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3-05 20:35:35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范文第1篇

一、要想改变别人首先得改变自己

书中反复提到的一个理念就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才能认真客观的分析出任何事件的真实本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所难免的都会遇到任务紧、压力大、帮助别人弥补漏洞的情况出现,在这一的情况下迫于工作任务压力很容易出现心烦气躁的情况从而引起各种摩擦,这时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向自己部门或者是关系好的同事说某某人、某某部的不是,以此来宣泄和抱怨别人给自己造成的麻烦和缓和心中的压力。俗话说育人先育己,在部门管理过程中作为一个管理者其实就是下面员工的一个榜样、一个风向标,我们抱怨别人一句下面的人就会埋怨十句,如果养成了习惯那么就会有百句、千句,到那个时候我们如果提出工作上的要求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样我们也会遭到员工的抱怨,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习惯、抱怨已经成为部门里的一个风气一个趋势,他们会认为抱怨会让他们的工作来得更加轻松,这个趋势的兴起也就相当于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群策群力的消亡。到那时一个部门也不再会有生产效率和对部门的向心力,将成为一盘散沙。这样的危机感提示了我不能小看自身的素质养成,其实在工作中我们也不少动员过大家极力的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来完成突击性任务、安抚和调剂情绪低落的员工。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已一颗平和的心来处理问题少了抱怨我想效果会更加事半功倍,有句话我们可能在电视里常听到:“有话好好说嘛”。

二、深入员工、营造信任和快乐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部分

书中看到了几个关于意识形态的故事,“珍的葬礼”和“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故事中的两个主人翁都应病魔缠身,中风不久便可康复的珍因为太过于自我的担心造就了他的去世,令医生们颇感意外以及“快乐提示牌”故事中,让病痛折磨然而快乐去世的女主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体会出在一定的空间一定的时间里气氛是多么重要的。员工的积极性靠调动而工作中的快乐度更能稳定员工情绪,对于一个管理者在实践的工作中我们都有一种体会,那就是当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热情高涨时能够创造出更高更加优质的效率。这种效率它与要求赶工或者单纯的完成数量上来说更加有效、更加出色,能使我们产品一次合格的几率提高。部门里的氛围我们作为最主要的调剂人只有在多沟通多了解之后才能真正的扮演起这个调剂人的作用,按照预定的方向循序渐进的发展。试想一下,每个员工都是大社会里的一员,来到我们小集体里规章制度遵守是必须的,但他们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经历、不同思想,如果当员工出现一般问题的时候我们怎么办。肯定得第一时间上前做起教育、疏通思想。如果互相了解不深,给员工一种我们高高在上的感觉势必做工作的难度会大大增加,而在这样做完工作后员工受到的教育和认识到的错误往往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们在这些事情来临之前做好我们的感情铺垫工作,至始问题来临之时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调剂部门里来自于工作上、同事之间的问题和冲突。长期下去整个部门的员工有了凝聚力维系住良好的内部关系和轻松的工作氛围,从而引发出员工自觉尊规守纪和围绕部门任务刚好各项工作的良好习惯,成为一个积极、快乐的工作者。

三、把心放开在制度框架内能让自己快乐翱翔

作为公司的一名管理者为部门员工考虑很多甚至于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氛围有所舍取

,但我们必定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是连接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的重要桥梁。和公司员工之间,由于任务职责的分工本来就是处于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相互冲突和矛盾的状态里。那么我们对员工的关心爱护就不能等同于放松要求、一味的放任自流,一定要把这种爱护建立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则制度这平台上面。在公司这个大舞台上面难免会出现极个别的员工因个人感彩的缘故给我们出上道德观念的难题,影响我们情绪甚至尊严。但我们一定要认清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差距和区别,要保持住一个成熟管理人员冷静,尽量做到大师化小、小事化无。学会体谅员工的一时之错毕竟他们在平时工作中为了公司发展比我们付出了更多的体力,而我们在管理之中也不是为了争夺这一时之威。况且有了良好的风气以后,其实公道自在人心,管理者合理的让步往往会换得更多的尊敬,然而这种尊敬往往比高姿态、高要求使员工获得的工作动力大得多。让我们大家在规章制度框架内都成为快乐的工作者吧。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范文第2篇

那天,一位阿姨带着一个小男孩买走了一只阿凡达面具。第二天一早她怒气冲冲地回来了,指着面具上一块不起眼的掉漆,对我横加指责,说我把样品卖给了她。我正欲理论,小姑及时制止了我,并拿出所有的阿凡达面具让她重新挑选。她挑了大半天也没有相中一件,小姑只好给她退了钱,即使这样,她临走时还冲着我们说,“我没有要路费,就便宜你们了。”并指着我说:“你这个丫头片子,早晚要受报应的。”说完,摔门离去。当时把我气得浑身发抖,对小姑这种极限式的忍耐更是不能理解。

说实在的,在这件事情上,我没有半点责任,当时商品是她自己挑选的,而且按店里规定,礼品离店后只换不退。小姑说,“和气生财,干了这一行当,就得把心放宽!”可是这口气,我实在咽不下去,真想跟她理论一下,方解心头之恨。

《不抱怨的世界》作者wi( )llbowen先生认为,“抱怨会相互传染,它会带给别人你自己意识不到的苦恼。”面对抱怨,不仅让心情压抑,也容易产生一种报复心理。原来,不仅大气、社会风气可以被污染,心情也可以被污染。因此,“当你发现你的朋友是喜欢抱怨的人,那么回避他是明智的选择。”然而,正如我所扮演的这种角色,服务人员能回避顾客的抱怨吗?显然不能。所以,我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充满抱怨的世界。

出人意料的是,第三天那位妇女又回来了。她说她的儿子执意要那面面具,因此,不得已又回来选购。小姑热情的接待了她,并跟她聊起了家常。我从网话语中得知,她刚下岗了,离了婚,孩子又不争气,她似乎生活在一个充满抱怨的世界里。小姑劝导她,如果人不得不面对一种生活,就要正视它、适应它、接受它。最后,那位阿姨对我抱歉地一笑,高兴地买走了面具。

