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范文

时间:2023-12-07 14:15:02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篇1

“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的通知

 

各县区法宣办,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法治思想,深入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培育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 谁主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要求,现将《2021年铜陵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贯彻落实情况请及时报送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系电话:2835020、2830658

邮箱:tlsfjfxk@163.com

        

         铜陵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4月16日

2021年铜陵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

 

责任单位

重点普法内容

时间节点

重点普法项目和主题活动

1

各县区、各单位

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党章党规。加强宪法、民法典以及疫情防控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2月疫情防控法治宣传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

长江保护法宣传

3月妇女维权月

3.22世界水日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

5月民法典宣传月

5.1劳动节

5月全国助残日

6.9国际档案日

6.26国际禁毒日

7.1建党日

8.1建军节

9月网络安全宣传周

9.30烈士纪念日

10.1国庆节

11.9消防安全宣传日

12.2全国交通安全宣传日

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

 

1. 健全完善普法工作机制,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布;

2. 各县区、各单位党委(党组)落实集体学法制度,做好本地本单位领导干部学法、年度法律知识考试和年度述法工作;

3. 每年至少举办一期法治专题讲座,加强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的法治培训;

4. 组织好本地本单位工作人员年度宪法法律知识考试;

5. 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进行普法;

6.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实现法治广场、公园、景区、街区、长廊、法治宣传栏、农村法治书屋等法治文化阵地的全覆盖和提档升级;

7. 开展“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江淮普法行”、“12.4”宪法宣传周等活动;

8. 抓好普法责任制落实,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

9. 深化“公民旁听庭审”、“法律七进”等活动,加强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

2

市纪委监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监察机关监督执法工作规定》、《关于加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意见》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

1.列入市纪委常委会会议学法计划

2.列入全市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内容

3

市委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6.9国际档案日

1.组织召开市委保密委和保密协作组会议,会议,开展保密教育、通报有关案件;

2.组织各机关单位宣传《保密法》《密码法》,开展保密教育;

3.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宣传《国家安全法》《保密法》《密码法》;

4.组织全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学习《档案法》;

5.将宣传教育《保密法》《档案法》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内容;

6.向新进公务员宣传《保密法》,开展保密教育。

4

市委组织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等重要政策文件

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

12月宪法法律知识测试

1.向全市新进公务员宣传《公务员法》;

2.将《公务员法》学习宣传教育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内容;

3.组织全市领导干部宪法法律知识测试;

4.组织开展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述法。

5

市委宣传部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2-3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8-12月“江淮普法行”活动

12.4宪法宣传周活动

1. 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和法治文艺演出;

2. 组织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

3. 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活动;

4. 组织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创作。

6

市委统战部

《宗教事务条例》、《安徽省宗教事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

6月宗教法规学习月

9月侨务法规学习月

 

1.开展宗教改革法规学习月活动;

2.开展《宗教事务条例》《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等社区巡回宣讲活动。

7

市委政法委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两高《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学习宣传月

 

1.在全市政法机关开展《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专题知识讲座,并对《条例》相关知识进行测试。

2.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知识竞赛;

3.组织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系列活动;

4.举办全市政法系统领导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提升班。

8

市直机关工委

《中国共产党党章》、                                           《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

7.1建党节主题党日活动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

 

1. 利用机关大讲堂平台,面向机关干部开展重点法律法规宣讲活动;         

2. 组织发动市直机关开展宪法、民法典等重点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        

3. 利用“党日”活动,组织发动市直机关开展普法宣传和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9

市委党校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2019-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

长期宣传贯彻落实

1.出台铜陵市县级党校分类建设计划;

2.开展县级党校办学质量评估;

3.举办各类主体班和社会培训班。

10

市委编办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3.10机构编制工作纪律主题宣传

 

1.开展机构编制政策法律法规宣传:

2.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

11

市委网信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9月网络安全宣传周

1.开展铜陵市2021年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2.开展铜陵市护网2021网络攻防演练;

3.开展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竞答等。

12

市中级人民

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4.26国际知识产权日

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

 

1. 开展法庭巡回审理;

2. 组织开展公民旁听庭审活动;

3. 利用专版、专栏和微信公众号加强普法宣传;

4. 适时开展“铜娃学法”模拟法庭进校园等青少年普法活动。

13

市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

 

1.开展《民法典》、《刑法修正案(十一)》等专题培训;

2.结合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通过LED电子屏、展板、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安全相关法律知识;

3.结合国家宪法日,组织干警观看宣传片、在社区设置横幅、宣传展台等形式,弘扬宪法精神。

14

市政府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6.9国际档案日

1. 组织市政府机关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党内规章;

2. 结合政府办公室系统业务培训,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宣传;

3.仲裁委定期开展学法活动和案件评议。

15

市发改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政府投资条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

1.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活动;

2.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

16

市文化和旅游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

4.23图书馆日

5.19旅游日

1.利用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机关干部学习、党员活动日等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宣传;

2.开展系统新进人员专业法学习宣传;

3.组织相关单位(旅行社、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开展专业法学习宣传教育;

4.将学习宣传专业法律法规纳入系统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体系。

17

市教体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6.26国际禁毒日

8.8全民健身日

全国中小学教育安全日

 

1. 组织开展教师队伍专项法治培训;

2. 开展民法典等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3. 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活动;

4. 开展6.26国际禁毒日法治宣传活动;

5.开展8.8全民健身日法治宣传活动;

6.开展全国中小学教育安全日活动。

18

市科技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5月科技活动周

1. 面向全市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以及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宣传活动;

2. 面向局机关及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法治思想、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民法典等学习宣传活动;

3.面向全局党员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宣传活动。

19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安徽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徽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安徽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

 

6月安全生产活动月和节能宣传周

1.安全生产活动月期间,组织召开安全生产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安徽省非煤矿山管理条例》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知识;

2.结合江淮普法行,入企督查宣传《安徽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条例》、《安徽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等企业生产法律法规;

3.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4.开展“法律进企”活动,入企宣传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纠纷处理相关的复议、仲裁、诉讼等法律制度。

20

市公安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全国110宣传日

5.15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

6.26国际禁毒日

12.2全国交通安全日

 

1.以《安徽法制报》和《铜都警方》杂志为宣传阵地,开展“全国110宣传日”活动;

2.组织编印《反恐怖主义法》宣传资料,在全市组织宣讲、发放;

3.开展“5.15打击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4.在“6.26国际禁毒日”期间进行普法宣传;

5.开展“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春运、五一、十一等小长假期间,针对假日出行开展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宣传;

6.建立公安机关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建立执法教育培训制度、开展法治专题教育培训,利用相关重要节点进行普法宣传。

21

市民政局

《铜陵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安徽省志愿服务条例》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殡葬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5清明节期间

10.14重阳节期间

1.在重要普法时间节点开展广场宣传活动;

2.在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和农村、社会组织和协会中,对特定服务对象进行普法宣传;

3.邀请法律顾问开展普法讲座;

4.进行宪法法律知识测试。

22

市司法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安徽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安徽省关于律师执业的若干规定》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江淮普法行”活动

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

1.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开展相关普法活动;

2.组织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3.组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专题讲座;

4.组织司法行政业务培训,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讲教育;

5.在“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期间,开展相关普法活动、组织机关干部职工集中在线考法。

23

市财政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财政部门监督办法》、《安徽省财政监督条例》、《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制度》等。

财政系统春训

科长上讲台

1. 举办全市财政系统春训,宣讲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

2. 举办财政财务知识培训班,宣讲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规规章;

3. 参加江淮普法行等集中宣传活动,宣讲预算法和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知识。

24

市人社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等

1-2月就业援助月

3-9月全市企业家提升培训

5-6月人社局长进校园活动

7-8月仲裁开放月

8-9月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暨执法月活动11-12月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11-12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

“四送一服”专项行动

1. 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

2. 组织开展全市企业家提升培训;

3. 开展人社局长进校园活动;

4. 开展仲裁开放月活动;

5. 开展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暨执法月活动;

6. 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7. 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

8. 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

 

25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6.25全国土地日

8.29测绘日

1.开展全国土地日活动现场宣传;

2.开展行风热线宣传,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

3.组织开展重点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4.组织单位职工参加法院旁听庭审活动。

26

市生态环境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6.5世界环境日

1. 举办专题培训和讲座,举行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开展环境执法案件评查、执法大练兵活动;

