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疾病防护

时间:2022-08-30 01:59:44

每年七月份,就进入到酷暑阶段,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定义为“高温日”,连续五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气温过高,人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甚至引起中暑,损害健康。

中暑是炎夏的座上宾

所谓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各种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的情况是导致中暑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中暑。易发因素包括:环境温度过高,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过多热量;人体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苯丙胺)。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

中暑症状有轻重之分

中暑的主要表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先兆中暑症状: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患者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重症中暑是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热射病。热痉挛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日射病是在烈日的直接暴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热射病是指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非劳力性热射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主要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中暑急救要准确及时

在高温天气中,一旦发现中暑的病人,应该立即进行急救。对于大汗淋漓、神志恍惚中暑先兆与轻度中暑的患者,应及时脱离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冷水反复擦拭皮肤,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可服用仁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散等药物,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经以上处理即可恢复。而对于高体温持续的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避免中暑有良策

中暑应该如何预防呢?首先,应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时间。高温晴热天气时,尽量避免在10:00-15:00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段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同时采取戴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等防晒措施;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清凉油、风油精等。在高温作业场所,施工作业单位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加强对工作人员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合理调配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喝些绿豆汤,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煮粥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

需要提醒的是,大量运动、劳动出汗后不宜狂饮冰凉饮料。因为此时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如不及时补充盐分,会使得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反而导致代谢紊乱。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切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开足电扇,或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

总之,在酷热的盛夏,做到科学避暑、合理作息、饮食有节,就能有效地避免中暑的发生。

上一篇:暑期饮食健康 下一篇:康保2014夏季文化旅游嘉年华火热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