换位思考一下,正如这位阿姨,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经常被欺凌的弱者,就连这种简单的交易都没有安全感,因而她用一种尖刻的话语将自己的坏心情投递给我,以达到一种心理的暂时平衡。她伤害了我,是因为她早已受了伤。

我不得不佩服我小姑的气量。我记得《不抱怨的世界》上有一句话:“如果你想要其他人改变,你自己就必须先改变。”谁都不愿意忍受他人对自己的指责与抱怨,除非这种忍受能获取更多的利益,那就是给世界带来安宁。小姑敢于直面抱怨,又以笑容化解抱怨,这种社会责任的承担,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人的心灵。在不经意间,她为自己喜爱的事业而悄悄改变着世界。

用微笑去应对抱怨,你就是传播爱的天使。如同保护环境、弘扬新风一样,净化心灵也是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从点点滴滴做起来的。这正是我读《不抱怨的世界》的感受,它让我想起在《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的一句诗: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范文第3篇

2009年,遭逢天灾、金融海啸和流感疫情带给人们的影响还未散去,数以万计的人继续面临减薪、失业甚至破产的危机。毕业生们抱怨工作越来越难找,职场人开始抱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收入不如从前……抱怨声在人们的周围此起彼伏。美国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说: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太多了,背叛、裁员、贫富差距、精神焦虑、安全感缺失……都会让我们抱怨不断。我们有时候会抱怨困难,是因为把困难当作借口,以逃避自己向往却没有完成的目标。但是,抱怨困难并不会让问题得以解决,也不会减轻内心的痛苦。我们抱怨不公平的一切,就是企图用汽油来灭火,想抱怨的不但得不到消除,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灾厄给我们。

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轻松和,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而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的确,抱怨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态——工作、家庭、人际、天气、交通……这些都是抱怨的对象。抱怨的人是不快乐的,他永远只会在不快乐的出发点原地打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思维和行为上需要的改变。抱怨是容易的,而停止抱怨,却需要意志力。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有时候,我们的抱怨不仅会针对人、也会针对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们的不满。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倾听我们的抱怨,我们会在脑海里抱怨给自己听。本书作者提出的神奇“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人生不可能总走上坡路,情绪也会有高峰和低谷,但是,抱怨一切并不会改变生活的不如意。我们可以这样看: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 让自己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这样一来,你的生活会有想象不到的大转变,你的人生也会更加地美好、圆满。

徐小平激情坦言:“不抱怨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的大智慧,它更是一种精神,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需要这种精神,也匮缺这种精神。”是的,让我们一起来理会威尔·鲍温所提倡“不抱怨”的精神,感受下1本书1只手环21天改变600万人命运的魔力。戴上紫手环吧!与身边的朋友一起迎接即将出现的“2009中国不抱怨年”。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范文第4篇

《不抱怨的世界》出版于,作者威尔.鲍温是美国一位心灵导师。这本书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中心,一项运动,四个阶段”。它的中心就是告诉人们要停止抱怨;一项运动就是“不抱怨”运动,也叫紫手环运动,即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你一察觉自己在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四个阶段就是改变人们的抱怨行为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和无意识的有能四个阶段。【可以通俗的描述为:最初,你是一个惯于抱怨的人,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并且自己毫无察觉(无意识的无能);终于有一天,你发现那些受够了你抱怨的朋友都远离了你,你身边聚集的全是和你一样喜欢抱怨的人(有意识的无能);你发现抱怨不仅没有改变你的现状还变本加厉,你想改变,于是你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抱怨(采用紫手环运动)(有意识的有能);经过一段时间(21天或更长),你抱怨减少了,心态平和了,行为积极了,你得到很多来自于环境的正向反馈(表扬、成功等),这些鼓励强化你不断地选择不抱怨。久而久之,你遇到不顺心已经习惯于不抱怨,如此你整个思维模式已经被重新塑造(无意识的有能)】

这本书得到许多名人的推荐和赞誉,如比尔·盖茨说: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本书,除非你拒绝所有的书;书中也有很多精彩观点值得我们去品读和享用。例如,健康的沟通就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热情不减等等。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已还是挺有收获的,下面谈几点感想,既是作为这次读书的读后感,也是对自己以后的一种希望和勉励。

(一)要停止抱怨,做一个胸襟宽广的人。

李源潮部长说“组工干部是做人的工作,胸襟宽是必备的政治素养,要做到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抱怨其实是一种胸襟不宽的表现,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有抱怨的理由。但抱怨往往都是无济于事,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要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要总是责怪他人。威尔.鲍温在书中指出:“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抱怨会影响人际关系,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运动”。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要学会停止抱怨,培养大度容人、见贤思齐的良好品质;摒弃私心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保持淡泊宁静,以奉献的精神回报社会,在工作中追求素质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实现。

(二)要懂得知足,学会感恩,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什么是幸福,我觉得幸福就是一种心态,是相对而言的。财富上的不平等客观存在,物质的追求也永无止境,所以我们要在比较中学会知足,不要在物质名利上进行盲目攀比,不要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从的美国911到今年泰国政府动乱,从的汶川到今年的玉树,再到当前的洪水泛滥、山体滑坡,有多少人面临着流离失所生离死别,比起他们来,至少我们还活着。当然我们说的这种“知足”不是困难面前的无为或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停滞不前,而是一种淡然。【知足的心态也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柳暗花明的惊喜。雅典奥运会,刘翔一举打破由欧美人长期垄断的男子110米跨栏项目,获得冠军,一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骄傲。但后来由于伤病,状态一直不佳,在北京奥运会上黯然退出。但刘翔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的配合治疗,直到在今年的上海黄金田径联赛会上还乐观的笑着说,我的成绩最多13秒50,进不了前三的,他的教练孙海平也说,刘翔能安全的跑下来就不错了,我们的重点是在以后,正是抱着这样乐观轻松的心态,刘翔最后“意外”的跑了13秒40,获得了第三名。】

