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设计范文6篇

时间:2023-03-22 03:56:42 版权声明

防护设计

防护设计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边坡防护设计;内力计算;边坡稳定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lope protection design basic principle, analysed the influence of side slope protection design factors. Examples of engineering slope protection design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proposed slope protection design, and the use of leading geotechnical 5.5and Lizheng structural toolbox V5.74modeling for the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slope stability checking, obtains slope design to meet the" building slope engineering technical standard" ( GB50330-2002)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slope protection design; calculation; slope stability

中图分类号: U41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某场地施工整平后在场地的南侧、东侧形成人工边坡,场地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形成1.5~11.18m的土岩质边坡,南侧边坡坡顶有一座围墙及两栋楼房,楼房为砖混结构,为1F,条形基础,以基岩为持力层。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搅楼房的安全,对南侧和东侧边坡进行边坡防护设计。

(一)边坡防护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因地制宜,切合实际

设计之前,应踏勘现场,了解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工程地质详勘,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勘报告,选用适当的边坡防护类型,以保证边坡的稳定。对于高路堤、高切坡的边坡,应进行个别勘察设计。

1.2 安全实效、兼顾美观

本着“生态、特色、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充分尊重地形地貌,以保护生态环境与本土自然特征为出发点,凸显城市和环境景观特色,设计中采用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设计手法,使边坡景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致力营造一个立体、丰富、特色鲜明的生态环境空间。

(二)边坡防护设计参数

(1)根据平场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岩土参数设计建议值见表1。

(2)坡顶设计荷载:30Kpa。

表1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推荐值一览表

2.1挖方段破坏模式

南侧边坡:场地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将形成1.5~11.18m的土岩质边坡,土质主要有素填土及粉质粘土组成,厚度较小,约为1.5~2.0m,由于基岩面较缓,土质边坡可能沿圆弧滑动。岩质段,主要有泥岩组成,该边坡岩体较破碎,节理和层面裂隙发育,结构面结合差。根据国标《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之附录A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表,该边坡为Ⅳ类岩质边坡。该边坡在直立状态下高于8m时不稳定,根据设计边坡已按1:0.5放坡,该边坡整体稳定。根据边坡结构面和坡向的空间关系进行赤平投影分析如下:

由上图可知,开挖边坡与岩层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小;J1与边坡倾向一直,但是倾角大于坡角,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小;J2与边坡呈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小;J1、J2的组合交线倾向坡外,可能发生楔形体滑动,边坡欠稳定。

2.2边坡设计方案

2.2.1东侧边坡防护设计方案

对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护,重力式挡墙采用C20片石混凝土,挡墙基础须置于稳定岩层以下0.5m。坡顶设置截水沟和栏杆。

2.2.2 南侧边坡防护设计方案

(1)对有条件放坡的边坡,采用自然放坡加坡面喷射混凝土防护,中风化稳定岩层坡率为1:1,强风化岩层和土质边坡采用1:1.5放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和栏杆。

(2)对高切坡且边坡坡顶有建筑物限制的条件下,对边坡采用锚喷挡墙支护,边坡坡率为1:0.4,锚杆为1根直径28mmHRB400钢筋,锚杆衡竖向间距分别为1.5m和1.5m,梅花型布置,面板厚20cm,泄水孔采用φ100PVC管,间距为2.5×2m,呈梅花形布置。坡顶设置截水沟和栏杆。

2.3锚杆挡墙计算

2.3.1锚杆挡墙墙后主动土压力

对南侧边坡取最不利典型横断面进行验算,坡顶附加荷载取30 kN/m2,墙后土体部分按侧向土压力方法计算,岩石等效内摩擦角取40°。

(按等效内摩擦角计算)计算主动土压力结果如下:

表中: γ-边坡岩体的重度,(kN/m3);

H-边坡的高度,(m);

φ–岩体的内摩擦角,(°);

c-岩体的粘聚力,(kPa);

q -坡顶均布荷载,锚杆挡墙顶土层荷载+30kPa附加荷载(kN/m);

δ-岩石与挡墙背的摩擦角,(°);

β-坡顶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α–支挡结构墙背与水平面的夹角,(°)

2.3.2锚杆计算

根据计算边坡锚杆最大轴向拉力为99.8KN。

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按GB50330-2002第7.2.1式计算):

Ng=Tg/cosα

Ng——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N;

Tg——锚杆的水平拉力设计值,kN;

α——锚杆倾角,度;

