古镇的文化特色是其核心吸引力所在。洛带应以古镇居民的生活为根本立足点,在此基础上发展旅游业。与成都地区的其他古镇如邛崃的平乐古镇等相比,洛带古镇距离中心城市近,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客家文化及保留下来的会馆等建筑遗迹对客源市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桃花节早就响遍成都,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力资源培训,提高古镇的服务水平

首先,加强古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古镇周围的绿化工作,使游客在近郊就能享受大自然之美,感受纯朴之风。其次,策划休闲旅游、农业旅游,包括设施设备、路线、娱乐方式等的设计策划以及准备丰富的游览内容,使旅游者能够体验到这里的风情。再次,对当地的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以达到服务优质化。笔者建议古镇专门培训自己的讲解员,重点讲解客家文化及会馆知识。

(四)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发展旅游业的基本动力是为了满足当地居民在经济、社会及心理等方面的需要”。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政府避免不了要将经济作为激励手段,实行招商引资,促进旅游发展。但是若政府一味地招商引资,不顾当地居民的利益,致使旅游投资方、政府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公,则会引起当地居民的反对和消极对抗。政府应该制定恰当的招商引资及利益分配制度,协调自己与旅游经营商以及旅游经营商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利益分配机制。一方面吸引更多其产品有别于成都的旅游商家到此经营,以提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增加旅游者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使当地居民不仅能够保持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又能积极参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使社会和经济双赢。其发展模式可以借鉴宏村和西递的做法。使洛带古镇的旅游收入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古镇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河下古镇,走进了一个充满历史文化起的乡镇,感觉心灵仿佛都得到了净化。我们受到了居委会的热情接待,他们对于我们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于此次实践调查起了很大的协助作用。居委会主任详细的和我们介绍了河下的历史,我们跟着他的话语穿梭了一段历史,了解了河下古镇的变迁,渐渐的迷上了她。我们跟随着居委会负责人走遍了古镇,感受到了淳朴的民风,他们的热情让我受宠若惊,之前还对于调查有些担心,但是看到他们那张张笑脸,我被感动了。我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增加河下的影响力,尽量改善河下居民的生活质量。希望政府能够大力的开展河下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工作。

我之前做了一下河下古镇的了解工作:河下位于淮安城西北三华里,是淮安近城的一大集镇。河下一度取代末口成为南北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大概河下这个名字即在此时开始孕育诞生于居民口头上的。河下还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满浦”。周世宗(955—960)伐南唐以后,即于河下建满浦关以通水路,县志有此记载。后又建坝筑闸,更将闸子改为软坝。宋隆兴中(1163—1164),魏胜与金人打仗,即由此调兵运粮,这事记载于宋嘉定(1208-1224)年间编的县志(嘉定县志已佚,仅见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转引)。在元朝时,山阳县儒学就建在满浦,到了明朝洪武年间才迁入县城。明朝嘉靖年间大学士李春芳上京赶考时,常经过这里,他与吴承恩有过多次交往他的《贻安堂文集》中记载了河下这个地方,称这里叫满浦。看来满浦与河下二名,一官一俗曾并行了若干年,满浦后来成为河下一个坊的名字,河下之名便单独存在下来了。

三、调查情况:

(一)调查目的:

古村落的保护规划研究刻不容缓:

古村镇的形成与发展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古村镇的保护不仅仅是一栋栋单体建筑的保护,而更应是对古村镇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全面保护。不仅要保护古村镇遗产本体,同时要保护遗产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不仅要保护物质遗产,也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访问,去居民家中探访,请居民填写调查问卷,与社区居委会了解情况。

(三)现状与问题: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具有极大价值的古村镇,正在经历着社会前进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正遭受着非理性规划、过度的经济开发所带来的极大破坏,不少古村镇在社会变化和大量建设过程中,要么忽略了对历史环境的科学保护,要么一味拆旧建新、营造假古董,要么单纯将遗产保护活动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其村民生活割裂对待,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对历史村镇的传统风貌造成了破坏,将很多遗产变成“遗憾”。所以保护河下古镇是件迫不容缓的事。河下虽然早就被定为国家保护单位,但是并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大力发展。

(四)解决方法

1、重视河下小景点的开发

近几年区政府对河下古镇小景点开发了不少,但还有不少尚没开发,如市河上的“殷家码头”,藏兵洞口遗址(相家湾),松竹草堂(市河码头),二帝阁,汪氏大院,左宝贵墓和祠堂,新城西门口古城墙遗址,章湘侯老宅,谭继安老宅,玛继宗老宅等。

2、对河下小景点保护的建议

很多河下古镇小景点都沒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如古枚里遗址,御码头,两淮批验盐引所等都出现乱刻,乱贴,乱画和杂草地面无人打扫的现象,游客站不下来观赏。笔者建议:在每个小景点旁设一个小公用电话亭,安排一个低保户去就业,在电话亭内再卖些报刊杂志和介绍楚州及河下古镇方面的书籍,小景点卫生由他负责,继利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又小景点的卫生又有人打扫和看护。

3、加大河下宗教场所建设、扩大人气

河下历代宗教场所多,解放前有大小寺庙55座。场所多,人气旺,这几年虽恢复了闻思寺,慈济奄迁到中街,回民清真寺的修复。但河下小学的道教古天兴观,又称三官殿,还没有修建,如能在茶巷中段东再建个耶稣教堂等。都能增加游客和人气。

4、创建人力车旅游公司

河下古镇,街道老,道路狭,汽车无法进出。游客自己走,有些人体力也吃不消。笔者建议成立河下人力车旅游公司,购买或造些有河下旅游标志的人力车和人力三轮车(仿古式)。在河下竹巷街东边(中山门.吴承恩牌坊)处,河下牌坊处,程公桥处,河下罗家桥西巷两淮批验盐引所(河下国医馆对面)处,河下大桥东处等设点,每处放5~~10`辆车(也可用电话来回调度,每处也可设几名导游人员那更好)。继解决了游客行路难问题,也增加河下的地方收入。