感恩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一种优良品德。有人说: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怎么感恩?其实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把困难当作一种磨练,把挫折当成一种挑战。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应时时将感恩放在心上,感恩做人,感恩做事,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并非理所当然的,我们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带着感恩,我们的心胸会更加坦荡,工作会更有动力。

(三)要勤奋工作,永不懈怠,做一个有进取心的人。

从学校直接走进机关,两年的工作让我深知自己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每一次的岗位变动都会给我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组织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份崭新而又神圣的工作,组织部门是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部门,她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为自己能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而自豪,同时我也深感组织工作任务重、程序严、要求高,很多时候要加班加点,要做大量具体繁杂的事务,而且不能出丝毫差错。所以对待这份工作我始终心怀敬畏,在以后的工作中,定会好好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发扬任劳任怨,淡泊名利的吃苦精神;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刻苦勤奋,忘我工作的实干精神和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办事能力。要通过勤奋工作努力达到“节奏要快、工作要实、标准要高、差错要无、状态要好、待人要诚”的工作要求,做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

(四)要坚持“学哲学,用哲学”,做一个会思考的人。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范文第5篇

这本书得到许多名人的推荐和赞誉,如比尔·盖茨说: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本书,除非你拒绝所有的书;书中也有很多精彩观点值得我们去品读和享用。例如,健康的沟通就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热情不减等等。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已还是挺有收获的,下面谈几点感想,既是作为这次读书的读后感,也是对自己以后的一种希望和勉励。

(一)要停止抱怨,做一个胸襟宽广的人。

李部长说“组工干部是做人的工作,胸襟宽是必备的政治素养,要做到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抱怨其实是一种胸襟不宽的表现,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有抱怨的理由。但抱怨往往都是无济于事,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要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要总是责怪他人。威尔.鲍温在书中指出:“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抱怨会影响人际关系,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运动”。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要学会停止抱怨,培养大度容人、见贤思齐的良好品质;摒弃私心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保持淡泊宁静,以奉献的精神回报社会,在工作中追求素质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实现。

(二)要懂得知足,学会感恩,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什么是幸福,我觉得幸福就是一种心态,是相对而言的。财富上的不平等客观存在,物质的追求也永无止境,所以我们要在比较中学会知足,不要在物质名利上进行盲目攀比,不要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从的美国911到今年泰国政府动乱,从的汶川到今年的玉树,再到当前的洪水泛滥、山体滑坡,有多少人面临着流离失所生离死别,比起他们来,至少我们还活着。当然我们说的这种“知足”不是困难面前的无为或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停滞不前,而是一种淡然。

感恩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一种优良品德。有人说: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怎么感恩?其实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把困难当作一种磨练,把挫折当成一种挑战。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应时时将感恩放在心上,感恩做人,感恩做事,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并非理所当然的,我们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带着感恩,我们的心胸会更加坦荡,工作会更有动力。

(三)要勤奋工作,永不懈怠,做一个有进取心的人。

从学校直接走进机关,两年的工作让我深知自己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每一次的岗位变动都会给我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组织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份崭新而又神圣的工作,组织部门是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部门,她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为自己能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而自豪,同时我也深感组织工作任务重、程序严、要求高,很多时候要加班加点,要做大量具体繁杂的事务,而且不能出丝毫差错。所以对待这份工作我始终心怀敬畏,在以后的工作中,定会好好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发扬任劳任怨,淡泊名利的吃苦精神;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刻苦勤奋,忘我工作的实干精神和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办事能力。要通过勤奋工作努力达到“节奏要快、工作要实、标准要高、差错要无、状态要好、待人要诚”的工作要求,做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

(四)要坚持“学哲学,用哲学”,做一个会思考的人。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范文第6篇

《左手沉思录右手智慧书》,讲述的是人生的智慧。通过读这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个人处世的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仁爱、真诚对每一个人。人与人之间,像牛顿第三定理所阐述的一样,力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以仁爱之心真诚对待每一个人,他人一次不能感受到,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必能得到他人真诚的回应。在生活中,我们最难做到的是对与自己意见相左或相反抱以仁爱之心。历史中也是如此,很难有人以仁爱之心对待对手。其中典范是,王安石和司马光政见不同,但不妨碍他们是最好的朋友。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便是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容忍他人的不同意见及不涉及原则的冒犯。正如书中所讲,武力可以使人屈服,但是不能使人心服。在用心生活的过程中,要极力收敛自身的戾气,心平气和去听取并尊重他人不同意见,因为所有意见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即便是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的意见,都是所持者在一定条件下用特定思维思考所得出的。我们需要做的是,以仁爱之心对待各种意见,思考各种意见的来源,结合自身的情况作出相应判断及行动。当然,这里仁爱之心指的是扩宽自身的胸怀,使之容纳不同意见或不违背原则的事和人。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需要把握度,在怀有仁爱之心的同时,对违背原则的事物不予以姑息。

2、淡化利欲之心。利,正如其形,左禾右刀。在刻意追求利益的同时失去了对于人生更重要的快乐。人心不足蛇吞象,这是古语,是前人对人生的经验教训和总结。对于利欲,在我看来是生活的附属品,要把它当做成生活的点缀而不能当成每时每刻的必需。世间其实道理大都相通,人生其实也是一场特殊的比赛,最大对手是自己。与现实生活中的竞技比赛一样,用平常心去比赛反而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越是看重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在人生的比赛中,用平常心去做最好的自己,不苛求利益也不一无所求无上进之心。

