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词殡葬范文

时间:2023-03-22 10:59:10

悼词殡葬范文第1篇

长大后的她,出落成漂亮可爱的姑娘,也变得活泼开朗,却因为175cm的身高找不到男搭档,和自己梦想的主持行业擦肩而过。

大学毕业后,她梦想成真,成为主持人,做了新疆石河子殡仪馆的第一位殡葬主持人。

这个22岁的美丽女骇叫张容毓。

“我在大学学殡葬”

“我小时候特想做主持人,我喜欢舞台上的璀璨灯光围绕着我,鲜花、掌声、欢呼声一齐向我涌来的情景。可是,现在属于我的舞台没有灯光,没有彩色,更没有欢乐,只是在黑白的世界里放着哀乐。” 张容毓笑着抱怨。

张容毓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她的妈妈征求了许多人的意见,为她填报了一个就业率极高的专业――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用张妈妈的话说:“女孩子要的就是稳定的工作,不能上完大学就在家待业。”看着固执己见的妈妈,张容毓难受极了。“难道我一辈子就要和死人打交道吗?女孩家的怎么能拿这个做职业?”她暗暗下定决心,上大学后想方设法也要调换专业。

2004年9月,张容毓走进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院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一心想调换专业的张容毓困惑了,因为自己身边的100多名同学都很可爱,女同学占了二分之一。最让自己心动的就是开设的课程,书法、古代祭文赏析、周易……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引起了她强烈的学习兴趣。张容毓做出一个新决定――给自己一段时间学习这些传统的中国文化,等学到这些东西后再调换专业。

“学习书法是为了我们能将挽联写得苍劲有力。古代祭文是古代人对逝者写的一种哀思文,相当于现在的悼词,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将悼词写得更精彩。周易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也就是通常说的易经,中国人对‘风水’有时候是很看重的,比如墓地的选择、落葬日期等。”说到这里,张容毓笑了,“学习完这些课程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想过调换专业,我觉得我慢慢喜欢上了这个专业。”

2005年4月,学校为了让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殡仪馆的流程、构造有初步的认识,组织学生去重庆殡仪馆参观学习。和所有同学的心理一样,让她最期待的地方就是火化间。夹杂着紧张、害怕、好奇,张容毓走进了这个神秘的地方。这一次的“神秘之旅”也让她对殡葬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那一天,我哭了,不是因为害怕,而是激动。我看见火化间的工作人员们对每一个身体都很尊重,即使躺着的人没有呼吸,没有脉搏,生命不在,可是工作人员还是以最大的热忱陪着逝者的躯体走完最后一程。我突然觉得这个专业很神圣,因为别人不做的事情,我们在做。”张容毓坚定地说。

葬礼主持人

2006年9月,张容毓进入重庆殡仪馆实习,从事礼厅服务工作。她将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中,除了清理礼厅的卫生工作,她还要负责书写挽联和维持葬礼的秩序。

来到殡仪馆的第10天,张容毓见证了一场有些特别的葬礼。这个葬礼上竟然有主持人!而且,主持人让整个葬礼的气氛、形式与她以前对葬礼的认知大不相同。一直梦想当主持人的张容毓终于找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机会,她即刻决定“拜师学艺”,学习葬礼主持技巧。

“青山痛落伤心泪,大地悲鸣哀凄声……”张容毓对着镜子一遍遍地练习着。终于在一个月后,老师让她出师去主持。“秋风相送,哀乐……低魂……”葬礼上,紧张的张容毓已经将先前熟背的悼词全忘了。老师在下面一句句地提醒,脸涨得通红的张容毓就一句句地重复。她的第一次主持经历在磕磕碰碰中结束。

这一次不太成功的主持不但没有打垮张容毓,反而让她更有勇气和信心对待这个在中国还不算兴起的行业。在重庆的每一天,张容毓都在加倍努力地学习。她把每一位离去的逝者都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她会伤心,会流泪。慢慢地,她的葬礼主持越做越好,不少家属都在葬礼结束后特意找到她以示感谢。这也是张容毓最开心、最感动的时候。

2007年5月,由于父亲身体不好,张容毓回到自己的家乡石河子殡仪馆工作,再一次从礼厅服务做起。

2007年6月,殡仪馆接收了一个74岁的老奶奶的遗体,家属向殡仪馆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能有一个殡葬主持让老人走的完美一点。在殡仪馆领导、工作人员上下面面相觑,一筹莫展的时候。张容毓轻轻地说了一句:“我是葬礼主持人。”领导和同事们都对这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投来了怀疑的目光。“让我试试吧,我可以做好!”张容毓坚定地说。领导看着实在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无奈地点头。

张容毓向家属详细地询问了逝者的资料,结合了家属提出的要求,自己原创写出了悼词。

哀乐响起,全场默哀。张容毓走向遗体,深深地三鞠躬惊呆了所有的家属。“江河呜咽,山川低首,斯人已去……”人群中的哭泣声从无到有,最后连成一片……“希望老奶奶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她身边的亲人、朋友平安、幸福、快乐。”

张容毓的完美主持在她的眼泪中结束,她也得到了逝者家属和殡仪馆领导、同事的充分肯定。

“我没有遗憾,也不后悔”

“在生命大事的舞台上,你想让你的亲人精彩谢幕吗?”自从张容毓的第一次成功主持后,这条宣传语就张贴在了石河子殡仪馆的宣传栏上。葬礼主持也成为石河子殡仪馆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很多‘回头客’找我做主持,当然我说的‘回头客’就是朋友介绍来的,这就是对我最好的肯定。”已经有一百多场主持经历的张容毓严肃地说。

一次次葬礼主持的成功让张容毓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听到的赞扬声也多了起来,但她并没有满足,她认为殡葬司仪这项工作对她来说才刚刚起步,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于是她找来书本学习古人留下的挽联和悼词,从中汲取精华。每当遇到其他人主持悼念活动时,她都会用心去听,去体会,听到感人之处她就马上掏出笔记本记录下来。对一些精彩的悼词,张容毓还会请丧户给她留下一份认真学习。此外,在她的主持现场,她不仅仅只播放传统的哀 乐,还会根据逝者的身份,播放《父亲》、《世上只有妈妈好》这类音乐加以融合气氛。

然而,不管张容毓做的如何成功,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好好的姑娘怎么做这一行?整天和死人打交道。

张容毓因为这个职业,逢年过节不去别人家串门,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喝过别人的喜酒,就连找男朋友也成了很困难的事情。看着女儿的处境,当初为她报专业的妈妈也在怀疑最初的决定是不是错了。

张容毓却说:“我不后悔选择这一职业,即使我现在做的葬礼主持不拿一分钱,全是义务在做,但这里就是我的人生舞台,可以舞出我的精彩,我现在过的很开心。如果哪一天我做不了这个行业,或者别人都说我做的不好,那我肯定很难过。”

悼词殡葬范文第2篇

文章标题:殡仪馆馆长竞聘演说

为了一个公民的责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上午好!

我叫___,现年___岁,中共党员,高中文化,1979年12月参加工作,已有26年工龄,从事民政工作已有16年。

今天,我竞聘的职位是:殡仪馆馆长。

首先申明一下:我参加这个职位的竞聘,一不为“钱”,二不为“权”,更不是为了“名”。

那为了什么呢?大家知道,殡仪馆做的是殡葬工作,是办好事,为人生终点画上圆满的句号,并且,殡葬习俗和社会文明程度密切相关,西方国家从事殡葬工作必须经过正规的学历教育,取得职业资格才可以的。但是,在我国,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殡葬行业还有好些误解。我曾见过这样一个报道: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有个大学毕业生分到上海殡葬管理处,居然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媒体大肆炒作,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也把这个大学生请去,问他有什么感想,为什么到这个行业去。这种现象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觉得大学生不应该从事殡葬服务,殡葬不登大雅之堂。试想,最发达的上海尚且如此,我们这个闭塞的小县城,人们对殡葬工作的接受程度又能好到哪里?所以,我知道,如果争来这个工作,可能也争来了许多冷落和白眼,多几个钱,值吗?再说“权”,殡仪馆馆长,多大的官啊?芝麻绿豆都算不上,能为自己谋什么?至于“名”,就更不必说了。

那么,我究竟为什么来竞聘呢?