5、倡导河下古镇游客常观光处居民家中多种花养鸟

河下古镇有着二千多年历史,历史上河下大小私人园林有106处。多种花养鸟继陶醉河下人的情志,改善了居住环境,又增加了古镇的风景。如河下湖嘴大街张凤山先生家,就种植了百种花草盆景。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对沿街.沿景的居民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指导他们种花养鸟,对有贡献特殊户,应给予奖励。

6、建议在茶巷建一所戏院和几家说书茶馆

戏院和说书茶馆都是古人休闲地方,现楚州城区老年人休闲地方也特别少,文化生活枯燥,古淮戏,说书.评弹都无发挥之处。如果在河下古镇中心建一所戏院(晚上也能放放老电影),几个茶馆。即可增加河下人气,也能为地方经济作出一点小贡献。

7、建议沿街和景点居民要多为游客服务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河下居民多宣传教育,倡导我爱我家,我为河下添光彩;游客多,河下才能有发展等宣传。多建些为旅游服务店铺.服务业。如河下特色传统小吃,工艺品,字画,古董等。如笔者的门诊招牌是“中国淮安山阳(民间)医学河下国医馆”。很多游客一看便知,“山阳医学”发展地是河下,有不少游客还进门聊聊“山阳医学”概况。又如笔者在百度网站贴吧中创办“河下古镇贴吧”。每天有百多名全国网友游览贴子。如上海一学者在为河下古镇规划设计时,还不断的上网询问河下古今情况等等。

8、加快恢复河下“状元楼”等河下重点景点

这几年由于楚州区委和区政府重视和不断的投入,河下景点恢复了不少。随着宣传不断传播,河下古镇在全国知名度越来越广,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为了留住游客,让游客有处可观,有处可赏。建议区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尽快恢复“状元楼”、“古天兴观(三官殿),”“二帝阁”“程公桥”“左宝贵祠堂”“汪家大院(汪筱川宅)”等。笔者在回民中了解到,外地很多回民愿意对“左宝贵祠堂”恢复进行赞助。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吗?

9、凸出河下特色建景点

河下有五大特色:文化重镇,军事重镇,盐商重镇,中医重镇(山阳医学的发源地),美食重镇(淮扬菜的发源地)。建议有关部门景点应向这五方面发展建立。

1.文化重镇:河下已建成吴承恩故居和猴王世家陈列馆,还计划建状元楼。笔者建议应在河下筹建一个“河下进士陈列馆”,如果该馆能建成,目前在全国还是首家。也凸出河下是全国进士第一镇。

2.军事重镇:已建成韩信钓鱼台和漂母祠,左宝贵墓。计划恢复有状元楼,梁红玉祠和公园,左宝贵祠堂,程公桥。笔者还建议建二帝阁,市河桥(建议从河下古镇牌坊市河向东挑到文具厂大门东引水入护城河,在二帝阁对直建市河桥),藏兵洞口遗址,新城西门口城墙遗址,玛长安故居(玛继宗祖父)等。

3.盐商重镇:已建成“两淮批验盐引所”,计划复建有程公桥。笔者还建议恢复“殷家码头”,“松竹草堂”,汪氏大院等一些会馆遗址。即可说明明清时期河下盐商在国内地位。

4.中医重镇(山阳医学的发源地):已建好吴鞠通中医馆,对许氏中医老宅挂牌保护。如能在吴鞠通纪念馆再建一个“山阳医学陈列馆”,“河下历代名中医陈列室”,在大门两旁开个国医堂诊所和药店,并对汪氏大院(汪筱川老宅),章湘侯老宅,谭继安老宅,玛继宗老宅进行保护,那就更有特色。

5.美食重镇(淮扬菜的发源地):河下是淮扬名菜第一镇,历代是个消费古镇,富人多,食客多。所以厨艺大师就发明了各种菜肴来满足富人的要求。如文楼蟹黄汤包,文楼涨蛋,宴乐的长鱼席,河下篆香楼的玉兰片等,其中长鱼席花样就有108样而名扬海内外,近二年已对文楼进行了修复扩建。笔者建议在文楼旁建个“淮扬菜陈列馆”,在湖嘴大街或茶巷或估衣街再建个专门做河下最出名“长鱼席”的菜馆。同时也建议多开些地方特色小吃,即可吸引本城区食客,也可使外地游客尝尝淮安特色小吃。

古镇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 美术教育 课程资源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并指出美术的学习应“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反思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堂缺少整体创新,学生缺乏对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的理解,审美观察与思考停留在表层;而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中蕴涵着原生态的丰富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由、人文的和多样的美术教育空间。

利用社区美术资源,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不等同于教材和教科书,有学者将课程资源定义为“课程资源指供给课程活动并满足课程活动需要的一切。它包括构成课程目标内容的来源和保障课程活动进行的设备和材料。”①我国课程专家吴刚平则将课程资源按其功能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②按空间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社区,是一定地理区域内人们共同生活、学习、工作、栖息的一个有秩序的空间群落。由许多相互影响的附属部分构成,是一个动的体系。

在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的现阶段,对于传统课程资源匮乏的普通农村初中来说,对课程资源的再认识以及社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在此背景下笔者和同事开展了课题《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发应用社区资源的策略研究》,对本地区的美术教学资源进行了初步的搜集整理和教学实践研究,希望以此促进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和教师的自我成长。

二、开发应用社区美术教育资源要把握的原则

(一)处理好课堂教学和开放性教学的关系

应用社区教育资源的美术教学场所因教学时间等的局限性,因此更多的可以“请进来”,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社区中的人、物或无形文化三类资源。

(二)处理好美术的学科特色与综合性的关系

在社区资源利用教学中,原生态综合的美术资源往往与社会知识、生活知识整合在一起,难免良莠不齐,必须认真甄别和选择高质量的与美术学科联系紧密的课程资源,避免上成语文或历史课。

(三)要处理好美术课的人文性和视觉性的关系

在运用社区资源的美术教学中,既不能太偏重美术的人文性的解读,把美术课上成历史课,又不能抛开文化把美术课上成美术技法课。例如,笔者在上《民间剪纸》一课时引导学生了解本地民间剪纸中既有趋吉辟邪的传统观念,也有简练秀美、万剪不断的视觉风格。

