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启蒙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22 17:27:40

国医启蒙教育

国医启蒙教育范文第1篇

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全县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园中掀起学习中医启蒙知识的热潮。通过幼儿园老师给幼儿讲中医人物趣味小故事,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背诵《中医启蒙三字经》学习了解祖国医学的起源和中医养生理念,中学生及普通民众全面了解中医文化及基本知识,使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学生掌握一些中医基本常识和启蒙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从而达到宣传和普及中医药知识的目的全社会营造一个学中医、用中医、爱中医良好氛围。

二、实施步骤

县卫生局和县教育局共同负责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把开展中小学中医文化启蒙教育活动作为让中医走向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广泛发动,全面动员,提高思想认识,形成爱中医、学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学习:各医疗机构结合本单位实际,抽组有一定基础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县托幼机构和中小学学校中医文化启蒙教育代课老师培训任务分解表》对各教学和托幼机构代课老师进行培训,随后由经过培训的代课老师向在校学生和托幼机构幼儿开展宣讲。各教学和托幼机构要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由老师讲授外,还可采取名老中医作报告、主题班会、集体诵读及命题作文等多种形式,校园内掀起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热潮。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县卫生局和教育局将抽组专人在全县范围内检查验收活动成效。检查验收采取现场查看资料、给学生发放中医药启蒙知识调查问卷和抽查学生背诵《中医药知识启蒙教育系列读本》有关内容的方式进行,对开展活动成效突出的单位通报表扬。

三、有关要求

1.为了使活动落到实处,卫生局联合教育局成立了县托幼机构和中小学学校中医文化启蒙教育领导小组”各实施单位也要制定实施方案或细则,成立领导小组。确保本次活动取得实效。

2.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充分认识开展中医药知识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广泛深入动员,把此次活动的开展作为全县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创建养生平凉、打造国医养生名片结合起来,全面安排部署。全面安排部署的基础上,确定一幼、一小和水洛中学为示范教育单位。

国医启蒙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医;少年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 R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b)-097-03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inking of teenager

ZHAO Kuo, YI Dan, DING Pei, ZHAO Yu, YUAN Hongxia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 China

[Abstract] 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s fallen far behind the starting line. Being beset with dilemmas like healers couldn't get self-healed, TCM has great difficulty in taking the crown. Considering the strong ability of memorizing and accepting of the youth, and the initial success that many juvenile classes organized by domestic TCM universities have achieved, we realize that the fundamental way to revive TCM is to root the TCM notions among the youth. Government should put forward policies such as implementing impressions of TCM among adolescents, enriching the knowledge of TCM in youth's educa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ing TCM concepts early from the childhood. In this way, TCM notion will begin to take shape from juvenile to revive TCM and to strengthen our ethnic physiques.

[Key words] TCM; Adolescents; Education

中医学历史悠远,博大精深,不仅为中华民族健康繁荣壮大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而且也给世界各国人民治疗、养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以还原论思维为主导思想,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西方医学的传入与发展,中医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地下降。同时,中医人的中医思维以及中医教育体系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近年来,甚至有人完全否定中医的价值与科学性,主张“取消中医”或“存药废医”的现象。这些充分反映出当前中医发展所面临的危机,而同时又促使中医人进行更多的反思。中医发展路径应该立足于中医理念的基础上,保持中医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让现代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助我所长、补我所短,使中医保持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而得到发展、拓新[2]。我国医学正处于逐渐非我的病态,而其真正力量的源泉在于我国少年,因此应该使中医思维树立于少年,来改善当今中医发展的病态,振兴中医。

1 寻症立候

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朴素哲学,并随着历代医家的不断丰富而得以逐步发展。随着19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西医也随之传入我国而日渐兴隆,并在中西医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了优势。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近代国人崇洋的思想以及民族自卑感的形成,同时也与西医与近现代自然科学技术结合紧密有直接的关系。学习西方医学者,需要全面掌握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对于少年比较难以理解的科目,加之我国“中、高考”应试教育对上述学科的重视,出现了我国少年没有更多精力再接受中医思维启蒙教育的局面。相反地为西方医学做相关应考准备,而一旦被中医院校录取学习中医,又需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重头学起,这种振兴国医的模式效果堪忧。

1.1 选择国医,已输起跑

首先,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考试内容主要是以西方现代知识体系为基础。中小学生都在为考取高分而竭尽全力,早已没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接受中医思维启蒙教育。而我国医学与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联系不大,却需少年时期的黄金记忆背诵中医的浩瀚内容。其次,中医与现代自然科学体系在思维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兼容性。同时,部分学生对中医事业缺乏信心,对中医思维缺乏兴趣,部分学生自我要求不严,怀有混文凭、找饭碗的思想来试探中医之路的可行性。

1.2 坚持国医,困阻重重

首先,在接受正规化中医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生由于高考前较多接触西医相关基础课程,面对独特的中医思维方式不甚了解,因此出现了怀疑中医科学性以及可行性的现象。其次,盈利较低、人才成长周期长和被当作西医附属的境况,更是让学习中医者感受到清贫之苦。再次,中医对习医者本身的要求较高,单纯的民间带徒知识不系统,国家政府对中医的投资发展也不够重视,一个县城同时建一个中医院和一个西医院,西医院的投入能达到2 000万元,中医院最高才有1 600万元[3]。并且就目前中医院校的毕业生而言,大部分习医者在临床运用中医诊疗时缺乏信心,不具备独立行医能力。最后,面对中医几千年的浩瀚医书,继续学习中医者也慨叹丧失了少年黄金记忆的时期。所以,我国医者已在通往振兴中医道路上饱受荆棘之困。

1.3 振兴国医,夺冠艰难

中医专业大学生接受中医思维为时已晚,对于中医中大量的名词和独特的辨证论治模式,大多数学生感到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和把握。如“气”这类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学生会觉得抽象和难以理解。再者,受限于如今的教学医疗条件,中医学子疏于临床的实习,这就背离了中医的强实用性,加之面对临床实习经验不足更是胆怯不已。可见,夺冠艰难的基本原因是中医学子未能在少年时期及早地接受中医思维。

我国医术注重自身独特思维作为振兴发展的前提,中医思维是少年时期的启蒙必备。面对当前中医之已输起跑、困阻重重、夺冠艰难以及医者不能自医等情况,此时我们应及早地运用中医思维以确立证候,并根据中医的学科特点,在少年中尽早地进行中医教育,训练中医思维。借鉴国内高校初建中医少年班的经验,中医高校利用兴办少年班的有效方式,以摆脱振兴中医道路上的坎坷现状。

2 辨证求法

2.1 总揽全局,政府统筹

几千年来中国人治病的惟一选择就是中医,但近百年来,随着西医的引入,中医学术却始终振而不兴,临床疗效并未得到显著提高,甚至还存在下降的趋势。纵观中医现在暴露出来所有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对中医思维之少年化还不够重视。因此,“中医要创新”、“中医要发展”、“中医要革命”,需要职能部门政策的支持及改革,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任重而道远[4]。

首先,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以加强中医少年班在我国建立的合理性和中医思维少年化在我国普及的合法性,补充的相关条例内容,还应充分肯定中医高校带领下实施少年班的优越性。

