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03-18 00:52:52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范文第1篇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安机关组织管理,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承担依法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职责。

第三条 公安部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公安工作,是全国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安工作,是本行政区域公安工作的领导、指挥机关。

第四条 公安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第二章 公安机关的设置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设置。

第六条 设区的市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分局。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置公安派出所。

公安分局和公安派出所的设立、撤销,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分局内设机构分为综合管理机构和执法勤务机构。

执法勤务机构实行队建制,称为总队、支队、大队、中队。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公安分局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第九条 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收容教育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设置。

第三章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

第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分为警官职务、警员职务和警务技术职务。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指挥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官职务序列。

公安机关领导成员和内设综合管理机构警官职务由高至低为: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官职务由高至低为:总队长、副总队长、支队长、副支队长、大队长、副大队长、中队长、副中队长。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派出机构、内设执法勤务机构和不设区的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置主管政治工作的政治委员、教导员、指导员等警官职务。

第十二条 公安机关履行警务执行职责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员职务序列。

公安机关及其内设综合管理机构警员职务由高至低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由高至低为:一级警长、二级警长、三级警长、四级警长、一级警员、二级警员、三级警员。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从事警务技术工作的人民警察实行警务技术职务序列。

警务技术职务的设置,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任职,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正职领导职务的提名,应当事先征得上一级公安机关的同意。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副职领导职务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公安机关的意见。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内设机构警官职务、警员职务的任免,由本公安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决定或者报批。

公安分局领导成员职务以及公安派出所警官职务、警员职务的任免,由派出公安分局、公安派出所的公安机关决定。

第四章 公安机关的编制和经费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使用的国家行政编制,实行专项管理。

第二十条 公安部根据工作需要,向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公安机关编制的规划和调整编制的意见,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第二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调整公安机关编制的申请。

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调整公安机关编制的申请,征求公安部意见后进行审核,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职位实行聘任制。但是,对公安执法职位或者涉及国家秘密的职位,不实行聘任制。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各项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全额上缴财政。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经费项目和标准,将公安机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全额保障,并对经济困难地区的公安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第五章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管理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实行考试录用制度。

公安机关录用的人民警察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

第二十五条 公安部机关及其实行公务员制度的直属机构人民警察录用考试,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考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按照国家规定,承担相应的录用工作。

第二十六条 调任、转任到公安机关担任人民警察职务的,应当符合担任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条件和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公安机关应当对调任、转任人选进行严格考察,并按照管理权限审批。必要时,可以对调任人选进行考试。

第二十七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实行警衔制度。公安机关授予警衔的人员应当是使用国家专项编制的在职人员。

第二十八条 公安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人民警察进行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级别、工资以及辞退、奖励、培训的依据。

第二十九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应当经过公安院校等人民警察培训机构培训并考试、考核合格,方可任职、晋升职务、授予警衔、晋升警衔。

公安机关应当组织人民警察接受国家规定的培训。

第三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辞退:

(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三)因所在公安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

(四)不履行人民警察义务,不遵守人民警察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公安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第三十一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辞退:

(一)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性人民警察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得辞退的情形。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个人或者集体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特殊贡献的,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给予奖励。

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对受奖励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可以根据国家规定提前晋升警衔,并给予一次性奖金或者其他待遇。

拟以国务院名义授予荣誉称号的,由人事部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拟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的,由人事部会同公安部审批;拟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的,由公安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审批。

第三十三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的,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对受处分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根据国家规定降低警衔或者取消警衔。

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处分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决定。

第三十四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或者认为有关部门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复核,提出申诉或者控告。

第六章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待遇

第三十五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享受国家规定的符合其职业特点的工资待遇。

第三十六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实行国家规定的保险制度,保障其在退休、患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

第三十七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因公致残的,应当享受必要的治疗、康复,其中被评定残疾的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和优待。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因公牺牲或者病故的,其家属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和优待。

第三十八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实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法定工作日之外工作的,应当补休;不能补休的,应当给予补助,具体办法由人事部会同财政部规定。

第三十九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休。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符合国家规定的提前退休条件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第四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退休后,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和其他福利待遇。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公安机关和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公安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2006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国务院总理2006年11月13日签署第479号国务院令,《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范文第2篇

一、道路上查处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执法依据和查处的违法行为种类

1.执法依据。经梳理,查处道路上危化品运输车辆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和规定,共有12部(个)。具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国家安监总局、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在用液体危险货物罐车加装紧急切断装置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4〕74号)、《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理程序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办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湖北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湖北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强化治安高警部门执法协作全力做好烟花爆竹运输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鄂公传发[2016]1495号)。2.交警在道路上可查处的违法行为种类。运输企业、个人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由公安机关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八条、第八十九条、第九十条、第九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予以处罚,具体违法行为有11类:超过运输车辆的核定载质量装载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安全技术条件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车辆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的;未取得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通过道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未悬挂或者喷涂警示标志,或者悬挂或者喷涂的警示标志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过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不配备押运人员的;运输剧毒化学品或者易制爆危险化学品途中需要较长时间停车,驾驶人员、押运人员不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在道路运输途中丢失、被盗、被抢或者发生流散、泄露等情况,驾驶人员、押运人员不采取必要的警示措施和安全措施,或者不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的;伪造、变造或者出租、出借、转让,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发生交通事故负有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企业发生负有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后,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存在的安全隐患未消除的。

二、道路上危化品运输车违法查处程序问题

1.查处原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理,应当遵循合法、安全、及时、公正、公开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应当给予处罚的,依据违法行为的事实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处罚决定。2.查验内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警力、天气、路况等实际情况,科学部署,安全规范执法,严格检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从业资格、驾驶资格、车辆审验、通行证明、专用标识和安全标示牌、车身反光标识、车辆卫星定位装置、紧急切断装置等。3.调查取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湖北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相关规定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理程序规定》办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应当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办理。对同时违反前两款违法行为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应予以分别裁决,分开立卷。4.强制措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依法实施强制措施,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违反相关法规的采取扣留机动车、扣留驾驶证措施,现场交通警察应当收集、固定相关证据,并制作《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或《公安交通管理强制措施凭证》。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依法应当对道路运输企业或者个人作出处罚,且无《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规定的可以扣留机动车情形的,制作《证据保全决定书》《证据保全清单》,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扣押机动车。扣押机动车的审批、期限、文书制作,执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涉及追究刑事责任的,执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5.处罚文书。一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湖北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对驾驶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依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使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法律文书》。二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道路运输企业或者个人作出处罚的,使用《公安行政法律文书》。

三、适格的执法主体和被处罚人问题

1.关于执法主体。《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执法主体为“公安机关”,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相关违法行为予以处罚的,应当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名义作出。笔者认为,对交警在道路上发现的上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违法案件,公安机关可以授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同时适用以下两种执法主体,一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湖北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依法对驾驶人处以罚款、记分的,案件在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中办理(六合一平台),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名义作出;二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对道路运输企业或者个人作出罚款、治安拘留等处罚的,案件由县级以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湖北公安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中(警综平台)办理,以县市区公安局(分局)名义作出。2.关于被处罚主体。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立法精神,被处罚对象应当是违法行为人。笔者认为,一方面,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或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负有直接责任的,或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公安交管部门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办理。另一方面,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罚违法相对人时,应按以下要求分别实施,一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湖北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依法对驾驶人处以罚款、记分。二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车辆有所属或者挂靠运输企业的,依法对道路运输企业作出处罚。单位安排人员接受处罚的,应当持有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等证明文件。三是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车辆没有所属或者挂靠运输企业的,对车辆的实际营运单位或者个人作出处罚。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范文第3篇

“这是公安系统第一次如此全面完整地制订组织管理法规。”起草小组一位成员告诉记者。

几个月前,深圳公安系统在国内率先启动了公安专业化改革,其精神也源自这一条例。起草小组成员说,该条例已起草3年之久,深圳方面的动作起始于最早的那个征求意见稿。3年来,尽管数易其稿,但精神却并未改变。简而言之,条例是对一段时间以来各地警务改革的总结和对公安队伍当前面临问题的回应。