3、坚持自我,保存自身的色彩。随他人大流,失去自我不是明智之举。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质,我们需要做的是用知识充实自我而不是盲目去改变。一切方法或经验都是有范围和条件的,在充分认识自我的情况下,应用方法和使用经验。坚持自我,首先要知我,所谓知我指合理认识自身各项能力。在知我的前提下坚持自我,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自我,即不盲从他人的观点和不被他人意志所左右,同时自我也要不断发展进步,不能原地踏步。

4、做一个把握时机的人。机会往往是一瞬即逝的,大多数人总是认为自己把握能力超群,却忽视平时的积累。但是,实践总是告诉我们,机会更愿意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所谓厚积薄发,正是我们需要追求的,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学习积累,多总结、多思考。个人各方面的素质上去了,在面对机会的时候就可以达到游刃有余。有一句话是“有实力的人才会充满自信”,自信通常来自于自身的实力,无论是知识还是阅历都是自信的资本。对于准备,我总结了如下几条,“用心、细心、专心”。用心,凡事都要认真,用心揣摩和与人交流以得到合适、合理的方法。细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需要注意力非常集中,把握事物发展态势的细微变化。通过细心学习和观察,得到支撑判断的依据,使我们的判断更加客观。专心,这是高效学习的必备。在学习各种知识时,首先使自己完全静下来,充分投入学习中。只有在专心的状态下工作和学习,才能使效率达到最高。

5、每日三省吾身。不断自省,不断总结才能使人进步。若是没有总结,学习的内容再多也无法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我们所向往、追求的行为或素质,往往不能一蹴而就,通常是通过不断的调整才能达到峰值。自省,是最佳的调整方案。通过每日三省,总结分析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从而将所学与自身融合,成为无缝的整体。

沉思智慧,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智慧。我们需要的是用心灵去聆听、感受,不光是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当然,仅凭自我感悟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阅读更多的书籍,从书中去听取他人的观点,去追寻前人经验教训的总结,去拓宽自身的视野。

第二篇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一本好书----《拉自己一把》。

作者司晶是一位女性,她一生中只拥有270天的健康,历经70余次大小手术,依靠3根钢棍和5根钢丝支撑身躯,从来不知没有痛苦的肉体是什么滋味,但她的脸上却永远挂着灿烂的微笑。这是为什么呢?正如她在书中说道:当我们经常为生活中的坎坷而感叹生活太残酷的时候,不要忘了问自己,对比之下,我为生活微笑过吗?当我们认为人生太冷漠而感叹的时候,我们问过自己了吗?当我们埋怨社会上某些不公平现象的时候,扪心自问,我们为这个世界增添过几许亮点?如果我们把这一连串拖住我们脚步,从而影响我们生命质量的问题提及出来,我们就会猛然发现,至关我们能否活出高品味的一个太平常的小道理,那就切不可忘“拉自己一把”,因为人的自身力量是无穷的,当我们能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到力量源泉,我们就会有勇气面对任何挫折和困难。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同样是女性,我比她拥有更多的何止是健康呢!四年前,我在上班的途中摔伤了,左腿髌骨骨折,做完手术躺在床上无法动弹,虽然家人百般照顾和呵护,但我的内心却是郁郁寡欢。多年来我早已下岗,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现在这样一摔,什么也没有了。一年过去了,我逐渐康复。但是为了生活我又不得不出去打工,不幸的是再次在同样的地方骨折!那一段时间,我真是消极颓废,甚至有些万念俱灰,下岗、一次又一次地受伤,为什么这些不顺的事情全落在了我的头上呢?年纪轻轻却无法工作,我活着还有什么用!当我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读到了《拉自己一把》这本书,作者在穷苦落后的东北农村长大,饱受贫困、病痛和折磨,但她却以体验各种痛苦和煎熬生命为代价,换取别人的幸福与快乐。她说,一个没有自救意识的人,无论什么也救不了他。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是的,当我们遭遇挫折时,不要怨天尤人,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神,才能救自己。我还年轻,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呢?不能被自己打倒。司晶女士没有上过一天学,却三次登上北京大学的讲坛,其演讲被北大师生评为“最震撼人生的演讲”。她17岁才从糊在墙上的旧报纸上认识第一个字,但她一生笔耕不辍,在各种报刊上发表作品无数,身兼数十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比起她来,我的这点小挫折又算什么呢,虽然我只能卧病在床,可是却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充实自己,我捡起丢掉已久的书本,学习财务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渐渐地我的心态平和了,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

去年四月,在分局党委和宾馆领导的照顾下,我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我感激领导的关心,更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在单位我主要做办公室工作,事情不多也不累,领导和同事们一点点细致地教我,让我从一点不会到能熟练操作。在生活上,他们也特别关心我,因为我年纪最轻,而且我腿伤未愈。去年十月,在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下,我住院手术拿掉了伤腿里的钢钉,现在已基本恢复健康。和同事们一道在自己的岗位上愉快地工作,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我所经历的这一切,都让我心存感恩,也激励我更加勤奋地工作。所以我要说,虽然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坎坷和磨难,但我们不要抱怨老天的不公,不放弃自己,你才有机会重新再来。正如有人说过,上天是公平的,给谁的都不会太多,他对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只要我们懂得“拉自己一把”,生命就有转机,只要我们不断地“拉自己一把”,生活中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我们都学会“拉自己一把”,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幸福!谢谢大家!

