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22:12:01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 健康教育; 网络管理; 筛查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105-03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优生优育、减少残疾儿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健康素质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又是一项社会群体性系统工程,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技术性[1]。此项工作是指医疗保健机构在新生儿群体中对一些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从而使患儿在临床上尚未出现临床症状、而体内代谢或者功能已有变化时就做出早期诊断,结合有效治疗,避免患儿重要脏器出现不可逆性的损害。我国是从1981年开始提出新生儿疾病筛查概念,1994年立法推广;荆州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开展这项工作以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完善网络管理,逐渐规范运行模式,使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8%以上,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1 建立并实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模式

1.1 组织管理

成立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成立了由分管院长为组长、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部门科室协调、组织督导检查、网络运行状况考评。成立了由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为组长、妇保科、产科、儿保科、检验科主任、护士长为组员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技术小组,负责网络建立、制定健康教育技术规范和流程、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等工作。

1.2 科室及部门的职责分工

妇保科负责对孕妇建立围产保健卡,实施孕期健康教育;产科负责住院待产孕妇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儿保科负责对新爸爸一对一健康教育;检验科负责新生儿标本采集和检测;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健康课堂的组织;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评价。

1.3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模式图

见图1。

1.4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流程

妇保科为孕妇建立保健卡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信息发放听课证组织孕期健康课堂 产科在孕产妇入院时回收听课证,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根据听课证信息进行第一次效果评价孕产妇入院后,产科责任护士再次或重点一对一向孕妇及其家属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发放宣传手册、产后爸爸课堂听课证健康教育中心每周组织一次爸爸课堂儿保科健康教育员每天下午组织爸爸座谈会,再次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目的、意义、具体的采血时间、采血方法知情同意、签字建立新生儿信息档案开具化验单发放高危儿迟缓检测通知单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根据化验单信息进行第二次效果评价检验科核对新生儿信息填写新生儿采血卡片,在新生儿出生后72h(充分哺乳后)再次核对新生儿信息并采足跟血,制做标本检测结果反馈家属可疑儿的追踪与确诊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根据追踪与确诊信息进行第三次效果评价确诊儿的治疗与随访新生儿疾病筛查办公室根据治疗与随访信息进行第四次效果评价。

1.5 健康教育形式

社区健康教育采取网络、电视、报纸、挂图、义诊咨询等。院内健康教育采取电视片播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手册、授课及一对一宣传等措施。

2 建立并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体系

2.1 评价指标

妇保科: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率、听课率;产科:听课证回收率,病房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爸爸课堂听课证发放率;健康教育中心:爸爸课堂听课率;儿保科:知情同意书签字率,高危儿延缓检测通知单发放率。

2.2 评价内容

听课证信息评价;化验单信息评价;追踪与确诊信息和满意度评价;确诊病例治疗效果评价。

2.3 评价措施

新生儿疾病筛查办主任每天上午9点之前病区巡查,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网络工作情况,并记录;对每次课堂进行听课人数统计;每月对产妇和/或家属进行一次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满意度问卷及电话回访问卷调查,并对各相关科室评价指标进行汇总、通报,纳入医疗保健质量考核;每季度召开一次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例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4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的统计均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 结果

3.1 第一次效果评价: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率、听课率分析

2004年至2008年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数、听课率分布均呈上升趋势,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92.44,P

3.2 第二次效果评价:分娩前后产科、健康教育中心、儿保科立体结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5年来,孕妇入院分娩数由于健康教育的带动,呈明显上升态势,新生儿疾病筛查从2004年的55.80%上升到2008年的98.88%。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24.92,P

3.3 第三次效果评价:5年新生儿疾病筛查追踪与确诊信息分析

2004年至2008年新生儿疾病筛查阴性结果反馈与可疑结果追踪与确诊病例的满意度调查也呈上升态势,且阴性结果家属满意度调查反馈差异有显著性。 见表3。

4 讨论

4.1 健康教育是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先导

目前社会上许多家长还不了解遗传代谢病疾病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我院2004年启动新生儿疾病筛查后,通过逐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社区健康教育采取网络、电视、报纸、挂图、义诊咨询等,院内健康教育采取电视片播放、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手册、授课及一对一宣传等;使孕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和意义,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才能提高服务对象的依从性,使新生儿疾病筛查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从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4.2 实行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是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的基础

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网络的建立使各部门各科室之间职责明确、任务明确、重点明确、且相互合作[3]。如产前健康教育重点内容是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概念,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的危害,重点对象是准妈妈;产时因产妇阵痛,丈夫对产妇及孩子的担忧,宣传效果差,这一环节可跳过;产后健康教育重点内容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和意义,采血的时间、方法,重点对象是初为人父的爸爸及其他直系亲属;检验科在采集标本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服务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只有各个部门各个科室各个环节配合协调,形成网络合力,才能赢得服务对象对此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3 建立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是保证筛查率的关键措施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执法工作,是医疗保健机构的职责,是每一位新生儿应享有的权利,如果不能保证高的筛查率,就存在漏筛可能,必须严格把握每一个工作环节,才能使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持续进行。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模式建立后,必须要有评价与考核,以指标衡量工作质量,从而保证高的筛查率,防止漏筛,有效地避免了因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及苯丙酮尿症患儿的致残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4 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管理模式的价值

