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审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5 15:30:03

跟踪审计报告

跟踪审计报告范文第1篇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具有周期长、时效性强和审计过程持续等特点,需要及时发现被审计事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但是《国家审计准则》对如何撰写跟踪审计报告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结合笔者在跟踪审计实践过程中的审计报告撰写经验,尝试从扩大和提升跟踪审计成果、跟踪审计报告的特点、撰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角度对撰写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报告的技巧进行探讨。

一、建立跟踪审计成果形成和利用机制,扩大和提升跟踪审计成果

跟踪审计重在解决问题并提出适用对策,因此,必须建立跟踪审计成果形成和利用机制,要将审计成果的导向性作用体现于审计管理的全过程,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确保审计成果的及时和有效转化;要针对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多层次提供审计成果,审计成果要让使用者好用、有用、能用。

要发挥跟踪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成果的实效性是前提,在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分类别,以报告、专报、信息、公告,甚至研究报告、新闻稿等多形式产出审计成果是确保成果实效性的有效方式;跟踪审计强调促进性,利用相关职能部门、媒体与公众等各种渠道,多途径、有选择地运用审计成果,共同推进问题的及时解决。

审计信息是反映审计成果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审计机关编写信息,将详实、可靠的信息上报给各级政府,有助于管理部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做出科学的判断。编写好审计信息,有助于扩大和提升跟踪审计成果,达到为宏观决策服务的高度,有效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建言献策功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应结合审计重点内容和项目实际情况,注重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和对涉及体制机制问题的深入研究分析,从保障项目顺利实现建设目标、维护财政资金安全及效益等角度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

二、跟踪审计报告的特点及现实要求

1.跟踪审计报告的特点。

一是要“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跟踪审计目标和审计事项的重点,贴近需求,进行审计报告的综合分析与撰写。二是要“抓住特点”,就是要深刻把握某项审计工作的主要特点,并围绕这些特点开展综合分析和评价。三是要“选好切入点”,审计报告的撰写必须以审计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做到事半功倍,努力提高审计信息的亲和力与认同感。四是要“侧重关注点”,审计报告必须服务于审计工作主体,针对不同阶段的审计内容体现不同的关注点。

2.跟踪审计报告的现实要求。

跟踪审计是以预防性和建设性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全新的审计监督形式,“提前跟进、全程跟踪,立足服务、着眼防范”是其基本的工作思路。因此,跟踪审计报告必须坚持科学的审计信息观和质量观,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报告内容和数据要客观准确,扎实可靠,经得起实践推敲和检验。二是审计报告反映问题目标要明确,主题要鲜明,反映的问题属于应当从体制上来研究解决的,就应当明确提出从体制上研究、解决的意见或建议;反映的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意见或建议就应当突出普遍性;反映的问题属于应当立案查处的,就应当明确表示立案查处的意见或建议。三是要注重宏观性、全局性。关注宏观性、全局性问题是国家审计报告的基本特征之一,更是跟踪审计被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和审计报告的使用对象特殊性所决定的。四是要突出典型性、倾向性。跟踪审计报告应从政策、机制和制度上提出对策意见,反映具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审计意见和建议应具有宏观性和建设性。五是要重视现实性、针对性。跟踪审计报告反映的情况针对性强,切中时弊,恰到好处。六是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前瞻性是建立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七是要注重时效性、有效性。跟踪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当考虑对当前的工作是不是指导意义,是不是对促进当前的工作有参考价值。如果所反映的问题虽然“内容无限真”,但反映迟缓,错失良机,就会成为“明日黄花”,使信息失去使用价值。八是意见和建议要具有可操作性。跟踪审计报告要让大多数人能看懂,所提出的审计意见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被审计单位一看就知道怎么做。

三、跟踪审计报告的撰写重点

1.跟踪审计报告的立脚点要宏观、反映内容要大气,主要反映项目建设和运营中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较为微观、金额太小的问题可以考虑不写进报告。

2.跟踪审计报告要全面,要有总体概念,要用数据去分析和反映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既要有绝对数,也要有相对数、相对比率等。

3.跟踪审计报告要形成几个明确的观点,不能简单罗列审计发现的问题,要从全局的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所提建议针对性要强,不能大而化之,缺乏具体内容。

4.审计查出的问题要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了、怎么办”这几个方面内容。是什么,即要查清问题的基本情况。为什么,即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怎么了,即要了解这个问题产生的影响。怎么办,即要从制度上提出如何防止问题的发生。

四、跟踪审计报告的文字表述要求

按照《国家审计准则》有关审计报告内容要求,并考虑跟踪审计报告使用者的特殊需求,在编写跟踪审计报告时总的要求是:文字简明扼要,问题定性准确,依据充分可靠,评价和结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处理意见适当。具体编写时,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一是文字简练、语言通畅。力求文字精炼,语句通俗易懂,结构严谨、脉络清晰。二是观点鲜明、定性准确。对问题的披露,要体现法律、法规的鲜明要求,准确评价问题的是非大小和情节轻重。三是证据确凿、结论公正。审计结论要重证据,无论对人、对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四是逻辑清晰、环环相扣。文字表述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人们思维的一般习惯,符合逻辑性、层次递进性,环环相扣。

具体起草跟踪审计报告时应注意:一是总体评价或总体情况要在审计范围内,即“审什么评价什么”。二是问题要归类,一般表述格式为:抽查的总体数据、有问题的数据、所占比例、典型案例。三是整改意见要分出层次,一般包括“被审计单位重视、采取措施、纠正了违规问题、完善了制度、人员培训或加强了业务和财务知识学习”等内容。

五、问题定性和审计建议的基本要求

1.审计查出问题的定性要求。

在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尤其容易在基本建设程序、招投标、工程管理、资金管理等各方面出现问题,而且情况相当复杂。对建设单位来说,既有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有主观上的原因,又有客观的原因。因此,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首先要弄清问题是什么,即问题的事实、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问题的性质,金额的大小和轻重、可能的危害和影响,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切忌偏听偏信,轻率地下结论。其次明白为什么,即建设单位或者项目参建单位产生问题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内部原因、外部原因。第三分清重要性。依据产生问题的危害和影响,确定审计处理的基本考虑,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绝对不能主观臆断、不能存在主观夸大或缩小的成分,防止审计结论出现偏差。

2.提出审计建议的要求。

一是审计建议要针对审计事项提出,切忌建议与项目审计无关或者牵强,勉强充数。二是审计建议要有针对性,能够对建设项目中反映出来的薄弱环节提出,应防止建议泛泛、空洞,放之四海而皆准。三是审计建议要具体、明了,易于整改和落实。

跟踪审计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绩效 审计 成果

一、控制绩效审计质量,打造精品审计报告

(一)当前绩效审计报告撰写的常见问题

1.过分求长求全。部分审计人员认为绩效审计项目已经跳出了财务收支的局限,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到业务开展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都可以评价,涉及的内容众多,报告也要面面俱到;部分审计人员认为绩效审计就是评价指标的事,往往拼凑计算一堆“率”,却又不成体系且没有参照评价标准,让报告阅读者不明白计算出的这些指标到底意味着什么;还有部分审计人员担心报告写短了没有分量,怕领导不重视,一份沉甸甸的报告才能展示自己的审计成果。上面所列举的这些背景下写出来的报告往往主次不分,难以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无法深入揭示问题和剖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报告的阅读者常常是看到后面忘了前面审计发现的问题,被众多的“率”还有百分号弄得晕头转向,读完全篇仍无法领会作者意图。

2.套用模板引用总结。部分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时习惯性地套用报告模板,这就导致了诸多绩效审计报告结构相同,内容相近,问题类似,缺乏针对性。一些审计人员甚至会大段摘录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工作总结及汇报材料,缺乏审计的真实性判断,绩效审计报告也很容易拔高被审计对象,提出过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评价,有的近乎于歌功颂德的标榜文章,严重违背审计的真实性影响审计的权威性。

3.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审计署的8号令及《江苏省审计单位绩效审计通用操作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对审计建议都有相同的表述:“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的改进建议。”审计建议是有则提无则免,而现在似乎不提审计建议就显示不出审计人员的水平,但提出的建议经常是有的站的高度太高,超出被审计单位的能力范围,被审计单位感到无能为力;有的建议缺乏针对性,似乎既是哪里都能用又是哪里都没用,属于建议中的“万金油”;有的建议脱离实际,被审计单位无从采纳,还会不小心被私下里议论为天方夜谭。如此泛泛而谈,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难以起到效果。