第三篇

《不抱怨的世界》出版于,作者威尔.鲍温是美国一位心灵导师。这本书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中心,一项运动,四个阶段”。它的中心就是告诉人们要停止抱怨;一项运动就是“不抱怨”运动,也叫紫手环运动,即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你一察觉自己在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四个阶段就是改变人们的抱怨行为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和无意识的有能四个阶段。【可以通俗的描述为:最初,你是一个惯于抱怨的人,每天喋喋不休地抱怨并且自己毫无察觉(无意识的无能);终于有一天,你发现那些受够了你抱怨的朋友都远离了你,你身边聚集的全是和你一样喜欢抱怨的人(有意识的无能);你发现抱怨不仅没有改变你的现状还变本加厉,你想改变,于是你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抱怨(采用紫手环运动)(有意识的有能);经过一段时间(21天或更长),你抱怨减少了,心态平和了,行为积极了,你得到很多来自于环境的正向反馈(表扬、成功等),这些鼓励强化你不断地选择不抱怨。久而久之,你遇到不顺心已经习惯于不抱怨,如此你整个思维模式已经被重新塑造(无意识的有能)】

这本书得到许多名人的推荐和赞誉,如比尔·盖茨说: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本书,除非你拒绝所有的书;书中也有很多精彩观点值得我们去品读和享用。例如,健康的沟通就是直接找那个和你发生问题的人谈,而且只跟那个人谈,和另一个人谈就是抱怨;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热情不减等等。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已还是挺有收获的,下面谈几点感想,既是作为这次读书的读后感,也是对自己以后的一种希望和勉励。

(一)要停止抱怨,做一个胸襟宽广的人。

李源潮部长说“组工干部是做人的工作,胸襟宽是必备的政治素养,要做到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抱怨其实是一种胸襟不宽的表现,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有抱怨的理由。但抱怨往往都是无济于事,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要更多地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要总是责怪他人。威尔.鲍温在书中指出:“抱怨是在讲述你不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要的东西。抱怨会影响人际关系,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运动”。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要学会停止抱怨,培养大度容人、见贤思齐的良好品质;摒弃私心杂念,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保持淡泊宁静,以奉献的精神回报社会,在工作中追求素质的提升、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实现。

(二)要懂得知足,学会感恩,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什么是幸福,我觉得幸福就是一种心态,是相对而言的。财富上的不平等客观存在,物质的追求也永无止境,所以我们要在比较中学会知足,不要在物质名利上进行盲目攀比,不要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从的美国911到今年泰国政府动乱,从的汶川到今年的玉树,再到当前的洪水泛滥、山体滑坡,有多少人面临着流离失所生离死别,比起他们来,至少我们还活着。当然我们说的这种“知足”不是困难面前的无为或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停滞不前,而是一种淡然。【知足的心态也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柳暗花明的惊喜。雅典奥运会,刘翔一举打破由欧美人长期垄断的男子110米跨栏项目,获得冠军,一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骄傲。但后来由于伤病,状态一直不佳,在北京奥运会上黯然退出。但刘翔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的配合治疗,直到在今年的上海黄金田径联赛会上还乐观的笑着说,我的成绩最多13秒50,进不了前三的,他的教练孙海平也说,刘翔能安全的跑下来就不错了,我们的重点是在以后,正是抱着这样乐观轻松的心态,刘翔最后“意外”的跑了13秒40,获得了第三名。】

感恩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一种优良品德。有人说:这个世界值得抱怨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怎么感恩?其实我们要善于换位思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把困难当作一种磨练,把挫折当成一种挑战。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更应时时将感恩放在心上,感恩做人,感恩做事,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并非理所当然的,我们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和家人的支持。带着感恩,我们的心胸会更加坦荡,工作会更有动力。

(三)要勤奋工作,永不懈怠,做一个有进取心的人。

从学校直接走进机关,两年的工作让我深知自己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每一次的岗位变动都会给我带来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组织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份崭新而又神圣的工作,组织部门是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部门,她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为自己能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而自豪,同时我也深感组织工作任务重、程序严、要求高,很多时候要加班加点,要做大量具体繁杂的事务,而且不能出丝毫差错。所以对待这份工作我始终心怀敬畏,在以后的工作中,定会好好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发扬任劳任怨,淡泊名利的吃苦精神;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刻苦勤奋,忘我工作的实干精神和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办事能力。要通过勤奋工作努力达到“节奏要快、工作要实、标准要高、差错要无、状态要好、待人要诚”的工作要求,做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

(四)要坚持“学哲学,用哲学”,做一个会思考的人。

哲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读完这本书后,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本书的作者威尔.鲍温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信仰的是上帝,是唯心主义。而我们信仰的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应该用辩证的唯物的观点看待问题。孟子说“尽信书则无书”,亚里士多德也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诚然,书中有许多精彩的观点,对我们的心态调整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我觉得里面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商榷,值得继续探讨的地方。比如书上说“不抱怨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认为只要从正面看事物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未免把我们的世界和人生过于简单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必须拥有良好的心态之外,还需要诸如机遇、努力、人际关系等因素。还有作者在书中强调说优秀的人都不抱怨,我觉得这有点言过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其实抱怨对人的心理健康是有好处的,它是人们宣泄情绪、缓解压力的良好途径。所以我认为抱怨并不可怕,我们可以偶尔抱怨只是不能惯于抱怨,更加不能将抱怨看成是解决问题的答案。作为一名年轻的组工干部遇事要不骄不躁,静心思考,善于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事要三思而后行,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鉴别力和洞察力。

第四篇

读了《生命因成长而美丽》这本书之后,给我的感想很多,书中的内容都是成长中的小故事,生命中的大道理,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让我明白了生命很宝贵,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懂得欣赏生命的多姿,享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我的三次生命》.写的是作者有三次生命,第一次是父母给的,第二次是医生和自己的毅力给的,或者说是上帝给的,第三次生命最有意义,是一位盲人给的。那是一天下午,作者驾车下班回家,当时天降暴雨,走到一条人迹稀少道路上车子爆胎了,作者因疾病原因,自己无法修理汽车,只好等待援助,天渐渐地黑了,路越来越难走,也没有行人从此经过。他发现远处有一处亮光,便找了过去,这里的主人是一位盲人,当他得知作者来历时,立刻冒着大雨上前用手摸着将作者的车子轮胎修好了.当自己用金钱来报答他时.他摇摇头说什么也不要,并告诉作者他的孙女说你是一个需要依靠拐杖行走的残疾人,所以很高兴能给你提供帮助,还说如果我们对换一下,你也会对我做同样的事的。使作者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自怜和自私,只关心和同情自己,而对别人的需求和想法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给予别人,使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就像塞内加说的一样:”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不是它有多长,而是它的多好.”