2.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主体责任,在执法监管和提供服务过程中主动开展“面对面”环境法治宣传教育。派员为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举办的培训班宣讲新修制订的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和重要环保政策;

3. 积极推动 “互联网+政务服务”,充分利用环保部门官方网站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环境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4.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等环境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27

市住建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安徽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安徽省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预售管理办法》、《物业管理条例》、《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照明管理规定》、《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城市绿化条例》、《铜陵市城市绿化条例》、《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安徽省城镇燃气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城市供水条例》、《安徽省城镇供水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安徽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3月22日世界水日

6月全国安全生产月

9月全国质量月

 

1、在冬季雨雪冰冻、夏季高温、汛期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建筑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等;

2.结合全国质量月,开展建筑市场、工程质量专项检查和质量安全标准化工地观摩活动,召开建筑质量专项工作会议,对建筑业、房地产业有关人员开展专题培训;

3.组织住建系统相关人员及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负责人及从业人员开展消防业务专题辅导;

4.通过社区及物业小区宣传栏等形式、结合物业企业季度考核,加大对《民法典》、《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的宣贯力度;适时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专题法规培训;

5.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种形式,宣传《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组织征收工作相关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6.结合中国植树节和春季补绿补植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游园广场设点等形式宣传《城市绿化条例》、《铜陵市城市绿化条例》;

7.结合世界水日,在城市公园及游园广场、施工现场、物业小区宣传《长江保护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不断提升全市居民节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8

市交通运输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港口经营管理规定》、《内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规定》、《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安徽省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运输非现场执法程序规定(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安徽省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安徽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 》、《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春运期间、农民工返程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6月安全生产月

 

 

1.集中学习法治思想和《民法典》等;

2.春运、农民工返城期间前往企业开展“农民工权益保障”普法宣传和执法监督活动;

3.开展综合执法业务培训,集中学习公路治超、公路路政、水路执法、道路货运、道路客运、出租车行业监管、交通工程质量监管和交通执法程序要点等相关法律法规;

4.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

29

市农业农村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农药管理条例》

3-5月春季农资打假活动

6-7月放心农资下乡活动

9月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

12.4宪法进农村主题活动

1.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2.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3.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4.开展宪法宣传周期间宪法进农村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30

市水利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22世界水日

3.22-3.28中国水周

 

1.开展局党组中心组学法活动;

2.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长江保护法》《防洪法》《水资源管理条例》《水土保持法》等。

31

市商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拍卖管理办法》、《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

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

1. 组织开展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专题讲座;

2. 开办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专题栏目;

3. 组织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教育;

4. 组织在线学习商务相关法律法规;

5. 到企业开展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32

市卫生健康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基本医疗与健康促进法》、《职业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母婴保健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医药条例》、《人口和计划生育法》

4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

5月全民营养周暨5.20学生营养日

9月《中医药条例》宣传暨食品安全宣传周

1.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法治宣传活动;

2.组织开展全民营养周暨5.20学生营养日宣传;

3.组织开展《中医药条例》宣传;

4.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法治宣传活动。

33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烈士褒扬条例》《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安徽省信访条例》、《安徽省拥军优属条例》

4.5清明节

8.1建军节

9.30烈士纪念日

 

1. 组织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

2. 开展英烈保护法律知识有奖问答活动;

3. 开展机关法治专题讲座;

4. 开展“9.30”进烈士陵园普法活动;

5. 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旁听庭审活动。

34

市应急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

10.13国际减灾日

6月第二十个安全生产月

8月第三届全国应急普法竞赛

1.“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期间,开展防灾减灾系列宣传;

2.第二十个安全生产月期间,广泛发动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等系列宣传活动;

3.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第三届全国应急普法知识竞赛;

4.开展矿山企业班组长、工贸行业、危化品行业安全生产负责人专题培训。

35

市审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国家审计准则》、《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

“审计大讲堂”活动

“审计大比武”活动

1.学习宣传《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国家审计准则》、《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及《安徽省审计监督条例》等;

2.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法规。

36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专利法》、《食品安全法》、《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特种设备安全法》、《产品质量法》、《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

6月食品安全周

9月安全生产月

11月全国质量月

1.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纪念日活动;

2.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3.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4.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5.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

6.开展安全用药月活动。

37

市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

12月8日统计法颁布纪念日

1.在全市统计年报会上宣传统计法律法规;

2.向全市新录入公务员开展统计法法律法规教育;

3.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统计法律法规;

4.将统计法律法规纳入市政府常务会学习;

5.将统计法律法规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课程。

38

市医疗保障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打击欺诈骗保集中宣传月

1. 开展打击欺诈骗保集中宣传月活动;

2. 开展医保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39

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 》、《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典当管理办法》、《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5-6、10月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

1.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期间,组织开展《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宣传活动;

2.全年常态化宣传《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

3.组织小贷公司学习《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促进小贷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4.向担保机构宣传《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引导融资担保规范担保行为;

5.向典当行宣传《典当管理办法》,规范典当行为;

6.向融资租赁公司宣传《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40

市人防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安徽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规定》

3.1国际民防日

5.12防灾减灾日

9.18防空警报试鸣日

10.31人民防空日

 

1.开展人防宣传月活动;

2.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考试等活动;

3.开展广场咨询活动;

4.利用人防教育场馆开展中小学生人防宣传教育活动;

5.结合日常执法工作,开展说理式普法等。

41

市信访局

国务院《信访条例》、《安徽省信访条例》、安徽省《信访事项内容分类(2020年修订)》、《安徽省视频信访系统使用管理办法》等

1.1安徽省信访条例施行日

1. 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信访条例宣传;

2. 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学习宣传。

42

市扶贫开发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文件、分类优化调整后的帮扶政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有关文件

10.17全国扶贫日

1. 在全国扶贫日期间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宣传;

2.分类优化调整后的帮扶政策宣传;

3.学习乡村振兴有关文件内容。

43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

1.组织召开学习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会议;

2.组织各相关单位和县区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3.将宣传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全市营商环境共性指标考核。

44

市城管执法局

《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铜陵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铜陵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集中宣传

1.动员多方力量,广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街头宣传、媒体宣传;

2.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参加行政处罚案件旁听庭审活动,提高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

45

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11月招投标法学习宣传月

1.组织开展招标机构培训,学习宣传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法律法规;

2.组织开展评审专家培训,学习宣传公共资源交易相关法律法规;

3.分批次针对公共资源交易评审专家库的专家、机构从业人员、本部门职工进行普法学法活动。

46

市地震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安徽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91

5.12防震减灾宣传月期间

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期间

 

1.每季度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学法;

2.在重要普法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全体干部职工学法活动不少于3次;

3.加强对《安徽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91的宣贯。

47

铜陵日报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新闻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等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

1、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新闻从业人员管理规定》等与本部门密切相关的规定;

2.组织从业人员集中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

48

铜陵广电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9.30烈士纪念日

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

1.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全台干部职工日常学习内容。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重点法律法规;

2.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等专业法。

49

市残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安徽省残疾人保障条例》

5月全国助残日前后

1.在全国助残日期间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页、面对面解答群众咨询;

2.在门户网站、公众号开展全国助残日系列宣传活动,线上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50

市总工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安徽省集体合同条例》、《安徽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安徽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1.组织参加“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和“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

2.参加“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

3.开展民法典竞答和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

51

团市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6-7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宣传月活动

1.举办“青春与法同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2.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

3.围绕法治文明建设,开展阐释普及法律法规志愿服务活动;

4.集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宣传月活动;

5.开展青少年禁毒宣传活动;

6.对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困难帮扶、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专业服务。

52

市妇联

《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与女性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

3.8妇女维权月

11.25国际反家庭暴力日

 

1、开展“三八”维权月法治宣传活动;

2、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53

市税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3-4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

4月税收宣传月

 

1.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开展网络宣传、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的税收法治宣传活动;

2.在税收宣传月期间,开展个税汇算清缴宣传志愿服务、“学党史、讲税法、促发展”主题活动、以案释法宣讲会等。

54

市国安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情报法》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11.1反间谍宣传日

 

1.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2.开展“11.1”反间谍日宣传;

