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18:50:01

妇产科学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目前尚未编写适合留学生医学教学的材,各所高校自主选择留学生的教材。由于妇产科经典书籍诺瓦克妇科学、威廉姆斯产科学等书籍对本科生来说内容过于深奥,我校选择使用的留学生教材是妇产科学英文版(第五版),但此教材缺少女性骨盆解剖、如何询问妇产科病史、如何进行体格检查、如何与妇产科病人进行医患沟通等内容的相关章节。一本好的教材,能给医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故我校组织专业人员,以诺瓦克妇科学、威廉姆斯产科学和我校谢幸教授主编的《妇产科学》第八版教材为基础,参考五年制医学本科培养计划,根据我校教学大纲和生源国对本科医学教育的培养要求,自行编写一套适合留学生的妇产科学英文教材。教材编写完成后请各级专家提出宝贵意见,同时关注学生对此教材的反馈,然后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每个章节后面附上参考书的目录,方便学生深入学习,此举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

2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校自2006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招生规模逐年递增,目前在校医学留学生500余名,来自美国、印度、巴基斯坦、毛里求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巨大。虽然我校专门为留学生设置了本科全英文教学项目(MBBS项目),但英语并非是所有留学生的母语,且各国学生的英语发音带有一定的地方口音,这给语言沟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虽然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生活了近四年,我校要求所有留学生实习之前通过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四级,但留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要和患者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仍然困难重重。除了语言障碍,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在临床教学中设置了一条鸿沟。近年来,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增加,来华医学专业留学生的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医学专业留学生必须直接面对所留学国家的人民,其跨文化适应问题尤其突出,上述现象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针对以上情况,我校妇产科学教研室通过以下多种途径,较好地解决了留学生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所带来的临床教学难题。

2.1提高教师的英文授课水平

全英文授课是留学生医学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我校医学教育努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妇产科学教研室建立了一系列留学生带教教师上岗资格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如带教考核与劳务分配、职称晋升相关。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力量。选拔骨干教师到海外进修,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聘请外教进行留学生部分课程的授课,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提供指导意见。如聘请布里斯托大学的马丁•约翰•奎恩教授来给留学生授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提高英语水平,教师还需要深入了解生源国的文化背景、学生的,减少由此带来的文化沟通障碍。

2.2给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学习汉语

指导留学生充分认识到扎实的汉语功底是在中国学习的基础,只有学好汉语才能和患者进行无障碍的沟通,更好地掌握医学知识。开设针对医学留学生的汉语课程,除了学习普通汉语,还要学习医学专业汉语,定期对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听说读写考核。把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邀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中国学生加入,建立医学英汉双语角,每周进行2-3次规定话题的小组讨论活动。学校定期举行小组间的汉语竞赛,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积极性。鼓励留学生积极参加中国传统节日的各种活动,增加其对中国风俗习惯的了解,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医患沟通障碍。

2.3建立“一加一”的同伴教学模式

在临床实习、见习过程中,把8年制的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混合编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共同参加临床实习,既能解决留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沟通困难,又能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这种学习模式,已在我院试行了一段时间,深受留学生和本国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的欢迎。

2.4借助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学方式也由传统的讲课方式发展到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授课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英文原版文章、图片、视频,教研室添置各种教学模型,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使学生不但能看得见,而且能摸得着,通过这种方法把抽象、枯燥的知识点以简单、生动、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弥补语言沟通方面的不足。

3课程考核

我校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主要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以往国内学生的理论考试已经有一套完善的试题库,实践操作考试评分细则也很成熟。因留学生教学的时间尚短,且对出题者的英语要求较高,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试题库,故可供选择的试题较少,由于留学生教育背景的差异,单靠书面考试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尚存不足。留学生因外形特征和国内学生有明显差异,一些患者排斥与留学生进行肢体接触,故要在患者身上进行实践操作考试有一定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立了一套适合留学生的课程考核体系:由于留学生教育背景的差异,对留学生的教育评估应该参考国外的教学评估方法,采用ABC分级,避免百分制,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及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上,建立一套完善的留学生课程考核体系。根据留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容量为1000题的试题库。试题库内的题目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题目的难易程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由于命题为全英文,要求命题语法通顺,符合英语习惯。文字说明力求简练、明了、准确,不产生歧义,图表清晰,标点符号、数学符号及计量单位规范正确。对于实践操作考核,我院购买了高仿真的教学模型,让学生在模型上进行多次临床模拟实践练习。在没有合适的患者可供考试的情况下,可在模型上进行考试。总之,医学留学生教育不能简单的套用我国既往的教育模式,要根据各个学生的国家、民族、文化背景,采用适宜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进行因材施教,尽量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多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并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经验。我校妇产科学教研室通过数年来的积极探索和总结,已顺利完成数批留学生的妇产科学临床实践带教工作,并总结了这些心得与体会,供同行在留学生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参考。

妇产科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在妇产科学专家指导下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3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根据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完善,于学期末再对班级共25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9份。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导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开放性问题进行文字总结。

二、结果

(一)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在20-23岁之间;女生占65.5%;74.4%的同学来自农村;74.7%、17.5%的同学分别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

(二)课堂教学效果

1.学生对妇产科学感兴趣的程度及对妇产科学难易程度的评价

98.3%的同学对妇产科学感兴趣,其中最感兴趣内容所占比例排序为:生理产科学(32.8%)、不孕症与辅助生殖、妇科疾病、妇产科学基础,病理产科学、计划生育;最难掌握内容中以病理产科学所占比例最大,为30.6%。

2.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情况

学生不同能力得到提高,认为专业外语得到提高的人数最少。

3.妇产科课堂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99.6%的学生认为妇产科课程内容安排合理;85.7%的学生认为课时过少;与内、外、儿科对比,72%(165/229)的同学认为妇产科课堂教学有以下优点:教师采用典型案例式教学;采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大部分老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讲解,提高学生兴趣;教学态度严谨,条理清楚,富有激情;同时75%(172/229)的同学指出妇产科教学存在以下不足:个别教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三)教学需求的调查结果