突破“警力下沉”障碍

条例出台前夕,一位安徽省的警察在网上发帖抱怨:“本人大专毕业后从警22年,现在还是个股级。”

起草小组成员说,这位警察的遭遇并非个案,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线、基层民警晋升不易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从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看,执法权主要由区县公安机关行使,市级以上机关更多行使管理协调指导的职能,这就要求警力尽可能地下沉在一线”。曾参与条例论证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余凌云对记者说。

不过,尽管公安系统自上而下每隔几年就做出一次要求,但警力仍然过度“上浮”。仅以改革前的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其一线警力仅为全部警力的48.5%。待遇跟不上,强行命令“警力下沉”只会陷入原来的“下沉――上浮――再下沉――再上浮”的怪圈。

而警力难以“下沉”的原因之一,在于基层和一线公安机关更难得到晋升机会。“相对于其他部门20人中就有1个局长、5个处长、8个科长相比,公安部门则是200人中只有1个局长、5个处长、8个科长”,起草小组成员告诉记者,“这导致公安系统压职压级的问题异常突出”。

仿效《公务员法》中职务与职级的规定,起草小组设计了警员职务序列。条例规定: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由高至低为:一至四级警长和一至三级警员。公安机关及其内设综合管理机构警员职务由高至低为:正(副)巡视员、正(副)调研员、正(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第十四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级别,根据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

这些规定解决了公安系统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如果一个老警察与局长同时进入公安系统,这项规定将保证其待遇与局长‘大体平衡’,从而使更多一线警力安心工作。”余凌云说。

可以参照比较的是,由于提前启动了改革,深圳市公安局的方案较之条例更为细化,该局改革办制订的方案中,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员职务由高至低为:一至二级高级警长、一至四级警长、一至四级警员、和初级、见习警员,比条例多出了五个级别。

另外,条例还通过队建制对公安系统干部晋升进行了规范。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内设执法勤务机构警官职务由高至低为:正(副)总队长、正(副)支队长、正(副)大队长、正(副)中队长。

条例的这一规定,既是对地方上一些探索的肯定,同时也对各地五花八门的标准进行了“正规化规范”。

条例中,条块两方面都没有提及警署这一设置,意味着上海等地最先实行的警署式改革未受肯定。

经费保障任重道远

“全国还有20%的警察被拖欠工资。”在公安部和人事部联合调研之后,起草小组成员告诉记者。

至于警察“自费破案”(警察个人先垫资破案)的总金额,这位成员没有透露具体的数字,只是说“计量单位不是万,而是亿”。在一些地方财政吃紧的地区,甚至还有被害人出钱破案的现象。

显然,这正是“以罚代管”、“指标制”背后的动力源泉。尽管“收支两条线”多年来被反复强调,但制度规定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仍然让一些警察铤而走险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据北京市公安机关,包括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指标制也直到2006年夏天才被废除,代之以“数据常量”。

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将各项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全额上缴财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经费项目和标准,将公安机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全额保障,并对经济困难地区的公安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应实事求是地看待条例”,起草小组成员说,“条例只是公安系统的管理条例,经费保障问题只能在条文中提一下,具体到如何落实,就不是一个条例、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问题。”

改革尚在路上

条例公布前夕,公安系统开始进行一揽子的准备工作。

首先,2006年9月2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公安部党委联合下发了《地方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任职条件》,强调要从有基层公安工作经验的人员中选拔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

其次,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10月29日在全国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全国县级公安机关机构“瘦身”,“原则上,县级公安机关内设机构总数控制在10个左右”。

“除了这些与条例配套的工作,改革的下一步思路可以汲取深圳经验”。起草小组成员说。

条例与深圳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适用范围仅为警员,后者则扩大到警务机关的全体人员。深圳方案将人员分为警察、文职、雇员,其中警察专注于公安执法和社会管理,文职人员和雇员专注于内部管理和保障服务。

目前,深圳改革一直在低调进行。据《深圳商报》报道,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特别强调,检验改革成败有三条标准:一看是否有利于“警力下沉”,加强一线;二看是否有利于提高效率、加强队伍战斗力;三看是否有利于实现社会治安的好转。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范文第4篇

《焰火燃放许可证》应如何申领?申领时要提交哪些材料?为解答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处处长亓希国,请他作一详细介绍。

分级申请提交4类材料

“依据《大型焰火燃放安全技术规程》,大型焰火燃放按照所燃放礼花弹及组合烟花的规格和数量,危险程度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Ⅴ级。”亓希国介绍说,举办Ⅱ级以上(含Ⅱ级)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需向举办地设区的市级公安机关申请《焰火燃放许可证》,举办Ⅲ级以下(含Ⅲ级)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需向举办地的县级公安机关申请。

主办单位申请《焰火燃放许可证》时,应该准备哪些材料呢?亓希国说,主办单位要按照举办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级别,向相应的公安机关提交申请材料,主要包括4方面的内容:一是举办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时间、地点、环境、活动性质、规模;二是燃放烟花爆竹的种类、规格、数量;三是燃放作业方案;四是燃放作业单位持有的《大型焰火燃放作业单位资质证明》,以及燃放作业人员持有的《大型焰火燃放作业人员资格证明》。“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一般都是主办单位聘请专业的燃放作业单位进行操作,所以燃放作业方案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主办单位的组织实施方案和燃放作业单位的技术设计方案。通常主办单位、燃放作业单位在制定燃放作业方案时,都会和公安机关事先沟通协调,以确保焰火燃放活动的安全性,也便于顺利通过审核。”亓希国补充说道。

据亓希国介绍,对于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审查,受理申请的公安机关会在20日内给出结果,符合大型焰火燃放安全要求的,将核发《焰火燃放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将会说明原因。

焰火燃放资质省级考核

在申请大型焰火燃放许可时,需提供燃放作业单位的《大型焰火燃放作业单位资质证明》和燃放作业人员的《大型焰火燃放作业人员资格证明》。这两者的资质证明是如何取得的?

亓希国回答说,为加强对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监督管理,依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公安部于2010年10月了GA898-2010《大型焰火燃放作业人员资格条件及管理》和GA899-2010《大型焰火燃放作业单位资质条件及管理》,并于当年11月开始实施。按照这两个标准的规定,申请大型焰火燃放作业人员(分为燃放技术人员、燃放操作人员、安全员、保管员4种)资格证明的,需向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理论、实践考核合格的,由省级公安机关发给相应的《大型焰火燃放作业人员资格证明》;申请大型焰火燃放作业单位(分为甲、乙、丙3级)资质证明的,同样需向所在地省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省级公安机关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发放《大型焰火燃放作业单位资质证明》,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主办承办单位责任明晰

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主办单位大多不具备专业的焰火燃放资质,往往要聘请具有资质的燃放单位来具体操作。那么主办单位和燃放作业单位的安全责任如何划分?

亓希国总结说,双方侧重点有所不同。主办单位对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安全责任主要体现在组织协调方面,如:要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燃放场地;制订并落实燃放作业组织实施方案,协调落实交通管制、消防救援、医疗救护、人员疏散、事故应急处理等安全保障措施;对妨碍燃放安全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划定燃放安全警戒区,设置警示标志,安排专人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下达点火、暂停、终止燃放或清场、解除警戒指令。燃放作业单位的安全责任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如:制订并执行燃放作业技术设计方案;保管所燃放的烟花爆竹;处理哑弹或其他未引燃的烟花爆竹;清理、回收、包装燃放作业剩余的烟花爆竹。

公安机关监督检查

公安机关除对大型焰火燃放活动进行审批外,还要对焰火的燃放活动进行后续监管。亓希国介绍说,对已批准的大型焰火燃放活动,公安机关会制定大型焰火燃放活动的安全监督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根据燃放规模等级、现场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方面的安全需要组织警力,维持活动现场周围的治安、交通秩序,预防和处置突发治安事件。

在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举办过程中,公安机关还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督促主办单位、燃放作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燃放作业方案实施燃放作业,发现隐患及时责令整改。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无证行医 致人死亡 思考探索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63-02

The reflection of an unlicensed medical pracrice leading to death

CHE Xiaojin

【Abstract】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hat were encountered in investigating an unlicensed medical practice, and reflect how to define the quality of illegal medical practice and how to determine the testimony subject of the causality. The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judgment of specific illegal acts i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country doctors of the health inspection institu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case transfer gradually, which will ensure that cases will be solved fairly, safely and efficiently, and reduce the buck-passing and inefficiency, thu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 legal system.