3.主要开展隐蔽战线敌情形势宣讲、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宣教、制作发放宣传品、播放宣传标语等。

55

市气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通用航空管制条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升放气球管理办法》、《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3.23世界气象日

5.12防灾减灾日

国家安全生产月

1.开展气象法律法规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等宣传活动;

2.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全国气象科普(普法)知识竞赛。

56

市烟草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

 

 

6月烟草行业普法宣传

1.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普法宣传;

2.在“6.29”烟草行业普法宣传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宣传活动;

3.开展局党组中心组法律法规集中学习;

4.开展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教育。

57

市邮政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快递暂行条例》、《邮政业寄递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徽省邮政条例》、《邮件快件实名收寄管理办法》、《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处理办法》

机关集中学法月

安全生产宣传月

10.9世界邮政日

“双11”旺季集中宣传活动

 

1. 参加“法律七进”活动,宣传邮政法等专业法律法规;

2. 挖掘邮政系统典型案例,组织开展“以案释法”活动;

3.开展邮政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班;

4.开展年度“机关集中学法月”活动。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篇2

第一条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和公共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城乡消防规划,并组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实施,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业务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消防业务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并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应增加。

第五条市、区(县)公安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公安消防机构负责实施。公安派出所应当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消防工作。

森林、铁路、民航机场、港口(含渔业港口)以及在沿海、内河水域内航行、停泊、作业的民用船舶的消防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安全生产监管、规划、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文化、房管、国土资源、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消防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制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计划,依法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司法、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普法、任职培训、就业教育和科普等工作的内容。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单位应当无偿开展社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刊播消防安全公益广告。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消防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或者举报违反消防安全行为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奖励。

鼓励发展消防安全技术服务中介组织和建立民间消防基金会。

第二章消防安全职责

第八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建立、完善、落实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政府负责人和有关部门的消防工作职责,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二)将消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防火安全委员会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消防工作,及时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建立健全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

(四)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有关单位消除火灾隐患;

(五)建立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机制,组织或者协助组织扑救、调(特)大火灾事故;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宣传、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建立、完善、落实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责任制;

(二)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制定消防安全公约;

(三)协助有关部门督促辖区内单位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四)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采取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五)发生火灾时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开展火灾自救,协助有关部门保护火灾现场、维护火场秩序和调查火灾原因;

(六)配合公安消防机构开展消防执法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制定辖区内的消防安全公约,督促村(居)民遵守,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的消防安全工作。

第十一条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律、法规,依法对单位和个人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施消防行政许可,制止、纠正和查处消防违法行为;

(二)定期公布本辖区内的重大火灾隐患情况,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采取措施,限期消除火灾隐患;

(三)对使用消防产品实施监督;

(四)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定期进行消防监督检查;

(五)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依法组织消防安全培训,管理和指导消防队伍的建设和训练;

(六)组织、指挥、承担火灾扑救工作,负责火灾原因的调查、认定,进行火灾统计,核定火灾损失;

(七)开展消防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消防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公安派出所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对辖区内的村(居)民委员会及住宅区物业服务企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以及上级公安机关授权管理的单位和其他场所进行消防监督检查,督促消除火灾隐患;

(二)督促辖区内属于公安消防机构监督的新建、改建、扩建和室内装修等工程项目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申报消防审核、验收;

(三)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对辖区内的建筑工地开展防火安全检查,督促施工单位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落实防火安全措施;

(四)组织指导辖区内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进行初起火灾扑救,及时疏散人员,协助公安消防机构保护火灾现场和调查处理火灾事故;

(五)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开展其他消防监督工作。

第十三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本单位的消防安全:

(一)建立、落实消防安全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确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和消防安全责任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

(二)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组织;

(三)制定、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执行消防技术标准;

(四)制定防火、灭火方案和应急预案;

(五)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组织所属单位开展防火、灭火、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常识教育培训和消防演练;

(六)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测、维修和保养,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

(八)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道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

(九)发生火灾时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开展火灾自救,保护火灾现场,协助维护火场秩序和调查火灾原因;

(十)建立健全消防工作档案,统一保管与消防工作有关的材料和记录以及公安消防机构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等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自身的消防安全。

第十四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本单位的消防安全:

(一)实行每日防火巡查,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并建立巡查记录;

(二)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预案的演练;

(三)建立健全消防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发生的消防安全事故,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

(四)建立健全从业人员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制度;

(五)将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的任命、变更情况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服务区域内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指定专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灭火和应急预案;

(二)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工作档案;

(三)在公安消防机构的指导下开展消防宣传,组织消防演练;

(四)对占用或者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等行为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消防机构报告;

(五)对建筑物共有部分的消防设施、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定期组织检查、维修、保养,确保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安全标志完好有效;

(六)督促业主或者使用人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对业主或使用人拒不消除火灾隐患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消防机构报告;

(七)对建筑物共有部分组织防火检查,开展日常防火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八)发生火灾事故时,应当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向公安消防机构报告,协助做好救助工作。

居民住宅区未实行物业服务的,当地的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进行自我管理,落实消防安全职责,并实施监督,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居民住宅区内的单位和个人有消防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要求其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应当及时报告辖区公安派出所或者公安消防机构。

第十六条建筑物的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遵守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维修、保养自己专有、专用部分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确保完好有效;

(三)委托物业管理的,配合物业服务企业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消除火灾隐患。

第十七条厂房、库房、商场、宾馆、酒店、办公楼等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的,业主应当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并与物业使用人以书面形式约定各方的消防安全职责。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业主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消防车通道、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当由业主或者其委托的管理人统一管理。

第十八条出租住宅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出租人与承租人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各方的消防安全职责。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出租人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出租人应当加强消防管理,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保障出租住宅公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承租人应当安全用火、用电、用气,不得占用或者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维护公共消防安全。

第十九条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方负责。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人负责;总承包人依法分包的,分包人向总承包人负责,服从总承包人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第二十条公民应当遵守电气、燃气和室内装修消防安全规定,爱护公共消防设施,学习掌握防火、灭火、逃生方法和报告火警等消防常识。

监护人应当对被监护人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并承担相应的监护责任。

第二十一条下列人员应当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一)消防安全责任人,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专职、义务消防队队员;

(二)消防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维护、管理、监理、维修人员,消防控制中心(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三)公众聚集场所的工作人员;

(四)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装卸的管理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人员。

第三章火灾预防

第二十二条市、区(县)公安消防机构应当根据消防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规定,会同规划、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编制消防专项规划,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消防专项规划应当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队(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

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缺少消防规划或者消防规划不合理的,市、区(县)人民政府不得批准。

第二十三条城乡建设应当符合消防法律、法规以及消防规划和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保证足够的防火间距。

原有建设不符合要求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计划,逐步解决,并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场所等重大火灾危险源,责令限期搬迁;无法保证消防安全的,责令停止使用;

(二)制定旧城(村)改造计划和城镇房屋拆迁计划应当优先安排“城中村”、易燃建筑密集区的拆迁、改造;

(三)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人员密集场所,责令限期整改。不能保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令停止使用。

第二十四条消防队(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以及消防装备应当与其它市政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同步发展,并由市、区(县)人民政府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规划、技术标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建设、配置和维护。

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当地公安消防机构负责验收。

第二十五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用地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消防规划予以预留、控制和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用地或者擅自改变用地性质。

第二十六条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办理消防安全行政许可事项的,负责行政许可的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机构应当严格依法审查。消防安全条件未获得公安消防部门审查通过的,不得批准。

对已经取得消防安全行政许可的单位和个人,公安消防机构发现其不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应当立即撤销原批准并在送达撤消决定书后两个工作日内通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安全生产监管、规划、建设、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国土资源、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对未依法取得消防安全行政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当依法查处;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应当及时移送、通报公安消防机构处理。

第二十七条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加强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将消防监督管理中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等情况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并通报相关部门。

国土资源、规划、建设、房管、气象、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等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无偿向公安消防机构提供涉及消防安全和灭火救援工作的信息资料。

第二十八条新建、扩建、改建、内部装修和用途变更的建筑工程,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审核。

前款规定的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的消防设计需要变更的,应当报经原审核的公安消防机构核准。