1.对推荐课外书籍的看法

57.2%的学生认为需要推荐关于妇产科学新进展、妇产科学临床病例分析的书籍及教学视频。

2.对课程中适当增加专业英语授课比例的看法

58.1%的学生认为不需要增加专业英语在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主要原因是学习时间紧、外语基础不好。

(四)学生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1.教学方法重要性排序

更多学生认为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视频、动画等)、教学模型及授课教师结合临床经验或科研经验,讲述经典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为重要。

2.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或意见

88%(202/229)的同学对改进妇产科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

(1)增加学生讨论及进入临床观摩的机会;

(2)增加课时,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动。

三、对策初探

(一)提高师资队伍的实力,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由调查可知,学生最感兴趣内容是生理产科学,学生也指出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分娩过程等抽象内容具体化。可见,良好的教学方法和高质量的授课技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和源泉。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师们相互交流,针对每个疾病制定一个更好、更符合教学实际的系统授课方案,提高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授课技巧,为改善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多元化教学是21世纪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指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结合授课内容与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调整与转换,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在妇产科教学中实行多元化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妇产科学的特点,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与吸收状况,采用并变换多种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的过程。在教学需求的调查中,部分学生希望教师推荐关于妇产科新进展的书籍及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增加新知识新的讲解,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多媒体、模型等教学工具有助于将抽象内容形象化,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结合调查对象中有25.3%的学生未通过四级、专业外语能力提升较少及医学信息全球化的现状,教学中应加大专业外语授课比例。此外,课间增加病案讨论内容、小组讨论与教师指导等多形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可适当运用并推广开来。

(三)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大部分学生(74.4%)来自农村,对实施课堂提问看法中,部分学生不愿意课堂提问是因为性格内向、易紧张、不善于在公共场合发言,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师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采取多种形式如回忆式、启发式、混淆是非及加深记忆性提问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PPS教学法是20世纪70年代源自美国合作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项目选择(Project)、课堂展示(Presen-tation)、组织研讨(Seminar)三步教学,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广泛应用,可采取PPS教学法,于每学期中后期举行小组讲课,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学生的交际协作、口头表达等能力。总之,从学生对教学需求的角度出发,针对调查结果发现的妇产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比较内向、外语基础不好、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教学效果不一等),围绕21世纪医学生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发挥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主持者、观察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医学人才而努力。

妇产科学论文范文第3篇

(1)生殖医学及生殖内分泌学

随着近代妇产科学的发展,生殖医学已成为这一学科领域重要的热点分支学科。生殖内分泌学是生殖医学中的重点,它以卵巢动情周期内分泌调节为研究支撑点,研究在卵巢周期调控下排卵、受精,及“窗口期”子宫内膜与胚胎间的交互作用,涉及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学机制,对提高胚胎质量及着床率具李大金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附属妇产科研究所 上海200011E-mail:妇产科学领域发展态势分析有重要意义,通过着床前胚胎基因分析及诊断,可降低子代遗传性疾病的发病率。此外,生殖内分泌学还包括生殖内分泌疾病发病机制、预防与处理(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早衰等)及其对生育预后影响的研究。

(2)围产医学

妊娠实际上是一种与传统免疫学原理相悖的“天然同种异体移植”过程,母-胎关系是其核心研究内容,母-胎界面各功能细胞及其细胞外基质在内分泌与免疫机制调节下,参与妊娠这一生理过程的建立与维持。除对生理性妊娠、分娩及产褥期进行维护与处理外,重点是解析病理性妊娠或妊娠异常(如妊娠失败、死胎、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等)的病理机制并对之预防及处理。起始于第一孕期末、杜绝出生缺陷发生的产前诊断亦是围产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3)妇科肿瘤

妇科肿瘤是妇科学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卵巢肿瘤对妇女生命危害最大,其次是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对肿瘤发生、发展与转移机制的研究是妇科肿瘤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相关研究发现,大部分生殖器肿瘤与生殖内分泌相关,HPV感染直接参与宫颈癌的发病,环境因素与个体遗传背景相互作用也会导致妇科肿瘤等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4)生殖系统炎症及免疫性疾病

生殖道粘膜微环境对于病原微生物具有免疫防御能力。生殖道粘膜免疫受生殖内分泌激素调节,共生菌亦起重要作用。性传播疾病是一种生殖道感染及炎症。生殖道炎症包括阴道、子宫颈、子宫、输卵管及盆腔炎症。炎症过程及自身免疫性损伤参与多种非炎症性疾病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卵巢早衰等,甚至参与肿瘤发生与发展。生殖器官退行性病变一般由自身免疫损伤及其炎症所致。

(5)女性生殖器官损伤及畸形

女性生殖器官损伤包括子宫脱垂、生殖道瘘、压力性尿失禁等。女性生殖器官损伤及先天畸形需要基于生物力学进行手术修补及矫正。未来可基于干细胞及组织过程进行矫形。

(6)生育控制

控制人口数量及质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避孕措施与不孕症处理均属于计划生育的基本研究内容。鉴于现有避孕方法存在副作用,免疫避孕可能是未来主要的节育措施。

二、妇产科学领域的国际热点问题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际妇产科学领域近10年中受同行高度关注的重要成果(高被引论文)进行关键词的聚类统计,观察到若干热点研究方向,结合作者了解的研究进展,分别举例如下。