我出身在一个讲究做人责任的家庭,我的家训中有一条就是“爱国、爱乡”。所以,我虽然地位卑微,但是,从来都不敢忘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我一直在努力为家乡建设做自己能做的事。

16年的民政工作,使我有比较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较多地了解了世间百态。对我县殡葬事业发展的艰难,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觉得我可以在这方面做点工作,所以,我曾向局领导表达过到殡仪馆工作的愿望。

今天,局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所以,我就勇敢地走上了这竞职演讲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机会,通过推进殡葬改革,为家乡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觉得,以下条件能支撑我做好这份工作:

第一,我对殡仪馆工作的意义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我是在向世俗观念挑战,推动家乡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感驱使下来参加竞聘的。有了这种责任感,不论工作中有多少困难,我都不敢懈怠。这是我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

第二,我天生“大胆”,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拼搏精神和健康的身体,吃苦耐劳。这是我做好工作“本钱”。

第三,我的决定得到了家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我的父亲、姐姐、弟弟,儿子和朋友都以对待他们自己工作的热情鼓励我,支持我,我没有后顾之忧。

第四,我有十六年的民政工作经验,能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比较有亲和力。这是做好殡葬宣传工作,打开局面的必要条件。

第五,我性格豁达,善于合作,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这是搞好殡仪馆内部管理的必要条件。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只有高中文凭,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殡葬管理的经验。但是,也正因为这些,我会更努力地学习。我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更相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局领导的指导和支持,有同志们帮助,我一定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如果领导和同志们信任我,给我机会,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硬件建设方面:抓好殡仪馆的改造和设备更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我县殡仪馆始建于1978年,1981年投入使用,至今已近30年,房屋破烂,内部结构不合理,设备老化,现有火化炉二台,一台带病工作,一台早已经瘫痪;我县土地面积7810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174个村(社)委会2954个村小组,75.4万多人口,都属于火化区范围,而只有一辆运尸车,显然远远不够。鉴于这些原因,我们的前几任馆长、包括现任馆长和殡仪馆的同志们经过了不懈的努力,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如果我担任殡仪馆馆长,我将在领导支持下,抓好殡仪馆的改造和设备更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软件建设方面:研究、宣传殡葬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殡葬是对死者遗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现在的殡葬指的是处理死者遗体的方法和对死者哀悼的形式,包括发讣告、向遗体告别、开追悼会、致悼词、送花圈挽联、出殡送葬、安葬、安放骨灰盒等一系列的丧葬事项。

但是,我县现在的火化厂主要只管火化,文化内涵不够。加上厂区杂草丛生、一片荒凉,人们对死亡本来就有着恐惧心理,走进火化厂,真有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临终前的人怕火化,其亲属也不愿意到这个令人压抑的地方来。所以,我县的殡葬改革进展缓慢。

因此,新的殡仪馆应该以“安亡者之灵,慰生者之心”为服务宗旨。从营造环境入手,注重殡葬文化建设,用文化来转变人们 的观念,推动殡葬改革。比如,在殡仪馆内多种鲜花绿树,让人走进殡仪馆就像是进了花园,感到温馨。同时,提供如发讣告、向遗体告别、开追悼会、致悼词、送花圈挽联、出殡送葬、安葬、安放骨灰盒等一系列吊唁活动所需的服务,用人性化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人到这里来举行追悼会,在文明高雅、严肃庄重的环境中哀悼死者,安慰亲属。逐步使到殡仪馆开追悼会成为一种时尚,形成把死后到殡仪馆接受吊唁看成一种荣耀的社会风气,进而淡化人们对火葬的误解和恐惧,让人们逐渐接受火葬的政策。

三、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殡葬行业不仅是推行殡葬改革的前沿阵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更是直接为群众丧葬服务的单位。殡葬职工的素质和形象如何,直接影响殡葬改革的步伐。所以,我们要以温馨的人性化的服务,把殡葬改革的政策送到群众的心中,树立殡葬行业的良好形象。

怎么做呢?

第一,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使殡葬职工认清形势,端正思想,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精通业务,文明办事,树立苦干、实干和积极奉献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做好工作。

第二,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奖罚分明。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优化组合、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这样,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为民政部门的殡葬业务管理而努力拼搏,以优质的服务来维护民政部门的窗口形象。

以上是我竞聘殡仪馆长的目的和对今后殡葬改革的一点思路,由于本人没有殡葬工作的实际经验,在发言中难免有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今天,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冲破世俗偏见,站到这演讲台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工作。我坚信,是金子,在那里都会发光;是种籽,再贫瘠的土地上也会发芽。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请你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态度对我进行测评,对我满意请你投我投一票,如果你对我怀疑的话也请你给我一个机会。谢谢大家!

悼词殡葬范文第3篇

写诗悼念

1963年12月16日,逝世。当晚,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会议。会前,提议大家起立为默哀。几天后,写成七律《吊同志》,这是唯一的悼念元帅诗。19日,、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北京医院,向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的的遗体告别。21日,首都各界6万多人来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吊唁。22日上午9时,刘少奇、、邓小平等前往吊唁,并轮流守灵。10时,人民大会堂举行公祭大会,国家主席刘少奇主祭,、邓小平、陪祭。邓小平致悼词。公祭结束,邓小平等护送的骨灰到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后来,罗家儿女将父母的骨灰合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区。

一条白床单送别

“”初期,在元帅中最先受到冲击。

1968年3月26日,病倒,脑缺血失语,住院几天后出院。1969年6月9日早晨,再次被送进医院,6小时后去世。专案组6月11日的报告称:经多方全力抢救无效而死。没有哀乐,没有花圈,没有党旗,只有一条白床单。夫人薛明和子女贺捷生、贺鹏飞、贺晓明不知道的骨灰存放何处。专案组以王玉的名字将悄悄火化。

1975年6月9日,逝世6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一室举行骨灰安放仪式。覆盖着鲜红党旗的骨灰盒镌刻着的生平,编号81,灵堂正中挂着遗像,四周摆满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送的花圈。军委办公厅和殡葬处轮流守灵,左臂戴着黑纱的一进大厅就大喊:薛明呀,我没有保住他呀!把中央军委主持追悼会改成由邓小平主持,并请致悼词。

1982年10月16日,得以彻底。

叛逃死在异国

“九一三”事发,乘坐的三叉戟坠毁在蒙古境内温都尔汗的荒漠上。苏联两次派人到坠机现场,挖出和叶群的头骨,带回苏联。

亲临吊唁

1967年,对中央小组及红卫兵的很多做法不满,遭到批斗。之后,他与诸多老将向康生、进行斗争,被定性为“”。1972年,为“”。1972年1月6日23时55分,逝世。

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安排李德生主持追悼会,出席,致600字的悼词,人员定在500人,政治局委员不一定出席。许多民主人士包括宋庆龄等都被婉拒。

在追悼会的文件上画圈儿,将悼词中“有功有过”画掉。1月10日13时30分,突然要车,睡衣没更换,穿上大衣就去参加的追悼会。

彭总骨灰专机绕北京上空一周

1974年9月,病危。11月29目14时50分,深度昏迷两个多月的心脏停止跳动,这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他的骨灰存放在成都市东郊火葬场,代号273,上面贴一张纸条:王川,男,32岁。

1978年12月22日,的骨灰被专机接到北京。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载有骨灰的专机在北京上空绕飞一周。

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审查和纠正了对所作的错误结论。并在人大会堂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的骨灰盒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致悼词。的骨灰盒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生前带病工作

去世后,的健康状况继续下降,仍带病工作,承担了大量的外事活动。

1976年6月21日,因接见外宾感冒了。7月1日,病情急剧恶化,高烧不退,肺炎外,并发多种病症。7月6日15时1分,在北京医院逝世。送灵那天,从北京医院出口到八宝山的马路两侧,挤满了戴黑纱白花的群众。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一室,骨灰盒编号101。

骨灰撒大地

1986年10月7日17时40分,与世长辞。10月14目,告别仪式在总后勤部礼堂前厅举行。邓小平率全家最先到来,流泪向的遗像三鞠躬;聂荣臻臂戴黑纱,坐着轮椅来了,泪流满面。

1O月16日,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主持,致悼词。

按的遗嘱,把他的骨灰撒向他战斗过的地方。10月21日,的长子太行、四女儿雁翎、幼子太迟将他的骨灰撒向太行山、淮海大地、南京、重庆、以及他的老家四川开县赵家场。

骨灰送回广州

1986年10月22日l时16分,辞世。

10月29日,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等下半旗志哀。人民大会堂举行追悼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人士5000余人参加。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修改悼词,并亲自主持追悼会。致悼词。

10月31日,专机将的骨灰送往广州,暂时安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87年10月22目,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在广州红花岗烈士陵园举行巨幅雕像和骨灰安放仪式,雕像座下端是邓小平题写的“”3个大字。

留下“三不”遗言

曾对夫人黄杰和儿女说,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

抗结核药物严重损害了的肝脏,造成亚急性肝坏死,虽经全力抢救,终无力回天。1990年9月21日4时21分的心脏停止跳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讣告,高度评价了的一生。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下半旗志哀。

11月1日至10日,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总参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陪同的亲属乘专机飞往生前战斗过的地方,撒放骨灰。的骨灰盒和遗像,安放在他的故乡山西五台县烈士陵园。

聂荣臻辞世心系酒泉

1991年9月,聂荣臻曾因心衰住院。1992年5月14日晚上,聂荣臻的室性心律严重紊乱,极度心衰,多方抢救无效。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心脏停止跳动。