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建筑工程竣工时,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竣工验收资料报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公安消防机构收到建设单位验收申请及有关资料后,对申报材料齐全的,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进行消防验收,并在消防验收后七个工作日内签发《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消防验收不合格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房地产权属证书,建筑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二十九条新建、扩建、改建、内部装修和用途变更的建筑工程,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单位不得委托、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消防设计、施工或者监理。

从事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施工或者监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消防技术标准,并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施工或者监理的质量和安全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条建筑工程使用的消防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应当在建筑工程竣工进行消防验收时向公安消防机构提供消防产品的供货证明和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提供的消防安全检测报告。

第三十一条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单位、个人,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

第三十二条举办文化体育活动以及集会、焰火晚会、灯会、展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人、承办人以及场地提供人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各方的消防安全职责。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主办人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前款规定的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其主办人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预案,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在举办前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第三十三条下列公众聚集场所应当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开业:

(一)歌舞厅、影剧院等公共娱乐和演出场所;

(二)宾馆、饭店;

(三)商场、集贸市场;

(四)体育场馆、会堂;

(五)其他依法需要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开业的场所。

前款规定的公众聚集场所未依法延续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有效期的,不得继续使用或者营业。

第三十四条对于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前申报的消防安全检查和公众聚集场所使用或者开业前申报的消防安全检查,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自依法受理之日起四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查;自检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制作并送达《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

第三十五条公众聚集场所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单位应当经常对电器设备、电气线路进行自查、维护,每三年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检测报告送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配置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每年对设施进行检测,每三年对火灾报警探测器进行清洗;检测和清洗报告送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第三十六条消防设施的检测、保养和维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

检测、保养和维修消防设施的机构应当对作出的检测结果、维修和保养质量负责。

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违反消防安全管理的行为:

(一)在车间、仓库、集贸市场、商场、公共娱乐场所内设立员工集体宿舍;

(二)生产经营场所与住宿场所为一体的建筑,其住宿部分没有按照规定设置独立的防火分区、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三)封闭、堵塞、占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或者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上设置障碍物;

(四)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设备器材,或者擅自改变消防设施、器材的用途;

(五)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

(六)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窗户、阳台安装不符合紧急疏散要求、影响灭火救援的防盗网;

(七)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时进行设备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施工、维修作业;

(八)遮挡、覆盖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或者妨碍消防设施、器材的正常使用;

(九)不按规定安装、敷设、使用和管理电器设备、电气线路和燃气用具;

(十)不按规定配置、使用和管理消防设施、消防器材;

(十一)依法必须经消防安全培训的人员未经消防安全培训合格而上岗作业;

(十二)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十三)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八条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对经确定存在火灾隐患的场所,能够当场消除火灾隐患的,必须当场消除;不能当场消除的,必须制定具体的消防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在火灾隐患消除前,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确保消防安全;不能确保消防安全的,应当自行全部或者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

公安消防机构对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当通报有关主管部门并及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挂牌督促整改。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场所实施挂牌督办,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九条大型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饭店、影剧院、歌舞厅等公众聚集场所和大型专用仓库、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以及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应当依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参加火灾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

第四章消防组织

第四十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以公安消防队为主体的多种形式消防组织,保障消防组织与消防工作的需要相适应。

第四十一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大型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

专职消防队所需经费由组建单位自行解决,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

第四十二条鼓励有条件的村(居)民委员会组建义务消防队或者设置专(兼)职消防人员。

第四十三条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应当加强业务技能训练,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和灭火演练,并保持器材装备完好。

消防队依法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和灭火演练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并提供便利。

第五章灭火救援

第四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积极采取措施灭火。

禁止谎报火警、阻拦报警、制造混乱。

公安消防机构、电信等有关部门应当保障火警通讯线路畅通,迅速传递火灾信息。

第四十五条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现场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

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火灾。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公安消防队接到火警出动命令后,应当在六十秒内出动消防车,迅速赶赴火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第四十六条灭火救援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或者火灾现场指挥部统一组织指挥。当地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调集人员、物质等支援灭火救援工作。

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调动专职消防队以及交通、供水、供电、供气、通讯、医疗救护等有关单位进行灭火救援;消防队伍以及其他参加灭火的单位、人员应当服从调动和指挥。

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义务参加有组织的灭火救援工作。

第四十七条公安消防机构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其他车辆、行人必须让行。紧急情况下,对阻碍通行的车辆可以强制让道,对妨碍消防车及时到达火场的隔离墩、栏杆等道路障碍物,可以实施破损或者拆除。

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消防车(艇),经交通管理人员同意,可以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参加灭火救援工作。

第四十八条公安部门应当负责火灾现场的警戒,维护火灾现场的秩序。

公安消防机构可以根据现场需要封闭火灾现场;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任何人不得进入或者清理、变动火灾现场。

第四十九条公安消防队灭火救援不得向受灾单位或者个人收取任何费用。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各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消防工作职责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可并处工程概算百分之一点五的罚款;对工程概算无法计算或者不依照规定编制工程概算的,按工程面积处每平方米十五元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二)建筑工程竣工时未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擅自使用的。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将建筑工程委托、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消防设计、施工或者不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施工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处理。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将建筑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监理的,或者不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监理的,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处理。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消防产品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不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全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个人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规定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其容器,可扣押、查封并依法予以处理。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许可擅自投入使用或者开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可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举办文化体育活动以及集会、焰火晚会、灯会、展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责令当场改正;当场不能改正的,责令停止举办,可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的厂房、库房、商场、宾馆、酒店、办公楼等场所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排除妨碍、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处警告或者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的,应当或者清除。

(一)封闭、堵塞、占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或者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上设置障碍物的;

(二)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擅自改变消防设施、器材用途的;

(三)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四)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窗户、阳台安装防盗网,影响紧急疏散和灭火救援的。

第六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立即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

(一)在车间、仓库、集贸市场、商场、公共娱乐场所内设立员工集体宿舍的;

(二)经营场所与住宿场所为一体的建筑,其住宿部分没有按照规定设置独立的防火分区、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

(三)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时进行设备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施工、维修作业的。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一)遮挡、覆盖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或者妨碍消防设施、器材正常使用的;

(二)不按规定配置、使用和管理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的;

(三)依法必须经消防安全培训的人员未经消防安全培训合格上岗作业的;

(四)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

电器设备、电气线路和燃气用具的安装、敷设、使用和管理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使用。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

有重大火灾隐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营业性场所对火灾隐患不及时消除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产停业,可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场所无法查明责任人的,可依法予以查封。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进入或者清理、变动火灾现场的,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处警告或者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四条公安消防机构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公安消防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先行登记保存不足以防止当事人销毁或者转移证据的,可予以查封、扣押。

第六十五条依照本条例实施的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由公安消防机构裁决。

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公安消防机构必须报请区(县)以上人民政府决定,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明确的决定。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公安消防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十六条公安消防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对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依法应当审批、审核、核准或者验收的项目,故意刁难,拖延不办的;

(二)对不符合审批、审核、核准或者验收条件的项目,擅自审批、审核、核准或者验收的;

(三)对依法受理消防安全检查申请的场所,未经检查或者检查不合格,同意使用或者开业的;

(四)发现重大火灾隐患不按照规定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改正的;

(五)利用职务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指定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单位,或者为投保人指定保险单位的;

(六)违法实施处罚或者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

(七)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强行摊派各种费用或者乱收费的;

(八)其他、、、索贿受贿的行为。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篇3

禁止传销条例完整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止欺诈,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持社会稳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查处传销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建立查处传销工作的协调机制,对查处传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查处传销行为。

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传销行为,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举报传销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调查核实,依法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经调查属实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传销行为的种类与查处机关

第七条 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第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查处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传销行为。

第九条 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含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传销信息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电信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查处。

第十条 在传销中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地非法聚集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由公安机关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一条 商务、教育、民政、财政、劳动保障、电信、税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查处传销行为。

第十二条 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指导下,协助有关部门查处传销行为。

第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传销行为,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传销案件,对经侦查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

第三章 查处措施和程序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传销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停止相关活动;

(二)向涉嫌传销的组织者、经营者和个人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三)进入涉嫌传销的经营场所和培训、集会等活动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四)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涉嫌传销的有关合同、票据、账簿等资料;

(五)查封、扣押涉嫌专门用于传销的产品(商品)、工具、设备、原材料等财物;

(六)查封涉嫌传销的经营场所;