【Key words】unlicensed medical practice causing death, reflection

1 案情简介

2009年11月13日,莱城区卫生局接到举报,莱城区某村刘某(男,42岁)在家中输液过程中突然死亡。接到举报后,执法人员立即到现场进行调查。经查实,11月12日上午 10 时,刘某因头痛、嗓子痛等症状到同村张某处就诊,张某经诊断其为感冒症状,到刘某家中开具处方予以输液治疗,用药洁霉素0.6g/支*4支、500mg病毒唑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为一组,清开灵10ml/支*2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为一组,静滴。11月13日下午3时,张某再次以相同治疗方案在刘某家中给予输液治疗,随后张某离开刘某家,输液40分钟后,刘某出现休克症状,经抢救无效死亡。

张某曾是乡村医生,半年前自行离开村卫生室在自己家中开始行医。行医场所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张某无医师资格证书、无医师执业证书,因未参加乡医考核,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注册至2009年9月。经合议,张某非法行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莱城区卫生局以“张某非法行医致人死亡”为案由,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44条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77条的规定,对张某作出责令停止执业活动,没收药品、器械,罚款人民币1万元整的行政处罚[1]。由于该案张某涉嫌非法行医罪,一并将案件移交司法机关。而在移送过程中,莱芜市公安局莱城分局认为卫生局未出具张某行为与刘某死亡之间因果关系鉴定证明,无法证明刘某死亡系张某行医所致,以移送材料证据不足为由拒绝接受移交案件,要求卫生局出具鉴定报告后再行移交。卫生局认为该案是非法行医,不属医疗事故,其鉴定应由司法机关组织实施。随后,公安、卫生共同提请莱城区政府决定由谁组织实施鉴定,区政府组织政法、法制办、公安、卫生等机关组成工作组,责成协商办理该案。在协调过程中,因死者家属拒不同意尸检,鉴定程序无法进行。工作组经多方协调,最终以张某赔偿刘某家属15万元人民币而结案,同时张某一并履行卫生行政处罚。

2 案件争议点

2.1 关于张某的行医资格。张某认为自己的确没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但《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这两个证书并不是乡村医生行医的必备资格证件,自己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虽未进行考核,但还在6个月的再次考核申请期内,卫生局还未注销其执业注册,自己还是乡村医生。

2.2 该案组织实施鉴定是卫生行政部门还是公安机关。该案张某非法行医证据确凿,其行医行为与刘某死亡的因果关系成为是否涉嫌非法行医罪的关键。卫生局认为如属医疗事故应由卫生局组织鉴定,非法行医应由司法机关鉴定。公安机关认为,卫生局在移交过程中证据不足,无法证明张某行医直接导致刘某死亡,不能接受案件,无法立案调查。

3 思考探索

3.1 张某行医性质的认定。《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第2条规定“本条例适用于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和一般医疗服务的乡村医生”。卫生部卫政法发【2004】112号《关于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批复》指出,“在农村地区设立个体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应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管理”。张某已离开卫生室半年之久,已属个体诊所性质,其行医资格已不属《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调整范围,而应接受《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调整,即使张某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经考核合格,其执业地点也是在村卫生室而不是在其家中或死者刘某家中,张某行为属无证个体行医性质。本案并非合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事故,不属医疗事故范畴,实属非法行医。

3.2 张某涉嫌非法行医罪是否成立。《刑法》第336条第1款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本案中张某的行为属未取得医生资格非法行医,是否构成非法行医罪的关键是张某的行为是否与刘某的死亡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而进行尸体鉴定是判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手段。

卫生行政部门的观点认为,该案属非法行医,不属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13条第5款规定“非法行医造成患者身体健康损害的,医学会不予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第61条规定“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不属于医疗事故,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关赔偿,由受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其它法律法规也未明确规定该情况技术鉴定应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作为卫生行政部门,无法从医疗技术专业角度对非法行医行为是否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作出鉴定结论。该案受害人最终死亡,非法行医者张某已涉嫌犯罪,应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调查。

公安机关的观点则认为,造成就诊人死亡是作为医疗行为的伤亡结果,它同非法行医行为之间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第6条第4款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附有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卫生局在移送案件过程中,应就张某行为与刘某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鉴定,并将鉴定结论等材料一并移送后,方予立案调查,否则不予受理。

该案受害人家属拒不同意申请尸体鉴定,无法得出因果关系,也就无法确定张某是否构成非法行医罪,最终只能以民事赔偿得以解决。

4 思考和建议

笔者认为,依照现行卫生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此类案件,卫生行政部门的责任就是认定非法行医的事实存在并对非法行医行为依法予以打击,至于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则是司法机关的职责。张某的行为是否直接导致刘某死亡的鉴定是直接认定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证据,公安机关当然有义务而且也应该委托有权机构鉴定从而获取该证据。因此,鉴定应该由公安机关来委托实施。

如果公安机关坚持必须要有鉴定报告才受理,解决方法建议以下几点:

一是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监察部联合的《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的意见》的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不立案通知书后的3日内,可以向作出不立案决定的公安机关提请复议,也可以建议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立案监督”。

二是收集专家咨询意见。向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学历、资历等专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收集非法行医行为与患者的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专家咨询意见,从而向司法机关提供非法行医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依据。

三是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部门汇报,在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协调各相关部门,及时、公正的做好案件的处理工作,在本案处理过程中,政府部门的协调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围绕“三基”工程建设,以提高民警基本素质为目标,以增强基层所队的执法能力、办案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为重点,坚持全员练兵、全面练兵、岗位练兵、科学练兵和“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练兵原则,强化警种、部门民警岗位练兵和基层一线民警警务实战练兵,形成专业训练岗位化、基础训练普及化、体能训练经常化的练兵机制,推动我旗公安民警苦练基本功深入开展,打牢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基础。

二、练兵范围

全体公安民警

三、总体目标

通过苦练基本功,使全体民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战术得到切实提高,除特殊情况外,民警的基本体能全部达到《公安民警体能锻炼达标标准》,各警种、部门民警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增强,基本达到人人适应岗位,人人精通本职,人人胜任职责。其中,基层一线民警要做到“三懂四会”(即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会擒敌自卫、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服务、会群众工作),真正做到执法为民,执法公正,执法行为规范,办案质量提高,警民关系融洽,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的现象得到有效解决。四、突出重点抓好九大练兵活动

(一)科技强警大练兵。由110指挥中心制定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各警种联动合作,要督促、引导民警积极开展网上信息采集录入、查询比对、分析研判,加快建立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共享、全警应用的网上作战机制,通过网上比武和各层次、各警种信息大比武等形式,实现破案追逃、治安防范、管理服务、执法监督等工作的网上运行,不断提升基层警务工作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从而实现信息化主导警务。

(二)指挥调度大练兵。由110指挥中心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要尽快建立指挥调度工作预案,确保总指挥部的运作和保障工作。总指挥部统一指挥处置工作,提出处置方案或审定现场指挥部的处置方案,现场指挥部组织指挥现场封控管制力量、突击力量、救援力量、专业技术力量、侦察调查力量和谈判专家,高效有序、机动灵活地开展各项处置工作。

(三)刑侦建设大练兵。由刑侦大队制定练兵方案并具体实施。要按照“会侦查、会取证、会缉捕、会审讯、会做卷、会电脑”的“六会”要求,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开展大练兵活动。无论是在手段,还是在技术上要有新突破。