悼词殡葬范文第4篇

第一现场

宠物墓地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纯为了埋葬宠物赢利建立的,建设豪华,多仿人墓,有些是占用耕地,所以收费也很高,这种定制类宠物墓地近年一直处于发展停滞状态,但目前迎来一个上升期,虽然在监管和资质上还存在问题,经营和投资价值空间都比较大。另一种是依托现有城市郊区的林业企业,充分利用林区空地发展宠物墓地。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既不占用耕地,又肥沃了土地,利于树木生长。后者是目前的主流,也初具规模。北京的昌平等郊区、上海的东郊都有这样的“农家乐”式墓地。

在北京,规模大小不一的宠物墓地一共有十余家,经营状况也优劣不一。与上海的宠物坟墓隐藏在东郊一个农艺大观园里一样,北京的郊区墓地一般都是林地“功能拓展”而成。如八达岭有一家,号称土地使用期为50年,占地面积120余亩。

这个墓地,位于京密运河南侧,周围交通比较便利,环境也较市区优美而开阔。据说墓主人是商场老兵,10年前为了投资“造林”承包下的120亩郊区林地,没能快速造出预想的树林,却成了北京最大的宠物墓园。

从远处看,并无异样,一旦进入“宠物天堂”墓地,深入到树林,土路一侧玄机尽现,一片绿叶葱翠的矮树林背后十几个宠物的墓碑掩映在绿色中,墓地大小从1平方米到3平方米不等,大理石刻制的碑面上记着宠物的名字和生卒日期,还有相关的悼词婉语。

而上海东郊的墓地则更为豪华,大小4平米到6平米不等,还设置了联体墓葬区。20排联体墓穴各由5个小墓穴组成,排与排之间缝隙相当紧凑,以致整片100只联体墓穴被挤压在100平方米的空间内。

工作人员透露,这里的宠物在落葬时“排场决不亚于给人送葬”。最初建设墓区是为了“满足爱狗人士的需要”,现在的墓穴规模维持在150上下,其中大部分已经被预订。

每块墓地大约1平方米,费用是500元,另外再交30年使用费1500元,宠物下葬后主人可以种一棵树作为纪念。棺材有70厘米长、40厘米宽,材质最好的是樟木和橡木,是1800元一个。如果选择火化,费用是400元,比较好的骨灰盒是孔雀石瓶子和红木盒。同样特殊设置的“豪华”墓区,好些主人一次性买了多块地。加上棺木等费用,花费起码得上万元。

上海东郊墓地的价格自然不甘落后,单体墓穴长宽各2米,2万元一个;联体墓穴,长宽各0.75米,5个一连排,每个2500元,有效期10年。

除了供需双方,在这个市场上也存在着中间掮客。墓穴在两三次转手之后价格普遍上涨,甚至失控,比如2500元的联体墓穴价格就曾被中介转手爆炒到2万元。

宠物墓葬利润相当可观,而通常一座宠物墓葬保存时间在10年左右,一般前几年主人还会惦记着逝去的宠物,不时回来增加投入,随后就会逐渐遗忘,不再问津。这时墓区方就把原有墓葬铲平,重新找买家,一墓多主让墓区方“一次投资,多次获益”。

产值惊人

除了优美奢侈的墓地,配套服务也让人大开眼界。仅是骨灰盒就分红木盒、孔雀石花瓶、汉白玉盒、瓷坛、樟木棺等十余种。墓地的配套设置,收费条目更是五花八门。

除了上海、北京,二三线城市的宠物墓地有过之而无不及。陕西宠物墓园有300多亩,依山傍水,目前已经埋葬了600多只宠物,其中80%的是宠物狗,还有一些宠物鸟、宠物蛇、宠物猪、宠物猫等。

最便宜的宠物墓地是环保树葬,报价1680元,全套标准入葬仪式,有专人给宠物主持葬礼,全程有摄像,不过没有棺材;3680元的比较受欢迎,有棺材,还有标准加固型的墓碑用大理石的材质,提供终生焚化祭祀的消耗品等;16800元的豪华自选型,所用的棺材、墓碑材质最好,而且下葬的仪式也最隆重,除了和前面一样的下葬仪式外,还专门有一只名叫小白的狗在现场哀叫“哭灵”。此外还有36800元的豪华墓地,10平米大小,以后还将根据客户的需求,价格上不封顶。

商家把宠物“身后事”的商机发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但有宠物火化、宠物葬礼、宠物墓地,还提供告别仪式、骨灰存放等服务,而这些宠物墓地学习模仿的榜样日本甚至还有专为宠物服务的寺庙。

而墓地对宠物医院甚至宠物食品的渗透也已经形成了一条秘而不宣的产业链,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条龙”服务。

当然,这个行业目前还面临着最核心的问题――名分。

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主管宠物殡葬的部门。现行的《动物防疫法》涉及动物尸体如何处理的问题时只规定不能随意处置,但怎么处置没有作具体规定;而《殡葬管理条例》主要针对人体,动物殡葬没有法律依据。同样,我国对于宠物墓园这一块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

对于实操层面的关键问题“拿地”,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芦荻介绍说,宠物殡葬从安生卫生、情感寄托的角度来看是一件值得欢迎的事,但目前全国仅有少数几个城市给死去的宠物审批墓地。但是不是说不审批墓地就无法进行投资了。现在有一些做得比较成功的投资者拿的是绿化荒山和土地的批文,把荒凉的山坡,改造成宠物墓地,这样既可以借此进行绿化,又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而很多墓地鼓吹获得国家发改委或其他机构批准则存在争议。但这个市场是资本和商人都不能拒绝的。

据北京市畜牧局2010年一次宠物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市共存养各类犬44.7万只。其中,胶南、胶州、平度、莱西、即墨五市(含农村)共存养33.5万只,城阳、黄岛、崂山、李沧四区(含自然村)共存养5.7万只,市南、市北、四方存养约5.5万只。按每年6%死亡率计算,仅犬类每天都会产生70多具尸体。按此数量,北京需要约150家左右的宠物殡葬服务商。而目前全国可提供完备宠物殡葬服务的企业也不超过30家。

据统计,上海平均每年丢弃的宠物尸体就达近万个。至少有20%的宠物主人有宠物殡葬的需求。2004年宠物殡葬业产值已超过了5000万元,而实际需求却有十几亿元。在未来5年里,数量将会增长5倍左右。如此大的需求缺口、如此少的企业,超高利润不能避免。

而对于宠物行业这个新兴行业,税收部门没有一个准确的税收方案,只能按相关类似行业进行收费。所有开展宠物殡葬服务的城市的相关部门几乎全是按宠物用品收税,而此项税率只是5%营业税,对比的却是至少300%的利润率。

悼词殡葬范文第5篇

在西方,用于葬礼的“花圈”和更常见的礼仪用品“花环”实属同源。花圈文化的起源可追溯至欧洲古典时代,生活于意大利半岛的伊特鲁里亚人用花草编制成类似王冠的头环,象征佩戴者伟大的成就或崇高的地位。

古希腊人则最早将花圈应用于葬礼,代表着永续循环的生命。欧洲早期的基督徒也常将绿色花圈放置在纯洁少女的墓前,以此歌颂不灭的灵魂战胜死亡。

到了近代,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开始,人们通过特定花朵、树枝制作的花圈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这一时期,葬礼上的花圈文化已与现代殡葬花圈相差无几,但它的流行程度可能超过现代,至少,清末中国人对西方葬礼上这件用品的关注程度远超其他。1910 年,《申报》在报道英王爱德华七世逝世的新闻时,总是不厌其烦地提起谁谁谁送了花圈。

花圈被中国人用于葬礼也开始于这一时期――清朝末年。我们经过查找,发现的最早记载是 1903 年《国民日日报》上革命党人祭奠岳飞的一首诗:

西湖杨柳映朝霞,自结“花圈”献岳爷。

国会冤刑苏格拉,敌军威慑汉尼拔。

君臣昏聩河山耻,父老遮留将士哗。

气正销亡休更问,黄龙今日属话家。

虽然诗中提到的“花圈”相当于祭祀古人的道具,但还是反映出西方殡葬文化对中国的显著影响。

真正用于“中国人葬礼”的花圈最早出现在 1909 年《申报》一则本地新闻里:

需要说明的是,上图中的“华商义勇队”属于清末上海地方武装“万国团练会”的一部分,“万国团练会”成立目的在于保护租界安全。既然是租界产物,文化上自然深受西方影响,其队员葬礼中出现花圈也就不足为奇――甚至,这个花圈都很可能是外国朋友送来的。

但同年的《申报》还另有一篇批判国人奢靡风气的评论文章,说“富贵之家……甚至中常人户……葬仪务极其阔绰,非‘花圈’军乐不用”,可见在上海已经有很多中国人开始自发追逐这个“时髦”了。

当然,国际化程度远超全国平均的上海,其富贵人群与中产家庭的风气并不能代表中国的普遍习俗。花圈作为丧葬礼器,在中国全境铺开,应是民国建立后的政策所致。

1912 年,民国政府在新颁布的《礼制》和《服制》中规定:“吊丧来宾,男子左腕围黑纱,女子胸际缀黑纱结;吊仪除挽联、挽幡、香花外,还有花圈;讣文除通告戚友、宗族外,并可登载日报;灵前供奉亡人照影、陈列香花等件;吊奠用鞠躬礼取代跪拜;丧礼以肃静为主,不用鼓乐;衣衾、棺椁之事宜称家之有无,量力行之;官吏居丧,其服制与人民无异。”