锚杆钢筋面积(按GB50330-2002第7.2.2式计算):

As——锚杆钢筋截面积,m2

fy——锚筋抗拉强度设计值,HRB335钢筋300kpa,HRB400钢筋360kpa;

——建筑边坡重要性系数,一级边坡取1.1。

——锚筋抗拉工作系数,永久性锚杆取0.69,临时性锚杆取0.92。

锚固段长度(按GB50330-2002第7.2.2式、7.2.3式计算):

Lm——锚固段长度,m;

D——锚固体直径,m;

qe——地层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参照地勘建议值,若无地勘建议值,土或强风化岩层80kpa;中风化岩层300 kpa;

ξ1——锚固体与地层粘结工作条件系数,对永久性锚杆取1.00,临时性锚杆取1.33。

Lg——锚筋与砂浆的锚固长度,m;

d——锚筋直径,m;

n——钢筋根数,根;

——边坡重要性系数;

qg——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2100kpa;

——钢筋与粘结砂浆粘结强度工作条件系数,对永久性锚杆取0.60。

钢筋结果见下表:

锚固长度结果见下表:

根据计算表结果得锚杆锚固长度:锚杆应嵌入破裂角内稳定岩层至少5m满足规范要求。

(三)结语

边坡的防护设计在道路工程设计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确保边坡的稳定和安全,必须深入调查沿线与边坡稳定密切相关的地理、地质、水文、气候等因素,在充分掌握上述情况的基础上,依照“安全第一, 兼顾美观”的原则,针对各地段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边坡设计方案。

作者简介:刘小风,女,出生于1984年10月,籍贯湖南省攸县,就职于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分院,道路工程设计师,助理工程师

防护设计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防护绿地;城市公园;生态设计;骨干植物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随着城市扩张,其周边用地性质会发生改变,其绿地的防护功能会相应转变为其他绿地功能,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1]。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建为公园绿地,从而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使城市绿地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一般为单一树种林,如杨树、柳树、槐树等,在公园改建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低成本、快速成型、如何利用现状、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特殊问题。在公园设计的行业规范中,城市公园中,建筑占地不超过5%,道路广场不超过10%,绿地不小于65%等。在防护林中,因其特殊性,大多数是临主干道、河流、铁路等区域。因此,改建的费用主要是地形和植物,地形和植物的设计在防护林改建中占主要的地位。

1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作用与意义

1.1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率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会随着城市扩张而改建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因此,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会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下进行更合理的布置、构筑,从而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1.2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由于城市防护绿地改为公园绿地等,这样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扩大了公园服务半径范围,提升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美化城市景观

改建中增加树木的种类和品种,有各种观赏树木和花草的组合,形成美丽的景观,在美化城市景观上作用显著。

1.4提升周边价值

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价值无疑更加宝贵。一定面积的公园绿地可以改善居住和投资环境,使公园周边的不动产升值。

2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设计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城市防护绿地改造为公园绿地的设计,必须从公园的综合功能要求、环境质量要求和游人活动休憩要求出发,既要保证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又要达到人工艺术美与天然美的和谐统一[3]。其设计原则主要为:

2.1低碳经济和节能可持续的思路

在低碳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和低成本的园林是未来的趋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绿地更应采用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符合时展的要求。

2.2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客观上要求公园设计必须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2.3满足人们休憩游乐的需要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市民休憩游乐的需要。

2.4符合园林美学原理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同园林美学相一致,园林美主要包括单体美和群体美2个方面。

3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3.1公园入口景观设计

公园的入口包括主要入口和次要入口,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南邻顺义减河,北邻顺义新城政府行政中心,东临潮白河森林公园,西临过境铁路。在设计中,入口采用与周边环境无缝对接的方式,采用主入口和多次入口组合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主入口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顺安路两侧和区政府行政中心南侧;其他的为次入口,与周边的道路和场地无缝对接。主入口景观设计采用大地艺术、景观雕塑、花镜和轴线等设计方式和手法,彰显顺义蓬勃向上、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风貌;次入口主要起辅助作用,便于附近居民和小批量游人入园,这类入口的景观营造以高大的乔木为主,配以美丽的观花、观叶灌木和花卉,营造出一个郁密、优雅的小环境,给游人清新、幽静之感[4]。

3.2园路景观设计

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引导游人和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质的不同,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散步小道3种类型:

主要道路是公园道路系统的主干,依地形和地势的不同而做不同形式的布置。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以活力环道为主园路,园路宽4m,兼消防通道。