(四)打击、预防和控制严重暴力犯罪、重特大刑事犯罪大练兵。处置劫持绑架人质等严重暴力犯罪大练兵,由刑侦大队具体负责,治安、武警、消防等多警种配合模拟演练。要熟悉关于处置劫持绑架人质事件的预案和处置恐怖事件应急指挥机制、演练机制;主要强化警械使用、手枪射击、狙击步枪射击、徒步攻防、控制与搜身带离、现场急救、计算机应用等单兵训练技能;犯罪嫌疑车辆查控、犯罪嫌疑人抓捕、建筑物搜索等个人和集体战术以及心理战术的训练;预防杀人、放火、爆炸、劫持绑架人质、抢劫运钞车等严重暴力性犯罪活动。处置重特大刑事犯罪大练兵,由刑侦大队具体负责,多警联动、快速反应、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按照旗局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有关地区迅速上路设卡堵截、检查,防止作案分子外逃。根据案情需要,其他部门、警种也要从各自工作职责出发给予全力配合,尽早抓获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真正实现指挥高效、快速反应、各警联动、打击有力、协同作战的整体格局。

(五)预防处置暴力恐怖活动大练兵。聘请上级反恐特警队指导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训练。治安、刑侦、武警、边防、消防等多警种配合模拟演练。要加强反恐怖专业知识学习,掌握反恐怖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处置原则和职责任务。熟悉关于处置各类恐怖袭击事件的预案和处置恐怖事件应急指挥机制、演练机制;了解爆炸物的种类、名称,核辐射、生化知识,熟悉地区危险物品的种类和拥有地,掌握自我防护知识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恐怖行动的技术训练,针对反恐怖行动特点,打牢反恐怖训练基础。主要强化警械使用、手枪射击、狙击步枪射击、徒步攻防、控制与搜身带离、现场急救、计算机应用等单兵训练技能;犯罪嫌疑车辆查控、犯罪嫌疑人抓捕、建筑物搜索等个人和集体战术以及心理战术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置、恐怖事件处置、反爆炸、反劫持、反袭击、重大暴力犯罪案件侦破及多警种配合模拟演练。通过共同专业科目的强化训练,把处势不惊的胆量练大,把敢打必胜的勇气练足,把冲破艰难险阻的意志练强。真正培养出一批执勤能力强,擒敌技术高,反应能力快的尖兵能手,以适应反恐怖斗争的需要,确保有情况能够迅速出动,完成各项任务。

(六)预防处置重特大交通事故大练兵。由交警大队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刑侦、消防等多警种参战,积极协调医院、交通等相关部门,发挥社会力量,形成合力,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及时科学的调整部署和调配警力,进一步加大道路管控力度和执法力度,努力消除严重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做好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强化对营运客车的管理,会同安监、交通部门开展客运车辆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并对客车驾驶人普遍进行资格审查,进一步落实客车承包的“六定一保”和源头管理的“六知、二保”措施,进一步加大道路的管控力度和执法力度。完善恶劣天气应急预案,要与交通部门,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准确掌握气候情况和道路状况,根据气候和道路变化的情况及时进行预警和封路。做到处理特大交通事故时出警快速、积极抢救伤者,仔细勘查现场、尽快恢复交通,及时取证、降低损失和依法处理。

(七)处置大练兵。由治安大队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刑警、武警、消防等多警种配合模拟演练。按照《县局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总体预案》和《县局处置具体突发事件工作预案》的要求,组织演练。特别是对冲击党政机关、要害部位、拦截公路、堵塞交通、群体性上访事件等,要强化处置原则、处置程序、组织领导、处置要求及注意事项的学习和领会,各部门和广大公安民警都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密切协作。各部门、各警种都要根据《预案》职责要求,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同时,根据各自承担的责任,加强实战演练,保证遇警不慌、临阵不乱。

(八)预防重特大治安灾害事故大练兵。由治安大队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刑侦、武警、消防等多警种配合模拟演练。制定完善《惠水县公安局处置重特大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工作预案》。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周密科学部署,明确责任,具体分工实施行动,本着对社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做好一切思想和物质准备,按照“先控制、后消灭”的原则,贯彻“救人第一和准确迅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演练工作。

五、练兵重点

(一)警官练兵。警官主要加强警务管理与领导、公安执法理论、实战指挥、公安工作的突出问题与对策、警察公共关系的学习和研究,着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警务决策能力、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实战指挥能力。基层所队长还要加强警务管理指挥基础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警务组织、协调指挥、现场处置能力。

(二)警员练兵。警员主要加强政治理论、职业道德与纪律作风、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业务工作基础知识和警务实战技能、网络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业务部门民警还要结合本职岗位,重点加强执法执勤、管理服务、群众工作能力。

(三)警种、部门练兵。各警种、部门要结合岗位职责能力要求,按专业岗位分类加强专业岗位知识技能基本功训练,并尽快制定练兵标准。执法岗位民警,要重点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以及新出台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加强专门法规知识的学习,熟记并准确运用常用的法律条文,正确制作法律文书,提高法律素质和执法能力。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民警,要结合本职岗位特点重点学习刑事技术、行动技术、网络管理和信息通信技术等专业技术知识,提高利用科技手段打击、预防犯罪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1、综合保障部门民警训练重点

---纪检部门民警要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内部审计规范》、《公安审计》等法律和规范。强化《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受理查办系统》使用和执纪办案、调查取证、谈话技巧等能力训练。

---政工部门民警要重点学习《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技术侦察队伍专业职位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办法》、《地方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任职条件》、《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党内组织生活准则》、《党务工作制度》、《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工会法》、《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强化公文写作办理、会务办理人事训练网络信息录入、计算机自动办公等能力训练。

---办公综合部门民警要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工作条例》、《档案管理条例》、《公安统计规则》、《保密法》等政策法规,强化调查研究、机关公文撰写、公文审核、电报译传办理工作流程、密码管理程序和方法,财会民警要重点学习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厅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招投标具体办法等财务政策规定,强化办公自动化等能力训练。

---警务督察部门民警要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及《实施办法》、《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公安机关实施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措施规定》等法律法规。强化随警督察、走访群众、蹲点暗访、现场调查、网上督察、模拟设置警情和测酒、照像、摄像等基本能力训练。

---法制部门民警重点学习《宪法》、《立法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行政许可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贵州省公安法制工作规范》、《贵州省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实施细则》、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贵州省公安机关违法办案责任追究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强化行政复议、赔偿、各类应诉、劳动教养、少年收容教育文书的书写与制作技能和办案流程、案件评阅能力的训练。

2、业务警种系统民警训练重点

---指挥中心民警重点学习《公安部指挥中心接收地方公安机关报送信息的主要范围》、《110接处警工作规则》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处置原则和处置方法,现场指挥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设卡堵截的原则和程序等相关文件规定。强化应急反应、综合指挥、信息处理以及接处警系统、有/无线通信调度、视频监控、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操作与应用等能力训练。

---国内安全保卫民警重点学习《国家安全法》、《国家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政策法规。强化综合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开展谋略斗争能力和事件调查、侦察、处置能力训练。

---经侦民警重点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合同法》、《证券法》、《公司法》、《票据法》、《税收征管法》、《商标法》、《专利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的经济知识等,强化侦查、询问能力和科技手段运用能力训练。

---治安民警重点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管理规定》、《枪支管理法》、《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烟花爆竹管理条例》、《游行集会示威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保卫条例》、《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和金库安全防范设施建设许可实施办法》(公安部86号令)、《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治安管理、群众工作、情报信息、巡逻盘查、制作法律文书、办理治安案件、接处警等能力训练。

---刑侦民警重点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政策法规。强化侦查、取证、缉捕、审讯、制作案卷、计算机应用等能力训练。

---出入境民警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国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和普通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签发管理的有关规定、《往来港澳通行证和签注受理、审批、签发管理工作规范》、《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签注审批签发管理工作规范》、《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外国人签证和居留许可工作规范》、《外国人口岸签证工作规范》、《关于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签注受理审批签发工作规范》等政策法规。强化“大集中系统”应用技术、《中国公民因私出境管理系统》和《境外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英语、俄语、蒙语听说读写技能、办案技巧及应对能力训练。-

