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格言范文

时间:2023-03-07 08:12:25

感恩格言

感恩格言范文第1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7、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8、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9、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10、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意思是: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意思是: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3、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意思是: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4、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1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6、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感恩格言范文第2篇

1、爱,让我们的心灵完美。感恩,让我们的心灵升华。——肖雪

2、感恩是甜滋滋的棒棒糖,让吃的人也甜甜的。——杨静

此处相逢天造就,党恩、师恩记心头。——母志凤

3、是你们把微笑带给我们,我们将会用微笑去点缀我们的人生,回报更多的人。——肖瑶

4、丝丝恩情,暖我心房,尽我全力,回报社会。——刘孟灵

初三2

1、感恩是波动的涟漪,一层一层扩散,一层一层往下传递。——佘乙萍

2、社会用大爱浇灌我,我以微笑报社会。——刘凯

3、感恩,就像骨洛牌,只要一个人就会带动一群人。——李明泽

4、世界因为有爱,所以我们快乐;我们因为懂得感恩,所以世界更加美好。——钟蕾蕾

5、世界因感恩而精彩。

初三3

1、风雨过后的明天,我们一点也不孤单,感谢一路有你。——朱迪

2、感恩伴随着我们成长。——杨红

3、心存感恩,世界会更美丽。——张莎

4、我们走过的路一直都亮着爱的灯,明天我们也会用感恩的火种为别人点亮一盏灯。

5、小草因为有雨露的滋润而发芽,我们因为有长虹的大爱而茁壮成长。

初三4

1、感恩的心是一条悠远的小溪,滋润着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让爱和温情在你我心中流淌。——赵红梅

2、感恩是心头的一枚邮票,唯有用行动去传递,才是真实而美丽的。——苟淋森

3、受人恩惠不忘恩,施人恩惠不图报。——朱俊

4、没有翅膀我也能飞翔,那是因为你给了我力量。——张敏

5、今天的努力源于昨天的哭泣,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放弃。——陈婷

初三5

1、花自知雨露之恩,所以开花报答;人应知他人之恩,勤学成才回报。——蒋恒

2、人,在感恩中成长,在回报中成熟,花开花落,都是一场感恩的仪式。——郑思芸

3、感恩就像大自然中的水,是永远循环着的。——敬小

4、生命之美,始于奉献;人性之美,始于感恩。——傅丽颖

5、爱心是根,感恩是叶,奉献是花,快乐是果。——傅丽颖

初二1

6、感恩是一支画笔,为你的生命增添更绚丽的色彩。——安邦

7、感恩是羔羊跪乳,乌鸦反刍,是洒在人心灵的阳光。——张雪雯

8、人生词典是必须有感恩才会更完美。——廖琪琦

9、之所以有爱,是因为懂得感恩。——白芮

10、星星点亮黑夜,感恩照亮心灵。——牟彬文

11、小草感恩雨露的滋养,小树感恩阳光的呵护,花儿感恩蜜蜂的勤奋,我们感恩祖国的关怀。

12、为感恩播下一粒种子,让它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初二2

感恩格言范文第3篇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各科中渗透传统美德和现代公民道德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各科教育的直接渠道,通过综合系统的实践活动和情景设置,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使感知得到内化,形成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真正体现德育的有效性。

我们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美德素材,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紧扣教材,自主进行,点滴渗透,细雨润物。如语文学科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有针对性进行全程教育,数学和英语学科则结合生活和教材实际自然渗透,综合科则在课堂中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点滴渗透。同时学校结合相关的节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力争把传统美德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使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紧扣教材,因材施教,点滴渗透,润物无声。

二、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为导向,提升现代公民素质

我校从2002年创立以来,每天都坚持利用广播、课间时间对学生进行格言、《三字经》等中华经典宣传学习。在学生“熟读经典,背格言”基础上,鼓励学生诵读,表演,创作格言、活用格言。用“讲故事,演讲,表演,小品”创作公民道德格言,警句等活动,并利用班会课在班上宣读。

按照不同年龄的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开发出一套中华传统美德校本课程。在版面设计,内容编排方面着重体现个性特点,教材内容均来自社区学校和家庭的故事。我们要求每隔两周的班会课进行学习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的内容,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好榜样,内化自己的美德意识,使学生人格,气质及行为有了更高的升高。