这就把花圈的使用提到了国家认可的高度,尤其是对官吏丧事的规定,势必导致民间掀起效仿浪潮。今天丧事中流行的追悼会,就源于民国时期推行的礼制改革,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不过,花圈引入中国后也产生了一些本土化现象。比如,用纸花来制作花圈,对使用的花朵及色彩不加采选,以至于看不出葬礼的庄重气氛,这在欧美国家的葬礼上是原则性错误,因为欧美人也经常使用花圈装饰房屋庆祝节日,不同场合下的花圈样式有着显著区别。

悼词殡葬范文第6篇

关键词:仪式;生死;教育;功能;遗体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077-03

仪式常常作为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素材,国内外学者对其功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殡葬活动的教育功能已经有不少研究者做了相关论述。殡葬活动中的多类行为均起到了教育作用,但教育的素材、主客体、心理背景等性向未能明晰,遗体告别仪式是发挥殡葬活动教育功能的优良载体。遗体告别仪式具有展现生死本质、促进生者理解死亡尤其是自己死亡的功能,此功能称之为遗体告别仪式的生死教育功能。

一、仪式概说

(一)仪式的界定

“仪式”的内涵界定尚未得到统一,常常从观念、行为和物品的要素进行描绘;“社会行为”常常作为仪式外延内容的限定项,其外延涉及民俗学、人类学、心理学、宗教学等多类研究领域。广义的“仪式”,被看作具有一定意义的社会化交流手段或既定内容的表演形式,也包括了人际交往的规范和行为,郭于华指出仪式“可以是特殊场合情景下庄严神圣的典礼,也可以是世俗功利性的礼仪、做法”[1];狭义的“仪式”,专指宗教的仪轨形式。汉语中的“仪”具有准则、法度之意,“式”具有规范、标准、形式之意,“仪式”常常被理解为“礼仪的程序和形式”。本文所及之“仪式”均以此意为准,仪式是礼仪的内在程序和外在形式的统一。

(二)仪式的功能

依据近十五年关于仪式的著作和论文(含学位论文)的文献检索发现,研究者以宗教、婚庆、生日、丧葬、成年等礼仪形式为对象,礼仪的功能界定为社会整合、心理缓冲、文化传承、社会教育等内容,这些关于仪式功能的描述从不同侧面对仪式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仪式伴随、依赖人群关系的维护和重塑,必然引发仪式参与者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仪式的社会整合功能从人际关系视角着手凸显了仪式的人际互动;仪式的参与者尤其是核心参与者在仪式所塑造的特定氛围中发生了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要素内容的变化,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对异于日常生活的事件(死亡、权责变化、身份转换)的心理缓冲功能,“仪式可以起到心理上的舒缓、化解、转移等作用”[2];仪式所承载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抵制了社会变迁的影响,极大程度上保留了历史痕迹具备了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有研究者以成年仪式、丧葬仪式为载体指出了仪式的教育功能,该功能虽非仪式构建的初衷和仪式存续的力量,但此功能是仪式客观现象的重要副产品,失却了神圣光环的当代社会背景下扩充其教育功能成为仪式内涵自我更新的依托,成为仪式外延拓展的重要途径。

二、遗体告别仪式在殡葬服务体系中的功能评析

遗体告别仪式是殡葬活动中仪式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化,殡葬活动逐渐由职业化、专业化的人群来组织,这种组织过程在社会分工体系职业类型中属于第四大类之“服务业人员”,殡葬活动和相关研究的视角从服务关系上来描述更加切适于殡葬活动现状。

(一)遗体告别仪式概述

“遗体告别仪式”之称谓显露了此类仪式的内容――生者借用死者生命遗留物――遗体向虚拟中的死者道别,其功能包括死亡的再次认知、情绪疏导、社交情境载体、精神传承和生死教育等。遗体告别仪式指在特定场合、出殡前、与死者有一定关系的人基于生死的认知虚构所进行的特定诀别行为过程,一般由死者人际关系圈中的重要人物担任仪式的主持人或由殡仪馆专职司仪主持。“告别”的发生基于死者的认知虚拟,“告别”完成由仪式参与者再看死者“最后一眼”界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民、信徒等群体遗体告别仪式的组织在外在形式上有别,内在的认知基础――死者的认知虚构却都相似,这是考察遗体告别仪式功能的基本出发点。

(二)遗体告别仪式的开展现状

伴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化,殡葬服务体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殡葬服务专业人员的数量和素养极大地提升,遗体告别仪式的地点、时间和参与者也发生了变化。遗体告别仪式由家奠背景逐渐转换到殡仪馆的公众环境中,其时间限定由盖棺前转换为火化前,参与者逐渐泛化。遗体告别仪式与追悼会并行于殡葬服务体系中,遗体告别仪式在参与者数量、参与者身份构成、环节构建等性向上均弱于追悼会而具有简洁感。遗体告别仪式一般由组织、默哀(同时奏哀乐)、死者生平介绍、致辞、三鞠躬、绕行遗体近一周观瞻告别、与丧属握手这几项环节构成。2013年12月的《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中,对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悼会的开展做了界定,“党员、干部去世后一般不成立治丧机构,不召开追悼会。举行遗体送别仪式的,要严格控制规模,力求节约简朴”[3],即便是以勤俭节约为社会风尚的当今社会,遗体告别仪式仍旧以限定的形式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遗体告别仪式的功能评析

遗体告别仪式具有多项功能,仪式参与者尤其是与丧属的人际互动促进了社会关系的整合;再者,遗体告别仪式扩充了生者对死亡感知的承载空间而起到了心理缓冲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也被现代殡葬服务继往开来。遗体告别仪式以优秀传统文化、人格风范、社会公德为内容借用致辞、鞠躬等环节达成教育功能,需要着重地加以说明的是遗体告别仪式的生死教育功能。现行殡葬活动中的遗体告别仪式的生死教育功能未能被明确化,未能加以提纯、优化,生死教育功能只是潜移默化地生成。是殡葬社会活动外在行为――遗体处理的功能的精神内核,遗体告别仪式功能确立的原因在于,遗体将以掩埋、火化、移动等方式发生存在形式的转变,直观地破除了死者尚存的幻象。传统殡葬活动借用遗体告别仪式为生者创造死后世界的假象获得死亡教育功能,这种功能的形成基于“善意的谎言”,终究要受到生命现实的伦理谴责。遗体告别仪式教育功能应该转向为死亡本质的揭露和生命意义的澄清。

三、遗体告别仪式的生死教育功能

遗体告别仪式具有多类功能,其中生死教育功能常常被忽视,需要对生死教育功能进行明晰和论证,对该功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助于殡葬仪式功能的发挥。

(一)遗体告别仪式的生死教育功能的理论

1.生命的本质

死亡常常作为生命的否定项用来描述生命的本质,殡葬活动也是人类感知死者、追求“真善美”的途径,“殡葬活动中的善,是指通过组织殡葬活动中达到人的生命的‘优死’”[4],殡葬活动也体现了人类追求善的努力。死亡的证据――遗体是“优死”良好的教育素材,该素材教育功能的发挥还需要基于对生命本质的理解。生命的本质常常从生物学、社会学的两个视角加以描绘而偏于一隅,结合生命本质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我们将生命定义为:具有内在死亡功能、能够保持稳定性并通过子代延续自身稳定性的物质系统。基于此定义,生命获得了生物和社会性的统一,死亡是生命得以自我更新的必然途径。遗体告别仪式教育功能的发挥需要教育者自身对生死的明晰,生命的本质是这种明晰的保障。

2.殡葬服务客体

基于著作、论文的文献分析和网络信息搜索,有研究者对殡葬服务客体界定为死者和生者,“生者慰藉、死者安息”的殡葬服务理念便是这种界定的表露,关于殡葬服务客体的论述有待反思。死者(遗体)只是殡葬活动的操作对象,遗体在生者的作用下是殡葬活动的物质载体但非殡葬活动的“参与者”,殡葬活动的参与者只是生者,“殡葬是活人按照自己对生命、人生的理解所设计的,它的最终目的仍是生者”[5],殡葬服务客体只能是生者。殡葬服务除了处理遗体的外显功能外,重要的内在功能包括对殡葬服务客体产生情感缓冲、社会关系重构、文化传承等内容,生死教育的功能伴随着这些功能存在。为了提升殡葬服务的教育功能,明确殡葬服务客体的内涵成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3.仪式的功能

仪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功能被公认为主体内容,展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容。“殡、葬、祭的过程,是历代延续的,有着强大的社会教育功能”[6],遗体告别仪式由传统美德、孝文化、祖先崇拜、鬼魂迷信、获得教育意义的展现,其间精华与糟粕共存。可以肯定的是,仪式所具备的教育效用是遗体告别仪式教育功能发挥的基础,对于生死本质的理解及其由之引发的生死教育功能是遗体告别仪式应该推崇的战略,应该作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范例来展示。

