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0 21:08:53

大数据协会工作计划

大数据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正在向全社会渗透、影响全社会,这就要求作为管理决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人员,应顺应当下社会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改革。众所周知,会计的主要职能为反映和监督,但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全世界的高速发展,其主要职能正朝着管理与服务的方向转变,且各国政府和非政府部门要求在权利过程中加强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管理效果。我国为激励企业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提升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激发管理活力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财政部在总结管理会计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在2014年10月和2016年6月,先后推出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我国应基本形成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即指明管理会计工作的紧迫性以及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切实加快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充分发挥两种会计体系的作用。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基础

1.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是一种深度参与管理决策,利用恰当的技术和观念,加工历史和未来的经济信息,制订计划与绩效管理,提供财务报告与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组织战略和可行的经济目标方案,并帮助管理部门为达到其经济目标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决策。即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经过分析、编制、传递,使这些财务信息能够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现代管理会计是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是决策支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是依据法定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主体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运用科学的方法确认计量,最后形成财务报告,并定期向各个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的一种会计。财务会计是当代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仅需要向其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还需提供与企业管理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升企业价值,使现代市场经济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1.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现代会计体系的两大基本内容。从逻辑关系上看,在管理会计产生之前,财务会计还未产生。从结构关系来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均源自现代企业会计体系这一母体,共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且两者相互依存,相互约束,又相互补充。(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使用信息相同。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内部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有效帮助,其原因是其相关资料的多样性。在实践中,管理会计人员需要财务会计提供大量相关信息,例如能够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一些凭证、账簿及报表等。管理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深加工和再利用。所以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信息来源相同。(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相同——企业价值最大化。首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均为现代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有价值的表现,其次,它们都必须服从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总体要求,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管理目标服务。所以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相同的。(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彼此制约又彼此促进。由于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再加工、深加工,从而指导、控制、组织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对财务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及时准确地提供财务状况的相关信息;同时,财务会计的不断革新也促使管理会计更快发展。所以说,管理会计的发展对财务会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加快了财务会计的进步与发展。

1.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同的内在,决定了其融合是必然趋势。现代会计的实质是管理活动,这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理论前提。在职责上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的深入和加强,在工作内容上是对财务会计的深化,二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企业经济利益。在当代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模式下,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也成为了财务会计重要的服务对象,二者服务对象的融合,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创造了条件。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技术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浪潮已蔓延至产业界。数据的价值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它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行业机会,也是企业运营情况、财务状况的重要分析依据。大数据技术使原本很难收集和利用的海量数据开始被利用起来,并进一步进行专业化处理,使之成为帮助公司进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信息。大数据,特别是会计大数据,已成为为企业缔造价值的关键资源。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广大平台上,会计大数据得以便利输出,这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价值基础

3.1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管理层,财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显而易见,企业内部管理层能够采用更多的方法和途径,对财务信息进行监控管理,加强其管理力度,这就使管理会计比财务会计的信息更可靠。这样,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就会影响财务会计,使财务会计可靠性增强。另外,管理会计信息不仅包含非货币信息,还包含财务会计的货币信息,显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有利于两种信息间的互相校正检验,防止错报和会计人员的非法操作和舞弊,从而提升会计信息的整体可靠性。3.2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全面性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别负责向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提供信息,则二者的融合,能够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兼顾个性与共性的需求,使会计信息更加全面,从而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4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具体措施

(1)建立更加全面、严格的企业相关会计制度,并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或相关专业组织。会计制度能够规范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这也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的前提。企业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融合性会计制度,规范管理会计的职责。同时,应以财务会计为主体,保证其向管理会计提供信息的准确性。企业也应该细化管理制度,在内部建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同时,要想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就应从制度上对其进行约束。所以我国应成立管理会计师协会,严格管理会计师等级考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将管理会计规范化,从而保证企业进行高效的生产经营活动。(2)引领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观,改变企业领导者对管理会计的认知。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会计工作仅限于报账、算账、记账的传统模式,会计人员被误认为是记账员,这种对会计人员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在新形势下,财会人员必须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转换旧观念,提升职业素养,主动约束自己,加强学习会计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应加强对管理会计重要程度的认识,在企业内明确管理会计的工作计划与目标,将管理会计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形成企业特有的文化建设。在大数据时代,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同时,市场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良好的内部控制与内部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因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企业的机遇。在这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中,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审时度势,看清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寻求突破,最终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融合,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使企业快速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雅琼.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J].财会研究,2015(8).

[2]余鸿.试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东方企业文化,2015(2).

[3]管符钰.简述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商,2014(16).