三、以家庭和社区为阵地,合力推进现代公民素质

1.成立全市首支少年志愿者服务队,中华传统美德辐射社区。

德育的意义在于实践。2006年5月,昌平小学在市关工委、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下,率先成立全市第一支“少年志愿者服务队”。在以市关工委提出“十帮”活动、特别是“关注特殊家庭”、“帮助有困难的人”为宗旨,按照“巩固、提高、延伸、辐射”的工作思路下,利用行之有效的志愿宣传服务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关爱他人。少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后,学校围绕“做关心他人的小公民”为主题,开展了少年志愿者活动,学校组织了富有特色的志愿者活动,如有序地开展了少年志愿者社区援助计划,生态环保宣传,慰问老人,为弱势群体捐款献爱心等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注重发挥队员的专长,为社区贫困孩子提供学业上的帮助,并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打扫卫生,给予一定经济和生活中的援助等力所能及的服务,进一步弘扬“乐于助人、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2.开设“感恩”存折,创新性地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知恩图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针对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人不感恩、对事不关心、对己不负责”的现象,学校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别开生面地给每一位学生都开设“感恩存折”,将“知恩图报”这种古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小公民身上传承并发扬光大。这本“存折”从2006年3月份开始,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会他人给自己的恩情并以实际行动感恩他人,最后记录下自己的“感恩时间”、“感恩事情”、“感恩心语”。每个月由班主任收一次,由德育处评选出优秀的同学,并在广播宣传表扬。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会了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事情;学会了如何体恤他人,关爱他人;学会了怎样回报他;如,有些学生在感恩存折上写下――

“感恩时间:4月10日”,“感恩事情:工作了一天的爸爸晚上还辅导我做奥数题”,“感恩心语:爸爸,当您老了的时候,我读报纸给您听”……

感恩格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励志;励志教育

“对人不尊重,对物不珍惜,对事不认真,对己不负责”,这是网友对“90后”的评价。确实,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一些家长的过分溺爱或者弃之不管,再加上某些不健康的环境影响和非法出版物、黑网吧的影响,导致部分中小学生缺乏责任感、意志脆弱、独立生活能力差、固执、偏激、不合群、想问题单纯,甚至崇尚暴力、漠视社会等不健康的心理、性格和意志品质,如果不及时地引导教育,就很难保证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励志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唤起他们对社会、对家庭的爱心和责任感,不断锤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使他们成功地走向社会,走向光明、健康的未来,成为优秀的下一代。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在通俗意义上讲就是指勉励学生树立志向,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利用班会课、班训等有效载体,采用一系列的励志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系列活动之一:我的誓言活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一开学我就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郑重写下自己的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和我的誓言,由学生签名后张贴于墙,接受老师与同学的监督。然后,我又趁机组织他们学习《北大(清华)状元谈高考》《走进北大》《走进清华》,让他们明白只要自己努力,尽管现在有差距,但是愿望是可以实现的,这样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为了实现理想坚持不懈的品质,从而优化了本班的班风。

系列活动之二:格言・座右铭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观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很好地把握今天,开拓明天,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一句格言、一个座右铭”活动。我先以短信形式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分析与思考,针对自己孩子的一贯表现,构思一句最适合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格言,并亲笔将格言写到统一的表格内。

在家长写好格言的基础上,我再组织本班学生构思对自己有针对性的座右铭,以指导和激励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把座右铭填入统一的表格内。

第三步工作就是召开“一句格言、一个座右铭”主题班会,由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的格言和座右铭,然后由全班学生评选出最佳格言和座右铭,精心制作后作为班训张贴于墙。未评上的则由学生自己作个性化设计后张贴于自己课桌盖的反面或寝室里,时时激励自己。

系列活动之三:家长和子女互相写信活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虽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沟通却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代沟”。因此,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真诚的倾诉、朴素的对话,需要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支持。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沟通和交流,有效整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力量,我开展了家长和子女互相写信活动,让父母向子女表达拳拳之情,同时也让父母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好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体会孩子、理解孩子,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加合适的帮助。然后不失时机地召开主题班会,邀请部分家长代表参加。班上气氛热烈,场面感人,三对母女(父子)深情相拥,流下感人的泪水。通过以上活动基本达到了“用家长的思想引领学生,用家长的经历感动学生”的目标,有效提升了广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