其次,政府应总体把握中医少年班运行体系的独特性以体现中医思维少年化的优势性。政府在统筹中医少年班时应突出一个“少”字,少年班的学员是14~16岁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每个中医院校每年可招收50名,学制八年,包括三年预科和五年本科[5]作为试点,继而推广,扩大规模。政府除必要的人财物投入外,还要加强对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上的系统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以制订出最适合少年学习的课程计划,按照教育规律做事,并把少年班当作一项具有优势性的事业而做到全身心的投入。

此外,为了更深入地把握中医思维体系的实质性,政府可在中小学校开设与中医思维有关的中国传统文学课程,并以故事情节的形式,融入哲学思维,培养少年学习中医思维的兴趣。同时,要求抓住少年较强的记忆力这一特征,使其大量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等中医启蒙读物,以及《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

2.2 循循善诱,教诲不倦

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学院创立,标志着中医药从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方式,进入到了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使大批量培养中医药人才成为了可能,但与传统教育相比较,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却令人堪忧。古代的许多技艺都是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授,这种模式主要是徒弟受到为师者的耳提面命,也可称为“亲炙”[6]。这种口耳相传教育方式有比较亲密的师生关系,使授课与临床结合,许多中医老师难以言说的思维、经验的奥妙之处可通过生活的密切接触使学生体悟出来。因此,在少年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鼓励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中医少年班的教师,自身要熟练掌握教材,拥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对当前中医发展情况有所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医德教育讲起,以提高少年的修养水平。同时肯定中医学,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突出特点以及实践性,保证中医学习者的思想前提。其次,教师应不辞辛苦地编写适用于学生的教案,结合现代教学工具,按中医的思维体系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举例贴近生活、融于现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不同资质,因材施教,开展多层次、多元化教育。最后,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争取各种实践机会,增加学生临床见习的比重,早期带学生去临床见习,至少一周有一天的门诊时间,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临床技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医思维的理解。总之,教师应循循善诱,不倦地探索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中医高等教育培养出大批中医人才。

2.3 自强不息,少年奋发

中医学习需要少年的精勤不辍。历代不乏因亲友患病或自身体弱多病,通过奋发努力成为一代名医的范例。如明代名医王肯堂,因母亲身体不好,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并攻读了大量医书,先后治愈母亲和濒死的妹妹,他还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再有明末清初的名医翟良,自幼身弱,后由医者调治而愈,遂15岁开始潜心研究医学,22岁便能掌握古方奥义,运用于临床,颇有治验。

少年学者必须首先要有自身良好的修养,树立起牢固的专业思想,始终保持学国医学的浓厚兴趣,抓住自己记忆最佳时段,加强中医经典背诵,尽早将中医思维在脑海中形成框架。其次,自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熟读精思,善于开动脑筋,吃苦耐劳,把中医学深、学透。再次,利用课余时间跟老师见习,先用心观察老师如何诊病、组方遣药,继而协助老师诊病。以此之法,更全面地掌握中医思维,才能更好地为中医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3 结语

在各中医高校举办少年班是培养中医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并将传统师承方式与学校普及教育有机地结合,从而及早地培养少年对中医思维的理解。这样最先受益的是学生,他们可以在预科班中认识与了解中医思维,并为以后本科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专业思想比较巩固,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中医少年班的举办将快速发展,成为以后中医启蒙教育的一个主流,在接受了中医少年班基本教育后,利于以后中医的继续深入学习探究,有望培养出更多中医精英、国医大师,为增强民族体质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梅万方.论中医学的国际地位与发展方向[J].世界中医药,2006,(1):8-10.

[2] 周鹰.中医发展路径思考[J].世界科学技术,2003,5(6):64-67.

[3] 王飞.国家要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EB/OL].news.省略/a/200903 08/001861.

[4] 张丽艳.浅议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改革[J].山西中医,2009,25(9):59-60.

[5] 张奇文.术业有专攻―就试办中医少年班谈中医高校教育改革[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5,9(3):2-6.

[6] 黄杰.浅谈中医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模式[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5):71-73.

国医启蒙教育范文第3篇

讲习班讲授经典、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免收学费,就是希望更多的中医人能够将原汁原味的中医继承弘扬。专家们传授的学术思想及宝贵的临床经验让医师们受益匪浅。他们不仅感受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之悟、品读经典活用古方之妙,而且领悟学医业医之路、大医精诚之德之风。讲习班活动将持续开展下去。

弘医书苑讲习班为基层医生搭建了学术经验交流的公益平台。基层医生跟名老中医学习的机会少,这个平台能够让宝贵中医资源惠及基层。前几期讲习班以国家和省级优秀临床人才项目学员为主,第四期讲习班特别开放给基层医师,吸引来了全国8省市的90多名医师。第五期讲习班学员为北京朝阳区全体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第六期《认知汉字走进中医》公益讲座成为少儿开办,李建国老师从甲骨文“医”字讲起,漫画中描绘的中箭、施治、用酒景象,与古汉字的象形一脉相承,孩子们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医药文化有独特的认识角度,对中医药的取象比类思维更具想象力,对弘医书苑赠送的适合儿童启蒙教育的图书《漫画黄帝内经》更是爱不释手。第七期《认知中药传承弘扬》专题,由资深中药专家翟胜利主任药师讲授。从药材种植、采收、炮制加工到饮片鉴别、调剂、煎煮等诸环节,追忆传统对照现代,真品与伪品现场比较,细微之差,疗效有别。中药质量对中医临床疗效至关重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发展中药是中药的根本。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取象比类,是中医学和中药学共同思想基础。听者无不赞叹先贤智慧,敬畏中医药成果,感同身受传承发展中医药、弘医中医药文化之重任。建立的“弘医书苑”微信公众号,为医师们及时获取名医名家的学术经验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通道,临床医师们乐于分享,互相交流,共同进步。通过微信公众号后续举行讲座的通知。同时,用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更加贴近百姓。

弘医堂连续三年为基层赠送了千余份《中国中医药报》,帮助他们获取权威专业的中医药知识。在《人民政协报》开设中医专家大讲堂专栏,权威专家答疑解惑,开展健康科普。先后出版了《女人一生平安》《男人一生健康》《健康微宝典》《漫画黄帝内经》等深受百姓欢迎的健康教育丛书。弘医堂派名医名家为5家基层中医医院建立了传承基地。

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前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医院,历经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中医医疗机构。中国弘医堂医疗集团旗下拥有北京弘医堂中医医院、北京弘医堂中医(国际)诊所、北京医圣堂中医医院、呼和浩特弘医堂中医医院、北海国医堂中医医院、宁波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北京国医堂中医药研究院、北京弘医书苑、中华中医药文化(怀柔)示范园。