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建立、运转、评价,尤其是对责任科室与责任人一次、再次或重点一对一向孕妇及其家属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发放宣传手册、座谈会、知情同意与签字、建立新生儿信息档案,采足跟血、检测和结果反馈、确诊儿的治疗与随访中各个环节的评价,是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流程能够正常运转的保证。第一次评价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情况,进行听课率分析表明:5年来准妈妈准爸爸听课证发放数、听课率分布均呈上升趋势,也带动了围产保健门诊及产科临床业务。分娩前后产科、健康教育中心、儿保科立体结构健康教育效果的第二次评价,是我院新生儿疾病筛查从2004年的55.80%上升到2008年的98.88%的有力保证。新生儿疾病筛查阴性结果反馈与可疑结果追踪与确诊的第三次评价,满意度的上升又促进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的进一步提高和医院的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使两个效益得到了明显增长。

本院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教育网络模式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评价措施及指标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有进一步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龙. 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管理模式及效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435.

[2] 桓中雪,谢明月. 健康教育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影响[J]. 中国保健,2008,15(增刊):626-627.

[3] 叶文芸,黄莺. 新生儿疾病筛查健康教育的实施[J]. 天津护理,2007, 15(1):44-45.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039―01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进行疾病预防的首要条件。多年来我院在做好儿童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向家长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儿童保健及健康知识的传播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组织管理

1.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保证,我院建立了充实的组织机构,并且每2~3年改组一次。组长由主管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医务室主任担任。组员由保教科科长、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医务室成员及相关人员组成。

2.为了使健康教育工作在我院持久开展,并且落实到位,我院制定了健康教育制度,每年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且每年年终进行工作总结。由于有制度做保障,使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常抓不懈的轨道,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提高为幼儿健康服务的能力

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教育素质及专业化素质是提高健康服务能力的核心要素。因此,要使教育者的健康素质首先得到提高,才能去教育儿童,通过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提高儿童的健康素质。多年来我院在教育全院教职工提高健康素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如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校讯通、园内网、发宣传资料、出《保健――桥梁》刊物、开讲座、试卷问答、网络研修、举办各种培训班等方式,对全院教职工进行了儿童卫生保健、健康教育知识及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了培训质量和全院教职工的综合素质,近三年来共培训保教人员1200多人次,年培训率达85%左右。

三、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做好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活动

利用各种传播媒体可增强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形成家庭、保育院、社会的教育合力,营造关注儿童健康、重视儿童卫生保健的氛围。

1.为了使全院教职工及幼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效提高,我院征订有《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二十多种刊物,供教职工翻阅,还有医务室自编刊物《保健――桥梁》;并逐年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添置电脑及校园网络,其经费占有很大比例;还制作了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光盘和卫生保健(生理)健康光盘;每周两次定时为幼儿播放动画片,使幼儿逐步懂得用餐营养知识及其他小常识,以利于幼儿生长发育。

2. 多渠道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对全院教职工、各班及家长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三年来共发放健康教育资料3600份,口腔保健知识宣传资料840份,眼保健知识宣传资料830份,儿童补钙知识宣传资料450份,“保健――桥梁”刊物300份,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820份,麻腮风防治知识宣传资料840份,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1600份,健康行为歌宣传资料820份。

3. 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做好家园共育。多年来我院十分重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刊物、开家长座谈会、专题讲座(卫生保健知识讲座,眼保健讲座,耳保健讲座,营养知识讲座,预防接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儿童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等)、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使全院教职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我院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建立档案,并对教师进行保育保健工作技能操作考核

我院针对院内体弱儿、肥胖儿、行为异常儿童开展家园互动,建立专案、联系档案和管理记录,并且每年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保育保健工作技能操作考核。

五、有效评价

做好形式多样的健康评价,了解健康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并调整和改进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其评价工作有:家长问卷调查;儿童生理方面的整合和个案评价,如儿童生度发育评价;营养调查、五官保健等方面的评价;健康教育活动课后评价;教师考核评价;统计处理的信息资料等。