--禁毒民警重点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缉毒特情管理办法》、《案件侦查协作规定》、《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刑事犯罪嫌疑人员调查控制工作规定》、《刑事侦查阵地控制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强化识别与鉴定、禁毒情报的收集与研判、犯罪案件侦查手段、外线跟踪、驾驶、抓捕技能,禁毒信息系统的管理、操作与运用能力训练。

---监所管理民警重点学习《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监狱法》、《看守所条例》和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法律法规和法律知识。强化《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侦察学》的学习,思想教育谈话时机技巧,特情耳目物建、犯罪线索深挖、案件侦查技能、案卷的整理与移交、安全检查、值班巡视、押解和事故处理方法程序等能力训练。

---交通管理民警重点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民警道路执勤执法规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规范》、《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等政策法律。强化疏导指挥交通、查处违法行为、快速处理交通事故、正确使用执法装备、熟练办理车辆驾驶员管业务、开展群众工作等能力训练。

---户政、派出所民警重点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居民身份证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户口登记条例》、《暂住证申领办法》、《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贵州省暂住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强化计算机户籍管理、人口管理、二代身份证制证信息采集操作业务技能训练。

---信息通信系统民警要重点学习《宪法》、《行政许可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公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定》、《公安信息通信网运行管理规定》、《公安机关民警使用公安信息网违规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操作系统,有线、无线、图像通信基本知识。强化公安信息通信网络、应用系统、数据库等信息资源查询、管理及通信、电力、软件故障排除等业务技能的训练。

六、具体方法

(一)集中训练。落实“三个必训”和开展专业技能训练,采取集中时间、集中地点、封闭式管理的形式进行。按照“战训合一”和“轮值轮训”训练模式开展集中强化训练,既对民警进行业务、法律、技能、体能、心理训练,又将其作为备勤、处突、救急抢险的机动力量,使集中训练与优化警力配置结合起来,与创建现代警务运行机制结合起来,确保基层和一线实战单位每周不少于半天的业务和警务实战集中学习训练时间,基层一线民警每年不少于15天的集中警务实战训练时间。完成对“三所三队”副职不少于15天的岗位业务知识培训;要在2007年底前完成“两所六队”的全体民警(即派出所、看守所、交警大队、刑警大队、经侦大队、治安大队、缉毒大队、巡警大队)不少于15天的岗位业务知识培训。

(二)岗位训练。适应岗位练兵的特点,坚持“干什么、练什么,干中练、练中干”的练兵思想,把工作岗位作为训练的平台,实行“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练兵,做到带着训练的要求工作,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训练,推动基本功训练与业务工作协调发展。

(三)自学自练。认真落实“日学、周练、月考、季赛”等练兵制度,加强督促、检查、指导,保证训练效果。推动民警刻苦钻研,勤学苦练。鼓励民警发扬“钉子”精神,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和社会公共教育资源主动自学自练,保证民警每天自学自练时间1小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层层比武练兵。采取岗位练、个人比,集中练、单位比,系统练、警种比的方式,层层开展练兵比武竞赛活动,层层选拔标兵能手,以赛促练。从2008年开始,一线警种部门要组织民警开展基本知识、技能、体能和业务知识、技能比武竞赛活动。在至下而上开展比武竞赛基础上,要组织治安、刑侦、技侦、交通等一线警种民警进行基本知识、技能、体能和岗位业务知识、技能比武竞赛。组织完成国保、经侦、监管、缉毒等四个警种民警进行基本知识、技能、体能和岗位业务知识、技能比武竞赛。并对比武竞赛中涌现出突出单位和尖子标兵进行表彰奖励。

七、职责要求

(一)政工部门的职责和要求。政工部门为教育训练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统一规划、指导各单位教育训练工作。制定公共基础科目训练指导意见,审核批准本级警种、部门组织的岗位专业培训,确定训练内容和考核重点;发挥统筹规划职能,加强组织协调;加强训练基地、教官队伍和训练教材建设;发现、培育、宣传先进典型。

(二)警种部门的职责和要求。在上级警种系统指导下,按局政工部门总体安排,结合岗位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确定练兵内容和标准要求,研究制定警种、部门练兵内容和标准要求,规划、组织专业训练工作。围绕岗位职责能力需求,研究制定本警种、部门的基本功训练的实施方案;确定本部门民警应当具备的岗位职责能力和专业训练科目,明确考核标准;强化规划、组织、指导、检查和服务职能,确保各项训练措施落到实处。

(三)领导的职责和要求。各部门领导干部是组织本单位基本功训练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抓认识、抓典型、抓实效”的要求,把基本功训练纳入一把手工程,切实抓好,并以身作则,带头苦练基本功。

(四)民警的职责和要求。全体民警要根据新形势任务的需要和岗位职责能力要求,积极主动参加旗局和本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训练,同时认真查找政治、业务和体能素质等方面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苦练基本功计划,包括内容、方法、阶段性目标等,立足本职,勤学苦练,把基本功练扎实

八、基本保障

(一)训练基地建设。积极筹建建立与训练任务相适应的民警训练基地。

(二)训练经费保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力争对民警训练经费单独立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每年民警训练经费不少于业务经费的5%,并随着财政增长逐步提高。要加强现有练兵经费管理使用,确保让有限的经费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三)训练组织保障。要调整充实加强苦练基本功组织机构,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成立“三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苦练基本功工作组,政工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各部门、警种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加强苦练基本功工作组的力量,专人负责,不断加强苦练基本功组织领导。

九、监督检查

旗局练兵领导小组将深入各部门检查指导练兵情况,各部门要经常采取自检自查方式认真组织民警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练兵成效。

十、考核宣传

(一)加强苦练基本功工作的考核评比,努力推动和促进苦练基本功工作深入开展。年终将对各部门的苦练基本功工作组织一次全面考核评估;各科室所队的苦练基本功工作年终进行一次自我考评,并将考评结果报旗局政工科。对考核评比的结果届时将在全局范围内进行通报,对考核优秀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训练工作不落实、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取消评选先进资格,并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二)建立完善民警基本功训练考核制度。要充分依托利用全区公安机关警员信息资源和民警训练手册,建立健全《民警训练电子档案》和《民警苦练基本功训练手册》(民警训练手册),并在网上公布,接受监督检查。我局将在2007年第二季度完成民警训练信息输入和《民警训练手册》信息补充和完善,形成训练与《民警训练手册》、《民警训练电子档案》三位一体民警训练制度。采取对民警进行专项考评、综合考评等方式,及时对民警参加各级各类基本功训练情况进行考试考核,并与民警的年度考核挂钩。对考核成绩优秀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及时补训;对体能不达标的要督促强化训练,半年内仍不达标的要离岗训练,不得评先评优和晋职晋衔。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范文第7篇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是指在涉及公共安全

的场所或者区域,采用技术设备进行视频信息采集、传输、显示和存储的综合系统。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规划、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行为,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类出资、统筹建设、属地管理原则。

第五条市公安机关负责本市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区、县级市公安机关负责本辖区内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具体管理工作。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资源整合共享。

规划、建设、市政园林、国土房管、质监、交通、工商、城管、安监、水利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涉及公共安全的下列场所或者区域应当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系统:

(一)武器、弹药及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或者经营场所;

(二)机场、港口、火车站、码头、停车场、客货运站场和枢纽公交站的重要部位;

(三)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线、城市主干线、中心区内各主要路口、城市各出入口、辖内珠江主航道、人行天桥、大型桥梁、隧道等重要交通设施的重要部位;

(四)地铁营运线各站出入口、站台通道、旅客列车、地下商场等重要部位,公共汽车、电车、客运船舶等大型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重要部位;

(五)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要部位和出入口;

(六)国家重点科研机构,集中存放重要档案资料的馆、库;

(七)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集中陈列、存放重要文物、资料和贵重物品的场所,各级文物古迹、近现代保护建筑的重要部位;

(八)金库,货币、有价证券、票据的制造或者集中存放场所,票据、货币押运车辆,金融机构的营业场所和金融信息的运行、储存场所;

(九)广播、电视、报社、电信、邮政、公众信息网络以及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等单位的要害部位或者场所;