(七)查询涉嫌传销的组织者或者经营者的账户及与存款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对账单等;

(八)对有证据证明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可以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采取前款规定的措施,应当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书面或者口头报告并经批准。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当场采取前款规定措施的,应当在事后立即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其中,实施前款规定的查封、扣押,以及第(七)项、第(八)项规定的措施,应当事先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书面批准。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传销行为进行查处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

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对涉嫌传销行为进行查处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第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应当向当事人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查封、扣押财物及资料清单。

在交通不便地区或者不及时实施查封、扣押可能影响案件查处的,可以先行实施查封、扣押,并应当在24小时内补办查封、扣押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第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案件情况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

对被查封、扣押的财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除外。

第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应当及时查清事实,在查封、扣押期间作出处理决定。

对于经调查核实属于传销行为的,应当依法没收被查封、扣押的非法财物;对于经调查核实没有传销行为或者不再需要查封、扣押的,应当在作出处理决定后立即解除查封,退还被扣押的财物。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被查封的物品视为解除查封,被扣押的财物应当予以退还。拒不退还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使用或者损毁被查封、扣押的财物,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传销行为进行查处时,当事人有权陈述和申辩。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传销行为进行查处时,应当制作现场笔录。

现场笔录和查封、扣押清单由当事人、见证人和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不在现场或者当事人、见证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执法人员应当在现场笔录中予以注明。

第二十三条 对于经查证属于传销行为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开警示、提示。

向社会公开警示、提示应当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或者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组织策划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20xx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罚时,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六条 为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传销行为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为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传销行为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通知有关部门依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财物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5%以上20%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有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行为或者拒绝、阻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依法查处传销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查处传销行为,或者发现传销行为不予查处,或者支持、包庇、纵容传销行为,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20xx年11月1日起施行。

传销构成要件传销就是传销组织通过多层次(MLM)、独立的传销来销售或提供劳务,每个传销员除了将货物销售以赚取利润外。还可以介绍、训练他人为新的传销人,并建立新的销售网络来销售公司货物。在公司获取更多利润的同时,每个传销员也在自己的销售网络中获取相应的差额。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民个人财产,通常是货币。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组织、从事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但不是所有的传销行为都构成犯罪,情节一般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行政处罚;只有行为人实施传销行为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外,要区分传销罪与直销活动中的违规行为。若在直销行为中出现夸大直销员收入。产品功效等欺骗。误导行为,应由直销监管部门处以行政处罚,而不应视为传销罪。

情节严重的认定应结合传销涉案金额、传销发展人员数量、传销中使用的手段、传销造成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衡量。

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本罪追究的主要是传销的组织策划者。多次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加入传销组织的积极参与者。对一般参加者,则不予追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6月18日《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故对专门从事传销行为的公司,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不以单位犯罪论处,而对其组织者和主要参与人以自然人犯罪定罪处罚。

主观要件

配图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实施传销行为,为国家法规所禁止,但为达到非法牟利的目的,仍然实施这种行为。且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希望和积极追求的态度。

简而言之,传销罪属于经济犯罪中的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是牟利性犯罪,也是故意犯罪的一种行为犯。

非法传销:是与传销几乎同时产生的一种违法行为,最初表现为组织者假借特许加盟经营、自愿连锁经营、网络资本运作、市场营销、连锁销售、纯资本运作、民间互助理财、人际网络、原始股基金等名义从事传销的行为,逐步演变为借用传销组织体系形式和计酬方式,不销售商品或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幌子,从事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的商业欺诈行为,本质是一种有组织诈骗活动,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

尽管各种变相传销的名字表述不同,但其行为却如同一辙:1、参加者通过缴纳人头费或资格费或者以认购商品(含服务)等形式变相缴纳人头费或资格费取得加入、介绍他人加入的资格;2、通过介绍他人参加发展下线人员,并由此建立具有上下层级内部财富再分配关系的组织体系;3、组织者利用参加者交付的部分费用支付先参加者的报酬维持运作;参加者的收益由其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其发展人员数量决定,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篇4

三大行政执法主体中,授权性执法主体的范围在实践中相当广泛,可是我国行政法律、法规、规章却仅仅对委托执法主体的条件予以明确,而对授权性执法主体的条件未予明确。因此笔者觉得授权性执法主体的范围界定应该是最难判断的。理清这个实践问题,有利于行政机关更好地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也有利于法院在审理民事、行政案件时更好地确定授权性执法主体的诉讼主体资格。因此,做好这项工作,意义深远。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情况以及本地实际,笔者试图将常见的授权性执法主体大致归纳为下述几类:

1、非行政机关。就就市辖区、县级市、地市级以下的县而言,主要是区(含市或县)乡(含镇)的以下四类机关

(1)室内装饰行业管理办公室(原属轻工行业协会,现归建筑工程管理局),授权依据应该是鄂政函(2008)第98号文件,而非法律、法规、规章。

(2)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原属建材行业协会,现归建筑工程管理局),授权依据是《湖北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也就是说是地方政府规章授权。

(3)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房改办合署办公),授权依据是《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也就是说是行政法规授权。

(4)肉食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属商务局),授权依据是《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也就是说是行政法规授权。

地市一级还包括散装水泥办公室、无线电管理处、家电办等。

2、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就就市辖区、县级市、地市级以下的县而言,主要是区(含市或县)乡(含镇)的以下七类机关

(1)交通局道路运输管理所(简称“运管所”,市一级叫“运管处”),授权依据是《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也就是说是行政法规授权。

(2)司法局公证处,授权依据是《公证法》。

(3)城建办房管所(市一级叫“房管局”),授权依据是《房地产管理法》。

(4)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授权依据是《湖北省扶持老区建设条例》、《湖北省扶贫条例》也就是说是地方性法规授权。

(5)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合署办公),授权依据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也就是说是行政法规授权。

(6)地税各分局、公安各派出所、工商各分所。授权依据是国务院各部委提请国务院制定的各类规章。

(7)交警大队(地市一级叫“交警支队”)。授权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规定。

地市一级还包括城管支队、人防办等。

3、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各种各样的,如我国的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疾人联合会、个体私营经济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此外,国外的律师协会、医师协会等力量也很强大。法律、法规授权社会团体行使某种行政执法职能,办理一定行政事务的情况是大量的、常见的。

4、事业与企业组织。

法律、法规授权事业组织行使特定行政执法职能的情况是较多的。例如,《高等教育法》、《学位管理条例》等教育法律法规授予公立学校(主要包括高等院校)及其他公立教育机构招生、颁发学位证、对学生进行包括开除学籍在内的处分、聘任教职工及对其实施处分等职能。

相对于事业组织来说,法律、法规较少授权企业组织行使行政执法权。因为企业组织主要以赢利为目的,从而往往与一定的行政执法职能行使具有利害关系。但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某些企业可能不适于授权其行使某类行政执法职能,但并非不能授权其行使任何行政执法职能。在我国目前体制转轨的非常时期,一些国有的公用企业、金融企业和全国性总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还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对象。它们包括烟草公司(与烟草局合署办公)、盐务公司(与盐务局合署办公)、电信公司(与电信局合署办公)、供水公司、天然气公司(也包括以前的煤气公司)、铁路运输公司(与铁路局合署办公)、鞭炮公司(与供销社下属的鞭炮专营办合署办公)等。

5、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指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的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其与国家基层政权有着极密切的联系,它们根据相应组织法的授行使多种行政职能。其授权依据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6、有关的专门技术机构。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能时,往往涉及一些需要运用专门知识、专门技能、专门设备进行检验、鉴定的问题。对于这些技术检验、鉴定事务,法律、法规有时授权有关技术性机构办理。例如常见的价格认证中心、植物检疫站、计量监督检定测试所、纤维检验所、产品质量检验所、农机安全监理站、渔政船检港监管理站、动物卫生监督检验所、药品检验机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环境监测站、出入境卫生检验检疫机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定点屠宰检疫点(与食品公司合署办公)等。