(二)对于撰写绩效审计报告的建议

1.健全完善报告质量控制制度。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对绩效审计报告质量提出明确要求:报告内容要准确,能根据审计发现的情况合乎逻辑地得出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所有支持报告主体内容的各种材料要完整充分;报告结构逻辑性要强,读者容易把握报告的主要内容。

2.增添报告的可读性和生动性。审计人员应试图从报告的题目、图片、表格等方面增加报告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吸引读者的兴趣,尽量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及专门数据,引用直观的数据、表格、图表等营造良好的视觉冲击。报告内容应尽量量化,避免出现非常模糊的审计表述。有时可以运用附录,将细节性的参考数据放入附录中供人查阅,一方面保证了审计报告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审计报告主体内容的可读性。

3.健全绩效审计报告的工作程序。如明确审计报告撰写者、复核者的责任,在审计报告出具前,应由未参与该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单位领导独立阅读,以检查报告是否存在难以理解的内容等等,或者在保证保密性前提之下,扩大阅读面,让更多的审计人员参与到报告的内容及文字方面的修改和完善工作中,群策群力,降低审计风险,打造精品绩效审计报告。

二、公布绩效审计结果,扩大审计影响力

审计报告的公开化对绩效审计项目来说尤其重要,特别是大型绩效审计项目,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报告篇幅很长,有些是涉及体制机制性问题,有些是需要部门协调解决的事项,政府领导并不一定有时间关注到报告的方方面面,既使领导批示了,也并不能代表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因此,除了按正常的审计程序报送绩效审计报告外,绩效审计成果的应用应有更高的管理要求。

(一)加大绩效报告公开力度

为扩大审计的影响,能公告的报告应尽量公告或节选公告,难以公告的,应争取向人大或地方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作专题汇报。

(二)做好绩效报告的解读工作

审计人员可以细分报告内容,将其改写成简报、审计要情、专题系列汇报等,语言应通俗易懂,尽量少用专业词汇。

(三)汇编绩效审计优秀案例,互相借鉴绩效审计方法

如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在2009年开展“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止绩效审计调查,项目结束后,先后多次以专题形式在各级媒介上宣传了本次绩效项目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全国审计单位都能够有所借鉴。基础建设的影响力虽然不及审计署那么广,但是也可以在其影响力范围内作一定的经验推广,如在全局范围内,就可以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让不同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进行换位思考和共同学习。

三、做好审计回访,保护审计成果

(一)制定有关绩效报告审计整改工作情况的实施细则

针对目前绩效审计整改工作情况报告职责不够明确的问题,政府要明确由审计单位或由审计单位等部门组成的审计整改机构履行绩效审计整改报告职责。同时要明确审计整改机构的职责范围,除了报告职责外,要履行监督、评判的职责,既要跟踪、汇总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进展情况,也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成效。

(二)加强绩效审计整改的后续跟踪工作

当前审计整改的后续跟踪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整改情况报告人大部门后,后续的审计整改工作往往没有下文。因此,后续的审计整改跟踪工作重心应放在整改情况报告人大部门后被审计单位的进一步整改,避免整改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只有整改见实效,审计单位的绩效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三)将单个审计项目转为跟踪审计项目

有必要时,针对关注民生的绩效审计项目,可以将单个的审计项目转变成跟踪审计项目,把强民惠民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为跟踪监督的重中之重,在审计中促整改,整改后持续关注,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率性和经济性,保证资金使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文群.对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2(12):23-24.

跟踪审计报告范文第3篇

一、健全离任审计制度的重要性

离任审计也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特指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审计活动,是整个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离任审计除了常规审计所具有的维护财经法规、改善经营管理与出发点之外,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等提供参考依据。

离任审计一经产生就显示了其他审计无法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方面,还是在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廉政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有利于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通过对所在单位领导干部任期内政绩、德能、财务情况的考核和审计,能对离任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业绩、廉洁自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公正评价和客观鉴定。避免“在位是能人,走后是罪人”、“老实人吃亏,投机者讨好”。

二是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心。实行离任审计制度,领导干部的优劣,不在于平时自吹自擂、弄虚作假,而在于工作的实绩与效果。这样,领导干部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真抓实干、为民办实事上来。

三是有利于调动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实行离任审计制度,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堵住了领导干部升迁的投机取巧之路,大开了任人唯贤之门,有利于调动各级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励精图治。

四是有利于干部的管理和使用。过去干部的任用,有时凭上级个别主要领导的印象优劣,凭感觉取舍,难免产生偏差,给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建立离任审计,对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提拔重用;对作风飘浮、弄虚作假、无所用心的领导干部降职或免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良性竞争的氛围,引导和促使领导干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创业。

五是有利于事业的发展。建立离任审计制度,工作交接情况一目了然,交者的功过记录在案,接者“家底”有据可查,有利于克服只求急功近利之事、不谋长远发展之路的思想,保持地方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

六是有利于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增强了纪律观念,促进了廉政建设。

二、我市开展离任审计的基本情况和结果跟踪的提出

*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从2000年开始,到2005年年底,六年时间共完成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34个,占*审计局总审计数的50%以上。应该讲,六年来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摸清了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家底,揭露了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制度建设,加强了财务管理。同时也提高了领导干部执行财经纪律的自觉性,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离任审计的重要作用毫无疑问,但在现实情况中,离任审计的作用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明显被打了折扣,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离任审计过程中,少数被审计单位或领导对审计认识有一定的偏见,审计过程中配合不够密切,也有审计人员感觉来自方方面面压力较大,审计起来畏手畏脚,这样的审计报告对问题和情况的介绍分析就不够透彻,有的问题可能仅仅是点到为止。其次是审计报告出台后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审计报告中可能会有提出一些处理起来比较棘手的问题,一方面碍于前后任之间的情面,另一方面继任者感觉不是自己责任,再加情况不明,往往一拖再拖,使审计报告中对问题的整改大打折扣,最后是审计督促和利用部门有时形不成协作和利用的合力。第三,在审计报告中要求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中所发现的问题落实整改,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了整改,缺乏结果监督。第四,还有就是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够,离任审计报告出台后,审计、财政、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都应根据自身职责,对审计报告进行分析梳理,并依据法规和政策作出相应处理,现实情况常常是由于各单位各自为战,有时对一些问题的处理具有随意性,隔靴抓痒。这样,审计结果往往不能用到领导的奖惩、升迁上去。特别是在对审计所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的监督及对审计结果的运用上,审、用脱节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

这些问题反映了目前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备,审计结果运用的模式尚未统一,审计所反映的问题又过于单一专业,加上审计的处理和运用机制还没有有效地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对于这些问题,不光是我们*存在,全国范围内同样也都存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此相当重视。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如达不到应有的力度,反过来还会影响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对今后的离任审计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审计报告的出台并不意味着审计工作的结束,相反,加强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结果的跟踪监督,是健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十分重要的一环。所以在2005年9月,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市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专门召开会议,决定对本年度市审计局开展的针对领导干部所形成的26份审计报告结果进行跟踪监督检查。2005年10月,市纪委、审计局、财政局、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的通知》,并组成专项跟踪检查组,对各相关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使之制度化。

三、对审计结果跟踪监督工作的做法

审计整改跟踪检查的通知下发至相关单位以后,市纪委、审计、财政三机关即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分成两个检查小组,每个小组都由分管领导和专业骨干组成。首先开展基础性准备工作:一是催齐所有相关单位按审计报告中要求整改的书面整改落实情况报告;二是对审计报告和书面整改报告逐条进行对照分析、吃透情况,排出未整改及整改不到位的问题,使正式上门跟踪检查既有针对性又能提高效率。在实践中我们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确认已整改落实内容的真实性。工作组通过找财会人员谈话,查看相关凭证,翻阅帐簿,来确认整改内容是否确实已落实到位,防止整改报告所说的内容与实际整改情况相脱节。

2、健全完善整改中未落实手续。跟踪检查发现,一些财务上应有的书面手续尚停留在口头承诺上,也有一些书面凭证不符法律规定和财经纪律,甚至还有一些陈年欠款长期无人催讨,即将过了法律诉讼的有效期,检查组均一一指出,要求抓紧落实,并规定将补办手续在一定时间内复印上交至检查组。