4.三鞠躬的载体效应

鞠躬行为源于战俘的身心状态,后来被形象化为祭祀所用,近代又演化为礼仪中的肢体规定。遗体告别仪式中的三鞠躬分别意含着敬畏天地、哀悼死者和抚慰家属之意,是生死过渡的现实化处理。遗体告别仪式是现代殡葬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三鞠躬作为遗体告别仪式的重要环节可以作为生死教育的载体加以开发和应用。

(二)遗体告别仪式的生死教育功能的实践

1.仪式指导思想的优化

死亡与生命的期望相背离,是人类不愿面对的属我事件,“人们对死者的眷念,实际上是对生命的眷念,人们对死者的恐惧,实际上是对死亡的恐惧”[7],常常以他者的形式被感知和处理。死亡被隐蔽,生命意义的澄清受到影响,死亡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素材,我们称以死亡为素材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为生死教育。殡葬活动使得被遮蔽的死亡展现,尤其是遗体告别仪式所使用的重要“道具”――遗体成为死亡自白的物化话语,遗体告别仪式异于日常生活死亡被遮蔽状态的认知条件和情感氛围。遗体告别仪式具有多类功能,生死教育功能发挥的优势在于认知死亡的必要和死亡的无所逃避,遗体告别仪式可以、应该将生死教育功能作为主体内容加以认知和实施。

2.仪式参与者的身份界定

殡葬工作者不仅仅是遗体操作的行为人,还是仪式的组织者,通过遗体操作充实仪式内容对丧户进行生死教育,是生死教育的主体;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吊唁者不只是人际互动的从者,参与遗体告别仪式使得自己进入生死教育的初等阶段,在仪式场景中成为生死教育的“预科生”;丧户作为主要的生死教育客体,处于因至亲之死所致的心境不平衡状态,由之获得了解蔽死亡、认知生死的可能性契机,外在行为属于遗体处理的服务委托人,内在地却是应对生死课题的“学生”。

3.“三鞠躬”仪式的变革

“三鞠躬”环节是遗体告别仪式的主要内容,因其具有传统文化的遗传禀赋,参与者对此环节具有高度的社会认同性;其在组织形式上具有人际互动的外在形式,可以在其过程中负载丰富的教育内容;组织者在此环节中获得了秩序权力和师范能力,开展生死教育获得了师生间的关系认同。三次鞠躬被默认为敬畏天地、哀悼死者和抚慰家属的功能,“敬畏天地”因世界观背景的剧变而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哀悼死者”因偏离了人存在的境遇而异化了本身的作用;“抚慰家属”因不能把握生者的根本需要――自我生死认知而淡化了本身的效果。

三鞠躬的内涵和形式在生死教育意义的引领下需要进行变革,三鞠躬环节可以做下述变革。保证三鞠躬合理要素和积极功能的前提下,三次鞠躬可以附加教育内容的组织和施教:基于逝者作为社会个体存在着贡献,引入逝者的悼词环节、赞颂逝者的颂词环节等,全体参与者“一鞠躬,谢别故人”;殡葬工作者在殡葬服务的其他环节也开展了遗体处理、心理慰藉、生死教育的相关工作,司仪需要引入社会意义和特定效果的陈述等,丧户、丧属和与丧者向殡葬工作者“再鞠躬,谢殡葬工作者”;第三次鞠躬的行为人是丧户,丧户不仅仅是感谢殡葬工作者和吊唁者进行对死者“最后的送行”,还是感谢吊唁者与殡葬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促成了丧户的心理恢复和生命领悟,简短地引入吊唁者的作用概述等内容,“三鞠躬,谢吊唁者”。

参考文献:

[1]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

[2]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28.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EB/OL]./politics/2013-12/19/c_118630654.htm.

[4]孙树仁.哀美与殡葬哀美初探[J].前沿,2011(24):179.

[5]王治军.论殡葬的生命教育功能[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4):39.

[6]王琛发.华人传统殡葬礼仪的社会教育功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50.

悼词殡葬范文第7篇

福寿园集团在上海、重庆、济南、合肥、郑州五个城市已拥有8家分公司,其中,上海福寿园最为著名。上海福寿园位于青浦区,占地800亩,是上海市一级公墓。福寿园集团总经理王计生说:“殡葬行业一直是个冷门行业,不被人关注,福寿园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中国有13亿人口,按照现阶段客观存在的千分之七的死亡率来算,目前中国每年死亡人口数量为910万。随着人们对生命认识程度不断提高,殡葬不再是简单的埋死人。以商业行为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引导人们从恐惧死亡到敬畏生命,正是王计生做的生意。

“名人集邮”突围

王计生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做过老师也做过企业管理,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和殡葬扯上关系。1994年,王计生就职的公司仅凭一份分析报告决定投资福寿园项目:“1994年上海的年死亡人口有30万,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福寿园每年能卖5万个墓地,每个卖3000元,那么一年就有1个多亿的收入。

王计生成为项目负责人后才发现,事实上当时上海每年的死亡人口只有10万,并且没有殡葬从业经验的创业团队也拿不出清晰的经营思路,福寿园墓地没有名气,售出的几个墓地还是拉的亲戚支持工作。王计生和创业团队商量,如果能把上海名人的墓葬迁到福寿园来,就可以用名人效应带动经营。

但大多数名人亲属都认为这是商业行为,是用亲人的名誉做广告。直到1996年的6月,团队策划的一场公益性活动,才完成“曲线救国”。

1996年6月13日,上海徒步探险者余纯顺在新疆罗布泊遇难,王计生为他做了一个募捐摄影艺展。整个募捐艺展非常成功,金额达到38万元。王计生代表上海福寿园把这38万元钱亲手送到余纯顺亲属的手里,余的亲属很感动,主动要求把余纯顺的骨灰安葬在上海福寿园陵园内。

这是一场成功的公益活动,也是一次成功的商业策划案。经过电视台报道后,上海福寿园名声大振。余纯顺入驻福寿园当年,福寿园的销售额飙升至2760万元,而前一年,年销售额仅为200万元。

在之后的5年时间里,王计生就像集邮一样,将名人搜集起来。如今,上海福寿园长眠着600多位知名人士,如阮玲玉、汪道涵、章士钊、乔冠华、谢晋等。福寿园用特别设计的墓碑对逝者表示敬意,也流露出独有的人文情怀——

郑苹如的雕塑基座是一座倾斜的十字架结构,横着的背景上模拟了当年西比利亚皮货店刺杀汉奸丁默邨的情景;范长江的铜像旁,有他在《新华日报》创刊时的题词:“为中华民族之独立与自由而呼号。”

如今,上海人文纪念博物馆已在上海福寿园免费开放,入园名人的遗物珍藏其中,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的第一架钢琴;中国检察官向哲浚在东京审判中使用的打字机;书画金石大师吴昌硕的自用印存……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很多父母都会带孩子来博物馆,讲名人的故事,触摸上海的历史,不再因这是个墓园而讳莫如深、敬而远之。

这种带公益性质的项目,王计生还做了很多。比如组织失独父母成立“星星港”,让他们相互慰藉走出阴影。2008年汶川大地震,“星星港”的家长们还来到汶川,安慰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长。为此,福寿园荣获2008年中华慈善奖,也带动安葬未成年儿童的“童稚园”墓地销售走高。

王计生发现,把公益和商业恰到好处地融合,赋予福寿园更多的人文气质,正是打造福寿园品牌的关键。

做好和做得美好

最初,王计生只是想把福寿园做好,根本没有想到还能把福寿园做得美好。自从“名人集邮”打开了福寿园的市场以后,王计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殡葬让人排斥是因为整体氛围追求肃穆,过于肃穆就会让人觉得压抑、害怕,那么殡葬能不能做得美丽阳光呢?