六、活动难点

1.部分卫生行政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健康知识的普及、促进。

2. 家园共育有待于加强,尤其是家长的健康素养需要尽快提高。

3. 政府对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健康教育的发展。

4. 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难以满足大家对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需求。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前;加强健康教育;保健方式;出生结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相关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普遍开始关注优生优育,许多家庭希望在妊娠时期通过有效的健康保健指导提高妊娠时期的生活质量,促进胎儿的健康,得到聪明、活泼、健康的宝宝,单是对孕妇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提高妊娠时期保健工作的质量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本实验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指导,通过对比新生儿的出生结局,研究以上方法的临床效果,现相关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所进行产检的388例孕妇,以上实验成员均无糖尿病、高血压及严重的脏器疾病,无精神疾病史。年龄在22-3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73±3.16)岁,排除了高龄产妇对实验结局的影响。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194例,两组成员的平均年龄均在24岁左右,两组受教育的情况为:实验组成员小学及以下学历32人,中学学历98人,中专及以上学历67人;对照组成员小学及以下学历30人,中学学历101人,中专及以上学历66人;以上两组成员在年龄,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成员进行常规产前检查根据中华医学会围产分会制定的标准,正常妊娠妇女(无糖尿病,高潮血压等并发症)在妊娠10周登记注册并进行首次妊娠相关检查,以后陆续按照医院规定的检查时间定时进行检查,一般来讲共进行7次规范化的产前检查,高危孕妇的应适当增加产前检查次数[1],通过一系列的常规检查,化验检查,辅助检查,了解妊娠妇女和胎儿的健康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医疗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母子的健康。

1.2.2实验组成员在进行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等保健方式①妊娠相关知识教育:向妊娠妇女以及家属讲解和妊娠有关的知识,如胎儿的形成过程,各个时期胎儿会有何表现,妊娠者会有何不适,影响胎儿健康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如何避免,妊娠家庭可以采取哪些方式促进母婴的健康[2]。护理人员应根据受试对象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制定相适宜健康教育方案,如文化程度高的妇女可采取指导其阅读相关书籍,文化程度低的妇女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反复口头宣讲进行教育。②营养指导:合理的营养摄入对胎儿的正常发育有决定性的作用,可有效避免巨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随着胎儿的逐渐发育成长,孕妇的代谢加快,营养需求也逐渐增大,因此均衡的营养摄入尤为必要。护理人员应帮助其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在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此时孕妇应进食易消化的,清淡的,富含营养的食物;妊娠中期应该加强营养的摄入,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3]。但应避免摄入过多的营养物质导致营养过剩。在妊娠时期,孕妇可能出现便秘,此时应指导患者注意水果蔬菜的摄入,必要时给患者采取安全的通便措施。③适度的运动锻炼:指导孕妇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增强腹肌和子宫的收缩能力,促进分娩的顺利进行。但务必控制好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保证孕妇运动时的安全。④合理应用药物:向患者讲解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健康,严重时可能致畸,因此在孕期应避免使用药物,如果非用不可,可遵医嘱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⑤心理健康干预:妊娠妇女由于受妊娠的影响,生理心理状态可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保持心理情绪状态的稳定可有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4]。护理人员应该和妊娠妇女进行交谈沟通,根据其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1.3效果评定方法根据新生儿中的早产儿、巨大儿、低体重儿、呼吸窘迫胎儿、围生儿死亡的发生例数进行判定。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所得实验数据,用(χ±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当P

2结果(见表1)

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早产儿、巨大儿、低体重儿、呼吸窘迫胎儿、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显著的差异性(P

3分析

由于受计划生育和优生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妊娠妇女大多为初产者,缺乏妊娠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妊娠经验,因此对妊娠妇女进行相关健康知识教育的指导尤为必要。通过健康教育等保健措施,改变了孕妇的不良生活方式,减少了外界因素对胎儿的不良影响,使胎儿在母体内健康发育,同时通过对妊娠妇女进行临盆指导,减少了分娩时并发症的发生,促使了胎儿的顺利出生。综上:产前加强健康教育等保健方式可减少早产儿、巨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改善出生结局,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金瑞玲,张雪琴,任太芳.产前健康教育对分娩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7,4(01S):88-89.

[2]李文诊,胡丽媚.孕产期健康教育对分娩的影响[J].现代陕院,2008,8(6):153-154.

[3]庞淑兰,吴维俊,薛玲,等.孕妇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3):207.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围生保健;优生优育;影响因素;新生儿缺陷

围生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具体指对围生期产妇与新生儿加强健康宣教以降低缺陷与畸形新生儿发生率[1], 提升优生优育效果。当前, 围生期保健已经成为人口筛查、人口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围生保健对优生优育的影响, 指导提升产前工作效果, 本文选取2000例新生儿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着重分析总结了新生儿缺陷发生率与产妇基本状况间的相关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本院进行产前保健与生产的2000例产妇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产妇年龄22~36岁, 平均年龄(25.5±3.0)岁, 剖宫产800例, 顺产1200例, 孕次1~3次, 平均孕次(1.5±0.3)次, 孕周28~43周, 平均孕周(38.6±1.9)周。2000例产妇中畸形25例, 分别于产前或产后发现, 具体分为神经管畸形4例, 脑积水3例, 唇腭裂3例, 多囊2肾例, 先天性心脏病2例, 内翻足1例, 内脏外翻1例, 闭锁1例, 唐氏综合征1例, 其他畸形7例。