系列活动之四:感恩活动。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更应有感激之情。在一个文明社会里,知道感谢,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是很必要的。只有学会感恩,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劳动。配合父母子女互相写信活动,我在班会课上播放了《邹越江在松江中学的演讲》视频,重温校党支部书记在国旗下讲话《学会感恩》,课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周末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

通过感恩活动,学生少了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多了一份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感恩是什么?感恩就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感谢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感谢老师和同学给我们的帮助和温暖,感谢食堂工作人员给我们做了可口的饭菜,感谢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系列活动之五:邀请知名校友回母校作励志报告。我们学校虽然办学时间不长,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校友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中不乏在各行各业作出特殊贡献的社会精英,这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有效载体。校友们普遍对母校怀着深厚的感情,借回乡探亲之机,不辞辛劳,非常乐意为学弟学妹们作报告。他们回忆了在母校求学时的美好时光,为母校的发展感到高兴和自豪。在互动阶段,许多学生从学习方法、报考理念、教育体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让广大在校学生学习到了优秀校友的成功经验,达到了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为校争光的目的。

总之,励志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功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励志教育的新模式,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为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合格人才。

感恩格言范文第5篇

一、一本引人向上的格言式文集

《菜根谭》的编著者洪应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人,字自诚,号还初道人。从他的作品得知,此人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退隐著述。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他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与他有过交往的袁黄、冯梦桢、于孔兼都是万历年间的进士,《明史》记载有他们的事迹和著述。但《明史》中没有提及洪应明,其他文献中也没有发现有关他的出身门第和仕途经历的记载。

《菜根谭》是一本以人生处世为主题的格言式文集,内容揉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和释家的出世。书名的“谭”同“谈”。以“菜根”题名,意谓经历过清苦生活磨炼的人,任何事情都做得来,正所谓“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北宋汪革语,引自朱熹:《小学・善行实敬身》)。于孔兼为《菜根谭》作《序》说;这个书名表示,书中的人生体悟,“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并引洪应明的话为证,说:“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i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于氏的解释突出“吾心”、“吾道”,强调人的主体意识,认为《菜根谭》的主旨在于,要人耐得清苦,更要人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操守,培植高尚的品德。《莱根谭》的版本有明刻、清刻两个系统。明刻本,据于孔兼《序》记述,洪应明亲手向他出示书稿,请他作序,推测书是编著者生前刊行的;现在流行的明刻本,系日本内阁文库昌平坂学问所的藏本,据说最初刊载于明代高濂编辑的《雅尚斋遵生八笺》中。这个版本分前后两集,前集225条文字,后集135条文字,共360条。现存最早的清刻本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刻本,据说是一位被称为不翁老人的人所传。清刻本皆一卷,按照内容分编为若干部分,条文数目多于明刻本。明刻、清刻本两个版本系统的《菜根谭》编排不同,字句有差别,内容基本一致。

《菜根谭》不是原创性质的学术著作,缺乏完整的体系和严密的逻辑,有的观点甚至前后抵牾。清乾隆间编纂的《四库全书》,连“存目”中也未收入此书,可能是认为它的学术价值不高。但它包含着中国古代文化中长期形成的、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智慧,渗透着编著者的阅历体悟,文辞优美,耐人寻味,是一本有益于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引人向上的通俗读物。《菜根谭》问世至今约四个世纪。流传不绝。清末民初曾经特别受到关注,多次刊印。当时人说:此书有如一剂良药,“急功近名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1915年铅印本,孙锵《序》)近年《菜根谭》风行,出了多种带有今注、今译、评说的版本,书店书摊随处可见。书中名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当今《菜根谭》风行,与我国社会转型有某种联系。社会转型创造出需要,也创造出条件,由人们主动去解决自己的精神生活问题。多样化的文化追求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特色,人们开始面向中外古今,广泛寻求精神食粮,找到的未必是最好的,却可能是最适合自己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菜根谭》忽然风行起来,必有可值得重视的地方。《菜根谭》论恩(包括感恩和施恩)的格言,体现了独特的感恩思想,是值得人们留意的。