次要道路是主路的一级分支,联接主路,是各分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m。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分区,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供观赏。

散步小道是最能细腻体现公园风景变化的园路,分布于全园各处,一般宽1.5m左右。散步小道或沿湖布置,或蜿蜒入密林,或穿过开阔草坪。

3.3生态与节能设计

地形设计是公园设计的基底,合理的地形是形成公园内部空间结构、经济合理、美学提升、生态性的重要基础。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分析原地形排水、积水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地形,使其场地内达到无积水、土方平衡、土方量最低等,从而实现低成本建设和运营,体现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

3.4骨干植物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中,骨干植物是园林树木的乔木部分,是公园的核心和空间骨架,是景观生态栖息地。如杭州花港观鱼设计中,大草坪中的雪松及周边乔木是公园的骨干植物,是组成场地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必须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骨干植物空间处理设计上,采用正负形空间处理手法,公园西侧是由现有防护林改建而成的,因此将在现有密闭的林下空间改造成开放、半开放的多功能空间体系;而公园东侧由骨干植物围合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如大草坪、观赏植物专类园、运动场地、休闲广场等空间。各类空间主要有骨干植物围合和分割,这样方便分期建设,公园前期完成对骨干植物的施工,其整体性的效果就可以显现;后期分区进行各项功能性空间建设,其主体结构由骨干树种定型,从而解决了公园效果快速成型、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问题。

4参考文献

[1] 朱祥明,孙琴.英国郊野公园的特点和设计要则[j].中国园林,2009(6):1-5.

[2] 阳慧.开放式公园景观设计——以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6):70-73,75.

[3] 姜来成.论防护绿地的规划建设[j].防护林科技,2002(1):33-34.

防护设计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铁路路基边坡;破坏;防护

中图分类号:U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323-01

1 铁路路基边坡破坏成因

1.1 路基边坡破坏

我们通常所说的路基边坡破坏主要指的就是铁路边坡坡面或者边坡坡脚受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冲刷损坏。其中,铁路坡面所受到的冲刷作用主要是雨水造成的,雨水对边坡的冲刷作用以及坡面积水的径向流动,都会对坡面造成很大的损害。水流会在坡面上造成冲沟,随着时间的推移,冲沟慢慢发育,扩大,就会对铁路边坡造成很大的损害,甚至引起路面塌陷问题。

另外,在一些沿河铁路路段,路堤还会受到河流水位涨落影响,特别是在汛期,洪水灾害的出现容易冲毁路堤,对铁路边坡造成很大的损害。此外,路基边坡状况的好坏还与路基以及边坡的质量有关,也就是填料质量。填料质量不高,路基压实状况不理想,也容易造成边坡破坏。例如,砂土性质的路基边坡往往更容易受到侵害,压实度低的边坡比压实状况好的边坡容易受到破坏等。

边坡破坏情况往往都出现在那些比较缓和的土质边坡上,同时,在自然力的作用下,路基边坡受到的损害也不容忽视,在降雨以及风化作用下,坡面容易形成冲沟,不及时进行养护的话,会出现更大的边坡损害。在一些寒冷地带,积雪的出现会导致坡脚湿软,影响路基强度,就会对路基上部土体造成影响,边坡没损害就容易发生。

1.2 路基边坡坍塌

相对于路基边坡破坏而言,路基边坡坍塌就是一种更为严重的边坡损害现象。从结构类型上来划分,路基边坡坍塌主要分为:滑动型坍塌、落石型坍塌以及流动型坍塌三大类。三种坍塌类型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其中,滑动型坍塌主要是由岩层滑动引起的,具体表现在一些路基挖方铁路地段,出现挖方情况时,铁路原有岩层结构受到外力的影响和破坏,岩层就可能发生滑动,出现滑动型坍塌。

此外,在一些较陡的岩石边坡铁路路段,一些岩石在节里、层里作用下容易出现缝隙,这些缝隙不断发育,慢慢的将岩层切割成块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有缝隙的岩层在渗水以及冻融的作用下,会出现更大的裂缝,最终在雨水的作用下造成坍塌,坍塌状况主要以小块落石为主,因此称为落石型坍塌。值得注意的是,容易出现落石型坍塌的路段,很容易产生行车安全问题,所以对这一类型的路段,需要做好日常养护工作,做好巡视防范工作。