国医启蒙教育范文第4篇

国学大师章太炎

原来,章太炎出身于世医之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吾家三世皆知医”。他的祖父章鉴,“少习举业,以妻病误于医,遍购古今医学书,研究三十年。”他的父亲章也是“生平长于医,为人治病辄效。”尤其是他的伯父章钱,更是当地一位医术精湛的名医,并且在医学上曾对幼年的太炎作过启蒙教育。从1890年起,章太炎跟从汉学大师俞樾先生学习深造7年,尽得其传。俞樾是道光三十年复试第一的进士,既精通国学,又兼通医学,有“门秀三千士,名高四百州”之誉。太炎先生深受俞樾先生的影响,不但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系统的研究,也为进一步研究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俞樾先生研医,以文献为主,著有《内经辨言》、《药言随笔》、《枕上三字决》等,但因家人误于医,便言脉不可凭、药不足取,愤然而作《废医论》。而章太炎并未追随老师的这一偏激观点,而是毕生信仰中医、维护中医并关爱中医。

章太炎在医学理论方面的研究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他著有《霍乱论》、《章太炎医论》(原名《猝病新论》)。

章太炎先生还热心于中医教育。1927年,中国医学院在上海创立,公推太炎先生为首任院长,先生欣然就任。这是上海最早筹办的一所教学条件较好的中医高等院校。1928年不少医学专家共同创办上海国医学院,同样推举太炎先生为院长,太炎先生亦毅然就任。1934年太炎先生迁居苏州,又应邀出任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名誉校长和国医研究院院长。

然而,理论研究与教育和实践是两回事,医学更注重临床经验。章太炎因为看过几大箱中医书,写过些医学著作,便自认为医术高明,所以很爱替人医病,他不仅为亲属或友邻开过药方,还曾为革命家邹容和孙中山先生开过药方。但因他缺少临床经验,故虽说起来头头是道,实际上根本治不了病,他却洋洋自得。朋友如果到他家去,偶尔说起患牙痛或发胃病等,他立刻便要替人诊视,开好药方,并且逼着人家照方服药。但他用起药来,动不动就是一两八钱,因此谁也不敢吃他的药。

章太炎到了中年,更是找到了名医的感觉,白诩医术更高了,他的孩子生了病,他也不肯去请医生,一定要自己看。他夫人知道他的脾气,只有让他看,让他开方子,等他背了身,再偷偷另请医生来开方子抓药。如他问起,就告诉他是吃他开的方子。隔了几天,孩子的病好了,他就向人说,他的孩子吃他开的药,病就好了,而且是他一副药治好的,言语之间,颇为自得。

他的朋友被他开过药方的,第二次见到他时,也都说是吃了他的方子才治好的。章太炎很高兴,逢人便说,他治病如何灵验,某某的病经他开一方子便药到病除,听的人明知事非如此,但也不愿当面说破。

国医启蒙教育范文第5篇

善于应用医书上的知识

德国书商与出版商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德国各出版社共出版了近8万本(套)新书。在所有的图书门类中,小说创造的销售额高居榜首,排名第二的就是医学和健康、生活指南类图书。很多德国家庭虽然居家面积不大,但也会腾出地方建起个小图书馆。一项调查还显示,65%的家庭收藏图书在50本以上,收藏500本以上也达14%。其中,平均每户家庭拥有的医学和健康书籍达到10本以上。

德国医学书籍图文并茂,很适合普通百姓阅读。对许多德国家庭来说,医学书籍就像一位免费的家庭医生,平时家人遇到小病小痛又不愿吃药时,他们就在《草药药典》中寻找偏方。《草药药典》由德国草药委员会编著,收录了全球254种已获证实的草药使用方法及其作用等,比如感冒喝薄荷药草茶。

德国人很善于使用医学书:一是,阅读各种报刊杂志时特别是医学类的文章,要查查医学词典;二是,看病吃药时,了解一下自己的病因,比如医生说的医学术语及处方药物的成分,做到心中有数;三是,买来的物品如果有药物成分,都要先查书,看看能不能起到针对性的保健作用;四是,听到医学方面的传言可以看书找科学根据;五是,平时多应用书中的医学保健知识。

医学启蒙从小开始

在德国家庭中,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做些医学启蒙教育,讲讲简单的医学知识。我的邻居米歇埃尔有两个孩子,11岁的卢卡斯和5岁的爱丽丝。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米歇埃尔夫妇就让其接触各种医学和健康书籍。爱丽丝拿出一本名为《人体的秘密》的书,它就像一个玩具,可拆解,帮孩子认清人体各个部位的样子,还有简单解说。卢卡斯则说,最喜欢睡觉前由爸爸朗读医学故事。学校也会在自然科学和其他课程中穿插各种医学知识,还有保护牙齿、性教育周等活动。到高年级,医学还可作为选修课,每学期老师会布置阅读一两本医学书。在学校每个班级的书架里也藏有各种医学书籍,如《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医学奇迹》,讲述了医学发展历程中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此外,学校还与医学机构合作,开展各种医学教育活动。

因此,德国的孩子不仅知道许多常见病的防治方法,还懂得一些处理急性病的措施。

医学书是各书店主角之一

德国洪堡大学医学院的学者克洛泽说,德国人爱读医学书已有几百年历史了。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等瘟疫夺走许多人生命,从那时起人们防御疾病的知识开始加强。德国最早的大学海德堡大学建立时就有医学院。后来,书籍印刷兴起,很多人开始看书防病,特别是各类药典很受欢迎。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进一步加强,医学书也再次畅销。

德国人爱看医书与德国出版社的专业也有关,在德国有数十家专门出版医学和健康书籍的出版社,比如出版学术医学书箱的Thine出版社,主要面向临床医师、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等专业人士;集优出版社多以生活类健康书箱为主,比如瑜伽健身、健康饮食、美容诀窍等;拉文斯堡出版社则针对儿童出版医学健康类书籍等。此外,还有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的书籍,做到出版个性化。就连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图片报》也开始出版医学健康书籍。

德国有近6800家书店,医学健康类书籍是各个书店的主角之一,几乎所有的书店都为这类书设立了专柜并进行推荐。在《明镜》周刊的专业类畅销书排行榜中,医学健康类书籍占1/3以上的数量。而且,各家书店都会聘请医学系毕业的导购员为顾客提供咨询。此外,德国还有400 多家医学图书馆向民众敞开借阅大门。

如今,健康观念深深扎根于德国人的心中。走进德国人的家庭,可以看到厨房里贴着“营养 金字塔”,卫生间有医学保健计划表,健康八宝箱里装有各种各样的常备药品等。一位德国朋友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德国人家里的医学知识机构就像一座金字塔,平时通过阅读积累的知识使塔底部更加牢固。

国医启蒙教育范文第6篇

我祖父6岁开始学习中医经典,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从《脉经》到《神农本草》他熟读到可以倒背如流,当时成为新昌的佳话。13岁那年我祖父被送到当时嵊县著名的“青藤医馆”,在李锡简先生门下学习,当时60多人中李先生最喜欢的就数我祖父潘松泉。18岁那年,祖父在老家新昌已是名闻遐迩。当地那时多见口腔溃疡,我祖父先是用祖上的验方治疗,虽有见效但效果不够明显,于是他经过研究总结出三套治疗方案:清心滋肾,祛湿排毒,疏肝解郁。他认为口疮发病多非单纯的热证,与个人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相关。因此,他抛弃了以往治疗中单一的清热解毒、清心通利之法,拟就了几张分型方,在临床上结合辨证进行化裁。结果都收到了极佳的治疗效果。由此一来,潘松泉的名声很快在新昌传播开了。