二、受恩要感恩施恩不图报

《菜根谭》提倡受人恩惠要感恩图报。如说: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此刻之极、薄之

尤也,宜切戒之。

这种观点反映中华民族一贯提倡的感恩报恩的美德。孔子倡导的“以德报德”,上承往古,下传千载。民间谚语说:“吃水不忘掘井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结草”和“衔环”两个典故更是中华感恩文化的体现。“结草”的典故说,春秋时晋国的魏颗不以魏武子的爱妾殉葬而将其改嫁,这个妇人之父的亡灵感激魏颗救了女儿的命,帮助魏颗打败秦国。“衔环”的典故说,东汉的杨宝救了一只神鸟,这只神鸟感恩戴德,保佑杨宝子孙三代清正廉洁,位至三公。后世将“结草”和“衔环”两个典故合起来,成为成语“结草衔环”,传递着中华民族不忘感恩的美德。

《菜根谭》论施恩的格言较多,中心观点是施恩当出于善心,不图报答,不求荣名。书中说:

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济人利物,宜居其实,不宜居其名,居其名则德损。

施恩不可要人报答,如果要人报答,动机就有问题了,行为也就变质了。做有益公众的事情,应该求实效,不可图虚名,如果贪图虚名就会损害自己的品德。又说: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枝。

求名的动机未能铲除的人,纵然有轻视富贵、甘于贫贱的表现,总逃不出庸俗。虚假之气未能消解的人,虽然有恩泽天下、利达万世的抱负,最后也不会有结果。拔除“名根”,消解“客气”,才能成为真正品德高尚的人,真正有益社会的人。就施惠者自身来说:

处世而欲人感恩,使为敛怨之道。

与人不要感德,无怨便是德。

想要别人感恩戴德,反而会积聚怨恨。不必要求别人感恩戴德,别人没有怨恨就是积德了。要求别人低一点,自己的品德会高一点。施恩不求报答的人,才是品德高尚的人。关于给别人恩惠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境界,书中说: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

这是化用南宋陆游颂扬大禹的文句。陆游的《禹庙赋》中说,大禹治水“内不见己,外不见水,惟理之视”。大禹治水的时候,心中没有自己,不顾洪水的危险,考虑的惟有治水,达到了淡然忘我、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人给人恩惠的时候,心中没有自己,不想别人回报,一心一意帮助人,也是一种淡然忘我、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围绕施恩不求报答、不求荣名,《菜根谭》引申出几个具体观点:

(一)施恩要施予“不报之人”。书中说:

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之人;构千楹而招来宾客,孰若筑数椽之茅以庇孤寒之士。

待衰朽之人,恩礼当愈隆。

结纳贤豪,招徕宾客,帮助年轻力壮者,很可能得到好处,因为这些人有能力、有机会回报。救助“饥饿之人”、“孤寒之士”、“衰朽之人”不大可能得到好处,因为这些人没有能力、不大可能回报,他们就是所谓“不报之人”,但正应该是施恩的对象。

(二)反对“市私恩”。书中说:

君子无私恩。

市私恩不如扶公议。

市私恩,是为拉拢人、收买人给人恩惠。公议,即公正的社会舆论。抱着拉拢人、收买 人的目的施恩于人,公正的社会舆论是不认可的,正派人是不干这种事情的。

(三)施恩忌讳张扬。书中说:

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给别人恩惠,惟恐外人不知而大事声张,心地便有问题了,所以“善之显者功小”。存心为猎取好名声而为善,便有了伪善的因素,就种下了恶的根芽。

在西方文化中有同样的见解。古罗马的西塞罗说:感恩“不仅是最伟大的德行,而且还是其他一切美德之母”。古罗马的辛尼加说:“施惠要隐讳,受惠要公开。”基督教的《圣经》写道:“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可见《菜根谭》论恩的格言具有普世价值。