(十)公园、会议中心、体育场馆、医院、学校、住宅区、商业街、大型农贸市场等公众活动和聚集场所的重要部位,酒店(宾馆)、餐饮、娱乐场所、办公楼的大堂出入口、电梯和其他主要通道等;

(十一)建筑工地、城市重要景观、大型地下空间等城建设施的重要部位;

(十二)江河堤防、水库、人工湖、重点防洪排涝区域及其他重要水利工程设施;

(十三)其他需要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场所或区域。

禁止在卫生间、浴室、更衣室、酒店(宾馆)客房和员工、学生宿舍等涉及公民隐私的场所或者区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或者设施、设备。

第七条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场所、区域的所有权人或者管理者、经营者应当按照统一规划,遵循统一技术规范,建设责任范围内的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所有权人与管理者、经营者可以以协议的方式明确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责任。

依照本规定应当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系统但尚未建设的,应当依附现有建筑物或者管线进行建设。

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编制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规划,制定有关技术规范。

第八条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场所或者区域,属于《*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规定范围的,其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工程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向公安机关申报方案审核、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

不属于《*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规定范围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建设方案、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的有关材料,报所在地的区、县级市公安机关备案。

第九条各级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工程项目,应当按照同级信息化项目的规划、审核、招投标和验收程序办理。

第十条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场所或者区域新建、改建、扩建时,与之相配套的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用。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筑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室外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建设涉及建筑附属构筑物的设计与建设的,应当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对依照本规定第六条应当配套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项目进行规划审查时,应当提出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规划设计要求。

第十一条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的视频系统建设,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安装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固定场所,应当在监控区域设置明显标志。

第十三条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单位应当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应资质。

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适用产品应当取得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登记批准书或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或者通过安全生产产品认证。进口产品应当出具海关、商检部门或者国家法定机构的合法证明,并符合本市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标准规范。

第三章应用与管理

第十四条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应当按照安全等级进行管理,分级分权限接入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和应急指挥系统,或者预留接口与公共安全、城市管理和应急指挥系统互联互通。

分级权限的设定由市公安机关会同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国家安全机关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禁止盗窃、损毁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设施、设备,或者故意设置障碍,影响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管理或者使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管理公共安全视频系统采集的图像信息,依法按程序查看、复制和使用信息,不得删改、破坏视频信息原始数据记录,或者随意传播、复制或者用于个人目的、商业目的的查询、使用。

第十七条公安机关应当定期开展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监督检查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第十八条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因执法工作需要,可以无偿调取、复制或者查看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图像信息,必要时可以临时接管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控制权。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公共安全事件时,其他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无偿调取、复制或者查看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图像信息。

因执法原因而调整、改造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给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管理或者使用单位造成损失或者额外开支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相应补偿。

第十九条行政执法人员根据本规定第十八条的规定需要调取、查看或者复制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图像信息和相关资料的,应当出示执法单位介绍信函和执法证件。不出示介绍信函和执法证件的,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管理或者使用单位有权拒绝。

第二十条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管理或者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值班监看、资料管理、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根据监控区域范围的大小和重要程度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人员监看和管理,确保视频系统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设有视频监控室的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管理或者使用单位,应当派员值守,实时监看,对视频信息的录制、使用和去向情况进行登记,遇到可疑情况,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视频信息的有效存储期不得少于十五日,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行政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建设、管理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定期检查视频系统的前端设备、信号传输和网络传输线路以及存储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视频系统有效运行,不得擅自改变视频系统的设施、设备的位置和用途;如确有必要改变的,应当经公安机关核准或者备案。

第二十三条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监看和管理人员应当经过培训。

培训工作由市公安机关负责组织。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一款,应当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系统而不建设,或者不按照标准、规范建设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属于《*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规定范围的,由公安机关依照《*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二款,在涉及公民隐私的场所或者区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或者设施、设备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一款、第十条第一款,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建设方案未经核准,或者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未经验收合格而投入使用的,由公安机关依照《*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二款,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竣工验收后不报送公安机关备案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不具备相应资质承接公共安全视频系统设计、施工和维护业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盗窃、损毁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的设施、设备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故意设置障碍,影响公共安全视频系统正常运行的,由公安机关依照《*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照《*省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按规定使用视频系统的;

(二)不按规定记录、存储视频信息的;

(三)擅自改变视频系统设备、设施的位置和用途的;

(四)删改、破坏视频资料原始数据记录的;

(五)擅自复制、提供、传播视频信息的;

(六)不配合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或者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查询、调用和联网使用的。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范文第8篇

乡镇烟花爆竹管理责任书【1】

为了进一步贯彻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烟花爆竹经营环节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和有关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签订陕桥街道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安全管理责任书。

安全生产考核目标

1、在零售经营场所,全年不得发生火灾和烟花爆竹爆炸伤(死)人事故。

2、全年不得发生直接财产损失达2000元的其它各类事故。

3、必须组织经营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销售作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4、在销售经营过程中,必须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合法经营,不得从非法渠道进货。

陕桥街道办事处(签章):________________

烟花爆竹销售点(签章):________________

20xx年____月____日

乡镇烟花爆竹管理责任书【2】

甲方:魏家台镇人民政府

乙方:

为了进一步贯彻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烟花爆竹经营环节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条例》和有关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签订魏家台镇烟花爆竹零售经营安全管理责任书。

一、安全生产目标

1、乙方在零售经营场所,全年不得发生火灾和烟花爆竹爆炸伤(死)人事故。

2、乙方全年不得发生直接财产损失达20XX元的其它各类事故。

3、乙方必须组织经营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销售作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4、乙方在销售经营过程中,必须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合法经营,不得从非法渠道进货。

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目标

1、及时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及上级安全生产文件精神。

2、认真组织参加有关部门的安全会议和安全培训教育,并认真贯彻落实。

3、帮助和指导监督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4、组织对烟花爆竹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做到持证上岗。

5、经常性地开展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的安全监督检查,查出事故隐患,及时督促整改。

6、监督烟花爆竹经营单位合法经营。

7、配合上级安监部门做好各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三、附则甲方对乙方安全生产工作于年底进行考核,如乙方执行较差,甲方将按照《安全生产法》及相关烟花爆竹管理法规进行处罚;对合法经营、安全管理工作执行好的经营户,将给予通报表扬,以作示范。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二Oxx年一月六日

乡镇烟花爆竹管理责任书【3】

为了加强对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预防自爆自燃等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安全责任书如下:

一、严禁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非法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烟花爆竹。销售烟花爆竹必须取得公安机关颁发的许可证。销售烟花爆竹的零售网点,由县供销社、土产公司统一布设,经县公安局批准,严禁走街串村销售。

二、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必须认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和公安机关关于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并保证做到:

1、不私自生产烟花爆竹、拉炮、摔炮、砸炮、打火纸等危险爆炸物品;

2、不非法购买、运输、储存、销售烟花爆竹、拉炮、砸炮、打火纸等及制作烟花爆竹所用的黑药、烟火剂等爆炸物品;

3、不向其他人提供生产烟花爆竹所需的工具、原料、房屋及其他设备。

三、凡有上述行为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必须立即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将生产工具、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主动上交公安机关。

四、广大人民群众应当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涉及非法生产销售烟花爆竹的违法线索,对举报有功的,给予奖励;对包庇、纵容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举报电话:5391210或110

五、保证人如违反上述规定,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保证人应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六、本责任书一式两份,镇政府和保证人各存一份。

xxx政府镇

负责人:

村(单位):

负责人:

二0xx年一月十五日

乡镇烟花爆竹管理责任书【4】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和《重庆市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安全责任书。

1、本辖区内的危险化学品运输、生产、储存、销售属本辖区安全管理。

2、运输、生产、储存、销售危化品必须持有特种行业的证件。

3、非法生产、销售土火炮、烟花爆竹等危险化学品,本辖区责任人有权禁止和举报。

4、危化品及烟花爆竹存储必须有专用库房,并离人集地稀少的地方,按照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进行运输和存储。

5、本辖区内外流经销的土火炮、假冒伪劣烟花爆竹,有权没收其实物并报告镇安监办。

6、随时对辖区的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定期排查、整改,并报镇政府,如不履行职责,因工作失职造成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驻村责任人:

甲方:XX镇人民政府

代表:

乙方:(居委会)

代表: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范文第9篇

总理

二00九年十月十三日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保安服务活动,加强对从事保安服务的单位和保安员的管理,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保安服务是指:

(一)保安服务公司根据保安服务合同,派出保安员为客户单位提供的门卫、巡逻、守护、押运、随身护卫、安全检查以及安全技术防范、安全风险评估等服务;

(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招用人员从事的本单位门卫、巡逻、守护等安全防范工作;

(三)物业服务企业招用人员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开展的门卫、巡逻、秩序维护等服务。

前款第(二)项、第(三)项中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统称自行招用保安员的单位。

第三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保安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保安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保安服务行业协会在公安机关的指导下,依法开展保安服务行业自律活动。

第四条保安服务公司和自行招用保安员的单位(以下统称保安从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保安服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保安员管理制度,加强对保安员的管理、教育和培训,提高保安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

第五条保安从业单位应当依法保障保安员在社会保险、劳动用工、劳动保护、工资福利、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保安服务活动应当文明、合法,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保安员依法从事保安服务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七条对在保护公共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中有突出贡献的保安从业单位和保安员,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保安服务公司

第八条 保安服务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的注册资本;

(二)拟任的保安服务公司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任职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有关业务工作经验,无被刑事处罚、劳动教养、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或者被开除公职、开除军籍等不良记录;

(三)有与所提供的保安服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法律、行政法规有资格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的资格;

(四)有住所和提供保安服务所需的设施、装备;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保安服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保安员管理制度。

第九条申请设立保安服务公司,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交申请书以及能够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条件的材料。

受理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15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核发保安服务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从事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保安服务公司,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对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规划、布局要求,具备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条件,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的注册资本;

(二)国有独资或者国有资本占注册资本总额的51%以上:

(三)有符合《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条件的守护押运人员:

(四)有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专用运输车辆以及通信、报警设备。

第十一条 申请设立从事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保安服务公司,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交申请书以及能够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八条、第十条规定条件的材料。保安服务公司申请增设武装守护押运业务的,无需再次提交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条件的材料。

受理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ls目内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15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核发从事武装守护押运业务的保安服务许可证或者在已有的保安服务许可证上增注武装守护押运服务;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取得保安服务许可证的申请人,凭保安服务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工商登记。取得保安服务许可证后超过6个月未办理工商登记的,取得的保安服务许可证失效。

保安服务公司设立分公司的,应当向分公司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备案应当提供总公司的保安服务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总公司法定代表人、分公司负责人和保安员的基本情况。

保安服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变更的,应当经原审批公安机关审核,持审核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章

自行招用保安员的单位

第十三条 自行招用保安员的单位应当具有法人资格,有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保安员,有健全的保安服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保安员管理制度。

娱乐场所应当依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从保安服务公司聘用保安员,不得自行招用保安员。

第十四条自行招用保安员的单位,应当自开始保安服务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备案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法人资格证明;

(二)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保安员的基本情况;

(三)保安服务区域的基本情况;

(四)建立保安服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保安员管理制度的情况。

自行招用保安员的单位不再招用保安员进行保安服务的,应当自停止保安服务之日起30日内到备案的公安机关撤销备案。

第十五条 自行招用保安员的单位不得在本单位以外或者物业管理区域以外提供保安服务。

第四章 保安员

第十六条 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品行良好,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中国公民可以申领保安员证,从事保安服务工作。申请人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考试、审查合格并留存指纹等人体生物信息的,发给保安员证。

提取、留存保安员指纹等人体生物信息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保安员:

(一)曾被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劳动教养或者3次以上行政拘留的;

(二)曾因故意犯罪被刑事处罚的;

(三)被吊销保安员证未满3年的;

(四)曾两次被吊销保安员证的。

第十八条保安从业单位应当招用符合保安员条件的人员担任保安员,并与被招用的保安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保安从业单位及其保安员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保安从业单位应当根据保安服务岗位需要定期对保安员进行法律、保安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十九条 保安从业单位应当定期对保安员进行考核,发现保安员不合格或者严重违反管理制度,需要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法办理。

第二十条 保安从业单位应当根据保安服务岗位的风险程度为保安员投保意外伤害保险。

保安员因工伤亡的,依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保安员牺牲被批准为烈士的,依照国家有关烈士褒扬的规定享受抚恤优待。

第五章 保安服务

第二十一条 保安服务公司提供保安服务应当与客户单位签订保安服务合同,明确规定服务的项目、内容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保安服务台同终止后,保安服务公司应当将保安服务合同至少留存2年备查。

保安服务公司应当对客户单位要求提供的保安服务的合法性进行核查,对违法的保安服务要求应当拒绝,并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二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关系国家安全、涉及国家秘密等治安保卫重点单位不得聘请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的保安服务公司提供保安服务。

第二十三条保安服务公司派出保安员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客户单位提供保安服务的,应当向服务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备案应当提供保安服务公司的保安服务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保安服务合同、服务项目负责人和保安员的基本情况。

第二十四条 保安服务公司应当按照保安服务业服务标准提供规范的保安服务,保安服务公司派出的保安员应当遵守客户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客户单位应当为保安员从事保安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第二十五条 保安服务中使用的技术防范产品,应当符合有关的产品质量要求。保安服务中安装监控设备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使用监控设备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者个人隐私。

保安服务中形成的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应当至少留存30日备查,保安从业单位和客户单位不得删改或者扩散。

第二十六条 保安从业单位对保安服务中获知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客户单位明确要求保密的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保安从业单位不得指使、纵容保安员阻碍依法执行公务、参与追索债务、采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处置纠纷。

第二十七条 保安员上岗应当着保安员服装,佩带全国统一的保安服务标志。保安员服装和保安服务标志应当与人民、人民武装警察和人民警察、工商税务等行政执法机关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的制式服装、标志服饰有明显区别。

保安员服装由全国保安服务行业协会推荐式样,由保安服务从业单位在推荐式样范围内选用。保安服务标志式样由全国保安服务行业协会确定。

第二十八条 保安从业单位应当根据保安服务岗位的需要为保安员配备所需的装备。保安服务岗位装备配备标准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第二十九条 在保安服务中。为履行保安服务职责,保安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查验出入服务区域的人员的证件,登记出入的车辆和物品;

(二)在服务区域内进行巡逻、守护、安全检查、报警监控;

(三)在机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对人员及其所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维护公共秩序;

(四)执行武装守护押运任务,可以根据任务需要设立临时隔离区,但应当尽可能减少对公民正常活动的妨碍。

保安员应当及时制止发生在服务区域内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制止无效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立即报警,同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

从事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保安员执行武装守护押运任务使用枪支,依照《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保安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体或者侮辱、殴打他人;

(二)扣押、没收他人证件、财物;

(三)阻碍依法执行公务;

(四)参与追索债务、采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处置纠纷;

(五)删改或者扩散保安服务中形成的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

(六)侵犯个人隐私或者泄露在保安服务中获知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客户单位明确要求保密的信息;

(七)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一条 保安员有权拒绝执行保安从业单位或者客户单位的违法指令。保安从业单位不得因保安员不执行违法指令而解除与保安员的劳动合同,降低其劳动报酬和其他待遇,或者停缴、少缴依法应当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第六章 保安培训单位

第三十二条 保安培训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依法设立的保安服务公司或者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学校、职业培训机构;

(二)有保安培训所需的师资力量,其中保安专业师资人员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10年以上治安保卫管理工作经历;

(三)有保安培训所需的场所、设施等教学条件。

第三十三条 申请从事保安培训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交申请书以及能够证明其符合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条件的材料。

受理的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lS日内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15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核发保安培训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酞口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四条 从事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保安员的枪支使用培训,应当由人民警察院校、人民警察培训机构负责。承担培训工作的人民警察院校、人民警察培训机构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

第三十五条 保安培训单位应当按照保安员培训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对接受培训的人员进行法律、保安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职业道德教育。