第五篇

每每翻看市局下发的《带着感恩的心工作》这本书,或者是听到《感恩的心》那首歌,心里总是泛起层层涟漪:一位位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裁把“感恩”放在了员工品德培养的重要位置,一句“感恩的心,感谢命运”打动着人们的心,提醒我们,感恩,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是一次煽情的义演,不是一次简单的爱心捐款,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怀,是一种支撑意志传递信念的力量,是一种终生的信仰。在实际实际工作中,我们在将这种感恩变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和活力,要将这种感恩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观看在今年纪念5.12汶川地震一周年文艺演出,经历了生死考验的汶川人民,早已经将脸上的泪痕风干,他们向全世界展示着他们的上扬的嘴角,他们感谢上帝的眷顾,感激全国人民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感恩的心让他们在伤痛中得到了慰藉,在匮乏中找到了满足。通过一颗颗感恩的心的传递和延伸,汶川人民将灾难变成了考验,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在地震的废墟上站立起来,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建设一个新汶川,自信的、骄傲的重新站立在世人的面前。

生活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学会感恩,无论顺境、逆境,生活中每一个关心着我们的人,我们要怀着感恩的心,懂得回报;生活中某一些对我们并不友好的人,我们要怀着宽容理解的心,懂得包容;学会了感恩的我们,才会懂得去关爱他人——群体的感恩,社会的温暖,会让世界变得和谐,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促进。如果说人人都学会感恩,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单位将会打下一个扎扎实实的基础。

在工作中,感恩的重要性更是无处不见,看看领导办公室墙上的字吧:君不闻,太宗胸中百官谏,宰相肚里撑渡船——感恩让领导者更有气度;看看地税部门宣传栏上的“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奉献社会”的标语——感恩让我们将地税事业与社会的价值直接挂钩,与为纳税人服务相挂钩,感恩让我更有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在地税部门工作的自豪感,懂得了感恩后的我们,将会珍惜目前的这份工作,再也不会因为岗位的微小与否而自怨自艾,更不会因为一些蝇头小利与同事们心存芥蒂,而是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好本职工作上。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 政治教育 吸引力 探讨

加强企业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手段,企业通过切实有效的政治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这是实现党的领导,提高职工队伍战斗力的基本条件之一。当前,一些企业政治教育不切合实际且流于形式,教育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如何增强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政治教育吸引力与教育功能的发挥

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进而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党的目标和企业的任务而奋斗。政治教育要发挥其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有“吸引力”。所谓“吸引力”,既包括政治教育本身能吸引受教育者,又包括受教育者对教育者传递的信息能乐于接受,引起共鸣。所以,政治教育有没有吸引力,是检验政治教育综合效果的一个重要尺度。

二、如何增强政治教育“吸引力”

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强弱与教育功能的发挥是密切相关的,而影响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政治教育之所以缺乏吸引力,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且这些原因往往不是单独地起作用,而是双重或多重地纠合在一起。因此,要切实增强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也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找对策,大体思路和设想是:

(一)从教育对象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合理确定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就一个企业的政治教育来讲,其对象主要是基层干部职工。从内容来说,主要是系统的基础教育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两大块。政治教育内容的设置,应本着职工队伍建设的要求与干部职工接受教育的实际相一致的精神,逐步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并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不断加以丰富和调整。而基层单位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教育,应围绕提高理论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教育的同时,重点学习党中央时事政策理论,以及经济学、社会学、领导科学等理论知识,并把理论教育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并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

对于普通职工教育的内容设置,要适当简化,形式要多样。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就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方式。去年,公司党委向职工推荐一本《不抱怨的世界》,并要求每人要写一篇读后感。旨在让员工养成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不断用书本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指导工作,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工作能力。通过读书活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员工之间积极交流读书感想,并自觉将书本理论精髓指导自己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拓宽政治教育的路子,主要是指适应当前形势、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趋势,实行企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现在职工的思想问题大多来源于社会大环境,职工的欢乐和困惑,与社会环境密切相连,经济形势、政策和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已成为职工队伍关注的“热点”。使家属充分理解和支持企业政治教育之目的,并协助企业关注职工的“八小时之外”,要求广大干部职工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和金钱,努力把握自我,提高自控能力。企业达到了廉政教育目的,家属对职工也放心了。所以,如果把政治教育局限在企业小天地,则很大程度上堵塞了受教育的渠道。

就政治教育方法而言,传统的“开会”授课方法,仍应是职工队伍教育的重要形式。要不断完善授课方法,把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如每年春节,许多企业的工会都要开展职工游艺活动,组织者可以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制作一些答题卡,在职工做答题并以正确答案兑换纪念品的过程中,受到了一次企业文化教育。与此同时,要十分重视采取在平等交流中互相启迪的对话方法。虽然不是所有的政治教育,也不是所有的时机和问题都适用此种形式,但它能扣住干部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直接交谈,沟通思想,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干部职工之间直抒己见,比较直观。另外,演讲式的教育与自我教育,也是部分企业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如在企业党群干部季度或月度例会上,汇报者以演讲的形式谈个人工作情况和感悟,艺术性地汇报工作业绩,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党群干部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可让有专长的干部职工,经过必要的准备、演练之后登台阐述职工的情怀、志向和思想境界,这种形式对听众是一种教育同时也是一次艺术享受。另外,通过收看电视节目、收听广播、参观学习、知识竞赛等教育形式,同样可以学习先进典型、交流先进经验,满足广大干部职工开眼界、学本领、求新知的要求。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 中层 胸怀 素质

资助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建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编号2011PG013)