三、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

施恩感恩的美德从何而来,意义何在?《菜根谭》认为,它出于人性,出于人性中固有的善,是人类生命内在的需要。

《菜根谭》有云: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点念头,是吾一点生生之机,无此即所谓土木形骸而已。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是苏轼表达人类有善心的诗句。人类对于老鼠、飞蛾尚且怜悯,人对人岂能没有善心,岂能面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善心生根于人的本性,是人生机的表现。面对他人的苦难麻木不仁,便等同于没有生命,成为仅有人的形体的泥塑木雕。《菜根谭》又说:

向寒微路上用一点赤热心肠,自培植许多生意。

对人,特别是对贫寒低微的人的赤热心肠,能够培植人的生机,培植接受恩惠的人的生机,同时培植施恩的人的生命活力。关爱他人的“念头”、“赤热心肠”从何而来?书中说来自人的本性,是“性天中惠泽”,是与生俱来的人性。《菜根谭》说:“贫士省济人,才是性天中惠泽。”贫困的人看到他人有危难也会尽力救助,说明人生来具有关爱他人的天性。

所谓人“性天中惠泽”,是孔子的“仁”,是孟子的与生俱来的“四端”,更加明显的是王阳明的“良知”,总之就是善的人性。这善的人性,在佛家叫做慈悲。慈是给众生以快乐,悲是拔去众生的痛苦。书中用佛家的语言说:

人人有个大慈悲,雏摩屠刽无二心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人人都有慈悲的佛性,维摩诘居士和屠夫、刽子手并非两样。只是人心常常会被欲念蒙蔽,一旦偏离正道,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孟子讲性善与养气,王阳明讲良知与致良知,佛教讲佛性与修炼,有很大的一致性。《菜根谭》以性善为施恩感恩的根据,属于性善论的恩论。

四、两种恩论可共生 调适心理促和谐

至此,有两个需要辨明的问题:一是如何看待性善论的恩论与契约论的恩论的关系?一是如何看待性善论的恩论与社会矛盾的关系?

契约论的恩论将施恩感恩定义为人与人之间签约建立的互助关系。在西方文化中,卢梭把这种观点讲得很明白,说:“谁要依靠别人来保全自己的生命,在必要时就应当也为别人献出自己的生命。”施恩感恩也是一种契约关系,内容是你帮了我,我必须帮你。接受别人帮助等于与别人签约,承诺必须帮助别人。卢梭的观点在西方文化中有深远根源,古罗马人西拉斯说:“接受恩惠等于出卖自由。”也是说接受恩惠等于签订契约。与人(下转22页)(上接第15页)签订契约之前是自由的,签订了契约就必须受契约的约束,从而失去自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家都知道法家将纲常关系定位为利益交换关系。也就是契约式的买卖关系。史书记载有这样一个事实:战国时的赵国名将廉颇失势的时候,门下的宾客纷纷离去。后来他重新当了将军,离去的宾客又来见他。廉颇以为这些人不忠不义,很不愿意接纳。有客坦率地告诉廉颇说:“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这位门客口中的“市道”没有贬义。他觉得以利益交换为原则的市场法则普遍适用于各种社会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从这个记载可见,法家的观点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后代出现一个流行语,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说明将君臣关系看做买卖关系是普遍社会心理。不过,秦汉以后的文臣武将们,没有勇气像廉颇的门客那样直言不讳。他们立于朝廷面对帝王不敢这样说,但在文学作品如元杂剧中这种话却是口头禅,如《荆钗记》、《白兔记》、《琵琶记》等。性善论的恩论向内追求,要求人通过自我反省、自我体认提高精神境界,与孟子的“求其放心”、心学的“发明本心”、佛学的“明心见性”同一思路。契约论的恩论向外追求,要求通过建立协议,相互承担责任,达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与历来注重利益关系的伦理理论一脉相承。两种恩论都要人处理好施恩感恩问题,而差别也十分明显。面对千变万化的复杂社会生活,两种恩论各反映一部分实际,都有存在的价值,可以共生而不相害,互补而不对立。

感恩格言范文第6篇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亲身体验等方式,感受人们欢度国庆的喜悦心情。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唱歌、跳舞、写诗、画画等)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3、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的由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国庆活动的热烈,知道我国的国名和国庆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难点:理解祖国的含义,学习收集资料。