保安员培训教学大纲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审定。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公安机关应当指导保安从业单位建立健全保安服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保安员管理制度和紧急情况应急预案,督促保安从业单位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保安从业单位、保安培训单位和保安员应当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公安机关建立保安服务监督管理信息系统,记录保安从业单位、保安培训单位和保安员的相关信息。

公安机关应当对提取、留存的保安员指纹等人体生物信息予以保密。

第三十八条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对保安从业单位、保安培训单位实施监督检查应当出示证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督促其整改。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应当如实记录,并由公安机关的监督检查人员和保安从业单位、保安培训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签字。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公布投诉方式,受理社会公众对保安从业单位、保安培训单位和保安员的投诉。接到投诉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反馈查处结果。

第四十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设立保安服务公司,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保安服务公司的经营活动。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保安服务、保安培训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并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保安从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并处1万元以上s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保安服务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未经公安机关审核的:

(二)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备案或者撤销备案的:

(三)自行招用保安员的单位在本单位以外或者物业管理区域以外开展保安服务的;

(四)招用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人员担任保安员的;

(五)保安服务公司未对客户单位要求提供的保安服务的合法性进行核查的,或者未将违法的保安服务要求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六)保安服务公司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签订、留存保安服务合同的;

(七)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留存保安服务中形成的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的。

客户单位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留存保安服务中形成的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四十三条保安从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一)泄露在保安服务中获知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客户单位明确要求保密的信息的;

(二)使用监控设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者个人隐私的;

(三)删改或者扩散保安服务中形成的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的;

(四)指使、纵容保安员阻碍依法执行公务、参与追索债务、采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处置纠纷的;

(五)对保安员疏于管理、教育和培训,发生保安员违法犯罪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客户单位删改或者扩散保安服务中形成的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四十四条保安从业单位因保安员不执行违法指令而解除与保安员的劳动合同,降低其劳动报酬和其他待遇,或者停缴、少缴依法应当为其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对保安从业单位的处罚和对保安员的赔偿依照有关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 保安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吊销其保安员证;违反治安管理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体或者侮辱、殴打他人的;

(二)扣押、没收他人证件、财物的;

(三)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

(四)参与追索债务、采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手段处置纠纷的:

(五)删改或者扩散保安服务中形成的监控影像资料、报警记录的;

(六)侵犯个人隐私或者泄露在保安服务中获知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客户单位明确要求保密的信息的;

(七)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行为的。

从事武装守护押运的保安员违反规定使用枪支的,依照《专职守护押运人员枪支使用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六条保安员在保安服务中造成他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安从业单位赔付;保安员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保安从业单位可以依法向保安员追偿。

第四十七条保安培训单位未按照保安员培训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培训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以保安培训为名进行诈骗活动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设立保安服务公司,参与或者变相参与保安服务公司经营活动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九条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保安服务活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条 保安服务许可证、保安培训许可证以及保安员证的式样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设立的保安服务公司、保安培训单位,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重新申请保安服务许可证、保安培训许可证。本条例施行前自行招用保安员的单位,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3个月内向公安机关备案。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从事保安服务的保安员,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1年内由保安员所在单位组织培训,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考试、审查合格并留存指纹等人体生物信息的,发给保安员证。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范文第10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管理,保护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大型群众性活动,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下列活动:

(一)体育比赛活动;

(二)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演出活动;

(三)展览、展销等活动;

(四)游园、灯会、庙会、花会、焰火晚会等活动;

(五)人才招聘会、现场开奖的销售等活动。

影剧院、音乐厅、公园、娱乐场所等在其日常业务范围内举办的活动,不适用本条例的规定。

第三条 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承办者负责、政府监管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有关安全工作。

第二章 安全责任

第五条 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者(以下简称承办者)对其承办活动的安全负责,承办者的主要负责人为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责任人。

第六条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者应当制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组织方式;

(二)安全工作人员的数量、任务分配和识别标志;

(三)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措施;

(四)活动场所可容纳的人员数量以及活动预计参加人数;

(五)治安缓冲区域的设定及其标识;

(六)入场人员的票证查验和安全检查措施;

(七)车辆停放、疏导措施;

(八)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疏导措施;

(九)应急救援预案。

第七条 承办者具体负责下列安全事项:

(一)落实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和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安全措施、安全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开展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宣传教育;

(二)保障临时搭建的设施、建筑物的安全,消除安全隐患;

(三)按照负责许可的公安机关的要求,配备必要的安全检查设备,对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对拒不接受安全检查的,承办者有权拒绝其进入;

(四)按照核准的活动场所容纳人员数量、划定的区域发放或者出售门票;

(五)落实医疗救护、灭火、应急疏散等应急救援措施并组织演练;

(六)对妨碍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七)配备与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专业保安人员以及其他安全工作人员;

(八)为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八条 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管理者具体负责下列安全事项:

(一)保障活动场所、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安全规定;

(二)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应急广播、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符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规定;

(三)保障监控设备和消防设施、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

(四)提供必要的停车场地,并维护安全秩序。

第九条 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不得妨碍社会治安、影响社会秩序;

(二)遵守大型群众性活动场所治安、消防等管理制度,接受安全检查,不得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等危险物质或者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

(三)服从安全管理,不得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不得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不得投掷杂物。

第十条 公安机关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核承办者提交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申请材料,实施安全许可;

(二)制订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监督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三)指导对安全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四)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对活动场所组织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责令改正;

(五)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过程中,对安全工作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责令改正;

(六)依法查处大型群众性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处置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大型群众性活动实行安全许可制度。《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对演出活动的安全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承办者是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内容不得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公德;

(三)具有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安全工作方案,安全责任明确、措施有效;

(四)活动场所、设施符合安全要求。

第十二条 大型群众性活动的预计参加人数在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的,由活动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预计参加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由活动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实施安全许可。

第十三条 承办者应当在活动举办日的20日前提出安全许可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承办者合法成立的证明以及安全责任人的身份证明;

(二)大型群众性活动方案及其说明,2个或者2个以上承办者共同承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还应当提交联合承办的协议;

(三)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

(四)活动场所管理者同意提供活动场所的证明。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有关主管部门对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者有资质、资格要求的,还应当提交有关资质、资格证明。

第十四条 公安机关收到申请材料应当依法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对受理的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7日内进行审查,对活动场所进行查验,对符合安全条件的,做出许可的决定;对不符合安全条件的,做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 对经安全许可的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者不得擅自变更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或者扩大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举办规模。

承办者变更大型群众性活动时间的,应当在原定举办活动时间之前向做出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变更,经公安机关同意方可变更。

承办者变更大型群众性活动地点、内容以及扩大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规模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申请安全许可。

承办者取消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应当在原定举办活动时间之前书面告知做出安全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并交回公安机关颁发的准予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许可证件。

第十六条 对经安全许可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公安机关根据安全需要组织相应警力,维持活动现场周边的治安、交通秩序,预防和处置突发治安事件,查处违法犯罪活动。

第十七条 在大型群众性活动现场负责执行安全管理任务的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凭值勤证件进入大型群众性活动现场,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公安机关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向承办者索取门票。

第十八条 承办者发现进入活动场所的人员达到核准数量时,应当立即停止验票;发现持有划定区域以外的门票或者持假票的人员,应当拒绝其入场并向活动现场的公安机关工作人员报告。

第十九条 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过程中发生公共安全事故、治安案件的,安全责任人应当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立即报告公安机关。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承办者擅自变更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或者擅自扩大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举办规模的,由公安机关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未经公安机关安全许可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由公安机关予以取缔,对承办者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承办者或者大型群众性活动场所管理者违反本条例规定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治安案件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安全责任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治安管理处罚,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在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过程中发生公共安全事故,安全责任人不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或者不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的,由公安机关对安全责任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人员有违反本条例第九条规定行为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有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威胁公共安全行为的,公安机关可以将其强行带离现场,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履行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职责中,有、、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门直接举办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由举办活动的人民政府、国务院部门负责,不实行安全许可制度,但应当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责成或者会同有关公安机关制订更加严格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9月22日《人民日报》)

国务院总理2007年9月14日签署第505号国务院令,《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上一篇: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范文 下一篇: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