作者简介:陈 良(1969—),男,重庆人,硕士,教授,从事IT领域及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专业院系的院长(主任)在学校是一个位置特殊,又非常重要的角色。院系主任在院系发展、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教研教改、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等多重压力下,时常感叹工作的艰辛和不如意。他们的感叹大多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建设改革一茬接一茬,教育教学日常管理事务纷繁杂乱,疲于应付。二是与上级没有搞好关系,导致上级不但不赏识自己的工作,而且还经常地给小鞋让我们穿;三是与相关部门的同事搞不好关系,同事不支持不配合工作,导致部门工作绩效一直无法提升;四是下属教职员工不服从管理或是工作能力太差,导致我们中层管理者骑虎难下,困惑、迷茫。时间稍长,常常出现现代管理者的不良心理现象:在管理工作中总是感到疲惫;管理者工作记忆遗忘曲线的上扬;管理者工作焦虑心理的频繁递增;管理者工作兴趣激情的逐步递减;管理者工作进取动力的日益不足。长期以往,身心皆伤,家庭和谐幸福难以实现,更别谈工作成效与教育教学改革。

作为中层管理者,主要负有校领导和教职工间桥梁纽带、率先垂范的先锋作用、为上级献计献策的参谋作用、团队建设的聚合作用、处室院系间的协调之责。中层干部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纽带和桥梁,其胸怀的狭隘或宽阔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关系着学校的成长。前日,安蓉泉先生关于“管理者胸怀”的独到见解,拜读后感触良多,如沐春风,启迪心智。结合笔者在院系部门负责人岗位上十年的工作经历,就管理者胸怀谈谈对管理者的认识,既是为了鞭策自己,更是为适应高职发展“战国时代”新阶段对管理者新要求的准备。

1. 基本术语

学校管理中的三个阶层: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

中层的定义:由于学校的发展壮大,校领导已经无法亲力亲为的把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远景,告知每一位教职员工并监督其实施,因此校领导需要借助其他层级或人员的力量来完成这项工作,而这个层级的就是管理层,这些人员也就是中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的定义:由于校领导没有精力或不合适直接从事或管理某项具体工作,于是委托授权给中层管理者代其管理,为此中层管理必须对直接上司负责。

中层管理者的对象:职能部门主管、院系主任、办公室主任、科长、教研室主任等。

胸怀:是指人的眼界、目标、气度、开放度、包容度的一个总和。

2. 决定胸怀的要素

2.1目标决定胸怀

胸怀的本意:胸中所怀者,指抱负。“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宋书 胸怀?萧惠开传》)。

老子云:大器晚成。人的一生,就应该是一个不断铸造自己成“器”的过程,何谓“器”?“器”也,你的容器有多大,你的承载量就有多大!对人而言,承载量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胸怀: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一个人成就的事业就会有多大。

胸怀来自何处?目标,一个人的目标有多大,他的胸怀就会有多大。

因为越王勾践当初有“吞吴”的目标,所以他能容纳范蠡与文种,可当他完成了“吞吴”的大业之后,他没有了目标,因此胸怀也就变小了,于是应验了范蠡的预言:越王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安乐”、“敌国破,谋臣亡”。范蠡悄悄带了西施去了太湖,文种舍不得拼来的“荣华”与“富贵”,结果落了一个“身首异处”!

刘邦当初创业时,曾经大声疾呼: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因为有了这种胸怀,刘邦才有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的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于是有了一统天下的大汉!刘邦实现了“取而代之”的“皇帝梦”,于是就没有了目标,也成就了张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名言。

当一个人失去目标之时,也就陷于了“无事生非”、“自寻烦恼”的境地;当一个团队失去目标之时,也就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团队也就成了乌合之众!

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目标,一个人的目标有多大,胸怀就有多大,胸怀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

2.2经历决定胸怀

人生其实是一个做胸怀的过程,不是一个做方法的过程。你会发现有很多时候,胸怀比你的方法更能持久。“内外一如”的人心里最平和也最有见识。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 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别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间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

虽短短数言,反映出的是何等的胸怀与气势!“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与革命前辈在革命的征途中的无数次生死存亡的经历分不开的,生命不息,永远进击。

又譬如干部竞聘中,“上”是一种经历,“不上”也同样是一种经历。“不上”可以使我们冷静的分析不上的原因,找出差距,找到努力的方向,为下一步的发展准备。

珍惜经历,放宽胸怀。

2.3 眼界决定胸怀

眼界决定胸怀,胸怀决定高度。无眼界鼠目寸光,无胸怀定难成大气。

同志说: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管理者要做到“思想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风上要务实、为民、清廉,工作上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没有一定的眼界和胸怀是不可能的。

眼界决定着境界、境界决定着水平。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说的是眼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靠的是眼界。古语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一个有眼界的管理干部,注重工作的系统性,看问题高屋建瓴,能从错综复杂中把握关键,从千头万绪中理出重点,从困境中找到机遇,从迷茫中找准方向,始终做到统筹兼顾。一个没有眼界的管理者,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沉迷于末而忘了本,沉迷于术而忘了道,沉迷于眼前而忘了长远。一些基层管理干部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不需要多高的眼界。此话差矣,因为同样是执行却是有差别的,有眼界的干部是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执行,没眼界的干部只能是生搬硬套机械式地执行,最后的效果一定是大相径庭。基层管理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如教研室),但眼睛却不能只盯着基层的琐碎事务,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小小利益,一定要勤于学习、多了解国家时事形势、多学习理论政策;一定要大胆实践,要跳出基层看基层,多走些企业,多学些经验,在广泛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