1. 2 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所有产妇与新生儿临床资料, 着重统计探讨产妇职业、年龄、用药史、产检情况、怀孕周期、基础疾病等与新生儿状况间的相关性。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产妇年龄、职业与优生优育间的关系 各年龄段产妇新生儿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产妇孕期资料与优生优育间关系 产妇不同孕次与孕周于新生儿缺陷发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期用药情况对新生儿缺陷发生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产妇产检状况与优生优育间的关系 产前3次及以上产检的产妇新生儿缺陷发生率(16/1892)明显低于低频率产检产妇(9/108),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统计结果显示, 每年2000万新生儿中近1%左右为畸形或缺陷儿[2], 其中70%的缺陷儿与近亲婚配、流产堕胎、接触及烟酒等遗传因素有关。实践证明, 积极开展优生优育干预有助于提升人口素质。本次统计结果显示, 高龄产妇新生儿并发先天痴傻等几率明显高于低龄女性, 此种情况, 妊娠早期加强羊水细胞检查对于缺陷排查至关重要[3]。此外, 本文研究发现, 产妇地域、孕前用药、产检频率等也是影响围生保健效果的重要因素。

孕前加强保健干预是降低生殖危害的重要举措, 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缺陷, 提升母婴健康水平, 降低死亡率等。本次统计结果与文献[4]报道结果相近, 提示做好产前教育, 减少产前用药, 增加产前产检频率, 建立完善的保健网络, 积极排查畸形与缺陷疾病, 对于减少高危因素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5, 6]。

参考文献

[1] 冯宏业, 秦静雅.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促进优生优育的影响.基层医学论坛, 2012, 24(36):4860-4861.

[2] 但静.提高围生保健对优生优育的相关因素分析.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1(4):69-70.

[3] 徐华.加强婚孕前健康教育促进优生优育.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38(2):47.

[4] 叶玲.婚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优生优育的影响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1, 24(11):124-125.

[5] 应飞艳, 胡爱敏. 90例婚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优生优育的影响.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1, 16(8):51-52.

[6] 余群英.婚孕前健康教育干预对优生优育的影响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12, 25(12):3041-3042, 3047.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后访视健康教育经验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83-01

产后访视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在产妇和婴儿健康保驾护航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健康教育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产妇的文化背景、居住环境、经济条件及配合程度,因此要求专业的保健人员根据产妇实际情况提供“多样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同时根据健康教育的反馈效果,不断总结经验、寻找不足,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1健康教育的内涵

产后访视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形式已从传统单一的宣教逐渐转变为双向交流。传统形式仅履行产后访视的职责,一般作用较为局限,难满足现代家庭母婴保健的要求[1]。新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产后访视内容要全方位、多层次,避免流于形式的健康教育。故除单纯口头宣教外,访视人员还给予产妇现场示范,并配合书面指导材料,如教育计划、保健指南、健康教育处方等。对有条件者提供直接生动的录像资料;为及时解答孕妇的疑惑或问题,开通咨询热线电话,由专业的妇幼保健人员解答患者疑惑,及时解决遗留问题或疑难问题,进一步拓宽产妇获得健康教育的途径。

2量化健康教育的工作

产后访视人员根据健康教育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教育内容。将教育内容分解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题不同,并根据随访时间确定,根据产妇的健康情况讲解具体内容,同时配发相应的书面材料妇学习。收集产妇产后的状况,如精神状态、起居、疼痛、饮食、乳汁、子宫收缩、恶露性质及量、乳汁充足与否、伤口愈合等,针对产妇及其家属担心和关注的问题,访视人员给予耐心详细的解释和指导,同时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帮助其选择适当的保健措施[1]。检查孕妇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复述不全或错误的产妇进行额外强化指导。对某些需要产妇亲自动手的操作项目,主动示范给产妇学习。强调某些重要的保健常识,如预防接种时间、产后42天的检查新生儿鱼肝油的服用等事宜。为母婴建立健康教育档案卡,详细记录其健康情况及联系方式,便于及时联系和监督。

3积极消除产后焦虑抑郁

产后焦虑抑郁是产妇的常见病症,产后6周是焦虑抑郁的高发时期,因此要求访视小组应加强产后访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教育内容,如指导产妇育婴技能,缓解产后焦虑抑郁的主要方法。访视人员主动与产妇沟通,找出影响其焦虑抑郁心理的主要原因,通过向产妇多介绍其他产妇的成功案例,帮助缓解不良情绪反应,鼓励其克服产后焦虑抑郁的心理。同时,嘱咐家属与产妇多交流,多关心产妇,纠正其不良的育婴行为,重点是帮助产妇感受来自家庭的关心和支持,助其顺利完成向母亲角色的转变,降低产妇抑郁焦虑的发病率[2]。嘱咐家属密切关注产妇的心态变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保证母婴健康。