三、开发应用社区美术教育资源的途径和策略

(一)通过美术课堂教学途径,开发应用社区资源的策略

以美术国家课程教科书为基础进行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往往表现为对课程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如果说美术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走出去”,那么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活动途径,开发应用社区资源就是“请进来”。笔者把社区美术教育资源归纳为“人”、“物”、“无形的文化”三类资源。“物”的资源:例如地区的特色工艺品、秀丽的自然风光、古镇建筑、学校、地区特产、纪念馆、博物馆。笔者在上《泥塑》一课时,由于农村初中购买陶泥不便,于是我就带领大家找到本地可用于雕塑的泥。如在笔者上的课题公开课中,就实地拍摄了本地优质资源博物馆和恐龙园中的图表,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人”的资源有:各类设计人员、艺术家、手工艺人、民间艺术的继承者、流行文化传播者。可以请进来的社区美术教育资源也包括“无形文化资源”:风俗习惯、历史传说、等。例如,笔者就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个本地传说和习俗展开连环漫画教学。只要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比较深入的解读,提高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同时具备开阔的眼界和心胸,会发现可以吸纳进来的社区资源异常丰富。

(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途径,开发应用社区资源的策略

在社区中进行的综合型美术实践课对学生意义,在于提供了人与社会、人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原生态的审美情境中欣赏、判断、交流、创新,自由地快乐成长。

1.利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开发应用社区资源的美术教学

对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教师应尽量利用学校统一外出活动时进行。如笔者和另一位实验教师就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在07年组织了以美术活动和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为主要内容的《水乡古镇南杨桥》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的变迁》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对家乡水乡古镇进行调查研究,写生、摄影和采风。

2.利用暑期学生小课题组实践活动,进行开发应用社区资源的美术教学

在07年暑期,我针对社区中各种美术形态和文化传统,指导学生开展了一次暑期调查研究活动。首先,是教师准备阶段。我先对本地美术教育资源作了大量的收集和分类工作,还设计了《学生暑期课题研究指导方案》、《如何进行社区美术资源调查与访问》,以及空白调查报告表格、空白调查问卷表格和学校介绍信。其次,是学生前期准备阶段。我利用美术课对学生加以培训,每班成立一个小课题组,并选出组长。在暑期调查开展过程中,学生按课题小组、确定采访人群设计问卷、实施考察、测量、调查和访问,写调查报告等,在学校的两个回校日,教师对学生的研究展开了检查、交流和调整。暑期过后,各小课题组上交整理好的调查报告及其他成果,教师对课题进行整理总结和展示。经过师生努力,活动形成了多种作业成果调查报告、调查问卷及分析、摄影、书画作品、剪纸和实物等。促进了师生对生活于其间的社区和对本地传统文化和美术形态和知识的了解,也促进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通过校本课程途径,开发应用社区资源的策略

笔者主持了以美术活动和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水乡古镇南杨桥》的开发,对应用社区美术资源的教学研究成果予以了总结。围绕水乡古镇杨桥的建筑、风俗、文化、环境编写了校本教材,形成了应用社区资源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研究实践中笔者感到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教师要注意应尽量取得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准备和合理的组织,对社区原生态的美术资源认真甄别和选择,转变观念及提高理论、知识技能和研究能力。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指导学生从兴趣点入手,使学生在社区这个综合原生态的美术教学场所中思考、辨析、沟通、表现,从文化角度看,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创新,从视觉艺术角度看有利于学生提高对生活中各种原生态的视觉艺术影像思考、解读、辨析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范兆熊.课程资源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镇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进入后工业时代,文化观念的多元化和相互融合,社会生活的泛视觉化,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生产与生活中能确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并立足全体的、综合的视野进行自我思考、判断和创新的人才,这一教学目标以传统的封闭教学的方式无疑难以实现。布鲁纳(J.S.Bruner)在发现学习理论中提出:学习是经由主动去探索、思考、比较、对照的活动过程;而戴尔(E.Dale)在经验塔(The cone of experience)理论中提出:学习是让学生运用其全部感官来亲身参与的直接经验与活动;杜威亦提出教育即生活。根据上述各种学习理论,乡土环境资源是极好的学习题材。人们共同生活的社区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人性的和多样的环境教育空间,其中存在着丰富综合的美术教育的资源,有草可踏、路可达、小石桥可亲、古建筑可欣赏,有擅剪纸与捏糖人的老人可访,花草树木、一砖一瓦都具有意义。社区资源在美术教育上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人与物、人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场所,使学生自由地快乐成长。

二、过程愉悦和探究成果共享

本次调查研究活动过程即过程愉悦与成果共享的过程,师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研究活动既促进了师生对生活于其间的社区和对本地传统文化和美术形态和知识的了解,又促进了学生发现、思考、判断、合作、创造与共享,更促进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解决问题能力。

首先,是教师准备阶段。我先对本地美术教育资源做了大量的收集和分类工作,把地区中美术教育资源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人”的资源:各类设计人员、艺术家、手工艺人、民间艺术的继承者、流行文化传播者;第二类为“物”的资源:地区的特色工艺品、秀丽的自然风光、古镇建筑、地区特产、纪念馆、博物馆;第三类为“无形的文化”资源:风俗习惯、历史传说、、流行文化等。其次,是学生前期准备阶段。我利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从调查目的、社区美术资源的范围,到如何选题、如何调查采访、写调查报告,到如何作业和安全问题,并给学生下发调查报告格式书、调查问卷纸和学校介绍信。每个班级学生自愿参加,讨论成立一个小课题组,由学生自主推荐小组长。暑期开始前小组上交课题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稍作调整,避免课题重复与太空泛,并互相通报联系方式,以方便学生发问及教师监控课题进展。

在暑期调查开展过程中,学生按课题小组进行了调查。经过师生努力,形成了多种作业成果调查报告、调查问卷及分析、摄影、书画作品、剪纸和实物等。暑期过后,各小课题组上交整理好的调查报告及其他成果,然后教师对课题进行整理总结和展示。