最后,流动型坍塌主要发生在松散沉积土区域,例如砂岩、页岩、岩风化等地段,当这些比较松散的土层受到雨水冲刷时,就容易发生流动现象,造成路基边坡的流动性坍塌。针对流动性坍塌问题,做好边坡设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主要是坡面防护设计、排水设计等。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边坡状况等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工作,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2 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措施

2.1 植物防护

植物防护是一种常用而且非常有效的路基边坡防护方法。常用的防护植物有草皮、树木等。通过草皮对边坡的覆盖以及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加固作用,能够达到很好的边坡防护效果。进行植物防护时,需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铁路当地的实际条件,例如自然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从而选择适合该地区生长的植物,可以选用一些经济作物,做好植物种植以及养护工作,确保植物的成活率以及防护作用的发挥。植被覆盖可以减缓水流冲刷,一些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通过根系的相互作用,可以让土层更加的稳定,防止土层坍塌出现。此外,植物防护在保护了铁路路基边坡的同时,还能对道路环境进行美化,改善道路行车的视觉效果。

下面对具体的植物防护措施进行介绍。首先是草皮防护,草皮防护一般用在土质边坡上,草皮厚度需要进行控制,一般设计为10cm左右。每块草皮的大小根据施工地具体情况而定,然后进行草皮铺设,主要采用的是平铺或者叠铺等铺设形式,先从坡脚铺起,慢慢向上铺设,然后在边坡上设置尖木或者尖竹进行固定。其次是种草防护,一般用在边坡稳定,而且坡面受到的冲刷比较轻微的地方,种草时,需要将坡面清理干净,然后把草籽均匀撒布上去,定时定期进行浇水和养护。最后是树木防护,树木防护一般用在土边坡上,采用树木栽植的方式。进行树木栽植时,需要严格的考虑季节因素,最好选用一些容易成活的树木,树木的耐寒、抗旱性能好,树木就更容易成活,能够更好的形成边坡防护。

2.2 冲刷防护

冲刷防护往往是针对河岸路段而言的,在一些沿河路段,铁路路基还会受到河水冲刷破坏,冲刷破坏一旦出现,往往容易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避免路基受到水流冲刷,保证路基的稳定程度,需要对沿河路基进行冲刷防护。一方面,可以对铁路路基实行直接防护,主要通过加固路基岸坡来实现,可以在路基边坡旁砌筑片石来进行。通过片石的砌筑,避免了河水对路基边坡的直接冲刷,保护了河岸路基。此外,还可以对河岸路基实施间接防护,通过设置一些构造物,对河流流向、流速进行调节,就可以很好的避免水流对路基的冲刷,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

2.3 构造物防护

在路基边坡处设置构造物,可以起到防止路基变形的作用。在当下的铁路路基边坡防护中,主要采用挡土墙、填石等来进行构造物防护。其中,挡土墙是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构造物防护形式,挡土墙的应用,对于稳定路堤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挖方量,避免流水对路基的冲刷等。在一些滑坡、崩塌等路基边坡破坏地段,主要就采用挡土墙防护。常见的挡土墙种类有:重力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以及锚杆挡土墙等。此外,采用填石、垒石的方式也可以进行防护,主要在一些石方开挖地段以及产石料地带,就可以采用填石构造物进行防护,一方面维持了路基的稳固程度,同时也因地制宜,很好的利用了当地的土石资源,较少了铁路施工成本。

3 结语

铁路建设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做好铁路建设,保证铁路建设的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在进行铁路建设时,需要做好路基边坡设计,同时也需要做好路基边坡养护工作,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和安全。让铁路路基安全使用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库水位变化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陶丽娜,阎宗岭,贾学明,柴贺军.公路交通技术.2014(01)

防护设计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边坡防护技术、边坡防护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U213.1+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路基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路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质量。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对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确保公路路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公路路基边坡防护的原则

1、在公路路基边坡防护过程中,要坚持从工程地段的地质地貌条件出发,加强对滑坡做出科学合理的定性评价,在此过程中,再辅之以定量评价。

2、要坚持技术原则和经济原则的统一性。在进行边坡防护过程中,要从本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族从科学的分析,并对各种地质地貌做出合理的利用,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此,可以让工程治理更为稳定,且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的成本。

3、在进行边坡防护过程中,要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实施安全作业管理。要在综合考虑地震条件,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严格计算整个工程的安全系数。