四、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资料,如阅兵式、文艺演出等。

2、教师准备有关国庆节来历和庆祝活动的相关资料(开国大典和十一庆典、“五十”国庆大阅兵的录像)。

3、教师准备祖国风光录像。(包括长城、故宫、长江、黄河、天安门等祖国著名风光及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录像。)

4、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国庆节来临之际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如街上布置的花坛,建筑物上或学校、单位门前庆国庆的标语、灯饰,电视里呈现的天安门广场上的花坛等。

五、活动设想

对于如何过国庆节,学生都比较熟悉,一般是家长利用长假带着外出游览或走亲访友,但国庆节的由来及对祖国的理解,是一年级小学生认知区域中的一个 “盲区”,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过生日”这一生活情境入手,以“我为祖国过生日”这一主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说对国庆节的了解弄清学生的未知,针对学生的未知开展下面的教学,并播放相关录像使问题得以解决;通过观看祖国风光录像知道祖国是指全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并在收集资料、观看十一庆典、“五十”庆典录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祖国庆祝生日等活动中体验人们庆祝国庆节时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在国庆61周年到来之际,我校将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以“怀感恩之心,唱祖国颂歌”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怀感恩之心,唱祖国颂歌”

三、活动日期:

20XX年10月1日

——

20XX年10月31日

四、活动安排

1、诗歌创作比赛活动

参赛主题:“感恩祖国”、“感恩母校”

参与对象:3——6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班级选拔

各班班主任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我爱我的祖国(或学校)”诗歌自创活动。国庆假期结束,各班选择3份优秀作品上交。文本稿送交顾静雅处,

电子稿件发送至共享目录大队部—2010国庆节安排—感恩征文文件夹。

第二阶段:校级评比

语文组及大队部组织老师对征文进行评比,各年级评选出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评委老师:陈思羽 高丹凤 任亚娟 吴旭娇 虞筱熹

第三阶段:校级展示

优秀习作展示:

(1)学生誊写获奖习作,进行展览;

(2)各班利用班队课欣赏同学们创作的诗歌。

(3)利用红领巾小广播朗读获奖诗作。

上交截止时间:

20XX年10月11日

2、手抄报创作比赛活动

参赛主题:以感恩祖国为主线,围绕民族团结教育自拟主题

参与对象:5——6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

(1)各班班主任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感恩祖国”手抄报创作活动。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的报道,积极了解国内外新闻,特别关注建国61周年以来,在民族团结上做出的努力。国庆假期结束,各班至少选择2份优秀作品上交。

(2)在8K纸上,让学生自己设计版面,自己写,自己画,调动班级学生积极性,办出具有特色的小报,增强学生的美感,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

上交截止时间:

20XX年10月12日

3、格言征集大赛

参赛主题:“感恩母校”

参与对象:3——4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各班班主任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感恩格言”创作活动。国庆假期结束,各班至少选择5条格言上传至共享目录大队部---20XX国庆节安排---感恩格言文件夹。

截止时间:

20XX年10月12日

4、班队课安排

主题:“感恩祖国”

参与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安排:

一年级聆听爱国故事(或观看视频)并进行爱国教育;

二年级学唱爱国歌曲并进行爱国教育;

三~六年级举行“我对祖国知多少”知识竞赛,竞赛方式由年级或者班级自行安排,竞赛题目在网盘---大队部---20XX国庆节安排中已共享,请 班主任 老师提前下载。竞赛中有突出表现的给与加分,并纳入四好少年评比。

5、板报竞赛

参赛主题:“ 祖国妈妈,我爱您”

参与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检查时间:

20XX年9月30日中午 12:00

6、班队活动展示课。

主题:“感恩祖国——弘扬民族团结精神”

展示年级:五年级

感恩格言范文第7篇

家园,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党在我心中,《我有一个梦小我喜欢的一则格言白红

渐渐地,那东方的雾气先有些微红,在、这红色越积越浓,便突然划出一线鲜红,那鲜红里突然跳出一个通红的光轮。我喜欢的一则格言白红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秋雨洗刷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碧透。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飘浮着。看他年纪不过二十来岁,脸色苍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皮泡脸肿。他老是皱着眉头,不大说话。笑纹几乎在他的脸上是绝了迹似的。他穿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大褂,好像永远是穿着这么一个一样。清瘦的下巴壳,亮耸的肩膀,显得很没生气。想,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

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妈妈,临别时您到车站送我。看着您,我忽然感到一阵难过。您是四十岁刚过的人,可是头发已经开始花白了,脸上也爬上了皱纹。这每一根白发,每一条皱纹都是您为工作、为子女费尽心血的见证啊!