三、接纳、解读、沟通、整合――调查活动案例的分析

1.学生通过观察、采访、问卷、记录、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对美术知识和传统文化的了解。例如丁洁云小组对杨桥的龙灯队进行调查后,在调查报告《调龙灯的变迁》中写道:“龙灯是几位爷爷奶奶一起做了十来天才完成的,是用细竹条围起来做内部支架,用绸布做外衣……长16米有九节两条龙,调龙灯需要22人;每年调龙灯时间集中在春节,一般家庭请龙灯队在家堂前绕一周以祈求家宅平安、事业顺利。”学生从中直观地了解了龙灯这种民间美术的制作形式和文化习俗。

2.通过调查研究活动,学生在社区这个综合原生态的美术教学场域中,提高了对生活中各种视觉影像及文化观念的思考、解读和辨析能力。在社会生活日益泛视觉化,而艺术却日益生活化的今天,学生不需要高深专业的美术技巧与知识,需要的是艺术化的生存,即思考、辨析、沟通、表现。“你是否觉得漫画已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是否尝试创作漫画?你最喜欢的动漫人物和作者是谁?在动画片《哪吒》中你愿意扮演什么角色?”在调查中调查者和被调查人对动漫文化有了自主的思考,提高了对这种流行文化的辨析能力。

3.调查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美术和社区环境及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了民间美术传承者的生存状况,对家乡和传统文化更加热爱了。例如调查剪纸的小组问了剪纸艺人汤晴兰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些剪纸如门神是否真能驱邪、避灾呢?”从老人肯定的回答中,了解了那代人的传统观念。

4.在研究学习中师生都掌握了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讨论选定一个小课题方向和推荐小组长开始,到讨论如何设计调查活动步骤及路线,到设计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到找目标人群填写问卷及采访,到最后写调查报告和作业,随着一个个困难的解决,掌握了调查研究的一般方法。

5.调查活动促进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增强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杨帆同学在调查报告《居民的业余艺术爱好调查》中写道:“这次任务给我们的感觉还是很重的,比如找人填写调查问卷时必须有很大的勇气,很怕被人拒绝的滋味。”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种种困难,比如说有人在接受调查中填写马马虎虎,有的不想写姓名与职业年龄,但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下,“最后终于完成了任务”。调查民间书画家的一组同学在调查开始时,两次采访都没有碰到民间书法家,第三次终于完成任务,最后还得到了书法家为他们写的书法作品。

四、调查中的问题与对策

在调查中我深切地感到农村美术教育的环境亟待改善,应尽量取得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保证美术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充分准备和合理的组织对全体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调查至为重要,选择有责任心的调查小组长也是调查顺利进行的关键。原生态综合的美术资源难免良莠不齐,必须认真甄别和选择高质量和美术学科联系紧密的选题。

利用开放综合的社区教育资源,指导学生从兴趣点入手进行美术研究学习,自我发现、学习、思考,自主地判断、行动、创造与共享,在生活中实行美的教育,我相信这株艺术教育幼苗必将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梁满修著.乡土教育之理论与实施.

[2]研究性学习背景材料与示例.初一分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6.

[3]熊梅著.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

古镇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是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活生生的、可感知的乡土气息呢?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探索有趣的方言

方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显性特征,方言的消失往往意味着某些文化传承的消失。现实情况是,学生日常交际很少使用方言,对方言也不感兴趣,他们离开故乡后也就没有了让心灵牵挂的乡音。于是,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引导。有一次讲到诗歌韵律时,提到杜牧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中“斜”字的读音时,有学生说读“xiá”,有学生说读“xié”。这个问题似乎争论颇多,一时无定论。笔者笑着跟他们说,不如读咱们家乡话“qiá”,好像更压韵。然后告诉他们,方言是充满魅力的,认真调查一下会很有意思,并将之作为探究性学习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对这份作业很感兴趣,还真的找出许多很有意思的词语。举例如下:

1.“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读成“cuī”似乎更压韵,而本地方言中有一个读为“caocui”的词恰恰表达衰弱或不尽如人意的意思。

2.学校近海,有一段老堤当地人读为“huoyan”,学生指出该词应写为“护堰”,并进一步考证出此段堤防为宋代范仲淹组织修建,乃大名鼎鼎的“范公堤”,并特地到不远的乡镇拍了一张范仲淹的塑像照作为证明。

3.《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有一句“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其中“死临侵地”表示“发呆、失神”的样子,而方言中有一个词“死不狼枪”(音)也表示相同的意思。

除此以外,学生还找出了“生不呛”(表固执)、“耍刻儿”(玩一会儿)、“来事”(有能力)这些颇具地方特色的词语,有些甚至还找到了相关典故。需要说明的是,此举并非表明教者不重视普通话的普及。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却不是所有华人的乡音,不能因为普及普通话而使很多充满地方特色、蕴含传统文化的方言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相信那些对方言充满情感的学生,不管身处何方,总会在心中留有一份对故园的牵挂。

二、探寻故乡的特色

学校近海,不远处便是一望无际的黄海。按理说学生对海应该有些情感、有些感悟才对。然而事实却出人意料,学生极少在作文中提及大海。谈到这一话题也总是说灰蒙蒙一片,全无惊涛拍岸的气势。笔者跟他们讲,这里的海滩涂多,并非岩岸,当然少一些排天之浪。但岩岸有岩岸的美,滩涂有滩涂的美。恰逢学校在海边举行成人宣誓仪式,笔者便借机布置了一项课外活动,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海文化,分四个章节共同完成一篇调查报告。四个章节分别为:海之韵――海景之美;海之声――海的传说;海之赐――丰富的特产;海之人――渔人的生活。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学生或去观察海景,或去参观滩涂博物馆,或去探访海边渔夫,甚至有一位学生跑到饭馆里调查。当然,学生的调查报告尽显青涩,而教师的目的也并非为了一份调查报告,主要在于让他们更深地了解家乡,理解家乡。