另外,有些非行政组织还存在曾经获得过授权但现在被取消的情形。比如说早先公布的《价格管理条例》曾经规定授权物价监督检查所进行价格监督检查和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职权,后来公布的《价格法》不再有这样的授权规定,上述授权也就不再存在。以前的《食品卫生法》授权卫生防疫站、食品卫生监督站对食品卫生领域进行检查监督,并可对违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现在《食品安全法》取代了《食品卫生法》,将上述部门的行政处罚权集中赋予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因此之前的授权也就取消了。供电公司以前叫电力局,拥有对电力领域的行政执法权。《电力法》出台后,各地相继将其职能移交给了经济局,因此以前的授权就作废了,现在的供电公司只能与用户签订民事性质的供电合同,对电力违法行为仅仅只能将检查结果上报经济局,由后者正式行使行政执法权。邮政公司(与邮政办、邮政局合署办公)以前也有一定的行政执法权,现在其只能也逐渐淡化了。以前《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这一地方政府规章,曾授予农村合作经营管理局派驻各乡镇办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站以对村集体的审计职能,现在乡镇财政所与之合并,统归财政局,上述授权也就名存实亡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再一一枚举了。

以上划分,均为本人在2006年5月清理42家区直行政执法单位以及2008年6月审查区直77家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的执法依据的基础上得出的经验之谈,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行政法学》,胡建淼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1月版

[2]《行政执法简明读本》(内部培训资料),湖北省黄冈市政府法制办2006年8月编印

[3] 张树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01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版

[4]《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5月版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篇5

第一条为加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和高效运营,发挥高速公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运营和在高速公路上通行的车辆驾乘人员以及在高速公路管理范围内从事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省交通主管部门是全省高速公路的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其设置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国道、国道主干线、省道的高速公路管理。非国道、国道主干线、省道的高速公路由所在地级以上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连接高速公路的城市快速及高速道路,按国务院颁布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的规定管理。

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治安管理由公安机关负责。

省规划、国土、建设等有关部门及高速公路沿线各级人民政府,应依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高速公路管理工作。

第四条鼓励国内外企业和其他组织、个人独资、合资或合作建设高速公路从事高速公路经营。

第二章发展规划

第五条高速公路规划必须服从国家高速公路的总体规划,并依据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进行编制,与其他有关行业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相结合。

第六条全省高速公路规划由省交通主管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和沿线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七条经批准的高速公路规划是编制高速公路建设计划、确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依据。

高速公路规划的修改,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要将高速公路规划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改变用地性质,其征地拆迁费用标准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三章资金筹集

第九条本省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采取下列方式筹集:

(一)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拨款;

(二)公路建设基金;

(三)国内外金融机构或外国政府贷款;

(四)发行公路建设债券或股票;

(五)国内外企业或其他组织、个人投资、捐款、赠款;

(六)转让公路、桥梁经营权;

(七)国家规定或允许的其他筹集资金方式。

第十条利用贷款、集资修建和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投资修建的高速公路,需收取车辆通行费的,必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的收费标准(含收费标准的调整),由省交通主管部门会同省价格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收费单位应当在固定收费场所公布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接受社会监督。收取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必须使用省地方税务局监制的票据。

第十一条经批准开征的各项高速公路专项资金应当纳入财政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年度使用计划由省交通主管部门编制,经省计划、财政部门审核,由省计划部门汇总下达。高速公路的各种专项资金,实行有偿使用,专款专用。

第四章建设与养护

第十二条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组织实施,规范工程监理,保证工程质量。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正式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高速公路建设的征地、拆迁,安置的组织工作,由高速公路沿线市、县人民政府负责。

高速公路建设原则上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土地,确实无法避开而需占用的,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四条高速公路的养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公路养护标准规范进行,由各路段经营企业具体负责的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项目,应当实行招标投标制度。

第十五条在高速公路上进行施工、养护作业时,施工、养护人员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按施工、养护规范堆放材料,并设置施工标志和交通安全标志;作业车辆、机械须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作业完工后应及时清理现场。

第五章路政管理

第十六条公路管理机构依法保护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用地及高速公路附属设施,制止、处理各种侵占、损坏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用地及高速公路附属设施的行为。

第十七条公路路政执勤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按国家规定统一着装,佩戴统一标志,并持有效执法证件。公路路政管理执勤巡查车辆应当设置统一标志。

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

第十九条禁止在高速公路建筑控制区(其范围自高速公路两侧边沟外缘起三十米)内构筑永久性工程设施和建筑物、构筑物。

第二十条禁止在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取土、堆物、倾倒垃圾、设置障碍、种植作物、开渠引水、摆摊设点,以及进行其他危及行车安全的活动。

第二十一条不得擅自占用、挖掘、拆除、移动、损坏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确因特殊需要利用、占用高速公路用地和设施,修建跨(穿)越高速公路的桥梁,渡槽,埋设供水、排水、供气、供电、供油、通讯、水利等管道、管线设施的,必须经有关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影响交通安全的,还须征得有关公安机关同意,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造成高速公路及其设施损坏的,应当赔偿经济损失。高速公路需扩建时,原建设单位应当将其所建相关设施迁移。

第二十二条公路路政执勤人员应上路巡查,依法纠正、制止各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协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排除突发危险路况,维护公路完好畅通。

第二十三条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应按照规定行驶,不得随意停车。如因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确需临时停车的,必须停在紧急停车带内或右侧路肩上。

第二十四条造成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损坏的,责任者应当及时报告公路管理机构,并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的现场调查和处理。

对污染、损坏路产的车辆,公路路政执勤人员可责令其暂停行驶,在指定地点停放,接受处理。对不宜停止行驶的车辆,可在处理期间暂扣交通主管部门核发的证件。

第二十五条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应当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处理及时疏导交通。

由于交通事故造成高速公路路产损坏的,当事责任人应按有关规定向路产所有者赔偿损失,并承担相关的责任,由公安机关并案处理。

第二十六条因恶劣气候,自然灾害或重大交通事故使高速公路交通受到严重影响时,公安机关和公路管理机构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疏导、恢复交通,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协助;确需关闭高速公路时,由公路管理机构会同公安机关共同公告实施,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

第二十七条车辆超过高速公路桥梁、隧道限制标准通行时,须持有公路管理机构批准核发的《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超限运输单位必须承担为此所采取的技术保护措施和修复损坏部分所需的费用。影响交通安全的超限运输,还须经公安机关批准。

第六章经营管理

第二十八条从事高速公路经营,应当组建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并按有关规定办理报批和注册登记手续。

第二十九条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负责各路段的经营管理,包括:路面养护及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的管理和维修;高速公路电脑收费系统和监控、通信设施的管理、维修及高速公路的路障清理;按省人民政府规定向使用高速公路的车辆收取通行费。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应当保证高速公路路面平整,设施完善,交通标志、标线明显;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遭受损坏时,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应当采取措施设置警告标志,并予以修复,使车辆畅通。

第三十条高速公路的车辆拯救业务按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车辆拯救费用由被拯救车辆当事人承担,收费标准由省价格主管部门审定。

第三十一条高速公路在规划和建设时,应在一定距离内,设立休息区和服务区。在服务区内经营加油站、旅业、餐饮、停车场和车辆拯救维修等业务的,经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后,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经营企业转让经营权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二条由国内外经济组织依照本条例规定投资建成并经营的收费高速公路,经营期限不超过三十年。经营期限届满,该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由国家无偿收回,由有关交通主管部门管理,经营企业所移交的高速公路应当处于良好的状态。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擅自在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拆除,可处以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在高速公路控制区内构筑永久性工程设施和建筑物、构筑物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其限制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公路管理机构依法,有关费用由建筑者、构筑者承担,并可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规定,未造成公路路产损坏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可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已造成公路路产损坏的,责令其恢复原状,赔偿公路路产损失,并可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车辆在高速公路上擅自超限行驶未造成公路路产损坏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处以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公路路产损坏的,由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其赔偿损失,并可处以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未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或使用作废票据及采取其他手段逃缴车辆通行费的,由公路管理机构责令其补交,并可处以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应缴通行费的三倍。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工程施工、养护单位未按规定设置安全设施和警示标志,造成通行的车辆受损坏,人员受伤害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当事人对公路管理机构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受到治安行政处罚的,由公司机关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篇6