三、公路路基边坡失稳的因素

1、公路建设的土石方工程阶段是破坏原地貌植被、弃土、弃石的集中时期,工程用土范围内原地表植被所具有的水土保持功能迅速降低或丧失,并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提供了大量易冲蚀的松散堆积物。路基边坡开挖、填筑是原有地表植被被破坏,形成大面积坡面,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导致边坡失稳的机率增大。

2、设计中对滑坡路段岩土性质认识不足,设计边坡率过陡。施工中未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堑坡仍按原设计破率开挖,边坡过高过陡,难以保证自身稳定。边坡开挖后,未及时进行防护,长时间暴露在大气中,致使风化、冲刷严重。

四、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技术

1、混凝土挡墙:在高边坡加固中,混凝土挡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施工方式,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改善滑坡体的受力失衡问题,进而使得滑坡体变形得到很好的控制。通常这种施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迅速起到相应的稳定高边坡结构的优点。在进行混凝土挡墙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滑面的形状以及位置,从而选择适合的挡墙基础砌筑深度,此外,挡墙后面应该设计必要的泄水孔,从而有效地减少静水压力以及水的浸泡腐蚀。

2、锚固洞:在加固高边坡时,锚固洞加固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而且有效的方法,在施工时应该按照由内而外、自上而下、逐层加固的方式进行。处于同一结构面的锚固洞应该采取跳洞开挖的施工方式,从而降低由于抗滑力的减少而影响高边坡的稳定性。此外,锚固洞自身具备一定的倾斜度,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混凝土与洞壁之间结合不实的现象。

3、植物防护措施:植物防护以成活的植物作为路基防护的材料,通过植物的叶、茎和根系与被保护土体的共同作用,在拟保护的路基部位,形成有生命的保护层;是一种积极、有生命的防护措施。采用铺草皮、种草形式,利用植被对边坡的覆盖作用、植物根系对边坡的加固作用,保护路基边坡免受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冲刷。植物防护应根据当地土质、含水量等因素,选用易于成活、便于养护、经济的植物类种。植物覆盖对地表径流和水土冲刷有极大减缓作用。植物根系能与土层密切结合,盘根错节,使地表层土壤形成不同深度牢固的稳定层,从而有效地稳定土层,阻挡冲刷和坍塌。

(1)铺草皮:草皮要选根系发达、茎矮叶茂、生长繁殖迅速、易成活、便于种植的草皮;干枯腐朽及喜水的草皮不宜使用,严禁用泥沼地区的草皮。如边坡土不宜草皮生长,应先铺一层厚10~20cm的黏性土,当边坡坡度陡于1:2时,铺黏土前应将边坡先挖成台阶或沟槽。

铺草皮可与其他防护措施结合使用。如片(卵)石方格草皮,由片石在边坡上形成骨架,中间铺草皮,可防止边坡表面滑塌、草皮脱落。草皮还可以铺于窗孔式护面墙、框格防护等开孔或格内,形成综合防护。

(2)植树:植树防护的边坡应较缓,最好是1:1.5或是更缓的边坡。种树宜选用与沈阳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相适应、根系发达、枝叶茂密、生长速度快的品种。对常浸水的农村公路,应选用喜水、耐水的乔木和灌木,适合沈阳地区优先选用杨树、柳树、紫穗槐;路堑路面及路肩边缘外0.8~1.0m范围内的路堤边坡上下不一般种植乔木。

植树防护可与种草、栽花等防护措施综合应用,以获得更好的防护效果。

(3)种草:选用的草籽必须适应沈阳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通常应选择生长快、根系发达、叶茎低矮、枝叶茂密或有葡萄茎的多年生草种(三叶草)。当边坡土质不宜草类生长时,可以在坡面培腐植土促进草类生长。同时在路肩上也可以栽植部分花卉,对路面起到美化的作用。

4、地下排水

(1)大孔径排水管(沟):该种情况多用于泉眼式渗水,在多雨地区,部分泉眼雨季水量较大,采用倾斜式排水孔很难及时排出水流,往往造成边坡明显的冲刷。这种情况下采用加大孔径的混凝土排水管(沟)具有较为明显效果。

(2)支撑式渗沟:支撑式深沟主要设计在路基边坡体裂缝水发育明显,且出现多个渗出点,往以带状、面状发育的坡面,由于其水丰富、分布分散,通过设置“Y”型支撑式渗沟,可有效收集边坡一定范围的渗水,并及时排出,对保证边坡稳定、保持边坡体强度具有一定作用,从而保证边坡稳定。