说到潘国贤,浙江中医界的人大多知道。他就是家父。1905年家父出生。家父6岁上私塾时就开始学中医。我祖父当时特别喜欢长子,也就是我的伯父,我伯父对我特别好,因此,我的中医启蒙教育大多是我伯父传授的。新昌人当时都知道名医潘国钧,他便是我的伯父。

我父亲小时候除了祖父教的家底外,特别喜欢汲取别人的经验。当时学习最多的当数叶天士、徐灵胎、李中梓等大家。父亲很小的时候就具备教学的天赋,他讲的故事常常能吸引许多小朋友。20岁不到,他就被委以小学代课老师的重任。这也为他日后从事中医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行医不到一年的1930年,父亲由于行医过程中碰到许多无法解释的难题,倍感学识不足,就毅然离开了当时的萧山养元堂,去上海国医学院参加入学考试。结果,以优异的成绩被破格升入二年级学习。当时的国医大师陆渊雷、章次公先生赞誉父亲是难得的“国医奇才”。i935年应章太炎、王慎轩先生的邀请,父亲前往苏州国医学校任教,开始走上了中医教育的生涯。在任教期间,父亲和太炎先生结下了忘年之交。太炎先生古朴严谨的作风成为父亲的榜样。

我父亲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与同道创办了佛教中医慈济医院,当时任院长的他,一边在四川国医学院任教,一边参与大量的门诊工作。那个时候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疾病蔓延。父亲首次遇到了两位肝癌病人,在他的医院里痛苦离世,他内心的打击很大。于是,他开始着手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短短的时间里,他发现了中草药在肿瘤病治疗上的可行性。他一边带学生上山采药,一边研究肿瘤的发病机理。研制了“消肿止痛膏”、“化症煎”等有效方剂。在肝癌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取得进展。那时起,他就开始走上中医治疗肿瘤的艰辛之路。通过临床治疗他发现蛇舌草、半支莲、猪殃殃等药材在肝癌上运用有独特的功效,佛耳草、黄毛耳草、兔儿草等在肺癌上运用的独特功效,还发现肿瘤治疗中,止痛、生津是两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提出了内服外敷相结合的止痛方法。

1956年任绍兴人民医院院长时,他主张中医多学习西医知识,来补充肿瘤病在外科以及急诊方面的不足。但同时他又极力反对中医师在辨证治疗上西医化。从1957年调任到杭州参与筹办浙江省中医学院至1985年,父亲在授教、传艺时常教导我们:“中医要博学中医之外的东西,吸取各方面营养。不能孤芳自赏。”他还特别为那些学习中医的西医学生而感动。他说:“长期以来,西医比较排挤中医,认为中医不是在治病,中医只会开补方,而你们却能够用自身的所学去说服误解。”

父亲晚年在中医学院除了教学、带研究生,还主持肿瘤的中医科研工作。他还参与浙一、浙二等省市级医院的中医肿瘤合作,并常常为这些西医医院无偿提供中医专家门诊。晚年,父亲敦促我说:“中医在肿瘤治疗方面大有作为。你必须搞几套治疗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方剂。”之后,我和父亲一起经历了长达十年的临床研究总结,拟就了几张肿瘤治疗的有效方。如:潘氏雷击液、潘氏雷击胶膏、潘氏雷击一号方等等。其中“雷击液”“雷击散”在中医学院、浙医二院、小营医院门诊治疗中屡建奇功,被国家中医经典著作收录在册。

我是6岁开始学习中医的。祖父、伯父、父亲都是我的老师。我们那时候的学习特别苦,起早摸黑,背诵中医经典著作是学习的必修课,一部分是照原稿背,一部分是祖辈们整理的读本。除了死读书,父辈们还带我去采草药、在医馆里打帮工。我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考进了浙江省卫生学校,进行了西医药方面的系统学习。刚参加工作我就参与了全国中草药汇编,那时我和同事们翻山越岭,进深山既找药也找人。找药是为了采集标本,找人是为了学习他们手上的民间经验。所以那时收集了不少经验方。民间单方的效果的确好,我在后来的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信手拈来,药到病除。比如:一味仙鹤草,民间叫做脱力草,老百姓说,叫它脱力草就是因为它可以补充能量,人没有力气时用仙鹤草30克加大枣30个煮后服用,第二天就能恢复体力,干体力活了。还有一味七叶一枝花,民间谚语传说:“家有七叶一枝花,遇到毒蛇都不怕。”为什么呢?因为它可以解毒。七叶一枝花生长在毒蛇出没的地方,屡经毒蛇舔咬都不死去,可见它有克制蛇毒的功效。结果,我用七叶一枝花治疗肿瘤大见奇效。像这一类的故事不胜枚举,后来我把它编成讲义,在医科大学授课时常常用来讲解。

我在浙医二院门诊的时候,碰到最多的一是肿瘤病人,二是口腔溃疡病人。口腔溃疡的治疗,我祖父早有领略,并因此研究了三个方案。到了我手里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现在的口腔溃疡病人常常反复发作、经久缠绵。这些无不与生活习惯有关:饮酒、作息无规律、好食厚味膏脂、喜欢煎炸生冷的食物等等。此外,精神紧张、消化障碍、失眠、内脏疾患、手术及食物刺激、细菌与病毒感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多种微量元素损缺均是口腔溃疡致病的原因。祖国医学则认为该病起因与郁、火、虚、毒有密切联系。思之郁、火之郁,时间长了就容易伤烙经脉,导致唇舌溃烂不合。素体虚、病后虚久,而久之化为浮火,上侵唇舌也可发生疮疡。疫毒、酒毒等邪毒人口人络都会引发口疮。

我根据这些病因并结合每个患者的不同特点拟就一条治疗思路,那就是:加大滋阴培元的力度,降火与健脾并进,重视调节情志,采取疏肝怡心的相互兼顾。这样一来,口腔溃疡得到了有效的制止。在肿瘤治疗方面,让我最受鼓舞的是脑肿瘤的治疗和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我遇到最严重典型的脑肿瘤有两个。一个是患胶质瘤的一位干部,当时他的病发展到走路常摔倒,头疼如刀劈的程度。他惧怕手术就来找我要求中医治疗,我根据他的情况让他服用“雷击散”,两年后复查发现肿瘤消失了,算到现在已过了20多年了,他还能常徒步前来看我。另一位是衙州某化工厂的一个同志,患的是脑垂体瘤,经过“雷击散”的服用,肿块得以消失并健康生活至今。胃肠道肿瘤的病人很多,在浙医二院比例较大。这些病与饮食习惯无不关联。临床上通过问诊可以了解到许多致病因素,如一些饮食旧习(吃冬咸菜、咸鱼、咸肉等食品)、工作节奏快、吃饭无定时。更有甚者,不但不改变不良恶习,反而雪上加霜,有病拖着,小病不及时治疗铸成大病。所以在治疗上我注重医嘱,在用药上我提倡清腑、通腑,采用降逆、化湿、清热、解毒的诊疗方法进行调治,兼而服用“雷击散”系列方剂,达到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我时常对在上城区中医院工作的儿子说:“中医药要克服慢郎中的现象,就必须首先做到辨证准确、用药精到。这都与平时的积累用功分不开的。”