王计生从改造殡葬产品入手。

传统的公墓,方方正正的青石碑黑压压排成一排。茂密的松柏之间透不下一丝光线;而记者于五月上旬来到上海福寿园,只见余秋雨题词的“人文公园纪念”石立在陵园入口处,不远处绿茵茵的草坪上荡着白色的秋千,这里简直像一个公园。

这正是王计生在巴黎拉学兹公墓学习时得到的启发。他看到音乐家肖邦的墓是沉浸在忧伤中的少女雕像;邓肯的墓碑旁镶嵌着一枝石头做的白花……整个公墓就是一座雕刻艺术公园。

回到上海后,王计生开始花重金改造园林规划。把之前种好的高大乔灌树种移植,让福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照进阳光,然后种上樱花、茶花、桂花、月季等花种,增添福寿园的色彩。特别是清明时节,樱花绽放,花瓣漫天飘落,营造出哀美的氛围。王计生把视线好的区域规划成景观区,视线不好的区域就规划成墓地区,隐藏性高,减少公墓痕迹。“福寿园每年要花1000万元投入园区维护。景观造型也会经常调整变化。”

王计生带着记者坐上了园区观景车,说:“把公墓变成公园,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一个理念的创新。”记者甚至看到,有一对新人正在人工湖边拍摄婚纱照。

观景车行驶到了一片草地中央,有一群人坐在凳子上举行一场仪式。王计生用很小的声音对记者说:“这是福寿园的另一个产品特色,就是要让告别变得美丽。”

这里正在举行一场追悼会,和传统的放哀乐、读悼词、戴黑白纱的追悼会不同,这场追悼会更像是在演绎人生故事,主题是“美丽一生,优雅绽放”。逝者是位女性,上海人,长年居住在海外,于是在追悼会现场摆着沙发和茶几,茶几上放了一盏开着的台灯,营造一种回家的感觉。逝者生前是位艺术工作者,喜欢追求浪漫,于是福寿园的礼仪人员在宾客席位上扎上粉色的蝴蝶结,并在现场撒满了逝者生前喜欢的玫瑰花花瓣。在多媒体大屏幕上,还不停地播放着一组短片,短片是演员按照逝者生前真实的人生故事记录拍摄的,用影视的形式来完成一个人人生的呈现和述说的过程。追悼会全程没有哀乐,播放的都是逝者生前喜欢的音乐。参加仪式的宾客安静地坐着,在追悼会的最后用掌声为逝者送行。

王计生参加过太多这样的追悼会策划。重点打造殡葬礼仪产品是他一直认可的思路。很多家庭在失去亲人那一刻都会崩溃,没有人会去很好地打理亲人的后事,于是王计生又抓住了这个商机。“我们不会有完全相同的追悼仪式,我们的每一场追悼仪式都是专属于一个人的。但是我们不能偏离产品的核心,那就是要让每一场告别仪式都变得美丽。”王计生俯身捡起飘落到草地上的粉色蝴蝶结,然后轻轻系到宾客席上,最后深深鞠了一躬。

丧业之道

福寿园的接待大厅,玻璃窗前有一对年迈的夫妻正在给自己选择逝后的葬式。价格表里的价格构成有:穴位位置、占地面积、墓碑朝向、石碑材质、10年起付的维护费、一次性绿化费……最后老夫妻选择的这一块占地1.5平方米的小型艺术墓碑的价格在14.8万元,如果他们选择传统意义上风水最好的坐北朝南方向,且靠近松江和天马山的区域,那这个价格就无法准确估量了。

“我们还是不能接受把自己的骨灰埋在树下,宁可多花点钱,也要立个碑,小一点也行。”老妇人说。

这是老一代人拥有的根深蒂固的“入土为安”观念。但是为了拓展墓地功能,福寿园推出了新型的环保节地葬,价格在八百元到几万元不等。这将是王计生面临的新挑战。

环保节地葬就是把骨灰埋在树下、草坪里、花坛旁、甚至是房间内,以节约使用空间和土地面积。从盈利的角度来看,节地葬的单价远不及墓碑葬的价格高,但是节地葬占地面积小,因此开发密度就会增大。一块10平方米的土地,墓碑葬可以做4个,树葬可以做10个,花坛葬可以做14个,如果做草坪葬就会更多。对福寿园来说,只要能把量做起来,同样可以带动营收,并且还会大大降低建造成本和维护费用。

但节地葬刚推出的时候,市场接受度几乎为零,王计生知道转变人固有的观念是个长期工作,同时因为殡葬业的特殊性,介绍宣传每一款节地葬产品,除了要提炼其特色,还需要有技巧地以情动人。

走到树葬前,王计生会对客人说:“当你看着它从树苗长成树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这是亲人生命的延续。我们会种上日本冷杉树、茶花树、桂花树等长得慢且根系不发达的树,到了夏天还要盖上网棚,为树遮阴。”

走到花坛葬前,王计生会讲:“每一个人生前都是一朵花,让他生后也做一朵花吧。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季节种上不同的花,待到花开季节这个园子就会非常美丽。”

走到室内葬前,王计生会讲:“把亲人安葬在室内,不会被风吹雨淋,还可以把亲人的骨灰盒拿出来抱抱,和他说说话。”

这样人性化的表达,明显更能打动客户。福寿园节地葬推出第一年,销售额仅占全年销售额的5%,如今每年销售约1500座,占到全年销售额的60%。

阴事阳做新思路

福寿园还有一大特色,便是三年前上线的3D数字墓园。3D墓园的效果与福寿园实景相同,客户只要登录网站,花上几元钱购买虚拟的祭奠鲜花和贡品就可以为亲人祭扫。

中国人一般更愿实地祭扫,为什么福寿园还耍多此一举?一是因为在每年入园的用户中,有很多都是从上海走出去的海外华人,“这批人能占据每年入园客人的10%左右”,这些用户的亲属子女很多生活在国外,回乡祭扫路途遥远,推出网上墓园方便他们随时祭奠亲人。

而且,福寿园有句口号,“阴事阳做”。即阴事也可做成互联网时代的阳光事业,同时与实体福寿园形成互补。

福寿园今年还推出了更先进的多媒体科技葬。

王计生带记者走进塔楼,有一层楼显得略为冷清。楼层的每一个房间四壁都镶嵌着大小相同的白色格子柜,柜前有一块黑色的屏幕,柜子里面什么也看不到。但是只要用磁卡轻轻一刷,柜子自动打开,亲人的骨灰盒就会从里面慢慢平移出来。这时候黑色的屏幕会不停滚动逝者生前的照片和人生故事,还会播放逝者生前喜欢听的音乐。当家属把柜子关闭以后,多媒体屏幕就会自动黑屏,便于为逝者的隐私保密。

由于室内环境的特殊,不能烧纸钱、点香烛,所以选择多媒体葬式的逝者骨灰盒旁将会放满鲜花、系满黄丝带,每一位前来缅怀他(她)的友人都会在心愿卡上写下祝福,然后挂到其骨灰盒前以表哀思。

虽然目前福寿园还没有销售出去一个多媒体科技墓,但王计生坚信,低碳环保的祭扫方式,是未来的大方向。毕竟传统殡葬中的豪华墓葬与豪华祭品,让人们对殡葬暴利诟病不已,也助长了为挣活人脸面,不惜借死者炫富摆阔的畸形心态。这样的不良观念实际上加剧土地锐减,也加重了逝者亲属的负担。

悼词殡葬范文第8篇

某学校论坛。有人问:“学校用蟑螂香灭蟑螂后,怎么蟑螂出没得更频繁了呢,以前都没怎么看见的。”

有人跟帖回答:“你家人不见了,你能不着急么?”

毒 妇

书店老板:这本书非常爆笑!看完可以笑死你!

一女人听后说:那我要买一本,拿回去给婆婆看。

懂音乐

音乐课上,老师弹了一首贝多芬的曲子。小明问小华:“你懂音乐吗?”小华回答:“懂呀,我可在行了!”“那你知道,刚才老师在弹什么吗?”小华回答:“钢琴。”

比 赛

教授每天在河边都看到两只龟,缩着一动不动。有天忍不住好奇,问一农民:这两只乌龟在干吗?

农民说:“他们在比赛。”

教授不解地问:“动都没动过比什么啊。”

老农说:“他们在比谁的寿命长。”

教授说:“可是壳上有甲骨文的那只,早就死了啊。”

这时,其中一只龟猛然探出头来骂道:“我靠,死了也不吭一声!”

悼 词

某人搓麻将成瘾,死在麻将桌上。殡葬时儿子写了篇悼词:老爸,昨天你两眼还像二饼,今天就成了二条,不知东南西北风哪个幺鸡把您害了!您的追悼会开得很隆重,清一色尽是您的麻友,大家排成一条龙与您告别,每人给您献上一杠上花。您一生都想发财结果仍是白板,今到火葬场,您终于糊了!

忧 虑

我是建筑大学毕业的,今天去买房子,突然发现搞规划的是自己同学,开发的是自己同学,施工的是自己同学,监理的是自己同学,装修的还是自己同学。想想都害怕,这都是一群考试前才看书突击的人啊!

命 运

一人去算命,算命先生摸骨、相面、算八字后说:“你二十岁恋爱,二十五岁结婚,三十岁生子,一生富贵平安家庭幸福晚年无忧。”此人先惊后怒道:“我今年三十五岁,博士,光棍,没有恋爱。”先生闻言,略微沉思后说:“年轻人,知识改变命运啊。”

结 婚

先生:“咖啡怎么这么苦?”

太太:“我给你放了两块糖怎么还苦?”

先生:“真的?”

太太:“那估计是它们结婚了。”

愿 意

妻子问:“老公,你怎么不再和老王下棋了呢?”丈夫:“你愿意和一个赢了就趾高气扬,输了就要骂人的人下棋吗?”“当然不愿意。”妻子点头。丈夫:“他也不愿意同这样的人下。”

目 的

老师:“你们习武是为了什么?”

学生A:“为了强身。”

学生B:“为了报国。”

悼词殡葬范文第9篇

慈母离世,学生帮忙料理后事

2008年6月21日下午,刘西平80岁的老母亲因心脏病,在医院治了不到一周,终于走完了她充满坎坷和艰辛的人生,被送入医院太平间。刘西平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妻子虽然非常理解丈夫,但她哭了一会儿后,还是小声劝丈夫说:“妈这么大年纪了,走的时候也没受什么罪,也算是善终了。家里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办,都要靠你拿主意,你要节哀顺变啊!”