4重视产妇产后性健康

除提供健康保健常识外,性健康也是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不仅可保证幸福婚姻,而且可提高产妇的性生活质量,因此访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加强了性健康宣教。在产褥期关注产妇的姿势、运动及卫生对性健康意义重大,正常健康分娩者可于产后6~12h内起床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作家务时禁忌蹲位,预防子宫脱垂;同时访视小组根据产妇身体状况,帮助其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时间,告知产妇何时可行性生活,提醒其注意会阴清洁[2]。其次,嘱咐产妇要做好对产后首次性生活的心理适应过程,避免过程中的不适、疼痛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纠正产妇的错误认识,如哺乳期无需避孕等,根据是否哺乳应选择相应的避孕措施,如哺乳者一般采用,未哺乳者可选择药物避孕。积极有效的预防产后保健对产妇自身及婴儿健康均有较好的效果[5]。采用形象的方法向产妇讲解产后性器官的变化及可采取的措施,告知作产后保健操可预防阴道松弛及肌张力降低,必要时予以示范。向产妇讲解产后性问题的发生情况(如发生率、病因及常见类型)以及首次性生活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情况时的应对措施,如疼痛、阴道干涩等,减少性生活中的问题发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3]。

5强化婴儿喂养的健康及智力

向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早期给予新生儿智力开发的重要极性。积开展新生儿抚触指导,有次序地对婴儿每个部位进行抚触,向家长释范示范抚触按摩的常用手法和技巧,强调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力度均一、适中,同时也可与其进行语言及情感交流,不仅可预防产妇产后抑郁,而且可提高婴儿免疫力、血液循环及应激力,促进婴儿的情商发育[3]。访视人员借助常用的评分工具对婴儿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价,如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来筛查高危儿,对风险较高者,则给予及时干预,必要时实施医院和家庭共同干预的模式。鉴于婴幼儿期大脑及功能的可塑性较大,因此产妇及其亲属可给予早期干预,促进婴儿智力、运动的发育及脑损伤的恢复,对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给予婴儿必要的刺激,如产妇可适时给予婴儿日光浴、空气浴及水浴等,不仅可通过外界温和刺激促进中枢神经发育,而且可降低佝偻病的发生。同时,新鲜的空气可提供较好的发育环境,增强全身各系统的功能。

综上所述,加强产后访视过程中的健康教育是提高产妇和婴儿健康的关键,访视人员应根据产妇具体需求来制订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全面、主动和连续的健康教育内容,促进母婴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方海琴,许红,廖文梅,等.产后家庭访视的实践与体会[J].全科护理,2013,11(1):90-91

[2]郑桂香,刘春华,吴丽萍,等.27家医院孕产妇围产期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3-36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母乳喂养;高危儿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56-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儿童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为了发现目前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社区儿童保健的工作绩效,本文对近年来我社区儿童保健工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参加儿童保健的约386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18名,女1544名,年龄(0-4)岁。

1.2儿童保健方法:

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区配置1名具有医师资格的专职儿童保健人员,定期接受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2)儿保医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医疗保健,每年对社区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心肺检查等。(3)为儿童家长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教育儿童跟母亲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喂养方法,儿童营养搭配注意事项,儿童日常卫生指导,意外伤害等。(4)配合上级单位工作,对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及电话随访,对社区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监测。为社区0-4岁的儿童建立4-2-1卡,进行系统化管理。(5)不定期召开儿童健康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6)对儿童智力进行早期筛查,对高危儿、出生缺陷儿进行专项管理和综合干预。

2结果

各年的建卡率、母乳喂养率和系统管理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建卡率已为100%,母乳喂养率为85.9%,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出生缺陷儿及高危儿的检出人数较前几年明显增加。

3讨论

3.1社区儿童保健的现况分析:

社区儿童保健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儿童进行持续性、整体化的健康管理,以保证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健康保健服务,是整个社会对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要求。社区是儿童生长的主要场所之一,社区儿童保健工作的好坏,与儿童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2]。我们为社区儿童提供医疗保健、健康知识教育等多方面的医疗服务,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指导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辖区内0-4岁儿童已建立4-2-1卡,建卡率为100%,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母乳喂养率已达85.9%以上,系统管理率已达90%以上。对中重度贫血,体弱儿,重度肥胖,佝偻病等疾病进行了专案管理,对常见病和先天性疾病的检出人数得到提高,发育异常、高危儿、体弱儿童得到了及时的诊断,每年的智力筛查人数稳定上升,儿童健康状况得到了保证,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说明社区儿童保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儿童保健人手较少,检查仪器设备受到限制,仅能进行简单的身高、体格检查、心肺听诊、智力筛检等,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其次是母乳喂养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家长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的家长缺乏育儿知识,文化层次较低,也不愿意学习相关知识[3]。另一方面有的母亲即使通过健康教育,知道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但为了保持产后体形,仍拒绝母乳喂养。因此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宣传重点和方法还有待于改进。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给社区儿童的管理带来了压力。流动人口的住所和联系方式频发更换,限制了儿童保健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3.2提高儿童保健工作的成效:

针对以上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应积极做好产后访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母乳喂养的宣传。儿童家长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从产前健康教育做起,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使整个家庭对母乳喂养加深了解和认同,形成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从医院、疾控中心、社区等多个层面为每位母亲或准母亲提供宣传教育,使其从观念上真正接受母乳喂养[4]。社区儿保人员应促进儿童家长的交流沟通,增加彼此了解和信任。儿保工作应继续将患有中重度贫血、佝偻病等疾病,和体弱儿童,重度肥胖儿童作为社区儿童保健的重点之一,为其提供定期的检查。对每一位儿童每年的健康档案进行统一整理,归纳总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纵向的评估和横向的比较,从而提出符合本社区儿童实际情况的保健干预措施,找准本社区儿保工作的重点,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体检筛查出有问题的儿童,应及时转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通过与上级单位合作,增加儿童保健的服务范围,开展血微量元素检测等项目的检测。在现有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下,社区保健医生应增加社区调研次数,了解儿童的去向,更新联系方式,以提高系统管理率。

总之,应充分发挥社区儿童保健的地区性和可及性优势,加强完善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儿童保健的认识,将儿童保健工作系统化,及时发现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加以预防控制,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5]。

参考文献

[1] 田爱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32-1933.

[2] 蔡虹.社区儿童保健情况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247.

[3] 赵春然.面向社区走向家庭服务人群[J].中国妇幼保健。1996,1(1):19.

[4] 徐志浩,曾艳红.广州市颐康园社区儿童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36-37.

[5] 田爱红.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儿童健康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32-1933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7篇

一、我园配备了一名兼职保健员。坚持政治思想和业务学习,学习内容有幼儿保健知识、传染病预防知识、《幼儿园教育纲要》、当前时事等。通过学家提高了思想觉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了解了现代信息,提高了自身素质。每月组织教职工学习或召开工作会议一次。

二、制定出幼儿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各班卫生消毒的具体时间和工作要求、制度、职责以及较细致的奖罚方案。保证幼儿每天有两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特别加强了幼儿体能方面的锻炼、增强体质抵御疾病的入侵。做好晨检和全日观察工作。

1.特别加强了晨检工作、我们严格按一摸、二看、三问、四查来进行;并杜绝危险品的带入,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健康情况,发现异常或传染病及时隔离,控制传染病病菌的传播,把好安全的第一关卡。

2.对患病儿我们将随时进行观察,按时喂药;及时了解班级幼儿的健康状况、协助班级共同做好生病幼儿的全日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三、卫生消毒与安全等工作的开展

四、今年我园把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到每位幼儿和家长还有教职员工。我们号召家长搞好卫生消毒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共同抵抗疾病;采用多种形式从多方面地开展健康教育,让大家掌握更多的健康教育知识。做好卫生保健宣传工作,定期向家长、教师、幼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家园配合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五、建立教职工和幼儿健康档案,做到幼儿、教职工入园体检率100%,并配合枣庄镇卫生院完成每年对幼儿身体全面体检一次,每半年测一次身高、体重、视力,并对幼儿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园内各种卫生保健计划、总结完备、统计资料齐全。

存在问题:

1.体弱儿的管理不科学化,有待改正。

2.心理保健工作的开展不全面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产后访视 产褥期 健康教育

资料与方法

2009年四季度~2010年三季度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范围的产妇225例,按照社区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进行产后访视。其中第一胎198例(88%),第二胎27例(12%);阴道产48例(21.3%),剖宫产177例(78.7%),平均年龄26周岁。

方法:①提高儿童保健、妇女保健人人员业务素质:从事产后访视的儿保、妇保人员应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精湛的业务技术、优良的服务态度以及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而细腻的感情。②产后访视时间安排:按照社区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于产后第7、14、30天进行随访,其中第30天可以利用儿童满月注射疫苗的机会在社区中心进行。产后42天体检时再对一些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再次进行随访。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

产后访视健康指导内容:①产妇方面:了解产后一般情况。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产妇饮食与活动指导,恶露观察指导,伤口护理、护理,指导如何测量体温,如何观察产后并发症等问题,指导产妇科学体能锻炼,做到劳逸适度,但6周内应该避免重体力活动及久蹲,以防止子宫脱垂,指导哺乳期如何采取避孕措施等。②新生儿护理方面:指导产妇进行正确母乳喂养,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如何进行新生儿脐部、臀部护理以及新生儿沐浴、抚触等技巧,并告知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培养其科学育儿观念。③建立健康随访热线:将社区中心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室电话公布到每一户有儿童家庭,以便及时解决其可能出现的其他相关的问题,使其能及时得到帮助。

产后访视健康指导的作用:①产后电话访视健康指导可提高母乳喂养率: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母乳喂养的好处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接受。产后访视的开展,使产妇能及时地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促进了母乳喂养的顺利实施。②产后访视提高了产妇的自护能力:随着医学的发展,再加上绝大多数产妇为初产妇,缺乏产后自我护理经验及新生儿护理及育儿经验。另外,产妇要适应新角色的转变以及生理变化,面对突如其来的诸多问题,一时间难以接受且容易产生压抑心理。产后访视健康指导,有效解决产妇遇到的各种困难,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她们充满信心地面对新角色带来的种种问题,提高产妇的自护能力和对新生儿的护理技巧,使得产妇能保持良好的心境,顺利度过产褥期。③体现了社区医务人员的自身价值,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会满意度:儿保、妇保医生为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健康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工作要求,也是良好职业道德的体现。