国医启蒙教育范文第7篇

【摘要】 文中对来我社区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患者作为病例,对其展开治疗分析,结果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哮喘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社区医疗可以在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中取得并维持长期控制的有效方法,使广大哮喘患者就近得到有效、持久、规范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社区、治疗

前言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话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严重的威胁到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支气管哮喘通常简称为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我国的哮喘平均患病率正处于呈逐渐上升趋势,城镇发病率高于农村。支气管哮喘可累及不同年龄组的人群,病程可长达数十年,给患者家庭和全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加快发展,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已成为市民求医的共识。支气管哮喘作为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主要内容,我们通过加强社区哮喘病管理,预防哮喘初发,力求控制哮喘的发作,改善其症状,降低医疗费用和其他经济损失,因此在我国城镇社区医疗单位加强有效的哮喘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支气管哮喘的社区治疗做出的简要论述,愿与读者共同探讨:

一 基本资料

从近几年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患者作为病例,其中中男44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3岁;平均病史22.1年;哮喘分度:间歇性发作42例,轻度持续发作10例,中度持续发作8例,无重度持续病例。

二 规范治疗方法

将所有患者均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剂作为基础治疗。医师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用药,并建立随访和长期治疗计划。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接触,早期确定职业性致敏因素,并防止患者进一步接触。

评估、治疗和监测,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评估哮喘控制方法,连续监测提供可重复的客观指标,从而调整治疗,确定维持哮喘控制所需的最低治疗级别。

三 结果

60例患者全部坚持社区规范治疗与社区健康教育,其中52例病人在半年内没有再次发作,控制率为93.3%。4例病人在2个月出现哮喘的再次急性发作,哮喘的再次急性发作率为0.6%,2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占0.2%,2例因接触过敏原而诱发,占0.2%。

四 讨论

通过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60例哮喘患者的实验治疗,哮喘间歇发作及轻、中度持续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属常规医疗工作,大多数社区医疗机构可以胜任。少数重度持续者或急性发作时的严重状态可依托大医院立即转诊住院救治,危重症状缓解稳定后再回到家里,就近纳入社区医疗进行后续的规范化治疗管理,形成急救防治与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的互补,这样可以极大地方便患病群众,节约医疗费用,减少误工误学,提高治疗控制水平。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包括鼓励哮喘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伙伴关系,通过规律的肺功能监测客观地评价哮喘发作的程度,避免和控制哮喘激发因素,减少复发,制定哮喘长期管理的用药计划,制定发作期处理方案和长期定期随访保健,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修订防治计划。

此外,对病人进行哮喘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哮喘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医生指导下患者要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控制病情。应为每个初诊哮喘患者制定防治计划。讲解有关哮喘方面的知识,使家庭成员对哮喘建立正确的认识,树立哮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教育方式包括:初诊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教育和启蒙教育,是医患合作关系起始的个体化教育,首先应提供患者诊断信息,了解患者对哮喘治疗的期望和可实现的程度,。随访教育和评价:是长期管理方法,随访时应讨论患者的疑问、最初治疗。定期评价、纠正吸入技术术和监测技术,评价书面管理计划,理解实施程度,反复提供更新教育材料。集中教育:定期开办哮喘学校、学习班、俱乐部、联谊会进行大课教育和集中答疑。自学教育:通过阅读报纸、杂志、文章、看电视节目、听广播进行。

五 总结

哮喘患者需要通过长期的预防治疗才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医患双方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目前有限的医疗资源限制了医患直接交流沟通的广泛开展,但我们尽可能地鼓励病帮助其多方面接触到有关哮喘知识的渠道。总之,社区医疗可以在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哮喘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有效地进行哮喘防控对于降低哮喘病死率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文杰,吴娟,讨论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10(6)

[2] 温玲玲,梁涛,支气管哮喘患者系统教育和管理效果分析,医学信息杂志,2009(2)

国医启蒙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世纪 教育 国学热 古诗文经典诵读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46-01

从早期民间的偶然的、自发性的国学研习行为,到知名大学争先恐后创办国学院等国学研究机构,再到官员将其纳入政治作为,有部分地区甚至提倡官员学国学,并把国学学习情况纳入干部考核标准。“国学热”一路浩浩荡荡,势无可挡,对此现象,虽然各方有赞有弹,褒贬不一,但是,对于什么是“国学”这个本质的问题,我们往往也聚讼纷纭,难有定论。

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认为,“国学”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始自晚清民国,是与国术(武术)、国医(中医)、国剧(京剧或者平剧)属于同一系列的东西。那么,为什么恰恰是晚清民国才出现这个概念?这是由于在这个时代,天朝大国的迷梦被西方列强的炮火轰醒,随之而来的是,强势的西方文化大幅进入中国,出现史上最大的一次“西学东渐”热潮,而中国学问便开始衰落,走下坡路,有人感慨“国将不国”,于是提出“国学”这个词来。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国学,一般性地读读倒也无妨,如果真的迷进去了,忘记了我们身处的时代,在上者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是君,在下者毕恭毕敬权当自己是臣,就难免走火入魔了。

上述的观点容或有偏颇之处,但作为一种善意的提醒,提醒着我们认识这样一个事实,即举国上下的“国学热”,在很大程度上因各方角色不同、诉求不同而呈现出极大的差异。在民间,人们热的是对传统思想文化学说与古代典籍的阅读、了解的兴趣,在政界,官员热的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创造政绩,并从中学到管理谋略之术、左右逢源之道,在学界,热的是一批研究传统思想文化学术的人,他们似乎从中找寻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定位,在商界,热的是借此商机从中渔利。最为复杂的问题出在教育领域。

早在1998年6月26日,由国家首批5A级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青少年社会文化公益项目——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通过向农村贫困地区、希望小学捐赠古诗文读本及专项活动费用的方式,促进经典诵读工程诵读工程在农村的开展,使农村少年儿童在获得平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不再因贫困缺好书而影响完善人格、健康心理、良好道德的全面教育和培养;并通过组织开展经典诵读工程配套活动,促进希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希望工程的教育特色。至今,全国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近300个地、县(市、区、旗)、近万所学校、600多万名少年儿童直接参加,其中受资助参加活动的农村贫困地区、希望小学,以及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有近百万人,受其影响的成年人超过3 500万人。与此同时,我们总能见到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起的如“国学进课堂”、“京剧进课堂”之类的提案,甚至有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试点。

种种因素作用之下,教育界终于成为“国学热”的主要阵地。然而,一方面是无论城市乡村,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工作生活压力,学生、家长、教师皆不堪其累,最关键的是,现行教育制度尤其教育评价体系是一切围绕着升学率这个指挥棒来运转,中小学生多年“减负”成“加正”,“素质教育”无法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民间热心人士、国学爱好者却积极地在部分中小学筹措、推行国学教育。由此逐渐累积形成了诸种怪象,使人忧心。以下试举一二例。

如由于城市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各校之间升学率竞争的激烈性,国学教育转而向乡村地区的学校进发,这完全不是某些媒体所报道的那样,是城市中小学生一直拥有学习国学的良好机会,而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农村学校才渐渐燃起国学教育的星星之火。试问,难道城市学生不需要学习国学吗?难道乡村学生就没有升学压力了吗?