一、节能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自《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实施以来,我局结合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统一部署,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通过扩大宣传、出台规定、强化督导等多项措施,节能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节能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健全了组织。结合机关实际,我们成立了市委机关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节能降耗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压实了任务,为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出台了方案。先后制定了《市委机关节能降耗工作推进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委机关车辆节能工作的通知》,印发到机关30个部门,《方案》和《通知》明确了节能总体目标,制定了详细的节能措施,对公车的配置、使用、管理做了详细规定,同时建立了违规车登记制度,对违规出车三次者予以通报批评。三是建立了"节能监督员"制度。安排专人对办公区用电、用水情况进行巡视监督,发现浪费现象立即予以纠正,同时,还加强了对保洁员的教育和管理,要求发现用电、用水设施损坏时做到随时报告,全方位保证了各类设施时刻处于完好状态,彻底杜绝了常明灯、常流水等"跑冒滴漏"现象。四是加强了宣传。我们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对节能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开展了"节能宣传周"活动,在机关大院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在局网站进行了宣传,为《条例》的贯彻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节能环境和舆论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二)加大改造力度,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我们借学习干部作风建设年之机,成立了五个工作推进领导小组,首先成立了节能工作推进小组,对节能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大了对节能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明确了工作重点,规定了完成期限,切实从源头加强了节能管理,把节能降耗作为减低行政运行成本的重要举措,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在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一是开展"拔除烟囱、净化蓝天"活动。针对机关澡堂和开水炉一直使用燃煤锅炉,造成耗煤多、污染重、浪费大等问题,投资130余万元,先后拔掉了矗立在机关三十余年的40米高的烟囱,拆除了两吨燃煤锅炉和机关澡堂,对全面改善机关环境质量状况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二是完善节水设施,倡导节约用水。在洗车场修造了三级沉淀池用于洗车,新建了可容纳80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用语浇灌草坪、树木,实现了循环用水和节约用水;先后为各部门配置了节水器具72套,更换节水阀门90套,节水效果明显。三是开展技术改造,努力降低成本。对机关引水锅炉进行了技术改造,拆除高耗能设备,设计改装为环保节能的电加热炉,经改造后节约能源大大明显。节电方面,我们相继更新了两台1250千伏安变压器、8个配电箱,更换了6600米的高低压线路和190余套节能灯具,推广了用电智能卡消费,大大降低了用电能耗。

(三)组织召开节能工作观摩暨座谈会,推动市、县两级机关齐头并进。我局分两次在涉县、大名县分别召开了东、西部节能工作观摩暨座谈会,重点传达学习了全市贯彻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针对全市机关事务工作现状进行了座谈。会议对全市贯彻实施《条例》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制定和实施《条例》的重大意义,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把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注重研究,准确把握《条例》的核心内容,严格落实上级关于节能降耗工作的具体要求;三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营造气氛,严格监管,结合实际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事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改造措施,切实抓好《条例》的贯彻实施,保证节能目标完成。四是对县(市、区)谋划细、目标明、措施力、组织严、效果显的做法,通过举网站和《行政管理工作通讯》进行了宣传推广,增加了交流学习,实现了优势互补,推动了我局节能工作向纵深开展。

(四)认真做好能源消耗统计工作,提高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我们组织精干人员开展了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工作,认真学习落实市文件精神和要求,周密组织,细心核实,在短期内完成了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为促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篇7

“讲”就是抓讲解、提要求。2015年10月30日,《准则》《条例》刚刚修订印发,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郭声琨同志即主持召开部党委会议,专题学习《准则》《条例》,研究贯彻落实意见。12月22日,部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邀请监察部副部长王令浚同志作学习贯彻《准则》《条例》专题辅导报告,郭声琨部长对深入学习贯彻《准则》《条例》再次提出要求。此前,公安部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邓卫平召集部纪委、驻部监察局、巡视办、直属机关纪委全体干部,认真学习《准则》《条例》,提出具体工作措施。部党委和部领导带头学习贯彻《准则》《条例》,为部直属机关各级党组织、纪检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

“训”就是开展教育培训,深入研讨交流。2015年10月中旬,公安部纪委举办全国公安系统纪检监察干部学习贯彻《准则》《条例》培训班,对全国公安系统120多名纪检干部实施培训。2015年12月上旬,公安部直属机关纪委举办部属单位专兼职纪检干部培训班,围绕两部党内法规、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线索处置五种方式等,对部属46个单位纪检组织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兼职纪检干部实施培训。近日印发的《公安部直属机关2016年纪检工作要点》,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准则》《条例》列入理论中心组学习、廉政谈话、廉政党课、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采取宣传教育月、辅导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学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两部党内法规的精神实质,切实用以规范自身的工作和生活。部直属机关举办的党校进修班、警衔晋升培训班、新入警人员培训班、各类综合培训班等原则上都要安排《准则》《条例》课程,各局级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也要把《准则》《条例》作为必修课,确保教育培训全覆盖。

“悟”就是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公安部纪委、直属机关党委为部机关局级干部配发《准则》教育桌牌,为处级以下党员干部配发《准则》教育卡片,同时为部机关2000余名党员干部购买配发《准则》《条例》单行本学习资料,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准则》《条例》,确保入脑入心,学深悟透。在公安信息网直属机关纪委网站、部机关电子公告栏、《公安党建》刊物等载体刊发、播放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纪检监察报关于《准则》《条例》的系列解读文章、青岛市纪委制作的《以画释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漫画)》、廉政动漫片《郑义门》,并将漫画和动漫片配发部属各局级单位,便于各单位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廉政教育。部属各局级单位党组织认真履行主体责任,通过召开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全体党员干部会议、开展知识竞赛、举办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

“践”就是学以致用,推动工作。部直属机关各级党组织、纪检组织分别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在日常监督执纪中贯彻落实《准则》《条例》精神,进一步加大“抓早抓小”力度,切实把纪律立起来、紧起来、严起来。部纪委、驻部监察局提出以更严的要求加强监督执纪,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更加注重“抓早抓小”,严惩极少数,管住大多数,形成从严治警新常态。部巡视办要求全体同志敢于担当、敢于较真,以无私无畏的精神维护党纪的严肃性,真正把巡视过程作为推进纪律作风建设的过程。部直属机关纪委要求全体同志认真研究《条例》出台后给监督执纪工作带来的新变化,迅速适应新《条例》要求,全面提升执纪能力。

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篇8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全省寄递渠道治安管理,维护寄递渠道生产治安秩序,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国家邮政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寄递渠道治安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邮政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寄递渠道,是指基于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寄递服务活动形成的信息和实物传递渠道。

第三条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邮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和本办法规定,加强对寄递渠道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依法打击通过寄递渠道贩运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剧毒化学品、管制刀具、、易制毒化学品等禁寄物品,以及盗窃、非法扣留、冒领、隐匿、毁弃、私拆邮件、快件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寄递渠道安全畅通,维护用户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

第四条寄递渠道治安管理工作按照以下原则开展工作:

(一)专群结合。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专门的安全检查工作与邮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的自我管理相结合。

(二)公秘结合。公开的行政管理与寄递物品的技术安检、专门扣检、暗访检查相结合。

(三)警企联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依照各自职能分工协作。

(四)保障安全。通过依法有效管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保障寄递企业运输和寄递物品的安全,依法打击利用寄递渠道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五条省公安厅、国家安全厅、邮政管理局联合成立“全省寄递渠道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省公安厅分管治安工作的厅领导任组长,国家安全厅、省邮政管理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公安机关的治安部门、国家安全机关的邮检部门和邮政管理局的市场监管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负责协调全省寄递渠道治安管理的日常工作。

各设区市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加强对寄递渠道治安管理工作的领导。

第六条各级寄递渠道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成员单位相互通报情况;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邮政管理部门应当明确专人为联络员,收集本部门掌握的寄递渠道安全管理情况和涉及安全的案(事)件线索,及时通报对方并做好线索核查的协调、联络、配合工作。

第三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邮政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省邮政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主动协调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积极开展寄递渠道的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监管联动工作机制,加强行业管理,及时收集与行业运行有关的各类信息,加强监测预警,引导企业完善公司管理结构,依法规范经营,降低经营风险;严格监督寄递企业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全行业治安防范意识。