三、了解身边的文化

家园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历史积淀和现象场景的集合体,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文化历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一次和学生共读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看到里面有两句话,“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就问他们对文字狱了解多少,然后告诉他们,其实本地(茶)也有一个著名的与文字狱有关的故事。学生都很感兴趣,于是笔者让他们去了解徐述夔的故事,将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任务之一,并组织了交流,于是相关文化史走进了语文课堂。通过上网搜索、查阅资料、走访乡人等途径,学生对清代四大文字狱之一的“一柱楼诗案”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将相关资料加以整合,分为“故事概述”、“原因分析”、“事件影响”、“人物成就”、“相关传说”几个部分进行整理结集,名为“一柱楼概说”,并就如何恢复相关建筑、重显古镇风貌进行探究,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这些学生毕业以后,还曾经询问我是否有重建古镇的可能,笔者甚至揣想,这会不会成为一些学生心中的梦想。

学校所在地是革命老区,流传着很多抗日英雄的故事,很多学生的长辈曾经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斗。把语文课简化为思想教育的工具不可取,但语文教育不能排斥思想教育。先辈们为民族复兴前仆后继的精神应能引领学生的成长。于是笔者组织了一次故事会,让学生整理身边流传的革命故事,在班上进行交流,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

四、抒写故乡的人事

故园让人牵挂,因为她是活生生的存在,是每个人成长历程的参与者与见证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写故乡的人与事、情与景。每次学生放假给他们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关注故乡的人事,发掘一个生活细节,回忆一段生活经历,观察故乡的变化,然后在作文中表现出来。一些鲜活的文字出现在学生的习作中:

大桥高高的身躯慢慢低了下去,缩小了,刚巧落在了河面上,小河欢快了,水淙淙地流着,调皮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掉下去溅起一阵水花。远处一群鸭子犁开涟漪,悠悠地飘过来了,嘎嘎地叫着。芦苇生气多了,迎着微风,搔首弄姿,婆娑妩媚。水面映着蓝天白云,还有小鸟一划而过的身影。

――学生习作《回归》

那时候,窗不是闭封的,在夏天,蚊虫可以随时进来而不受任何限制,在饱餐之后仍可安然无恙地离开;在冬天,西北风也会不请自来,夜间,“窗”就“噗噗”地响个不停,这时候,爸爸总会找出一根木棒抵着那扇窗。有时,这很管用,窗便不再响了,但有时,风仍然会找机会亲近亲近它,就在这一声声的响声中,我还总能安然入睡,毫不理会这些。

――学生习作《窗》

这样的创作经历,不仅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将乡土情怀融入学生的血脉之中,在他们离开故土时,行囊里会是满满的乡情。

经过几年的探索,笔者将针对学生的乡土熏陶整理为四色文化,即绿色文化――充满田园气息的生活;蓝色文化――海的气息与文化;红色文化――革命精神的传承;黑色文化――文字狱的发生与剖析。作为教者,不希望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拼搏时,心中有太多的牵绊,但也知道,当所有人都毫无依恋地前行时,这个民族会丢掉她的根,而这不是一个语文教师所愿看到的。让更多的人带着乡土上路,是语文学科的使命。

古镇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体验 保护 传承 交融

从事教学已经十几年的时间,不长,不短,经常细细品味怎样的教育适合孩子、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关注、他们在想什么、我们能给他们什么帮助……关注身边的实例,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诉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大家的感触会格外深。像调查报告,不是网络搜索就交上作业,学生不去体验,不去调查,怎么获得经验?过程中一定会有困难,怎样克服、怎样解决就是孩子成长的经历,这是最重要的。像旅游,如果只是拍拍照,那就是纸上谈兵,孩子要去感受风景和当地的人、物,只有自己的风景不是真正的风景,往往因为太平常,我们都不把简单的当作主要的。我们去古镇,关注的是纪念品,是住宿,是吃饭,那就错了,看看当地的生活状态,了解当地人的心声,和他们一起劳作,才会感受得到。像身边正在消失的文化、技艺,除了在书中见到,给自己的感触很大,传统手工艺的消亡,千年古镇的商业包装,传统文化的流逝,细细如雨,悄然逝去。文化需要积累,物质的需要保留,非物质的需要传承延续,年轻人在改变,不愿固守,就在自己身边,我们只可以用自己的印象和照片来记录这一切,却无法改变,我们深感心痛。

在身边流逝的例子很多,日渐增长的高楼,却看不到地下管网的畅通,就像捏泥人,像古村落,像古镇,像碗,都在淡出记忆。不同民族文化的进步,是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逐步演进、自然取舍。现代生活必然充满多样性,甚至必须有本民族的文化基础与文化参与才能走得更顺利。充分包容,才能构成现代文明的丰富与弹性。又该怎么去保护和追求现代文明的多样性,使自由的空间更为广阔、现代生活的基础更为博厚?现在的困境主要是来自盲目的现代化、城市化、过度的商业化和行政化。

在我们身边,面塑艺术、琉璃艺术、面花技艺等等都在逐渐退出我们的视线。博山山头的制陶业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村里的好多老房子都是用石头和古窑烧制时代的匣钵建造的,现在的匣钵稀少了,被当作花盆用来种菜养花了。街道小巷的地面由青石板铺成,也让村里的环境充满了古窑的一种远古气息,好多房子破败的迹象严重,这些积淀的文化价值是当时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稍加保护,让它保持下去,就是对文化的尊重。村里也常常看到建于清代民国的四合院,雕花檐角,檐下红木椽梁,有的木椽上还深刻着乾隆或光绪多少年的字样。墙上留着岁月的痕迹,的标语隐约可见,却没有后续保护和维修措施。大量古窑被拆毁,因为扩建马路,因为企业扩建、民居建设及道路维护,只剩下街道里铺路的青石板在经过千百年的岁月冲刷后已被磨得光滑、泛着青光。除了这些,红的发紫的热门景点大量存在这样的现象,秦淮河畔难觅古时的影子,上海城隍庙老街泛着阵阵商业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已经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批评,2007年就给了红牌。