感恩格言范文第8篇

今年是我国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的第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召开

之年。为弘扬民族传统文明,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按泰州市关工委、泰州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

神,我校决定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继承传统讲文明、争当合格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现提出

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8号文件,

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中小学生领会

中华传统文明的深刻内涵,增强对民族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把他们培养成为怀有感恩之心、

热爱祖国、爱护集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新一代青少年,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

的新泰州作贡献。

二、活动内容

知恩感恩、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中小学

生中广泛开展以感恩、爱国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要注重在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中培养中

小学生的感恩爱国意识,把弘扬传统文明,传承中华美德变成中小学生生活的自觉行动。

(一)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通过晨会、黑板报、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

对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倡组织学生开展读一本感恩爱国的书,讲一个感恩爱国的故事,

诵一段感恩爱国的家规家训,写一句感恩爱国的格言等“四个一”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为师长做一

件孝事、为社会做一件益事,为同学做一件好事,为弱势群体做一件善事等“四为”的实践。通过

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热爱祖国的意识。

(二)结合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活动,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结合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对中

小学生开展知节日由来、知节日涵义、知节日习俗,文明健康过好节日的“三知一好”的教育和实

践活动。

三、活动要求

各班级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创新思路,组织开展有针对性、有教育意义、行之有效的道德实践

活动,力求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具体安排:

1.5月6日:晨会主题:讲一个感恩爱国的故事

2.5月7日:晨会主题:诵一段感恩爱国的家规家训

3.5月8日:布置学生读一本感恩爱国的书、写一句感恩的格言

4.5月9日:班会:鼓励学生参与为师长做一件孝事、为社会做一件益事,为同学做一件好事,

为弱势群体做一件善事。(将班会方案整理好上交王莹老师)

5.5月12日国旗下讲话主题:继承传统讲文明争当合格小公民6.5月15日开展黑板报评比活

感恩格言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行为引导 初中生

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经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一时期,有些学生对过去父母、老师所讲的观念、信念开始怀疑甚至反抗,所以思想品德教材应对学生的这一变化,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行为引导功能,因为学生对国家发行的权威教材是信服的,也使老师、家长在教育学生时更为有理有据,得心应手。教师作为教材与学生的桥梁,需要巧妙地引领学生学习教材,使教材对学生的行为引导功能得以实现。

一、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把感恩意识化为感恩行动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因为人离不开群体,惟有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天下,感谢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平和与快乐。其中,特别要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毕竟,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能热爱、不懂感恩的人,又怎么能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呢?

在讲授“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这一课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体会孝敬父母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的探究活动。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所列举的各种表现,并进行思考。其次,就教材所给材料进行讨论、分析、选择来判断是与非,进而明确应该如何对待父母。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初二学生从生理上讲,已进入青春发育的“过渡期”,部分学生与家长的冲突尤为激烈。在讲“两代人的对话”时,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在家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是如何处理的,然后对照着课本中“交往的艺术”比较一下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理智,进而学会与父母交往。我在这一课给学生留的作业是:学生写出一天里父母为孩子做了什么,让学生体味每天父母重复着做关爱孩子的事是多么辛苦。要求孩子每天给父母倒一杯开水,看谁能坚持一个学期,进而一直坚持下去。在节日放假期间跟父母学做一道菜,然后独立做给父母品尝。把感恩意识化为感恩行动,使感恩意识真正内化于心。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只有热爱、感恩和孝敬父母,才能爱他人、爱事业、爱社会和爱国家。