第八条公安机关要依法加强对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建立健全相关警种信息共享、责任明确、密切配合的寄递渠道治安管理工作协调机制。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要求,负责督促寄递企业落实治安防范等工作。会同国家安全、邮政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安全检查网络,明确各邮政企业、快递企业的安保人员为治安联络员,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的揽收和派送人员为治安信息员,负责收集本部门掌握的寄递渠道安全管理情况和涉及安全的案(事)件线索,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邮政管理部门并做好线索核查的协调、联络、配合工作。公安机关刑侦、禁毒等部门主要负责对利用寄递渠道实施交易等违法行为开展布控、侦查,对不法分子加大处罚力度,依法追究涉案企业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加大侦查力度、依法查处交寄禁寄物品以及盗窃、非法扣留、拦截、冒领、隐匿、毁弃、私拆邮件、快件等案件。技侦部门负责对寄递企业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研判工作,从中发现和经营案件线索。反恐部门主要负责在寄递行业反恐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框架下,与邮政管理局等单位共同落实寄递行业和相关企业反恐防范工作,并对利用寄递渠道实施恐怖袭击的行为予以侦察、打击。

第九条国家安全机关要按照现行工作机制,与邮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相互配合,落实寄递物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工作中发现危害治安秩序的情况和线索,及时通报公安机关进行处置;对安全管理问题和隐患较大的企业,及时通报邮政管理部门,由邮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一)按照新《邮政法》的有关要求和现行工作机制,坚持“积极主动、各司其职、整体作战、共同负责”的原则,会同公安机关、邮政管理部门,认真落实寄递物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各级“寄递物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寄递物品安全监管工作。

(二)会同公安机关和邮政管理部门督促、指导寄递企业切实承担安全运营主体责任,坚决执行揽收验视等安全管理制度,力争将各类危险禁寄物品堵截在寄递渠道之外。

(三)在现行寄递物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机关、邮政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信息共享和线索通报,深入开展寄递渠道治安管理工作。

第四章治安防范

第十条邮政管理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省邮政条例》等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寄递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一)强化治安保卫工作。寄递企业要明确企业负责人治安保卫责任,设置治安保卫机构,配备治安保卫人员,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二)组织从业人员培训。邮政企业工作人员和快递业务员应依法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寄递企业从业人员要熟悉《禁寄物品指导目录及处理办法(试行)》、《仿真枪认定标准》、《管制刀具认定标准》等,掌握禁寄物品的形状、性能及辨识要领。对寄递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由省邮政管理部门在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配合下,统一组织进行。

(三)严格执行邮件、快件收寄验视制度。寄递企业要主动提示用户如实填写寄递详情单,在用户在场的情况下,当面验视交寄物品,检查识别禁寄物品;对寄递渠道发现的禁寄物品,应严格按规定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四)完善监控设备。寄递企业应在邮件、快件收寄、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实施安全管控。安装的监控设备应确保全天24小时运转,监控资料的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并按照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要求报送监控资料。

(五)配备安全检查设备。寄递企业要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检查设备,安排具备专门技术和技能的人员对邮件、快件进行安全检查。

(六)实行计算机管理。寄递企业对寄递业务流程实行计算机管理,并为接入邮政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预留数据接口。

(七)强化应急管理。寄递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机制,提高应对能力。发生突发事件,寄递企业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邮政管理部门和负有相关职责的公安、国家安全等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治安部门要将寄递企业作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并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规定,督促寄递企业落实内部治安保卫工作。

第五章规范检查

第十二条邮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开展寄递渠道安全监管工作,每月组织一次治安防范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对寄递企业不建立或者不执行相关安全管理制度、隐患较大的企业和相关责任人员依法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公安机关监督检查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规定》要求,对寄递渠道治安防范等工作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寄递企业是否设置治安保卫机构、配备治安保卫人员、建立安全保卫制度、聘用保安等巡逻守护人员;

(二)邮政局(所)营业网点(不包括邮政储蓄业务)、邮件处理中心、快件分拨中心等治安保卫重点部位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三)寄递企业是否制定了单位内部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组织了演练;

(四)寄递企业的从业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寄验视制度;发现企图邮寄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管制刀具、等可疑情况是否立即报告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邮政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县级公安机关和属地公安派出所对辖区寄递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应至少分别每半月、每周检查一次,督促企业落实治安保卫要求。对工作中发现的隐患、问题,及时报告相关上级部门并依法处置。属地公安机关接到邮政管理部门或事发企业有关非法扣留、拦截、盗窃邮件、快件,阻挠正常生产运行等情况报告,应及时组织处理。

第十五条邮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对寄递渠道实施安全检查,可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档案、实际查看(包括查看监控录像)、模拟演练等方法和定期检查、临时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

第十六条邮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开展安全检查,应当有2名以上检查人员参加。

第十七条检查人员应当出示执法证件或者工作证件,告知被检查企业的检查事由和依据。

第十八条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作出《检查笔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企业的负责人或者陪同检查人员共同核对签名。被检查企业的负责人或者陪同检查人员对记录有异议的,应当允许其说明;拒绝签名的,检查人员应当在《检查笔录》上注明。

第十九条检查人员对检查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应当予以保密。

第二十条公安机关对检查发现存在治安隐患的寄递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罚,严厉打击利用寄递渠道传递、贩运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管制刀具、弓弩、仿真枪、、剧毒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非法出版物等禁寄物品的幕后组织者,并严密监控收(发)件人行为动向,落实管控、防范措施。指导寄递企业提高发现危险、违禁寄递物品的能力。督促快递业将寄递信息数据提供给邮政管理部门,并通过安全的渠道提供给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技侦部门,实现对社会管理信息资源的利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开展寄递渠道专项整治,妥善解决非法经营快递业务等突出问题。

第二十一条对群众举报及通过其他工作方式发现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下列问题,公安机关治安部门要组织暗访检查:

(一)寄递企业接收、运输、投递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管制刀具、等禁寄物品的;

(二)盗窃、非法扣押、冒领、隐匿、毁弃、私拆邮件、快件的;

(三)寄递企业曾因接收、运输、投递禁寄物品和盗窃、非法扣押邮件、快件等被公安机关查处过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暗访检查掌握真实情况的。

第二十二条暗访检查应当制定暗访检查工作方案,经本级公安机关主管负责人批准,必要时报上级公安机关备案。实施暗访检查的民警不得少于2人。

实施暗访检查的民警对交办暗访检查工作任务的领导直接负责,不得向其他无关人员透露暗访检查工作意图、方案和本人真实身份。

暗访检查禁止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手段收集掌握情况,禁止指派非警务人员实施暗访。

第二十三条暗访检查实行检查报告和查处通知、通报制度。

暗访检查后,由实施检查的民警共同签名出具暗访检查报告,报本级公安机关主管负责人,重要情况上报上一级公安机关。

上级公安机关暗访检查后,对存在接收、运输、投递禁寄物品和盗窃、非法扣押邮件、快件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寄递企业,应当通知、通报所在地公安机关立即查处。所在地公安机关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将查处进展情况或结果报上级公安机关。

暗访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应当依法由邮政管理、工商等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报邮政管理、工商等部门,并建档留存通报材料。

第六章奖惩机制

第二十四条邮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对寄递企业安全检查应当建立考评和考核奖惩制度。

对因失职渎职造成寄递企业非法贩运传递禁寄物品等安全问题突出的,上级机关应当对负有直接检查责任的寄递企业保卫部门、公安局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先创优资格,并依法依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的失职渎职责任。

第二十五条公安机关、邮政管理部门要建立禁寄物品源头倒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凡寄递渠道涉嫌传递禁寄物品的,要逐件溯源到具体寄递企业及其收寄人员。邮政管理部门对涉案企业要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对收寄人员不执行收寄验视制度或明知为禁寄物品依然收寄、传递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邮政企业和其他快递公司对其所属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分支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要追究相关责任。

第二十六条鼓励寄递企业的联络员和信息员提供可疑寄递物品的线索,按照其提供的线索在案侦中的价值给予奖励。

第二十七条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邮政管理部门,以及快递企业的知密人员不遵守保密规定,造成泄密的,依法处理。

第二十八条寄递企业的监控设备未全天24小时运转、监控资料的保存时间少于30天、未按邮政管理部门要求报送监控资料或者未对寄递业务流程实行计算机管理,由邮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二十九条寄递企业不建立或者不执行收件验视制度,或者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寄邮件、快件的,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对邮政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对快递企业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三十条寄递企业存在治安隐患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整改;企业逾期不整改,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对寄递企业及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一条本实施办法由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邮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雾霾治理措施范文 下一篇:安全文明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