当然也有好的例子,像我们去过的贵州生态博物馆、隆里古城、梭嘎苗寨等,没有门票,没有商业味,没有酒吧,当地原住民在重复自己的日子,我们只是过客,他们才是主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的技艺得到保护,在传承下去,是因为宣传不到位、交通不便,才保护了他们的原生态现状。心痛的是像西江千户苗寨,世界独一无二,无论地貌、建筑、民族都是独特的,只因为过渡包装,现在已经失去了生态的价值。心痛的是凤凰古城,已经没有本地的乡民在这里居住了,因为失去了文化底蕴,只剩下商业铜臭。比如不丹,1974年开放边境,每年只允许1000名游客进入,每名游客至少要付1000美元进行为期一周的旅游,而且只能走固定的路线。在这种高端的旅游下,村民和游客之间没什么直接冲突,生态环境和幸福指数都是全世界领先的。

如何守候精神家园,怎样尊重文化,这是好大的一个题目。我们是普通人,我们只能了解我们身边的,我们只能承受。结合我们的教育专业,相信,这对我们教育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探究题目:1.引领他们探寻为什么有价值;2.探寻现在的实际状况是怎样的;3.了解保护的成功案例;4.你的办法和实际行动。

不单单是完成这样一个题目的调查报告,这是在培养孩子在合作中发现身边案例并从中挑选出有价值的部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题目没有答案,相信完成这样题目的学生会是一个知书达理、有感情、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回顾教育工作中的点滴,我们要不断地积累,付出真心,保持责任心,关心孩子们的大事小事。怎样提升自己,把这种自学的能力教给孩子?

古镇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服务西部,奉献青春”——一年的志愿服务西部时间过去了。回望过去。感觉日子过得很快、感觉什么都没做、感觉还有很多要做。但是,我们是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我们会继续在不同的岗位上践行志愿者精神,传承志愿者文化。

一年来,在团委、司法局的领导下,在赵家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自己认真做好司法所各项工作,积极做好办公室其他工作,努力做好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

一、司法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工作:

1.在所长的指导下和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积极完成司法调研工作。按照司法局下达的文件要求,对我镇的返乡农民工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摸底调查,为我镇返乡农民工调查报告得到了第一手资料。通过调研工作,我镇的返乡农民情况调查报告如期完成。而后,受法律援助中心委托,把全县法律援助志愿者上交的返乡农民工情况调查报告与喻昭兵进行汇总,梳理全县调研数据。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按照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的要求,按时保质地完成了汇总工作。

2.人民调解、咨询和宣传工作。春节后,人民群众矛盾较多且集中在劳资、邻里、家庭纠纷。这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希望用法律途径公平、公正的解决矛盾纠纷;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恶化,在司法所的努力下,矛盾纠纷都消除在萌芽状态。司法所共排查矛盾纠纷30余件,调解30余件,成功20余件。赵家司法所正以做人民调解工作典型的要求做好调解工作。

三月以来,赵家司法所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一是司法所和镇综治办开展治安防范、矛盾调处程序、中小学生安全意识防范等宣传工作;二是和镇安监办一起开展了防火、防盗知识宣传;加强了对赵家中学的板房区安全意识宣传和对辖区内的石场、塘、库、堰的管理人员的安全宣传工作。三是与镇城建办就辖区内火三轮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意识宣传和维权意识宣传;四是司法所与劳动保障所一起开展的农民维权知识宣传及外出务工常识宣传等。共计开展活动6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六千余份,受理群众咨询达六百多人次,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3.法律援助工作。这段时间来,法律援助工作在赵家镇继续得到深入开展,并且加强了宣传工作力度,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第一,做好了对法律援助受援人张碧凤的离婚诉讼案件,积极收集证据,查询相关资料。在受到被告的威胁下,我也积极出庭为张碧凤出庭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二,深入村(社区)、践行志愿者誓言,受理各种法律纠纷5起,在不符合法律援助的情况下我也为咨询人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为咨询人介绍律师,让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地维护。特别是红梁八组的易桃在成都的车祸案,我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主动联系成都志高律师事务所范律师,为当事人介绍,以达到维护易桃合法权益的目的。得到了当事人家属的好评和感谢。通过对法律援助的深入宣传和积极、主动地接受人民群众的咨询,我在当地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自己的从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第三,与片区志愿者一起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活动,我同淮口片区志愿者一起,在雷锋纪念日、五凤古镇开展了以法律援助宣传、农民工务工、维权法律常识为主的法律宣传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淮口片区各个司法所和志愿者的联系,便于更好地工作,也充分使法律援助、西部计划志愿者更加深入当地群众的心中。

4.在所长的指导下,做好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其它工作。积极做好对“两劳”释放人员的档案接收工作,积极配合所长做好对“两劳”人员的定期访问工作,了解其思想动态,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困难。

二、努力做好镇政府其它工作。

一是积极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微机录入工作,并做好录入村的扫尾工作,二是与福兴派出所、镇安监办一道做好对辖区内石场安全的摸底排查工作。三是与综治办一起对我镇中小学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四是协助党政办做好本镇离职干部的摸底清理工作,了解其去向,做好维稳工作。五是配合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好本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先后参与政府组织的阳河街社区义务劳动工作,参加巡查场镇违规占道经营工作。

三、通过在赵家镇一年的工作、学习、生活,我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生活环境,对这里的环境进一步了解,对这里的群众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兼顾好了工作、学习,使学习、工作两不误。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也花了很多的时间准备公务员考试,但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没有能够进入面试。但是,我的工作也并没有受到影响,各项工作有有序的开展,推进。

2010年的7月离快到了,在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切实地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感受到了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我们志愿者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人说这是我们大学生活的延续,我很赞同;这是一所社会大学,让我们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有了一个缓冲地带,让我们有一年的时间来适应、了解社会。、让我们逐渐成熟、趋于理智。在剩下不多的服务时间里,我们除了一声声感谢之外,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积极践行西部计划志愿者誓言,团结友爱,让以后的我们回忆起这段志愿者生活时还会心潮澎湃!