(1)从受孕到妊娠的分子机制

生育是保障包括人类在内的物种繁衍必不可少的途径。不孕症一直是妇产科领域重要的热点研究课题,涉及到生殖系统的各个方面。无论是自然受孕,还是通过IVF-ET妊娠,子宫内膜容受性均是核心环节。优质胚胎与准备充分的“窗口期”子宫内膜相互作用,决定着床能否成功。生殖内分泌激素调节生殖器官局部,特别是子宫内膜的细胞因子表达及其生物信息传递。胚胎一旦成功着床,则进入妊娠早期。早孕期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期间母-胎交互对话训导及形成母-胎免疫耐受,决定着此后的妊娠结局,即生理性妊娠,病理性妊娠,或妊娠失败。母胎免疫失调可导致胎盘浅着床、血管重铸缺失、滋养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等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这是很多胎盘相关疾病(如流产、子痫前期、胎儿发育受限等)的发病基础。因此,正常妊娠被视为成功的“天然同种移植”,揭示母-胎免疫调节机制已成为围生医学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

(2)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不详,包括GnRH拮抗剂或激动剂在内的内分泌药物或手术治疗均达不到根治的目的,因此仍然严重影响着生育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育能力。子宫内膜异位症既属于生殖内分泌疾病,又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环境污染物与生殖内分泌激素调节功能紊互作用,介导免疫细胞及其促炎性细胞因子功能异常,导致子宫内膜在异位种植生长。随着对该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根治带来机遇。

(3)妇科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

女性生殖系统三大肿瘤,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是导致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机制一直是研究焦点。卵巢癌又称“沉默的杀手”,由于其隐蔽的解剖学位置与容易忽视的早期症状,很难早期发现,且转移较早,因此早期诊断已成为关键。卵巢癌化疗耐药机制亦是研究者聚焦的热点问题。雌激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引起关注。宫颈癌的发生呈现年轻化趋势,早诊断、早防治一直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HPV感染仍然是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HPV感染导致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是本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尤其是HPV感染与个体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导致宫颈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4)生殖内分泌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处理

生殖内分泌疾病是一系列生殖内分泌调节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总称。广泛关注的疾病有PCOS、围绝经期综合症等。除生殖系统外,这两种疾病均危及其他系统,如代谢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炎症均贯穿于这些疾病的始终。

三、中国妇产科学的国际地位

将中国妇产科学放在世界背景下,我们可以基于以下3组统计数据来评估中国妇产科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在2002-2011年的10年间,中国妇产科学领域发表的SCI论文从42篇增加到432篇,世界排位从20名上升到第9位;表征学术影响力的被引频次从世界20名之后上升到第13名;受国际同行高度关注的高被引论文在2002年仅有2篇,至2011年达到11篇,同年世界排名升至第14名。10年中中国妇产科学的高被引论文总量共计55篇,大多数的高被引论文集中在最近的5年。中国妇产科学无论是研究规模(论文数量)还是学术影响力(被引频次),近10年来国际地位呈现快速提升的态势。但是,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学术影响力方面差距显著。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滞后于SCI论文数量的增长是现阶段中国妇产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中国妇产科学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呈指数增长,基本上是每年递增33.7%。按此速度发展,考虑到基数增大,增速放慢的发展规律,中国妇产科学有望在4~6年内跻身世界前5名。当然,我们在数量增长的同时需要高度重视提高成果质量。成果质量是提升学科竞争力的核心。中国妇产科学研究队伍和研究规模有待扩大。尽管妇产科学作为一门古老的临床学科,为促进及改善中国妇女的身心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国妇产科同仁在基础科学研究以及临床医疗水平方面显得力量不足,特别是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其发展水平与研究队伍规模还远远不够。中国妇产科学界的学科带头人应当注重顶层设计,带领学术骨干,基于临床医疗工作重大需求及本领域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以科学证据回答科学问题,通过转化医学服务于妇产科临床,以提升我国妇产科学的国际学术地位。近年来,在中国妇产科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术研究取得了明显进步,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特别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母-胎免疫调节机理、子宫颈癌发生及手术治疗、生育力保护及生殖健康等方面,中国发表了一批令国际同行瞩目的研究成果,储备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近5年来,中国生殖免疫学家在顶级生殖生物学刊物HumanReproduction、BiologicalofReproduction上发表学术论文,在基础学科的重要学术期刊如JournalofImmunology、Blood上分别发表了10余篇论文,并被NatureMedicine、NatureImmunology、NatureReviewinImmunology等多次引用,拓展了妇产科学对于生命科学领域其他重要学科的影响。此外,我国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科研人员关于PCOS发病因素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Genetics上,妊娠期糖尿病对子代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Diabetes上,引起国际学术同行高度关注。众所周知,体外受精及胚胎移植是生物医学领域标志性成果,英国学者爱德华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生殖医学及生殖健康在妇产科学领域仍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及应用,还将会有生物医学领域标志性成果的产生。未来5年对配子产生、精卵结合、胚胎着床及早期妊娠等的分子机制研究也将会诞生突破性成就。

在生殖内分泌疾病的研究领域,子宫内膜异位症、PCOS以及卵巢功能保护是未来妇产科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研究重点是解析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一旦在发病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将带来临床预防与治疗措施的进步。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围绝经期医学将成为妇产科学领域举足轻重的研究领域。围绝经期综合症,如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脑记忆退化、盆底功能障碍等疾病均需要联合相关学科协同攻关。妊娠期疾患危害母婴健康,且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不可忽视。未来将基于发病机制研究的系统客观证据,建立病理性妊娠早期预警系统,以尽早预防和治疗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同时还需要在妊娠早期进行产前筛查。现行产前筛查系统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发掘新的标志物来加以完善。此外,还需要从政府层面制定政策,将产期筛查覆盖到每一个孕妇。此项政策关乎我国未来人口素质提高的长期战略。生殖系统肿瘤研究需要从细胞生物学、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与肿瘤微环境交互作用方面加大力度与深度。生殖系统肿瘤有其特殊性,生殖内分泌激素对肿瘤的进展与预后具有直接调节作用。忽视这一特殊性,将会导致研究目标偏离正确轨道。基于生殖道粘膜免疫调节的研究,将带来生殖器官传染性及感染性疾病预防与治疗的技术进步。应当强调生殖道共生菌与粘膜上皮交互作用,构筑粘膜免疫防御调节,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随着免疫生物学理论的不断进步,免疫避孕有可能在本世纪应用于人类。在所有上述生理与病理过程中,神经-生殖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贯穿其中,无时无地不在。提高妇产科临床诊疗水平需要借助于诊断技术及治疗技术的进步。实验室技术需要提高其准确性及可靠性,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影像技术,特别是超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诊断。核磁共振技术已在妇产科临床中愈来愈显现出应用价值。内窥镜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还需要不断研究完善。