今年46岁的刘西平是安徽省繁昌县人,是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刘西平任教的大学在江苏某地级市,他一直像大哥哥一样关心他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深受学生的爱戴,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依然跟他处得很好。

刘西平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在了修刘家峡水电站的工地,当时连父亲的尸骨都没找到。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所以他对母亲一直非常孝顺,这些年来,母亲一直跟他在一起生活。但是,人总会老的,当母亲像当初带刘西平一样,把孙女也带大,又送入大学后,老人已近80岁,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经过几次住院后,终于去了另一个世界。

刘西平的学生们到来的时候,刘西平已经联系了一家丧葬公司,然后花了700多元给老母亲买来寿衣,又花了200元请丧葬公司的人替母亲换上,然后暂时把母亲停放在医院的太平间里。他的学生孟庆豹得知这些后说:“刘老师,这些事你应该等我们来了再办,不然的话,你会花很多冤枉钱的。”刘西平说:“这个时候,还管那些干什么!这是我对母亲最后的尽孝机会,哪能怕花钱啊?”

孟庆豹说:“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做儿女的这个时候没有怕花钱的。但只要能把事情办好,何必伸头让他们宰呢?要知道,人家宰的就是你现在的心情啊!”刘西平不明白地问:“我觉得这点钱花的都是地方,没有被宰啊!”孟庆豹说:“人家是宰客的老手了,吃的就是这碗饭,怎么会被你看出来?我在民政局工作十几年了,还曾兼任殡仪馆的工会主席,给很多人办过丧事,对这里面的黑幕太清楚了。就说你给老人买的寿衣吧,寿衣店是跟医院挂钩的,如果让在医院工作的同学出面,那套衣服最多花200元。而穿寿衣属配套服务,根本就不收钱。另外,最好今天就把老人停到殡仪馆去,因为停在医院太平间一天费用200元,而停在殡仪馆一天只要30元。”

刘西平感到很意外: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猫腻!母亲刚去世几个小时,还没到殡仪馆,自己就被人宰了近千元,一点痕迹都没有!他有些不解地问:“医院和殡仪馆差价这么大,他们怎么不告诉我?”孟庆豹说:“老师,你太天真了!现在医院也是工效挂钩的,他们从中能拿到好处,干吗告诉你?殡仪馆的人因为要跟医院互相照顾‘生意’,当然也不会说了。”

刘西平摇了摇头,心想,难怪有人说殡葬业是暴利行业,但这个时候,家属都伤心欲绝,他们怎么忍心下手啊!他觉得学生说得对,当天傍晚就把母亲转去了殡仪馆。虽然母亲只在医院太平间停放了几个小时,但人家按日收费,刘西平还是交了200元。而殡仪馆也是按日收费,这样一来,刘西平等于一天为母亲交了两次停放费。不过,殡仪馆的费用是经物价部门核准的,的确是每天停放费用30元,这样算下来,按当地风俗母亲要停放三天,他还是节省了不少。刘西平心想:殡仪馆的价格经过了审核,这下放心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大的陷阱。

暴利且黑,到处都是宰人的刀

在联系殡仪车的时候,孟庆豹拦下了丧葬公司的人,然后以逝者家属的名义,亲自打电话到殡仪馆要来了车辆。

学生如此尽心,刘西平很感动。孟庆豹却说:“自己打电话将遗体从医院转到殡仪馆,费用是100元,四个人抬遗体的费用是50元,这些费用也是经过核定的,殡仪馆的人不敢乱要。丧葬公司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跟医院有勾结,你接受了他们的服务,介绍人就拿到了几百元好处,这些钱当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如让他们联系车辆,他们至少会收费200元,抬遗体的费用也是200元,这样的话,你少打一个电话,就会多花250元。”

刘西平惊问:“我看了丧葬公司的名片,他们是民政局的下属单位,怎么也这样宰人?”孟庆豹说:“老师,你也不想想,民政局是政府机关,怎么会派人搞丧葬服务?这些班子其实都是些‘野班子’,他们打着正规单位的牌子赚黑钱,而这种事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有些人甚至觉得‘晦气’,所以也没人管。”

刘西平这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连环上了两个圈套,他哪里知道办丧事还有这么多门道!想了想,他对孟庆豹说:“你说得对,家属这个时候都很伤心,一心想再尽尽孝心,哪还管多花钱少花钱啊!我的原则是在尽量办好母亲丧事的前提下,少花那些冤枉钱。你是业内人士,就请你帮帮忙吧!”孟庆豹说:“你就放心吧,想怎么办你只管提出来,凭我对这一行的了解,再加上我的面子,最后至少能给你省下一多半的费用。”

能省下这么多钱?丧葬业宰人的刀也太快了吧!当时刘西平还有些不太相信。但接下来的事情,让他不得不服了。

刘西平准备一切按当地风俗给老母亲办丧事。他花了50元给母亲整了容,准备第三天上午再给母亲举行一个告别仪式就火化。考虑到有很多亲友和单位同事、学生要来参加告别仪式,所以他在孟庆豹的陪同下,仔细查看了告别厅的情况。

殡仪馆的告别厅有明码标价,其中简易厅有两种,分别收费130元和230元。里面非常简陋,空荡荡的,连话筒和座位都没有,就是一间空房子,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刘西平觉得这两个厅都太简陋,在这样的地方跟老人作最后告别对不起老人家,所以不满意。于是工作人员又带着他们来到“正规厅”。

孟庆豹小声地对刘西平说:“刚才我们看的简易厅,是经过核定价格的,他们不敢乱宰人,正规厅就不一样了,这属于殡仪馆的‘第三产业’,物价局没有定价,你当心点。”

正规厅有三种,小厅同样没有话筒,但要比刚才看的简易厅大一些,也干净整洁一些。厅里简单地摆放着一些固定的花圈,谁租用只要把上面的白纸悼带换一下就行了。这样的厅用一次收费680元。中厅比小厅又大了一些,里面有话筒,除了临时花圈外,在停放遗体的地方还摆放着一圈固定的塑料鲜花,亲友可以为逝者致悼词,收费1980元。大厅的情况还要更好一点,有电子屏幕打的会标,有为老弱病残准备的休息坐椅,所谓“水晶棺”也干净得多,特别是里面还摆有真正的鲜花并提供哀乐,当然费用也很可观,各种费用加起来需要近5000元。

一个辞别仪式,短则20分钟,长不过一个多小时,要价这么高,这不是漫天要价吗?但考虑到与母亲告别

时,大约有四五百人,学校的领导也要来,不能搞得太寒酸,所以刘西平还是想用这个大厅。孟庆豹小声地对他说:“如果确定用这个大厅,我去跟他们谈价格,要不了这么多钱。”刘西平没想到这种事情还能谈价格。孟庆豹说:“怎么不能?只是如果家属出面去谈,怕人说闲话罢了,我去谈。”结果孟庆豹只用300元就把要价近5000元的大厅租了下来。

刘西平非常吃惊:5000元竟然能砍到300元,这也太离谱了。他说:“300元?就是租那些鲜花也不够啊!庆豹,这种事情多花点钱我也没什么说的,你可不要用在民政局工作的权力去压人家,啊!”孟庆豹说:“老师,你放心吧!我在民政局工作不错,但我只是个副处长,也不分管殡仪馆,谈不上,主要是我知道里面的内幕。这个厅空着也是空着,那些鲜花都是重复使用的,没有多大成本,糊弄别人可以,他们糊弄不了我。就这他们也赚了!”

第三天上午,刘西平怀着沉痛的心情给母亲举办了一个告别仪式,当时来了500多人,仪式很热闹,这让刘西平的心里稍许有些安慰。他在心里对母亲说:“妈,感谢您对儿孙的养育,您老人家一路走好!”