古镇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靖港古镇;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主题单元式教学

1课题背景

传统的美术教材大多以课时为单位编写,每节课都有完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然而课堂时间有限,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另一方面,学生刚对某一课题有所了解之后,还没来得及深入下去,就结束了这一堂课的学习,进入了新的课程,这样的课程编排很难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相结合,继而很难留出足够的时间让感兴趣的学生对本课题进行一定的研究、探索与创新。因此,在湖湘传统文化美术资源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开展在知识、技能、材料和研究等方面有一定跨度的主题单元式教学,才能较好地将地域课程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大胆进行教学尝试,有目的、有侧重地围绕某一主题开发拓展湖湘传统文化资源课程,通过对课程资源的合理整合,设计出围绕主题的不同子课题,以反映出某一主题的多个不同方面,从而形成对该课程主题系统完整的教学设计。

2靖港古镇资源分析

位于湘江西岸的靖港古镇曾是三湘物资集散的繁荣商埠,美名“小汉口”。“靖港”是人们为了纪念唐代将军李靖对港口的治理有方而得名。现如今,靖港镇已成为湖南赫赫有名的历史文化村镇,2011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本文以七、八年级的学生为对象设计教学思路,根据靖港古镇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多种类的学习元素,以围绕探索古镇为主题展开单元式教学,通过多角度、多学科的切入,使学生对古镇有一个更为系统和全面的了解。

3教学设计

3.1单元一:参观古镇名迹,展开实地调查

1)教学目标:通过对古镇实地参观和考察,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2)教学过程: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古镇进行参观,通过观察比较,建立对古镇的初步印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实地观察、调查访问等方式展开对古镇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以拍照、速写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考察结果。在考察过程中,通过对当地居民的采访调查,对靖港古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的初步了解,而对古镇中各景点的参观以及资料的收集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古镇的人文内涵。在考察的过程中,注意适时引导,并着重强调安全问题。

3.2单元二:赏析古镇名画,激感体验

1)教学目标:能够以之前的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对其他画家所画同类型的题材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2)教学过程:课堂第一阶段:以先前实地考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教师可把自己拍摄或绘画的古镇景色展示出来与学生分享,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以此导入课题。用一系列的问题将课堂的主题逐一呈现:例如,在游览古镇中,对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哪一处景物?你为什么对它印象最深?怎样在绘画中表现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古镇一景呢?课堂第二阶段:展示各地画家对古镇景色的描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赏析活动,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展开各种形式的绘画训练,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例如:怎样画才能将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讨论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以达到确定绘画感情基调的作用。在课堂结束时,要求学生不必完成一幅作品,但要注重加强他们所表达的情感。鼓励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情感的解读,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以此达到升华课堂主题的效果。

3.3单元三:创意工艺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1)教学目标:了解靖港特色油纸伞的工艺特点,并尝试动手制作,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化的热爱。2)教学过程:课堂上,通过欣赏靖港特色油纸伞,了解其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史,领会时代变迁对民间文化兴衰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民间艺术的情感。并以深入探究油纸伞的工艺特点体会其中的造型美、色彩美和图案美,激发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情趣,并尝试动手制作。在学生动手制作的环节中,可把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由选举出的小组长来安排团队的分工合作。而通过最后的成果展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出最美的一把油纸伞。在最后的评估环节中,教师不仅要对制作出优秀作品的团队进行嘉奖,同时也要注意从学生表现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3.4单元四:关注环境问题,培养人文精神

1)教学目标:以“再造古镇”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人文环境问题的关注。2)教学过程:靖港古镇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其自身的景点环境建设也是值得学生关注的。根据学生对古镇目前环境问题的调查,引导学生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例如在参观古镇时,学生们发现一些游客在景区内乱扔垃圾,向河水里乱抛废弃物,这一幕幕的情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的用相机记录下来,有的用速写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考察结束后的课堂中,将学生的考察结果进行展示和汇报。在这样的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以达到美术教育所追求的人文精神的层面。

4课例实验的总结及反思

(1)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杜威认为,教育应当联系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世界,应当重视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内在价值与意义,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现教育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融合。学生的直接经验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根基,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起点。而以考察活动为基础的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直接参与社会活动,同时也引导学生主动地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以及历史文化遗迹的生存状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保护本土文化遗产的责任意识。

(2)强调学以致用。在“靖港古镇”主题单元的第二单元、第三单元教学中,以创意绘画、手工制作的形式给予学生以必要的实践环节。但是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观察,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作品仅仅只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上,而在创意和实用方面则存在一定的欠缺。如,可启发学生设计制作靖港古镇的宣传海报、宣传卡片;或者通过网络发表学习心得以及向有关部门提交调查报告、倡议书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本土美术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课程学习中形成传承本土美术的责任意识。

(3)与社会机构的互动化。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补充和完善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促进艺术教育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推动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然而,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这样的活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首先,社会文化机构缺少相应的教育项目;其次是一些学校缺少与文化机构的互动。因此笔者认为,一方面社会文化机构应多建设相关的项目支持以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应该主动与这样的社会文化机构建立联结机制,争取社会文化机构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2] 尹少淳.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雅玲.怎样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古镇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一、结合目前普遍认同的环保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生环保意识培养方面的目标和任务

1.初中的地理教材提供了大量和环境有关的知识

如人口问题、气候问题、土地问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及森林资源的环保和利用现状、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一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更应承担起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地理教育应帮助中学生在环境中提高环保意识

利用这一学科的优势融入环境道德教育,使地理这一学科成为“环保”教育的主渠道。地理学科第二课堂丰富多样,通过各种课外活 动和相关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在环境中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端正环保态度。

3.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观念,让学生做环境的有心人,关注周边的环境问题,以身作则,并作好宣传工作

二、认真钻研初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除了以课本为主要依据还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周边的环境进行引导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而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 ,为环保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1.道德教育内容

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2.法律法规教育

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破坏环境不仅仅只是道德问题了,环境保护已写进了法律、法规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土地法》、《水资源保护法》、《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使环保工作步入了法制轨道。在提及此事时,我会这样反问学生:如果你家正在装修新房,需要大量的木材,而你家的自留地里正好有几棵成年树,于是你父母就直接将其取之己用,请问是否触犯了法律、法规?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父母的行为已触犯了法律。我又会问:你家里是不是也参与了“退耕还茶”?学生都说:是!,我又会引导他们说:你父母积极响应上里政府“退耕还茶”的政策,实际上不仅是增加了你家经济收入来源,同时,为上里古镇的茶文化出了一份力,也是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的一种表现。