妇产科学论文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一共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妇的年龄在25~38岁,平均年龄在29岁。其中初产妇有23例,经产妇有7例。其中有2例患者是属于糖尿病合并妊娠,28例患者为妊娠期糖尿病。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高的因素中,出现过异常生育史的患者有5例(胎儿畸形、自然的流产、死胎死产等)、患家族糖尿病的有4例;患者在病史中出现了“三多”症状:多食、多饮、多尿有15例,高龄初产有3例,好高征的患者有16例。有的产妇具有上面两种高危因素以上。

1.2临床症状

有10例患者在产前检查时发现该病,有2例患者因在妊娠期期间出现口干、多饮、尿多等症状,有1例患者发生了酮症酸中毒,有4例患者发生了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1.3诊断

1.3.1糖尿病的筛检

孕妇在24~28w早餐之后口服葡萄糖50g,1h之后对血糖进行测定,若血糖≥7.8mmol/L(140mmg/dl),则糖筛查为阴性。再做进一步的糖耐量的试验。

1.3.2口服糖耐量试验

糖筛检呈阴性者,在禁食12h之后口服75g的葡萄糖,测空腹血糖和服糖后1、2、3h的血糖值,正常值为5.6、10.6、9.2、8.1mmol/L即100、190、165、145mg/dl[3],若是其中的任意两个数值高于正常值,则为妊娠期糖尿病。

1.3.3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主要是参照地Fernando多定义的诊断标准所进行的。第一,口服糖耐量试验的结果出现了两次异常第二,患者空腹血糖测量,两次均≥5.8mmlo/L(105mg/dl)第三,测得患者任何一次的血糖只均≥11.1mmol/L(200mg/dl),并且再次测空腹血糖值≥5.8mmlo/L(105mg/dl)。

2结果

本组患者在做完糖尿病的筛检,在一次服下之后的1h后抽取肘静脉血,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7.8mmol/L(140mmg/dl),糖筛查试验为阳性,然后在进行糖耐量试验,本组患者的血糖值均高于以上的任意两个值,这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孕周明显的降低(P<0.01),胎儿出生的体重明显的增加(P>0.01);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体现为:胎儿出现了窘迫、巨大儿以及妊高征等。妊娠期糖尿病围生儿的死亡进行分析:在本组30例患者中,出现了4例死胎,主要是因为出现糖尿病合并妊娠,通过追问其患者的病史患者均出现了多饮、多尿等症状并持续了4月以上,甚至超过一年,加之患者的受孕之前均未进行空腹血糖的检查。其中有2例产妇在入院之后突然初夏了昏迷症状,测其血糖值为58.6mmol/L,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属于高渗性的昏迷、死胎,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待纠正其休克之后转到内科进行治疗。有2例患者在怀孕的早、中期对尿糖进行检查均为阴性,怀孕的晚期并发妊高征,怀孕36周所检测到的尿糖(+++),再检查其空腹血糖,一直到怀孕的39周,因为胎动消失,第一天就入院,检查其尿糖(+++),血糖为10mmol/L,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死胎,并进行了毁胎术,其胎儿的体重为6300g。出现巨大儿是因为早期的治疗与晚期的治疗是紧密联系的,之间的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

3讨论

由于孕妇在妊娠期具有糖像化的特点,导致妊娠本身成为了一个致糖尿病因子。由于皮质醇、胎盘胰岛素以及胎盘催乳素的作用,增强了胰岛素的降解。假若胰岛的功能不全以及胰岛素的分泌量不足,那么就很难维持正常的糖代谢,就容易导致血糖的升高从而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生理病理的变化很难使血糖控制在稳定的水平上,从而加重病情,导致机体的代谢发生严重的紊乱。对于妊娠的中晚期,胰岛素的需求量加大,胰岛素的拮抗作用加强,而Hplr的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又致使外周组织分解脂肪酸以及碳水化合物,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产妇在分娩期应激状态以及宫缩的时候易造成大量的糖原被消化,因此,导致低血糖性酮症酸中毒。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生活饮食水平的提高,孕妇在怀孕期间摄入了过多的营养,使其营养在体内分布、消化不均,尤其是南方的人喜爱吃甜食,对糖尿病的发生埋下的重因;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不深刻,在围产期的保健并不完善。因此,孕妇饮食的调整,围产期的正规管理是预防该病的重点。孕妇在妊娠期因为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增强,刺激了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导致了高胰岛素症,但是胎盘激素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降低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其血糖的升高。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合并感染,最常见的合并症是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若是不及时的治疗,有的可发生为肾盂肾炎。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导致胎儿在宫内的死亡率和新生儿的病死率。孕妇的血糖过高,使羊水中的糖分含量升高。因母体的血糖较高,通过胎盘输送给胎儿,引起胎儿的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促使了蛋白组织的合成,并使脂肪和糖原在胎儿的各部组织中沉积,从而引发巨大儿。然而巨大儿的形成就必然导致早产、难产、新生儿的窒息等严重的后果,从而增加了剖宫产的机率。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一定要照顾到母体和婴孩双方面,既要保证营养,还要防止进食后引发高血压,更要避免在饥饿的时候引发的低血糖以及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对于孕妇每天正常的热量的摄入值为126kJ/kg;体重较轻的孕妇每天摄入热量为167kJ/kg,较重的孕妇每天的摄入量为100kJ/kg。为了预防高血糖症的发生,提倡少食多餐,每3~5d进行一次血糖的测定,一定要维持在餐前的血糖值≤5.6mmol/L,空腹的血糖值≤5.8mmol/L,进食后2h的血糖值≤6.7mmol/L,若超过以上数值,应该进行药物治疗。