(3)倾斜式排水管:在多雨地区,往往边坡水在一定的深度内大范围分布,若不及时排水,长期储存在路基边坡体内,影响边坡体的岩土强度,不利于边坡稳定,该情况下,可通过设置深层的带孔排水管,必要式可采用上下交错布设,可有克服支撑渗沟深度不足的缺点,将深层水排水。

(4)渗沟:渗沟对排水路基边坡下渗水、裂缝水具有显著效果,也可降低路基两侧的地下水位。

5、护面墙

护面墙的厚度与墙高有关,一般采用0.4~0.6m,基础应设在可靠的地基上。为增加稳定性,护面墙可分级布置,分级之间宜设平台,墙背可设耳墙。墙顶应作封闭,防止地表水进入墙背。

浆砌片石护坡,一般采用等截面,其厚度视边坡高度与坡度而定,一般为0.25~0.5m;石料质量应符合公路行业砌筑要求;施工时清刷坡面松动土层、冲沟,坑洼处应分层填实,避免坡面沉落而引起护坡破坏;伸缩缝每隔10m设一道,缝宽2cm,缝内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泄水孔根据需要每隔2~3m上下左右交错设置,孔径0.1m,对土质边坡上的泄水孔,应在一面0.5m范围内设置反滤层,以防淤塞。

6、干砌护坡

干砌护坡的常见形式为干砌片石和干砌块石,可按需要砌单层或双层,单层厚度不小于25cm。干砌片石护坡垫层可采用碎石及砂砾,其厚度为10~15cm;基础选用较大石块砌筑,其埋深至侧沟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当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不断采用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预防边坡的出现,加强对边坡稳定性的定量定性分析,强化对边坡的预防治理工作,已经是整个公路建设施工,养护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交通网络建设中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梁伟:《公路边坡防护新技术》,《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1期

[2] 陈葆:《某公路边坡防护方法探讨》,《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年02期

防护设计范文第五篇

关键词:防护设计,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S605+.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道路边坡,无论是路堤边坡还是路堑边坡都是道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道路的整体稳定,更关系到行车安全。对于不同地区的道路边坡,应该因地制宜,设计选用最佳的方式进行边坡防护。边坡防护设计主要目的是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防止和延缓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保护路基或开挖路堑边坡的整体稳定,从而确保道路边坡及路堑边坡的稳定和行车安全。

不同地区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应先了解该地区导致边坡破坏的地质、地形及气象等诸多因素。根据其破坏原因才能做出正确适当的边坡防护设计。

一、道路边坡破坏因素

道路边坡破坏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道路边坡稳定性不足;2、降雨形成水流对边坡侵蚀、浸润,导致边坡土体失稳;3、雨水渗入路基使孔隙水压力升高导致边坡失稳;4、风化作用即地震破坏,都会导致边坡失稳;5、人为因素也会造成边坡失稳。

综上可见,导致边坡破坏的因素很多,而水流冲刷是导致边坡破坏的一大重要因素,在多雨地区这种破坏更为频发,因此边坡防护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路堤边坡防护方式

路堤指的是比原地面高出许多的堤岸式路面,即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路堤填料的选择与密实度控制在路基设计及施工中尤为重要,这是路基稳定与否的基础,因此在设计时要优先考虑填料选择,并在设计及施工中控制压实的密实度,使密实度尽量符合或大于规范要求。

以下是路堤边坡防护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

1、放缓边坡

放缓边坡是在征地范围允许的情况下,边坡处治的常用措施之一,通常为首选措施。它的优点是施工简便、施工经济、安全可靠。路堤边坡设计时,尽量将坡度放缓,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可以保证边坡的稳定,从而避免使用挡土墙等构筑物维持路堤稳定。

2、排水设施设计

排水设施是保证道路稳定必不可少的措施,除较为常用的排水沟和边沟外,高路堤排水常用拦水带、急流槽等。

(1)拦水带的设置

拦水带是为避免路堤边坡被路面雨水冲刷,而设置在路肩上,将雨水流拦截至边沟或适当地点的排水设施。拦水带一般设置在硬路肩外侧,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泄水口,将路面水拦截,通过设置在边坡上的急流槽和消力池,集中引流到排水沟,涵洞或天然河道。

(2)急流槽的设置

急流槽指的是在陡坡地段设置的坡度较陡,具有引流排放作用的沟槽。急流槽一般设置在边坡上,设置间距按路肩排水的容许流量计算确定,以20~50米为宜。急流槽可设置在凹形曲线底部及构造物附近,并考虑地形、边坡状态与其它排水设施的联接,选取设置的最佳位置。