在此后的火化费中,可视程控炉800元,红布费、写字费、封坛费、消毒费等200元,合计1000元整。因为这些费用也是经过核定的,所以刘西平没有让孟庆豹去砍价。

然而,还有一些加塞费用,甚至属于封建迷信,又让刘西平看不懂了。老人的遗体火化时,身上要加盖一块所谓“遮丑布”(也叫平安布),收费200元,火化工要收“避邪费”(他们美其名曰“卫生费”)100元,“香火费”100元,“安魂费”400元。火化后,火化工还主动在骨灰盒上盖上一小块红布,又要收100元。刘西平愿意花这些钱,但孟庆豹坚决反对,经他周旋,这些费用全都免了。但是,他跟刘西平商量说:“给火化工送两条香烟吧,除了表示感谢,他还会给老母亲留下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和腿骨。”刘西平问:“要头盖骨和腿骨干什么?别人也是这样做的吗?”孟庆豹说:“其实这是迷信,就是有了头盖骨和腿骨,可以把老人的骨灰在盒子里大概摆出人的形状,安慰人心的。送两条烟给火化工,他就会注意保存。”既然别人都这么做,刘西平便点头同意。

在为母亲选骨灰盒时,刘西平发现营业部里除了有一款标价190元的骨灰盒外,全都是1500元以上的价格。他悄声问孟庆豹:“我早就听说,有关部门规定殡仪馆应该向贫困丧户多提供200元以下的骨灰盒,这里怎么这么少?”孟庆豹说:“你哪知道,就这一款190元的骨灰盒,也是做样子应付上面检查的,如果有人要买,他们就说没货。不光这样,如果你想买1000元以下的骨灰盒,他们都会说没货。不过不要紧,我知道骨灰盒一般都有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暴利,你看中哪一款,我去替你砍价。”

刘西平为母亲选中了一款标价6800元的大理石骨灰盒,但他不知道这种骨灰盒与标价两三千元的有什么区别,于是就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主要是材质和做工不同,老人躺在里面会安心。”这不是迷信嘛!刘西平刚想再说什么,孟庆豹却不断向他使眼色,他只好闭口让他去砍价。不知孟庆豹是怎么跟人砍价的,最后竟然又以仅400元的价格就把标价6800元的骨灰盒拿了下来。这说明,这种骨灰盒有将近20倍的利润。刘西平登时目瞪口呆。

母亲的骨灰出炉后,刘西平流着泪用双手把骨灰捧入骨灰盒时,没想到附近的喇叭忽然放起了哀乐,事后又被要求交致哀费200元。这还不算,当时有个不知从哪来的唢呐班子,刚要吹打就被孟庆豹给拦下了,不然的话,还不知要交什么费呢!

怒揭黑幕,何时才能还我公平

母亲去世的第二天,刘西平就带着孟庆豹去联系墓地。在去墓地的路上,孟庆豹告诉他,从2007年秋到现在,陵园墓地的平均价格就涨了1500元左右,比当地房产均价涨得还多。“墓地是大头。不过不要紧,陵园也归民政部门管,里面有一些内部价。虽然陵园都是承包经营的,但凭我的面子,还是能给你砍下来一些价的。”他说。

他们来到离市区较近的泉坞山公墓。据说泉坞山公墓的“风水”很好,所以这里的墓地很贵,最低报价8880元。刘西平在公墓实地转了一圈,仔细看了看,没想到这里还有面积仅4平方米、售价却高达12万元的墓地,比当地市中心最贵的房子还要贵!

刘西平最后为母亲选中了一块标价12800的墓地,然后两个人去砍价。但尽管孟庆豹亮明了身份,老板也只愿意赠送价值1800元的烧瓷像和贴金箔,不愿意让价。孟庆豹没办法,只好通过关系找到一位领导,领导给老板打了个电话后,老板这才愿意按“内部价”让价3000元。

把母亲的骨灰安放好后,母亲的后事才算彻底办完了。安定下来,刘西平一算,不包括在家里办丧事的费用,如果按正常的要价,光是母亲从进入医院太平间到安葬下地,总计费用需要3万多元。但有孟庆豹帮助,他实际花了12000元左右,真像孟庆豹说的那样,节省了一半以上。墓地是大头,如果不包括墓地,竟然节省了90%以上!也就是说,殡葬业的利润是成本的9倍以上!

事后,刘西平请孟庆豹和其他帮助自己的学生吃饭,向他们表示感谢。孟庆豹说:“谢什么?谁让我是你的学生,又在这一行工作呢?其实,哪一行都有哪一行的‘潜规则’,关键看你懂不懂。不然的话,人家把你卖了,你还帮他数钱呢!”

刘西平心想: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但真正知道这些行业内幕的有几人?特别是像殡葬这样的特殊行业,了解的就更少了,能找到关系砍价的当然也不多,在这件事上吃亏的人太多了啊!丧葬业也太黑了,难怪有人开玩笑地说,现在就连死都死不起了!人家家里死了人,已经伤心欲绝,有人却利用这样的机会大发横财,这不是雪上加霜吗?殡葬业属社会公益事业,不应该这样啊!想到这里,他决定向有关部门举报,以便让更多的人知道丧葬业中的黑幕,尽量少上当。

刘西平的同事方尉华是市人大代表,他找到方尉华,把自己在老母亲丧事中所接触到的黑幕说了出来,希望他能把情况通过人大带给政府。方尉华也很负责任,很快就写成了提案交到人大,并在一次质询会上说了出来。

几天后,市民政局就作了答复:民政局也知道这些情况,曾组织人员作过清理,却屡禁不止;这种现象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有多人提交过关于这方面的提案,不是哪一个地方就能解决的;目前,国家民政部正在修改《殡葬管理条例》,估计很快就会实行。他们还表示,殡葬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运尸、冷藏、火化、骨灰存储这一部分政府已经定了价,但殡葬用品(主要是骨灰盒)、部分特殊服务和公墓等方面已经放开了,虽然的确存在暴利,但政府也不好管。不过,正在修改的条例准备对殡葬服务、用品、公墓等存在暴利空间的领域都由政府定价或规定指导价,到时候情况就会好转了。

悼词殡葬范文第10篇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曝美国机构用中国儿童做转基因大米实验对象,让转基因、人体试验等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无论湖南衡阳小学生参与的是否是转基因试验,都是人体试验,因此需要遵循人体试验的伦理原则。衡阳政府称在对孩子做试验前,学校两次召开家长会签订了告知通知书。这个告知通知书实际上就是人体试验中必须履行的一项伦理原则——知情同意。

在国际上人体试验的知情同意原则滥觞于1946年的《纽伦堡法典》,又完善于后来陆续提出的各项法规和文本。人体试验基本内容的第一条便是,必须让受试者知情并同意,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条款,如必须保证试验是对社会有益,又是非做不可;试验期间受试者有权停止试验;试验过程中发现受试者有可能伤残或死亡时,应立即停止试验等。此外,人体试验还需要遵循公平原则,即将利益与负担在受试者和研究者之间做出公平分配,对经济与医疗条件差者,应予以特殊保护。

今天,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临床医学试验不仅要按照这些原则进行,而且有许多详尽的规定。由于金大米试验目的是测量维生素A在人体的转化率,属于人体试验,因此需要遵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第三条要求,凡进行临床试验、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均须按本规范执行。规范还规定,进行人体试验需对受试者的个人权益给予充分的保障,并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具体方法上需要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而且试验需要独立的伦理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书面批准)。更重要的是,儿童作为受试者,必须征得其法定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当儿童能作出同意参加研究的决定时,还必须征得其本人同意。

知情同意是人体试验的核心,在这一点上不能含糊。知情同意书上必须明确无误地写明研究目的、方法、资金来源、可能的利益冲突、预测益处、潜在风险、可能不适,而且还要如实地告知每位实验对象,他们有权同意、或拒绝、或中止参加,无论他们拒绝与否或中途退出与否,研究者都不得施加威胁或报复。

知情同意还有两个基本伦理原则或程序需要遵守。一是向试验对象出示知情同意书并签字并非是要试验对象当时就签名,而是要让病人带回家中详细阅读并理解了其中的各项条款后才能签字,决不能让试验对象在第一次看完协议就签字。二是回避原则,即该项研究的研究人员不能对试验对象提过多的要求,而是应当由第三者来提出建议。

涉及人体试验的研究必须遵守通行的科学做法,包括查阅完整文献、有关证据、信息、必要的试验基础。每步程序设计与操作应在研究方案中清晰写明。最后,人体试验要按一定管理程序提交特设的伦理审查委员会审议、评论、指导与批准。伦理审查委员会独立于研究者与赞助者之外,不受威胁手段干扰。该委员会有权监督正在进行的实验,特别是存在严重有害影响的情况。

派对

巴西一公司因为举办派对“激励”销售团队,被一名被迫参加派对的男员工告上法庭。据悉,这家公司在一年内至少举办了10次派对,以奖励公司完成销售任务的员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工作。

该男性员工自称是一名已婚的虔诚基督徒,却被公司强迫参加派对,甚至被绑起来观看和脱衣舞,遭受“精神折磨”。他为此将公司告上法庭。当地法庭判决该公司赔偿这名员工2.5万美元精神损失费(约合15.9万元人民币)。

变性

9月4日,美国联邦法官下令麻省官员为一名有女性倾向的男囚犯提供变性手术。因手术是治疗此囚犯精神病的唯一方法。

该名男囚犯名叫科西利克,患有性别认同障碍。自1992年起,科西利克多次要求监狱协助其治疗,但未得到处理,后上诉法院。2002年地方法庭要求监狱让他接受心理和激素治疗。科西利克将接受的变性手术治疗包括所有手术、治疗和雌激素射注和电蚀除毛等程序,所需费用为3万至8万美元 (约19万至50万元人民币)不等。

二维码墓碑

随着科技的发展,殡葬业服务也越来越具有现代气息。近日,国外推出了一款“二维码墓碑”。这种墓碑上除了刻有死者的姓名,还附有一个二维码。人们只要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登录到相关网站了解死者的信息。

上一篇:述廉报告范文 下一篇:五四青年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