4结语

妇产科学论文范文第5篇

医学高职高专教学体系中,妇产科学于第二学年下半年开设。在开设之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简易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学妇产科学的兴趣、态度、目的、要求。(1)兴趣:感兴趣为80.5%,只想了解为15.0%,不感兴趣为4.5%。(2)态度:主动学习为66.5%,被动学习为30.3%,不愿意学习为3.2%。(3)目的:认为就业容易为59.8%,就业一般为26.2%,就业困难为14.0%。(4)教学内容要求:对教学内容与基础应掌握扎实者为58.2%,对教学内容与基础应掌握一般者为32.1%,对教学内容与基础应了解者为0.7%。(5)教学方法要求:教学方法通俗易懂的为80.5%,教学方法一般化为10.2%,教学方法没有要求的为0.3%。(6)本人学习出发点:为就业工作为50.8%,生理需要为38.7%,没有意义的为0.5%。(7)为什么来学医:自己主动为46.8%、父母要求为35.2%,其他原因为18.0%。

2制定课程的整改方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2.1“兵马尚未动、粮草却先行”

针对学情开展教学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制定一套符合教改的整改课程体系是前提。教研室深入调查研究,研究探讨并分工合作,以符合学生的要求为前提,符合教改要求为准绳,每人拟定一套整改方案,,开展示范公开课,各述己见,进一步剖析讨论、整改整合,制订出了符合教改的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教材、授课计划、电子教案、网络课件、配套的习题集、实验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参考文献目录、素材库等资料,为妇产科学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

2.2改变旧传统,增加新方法

传统式的教学是以讲解、提问、归纳、小结等方法为教学主载,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知识转播场所。在教学教改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转变过去“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导学上下功夫,开展了项目教学、病患角色扮演、现场情景教学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灵活应用,促进“教”、“学”、“做”的互动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由单纯的传授者变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学习顾问和教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先行作用。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以自制教学课件,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既增加了教学信息,又扩大了课堂教学量,让学生获取了更多更新的医学知识。

2.3实行“五结合”,巩固知识“链”

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情景与角色结合、学校与医院结合,这五个结合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也是一条紧扣教学的连环“链”。

(1)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采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回顾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让学生温故知新夯实基础,增强学习的信心。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临床病案,以问题导入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的教学手段之一,此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自我的能力与胆量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采用临床病案,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学讨论,然后启发式讲解,总结式点拨。

(3)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必须灵活运用到实验操作中去,充分利用实验课,强化技能操作训练,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至关重要的环节。

(4)情景与角色相结合:应用情景教学与角色扮演,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的传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5)学校与医院相结合:学校是理论知识传递的场所,医院是实践技能练习的基地,只有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无技能操作的实践教学,是不完整的医学教学。见习是了解医院的医疗环境,实习是把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这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3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

过去评估学生是以每学期1~2次的理论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根据妇产科学学科的特点,综合分析了学生的生源特点、心理特点、学习兴趣,在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前提下,也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评估方法,从职业素质、实验操作、病例分析(或课堂提问)理论考试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客观反映了我们的教学改革效果。

(1)医师的职业素质与医德:以医师职业道德为标准,以“五心”服务为要求,以行为规范、组织纪律、衣帽整洁、实验操作形式等开展问卷或考核,量化评分并将评分结果纳入总评。

(2)课堂的分析讨论与提问:运用启发式的课堂教学、讨论、回答问题,是评估的第二要素,课前预习提问、课末回答问题、或病例分析讨论发言、平时作业的评分等均是评估学生的方法,只是要把评分结果纳入总评。

(3)实验的操作技能与考核:实验操作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熟练,在学期实验课即将结束时,我们以《实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实施考核评分,也将评分结果纳入总评。

(4)理论的综合考试与评分:每学期进行2次(期中、期末)理论考试,按学校要求的比例分配,期末给予总评。把这四项的评分总合,综合分析判断,即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全面了解了我们的教学效果。通过上述妇产科学课程教学改革活动,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社会实用型、适应能力型、专业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以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为切入点,以“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技术示范”、“教学手段多样”为重点,教学反映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妇产科学论文范文第6篇

产妇,26岁,GIPV,因停经39+5周下腹不适半小时,于2009年8月21号晚6时急诊入院,平常月经规则,15岁初潮,经期3-4/29-30天,未次月经2008年11月16日。预产期为2009年8月23日,查体:T.37度。P.82min,R.18/min。BP.100/60mnHg。全身浅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心肺,肝脾正常。产科检查:宫高26cm,腰围84cm,胎方位LOA,头先露,固定,胎心142次/分,宫缩15″/30′,阴检,宫颈管未消退,宫颈质中,宫口未开,曾在市里2家大医院B超检查,未发现有异常。入院诊断:1.孕39+5周GIPO先兆临产;2.低体重儿?于2009年8月22日晨4时规则宫缩,30″/4′,胎心音144次/分,胎头s+1,宫颈管完全消失,宫口开4cm,于5时20分,宫口开全,宫缩30″/3′,胎心148次/分,羊水自破,工度清,在常规消毒6时顺娩出一死女婴。5分钟后胎盘有剥离征象,轻牵脐带,其自行滑落,胎盘仍在宫腔里,在常规消毒下手取胎盘,胎盘胎膜完整,重约380mg,,长14cm,宽14cm,,厚1cm。脐带长45cm,直径0.6cm,脐带断面种植于胎盘胎儿面的边缘上,血管很少且细小,只有一条静脉断端,胎儿断面部份附有羊膜,直径0.4cm,死胎重2.3Kg。阴道出血约150ml.。