3、督促加快整改进度。有些整改内容是一个过程,如有的镇房产开发中房产商是分期付款,遇到今年宏观调控部分开发商确实资金紧张,政府便有点“手软”,检查组要求镇政府切实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

4、少数内容要求再整改。有一些单位在少数整改内容上嫌麻烦,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仍存在资产流失等隐患,检查组便要求进行再整改。如某镇存在一些个人欠款,镇上通过口头和电话催讨,效果不大,检查组便要求镇司法配合,查清欠款人员去向,并寄送书面催讨单,明确专人联络催讨。

5、共同探讨少数遗留老大难问题的解决办法。少数老大难问题单位主要负责人已换了几任,但仍无法解决,检查组在沟通了解相关情况后,帮助出点子,想办法,共同探讨一些值得尝试的办法。

6、帮助一些单位建章立制。整改检查督促中发现少数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纪律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还欠缺,监督检查组成员提议这些单位应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

总的来说跟踪检查的成效相当明显,从跟踪检查情况看,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大部分得到了落实,对少数一时确实难以落实到位的事项也努力作出整改计划;整个跟踪检查活动,共有10个单位重新修订了有关制度,调整了财务人员7名,清理银行户头63个,收回历年陈欠应收款4175万元,补缴财税部门资金6426万元,纠正帐务处理不当31508万元,化解担保风险14092万元。另外对我市某局局长在离任审计中,审计结果表明该局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着收入不入帐、资金转移至帐外、违规发放福利等问题,进行了严肃纠处,并在全市进行通报。

四、开展审计结果跟踪监督的体会和想法

开展领导干部审计结果的跟踪监督,我们虽然探索了一条路径,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只是初步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面还需要引起注意:

1、处理好审计跟踪监督与审计整体工作的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五章审计报告处理准则,在出具审计报告后,有两种手段是强有力的,一是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提出被审计单位自行纠正事项和改进建议,出具审计意见书);二是对有抉择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作出审计决定,制作审计决定书。

处理有五种:(1)责令限期交纳、上交应当缴纳或者上缴的财政收入;(2)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3)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4)责令冲减或调整有关会计账目;(5)依法采取的其他处理措施。

处罚有四种:(1)警告、通报批评;(2)没收违法所得;(3)罚款;(4)依法采取的其他处罚措施。

从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看,审计部门是有处理处罚权的,我们纪检监察部门重点是在处理处罚结果的跟踪检查上,不能因为开展了审计结果跟踪监督,而削弱了审计整体工作的力度,反而应更加激发和督促审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参与有关协调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审计成果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2、离任审计应向任中审计前移。

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趋完善,干部离任审计已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法定程序。通过审计,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为国家挽回损失。然而,离任审计虽然较之过去的“不审计”是一种进步,但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木已成舟,许多损失难以挽回。

从我们*进行审计结果跟踪检查的情况看,也存在一些单位情况和结果已相当明了,但却过了处理的最佳时效期。如个别局领导干部经跟踪检查确实应承担相关责任,但该领导已被调任另一单位担任主要负责人,也不能怪组织部门工作不细,因为他们事前确实无法知晓相关情况。另如个别乡镇的呆账、死账历任几任领导都难以得到有效处理,关键也是承担责任的领导已不是处理事情的领导,时间差和岗位差使问题难以及时有效处理。

既然如此,何不将审计的重心由离任前移置任中呢?任中审计较之离任审计,是一种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预防措施。它不仅能克服审计工作中存在的“滞后”的毛病,有效避免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一错再错”,帮助干部少犯错误、不犯错误。并且,还能减少审计的工作量,化解审计的难度。事实也是如此,有些领导干部任前信誓旦旦,一旦大权在握,便将过去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净,等到他们离任后发现问题了,即使审计得再好,也显得滞后和被动。

因此,我们应将审计手段引入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贯穿于领导干部任前、任中、任后的全过程,实行全程审计,使审计工作从离任前向任期中转变,从不定期向有计划审计转变。如此,必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同时,也能为反腐败工作打下基础。

3、审计报告处理应进一步规范、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目前不少地方确实存在审计报告出台之日就是审计工作结束之时这种情况,中央高层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近年来全国人大已着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进行修改,新审计法修改的重点之一是,明确政府应向人大常委会报告问题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这就意味着:第一,原来以内部文书形式出现的审计报告,现在变成了公开的法律文书,增加了透明度,也走向了法律化的轨道;第二,使审计工作立于人大监督之下,使审计结果公告有了法律依据,并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发挥审计报告的功能和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对审计结果跟踪监督的加强,以及人大对审计公告及处理结果的重视、规范,审计“虚晃一枪”和审计之后“不了了之”的情况将大大改善,审计工作必然成为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手段。

跟踪审计报告范文第4篇

一、把握好审计立项环节,着力提高项目的针对性

审计立项,简单地说,是为什么要搞这项审计。搞好审计立项,总体讲,要做到“三个围绕”:即围绕当地经济工作中心,围绕领导关心的难点、重点问题,围绕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当前审计工作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必须合理安排审计工作任务,做到压数量,保质量,突出效果。能够抽出充足的时间围绕本地经济工作中心确定审计项目。近年来我们相继开展了以经济为重点的经济效益审计,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领导关心的难点,安置基地审价结算,专项审计调查,干部任用经济责任审计等等;还有随着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社会关注的建设投资项目越来越多,大量的人力投入到基本建设项目审计中去。由于我们是内部审计部门,职能范围不只是单纯做几个项目,还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这样一方面影响了日常审计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项目过于饱和,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尤为突出,审计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把握好方案制定环节,着力提高方案的操作性

制定审计方案,也就是确定这项审计工作的具体操作思路、方法以及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制定审计方案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切实增强方案的针对性,认真搞好审前调查,摸清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把握宏观态势,理清审计思路,突出审计重点。二是切实增强方案的可操作性。审计方案除包括审计项目的名称、被审计对象、审计指导思想和目标,审计的起止时间、审计的组织方式和具体操作步骤及方法、审计力量的安排等情况以外,特别是要明确重要问题和线索,确定审计重点。方案的制定要力求细,使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三是切实增强方案的科学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的方案不能一成不变,要随时针对变化的情况适时进行调整。要求方案尽量地贴近工作实际,对方案中不尽合理的地方,要进行适当调整,及时补充完善。对经讨论确定的审计方案,要确保其权威性,没有特殊情况,必须严格按方案的要求组织实施审计。目前,极大部分乡镇内审部门,领导交办审计项目后,急于介入审计,对审前调查取得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性复核后,便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随便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操作时随心所欲,凭经验审计,老套套,凭感觉审哪算哪。然后因审计资料归档需要,再按项目全过程编制一个实施方案。我们应逐步改变工作方法,注意工作流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

三、把握好审计实施环节,着力提高审计的准确性

审计实施是指具体组织实施审计的过程。审计实施环节处在整个环节中的第三关,也是能否打造审计精品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一是要精心组织,切实搞好审计力量的有效整合,明确各岗位的任务、目标和责任,实行审计力量的最优配置,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整体效能。二是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深入进行审计。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根本要求,因此,必须突出重点。要以资金运动为主线,审清来龙去脉,在审计中要善于抓住疑点,逐个深入,特别是对审计发现的一些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线索,要查深查透,不留疑点,并举一反三,将有问题的资金来源、使用结果等环节全部查清,切实做到过程清楚、事实准确、定性适当。三是既要坚持依法依规,又要按“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正确处理好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搞好审计评价和处理。对审计发现的有些问题,尽管是合理的,但不一定合法;有些问题虽然合法,但又不一定合理;有些单位的做法虽然与现行法规不相一致,却是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经济发展。对此,我们在审计过程中要坚持按“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生搬硬套法规。只要是有利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要积极给予支持和引导;对难以定性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并密切关注其发展变化情况;对严重违反国家规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则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使审计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更好地服务改革和经济发展。四是规范操作,切实防范审计风险。在实施审计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审计风险,一方面,要认真执行审计署颁布的审计准则,严格审计程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审计质量的内部控制,审计取证要正确判断,要证据确凿、判断准确、签字确认。作为乡镇审计部门,不同于审计机关,属内部审计范畴,重在为本地区经济服务,以一审二帮三促进为目的,着重督促整改,帮助总结、完善、提高,促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财务基础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早规范。因此,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沟通协调是相当重要的,与被审计对象进行交流沟通,摆事实讲道理,以据服人,以理服人,让人心服口服。当然也要充分听取被审计对象的陈述意见,特别是对方的不同意见,认真做好记录并进行核实,对于正确的积极采纳,错误的耐心解释反驳。正确处理,最终达成共识。