[4]李天民.现代管理会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

大数据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如何从一个高瞻远瞩的行动纲领,转化为具体的落实举措,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记者获悉,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工信部正着力于把行动纲领规划变成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变成具体的行动,把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效果,积小胜为大胜,一年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之年。苗圩说,工信部将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在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领域加快重点产品和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围绕五大工程制定具体计划

事实上,自《中国制造2025》以来,围绕业界和市场的最大疑问,莫过于这一行动纲领的具体落实。苗圩在论坛上表示,工信部正在把“中国制造2025”作为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核心抓手,正在抓紧编制与其配套的11个规划或者行动计划,谋划未来三到五年的工作。

“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把10年的规划落地,”在此前的8日,苗圩在国新办介绍,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工信部正着力于把行动纲领规划变成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变成具体的行动,把行动变成实实在在的效果,积小胜为大胜,一年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的目标迈进。

苗圩透露,去年年底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制造强国领导小组的第二次会议,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审定2016年的工作计划。在此前内部研究的时候,苗圩就表示:“我们不追求年度计划的大而全,重点是实实在在每年解决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然后一步一步把它推向前进。”

具体到2016年,苗圩指出,将启动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上述的工作计划也将围绕着五大工程,每年都将制定一些具体的目标、措施和保障。

这其中,包括建设若干国家级的制造业创新平台,新启动一批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项目和智能化的改造项目,集中支持解决一批零部件、关键工艺、材料等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实施一批关键的工艺绿色化改造项目,重大的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我们还要在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领域加快重点产品和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打造高层次开放产业体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产业要发展壮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必由之路。”苗圩说,构建产业的新体系不是自成一套,而是在打造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更加需要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企业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是未来我国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苗圩指出,我国正建立和完善重大产业功成布局协作机制和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库,滚动重点领域的技术路线图,绘制出全国重点产业发展的全景地图,这将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决策的参考。

苗圩表示,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过程当中,将深化中外制造业的创新合作,加强与相关国家制造业战略的对接与务实合作,扩大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合作范围,争取在标准的制定、技术研发、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出一批合作的项目。

更值得关注的是,苗圩表示,将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深化制造业国际合作的重点,进一步的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去投资兴业,支持建立当地的产业体系。

“中国与发达国家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空间很为广阔,通过构建多方协作的平台,中国制造的性价比能够插上高精尖的翅膀,完全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好第三方的市场,实现多方之间的互利共赢。”苗圩表示。

“中国制造2025”蕴含三大投资机遇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针对跨国公司关心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现场搞起了推销,直言“中国制造2025”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和发展机会,各国企业家们应把握好三大投资机遇。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产业要发展壮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必由之路。”苗圩在年会上说,中国致力于打造更高层次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国更需要与世界各国企业进行良性互动,在开放中增动能、添活力、创优势。

他指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首先带来产业升级的机遇。中国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生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成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十大重点领域都是高新技术和战略性产业,也是未来中国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

他介绍,中国正建立和完善重大产业工程布局协作机制和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库,滚动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绘制全国重点产业发展的全景地图,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决策的参考。尽可能避免发展中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争取在产业升级大潮中收获事业和财富。

“第二个是开放性创新的机遇。”苗圩说,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将深化中外制造业的创新合作,积极推动开放式创新、协作式创新,发挥好企业、协会、政府三方面作用,加强与相关国家制造业战略的对接与务实合作,扩大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合作范围,争取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出一批合作项目,共同推动新工业革命成果惠及更广大人群,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福祉。

苗圩说,第三个机遇来自“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国将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深化制造业国际合作的重点,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去投资兴业,支持建立当地的产业体系。

“一花不是春,百花春满园,中国与发达国家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空间很广阔,通过构建多方协作的平台,‘中国制造’的性价比能够插上高精尖的翅膀,完全可以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好第三方的市场,实现多方之间的互利共盈。”苗圩说。

大数据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教育改革的内生动力,就是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2017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暨教育信息化高峰论坛上,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校长在题为《面向2030的教育发展:信息化支撑下的教育创新》的报告中,首先回顾了同志2016年4月19日的讲话。同时,向与会者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如何利用新空间来发展教育,解决现代教育面临的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杨宗凯

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的流动性加快,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的留学生出国,国内的外国留学生数量也在增加;二是价值观多元化,各种思想文化交织在一起;三是技术和资源流动,包括教育资源的流动;四是知识增长速度加快,知识的生产、传播的速度加快。

杨宗凯认为,教育改革的内生动力,就是教育信息化。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引发教育生态的不平衡,从不平衡到平衡,需要信息技术的助力。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时,破坏了原来所达成的平衡生态,造成了现有社会形态和教育生态的冲突。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有21世纪的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能力,甚至能力先于知识。