2讨论

脐带是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结构。原来是由羊膜包卷着卵黄囊和尿膜的柄状伸长部而形成的。脐带中通过尿膜的血管即脐动脉和脐静脉,卵黄囊的血管即脐肠系膜动脉及脐肠系膜静脉。当卵黄囊及其血管退化,脐动脉和脐静脉就发达起来,在这些间隙中可以看到疏松的胶状的间充质。在子宫中,子宫动脉在胎盘的母体部分出的毛细血管,与胎盘的子体部胎儿毛细血管靠近,在此处母体和胎儿的血液间进行CO2和O2,代谢产物即代谢废物和营养物质的交换。脐动脉将胎儿来的废物运送至胎盘,脐静脉将O2和营养物质从胎盘运送给胎儿。最后由子宫静脉将来自胎儿的代谢废物运走。

一、临床上脐带附着异常主要为两种

(一)边缘附着

脐带附着在胎盘边缘,即球拍状胎盘,约占10%,此种情况常见于早产的病例。正常胎盘呈圆形或卵圆形,脐带附着于胎盘胎儿面,界于边缘及中央之间。如果脐带附着于胎盘边缘上,状似球拍,称为球拍状胎盘。球拍状胎盘比较少见,发生率为0.1%~15%,属脐带附着异常,胎盘娩出前诊断困难。球拍状胎盘本身无临床重要性,在分娩过程中,脐带边缘附着一般不影响母体和胎儿的生命,在产后胎盘检查时被发现。但若脐带附着点恰在胎盘下缘近宫颈处,可受胎儿先露部的压迫,产生胎儿宫内窘追甚至死亡。

(二)帆状附着

帆状胎盘是指脐带附着于胎膜,血管通过羊膜与绒毛膜之间进入胎盘.帆状胎盘在双胎中的发生率比单胎高9倍,而且此胎盘对母体本身无影响,主要是对胎儿的影响比较大,容易造成胎儿的死亡率.如果脐带附着点正好在胎盘下缘近宫颈处,可受胎儿先露部的压迫,引起胎儿宫内窘迫乃至死亡.帆状附着在单胎分娩中占1%左右,在双胎较常见,而在三胎几乎常有此种现象。有脐带帆状附着之胎盘,其胎儿先天性异常增加。当胎盘血管越过子宫下段或胎膜跨过宫颈内口时,则成为前置血管,当胎膜破裂时更易造成血管破裂出血。前置的血管被胎先露部压迫时,可致循环受阻而发生胎儿窘迫,甚至胎儿死亡。前置的血管由于缺乏华通胶的保护容易破裂,是晚期妊娠出血的原因之一。脐带帆状附着破膜后往往出现脐带脱垂。

二、脐带附着异常发生的原因

由于在胚胎发育初期,脐带附着正常,在以后的胎盘过程中,由于叶状绒毛膜的单向侧方生长,脐带“掉队”,附着处因营养不良,绒毛萎缩变为平滑绒毛膜。由前置胎盘变化而来:子宫内膜退化使胎盘面积扩大,部分形成前置胎盘,另一部分可能因内膜“贫瘠”而使叶状绒毛膜单向生长,向上扩大面积,脐带附着处因营养不良,绒毛萎缩,变成平滑绒毛膜而使脐带附着胎膜上。

三、脐带附着异常临床表现

按先后顺序为胎膜破裂时脐带血管破裂、发生无痛性阴道流血,伴胎心率异常或消失,胎儿死亡。通常表现为分娩前或分娩中破膜后立即出现的无痛性阴道出血,量不多(200~300ml)。一般产后检查胎盘胎膜方可确诊。血管前置是胎儿潜在的灾难,破膜以后,覆盖在宫颈内口的血管易破裂,使胎儿迅速失血和死亡,即使不破裂,前置的血管可能在分娩过程被胎先露压迫,导致循环受阻而发生胎儿窘迫,甚至胎儿死亡。因此,一旦明确诊断,血管前置是剖腹产的绝对指征。故产前超声检查应注意脐带附着和胎盘的关系。诊断血管前置比较困难,在羊膜未破前,通过已开大的宫颈口,于先露部摸到搏动的血管,可诊断为此病;羊膜破裂后,发生无痛性阴道出血,临床检查又无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或其他出血原因,而胎心律变为不规则或胎心率变慢,应考虑本病。此时,可进一步检查阴道流出的血是否为胎儿血。检查的方法:①阴道血液涂片:如果出现有核红细胞,表示有胎儿出血;②Singer碱性变性试验,若为胎儿的血红蛋白,即为粉红色;母体的血红蛋白为黄色;③Klehauer试验:血片在酸性pH中孵化后检查,母血细胞溶化,而胎儿血细胞不溶化。凡能证明阴道流出的血是胎儿血,结合病史即可确诊。产后行胎盘检查,可发现脐带附着于胎盘边缘的胎膜上。

四、脐带附着异常主要超声表现

妇产科学论文范文第7篇

1.1方法

带教老师均为妇产科学主治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教学经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入科介绍,教师以现有的教学授课方式依据教科书上描述的方法讲解问诊,查体内容,根据教学大纲随机完成教学内容及出科考试;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即入科介绍,根据妇产科学目标管理结合临床路径设置带教图,精选病例,设置问题,明确实习目标,严格按照带教图完成实习带教,

1.2评价内容与方法

⑴问卷调查,设计制定《妇产科学临床实习情况调查表》,以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妇产科学学习情况的调查,分别涉及了学生对实习安排的满意度、教学形式满意度、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⑵根据妇产科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出科考试命题,以考试成绩作为客观评价的标准。根据主、客观综合评价的结果,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组临床技能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理论考试中传统试题成绩及知识点错误数,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临床病例分析试题成绩高于对照组,其知识错误点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医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教学结束后分别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对教学方式的正面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和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方面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患者对两组实习医学生接诊表现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