四、把握好审计报告环节,着力提高报告的实用性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成果的集中反映,是审计质量的最终体现,是审计工作服务领导宏观决策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审计成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在整个审计环境中处于核心位置。要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水平,关键要把握好三点:一是要夯实报告的基础,要保证报告有比较详实的审计内容,就必须善于抓准问题的实质进行反映。凡是审计发现的问题,必须要由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予以支持,数据要准确、真实、可靠,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交待清楚。二是审计报告内容要完整、重点突出。要结合实际,合理调整报告的结构,在报告表述的方式上多下功夫。在全面完整地反映审计结果的同时,还要强调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结构合理,要抓住问题,不要求面面俱到。三是要把着力点放在主攻审计报告的作用及效果上。审计报告要围绕该审计事项目标进行撰写,延伸调查、剖析深层次包括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审计报告所产生的意见建议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目前,在审计报告方面,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探索和改进,重点是要研究如何使审计报告从数据和专业术语中解脱出来。审计报告的对象大多是领导,因此,审计报告要以非专业人员看懂读懂为标准,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使之一目了然。使审计报告既能让专家看懂,又能使行政领导看懂。从审计一线工作人员来讲,要注意转变一个观念,即不能为了揭露而揭露。揭露是为了纠正,为了引以为戒;要考虑如何对审计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归纳和分析,形成整体概念;如何合理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从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为了确保这个环节能出成果,各级应采取措施,加强对报告质量的考核,力争使报告在扩大审计影响、审计成果转化上发挥作用,从而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于领导宏观决策。

五、把握好跟踪落实环节,着力提高审计的有效性

跟踪审计报告范文第5篇

一、创新财政审计思路,推进跟踪审计的全面性

一要注重拓宽财政审计理念。首先要拓宽财政审计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开展财政跟踪审计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之举,只有及时跟进,全过程跟踪审计,才能随时发现、揭露和查处经济运行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其次要拓宽财政审计的视野。要把握和反映国家财政收支全貌,着力构建和不断完善财政审计大格局,发挥市县财政审计的整体合力。

二要注重拓宽财政审计范畴。我们这里所说的拓宽财政审计范畴就是要按新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积极探索对民营企业和民办学校使用财政资金情况的审计;同时,随着党的惠民政策力度加大,村级财务来源由“三提五统”转变为政府转移支付和项目资金为主,必须加强村级财务审计;在对地税征管审计中,要探索延伸房地产公司纳税情况审计。

三要注重拓宽财政审计资源。一是抓住财政收支管理,建立起覆盖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财政跟踪审计监督机制;二是抓住预算执行效果,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与财政决算草案审计逐渐融为一体的运行机制;三是抓住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对下级政府财政收支和决算审计的常规机制;四是抓住国家关注、群众关心的资源环保审计,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模式的管理机制,通过抓住四个关键,找准财政跟踪审计的着力点。

二、创新财政审计载体,推进跟踪审计的重点性

一要大力推进财政项目审计。首先要强化项目前期监督。着重审查项目立项的正确性,前期论证的充分性和项目建设的整体性;其次要强化项目招投标监督。要着重审查招投标工作实施方案、招投标公告情况、招投标文件内容和人员确定及投标、开标、评标、中标程序等;再次要强化项目资料监督。重点审计合同,严把工程进度、项目变更、工程量签证关;重点审查图纸,严把工程面积、材料质量、费用发生、取费标准、取费基数关;重点审查工程监理,严把多算、重算、冒算工程量关;重点审查项目竣工结算,严把资金流向、资金结算、工程税收征缴关和材料单价成本关。

二要着力推进财政绩效审计。要更多地关注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过程中效益、效果水平,把绩效审计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跟踪审计中,从社会反响、资金使用、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跟踪审计的效率和成果;要更多地关注过程控制、结果评价,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财政责任的履行情况,关注预算执行的效果,推动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三要倾力推进财政专项审计。首先要加强对民生资金的跟踪审计。要深化对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民生资金的跟踪审计,揭示和反映落实国家政策不到位,政策目标未实现以及严重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其次要加强与其他监督部门的沟通协调。在审计项目的确定上,加强与人大政协的交流;在案件查处上,要建立与纪委、检察机关联合办案机制;在审计整改上,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督促被审计单位抓好整改落实。

四要强力推进“小金库”审计。认真清理经营性资产,解决“小金库”资金源头问题;全面开展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支出去向、银行账户和福利补贴发放情况的“四个摸清”活动,解决私设“小金库”账户问题;严格执行资金收支管理制度,解决“小金库”资金违规使用问题;通过以上措施,查出虚报、多领预算资金、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账及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问题,努力探索和构建综合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三、创新财政审计方法,推进跟踪审计的成效性

一是把好财政审计立项关。在跟踪财政审计立项中,要关注那些亟须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领域,把银行、供电、电信、烟草、石油等国家审计署委托部门列入基层审计视野,减少基层特别是县区审计盲区,提高跟进效果,同时应考虑跟进的时效性,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要及时跟进,避免情况反映滞后问题。

二是把好财政审计方案关。要注重财政跟踪审计方案的特点、中心和目标,重视审计方案的制定、执行、修订等工作,充分发挥审计方案的指导性作用,强化审计方案在审计对象、重点、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跟进措施,把审计工作方案落到实处。

三是把好财政审计实施关。要整合财政审计计划、整合财政审计力量、整合财政审计方式、整合财政审计成果、综合反映财政体制、机制和制度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更多地关注为什么查、查什么和怎么查、查什么好的问题,严格把握审计目标,确保跟踪审计不出方向性的偏差。

四是把好财政审计报告关。进一步完善以审计工作报告为主体、单位审计结果公告做配套的审计报告体系、及时逐一向社会公告每个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在狠抓审计实施的基础上,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围绕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这个中心,更加全面、深入地揭示问题,切实提出有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五是把好财政审计审理关。要站在反腐倡廉的高度对审计工作情况和财政审计成果进行审视,着眼于规范财政管理,积极推进财政法治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和完善腐败风险防控机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审计工作指导思想的贯彻落实和审计目标的实现上。

四、创新财政审计形式,推进跟踪审计的针对性

一是抓好阶段性跟踪审计。妥善解决好人员少与任务重的矛盾,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出击,提前介入,由过去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管,根据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周期,开展阶段性跟踪审计,对政府准备实施和正在进行的财政支出进行及时和全方位的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二是抓好环节性跟踪审计。要贯彻突出重点的原则,针对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的重点环节进行跟踪审计,通过对众多环节发生的重要事项的监督,更好地发挥节省人力物力,保障项目审计质量的作用。

三是抓好同步性跟踪审计。要派出审计人员常驻资金管理单位或工程建设现场,进行全过程不间断的跟踪审计,写好审计监管日记,做好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工程进度、质量的审计监督工作,确保项目审计心中有数。

四是抓好系统性跟踪审计。采取统一审计计划、统一审计方案、统一审计实施、统一审计报告和统一审计处理的方式,对同一类型、同一行业或系统的所有项目全面进行跟踪审计,梳理带共性、普遍性的问题,指出个性、特殊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整改工作。

五、完善财政审计制度,推进跟踪审计的规范性

一要完善财政跟踪审计法规制度。要建立、完善各项资金跟踪审计的规范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审计的原则、重点、内容、风险评估、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组织形式、审计结果公开及运行等方面作出具体的规定,为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提供指导。

二要完善财政跟踪审计报告制度。根据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进程,合同划分周期,出具阶段性审计报告,定期反映资金运行、项目建设阶段性状况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在审计全部结束后出具最终审计报告,做到阶段性审计报告和最终审计报告的有机结合。