拦水带及急流槽的设置可以起到雨水汇集导流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了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在边坡防护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1. 公路路堤排水设施示意图

3、路堤坡面防护

道路边坡坡面的防护方式一般可分为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两种方式。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地区,一般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当土质不宜植物生长及难以保证边坡稳定时,采用圬工防护或相应的辅助防护设施。

(1)植物防护

植物防护就是通过在路堤边坡上种植或移植矮生植物进行坡面防护,从而达到抵御自然降水和坡面径流冲刷的目的。坡面种植的植物,可以使边坡表面土固结成片,并保护下面的边坡免受风化或冲蚀。在边坡坡度较陡或植物生长困难的坡面上,采用植草皮的方法防护边坡,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工程防护

路堤边坡使用的工程防护包括框格防护、锤面、干砌片石护坡及浆砌片石防护等。

由于路堤为高填方路基,因此路堤填料的性质及压实度有一定的可控性,因此在路堤边坡防护设计和施工上相对路堑边坡较为容易。

三、路堑边坡防护方式

低于原地面的挖方路基称为路堑。以下是路堤边坡防护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

5.1放缓边坡

放缓边坡在路堑边坡处治中也适用,在占地及投资允许的情况下通常为首选措施。边坡失稳破坏通常是由于边坡过高、坡度太陡所致。通过削坡,削掉一部分边坡不稳定岩土体,使边坡坡度放缓,可以保证路堑边坡的安全和稳定。但路堑边坡放缓可能导致增加很多挖方工作量。

5.2排水设施设计

路堑边坡排水设施与路堤边坡略有不同,路堑排水常用截水沟。

截水沟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堑上方适当地点,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护挖方边坡不受流水冲刷。

5.3路堑坡面防护

与路堤边坡相同,路堑边坡坡面的防护方式也为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两种方式。一般优先考虑植物防护,当土质不宜植物生长及难以保证边坡稳定时,采用圬工防护或相应的辅助设施。

图2. 路堑边坡植草皮防护

路堑边坡植物防护的选择及作用与路堤边坡相同,这里不进行敷述。路堑边坡的工程防护方式与路堤边坡略有不同。

路堑边坡的工程防护方式除路堤章节中提到的几种外,还有封面、护面墙、抗滑桩、锚杆铁丝网喷浆等几种边坡防护方式。

与路堤边坡不同,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完全取决于自然条件(地质、气象等因素)及道路的设计及施工方法,对于较为平缓或稳定的路堑边坡可以选用植物防护方法,但对于较为陡峭或风化严重的路堑边坡就必须进行工程防护,以确保路堑边坡的稳定性。

目前最常运用的坡面防护方式为植物防护,其中以种草、植草皮最为常见。植物防护在全国广大地区以其造价低、效果好的优点,在道路边坡防护中大面积使用。

六、结语

道路边坡防护设计,应根据路堤和路堑边坡的特性进行不同的设计。

首先,在占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放缓边坡,可以简便的保证道路边坡稳定。

其次,做好道路排水设施设计是保证道路边坡稳定的一大重要因素,无论是路堤边坡还是路堑边坡,道路排水设施所起到的雨水引排、防止冲刷作用都是保证边坡稳定不可或缺的。

再者,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植物防护措施是最为简单经济的选择;对于较陡的边坡和岩土较为松散的边坡,工程防护是快速且实用的防护措施,但费用稍高。

防护设计范文第六篇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防护绿地;城市公园;生态设计;骨干植物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随着城市扩张,其周边用地性质会发生改变,其绿地的防护功能会相应转变为其他绿地功能,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1]。其中最主要的是改建为公园绿地,从而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使城市绿地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一般为单一树种林,如杨树、柳树、槐树等,在公园改建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低成本、快速成型、如何利用现状、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特殊问题。在公园设计的行业规范中,城市公园中,建筑占地不超过5%,道路广场不超过10%,绿地不小于65%等。在防护林中,因其特殊性,大多数是临主干道、河流、铁路等区域。因此,改建的费用主要是地形和植物,地形和植物的设计在防护林改建中占主要的地位。

1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作用与意义

1.1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效率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防护绿地会随着城市扩张而改建为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因此,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布局、结构会在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下进行更合理的布置、构筑,从而使其更有效、更合理地服务于城市居民。