讨 论

通过对225例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发现产褥期存在着大量的健康问题,包括加强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常识的宣传和教育。健全产褥期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并落到实处,促进产妇的身心恢复。

产后访视是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通过产后访视可以及时发现影响产妇及婴儿的健康问题。

认真总结和分析产妇出院后经常出现的问题。产妇出院后由于对母乳喂养的技巧不能正确掌握,当出现皲裂和乳汁不足时往往放弃了母乳喂养,这给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带来了负面影响。及时给产妇技术上的指导和精神上鼓励,对提高母乳喂养率十分重要。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社区卫生 孕产妇保健 现状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408

Abstract Community health is the health center and community groups as objects,to promote and safeguard the community as the goal of population health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future development.Pregnant women are special groups in the community is the focus of community health.The current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communities,we face the situation of maternal,from reality to establish a sound management,set more realistic services.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Maternal health;Analysis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需求为导向、老幼妇残为重点对象而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1]。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78年要求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达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孕产妇保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2]。妊娠和分娩是妇女一生中重大改变,关系着国家的国泰民安和整体人口质量,因此建立完善的社区孕产妇保健机制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社区孕产妇保健服务模式

管理模式:①实行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分级管理:孕产妇系统保健卡的有效运作,是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采取的管理模式。我国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是以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为中心,筛查高危孕产妇为重点。而三级医疗保健网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②医院和社区之间转诊制度的建立: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离病人最可能近的地方,向患者提供能够满足要求的最低级别的卫生服务,将各个级别的卫生服务连接起来是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3]。我国转诊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孕产妇分娩与保健分别主要由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这项制度在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落实好的地区如深圳特区等地有较大的突破。

社区孕产妇保健服务提供:①社区家庭孕产妇保健:孕产妇家庭是社区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对他们应提供以预防保健、护理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目前较好的是昆明市儿童医院于1998年2月成立婴幼儿社区护理服务部。该服务部隶属于医院,服务内容包括预防保健咨询、健康教育、体检、生长发育监测,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保健、婴幼儿护理等十余项服务,服务形式是以深入居民家庭为主[4]。②社区个案护理模式:是指对高危孕妇进行系统管理,根据不同的高危病种提供不同的护理保健、医学指导及干预措施。佛山市实行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后,高危妊娠的比例明显下降,高危孕产妇、高危妊娠率、新生儿死亡数、新生儿死亡率、缺陷儿数、缺陷率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规范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孕前检查的质量提升,高危孕产妇筛查及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利因素发生率的降低,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措施[5]。

社区孕产妇保健其他方式:①健康教育: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控制医疗费用、降低医疗成本的根本措施。健康教育能使医疗保险改革达到“低水平、广覆盖”的要求。现在主要是利用橱窗、板报、展板,进行孕产妇知识宣传;发放孕期知识资料,普及卫生知识;随诊进行健康教育,推行健康教育处方;利用电教设备,为孕妇及其家属放映孕产妇保健知识宣传片等。②助产士门诊的建立:助产士门诊是连接社区与医院的有力纽带,她既弥补了社区护理的专科性不强的缺点,又拓展了医院整体医疗服务的方向。这种“个性化小班健康教育”模式,是在充分了解孕妇知识需求的情况下,运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模式,采取预约和电话续约方式,孕妇及家属感受到我们给予的重视,均采取积极参与态度,特别是家属的介入,使得与医方配合程度加大,孕产妇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6]。③孕妇学校的建立:根据孕周安排孕妇听课时间,一般孕早、中、晚各1次。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可以显著促进围生期保健,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提高4个月以下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孕期合理营养,减少巨大儿出生率;了解有关分娩应对技巧、剖宫产的利弊,从而降低剖宫产率[7];促进孕妇按时行产前检查及疾病筛查,及时发现并发症或胎位异常并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着重要意义[8]。

我国孕产妇保健面临的严峻形势

剖宫产率直线上升: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80年代即提出了剖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的目标[9]。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的5%左右上升到90年代初的20%,目前大多数医院报道40%~60%,有的医院甚至高达80%[10]。而当前发达国家的剖宫产率已基本稳定在5%~20%,这些国家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居世界最低水平。多数文献显示,剖宫产率控制在20%~25%,高危围生儿病死率、新生儿窒息率可降低到相对的最低水平;剖宫产率再升高,高危围生儿病死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则无明显下降趋势,只增加产妇的手术近、远期风险[11]。社区作为孕产妇保健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医疗场所,应对高剖宫产率做出相应的措施,做出积极的应对。