三要完善财政跟踪审计反馈制度。通过出具《跟踪审计意见书》,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做到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同时要加强与被审单位的沟通,逐步建立健全整改报告制度,督查反馈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四要完善财政跟踪审计统计制度。要及时、准确、客观反映跟踪审计全过程情况和成果,将《跟踪审计日记》和《阶段性审计报告》反映的工作情况及时纳入统计报表,确保项目结束时不再重复填报,要做好跟踪审计成果的整理、归档、统计、上报工作,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跟踪审计报告范文第6篇

建立外资项目环境绩效审计的跟踪机制环境影响和效果具有长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例如,在审查生态林营造的效果时,不能仅仅观察项目执行期内的生态林生长情况,还应当在项目执行结束若干年后,核查其存活率及其它指标,确保其真正起到保护生态的作用。鉴于环境问题的特性,需要建立外资项目环境绩效审计的长期跟踪机制。跟踪机制包括外资项目执行期内和执行期结束后的环境绩效审计跟踪。在项目执行期内,每年开展公证审计时对以前年度发现的环境绩效问题进行跟踪,检查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必要时在审计报告中重申审计问题和审计建议;在项目执行结束后,根据不同行业情况选择不同时段对已完工外资项目的环境绩效进行再评价,通过查找问题为之后同类外资项目的环境管理提出建议。

提高外资项目环境绩效审计实施成效的路径

(一)规范外资项目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体系审计评价标准是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审计调查取证、得出审计报告结论这一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基础,对审计项目的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套规范的评价标准体系,能够极大地提高外资项目环境绩效审计实施的成效。目前我国外资项目的环境绩效审计并没有自己的评价标准体系。在以往的外资审计实践中,多以审计署《已完工世亚行贷款项目效益分析表》为基础对项目进行评价。该效益分析表从项目建设以及项目经济、社会、经济效益共四个方面的目标实现情况对外资项目进行分析、评价,要求审计人员根据项目贷款协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按重要性原则归纳填列项目目标内容,并在实现、基本实现、部分实现、没有实现4种类型中选择评价各目标的实现情况。除上述四方面目标外,项目的运营管理情况和项目还贷情况也是已有外资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对象。在设计外资项目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体系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评价标准的来源世界审计组织在《从环境的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中,将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来源分为权威性和非权威性两类。权威性来源包括法规、政策和被审计单位必须遵守的其它规定,以及由公认机构颁布的普遍遵循的准则和职业实务规范;非权威性来源包括同类单位或其他单位在类似活动中采用的绩效指标或措施、学术研究资料和外部专家意见等。在采用非权威性来源的评价标准时,为规避可能的审计风险,应在保持审计独立性的前提下,尽量取得被审计单位的认同。外资项目本身为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提供了权威的来源。外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贷款或赠款协定、项目协定和项目任务书等项目文件,对项目内容、项目目标(包括中期目标和最终目标)都有明确的界定,并且这些指标已经得到了贷(赠)款方和被审计单位双方的认可。充分运用外资项目已有的权威性来源指标,是设计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体系的关键。2.评价标准的要求在环境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建立或选择的审计评价标准,必须满足相关性、完整性、可理解性及客观性的要求。鉴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在设计标准时还要考虑审计组现有资源是否能够取得准确的指标数据,或能够判断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指标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果不能,应采取聘用专业人员等措施确保绩效审计的顺利实施。3.评价指标体系的更新外资项目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要根据审计实践不断改进完善。实践出真知,通过总结外资环境项目绩效审计开展的第一手资料,对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最佳途径。如财政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在建项目绩效评价框架的2011版在2010版基础上增加了“合规性”和“项目准则”两个评分准则,评分方法也作了改进。同时,还要根据环境方面的国际新协定、国内新法规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内容补充。总之,要提高外资项目的环境绩效审计实施成效,当务之急是立足审计实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尽快规范外资项目的环境绩效标准体系。

(二)灵活运用多种绩效审计取证方法绩效审计的取证与传统审计相比较为困难,涉及环境方面的取证更是如此,审计人员较难取得决定性的支持证据。这时,审计人员需要灵活运用研究案卷资料、座谈会、实地调研、对项目受益群体开展标准化问卷调查、统计抽样等多种审计方法,多渠道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就外资项目而言,其管理较为规范,每年都需向贷(赠)款方提交进度报告或自检报告。在开展外资项目的环境绩效审计时,大部分审计评价指标数据都能从被审计单位的报告文件中找到。但这些数据在为审计人员核实之前,是不能够直接作为审计评价的依据的。审计人员必须通过运用统计抽样方法,选取部分开展深入调查,验证被审计单位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审计人员专业范围之外的问题,还需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数据进行核实。例如,审计署驻昆明特派员办事处在开展某亚行贷款项目环境效益审计中,针对大面积种植桉树影响林区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审计组从被审计单位取得了种植面积的书面证据,通过现场拍照取得了比较直观的证据,由于涉及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审计组还咨询了生态环境学方面的专家,取得了专家意见,通过几方面的取证,相互印证、更有力地支持了审计结论。

(三)提高绩效审计报告撰写质量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一篇好的外资项目的绩效审计报告能够充分展示外资项目的成果。要提高外资项目的绩效审计报告质量,除了要保证事实、数据、分析、结论、建议等要素不能缺少之外,还应从审计报告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撰写审计报告:一是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出发,应当保证审计评价部分在整个审计报告中的比重。与外资公证审计报告仅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不同的是,外资项目的绩效审计报告是对外资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情况作出综合评价,是能够充分展示被审计单位工作成果的审计平台,因此需要以审计评价为主,审计发现问题为辅。二是从政府决策部门的角度出发,外资项目的环境绩效审计报告应当附有简本和注解。外资项目的环境绩效审计要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但环境问题专业性强,为了避免不理解或误解造成的决策失误,可以以审计报告附件的形式对审计报告中重要的专业术语进行注解。另一方面,由于比其他类型的报告多出了审计评价这一部分,环境绩效审计报告篇幅较长,可以采用简本的形式方便领导阅读。三是从国际金融组织和外资政府等资金投入者的角度出发,外资项目的环境绩效审计报告还应结合对贷(援)款方的审计建议,对项目国内背景进行说明。在开展外资项目的环境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有时会发现项目实施困难是因贷(援)款方的管理模式与中国国情不适应造成的,因此在审计报告中对其提出改进措施的建议。此时在审计报告中说明国内背景有助于加深贷(援)款方对项目实施环境的理解,促使其作出改进。

(四)充分发挥外聘专家在绩效审计中的作用一是多渠道聘用。在外资项目的环境绩效审计中,除聘用社会审计人员及内部审计人员外,可以聘用环境相关机构的工作人员和退休人员,在聘用时采用回避制度,如异地聘用的方式;还可以考虑聘用国际金融组织的行业专家,这些专家不仅专业经验丰富,对外资项目也非常熟悉,能为审计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多角色运用。外聘专家在审计中可以充当不同的角色,发挥其不同的作用。最普遍的情况是作为审计组成员的专家,同审计人员一起进行查证核实,主要是行业专家、事务所专家和内审人员等。外聘专家也可以是作为智囊提供咨询,这些专家通常在行业内知名度很高,他们不直接参加审计,而是为审计人员在相关专业方面存在的疑问提供意见和建议,如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在组织开展“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调查时,聘用院士、大学教授、国家环保部门原领导等作为高级咨询专家,在进行审计发现问题的归类、审计建议等问题上提供专家意见。此外,外聘专家还能承担鉴定、支持审计方法和结论的责任,如审计署外资运用审计司在100个已完工世亚行贷款项目绩效审计调查中,聘用清华大学某著名教授的团队为该项目的审计评价方法是否符合世行要求进行了鉴定。三是全过程控制。为规避聘用专家的风险,在审计的全过程都需要对聘用专家进行有效控制:在审计开始前,应通过合同等方式明确专家的责任和义务;在审计实施时,对专家的工作范围、参与审计和了解审计信息的程度进行控制,例如,在咨询专家时,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具体数据应当保密;在审计报告阶段,使用专家结论要保持合理谨慎的态度,对有关数据应进行比较和合理性分析;审计结束后,审计组还应对专家在审计中的行为和成果进行评价,作为以后是否继续聘用该专家的重要参考。