又如一说到国学教育,似乎书籍、师资、经费这些现实问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师生齐上阵吟哦经典即可大功告成,其教育主体有且只能是中小学生。我们假设孩子们在从熟读到能背诵经典的过程中,接受的是耳濡目染的教育,经典最终会沉淀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达到涵养人格的效果。传统经典固然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复兴国学、尤其是蒙学(传统中国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但是,请问:难道各行各业各领域的成人们不需要学习国学、进行国学教育吗?多少年来,国人的道德观念、政治信仰、、法律信仰、诚信等价值观念无一不危机重重,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我们的孩子们能出淤泥而不染吗?从根本上说,笔者认为,当今中国教育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无一不是社会问题的反射与投影。

再如既然是“国学热”,我们就应该尊重国学经典,起码得不歪曲经典才是。但是在火热的出版市场,国学图书质量泥沙俱下不说,更有许多无良出版商大胆删削经典,错漏满篇之外,注释部分更是硬伤累累。正如有论者指出,出版国学经典不必付版税,可以降低出版成本,而且颇有市场,于是,你也出“四书”,我也出“五经”,各种包装组合的“经典”纷纷出笼,成了“国学热”中的一道耀眼的景观,这种一哄而上的出版,其实是看准了“国学热”的一个致命弱点:所谓“热”其实只是躁热,难得有人静下心来真去研读,于是只图包装出新,只以策划取胜,只想在市场上夺人眼球,却不必精心编校以保质量。这些在“国学热”中应运而生的“国学经典”之类文化产品的假冒伪劣,名义上是弘扬中华文化,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糟蹋。

从历史的视角看,提问“‘国学热’还能热多久”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国学热”也一定会尘埃落定。有调查显示,“国学热”日趋升温,很多家长也赞同孩子在校园里学点“国学”知识,但若让孩子去培训班专门学“国学”,家长的愿望却并不强烈。对于基层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而言,必须尽早地意识到,让孩子学“国学”是好事,但“国学”博大精深,不管是学校还是培训机构,国学教育不应急功近利,进行简单式灌输或快餐化学习。只有这样,“国学热”才能不是过眼烟云,才可能安顿世道人心。

从当下的视角看,就像数年之前的“电脑热”、“英语热”、“出国留学热”一样,“国学热”如果真正提供了满足当代国人的物质或精神道德需求的内涵,它们不需要大力提倡,不需要推波助澜,也能一直高热不止,反之,则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消失。

作者简介:

国医启蒙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哮喘;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社区

[中图分类号] R56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我国的哮喘平均患病率为0.5%~1.0%,并且呈逐渐上升趋势,城镇发病率高于农村。支气管哮喘可累及不同年龄组的人群,病程可长达数十年,给患者家庭和全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规范化管理是哮喘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新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提出了以临床控制为目标的哮喘防治及管理新策略,将哮喘管理的目标定为:达到并维持哮喘的控制;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维持肺功能尽量接近正常水平:预防哮喘急性加重;避免药物治疗导致不良反应;预防哮喘死亡[1] 。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加快发展,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已成为市民求医的共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方向,创新思路, 让健康走向社区,进入家庭,符合群众的社会需求。支气管哮喘作为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主要内容,我们通过加强社区哮喘病管理,预防哮喘初发,力求控制哮喘的发作,改善其症状,降低医疗费用和其他经济损失,因此在我国城镇社区医疗单位加强有效的哮喘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观察哮喘患者经管理后对疗效的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诊断标:全部患者均依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的诊断标准纳入[2]。

30例患者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35. 2岁;平均病史23. 8年;哮喘分度:间歇性发作21例,轻度持续发作5例,中度持续发作4例,无重度持续病例。

1. 2方法

1. 2. 1社区全科医师管理的要求有内科临床主治医师资格,熟悉2006年版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及我国相应修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掌握哮喘临床知识与身心医学知识,社区工作能力强,能与患者较好地建立伙伴关系。

1. 2. 2建立和完善哮喘患者的个案资料包括该病例既往病史,目前哮喘分级分度,肺功能评估,治疗用药等。是社区健康管理的基本资料,并在管理过程中进行补充。

1. 2. 3对病人进行哮喘教育

讲解有关哮喘方面的知识,使家庭成员对哮喘建立正确的认识,树立哮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教育内容包括:(1)通过长期规范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哮喘。(2)避免触发、诱发因素方法。(3)哮喘的本质、发病机制。(4)哮喘长期治疗方法。(5)药物吸入装置及方法。(6)自我监测:如何测定、记录、解释和应对哮喘日记内容:症状评分、应用药物,哮喘控制测试(ACT)变化。(7)哮喘先兆、哮喘发作征象和相应自我处理方法,如何、何时就医。(8)哮喘防治药物知识。(9)如何根据自我监测结果判定控制水平,选择治疗。(10)心理因素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教育方式包括:(1)初诊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教育和启蒙教育,是医患合作关系起始的个体化教育,首先应提供患者诊断信息,了解患者对哮喘治疗的期望和可实现的程度,并至少进行以上(1)-(6)内容教育,预约复诊时间,提供教育材料。(2)随访教育和评价:是长期管理方法,随访时应讨论患者的疑问、最初治疗。定期评价、纠正吸入技术术和监测技术,评价书面管理计划,理解实施程度,反复提供更新教育材料。(3)集中教育:定期开办哮喘学校、学习班、俱乐部、联谊会进行大课教育和集中答疑。(4)自学教育:通过阅读报纸、杂志、文章、看电视节目、听广播进行。

1.2.4规范治疗

按照新版GINA推荐的药物治疗方案,均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剂作为基础治疗。医师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用药,并建立随访和长期治疗计划。

1.2.5确定并减少危险因素接触

早期确定职业性致敏因素,并防止患者进一步接触。

1.2.6评估、治疗和监测

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估哮喘控制方法,连续监测提供可重复的客观指标,从而调整治疗,确定维持哮喘控制所需的最低治疗级别。

2.结果

30例患者全部坚持社区规范治疗与社区健康教育,其中28例病人在六个月内未再发作,控制率为93.3%。2例病人在2个月出现哮喘的再次急性发作,其中1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1例因接触过敏原而诱发。

3.讨论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对30例哮喘患者按GINA规范进行治疗管理,初步探索后认为,哮喘间歇发作及轻、中度持续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属常规医疗工作,大多数社区医疗机构可以胜任。少数重度持续者或急性发作时的严重状态可依托大医院立即转诊住院救治,危重症状缓解稳定后再回到家里,就近纳入社区医疗进行后续的规范化治疗管理,形成急救防治与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的互补,这样可以极大地方便患病群众,节约医疗费用,减少误工误学,提高治疗控制水平。

哮喘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医生指导下患者要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控制病情。应为每个初诊哮喘患者制定防治计划。

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包括鼓励哮喘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伙伴关系,通过规律的肺功能监测(包括PEF)客观地评价哮喘发作的程度,避免和控制哮喘激发因素,减少复发,制定哮喘长期管理的用药计划,制定发作期处理方案和长期定期随访保健,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修订防治计划。