早产率增高:早产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早产率有所增加,在部分医院已高达13%[12]。加强孕期保健,对患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孕妇做好院内转运,尽量减少医源性早产,并加强与新生儿科的合作与交流。同时,积极合理治疗孕期感染减少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对有早产高危因素者进行早产的预测与预防,以延长早产孕周能够改善早产儿预后,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高龄孕产妇比例增加:随着计划生育措施的严格执行和晚婚晚育的提倡以及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妇女生育年龄有所延迟,而高龄孕产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在增加。有文献表明,初产妇年龄的增加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并无太大的关系,但35岁以上的孕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加,同时一些孕期并发症和分娩期并发症也在增加[13]。

辅助生殖比例增加: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辅助生殖技术和促排卵技术的应用,致双胎及多胎妊娠增加早产率也相应升高,孕产妇孕产期并发症率也在相应增加[14]。

国外社区孕产妇保健发展现状及服务模式

20世纪60年代起,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建设和功能拓展,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在孕产妇保健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可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这些成功模式。

英国:1986年英国国家审计委员会的“使社区卫生服务成为现实”的报告,使社区卫生保健范围进一步完善,包括学校保健、母婴保健、社区接生、健康教育、公共环境卫生服务等。英国针对社区孕产妇保健有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管理系统[15],推行的是一对一围产期保健服务模式。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与我国的“六位一体”体制十分相似[16],主要包括儿童和家庭保健、社区康复、家庭护理和临终关怀、急性病后期的社区保健以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澳大利亚实行的是社区连续性围产期保健管理模式[17],推行的是以助产士为主的连续的围产保健服务模式。

美国:美国有着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医院、家庭式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8]。美国护理协会(ANA)在1996年号召应该以妇女和婴儿的需求为基础,实行社区围产期随访组织服务,通过家庭护理模式使孕产妇得到良好的服务。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孕产妇现状,社区孕产妇保健发展将是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随着政府重视力度的增加和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各个城市社区发展的经验积累,在今后的发展中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我国的社区孕产妇保健模式必将规范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龚幼龙.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与发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7,9(10):433-434.

2 高惠琦,乔磊,黄敬亨.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的由来和发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8):3-5.

3 Edington DW,Louis Y,Li KK.Rencent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ealth management[J].Health management research,2001,76(103):140-147.

4 饶庆华,徐乙萌,汪美丽.医院设立婴幼儿社区护理服务部的方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9):562-563.

5 尚晓娣.日本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2000,19(8):355-357.

6 余建芬,李雪芬,程蕴玉.助产士门诊在产科专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全科护理,2008,6(11):2875.

7 易艳平,黎灿.实施孕妇健康教育对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598.

8 李龙琼,黄明华.孕妇学校孕产期知识教育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03,12:7-8.

9 王春芹.降低剖宫差率措施总结[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63-164.

10 黄醒华.对剖宫产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5-388.

11 王波君.社区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及处理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9,7(3):73-74.

12 郭战坤,马京梅,范玲,等.北京地区早产发生现状及早产儿结局的调查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2):99-103.

13 郭志荣,沈惠,周永兰,等.孕妇年龄与妊娠结局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16(1):20.

14 Steer PJ.The epidemiology of preterm labour-why have advances not equated to reduced incidence.BJOG,2006,113(3):1-3.

15 Hedgecock J,Castro M,Cruikshank munity health centers:a resource f or service and training[J].Henry Ford Hosp Med J,1992,40(1-2):45-49.

16 金生国.关于澳大利亚社区卫生服务的考察报告(上)[J].中国社区医师,2005,21(9):4-5.

17 Barnett S,Nair N,Lewycka S,et munity interventionsf or maternal and perinatal health[J].BJOG,2005,112(9):1170-1173.

儿保健康教育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产科、多形式健康教育 患者信任

宣教方式:

1每日对新入院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发放手术前手术后宣教材料及母乳喂养手册。

2是手术患者给予术前宣教及术后宣教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3责护每日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母婴保健卫生知识指导及出院指导并给予材料及反馈电话。

4每周二、五由洗澡护士对家属进行新生儿洗澡、抚触、预防接种进行宣教。

5每周二、四下午开办孕妇学校,由产科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新生儿护士长、及心理科主任讲解孕期、分娩和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新生儿护理等知识。及临床遇到的各种并发症的预防。

6每日9:00放VCD在走廊给患者及家属看新生儿洗澡、抚触及喂养知识。

7医生为32周以上孕妇及出院患者免费咨询,手机24小时开机,为患者解决问题。

8各位医生及主任到保健站为医护人员讲课,使基层人员对并发症预防工作更能认证准确,及时反馈情况,增强保健意识。做到及早治疗。

9宣传材料发给门诊的专家诊、彩超室、基层保健人员等。

健康教育的总结:通过对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多种方式并存,使得产科宣教工作上了一个台阶,使广大孕产妇及家属受益匪浅,也减少了早产儿的死亡率,也是非常必要的。

上一篇:农村健康教育总结范文 下一篇:村健康教育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