1.2提升城市绿化水平

由于城市防护绿地改为公园绿地等,这样增加了城市公园绿地面积,扩大了公园服务半径范围,提升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美化城市景观

改建中增加树木的种类和品种,有各种观赏树木和花草的组合,形成美丽的景观,在美化城市景观上作用显著。

1.4提升周边价值

在当今城市土地资源愈加稀缺的情况下,公园绿地的价值无疑更加宝贵。一定面积的公园绿地可以改善居住和投资环境,使公园周边的不动产升值。

2城市防护绿地改造的设计原则

根据城市园林设计理论,城市防护绿地改造为公园绿地的设计,必须从公园的综合功能要求、环境质量要求和游人活动休憩要求出发,既要保证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又要达到人工艺术美与天然美的和谐统一[3]。其设计原则主要为:

2.1低碳经济和节能可持续的思路

在低碳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和低成本的园林是未来的趋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城市绿地更应采用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符合时展的要求。

2.2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日益面临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存环境危机,客观上要求公园设计必须符合生态园林的思路。

2.3满足人们休憩游乐的需要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市民休憩游乐的需要。

2.4符合园林美学原理

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同园林美学相一致,园林美主要包括单体美和群体美2个方面。

3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3.1公园入口景观设计

公园的入口包括主要入口和次要入口,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南邻顺义减河,北邻顺义新城政府行政中心,东临潮白河森林公园,西临过境铁路。在设计中,入口采用与周边环境无缝对接的方式,采用主入口和多次入口组合的方式来满足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主入口分布在人流量大的顺安路两侧和区政府行政中心南侧;其他的为次入口,与周边的道路和场地无缝对接。主入口景观设计采用大地艺术、景观雕塑、花镜和轴线等设计方式和手法,彰显顺义蓬勃向上、与时俱进的发展精神风貌;次入口主要起辅助作用,便于附近居民和小批量游人入园,这类入口的景观营造以高大的乔木为主,配以美丽的观花、观叶灌木和花卉,营造出一个郁密、优雅的小环境,给游人清新、幽静之感[4]。

3.2园路景观设计

园路是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引导游人和连接各区等方面的功能。按其作用及性质的不同,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散步小道3种类型:

主要道路是公园道路系统的主干,依地形和地势的不同而做不同形式的布置。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以活力环道为主园路,园路宽4m,兼消防通道。

次要道路是主路的一级分支,联接主路,是各分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m。次要道路的布置既要利于便捷地联系各分区,沿路又要有一定的景色供观赏。

散步小道是最

能细腻体现公园风景变化的园路,分布于全园各处,一般宽1.5m左右。散步小道或沿湖布置,或蜿蜒入密林,或穿过开阔草坪。

3.3生态与节能设计

地形设计是公园设计的基底,合理的地形是形成公园内部空间结构、经济合理、美学提升、生态性的重要基础。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分析原地形排水、积水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设计地形,使其场地内达到无积水、土方平衡、土方量最低等,从而实现低成本建设和运营,体现生态、节能的设计理念。

3.4骨干植物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中,骨干植物是园林树木的乔木部分,是公园的核心和空间骨架,是景观生态栖息地。如杭州花港观鱼设计中,大草坪中的雪松及周边乔木是公园的骨干植物,是组成场地空间的主要构成元素。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必须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北京顺义新城中心公园在骨干植物空间处理设计上,采用正负形空间处理手法,公园西侧是由现有防护林改建而成的,因此将在现有密闭的林下空间改造成开放、半开放的多功能空间体系;而公园东侧由骨干植物围合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如大草坪、观赏植物专类园、运动场地、休闲广场等空间。各类空间主要有骨干植物围合和分割,这样方便分期建设,公园前期完成对骨干植物的施工,其整体性的效果就可以显现;后期分区进行各项功能性空间建设,其主体结构由骨干树种定型,从而解决了公园效果快速成型、整体建设的可实施性等问题。

4参考文献

[1] 朱祥明,孙琴.英国郊野公园的特点和设计要则[j].中国园林,2009(6):1-5.

[2] 阳慧.开放式公园景观设计——以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6):70-73,75.

[3] 姜来成.论防护绿地的规划建设[j].防护林科技,2002(1):33-34.

[4] 屠苏莉.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化建设研究——以上海a20外环(长宁段)生态防护绿地专项工程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19):9238-924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上一篇:环保观念范文 下一篇:环保理念范文

免责声明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