如果说眼界是管理者的能力,那么胸怀就是管理者的修养。有胸怀的管理者不忧不惧、光明磊落、一事当前、大局为重,具有亲和力、凝聚力,很容易团结周围的人一起干事创业。

2.4 欲望决定胸怀

贪婪的欲望对应狭隘的胸怀。工作中还要懂得“怀”、“小欲望”、“多干事”、“少埋怨”。古人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为人处世既要大度,又要讲容纳。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区区小事也要论个你高我低,或者听不得半句逆耳之言,受不得半点委屈,吃不得半点小亏,结果上下不融治,左右不团结,损人误己,贻害事业,这种态度是绝对不可取的。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就势必导致团结难维护,戒心难消除,工作难开展,心情难舒畅,要想带领团队和群众同心同德去攻克难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2.5 理性决定胸怀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有自信与勇气,遇事不慌,能够全面了解和总结,能在尽快的分析事件后恰当的使用多种方案(这些方案可以是预备的或是临时的)中其中的一种方案去操作或处理,达到事件需要的效果。

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反之就是非理性。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

一个理性的人,因他的选择是理性的,将来收获会非常多。“忍中贞恒”,逐渐地扩大自己的心胸,当你能容天容地的时候,人间事还有什么你不能够容纳的了的呢?峨嵋山灵岩寺“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那是境界,实质上真正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复杂。在处理纷繁复杂的管理事务中,理性化程度越高,就越能扩展胸怀。如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要自制不要自戕、不庸人自扰,不被庸人扰等等。

3.制约胸怀的因素

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社会分工限制自己。身为高职教育战线的一员,往往对高职教育是了解的,但属“自娱自乐”式。譬如,你如何看待本科院校与高职教育的优劣?你对同为职业教育的中职又如何看待?如何理解“教授治学”而不是“教授治校”?

以往经验桎梏自己。这就是常说的老脑筋、老思维、老办法,“经验往往是我们失败的根源”。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破除原来固有的经验的过程。学习(考察)是学习他人的长项而不是挑他人的缺点,这样才会有进步。

狭隘心理束缚自己。这源于利益心理。作为部门负责人,部门利益可以争取,但大的原则、规范却是必须遵守的。你常常为招不到优秀人才而苦恼,可能你忘了什么是优秀人才,对于你来讲,比你强的就是优秀人才!

复杂社会干扰自己。社会发展中的诸多不公,当我们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和信任时,当我们得不到相关部门同事的支持和配合时,当我们得不到下属的支持和推崇时,陷入困惑与迷茫。纵观分析管理者跳槽的原因,十之八九是因为在单位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导致无法开展工作而无奈的选择跳槽,而并非管理者能力缺陷才选择跳槽。

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4. 素养提升胸怀

眼界宽。吸收能力强,眼界就宽。在专家漫天飞的时代,首先学会听专家的话,更要学会包容和分析专家的话,还要学会思考问题的另一面。“领导的话是对的”这句话,就值得我们做全面的分析。对“部分管理干部常聚餐”这事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如对他人的影响、对小团体内部的影响、对自身的影响做不同的考量。

思路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首先要加强自身提升,学习书本知识,学会多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学会多向他人学习 ,学会多层面分析问题。具体工作中,既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还要系统思维、统筹兼顾。譬如关于重大事项决策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试分析:是不是统计学意义上的“多数”?会不会用局部多数代替更大范围“多数”?少数意见是“第一序列”生存需要怎么办?“多数”和“少数”人数比较接近时怎么办?少数意见否决后继续上访、写信怎么办?有没有不要一方服从一方的双赢之策?

肩膀宽。胸怀是委屈撑大的,受的委屈越多,肩膀越宽,胸怀越大。一个能够承受苦难和委屈的人必然拥有博大的胸怀。常常能够见到某些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朋友或同事斤斤计较,他们从不允许让自己受一点委屈,如果受了委屈就会耿耿于怀,念念不忘。这样的人是很难成就什么大事业的,因为他的胸怀里装的都是那些琐碎的事情,这样的人很习惯于“因小失大”。一个人有多大的胸怀就决定了他做大的事情。

胸襟宽。胸襟宽阔,豁达大度,虚心容人,是一种美德。有宽阔的胸襟,恢宏的度量,能赢得友谊,增进感情。因为只有度量恢宏的人,才能助人之难,补人之过,扬人之长,谅人之短,从而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人乐于亲近;而胸襟偏狭者,往往嫉人之贤,妒人之能,讥人之短。笑人之过,因而身上常有一种无形的排斥力,使人避而远之。诚如古人所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胸襟开阔与否,同他的思想水平、道德修养、教育程度、社会阅历等直接相关,其中最为根本的是他是否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方法上可以通过学会容人、学会共事的一些技巧、学会虚心纳谏、学会不抱怨、学会热爱运动、学会保证睡眠来实现。一个优秀的人才,其优点突出,其缺点往往也很明显,有胸怀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不求全责备,能够包容其缺点,发挥其优点。

5.中层管理者误区

作为学校中坚力量的教学部门中层干部,要发挥“桥梁纽带、率先垂范、献计献策、团队建设、统筹协调”作用,需对角色正确认知。以下常见的四种角色认知误区是我们需要防范的。

平庸型的管理者——传话筒。没有把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远景用具体行动告诉教职员工怎么执行,并主动跟踪、监督执行过程直至实现学校远景目标为止,而只是简单的充当传话筒的角色。

无知型的管理者——群众的领袖,民意的代表。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不知道自己的上级是谁,更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到底是为谁负责的,员工推崇我是老大,员工有问题我就要直接找上级解决,根本不知道在份内工作中处理问题。

功臣型的管理者——好大喜功,拉帮结派。自认为自己的功劳比谁都高,功高盖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手遮天,还拉帮结派,搞的乌烟瘴气,单位不成单位,家不成家的。

感恩型的管理者——不懂得授权,凡是亲力亲为 。不知道培养下属、更不知道领导下属,不能合理的分配工作,凡是总喜欢亲力亲为,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最后什么工作都做不好!

6. 结束语

无欲则刚,有容乃大,胸怀是一个管理者成就事业的重要条件。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有怀的人才能有大气魄,才能成就大事业。

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扩容自己的胸怀,做一个有作为的管理者。

参考文献

[1]俞悦. 胸怀是委屈撑大的[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励志名言警句范文 下一篇:拔河作文范文