3讨论

3.1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临床实习教学是在进行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后,在临床带教老师的帮助下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复习、巩固和进一步理解理论课的重点知识,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的综合教学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医学临床教育模式属于印证模式、跟班式带教,临床实习的目的为印证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相当于一种接近同一水平的重复学习,医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不够,升华知识的兴趣不浓;临床上遇到什么患者就学习什么知识,学习内容随意性大,学习内容片面、零散;实习目标模糊,什么都想去学,可是又不知从何学起,加上实习时间有限,致使实体质量不高。传统的教学是以带教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偶有提问,受教师“一言堂”的影响,医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式接收状态,从而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另外,教学医院的老师除了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需要处理有大量的医疗任务和临床本职工作,导致临床带教老师带教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因此对教学内容可能会出现遗漏或忽略现象。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医学生来说,理论考试中传统试题成绩及知识点错误数与实验组无明显差异,两组的差异在于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和病例分析水平,说明了实验组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技能的提升快于对照组,临床病例分析思维较对照组客观、周全。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属于知识型、模仿型人才,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的医学模式和复杂的医疗环境,科学的教学法是保证临床带教质量的关键,寻求新的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是临床教学的热点。

3.2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的优势

临床路径又称临床程序,是指通过制定一个严格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措施对某种常见疾病进行有效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期待在最大范围内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目的是使得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早在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刊就报道了哈佛医学院等将临床路径管理法应用于教学上,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可大幅度提高实习医师临床操作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CP理念引入临床教学,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教学大纲结合科室特色制定临床路径图,以固定的时间段为纵轴,以教学内容、方式、目标及教学效果为横轴,详细列出每个周期具体工作对临床医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为临床路径教学法。将规范化、程序化的CP管理法引入教学,给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首先,规范了教学流程,带教老师可根据临床路径带教图对实习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带教,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带教计划不具体、完成时间不明确、教学目标模糊等缺点,避免了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和漏缺现象,避免不同老师授课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带教老师个体能力的差异引起教学质量的偏差;其次,转变了教学理念,教师由“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教师根据预先安排的教材程序,稍加指导,有层次的逐步训练医学生。医学生便可具备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教师从“教医学知识”转变为“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生按时间框架,主动查阅教科书及文献,使用学习论坛、图书馆等多种途径对CP文本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自主探索,将既往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知识进行融合贯通,理论联系实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加全面的掌握医学综合知识,提升他们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管理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学家不卢姆提出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其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层层分解,环环相扣的教学目标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的要求,加强目标管理,明确教学目标,强调教师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唱主角”的作用,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3.3妇产科教学的特殊性

妇产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学科,服务人群是女性患者,涉及了性器官、家庭和生育等个人隐私问题,同时妇产科学也是医患关系高度紧张的一个科室,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女性患者更是拒绝男医学生的任何医疗活动。而医学生因为刚刚进入临床实践,面对真正的患者容易紧张、胆怯,信心不足。不善交流,本应作为主体的医学生常临床思维盲目混乱,难免实践操作有疏漏和错误,引起病人的反感和自己的挫败感。有关文献报道,实习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自我成就感倦怠程度偏高,存在科室差异,统计分析妇产科学的倦怠情绪更高于其他科室,职业压抑明显增高。本研究显示,在带教过程中,采用CP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医学实习生可以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及怎么做,加之对该疾病知识的自主学习,透过疾病现象抓住本质,临床思维清晰,在首次接触病人时不会手忙脚乱,应对病人的自信心加强,自我成就高增高;病人对实验组医学生的表现的满意度为80.0%,认同度较对照组有大幅度升高。综上所述,临床路径结合目标管理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传授知识不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培养学生“会学”的有限途径,其规范培训流程,明确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医学实习生对妇产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教师的“注入式”被动接受型向主动示知型转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新的教学模式,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围绕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治疗、预后告知这个主线,可形成系统的临床知识结构,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有利于临床诊疗活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进行强化巩固;注重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促进知识整合和培养终生学习、深度学习的方法,顺应了医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中。

妇产科学论文范文第8篇

1.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共8316例,确诊为胎盘早剥的有53例,发病率为0.64%。孕妇年龄22~36岁,孕龄25+~40+周。入院当时无持续性腹痛腰痛、高张性宫缩、子宫压痛者为不典型胎盘早剥31例,占58.5%。初产23例,第二次生产6例,第三次生产2例。

1.2诊断和分型

均经产后常规检查胎盘发现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积而确诊。轻型胎盘早剥面积不超过胎盘面积的1/3,重型胎盘早剥面积≥1/3胎盘面积。

1.3方法

从发病诱因、临床症状和体征、胎儿监护及B超检查等方面,对31例不典胎盘型早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病诱因

3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中,13例(41.9%)无明显诱因,胎膜早破(2例静滴催产素引产)7例(22.6%),子痫前期4例(12.9%),脐带缠绕2例(6.5%),子宫肌瘤、外伤、肺炎、慢性肾炎、脐带过短各1例(3.2%),不明。

2.2首发临床症状

不典型胎盘早剥首发症状多不典型,31例中仅6例(19.4%)为腹痛伴阴道流血的,无痛性活动性阴道流血11例(35.5%)(或多或少),其余则表现为临产先兆及胎动异常。

2.3B超及胎儿监护

B超通过二维超声显示胎盘异常增厚、胎盘内和周边异常回声区,结合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进行诊断。胎心监护仪监测:主要表现为基线平,变异差,胎动后无明显加速反应,甚至有轻度减速,或出现规律、频发(间隔约1-3分钟)中等强度的刺激性宫缩波;重型胎盘早剥均有胎心监护异常表现,主要为基线<120bpm或不规则,变异消失甚至频发大幅度减速。31例中有26例以产前B超或术中所见确定胎盘位置,其余5例因入院后短期内阴道分娩,未做B超,故胎盘位置不详。2例因孕周小未行胎儿监护。