哮喘患者需要通过长期的预防治疗才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医患双方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3]。虽然目前有限的医疗资源限制了医患直接交流沟通的广泛开展,但我们尽可能地鼓励病帮助其多方面接触到有关哮喘知识的渠道,比如《哮喘自我管理》简易手册、哮喘联盟网站及医院组织的哮喘知识及健康教育讲座等,使其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哮喘的自我管理,包括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方法,应用哮喘相关问卷自我评估病情,调整相应治疗,帮助患者在哮喘的长期自我管理中正确掌握病情变化,提高患者对哮喘管理的认识,指导其及时就医,减少急性发作,真正达到哮喘长期稳定的控制[4]。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哮喘防控工作中应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为目标,在处理哮喘急性发作时应做到程序化和规范化。哮喘防控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有效地进行哮喘防控对于降低哮喘病死率和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5]。

综上所述,社区医疗可以在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Gloab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NHLBI/WHO Workshop report.Bethesda:National Heart,Lung and Blood Institue.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2006.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817-822.

[3] 母双.何权瀛.支气管哮喘患者系统教育和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呼吸和危重症监护杂志.2005,4(2):87―90.

[4] 孔灵菲.最新哮喘防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55-257.

国医启蒙教育范文第10篇

谁也没办法把这个“恶魔”和现在这个主持正义、照顾别人的天使联系在一起。芭学园园长李跃儿为此付出了超过照顾普通孩子10倍的心血。

这不禁让所有人好奇,李跃儿究竟用了什么魔法,能把一个让母亲抱头痛哭的恶魔变成天使?

王茂睿奇迹般的转变让无数家长感到艳羡不已。羡慕的背后,对比鲜明的是一个个传统教育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自私、霸道,各种考级证书可以摆满整个屋子,但却少了一张“做人的证书”的孩子。

虽然中国教育的现状让人产生的焦虑总是多过喜悦,但像芭学园、清新国医这样以颠覆性的理念和认真的姿态做教育的一拨缓慢成长的小群体,可以说像一股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让人倍感舒畅。

在芭学园和清新国医,每种性格的孩子都可以有精彩的人生。芭学园给王茂睿的也许并不是可以量化和具体描述的东西,但他们给了王茂睿一个被修复的人格,这将是他一生的财富。清新国医的孩子,学医之前先要学习的,是做人。

为孩子们造出一个“江湖”

芭学园教育理念“大锅烩”

从王茂睿入园到他第一次让李跃儿看到希望的曙光已经是十个月后,这被李跃儿称作他人格修复期翻开的崭新的一页。李跃儿把这十个月形容为一场“爬出地狱的战争”。

在芭学园,孩子能获得大限度的自由,孩子想在屋里就在屋里,想去外面就去外面。甚至连吃饭,也没有规定必须遵守时间。李跃儿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让孩子成为幼儿园的主人,幼儿园是孩子的地盘,孩子说了算。

不久前,一位妈妈带着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专程从石家庄赶来寻求李跃儿的帮助:孩子一到三年级成绩就直线下滑,这位妈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打了孩子。李跃儿告诉这个孩子:“你要理解妈妈,因为妈妈的妈妈就是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他们遇到问题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会很生自己的气。有的人会打自己,有的人会打别人。”孩子听完就笑了。

现在至少还有80%的中国人竟然还不懂得儿童和成人一样,需要同样的人格尊重。她想通过芭学园把她自己曾经历和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教育理念推广开来。

芭学园是针对北京普通白领和高级白领,外企员工、IT精英的孩子开设的。并基于对这些人群的家庭文化背景,设计了独特的教育方法。这些孩子的爷爷奶奶,都经历过,爸爸、妈妈多是靠自身的艰难打拼获得良好的社会地位。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良好的社会竞争力和韧性。李跃儿就按照这种教育背景的优缺点,设计出当下的教育方法。

和小橡树采用蒙台梭利理念不同的是,芭学园的教育方法用李跃儿自己的话说,就是“大锅烩”,什么元素能拿来炒这盘菜就拿来炒了给孩子。蒙台梭利是李跃儿个人最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但“如果因为教育者只考虑自己的喜好,而不管孩子将来会面对的生活的话,那么你就不是一个教育者,你是在掠夺孩子让自己享受,一个教育者必须放弃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享受,为被教育者设计教育。”

李跃儿一直强调“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在她看来,“教育已经进化到这一步,有这么多好东西,我们拿来组装在一起给我们的孩子。但是中国孩子的文化背景和他们将来所面对的生命任务肯定和美国的孩子、意大利的孩子不一样,跟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也不一样,跟中国的宁夏、贵州的孩子也不一样,我们不能把任何一个教育拿来扣在孩子的身上,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改造。”

因此蒙台梭利、皮亚杰,中国的、西方的,古代的、现代的,只要是适合孩子的优秀教育理念,李跃儿都会拿来把它组装在芭学园的教师手册当中。

芭学园也因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模式:靠一个独特文化背景支撑,加上对孩子不遗余力的爱,还有园中家庭的味道和整个环境独特的氛围所支撑的人的独特氛围。

王茂睿就是在这样一个有最大限度自由和安全感的环境里,在李跃儿的循循善诱和适时引导下,终于打开了心灵之门。

王茂睿从此一天比一天好,他开始专注于100板教具的工作,一工作就是2个多小时;而且居然在被别的小朋友攻击时,他会张开双臂像鸟儿飞翔一样,没有做任何还击动作,第一次有意识地控制,也第一次控制住了自己曾经随时可能发生的暴力行为。

王茂睿在芭学园到底获得了什么,谁都无法说清。但王茂睿的妈妈却以做母亲的敏感体会到了这无法言喻的一切:“我能发现儿童之家(芭学园曾经的名字)在睿睿心灵中建构起的一些东西,也正是这些东西,让老公从我的对立面站到了我的这一边,李老师这一边……”

“如果一个幼儿教育不是针对儿童的人格进行建构帮助的,它就不是幼儿教育。”芭学园对孩子做得最多的事情是品行方面的教育。“因为儿童在智力发展、探索世界上根本不用你做什么,你只要提供了环境,人家自己就会做了,但是在品行建构方面,必须得提供帮助。否则儿童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行为比那个行为好?为什么产生了这样的结果,我该怎么办?这都是需要成人帮助的,所以说在我们的教育中给孩子建构的三大块,其中最重要的一块是一个道德自律的问题。”

小小中医

做事先做人,学医先学道

也许王茂睿这样的案例过于极端不具有普适意义,但无论是何种个性的孩子,在芭学园总能找到他们可以自由成长的空间。芭学园的课堂是一个儿童江湖,孩子们在芭学园的几年会在大大小小的冲突和困难中变成一个适应力强、善于解决问题、快乐和勇敢的孩子,而最最重要的是他们健全、健康人格的形成。

清新国医启蒙教育创始人杨志勋教授对此有相同的见地。虽然在授课内容上不尽相同,清新国医以《黄帝内经》为教材,教给孩子们关于中医医理、医德、医者的相关内容,但是他们的理念却十分一致:在创始人杨志勋教授为孩子们编写口诀的开头,他写道:“做事先做人,学医先学道。”