跟踪审计报告范文第7篇

立法层次低,缺乏可操作的法律依据。尽管《审计法》以及《审计法实施条例》对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作了规定,但是内容粗糙。例如:《审计法》第36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此处的“可以”的表述使得公开的责任义务成为存在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权利;《审计法》关于“审计机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务院有关规定”这一条的理解,也许有许多审计结果并不属于应当保密的范围,但由于规定范围并不具体明确,也会导致审计机关在公布审计结果方面有倾向性地选择。

根据《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审计公告可以采取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公共媒体方式和渠道我国政府审计公告。但纵观从2003年至2011年的152号审计结果的公告,发现审计结果公告主要是通过各地方政府的审计网站,极少数利用电视网络和杂志等媒介。并且绝大多数审计公告仅是通过文字与数字来描述,并未使用图表或者表格等多重形式来呈现审计结果,这大大降低了审计报告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

通过以上对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现状的分析,笔者为逐步完善我国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一)逐步扩大审计结果公告的范围

首先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署令第8号)》文件的规定,审计报告必须包括必要的审计范围。其次,现在的审计结果公告主要以公布专项资金和政府财政预算公告为主。应随着社会公众对各种审计结果知情权的要求,以及国家审计工作目标重点的转移,增加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方面的审计结果公告的数量。

(二)建立事后反馈机制,加强责任追究制度

就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中透露的信息而言公布数量逐年增加,但是解决的问题所占比重不到10%,这一数据远远不能让社会大众满意。我们应该健全审计长效机制,提高审计公告的效率,要明确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的区别。政府审计公告制度不能有效跟踪整改情况,影响审计公告的权威性,弱化了审计结果公告的效果。继续关注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所进行的落实整改状况,并及时通告广大人民群众。做好信息的反馈,有效地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跟踪审计报告范文第8篇

徐泰(1990—),男,汉族,山西省忻州市人,学士,会计硕士,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

2012年12月27日,深圳市审计局2012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财务收支审计公告,大运会究竟花费几何?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9月30日,为举办大运会共投入资金139.96亿元,而大运会收入合计为12.17亿元。审计还发现大运会存在部分项目未按规定实行集中采购,自行采购程序不规范,个别物资使用率较低等五大问题。大运中心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原设计铸管工艺因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实现,调整工艺后增加投资2000万元;部分钢铰支座通过设计复核后进行强化处理,增加返工、窝工费用544万元。对于出现的问题,审计机关已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有关部门已经介入并对涉事单位及责任人进行问责。

通过研究此次深圳大运会的审计公告,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关于我国举办的国际运动会财务收支该如何进行审计评价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大型运动会财务收支审计的常态化提供一些经验。

一、 针对大型运动会的审计存在其独有的特点:

1. 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大型运动会的举办往往要设置组委会,其人员编制非常庞大,再加上众多志愿者的参与,整个参与人员可想而知。赛区组委会从成立到撤销往往持续数年,所以资金使用的跨度长,辐射面广。

2. 资金项目多,结构较复杂。赛区组委会的资金来源大致可分为:组委会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借款、赞助款、门票收入、参赛费收入、资产处置收入等等。资金支出结构大致可分为:食宿费、交通费、裁判员酬金、资产购置费、场地租赁、运营费等等,上述每个收入支出项目又可分为若干小项。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理清工作思路,尽快熟悉赛事组织程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承办部门多,调查取证难。赛区组委会及各竞赛委会工作人员,往往是从市各行各业临时抽调,比如:游泳由水利局承办,田径由教委承办,网球由交通局承办。这种现状,给审计的调查取证等工作造成了诸多困难。

二、 大型运动会审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1. 运行与保障支出情况。主要用于开闭幕式、火炬传递、竞赛组织、赛事服务、赛会志愿者、赛事保障等方面。

2. 场馆建设支出情况。主要包括政府投资新建、改(扩)建及临时搭建场馆,企业投资新建场馆,企业现有场馆等。

3. 配套项目支出情况。包括与赛事直接相关的配套设施、专项设备、场馆室外工程、场馆周边灯光与绿化工程等项目。

4. 运动会收入情况。主要有市场开发收入、门票销售收入、参赛费等其他收入、捐助物资折价收入。

5. 重要事项组织及开支情况。重点关注开闭幕式情况、火炬传递情况、志愿者情况、惠民交通补贴情况、资产处置情况。

三、 大型运动会审计应该层层推进,分段实施:

1. 从测试赛审计入手,熟悉赛事环节和规程。所谓测试赛就是为了确保正式比赛的顺利实施,在赛前对所承办的各项比赛进行模拟测试所进行的比赛。可以说,测试赛审计对所有参与审计的人员来说也是一次热身赛,通过对测试赛的审计,使审计人员尽快熟悉了赛事的环节和规程,为确立后续审计重点、提高效率奠定了基础。

2. 盯紧市场开发资产,监督规范运作程序。由于市场开发工作头绪多,情况比较复杂,应该采取分层次、抓重点的工作方法,一是对签订的赞助合同逐项进行梳理,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逐笔核对。二是对合同未注明金额的实物赞助物资进行询价。三是对取得的实物赞助物资领用、结存情况进行审核及实地盘点。

3. 突出赛区审计重点,关注经费使用情况。审计关注的重点,一是向各代表团收取的费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违规收费问题。二是专项经费是否按用途使用,有无挤占挪用现象。三是各项赛事支出是否超出预算标准,并对超支、结余情况进行分析。

4. 精心实施决算审计,圆满完成审计任务。决算审计是对赛区组委会全部资金收支情况的全面审计,在完成了上述三个阶段审计后,赛区组委的各项资金的收支工作也基本接近尾声。

四、 运动会的审计工作要注重实效,创新结合:

基于运动会审计的特殊性,我们应该打破常规审计的思维定式,在审计项目中赋予一些新的尝试。

1. 文字叙述与表格列示相结合。审计报告是结果的集中表现,为更好体现大型运动会的特点,在审计报告的表达形式上,我们应打破常规,使用大量的表格代替文字进行反映,表格的使用既能丰富报告的内容增加信息量,又可以弥补文字叙述冗长的不足。这样不仅为财政部门与赛区组委会资产交接提供依据,也为市民了解办赛资金使用情况提供一份“明白账”。

2. 内部审计与外部调查相结合。目前大型运动会的审计模式基本是采用内部跟踪审计的方式,将审计嵌入组委会构成组委会的一个内设部门,采用事前介入、全程跟踪的审计方法,并向组委会报告审计情况。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随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缺点是缺乏独立性,审计报告直接对组委会报告,对外缺乏公正性和权威性。我们可以采取内部审计与外部调查相结合的审计模式,赛区组委会组建时在内部设立财务审计部,负责组委会的日常审计工作,随着筹备资金的逐渐增多,赛事的日趋临近,内部审计在人力、精力及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上会力不从心。这时外部审计力量及时介入,弥补内部审计上述方面的不足。审计报告直接上报政府加大整改的力度,审计结果对外公布提高权威性、透明性和公正性。

3. 全程跟踪与重点监督相结合。跟踪审计就是围绕竞技项目跟踪审计,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发挥跟踪审计的预防功能,提高审计处理的时效性;二是积极发挥跟踪审计的建设性作用,督促其完善手续,规范支出。重点监督主要针对市场开发和财务管理两个环节,一是抓好市场开发工作的监督审计,规范机构的有关商务活动,促进认真执行有关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确保市场开发及后续维权工件公正公开、廉洁高效;二是抓好财务管理环节的监督审计,严格控制预算总规模,科学合理使用资金,严禁大手大脚花钱。切实加强对各类专项经费的管理,按规定专款专用,防止超范围、超标准列支。

4. 适时披露与督促整改相结合。一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实行通报整改。二是建立信息反映机制。三是建立审计报告落实机制,始终把审计报告所反映问题的全面落实整改,作为促进审计保障服务运动会的最终目标,因此,建立报告落实机制,是巩固审计成果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着力点。

十以来,中央力行节俭之风已经形成氛围。虽然中国的体育比赛总量不够,但我们不需要大量的综合性运动会,而是要借鉴国外经验,多开展和举办单项锦标赛。总之,减少综合赛会、节俭办赛将是中国未来的必由之路。(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深圳大运会审计结果—罗旭. 来自搜狐网