2.4母儿结局

3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中轻型23例(74.2%),重型8例(25.8%)(2例入院观察1天后终止妊娠)。阴道分娩8例(25.8%),剖宫产23例(74.2%)。产后出血5例(16.1%),3例子宫卒中,其中2例经应用缩宫剂及热盐水敷后子宫收缩仍差,即行Blynch术,所有不典型胎盘早剥病例中无一例行子宫切除的。胎儿生长受限9例(29.0%),死胎2例(6.5%),新生儿轻度窒息3例(9.7%),重度窒息1例(3.2%),新生儿死亡1例(3.2%)。我院3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产前诊断18例,漏诊误诊13例,准确率为58.1%。

3讨论

3.1胎盘早剥误诊漏诊的原因分析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国内发病率为0.46%~2.1%[1],国外发病率为1%—2%,治愈后复发再率为8.84%[2]。根据我院5年统计资料显示发病率为0.64%。因胎盘早剥的诊断还存在很大的误区,尤其是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误诊及漏诊率竟高达33.5%[3],我院统计的产前诊断率仅58.1%。根据本组资料可分析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31例不典型胎盘早剥中74.2%为轻型胎盘早剥,其中41.9%没有明确诱因,早期多数患者无典型症状,根据表2中的临床表现,可知25.8%的患者仅表现为不规则腹痛、见红,易误诊为足月临产先兆或先兆早产盲目安胎治疗,且应用宫缩抑制剂后可缓解高张性宫缩而延误诊断。

(2)过分依赖B超结果由于胎盘位置、胎盘剥离的大小及胎盘早剥B超诊断经验等原因,单纯的B超检测存在局限性。B超检测仅对重度胎盘剥者敏感性较高,CDFI显示胎盘发生剥离位置处血肿区无彩色血流信号是胎盘早剥的特征性声像。B超阴性不能完全排除不典型胎盘早剥。

(3)胎心监护使用不足胎心监护受妊娠周数、孕妇、饮食以及药物的影响显示误差较大,所以一次异常不能作诊断标准,对孕妇应采取动态检测。且胎监异常对胎盘早剥诊断缺乏特异性,故不能单纯以胎监异常作为胎盘早剥的确诊依据。作者在临床中发现,胎监出现刺激性宫缩波对胎盘早剥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3.2胎盘早剥的对策

针对以上误诊漏诊原因,妇产科医护人员在孕妇出现不明原因的早产、胎儿窘迫,产前出血排除了前置胎盘、宫颈阴道病变出血、帆状胎盘血管前置出血后应警惕胎盘早剥,临床上应连续、动态、严密观察病人腹痛腰酸程度、阴道出血情况、子宫高度及张力、子宫压痛、生命体征、血色素及凝血功能、胎监、B超等各项指标,产科医生应具备一定的B超基础,以便可以随时做B超观察胎盘后血肿的变化,及时果断的终止妊娠,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

妇产科学论文范文第9篇

当孕妇被感染时进行水囊引产最常见的主要是由于在手术之前的或者是慢性的生殖道的炎症,加之手术方面的消毒不够严格,以及水囊的放置时间较长,使产妇的引产时间过长以及多次的放置水囊而引发的。但是目前临床部多用此方法引产。我站在临床上多应用利凡诺羊膜腔穿刺术行中期引产,但是利凡诺引产后常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的现象,必须与感染相鉴别。如果体温升高达24小时持续在39度以上者白细胞>20×109/L时,应积极的对症治疗使用大量抗生素抗感染。

2注意观察宫缩,防止损伤软产道

在孕妇的妊娠中期进行引产致使宫缩与理性的宫缩是大不相同的。其主要的特点是由于宫体部的体收缩作用较为明显并且宫颈扩张相对的缓慢,特别是初孕产妇宫颈发育不良者,当在强烈的宫缩使子宫内容物倍挤压到宫下段,通过已开放的宫颈内口,子宫内压移后宫颈部,使之呈球状扩张,并且向阴道的后窿部膨出,致使过度伸展的宫颈组织被挤压之后变薄,加之缺氧和缺血,最后出现坏死的现象,从而发生裂伤。这种裂伤多呈横形,位于宫颈内、外口之间,不一定合并阴道出血,往往在引产后常规检查发现,但亦有少见病例子宫破裂者,所以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即使做肛诊或阴道检查,在严密谨慎的观察产程时,每当宫缩较为强烈时,产妇便会烦躁不安甚至哭闹的不停,此时需要清楚产妇子宫颈口的开口情况,以及阴道后窿部膨出情况,假如子宫颈口不能适当的扩张,应给产妇肌肉注射100mg的杜冷丁,抑止强直宫缩,协调规律宫缩,即可以避免子宫破裂的并发症。产妇在引产之后必须要检查子宫颈口是否出现撕裂,阴道后窿部是否出现穿孔现象,若是软产道出现了部分的损伤,应立即给予修补。还要协助产妇及时的排除子宫内的异物,例如胎膜、胎盘,还要降低子宫的出血。发生在妊娠中期进行引产的在产后出现子宫流血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子宫的收缩不良、胎盘的滞留以及胎膜的残留等造成的,因而要加强对引产之后的产妇进行严密的观察,尤其是产妇的临床症状和表现。待胎儿在排除之后,通常情况下要给产妇肌肉注射10u的催产剂,若是胎盘10min之后还不能排出,那就要及时的做出处理,当医生发现胎膜和胎盘在子宫内有残留时,应该立即进行刮宫术。

3防止发生羊水栓塞

上一篇:医学伦理学范文 下一篇:中职英语教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