反观现今的学习生态和教育支持系统,学生的学习环境仍然以教室为中心,教师的发展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为中心,学生的评价标准仍然以考试为中心。这样的支持系统如何能适应21世纪的人才培养要求?教育应该往那里去?我们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学习生态。教师不仅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更重要的是导学、组织教学活动、启迪每个学生的智慧。通过这样的学习生态的构建来达到信息社会形态与教育生态的新的平衡。这是信息技术解决教育发展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从弯道超车到变道超车――信息技术要解决我国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现实中,教育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是: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终身教育体系缺失。这三大主要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对中国来讲,要进入创新国家,需要大批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的教育。杨宗凯认为,面向2030年的未来教育一定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是新空间和传统空间进行有效融合的新教育。或者说,未来教育是传统教育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教育。要实现人的全面的、自由的、个性化的发展,教育不是要弯道超车,而是要变道超车。信息化的发展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千年一遇的机遇。

我们有哪些机遇?杨宗凯指出,在仁川会议上联合国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目标――《联合国2030教育行动框架》: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全纳,是指教育的可获得性和包容性。公平,是指在准入、参与、保留、完成和学习结果方面,消除所有形式的排斥、边缘化、不公正的差异性、脆弱性和不平等问题。优质,是指所有水平和不同环境里导向相关、平等和有效的学习成果。终身学习,是指受教育权从出生开始,贯穿一生。在这个背景下,我国也在积极制定2030年的教育发展计划,而教育信息化是实现这个教育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技术如何与教育深度融合。发达国家纷纷将教育信息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美国NETP2010提出了“必须推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NETP2016提出了“当前的重点,已经不是是否要在学习中使用技术,而是如何用技术来改进学习,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杨宗凯认为,信息化应该是转换器,实现教育的变道超车,促进教育进行结构化的变革。如果我们还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与学,来帮助提高分担那么信息技术会使我们沿着工业化的方向越走越快,这是一条“不归路”。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

学习的产出难道就是分数吗?现在的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更多的是用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上。信息化到底有没有作用?杨宗凯认为,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要用来提高每个学生的产出。

未来的教育如何评价学生,分数将不作为唯一的标准。信息化将支撑教育评价方式的创新,构建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全面评价师生教与学的绩效,逐步实现考核评价方式全数字化。这种评价就是基于教育大数据的评价。未来,数据驱动的学校,分析变革教育将成为主流。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做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智能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精准化科研。教育治理方式将从僵硬的管理方式向以服务为导向的扁平化管理方式转变,实现教育流程的再造。

我国的教育要实现创新,创新的主体是每一位教师,教师的能力至关重要。当前,国家在推进数字教师的培养,教师教育资源跨校、跨区共享,将职前培养、职后培训打通。到2020年,国家要培养具备学术、艺术、技术素养融合的教师,将制定实施数字教师能力标准,将其纳入教师资格准入门槛。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动力和根本标志。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终身教育、优化教育治理,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向2030年,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给教育带来新的希望:一是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变革,二是优质教育资源全面覆盖,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显著缓解,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教育高位公平;三是学历、非学历教育无缝衔接,构建在互联网上的开放协同的终身教育体系;四是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监测、预测全面实现。

首个教育信息化智库(ET3)报告

论坛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杨志坚会长作了题为“搭建平_:助力中国教育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工作报告,详细阐述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融入教育信息化发展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2017年工作计划。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少刚向大会宣读了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批名单。大会表彰了40家荣获2017年“数字校园好方案”的企业。该奖项是由协会组织行业专家从参与“数字校园综合解决方案”征集项目的372家企业中评选出的。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

张少刚

张少刚副会长了中国首个教育信息化智库(ET3)报告――《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现状与展望》。报告对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购买方式进行了梳理,认为当前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软件开发与应用服务、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信息技术类课程共建、信息化建设规划咨询六个方面。服务外包和PPP项目是当前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主要形式。

基于调研材料,报告归纳出“如何征集用户需求?需要购买哪些服务?”“如何培育社会组织?如何避免形成垄断?”“如何保证资金来源?如何可持续性发展?”“如何进行服务定价?如何评估服务绩效?”等困扰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主要难题。对此,项目组在报告中构建了出资方、供给方、需求方以及咨询评估方组成的“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十大政策建议,包括“教育信息化需要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平衡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中政府的职责”“建立有效的教育信息化服务需求征集机制”“教育信息化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建立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预算制度”“出台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的操作指南”“构建开放竞争的教育信息化行业生态系统”“建立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第三方评估机制”“维护政府政策的连贯性和契约的稳定性”“回避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中的垄断风险”,以期对政府购买教育信息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有所启发。

上一篇: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女律师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