[2] 济南市审计局大型运动会跟踪审计纪实—济南市审计局机关. 来自山东省审计厅

跟踪审计报告范文第9篇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流程是外汇管理系统审计部门和人员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行为步骤,实质上是对整个审计过程的整体规划,大体与其他领域绩效审计流程相类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前调查与风险评估外汇管理审计部门在具体制定审计方案前深入被审计单位,了解其内部管理、内部控制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面临的各种风险,以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及重点,为具体制定审计方案做好前期的准备。审前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分析审计中不利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评估审计风险。

(二)制定审计方案审计方案是整个审计项目实施的根本指南,好的审计方案可以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方案包括以下内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制定审计计划;确定是否聘请外部专家;制定具体审计标准;评估潜在的审计影响以及制定审计实施的具体时间安排。

(三)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是证实被审计单位绩效状况的载体,外汇管理绩效审计具体分析工作的安排、审计意见或建议的发表都是建立在所收集的证据的基础上。审计证据的作用在于能够保证审计发现的问题是真实而非臆想的,提出的审计建议是可行的、相关的和有效的。因此,证据收集要注意充分性和适当性原则。

(四)编制和提交审计报告在执行上述步骤的基础上,可得出初步的审计结论,提出初步的审计建议。外汇管理审计部门在签发审计报告前应首先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确保被审计单位及时指出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结论是否恰当,对其所提建议是否能够加以领会、予以接受和按期履行。其次审核审计建议,确定审计报告。当审计报告的讨论草稿或详细审计报告所提建议已被被审计单位接受后,审计报告的内容即可以确定,审计检查人员负责评审和考虑该审计报告可能造成的影响。

(五)跟踪检查为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所提出问题及建议是否采纳并有适当的整改措施,需要对此进行跟踪检查。首先通过现场回访、直接观察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以了解审计意见或建议得以遵循或未得以遵循的情况。然后将跟踪检查的结果向有管辖权的机构进行汇报。同时对绩效审计工作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便为以后审计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以近期某省分局开展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绩效审计试点工作为例。在开展外汇管理工作绩效审计试点过程中,检查组牢牢抓住绩效审计的关键环节:一是适时抓好审前调查。首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的基本情况,学习梳理相关法规文件、查阅文献资料,讨论研究PDI资本金结汇业务管理的程序控制和风险;其次,邀请省分局资本项目管理人员召开研讨会就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业务的效率问题进行了专项讨论和剖析。通过审前调查,检查组确定了本次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业务管理绩效审计内容:即对辖内涉汇主体执行资本金结汇政策的管理情况和对辖内违反资本金结汇政策行为的立案查处情况。二是认真编制审计方案。检查组为了避免绩效审计目标大而空,确保审计内容清楚,重点突出,范围明确,检查组认真编制审计方案,特别是思考审计每一步骤间的关系和区别,力求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方案确定了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业务管理绩效审计的四个方面,包括FID资本金结汇管理的合规性、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点在于后三性审计:经济性审计着重考察人力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经济性、各项成本费用配置与使用的经济性、外商投资企业年检经费以及外汇检查办案补助经费两项专项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审计着重考察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的人均工作率、工作的及时性、工作的创新性以及影响工作效率的环节;效果性审计着重考察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的成效、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及工作成绩和失误等。三是着力实施现场审计,收集审计证据。由于绩效审计对于外汇管理是探索性工作,缺乏时间和经验,所以通过现场审计等多种检查手段摸索前进的思路,通过运用现场审阅法、实地观察法、询问调查法以及工作流程图法等多种绩效审计方法,查找审计证据,发现问题,侧重于从多个维度来考察被查单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业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四是认真写好审计报告。为总结经验,发现试点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翔实记录本次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检查组突破常规审计报告格式,力求完整展现审计过程,分析审计内容,将一些思路甚至失败的过程都写入报告。审计中发现了效率低和不经济的问题,其一是资本项目管理岗月报表重复上报,其二是辖内外汇检查人力配置不经济,未能充分发挥岗位功效。对此,在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被审计单位能够接受的基础上,撰写审计报告。五是跟踪整改情况,落实审计意见。检查组对被审计单位是否落实了审计报告意见及建议进行了后续跟踪,发现被审计单位采取了适当措施进行了整改。跟踪检查结果显示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绩效审计试点工作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首先,确认了一定形势下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政策的有效性和必需性;其次,检查了被审计单位对辖内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资本金结汇管理的合规性;最后,改善了被审计单位在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资本金结汇管理中存在的影响工作效率的操作和管理方式。

外汇管理绩效审计的方法

(一)一般方法绩效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一个分支,其审计目的、程序、方法和要求与一般的审计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因此,许多通用的审计方法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的审计,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等。1.审阅法。通过审阅被审计单位各项记录数据和文件资料来收集审计证据,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了解相关的绩效标准。绩效标准是进行绩效审计的前提条件和准绳。按其性质可以把绩效标准分为两种: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1)定性标准一般是指外汇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各级外汇局的各项活动的有效性必须以符合外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为前提,合法并且有效才能形成效益。审阅与日常业务管理有关的文件资料,对取得的结果进行审查,检查各类业务办理是否合规、审批手续是否齐备等。(2)定量标准一般包括三种:一是预先确定的预算标准,这是评价资金、资源使用实际效益的基本标准。二是历史标准,是以以前的实际表现为基础,但应考虑不同时期的变化因素。三是外部标准,以其他涉外经济发展情况类似的外汇局分支机构的业绩为评价依据。各种历史的或现实的记录,都可以用作绩效标准。2.实地观察法。对各级外汇管理部门的工作布局情况加以实地观察,了解其业务办理和内部管理的全过程,看其工作功能的发挥,并初步获得整体印象。对工作现场的实地观察,是了解外汇管理工作整体概况的最直接途径。3.询问和调查法。询问和调查是绩效审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向有关业务经办及管理人员分别提问并获得回答,采用口头询问同时做好文字记录。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审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事先准备好一系列问题,并通过询问来发现事实真相,收集审计证据。当涉及的人员或单位很多,以致无法逐一询问时,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询问和调查中的问题应清晰明确,切忌模棱两可或带有诱导性。

(二)特殊方法绩效审计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具有范围广、覆盖面大、针对性强、工作方式方法灵活等特点。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审计对象和目的设计不同的取证和分析方法。除了包括一部分传统财务审计的方法外,还需使用调查、“参与式”审计法、定量与定性结合法等。1.走访调查。走访调查是有目的的求证过程,可以到被审计部门,也可以到其他相关的单位或个人。通过走访调查,可以求证某事、寻找原因,听取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反映,了解相关单位的要求等。尤其当一个部门的管理层有预谋地从事舞弊活动事件时,该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起作用的,通过走访调查的审计方法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2.部门工作流程图法。部门工作流程图法是将被审计单位看成一个系统,将其组织情况、管理职能配置情况、信息管理情况等绘制成图,将其应建立的科学、合理、严密的部门工作流程图与初步调查取得的实际管理系统流程进行对照,从中找出薄弱环节,分析可能产生的问题。3.“参与式”审计法。“参与式”审计法是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保持与被审计单位和人员良好的关系,共同分析问题及潜在的影响,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充当管理人员的参谋和助手。运用这种审计方法是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审计初期即与被审计单位讨论审计目标、内容和计划采取的审计程序,争取工作上的主动、理解与支持。二是鼓励被审计单位人员参与审计过程。三是针对审计初步认定的事项和拟做出的结论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寻求合作。四是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五是审计报告不应只简单地暴露问题,而应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改进的措施。4.定量和定性结合分析法。定量和定性结合分析法包括:一是经济性评价。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效益和设备使用效益上,具体内容有:人力资源利用情况、工作时间利用情况、工作效率情况、设备利用情况等。二是效率性评价。主要包括经费节约率、办事完成率、人均经费额等。三是效果性评价,主要体现在预算支出的产出效果上,具体是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在数量方面,要求外汇局努力扩大工作成果,充分满足社会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在质量方面,要求外汇局根据党和政府大的方针政策开展业务活动,使成果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达到既定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外汇局行政管理工作情况开展绩效审计不同于对生产经营企业的审计内容,效率性、经济性等审计内容难以数字或标准加以衡量,所以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对比分析,细化流程,才可能达到审计目的。