通过地理教学中列举学生们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在法制观念较淡薄的农村起到有力的带动作用。

3.行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如在讲到水资源的问题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我们这上里水源是否缺乏,又是否存在水污染问题?学生列举了许多许多。并且就“上里古镇旅游中的环境问题”要求学生写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有的学生发现到上里的旅游也面临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部分茶馆的茶水直接倒入河里;部分餐馆的废水未按要求进行废水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里;随着游客的增多,带来的垃圾增多,那大量的生活垃圾又该如何正确处理……等等问题。这样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身保护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也会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中去,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三、不断地研究、探索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1.采用互动式教学,针对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危害。科学技术是 面双刃剑,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 时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 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如就以上提到政府在大力打造上里的旅游经济的同时也会面临环境问题,那“经济收入与环境问题”该如何正确处理?我将班上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代表“上里古镇管委会”的领导;有的代表旅客;有的代表农家乐的老板;有的代表居民;有的代表环保局的局长等等,大家就:“‘经济’与‘环境’谁更轻谁更重”展开讨论?通过这一争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激烈的争论,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和“环境”要协调发展,并且要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的环境知识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环境意识

在学生学懂地理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转化为实践活动,这是地理环境教育的出发点。

2.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如在讲到我国水资源缺乏时,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那你家里的家庭用水又是如何的处理的呢,是否也做到循环使用呢?”所以,要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倡节约用水,要从自己做起,并且要在环保观念缺乏的农村扮演好知法、懂法的小角色,带动农村环保意识能大幅度的提高。

2.2结合上里古镇环保热点问题激发中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3.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同时也深化了地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古镇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我所在的活动小组的主题是关注民生民情,共筑和谐家园。我系这次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从年月日开始至月日结束,前后经历了准备工作、实施部分、后续工作三个阶段。

(一)准备工作。年月日,师范学院《关于组织开展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下发后,我系领导积极开展工作,确定活动主题,并把活动布置下来。年月日至日,在系学生会、团总支的努力下,最后确定了总的活动方案,明确分工,共同行动,参与活动的志愿者积极热情,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形成宣传材料。通过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矗

(二)实施部分。年月日,我们“师范学院经济与法学系年暑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团”一行15人来到了的一个千年古镇——龚滩镇,在岁后的三天时间里,我们积极热情地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实地调查了当地的民生民情,并深入到当地的一个模范村——艾坝村体验了农村生活,体会了社会和谐的真谛。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活动:调查民生之就业问题,了解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外出就业、就近业的情况;调查民生之教育问题,着重关注“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调查民生之分配问题,了解居民收入状况以及当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调查民生之社保问题,前往当地卫生院,了解农村医疗合作保险的情况了解当地和谐社会建设情况,并深入基层进行体验;与当地政府或村委会座谈,了解当地的一些基本情况,并做如实的记录;在开展活动的同时,结合当地情况,做好宣传工作。

我们在龚滩镇艾坝村开展了改革开放30周年图片展、禁毒、医疗卫生、节能减排宣传、农村农业政策宣讲、农民工法律服务及咨询、关注留守儿童等一系列有关民生民情的活动,在与该村村长、支部书记和文书举行会谈时,了解该村的一些基本情况,结合自身专业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并在烈日下走进该村的烤烟种植基地,参观了烤烟烘烤的烤棚,详细询问了烤烟烘烤技术。我们在龚滩镇集镇进行调查时,得到了镇政府的大力配合,重点了解了当地政府在龚滩古镇移民工作中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在移民搬迁过程中处理突发事件的办法,还访问了当地的革命老前辈。为了进一步了解民生的医疗合作问题,我们走进了龚滩镇卫生院,在院长的帮助下,深刻地认识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后续工作。在活动结束后,整理在活动中获取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活动图片,并进行分析,做好统计工作;活动小组分工负责,撰写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召开活动总结会议,与同学们分享所见所闻、所得所感。

二、主要体会

自去年进入师范学院以来,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不仅能让同学们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我们明显感觉自己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完善,甚至是缺乏,这让我们不得不在未来的学习中注意自己的知识的积累。这次活动能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各个方面的支持,我的体会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暑期派遣在校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也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我们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得到了院领导和系领导的关注的支持,系领导还专门给作了相应的部署。同时,我们也得到了龚滩镇政府以及龚滩镇艾坝村村委会的支持和热情接待。

(二)活动组织开展工作严紧。根据院文件精神以及系领导的要求,我们充分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按照事先的计划,一步一步地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采集了大量的资料、图片,为最后撰写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奠定了基矗。

(三)注重活动宣传。在我们进行社会调查实践的同时,我们系专门安排了一名同学进行新闻的宣传报道,及时把活动的开展情况向社会公开。

(四)团队合作精神十分重要。在这次活动中虽然采取了“明确分工,共同行动”的原则,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大家一起行动,各取所需的资料,互相帮助,互相合作,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团队合作精神在这次活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加深了同学们彼此的了解,也加深了彼此友情。

三、主要成果与收获

(一)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与才干,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阈与眼界,也让同学们更加清楚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重新审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完善自己。

(二)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展示了我们师范学院经济与法学系学子的风采,向社会传达了我们在校大学生注重社会调查实践的讯息,让我们们从过去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从书本知识里解放出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走出学校,涉足基层。

(三)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我们基本了解了龚滩镇的民生民情,也亲身体验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纯朴的民风民情,让我们为之感动;和谐的社会面貌,让我们为之歌唱。

(四)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我们了解了目前在基层民生问题中存在的问题,也了解了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突显的一些问题,在与政府及村干部召开座谈会时,我们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共同探讨了其中的一些问题,也给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在座谈的过程中,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更加认识到了现实国家社会管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前途是一片光明的!

上一篇:红酒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酸奶调查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