二、联系实际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对学生的行为引导

教学活动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杜威所说,知识如果能还原为人类最初的经验,那么,人们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强调教学活动的生活性,其实质就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多数初中生交朋友的愿望很强烈,有些学生盲目强调“友情至上”,一些学生为了“友情”而违反纪律,比如,帮朋友打架,为了与朋友喝冷饮上学迟到,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讲“同学•朋友”时,让大家讨论这些现象是不是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靠什么来维护。大多数学生是明辨是非的,很快大家就达成共识,明确这些现象不是真正的友谊,而真正的友谊正如马克思所说:友谊需要忠诚去播种,热情去灌溉,原则去培养,谅解去护理。通过讨论学生懂得了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不能以牺牲纪律、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根据初中学生在交友中往往以“合得来”为标准,致使交友不慎,受到所谓“朋友”的不好影响的情况,在讲到“乐交诤友,不交损友”时,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是诤友,什么是损友,学生在讨论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了“乐交诤友,不交损友”的道理,学会了交友。

三、加强学生责任感教育,从小事做起,规范学生的行为

责任感教育,主要指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等。培养学生责任感非常重要。因为一个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要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与利益。”为此,初中政治教师必须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深入挖掘课程资源,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以加强青少年的责任感教育。

在学习“关爱集体,人人有责”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对学生提出“珍视班级荣誉”的要求。在课上让学生说出哪些行为是维护班级荣誉,哪些行为是损害班级荣誉及我们应如何维护班级荣誉等。因为切合学生实际,所以学生回答踊跃,那些损害班级荣誉的同学从中受到了教育,进而我又让学生思考,我们平时遵守纪律、认真打扫教室这些看似小事,是不是学生的责任,学生在回答中深化了对责任的理解。我讲授“责任与角色同在”,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一张表格,把他们认为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情列出来,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发言踊跃,通过此活动,使学生明确了什么是责任,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强化了学生要做个道德高尚有责任感的人的体验。课后,组织学生以4人活动小组为单位,找一条关于责任的格言,全班交流,从中评选出与现在的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几条格言。学生为完成这道作业,翻阅了很多书籍,收集揣摩了很多格言,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给人责任,也就给了信任和真诚;有了责任,也就成就了尊严和使命。”我让科代表把格言每周在黑板报上写出一条,以激励学生。课外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巩固提高了所学知识,促进了学生知行统一。

感恩格言范文第10篇

一、建设、健全班规班约和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对学生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行为习惯进行教育、指导与评价,我班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班规班约的建设并不断健全,贯彻落实教育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在学生心理方面给予约束、提醒、警示与威慑。

二、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好主题班会

开学以来我班举行了《细节决定成败》、《尊重、理解与宽容》、《学会爱自己》、《我们在犯罪——浪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期中总结》、《精彩的青春——拒绝早恋》、《感恩》、《追求结果是为了享受过程——快乐学习》等主题班会,从而使班级学生每个星期都有一个明确的德育自我管理目标,为班级的稳定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三、让墙壁说话,打造墙壁文化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鉴于此,打造墙壁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说实话,在墙壁文化的设计方面我的确费了不少劲。一周一句格言在醒目的地方将学生们喜欢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由他们自己抄录在上,学生们在摘抄、传诵、默念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鼓舞。

四、在学生家庭报告书、作业或试卷上发挥文化的教育作用

在学生家庭报告书上,用格言、名言作为寄语,勉励学生奋力拼搏,惜时、尊长爱幼、与人相处等。班会课上,文化课中及平时找学生谈心时也可以经常运用格言、名言、警句来增强说服力和教育效果。在学生作业或试卷上运用格言,往往能收到意外的效果,甚至就这一两句朴素的格言、警句或鼓励、暗示性的语言,他能记住一辈子,甚至可能会因此而改变某同学的一生。

五、积极打造班级口头文化

我们都知道,民间口头文化是很丰富很有哲理的,并且脍炙人口、源远流长。在班级管理与班风建设中能否有效地利用起这种口头文化呢?我坚持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一些名人名言、经典语句与国学文化,并不断强化。久而久之,我们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脱口而出,从而形成了一种积极的班级口头文化,对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教育的途径有多种,在班级管理中发挥思想文化的作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能科学地运用格言、警句来引导着青年学生的人生方向,勤于奋斗,敢于拼搏,以实际行动诠释格言,就能达到教育管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上一篇:健康格言范文 下一篇:成功格言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