跟踪审计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企业 内部审计 质量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凸现,有关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有效地开展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值得我们深思。笔者所在单位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审计人员以此为契机,在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抓好审前准备,提高规范化程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准备工作有助于审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审计项目。然而,与目前发展相对较为规范的审计实施相比,审前准备工作重视不足、审计资料填报模板不规范、审前调查不充分以及审计报告质量评估标准不健全等现象还较为常见。笔者所在公司通过报签《审计立项书》、更新审计资料填报模板、编制《审计访谈提纲》、审计方案采用集体研讨的形式、健全审计项目质量自我评估标准等一系列工作,审前准备环节的工作规范程度大幅提升,现已基本固化成一套完整的审前准备流程,为审计实施和后续审计的开展打下基础,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报签《审计立项书》。按照审计任务来源,编制《审计立项书》,明确审计内容,报董事长签批后作为审计实施依据之一,增强被审计单位对审计项目的重视程度。

二是更新审计资料填报模板。结合所属单位各自不同的组织结构、业务性质、核算模式,细化更新了以前年度编制的审计资料填报模板,形成现有的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生产单位审计表格模板》和《子公司审计表格模板》。如在适用于生产单位的填报模板中取消“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增加“建立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目录”;适用于子公司的模板中增加“长期投资及收益表”、“企业年度工作报告”。同时,为每张表编制了填写说明,对表格之间的勾稽关系加以解释,方便被审计单位人员填报,使收集的审计资料可以突出被审计单位自身特点,更具有相关性和针对性。

三是编制《审计访谈提纲》。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填报资料的了解,由审计组长结合审计目标、审计范围,针对不同单位、不同人员、有侧重点地编制《审计访谈提纲》,指导审计人员在开展审前走访调查时,尽可能地收集到全面、充分、相关和有用的财务、非财务信息,从而进一步确定重点审计领域、评估审计风险和重要性水平。

四是审计方案集体研讨常规化。根据审前调查走访收集到的信息,审计组长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组织项目组成员集体研究讨论,集思广益,征询采纳各成员意见后对实施方案进行补充完善,提升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采用这种方式便于项目组成员熟悉审计内容,保证现场审计有序开展。

五是建立审计项目质量自我评估标准。完善《审计项目质量自我评估标准》。将审计项目分为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再分别细化为9个、14个、18个小项目,对每个小项目按照其重要性水平赋予相应分值权重,由全体审计人员进行打分之后汇总得出最终成绩,客观、公正、合理地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评价,以此来促进其质量的提高。

二、做实审计实施,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实施是审计项目的主体和重点部分,关系到审计报告的最终质量和审计风险的高低。目前,大多数企业审计实施阶段还存在符合性测试力度较小、现场审计工作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个人经验等缺陷。笔者结合所在公司实践,认为有重点地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

一是抓好审计证据质量控制。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证据要符合相关性、充分性和可靠性原则。审计证据的获取须全面、客观地反映问题本质,揭示问题的内在联系,而不能仅凭个人爱好或主观判断;审计证据的获得应当合理合法,真正涉及问题的本质;审计证据的数量必须充分,足以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审计证据的获取步骤一般分三步:一是事前收集;二是事中获取,向被审单位及相关部门直接索取有关证明材料,现场审阅,抽查有关资料,实地盘点,实地调查、现场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三是证据鉴定,筛选有价值的证据。笔者所在公司在提高审计证据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手段,尤其突出事前和鉴定环节,找准获取审计证据的关键和方向,在实施时加大证据获取和审核的力度,项目组负责人对审计证据进行实时审核,若发现审计证据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成审计人员重新取证。

二是要加大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力度。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正在从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更加关注内控与风险,挖掘管理深层次问题,去“读懂数字背后的故事”。内控符合性测试作为审计的一种手段,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抓手。通过内控符合性测试与评价,可以揭露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失控部位,从而达到改善企业管理,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的目的。符合性测试的范围越大,所能提供的有关政策或程序执行有效性的证据就越充分。为确保审计效果,笔者所在公司对内控测试的流程进行了梳理,测试前审计人员掌握制度,梳理测试重点,明确测试的流程和方法;测试过程中,通过查看台账、抽查单据记录、调查走访、现场实测、流程分析、交流沟通等方式进行,对发现的问题缺陷与相关业务人员、部门领导进行沟通确认、反复论证,在取得有效证据和结果后才下结论,以保证测试客观性、可行性,杜绝“走过场”。

三是推行三级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指审计工作底稿完成之后,由审计组成员之间、审计组组长、业务处长分别进行复核,认真审查各审计事项的判断是否准确,核查审计工作底稿所附证据是否符合合法性、相关性、充分性原则。各级复核人员明确其具体复核的内容和承担的责任,实现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始终都处于适当层次的控制之中。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是对审计工作底稿中所列审计事项及结论与审计证据是否相互支持的核对,从而可以合理保证审计意见的准确性,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三、狠抓审计报告时效性,提高信息有用性

审计报告是审计项目的最终结果,是审计人员向管理层等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如果审计报告的时效性能够增强,就会大大提高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效果及增加企业价值等方面的作用。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只需几秒,而内部审计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得到一个想要的答案。如果审计报告出具的时间过长,提供的信息早已过时,没有任何意义,内部审计人员一定要及时完成审计工作,在合理的时间提供审计报告,而要做到这一点,审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经过重新设计:一是制定计划,没有计划的审计就如同“没有地图的旅行”;二是现场审计中要避免“过度审计”;三是形成审计报告。最具有挑战性的是编制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和关键环节,笔者所在单位在提高审计报告时效性方面的主要做法如下:

集体讨论审计报告,缩短审计报告周期。审计报告出具的流程在企业里一般是由审计报告初稿完成后,由项目组长、处(室)部门负责人逐级对报告进行复核,由于审核人员看问题的角度和层次不同,造成报告反复修改,审计报告出具时间较长,影响了审计报告出具的时效性。为保证审计报告质量,审计部门优化审计报告出具流程,报告在项目组定稿后,提交由审计人员、业务处长、部门领导共同参与的集体研讨,采用头脑风暴法,快速统一思想,将三级复核流程优化,不但减少了报告修改时间,审计报告的完整性、审计结论的准确性以及审计整改建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有所提高。项目组长根据审计项目组成员的工作底稿,整理、汇总取得的审计证据,做出合理、恰当的判断,提出审计整改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并通过项目组成员讨论后定稿。实行审计报告集体讨论,能有效降低审计报告反复修改的时间,压缩出具报告的时间,提高了审计报告的时效性。

四、重视后续审计,巩固审计成果

后续审计是审计工作的终结阶段,也是落实审计成果的关键环节,有助于督促被审计单位有效履行整改职责,促进审计成果的利用,促进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风险防范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其在提高审计质量、维护审计工作严肃性、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成果的延续性和规范性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现实审计中由于对后续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以及审计项目多、审计力量不足等一些客观原因,重审计、轻后续的现象较为普遍,后续审计的组织方式、操作程序和审计内容随意性大、后续审计成效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笔者所在单位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改进,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优化后续审计流程。为解决后续审计时间相对于整改落实节点相对滞后以及后续审计与前期审计流程分离等方面的问题,审计人员对原有审计回访流程进行了优化,增加被审计单位上报整改计划环节,由审计部门审核后报董事长签批后下发,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人等。

二是提高审计回访频次,跟踪回访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对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和持续关注,确保审计成果转化,促进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机制的完善。建立《审计项目过程控制记录表》,根据被审计单位上报的整改计划,按月对发现问题整改项数进行统计,实施动态管理,对已到整改时间节点的审计发现问题实行“拉条挂账”,安排人员进行“一事一访”,促进问题及时整改归零。每月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记录,每季度对审计回访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及时出具审计回访报告,促使审计发现问题能够按节点高质量完成整改,确保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归零,有效巩固前期审计成果。

通过对后续审计流程化、制度化,以及审计回访频次的提高,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率有了显著提高,有效提高了审计项目的整体质量。

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内部审计的“生命线”和“事业线”,没有质量保证的内部审计不但会失去服务对象,而且会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审计资源计划管理、审计方案质量控制、审计项目现场管理、审计报告质量控制、后续审计质量管理等方方面面,也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包括事前的调查、计划,事中的实施,事后的报告、检查等环节,这些环节既相互衔接,又相互交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将影响整个内部审计的质量。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抓准、抓好内部审计每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对提升审计质量尤其重要,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作用。

注:本文作者系全国会计领军企业类八期学员。

上一篇:专项资金审计报告范文 下一篇:合同审计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