在中央电视台谈话节目《小崔说事》的某一期节目上,两位分别来自景山中学和海淀育英小学课余在清新中医诊所学习的孩子,表现出有礼有节有度,艳惊四座,让人至今印象深刻。

杨志勋起初并没有开班授课的想法,八年前,他在海淀妇幼保健院小南庄的社区门诊,碰到一个患支气管炎已经4个多月的孩子刘子实。在给刘子实治病的过程中,他觉得这个孩子和她的妈妈都很有灵气,于是问刘子实想不想学中医。而此后本着教一个也是教,教十个还是教的想法,杨志勋教授对一批孩子的免费授课就开始了。

刘子实从小就是一个害羞胆小的孩子,见着生人,就会往妈妈身后躲,觉得自己没有优点,不够自信。这种想法,在杨志勋看来不仅是性格问题,还和身体有很大的关系。

“中医讲做事先做人,做事先做人实际就是说,我们要让她不断从做事的过程当中,值得肯定的东西,我们要不断地给予肯定,特别发掘她的优点。”为了帮助刘子实自信起来,杨志勋诊病的时候,经常让她做自己的助手。

在一次课堂提问上,本来回答正确的刘子实,在旁边同学的干扰和杨志勋的质疑下,答案改了又改,最终回答错误。这件事让刘子实意识到,自己应该更加自信一些。

在刘子实学习中医几年以后,发生了一件让她妈妈感到意外的事:“班长就有一个名额,她说我想竞选,也是和我商量,我说那你就试试吧,然后自己写稿,开始准备竞选的材料。”现在的大师姐刘子实,从很多方面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已经比以前自信和大方多了。

芭学园和清新中医对刘子实和王茂睿的改变,恰恰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所不具备的改造功能。

正如李跃儿所言:“中国的教育者也正是在这方面无法等待受教育者这种建构式学习缓慢的、模糊的过程,就非要利用灌输、背诵、问答、抄写这样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教育成果,所以,受教育者就只好将一切都用来向教育者显示他的成果,就没有机会进行灵魂深处的、无法言表的建构了。我认为这是人类的悲哀。”

这些与李跃儿和杨志勋们截然相反的教育方法,荼毒的不只是孩子,也是家长。

“搞这种教育,有部分不理解的家长给我们造成的磨难……”李跃儿没有把这句话说完。她曾经被一个家长指着鼻子说“你人格低下”。

李跃儿曾问园里的一位老师黄晓星:你放着国外顺畅的工作不干,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他低头无语。黄晓星的无语,已经说明他体验到了在中国搞这种教育的难度。

任何性格都有可能成才

教育需要全民参与

也许仅以李跃儿卖掉房产坚持做好芭学园的执着,以及杨志勋6年时间始终坚持免费的崇高,难以使得这股清新空气能够真正地弥漫、扩散开来,那么红黄蓝教育机构、新东方泡泡少儿教育等具有更强资本实力的企业,以虔诚的学习和探索姿态向这一批小群体的靠拢,不得不说让人看到了希望。

红黄蓝教育机构副总裁王健枥自己从小就是一个调皮、聪明的孩子,虽然读书时被罚站、被请家长是家常便饭,但父母却从未因此对她有任何的责难,给了她足够自由的空间。她觉得那是使她能成为今天这种状态的重要原因。因此她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够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学会情感的功课。

也许是作为母亲的深刻体会,王健枥对教育机构的价值观和理念格外看重。她当初之所以加盟红黄蓝,就是因为特别认同他们的教育观念。

红黄蓝研发出了一套自己的早教产品《竹兜快乐家庭》,里面设定了五个性格各异的主人公,熊猫竹兜形象阳光、积极向上,交往能力强,代表父母都愿意让孩子成为的那种人;河马塔塔安静平和,思考问题全面;还有内向、有点小迷糊但友好善良的图图、悠悠和调皮捣蛋的球球。

在红黄蓝的理念里,每种不同性格的孩子都可以有很精彩的人生。不论是兜兜、球球还是图图,只要能够接受适合其性格的正确引导,掌握主动学习的快乐,养成习惯性格和启蒙艺术修养,就都可以成为健康快乐且有竞争力的儿童。

为了与国际一流的教育理念接轨,不久之前红黄蓝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赴美考察。考察团的足迹从世界银行到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再到哈佛儿童中心,他们惊喜地发现,他们所重视的艺术与创造力、语言和沟通能力、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身体运动发展、数学发展以及认知能力六大领域的发展,跟这些国际最尖端大学的研究是完全吻合的。

而教育机构中资本实力最强,也始终走在教育行业前列的新东方,自几年前将旗下泡泡少儿英语品牌更名为泡泡少儿教育时,他们的想法其实已经表现得很明确,他们做出这个改变的背后就不仅仅是在培训学科上做了一些延伸,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

在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泡泡少儿教育推广管理中心总监谢琴看来,中国俗语讲“三岁看老”,3岁后所学到的能够积淀下来,形成印象,以及在6岁以前所接受的家庭和环境的熏陶,是影响孩子一生的生活底色。

但在国内,6岁以前的素质教育机构鳞次栉比,6岁以后则凤毛麟角,原因在于当家长们在孩子6岁时面对应试的压力和他的培养理念相违背时,往往选择顺从前者。而这拨焦虑的家长偏偏占到人群的大多数。

“中间的这波有前瞻性的很少,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将中间比较合格的这部分父母和家庭,这个基数越做越多,让完全盲目且不太了解的这个群体变少一点,我觉得这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因此新东方泡泡少儿教育的目标远不止于把孩子培养成才。培养孩子只是开始。在此之外,他们最想做的是在教育理念上逐渐引导家长。

“泡泡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公式,泡泡少儿教育应该等于对孩子的知识教育,加上对孩子的价值教育,比如自信、合作能力、勇敢、敢于承担、分享、关爱精神等等。第三就是孩子的家庭教育。”

新东方从2008年就成立家庭教育中心,做大量的家庭讲座、论坛,给家长发家庭教育书籍,成立妈妈俱乐部,并请来专家给予指导,还搭建了家庭教育网站。谢琴说,三位一体才是真正的做教育。

在这个理念上,这些代表先进教育机构的认知出奇地一致。红黄蓝就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定是园所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的共同促进。因此红黄蓝的教学版块设置,就包括实现园所教育的亲子园和幼儿园,社会教育则通过其本身的理念和市场部给孩子提供更多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来实现,比如博物馆、海洋馆,一些大型的表演、植树节活动等等。

李跃儿看到王茂睿在人格修复上展露的希望之后不久,王茂睿度过了他的6岁生日。王茂睿的修复期还没有结束,他还需要继续提升他的智慧层面和生命状态。但他6岁了。

在是否要离开芭学院去接受学前教育的事情上,王茂睿的母亲纠结了很久,李跃儿也与她交谈和劝服了很久。李跃儿甚至已经为王茂睿设计了一整套学前准备课程。

但王茂睿最终还是离开了芭学园,在他6岁的时候。

上一篇:果树嫁接教学范文 下一篇:乡村旅游培训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